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
76429
74
1053
作者:sjax001
我已经是第六次去印度了。经常有人问我印度好玩吗,值得我去那么多次,我回答好玩,好玩到每次都可以单独设立一个主题。这次的主题就是神庙。沿着印度的ECR(东海岸公路),从加尔各答出发,经奥迪萨邦,穿越整个泰米尔纳德邦,直到大陆最南端的科摩林角。目的只有一个,去逛神庙。庙有那么好逛吗?答案同样是当然好逛啦。因为啊,“这是燃烧的火,太阳,这是雨云,摩伽凡,风,这是大地,物质,天神,这是有和无,永恒者。"神庙千姿百态,神庙千奇百怪,我瞻仰神灵的圣像(Murti),我崇拜国王和工匠们建造与艺术的伟业,我享受围绕神像建立起来的人类市场。神庙即肮脏又圣洁,即崇高又世俗,即狭窄又具备万象,人们花费两千年建立信仰,也值得我花上20天的时间前去参访。神庙攻略更新完毕,请电梯直达或点我奥迪萨邦到奥迪萨邦的目的,是为了去见识一下羯林迦式神庙。羯林迦是奥迪萨地区自古以来的称谓,这个地区是恒河与朱木拿河之间孕育的印度教主流文明与南方达罗毗荼文明的交汇之处。频繁的战争和外来入侵让羯林迦的地方政权一直难以稳定,从7世纪统一部落建立早期王国到16世纪被穆斯林最终征服前,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了五个王朝的统治,外来王国也将自己原来“出身”之地的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带来这里,避免了风格的僵化。因此,奥里萨邦的神庙建筑和雕塑艺术承北启南,它继承了笈多后期风格,而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创新精神和国王们的虔诚又将它本土的风格发扬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羯林迦式神庙的代表作包括普里世主神庙、布巴内斯瓦尔的旧城区神庙群,林迦之王神庙和科纳克太阳神庙。这次我拜访的是后三者。科纳克太阳神庙科纳克太阳神庙是羯林迦式神庙建筑最大、也是最后的巨制。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印度教神庙奇迹都是在8-12世纪这四百年内完成的,建于13世纪的科纳克同样能称为印度教神庙的最后杰作。此后的六百年间,北印被控制于穆斯林之下,南印无论波陀耶人也好,Vajayanagar帝国也好,后来的Nayak诸多王朝也好,品味都十分低劣,天份都十分欠缺,再难以贡献出什么建筑或者雕塑杰作来了。虽然让卡纳克太阳神庙闻名于世的是它那巨大的太阳神车轮以及装饰在神庙屋顶上的乐女雕塑,但是第一眼看到它,真正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无以伦比的宏大。这种宏大任何照片或影片都无法还原,只有到了实地才能感受得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太阳神庙已经是个残破的遗址,它真正的主体建筑、也就是供奉神像之上的神庙主塔(通称悉卡罗Sikhara,南称毗摩那Vimana,羯林迦和孟加拉则称Deul)已经坍塌,我们看到的只是它残留的大厅(南北皆称摩诃曼达波,羯林迦称Jagamohan,意即集会厅)而已(见下图,图源自wiki,黄色部分是目前残存的部分)。在神庙完整的时候,主塔据估计高达69m,相当于一座20层高楼,比现今的世主庙(65 m)、林迦之王庙(45.11 m)和坦焦尔大庙的主塔(63.4m)都高,是当时印度最高的建筑。而这个残留的大厅,仅就其单体建筑的规模浑厚和如同山岳一般的庞大气魄来说,已经超越我见过的所有印度教神庙,包括我个人的最爱建筑奇迹坦焦尔大庙。奥里萨邦的艺术家们对神庙外壁的装饰安排有着无以伦比的节奏感。仅仅看神庙的基座:假装饰柱,怪兽(Yali)雕像,装饰神像、爱侣和龙蛇形象的小型人物壁龛均安防在莲花台座上,而莲花台座下则是由精雕细刻的象群支持,富于变化而又严谨,虽然繁复但又不显得累赘同质,可谓赏心悦目。在其之上,则是太阳神庙那标志性的巨大车轮。有人说的好,这座神庙是以史诗一样的气魄建成,情诗一样的细腻加以雕琢。这巨大的车轮总共有24个,象征整座神庙是太阳神苏利耶的神圣战车,而车轮本身则象征着一年的时光——印度人将每一个月分为从新月到满月的白半月和从满月逐渐消减的黑半月,因此24个车轮代表24个半月。车轮辐有十六根,象征月亮盈亏的十六分(现实只有十五分,第十六分是永恒不变的,常人无法见到)。轮辐圆环中的精细雕刻既有神像,也有生活场景的描述,雕刻师们似乎期望让人看到,无论神或人,天上或人间,神圣或世俗,皆为时光之轮所承载,又为时光之轮包蕴其中。建造神庙的是东恒河王朝的一代雄主那罗辛哈提婆一世,他是10世纪穆斯林开始侵入印度腹地后为数不多可以和穆斯林军事力量刚正面而且还能刚赢的杰出印度教国王之一。关于他和这座神庙的传说很多,最狗血的一个如下:那罗辛哈提婆一世还是一个王子时,他的父亲替他向克什米尔公主求亲。但是,那罗辛哈提婆已经爱上了布巴内斯瓦尔地方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摩耶提毗(Mayadevi)。克什米尔公主来到之后知道此事,便趁着那罗辛哈提婆一世上战场的时候去寻访摩耶提毗,希望让摩耶提毗去当正宫。但是,由于相思成疾,摩耶提毗已经重病难愈。垂死她请求克什米尔公主将她尸首放进棺材里,顺着河流漂流。那罗辛哈提婆一世自战场回来后知道此事,四处寻访那口漂流棺材,最后在科纳克附近海滩找到,打开棺材后发现摩耶提毗依然双目圆睁,那罗辛哈提婆一世碰到她之后她才阖目。为了纪念他们之间的爱情,那罗辛哈提婆一世在当地兴建了巨大的神庙。因此,在科纳克神庙的背后,还有一座规模较小但更为古老的Mayadevi神庙。这故事那么感人,所以当然不可能是真的。实际上从那罗辛哈提婆留下的名号来看,他自称“永恒大自在天”“杜尔迦之子”“至高神我”,这分别是湿婆派、性力派和毗湿奴派的称谓。奥里萨邦在大一统的地方王朝形成之前,各个不同地区就已经形成不同的信仰中心。王室虽然大部分时间崇信湿婆,但也必须向各个地方的不同宗派示好,赞助所有派别笼络人心,兴建太阳神庙则是那罗辛哈提婆对科纳克自古以来就有的太阳神苏利耶信仰(Saura派)表示支持的一个标志而已。不过,建设科纳克神庙耗尽东恒河王朝数年的财政收支。没有足够财力和实力支撑,就像是科纳克庞大的主塔在失去其塔顶石(Amalaka)后于16世纪崩塌一样,羯林迦终归是在16世纪被穆斯林征服了。布巴内斯瓦尔布巴内斯瓦尔让我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吴哥。全盛时期的布巴内斯瓦尔是不折不扣的神庙之城,在此地兴建的神庙据说曾超过一千座,现在在其机场附近老城区里剩下的老神庙依然数不胜数。吴哥是森林淹没了神庙,而布巴内斯瓦尔的神庙则被淹没在普通的街道和民居之中。大部分神庙保留了其最初的原貌,并没有像很多古老的南方神庙那样惨遭毫无品味的Nayak王公修复,因此在某一个小巷尽头、某一片平房缝隙里窥见一座古老神庙时,同样给人一种在密林里窥见遗迹的兴奋感。因此,游览布巴内斯瓦尔最好的办法,就是留足体力,沿着林迦之王神庙与点滴之海(Bindusagar)的街区四处寻宝。比方说,这座建于7世纪的水之主神庙不见于任何旅行参考或攻略,就是如同前文所说的藏身在小巷里的遗珠,旁边就是普通民居。这样的神庙在老城区真的比比皆是。此外,因为布巴内斯瓦尔神庙以最原初的模样得以保存,从7世纪开始到15世纪统治羯林迦的五个王朝不同时期的神庙都并列呈现,也能让人明确地体会到其建筑和雕塑风格是怎样继承了笈多后期的古朴、随后吸收德干的活泼生动、最后融合创造出本地化的繁复华丽、节奏感极强的羯林迦式艺术。7世纪的持斧罗摩之主神庙是布巴内斯瓦尔最古老的神庙,保存情况非常好。彼时石生王朝(Shailodbhava)刚刚学会建设神庙,无论是仿照木结构的集会厅(Jagamohan)的形制还是外壁的雕塑都异常质朴,雕刻中人物形象也带着稚拙和部落文化色彩。8世纪的Baitala Deula神庙及其旁边的Sisireswar神庙。庙壁上雕刻的是持棍棒者Lakulisha,这是传说中湿婆的化身之一,历史里是印度教湿婆派里最古老的宗派兽主派的开创者。建造神庙的是Bhauma-Kara王朝,这是一个曾有好几位女王统治的王朝。Mukteswar神庙(10世纪)的祭司。此庙是羯林迦建筑迈向成熟的标志,单论精美程度,此庙与建于11世纪的Rajarani神庙可并称布巴内斯瓦尔的两大珍宝。祭司是超会来事的一个人。很可惜的是,布巴内斯瓦尔最宏大的一座神庙——林迦之王(Lingaraj)神庙,是严格禁止非印度教徒进入的。只能从神庙主要入口向右走,左拐,有一座平台可以供你观看神庙内部的情景和建筑,望梅止渴罢了。不过,因为主塔非常高大,只要沿着林迦之王神庙行走,总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到它。沿着点滴之海(Bindusagar,隶属于林迦之王神庙的人工大水池)走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神庙,比如这座13世纪的无涯者富天神庙(Ananta Vasudeva Temple),相传很长时间都曾是布巴内斯瓦尔唯一的毗湿奴教派神庙。进去玩的时候成群的男性信徒正在忙着将煮好的米饭作为神食(Prasad)分发(出售,每份套餐80卢比),场面很是热闹有趣。布巴内斯瓦尔最有价值的一些神庙在地图里标注如下:大部分具有很高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神庙是由印度的文管部门(ASI)来照管的,这样的神庙往往都会被清洁干净的小型公园或者草坪包围着。印度人照样来来往往,公园和神庙一样是社区中心,把神庙当公园,还是把公园当神庙,都无关紧要。同样地,祭司也依然在神庙外举行护摩(Homa,火祭)。愿夜晚和早晨甜蜜,愿大地的尘埃甜蜜,愿天父给我们甜蜜!凑热闹也去跟着喊了几声“娑婆诃(Svaha)”——如此,成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