2012-09-24
2652
5
2
作者:芬达小越野
乌斯怀亚,到处都是世界尽头我一直以为世界尽头的风景,如电影《春光乍泄》的片尾,浩瀚的海洋、孤立的灯塔……
游客,对世界尽头总有莫名的想象,想了解行旅在尽头是怎样的风景。电影《春光乍泄》片尾,张震站在世界尽头的灯塔上,浩瀚的海洋,孤立的灯塔,背景是若隐若现的雪山,我一直以为世界尽头的风味应该就是如此。
在南半球的夏日,我带着朝圣的心情,前往被封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小镇。从巴塔哥尼亚的公路一路南下,没看到几辆车、几个人,沿途荒凉,还过了智利边界,搭了一段船,又回到公共汽车上,我在漫长的20个小时的车程中,已经酝酿好情绪准备前往寂静的尽头。当我在昏睡中被摇醒,邻座的阿根廷人提醒我要下车时,我望着窗外明亮的街头,仓皇地收拾行李,一时很难接受下车后的风景。没想到有“世界尽头”之称的乌斯怀亚竟然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小镇,而且手机信号相当强烈,收到一堆从家乡发来的垃圾短信。
小镇是一个山城,主要的街道是靠近港口的横向两条大街迈普(Maipu)和圣马丁(St.Martin),再往上爬就是一些小旅馆,往上瞧就是白雪皑皑的山景,听说上头有个滑雪场。到世界尽头滑雪,听起来非常炫,即使滑雪场不怎么样。两条商业大街的统一形容词都是世界尽头,街道上到处可见世界尽头(World End)和“Fin del Mundo”(西班牙文“世界尽头”之意)的字眼,所以有“世界尽头”咖啡馆、“世界尽头”礼品店、“世界尽头”餐厅、“世界尽头”百货商场、“世界尽头”巧克力店。我一直以为世界尽头应该是荒凉而孤寂的,但在乌斯怀亚这个街区行走时,完全没有站在“尽头”的感觉,所有的“尽头”都是商家写出来、旅游产品所标榜的,由于是旅游旺季,咖啡馆挤满了人,网吧塞满人,想要上个网还排队等到半夜。
出乎意料的,世界尽头有很多家户外用品专卖店,滑雪用品、登山器具、防寒衣物,每一家都贵得惊人。这是登船前往南极的最后补给站,衣服带不够的、装备没买齐全的,都得硬着头皮在此刷卡添购(没错,世界尽头的刷卡机可快速联网),我咬牙买了一双防水手套,价格约500元人民币。因为商店街就两条,观光客只好在这里游荡,在这里待的天数只要超过一天,就会发现几张熟面孔在街头晃来晃去,游客统一的装扮是毛帽、戈尔特斯外套、牛仔裤,世界尽头的人,如果是这个打拐,七成是游客。
谁是世界尽头的原住民?
谁是世界尽头的原住民?在街头满是企鹅宝宝的明信片中偶尔会看到一张泛黄全裸身躯原住民的明信片,他们是雅马纳族(Yamana)人,乌斯怀亚所在的火地群岛住民,达尔文在南美生物采集旅行中就曾经见过雅马纳族人。不过近代乌斯怀亚的人类历史只有血腥与不堪,19世纪末这里是捕鲸场,20世纪初此地则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过客是乌斯怀亚的主体,所以,这里一直没有什么建设。既然是世界尽头,还需要什么建设呢!这里本来就是被放逐的地方。
离开繁荣的两条商店街,就可以感受到乌斯怀亚荒凉的气氛。这里是全年都需穿着冬装的地方,夏天只有中午时分会热到让人穿短袖,其他时候穿着挡风防雨的外套才安全。气候在此瞬息万变,一天的天气有好几种,无法预测,有时候风大得让人只能放弃在户外走动,刚下南极船的艾伦(Alan)说:“如果你不习惯乌斯怀亚的天气,你就无法忍受南极。”气候极端,所以这个小镇也种不了大棵的植物,多以地衣生物为主,铁皮搭建的房子到处都是,没有美感可言。同行的大姐在搭着公共汽车游览郊区景致时,突然有种恐慌,她突然握紧先生的手说:“千万不要在这里把我抛弃。”“世界尽头”,有时候是让人如坐针毡的字眼。
当然,我有坐着船、穿越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到张震所站的那个灯塔朝圣,它曾经是我以为的世界尽头地标,不过,现在它不是了,因为在灯塔以南还有大片的南极大陆,南极大陆再往南又是地球的另一端,这个世界没有尽头,犹如乌斯怀亚港口写的标语:“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这里是世界的尽头,也是一切的开始。)前往灯塔的海峡会经过麦哲伦企鹅岛、海狮岛、鸬鹚岛,最后就是灯塔了。灯塔只能在船上观看,不能上岸,更不能攀爬上去。在乌斯怀亚停留11天等南极便宜船票的游客文森特(Vincent)参加了几乎所有能在乌斯怀亚参与的活动,包括潜水,他说:“想也知道在这里潜水看不到什么厉害的东西,顶多几只帝王蟹,但是,这里是世界尽头,当然要潜进这个海域。”他唯独没参加的活动就是花40美元搭船看灯塔,他说:“就是一个灯塔,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世界尽头国家公园之旅
未能免俗的,我参加了“世界尽头国家公园之旅”,坐着游览车逛火地群岛国家公园。气候险恶的国家公园呈现的风景当然也是极端的晦涩,各种颜色的藻类、特有的泥炭沼、植被、地衣;景致除了荒凉,还真不知如何形容。不过,一想到在那么恶劣的气候,还能有那么有生命力的景观,仍会赞叹大地的不可思议。尤其从一片苍茫的南极归来后,再访火地群岛国家公园,会觉得绿意盎然,再加上偶尔有兔子穿梭,更觉生机动人。
这一切只是极端和非常极端的比较而已。
国家公园最具有“世界尽头”代表性的地标就是阿根廷3号公路的标志,3号公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延伸到乌斯怀亚共3063千米,若延伸17848千米可以抵达阿拉斯加。面对这个通向世界尽头的标志,游客理所当然地要和颇愚蠢的地标拍照。只要是世界尽头,再丑陋、再无聊的东西,都有了意义。
行程快结束时,游览车停在一个停车场,导游得意洋洋地说:“这可是世界尽头的停车场喔!”
停车场旁是洗手间,导游接着说:“大家可以顺便去世界尽头的厕所坐坐!”知道世界尽头的厕所长什么样子吗?就是一间和货柜车差不多大的流动厕所。整车的乘客纷纷下车,在流动厕所前排长龙,这个场面是我的世界尽头幻想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搭上南极的船,和乌斯怀亚告别,从港口看着这个建筑在山坡上的城镇,我终于吐出了“好美”两字。这是个在海上观看才感觉得到立体感的城镇,这一趟三周时间的海上航行,要想再看到那么多房子、那么多颜色的土地,是不可能的。探险船沿着比格尔海峡出海,经过一个闪着灯光的村子,船上的解说员用广播解说着:“右前方是智利的威廉姆斯港(Puerto Williams),是地球上最南的村庄。”原来,又是一个世界尽头之城。不过威廉姆斯港的名气远低于乌斯怀亚,朋友说:“可能是威廉姆斯港规模太小,小到很难用商业的模式操作成世界的尽头。”
探险船远离了城镇、村子、灯塔、灯光,驶进一片黑暗。前方是尽头,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