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走过横贯北极圈的布鲁克斯山脉人迹未至的山和山谷,划着独木舟在冰河湾倾听冰河嘎嘎的声音,接触到东南阿拉斯加深邃的原生林,追逐着极北的流浪者驯鹿漫长的季节迁移……”——日本摄影师星野道夫遗作《在漫长的旅途中》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行车线路图走进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之间有白令海峡与俄罗斯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数十公里。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阿州境内,其中最大的是马拉斯皮纳冰川。阿拉斯加的原住民主要是在几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来到此地;主要有特林吉特人、海达人和钦西安人三种族群。1784年,俄罗斯人在科迪亚克岛的三圣徒湾建立了他们的首个殖民地,不久将其划为其管辖范围。1867年3月30日,由于出于对克里米亚战争的担忧,败家的沙俄帝国以720万美元价格将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平均每英亩土块仅值两美分。时过境迁,现在无论从其战略地位还是其丰富的物产资源来看,山姆大叔确实捡了个大金蛋,而俄国人估计肠子都快悔青了。阿拉斯加与1959年正式建州,成为美国第49州。由加拿大育空进入美国阿拉斯加的阿尔坎边境检查站美加两国间陆路口岸只是在进入方进行签证及车辆检查,一般不用下车。检察官看到是辆中国车,感到有点意外,但也只是泛泛地询问几句就放行了,这是我所经过最快捷的一次过境。说来也是,除了游客,谁会偷渡到这世界最偏远的地方来呢?过了此口岸,也意味我们已正式进入了阿拉斯加。夫人驾车驶入阿拉斯加观景台(more than meets eye)TOK(托克)小镇:不多的几间房,就像国内高速休息站的规模,但在整个阿拉斯加旅游环线上处在一个重要位置,可以说是阿拉斯加的门户也不为过。沿阿拉斯加2号公路向前是西部重镇费尔班克斯,经从那里有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左拐为阿拉斯加1号公路经由著名的马拉斯皮纳冰川,最终都汇聚于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雷奇,而它就处在这个两条道路交汇的三岔口上。穆克鲁克地(Mukluk Land)森林步道埃尔森空军基地距费尔班克斯仅有20公里左右的路边,可清晰地看到停机坪上的F18大黄蜂与F15鹰式战斗机,这里是美国在阿拉斯加两个主要空军基地之一、第354战斗机联队总部。费尔班克斯是与阿拉斯加首府朱诺并列的州内第二大城市。1901年在城北河谷发现黄金,使其成为淘金者的定居点。这里也是阿拉斯加铁路和由美国本土经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公路终点。位于北纬65°的费尔班克斯是北美最接近北极圈的城市,通向北美北极圈内最北小镇—Deadhorse、被称之为“荒凉之路”的道尔顿公路就从这里出发。世界上能看极光的国家有许多,但全球只有费尔班克斯除夏季外,春、秋、冬近243天均可观赏到极光。这里所见的不仅是在其他地方所见的条状极光,而是极光漫天。因此,费尔班克斯被称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极光之都”。可惜这次由于特地挑选在两极都处于夏季时间段完成穿越两极的旅行,相对出于对车辆、年纪以及行动的便利为主要考量依据,所以无缘目睹此般壮美奇景,颇有一些遗憾。不过这里老外对中国人大老远跑到这世界尽头来看极光很不以为然,那些满脸褶子、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则热衷于开着房车、载着游艇到这远离尘嚣的大自然里享受真正清新的空气、阳光和无污染的清澈海水,度过他们生命中还能折腾的最后时光,觉得这才是生活意义所在,也许这也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于事物看法的差异之处。不过我倒是向往呀,但关键“是人还在,钱没了”,这就悲催了。从埃尔森空军基地到费尔班德斯途中要路过北极村,也即North Pole。相传这里是圣诞老人的故乡。这里有一个圣诞老人极地邮局,游客们不光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真正的来自圣诞老人的礼物,还可以亲手寄上一张发自北极的明信片。费尔班克斯民宿费尔班克斯金心广场,此处是最易于看到极光的地方。广场上由马尔科·亚历山大创作的雕像被称作开发阿拉斯加的“第一个未知的家庭”,据说取材于费尔班克斯市创始人E.T. Barnette的形象,意喻着阿拉斯加人民的勇气与刚毅,也代表着阿拉斯加家庭的现在、未来和将来。lend lease monument(租借法案纪念碑)以20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和美国飞行员为特色,纪念战时租借法案。二战期间,超过8,000架美国制造的飞机和无数的物资从下48个州和加拿大上空运送到交战的东部战线,到达费尔班克斯的拉德机场,在那里,数百名俄罗斯飞行员乘坐驾驶舱,飞越寒冷的白令海峡进入俄罗斯,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战区使用。这里也显示了阿拉斯加作为二战物资集结地的重要战略地位。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全长超过过800英里,沿着道尔顿公路,蜿蜒于阿拉斯加荒野直至北冰洋畔的普拉德霍湾,将那里产出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内地炼油厂。当年投资80亿美元,花了7万名建筑工人才建成这条管道,被认为是世界工程奇迹之一。道尔顿公路—走向北冰洋之路离开费尔班克斯,我们将沿道尔顿公路驱行6百多公里,前往北冰洋畔的阿拉斯加最北小镇Deadhorse。道顿公路 其正式编号为11号公路,其实是一条阿拉斯加石油公司的专用公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道路之一。由于地处北极圈内,极寒地带,再好的路面都经不起一个冬季下来冰雪对道路致命的损坏。所以路面除了撒上一层粗砾石外,没有其它铺装,一般到十月下旬基本处于封道状态。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道路,除了其过山车般的落差、泥泞湿滑路面,最可怕的是呼啸而过的巨型卡车卷带而起、迎面飞来的砾石,不管对于人或车都是一场灾难。远远看到卡车,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之似如瘟神,尽量靠边慢行,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难怪所经车辆前档玻璃基本上都被砸成蜘蛛网般的裂纹。公路大幅度的升降,似坐过山车一般粗砾石铺设的路面,使汽车前档玻璃很难逃过被过往的石油罐车卷起的石块砸裂的厄运。公路旁北纬66°33'北极圈标记牌:这里也是整条道尔顿公路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了,北纬66°33'线从中穿过,象征着从这里正式跨入北极圈。寇德福特(Coldfoot—冻脚)距Deadhorse360公里,是途中唯一可以加油过夜的地方,所以往来车辆都得在此停留加油,不过这里的汽油真心不便宜,要比费尔班克斯高四分之一左右。一家旅店连带餐厅、商店,修车铺、加油站,还有一家邮局大概就是冷脚的全部。我们当日在这里只是准备稍作休息继续北上。加油时巧遇了一队北京来此体验房车生活的游客,估计是批有钱人。不过作为其领队的北京姑娘倒是挺热情,临别时还送了不少干果小吃,甚至许多她们公司的立体明信片。苏卡帕克山(Sukakpak Mountain)高大、嶙峋的山体横亘在前方,犹如一扇巨门守护在这千古荒原上,形成了道尔顿最醒目的地标。路边稀疏的杉林同时也标志着不久将进入苔原地区。过了冻脚总算看到了一段新铺装的路面,不过几十公里后,道路情况变得更糟。过了冻脚,居然还有骑车游北极的一家三口。孩子好像还在襁褓之中。他们大概是从Deadhorse返回,从那里到此地还有三百公里五十多公里·,至少需要骑三天,想想都揪心。停车吃饭。很少有使人放心的停车处。看似很随意的土石路,但由于担心过往车辆的飞石,必须找一个较宽的地方才能安心停车。饭是早上在旅馆里就做好的,到此时还热着呢。翻越布鲁克斯山脉的阿提贡山口(Atigun Pass)加尔布雷思湖(Galbraith Lake),是上古时代冰川消退后留下的遗迹。孤独之路,几百公里间除了很少的几辆拉着油管的重卡,基本看不到类似我们这般小型的车辆,只有一条长龙般的输油管默默地如影相随。时间虽已近傍晚,天际被一层诡谲的云层覆盖,极昼使周边处于一种不甚明朗的灰色中。道路无休止地向前延伸,让人感不到尽头。眼前茂密的杉林灌木逐渐转换成亘古的苍凉苔原,仿佛置身于一种不真实的幻觉中。从费尔班克斯出发,经过近9个小时的孤独、漫长的的旅程后,抵达目的地死马镇已是半夜时分。自从旧金山出发一路北上,由南向北穿越了整个加拿大。十五日风雨阳光,一万里云月孤旅,终于来到了这鸟不拉屎的混沌之地——美洲最北之小镇、北纬77°的Dead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