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172
0
12
作者:Pu普
今年5月,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缅甸,开始了一份全新的、让我向往已久的工作:旅行线路策划师。来之前,亲人朋友都对我的缅甸之行倍感担心,他们都说新闻上提到缅甸都没什么好事情,要么贩毒、要么战乱、要么瘟疫……我也做好了遇到各种危险的心理准备,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亲眼见到的、没有亲身经历的、道听途说的东西,都不可全信。缅甸真的是一个非常祥和的国度,在至今为止的六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遇到的人都热情而善良,见到的场景都是平静安详的。气候5月份的云南还是温暖的春日,一到曼德勒下了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席卷了我,走了几分钟就满头大汗。缅甸大部地区属热带,4月是最热月,曼德勒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度。5月的平均气温也有30度左右。 1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温度20度左右。所以说10-2月才是缅甸最舒适的时候,我到的时候正是热的时候。一开始办公室没装空调,每天晚上热到睡不着,翻来覆去一夜未眠。还有各种的蚊虫叮咬,可以说是相当痛苦了。8月我们换了新办公室,用上了空调,我跟同事们得以续命。 装扮“笼基”,也有人叫“纱龙”。在缅甸,一般只有傣族和汉族人喜欢穿裤子,大部分民族都爱穿笼基。这里气候炎热,衣着也因地制宜。除小孩之外,男女老少,皆围一种纱笼式的下装。只是男女的下装叫法各异:穿在男的身上叫笼基,穿在女的身上便叫特敏。一大块布把人自腰部至脚踝(男人的笼基稍短一些)的部位包裹起来。上衣随便配:可以是配套的民族服装,可以是T恤,也可以穿衬衫打领带。所以缅甸人买衣服是非常容易的,买一块“笼基”布料,找裁缝缝成一个筒筒,套进去再系紧了就成了。我穿上笼基也还是帅的嘛哈哈哈!穿上笼基、拖鞋,走在路上大家都把我当本地人,不屑于多看我两眼了。 还有很多种穿法,可谓“魔法百变裙”,运动、踢球的时候还可以塞起来变成短裙、短裤。我跟同事亲自为大家演示“百变裙”的三种穿法,当然缅甸人民还有很多自创的花样,我们学不来就不一一展示咯。 作为防晒化妆品,也作为除虫防蚊的药品,缅甸人喜欢在脸上涂抹黄香dong粉(又称香木粉),缅甸语叫做“特纳卡”,最早大约可上溯到2400多年前。 “特纳卡”的制作并不复杂。在缅甸,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必备一个像饭碗大小的石磨或石盘用来磨特纳卡粉。其中以一种叫“欣麻棠”的为极品,气味尤为芬芳怡人,直到今天仍是很多缅甸富家女沐浴后,前往寺庙或参加社交活动时的首选。 饮食缅甸的饮食是类似印度、泰国的,也受到中国的很多影响,但是因为经济比较落后,食物都不算精致,跟我们中国美食确实无法相提并论。当然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是感觉很新奇。可以说,每个国家对于调料都有各自的执念。西方人喜欢黑胡椒、奶酪。印度是真爱咖喱,而在缅甸,烹调食物最基础的配料主要是:红葱酥、红葱油、干红辣椒、姜黄粉、鹰嘴豆粉、干虾研磨成的虾粉、鱼露以及经过发酵的虾膏等。罗望子肉以及青柠也非常常见,因此缅甸菜的口味以酸辣为主。路边的小吃摊常见的有炸鸡翅、炸鸡块、炸土豆、炸香肠、炸丸子……可以说毫无新意了,但是因为原材料不同、调料不同,吃起来跟国内的还是很不一样的。缅甸菜菜品特点是炸物多,酸菜多,用到椰子和棕榈糖作为佐料的食品也非常多。因此乍看之下,食材和周边邻国印度、泰国等都有所类似,但是做出来的菜式味道又不尽相同。小吃种类也很多,煎包子、缅式鸡蛋布丁、椰子糯米糕、粘糕、糯米饭、豆腐角……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椰子糯米糕,其它的食物不敢恭维,但缅甸的米还是很好吃的,做出来的糯米糕点又Q又有嚼劲。 有一些眼窝深邃的与本地平坦的面部不太一样的异国样貌的人,一般是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后裔。这个大哥就非常有印度人的特点,他卖的也正是印度小吃三角炸饺,口感香脆。 实际上在中国美食的熏陶下,我的胃已经相当挑剔了,所以大多时候,我会自己在宿舍,拿出自己中国人的厨艺,自行解决吃的问题。 宗教缅甸是佛教国家,约九成的人信仰佛教。依照缅甸的一般习俗,男子在十四、五岁时,须入寺短期出家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 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缅甸佛家人绝对不杀生,但可以食肉滋养身体。教育缅甸的教育发展很落后,《缅甸之光》报上说,学生进入大专院校的比率仅有13%,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只有0.8%,人均约9美元。在整个东南亚的教育指数中都是倒数的。近年来犯罪率有所上升但放在国际上来看仍属于低犯罪率的国家行列。这里的孩子们虽然受教育程度低,但因为从小受到宗教的熏陶,都非常可爱善良。他们的童年都在田野山水间度过,没有那么多电子设备。虽然生活贫苦,但从某些角度看,他们是真正拥有童年快乐的孩子们。 在路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上下学的孩子们,挎着红色的书包,车篮里放着蓝色绿色的拎包,穿着人字拖,脸上画着特纳卡。医疗缅甸的医疗条件还停留在中国上世纪末,对本地人来说还算低廉,但是对外国人收费比较高。我刚来的时候有些肠胃不适,去了附近的医院,花了两百多人民币,只是开了几盒药。感觉就是一个小门诊,而且看起病来比国内还要慢不少。如果要来缅甸,建议常用药还是带上。还听说有一种类似拔火罐的医疗手段,用针管把肉吸起来……真的是神奇呢。 交通在缅甸只要足够大胆,就能体验到很多稀奇的交通方式。道路和交通工具犹如一个国家的“血脉”,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国民生活水平。缅甸无疑是相对落后的,很多交通工具甚至不及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多元、低廉、危险但刺激的交通方式在这里大行其道。 对于游客来说,这其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在都市,你可以选择打车、坐小巴、坐人力车,或者包车;在旅游景区,你可以选择租车、坐马车、骑自行车、徒步;伊洛瓦底江的存在,使得在缅甸乘船前往各地也是见怪不怪。娱乐只要家前屋后有一小塊空地, 即成藤球运动场, 人数不限, 3个人即能踢, 4-5个也行, 标准人数为6人,再多可能有些人总是踢不到球了。听说以前都是用藤编的,光脚踢,现在都改用塑料编制,要穿鞋踢,更耐用但是硬邦邦的踢起来没有藤编的好踢了。我也试了一下,虽然比毽子大,更容易踢到,但是力道还是需要把握的,一个不小心就踢飞啦……首先, 其中一个运动员用手将球抛给对方, 之后谁也不准用手触碰, 用头、 胸或肩碰击不算犯规。缅甸男女老少均能踢得十份精彩,正如中国的毽子一样。堪称缅甸“国球”。球在空中飞来飞去, 长时间不落地, 互相配合默契, 个个动作优美, 喊来呼去, 津津有味。生活缅甸的菜市场很乱,我只去过一两次,他们的称还是很古老的木头做的称,类似天平的东西。买东西的时候菜贩会给你看她的称,示意她没有糊弄顾客。但实际上我仔细看了半天也没看懂。 因为这里的民族大部分都信仰佛教,家中都有佛像供奉,卖菜的商贩会顺便卖一些菊花,买菜的人很多都会顺手买一束,回去供奉佛祖。 这里的妇女像印度一样,有把东西顶在头上的习惯,让人不禁担心长此以往她们的颈椎是否受得住? 最后送上一张我的生活照,机车大帅说的就是我! 本文来自我的真实旅行游记,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