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保命措施、装备、食物都是登山活动中最重要的,本次最大失误是没有多准备一双登山鞋,以及平时不注意保养,造成行进过程出现失温前兆,幸而外部气温回暖和本能反应及时,解救了自己;同时,这次活动在翻越海拔3418米垭口后的下降过程两次失足出现滑坠,折损一根登山杖,一次是坡度减缓刹住,一次是滑向化雪后裸露的石块堆(同伴们在此休息)止住,相当惊险,失足原因是立足不稳便开始下一步,重心失衡倒地下滑。本次活动后的鞋子状态(下图)新买的登山鞋和保养产品(下图)本次登山活动持续两天两夜,周四晚上准备好物品,周五下班后即刻带上行装前往集合点,准备出发。等我到达时,大家都到齐了,在检查物品。【第一天,周五晚上】正是在这次活动之后我舍弃了负重应力不均的杂牌背包,改用美国“小鹰”背包,从美国网购运输至格鲁吉亚,便捷、实惠。此时正是6月底,第比利斯市还是比较热的,但是领队说我们的目的很冷,要大家带足保暖衣物。下午6点准时出发,一路向北,穿过Gudauri(古多里)雪场,翻越Jvari(季瓦里)山口,在一个叫Kobi(阔比)的居民点向西北沿捷列克河行进不远抵达一个岔口,左向上沿机耕路继续前进百米即下车,领队告诉大家下车,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此时时间是晚上21点20分。注:捷列克河,发源于格鲁吉亚,通过俄、格边界流入俄联邦境内的“符拉迪高加索(Владикавказ)”市,市名本意是“控制高加索”,如同海参崴的俄文名是Владивосток,我国音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本意却是“控制东方”。沿途漆黑,完全没有方向感和路标辨识,跟着领队走,领队凭着轨迹导航和记忆走,只记得一直在爬升,偶尔下降也是为了走的更高。用时3小时50分,走了6.61公里,抵达夜宿营地,此处海拔2651米。头灯照射之处都是草丛,还有积水,每走一步感觉像是走在水里。由于露营多次了,搭建帐篷轻车熟路,黑夜里依靠微弱的头灯光线,完全不是问题。帐篷搭建入住,已是周六凌晨1点半,我听见别的帐篷有同伴在聊天,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吃巧克力。谢绝了好意,相当无语,这么晚了吃巧克力不怕蛀牙嘛。虽然困意当头,还是坚持刷了牙再睡。【第二天,周六】早上醒来以为会是一个晴天,然后迎接我们的是阴天,我只能看见眼前的这片绿色,非常不想去看前方那片有雪的山,然而领队告诉我,我们不去爬那座山,沿着这片山谷在前方右转,之后开始急剧爬升,问我“你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但是此时我发现登山鞋侧沿破开了一道小口子,渗水再遇上寒冷天气和雪山,那肯定冷的不行啊。情急之下,用塑料袋裹住双脚掌穿进鞋子里,即便无济于事,也比直接泡在冰水里好啊。转过身来,看见大家陆续收拾行装。左下角的背包和登山杖便是我的。对面是来时方向。本次活动有三国人,主体是格鲁吉亚人,一个中国人(我),两个德国人(一个是大学女生,“学习+教德语”交换计划;一个是欧洲理事会“边界争端与地区形势”委员会成员)。出发吧。绿地很短,不一会儿走完了。眼前的这片石块区(下图),明显的冰川遗迹,看着难走危险,布满苔藓,其实行走容易,在我眼前却是条条坦途,是我最爱行走的地貌之一。可能走过几次类似地貌了吧,相当轻松。我在第比利斯市的NorthFace商店倒是有见过冰爪(套在鞋子上防滑),质量却是好,价格也昂贵,考虑到平时用的极少,再者领队跟我说没必要使用,可能对他来说却是没必要,事实证明真的很适合我。很快,冰雪就出现了,周六--6月29日,第比利斯夏天穿短袖,我却在这里准备过冬。领队说没必要使用冰爪,想必是这是雪,一步一个坑,不是光滑的冰面,而且雪与石块交替出现,穿冰爪反倒不方便。冰雪、石块、寒冷也就算了,糟糕的是开始下雨了,即便有背包雨罩和防雨外套,可是登山被雨淋的感觉实在不好。大家都缩成了一团,没有了早晨出发时的惬意。右侧白色兜帽、黄色背包雨罩的便是上文提到的德国女孩(下图)。图中央天蓝色防雨外衣的是格鲁吉亚混血女孩,母亲是俄罗斯人。有的地方可能终年不化,有些会在7至8月化开吧。接下来冰雪还有很多,不管不顾,低头看路,专心前行。到达一处小平台,风力骤强,领队让大家休息躲避这阵风后再上行。有的同伴没带手套,冻的双手通红,不停搓手,拿了一副给抓绒手套给同伴,而我带了三副手套(抓绒、毛线、滑雪手套),除了手上带的,还得留一副干燥的备用。正好休息,把事先准备好的餐盒大樱桃分给同伴们,它富含维生素A、B、C,天气寒冷吃它是极有好处的,可缓解雪盲症状。下图山上的那个缺口便是海拔3418米的垭口,只有三类人会来此处,边防部队、地质工作者、登山爱好者,可能见过太多的垭口,除非当地人命名,我们通常用海拔高度称呼它,姑且暂作“3418垭口”吧。不是我手机不好(三星S10+),也不是镜面不干净,确实3418垭口浓雾。小平台西南方向有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坑(下图),也不算小,如果滑落进去,不及时被救出,恐怕会迅速失温,而且也很难爬上来。我问领队,水坑附近看起来道路平坦,为什么不从那边走?领队回复,绕远了,而且从那边往前走就是悬崖,不安全。那就继续爬升吧,翻过3418垭口就是第一阶段胜利。上升途中真的很冷啊,这寒风刮的呼呼的。户外围脖是加绒的,夏季围脖(头巾)在这种温度下不管用的。还得再走一段才能抵达垭口顶部。在此休息,还差最好一小段。终于走到了垭口,我以为会休息,并没有,直接下降。平淡无奇的垭口(下图)。真正的考验来了,两次滑坠就此开始。下图平坦的谷地便是下降的目的地,但不是今天露营地。要问为什么不走(上图)右侧的石块区域,因为石头是松动的,走雪坡相对石块区安全。同伴们大多走到谷地了,两次滑坠让我体力损耗较大,需要缓一缓,当然,为了拍照片也是原因之一。回看走过的路线,下图红线标记的是从3418垭口下降至谷地的路线图,左右比对来看,这条路线最为合适。进入谷地,快到同伴们休息地点时有个小插曲,可能我体重超标了,左脚踩进一个陷坑,直达胯部,右脚用力踩雪面也一并陷了进去。脱去背包,将两根登山杖并排横在雪面上,用力起来,同伴拉了一把便上来了。之后用登山杖调节到最大高度探陷坑深度,发现深度达到了胸部,幸好有同伴呀,不然真的栽里面了。领队说翻过背后这个小垭口就到露营地,我以为很快就能到,但接下来这段路真的比雪面更难走,到处都是小溪冲刷的河道,松软又带有煤土,不小心便会陷进去,倒是不深,会弄脏登山鞋和裤子。翻过这个小垭口,露营地终于出现在眼前,远处底部的那个湖泊便是Kelitsadi湖(下图),格鲁吉亚语写法是ყელიწადის ტბა(Kelitsadis Tba)-- 火山熔岩高原的三个大堰塞湖之一,另一个在格鲁吉亚实控区的是这个湖泊西南方向的Keli湖,面积上小一半(据说水更深),连翻两处垭口,倒是不远;还有一个堰塞湖在南奥塞梯境内。注:格鲁吉亚语形容词是以“is”结尾,名词以“i”结尾;ტბა(Tba)等同英语的Lake。回望来时的路(下图),此时的3418垭口格外的美,艰辛翻过来的。另一名领队(右,一名领队的女友)始终收尾,守护滞后的队友不掉队。许多同伴已经到露营地了,6月末的湖面似乎还有冰雪覆盖,我是第一次看见熔岩高原的堰塞湖啊。内心激动。激动之余,我觉得对面那片山就是山神化身,保我一路平安,必须求拜。放下背包,摘下兜帽,虔诚地跪在地面,向着湖泊方向,深拜匍匐十二次。待我起身那一刻,阴云之中居然射出了光芒,山神开眼了。身后的格鲁吉亚同伴看见我在拜山,也看见了光芒照射的场景,十分惊讶。之后问我是否佛教徒,我说不是,只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山川的崇拜。我觉得,登山活动一定要保持一颗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严格遵守自然法则,不可坚守“人定胜天”信念,要知道,人类只是生灵万物中极为渺小的一环。抵达露营地,身上冷的不行,鞋子内外都湿透,没有心情聊天,只想尽快搭好帐篷,钻进去患上干燥的内衣,用燃气罐煮一杯热茶,泡一碗(速食)土豆泥,吃点高热量食物,听听音乐,好好休息一晚。这就是我的帐篷(下图),德国的High Peak--户外装备品牌,格鲁吉亚运动品商店买的,因为是人生的第一个帐篷(2018年为Jaji Lake之旅购买的),至今仍然记得它那实惠可人的价格--125GEL,约合人民币325元。这顶帐篷将外帐与内帐合为一体,防风、透气、防雨水性能很棒,不论夏季、深秋、晚冬、早春的效果都好。1.7公斤的重量真的很舒适。虽能容纳两人,可我觉得一个人睡更舒服,另外的空间放背包。(Jaji Lake之旅:https://bbs.qyer.com/thread-3207066-1.html)天冷加上滑坠,手表电池耗电快,翻过3418垭口到达谷地就没电了,只记录了大半段轨迹(下图)。根据领队的描述,今天行程为10公里,不过,我觉得可能不到8公里。【第三天,周日】我应该不是第一个起床的,看手表正好七点整,此前听见其他帐篷里似乎有说话声音。但我应是第一个出帐篷的,透过帐篷觉察到外面天气很好,也很冷,鼓足勇气走出帐篷,为保护水源和湖水,寻找一处远离水流的地方解决人生大事。一身轻松后看向露营地和湖水,沉浸在这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中。这种像蜂窝似的雪景(下图)似乎是一种自然现象,曾经在百度上查到过类似帖子,据说在东北颇为常见,具体名称忘了。阳光映照下的山势,配合夏雪的点缀,格外迷人。湖水很清澈,刷牙直接从湖里盛水来用,领队干脆直接用瓶子装湖水喝。这种感觉似乎一瞬间回到了没有污染的2000年前的世界里--碧波浩渺云梦泽。把帐篷小门打开,喝着热茶,吃着早点,沐浴着阳光,那滋味惬意的很。老天爷真是照顾我们,当一切收拾妥当时,气象转阴。领队说,越过这个山口,咱们就要一路下降了,加把劲。队员们行进方向不是直接向前,而是下图右上方,这条才是回家的路。若是直接向前,翻过下图远处那座山梁便是俄联邦控制下的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原则上归属格鲁吉亚)。翻越山口的路其实不远,石头常滑落,让我们以大幅度的Z字形上行,同时注意上方石头,也注意不要用力踩过于松动的石头,避免下方队友躲闪不及。大家遵照执行,尽管都是老驴了,仍然要将自身安全和队友的安全放在首位。可能天气阴冷,山路难行,也可能早餐刚进食不久,走了点路便有些气喘。不过还是很快就到达山口了,大伙儿在此休息,顺便看看风景。从山口这里可以瞧见周六翻越的3418垭口,也可以看见周六晚上的露营地(湖泊左侧边缘),而在湖泊右侧边缘向上翻越两个垭口便可抵达这片熔岩高原的三个堰塞湖之二的Keli Lake。听领队说,从露营地出发往返需1.5小时,他是退伍军人(侦察兵)出身,估计我得走3小时,就放弃了,还得省点体力走完剩下的路啊。山口左侧(东边)果然是一路下降,远远便能看见Truso谷地(捷列克河流经此处),参见我的帖子“格鲁吉亚Truso(中奥塞梯)历史遗迹探寻”(https://bbs.qyer.com/thread-3213763-1.html)。不过看这下降的路线,地貌应该比较复杂多样,而事实也是如此。放大摄像头倍数,远处那片冰川便是Suatisi冰川(下图,Gergeti冰川的西南组成部分)。参见我的帖子“格鲁吉亚Suatisi冰川”(https://bbs.qyer.com/thread-3321978-1.html)。 这次登山活动带了两罐红牛,第一罐在周六登山时喝了,当时出现了失温前兆(与缺氧症状比较像,有致幻感觉,常被误认为是海拔骤升/降所致),多亏了本能反应,赶紧站起来热身,加了身厚衣服,喝了一罐红牛。第二罐红牛在周日抵达山口时喝了,与个别同伴一起分享了高糖饮料带来的快意。休息够了就下山吧,没把所有地形都拍下来,遇到大石块区,只顾享受辗转腾挪的爽快,顾不上拍照。我不太喜欢走在队伍前列,押后的感觉很棒,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享受一人独处的静谧感,偶尔还能看看路边的野生植物和山谷溪流。向Truso谷地看见,队友沿着小山梁串成了一条线,自然形成的靓丽风景线。当我走到上图他们行走的山梁时却不见了他们的人影,原来都在右下方的溪流滩涂上休息啊,我拿着小杯子喝了一杯溪流的河水或者称为“山泉水”,味道不错啊,天然无污染。丝毫感觉不到大伙儿的疲乏,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很是舒坦。越往下走,山坡上股股溪流汇聚而成的河水量就越大,这种景象就像草原上游牧民族集合作战一样。很快我们看见了一处经年未融化的冰盖,河水从它下方穿流而过,而它却是那么结实,以至于我们所有人站上去都很稳固。我也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站在河道冰盖上拍照。河道为什么是深红色的?因为这是硫磺泉水,山下的Kobi矿泉水厂的水源就是来自这片水域。再往下走,遇到了裂开的冰盖,可能是外力或河水冲刷后形成的吧。接着又遇到一个冰盖,本想绕过去,但见其他人都从上面走,似乎只有穿过去才是捷径,其他路线都绕远了,还比较难走。壮壮胆走上去。冰雪已经非常少了,山体里流出的水流有的是硫磺泉水,有的是含钙量高的水(下图)。即便是硫磺泉,也得看人的耐受力,憋住气喝就行了,若是专门去闻,恐怕会和大多数格鲁吉亚女人一样厌恶的远离这种臭鸡蛋味。圆桌武士(下图)胜利归来。每次活动快结束时都会站成一个圈,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通常我会参加,可是这个场景太美了,趴在地上也要把它拍下来。一辈子的回忆!回望来时的路,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样走下来的了,只知道心中充满了美妙感。还有一小段路就结束了,走过眼前这最后一段河谷(下图)就是出口,道路比较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中途还有一段得谨慎下行,不知何故,我没有把那段惊险路程拍下来,可能是忘了,只顾着帮扶其他人。瞧,出口到了,那就是终点!天气太美了,加快了脚步,要趁着大伙儿还没完全抵达时拍些没人的美景。拍完几张照片,回头一望,已有半数人抵达(下图一),都在休息。河道左上侧的小房子是(下图二)的“餐厅+礼拜堂”二合一综合体。让我们走到近处看一看它的端庄(6月初和骑友单车骑行至此拍的)。(下图)远处最高的那座山,背面是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2008年俄、格边界事件时此处发生过战斗,而此时这里是最受欧洲、韩日游客欢迎的徒步路线之一。而我们中国游客对于此处仍然相当陌生。毫不夸张的说,我把Truso以边防站为中心点的四个方向登山通道都玩遍了,我是格鲁吉亚徒步领队所知的第一个完成这些路线的中国人,这不值得夸耀,却可以作为纪念,填补了中国人旅游目的地空白。格鲁吉亚在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家乡认知地位,这里是我的第三故乡。这是下山途中同伴给我拍的,弄成这样,完全是冷风迎来所致。下山时登山杖和护膝很重要,膝盖尤其要保护好。下山后大伙儿玩了一小会儿足球便整装登车,开启返程之旅。抵达第比利斯时刚好是晚上8点,坐着“Yandex Taxi”网约车回到了住处,洗了热水澡,喝着可乐,享受第比利斯市夏季夜间的凉爽。周日行程,分成两段记录,领队说这天里程有12公里,我的记录实测为11.45公里。海拔最高点为所翻越的山口,海拔3411米;最低点为Truso谷地终点,海拔2908米。总耗时近6小时45分钟。最后,前往临近边界地区或军事争端地区,一定提前向边防机关报备,获取边界通行证再前往,以免遭遇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