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一直不太敢去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是个历史厚重的地方,除了自然风光,遍布各个大城小镇的古建筑、博物馆等人文景观也是旅行的重头戏,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不太了解的我总是担心欧洲旅行沦为景点打卡+走马观花。然而这么多年的海外旅行,除了马尔代夫,我还没有走出过亚洲,是时候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所以当我的朋友X女士(以下以X指代)以“纯女人的旅行”的名义发起去英国的邀约时,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加入了。我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就从英国开始吧!机票预订此行机票由X预定,7月1日-7月15日从成都往返伦敦,阿提哈德航空,在阿布扎比转机,全程大约18个小时。出行成员包括X、X的母亲和儿子以及我和我妈,一行五人,票价是往返含税每人五千多,小孩与大人同价。签证办理机票定了,接下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签证,当然最好是先把签证办了再定机票,我们这次是因为看到有便宜的机票才决定出行的,所以先把机票买了,还是有点冒险,如果签证过不了,机票又不能退的话就白买了。以往我的签证都是找旅行社代办,这次X决定我们自己通过官网办理。所以准备资料的时候我很紧张,怕被拒签,所幸我和我妈都顺利签过了。根据我的经验,除非英文比较好,否则我不推荐直接通过官网办理签证,理由有三:首先,英国的签证不像东南亚国家那么好签,如果没人指导的话,被拒签的风险比找旅行社代办高。当然,请旅行社办理也不是100%保险,之前我有个朋友请旅行社代办,旅行社给她做了一个假的工作证明,不料签证官飞到成都来实地核实,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如何,提交的资料尽量真实,否则难保遇到一个较真儿的签证官;其次,申请表要求用英文填写,所有提交的中文资料都需要翻译成英文,所以如果没有模板的话,翻译资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再次,签证中心以下服务是收费的:材料翻译费90元每份、资料邮寄费65元每人,短信订阅费15元每人,当然以上服务都是可选的。以下我详细介绍一下通过官网办理英国签证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 官网提交申请。通过https://www.gov.uk/apply-uk-visa登录到英国签证与移民局网站的签证申请页面,选择访客签证,最长可停留六个月,费用为93磅。选好需要办理的签证类型之后,就开始慢慢填表吧。我第一次操作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花了两三个小时才填完所有信息。在填表的中途,可以通过Return to this application later 稍后返回到本申请这个链接,将已经填好的信息保存,并且把申请页面链接发到指定邮箱,之后可以随时通过这个链接回到原申请页面继续。一旦填完提交,就不能再更改了,如果还需更改,只能重新提交一份申请。 第二步: 官网预约前往签证中心,并在线支付签证费用。提交申请表之后就会来到预约页面,选择到签证中心的日期和时间段,并在线支付签证费用。注意:标注有“黄金时段”的时间是要另外收费的,费用为350元。签完之后需要打印一个Document checklist(文档检查单),上面有预约时间、签证中心地址、申请的签证类型、支付的费用等信息,到签证中心会用到。第三步: 前往当地签证中心递交资料、拍照、录指纹。以下是官网要求的访客签证所需资料: 1、有效旅行文件或护照,其中必须包含至少一页双面都是空白的页面 2、文档检查单打印件(官网写的是签证申请表打印件,其实就是document checklist ) 3、目前在职或在校证明,如:工作证明;或营业执照(如果自己经营事业/股东),或就读证明,或租赁合同(如果通过租赁获得收入) 4、收入和资金证明,如:银行流水或存折(至少三个月)或存款证明。 5、过去的出行记录(如适用),例如:旧护照。 (由于政策可能随时变化,有关资料要求和费用标准请以官网为准)很多相关攻略会列出一大串需要准备的资料,但是除了以上列出的前四项之外,其它都!不!是!必!须!的!根据我的经验,英国签证资料准备的重点,就是证明你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你的经济状况足以支付你在英旅行期间的费用。我本次提交的资料除了护照、在职及收入证明、银行卡流水单之外, 还提交了房产证、户口簿(证明我和我妈的母女关系,因为这次我们是一同出游,但是老实讲,我不知道这个有没有用)、(机票的)电子客票行程单、台湾通行证(也算是一种过去的出行记录证明吧)。非英文资料是我提前自己翻译好的,尽管如此,在签证中心提交资料的时候,我还是被签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吓得花钱翻译了银行卡流水单,因为那个流水单我没有单独翻译并打印,而是直接在原流水单上手写翻译的,总之工作人员当然希望你给他们增加点收入啦。资料准备好以后,按照预订时间到达指定的签证中心,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排队、提交资料、录指纹、拍照,过程非常简单,办完后你会拿到一个回执单。签证申请受理后,一般最长半个月就能办好,如果没有购买邮寄服务,则需要自己前往签证中心领取资料,成都的领取时间是工作日的早上八点到八点半,过了这个时间就领不到了,也真够变态的。关于交通众所周知,在英国的交通费用是非常高的。在伦敦,地铁当然是首选,牡蛎卡(oyster)是我知道的最方便和经济实惠的选择,在伦敦市区公交和地铁都可用。希思罗(Heathrow)机场航T4航站楼底层(underground)的自助机具上可以买到,但是机器只接受20元的纸币;也可以在旁边的小卖部购买。在机场乘坐地铁就可到达伦敦市区,费用大概是每人10磅左右,12岁以下小孩免费。牡蛎卡余额和押金的退还(refund)也可以在自助机具上完成,卡片不会收回。伦敦以外,公共交通以火车为主,也可以租车自驾。火车票如果不提前定,费用不见得比租车便宜。我本人更倾向于自驾,毕竟要方便灵活很多。但是之前没有在国外驾车的经验,英国又是右舵,道路又相对复杂,所以不敢轻易冒险。X之前和她老公有在西班牙自驾游的经验,因此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驾,有了她给我壮胆,我们很快达成了一致,决定租一个车,费用两家平分,两个驾驶员可以相互照应,也可以避免长途驾车的劳累。国外驾车需要公证驾照,刚好携程和租租车都可以免费办理驾照的国际认证件,把驾照信息发给他们,直接就可以做出来邮寄给你,是一本比护照大一点的精美的小册子,自己只需贴上照片即可。但是由于这个是免费的,信息也只是在线发给他们,总觉得有点不放心,咨询了携程客服他们也不敢保证他们做的认证件在英国可用,于是我又花钱260块钱(公证费200,翻译费60)找公证处做了一个驾照公证,有A4纸那么大,很丑。结果在英国那个免费的认证件完全够用了,我连照片都没贴。租车的时候注意看车是自动挡还是手动挡,手动挡要便宜很多,但是我除了学车之外,就从来没开过手动挡,所以只能租自动挡。在英国期间,无论是地铁、驾车还是步行,全程谷歌地图不离手,再辅以问路,完全不怕找不到路。车载导航也很好用,但是是英文的。关于通讯除了给国内的手机开通国际漫游,保持国内通讯畅通外,上网可以选择租移动wifi和购买当地电话卡。我个人更倾向于买电话卡,一人一张,方便实惠,如果卡内包含通话的话,还可以方便地拨打当地电话。关于电话卡,我看了一下评价,所有运营商的卡都褒贬不一。因为此行只在英国境内,我选择了只在英国可用的电话卡giffgaff,价格便宜量又足。至于信号,反正我觉得在英国,没信号的地方大家都没有,比如地铁、乡村一些偏僻的地方,没有哪种电话卡或者移动wifi能好到哪里去。总的来说giffgaff绝大多数地方都有信号,对我来说完全够用了。在乡村驾车的时候,有些地方没信号,多亏了有车载导航,所以不用担心迷路。关于住宿行前我和X两个人都比较忙,都没怎么做行程规划。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确定大的节点,比如在某个地方要呆几天,这样先把每天要落脚的城市或地区确定下来,就开始着手定酒店。X以前是管酒店的,所以当仁不让地担起了定酒店的任务。当时已经离出行日期比较近了,再加上恰逢暑假,酒店价格都不便宜。在科茨沃尔德和伦敦的最后四日,我因为想体验一下民宿,所以没有选择和X同住一个酒店,而是在airbnb上面分别选择了两家民宿,体验都还不错。民宿通常比酒店便宜一些。关于货币据说英国的大多数自助机具都不支持银联,所以必须要带支持Visa或Mastercard的信用卡。我在国内取了1000磅的现金,在招行换的最小面额50磅一张。后来X给我讲她们一家每人带了折合人民币一万的现金,因为入境的时候要检查。我没有核实这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没带那么多现金,也没被查。我们在英国的时候,能够刷信用卡的地方就尽量刷卡,把现金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在机场免税店买护肤品的时候才把现金全部用完。关于食物英国菜被网友戏称为黑暗料理。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什么菜都是淡而无味,可能英国人比较喜欢品尝食材的本味吧。以前带我妈去台湾,那边饮食相对清淡,老妈吃不惯,回来后直接整了两包榨菜。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这次带了一小瓶豆瓣酱和几包榨菜。好在伦敦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对于吃货来说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关于天气传说中伦敦的绅士出门都要带一把雨伞。所以,伦敦的天气给我的印象就是阴晴不定,随时都可能下雨。为了预防阴冷的雨天,我除了夏装,还带了几条长裙,一条长裤、一件皮衣,外加两条中等厚度的大围巾。每次出门我必带的就是各种围巾,可防风、防晒、御寒,凹造型且携带方便。如果不怕麻烦,帽子也是很理想的防晒、御寒和凹造型利器。我们这次去之前,就看到twitter上英国人民对炎热天气的各种吐槽,气温最高也才31度,英国人就一副快要被热死的样子,看来有必要让他们来我大四川的重庆体验一下。我们今年可能是遇到了英国罕见的干燥天气,在英格兰的时候几乎全程艳阳高照,只在伦敦遇到一场雨。白天在太阳底下的时候有点热,早晚凉爽,着装以夏装为主,出门在包里装一条围巾以备不时之需,我妈则会带上一件厚的长袖衬衣。罗嗦了那么多,终于可以开始我的行程流水账啦。先做个应景的指甲海德公园&肯辛顿公园我们7月2日抵达伦敦希思罗(theathrow)机场的时候,是早上八点过,排队过关,机场买牡蛎卡(oyster),乘地铁、找路,一路折腾到位于海德公园附近的酒店时已是快中午了。酒店要下午两点才能check in,于是我们借用酒店的卫生间简单洗漱了一下,把行李放下就出去觅食了。酒店服务员给我们推荐了一家叫维多利亚的西餐厅,但是我们用导航找了半天,找到一家马来西亚人开的中餐厅,味道还行但是分量少,五个人吃了五十几磅,没吃饱。吃完饭散步到海德公园(Hyde Park),海德公园很大,跟同为皇家园林的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连在一起,成为伦敦市中心很大的一片开放绿地,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实属难能可贵。以下是从google map上面截取的布局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两个公园的方位,如果想看得更清楚,或者查找公园内的景点,请移步ditu.google.cn,搜索“海德公园”即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枯黄的荒草地,应该就是以前皇室成员骑马和打猎的地方,中间的沙子路是马道。时不时看见有人骑马经过。一座叫做Marble arch的雕塑,远处是肯辛顿宫。大树底下好乘凉海德公园的标配:天鹅时值正午,天气很热,我们喂了一会天鹅就赶紧逃回酒店check in,休息了一会,睡不着,又拉着妈咪出来逛,这次我们来到肯辛顿公园的地盘。阳光把树影拉得很长不知不觉来到了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这里是维多利亚女王和戴安娜王妃的故居,也是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居所,肯辛顿宫的部分房间对外开放,里面有丰富的皇室服饰收藏以及十七世纪的经典画作,可以买票进去参观,只是我们去的时候比较晚,宫殿已经关门了。肯辛顿宫前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肯新顿宫前面是一个圆形的大池塘,叫round pond,我发现外国人取名字总是直来直去,一点都不浪漫,比如白宫这么高大上的地方也直接叫white house。有个长得像印度人的大叔拿了一大包脸盆那么大的面饼来喂鸽子,我也顺便蹭了点来喂天鹅海德公园和肯辛顿公园很大,短时间是不可能逛完的,我们只是随便散散步走到哪儿算哪儿,逛累了就打道回府睡觉了。第二天的行程重点是: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因为X带了她八岁多的儿子,所以我们的兴趣点必然会很不一样,来之前我们就约定好在伦敦我们单独行动,只有驾车的时候才在一起。我本来计划的是:如果遇到晴天,就先游览室外的景点,以防某日忽然下雨,则可以躲到室内去逛。虽然当天天气晴朗,但是我也没想好要游览哪些室外景点,既然预期都是大英博物馆了,稍作犹豫之后,还是决定去大英。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公元1753年,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博物学家、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将其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大英博物馆于焉成立,并于6年后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博物馆通过英国人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活动继续收集了大量珍贵文物,目前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博物馆开馆时间是早上10点,我们提早了一点到,趁着人少先拍打卡照。博物馆是典型的希腊风格建筑:三角形门楣+希腊柱。博物馆是免费的,并且提供地图和语音导览。入口处和管内设有捐赠箱,供游客自愿捐赠所用。进到馆内,就是一个现代风格的大中庭,建于2000年。环绕大中庭四周的,就是各个主题展馆。在大中庭拿了一个地图,领取了语音导览,然后就按图索骥开始探索世界之旅啦。博物馆地图的封面写着:Welcome to the British Musemue-a museum of the world, for the world. 颇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的确,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就是一部看得见的世界史,收藏并分类展出了大量非洲、美洲、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亚洲、欧洲、中东的古文物。虽然大英最负盛名的是埃及馆,但是我最先参观的还是中国馆,看大英如何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来自中国的古老文明。中国馆里面一个妹纸正坐在地上对着唐三彩作画这尊俊美的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生于约公元前1303年,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被历史学家誉为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这位雄才伟略的法老拥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他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他在位67年,有8个皇后,嫔妃不计其数,大约有100多个儿女,在当时古埃及人平均寿命仅有40多岁的情况下,他活到90多岁高龄。然而他统治的时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国家巨大的开销加快了国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古代埃及迅速走上了下坡路。他死后,其遗体被制成木乃伊,被安葬于位于底比斯的王陵内。现今则完好地存放于埃及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埃及木乃伊棺木,看得人眼花缭乱。特斯卡特利波卡面具,藏于美洲馆。特斯卡特利波卡是阿兹特克宗教中的神。阿兹特克宗教是中美洲墨西哥西北部铁诺克人部落的宗教,包括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以前阿兹特克帝国的神话、信仰与习俗。14世纪后,阿兹特克人与邻近部落发生联系,吸收了各部落的文化特点,并从其神话、宗教仪式和信仰中得到借鉴。阿兹特克宗教的一大特征就是多神并存,特斯卡特利波卡则是其中地位最高的神,为诸神之王者。这尊面具主要由绿松石和黑曜石制成,颜色很艳丽鲜明。大英博物馆还对世界各地典型的传统医疗方法做了介绍和展示,包括中国的传统医药,看到如此熟悉的面孔,还是有点小激动。我对中医经历了一个从盲信,到不信,到持开放态度的过程。我当下最新的认识是:毫无疑问中医是有效的,它和西医各有长短。大英博物馆规模很大、展品丰富,时间紧的话,可以根据语音导览的指引,花一到两个小时参观重点馆藏;然而若要完整参观所有展馆并细细品味,一整天也远远不够,所以,在这里停留的时间长短全凭个人喜好。博物馆类的地方适合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群。考文特花园从大英博物馆出来,便开始考虑到何处觅食。查了一下地图,发现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离得不远。考文特花园是一些网友推荐的位于伦敦西区的一个综合性市场,建于十八世纪,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情,经营各色服装、手工艺品及餐馆、甜品店,也是街头艺人聚集的地方,于是决定去那里找吃的。由于我一向对购物没什么兴趣,因此,这个地方対我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一些小摊上卖的东西给人一种很粗糙和廉价的感觉。在大众点评和猫途鹰(Trip Advisor)上面找了一下,发现周围都是些西餐和日料,这显然不符合老妈的胃口。没有找到中意的餐馆吃饭,倒是找到一家评价很高的冰淇淋店,叫Venchi, gelato是意大利语冰淇淋的意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吧。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是这里的招牌,我选了香草和巧克力两个最经典也做保险的口味在花园尽头的一个广场上,有街艺人表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绅士打扮的英国人的杂技表演,并无多少新意,不过我应景地跟着鼓掌起哄。抓拍这张照片,完全是因为被请上去配合表演的那个小正太长得太好看了看完街头艺人表演,我们空着肚子打道回府,在沿途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一个盒饭,一包方便面回酒店解决了晚饭。明天就要离开伦敦,前往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温莎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