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几年来,每年固定在国庆前后出去旅行,送签的行程计划和旅游攻略,一直都是通过穷游网实现的,心存感谢!也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说走就走的梦想,世界很大,多姿多彩,让我们一起走吧!精选图片渔人堡渔人堡马加什教堂博斯克罗酒店大堂行前准备一 签证本次出行的国家分别为匈牙利、克罗地亚、波黑、黑山、意大利(经过)和斯洛文尼亚,其中匈牙利、意大利(经过)和斯洛文尼亚均为申根国家,克罗地亚需单独签证,黑山和波黑对中国公民免签,但如果有2次或多次有效的申根签证,可以过境克罗地亚,因此,我们申请了匈牙利的申根签证。申请了多次,最终按行程给了2次,反正是够用了。网传匈牙利签证从来不多给,这次也算是验证了~签证的材料,可以到相关的网上查询,我们在上海,是通过外企德科签证(上海)匈牙利受理中心办理的,按照要求的资料准备,大约一周左右,就可以收到签证了。二 机票机票是通过携程大概提前3个月购买的,俄航来回。去时上海经莫斯科转机至布达佩斯,回来为卢布尔雅那经莫斯科至上海。三 住宿均通过booking预定。四 交通(1)公共交通城市内,电车和地铁。布达佩斯到萨格勒布大巴。(2)租车租车通过租租车。由于在网上听说布达佩斯租车贵(没有实际比较),于是决定从萨格勒布取车,卢布尔雅那还车。五 通讯以前每次都是订了移动网络,淘宝预定,机场取还。这次尝试买了欧洲的电话卡2张,一张是覆盖克罗地亚和申根国,一张覆盖波黑和黑山。全程用下来感觉很好。六 费用机票17520元住宿20000元左右租车6500元其他(吃饭、交通和门票等)26000元左右行程第一天说是9月14日的飞机,因为是半夜1:15的,其实13号晚上就去了机场。浦东机场T2,利用交行的白金卡在贵宾室吃点夜宵,其实也没啥吃的,10点钟基本都收光了。顺便拿了4小桶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去年去瑞士临走拿了2桶,一下子就吃完了,看到超市有卖,大概核算下,一包辛拉面大概要人民币20元多点,感觉肉疼。这次来回都是俄航,空姐都穿着橙色的制服,养眼。飞机是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机场代码SOV)转机,从上海到莫斯科大概飞行了8个小时,俄罗斯当地时间5:45到达。9月的莫斯科凌晨,已经有深秋的感觉了,风很大,很冷。在初升的太阳将要穿过满天厚厚的云彩之时,站在远远进近的飞机之间,仿佛置身于大片之中......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平面图我们到达是在Terminal D,登机为Terminal F,无需乘坐穿梭巴士,根据机场的指示标志,到达登机口。记得四年前也曾在这里转过机,那时感觉商业气氛还不是太浓,沿途通道都比较宽敞,但这次感觉两边的商店几乎没有断过,还有一段必须要穿过商场。机场里餐厅还是很多的,各种口味,吃吃饭、喝喝咖啡,几个小时很快也就过去了。如果等候时间很长,候机楼里也设有胶囊旅馆,可以睡上一觉。据说斯诺登曾经住过胶囊旅馆下一班飞机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了,10:10出发,12:00到达布达佩斯李斯特·费伦茨国际机场。下了机场的第一件事是换钱,在机场的兑换处换了100欧,约26000匈牙利福林,这是我此次在布达佩斯6天里换的最少的一次了。机场位于布达佩斯城市中心东南16公里处,到市中心有地铁、公交和出租车可以选择,去问询处问了下,给他看了我们的住址,工作人员推荐我们乘100E到底,走几分钟就到我们租住的公寓布达佩斯七季公寓酒店,公交票价是900福林/每人。 机场外候车布达佩斯由多瑙河将整座城市分为布达和佩斯两部分。我们的公寓位于佩斯,是类似于酒店式公寓,一室一厅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浴室,配有洗衣机、洗碗机及厨房灶具、餐具,做做早餐还是挺方便的,2人住感觉很宽敞。酒店大堂、房间内部和窗外放下行李,稍事休息,便出门了。住的地方离多瑙河边不远,走路大概10分钟的样子,由于是周六,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穿过几条街道,就来到了多瑙河边。由于预计在布达佩斯呆4天,所以决定不过桥,就在佩斯逛逛。来到了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一座古罗马长方形基督教堂。该教堂以匈牙利第一位国王圣·伊斯特万一世(Saint Stephen I)的名字命名,主要是纪念他对匈牙利的巨大贡献。这位国王的木乃伊化的右手还藏于教堂内的圣物盒内。大教堂始建于19世纪中期,历经54年,才最终于1905年建成完工。大教堂整体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宽55米,长87.4米,圆穹顶高96米,与位于本市的匈牙利国会大厦一起并列为布达佩斯最高的建筑物。这两栋建筑物同高96米,象征着世俗和精神思想的一致性。教堂在穹顶大厅两翼各建有一座钟塔,其中南部钟塔上的挂钟重达九吨,是匈牙利国内最大的钟。游客可进入教堂参观游览,也可通过电梯或364个台阶到教堂穹顶。展厅里精美的袍子教堂穹顶内部坐电梯至教堂穹顶。教堂内部由于是周末,在教堂的广场上,摆起了集市,好热闹。还遇见了婚礼。感觉饿了。在路边找了一家饭店坐下了。参考了旁边桌上的内容点餐。天也渐渐的暗了下来,步行回到酒店休息了。第二天由于时差的关系,一大早就醒来了,于是决定去对岸看渔人堡。5点多钟的布达佩斯天还没亮。空无一人的大街。9月中旬,已有丝丝寒意,看看离得不远,决定步行前往。太阳刚刚升起,晨光洒在渔人堡上,如梦如幻。对面的马加什教堂,历代匈牙利国王的加冕仪式皆在此举行,故有“加冕教堂”之称,外立面美轮美奂,在游客到来之前,空无一人。太早,后街静悄悄。好不容易找了个小店,吃了个简单的早餐,送的面包意外的惊喜,老板介绍是用啤酒发酵的。门口的招牌挺有意思。老房子里的墙真厚吃完早餐,就徒步往古王宫方向走去。渐渐有很多老年旅游团多瑙河城堡山的南端被规模宏大的古王宫全部占据。看到至今尚未修复的弹痕累累、摇摇欲坠的旧宫门,可以想象这座欧洲闻名的宫殿在历史上经历过的磨难。最早这里建造王宫是在十三世纪,直到十五六世纪才逐渐形成具有三大庭院的哥特式宫廷建筑。后来几经战乱及土耳其人的占领,古王宫毁坏严重。1715年,临近多瑙河的最南端王宫首先被修复。1749~1770 年,在一批奥地利名建筑师的参与下又改建了王宫的其他部分。竣工后,王宫面貌一新,只是建筑风格已由中世纪的哥特式改变为巴罗克式,建筑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 世纪奥匈帝国建立到1905 年,它进一步臻于完善,成为欧洲最辉煌的王宫之一。不幸的是二战的炮火又几乎将它变成废墟。如今经过几十年的修复,这座宫殿已向游人开放,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它的正殿已被辟为“民族画廊”,在上下三层的巨型大厅里展示着匈牙利历代名画家的大量绘画和雕塑精品。配殿部分被辟为“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和“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全国最大的藏书地——塞尼亚国家图书馆也设在这里。王宫的庭院也格外气派。在面对多瑙河的殿前广场上,耸立着欧仁尼大公骑马的青铜塑像,他是1686 年匈牙利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布达城的军事首领。院里还有一组群雕也很吸引人,它描绘了马加什国王与他的宠臣们外出打猎的情景。匈牙利在中世纪以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艺术水平曾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欧仁尼大公骑马青铜塑像马加什国王与他的宠臣们外出打猎的情景精美的雕塑国家美术馆内的收藏,个人比较喜欢一些反映当时市井生活的油画作品在宫殿的左侧,原有一个很大的御花园,可惜现在只留下了一座铺满碎石的空地。从御花园到王宫大门之间,还留有大片建筑物废墟。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城堡山作为历史古迹得到很好的修缮。在二战期间,它再度受到严重损坏,王宫和一大片民宅被炸成一片瓦砾堆。1945年开始重建,几十年来从未停顿。除王宫尚未完全修复外,城堡山的其他部分基本上再现了100 多年前的原貌。游览完城堡山下山过绿桥回到佩斯。街边小店吃个午饭,看上去是不是挺美味的,实际上味道也不错。向网红咖啡馆,纽约咖啡馆出发。纽约咖啡馆(New York Cafe)是世界上三大咖啡馆之一,坐落于布达佩斯市区的第七区,是博斯克罗酒店的一楼。据说这家咖啡馆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当时的老板就承诺这家咖啡馆会永远营业,把店门的钥匙扔进了多瑙河里面,而且还说会一直为贫穷的艺术家们提供笔、纸这些创作原料,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咖啡馆内里极尽奢华,装修风格为洛可可风格,华丽复古。一进门,就被等位的人群給吓倒了,乱哄哄的排了好几个队,有预约的、有住店的,最后是我们这种直接去的。至少等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安排到了。由于生意太好,里面的服务员并不友好,这也算是国际惯例吧。有意思的是旁边一桌纽约客,居然点了满桌的汉堡加可乐,高声喧哗。。。。。。 纽约咖啡喝完纽约咖啡,继续前行。来到犹太人烟草街会堂。这个教堂是欧洲最大的犹太教会堂,于1859年竣工,远远就能看到它圆球形的顶部造型,非常显眼。这所教堂据说一共设有了2964个席位,其中男性1492个席位,女性1472个席位,算是比较平均的设置了。据说李斯特和圣桑也经常在这儿弹奏风琴,使得这个教堂格外的著名。欧洲教堂,如果不登塔楼,一般是免费的。参观这个教堂是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4500HUF,相当于人民币105元,是否与犹太人会做生意有关,不得而知。进入教堂内,每个男性会发个纸质的小白帽,据说这是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时定下的传统,头戴小白帽说明是神保护的自由人。教堂内,分不同的语言,由专人分别介绍,没有中文,只能混在英文里听了。院子里有一战犹太裔士兵纪念堂,其前面的庭院中埋葬了2万名被纳粹迫害致死的犹太人。参观完教堂,天色已晚,来到多瑙河边的铁鞋,这个令人悲伤的地方。这50双铁鞋是用来纪念二战时在匈牙利遇难的50万犹太人。二战时很多犹太人在这里被枪决后推入多瑙河。鞋子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新有旧,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只有静静地多瑙河水见证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第三天今天要去布达佩斯中央市场。布达佩斯中央市场于自由桥附近,是中欧地区最大的市场之一,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各种蔬菜、水果、干货、调料、芝士、各种肉和肉制品。二层主要是一些纪念品商店和小吃店 。同欧洲其他著名的市场相比,由于匈牙利为内陆国家,市场内缺乏海鲜产品,另外二楼的小吃也不尽人意,抱着满心希望来大吃一顿的念头一下子就打消了。但建筑和商品还是让人留连忘返的。午饭只能出来解决了,市场对面就是饭店一条街,就找了第一家。上面一盆就是匈牙利的国菜,牛肉汤( goulash soup) ,主要成分包括牛肉、土豆、洋葱、辣椒粉等材料,完全能够满足亚洲的肠胃,在这之后,在不同的地方点过数次牛肉汤,有的汤多,有的料多,但都不会有大的失误。自由桥的对岸是盖勒特山,盖勒特山是布达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布达佩斯城市的最佳观景点。山顶有自由女神像(Freedom Memorial)。二战后,匈牙利人非常感谢苏联在战争时的支援,让匈牙利得以摆脱纳粹德国的占领。建造此雕像向苏联人致敬。原来的碑文刻著:“充满感谢的匈牙利人在 1945 年立下此纪念碑,以纪念为自由奋斗的俄罗斯英雄。”几年后,苏联的解放被认为是另一个强制占领。1956 年 10 月时,学生的抗议转变为动身起义。苏联人甚至从兹塔德拉向布达佩斯市民开火。初期就已经有两万多人死亡, 匈牙利和苏联的冲突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不断持续,死亡人数又增加数千人。1988年,匈牙利 人终于夺回了城市的控制权,1989 年碑文改成了:“献给为匈牙利的独立、自由和繁荣而牺牲生命的烈士”下山后,坐上黄色的有轨电车,在Kossuth Lajos tér站下车,去匈牙利国会大厦。(匈牙利国会大厦(Hungarian Parliament Building)是匈牙利国会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立法机构建筑之一和布达佩斯的重要地标。它坐落于多瑙河畔的自由广场,目前是匈牙利最大的建筑物、欧洲第二大议会建筑。国会大厦的每一个立面都是那么的精致漂亮,360度无死角。坐上地铁去多瑙河的对面,看正面标准照。第四天今天先去英雄广场。英雄广场(Heroes' Square)位于东岸的佩斯,乘坐地铁1线(黄色)在Hősök tere站下车。广场由瓷砖铺就,中间有一座千年纪念碑,1896年时为纪念马扎尔人征服喀尔巴阡山盆地1000周年而建。广场上有数座雕像,它们是9世纪创建匈牙利7个部落的领袖和其他匈牙利历史名人。英雄广场周围为城市公园和沃伊达奇城堡,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和湖泊,景色幽静迷人。这座城堡融合了过去数千年间匈牙利境内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的样式,是一座折中主义的珍贵建筑物。不过现在的城堡并不是当年建造之物,博览会结束后这座城堡曾遭到破坏,但是鉴于建筑物本身受欢迎的程度,还是得以了重建,现在城堡部分区域作为农业博物馆对外开放。布达佩斯地铁(匈牙利语: Budapesti metró )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轨道交通系统,它是欧洲大陆最古老的电气化铁路系统,也是世界上仅次于伦敦地铁的第二条电气化地铁线路。其标志性的黄线(1号线)于1896年建成,于2002年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复古的站台。在多瑙河东岸佩斯城区,在不少战争中几经毁坏又在战后修复的近代“古迹”中,歌剧院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1833年,这座宏丽的建筑落成的时候,2600支蜡烛在160面镜子的反射下,把整个大厅照耀得辉煌富丽。同年,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蓝色多瑙河》的作者约翰·斯特劳斯在这里举行音乐会。1849年,奥地利侵略军下令把这座建筑夷为平地。1865年1月15日,匈牙利在原来的废墟上又盖起了第二座歌剧院,然而她已失去了古典主义的原貌,成为匈牙利历史上最漂亮的浪漫主义建筑之一。但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又遭毁坏。匈牙利解放后,还是在原址上修建了第三座歌剧院。现在,这座人民的艺术之宫又恢复了浪漫主义的原貌。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歌剧院正在大修,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剧院的过道,欣赏了一段歌剧表演。又来到了国会大厦。背面,天有点阴。夕阳下,金色的国会大厦。又坐地铁到了对岸,终于看到正面的夜景。除了古老的M1,布达佩斯的地铁4号线的Szent Gellért Tér站是新建成的车站之一,于2014年正式开通,由艺术家Tamás Komoróczky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马赛克艺术作品。大约280万块小型马赛克瓷砖在天花板和柱子上形成波浪形图案,让人感觉站在巨浪中。被誉为最美地铁站。第五天本来计划今天是准备去乘火车去维也纳的,没想到早上一睁开眼只觉得天旋地转,只得更改行程,跳过维也纳。好在booking的酒店预定是可以免费取消的,取消了维也纳的酒店。本想就在住的酒店延一天,但联系前台没有空房,好在到了中午病情好转,只好就近订了个宾馆。除了房间小了点外,整体还不错,很有设计感。安顿好之后,打算明天坐大巴去萨格勒布。布达佩斯没有去萨格勒布的火车,于是在flixbus上订了车票,酒店有免费的打印。在前台预约了明天早上的出租车。第六天早上起来就往车站出发,汽车站在河的对岸布达那边。车站很小,人也不多,都是到周边国家和城市的车。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所以到那里算是出申根国,要过边检的。到了边检站所有的人护照都要收走,然后护照拿回来,所有人下车,叫名字上车。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首都,位于克罗地亚的西北部,地处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萨格勒布是中欧历史名城,整个城市由三部分组成:由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由广场、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区;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市中心为耶拉西奇广场,这里设有许多政府机构、银行及商业办公中心,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克罗地亚民族英雄班·约瑟夫·耶拉西奇的巨型雕塑。在广场周围还集中了许多18、19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横穿耶拉西奇广场的是萨格勒布著名的伊利卡大街,这里集中了许萨格勒布多商店和大型超市,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城内最著名的教堂是建于中世纪的圣·马克教堂,其彩色图案由两个臂章和衬底组成,均代表中世纪克罗地亚的古王国,其设计思想带有典型的斯拉夫风格。最高的古典建筑是圣·史蒂芬大教堂,其雄伟与高度足以让人体会到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在圣·马克教堂的另一端就是保存完好的萨格勒布古城门,它是老城仅存的一座城门,建于罗马时代。古城门对面就是著名的洛特尔萨克塔,它曾经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至今,上面还保存有一门大炮,当然,不是用来守卫城门的,而是用来报时的。每到中午12点整时,大炮就会鸣响,这已成了萨勒格布的一个传统。萨格勒布还是座有着抵抗侵略者传统的城市,该市西北66公里的库姆罗韦茨村是前南联盟缔造者铁托的故乡。铁托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萨格勒布。到达萨格勒布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酒店就在火车站的对面,放下行李就去找吃的了。火车站前面有一大块长方形的绿地,将城市和住宅分开,绿地里有喷泉、凉亭和博物馆,还有供大家烧烤的空间。感觉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年轻人都喜欢吃汉堡来到了网上找的一家小店,老板很认真。ham我的最爱。克罗地亚美食地图,看到了松露小店的对面有一幅墙画,令人印象深刻。可惜的是在2020年12月的克罗地亚地震中毁了。来到萨格勒布大教堂-圣·史蒂芬大教堂往山上走,这是著名的网红教堂-圣·马克教堂和失恋博物馆。从山上往下看第七天早上换到了以前预定好的一个酒店,就在隔壁拐弯的巷子里,主人是一个热情的克罗地亚美女,一室一厅,房间也布置的挺有艺术性的,交了钥匙一切都自理了,像是在家里一样。整理好就出门了。路过一个漂亮的亭子。无意中,进了一个美术馆。由于昨天换的钱用的差不多了,又不收欧元和信用卡,最后友好的小哥对我说,2个人买一送一,大概也是为了弘扬他国文化吧。美术馆里,陈列着写宗教画。和一些人物油画来到萨格勒布的商业街,伊利卡大街,街上有着漂亮的蓝色有轨电车。乘坐小缆车,就很快能到达山上。萨格勒布不大,可以在角角落落都逛逛,后街和石门。周末的耶拉西奇广场附近,人渐渐的多了起来。一边是大概为了拯救地球而游行的年轻人,一边是舞台上欢歌笑语的爷爷奶奶。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小摊。中饭,用粉包裹的小墨鱼配色拉酱,完美。晚饭都是好吃不贵,愉快的一天。第八天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终于有车了。早上和美女房东约好退房,又请她帮我们叫一辆车去租车行,和国内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叫车软件,通过她的华为手机,为我们叫了一辆车,很快就到了门口。软件上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到了租车行,时间尚早,马路对面倒是有几家咖啡店,本想一边吃早饭一边等,没想到克罗地亚的咖啡店就是咖啡店,不供应早餐,兜兜转转,进了一家很小的店,吃了类似已经好几天的面包。店里只有我们,拍出来效果还行。租车的合同我们的车向萨拉热窝方向出发,黄色的牌子就是萨拉热窝。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人口37.5万,连郊区44.9万(1981)。建于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的身份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学生,只有19岁。事后普林西普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在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狱中的普林西普因为健康原因接受了切除手臂的手术,并于1918年4月死于监狱中。从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萨拉热窝,直线距离大约有286km,我们上午10点多出发,下午大约4\5点钟才到。这是克罗地亚和波黑的边界,波黑对中国公民是免签证的。进入波黑边境,明显比克罗地亚要差一些。路上服务区的午餐慢慢高速公路也很漂亮了。车子进了萨拉热窝就很难开了,全部是很窄的山路。总算在天亮前到达了目的地。宾馆坐落于山坡上的一条横马路的旁边,小而精致。是几个年轻人经营的,很有设计感,和不远出的萨拉热窝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幸运的在门口有个车位。穿过马路,就相当于进入了景区。摆放整齐静候游客的饭店这就是那座著名的拉丁桥。1914年,在这座桥的北侧,大公夫妻被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为纪念南斯拉夫爱国主义者,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其名称恢复为拉丁桥。河道不宽,里面的水量也不多,还稍稍有些异味,就这么静静的流淌着,见证着不寻常的历史。桥头的房屋墙壁上隐约可见的弹孔天色已暗,傍晚的街景。长途跋涉的一天结束了。第九天之所以对萨拉热窝有感情源于小时候的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清真寺、高大的塔楼、狭小的街道、女特务、火车和瓦尔特,不能免俗,当晚下了几个电影片断,一一对应。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Gazi Husrev-beg Mosque),位于萨拉热窝老城中心地带,由当时担任奥斯曼帝国驻波斯尼亚总督的加济•胡斯列夫•贝伊(Gazi Husrev Bey)主持兴建,1531年建成,由于内战时期受损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建工作,现为整个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与伊斯兰宗教中心。寺中有陵墓,波斯尼亚历史上多位伟大人物长眠于此。清真寺也是电影的主要场景,发现没有,不知什么原因,原来的左侧的大树变成了小树,清真寺的门现在好像改成了窗子,其他都没有变。进清真寺的门,也是和电影一样的。进入萨拉热窝老城,一眼就可以看到高耸的钟楼,钟楼是清真寺的“宣礼楼”。建于1667年,它上面的大钟产自意大利,是城里唯一的公共时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老钟表匠为了掩护瓦尔特,毅然独身前往钟楼与敌人会面,最后遭到杀害,…。2012年6月,大钟里原来的机械装置被电子装置取代。一个非常悲伤的消息是,拍摄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的电影导演克尔瓦瓦茨(波黑穆斯林)饿死于萨拉热窝围城战。电影里和现实中,穆斯林和塞族人曾一起亲密无间抵御外敌。早上的老城在萨拉热窝的Ferhadija街的一处新老城区分界地标(坐标位置43.859306, 18.427813),W指向的西侧是现代化欧式建筑天主教遍布的新城区,E指向的东侧伊斯兰建筑风格林立的老城区巴什察尔希亚(Baščaršija)。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遇。在波黑,穆族信仰伊斯兰教, 塞族信仰东正教,而克罗地亚人信仰天主教。在首都萨拉热窝 ,清真寺、东正教堂、天主教堂和犹太教堂只有一街之隔。圣心主教座堂 (Scared Heart Cathedral)也叫萨拉热窝大教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建于1889年,出自一位匈牙利建筑师Josipa Vancaša之手,结合了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元素的天主教大教堂。教堂门口一片红色血迹设计,叫“血色玫瑰”。据说是因为当年战争留下的血迹无法清理干净,而改成这样,时刻警醒,历史印记。圣母圣诞主教座堂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在周围约100米的范围内还有另外三个不同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犹太教堂、圣心主教座堂 。因此,构成了萨拉热窝多元文化和多宗教的组成部分。大清真寺对面的伊斯兰学院。格兹•胡色雷•贝格巴扎是1542年至1543年由格兹•胡色雷•贝格建设,带有屋顶的市场。设计者是拉古萨的匠人。长度达109米,超过50家店铺林立于此。巴扎的外面,是一片废墟,据指示牌介绍,它和巴扎同时建造并连在一起的,是供商人使用客栈,遭遇过多次火灾,1879年彻底毁坏,现作为考古遗址,供游人参观。残垣断壁默默的展示着曾经的惨烈。萨拉热窝地处萨拉热窝河谷,被第纳里克山脉所环绕,米里雅茨河自萨拉热窝东侧流经市中心向西汇入波斯尼亚河,整个城市四面被植被茂密的丘陵地和五座山峰所包围(特雷斯卡维察山,别拉什尼察山,雅赫尼那山,特雷贝维奇山,伊古曼山)。五座山峰除了特雷斯卡维察外都曾是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场。为了一览城市的全貌,我们选择了缆车。萨拉热窝的缆车索道全长2100米,抵达被称作“萨拉热窝的肺”的Trebevic特雷贝维奇山,全程需要10分钟。萨拉热窝缆车是联接萨拉热窝城区和特雷贝维奇山顶的交通工具,建成于1959年,在内战时期摧毁,直至2018年才重建并作为旅游观光使用。缆车将我们慢慢带到高处。你看,那远处就是----萨拉热窝。萨拉热窝这座英雄的城市,就定格于满山遍野的红屋顶中。。。今天,我们还要赶到下一站,莫斯塔尔。没来得及吃饭,直接赶路了。从萨拉热窝到莫斯塔尔,路程大约 150 km左右。开车约3个小时。路边打尖吃饭,上面是面皮裹的牛肉卷,下面是类似于油炸的糖糕,都还合胃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美味。一路上都是沿着这样的峡谷前行,单行道,基本上都可以按照限速60km开,所以速度并不慢。 下榻在古桥附近的一个民宿里,在马路的下面,小路又窄又陡还不直,两边都停着车,超级考验车技,只能由老板亲自操刀了。老板人非常好,和气亲切,留着大胡子,一进门就送我们绿色的薄荷味的饮料,还告诉我们冰箱里有冰淇淋可以随便取用。莫斯塔尔最著名的是一座横跨两岸的古桥,印象中,每年以纵身跳桥的方式庆祝新年,这也是我来莫斯塔尔的初衷。古桥建成于1566年,由奥斯曼首席建筑师希南的徒弟设计建造,横跨雷内特瓦河,跨度为28.7米,离水面高20米,中间是一个半圆形的单拱,犹如一道横跨河两岸的一道彩虹。真的看到了为女朋友跳桥的小伙子,看来这不仅是新年的活动哦自古以来,古桥西边住着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东边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教堂与清真寺隔河相望。波黑战争中,古桥两岸的波斯尼亚穆斯林和塞族的天主教徒展开激战。称当时共有60枚炮弹击中了古桥。战争结束后,由于莫斯塔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重建计划于1999年开始,历时5年。除了复原莫斯塔尔的古建筑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原样修复了古桥。当时匈牙利派出军队的潜水员到内布雷特河中打捞原本属于古桥的石块,并且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了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指导。桥头的一端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Don't forget 1993”。我曾经问民宿的老板是否西边住着信仰天主教的人,东边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他手扶胸口告诉我,信仰在心里。颇具特色的石屋光滑的桥面夜幕渐渐降临了,美丽而平和的小镇。在小镇的石桥下,我们还偶遇了来自北京的三位女士,她们由一位女士开车,语言也不是很精通,从塞尔维亚一路自驾过来,真是令人佩服。小镇很小,晚上找饭店的时候又碰到了,大家都没有方向,于是聚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第十天早上起床发现外面下了小雨,地上湿漉漉的。找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个早餐和民宿的老板告个别上路了。今天我们要从波黑的莫斯塔尔到黑山的科托尔。两地的距离大约为180km左右。路上的风景很好天雨路滑,路边的车祸过了中午,在路边找了一家农家乐打个尖门口还有原始的木轮拖车只是没有注意地上的石子,上路没有多久发现车轮爆胎了。好在前面不远处有个咖啡店,我们和老板说明了情况,请他帮忙联系租车行,最终联系的结果是,老板找来了附近的一个修理工人,从开始的补胎,最后发展到帮我们换了一个轮胎,价钱也从十几欧到了40欧,还给了我们一张发票,据说保险公司会认的。好在有惊无险,没有露宿荒野,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换轮胎的工人还给我们出具了发票换好轮胎,又是一条好汉!距离科托尔越来越近了,风景也越来越美了。科托尔(Котор )黑山南部海港。临亚得里亚海科托尔湾南端,同时也是黑山科托尔区的行政中心。人口2.1万(1981)。公元七世纪见于史籍。十五世纪起被威尼斯、奥地利等国控制。1918年归南斯拉夫。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还有造船、机械等。有海军学院、海洋博物馆、历史档案馆、疗养院等。有中世纪教堂、罗马建筑等古迹与游览胜地。 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科托尔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长达4.5 公里的古城墙。由于路上的有惊无险耽误了时间,到达科托尔古城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定的民宿在老城里,里面的道路是又小又窄象是迷宫一般,民宿老板也很客气,因为知道我们开车过来,还特意让他的兄弟帮我们占了车位,又帮我们搬运行李。我们的房间是个小阁楼,感觉就像上海老式的有些洋派的家里的样子,钩花的台布、花布祥拼的盖被,并不感到陌生,反尔觉得家常。窗外望出去就是海湾,码头上还停着巨大的油轮和邮艇。由于地中海本身就浪小,而科托尔海湾又像个口袋一样,所以没有一点风浪。安顿好行李,从迷宫一样的的巷子里穿到古城中心吃吃喝喝,紧张愉快的一天又过去了。第十一天昨夜好像下了点小雨,清晨的空气特别清新,对面的半山腰上漂浮着一层云雾,港口里停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游艇和油轮。而一条马路之隔的老城,也由于游客的到来慢慢的苏醒了。地下湿漉漉的,石块上反着光。钟塔是城里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1602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1979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几度修建使塔的外貌发生了变化,东、北面保留着中世纪哥特式特征,南面则渗透着巴洛克建筑之风。钟塔前黑色三角形柱子叫耻辱柱,是古代用来惩处罪犯的。罪犯被抓后会带到这里,锁在石柱前,颈部悬挂木牌示众,任由市民围观羞辱。晨雾退去,阳光照在古老的巷子里。小巷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是圣卢卡教堂是城里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历次地震中,这是唯一没有倒塌的建筑。进了一个教堂,圣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教堂正面拥有两座洋葱顶塔楼。顶部双六角庭的结构展现了新拜占庭风格。顶部十字架与正门上方的有所不同,它们是3个十字相连的造型,这是东正教十字架的特点,多出的两横表示耶稣被直接钉在了十字架上,象征耶稣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略微倾斜的角度表现了耶稣对折磨他的人的宽恕。看介绍,墙上的壁画是前苏联画的,感觉是有那么个味道。古城背靠着山,上面修了城墙。也有护城河沿着地图的指示,我们慢慢向山上走去。越向山上走,风景越美,古城一览无余。山谷、海湾、游船和红顶的古城,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城内历史悠久的教堂,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大教堂,是黑山共和国仅有2座双塔教堂中的一座,是公认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最老和最漂亮的宗教建筑。路边一顿简单的午餐。大门上,有铁托的提词。今天我们还要赶到下一个地点,只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科托尔。驾车沿着科托尔湾边,我们还路过另外一个小镇-佩拉斯特。小镇建在海边的斜坡上,沿岸边长有约1-2公里,宽最多只有几百米。据说现有镇上完好的建筑最早有500多年.大部分建筑也有300-400年。从小巷下去的路。沿着湾边正好来个惬意的下午茶,波光粼粼,微风抚面,真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光。继续赶路,偶遇老爷车队。亚得里亚海探险,呵呵。。。就这么边走边玩,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杜布罗夫尼克。第十二天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古名拉古萨,Ragusa)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顶端,是亚得里亚海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杜布罗夫尼克-奈雷特瓦县的海港与行政中心,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杜布罗夫尼克拥有43,770 名居民, 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杜布罗夫尼克城繁荣依靠的是海上贸易,在中世纪时期,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拉古萨共和国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一起都被称为航海共和国),成为唯一一个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与威尼斯共和国竞争的国家。尤其在15-16世纪之间。1970年,为响应南斯拉夫政府的号召达到避免战争毁坏的目的而解除了军备。导致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城市遭到以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长达7个月的进攻,城市遭到炮弹的严重毁坏。1815年城市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有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城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有14~16世纪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块突出海面的巨大岩石上。城堡用花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长1940米,墙外有护城河环绕,东面是陆地,西面临海。城墙上修有许多角楼和炮楼。城内完好地保存着14世纪的药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华丽的大公宫及壮观的钟楼。沿着山坡一排排红瓦小房等古欧洲建筑夹杂着高大的旅馆,五光十色,犹如一串串小珠。这些古建筑具有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罗克风格,风格迥异。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每到中午12时和晚6时,城堡内36间教堂的钟声齐鸣,钟声回落在古城堡内外,悠扬悦耳。这么一个历史丰富的城市,非常令人期待,让我们开始把!我们住在老城以外的一个公寓里,楼下就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老城的门口。这里的公交票价很有意思,不知为何,在车站的服务窗口买票,要比在车上直接向乘务员买要便宜。老城的门口,也是各路公交的必停之地,人来人往。老城的人口是派勒城门(Pile Gate),Pile城门建于1537年,过去每晚都要升起吊桥关闭城门,并将钥匙交给主教。城门上方也有圣布莱斯的雕像。圣布莱斯作为杜城的守护神,其雕像在杜城的城门、专门为其修建的圣布莱斯教堂顶部和城中许多建筑上都可看到,他手中托着的便是杜城的模型。据说公元971年 威尼斯 人计划入侵杜城,他们把战舰扮成商船准备登岸,攻打前夜圣布莱斯托梦给当地牧师,传达了这个信息,城中军民紧急备战,一举歼灭敌军,因此圣布莱斯成了城市的保护神。老城是美剧权力的游戏重要要外景拍摄地君临城,宫崎骏红猪的背景原型。打卡剧中的景点也是一大乐趣。一进城门就是著名的大欧诺佛喷泉/ Large Onofrio's Fountain,权游也多次出现。大欧诺佛喷泉所吸引由设计师Onofrio della Cava于15世纪设计,标志着从12公里外的Rijeka Dubrovacka引水入城、提供杜布罗夫尼克城市用水计划的完成。 由于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严重受损,现在只是作为著名景点供游客参观。Stradun大道是 杜布罗夫尼克 的主街,横贯老城东西, 几排小巷在主街左右依次排开。建于公元后7世纪的 杜布罗夫尼克 ,曾经历了多次的天灾人祸,特别是1667年的大地震和1991年的武装冲突都使 杜布罗夫尼克 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我们没有沿着人流一直往前走,而是右转在小巷中穿梭。早上出来时,天空还飘着几滴小雨,湿漉漉的大理石地面泛着光。安静的小巷,几乎没有游客。沿着城墙内行走,不时会有小门通向城外,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直接面朝大海。。。。。做在那里,喝一杯果汁,真是人生圆满。如果不是亚得里亚海的阳光太强烈,还想再多坐一会。杜布罗夫尼古城墙是当时为了保护古城而建造起来的,而且至今仍保持十分完好,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墙是所有游人必到的打卡处,我们也不能免俗,买票登城墙。城墙上透过小窗的风景,象是一幅画。城墙之外,湛蓝的大海。宽阔的城墙,固若金汤。漂亮的红屋顶。城墙最高处。东南西北360度,无一不是美丽的画卷。说杜布罗夫尼克是人间天堂,一点也不为过。从城墙上下来,随着人潮在老城漫步。复古的海盗船。网红点。迷宫一样小巷,红屋顶下的人间烟火。坐上缆车,登上老城背面的山顶,君临城全貌一览无遗。经历了战火,她还是最美的样子。第十三天昨天玩了老城,今天打算去市里的其他地方逛逛,我们住的地方距离老城有一段距离,在一个小的商业中心的楼上,车可以停在商业中心的院子里。杜城临海,有长长的海岸线。我们便驱车向外海边开去,与老城的热闹不同,这边几乎没有什么人。海边的沙滩上,游乐设施都收拾整齐,可以想见夏季的热闹。一边是山,一边临海,山上的植物也很茂密。感觉海边的风很大,树都一边倒了。中午在路过的镇上吃中饭。终于看到了生蚝。据老板介绍,这种叫马蹄蚝,小而肥美。吃好中饭,返回驻地。想想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还是再到古城转转。到了古城对面的要塞罗沃里杰纳克古堡,此古堡是为了保护城市西端免受来自陆地和海上的入侵而建。另一个角度,从古堡看古城。 又进入古城,Stradun大道上仍然车水马龙。终于找到了西班牙平台。完美!晚餐回到酒店附近,当地人消费的地方。好吃不贵。色香味俱全。第十四天今天是离开杜城的日子了。我们将沿着海岸著名的风景公路——8号公路(D8)一直向西北。到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斯普力特。D8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南斯拉夫为了推动沿海经济的发展,举全国之力修建了这条公路,以便于物品的运输、居民的出行,现在也是一条很好的自驾之路。下载的百度地图杜布罗夫尼克到斯普力特距离大约230km,离杜城大约50km处我们会路过一个叫斯通(ston)的小镇。小镇以古长城和生蚝闻名于世。仅次于中国长城的世界第二长城就在ston。它始建于14-15世纪,前后历经四百余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防御工事,为了保护当地的特产-号称“白色黄金”的盐。 加之斯通和杜城较近,这个城墙也可以作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外围防护设施。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长城。关于生蚝,从古罗马时期起,ston的生蚝就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名流贵族的餐桌上,斯通的海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使得生蚝的味道更加鲜美。如今,这里的生蚝供应欧洲许多高档餐厅,据说在巴黎至少卖8-10欧元一个,斯通当地,现捕捞的生蚝大约12库纳一个(约12人民币)。在开往ston的路上,两侧海里就可以看到持续了两千年的养殖场。海面蔚蓝,水质非常好。Ston就是石头的意思,整座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和它的名字非常贴合,因为随处可见这里用石头垒砌了很多建筑。在旺季,船上也是吃生蚝的。淡季,小镇上几乎没有游客,我们选了这一家。看看菜单。虽然饭店外表不起眼,但里面还是为了迎合游客,布置的整洁大方。饮料我点了bitter lemon,这次一路上只要有我就会点它,酸甜中带着一点柠檬的苦,喜欢。貌似在国内没有看到,不知为啥不引进,销路肯定好。好像是送的生蚝酱。马蹄生蚝。墨鱼汁饭和饭后咖啡甜点。完美的一顿旅途中的午饭。由于要赶路,于是吃完也没逛长城和盐田,就继续往斯特里普方向出发了。从杜城到斯普力特的路上,还要经过一次波黑,也就是说,克罗第亚给波黑留了一个出海口。远处的建筑群就是波黑出海口的位置,沿线长约24.5km。就这么沿着海岸线开着,大约下午4、5点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斯普力特。我们入住的也是一个公寓,在古城边上的一个高层的顶楼,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古城。从楼上窗外望去,可以看到古城内外。所幸在楼下的路边找到了一个免费车位,免去了在城市中寻找车位的烦恼。天色尚早,美景近在咫尺,于是放下行李,便直接去古城逛起来了。游客还是很多的,来到戴克里先宫广场,皇宫内的广场称为列柱广场,宫殿正门6根大理石柱是远涉重洋从中东运来的。广场晚上是有表演的。古朴的穹顶。夕阳下的钟楼塔顶。沐浴在夕阳下的海边游人。一个充满烟火气的餐厅和食品。夜幕下,古城内仍然游人不断。斯普利特(Split),古代以一种当地最常见的灌木名称命名。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的首府。1979年,斯普利特老城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斯普利特的建城史认为与戴克里先宫的建立密切相关,但实际上公元前6世纪起希腊人就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阿斯帕拉托斯,同周边的伊利里亚部落进行贸易。在罗马于公元前229-219年发动的征服伊利里亚部落的战争结束后,罗马人建立了达尔马提亚行省,以萨洛纳为首府。罗马帝国后期的改革家戴克里先大帝在因一场大病几乎离开人间之后,决定在家乡附近修建一座供他退休后使用的行宫。由于戴克里先的故乡在戴克利亚(今黑山杜克利亚),因而他选择了萨洛纳城附近的港口作为修建行宫的地点。从公元293年开始,行宫以罗马军事要塞的标准来建造,南部面朝大海,宫墙约170-200米长,15-20米高,占地面积达到了38,000 平方米。行宫内有花园和娱乐场所,在马里扬山建立了户外运动场。305年宫殿完工,这时戴克里先主动从罗马帝位上退下,成为罗马史上第一位自动隐退的皇帝。几年后,一群罗马参议员来到戴克里先宫,要求前任皇帝重登帝位并帮助罗马帝国克服众多的政治危机,戴克里先拒绝了参议员们的请求,带他们参观了行宫,表示自己不会离开自己双手设计创造的美丽花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城市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萨洛纳的居民因逃避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来到戴克里先宫避难、生活,以后就在宫殿周围盖起房屋、作坊、商店和教堂。公元639年,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攻占了萨洛纳,城中居民逃往亚德里亚海上的小岛,不久,东罗马帝国夺回了这座已经成为废墟的城市。1069年,城市被克罗地亚国王克雷希米尔四世宣布占领,1075年,克雷希米尔四世的继任者兹沃尼米尔宣布斯普利特成为克罗地亚王国的一部分。1102年克罗地亚又被迫与匈牙利结盟,此后城市处于实际的自治地位。1420年威尼斯共和国占领斯普利特,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灭亡,城市被划分到拿破仑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所属的伊利里亚省,经历了短暂的拿破仑统治时期(1806-1813)后,奥地利帝国占领了斯普利特。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达尔马提亚省与斯普利特一起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斯普利特成为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克罗地亚的一部分。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斯普力特归属于克罗地亚。第十五天新的一天,窗外的景色。今天打算先去周边地小岛赫瓦尔岛。赫瓦尔岛是位于亚德里亚海内的一个岛屿,东西长约80公里,面积297.37平方公里,最东端距克罗地亚本土仅有6公里,是克罗地亚乃至欧洲最著名的旅游中心之一。赫瓦尔岛位于亚得里亚海航行线上的中心位置,是亚得里亚海折向意大利然后到地中海的重要中转基地,对这一区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史前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并留下独特的陶器文化,成为赫瓦尔岛文化的开端。公元前384年,古希腊人曾在该岛建立法洛斯(Pharos,今称为史塔瑞拉城),并在史塔瑞拉平原(Stari Grad Plain)种植农业,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这里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城建在海边,到码头去也很方便。买票。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小岛。海的女儿游客指南赫瓦尔岛的景点都集中在码头周边地的U型海湾附近,两边隔湾相望。ST Stphen教堂及广场航模博物馆临海的餐馆里,Red Baron,一顿地中海风格的午餐,手工意面。吃完饭往山上去。钟楼。玩了一天了,准备返回。差不多一个小时,到斯普力特了。晚上在当地人的推荐下,去了一个开在居民区的花园餐厅Sug Rrsturant品尝了据说是当地的名菜海鲜拼盘杂烩,有点酸酸的番茄汁混合者海鲜和手工的意面,满满的装在一个陶盘里,的确挺有特色,环顾四周也是每桌必点。第十六天今天还是斯普力特。路过老城边上的一个菜场,本地的老人正在买菜。斯普力特老城在北、东、南、西分别有金银铜铁四门。我们从 东侧的银门进入老城,早上大批游客还没到,街头艺人衣整装待发。橱窗里的手绘。穿梭在老城内迷宫一样的小巷中。西面的小广场的雕塑。这个塑像是克罗地亚诗人马可·马鲁利奇 Marko Marulic 1450-1524。克罗地亚500库纳纸币正面,反面为戴克里先宫。北侧的 金门门口 克罗地亚 主教Gregorius of Nin的雕像,主教为了争取在礼拜仪式上使用 克罗地亚 语做出了不懈斗争,左脚的大脚趾被摸得发亮,因为据说摸摸主教的脚会带来好运,而且会再次来到 斯普利特 。不知不觉走到一个鱼市场,九点多了,很多的摊子上已经收摊了,还有一些剩下的,标牌上的价格就按人民币计,汇率差不多就是1:1。往南走就到了海滨大道。今天有市民慈善长跑活动,参加的人还不少。老城的西边是Marjan山,那边是一个城市公园,于是我们便拾阶而上,不知是不是走的小路,两边都是民房住宅。到了半山腰的观景平台,有不少骑行爱好者。凭栏远眺,老城和海湾尽收眼底。沿原路下山,在路边吃饭。再次推荐 bitter lemon美味、量足。看看外面的人来车往,度过这夏日美好时光。再次走进古城,体会这皇宫里的人间烟火。我们又来到了列柱广场。列柱广场上的圣杜耶教堂,有一座高57米壮丽的罗马钟楼。我们登上了钟楼,俯瞰四周。皇宫议事大厅的前厅有一园拱型如罗马万神殿的大园拱顶,开有一圆型天顶,这种高难度又漂亮的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门厅有极佳的音响效果,据说是为了放大走向皇帝居所的脚步声,起到警示作用。在前厅里,有帅气的克罗地亚小哥在表演。在穹顶的回音混响下,宛如天籁。他们演唱的是典型的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风格音乐——Klapa(克拉帕)音乐,克罗地亚版阿卡贝拉。怎么拍都美不胜收的穹顶。我也来一张钟楼后面的一座八角形的建筑,那是皇帝戴克里先的陵墓,皇上与他的妻子的石棺安放在此。穿过穹顶前厅向下,这里曾经是戴克里先从宫殿出入港口的通道,如今依然使用,只不过已经变成贩卖旅游纪念品的摊档。瞧这小喵的姿态和眼神,可能是埃及艳后宠猫的后代吧。穿过商场,就来到了港口海边了。又是一个美好的黄昏。在码头上经不住忽悠,坐上小船去看日落,其实也没看到什么,坐上小船,吹吹海风,在晚霞中看看这个城市,也是不错的体验。等小船返航时,天已经黑了。SPLIT!晚安!第十七天补充说明一下我们在斯普力特的早餐,我们的早餐是设在住宿楼附近的一幢小楼里,小而简单,家常而美好。今天吃过早饭我们就要离开斯普力特,赶往下个目的地扎达尔(Zadar),这两地的距离约160km左右,在离斯普力特约40公里的地方,顺道拜访小镇希贝尼克(Sibenik)。与斯普利特临近的城市-希贝尼克,是东欧最没有罗马帝国影子的城市。这是克罗地亚人自己独立建造的城市,整座城市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在希贝尼克,圣詹姆斯大教堂是排名第一的景点,被为誉为“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建筑瑰宝”,从1431年到1536年,长达105年时间里,建筑师们用石料设计建造了具有独特的拱顶和圆顶技巧,含有哥特式风格与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砖木支撑结构教堂。这座全世界最大的纯石制教堂,建筑外墙的岩石雕刻非常精致,尤其是大门石质门框,以及众多人物头脸部装饰的教堂外部值得驻足细观。教堂外墙上共有71个形态各异的头像组成的装饰带,颇具特色。据说是当时建造教堂时,寻找了71个普通人,按真实面貌还原雕刻的。入内参观的门票是20Kn。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希贝尼克又成为了克罗地亚的一部分。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希贝尼克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和塞尔维亚准军事组织的严重袭击,在克罗地亚军队和希贝尼克市民的保卫下,希贝尼克的建筑得到了保护,但轰炸破坏了城内大量的建筑物和纪念碑,包括圣詹姆斯大教堂的圆顶。在1995年8月的暴风行动后,克罗地亚军队击溃了塞尔维亚武装,解放了被占领的地区,希贝尼克得以重建并成为希贝尼克-克宁县的首府,遭到战争破坏的建筑也全部修缮复原。教堂的西面入口,感觉白色的雕像是修复的。内部内饰雕花门头的精美雕花外部人像装饰带又见唱歌的小哥,歌声依然动人小镇地图好看的立面小镇坐落于海边的山坡上,石头砌成的上下通道。后街古老的石头街道,浓浓的历史感。路上标着是距离世界上其他城市的里程数---希贝尼克,世界的中心!中午标准的午餐,两份意面pasta。吃完饭后,感觉天好起来了,有了阳光。公爵广场海边时间也差不多了,继续赶路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便到了目的地。扎达尔我们也是定的民宿,位置很好。是一栋黄色的很老的房子,门口很旧,按了半天才有个女人回复,让我们稍等,他的丈夫过来接待。这种有历史的房子一般都是没有电梯的,但房子内部装修的非常现代,算是个套房,和外部的古老反差很大。推开窗子,就是风景。阳台上的风景,过了桥对岸就是扎达尔古城。从古城这边看,黄色的房子左边二楼就是我们住的地方。扎达尔这座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年的古罗马帝国时代,由于城市地处一座半岛,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自古以来便是三面环海的军事要地,早年就是法兰克和拜占庭两大欧洲强权的连接点。这里至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可以说是整个克罗地亚的文化发源地,城中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可鉴,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在老城的各个角落,扎达尔老城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扎达尔的老城,像是一本被尘封已久的历史书,行走于古城中,处处都流露着属于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印记,极具文艺气息的广场、历史感十足的修道院、高耸屹立的钟楼,无不诉说着扎达尔的传奇故事。圣阿纳斯塔西亚教堂(Cathedral of St. Anastasia)是在达尔马提亚最大的教堂。其最古老的部分是一个早期的基督教教堂,目前罗马式的外观形成于12世纪的。1202年在十字军的包围和征服的战争中大教堂被损坏,后来得到扩建。教堂内部。扎达尔最著名的地标建筑,是老城中心罗马广场上的圣多纳图斯教堂(Church of St. Donat),这座外形独特的建筑属于罗马风格,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最初被命名为圣三一教堂,十五世纪重建又以主教多纳特名字命名,也是城中打卡地之一。 圆形的构造为前罗马风格建筑,现在是音乐厅。圣多纳特大教堂是扎尔达最杰出的标志,在城内现存的14座教堂中享有特殊地位。教堂前的废墟是古罗马宫殿的遗址。圣多纳图斯教堂的用途一直在改变,曾经作为军事仓库,酒窖和考古博物馆等。由于其穹顶的独特设计,其间的音响回声效果十分美妙,所以到今天,都被用于音乐表演(“圣多纳的音乐晚会”)。罗马广场是扎达尔最大最古老的城市广场之一,由罗马帝国的第一任国王奥古斯都建立,废墟长90米,宽45米。内部从窗子向外望去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位于罗马广场的东面,始建于1066年,1105年建成而成为本笃教会的修道院,罗马建筑风格的钟楼完好地保留了900多年前的风貌。据说,这座修道院是由一位名叫“齐卡”的扎达尔贵族妇女出资,为本笃会的修女们兴建的。在圣玛丽教堂内,于1972年设立的宗教艺术常设展览就位于此,这是在克罗地亚最值得一看的展览之一,名为“扎达尔的金银展”。人民广场,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今天,人民广场都是扎达尔公共生活的中心。后面的钟楼现为展览馆。圣西蒙教堂,一座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这里供奉着扎达尔的四位守护神之一圣西蒙的遗体,保存在14世纪后期由弗朗切斯科·达米兰设计的石棺中。五井广场位于扎达尔古城的东城墙及塔堡旁边,五个井口一字排开,下面是城市公共蓄水池,它的建造是十六世纪初为防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火攻击而与城墙、城门、护城河等设施一起建设的防御体系,它提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直至1838年才停用。现五井广场已成为扎达尔举办音乐会和活动的热门场所,也是当地人的休闲场所。井口上方悬挂着一个看似结构简单却很实用的铁滑轮,如用大桶从井中取水,相对方便、省力很多。在扎达尔海岸边建有一座全球独一无二的海风琴(Sea Organ),是本土建筑师Nikola Basic设计的景观作品。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长达70米的海风琴表面是一排伸向大海的汉白玉阶梯,白色石阶下装有35根口径不同的铜管,7组石阶对应着7个音阶。当铜管中的空气被一波一波的海浪推动时,海风琴便会随机“演奏”。很多游客专程来扎达尔听大海的演奏,甚至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这个项目还获得了2006年的欧洲城市空间奖。海风琴原理图夕阳将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这样评价扎达尔的海上落日说:“巨大辉煌的落日渐渐沉入海中时,我感到了大自然的永恒。扎达尔的海上落日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象之一。”“向太阳致敬”(The Greeting to the sun)圆形广场,与海风琴相邻,是Nikola Basic设计的另一个景观作品。是一处由300多块玻璃太阳能板组成的圆形(直径22m)广场,白天收集太阳能,夜晚位于地面上的各色LED灯光会伴随着音乐变幻出绚丽多彩美妙灯光。看完夕阳,天色已暗。晚餐。第十八天早晨起来天气很好,窗外的老城格外清新。过桥到老城去吃早饭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市场。 海鲜、蔬菜、水果和鲜花,这可能是每个扎达尔居民一天的开始吧。早晨的街道人也不多。吃过简单的早饭,就出了古城。这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城门。在门口和民宿的老板告个别。老板勤快、灵活、热情,祝他生意兴隆!告别了老板,我们又要赶赴下一个地方--普拉(Pula)。路非常好。服务区·的自助餐扎达尔到普拉约343公里,开车大概4个小时,除去吃饭耽误点时间,大约下午15:30到达普拉。克罗地亚西边伸向亚得里亚海的伊斯特拉半岛(Istria),普拉就位于半岛的尖儿上,与威尼斯隔海相望。公元1世纪,古罗马皇帝屋大维曾巡视于此,就以自己女儿的名字为这里命名。普拉以普拉竞技场(Pula Arena)而闻名。普拉竞技场,普拉竞技场位于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普拉市中心,由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公元41-54年在位)下令建造,维斯帕西奥努斯皇帝于公元79年扩建,前后历经百年才完工。3层的竞技场呈椭圆形,长132米,宽105米,建造在一个天然的山坡上,中心表演场地长68米,宽42米,外墙共20扇门,可容纳2.3万余人观看表演,至今仍在使用,举办夏季音乐会、电影节。它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普拉的圆形竞技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6座罗马竞技场之一。放下了行李,就直接来到普拉竞技场,街心花园里,还有前南的历史痕迹,铁托的塑像。 海滨大道边的圣母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是一座古老的教堂,始建于4世纪,10世纪扩建,后来因热那亚和威尼斯人侵袭而毁坏,15世纪完成重建,1947年二战后又再次重建。教堂的钟楼位于道路中间。门上贴了时间表,看不懂,大概猜出是各种宗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Temple of Augustus奥古斯都神庙,Pula城内保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罗马神庙,为了纪念罗马第一皇帝奥古斯都。建于公元前2年,1944年被炸弹炸毁,1945-1947年重建。位于Forum广场。门票:成人10库纳。里面古罗马的雕塑,栩栩如生。美杜莎头型喷泉口。神庙旁边的建筑,始建于13世纪末的市政厅(Town Hall),融合了哥特、巴洛克及新古典主义3大风格的设计元素,较为罕见。时间久远就这样用钢丝加固。好喜欢这样的房子,看得出是在不同的年代用不同材质建造的,经过可能是千年的岁月洗礼,展现出一种永恒之美。还有这个阳台,像一个花托,惊艳到我了。既是一个装饰,又是一个阳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不知道是哪一年谁设计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更不知道这房间里又住过了谁?就这么在这栋历经沧桑的房子上,静静地展现自己饱经风霜的美。斜阳照在古巷里,千年不变。普拉的模型,热门景点都被摸的发光。铭牌上刻着3000年的城市普拉。古城,就是路边走着就看到了古迹。罗马城墙和城门。又被称为双子门(Twin Gates)是老城东门,因有两个门洞而得名。Triumphal Arch of the Sergius塞吉凯旋门,也被称为金门。Sergius家族为了纪念家族中的三个成员在当时的地位,建于公元前27年。建筑样式明显受到希腊化时期和小亚细亚风格所影响,拱门由4根科林斯式圆柱支撑。现在作为老城的城门,往里走就是一个步行街。兜兜转转,又到了晚饭时间,找到了城外的一个小花园,吃到了本次最多的松露餐。第十九天普拉就住一晚,今天去罗维尼( Rovinj),夜宿伊佐拉。普拉的住处。普拉到罗维尼大约40km,开车不到1个小时;罗维尼到伊佐拉约km。罗维尼和普拉同属于伊斯特拉半岛,不过罗维尼位于伊斯特拉半岛的西部海岸,普拉的西北部。罗维尼历史上曾属拜占庭帝国。在一战之前,罗维尼曾属奥匈帝国。一战后属于意大利。在二战之后,这座城市又属于南斯拉夫。因为罗维尼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当地通用克罗地亚语和意大利语。它被称为“东欧的威尼斯”,和“缩小的锡耶纳”,还有人说,来过这里就不用再去五渔村了。我去过威尼斯和五渔村,但罗维尼自有她独特的美。刚进罗维尼,海边有一排市场,有卖各种土特产,橄榄油和松露等。沿海边有很多这样的小巷直通大海。这是海边的灯塔吗?罗维尼的老城区干净古雅,内部基本维持着中世纪的格局,深巷交错,幽静祥和,大理石的路面独有韵味。老城曾有七座门,如今还保留三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巴洛克拱门上有威尼斯的标记:踩着圣经的长着翅膀的狮子。随便一张便是画建于1736年的圣尤菲米娅(ST. EUPHEMIA) 教堂是整个伊斯特拉地区最大的巴洛克建筑。ST.EUPHEMIA 是公元四世纪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子,因为信仰基督教而被罗马皇帝迫害,她曾被判火刑,却烧不死,后来又被判去喂狮子,狮子咬死了她却没有吃她。教堂祭坛的右边有这位圣女的大理石棺,据说里面有她的遗物。教堂采用了巴罗克风格,保存着6世纪的罗马石棺、15世纪的哥特式雕像,以及16-17世纪的油画。塔楼高60米,有一座圣尤菲米娅像。这里可以俯瞰罗维尼的美丽全景。这里也是罗维尼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登上了钟楼。钟楼的楼梯是木制的,不知道有多少年了。登到塔顶刚好12点,巨大的钟声在耳边回荡。从塔上俯瞰整个罗维尼风光。那远处海边的停车场,我们的车停在那。广场上,一个抱鱼小童的雕像,下面是鱼嘴喷泉。时间不早了,是时候歇歇脚了。沿着海边都是餐厅,基本上都撑上了遮阳伞,把餐桌摆到了外面。标准的地中海风格,或炸或烤,皆美味。等我们吃好饭出来,外面已经变成这样了。看到了水母。刚才蔚蓝的大海,瞬间变成了黑色。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罗维尼。好在,我们已经游览完成,赶紧跑回车里,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大雨过后,我们便启程了,大约50km左右,便到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边境。过了边检,便是另一番景象了,内陆小山村景象。到了第一个加油站买了高速票,好像是要贴在车上的,当时也没注意。乡间小道。边境到伊佐拉也就十几公里,大约下午4点钟,就到了宾馆,房间也是面海,风景也不错,位置也算是小镇的C位了。伊佐拉是一个小的港口,并非我们计划中的游览景点。本来是想住皮兰古城的由于当时周边都没有合适的住处,于是找在了这里,放弃了一个景点。这里也是大雨之后,码头上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西边的夕阳变幻无穷,感觉远处海的那边就是意大利。晚上就在宾馆里的餐厅解决了晚饭。上面几片可怜的松露还是在服务员忘了的前提下,提醒后刨了几片和普拉真是不好比啊。第二十天早上的港口,依旧是静悄悄的,只见船不见人。宾馆里用餐,结账。今天是要去卢布尔雅那,但中间我们还要去一个意大利的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我们10点过一点从伊佐拉出发的,11:25就到了的里雅斯特。停车场买了4个小时的停车票。的里雅斯特(Trieste), 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北岸、伊斯特拉半岛的西北侧、的里雅斯特湾的顶端,西距威尼斯113公里,历史上是日尔曼、拉丁和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原属奥匈帝国,1947年签订对意和约时曾规定建立的里雅斯特自由区,面积约759平方公里,并把该区分为甲乙两区、甲区(包括城市和港口)由英美管辖,乙区(市外大部分地区,约527平方公里)由南斯拉夫管辖。1954年签订伦敦备忘录,将甲区划归意大利管辖,仍为自由港;乙区划归南斯拉夫管辖。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仅仅是近一百多年,夏多布里昂、司汤达、康拉德、普鲁斯特、里尔克、乔伊斯、普宁、理查德·伯顿、弗洛伊德、托马斯·曼、卡萨诺瓦等名人踏上的里雅斯特这片沃土……由于边缘,反而滋长特殊的空间,发展出繁荣的、独具特色的“混血”文化。“它是各民族聚居的天堂,拉丁人、斯拉夫人、条顿人在这里融合聚居;它更是三教九流的乐园,艺术家、离经叛道之士,甚至叛徒、流亡者都在这里睦邻而居。”乔伊斯曾言及奥匈帝国境内有100个民族、1000多种语言,而作为帝国的出海口,“混血”更是“的里雅斯特的传统”。所以这里会有太多国籍不明、身份不清、离经叛道的作家、艺术家、革命者游荡,定居,享受着的里雅斯特的恩泽,把“他乡”认作“故乡”。我们只有4个小时,能看多少看多少。的里雅斯特和前面的古镇还是有区别的,是城市的感觉而不是镇,虽然人气不旺,大多数的房子也很成旧,但可以想见昔日的辉煌。海边的大楼,水族馆。城市也是依山临水。房屋装饰精美。一个古老的城门,穿墙而出。半山腰的教堂---的里亚斯特圣母教堂教堂内部山顶上的Cattedrale di San Giusto圣贾斯特斯大教堂和城堡,最终建成于1400年的大教堂将早起的两座基督教堂结合起来,并融合了拉文纳和拜占庭的风格,内部有12-13世纪的壁画和描绘圣人Justus的马赛克镶嵌画;以及一座安葬了9位西班牙王室成员的Escorial Carlista小教堂。这里还埋着温克尔曼(JJ Wenklemann)一个考古学家和历史艺术家。中年在这里死于非命。教堂外面,教堂外的广场上有一处神庙遗址,目前仅存几根石柱。当我在外面漫步时,旅伴在中世纪的教堂内见证了一个年轻人的浪漫求婚过程。就是圈出来的这两位。可惜我错过了。城堡外侧的山坡草坪里有许多不规则石质墓碑,看年代是二战时期的,各国人都有。罗马剧院(Teatro Romano)建成于公元1世纪和2世纪之间,典型的半圆形古罗马剧场形制。剧院当时建造在老城城墙外,如今则是位于市中心。建造时利用了山地的天然坡度。据不同记载,剧院可容纳3500-6000人。在历史变迁中,剧场被后世所建的房屋住宅埋于地下,直到1814年才被发觉。1938年的发掘工作让这座古老的剧院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剧场的台阶保存得相当完好,许多石柱基座也依然可见,当年的规模十分清晰。来到意大利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塞尔维亚东正教堂(Chiesa Serbo - Ortodossa di San SpiridioneSanto Spiridione),建于1868年,拜占庭式建筑,装点闪闪发光的马赛克。没开门,只是从外面欣赏下。来到运河区, 的里雅斯特运河开挖于1754-1756年期间,主要是为了让货船能够直接将货物运送到市中心,后来填埋了一段,变成了现在的圣安东尼广场(Piazza Sant Antonio Nuovo),广场上矗立着新圣安东奥天主教堂(Chiesa di Sant Antonio Nuovo),运河两边沿河的房子,很多现在都开成了餐厅随便找了一家汉堡店,中间干货满满。不请自来的客人。继续往南走就到了海边大道。统一广场正在修整或是准备搞活动,没能看到全貌。广场上精美的建筑广场前的雕塑四个小时过的很快,是时候和意大利再见了。的里雅斯特距卢布尔雅那不远不到100km。下午4点多钟,我们就入住了酒店。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西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城,称“艾摩那”,十二世纪改为现名。因地理位置接近边陲,历史上多受奥地利和意大利影响。1809-1813年为法国的一个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成员国会议。十九世纪是斯洛文尼亚民族运动的中心。1919年起归属南斯拉夫。在前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堪称最为小资的城市。这个人均GDP已经超越葡萄牙等老牌发达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显得充满了生机。我们住在市中心,离各个景点也很近。到底是首都,街道干净房屋整洁。龙桥,桥上有四条青色的飞龙雕像盘踞,此桥建于1901年。相传第一支斯拉夫人来此定居吋,降服了恶龙,后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守护神。卢布尔雅那的著名地标。 龙桥跨着卢布尔雅尼察河。卢布尔雅尼察河上有三座有名的桥,一是龙桥,二是屠夫桥。三是三重橋。这条龙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屠夫桥(Butchers' Bridge)上的同心锁。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其名字源于桥上的一尊屠夫模样的铜像,据说这个铜像曾直面中央市场的一家肉摊。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便萌发了建造大桥的想法,一直至2010年才得以实现,由斯洛文尼亚知名设计师设计,大桥被知名雕塑家所创作的雕塑装饰。自从屠夫桥对行人开放以来,便一直有情侣将爱情锁挂在大桥的锁链上。随着时间的累积,爱情锁的数目越来越多,也成为这座大桥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漂亮的装饰作用。如今很多斯洛文尼亚的情侣慕名而来,和心爱的人将爱情锁锁在大桥上,将钥匙仍入水中,希望两人的爱情从此亘古不变。这个玫瑰粉色的建筑是圣佛朗西斯科教堂,建于1646—1660年,也有称圣方济会报喜教堂 为早期巴洛克建筑风格,2008年被列为斯洛文尼亚国家文化遗迹,也是斯洛文尼亚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前面的广场为 普列舍伦广场。广场上有斯洛文尼亚的国民诗人普列舍伦青铜雕像诗人谱写的诗文"当太阳升起来时,战争从这个世界消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同胞……",是斯洛文尼亚国歌的歌词。前面对着的就是三重桥。三桥中间的那座石桥建于1842年,原名医院(Špital)桥。1931年斯洛文尼亚著名建筑师普列赤涅克,在桥的两侧各增加了一座与原桥相同的桥,为三座桥都安装了石头栏杆和灯盏,形成三座造型相同的桥并列的独特景观,既美观、又大大缓解一座桥人流拥堵的尴尬,使得三桥成为卢布尔雅那的著名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Mestni Trg),中间是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建于1751年,仿效罗马那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底座的三组雕像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风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广场旁的市政厅建于1718年。远处夕阳下是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圣尼古拉大教堂也被称为“卢布尔雅那教堂”,临近卢布尔雅那中央市场和市政厅,是斯洛文尼亚非常重要的大教堂。教堂古雅的大门有着复杂的青铜雕塑,六位主教的立体浮雕像栩栩如生。1996年,罗马教皇访问卢布尔雅那时,曾到访过这座主教堂。运河边上有一座雕像是伊万·里巴尔(Iwan Hriber),卢布尔雅那前市长。运河上也有游船活动,有乐队奏乐助兴。三重桥的侧面桥对面的运河边上的区域,一家接一家都是饭店,眼花缭乱地随意选择一家,味道只能说是一般,因为都是针对游客的,全世界都一样。第二十一天今天去布莱德湖,布莱德湖也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当时看到照片,惊为仙境,心心念念,今天终于付诸了行动。布莱德湖是斯洛文尼亚最著名的湖泊,大约在14000年前由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质移动而形成,这是一个长2.1km、宽1km的小湖,湖畔密林浓翠,悬崖下明镜般的湖面以及湖中阿尔卑斯山雪白的倒影,构成梦幻般的冰玉奇镜,故人们称布莱德湖为“山上的眼睛”。公元1004年,德国亨利二世在布莱德修建了城堡和教堂,其风格独特的建筑与碧绿无暇的湖面构成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湖心有座高出水面40米的小岛,岛上有一座依然弥漫着古老神秘气息的巴罗克式教堂。这座昔日教徒祈祷的圣地,现已辟为教堂艺术博物馆。传说在教堂钟楼里曾有3口大钟。其中一口沉落湖底。每逢月白风清之夜,人们站在湖旁能听到隐隐钟声。湖四周葱绿的树林、明镜般的湖面、湖中给人梦幻般感觉的阿尔卑斯山雪白的倒影,构成了布莱德湖迷人的自然风光,也使它无愧于那“山上的眼睛”的赞誉。路况很好,还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进入湖区,道路两边树木茂盛,沿着湖边有贯通的步道,可以徒步行走。著名的湖心岛,远近高低都美不胜收。湖边小憩在湖边也有简单的小吃,边观风景,边休息。就这样,在湖边流连忘返,本来湖边的山上有一个咖啡厅,有绝佳的观湖视角,谁知我们上到门口,吃了闭门羹,人家是旺季才开门的。咖啡没喝上,那就打道回府了,已经走了一段,突然想起一个著名蛋糕忘吃了,掉头去蛋糕店,湖区停车也不是很多,就将车停在小店不远处的一个停车场。排名第一的甜品店Slascicarna Zima点了Bled Cream Cake,其表皮是香脆的酥皮糖霜,中间是鲜奶酪,下层是芝士,最底层是薄薄的饼皮,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就是这样的。的确入口即化,好吃,立刻觉得调头专门跑一趟值得、无憾了。心满意足的到停车场,看到有人的车上贴了红色单子,正在窃喜,发现我们的车上也被贴了一张。里面还有一张罚款单。罚单上说,罚款40欧,如果4天之内交款,20欧。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这事最好今天能处理掉。先把陪了我们十几天的mini还了。赶紧回到宾馆把罚款单给前台咨询一下,当时好像已经快5点了,她一副见多不怪的神情,告诉我银行要下班了,但可以去邮局办理,并告诉我不远就有个邮局。办理的柜台。终于高兴的交了罚款。交完了罚款,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继续出去逛逛。路过了一幢漂亮的房子又来到了普列舍伦广场。广场上的普列舍伦青铜雕像。地上还有一些动物保护的宣传。街边的酒吧,等待晚上的客人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些松露酱和当地的润肤膏。尼古拉斯教堂的大门和雕像。屠夫桥上的雕塑到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小店,小哥亲自给我们印制袋子,他还问我拍阿凡达的地方在哪?想要到中国去旅游。飞龙,卢布尔雅那的象征。河边的夜市,都是烧烤的味道。最后我们晚节不保,离开了夜市,选择了韩国料理,还被认为是韩国人,不管怎样也是米饭和饺子了,结束了我们此次旅行的最后的晚餐。第二十二天第二十二天今天是回家的日子了,我们返程是卢布尔雅那-莫斯科-上海。卢布尔雅那机场很小,唯一的特点就是机场的航模。机场的入口停机坪大约3小时到达莫斯科。飞机上看到的俄罗斯的秋天第二十三天准时到达上海,最后的小插曲是,托运的行李没上飞机,好在到家了,第二天便送到了家里。这是我们出发前的行程路线,这次除了没去维也纳,其他均按照计划一一打卡,圆满完成。回家,真好!这篇游记前前后后写了两年多,起于隔离,终于隔离,人在上海已被隔离了55天,真希望这一切赶紧好起来,回到2019年,那个正常的年份,我们不用戴口罩,我们可以走世界!感谢能耐心看完全文的每一位读者!下一篇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