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基本能算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订机票到出行一共只有15天的时间,中间经历了煎熬等待签证的一周。新西兰心向往之已经很久,选择11月下旬出行自然是因为现在是新西兰的春天,游记中看到的蔚蓝的TEKAPO湖畔开满鲁冰花的照片实在是太诱人了。此次出行只有我们夫妇二人,但凡出门旅行,我们两人的节奏契合度还是很棒的。归来以后,打算好好纪念一下此次出行,因为新西兰风景实在太美,深深得征服了我们的心,也可将躺在手机里的照片一一整理。旅行就象是进入一个个的平行宇宙,那里的过往和未来都与你无关,而身处其中的那些片段真的妙不可言。一、行前准备机票因为在总费用中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往往是去哪儿,什么时候去的关键因素。11月底12月初这段时间从中国去新西兰算是平季吧,在不是旺季的平季或淡季订的晚反而会更便宜一些。因为此次只打算去南岛,因此目的地就是基督城。最便宜的查下来就是南航从上海到广州中转再到基督城的机票,连续大概关注了几周的时间,一直在波动,低点在往返含税4000左右,最后在11月8日下手,两人平均4130,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南航的餐真的是难吃,国际航班也不例外,好在机上电影还不错,来回刷了好几部。签证先放一个新西兰移民局的网址:www.immigration.govt.nz/new-zealand-visas,新西兰签证已可以电子签,在官网上申请,填写基本信息,然后官网会基于你填写的基本信息列出需上传的资料,除照片外,资料都要求PDF格式。我的做法就是把要求的资料拍照然后粘贴在word文档上再保存为PDF格式。微有点悲催的事情是11月5日开始新西兰签证从原来165纽币涨到211纽币,而我是11月9日提交的。从8号买机票到9号准备好全部签证资料再完成上传,也算是效率奇高了。然后就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官网上给的数据是旅游签证75%在18天内完成,而我从提交签证到出行中间只有14天,因为看别人的游记出签都挺快的,基本就是5天左右,因此觉得应该问题不大,但等到第7天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很抓狂了,没有地方可以问,官网只有一个新西兰的电话,打了有三次,听了很多的语音录音,却一次都没有通过,好在第9天终于收到了签证批准的邮件。签证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可以签夫妻和一个20岁以下子女,交一个费用。我们俩最后拿到的都是五年签。行程因为只有9天的时间,因此果断放弃北岛,只玩南岛,但行程相当纠结,把地图看了无数遍,最乌龙的是在地图上看库克山和福克斯冰川是很近的,但事实上中间隔了南阿尔卑斯山,车程大约要6小时,所以在临行前两天把行程重新改了一遍,综合了自己的兴趣点、天气情况、住宿的预订等情况,形成了以下这么一个顺时针的线路,选择了东海岸和中线,放弃了西海岸。但我想说,其实新西兰不管怎么走都可以,去哪里都值得,就没有不美的地方。租车在新西兰游玩最好的交通方式当然是自驾,公共交通一是好贵,二是班次很少,时间很受限,当然如果是独自旅游也可以选择。租车比较了两家,租租车和携程,其实都是平台中介,跟国外的的租车公司合作的,费用一般由租车费和保险两部分费用组成。比较下来还是携程的无忧租比较经济,而且方便,押金不需要交,而且保险全部涵盖,如出险也不需垫付资金由携程代为理赔。我们在基督城机场取车还车共8天用车,只付了1755元,日均220元,租车单上显示的租车费用每天只有29纽币,才每天140元左右,真的是良心价。当然合作的是一家小的租车公司叫BLUEKEY,里面都是中国店员,地址也是在机场5分钟车程的地方,他们会派车接送。租的丰田卡罗拉两厢,车况很好,开起来感觉也很不错,两个人绰绰有余了。驾照选择了新西兰专门的NZTA翻译认证件,租车公司会免费办理一人,我加了一个人也就35元,填写一些基本信息,上传中文版驾照照片就可以,然后把平台发给你的电子版的翻译件打印出来就好了,也可以选择很多国家通用的那种驾照翻译件。自驾在携程的自驾群里看到有人说,在新西兰开车把路怒症都经治好了。当然略有夸张,但是在新西兰开车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倒是真的。当然首先是车少,虽然几乎所有的公路都是单车道,但也足够。其次新西兰的交规比较简单清晰,有很明确的GIVE WAY规则,哪种情况应该让行很明确,所以你只要在主路上,基本上可以大胆的开,不需要顾虑会不会有车突然窜出来。当然自驾前肯定是要熟悉一下当地的交规,最最最要紧的是每次上车前要对自己默念10遍“LEFT”,一定记得是靠左行驶,一些紧急情况或是刚上车脑子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会把这个忘掉。新西兰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就是到了城镇或转弯较大的地方会有降速标识,一过了这些地方就恢复到100的速度标识。但新西兰人开车真的都很快,有些路上开100码都会被嫌慢,边上有空地的时候最好可以停一下让后面的车先走,不然后面如果跟了一串车,可能会被投诉招致交警。还有就是在新西兰开车很爽,好象是1号还是6号公路,好多路段就象是过山车一样,坡度非常大,冲下去又上来,真的是过瘾。此次自驾地图主要用GOOGLE MAP,然后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用SYGIC离线地图,出国前在淘宝上花30块前更新到了6月份的版本,两个结合起来用肯定迷不了路。住宿此次8晚住宿,有7晚是在Airbnb上订的,原因当然是便宜。因为订的有点晚,Booking 和Agoda上房间已经很少了,而且都是1000以上的。签证下来后的一个星期一直都是刷房间,总体来说大城市比较便宜,全程最便宜是基督城和但尼丁,最难订和最贵的是库克山,其次是特卡波,皇后镇虽然热门,但供应量比较足。尤其是库克山,就那么几家旅店,所以要一直去刷旅店自己的订房网址,我原计划是库克山住两晚,但只捡漏订到一晚,所以另一晚就住在外围的TWIZLE,而且还是现找的,住了一个房车营地里的CUBIN。住宿选择丰俭由人,各种档次选择也挺多的,我们对此要求不高,但整体感觉都挺不错的,至少都很干净整洁,硬件设施都挺好的。当然如果人多,可以选择Airbnb上那种大House,有三、四个房间,位置大都在山上或湖边,装修都很嗲,平均下来价格又不贵,可惜我们只有两个人,也不想太浪费。电话卡出门在外电话可以不通,但网络微信还是必须的。所以两个人选了两种方式,我是开通了移动的国际漫游流量包,9天188元,优点在于流量可以无限的用,而且手机会在每个地方选择信号最强的运营商接入,所以比吊死在一棵树上强,缺点在于打不开Google map,嘿嘿(结束该文时应该已经可以)。还有就是国内电话打进来,又判断不了是不是推销电话时,真的好纠结要不要接,毕竟国际漫游话费还是贵的啊。给姜Sir就是在当地机场买了张Spark的2G流量的电话卡,价格也是160左右,而且还送了2G,相当于4G。优点是可以拨打当地的电话用于联络,这个也是要紧的,可以用Google map,缺点是有的地方真的是没有信号的,尤其是海边或是山上的时候。但两者互为补充就挺好的。Spark那张卡到回来也没用完,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流量,所以姜Sir很豪的在国内机场也用这张卡上网插座记得买个专用的转换插头,新西兰的插座是不一样的。天气说到天气,先要双手合十感恩一下,出发前查出来的天气都是下雨,而且气温都低到10度以下,很难相信这是春夏之交的天气。所以我们带了雨伞雨披,还有厚羽绒服,但事实上行李箱一半的地方是可以腾出来的,因为都没用上。除了第一天是时阴时雨,后面天气都挺不错的,所以天气预报真的很不靠谱。还是用的新西兰官方的天气预报网站metservice,后来发现还是Yahoo的天气预报还准一点。新西兰以自然风光为主,因此天气给不给力,景色真的差好多,说到这里,再次合十感恩,这么难得的假期,能让我们欣赏到蓝天白云下的绝美风景。还有这个季节的新西兰的白昼时间超长,大概6点左右日出,晚上10点才会完全天黑,可玩的时间特别充足,这点很适合我们这对玩起来特别认真的夫妇,我们俩基本上在外游荡的时间会超过12个小时,经常是晚上9点半还在下山的路上,然后明明天还亮着,但已经找不到吃晚饭的地方,因为人家都已经打烊了。二、每日行程Day 1上海虹桥 — 广州白云,转机2小时,广州 — 基督城11小时现在出入境比以前都方便,尤其是有电子芯片的护照,貌似出境时边检也不会再查有没有入境国签证之类的。新西兰入境对携带物品比较严格早有耳闻,因此对吃不准要不要申报的,我觉得申报一下比较可靠,被罚了很划不来。因此我们在入境申报卡上勾选了三项,一是食品类,因为上机前买的面包没吃完扔了可惜,二是药品,因为姜Sir带了支眼药水,三是户外用品,因为我们都穿了登山鞋,还带了登山仗。走有申报通道,也很快捷,检查人员也都很礼貌,眼药水滴了一滴好象是快速检测了一下,登山鞋检查了一下有没有泥土,如果有,听说会帮你去洗干净再入境。我们的都OK,很顺利入境,前后不过15分钟。机场买电话卡,联系租车公司,办租车手续,飞机落地1小时后,我们俩已经自己开着一辆白色小卡罗拉驰骋在基督城了。基督城是南岛最大的城市,也算是南岛的一个门户,只可惜因为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次的大地震,这个被认为是“最英国”的花园城市,已经完全消失了。因此基督城已经看不到任何有历史感的建筑,彼时是傍晚7点左右,但天气阴雨,我们先去了最大的超市PAK'n SAVE,采购了一些食品,然后就回住的地方了,姜Sir用厨房做了海鲜蘑菇面。Day 2基督城 —摩拉基大圆石-KATIKI POINT 灯塔- 但尼丁 362KM今天还是阴雨天气,起床又晚,所以打消了在基督城市区逛逛的念头。沿着1号公路,慢慢从城市开到了乡村,路两边都是围起来的牧场。虽然是沿着东海岸,但大部分路段开着车直接是看不到海的。第一站来到摩拉基大圆石,据说形成在6500年前,海滩上散布着的一些圆形有纹理如龟背状的石头,还有一些已经从中间完全裂开。因为是雨天,海水感觉也是很浑浊,观感一般。入口处有一个有着圆穹顶的咖啡店,味道不错,如果天晴,还是值得流连一番的。看完大圆石,从边上一条小路通往摩拉基村去KATIKI POINT,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海岸线上有很多这种POINT, 就是一个个陆地的角伸到了海里,经过村子一路上也都是绿色地毯一样的牧场,一些牛羊散落着。快到海边的时候,眼前已出现湛蓝色的海水,我们不禁都感叹这牛羊的幸福指数好高啊,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地方。经过一段石子路就可以来看灯塔前,周围用铁丝围了起来,我觉得灯塔其实没啥好看,但我们夫妇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看到前面有路是一定想去一探究竟的,所以继续往前走,经过一道小木门那样,就可以往里面的海角走,后来发现其实这里也是有人管理的,而且超过5点门就锁了,这里是一个新西兰特有的黄眼企鹅的观察点,还有很多海鸟、海豹、海狮等海洋动物。沿着路走到海角的最外端时,一路上真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风超级大,在耳边咆哮,海浪在拍打着石崖,可我们俩超激动,因为深深感受到那种大自然野性的魅力,然后高潮出现了,居然看到了好多的海狮和海豹,有的一坨坨蜷着在沙滩或草丛里睡觉,有的在石岸上打滚,有的在海里游,(呃,我居然用有的有的在造句,一定是辅导儿子语文走火入魔了),对面的一个小岛上许多的海鸟盘旋降落。顶着十级的风,我们在那里呆了整整两小时,最后只有一对小情侣和我们,他们居然还带了一个忘远镜,他们好象看到黄眼企鹅了,很激动的指给我看,可惜我眼睛睁再大也看不到,太远了。后来有一位管理员走过来告知我们这边要关闭了,然后我们才慢慢往外走。在东海岸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天里看到长在路边的鲁冰花全部都是黄色的一种,而且品种好象也不太一样,花穗比较小,跟后面在中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沿着一号公路行驶时,一直有一条铁轨在路边同步延伸,但全程也没看到有火车经过。 从Katiki Point出来,继续朝但尼丁开,会开过一段沿海的路段,如果天晴应该风景很赞,两边的牧场已经不是一马平川那种了,变成山丘的高低起伏,立体的感觉,道路也是过山车般坡度很大的上上下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快进城时,有一段路叫scenic route,那不是吹的, 的确很美,只是那时天色已晚,天气还是下着下雨,所以我们俩只是车览了一下,急着在天黑前赶到住宿点,没有拍照。达尼丁是南岛第二大城市,被称为苏格兰以外“最苏格兰的城市”,建筑都很有欧州风格,但我对这个城市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城市里的路,都是斜坡路,而且坡度都很大,也无怪乎世界吉尼斯纪录“坡度最大的街道”鲍德温大街产生在这个城市。晚上订的是一个hostel里的单独房间,跟市中心比较近,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感的青年旅舍,很舒适,比起在特卡波住的小木屋性价比真的是很高了。入住后去市中心八角广场附近觅食。Day 3达尼丁—皇后镇 282KM早上在厨房自己做了早餐,然后继续出去遛达,还是阴雨天气,去了号称“最美火车站”的但尼丁火车站,然后本来是朝着奥塔戈大学走,但雨越下越大,就去了New world超市采购。等再出门就不想再逛了,就决定出发去皇后镇了。从但尼丁到皇后镇有三条线路,我们随机选择走8号公路和85号公路,路上风景很不错,而且一路开天色慢慢放晴,眼看着前面已经阳光灿烂,心情大好。在85号公路沿路有许多的果园,大部分的果园门口都有店铺自产的水果在售卖,我们停车那家还是自助收银的。自产的苹果非常便宜也好吃,还买了放养的鸡蛋,还有新鲜的牡丹花卖,可惜我没法带。最有名的水果城当然是克伦威尔,路过的时候看到有很多旅行社的大巴车,所以我们就没有停下来。从85号公路开始,路边的鲁冰花渐渐多起来,而且色彩缤纷,刚开始看到自然很是激动,一阵狂拍,到了后面几天,才发现这个季节鲁冰花在新西兰真的太常见了,而且后来还看到一个贴子说新西兰政府可能要铲除这种花,因为它的侵略性和繁殖力太强了。大概下午5点左右到达皇后镇的住宿点,离镇中心车程5分钟左右,是一位当地居民老太太的房子,收拾的真是一尘不染,感觉blingbling的,阳台上就可以看湖景。老太太非常健谈,跟我们聊了一个小时,帮我们安排接下来的两天可以做什么,我俩看着外面天色慢慢在暗下来,心里真是着急。从老太太家往下走就是瓦卡蒂普湖边,沿着湖边有一条步道,可以一直走到镇上,正常走大概45分钟左右吧,可是我们边玩边走边拍,竟然整整用了3小时,看到整个日落,以至于到镇上已经天黑了,而且所有的饭店都已经打烊了。皇后镇声名在外,是一个游客集聚,商业氛围浓重的地方,在已经天色黑暗的时候到达,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在小镇入口处,湖边的石滩上,席地围坐着很多人,聊天,喝酒,唱歌,很是休闲。我俩饿着肚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披萨店还开着,感觉这应该是唯一镇上还能觅食的地方了,所以还挺多人的。吃完饭坐公交车回到住宿地,对明天充满了期待。Day 4皇后镇-格林诺奇-皇后镇 46KM早上起床又被老太太逮着聊了会儿天,她真的好喜欢聊天,说到了她来过中国一次,觉得除了物价便宜,好象没什么好的,然后她说很幸运没有出生在中国,因为中国孩子天天就是被逼着STUDY STUDY。她以前当过跳伞的教练,她说她从小女孩时就开始玩跳伞了,现在年纪大已经不喜欢玩了。今天的安排是到格林诺奇,从皇后镇到格林诺奇一共就46公里,新西兰有很多号称是最美公路,但我觉得这条路真的是名符其实。一路沿着碧蓝的瓦卡蒂普湖开,湖对岸是卓越山脉,一些峰顶还有白白的雪未融化,我们一路停一路玩,短短的46公里又是开了好几个小时,湖边其实有很多步道,如果沿着步道走能走到更靠湖边的地方,可惜时间有限,我们只能短暂停留。这个银蕨,是新西兰的国花,新西兰的标志就是一片银蕨叶,到处可见。经过一路的湖光山色,到达了格林诺奇,这是一个安静的小镇,游客也不多,最出名的是这里是魔戒中土世界的取景地。在镇上 唯一的一家店吃了蛋糕和咖啡当中饭,逗了会儿完全不怕人的小鸟。填饱肚子就沿着天堂路往里面开,行驶在一条石子路上上,两边是雪山包围的牧场,静谧,纯净,只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和风声,还有自己的呼吸声,感觉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静静的盘坐在草地上,感受着自然的静谧,又开始有了强烈的幸福感,有想流泪的感觉。越往里面开,路就越巅簸,小卡罗拉底盘还蛮低的,所以还是有点担心,后来终于在一个大水坑前停止了,评估了一下感觉是过不去了,就掉头往回走,因为我们心里也没数再往里开,到底有多深入,可能是一个环线,可以从另一个口子绕出来。里面有一条路很有名,路牌是天堂,感觉这里真的也可以算是一个天堂般的存在了,真的太美了。从天堂路出来,在小镇上逛了一下,镇边上有一个泄湖,那里的栈桥很有名,是一个地标景点,虽然我看着好象蛮一般的,有当地年轻人在玩跳水,一点儿不怕冷。回到皇后镇大概快晚8点了,但天还亮着,终于看到白天的皇后镇了。镇子入口的地方,湖边有条PARKING STREET,可以把车停在那里,而且是免费的。这点又觉得要夸一下新西兰,对自驾很友好,几乎所有的镇子,哪怕是象皇后镇这么热门的地方,都会有一块大型的停车区,而且位置也比较好找。当晚学乖了,先在一家餐厅预约了晚餐,所以到9点可以从容的去吃上一顿大餐,然后结束了无比美好的一天。Day 5皇后镇-瓦纳卡 67.3KM一个旅游城市白天游人如织,但在清晨和日暮时分,却总是露出真容最有生活气息的时候。中年人的作息实在很适合出来玩,虽然前一天回到住处睡觉已是半夜,但第二天还是很早就醒了,因此我俩简单洗漱,乘着房东太太没起,就出门观光了。皇后镇有一个比较传统的景点是坐着缆车上到一个山顶然后在那里的山顶餐厅吃自助餐,观赏湖光山色,当然价格也不菲。基于节约原则,我们选择早上徒步走到山顶,因为之前看到那里是有一条步道的,既不错过景色,也节约了金钱。实话说走步道的一个小时基本上是看不到景色的,因为几乎在林子里走,都被树木挡住了视线,但到了山顶,我觉得看到的景色的确是没差的。这是一条比较初级的步道,几乎并排的是一条专门给自行车的道,新西兰同时也是一个自行车普及率很高且友好的国家。下山后开始觅早餐吃,皇后镇网红的大汉堡那时排队的人并不多,但我们俩连试一下的兴趣都没有,在大汉堡边上有一家面包房倒是房东老太太推荐过的,因此去那吃了早餐。时间还早,因此坐在镇子入口处的湖边发了会儿呆,清晨阳光正好,看着清洌的湖水,海鸥和野鸭悠游自在,心里觉得舒坦极了,在来到皇后镇的第三天,突然感受到了皇后镇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这个浪漫美丽的小镇的正确打开方式啊。差不多到了退房时间,回到住处跟房东太太告别,也要离开皇后镇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去米尔福德峡湾,因为胆(sheng)小(qian)的关系,也没有去体验跳伞、蹦极和大秋千,但皇后镇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满满美好的回忆。从皇后镇出发到瓦纳卡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水果小镇克伦威尔,路比较平坦,但时间略长,一条是途经皇冠山脉,是盘山公路,但风景当然更壮观,这条路也是被誉为最美的公路之一,但可能是因为昨天沿着瓦卡蒂普湖到格林诺奇的景色太美,因此这条路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几乎也没下车拍照。到达瓦纳卡已经下午13:00左右,入住民宿,是当地一户人家,把楼下的一间房在Airbnb出租,还有一个小露台,装修品味不俗,设施也很好,房东是一位干练的女士,我们在那里休整了一下。之所以把瓦纳卡作为停留的其中一站,不是因为那棵网红孤独的树,而是另外一个新西兰的网红打卡地Roys Peak。当然要去那里打卡并不容易,往返全程16KM约需6小时的爬山。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下午就去,因为天气正好,而明天who knows。开车到瓦纳卡镇上New World超市购买补给后,再开车到山脚下已经三点半左右,大部分人已在下山。Roys Peak的海拔并不算很高1578米,但它是之字形斜坡慢慢爬升,所以爬起来真的还蛮累的,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幸一路的风光都很好,春夏之交时,低海拔的地方都已经绿草如茵,白色的羊群星星点点散落着,爬累了回过头就可以看到平滑如镜的蓝色瓦纳卡湖在湖光山色间,让人感叹好美。随着海拔慢慢升高,草也变成了枯黄色,甚至还在路上看到了一堆冬天未融化的残雪,而眼前的景色也慢慢壮阔起来,可以看到山和湖交融在一起。快累成狗的我们俩全程只带了一瓶水和仨个小苹果。需要浓墨重彩的描述一下的自然是登顶时刻,这是个全世界的网红打卡地,因此网上的帖子上有排长队等拍照的壮观象,所幸我们去的时候人已经不多,当然想要独照还是要排一下队的。其实离最高点还有大概半小时的路程,但我俩已经无力再战,开始下撤,下山的路走的无比痛苦,因为脚尖一直冲到鞋头上,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痛的无法言说,一度还光着脚走了一段,最后大概在9点左右下到山脚。在镇上一家即将打烊的餐厅狠狠吃了一顿大肉。那天微信的步数是42490步,我想这大概是永远无法打破的一个纪录了,之所以步数会那么多,是因为从早上8点左右在皇后镇就已经走了一个小徒步,然后到瓦纳卡又走了Roys Peak。这一天的能量密度真的是非常高了。Day 6瓦纳卡-特威泽尔 144KM早上起的比较晚,休整了一下,然后退了房到瓦纳卡镇上去吃了一顿悠闲的早餐,本来想着去看一眼那棵孤独的树,沿着湖边走了一段就不想走了,坐在湖边发了会儿呆,就出发去下一站了。接下去的两晚计划是住在库克山的,但是因为住宿实在是太难订到了,只捡漏订到了一晚的Lodge,因此前一晚就计划住库克山国家公园外围的特威泽尔。去的路上经过哈威亚湖停留了一下,又在路上经过了一个观景台,我于是又去爬了个山坡,那个坡其实不好爬,超陡的,到了顶上刮着超大的风,比周边的山头都要高,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姜Sir则在车里补觉,觉得自己超猛,看到山就想征服一下的感觉。快到特威泽尔的时候有看到高山三文鱼的标牌,但因为开的太快,一下子就过去了,就没停下来。这个地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三文鱼农场,因为有山上融化的雪水,因此品质也特别好。特威泽尔本身就是一个小镇,我们沿路去问了几家旅店,都说客满了,继续往前开到了一个房车营地,去问了一下也没空房,就把车停在营地门口,给谷歌上搜出来的附近的旅店打电话问有没有空房 ,但要么没房要么是个House太贵了,大概过了半小时,营地里前台的一个亚裔的妹子跑出来问我们是不是还没找到房,说营地里有一个Cubin因为地毯上有一块污渍洗不掉因此空着等待维护的,问我们要不要住,而且可以打个折扣,我们当然无比欣喜。营地条件一般,但这时有个床位已经是很好了,安顿好了,去超市采购晚饭。特威泽尔已经是国际黑暗保护区,因此可以观星,可惜那晚云层太厚,没有看到。Day 7特威泽尔-库克山国家公园从特威泽尔到库克山一路是沿着普卡基湖行驶,都说这是新西兰最漂亮的一个天然湖,阳光明媚的时候湖水呈奶蓝色,只可惜那天云层太厚,我们没有看到最漂亮的那一面。随着一路行驶,库克山脉白雪覆盖的峰顶越来越清晰,周围的群山山谷中也偶尔能看到一些冰川。整个库克山国家公园都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新西兰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共23座,而在库克山国家公园就有19座,其中库克山3724米,是整个澳新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去那里的旅游者大部分是去徒步登山观赏雪山冰川自然景观,因此那里的住宿和食物都非常有限,也没有看到什么当地人定居点。我们到达时还不能入住,因此先去了那里的旅游信息中心去了解情况 。整个库克山国家公园有很多的徒步路可能选择,从入门级到高难度,我们大致看了下线路和天气情况,就出发了。根据两个人的体力情况和时间首先选择了Kea Point Lookout和Sealy Tarns Track连在一起的两条步道。Kea Point步道是一条山谷中的平地线路,在草地铺有石子路和木栈道,四周是白雪覆顶的雪山,空气清洌,阳光温煦,花草清香,徙步感觉非常宜人,步道终点是穆勒冰川融化后的冰川湖,湖水呈青白色,雪山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了,在湖边拍照发呆,然后继续赶路。 从冰川湖往回走一小段后就到了一个叉路口,路标指向Sealy Tarn Track,这个步道并不好走,都是台阶路,一路螺旋上升,比较陡峭,海拔上升的很快,所以走起来比较考验体力,我们俩走的也觉得很累,而这仅仅是今天虐走的一个开始。随着台阶向上,视野也是慢慢开阔,可以看到之前的山谷和冰川湖慢慢变小,而四周的雪山已经有扑面而来之势,天气也是时而云遮雾绕,时而阳光普照。从高处看发现之前看到的穆勒冰川湖里面还有一个另一个冰川湖走走歇歇大概两个小时,到达Sealy Tarn Track步道的尽头,是一片不算开阔的平地,边上有个狭长型水池,悬崖对面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山头,倒映在水池中,站在崖边可以看到底下是一个冰川湖。而就是这里第一次看到了kea这种神奇的鸟,学名叫啄羊鹦鹉,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峻寒高山地区,在库克山的信息中心看到的资料显示好象已经是濒危鸟类。在高山上居然看到了鹦鹉,而且还是一种好奇心很重的食肉鹦鹉,喜欢热闹,所以它似乎还很想靠近边上的那对父子。这么小的孩子就被扛上来了,要知道这上山的路其实也挺陡峭的,并不好走。其实今天的行程到了这里是可以结束了,当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可是看着前方的路和景,看着指示牌上的Mueller Hut,玩性还是很浓,我之前做过攻略,知道再往上是很难爬的一个步道,对于体力佳的人可能都算是一个中级难度,身边的姜Sir对此一无所知,只一心向上。如果我提前告知他,可能他也会打退堂鼓,而就是凭着这无知无畏,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三条步道,此时身边也已没有其他的游人了。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居然是翻越一座雪山。Mueller Hut步道刚开始就是往上的一些不规则乱石,很多情况下都要靠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一路有橙色的指引标志,而景色也愈来愈不寻常,感觉看到的景都是谷歌地图的卫星地图模式。终于考验来了,前面已经是白雪覆盖的坡道了,我们穿着普通的登山鞋,对爬雪山没有任何心理和物质准备,而更恐怖的是我随便走了两步,下面居然是空的,脚直接往下陷,雪没过了大腿。爬还是不爬,很是纠结,看着山顶感觉好象不是很远,姜Sir率先开始往前走了,我只能在后面慢慢跟,一步一陷,异常艰辛,体力消耗也很大,大约走了一半多,打算放弃了,这时山头那边一对外国情侣在往下走,其实是在往下滑,拿了件衣服当滑板,是不是很会玩,看我停在那里不动,就对我喊,加油,还有两分钟就到了,不要放弃,好吧,鬼相信,两分钟,可是的确也是激励了我,一鼓作气,终于到达了山顶,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众多雪山山顶,这次不是错觉,近到感觉震撼,有点恍忽。翻过山头后的路已经相对比较平坦,已经可以看到Mueller Hut这个红色的小木屋,但还只是一个红色的小点,说明还有蛮长一段路需要走过去,但好歹已经看到目的地,而且路也好走很多了。小木屋是一个供登山者休息过夜的住宿地,走进去有各国的登山者打算留宿,当然硬件条件不会很好,都是大统铺,有热水和厨房。但我们没有预订也没有计划,所以暂做休息后就准备走了。听说小屋附近有山头可以看日出日落都是绝美。而行走在雪山的山脊看到的风光终生难忘,连绵的山头褐白相间,扑面而来,耳边只有呼呼的风,感觉天地间似乎只有我们。到达小屋已经17点50分了,此时虽然离天黑还早,但想想回程也是艰难漫长,因此不敢太长停留就开始下山,路过爬上来的山顶时又看到了两只Kea。雪地下坡时,姜顽童是全程滑下去的,玩的不亦乐乎,而我因为穿的不是冲锋衣,只能连滚带爬。专心赶路,到达山下已经晚上9点了,还看到好多彼得兔,一点不怕人。听说新西兰的兔子因为没有天敌已经是泛滥成灾了。先去lodge办了入住,然后打听了吃饭的地方,就在边上这里最好的酒店叫遗产酒店有一个中档的餐厅,东西做的很精致,而且味道很好,但价格也不菲,两份餐RMB500左右。身体很劳累,但心理无比满足的一天又结束了。Day 8库克山-蒂卡普湖在库克山第二天,清早起来在lodge的餐厅里自己做了顿早餐,慢悠悠吃完,收完行李开车出发。第一站非常近,就是库克山的胡克步道,对于大部分的跟团游客来说,来库克山就是走这条步道的,往返三小时左右,而且都是平地路线。虽然经过了昨天海拔从低到高各种美景的视觉冲击,胡克步道已经没有那么震撼到我们了,但不得不说这还是一段让人很愉悦的徒步。天气清朗,煦风拂面,鸟语花香,白云悠游,周围是雪山,边上是冰川融化的淙淙清流,我们就行走在这个胡克山谷里,一共经过了三个吊桥,到达终点,是胡克冰川下融化的冰川湖。这条步道人相对比较多,但我觉得也很值得一走,简直是心旷神怡。库克山特有的百合花结束胡克步道后,我们要离开库克山了,虽然没有去体验直升机冰川徒步(因为穷),没有去触摸过那古老的泛着晶莹蓝光的冰川,但两日的行走与探索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的天然之美。下一站是到蒂卡普,没错,就是当初吸引我来到新西兰的岸边开满鲁冰花的蒂卡普湖,又是充满期待,对不对。刚开始的一段路是跟来时重合的,就是沿着普卡基湖行驶,当时设计线路就想,有两次机会路过这个湖,总有一次机会能看到她开颜的时候吧。但是奈何湖上的云层还是太厚,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奶蓝色湖水。来的路上错过了高山三文鱼店,幸好在去蒂卡普的路上的信息中心还有一家,那时候正好饥肠辘辘,面对着普卡基湖,两个人下肚了两盒,味道还不错,很是鲜甜。 蒂卡普也是一个小镇,以蒂卡普湖闻名,对喜欢打卡的游人来说最有名的就是湖边那个好牧人教堂,我们先把车开到教堂边的停车场,然后联系了房东到我们到住宿的地方。蒂卡普的住宿真的很贵,花了700多在Airbnb上住到的是一个人家房前搭的一个非常小的小木屋,几乎只够一张床和一个小柜子,而且这个房东也是全程碰到的最不整洁的一家人,夫妻俩有三个男孩,家里也是凌乱而邋遢。反正就是一晚,怎么都能将就。安顿好住宿,就去湖边逛了,这个季节,鲁冰花开的正的很盛,好牧人教堂非常迷你,但作为拍照的背景还是非常赞的。到达时接近傍晚,所以湖边逛逛就去镇上的超市采购,再赶在饭店关门前去吃了个饭就回去了。Day 9蒂卡普湖-基督城-广州-上海今天已经是新西兰行程的最后一天了,离开小木屋,又去湖边转了一圈,看了看清晨的湖,就开车上小镇边的约翰山,山上有一个坎特布雷大学的天文观察台,还有一个咖啡厅是打卡圣地,但异常吸引我的是从山上往下看到的湖景,实在是太漂亮了,然后发现在山上沿着湖也有步道可以走,有点后悔昨天下午到达的时候没有直接上山来,可以走一走这个步道,现在时间已经不够,必须要离开了,那时心中生出了深深的留恋,一步三回头。天文台咖啡厅的拉花也是很有特色了。下山的路上还是忍不住去拍了几张照片。从蒂卡普湖一路回基督城,又找了家比较大的PAK'n SAVE采购了些东西,就到机场还车,过程也很顺利,检查了一下车况,说有一个地方好象被小石子弹到了,要赔付,但因为保险全部涵盖,而且携程会垫付,所以自己什么都不用管。然后就到机场准备回家。后记:从2018年11月底12月初游玩新西兰,到今天,2020年1月14日完成这篇游记,中断了无数次,但最终也算写完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一些记忆可能也已经断篇了。最后想说,新西兰再次刷新了我对大自然的壮观与优美的认知,非常非常喜欢新西兰,我想在签证五年到期之前,我一定会再去一次,去走一走经典的九大步道中的几条,特别是阿贝尔.塔斯曼国家公园的海岸步道,汤加里国家公园步道等等。此次照片全程都用手机白摄,也没有任何后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