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迪斯拉发的老城区广场,也称主广场、老市政厅广场、合拉夫内广场(Hlavne Namestie),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1945年4月4日,苏联红军从德国手中解放了这座城市,广场曾改名四月四日广场,后又换回“主广场”。主广场上的“拿破仑士兵”最受青睐,前后左右总是站着合影的。我多次路过后,终于有次在4点半经过时门可罗雀了,因为团队游客都不在了。“拿破仑士兵”的身后,就是他的祖国法国大使馆。这个“站岗士兵”的身后是日本和希腊大使馆。广场周边的很多房屋被各国租为使馆。主广场中心的罗兰喷泉,也叫马克西米连喷泉,是该市的地标。喷泉由一个直径为9米的巨大圆形槽,槽中间是个10.5米的高柱,柱顶上是手持宝剑、身着盔甲的城市守护神罗兰。该喷泉是为庆祝马克西米连国王加冕礼,建于1572年。由于雕塑酷似马克西米连,故而又称马克西米连喷泉。这座城里最古老的喷泉,并非太起眼,一旦知道这是400多年前的消防设施,就令人赞不绝口了。喷泉背后的奶黄色建筑,是建于1868年的博物馆。博物馆后面的不远处,就是圣马丁大教堂。所以说,主广场附近都是景,只是街巷多,就怕看漏了。喷泉的正面,有座绿顶钟楼的一并排房子的,就是建于1421年的老市政厅,1868年被辟为市政博物馆。老市政厅的左边是教堂,星期天时开门了。穿过市政厅塔楼旁的拱门,就是主教宫广场。大主教宫的墙体与老市政厅相连。星期天再去时,大主教宫挂起了旗子。知道欧洲的有些地方星期天比较热闹,也许会有些特别安排,于是特意去老市政厅那片碰运气。没想到老市政厅的钟楼随便爬,于是能够平视到大门上方的宫顶装饰,跟地面仰看的效果大不一样,原来那顶大主教的黑帽子,高出头部那么多。遗憾,只能从这一个角度拍。那天真是去对了,大主教宫的门也开了,可以随意进。建于1778-1781年的大主教宫,曾是匈牙利大主教的官邸,现在是市长办公室。那天是2017年4月23日,我不知是星期天都开门,都免费开放,还是碰到什么纪念日。宫里庭院中的雕塑,骑士屠龙,就是圣乔治打败大龙的过程。当时我只是见门就进,根本也不可能抬头去看这是什么地方,即便当时是知道的,过后早忘了。那天下午,就在那一片,因为参观的地方太多,一张张对比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在大主教宫里看到的,好像是在楼下,先是看了一个画展,还应邀签了名。因为就我一个观众,还特别 “认真”地看了好一会,显得很欣赏和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手工的钩花、编花等展品,还有手工制作的小点心,是个临时展览。往楼上爬,令我兴奋的场景出现了,大主教“宫”,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宫殿。遗憾大部分拍糊了。没看到禁拍的标志,但在红地毯大通间才拍了几张,一位女士笑眯眯地不让拍了。能碰巧进去看,又先拍了几张,已经很高兴了。1543年,奥斯特里霍姆(当时匈牙利王国最重要的宗教城市),大主教的住地被土耳其占领,只好迁至布拉迪斯拉发。主教宫就设在当时市政厅后面的一座房子里。15世纪50年代,主教宫被改成哥特式,后经历任主教改建。1778-1781年,约瑟夫大主教下令拆掉老建筑,在原地重建,就是现在的粉色模样。这座宫殿里有间仿造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还见证了一件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9世纪初,拿破仑曾率军围困该城,虽然久攻不下,但是1805年12月27日,奥斯特里茨会战的胜利者拿破仑,在这里与奥地利的弗朗西斯二世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布拉迪斯拉法当时叫普雷斯堡),弗朗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第一帝国,始创于962年,到1806年终结,就是在这座楼里画上了句号,延续844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消亡。19世纪中期,大主教宫迁回奥斯特里霍姆,这座主教宫就卖给当时的市政府。市政府在装修中,在墙缝中发现了非常珍贵的六块17世纪的英国壁毯,讲述了一位小伙子与维纳斯女神中的女公爵海洛相爱的故事。现在,那些英国壁毯都挂在墙上展出。当时我见到那些壁毯,并没特别注意,只是顺带拍到点。现在大主教宫的镜厅,是布拉迪斯拉发市代表们举行会议的地方。市长的办公室也在这儿,好像这座大主教宫,现在有点像市政厅。出了门,又赶紧拍了这座楼的外观,以便记住,这些房间,都是这楼里的房间,便于写博时好对号入座。在主广场,也就是老市政厅广场附近的建筑、雕塑。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我正在工作”,靠着市政厅广场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戴着头盔的水道工,从下水道钻出地面,趴在井口休息。只要想想下水道里的恶劣环境和气味,就知道他为何满脸惬意。因为名气太大,于是他还有了自己的名字“古米”,当地人称为“水道工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