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60892
41
1038
作者:逆光行纪
前言说实话我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从小听英伦摇滚长大的我会在去了四十多个国家后才来到英国。可能是固有印象里英国的坏天气和英国人的古板一直让我对这个国家没有向往,但是亲身来到这里才发现,旅行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人打破固有思维。九月二十五日,从纽约飞越大西洋七个小时,落地伦敦希思罗机场。海关警察姐姐盘问我行程,很不解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去肯特?我说我热爱山川大海,也爱那处处文艺的伦敦城。签证在秘鲁申请英国签证,可能中国人里面没有几个。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想去英国的时候正跋涉在安第斯高原上,众所周知南美回趟中国的机票都是天价。所以抱着试一试的目的在利马去英国签证中心申请,也就过了。所需材料和国内的差不多,不过我因为国内银行无法给我出具流水,只能自己做了个Excel表,居然也没问题。当然,缺点是花了两倍于国内办理的价格,因为文件扫描要收费,申请护照留在自己手里(在国外离不开护照)要收费、复印文件要收费......最后,拿到半年往返 - 嗯我知道国内都是两年往返。所以说大英真挺鼓励中国游客去的。航班从纽约到伦敦乘坐的是维珍航空,JFK机场到希思罗机场,行程七个小时,大西洋真是宽广。机上两顿饭,吃得不错。更爽的是人没坐满很多空位,本来我是中间位置,但是旁边靠走道居然没人,所以这一路很舒服。交通伦敦:大名鼎鼎的生蚝卡Oyster Card。充值使用,全市地铁Bus甚至部分泰晤士河游船都可以坐,伦敦从市内到郊区分为很多区,根据不同区域车费不同。很喜欢这个卡,因为节省了现金,也节省了每次跟司机买票的时间。东南英格兰与北爱尔兰:自驾。都是通过租租车平台事先预订。一个App搞定全部自驾行程,非常省心。租租车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找到所有当地车行的车辆,价格透明,保险价格也比直接在当地提成时购买便宜。这次因为当地租车公司库存不够导致我没有拿到自动挡,结果因祸得福,把手动挡练好了,决定以后都租手动挡了,经济实惠又充满驾驶乐趣。注意英国城市内停车位及其紧张而且收费昂贵,所以大城市内最好不要租车。但是如果去小城市以及景点分散、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区,有车更方便。天气与着装这次着实被英国的天气搞得没脾气了。最作的姑娘也比不上英国变化无常的天气。起床的时候阳光灿烂,刚想出门,就遇到下雨;想冒雨出去随便吃个饭,天马上晴了还出了彩虹,懊悔没带相机。总之,不要对天气抱有预期,在英国旅行完全靠运气,当然也很多惊喜。10月的英国已经是深秋,如果有太阳白天很暖和,但是早晚温差较大,如果出门晚上才回酒店,一定要带件外套。住宿全程Airbnb民宿,因为英国酒店都是天价,以伦敦为甚。民宿优点除了价格合理,还可以体验当地人生活,与当地人交流等,所以我一直是个民宿的积极拥护者。伦敦民宿价格在200-400RMB,建议找离地铁或公交车站近的,虽然有些位置不在市中心,但是只要公共交通能到达就没问题。另外,英国房东都很注重卫生,基本不会遇到不干净的房间,有时还会遇到布置很有风格的民宿,入住体验非常好。下面就开始正文了,虽然这次游记内容比不上以往我的长篇大论,不过这次除了文字与图片,还有几乎每天一篇的Vlog视频。立志成为一个用文字记录心情、用照片封存回忆、用视频讲述故事的全方向旅行自媒体人。伦敦从纽约出发时,天就下起了雨,好像提前进入了英国气候。经过七小时的飞行才到达伦敦,以前从没想到跨越大西洋要这么久,相当于从中国跨越亚洲大陆飞到东欧了。下飞机后马上就可以在地铁站买到生蚝卡,在机器上信用卡或者现金都可以支付。用时四个小时才到达位于伦敦东区的民宿,包括一个多小时的入关与近两个小时的地铁。出地铁Mile End站,看到夜幕中街道两旁的树都已经披上了金黄的秋装。从加勒比的盛夏酷暑到纽约的夏末微凉,现在是伦敦的一地落叶,在这个月我经历了很多的季节变换。到达民宿,房东两口子,男主人超像《权力的游戏》里的临冬城主Ed Stark年轻版。令我完全猝不及防的是,这些天的伦敦,阳光实在过于灿烂。伦敦东区伦敦东区曾经是外国移民聚居区,先后有法国、犹太及孟加拉人居住,曾几何时它破败不堪,甚至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作案的地点。但是Brick lane的街头艺术与小众美术馆,Shoreditch的潮流小店与独立咖啡馆,以及众多复古与创意市集,让东区变成了现今伦敦最先锋时尚又不乏烟火气息的区域。早餐吃麦片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出售几百种麦片并且可以堂食的店你见过吗?只要你能吃得下,绝对管够。犹太人对伦敦东区的一大贡献是Beigel。Beigel+牛肉,大成哥亲测,保证好吃。在一家既卖咖啡又卖唱片的店里,没忍住买了一张Pink Floyd精选集,唱片收集控已经病入膏肓。在原产国买一张我最喜欢乐队(之一)的CD,朝圣和收藏的意义大于听歌本身。伦敦今天难得的阳光把每个路人都照得一脸灿烂。这些可爱的街道与店铺我想我能逛上整整一个月。Vlog:伦敦东区伦敦人说巴比肯很丑,我倒是觉得那楼梯上密集整齐的房间,有种复古的美。晚上去看了露天电影,本来是为了David Bowie,也惊喜的发现女神Jennifer Connelly同时出演。《美国往事》里那不经意的一瞥早已是恒久的经典,而歌声响起的时候,Bowie也复活了。夜幕下闪烁着蓝色荧光的无线耳机,好像黑暗中的点点萤火虫之光。Vlog:巴比肯、酒馆与露天电影博物馆们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馆藏并不很多,但是收藏了一些很有特点的作品,比如关于艾滋病话题的艺术作品、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画作、来自黎巴嫩的艺术品,甚至还有毕加索。登上十层的露台,可以遥望河对面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不远处耸入云霄的欧洲第二高楼 - 碎片大厦(如果莫斯科也算欧洲的话)。周五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所以得以在打卡了一天景点后还能来得及去大英博物馆。最喜欢的展区除了古亚述区就是中国区了,实话说很开眼,很多中国的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到。比如雍正的这个戴假发画像,完全想不到清朝皇帝这么洋气过。站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画前,突然明白了国画留白的魅力,对比西方浓重的油彩颜色和满满的画面,国画虽然看似很简单很随意,但是蕴含了非常高深的艺术造诣,真是很好的诠释了simlple is the best。希望我们的传统一直能被继承下去。埃及馆里的猫木乃伊棺材,萌萌哒。景点打卡作为游客,该打卡还是要打卡。单身狗独行没人拍照,那就自拍咯。不知道积攒了多少运气才遇到这样一个天气好到不寻常的伦敦。伦敦不仅仅有雨和雾,也有让人美到流泪的夕阳。只是大本钟在维修,不免很遗憾,要等到2021年之后才能看到它了。Thirsty Thursday在英国有个词叫Thirsty Thursday,意思是到了周四大家就开始喝酒了,提前进入周末狂欢模式。太喜欢伦敦人天还没黑饭也不吃下班西装革履就找一家酒馆站在门口喝的这种行为。谁说英国人古板?一杯啤酒下肚,你会看到最真实的英国人。到现在我还记得有天路过一家酒馆,门口站着一个穿着马甲打着领带叼着烟斗端着啤酒目光坚定矍铄的老爷爷。这就是我理解的英伦范儿。伦敦啊伦敦,我想我还会再来的,希望你一直是初见的模样。东南英格兰此刻我坐在距离伦敦正南50英里以外的城市布莱顿的一家咖啡馆门口,听着“The 1975”的歌,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经过几天连续开车,终于有一个节奏慢下来的午后,只可惜没有阳光 - 这也是到英国以来唯一没有阳光的一天。自驾行程离开伦敦后我去Gatwick机场取车,在租租车平台预订的是自动挡(欧洲自动挡非常稀少),但是到达当地车行的时候因为晚了一点时间,库存不够了,只能给我手挡。因为根据车行流程还必须重新下单,之前租租车的订单就必须作废。联系了租租车工作人员,他们很配合,给我退了款。一开始忐忑的我发现虽然十年没摸换挡杆还是可以开起来无压力,也算是因祸得福信心大增,连之后去北爱尔兰的车也换成了手挡。我的路线:从伦敦Gatwick机场取车出发,经过惠特斯特布尔(Whistable)到达马盖特(Margate),然后一路沿海岸线经过布罗德斯(Broadstairs)、多佛尔(Dover),达到布莱顿(Brighton)。最后Gatwick机场还车。提醒:Gatwick机场离伦敦市区比较远,而且不像希思罗机场有直达地铁。需要先坐地铁到Victoria火车站或者黑衣修士站,然后传乘火车到达Gatwick机场。机场有南北两个航站楼,有摆渡巴士往返其间。四天时间,在英格兰东南部画一个小圈,涉足肯特和东萨塞克斯两郡。这块地方我把它们统称东南英格兰,十一黄金周期间,伦敦游客人满为患,但是在东南英格兰,其实路上没见到几个中国游客。Whistable-生蚝之乡傍晚时分才到达中午就该到达的Whistable。这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据说全英国的大部分生蚝都产自这里。海滩上有家画廊,艺术家就在里面创作,出售自己的作品。在英国的这些天,每次都被这些转角处不经意发现的艺术元素感动,有这么多的艺术品小店,当然肯定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的。从小店出来,被眼前的景色惊在原地。一片如火的晚霞把整个天空渲染成热烈的鲜红。站在这片红色天空之下,凝望着眼前红色的波涛,仿佛坠入一个不属于地球的外星空间。既然是生蚝产地,那必须要去大快朵颐。可是当我走进一家饭馆时,服务员说座位全部订满了。我问能否等位,也被拒绝 - 看来小镇商户都是做小本生意,不考虑翻台。去了另一家装修很有英式贵族风格的海鲜饭馆,也是一样的答复。所以你们以后有机会来,一定要记得预定啊!Vlog:Whistable的夕阳与生蚝Margate-复古之城在Whistable吃完一盘海鲜意面,继续向东前行,半个小时到达Margate。我住在全城唯一的高楼Arlington House里,这是一座70年代的建筑,朴实得过于平凡,看起来没有一点设计感,烙印着那个年代的专属痕迹,可我就是特别喜欢它那历经风霜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样子。而且,它让我想起The Smashing Pumkins的那张《Adore》专辑,里面彩页照片上也有着类似的一座高楼。建于1880年的游乐场Dreamland,矗立在海边一百多年,承载了一个多世纪的欢声笑语。我猜它见证了太多人间的快乐,所以才会这么长寿吧。以印象派鼻祖画家JMW Turner命名的特纳当代美术馆坐落在沙滩旁边,这里并没有Turner作品的常规展览,正在展出的是名为“Animal and Us”的人与动物临时主题展,里面有四件Turner的小幅作品。看完展出来就在海边小摊儿吃一碗海鲜沙拉,这是最正宗的Margate海鲜味道。大街上驶过一辆辆的老爷车,有甲壳虫、VW T1、MINI以及一些第一眼认不出的古董车。抬头望见Arlington House和Dreamland里的摩天轮,仿佛随着整个城市回到了70年代。Vlog:Margate的周日下午Margate城里有一处“贝壳石窟”(Shell Grotto),30米长的地道墙壁上镶嵌着620万个贝壳,组成各种图案,叹为观止。入口就是这个纪念品商店,进门买票,就可以从店内的地道进入地宫了。这个地道在19世纪被发现,但是关于是谁修建的,用来做什么,一直是未解之谜。从贝壳石窟出来往回走,经过一条叫Love Lane的小街道的时候我在想,那些不能与你共同经历的江湖,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Dover-海底隧道与周杰伦Broadstairs是狄更斯曾经经常光临的城市,可惜他的故居博物馆里面不让拍照,没法给你们看内部那别致的布局了。故居对面的海很美,狄更斯的确挑了一处好地方安家。Dover是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起点,站在岸边就能清楚看到对岸的法国加莱,古时候也是英法两国经常交战的地方。想起百年战争中的加莱义民故事,唏嘘不已。英军当时进攻加莱遭遇了强烈的抵抗,围城战持续了两年多,加莱最终在内无粮草,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决定向英军投降。但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提出了一个想羞辱加莱人的苛刻条件,让六个加莱市民带着手脚铐走出城门献上钥匙,之后处死他们,便可以免城中其他人不死。六名自愿献身的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真的走出城门,英勇赴死。后来雕塑大师罗丹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传世之作 - 《加莱义民》。Dover另一个世界闻名的地标是白色悬崖(White Cliffs),周杰伦在《怎么了》的MV中站立的悬崖就是这里。黄昏时分在路上继续向南疾驰,眼前的天空再一次被晚霞烧得如烙铁般通红,前方公路上除了金光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整个世界快要燃烧殆尽。Vlog:贝壳地宫与多佛白崖Brighton-最后的惊喜晚上到达Brighton,在Brighton旅游局推荐的Riddle and Finns吃了一条当日捕捞的活鱼加两个生蚝,花费将近30镑,这应该是我在中国以外地区吃过的最好吃的整鱼了。饭馆中见到两桌中国留学生,看来这家很受国人喜爱,看来现在的留学生物质生活挺丰富。第二天晚饭还是吃鱼,毕竟在沿海城市嘛,因地制宜。鱼的名字叫Dover Sole,不知道中文具体怎么翻译,肯定是产自Dover。以前从来没吃过,口感不错,味道很特别。民宿房东不在家,从楼下酒吧拿到钥匙后,开门之后迎接我的是他家的小猫。不知掉它叫什么名字,它喜欢蹲在洗手池上玩水,也喜欢趁我打开卧室门的时候冲进屋内跳上我的床。坐上British Airways i 360- 这是英国航空在布莱顿修建的大型全景观景升降机,当年菲利普亲王还被邀请乘坐 - 在450英尺的空中俯瞰Brighton,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布局很精致的城市,怪不得当年乔治四世会把自己的行宫设在这里。英国王室对东方文化的向往在位于市中心王室行宫(Royal Pavillion)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乔治四世任职摄政王期间修建,印度外观+中国内装,门楣上有读不通的汉字,长着翅膀会喷火的龙趴在屋顶。虽然欧洲人对中国的理解在我们看来不伦不类,但是无论东方贵族生活还是市井风情都被还原在了写实的欧洲油画里,只是不知道画师是否真的去过清朝。皇宫内部不允许拍照,就只能给你们看看外部了。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Brighton的艺术元素无处不在。码头上正在展出关于流浪者的摄影展览。摄影能改变世界吗?海边有摄影俱乐部会员拍的当地风景与生活,以及无处不在的彩色蜗牛。巷子区(Lane)是布莱顿的中心商业区,这一地带有众多珠宝首饰店,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边转转。而稍向北一点还有一个叫做North Lane的区域,有很多好玩的创意小店和饭馆,也就是一开始我喝咖啡的地方。就在我离开咖啡馆往回走的时候,阴郁了一整天的Brighton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晚霞。乌云逐渐散去,夕阳的光越来越亮。赶紧跑到海边坐下对着大海发了一会儿呆。赶路的日子里,发呆也是奢侈的。事实上在英格兰的这一周,每天的夕阳都美不胜收。刚还说这回英国的典型阴天是让我遇到了,没想到英格兰最后一天,Brighton给了我最后的惊喜。英国航空的i 360瞭望塔,在深紫色的天空中高耸入云,好似召唤外星人的神秘仪器。站在街角唱歌的那个黑人嗓音像极了Bob Marley,我的牙买加朝圣之旅不知何时成行。路旁刷墙的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嘴里念叨着Oasis的歌词:“Today is gonna be the day that they’re gonna throw it back to you.” 自从那天在伦敦地铁站里听到有个姑娘自弹自唱《Woderwall》,这旋律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了。All the roads we have to walk are winding,All the lights that lead us there are blinding.Maybe you're gonna be the one that saves me.Vlog:布莱顿东南英格兰的旅程到这儿就结束了。这里离伦敦很近,租一辆车开一圈也就四五天时间,如果时间再多两天,就可以很悠闲很放松。这里风景这么好,又有全英数一数二的海鲜美味,即使恰逢十一黄金周也没有大批游客,所以如果再去英国,考虑下这里吧。感谢英国旅游局(VisitBritain)的支持与建议,这次玩出了我的英伦文艺范,下次看你了。北爱尔兰飞机降落贝尔法斯特国际机场时,是早上8:55分。5点钟就起床赶飞机一直还没睡醒的我,一出机舱门就精神了,贝尔法斯特下着绵绵细雨,冷风阵阵。这次有两个在伦敦工作的小伙伴加入,所以不是一个人的旅程了。在此特别感谢两位旅伴,对“既靠脸又靠才华”的旅行自媒体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人帮忙拍照......其中一位同伴还认识我的前同事 - 即使在环游世界的路上也会发现,这个世界也真是不大啊。贝尔法斯特的租车柜台设在行李提取处附近,非常方便。这回我是直接在租租车预订好了手动档,价格便宜很多。北爱血腥冲突史北爱尔兰与英国的历史恩怨以及北爱内部不同教派的冲突对立源远流长,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7世纪初英国完全控制爱尔兰岛后,国王詹姆斯一世向爱尔兰大量移民,种下了信仰新教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移民与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原住民之间矛盾的种子。到了19世纪,爱尔兰开展独立运动,而居住在北部爱尔兰的新教徒担心爱尔兰独立后自己变成少数派,因此反对爱尔兰独立,主张北爱尔兰留在英国内部。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结束以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北部6郡成为北爱尔兰。北爱尔兰议会选择退出爱尔兰自由邦,留在联合王国之内。1916年,以“南北统一”为宗旨的爱尔兰共和军(IRA)成立,并发动爱尔兰内战。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IRA在北爱和英国境内进行了多起爆炸、暗杀等恐怖活动,直到2006年,才宣布终止武装斗争,放弃所有武器。IRA是20世纪最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之一,三十多年间造成3000多人死亡,而超过一半都是无辜平民。爱尔兰的独立斗争历史对爱尔兰人民来说是无法忘却的,因此许多爱尔兰电影、摇滚与流行歌曲中都会涉及这类话题。比如The Cranberries的歌曲《Zombie》,提到1916年4月24日爱尔兰人民在都柏林举行抗议针对英国政府拖延实施爱尔兰自治法的“复活节起义”。4月30日,起义遭英军镇压,几百人被捕,起义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杀。这次起义揭开爱尔兰独立斗争序幕。而1993年3月,IRA在英国沃灵顿市中心引爆垃圾桶中的炸弹,导致12岁少年帕里(Tim Parry)和3岁儿童鲍尔(Jonathan Ball)身亡,愤怒的Doleres写下这首控诉战争的歌曲,她不认为一直以爱尔兰独立为名义制造恐怖事件屠杀平民的爱尔兰共和军能够代表爱尔兰人民,自1916年以来,独立斗争已经走入歧途,演变成崇尚暴力的恐怖活动。1994年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电影《因父之名》,讲述了一个小人物被卷入这个大背景事件之后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当时英国政治与司法系统的黑暗与执法人的草菅人命。该片曾获得柏林金熊奖和奥斯卡多项提名。同时该片的电影原声专辑也非常重量级,由U2乐队主唱Bono亲自参与创作,专辑最后一首歌曲《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由Sinéad O'Connor压轴演唱。歌曲在电影结束时响起,看到网易云上一句评论说,“当画面向黑,字幕涌起,这首歌如贝尔法斯特的海浪一般翻腾而来。”这是饱受歧视与压迫、并用文艺作品对战争暴力进行深刻思考的爱尔兰现代文化。贝尔法斯特-逐渐逝去的旧日伤痕贝尔法斯特的阴雨绵绵,和它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倒很契合。大三文鱼雕塑是城市地标,我喜欢它正面的样子,甚至看不出来是一条鱼,就像有时候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开车来到曾经用于隔离新教徒与天主教徒聚居区的和平墙(Peace Wall),这里硝烟早已散去,只剩下寂寥的街头涂鸦。我不禁想起柏林墙,它们有着类似的历史意义,不过柏林墙曾经代表的是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比起北爱的局部冲突自然引起更多关注,但是两堵墙背后,都是一部人类的血腥暴力冲突史。作为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这座城市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恰恰又赶上下雨,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种萧条的气氛里,我们匆匆在城里逛了几个小时,就向著名的黑暗树篱出发了。黑暗树篱-国王之路作为《权利的游戏》粉丝,打卡黑暗树篱是行程必须的环节。剧中那条从北境通往君临城的“国王之路”,威严又阴暗,想来与今天这个阴沉的天气也是很搭。黑暗树篱在北爱北部,距离贝尔法斯特一个小时车程。18世纪50年代,在自家别墅周围的大道两旁种下这片山毛榉树林的贵族,没想到在200多年后成为北爱尔兰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如果在清晨时分,升起一片雾霭沉沉,走在这片树林中,想必一定会穿越时光、走入梦境吧。伦敦德里-处女之城伦敦德里的名字有点莫名。本来叫德里(Derry),英国人非要安上一个London,其实跟伦敦也没什么关系。德里在1690年的围城之战中屹立不倒,城门从未被攻破,因此得名“处女之城”。在城墙上散步,是领略这座北爱尔兰最古老城市的最好方法。遥想起当年德里被围城三个半月也没有投降的场面,这些城墙自是功不可没。市政厅外表看起来像一座教堂,阳光透过花玻璃射进屋内,好似天堂的光芒。在城墙上俯瞰德里城,一排排房屋,在蓝天下整齐地站立着。1972年1月30日,英国伞兵向正在游行的群众开枪,造成14名德里市民死亡,史称“血腥星期日”。约翰列侬专门创作了一首关于这件事的歌曲《Sunday Bloody Sunday》,U2乐队也有一首同样名字的《Sunday Bloody Sunday》,相对更为著名。直到2010年,英国政府才承认当时被射杀的市民是手无寸铁的。正巧今天也是星期日,德里城洋溢着平和安逸的氛围,相信46年前的“Bloody Sunday”一定不会再重演了。Vlog:贝尔法斯特与伦敦德里巨人之路-自然还是超自然?北爱尔兰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当属北部海岸的巨人之路(Giant's Causeway)。这段海岸很魔幻,成千上万块玄武岩石柱整齐紧密排列在一起,在海滩上朝大海的方向铺开来,石柱均为异常工整的六边形,就像被人工切割过。科学解释是火山爆发后熔岩结晶形成石柱,后因为海浪冲蚀,石柱在不同高度被截断,形成此景;而在古老的传说中,爱尔兰巨人修建此路是为了横渡海峡前往苏格兰与苏格兰巨人决斗。苏格兰巨人顺路来到爱尔兰,自忖打不过爱尔兰巨人,因此拆毁道路,只剩下海滩上这一小段。你选择相信哪个说法?我倒是更愿意相信,是外星蜜蜂在地球留下的蜂巢。从巨人之路往东再行驶半个小时,就会到达另一个著名景点:贾里克空中索桥(Carrick-A-Rede)。索桥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就连周围悬崖和海浪都没什么气势。但是当我知道这是几百年前渔民为了在Carrick小岛上停靠渔船后回到陆地所建时,顿时对这座现在已经变成游客用来挑战胆量的桥肃然起敬。在机械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还需要靠人工拖拽桥梁。人类在自然面前虽然如此渺小,但是总会在这天地间顽强地生存下去。离开索桥时已是日头西斜,驱车赶回贝尔法斯特还车,夜里乘坐大巴前往爱尔兰都柏林。接着便是爱尔兰的五天之旅,也是对从小喜欢的爱尔兰音乐的朝圣之旅。Vlog:巨人海岸谢谢你看到最后,喜欢的话请收藏。我们下一篇游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