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446
0
17
作者:老油漆工
前言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很感性的人,会因为一首歌喜欢上一个人,因为一部电影而爱上一座城市。1987年,一部由 美国 人拍摄的黑白电影 - 《 罗马 假日》(Roman Holiday)在国内上映了,影片讲述了 欧洲 公主安妮(奥黛丽·赫本)到访 罗马 ,因国务缠身,又厌倦了各种繁文缛节,深夜突发奇想,爬窗 “离家出走”。在举目无亲的街头,邂逅了 美国 新报记者乔(格里高利·派克)。在接下来的短短一天时间里,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浪漫而又令人扼腕的爱情故事。当年,赫本随着派克,在 罗马 街头骑车游玩的画面,也成了这座城市一张永恒而独特的名片。当年电影中的那些取景点,如今成为了无数游客访问 罗马 时绝不遗漏的目的地。当你看到电影中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时,是否想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的?当你站在赫本和派克曾经深情相拥的地方,是否好奇过自己脚下与头顶那一砖一瓦的来龙去脉?如果你也对《 罗马 假日》念念不忘,如果你也对居中公主与记者的短暂爱情感到惋惜,那就请随我一同来追忆下乔带着公主在 罗马 留下的点点足迹吧。巴尔贝里尼宫巴尔贝里尼宫(Palazzo Barberini)是影片开头安妮公主在 罗马 下榻及接见宾客的场所。曾经欢迎公主的入口依然保存完好,现在这里是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的一部分。P.S. 外景都是在这拍摄的,不过内部的接见场景都取自与 科隆 纳宫,这个在以后章节会专门介绍。这座宫殿是由教皇乌尔班八世于公元17世纪委托建造的,意在庆祝巴尔贝里尼家族获得教廷权力。现在,拉斐尔的传世之作 - La Fornarina《弗娜丽娜》的原作就保存在这里,画作中,女子手臂上还有着拉斐尔的拉丁语签名 - “Raphael from Urbino”。据说这名女子曾是拉斐尔的所爱之人,她是一个 罗马 行政区的面包师的女儿。正对巴尔贝里尼宫的是巴贝里尼广场,它们都是昔日巴贝里尼家族掌握巅峰权力的见证。自1623年,马菲奥·巴贝里尼当选教皇乌尔班八世的近百年间,共有5位红衣主教来自这个家族。在巴贝里尼广场上至今还保存有着一座17世纪的喷泉 - 特里同喷泉(Fontana del Tritone),喷泉中心那个肌肉发达的古 希腊 神话人物,就是海王波塞顿和海后安菲屈蒂的儿子 - 特里同。这座喷泉建于1642–43年,是由当时的教皇乌尔班八世(马菲奥·巴贝里尼)资助,由著名的巴 洛克 雕塑艺术家济安·贝尼尼设计完成。(下图照片摄于 1865 年)P.S. 在宫殿里及 罗马 街头随处可见的蜜蜂这一形象,就是巴尔贝里尼家族的族徽了。下图右侧的蜜蜂喷泉(Fontana delle Api)就位于广场一角的树荫下,它由贝尼尼完成于1644年。巴贝里尼宫(广场)离 罗马 中央火车站不远,可以直接坐地铁(2站)到达。罗马共和广场生性活泼的公主趁夜深人静,悄悄爬出卧室,搭乘小三轮逃离宫殿,“ 罗马 假日” 正式拉开序幕。公主乘坐的小三轮在路过了一个喷泉转盘时,遇到路人停下,公主借机跳下了车。从当晚下榻的宫殿里逃出来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这了 - 共和 国广场(Piazza della Repubblica),转盘中央的这座喷泉名为 - 水泽女神喷泉(Fontana delle Naiadi)它是卢泰利(Mario Rutelli)于1901年建造的,揭幕时,这四尊裸体女神铜像还曾引起社会上的非议。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一尊女神都依附在不同的动物身上,她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寓意。海马象征海洋,水蛇象征河流,天鹅象征湖泊,蜥蜴象征地下水。P.S. 中间的那尊雕塑是10年后再添加上去的,象征海神劳科斯,代表男性征服自然的力量。这座喷泉的所在处就是 罗马 共和 广场(Piazza della Repubblica),喷泉对面就是天使与殉道者圣母大殿(Santa Maria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这座教堂是1563年,米开朗琪罗利用戴克里先浴场中温水浴室残余部分改建而成的。大师就是大师,居然能把残破的浴室改建成如此华美的教堂。P.S. 戴克里先浴场(Thermae Diocletiani):曾经是古 罗马 最大的公共浴场,从 罗马 皇帝戴克里先时期(公元298年)开 始兴 建,于公元306年建成。广场离中央火车站很近,基本步行可达。古罗马遗址独自夜游 罗马 的公主,因为在逃跑前被御医打了安定剂,所以不一会儿就昏睡在了路边的矮墙上。也就是在这里,邂逅了刚打完牌准备回家的落魄 美国 报社记者 - 乔。上图背景中,左边的立柱墙为塞维鲁凯旋门(Arco di Settimio Severo),右边的立柱残垣是 维斯 帕先和提图斯神庙遗址(Tempio di Vespasiano e Tito)。这的整个区域被称作为古 罗马 遗址(Roman Forum),红圈处就是古 罗马 斗兽场。斗兽场跟古 罗马 遗址是联票,顺着君士坦丁凯旋门旁边的上坡路一直往前走就到古 罗马 遗址了。古 罗马 广场始建于公元900多年,它是 罗马 所有广场中最古老也是最知名的。在遗址上曾经建有元老院、祭坛、庙宇、会堂、宫殿等重要设施。自 共和 国时期,到帝国末期,这里一直是 罗马 人政治、商业、司法和宗教的心脏。如今大多数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历史学家只能从地基、残垣和立柱来复原当时的场景。遗迹中基本没有遮阴处,光照强烈,夏天游玩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马古特街51号继续我们的电影剧情, 美国 报社穷记者乔,以为这只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想叫辆出租车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一直处于梦游状态,无奈,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影片中记者乔的住所就是马古特街51号(via Margutta 51),两人阴差阳错的同居一室,共度一晚。下图左手边小圈处就是当时乔的寓所位置,右手边的是 “ 西班牙 阶梯” 。马格塔街,也曾是雪莱、济慈等许多作家与艺术家居住过的街区。这条狭窄的街道如今仍聚集了爱好艺术的人们,也吸引了大批游客。特雷维喷泉第二天一早,报纸上的特别公告使乔意识到他带回的少女真实身份居然是一位公主,为了得到5000美元的独家专访酬劳,他决定邀请公主同游 罗马 ,故事便由此开始了。一开始,公主没要乔陪同,只是向他借了一些钱,然后独自踏上了 罗马 街头。她来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 特雷维 喷泉( 意大利 语:Fontana di Trevi)它是 罗马 最大的巴 洛克 风格喷泉,高25.6米,宽19.8米,也是 罗马 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特雷维 喷泉也被称作 “少女喷泉” ,而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就是 “许愿池” 。以前,这座喷泉位于三条道路的交汇处,而 “特 莱维 ”(Trevi)正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故此得名。据传说公元前19年,一位 罗马 技师为了帮助一位少女,特意从13公里外将水引入到了这个地区,这条水 道因 此被称为少女水道,而在水道终点所建的这座喷泉也就被称作了 “少女喷泉”。教宗克勉十二世在1730年任命尼古拉·莎维(Nicola Salvi)重新设计 特雷维 喷泉,这项工程在1732年开始,于1762年全部完工,这座喷依波利公爵府的墙面而建,主题为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在雕像正中间,驾驭着飞马战车的就是 罗马 神话中的海神 - 尼普顿(拉丁语:Neptūnus)。海神左右侧的分别是丰裕女神与健康女神,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持有不同神器,她们则分别象征着四季。特雷维 喷泉以 “许愿” 而闻名天下,传说游客背朝喷泉右手持硬币通过心脏所处一侧的左肩向后抛出,投一枚到池中许愿可以再次回到 罗马 ,重复同样动作投两枚许愿将有艳遇,投三枚则爱情梦想成真。公主对身边的喷泉似乎毫无兴趣,直接走进了边上的理发店,剪短了她的发。这个发型也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赫本头”。这家理发店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皮具商店。西班牙台阶公主剪去了一头长发,就像剪去了全身的束缚,闲逛着来到了 西班牙 台阶,正当在台阶上津津有味的吃着冰淇淋的时候,再次 “偶遇” 了 美国 记者乔。西班牙 台阶(The Spanish Steps)位于 罗马 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所在的山丘下,台阶前还有一个巴 洛克 艺术的喷泉 - 破船喷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自远到近依次是:圣三一教堂、 西班牙 台阶、破船喷泉圣三一教堂 - 1495年,由 法国 波旁王朝的国王查理八世资助、并由 法国 人建造完成的。西班牙 台阶:建于1721—1723年,17世纪时 西班牙 大使馆迁移于此,大台阶及其广场因此而得名。当年,由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公主坐在台阶上悠闲自得的吃着冰淇淋,而由格里高利.派克扮演的记者从台阶上慢慢走下来的场景也成为了影片的经典之一。不过千万注意:现在 西班牙 台阶已经禁止游人吃东西了,一旦被发现是要罚款的哦!!!阶梯下左侧的墙壁上(红圈所示)记载着:1821年诗人济慈(John Keats)于此亡故。济慈故居,从窗外看出去就是 西班牙 阶梯了。西班牙 阶梯前的破船喷泉,也曾是公主驻足、戏水的地方。说起这个喷泉可是大有来头啊~~~,它是由 意大利 雕塑家济安·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父亲佩鲁吉诺·贝尼尼(Pietro Bernini)设计,并于1627年-1629年间建造完成的。这个喷泉被修建的很低,几乎与街道水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很低的水压能够到达这里。那么为什么这个喷泉被建筑成小船的形状呢?这里还有个小故事:1588年 罗马 遭受了一次洪水,台伯河不能承受那些冲入的河水,河水的泛滥使得很多人失去他们的家园,河水消退后在泥浆中只残留了一艘很小的平底船(用来营救很多的人和运送财物),作为努力从洪水中生还的标志。这给予了佩鲁吉诺•贝尼尼灵感,于是便建造了这个漂亮的喷泉。万神殿经过 西班牙 阶梯上的闲聊,乔了解到了公主的心愿。说到 “雨中漫步”,我的天哪~~~, 乔也只能抬头望望天,希望老天开眼,下场雨吧。乔自告奋勇的担当起公主的导游,至此,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在公主身边挖掘她的独家新闻了。“罗卡咖啡店” ,一看边上的大柱子,及远处的喷泉就知道乔把公主带到了万神殿(Pantheon)。很可惜,万神殿还在,不过那家咖啡店早已不在了。万神殿 (Pantheon),位于 意大利 首都 罗马 市中心的罗通达广场(Piazza della Rotonda)南部,它最初是一座宗教建筑,被焚毁后被改建成了教堂,文艺复兴之后,这里成了名人墓地。公元609年拜占庭皇帝弗 卡斯 将万神庙赠给了 罗马 教皇波尼法爵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 罗马 帝国时期建筑,也是古 罗马 穹顶技术的巅峰之作。“Pantheon” 的 “Pan” 是指全部,“theon” 是指神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作为神庙奉献给古 罗马 人信奉的众神:包括爱神维纳斯(Venus)、智慧女神弥涅耳瓦(Minerva)、狩猎女神狄安娜(Diana)、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天帝朱庇特(Jupiter)和酒神巴克斯(Bacchus)等。这个建筑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 “天使的设计”。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 罗马 共和 国时期,当时,为了纪念屋大维在 “亚克 兴海 战” 中,以少胜多打败了 安东 尼和克利奥帕特拉( 埃及 艳后)。从而奠定了屋大维在 罗马 帝国的统治地位。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帕(也是他的女婿)阿格里帕(Marcus Vipsanius Agrippa)主持,在 罗马 城内建造了一座神庙,用以供奉 奥林匹亚 山上的诸神,因而得名 “万神庙”(Pantheon)。很遗憾,这座最初庙宇大部分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毁,仅残余一长方形的柱廊,及12.5米高的花岗岩 石柱 ,这一部分也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The Pantheon, the Morning after the Fire” -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创作。火灾后的废墟一直残留到公元125年,才由当时喜爱建筑的 罗马 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重建,他为了告诉后人,是阿格里帕建造了这个原本建造于此的建筑。所以在神庙前面的 希腊 式楣墙上面刻了 "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 的字样,意大利 语,意为 “卢修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 - 玛尔库斯·阿格里帕建造此庙”。备注:这里的 “TERTIVM” 表示三的意思,拉丁语本应为 “TERTIUM”,但是因为中世纪以前没有 “u”,只有 “v”,直至中世纪 “v” 才变为了 “u”。万神殿是一座前面带有三排巨大花岗岩 石柱 门廊的圆形建筑,第一排八根,后面两排各四根巨型圆柱支撑着三角形前墙。殿内的混凝土穹顶中央开有一个圆形大孔用于采光,这个天孔也是万神殿内唯一的采光点。万神殿的穹顶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砌筑圆顶,也就是说穹顶内部是没有任何支架的。万神殿穹顶的直径及离地高度都是43.3米,穹顶中心的开孔直径为8.9米,它是万神殿内唯一的光线来源,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日晷 -- 太阳射入神殿的光线会根据太阳的移动而改变。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日期是4月21日,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太阳光会透过圆孔投射在万神殿入口处,而这一天也恰恰正是 罗马 建立的日期。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万神殿设计时,其位置、高度、朝向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而设立的。当阳 光照亮入口之时,古 罗马 的皇帝会在此刻进入庙中举行仪式, 多么庄严、神圣的时刻啊。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的划分为了5排28格,一共140个花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出凹陷,这种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感觉。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步削弱,从穹顶根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自后世 欧洲 中世纪上千年一来,再无人能复制出这样规模的穹顶,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布鲁内莱斯提(Bruneleschi)和米开朗琪罗通过仔细研究万神殿穹顶的结构,才各自设计出了 佛罗伦萨 圣母百花教堂,和 圣彼得 大教堂的穹顶:马切罗剧场乔骑着小电驴(Vespa)带着公主出发了,镜头中一晃而过的建筑是马切罗剧场。马切罗剧场( Teatro di Marcello)是 罗马 的一座露天剧院,它是以皇帝奥古斯都的侄子 马库 斯·马切罗的名字命名的,很可惜马切罗在剧场完成前五年就死了。其实它比以它为样本修建的斗兽场还要早建90年,现在似乎只能外观无法入内。关于小踏板车,在 罗马 街头有着很多的租赁点,去 罗马 自由行的朋友可以考虑租一辆。Vespa 租借网站: http://www.scooterhire.it/index.aspx?lng=ENG古罗马斗兽场公主坐着小踏板,穿过 罗马 弯曲的街道,来到了象征古 罗马 帝国的著名景点 - 斗兽场。罗马 斗兽场( 意大利 语:Colosseo)又名 “ 罗马 竞技场” 建于公元72年-82年间,斗兽场的名字(Colosseo)来源于 意大利 语 “Colossus”,本来解作巨像,因为在尼禄时期此处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下图为电脑模拟复原图)斗兽场是古 罗马 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它是古 罗马 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 也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 罗马 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它更是古 罗马 帝国永恒的象征,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抹上了属于自己的浓墨一笔。罗马 竞技场是 罗马 帝国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187米,宽155米,周长527米。据资料记载,当年竞技场的看台约有60排,自下而上共分为五个区域,底层为贵宾区,皇帝、元老等则坐在贵宾区的最前排。贵族坐在第二区,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再往上的第四区则是留给普通公民使用的,在第四区的上面还有个大平台(第五区)是供观众随意站立观看表演的。 整个竞技场可同时容纳50000名观众。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是可收缩的,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人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竞技场中央为表演区,长86米,宽54米,地面铺上地板,在表演区的地底下还隐藏着很多成排的 通道 ,经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探究,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地宫 通道 就是用来运送野兽笼子和奴隶的专用 通道 。当年的公主可是享受的VIP待遇哦,私人导游专职介绍。如果不是有图为证,你大概不会相信竞技场的地下 通道 甚至还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了海战的场面,用来庆祝 罗马 建城1000年。威尼斯广场虽然 威尼斯 广场的镜头在影片中只出现了几秒钟,乔带着公主在路口不听交警指挥直接右转了。不过本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方针,还是值得花些时间介绍下的。威尼斯 广场(Piazza Venezia)是整个 罗马 的中心,广场上有维 托里 亚诺纪念堂。因为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并不被 罗马 人所待见,所以他们给纪念堂起了绰号叫 “打字机”。台阶下面有两座喷泉,右侧的象征 “第勒尼安海”,左侧的象征 “亚得里亚海”,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和胜利”,左边的代表“劳动的胜利”。它也是无名士兵坟墓的所在地,无论刮风下雨,都有两名卫士在这里坚守。中央骑马的那位就是完成 意大利 统一的 维克 多·埃曼纽尔二世(Monumento a Vittoria Emanuele Ⅱ)。国会大厦广场过了 威尼斯 广场就是国会大厦广场(Capitoline Hill)了,电影中这也是个打酱油的景点。眼尖的朋友会发现,这时两人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公主坐到了前排,自己驾驶起小踏板来。影片中,乔被交警拦下,公主出于好奇直接发动了小踏板,乔在后面紧紧追赶,被挤到了后排。这个广场也被称为 “卡比托利欧广场”,广场上所有的设计细节均出自米开朗琪罗的手笔。广场正面的巴 洛克 式建筑是当时的元老宫(Palazzo Senatorio)也是现在的 罗马 市政厅。左右两侧分别是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和康塞瓦 托里 博物馆。广场正中的青铜镀金骑马雕像是 - 马可·奥勒留( Marco Aurelio),雕像原作保存在卡比托利欧博物馆(Musei Capitolini)内,现在广场上的是复制品。P.S. 马可·奥勒留是 罗马 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 罗马 黄金时代的标志。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 希腊 文写成的关于斯多葛哲学的著作《沉思录》(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传世。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奥勒留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真理之口由于公主糟糕的车技,引起了 罗马 市民们的公愤,最后直接被抓去了警察局。在警察局,乔谎称他们是急着开车去教堂举行婚礼的小夫妻,才逃过了一劫。此时公主也对乔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这才引出了另一段著名经典 - 真理之口测谎真理之口( 意大利 语:La Bocca della Verità)是一个 大理 石雕刻,类似人的面孔,这个雕塑被认为是1世纪古 罗马 喷泉的一部分,或者只是一个井盖。从中世纪开始,人们相信如果有人撒谎,一旦他的手伸进口中,就会被咬住。乔把手伸进 “真理之口” 中,而手掌被咬断,这突然的一幕把我们可爱的公主吓得花容失色。真理之口现被安置于 意大利 罗马 希腊 圣母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n)的门廊尽头。真理之口离中央火车站有差不多3公里的距离,可以坐170路公交直达。许愿墙影片接近尾声,乔带着公主来到了许愿墙 - Viale del Policlinico 大街上的一处挂满铭牌的旧城墙,据传,这个传统起源自战时的空袭时期,那时有个男人带着4个孩子逃亡至此,倚靠老城墙寻求掩护并且祈祷神保佑。炸弹落在了他们的周围,但是没有人员受伤,后来他回来挂上了第一块铭牌。自那以后,这里就成了圣地,大家过来许愿,愿望成真后,他们再回来挂上铭牌。Viale del policlinico 大街在 罗马 东北 部,距离 罗马 中央火车站的北面1公里左右处。现在旧城墙还在,不过上面的铭牌在50年代就被全部移除了Viale del policlinico 大街,由于铭牌早已被移除,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求证这里是否就是电影取景地圣天使桥公主的 “ 罗马 假日” 即将结束,夜晚的河边打斗也成为了电影的最高潮部分。奥黛丽赫本为了帮助打斗中的乔,拿着小提琴怒砸前来截她的特工。而这个场景的拍摄地就是圣天使桥脚下的台伯河边。圣天使桥( 意大利 语:Ponte Sant'Angelo),又名哈德良桥(Pons Aelius),是 意大利 罗马 的一座古 罗马 桥梁,横跨台伯河,桥后的圆顶建筑就是 圣彼得 大教堂。它是公元134年,由 罗马 皇帝哈德良(Hadrian)兴建的,这座桥主要用于连接市中心与他 新建 的陵墓,也就是现在的圣天使堡。桥上树立着十尊天使雕像,每个天使手上都拿着一样耶稣受刑的刑具,这些雕像都出自贝尔尼尼(Bernini)和他的弟子之手。在桥头还另有 圣彼得 和 圣保罗 (下图最左侧)的雕像,总共十二座,其中只有紧靠圣天使堡的两尊天使(下图最右)是由贝尔尼尼亲自雕刻的,而且真迹也早已被转移至了城里的圣安德列亚教堂(Santa Adrea delle Fratte)保存,现在桥头的两尊天使只是复制品。科隆纳宫最后的道别被安排在了 科隆 纳宫(Palazzo Colonna),公主接见媒体及记者的地方,是 科隆 纳画廊的大堂所在地。科隆 纳宫位于斗兽场与 特雷维 喷泉之间,它是 罗马 最宏伟最古老的私人大宅之一。始建于十四世纪, 如今这个家族的成员依然居住在这里。科隆 纳家族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其原籍在 罗马 附近的 科隆 纳镇,家族姓氏由此而来。P.S. 科隆 纳画廊官网预约参观: https://www.galleriacolonna.it/zh-hans/在记者见面会上,两人终 于都 亮出了各自真实的身份。乔并没有把偷拍的照片去换那5000美金的稿费,而是悉数还给了公主作为纪念。“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公主用这句话对乔还有这个 罗马 假日做了最后的告白。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最终两人只有眼含泪水依依惜别.........公主走后,乔一個人看着空荡荡的接待大厅, 短暂思索了片刻后,转身离开了..........影片结束了,居中主人公的爱情美丽而短暂,然而《 罗马 假日》却是永恒。幕后花絮《 罗马 假日》 的导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当初坚持要去 罗马 实地拍摄的主要原因是想用彩色胶片表现 罗马 这个永恒之都的绮丽风光,最终却经费问题不得不改用黑白胶卷拍摄,这也使得《 罗马 假日》成为了黑白片的永恒经典。而初出茅庐的奥黛丽赫本也通过这部影片,获得了1954年的奥斯卡 “最佳女主角” 奖。在许愿池边上,乔为了抢拍公主的照片,局然跑去抢小学生的相机……,而饰演被抢相机的小姑娘,是导演惠勒的小女儿,而报告老师的则是他的大女儿。拍摄结束后所有小朋友都得了30美金的劳务费,而导演只给了她俩每人1000 里拉 (约1.5美金)。她是 “落入凡间的精灵”,他是 “20世纪末最后的绅士”。那一年,她青春飞扬,他风华正茂,一部电影使他们成为搭档,使她家喻户晓。电影呈现在银幕上只有短短几十分钟,而两位扮演者在剧外的情感联系却持续了50年。她结婚那天,他远道而来,赠与她一枚蓝宝石蝴蝶胸针,那是他的传家之物。后来她婚姻多舛,几经离合聚散,他事业有成,却遭丧子之痛。她去世后,他买回那只伴随她一生的蝴蝶胸针。不久,他随她而去,来自于天堂的淑女与绅士又回到上帝身边,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P.S. 虽然这种说法,广为流传,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我相信更多的应该是影迷们美好的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