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两日顶着七个小时时差带着两娃在伦敦走马观花了两天。第一天三点起床,五点出门,从西敏寺走到泰晤士河,接着是唐宁街十号、骑士博物馆。贝毛看到带着高帽子的皇家卫兵,第一反应居然是:哇,nutcracker!在St Jame’s park研究了包括天鹅和鹈鹕的各种鸟类荡过秋千之后进发到白金汉宫,才九点钟门口已经有不少游客聚集,于是决定不看什么卫兵换岗。经过白金汉宫花园的时候遇到一队骑着黑马的骑兵,神气活现地不知道干什么去。一路走到海德公园,speakers corner门可罗雀,戴安娜喷泉附近倒是人山人海。在海德公园走了一圈出来,经过皇家地理学会和音乐学院,就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看表,不过才十一点半,我已精疲力尽,贝毛精神十足。逛到下午四点,贝贝也累了,坐在我身边抱怨脚疼。毛毛则带着他的新眼镜,东张西望,若有所思,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因此由衷感谢博物馆关门时间设在五点。第二天只去了三个地方,king's cross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商店,大英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在kings cross,贝贝把相机落在厕所里,五分钟之后想起来回去找,已经无影无踪,可惜了一个暑假拍的照片都还没备份。大英图书馆宽敞明亮又现代,珍宝展里有各种古籍,不过我什么也不懂,只记得看到了古滕堡印的圣经,十四世纪拉丁文的伊索寓言,十五世纪韩国人活字印刷的春秋,莫扎特和韩德尔的乐谱以及beatles的歌词手稿。与图书馆相比,大英博物馆嘈杂混乱,且工作人员极不友好。在人潮中勉强看完中国历史玉器和瓷器三个馆,室内很热,毛毛又满怀对英国强盗的憎恶,一直抱怨不舒服。贝贝这两年对希腊罗马神话和诸神十分有兴趣,在希腊和罗马馆充当了半个讲解员;四点钟大吃了一顿pizza之后,草草略过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馆。出门刚呼吸了两口新鲜空气,就有某大法员工来发传单,烦人得很。个人觉得,大英博物馆虽然号称馆藏丰富,但是展览做得并不用心,加上游客实在太多和工作人员漫不经心的态度,实在也可以被归类为去了后悔不去也后悔的鸡肋景点,不过总是个适合感叹历史兴衰和帝国主义野蛮无耻的地方。我对英国历史知之甚少,除了圈地运动光荣革命鸦片战争之外基本什么也不知道,在飞机上临时翻完了一本简明英国史,总算知道了荷兰的威廉为什么可以当英国的国王,血腥玛丽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到底是谁,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到底孰先孰后;但是那一堆亨利查理和詹姆士还是分不清楚的。即便如此,走在伦敦街头,还是觉得各种历史地标广场雕像甚至地名都让人目不暇接,脑子里的各种知识碎片蜂拥而出,快要把我淹没了。只能感叹日不落帝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实在重要,对现今全世界政治科学文化影响无不深远。除了厚重的历史感,比起纽约来,伦敦的街道整饬,地铁干净,公园多而幽静,连行人都穿得更体面。然而清幽的皇家园林里让人意外地竖着警告牌“小偷出没请注意”;大英博物馆里吃饭的时候,我被保安提醒随身小包不能挂在身后;kings cross也不是grand central,贝贝的相机包就这么消失在人海中。凡此种种,让我对伦敦的印象大打折扣。这个城市可看的地方太多,我们待的时间太短,以后多来几次,再作总结吧。伦敦周边两日第一天:格林威治天文台—巨石阵—巴斯 第二天:Cotswolds—牛津—剑桥格林威治天文台距伦敦大约半个小时车程。现场在网上买票,避免了排长队。游客很多,多半聚集在本初子午线附近拍照,关于大航海时代背景下计时器和观星术发展的展览虽然做得详尽,却少人问津,成了陪衬。巨石阵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票价不菲,游客乌央乌央的。绕着转了一圈,四个人意兴索然,决定不搭shuttle bus,从草场走路回售票处。这显然是个正确的决定,小朋友们高温烈日下走了两公里路,但因为能与牛群近距离接触,所以走得异常开心。罗马人在巴斯发现了温泉,兴建了浴场,现在就成了英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旅游景点。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只有时间匆匆在城里走一圈。从罗马浴场走到巴斯大教堂,在雅芳河边短暂停留看了看鸟,最后到皇家新月,途中经过简奥斯汀故居,移步换景,赏心悦目。整个城市风格都是罗马式的,没人的小巷子里可发思古之幽情,游客多的地方一片人间烟火气,也不让人讨厌。cotswolds是个风景如画的小镇,我们到的时候时间尚早,大批游客还没到,见到溪水潺潺,穿城而过,配上古旧的民居和蓝天白云,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背后应该离不开几百年间殖民地人民资源和血汗的滋养吧。在牛津吃了午饭,剑桥吃了晚饭。两所古老的学校每块地砖都写着历史,每块墙面都看起来很有文化。相比游人如织的牛津,剑桥大部分学院不对公众开放,沿着康河,逛起来更舒服一点。看过两座叹息桥,在牛顿的苹果树下留了影,圣约翰学院的教堂里正好碰到合唱团排练,四个人坐下来听了一会儿,虽然听不懂宗教音乐,但一致认为是我们听过的最美妙的人声合唱,可称天籁。英格兰乡间风景和新英格兰地区极其相似,想想也理应如此;不过英格兰的公路从设计到维护都好于美国,除伦敦外围,全程没有高架桥,岔道口以转盘连接,车流密集处再加上交通灯。我们一路上吃饭基本都是路边随便找家cafe。之前做好了面对黑暗料理的心理准备,来了之后才发现对于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英国食物算是清淡可口,比美国人平时吃得讲究多了。此外,几百年的殖民扩张,给宗主国本身的影响也体现在方方面面,随便一家吃本土菜的小餐馆,菜单上既有fish and chips,也有拉面和咖喱饭;在书本上读殖民历史和在现实生活中体会,还是颇为不同的。爱丁堡和苏格兰高地搭夜班火车从伦敦往爱丁堡。两人一个房间,带淋浴的独立洗手间,不过空间有限,转身也困难,还好我们上车之前在候车室洗过澡。早晨起床在餐车吃早饭,吃到一种巴掌大小的黑色圆饼,味道很奇特,看来看去不明白是什么做的。之后在天空岛又吃到一次,看菜单知道那叫做black pudding,这个名字激活了毛毛的知识库,告诉我们这东西是猪血做的,我们选择了相信他。车窗外绵羊成群,不由得想起那个科学家和苏格兰绵羊的故事。到爱丁堡的时候,正逢是fringe艺术节的最后一天,街头有成堆待收的垃圾,不过据说游人已经比前段时间少了很多。街道都不宽,建筑物之间更有许多小巷,大街小巷高低错落,穿行其中,前方是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指着清冷的天空;正赞叹着拿出手机打算拍张照,寻找角度时转头见到身后高处赫然矗立着一座古堡;爬几个台阶,转角处豁然开朗,一条商业街印入眼帘,临街的房子色彩绚烂热闹,往上几层外墙上就全是岁月斑驳;满眼都是风景,爱丁堡实在是个充满了故事,适合久居写作的城市。所以,这里除了给J K Rowling灵感,应该还住着不少等待成名的创作者吧。因为贝毛,预约了potter trail,跟着利物浦小哥Alex走街串巷逛公墓,听了一肚子JK Rowling和哈利波特创作轶事,是完全不同于主题公园的体验。顺便说一句,自称是hp诞生地的the elephant house原来只是李鬼,紧挨着它坐落在街角的那一家才是第一本魔法石的创作地。在爱丁堡租了车,我们正式开始了在苏格兰的road trip。沿途路上和此后几天,除了在fort william附近一小块地方大概有半小时左右没看到羊,凡有山坡和草地的地方必有一群群散养的绵羊。去inverness的路上经过glamis城堡,进去之后听解说知道这是女王的外祖母家,讲解的小哥一脸自豪,我心里嘀咕:现在还不是要靠收门票来维持开销?再想想继续腹诽:当年嫁女儿的时候应该是没想到会有爱德华八世退位这回事吧,这个外戚当得真是全不费工夫呢。进入高地之后路牌都是双语的,先是盖尔语然后才是英语。苏格兰的山不高,胜在道路的四面八方都是山丘,无论怎么车怎么转弯,总是置身于山谷之中,四周峰峦绵延起伏,美不胜收。在尼斯湖的游客中心,有个介绍水怪的展览,原以为是满足人们猎奇心的地方,一看之下意外发现原来是个科普场所,以完全的实证科学态度从各个角度探索尼斯湖水怪的各种可能性。去天空岛的路上经过eilean donan castle,这里原是抵御维京人的要塞,eilean Donan等数十个修道士在这里被维京人斩首,上千年过去,血腥味早已消散,城堡成了游客拍照和电影取景胜地,令人唏嘘。冒雨在老人峰试图登顶,不过这趟准备不足,没有带防水的登山靴,爬到一半发现道路泥泞湿滑,只得回头下山。在neist point匆匆扫了一眼悬崖和瀑布,连到此一游照都没有拍,便出于对洗手间的迫切需要继续赶路,贝贝暗下决心要研制便携式野营马桶。某一晚住在edinbane一个庄园里,房前屋后都是大片草地。房门钥匙是最老式的那种,贝贝在房间里发现一扇小门,打开后是通往未知处的楼梯,贝贝为此颇为激动,拿出本子写了两页故事。第二天早饭时一只五彩锦鸡出现在窗外,毛毛兴奋不已,冒着雨出去观察。计划这次旅行的时候,贝毛都还是忠实的哈利波特迷,因此我们不仅安排了在爱丁堡的potter trail,往Hogwarts的必经之地—Glenfinnan高架桥也是必去之地。出了天空岛,天气逐渐放晴,在glencove进行了此行最后一次也是最成功的徒步,绕着an torr一圈三公里,路两边是长满青苔的石头和挺拔的松树,西方魔幻剧里仙女和精灵们出现的典型场景。每个旅行者装备不同,看到的必也不同。对着苏格兰高地,地质学家看到的想来是地壳变迁沧海桑田;植物学家应该可以回答为什么这里虽然海拔不高,但大部分山坡上都是苔原地貌而没有树木;历史学家就能抚今追昔讲述时移势易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应该相互映证,是人生必需品的一体两面。旅程无限,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