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首先,抱歉。我没有美图,文笔也一般。没有华服,也不是颜值担当。没有过多关注景点和打卡,经历的是人文和自然,书写的是父母、妹妹和我四年来在路上的故事。爸爸自驾西藏回来的第二个月,我们就又踏上旅程。早在2015年,我们就已经从大连出发,一路西南,从云南的磨憨口岸出境,途径老挝,到达泰国,最终把车开到泰国柬埔寨边境的亚兰口岸。那次的老、泰、柬三国自驾游精彩绝伦,令人念念不忘。从泰国回来后,自驾出境的愿望愈加强烈,我们便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车开到这个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被国人称为“战斗的民族“的国家——俄罗斯。因为不靠谱的签证,差点没去成与一般开车去俄罗斯的人不同,我们选择的出关口岸是黑山头而不是众所周知的满洲里。顺利出关,进入中俄两国的中间地带。经过根河、额尔古纳河,过了三道关卡,车子停在一扇绿色的大铁门前,铁门里面飘扬着白兰红三色的国旗,俄罗斯的土地就在眼前。回头望去,一座孤零零的国门伫立在草原上,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被安放在中国东北角的意义,只能每天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额尔古纳河缓缓地流向远方。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我们只能从眼神和肢体语言上了解对方的意思,因为事实证明,无论他们说的多么清晰,多么流畅,多么努力,多么痛苦,我们都无从知晓他的意图。幸好入境卡是英俄文对照,填写起来容易多了。可是签证上有几个看不懂的字母我没有填在入境卡上会不会有问题?传说中未备案的邀请函会给入境造成麻烦,我们在淘宝中介办理的签证会不会也遇到这种情况?汽车的报关单很可能是全俄文,一会儿我怎么填?惴惴不安的我就这样度过了俄方午休的一个小时,不幸的是,我担心的问题接连出现。一位拥有模特身材的海关人员递过手机,示意有人要与我通话。对方是一位翻译,她告诉我一个让人无比恼怒的消息:他们没有在我们的签证上找到邀请号,不过你仍然可以进入俄罗斯,但需要写一份关于个人资料和签证办理过程的情况说明。这位翻译还再三地劝慰我,你不要激动,你可以进入俄罗斯……这个签证我是在淘宝的去啊旅行上办理的,看来淘宝不可全信啊!写完情况说明之后,终于可以办理人员入境了。边检的俄罗斯阿姨工作不是一般的认真,就差用放大镜观察我了。人员手续齐备,开始检查物品。这时,一位烫着方便面头型的女工作人员递给我两张A四纸大小的表格。我看了一眼,发现白看了,一个字母也不认识。但估计是车辆的报关单。我向她求助,她表示无法帮忙,还说不会填就回去吧之类的话。我用英语问是否有人可以帮忙,可一位壮的像西伯利亚棕熊的工作人员大手一挥,用简短的几个英文、俄文单词宣扬“我们俄语,全宇宙第一!英语,不行,不入流!”顾不上思索他们全宇宙第一的、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我们立刻求助刚才聊过天的一位女士。这个女士不知是哪个部门的,看到我的求助欣然帮我填了起来。可惜,当我拿着填好的表格去海关时,所填资料几乎全部错误。没办法,我只能拿着单子尝试改正过来。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说话难听的方便面头型居然出来帮我填表!报关手续完备后,工作人员又牵过一只小狗在行李中嗅来嗅去并示意我面包不能入境,于是我把面包拿出来放在一旁。结果等一切办好了准备离开时,其他的工作人员居然提醒我面包没有拿……我们在一场大雨中将行李装回车上,在茫茫的大地上向西奔驰而去……有了谢尔盖,才有了电话卡黑山头口岸出境,向西北行驶到达普利额尔古纳斯克,办完加油、电话卡,向西南方向行驶,经过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再向西北行驶,到达博尔甲。西行之前,我们不得不去距离口岸最近的一个有加油站、电话卡出售的地区——普里额尔古纳斯克。如果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出去后便是A350公路,加油站、生活设施齐全,也很快便可以到达沿途的小镇——博尔贾。而从黑山头口岸出境,出去后是土路,很多车辆行驶起来有困难,而且附近没有加油站,所以这条路并不被周知和选择。我们为了避免在满洲里排队白白耽误时间,选择了这条艰苦的路。这样的选择除了给我们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外,还结识了额尔古纳海关和做旅游工作的朋友们,还有我们进入俄罗斯第一天就遇到、一路上让我们念念不忘的热心人谢尔盖。俄罗斯的油价不高,大概是国内的一半,比美国还要便宜一点。正当我为低油价开心的时候,爸爸告诉我,边疆区的油价会比内地稍微贵一点。俄罗斯的计量单位也是千米、升、千克,这些与中国相同。货币是卢布,当时兑人民币的汇率是9.53:1。俄罗斯的加油站几乎全部为自助加油,我按照之前学到的,把汽油号和加油枪号写在纸上,连同卢布一起递进收费窗口,还不忘说句色吧洗吧(谢谢),对方回了一句吧人啊奥无私大。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只要我说色吧洗吧对方都会回这句,估计就是不客气不用谢的意思。趁着加油的时间我们到处问哪里有卖电话卡,小伙子用他漂亮的蓝眼睛看着我,眨巴眨巴的,他不懂我在问什么我也不懂他在说什么。加完油之后,虽然电话卡还没着落,但至少车有油,心里也没那么慌了。接下来又是艰难的寻找。我们误打误撞开进一条民居间的小路,房前一位女士抱着一个婴儿,婴儿就是活脱脱的洋娃娃,粉色的脸蛋,卷曲的金发从头巾边缘钻出来,大眼睛忽闪忽闪充满疑问:你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位女士很热情,但世上最艰难的沟通,大概就是向语言不通的人讲一个抽象的事物了。电话卡虽然还不算最抽象的物体,但形容起来还确实不那么容易。经过比划、说汉语、英语、看图说话,最后她终于明确我们的意图,这时一位大叔模样的人从房子走出来,女士跟他解释了我们要买电话卡,这位男士便示意要带我们去,并自告奋勇地上了驾驶座。到了电话卡售卖处,他跟营业员说明来意,可营业员频频摇头,我连忙把护照递过去,可连比划带猜了半天才明白,边疆区的电话卡不卖给外国人,必须持本国的护照才可以买。为难。接着这位男士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门口挂着红灯笼的饭店,刚开始我还以为要让我们吃饭他好挣回扣,进去之后才发现,饭店里有中国人工作。他应该是想要让中国人帮助我们想办法。在外国看到中国人,我们还是很开心的,至少可以沟通。说明情况后,同胞表示他们也没办法,还告诉我们不能在边疆区久留,因为没有暂住证,让当兵的发现了很麻烦。迷糊加为难,一筹莫展。开车回到他家门口,他示意让我们等一下。过了一会,他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本深蓝色的证件!原来,他要用自己的护照帮我们买电话卡。接下来就顺利多了,登记、交钱、拿卡,插卡,打开语音翻译软件,沟通了几句关于电话卡的使用。等候的过程中,他还翻开自己的护照给我看他年轻时的证件照,不是用帅可以形容的。回去的路上,我惊魂甫定,想起来刚从软件上学到的“卡克瓦斯咋无特”(你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谢了gei 伊”。我联系了最恰当的汉语,估计翻译过来就是——谢尔盖。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们送给他家的宝宝一些随车携带的零食和在当地买的巧克力。谢尔盖告诉我们他的电话号,还表示如果有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离开普利额尔古纳斯克,我们继续在田野中开着过山车。我对家人说,如果在国内,一个陌生的外国人想用我的身份证买电话卡,我是不可能答应的。听罢,大家叹了口气,转头望向车窗外那奔驰而过的密林和原野。迷失在边陲小城博尔贾(jiǎ)(把题目中的“贾”注上音是因为爸爸总把此地说成博尔gǔ。如果你也念成gǔ,那说明你也是个文化人儿)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走了很长时间的土路,刚刚踏上平整的公路不久,就来到了西行路线的第一个落脚点——博尔贾。博尔贾是沿A350公路而建的城市,位于博尔贾河(黑龙江支流)沿岸,赤塔(外贝加尔边疆区首府)东南349公里处。往南距离蒙古边境40公里,东南距离中国边境70公里。中国边境距离博尔贾最近的城市是满洲里。现代博尔贾的形成是因为1899年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说是城市,但我觉得规模不过中国的一个小镇。边陲城市,理应给打扮得漂漂亮亮以显国威,可整个博尔贾却昏暗不堪,路边的商铺也基本上没有灯光,我们像是进了一个没有照明的隧道,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能凭借车灯和建筑的外观推测哪里是旅馆(牌匾几乎全为俄文)。万幸的是,路边居然有个“MOTEL”。这是英文,意为旅馆,不甘心的我们继续前行,可眼看着就要出城了,也再没看到其他住处,不得已又回到这家“MOTEL”。小小的接待处依旧昏暗,接待台后面是两个陈列着方便面矿泉水的玻璃柜子,左边是通往二楼的楼梯。接待台处没有人。我顺着嗡嗡作响的吸尘器的声音穿梭在迷宫一样的走廊里找到了正在打扫的女士。这位女士大概3、40岁,没有了少女时的妖娆身段并在变成臃肿身材的道路上前进着。我们互相说了“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你好),可是我从她平静的脸上什么信息也没有读到。接着只能比划了。我用汉语缓慢地说着“有房吗?我想住在这”,一边做着睡觉的姿势。她带着我到了二楼的一个四张床的房间,里面不算脏,但看着也不觉得干净,空间很大,有独立的卫生间。我心想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房间应该很便宜,凑合着住吧。想到这我打开手机上的计算器,让她告诉我价格,她按出了一个“1800”(约为180人民币),我心想,真便宜。她用手做了一个划拉的动作,我突然想到,这1800卢布是不是一张床的价格??为了弄清楚,又是一番艰苦卓绝的比划。最后我终于得知,一张床的价格是1800卢布,四张床则要1800×4!顾不上心痛,砍价时间到了。我照着手机上的数字做了一个砍的动作,她又在计算器上按出“1500”,我皱着眉头表示不满意,她摇着头摊开双手意思是不能再让了。牛困人饥天已黑,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遥远。。。。隐约中一个声音在一旁提醒我,俄罗斯不是不让讲价吗?好吧。@#¥%……&*(即使一万个不甘心也没有别的办法。600块,即使在大连也可以住5星级了!护照登记的时候,我看着她不紧不慢地在登记本上誊着我们的身份信息,漂亮的罗马字母在她的笔下缓缓流淌。后来,我便更加注意观察俄国人写字,每个人都写的不慌不忙,字体严正典雅,匀称美观,让人联想到曼妙的音乐和舞蹈。来俄之前,也听过一些前人的经验,比如:俄国的警察就是法律,他们会查你的护照,接着就扣下;不要给他们你的入境单,因为他们会给撕碎。。。如此种种让我不免有些担心,甚至把护照和入境单都复印了一遍,以防不测,也打定主意,如果有人要查护照,只可给复印件,不能给原件。。。登记护照时,我听见有人进旅馆,当时我正全神贯注等着她登记完我好赶紧拿回护照,并没有注意到来人。登记完之后,拿了护照转身离开时,才发现我身旁竟然站着三个配枪警察。。。赶往乌兰乌德,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眺望星光“1961年,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我不得不离开家乡莫斯科,前往远东地区的萨哈林岛。这里是离日本最近的地区,也是一年中有八个月是冬季的地方。时光荏苒,转眼已经过去半个世纪。这几十年来,我居住在不同的国家,隐姓埋名,屡创战功,可每天都生活在未知中。1年前,在我成功地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时,我终于可以卸任,告别这一生的危险与动荡。因为特殊的身份,我不得不辗转经陆路从中国回到我的家乡莫斯科。此刻,站在祖国的土地上,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舒畅。因为萨哈林岛十分寒冷,我便常年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回到祖国时值7月,这也才发现我的装束多少有些奇特。边疆小城博尔贾的组织护送我到了住处,这里从前是某个部门的所在地,如今已经变成旅馆。一个亚洲女孩也打算住在这。但愿我们不会吓到她。”上文书说到,三名警察就在我身旁,不过他们并没有把我怎么着,也没有查我的护照,甚至感觉他们都没有看我一眼。只是好像他们在护送一位长者,此人形貌迤逦、气质非凡,谈吐优雅,可偏偏在7月份却穿着一件黑色大衣,让我不能理解。于是浮想联翩,临时编了一个故事,猜他是刚退役的俄国特工。快餐充饥、和衣而卧,一夜无话。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总长9288公里,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跨越8个时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线之一。该铁路修建于1891年到1916年,起点是莫斯科,途中穿过辽阔的松树林、跨过了乌拉尔山脉、穿越了西伯利亚冻土带,经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至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大连人都熟知俄国面包“黑(hě)列巴”,看着黑乎乎的样子,确实应该叫“黑(hě)”。这次查了字典才知道,“黑(hě)列巴”是俄语面包的意思,跟颜色没关系。接近布里亚特共和国,建筑开始有了蒙古特色。在赤塔中心的市场上逛了逛,又买了几张电话卡,因为语言不通,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加油站看到的巧克力。包装实在太漂亮!俄罗斯的艺术气息渗透到了巧克力和酒瓶子。沿途的餐厅,后来才知道KAФE是餐厅的意思。刚开始以为是咖啡厅。布里亚特包子。进了餐厅发现有人在吃包子,于是我们点餐时用手比划圆形的,带褶的。。。服务员问“baozi?”.好吧,没想到俄语也叫包子。4人民币一个,满满的全是纯牛肉馅。吃了一个就饱了。这种正午似的日光欺骗了我们,我们以为自己还不累,还有一下午的时间可以赶路。可是,此刻已是晚上7点半了。从赤塔前往乌兰乌德有南北两条路线,在地图上看,这两条路里程、耗时都差不多,于是我就选择了里程短的北线。入夜后,我们在平坦的公路走了不久,就上了一条土路,原以为土路之后很快就能上公路,没想到一条土路接着一条土路。。。走着走着居然深入一个村子,四下没有灯光,挡风玻璃前弥漫着被车灯照亮的团状尘土,真有越野的感觉。此时已近午夜,我好后悔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此刻掉头也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稍微平坦的土路也消失不再,迎接我们的是起伏路。SUV真是当了越野车用,我们顾不上车子可能的托底,继续勇猛前进。我们不得不在一座小木桥前面停下来。这是一座十分孱弱的窄桥,中间的木板早就退休了,让这座窄桥成了由两块木板支撑的“单边桥”。我们不敢贸然过桥,于是下车侦查地形,看看这路到底能不能走。这时,后面来了一辆车,英勇无畏地行驶了过去。虽然我们再次迷失在深夜的森林里,但有了这辆车的领路,我们的困顿仿佛一扫而光。大家都很累了,车灯也被蒙了上厚厚的尘土。为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我们在大森林里停下车,擦车灯,伸懒腰。在唯一的人造光源——车灯的映照下,我们断定此地便是西伯利亚森林。灯光熄灭了,森林里的凉气扑在脸上,月光如水。我和妹妹冒着夜晚的寒冷站在森林的边缘仰望星空。此刻,世界是那么安静,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看着美丽的星空笼罩大地。北斗七星整齐地排列在天幕上,我们看着它,来辨别家的方向。。。。伊尔库茨克博物馆经过贝加尔湖的时候,我们在一处观景台下车买草莓。刚下车,一位年轻的金发碧眼就凑过来,用俄味十足的英语问我们是不是从中国来。他告诉我们他的家乡在中国黑河对面的城市(名字太长当时没记住,但后来我查地图,发现给翻译成庙街)。我拿出中国地图指给他看我的家乡大连的位置,他看着中国地图问三亚在哪。估计他也曾是大东海海滩上故意把皮肤晒红的人群中的一个吧。早就知道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我们按照导航指示直奔伊尔库茨克的博物馆。令人惊喜的是,博物馆的售票员居然可以说些简单的英语,她也是我们在俄罗斯遇到的第一个会说英语的人。这样沟通就顺畅了许多。门票200卢布/人,拍照50卢布/人。(俄国的博物馆除门票外还有拍照费用,自愿购买)馆场不大,面面俱到。从远古到现代,从日常用品到武器装备,乐器、书信、衣物…应有尽有。看到一组图讲述的是“与中国签订瑷辉条约”,虽然历史课上学的内容都忘了,但基本也知道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神奇钟表”。神奇钟表于1910年在伊尔库茨克出现,是本市市民V.T.库里亚布科赠予俄罗斯皇家地理学会东西伯利亚分会博物馆的。据俄罗斯皇家地理学会东西伯利亚分会报告中为此写到:“请求岑特捏洛维奇V.V.和伯格罗茨克N.N.先生接受这块钟表,并将它写入财物清单,向库里亚布科表示感谢。。。”华沙钟表匠和机械工I.M.戈尔德法登自1881年到1887年研究建造了“神奇钟表”或称“火车站钟表”。1900年在杂志“大自然和人类”中写到,钟表由青铜和铜制成,长2.1/4俄尺,高约1.1/2俄尺,表的外观画有俄式火车站和各个建筑物,以及电报局、收款台,甚至小卖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罗斯各个城市展示”神奇钟表“,大师本人携带自己的发明前往里加,莫斯科、圣彼得堡、萨拉托夫、托木斯克。”火车站钟表“在伊尔库茨克仅仅在1950年代被展出,钟表在伊尔库茨克的一个公园展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适当的保护,当时的照片记载了钟表轮廓在火车站建筑物上严重受损,表的机械部件损坏。“神奇钟表”于1999年7月开始修复。参与修复的人员有伊尔库茨克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OA托卡里,V.V马柳申科和U.E瓦洛诺夫。西伯利亚与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国内仅次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同时也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新西伯利亚州界俄罗斯的每个城市、州都有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就是屹立在州界上的有本地特色的建筑物。众多州界中,最漂亮的要数新西伯利亚州了。当时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没仔细看,以为是圣诞老人驾着雪橇。现在才看出来,原来是当地人赶着马车,不知道这种车马类型是否可称为“三套车”。在路上奔波了好多天,每天都觉得第二天可以住好酒店,吃好吃的,可是事与愿违,感觉人都要累垮了。来到新西伯利亚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酒店式公寓,这下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俄罗斯最常见的蔬菜:黄瓜土豆西红柿俄罗斯最便宜的肉:猪排骨,一公斤六元人民币地广人稀,甚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左一:德国教士啤酒 左二:俄罗斯伏特加 左三:印度IPA ,后面俩就不知道了下面是知识贴,讲讲西伯利亚和新西伯利亚的区别:西伯利亚区域图西伯利亚(Siberia)是俄罗斯境内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中国、蒙古和朝鲜等国为邻,面积1276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罗斯境内。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俄语:Новосибирск,是新西伯利亚州(Новосиби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首府,也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国内仅次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人口第三多的城市。Новосибирск(音译:诺沃西比尔斯克)由三部分组成:Ново——新,新的сибир——西伯利亚ск——城意为新的西伯利亚城市、西伯利亚的新城市、在西伯利亚建立的新城市地名中的新旧,一般都是两个地理实体而言,比如:新奥尔良对奥尔良,新爱尔兰对爱尔兰,新德里对德里。而“新西伯利亚”并没有城市与之相对,只有一个叫西伯利亚的地区。在《外国地名探源》中,作者刘伉认为,“新西伯利亚”这一译名是残缺的,可以改为音译的“诺沃西比尔斯克”或者“新西伯利亚城”。驶过亚欧分界线,第一次来到欧洲虽说俄罗斯是亚洲国家,可大部分国土在亚洲。跑了这么多天,终于望见欧洲了。俄罗斯境内的亚欧分界线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叶卡捷琳堡。不过,这座城市要比它所在的州出名多了。为了纪念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在彼得大帝命令下,于1723年创建叶卡捷琳堡市。所以,叶卡捷琳娜一世并没有去过叶卡捷琳堡。亚欧分界线叶卡捷琳堡与广州为友好城市,此处距广州5367公里。叶卡捷琳堡附近的教堂抵达圣彼得堡郊外,误入天使的宫殿前往圣彼得堡,道路愈加正规,车辆也多了起来。沿途我一直在网上找酒店,可七八月份是圣彼得堡的旅游旺季,一房难求。虽然天还是亮的,可时间却是晚上,大家也需要休息了。在网上看到一家沃尔霍夫附近,貌似公寓式的酒店,只是并不在酒店的聚集地,离公路也有些距离。不管怎样,这样偏僻的地方估计也不会很快住满。先去看看,不行就换酒店。我这样想。按照导航提示,我们下了主路,开上了一条小路。这条路是名副其实的小路,只容一人通行的样子,路旁的杂乱树木恨不得南北联合封锁道路。正当我以为误入藕花深处山穷水尽并建议马上撤出另选住处时,爸爸说,难道不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我怀着乱蹦的心如坐针毡,心里盘算着如何掉头如何另找酒店。正在思忖着,眼前竟然真的豁然开朗起来!一片广阔的大草坪,几个金发碧眼的孩子像小鸟一样在草地上自由的飞舞!我递过护照和房费给一位90公斤级(保守估计)女士,她依旧是俄国典型的面无表情控。她在表格上写了一番,撕下副联给我,整个过程一直也没有看我的护照。我示意护照还没登记,她竟然径直把护照推给了我。外国人住在这儿竟然不登记护照,这真的很不寻常。当我回到院子里准备告诉爸爸停车位时,刚才看见的孩子们早已来到车边。孩子们穿着类似秋衣的衣服,每人怀里抱着一个毛绒玩具。看着爸爸在停车,他们也跟着着急,手里玩具兔子的耳朵都耷拉到了地上,一边伸出小手“指挥”停车。我还没来得及走到车边,就远远的望见了这一幕,心都被萌化了。车刚停好,孩子们瞬间围到了我的身边。这时我才仔细的观察了他们。每个孩子都拥有天使一般的面庞,金色的头发,粉嫩的小脸,胖乎乎的小手,色彩柔和的衣裳,怎么看,都活脱脱一个个会说会笑的洋娃娃。四五岁的洋娃娃们并没有被世俗感染,不会上来就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某某某很高兴认识你”,因为他们一见到你就让你觉得你们早已认识很久。孩子们中有一个最胖的小女孩,因为她的体格一看就不是吃素的,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她误伤我,但她是对我最热情的一个孩子,一直拉着我的手,带我去附近的山坡上参观他们的小天地,喝山泉水,钻到树丛里摘下一个个新鲜的树莓放到我的手心,教我用俄语说眼睛鼻子嘴。当我还打算拿行李下车的时候,她就摘了一朵小花给我。其他的孩子见了,也学着她的样子采小花给我,一个接一个地送,我都拿不了了,同时还冒着花粉过敏的危险,但却不愿丢弃任何一朵。看着洋娃娃们天真无邪的样子,看着手中红红的野果,心里充满感动。正当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地追逐奔跑时,一些年纪大的女士们也纷纷站在门口看着这幅热闹的景象,其中就有刚才给我登记的那位90公斤级女士,此时,她也绽开笑脸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接触了这么多俄罗斯人,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刚开始接触,他们不会虚情假意地笑。但是接触起来你就会慢慢的发现他们的热情,不过,他们一旦热情起来,往往就收不住了……孩子们玩得太开心,太热闹了,把还在怀里抱着的小婴儿都吸引过来。小婴儿只能看着孩子们跑来跑去,自己却不能下地。我看着都觉得很遗憾。也不知道是把小婴儿吸引过来的,还是把小婴儿的妈妈吸引过来的。孩子们跑累了,看见爸爸正在用自带的中国茶具喝茶,便纷纷围了过来。爸爸看见孩子们对茶感兴趣,就给孩子们倒了茶,孩子们顺势就接了过去,没有丝毫的怀疑,也没有丝毫客气。这种场景按说十分平常,可让我很是感慨,中国的孩子打小便被告诫不要接收陌生人给的东西,特别是食物。看来俄国没有这样的教育,也许,人家压根儿也不需要这种教育。最胖的小女孩一边喝,一边伸出大拇指,接着用力的揉肚子,可能是说喝完肚子感到很舒服吧。一壶接一壶地泡茶也没供上孩子们喝。爸爸说,孩子喝这么多茶,晚上能睡着觉吗?天色渐晚,孩子们的玩心不减。只有当妈妈们来到草地上叫他们睡觉时,才恋恋不舍地跟我们说再见。每个孩子离开的时候都跟我们打招呼,说再见,这让我觉得俄国的孩子相当的懂礼貌。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在俄国,只要你对一个人说你好,对方就也一定会说你好;你说谢谢的时候,他也一定会说一句不客气。从我们在俄国呆的这段时间来看,有人喜欢华人,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华人。但是无论如何,基本的礼貌人人都具备。孩子们都睡觉去了,我想我们也可以睡觉了吧,都累了一天了。可这时,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款款地走了过来。姑娘一边笑一边用极不熟练的英语介绍自己叫娜迦,问我来自哪里。笑着笑着就越笑越开心,估计是喝了点。此时就不该再喝了,可按俄国人的性格,他们往往一喝就停不下来了。这时,一位已经晃晃悠悠的男子走了过来跟我和爸爸说话。他坐在爸爸身边,一边自我介绍“亚历山大”,一边伸出手来跟爸爸握手。爸爸拿出烟给这位亚历山大,他客气地抽出一根。爸爸又让娜迦,亚历山大拦了一下,意思是不让她抽烟。娜迦还是抽了一根,熟练地点火,冒烟……娜迦邀请我们去看他们的车。用她的话来讲,这是一辆“拉申”car。这是一辆威风凛凛的越野车。亚历山大一个劲儿地要爸爸上去坐坐,我真害怕他要开车拉爸爸出去兜风。于是,我赶紧坐上去,摸了摸方向盘,动动挡杆,然后夸张的感叹:真是好车!这还不算完。亚历山大还是要爸爸上去坐坐,我们拗不过一个喝了酒的人。爸爸还是上去体验了一下。亚历山大这才心满意足。沃尔霍夫的天快黑了,可此时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3:00。我们困的都不困了。我实在没体力跟他们继续聊下去,溜去睡觉了。亚历山大和娜迦邀请爸爸跟他们一块喝酒……一早醒来,田野静悄悄。我又去了一趟昨天孩子们带我去过的小天地,看了看闯过的树莓丛,独自回味着昨日的美好。草坪的深处居然还有个小秋千,烤炉里的炭火早已熄灭,树林仿佛还在沉睡。吃过早饭,一直没等到孩子们醒来,只看见亚历山大在喂鸭子。我们表示要赶路,不能再等孩子们起床了。亚历山大把我们送到门口挥手告别,我注视着后视镜,期待一群孩子飞奔出来,直到亚历山大的身影在镜中渐渐模糊。圣彼得堡,美轮美奂车行一个多小时,远远望见这座涅瓦河畔的大城市。一进入圣彼得堡,便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所城市与俄国其他城市相比有很多不同:精美古典的建筑,清澈宽阔的运河,私家花园一般的街巷,还有熙来攘往的游客。我们进入圣彼得堡时天色尚早。马路、街道上没有太多人、车。这与我们心中大城市的印象相距甚远。可很快便预料到,现在只是人们还没起床,真正的热闹还早着呢。这种判断不是主观臆断。犹记当年在柬埔寨,我们不幸挑了一家酒吧附近的酒店,白天一切安静美好,可一入夜,酒吧的重金属音乐一直陪伴我们半梦半醒的睡眠直到清晨。所以老外们在度假时是不会早起的,他们跟我们有“时差”。俄国人不说英语似乎人尽皆知,但有人说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人受教育程度高,会说英语的人很多。可事实并非如此。想要住得舒适,又要考虑性价比,所以,选择酒店的任务并不轻松。经过多方对比,我锁定了一家与冬宫近在咫尺的酒店,结果办入住时,被一个相貌打扮极其帅气,可头脑极其愚钝,反应极其缓慢,同时英语说的极差的爱沙尼亚人折磨的够呛。墙上的文字意思是“我是奇葩酒店千万别住”酒店的位置相当隐秘,在一道大铁们的深处。门口有门禁,门禁长相也极为奇怪,让人不知道该按哪个键。好不容易到了前台,前台的这位帅哥看着我的中国护照居然像看见外星人在地球排队买房,我心想中国人在此地也不至于这么罕见吧。说了半天发现如果不借助工具根本无法沟通,前台居然没有信号,我手机上的翻译软件也不好用,于是他用电脑翻译成英文给我看。无数经验表明,遇到这种递给你一张单子,有额外要求的酒店无论如何也不能住。毛病太多,防不胜防。他说每一句话之前都得去电脑上鼓捣半天,一个问题就得折腾半个多小时,本来网上写的有停车场,到他这儿停车场就没有了。最后又递给我一张类似住宿注意事项的东西,我一看,除了停车场一项与网上登记不符之外,入住时间又从14:00变成了15:00 ,加上他一贯的缓慢又小心翼翼的态度,我对俄国这类帅哥就开始没有好印象了。后来,我居然感觉他俄语说的也不是那么溜道,于是问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你哪的?)这句他倒是听懂了,告诉我:爱沙尼亚。看来这个糟糕的经历还真跟俄国的帅哥没有关系。前不久看了一篇讲俄国笑话中各国人形象的文章,里面描述的爱沙尼亚人跟我的感觉竟如此一致。看来不是偏见。参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巧遇广场音乐会冬宫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六宫殿建筑群”中的一个宫殿。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据说若想走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约35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之长。如此规模的博物馆,外国游客的普通门票仅为600卢布(约60人民币),儿童、老年人还更优惠。反观国内景点的消费,一个地级市的普通公园动辄二、三十元人民币,真真是让人消费不起。用自助售票机买票十分便捷,不过也只能买全票了。很多人在排队买优惠票,队伍很长很长,大家悠然自得地等待,即使在烈日下,也全然没有焦灼、煎熬的神态。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在冬宫广场中央树立了一根亚历山大纪念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 吨,用整块花岗石制成,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的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据说纪念柱是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没用胶水、铆钉、钢筋混凝土。。。之类的,于是每次路过它,我都担心它会倒掉。。。一旦我路过的时候倒了,他们会不会让我赔,会不会惊动中俄两国政府。。。。参观完博物馆,在广场边的餐厅用餐,味道不错。价格偏贵。傍晚的冬宫广场在做音乐会的准备,游人如织儿时学唱一些苏联歌曲,工作的时接触一些俄国人。总体的印象是,苦难的民族,肥硕的身材,能喝,没什么头脑,只会趴沙滩上晒太阳,这些标签跟形容西伯利亚棕熊差不多。后来,许多图片、视频、笑话在网络流传,大家又知道了“战斗的民族”以及“meanwhile in Russia...”(表示不同情景下与俄罗斯的对比)。。。国人对俄罗斯的情感应该说相当复杂,有对立看法的人也相当多。同时,我们对俄罗斯的认知也相当相当匮乏,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外,有多少人能说上来俄罗斯其他城市的名字呢?这个与中国毗邻的大国,对我们来说真的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滴血教堂涅瓦河大诺夫哥罗德大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建城于859年,也就是中国唐朝时期。以前以为俄罗斯总统住在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的作用等同于美国白宫,同时也是国家象征。这次才知道,“克里姆林”俄语里表示“内城”,在古俄罗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通常在城市周围建起高大雄伟的城墙,包括塔楼和枪孔。后来在城墙之外出现郊外商区,为了保护商区又修建了新的城墙,这样一来,人们就把被城墙环绕起来的城市中心称为“克里姆林”。俄罗斯不仅在莫斯科有克里姆林宫,全俄罗斯有50多座克里姆林宫,最出名的是在莫斯科,其余还有在大诺夫哥罗德和喀山的。在古俄罗斯,只有修建了这种城墙的聚居地才被认为是“城市”。圣索菲亚大教堂大诺夫哥罗德在二战中摧毁殆尽,战后重建。在克里姆林的一侧,我们看到了二战纪念的不灭火焰。其实在俄罗斯的每个地区,甚至很小的村镇,都会看到一些关于烈士的纪念,有的是一座纪念碑,有的是一辆战车,长长的炮筒让人胆寒,也不知道炮筒指向何方。除了南部的小镇卡拉奇的纪念园,其余的我都没有拍照,还是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吧。匆匆一瞥莫斯科莫斯科巨堵无比,但我们还是决定开车去红场,结果找停车位十分费劲。红场附近的道路上,各种高级酒店林立,天空并不晴朗,估计也有雾霾。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自公元1883年正式开馆以来,从未因任何原因关闭过,即使是在二次大战莫斯科被德军包围期间,也坚持持续开馆。红场不大,面积9.1万平方米,只有北京长安街那个大广场的五分之一,而大连的广场,就是前不久搞拆迁的那个广场有176万平方米。圣瓦西里大教堂。美丽的建筑,却有残忍的故事。太过残忍,我就不细说了。教堂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下午我们去寻找美如艺术馆的共青团地铁站。莫斯科地铁线路图,看着挺热闹,一个字都看不懂,只能边上网搜蛛丝马迹一边打听。打听也不白打听,得手舞足蹈地打听。用肢体语言形容个具体的物件还比较容易,形容漂亮、艺术、灯火辉煌就非常艰难了。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共青团地铁站的图片拿给别人看,很多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莫斯科的地铁是一票制,我们在自助售票机上买好票,打算先上车再说。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跟国内的地铁、地下通道不同,莫斯科地铁埋深几十米,初次乘坐扶梯到地下时,那感觉并不像将要乘坐地铁,倒像是坐着矿车去考古,比在游乐园坐骑乘游戏还刺激。如果再去莫斯科,我要坐它一下午。光是上上下下的享受就已经很享受了,更何况风驰电掣的地铁车辆。在地铁上到处打听一个不在所乘坐的线路的地铁站真是相当艰难。无奈我翻译了“共青团”成俄语,在地铁线路图上找这个词。幸运的是,还真找到了,可是不知道需要在哪一站换乘。被我们问过的有中年男士,青年学生,还有大妈。最后还是大妈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我在极度焦灼的状态下大脑已经停止了运转,爸爸的理解能力惊人,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我们也最终在换乘之后到达共青城地铁站。因为埋深,即使人来人往,地铁站里的感觉仍然极度寒冷阴森(至少我是这样感觉),不知为何,我感觉地铁行驶速度非常快,往往是呼啸而来,接着匆匆而去。车辆给人的感觉也是没有减震,轰轰隆隆的,车厢未封闭也许也是造成这一系列感觉的原因。对了,车上有WIFI。之前讲过,很多人说莫斯科人受教育程度高,会说英语的很多。但我们并没感觉到,只是酒店前台会说英语了,甚至还能说一点汉语。我们在回程时,为了再次确认没有上错车,问了一个在对面站台正准备上车的姑娘。姑娘积极帮忙,车也不上了,打开手机帮我查,接着用甜美的笑容和纯正的汉语告诉我:“对,是这里,是这里。”我惊呆了,看来莫斯科人即使学汉语,也不学英语啊!姑娘很漂亮很漂亮,不是金发碧眼的那种,而是黑头发,但长相有点像欧洲人。换机油穿过莫斯科一路南下,发觉俄国西南地区并不同于以往走过的路的风格。在中国东北一路向西,路旁都是草原和森林;到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附近,公路的等级明显提高不少,警察也多了起来。可一过莫斯科,道路两旁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向日葵,一直到俄国大陆的最西南端,竟一个警察也没看到。过了首都就没人管啦?车行过万公里,该换机油了。但行驶在西南地区,沿途罕见汽修店。在俄半月有余,我们已经修炼得能在众多商铺中一眼辨别饭店和汽修。陌生的语言,冗长的单词,只要记住开头几个字母即可。跟车有关的事情,我们不敢怠慢,这关系到我们是否能顺利前行,按时回国。车子已经没有刚出门时那般轻盈,我们磨尖了眼睛搜搜搜汽修厂。沿途看到很多车子停在路边,机关盖开着,一车人下来围着车子想办法,也看到很多地沟。也许俄国人并不喜欢保养车,什么时候开坏了什么时候修。俄国也没有什么好车在路上,大多是日本车,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式拉达,像是苏联电影中的汽车在俄罗斯的路上跑。路上也问了很多,有的店只卖油不管换,有的只洗车换不了机油。这可为难死宝宝了。终于,在路边找到一家店,店里只有老板和一个员工。讲清楚状况,老板痛快地表示能换。价格也十分便宜,我们决定就在这里换机油。可是,这里没有地沟,没法抬高车子,还要拆护板,连我们坐车的都看出来难度不会小,于是安心在一旁架锅造饭。肚中有粮,心里不慌。即使是在野外做饭,可是我们依然做的有模有样,还给爸爸冲了茶。然后我们又很悠闲地在广阔的原野上把饭吃完。天色渐渐暗了,可这位还是一会一往屋里跑,十分积极地想尽各种办法解决问题,一会拖个木板过来,一会拿个工具,一会钻到车下面,忙忙叨叨的,看着都累。嘴里还嘟嘟囔囔,估计是在骂老板,你回家吃饭了,把我留下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仨怕爸爸着急,远远地观望,心里已开始盘算今晚在此地露营了。天色暗下来了,远远地驶过来一辆车,原来是汽修厂老板回来了,还带着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是中国几年前的款式,他打开电脑,网页上竟然是换机油的视频!原来是现学现卖啊!平时20分钟的活,这位实习生干了三个小时,全程还给他愁的累的麻烦的不像样。不过还好,此时已经基本完工,只希望不会漏油了。。。我们离开时,一辆爆胎的大货车开进院子,这个小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晚饭,真是俄罗斯好员工啊。捷姆留克之夜本来我们打算去索契,听说那里与中国的吉林省的吉林市处于同一纬度,但当吉林市冰天雪地之时,索契却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这是一个黑海边的城市,还有许多漂亮的酒店,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车行至克拉斯诺达尔,爸爸提出了去克里米亚的想法。我顾不上改变作战计划,先看看克里米亚在哪。这一看不要紧,原来克里米亚与索契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我们的时间不充裕,这就意味着,两者只能选其一。而且,身在道路的分叉口,必须做出选择了。提到索契,我能想到的就是冬奥会,美丽的海滨;而克里米亚不仅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位于黑海;奠定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会议,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便是在此地召开。前不久的克里米亚公投也闹得沸沸扬扬,到现在联合国也不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克里米亚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索契。于是调整线路,改导航,改酒店,看攻略。当太阳变了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脱离了主干线,此刻,我发现地平面变得格外开阔,阳光弥漫在细细的雾气中,空气很快就变得潮湿无比。城市、村庄变得更加分散,偶尔见到路边行走的军人。看到军装,不禁又让我联想到在外贝加尔边疆区的经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西南部似乎十分闭塞。因为在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边,村民在路边摆摊卖水果卖湖鱼极其平常,鱼按照不同的制作方法论条卖,草莓论桶卖,早已形成惯例,而且好像家家都出来卖东西。进入圣彼得堡之前的公路上,大娘们会捧着盛满树莓的小桶到你的车边向你兜售,他们似乎也更明白顾客的需求,很多时候不需要语言沟通便能完成一笔交易。可我们此地只看见一家人在路边卖桃子,我们打算买一些桃子西红柿,差点让他们给围观了。一位妇女,一位大叔还有一个小伙子,应该是一家人,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新奇和纯真,还有一点点迟缓。我们表示要买水果,这家人才匆匆忙忙回家找秤。虽然我听不懂大部分的俄语,但是我却能明显地感到此地的口音已经与北方有了差别。原本靠比划靠猜能明白的,现在也不明白了。付款离开时这几位的眼睛都没从我们身上挪开。估计他们的好奇心会跟随我们好几里地。突遇武器公园,俄罗斯关于战争的纪念比比皆是。除了每个村庄里必有的纪念碑、坦克大炮,每个城市必有的纪念园、不灭火焰,今天居然还遇到了陈列着战斗机军舰坦克的公园,不知道是模型还是真家伙。孩子们在火箭坦克上爬来爬去,追逐打闹,小时候就接触这些,长大了不得了。其实,我们小时候都会想什么科目最重要,长大以后才明白,体育才是最重要的。一天必须上一节的不是数学更不是英语,而应该是体育。身体不好,我拿什么保卫你我的祖国。路上开始有了希腊风格的建筑。捷姆留克是距离刻赤海峡最近的地方,明天我们将要在这里乘轮渡到达克里米亚。可是今晚的住处尚无着落,船票也不知道在哪买,航行时间也不知道。两个小时以前我刚刚知道克里米亚的确切位置,两个小时后我竟然在前往这个是非之地的路上。也许是曾经的边塞的原因,这里几乎没有路灯,夜也就黑的很透彻。海风并不清凉,但海水的气味混着潮湿的空气来的倒是十分彻底,无孔不入。七拐八拐终于到了住处,语言不通又以为乌龙,最后还是住下了。房子的女主人见到我们非常惊奇,也许这样的民宿并不经常来客人,一番热情周到的房子介绍后她与我们聊了起来。我用俄语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大方地告诉我“Lyuba”(柳芭),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可爱的女孩”的意思,但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难免不和我的母语的发音往一起联系,溜吧。Lyuba是个十足可爱的女子。她的相貌非常漂亮,白皙的皮肤,灵动的眼睛,看到你就会微笑。她说话的样子像是唱歌,语调像是迪士尼故事里的公主。她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心就会甜甜的笑,觉得惊奇就会睁大眼睛。我从没见过这么真实的女孩子,她的一切都优雅可爱,但却没有丝毫的做作。男士觉得这位女孩可爱,那她不见得真的可爱。但如果一个女孩觉得另一个女孩可爱,那就是真的可爱了。我们请她帮忙订船票时,她听到了女儿的哭声,得知有人会去照料,便用手指在脸上画两道泪珠滚落的样子,装作可怜的样子告诉我孩子在哭。Lyubay说自己好久没有说英语了,说的不好,我连忙说不不不你说的很好至少我能听懂。我问她你家以前来过中国人吗?她说,你们是第一个。大家做饭吃饭的时候,我就和柳芭商量买票的事(因为订票网站只有俄文),柳芭听不懂太多我的话,正用谷歌翻译着,隔壁回来了一个小伙子头发湿湿的,像是刚洗完澡。他看到我们正在艰难地交流,便主动凑过来要帮忙。可是他一来,便开始和我聊上天了,正事没干多少。最后他邀请我去海里游泳,我说天太黑了怎么游啊?他说天黑也可以游啊?我说你不是刚游完回来吗?他说我可以再陪你游一次。如果明天不是要去克里米亚,不是要完成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我就去了,谁怕谁。可明天的事更重要,我还是推辞了。因为中间我已经用俄语说了很多次谢谢,也该给他留点深刻印象了。所以,最后,我用西班牙语说了句谢谢,瞬间把气氛点燃了,小伙开始手舞足蹈起来。柳芭正努力订票的时候,她的丈夫——Dima,一个不算太胖的胖子抱着一个洋娃娃(他们的小女儿)来到我们房间的院子前,Dima很有礼貌地操着熟练的英语自我介绍,并表示,因为自己一天都在工作,晚上孩子见到他就一定要他抱着。柳芭在一旁逗着孩子,孩子紧紧地粘在爸爸身上,就是不肯下来。Dima一来,事就好办多了。他很顺利地帮我们定好了次日的船票,告诉我大概需要几点从这里出发等等。之后,Lyuba夹着孩子回屋了,Dima开始跟我聊了起来。Dima说,他在瑞士呆过三年,在莫斯科居住过一段时间,现在在这里做网络销售和酒店的生意。闲暇时候他会跟朋友去高加索山脉探险,山脉下面有二战时期德国的兵工厂,现在里面或许还有武器;他还告诉我高加索山脉的传说和故事,讲到闪电,他用了一个我不懂的单词,这时候我已经困得不行了,他看着我问我,你知道%……&*的意思吗?我连忙点头,想让他说完我赶紧去睡觉。他看着我朦胧的眼神说,不,你不知道这个词,于是用手机查给我看。(我内心崩溃中。。。)期间爸妈已经吃完了晚饭休息了,我和Dima则是黑海畔蚊子的晚饭。深夜,我和蚊子在院子里等Dima给我打印船票。这是我们刚才坐的凳子,上面是一瓶驱蚊液。船票打印好,Dima还给我附上了港口的地图,用装订器整齐地装订成册,我很是感动。距离动身克里米亚还有4个小时,我可以抓紧时间睡一觉。国内自驾旅行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常事了,国外自驾,尤其是第一次去的国家自驾还是会有很大的压力。可是,在国外自驾,又牵涉到第三国的事情还真的感到压力比较大,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不仅要考虑入境,还要考虑如何出境。第一次这样的经历是2015年在泰国自驾,准备陆路去柬埔寨的前夜,我的确十分忐忑,却又感到无与伦比的未知与挑战。此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期待,希望我们好运。登陆克里米亚四个小时真不够睡,但早上关掉闹钟的那一刻,我们又都变成了背上行囊即将上战场的战士。按照导航,很轻松地往刻赤港走,票已经买好,没什么可担心,只希望一切都尽在掌握。克里米亚半岛地处黑海、亚速海畔,地势特殊,历史、人口成分极其复杂。苏联解体时归了乌克兰,后又经过“公投”归了俄罗斯。排队去港口时,一位警察拦下我们。因为一路上遇见几次警察,虽然都应对过去了,但是再次遇见警察还是会紧张,不知所为何事。这位架势不同于之前遇到的交通警或者配枪的警察(不知是哪个部门),也不同于一般的俄罗斯人刚开始冷漠的态度,而是拥有美国人一样从头至尾从言语到表情动作全方位的热情。看了我们的车票,告诉我们还需要掉头去一个地方换票。原来拦我们不是查护照,而是预料到外国人可能会落掉换票这一步骤。大约20分钟后,我们到达克里米亚刻赤港。对欧洲人来说,克里米亚是个非常著名的地方,但对于国人来讲并不那么出名。因为对二战时期的历史比较感兴趣,我们决定直奔雅尔塔。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主体部分之南和俄罗斯主体部分之西。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以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于2014年3月11日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尔从乌克兰独立。首都是辛菲罗波尔,最大的城市是塞瓦斯托波尔。同年3月17日在俄军支持下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于4月11日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地区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写入条文。克里米亚的名字源自鞑靼语克里木,是鞑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亚半岛定居的人是凯尔特人。罗马时期,希腊时期,中世纪到近代,克里米亚相继被不同民族占领。1941年德军在试图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和大陆的地峡时损失惨重,最后德军还是冲破苏联军队的防线,1944年斯大林以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把全部克里米亚鞑靼人居民强制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近半数被流放的人死于饥饿或疾病,其余的人直到数十年后才获准返回克里米亚半岛。二战遗址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途中看到这个纪念碑下来参观,遇上了这两位主动搭讪的俄国人。这位男士告诉我这里就是二战期间苏德军队对峙的地方,因为从这里向纪念碑正面的方向20公里就是海。战争的遗迹令人感到沉重悲痛。可主动搭讪的俄国人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克里米亚的地势就是起伏的山路。我们一上午都在翻山越岭,路面一般。直到看到高高的彼得山,我们开始感到炎热难耐。虽然离地中海还有段距离,可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地中海气候。记得高中地理学到的“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雨不雨的无所谓了,这种炎热真是够呛。车行半路,我已经热得蒙圈了。爸爸在路边买来格瓦斯,我顿时两眼放光。到了雅尔塔,路就更不好走。车多,加上继续翻山越岭的。为了弥补在路上的热损耗,我预定了能看海的房间。跟着导航倒是方便,只是一根栏杆堵住了去路。不得已,我只好步行前往酒店一探虚实。窄巷子里都是前来度假的人,一色金发碧眼,只有我一个黑头发的人。也许是天气热的原因,很多男士赤裸上身,一个还好,可一群半裸的男子就让人胆虚了。此地的酒店还都不挂招牌,你也分不清哪是哪。只能看着导航觉得差不多就进,结果还不是预定的酒店。我在踌躇中,一个20多岁模样的、没穿上衣的男孩主动凑上来帮忙,各种高科技都用上了,问我从哪来。我礼貌地回答后赶紧从他“热情”的眼神中逃走,正事还没办呢,没空撩闲。车几乎是塞到路边的,小街别提多窄了。店老板是个基本不会英语的美女,说的也不像俄语,不知道是不是乌克兰语,反正听不懂。性格有点怪。我请她跟我去车上,找到能开到酒店门前的路,她欣然答应了。路上我没话找话,问她是哪的人。她说自己出生在乌克兰,后面的我就听不懂了。等到一切停当交完房钱,她拿了钱准备走,一般买东西多给钱了,收钱的人都会说一句“我一会把找零给你送来”,她一句话都没说,连我听不懂的话都没说。为了提醒她找钱给我,我说你一会把收据给我。于是人家一会真的送来了收据,不过,没有找钱给我。实在是因为语言不通,找零也不多,就没追着要。但后来看的笑话里,真的有描写乌克兰人小气吝啬一说。书也要看,路也要走啊。不能偏听偏信,最好先听别人说,自己再去验证。住的很贵,生鲜不贵。买了八个巨大的鸡腿鸡翅膀,一共20元人民币。晚饭前跟恬恬去买好吃的,看到了土耳其风格的烤羊肉串,很大一串,价格不低,要了两串,可拿回住处的时候,怎么看怎么觉得只有一串。洗完澡后天色已晚,出去玩的时间到了。爸爸已经出门了,恬恬都躺下了,妈妈在整理东西,我便独自出门了。晚间的旅游目的地一定比白天热闹。到处是买酒的,喝酒的,胖家长领着大部队去海边的,让原本就狭窄的巷子更加热闹非凡。独自旅行时,我是不带地图的。凭着自己的嘴找路。6年前就在杭州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某景点,一路只靠问。这次我也没带手机地图之类,心想就在住处附近转转,不能过海,也不能过境的。。街上都是白天睡醒晚上出来活动的人们,跟他们相比,我坐了一白天的车,精力自然是比不过他们了。溜达到一个公园,处处是开满鲜花的藤蔓,有一种叶子看上去十分像葡萄。但是葡萄怎么会跟花种在一起呢?不得而知。天色渐渐暗了,夹杂着人声、海浪声的热空气一起从海面袭来。人还不见少,晃晃悠悠的倒是更多了,在异国他乡一个人也溜达了,该回去睡了。可是,西藏缺氧后遗症之一——找不到来时的路,突然“发作”了。我实在记不起自己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炎热中顿时一身冷汗。找不到路其实也没关系,还可以问啊。只是这里问谁去?大家都是游客,基本上不是俄国人就是乌克兰人,他们说的话我都听不懂。不管怎样,先试试吧。路上正巧过来一位男士,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双肩包,估计也是“背包客”一族吧,于是便硬着头皮上前。我先用俄语说“你好”,接着就问你会不会英语?好运来的太突然,他居然可以说英语!在这里遇到能说英语的人的概率实在不高,回想起进入俄国,我们就被迫练习肢体语言,有时候肢体语言不好使,还得练习画画。。。无法沟通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开始捶胸顿足,想着会俄语的好处,,有时候还感慨,俄国人不会说汉语不要紧,能说英语也行啊!所以,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美丽半岛遇到可以痛快交流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经过交流,得知他叫彼得,俄语中“彼得”的发音跟英语很不相同,但是汉译都是“彼得”。他笑着说他跟我们身后的山同名。他问我来自哪里,我告诉他我们是从中国大连开车来的这里,他说雅尔塔夏天的游客很多,不过中国人几乎没有。我说是啊,因为我们不知道来这里是该办哪国签证。聊的很开心,就忘了刚才还在着急想着回酒店的事。天完全黑了,再开心也该回家了。我们互留了电子邮件地址,彼得指给我回酒店的路,就挥手告别了。回到房间稍事休息就开始了躺床上刷手机准备睡觉的节奏。突然发现收到了彼得的邮件,他说自己的包落在了刚才的公园,他已经走出了很远,想让我帮他取走保管。因为公园并不是很远,我便再次前往公园。到了公园取走包包,我便发邮件给彼得告诉他我已经拿到包了,不必担心。只是怎么给你啊?我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他的回复,就提着包回酒店了。回到酒店,我才恢复“神志”,陌生人的包,怎么能随便拿到手上!此时已是深夜,我对家人谎称手机落在外面才出得门去,我想把包放回遇到彼得的公园,还没走到,就远远地望见好像有一辆警车停在那里!我故作镇定,转身就走。一边走还一边竖起耳朵听是否被人跟踪。我在外面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敢回酒店,包被我扔在了海滩。回到房间,恬恬看着我说,晚上也很热吗?你的衣服怎么都湿了?8月13日,当我们早已回国,晚间住在内蒙古一个小城的时候看新闻,其中一则新闻是:俄罗斯逮捕了两名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特工。。。冷静!上面的故事还是我编的,有图才有真相。在雅尔塔的第二天,我们开着车子前往主要的景点转转,燕子堡确实很精美,也很神秘。卡拉奇小镇,喝大了的安德烈和维克多天色将晚,地图显示此地名为“卡拉奇”。此地并非巴基斯坦首都,乃是俄罗斯南部的小镇。不会俄语,但总能办成事,靠的就是变化多端的肢体语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语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语言。在一家商店里打听到了旅馆。到了切近才发现,斗大的小镇却有如此规模的住处:红墙斜屋顶的二层楼,干净宽敞的大厅,并没有什么陈列,只有一个前台朴素的立在门口。接待我的是一位上岁数的男士,又是一番艰难的沟通,终于解决了今晚的住宿问题。登记护照的时候,大堂里走来一位老先生,接待我的男士走过去,说了几句,好像还提到了中国。来者突然肃立并向我鞠了一躬。如此大礼让我着实摸不到头脑。出去找爸爸,发现他们在参观旅馆旁边的纪念园。俄罗斯的纪念园到处都是,我也没有放在心上。于是拿了钥匙,准备带恬恬先上楼。大堂有人主动过来用英语跟我攀谈,刚开始以为是旅馆的工作人员,可最后他告诉我他的房间号并说有事可以去找他。贯穿俄国大部,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绝非飞抵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玩个几天去几个景点所能体验的。首先是人们对我们的态度。我和家人在国内是遵纪守法的良民,不乱扔垃圾不吐痰,坐公交车让座,自驾车让路的模范市民。到了国外,更是严于律己,坚决不给祖国抹黑。可在俄国,每当下车问路,找酒店时,遇到的人的态度却大不一样。有的地区的人们见到我们非常欣喜友好,当我们提出想合影时,一个个争先恐后般十分热情。可是其他地方却异常冷漠,有些戒备,甚至敌视。晚餐是在院子里吃的,我们摆上了小桌,烧热茶,还开了克里米亚的红酒。用卡式炉做了俄罗斯名菜土豆烧牛肉,大家吃的不亦乐乎。期间有人穿梭院子中,纷纷跟我们打招呼。有一辆宝马车开进院子,甚至停下车跟我们热情地招手。受到这样的礼遇,我们也很高兴。天色暗了,爸爸在喝克里米亚的红酒。这酒是我买的,自然便宜,于是也自然不好喝。为了不让爸爸喝难喝的酒,我拿过来说要跟恬恬把酒干了。我偷偷地对恬恬说,把酒倒掉。恬恬捧着酒杯走到车后。我又在桌前拖延了一会儿便也到车后面。只见恬恬的手捧着杯像冬日里捧杯热茶,一副欲饮还休的样子。恬恬锁着眉头拖着哭腔苦笑地对我说,姐姐,我不舍得倒,喝了很多,现在胃里暖烘烘的。顾不上拍拍她的肩膀,说声同志你辛苦了,我拿过酒杯顺势倒在了车后的角落。回到桌前,爸爸看着空空如也的酒杯,惊讶道:挺能喝啊!天黑了,恬恬和妈妈回屋休息了,只剩我和爸爸边吃边聊。不一会儿,刚才那位开宝马的男子不知从哪里闪了出来,探头探脑地打招呼。爸爸喊他过来坐,又给他倒了一杯茶。这位能说点简单英语,于是有一没一的聊起来。我则充当翻译,帮爸爸和他沟通。除了帐篷、吃喝、衣物外,我们随车还带了一瓶内蒙古的高度白酒闷倒驴。此酒60度,圣彼得堡的娜加喝完之后,伸着舌头,用手扇风。据说喝酒的人不太喜欢这酒的名字,仿佛是对人的一种侮辱。聊着聊着,爸爸突然眼睛一亮,搬出此酒,准备看看俄罗斯哥们儿的酒量。我说,拿这酒会不会算侮辱外国友人啊!爸爸一边开酒一边说,喝倒了才是驴,喝不到的就不是驴。此时我笑的直不起腰。男子接过酒,先闻了一下,接着一仰脖。只是酒进了嘴,却不见得下肚。他的手放在嘴边,沉默了好一会儿,估计在想:吐还是不吐?这是个问题。也许作为男人,这就是杯毒药也得咽下去。过了好一会儿,他好像是恢复了正常,示意我们等一会儿,就起身离开了。我还在猜着他此去所为何事,只见他拎着个烧瓶一样的酒壶和一支酒杯回来坐下,行云流水般倒了一满杯给爸爸,爸爸接过来,看也没看,一饮而尽。我心里还在想,爸爸真厉害,不管是什么酒拿来就喝不怕是高度数的酒吗?共用一个杯不怕传染病什么的吗?思绪还没成型,他又倒了一个八分满,我以为他要跟爸爸喝,谁知就摆在了我的面前。刚才有关酒的浓烈程度传染病之类的担心霎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壮起胆子,举起酒杯,心里想着这下惨了,一会肯定脸红心跳辣嗓子,还得拼命控制表情防止被呛的嘴眼歪斜。往嘴边送的时候还装作要一饮而尽的架势,实则舌根在迅速体察酒的度数。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酒根本没有我国二锅头的劲,就像糖水里加了一点点酒,这回真是小意思了。早就听说俄罗斯人能喝酒,还有人说他们两个人能喝一整瓶洋酒。就这度数,我们家最小的恬恬自己就能喝一瓶。看来,高度数的酒喝不醉人,低度数的酒才真容易让人沉醉呀。放下酒杯,我赢得掌声。心想,今晚怕是要出大事了。又聊了一会儿,刚才坐宝马副驾驶的大胖子晃悠过来了。他真的是晃悠过来的,喝的晃悠了。我们让他坐,他也听不见了,后来终于给哄坐下了,他想跟爸爸聊天,怎奈早已口齿不清。于是,他拿出手机让爸爸看。我说,我爸爸看不清,我来看吧。只见他打开的是手机通讯录 ,通讯录上还有照片,全都是搔首弄姿的金发美女。他用手上下翻着通讯录,意思不言自明。我连忙说妈妈在楼上,不行不行。我向爸爸暗示意图,爸爸也摆摆手。他便收了手机。闲聊得知,跟我们喝酒的年轻人叫维克多,大胖子叫安得烈。维克多指着安德烈说:Father 。Father的意思是父亲,教父,神父,看他俩的样子不知是父亲还是教父。反正能喝成这样,肯定不是神父。茶过五味,维克多又郑重地让我们等一下,接着就和安德烈开车出了院子。我连忙问爸爸,他们是不是去找人来和我们喝酒啊?爸爸说,出来玩儿,看风景是次要的,体察人文、结交朋友才是首要目的呀。不一会儿,他二人驱车回来,郑重其事地赠给爸爸一瓶酒,又双手递给我一包茶。我表示感谢便放在一旁,并没有仔细观看。维克多又跑到车上,拿出手机,可能是他也喝大了,手机从车里拿出来接着就重重地拍在地上,那可是时下最时髦的苹果六啊!我忍住没笑,看他捡起自己的手机,又拿过我的手机,用我的手机按了一串号码,接着他的手机就响了。他用很认真的眼神看着我,告诉我这是他的电话。维克多送的酒,回来后仔细看了一下酒瓶,非常艺术。庆幸回来的只是酒和茶,不是喝酒的人,不然今晚可真就不用睡了,明天也别想走了。翌日,爸爸告诉我,昨晚跟维克多安德烈告别之后,又结识了几位曾经阿富汗战场的老兵。这里的纪念园,就是纪念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本地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们来自中国,也许是我们选择了这家老兵经营的旅馆,也许是我们无意间的参观,给他们这群同生共死的战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邀请爸爸参加他们的活动,可惜我们签证时间有限,未能前往。阿富汗战争(1979年),苏联发动的旨在建立阿富汗亲苏政权的战争。阿富汗战争(2001年),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的旨在铲除基地组织的庇护者塔利班政权的战争。阿富汗战争(2015年至今)苏联-阿富汗战争是指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共10年的战争。苏联原预计在3个月内结束,这次入侵被认为是其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历届阿富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吹。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在政变中取代,哈菲佐拉强调国家自主性、外交独立等,显然并不是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选。在苏方警告不从后,同年12月27日阿明与家眷等遭苏军特种部队杀害,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政府的斗争导致权威大减,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增加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军队进入终导致阿富汗内战的爆发。终于回到贝加尔湖,瓦列拉与安德烈今年的俄罗斯之行,贝加尔湖应该算是重头戏。暂且不说它是世界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也先不说苏武牧羊的历史传说,单单是每到冷天就想起天气预报里那句“从贝加尔湖来的冷空气,影响了我国大部地区。。。”就已经把我们的生活和这个几千公里外的神秘湖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贝加尔湖逗留了3天,在湖中最大的岛——奥尔洪岛住了两天,在利斯特维扬卡住了一天,分别见识了它炽烈热情与冷酷凌冽。也许最大、最深、最清澈赋予了它无人企及的神秘,而它便用这种神秘,诱惑着好奇、勇敢的人去一探究竟。该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2015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为了写贝加尔湖,我广泛地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但并未有学术上的重大发现。但偶然听到了下面这首《在荒凉的外贝加尔草原》(另译为《在贝加尔湖荒凉的草原上》),如获至宝,无比欣喜,单曲循环了很久。因为之前去过克里米亚,从一无所知到成功踏上曾经乌克兰的国土,对于再去名副其实俄境内的小岛就没那么担心了。不过,该动脑筋的事情还是少不了。比如哪里买票?多长时间一班船?轮渡是否是24小时不间断运送车辆等等。我们直接把导航终点设置在奥利洪岛,贝加尔湖附近的公路陡峭、弯多,极速赛车再次上演。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下午,我们来到码头。前方已经有车在排队,看样子今天上岛不成问题。排队的时候,我去问了一下,才得知这个轮渡不需要买票,是免费的。入夜登上奥利洪岛。岛上没有柏油路,全是土路,没有路灯,在漆黑的夜里大概行进了半个小时,终于有了点点灯火。不过胡日尔镇上也没有路灯,我们只能借着星光寻找网上预定的当地最好的酒店,怎奈再次乌龙,好在酒店老板帮助我们找到另一家酒店。这里的酒店都是木房子,我们入住后时间已经很晚,主人放心地把厨房——一个单独的小木屋留给我们用,冰箱、冰柜并没有上锁,里面存放着很多食物。吃饭的时候我们还邂逅了主人的猫——她一定是猫中的公主。洁白的毛,圆脸大眼睛像是戴了美瞳(一种让眼睛看起来很漂亮的隐形眼镜),安静又不失作为猫的活泼俏皮还有馋嘴。不过我们没怎么惯她毛病,见我们不再喂它,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前面我们说过,西伯利亚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可以说俄罗斯国土在亚洲的部分就是茫茫西伯利亚森林。贝加尔湖就是这片绿色中的蓝眸,深沉地望着短暂夏季,漫长严寒的西伯利亚。湖的南北分属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布里亚特民族就是蒙古族。第一晚就住在这样的小木屋里,院子里各种花,争奇斗艳,好不热闹。花盆的造型好像高脚杯,觉得俄罗斯人的生活那么富有情趣。据说山里的路不好走,自己去不容易找到好看的地方,所以我们报名参加了贝加尔湖南线的一日游,价格记不太清,好像是90元人民币。我们乘坐的是照片里面包车。这车仿佛没有丝毫减震,我们在车里要牢牢抓住把手,为了保护好腰椎,也避免被颠出窗外。一上午艰难跋涉,每到一处观景点,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连胡日尔镇都没有公路,这里更是荒野,加上车子没有减震,颠你没商量。同车一对俄罗斯年轻夫妇,一对中年德国男女,再就是我们一家四口。我和恬恬还有俄罗斯男士坐在左后一排,这似乎是车上最颠的位置。闲着也是闲着,我便与俄罗斯男士攀谈,他叫瓦列拉,是一位颇具艺术家外貌的人,长头发束成辫子,一副闲散游荡什么也不知道的表情,能说简单的英语。车子颠簸了一会,他说,过一会你会觉得更加颠簸。敏感的我此刻更加敏感,不能让老毛子小瞧了中国人,便说,我们常年自驾,走过很多的险路,这里的路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也算有趣,说到:我的早饭想要出来。恬恬问:他叫什么?瓦裂啦!?司机是布里亚特人,说俄语,他在给游客讲解观景点时我们只好自由活动,我去问他能不能讲一遍英语,他表示只会俄语。见状,同车的德国男士主动过来告诉我们大意,告诉我们可以在这里游泳,因为这个观景点会停留一个小时。顿时对德国人的好印象又多了一分。我问他在哪里学的俄语,他说在学校学的,也在俄国工作过,平时喜欢到东欧国家玩。除了语言通、消费低外,不知道是什么让东欧国家那么吸引他。午餐司机给做的“乌哈”鱼汤。别看卖相不好,还是塑料餐具,却掩盖不了它无与伦比的新鲜美味。这个名字是俄国人和德国人一起告诉我们的,瓦列拉还告诉我一种当地很有名的酒,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去喝。他说他的妻子是警察,他是画家,还说妻子赚钱多,自己如果不画画,也就没有钱赚。以前听说俄罗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多男少,街上看见一对男女,男的都不怎么样,女的则惊为天人。今天看来这话属实。也许俄罗斯男人也不需要怎么努力,因为不管怎么样都能找到老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凭栏远眺,姐妹俩唱起了《两颗小星星》,唯一一首曾经合作过的歌曲。瓦列拉听见我们唱歌,在不远处给我们录像。快唱完的时候,我才转过头看他。他说对我们的唱歌很感兴趣才录的,还很小心地问我是否介意。瓦列拉请我给他们照相,说You(你) shoot(照相,射击) me(我) and then(然后) I shoot(照相,射击)you(你)。一听我就乐了,虽说我能听懂他的意思,但一看也是俄式英语,说给美国人听,人家一定以为他要动枪了。我举起了相机,瞄准了这个鼠。贝加尔湖虽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但人家不兴风作浪;有来路不明的淡水海豹,但人家不故作玄虚;位于远东西伯利亚,但夏季异常郁葱,抓紧一切时间自由生长;有最自然最便利的条件,但人家不恣意污染,巧立名目。自然、原始、纯净;安静、神秘、深沉。这就是遗世独立的贝加尔湖。瓦列拉告诉我,这儿是求子很灵验的地方。但我也听说,想要男孩就去左边的,想要女孩就去右边。或者反过来,记不住了。一日游结束的时候,司机还返给我们每人一些钱,据说是有个观景点没让我们付钱,就省下来了。瓦列拉推荐了靠近北极圈的白海,说那里很漂亮,值得一游。德国人留了电话和邮箱,说期待在德国见到我们。第二天的住处在胡日尔镇的第二天,天气更好,只在远远的山巅翻滚着白云,湖面和沙滩上是湛湛蓝天。在沙滩上居然有种灼热的感觉,即使如此,湖水依旧冰冷,这里的夏天太短了。不过这依旧挡不住俄国人晒太阳、下水游泳的热情。湖水无比清澈,因为我没有勇气下水,就在岸边玩了。水花翻起的时候,好像金箔一样的亮片随波翻涌,煞是好看。布里亚特的大饺子离开奥尔洪岛时,照例排队上船。码头有些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摊位,随便看看时,居然结识了一位老兵安德烈。安德烈夏天在这里销售纪念品,是纯正的俄罗斯人,但性格十分内敛,他告诉爸爸,他参加过“8日战争”。他沉稳的性格和满头白发让我们很难相信他只有39岁。不知何故,他并没有穿鞋,看着他的白发,想到他参战的经历、沉稳内敛的个性,心里竟涌上一阵怜惜与不舍。快上船了,安德烈执意要送给我们一些纪念品,盛情难却,我们也只好收下,并送他一些随车带的中国特产。蓝天、远山、森林、草原,独屋,这些是构成西伯利亚的所有元素。放上两张网络图片,希望有机会能在冬天去一次贝加尔湖,希望能再见到安德烈。我是九悦,我和父母、妹妹的自驾历程:2014年 大连--拉萨 G318 、青藏公路2015年 大连--柬埔寨2015年 大连--阿里--新疆 G317、G2192016年 大连--俄罗斯2017年 环游中国大陆我和胖胖的旅行历程:2014年 苏梅岛摩托车环岛2015年 美国犹他州、加州、佛罗里达州自驾2016年 新西兰南岛自驾2017年 印尼林贾尼火山徒步微博:九悦的沿途旅行公众号:沿途旅行如果有以上这些地方的旅行问题,可以跟我交流,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谢谢能看到最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