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柬埔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实话,自己其实一直是没有太多感觉的。之所以说熟悉,在于从小到大双耳已经被新闻里传递的“西哈努克亲王”、“中柬友谊天长地久”、“红色高棉组织“等词条磨出了茧子,但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景观在我的知识库里完全就是一片空白。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朋友造访过这个国家,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信息,虽然渐渐让我清晰了她的轮廓,但却一直未将她纳入旅程清单。直到有一天,一位挚友将做满笔记的“五月盛放”放在我的面前,很认真的为我讲解了吴哥的种种风情,“那里非常值得你去走一趟,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于是我毅然的订下了飞往暹粒的航班,展开了四天的行摄之旅。如果你从来没有去过吴哥,同时对吴哥也有浓厚的兴趣,那接下去请跟随我的游记,我们一起去相识相恋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来一场一见钟情的爱慕之旅。柬埔寨(暹粒)行前概览安全性柬埔寨虽然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作为佛教国家的特性决定了整个国民都是相当注重礼节和礼仪的,因此民风还是相对比较淳朴的。同时暹粒作为柬埔寨著名的旅游开放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社会治安也是井井有条,当地的夜市也是非常有名的旅行体验,因此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完全有保障,不用担心。怎么去柬埔寨的签证目前共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以很方便的获取:1、领馆递交材料签证;2、各大旅行社代办签证(电子签证);3、自行登录官方网址,办理电子签证;https://www.evisa.gov.kh/4、在暹粒机场办理落地签证。所需材料需要准备护照(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以及2张2吋白底彩色照片。落地签证需缴纳40美金的签证费,其余种类的签证费用均以人民币结算。东航有上海到暹粒的直飞航班,对于旅行来说,这个往返航班的时间段非常合适,方便安排整天的旅行计划。怎么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去暹粒主要就是去看吴哥的建筑,去触碰高棉的文化,先行者们总结的以“圈”为单位的游览线路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的,这样可以确保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一次性把吴哥的精华尽收囊中。因此建议你做行程时,完全可以按照通常的一天小圈,一天大圈,一天外圈,一天机动(小圈、大圈中哪个点特别感兴趣,可以安排再次游览)来安排。游览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清单打卡式的方式去看,这样会让你有一种为了证明自己去过而去看的匆忙,而没有了真正用心去看的从容。小圈主要看——小吴哥(著名的日出)、大吴哥(又称吴哥通王城,里面有高棉的微笑巴戎寺等)、茶胶寺(中国政府参与维修的)、塔布隆寺(古墓丽影的外景地);大圈主要看——圣剑寺、龙蟠水池、东梅奔、比粒寺、皇家浴池、豆蔻寺、斑黛柯蒂寺等;外圈主要看——女王宫、崩密列、巴空寺、神牛寺等。另外巴肯山的日落也不容错过,至于荔枝山、高布斯滨、洞里萨湖这些景点,个人认为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一下也可以;但是没有去过也不必感到遗憾,毕竟那里的景色在我看来,我大天朝几乎每个省都有类似的。吴哥景点门票采用的是通票制,任何一个到访的游客都会先被带到集中售票点,根据你的行程安排需求,购买1日票到7日票,今年以来票价已有了变化:1日票 20美元/人涨至37美元/人;3日票 40美元/人涨至62美元/人;7日票 60美元/人涨至72美元/人;崩密列:5美元/人怎么到暹粒街头遍布TuTu车,这也是去往大小吴哥的主要交通工具。司机大多都会简单的英语交流,就算你出行前没有订好司机一点都不用担心,出门临时找司机都来得及,只是可能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去商议价格。去外圈一定需要汽车包车,因此个人建议如果在盛夏季节前往暹粒,最好还是全程包汽车比较好,否则的话热浪会逼迫你在参观2-3个寺庙之后有放弃余下行程的邪念。当然,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选择TuTu车还是能省下不少钱的。我的包车司机是个很可爱的柬埔寨胖小伙,中文说的很不错,全程中文交流一点没障碍。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微信,方便出行前商定旅行路线以及价格。为了避免有广告揽客的嫌疑,我在这里就不放他的联系方式了。怦然心动的第一天女王宫——唯美的精灵四合院我制定的旅行路线是先外而内,第一站造访的就是女王宫。通常很少会有人以这样舍近求远的方式来首次觐见吴哥诸神,但完全是因为自己对女王宫太过喜爱,因此必须直接先来拜访心头好。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女王宫在吴哥建筑中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点,如果不想被旅行团的人浪所淹没,那早早前来参观是明智之选。8点不到,我已经走在了通往女王宫的土路上。其实一开始自己心里也是在犯嘀咕,周围情形不像是有大规模建筑的阵仗,会不会走错路了。但是红色沙土坚定了我的信心,有这样的基因特征,颜色艳丽的女王宫肯定就在附近。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自己就来到了她的门口。之前自己在准备资料过程中得知女王宫并不大,但当我真的置身于她的正面时,才发现她比我想的还要小。她给我的印象不像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更像是一座隐没在密林深处的小祠堂。打第一眼看见她,就没觉得她高高在上,反而觉得格外亲切。其实这座建筑的英文名字是Banteay Srei,蒋勋在“吴哥之美”中直接将她翻译成斑蒂斯蕾,既是音译的中规中矩,又不失神采飞扬,从文字上就能直观的感受到这是一座唯美的艺术品,我认为翻译的非常符合建筑的特性。但流传甚广“女王宫”的翻译,从实地看来,更符合她的神韵,显示出她的气场。例如女王宫主院前的步道长约67米,显示出你同女王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仿佛你必须怀揣一颗谦卑的心,走上一大段路才能接受女王的觐见。同时你仿佛又像极了一个屌丝,同高贵的女神之间还有着这样一段坎坷不平的距离,需要你有勇气去抹平这一段真实的差距。“女王宫”名字的流传还可能来自于建筑墙面装饰的精致浮雕及建筑规模的小巧。有人也猜测此名得自浮雕上的女神。也许是因为这里的雕刻太过精美,不像出于男性之手,据此人们认为就是出自女性之手修建和雕刻的。 种种的臆测和揣摩,其实都透露了女王宫的一个特性——红色砂岩修建而成的建筑光艳照人,与众不同;精美的浮雕(石雕)独特精致,叹为观止。女王宫的建筑特性仍然保持了吴哥王朝的一贯风格——块状量体堆叠砌建而成。只是女王宫的建筑材料由早期的砖块变成了砂岩,再由工匠在上面雕刻。砖雕或者木雕往往可以做到非常繁复细密的花纹图案。吴哥王朝到了用砂岩为材料的年代,仍然延续着砖雕的风格,几乎是以纺织刺绣的技艺在砂石上飞针走线,这怎不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赞叹!觐见女王宫前,我们知道女王宫是谁建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是女王宫的修建者;我们也知道女王宫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同时我们也知道女王宫被誉为“吴哥艺术的宝石”。这些在实地造访了之后,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历史学家考古后得出结论,女王宫修建于公元967年。当时的吴哥皇帝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但前任统治者曷利沙跋摩一世的孙子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为是他的国师,为了感谢国师多年来的贡献,罗贞陀罗跋摩二世赐给他暹粒河北边的一块土地,雅吉那瓦拉哈精通医术和知识,被誉为神圣的导师(弗拉古鲁),同时他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于是他就把皇帝赐予的土地来修建寺庙,女王宫就是供僧侣修行者居住静修的。公元968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就去世了,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继位后面对老皇帝做出的决定也不好收回,就让雅吉那瓦拉哈继续建设,直到公元1000年才完工。说白了,这就是老皇帝送给退隐高僧的修养之所。但我在实地上上下下,用近乎贪婪的眼光看了好久,就没明白国师以及僧侣们在这样一座精美异常的建筑里修行,每天面对廊柱上、门楣上这些栩栩如生的女神(诸神)能静得下心好好修行?这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行啊看来我这等凡夫屌丝是注定无法走进高僧的内心了我还是宁可相信美丽的传说,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其实当我站在女王宫的主殿位置,用目光同女王宫做深情交流时,我觉得这不是一座宫殿,也不是一座寺庙,这其实就是一座精灵们居住的四合院。那些正常人无法理解的窗棂和门洞(高度),就是精灵们自由出入的门户。她们可能是如清风般拂过,也可能如丝绸般的掠过,顽皮的挠了下守护神——灵猴哈努曼的胳肢窝,才让这些精灵守护神出现了这样尴尬的表情。当我恋恋不舍的同女王宫说再见的时候,我在心底默默的许了一个愿,犹如在这个四合院的墙角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让精灵们呵护着它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崩密列——无以伦比的缺憾美崩密列是离开暹粒最远的一处建筑群。得益于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对天朝开放便捷签证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现在前往崩密列不再像很久以前那样道路艰辛了,平整的柏油马路直接通到了景区门口。因为Beng Mealea地处暹粒远郊,在没有开放之前被层层包裹在丛林深处,人迹罕至,于是在这里自然成了最好的丛林战场,红色高棉组织盘踞在此,并将它作为对抗政府的最后据点,因此地雷成了这块土地的标配。直到2007年7月,才将埋藏在这里的最后一颗地雷清理干净。景区门口那头撑着拐杖的石狮,就像被地雷夺去右腿的斗士,向被一个经过崩密列的游客,无声的诉说着这段惨痛的历史。因此当我直面崩密列大门那如水银泻地一般的石块时,我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宏伟的建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分崩离析的?是自然的风化?战争的流毒?还是人为的掠夺所造成的?依据雕塑图案内容以及残存的建筑风貌,史学家们推断出这里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寺庙主题也应该是印度教的。但是这座建筑很多地方都显现出从来没有修缮的痕迹,很多原本该有浮雕的墙上都空空如也,据此史学家就认为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神庙。因为年代久远,损毁严重,因此很难判断它的来历及其他信息。这就像个谜团,数百年来跟着这里的树木,一起将崩密列紧紧纠缠,越缠越紧。崩密列散落在密林深处的残垣断瓦透着一股浓浓的神秘味,再加上这些不断向地下延伸的谜团,自然愈发吸引了很多想来此地探寻究竟的艺术家和考古学家。史学价值虽然没有在随后的几年中体现出来,但电影却给崩密列带来了新的生机。“龙兄虎弟”、“古墓丽影”等影片的成功上映,将崩密列的缺憾美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来游览崩密列,可以沿着景区内架设的木栈道缓缓而行。虽然这一人为的设施能够让游客方便的领略到崩密列绝大部分的风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在导游的带领下辛苦的攀岩走壁。但在我看来由此却缺了一份在废墟上摸高爬低的情趣, 少了一份徒步探险的激动,更是少了一次同神秘世界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当劳拉抓住长长的藤蔓荡入崩密列时,发现她前方的道路都是异常平整的木栈道,谁能感受到她那双握紧背后长鞭时双手的温度。我想我大概能理解她从满腔沸腾到冰凉透心的心情。如果有人来问你崩密列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时,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都会包括颓废、破败、苍凉这些字眼。的确这个有着同小吴哥一样规模大小的建筑,呈现在大家眼前是不可思议的荒废,但我却很喜欢这个本意为“荷花池”的地方,我觉得在这些废墟中透着别样的美,一种可以重生的美。而且重生后可以美到怎样的程度,需要你自己去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从中寻找答案。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崩密列的前世今生,重生往事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正是我超爱它的一点,眼前苍梧,大美无疆。美的背后在于信念,在于力量。在崩密列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你可以从目光触及的任何一个地方见证生命的力量,思考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会让你在时空对话中非常受用,回味无穷。神牛寺——吴哥王朝的庇护地现在任何历史文献或者暹粒游记中提起吴哥城的建设,都会提到在12世纪末统治吴哥王朝的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但是事实上第一位选择吴哥作为国家首都的却是耶轮跋摩一世。他在公元889年继位为王的时候,国都还不是今天位于暹粒的吴哥,而是在暹粒东南方向13公里处,现如今被考古学家命名为罗洛斯遗址一带。在我看来,罗洛斯遗址中最重要的一处遗迹就是接下去要粉墨登场的神牛寺了。有的地方是根据其英文书写(Preah Ko),直接音译为波列科寺。神牛寺的中心是六座砖塔(和建成女王宫、崩密列所用的砂石材料完全不同哦),每三座排成一列。砖塔外层抹上灰泥,灰泥质地比较细软,可以创作出非常精细的纹饰,可以想见,这种雕法就是吴哥王朝以后精细繁复石雕艺术的前身。(可想而知我,先前在女王宫看到的是多么令人称奇)。如果说吴哥是令人凭吊的废墟,那罗洛斯遗址就是废墟中的废墟了。神牛寺不仅让人感慨岁月沧桑,透过岁月的剥蚀更让我们了解到吴哥文明演变的历程。从砖造到石质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从六座寺塔不规则的排列,到神殿山建筑形式精准完美比例的完成,从罗洛斯遗址的草创形式再到吴哥寺令人惊叹的形式美产生,吴哥文化的递变过程,只有在此时此地才能有个清晰的感受。神牛寺正殿台基上两列砖塔,前排三座较大且呈一直线并排放置。这三座塔,中间一座祀奉吴哥王朝的开创者阇耶跋摩二世。这位开国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阇耶跋摩三世继位,随后是阇耶跋摩三世的堂弟因陀罗跋摩一世继位当了皇帝(可能是阇耶跋摩三世没有儿子的缘故,才会让他堂弟当上皇帝吧)。因陀罗跋摩一世的儿子就是刚才开篇给大家介绍的,将吴哥定位首都的耶轮跋摩一世。(说实话,搞清楚这些皇帝的继承谱系也是伤了我不少脑筋看在这个份上,请各位别忘了给我的游记点赞、收藏以示鼓励吧)。右手边的一座祀奉着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祖父鲁特思瓦拉(Rudrecvara),左手边的一座祀奉着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父亲普立提藩陀跋摩(Prithivindrevarman)。这三座塔正是因陀罗跋摩一世为父系建立的皇室宗庙。排列在后方的三座砖塔,尺寸较小,分别祀奉着上述三位皇帝的皇后,可以说是母系宗庙。印度教最高诸神之一的湿婆坐骑就是神牛,牛头面向寺庙(这也是神牛寺得名的由来),好像诸神的祝福呵护着宗庙,要让子子孙孙永远受到最好的庇护。根据史料记载,公元880年1月25日,因陀罗跋摩一世在此安置诸神祖先之灵后,也由此开启了吴哥王朝此后长达三四百年辉煌的盛世时光。要知道吴哥王朝开创之际,我天朝此时正是处于唐朝,吴哥王朝的兴衰对应了我朝唐、宋、元三个朝代,实在是百年盛世,吴哥文明可见一斑。看来无论古今中外,安好老祖宗的灵位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子孙能否千秋万代、安居乐业的关键之事。先看外圈的安排,却让我误打误撞的先来拜见吴哥文明的鼻祖,这一步看来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流程走对了。巴孔寺——与山对话的第一寺巴孔寺(Bakong),又被翻译成巴公寺,这座寺庙是罗洛斯遗址中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遗迹。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在于它的纯正基因。因陀罗跋摩一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不能忘祖,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祖庙——神牛寺;祖庙盖的非常朴素,是为了宗祠万年流转的隐忍和低调,但作为一国之君,国庙该怎么盖,才能呈现出万世基业永恒不倒的主题呢?估计当时的满朝文武、举国的能人贤士给皇帝上报了N个方案,最终“神殿山”形式的建筑方案脱颖而出。(估计方案设计者会被加官进爵,赏赐绫罗绸缎无数,另外可以自行选址盖上自家小楼)于是公元881年,因陀罗跋摩一世修建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庙——巴孔寺。所谓的“神殿山”(Temple-mountain),是印度教相信宇宙的中心是一座须弥山。因此神庙的布局就不像神牛寺那样从平面展开了。巴孔寺以五层逐渐向上缩小的平台,建构起“山”的象征。最底层的台基长67米、宽65米,近似于正方形,逐渐向上缩小,和埃及金字塔的前身“Mastaba”结构几乎完全一样。到了最上一层,平台长20米、宽18米,这种逐渐向上加高又缩小的形式,具体象征了印度教对山的崇拜。在最高一层平台中央,又修建了一座高度达15米的高塔,把人的视觉笔直拉高,非常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功能,使信徒在攀爬陡直的阶梯时,始终有个最高的视觉向往。之所以说巴孔寺江湖地位重要,一方面它是吴哥王朝第一座以山为形式的开国国庙,具有皇家基因;另一方面它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地位显赫。巴孔寺神庙里供奉的依然是湿婆神。于是“山”的形式完成了,不动、稳定、崇高、庄严的山,是自然宇宙里存在的山,也是人在信仰精神上仰望依赖的山。就此吴哥文明在安祖、定神之后,在与山的对话之间,为后人缓缓的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我想,文明正是在宇宙天地山川之间,寻找人的定位吧。在探访吴哥之前,自己的内心一直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在触碰吴哥文明时没有感觉,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但真的见识了她的精美和庄严之后,我的内心却又如同一见钟情的恋人般怦然心动。她的每一寸肌肤、每一缕发丝、每一次呼吸,都让我魂牵梦绕,回味隽永。只盼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让我能在第二天黎明到来时,看见照耀她的第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