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完美旅程,一生中也许只有一次2017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完成了完美无瑕的美西大环线自驾之旅。2019年4月22日,在2017年1月23日开启这篇文字整整27个月后,我完成了本次旅程从签证开始的半年漫长准备到旅行全程22天、7个州、5个国家公园、7000公里奇妙体验的全过程记录。全文10万字。囊括准备阶段的从签证、订车订酒店到在google街景上模拟开车,从计划国家公园露营、选择露营装备到整点秒杀“哄抢”露营位,还有在美国枪店打枪的个人独家研究攻略等实用干货。包含旅途中每日详细行程,更有亲临航母、战列舰、航天飞机等“大杀器”,在多个国家公园安营扎寨,两次靶场射击,两次被警察Pull Over等各种经历。【本游记曾在马蜂窝连载一个多月,写了将近一半篇幅近5万字,突然有一天游记全文莫名被删除、过半小时又恢复、过几分钟又再次被删除、过了两天又一字不漏全文恢复,经过几天反复询问马蜂窝官方却未得到任何解释、说明或答复。为免今后再遭不测,我还是换个地方重新发吧。】要说,我也不算是新的穷游er了,11年前我在穷游发的国庆黄金周新马之行长篇流水账还被加精了呢各种心得、窍门、感受,真实记录、点滴呈现。且容我慢慢道来~~~~~~-------------------------------------准备篇----------------------------------------缘起 & 签证从上海签证返回的火车上没省外流量,百无聊赖,在手机上记个美签流水账吧。被同事正在筹备的2017初夏美国自驾游影响,也考虑起暑假美国游了,此时是2016年11月。等同事一家8口有老有小面签成功,在他志得意满之时,我除了羡慕不已,也打起自驾美国的主意来……额,稍等:虽开车9年,但国内都没自驾几回,最远的全程才近千公里;2015虽去过北欧,但那纯属跟团,从头被动到尾;9年前倒是自由行一切自己搞定去过新马(游记也是在穷游发布的:国庆黄金周新马之行长篇流水账),但那块地方好歹华人占多,中文就能搞定大半地方……这,美国3周5千公里自驾游?行吗?继续琢磨下自己有什么优势:开车基本算是稳重,9年来从没因自己责任修过车;做事谨慎,习惯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基本不打无把握之仗;英语嘛,26年的英文歌不是白听的,15年1万多小时的中文字幕原版电影纪录片也不是白看的,估计日常用语连听带猜应该能蒙对大概的意思。而更主要的,是自驾游带来的旅行感受,绝不是跟团游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到家里全忘掉的体验所能比拟的。何况,初步估算,20天美国自驾游的价钱,起码要比跟团游节省一半的费用。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我初步考虑与同事走相似路线的前提下,在他一大家子美国行结束之后,我还有两个月可以吸取他的各种经验教训。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虽然定了目标,但想着时间还早,一磨蹭就过了元旦。拿着护照准备填一家三口美国面签的DS160表格时,才注意到我和儿子的护照都是2017年7月就要过期了!没用了!开始着急了。同事批评我说一个月前就让我抓紧准备而我就是不听,我唯有点头称是,一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忙得团团转准备开来。那边厢忙着找人加急换护照,这边厢急急让同事指导填写DS160表格,与此同时,拿同事通过了面签VO审视的图文并茂行程安排表过来,逐字逐句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让这份表格看起来如同自己做出来的一样,简称就是:视如己出~2017.1.23.晚一晃大半年过去,如梦般的美国之旅已结束20天。2017.9.4.重开这篇始于年初的文字。面签前后的记忆,大多已被之后半年5+2、白+黑的出行准备工作冲刷掉。脑容量看来是不太够了。又一晃10月底了。开工。继续从签证接着写。消化吸收别人材料的阶段,是一个挺奇怪的阶段。因为还不确定能否得到签证,而且为了加快消化速度,我完全没把手头的这份行程安排当做自己即将开始的旅程来做任何的修订拓展,也没有边看行程边憧憬,实际上是尽量压抑住自己的好奇和兴奋,时刻提醒自己:把个性化留到签证到手后再说,现在需要的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当然,为了记得更牢,也是在地图逐日逐句对照行程安排,尽量让自己对行程规划中二十多天每天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有个大致的概念。为了应付签证官可能的提问,我还默画了行程要经过的7个州的名字、位置、形状及经过的大城市、国家公园在地图上的位置。反正,用了两周的时间,这份完全是别人的行程,在我已经了然于心了。填写DS160表格和准备面签材料是个相当费心的事。美签不像2015年去北欧办的申根签证,申根只要按明确具体的要求提供材料就行,没要求提供的不用准备,属于不用动脑、按要求做就行。美签则是在DS160表格之外只有一句:提供任何您认为有助于您申请的其它材料。到底哪些啊?自己想啊!为了能够充分证明我去美国仅仅是旅游、丝毫没有移民倾向,除了一份厚厚的详细旅行计划,我还准备了房证、车证、收入证明、银行流水以及全家去北欧旅行的地标照。又为了证明我有语言能力完成我的旅行不给美国人民添麻烦,我还针对网上搜来的签证官可能的提问,准备了齐备的中英文双语回答并背得滚瓜烂熟。此外,对别人写的面签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我也看了好多,充分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做好应付各种情况的充分准备。加急新办的护照终于在某天一大早拿到了,当天上午我就提交了DS160表格并去银行交了签证费,下午赶紧预约上海领馆的面签时间……惨,怎么一周内都约满了?怎么一个月内能预约的都只剩几个号了?两个月内能预约的时段都不多啊?这么搞要等到元宵之后才能面签,而那时中学都开学了,儿子居然要请假去面签?正当绝望之际,我多刷几遍网页之后,发现可用的预约日期和时段竟然会变,赶紧反复“F5”,总算看到了3个工作日后的1月23日中午2点有可用预约,赶紧抢到!抢到了面签时间,接下来该抢火车票了,很抱歉跟全国的春运回家大军抢票。携程APP里的预约抢票功能确实不错,完全没票的车次,提前预付票钱,用了两天完全无人工干预陆续自动抢到了全家往返动车票,本来都准备带几个折叠小椅子上车的。面签日。嗯?怎么感觉有种D-Day的意思。摸黑出门赶一大早的火车,3个多小时到上海虹桥是11点多,站内转地铁奔南京路,出地铁吞个快餐分分钟来到了梅龙镇广场的美领馆楼下,楼的四周也算是一景,全是来面签的祖国各地的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独一无二,看着都充满期待,多少也都有些不安。按网上攻略先到美琪大戏院存包,结果这攻略不靠谱,工作人员说你把包放这里可以,但不负责保管,于是出门找到了一家公司办公室里员工存包的带锁的箱子,除了面签必备的,其它统统锁进去。虽然距离我们选的中午时段还差大半个小时,但依然有效地加入了领馆正在排队的人群,说明所谓的时段只是大致那么一说。顺着人流走来走去,进入犹如菜场般闹哄哄的签证大厅。大厅里人很多,但在工作人员的奋力维持下,秩序还凑合。队伍中的人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少数外国人,想想也对,不是每个中国以外的国家都可以免签去美国的。各个签证窗口里坐的签证官不像他人描述的北京大使馆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处于和外面的人差不多的高度。排队先是按指纹,一个美国中年妇女在窗口内循环往复地对窗外按指纹的人说着永远一样的中文:“左手。右手。”,大概就这样每天10000遍x每周5天x每年50周的说下去。按过指纹,跟着人群填补到一个面签窗口队伍后面站下,之后才注意到窗口里的签证官是一位比较典型的 墨西哥 裔年轻女子。看着还算面善,在我们前面的几组人多数都通过了,只有一位计划单独去美国旅行、之前只去过马来西亚的年轻女子被签证官说“抱歉,你不符合我们的签证条件”,听到这结果她还有些愕然,可我在后面比签证官更早地在心里给她画了个叉:这分明是最典型的被拒签类型嘛,她下次可得提前好好准备啰。在隔壁窗口有位中年矮个谢顶男人比较有趣。声音挺大,说自己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博士学位,好像是去美国公务出差,全程只说中文,窗口内一站一坐男女两位年轻签证官,愣是没听懂他的中文,尤其是关于他的专业,里面的人反复问了多次,外面的始终解释不清机电一体化是啥意思,我都替他着急:你哪怕说个啥automatic之类的也行啊,你好歹是博士,英语还能差得过我啊?不过还没让我看到结局,我这窗口就轮到我们了。说声你好,递上护照,在窗口台面上摊开行程和其它材料,假装微笑着静候墨裔美女问话。问:去美国旅游吗?答:是的,这是我们的计划……(正要递材料,被微笑摆手示意不用)。过了半分钟,朝向我LP微笑问:你去过美国是吧。答:是。然后是一分钟左右的静默看屏幕点击、输入,接着美女抬头对我微笑着说:可以了。我轻微楞了一下:什么叫可以了?哦,通过了!我立即按事先想好的台词对她说了一句:Have a nice day!旁边的LP还有点没反应过来,问怎么了。我说:通过了啊! 哈哈哈,这么简单,我还准备跟她飚英文呢~收起台面上的东西离开队伍高兴地朝外走,我分明感觉到周围等待面签忐忑的人群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走出大楼,来到阳光灿烂的户外,心情还沉浸在面签秒过的喜悦中。到存包处拿到手机,第一时间就把北京,额不,上海喜讯传四方,看着天色还早,顺路溜进路边的影院看了个科幻烧脑片《降临》庆祝一下。看完后儿子意犹未尽,出片尾字幕的瞬间就搜到了电影改编自华裔美国作家的小说,回家的火车上就把小说版看完了并对这位得过雨果奖的作家一直推崇备至,这也许是他这趟签证之行的意外甚至是最大收获。回家的火车上,我一个人坐在遥远的车厢里没有省外流量,在手机上起了个头开始写这些文字,同时也憧憬着就这样竟然要真正着手准备的美国自驾游了。下了火车在车站停车场里居然堵车近半小时,再开车回到家中已接近凌晨。虽然疲惫,但这一天的18小时中我们从家里出发往返1200公里去上海打了一场有趣的战役,取得了圆满的成果,这“最长的一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这一天,距离出发还有整整180天。明天起,美西自驾正式进入准备阶段。正式进入准备阶段--买机票一觉醒来,第一件事,买机票。十几天前开始,我几乎每天搜机票价钱,就这不到两周时间,心仪(其实就是最便宜,但时间上也还算合适)的航班已从6000涨到了6600,签证既然到手,毫不犹豫上午就把机票给办了:韩亚航空7月21日中午上海—首尔—洛杉矶、8月12日凌晨洛杉矶—首尔—上海,这也意味着全家的美国游已经板上钉钉、不可逆转。关于机票的事,还有个事后诸葛亮的对比。买完机票后我还时不时会搜下价格,发现从我买过之后价格还在一直上涨,5月份左右搜我往返日期的机票已过万元。但是!到6月底,距离我出发一个月左右时,却出现了从我所在的城市南昌—上海—洛杉矶的往返机票才不到6千元的价格,不仅单人价钱便宜了两千块(我买的机票算上南昌—上海区间机票和上海转机住宿,平均每人7760元),而且路上耗的时间也少多了,并且这价格的机票连续一个多星期都能搜到。当然,我也知道,机票价钱本来就是飘忽不定的,我这只是给后来者提供个参考。个性化行程--露营打枪逛公园,寻访大杀器好,火烧眉毛的面签、机票弄完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这么着急了,我还有半年呢。且等我把接下来要做的貌似无穷多的准备工作理个头绪先。以下排名分先后:1、 行程初步个性化,确定每天起止地点;2、 订车订酒店;3、 行程安排精细化,确定逐日具体安排;4、 熟悉美国交规,学会在美国开车;5、 强化英语听力;6、 准备行程用品。以上必须先完成1才能进行2,完成1、2之后的3、4、5、6可以同步进行。第二件事,个性化行程,做真正属于自己的美西自驾日程表。此前为了签证而熟记的别人的行程,其实到现在也已经不完全是别人真正的行程了,同事在他全家签证结束后的这两个月里,已经更改了不少的行程计划并完成了全部酒店的预订。十年签证在手,美国说走就走。那么我都要去美国干点啥呢?这会儿,我才真正来考虑这个问题啦。美国对于我,更多的是文化的影响—几十年来美国音乐、美国电影的熏陶,加上这些年来美国科技、人文方面的大量纪录片,使我对美式文化有了些许了解,但说起美国广袤的西部大地、绮丽的西部风光,仅限于一些电影场景中的呈现,从未认真地探究过。就着同事这份“签证专用行程”,伴着网上搜来的各种“美西大环线”游记、攻略,以体验从未体验为中心,我首先定下了基本目标:几大国家公园、1号公路自驾、亲临大杀器、露营、打枪、买买买。先说国家公园。之前,美国自然风光对我来说就是西部片里的漫漫黄沙加上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都只是知道名字而已。埋头于各种美西自驾帖子一周后,一幅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我要去看气势磅礴、峭壁千仞的大峡谷,我要去看世界最大火山口上的黄石公园,我要去看宛如外星景象的约书亚树公园,我要去看优胜美地的半圆顶、酋长岩、红巨杉,我要去看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精致拱门,还有位于印第安保留地不属于国家公园的梦幻羚羊谷、广袤苍凉的西部片典型剧照般的纪念碑谷!再说1号公路自驾。因为我并不太喜欢开车的缘故,买车10年,自驾游次数寥寥无几,但说到去号称全球最美公路之一、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开车走一遭,享受四季如春的加州阳光和太平洋东岸的和煦海风,这种仿佛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的好事,岂有不去之理。然后说说大杀器。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来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一定不能错过亲临各种军武大杀器的机会。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国度,到处都有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退役军武可供参观,我几乎立刻就搜到并确定要去的两大巨舰:停泊在洛杉矶南部港口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停泊在圣迭戈美国海军基地外的中途岛号航母,这二者一个是旧时代坚船利炮的顶级象征,一个是新时代美国横行世界的现行。此外,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还有奋进号航天飞机,这个地球科技界的顶级大杀器也马上纳入计划。接下来说打枪。作为一个打枪爱好者,来到枪比人多的国家,一定不能错过“哒哒哒”的机会。我从小爱枪,打过数以万计的qi枪铅弹,在国内因各种机缘打过的军用枪也超过10种,但除了几十年前军训期间把玩过一阵也打过几十发子弹的仿AK47的五六式冲锋 枪和八一式突击步枪,其它枪基本都没怎么过手,尤其是在北京的北方射击场打过的多种枪,那根本就只是花钱扣个扳机罢了,连枪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就拿走了…拿走了…,同时被拿走的还有动辄数千的钞票,唉。去到美国,据说城里城外到处都是枪店、靶场,价钱还都便宜得吓人,几百块钱(人民币啊,各位)随便打半天。我在洛杉矶地图上一搜“fire range”,立刻就出现几十个结果,再搜搜别人的网文,说整个大洛杉矶都会区有一百多个靶场!对于我这种爱枪之人,这就像爱吃糖的掉进了蜜罐子,很快就定下在行程最后半天去就紧挨着洛杉矶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LAX Firing Range“突突突”!还要单独来说说露营。露营这个主意,其实是同事提出的,他说要是能在黄石公园的星空下露营肯定很好,但他去的时间才5月,太冷,而且他的团队成员上有老下有小,露营不现实。我说,你不现实我现实啊,我去!于是从未想过露营这招的我,开始研究这种从未想过要体验的生活。地图上随便一搜 “campground”立刻出现多如牛毛的露营营地,立刻生出“美国人成天在家闲的无聊只好开车出去随便找个地方睡觉图个一乐”的错觉,或许这不叫错觉而是实际。国家公园里的露营地很多都是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小商店、卫生间、淋浴房、停车位。这一研究,发现美国又是开车露营度假的天堂,额,怎么好像美国是干很多事的天堂…。露营,不仅体验是全新的,而且露营位子每晚20~30美元的价钱,只相当于国家公园里住房间每晚200~300美元的十分之一,唯一麻烦的是要从国内多带一个大箱子的露营装备过去,这麻烦…不算啥,克服呗。转眼间就初步定下了5晚露营:大峡谷、纪念碑谷、大提顿、黄石公园、优胜美地。最后是买买买。没啥说的,国人去美,有不买买买的吗。虽然我们对购物并无多大兴趣,但肯定不能免俗对吧,就安排大半天的沙漠山奥特莱斯吧,这个在洛杉矶边上的大卖场就是个最俗的购物点了。在基本目标之外,最初我还想把天文以及天文摄影规划到行程里去。本来特别想去看一下亚利桑那州荒漠中旗杆镇旁边那个硕大的巴林杰陨石坑,而旗杆镇本身也是世界第一个暗夜保护城市,城里还有美国第一个天文台--Lowell天文台,可供游客夜晚观星使用的24英寸口径的望远镜已经使用一百多年了,近百年前天文学家汤博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冥王星。但这么一安排,去大峡谷之前就要多绕一百多公里,而且分流陨石坑半天的话,大峡谷就只有差不多半天的匆匆一瞥了,另外,陨石坑要看着壮观只能从高空俯瞰,到边上估计看不出啥感觉来。旗杆镇的酒店都订过一回,还计划了夜访天文台,后来终究还是取消了。还有一个很可惜无法安排的,是犹他州的天然桥国家保护区,这里是全世界4个暗夜公园之一,在这里拍星空的话……啧啧……。但里面的露营地条件有限没有淋浴,而且在这里住一夜的话南不靠纪念碑谷、北不靠拱门国家公园,可我的假期没有更多的一天了。无奈放弃。只用了一周,连头带尾共22天的行程初步安排就做出来了,下面该要订车订酒店和露营地了。租车--反复比对,弃SUV改福特金牛座整个春节假期,我几乎都在家面对电脑研究租车和订酒店。对比了几个国内的海外租车平台以及美国本土的租车公司,国内的携程在价格上具有最大的优势。相同租车公司的相同车型,在携程这个中介平台订车居然比在美国租车公司的官网上直接订车还要便宜许多。不过,携程的这个海外租车中介也还暗藏不少机关和陷阱。最典型的,携程上下订单都是明确了具体车型的,而到了美国的租车门店只按预订的车型组取车,基本上很少能按下单车型取到车辆。具体来说,很可能不管你在携程订的是SUV中最便宜的RAV4还是每天起码要贵上¥100多的大切诺基,到门店你都只能拿到那里最便宜的Rogue。那么订车的时候不同车型之间的差价,这恐怕也就成为携程的利润增长点了。这种车型之争,网上一搜相当多,而且后来同事5月份去美国时就是如此,他订的大切提车只拿到Rogue。好在我在国内跟他在国外里外呼应,我上美国租车公司官网给他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门店是把高车型组的降级成了低车型组的,这才在他回国后找携程索要到了数额不小的退款。由于携程租车的价格随时有大幅波动,加上我选择的车型也多次变动,从2月到5月,我先后在携程下租车订单5次。从最初考虑气派拉风的每天¥367(减去还车后返现,实际金额,下同)的大切诺基,到之后觉得够用即可且后尾箱巨大的每天¥264的RAV4,半个月之后RAV4价格又降到¥241,再过20天RAV4居然跳水到了¥206!在洛杉矶租这么大个的越野车,每天才二百啊。回想起去年过年在海南每天近六百租的紧凑型轿车,每天二百元简直就跟白送的一样。但好景不长,5月加入携程的美西自驾微信群后,经常看到后尾箱一览无余无遮挡的SUV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被流浪汉砸得满地的碎玻璃、行李有的甚至被完全清空的现场直播,真是触目惊心。被砸的车,画风是类似这样的:连风景如画的卡梅尔小镇附近都有车内能看到行李导致车玻璃被砸的事件发生,促使我下定决心放弃便宜得哭的SUV改租大轿车。经过对比,我决定租轿车中最大尺寸的Premium Car。这一车型组当中三款代表车型分别是福特Taurus、雪佛兰Impala和丰田Avalon。这三款车论后尾箱都是轿车中的战斗机,尤其Taurus后尾箱空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20.1立方英尺,我用同事后尾箱容量高达15立方英尺的凯美瑞试装过我的全部行李,已经能勉强全装下了,这货Taurus竟然比凯美瑞还要多出1/3的后尾箱空间,任凭我在美国买买买都应该没问题。于是最后一次在携程下租车订单,以每天¥311的价钱下单Budget租车公司的福特Taurus。我想,即使没有Taurus,18.8立方英尺后备箱的Impala也相当不错,哪怕是后备箱只有16略多一点的Avalon也足够了。而且,作为美国本土品牌的福特,作为网上搜出来作为警车首选的国民车Taurus,在美国应该不少吧?呵呵,我错了,这是后话。订酒店--Super 8好像适合我,尽量不住景区订酒店。这个相对简单,根据每天最后停留的地点,找适合自己档次的酒店,携程和booking相互比价,就这么多。想要说的一点是,通过对比,Super 8貌似比较对应我的档次,Motel 6好像略差当然价钱也略便宜,Motel 6起初订过几家后来都退了,行程中我实际住了4家Super 8,都挺满意。还有,如果不太介意一天旅程安排结束后多开个把小时车到酒店的话,开出景点或热门城市入住是个省钱的选择。比如我在离开黄石公园时就没有住西黄石而是沿着我的线路方向继续南下110公里住在了圣安东尼,路并没多开,反正当天不开第二天还是要开的,但房费只相当于西黄石的6折。整个行程里大多日子的住宿都是这么安排的,超过200美元的只住过3晚,开头4晚的房费都不到100美元。穷游嘛。提前4个月整点秒杀优胜美地露营位独家秘籍露营地的预定则是件新鲜事。这就没法上携程和booking了,在美国预订露营地大多要上两大网站,一个是12家政府机构合办的recreation.gov,一个是号称北美最大的营地预订提供商的reserveamerica.com。我此行预订的大峡谷和优胜美地露营地就是在recreation.gov上订的,如果加州一号公里的桥没塌、路没断,我原本还计划了在reserveamerica.com上预订Big Sur附近或Morro Bay附近的海边露营,想想在海边的沙滩上或树林里扎个帐篷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入睡,真够浪……的。然而春节刚过,桥断了,未果。大峡谷露营当然是首选Mather Campground。就在大峡谷村的树林里,我选了个靠近营地角落、20米外就是卫生间的无电纯帐篷位。这个营地的预订不算太紧俏,这是相对我即将要说的优胜美地露营地来说的,我提前近半年预订时大多数位子都是可选的,提前两个月看时都还有不少的空位。下面重点说说优胜美地露营地的预订。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优胜美地谷里只有三个算是紧挨在一起的可供预订的露营地,分别是Merced河北岸的North Pines和南岸仅一路之隔的Lower Pines、Upper Pines,最大的Upper有237个露营位,Lower有73个,North有82个。由于优胜美地相当热门,露营位相当奇缺,难以满足加州以及美国以及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加上每月15日太平洋时间早7点准点开抢4个月以后一整个月露营位的规则,多年以来夏季的这三个露营地都是要靠拼手速、拼运气才能抢到的。我在网上搜索的过程中,搜出来好多抱怨无论如何都抢不到露营位的,还有叫全家一起上阵都没抢到的,还有人怀疑根本就是内部人员作弊把位子拦截下来挂ebay转手卖高价了。既然这么刺激,我当然也要来领教领教。我相信作为聪明的中国人当中的技术控,肯定比投胎时选了EASY模式的脑袋一根筋的美国人要灵光得多啦。我到优胜美地是8月初,露营位要在3月15日开抢,于是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2月15日我先演习了一把,一下就轻松抢到了7月初的营地,当然确认抢到之后马上就放弃付款送给后面捡漏的了,等到3月15日正式开抢时,瞬间又如愿抢到了我计划日期Upper Pines Campground的露营位。哄抢的具体规则是这样的:1. 提前在网站recreation.gov注册用户,搜索到你要预订的露营地,比如Upper Pines Campground。网站的页面设计跟两年前相比稍微有点改动了,不过好像变化不大,现在这网站首页长这样:2. 美国太平洋时间15日7:00:00准时开抢,一秒不差。特别要注意的是,2月15日还是冬令时,相当于北京时间15日晚上11点整,到了3月初美国就改夏令时了,所以3月15日开抢时间就在北京时间的晚上10点了。3. 2月15日开抢6月15日~7月14日、3月15日开抢7月15日~8月14日,以此类推。4. 开抢之前可以先选择好自己心仪的露营位,整点抢到之后这个被锁定的露营位才进了自己的购物车,15分钟之内付款后这位子就真正属于你了。超过15分钟未付款算自动放弃,别人还可以继续抢。购物车里最多同时能容纳两个露营位,所以每个用户每次最多能锁定到两个。上述规则最大的问题是4。由于同一个露营位在整点前可以被无穷多人同时选择,而你并不知道你点选的这个位子是否还有别人以及到底有多少人同时点选,所以完全可能你和其他成百上千的人都要在整点那个瞬间来抢1个露营位,而其它还有好多露营位在整点那瞬间根本没人选。你一旦第1秒没有抢到,再来刷新出剩下没被抢掉的位子并按流程再点几下才能抢第二次,可在你磨蹭的这几秒钟里,刚才看到还有的位子估计又被别人抢走了。我猜,这就是绝大多数思想单纯、屡战屡败的美国群众实际的操作流程。我的策略嘛,简单说,就是:确保网速、多管齐下、校准时间、整点秒杀。1. 确保网速。在国内直接访问这个网站速度很慢,不爬墙而过的话就基本告别露营位了,选择一个打开页面速度快的爬墙服务器是确保成功的第一步。另外,如果用笔记本的话,记得关掉WLAN用网线直连,成败可能就在那0.1秒的差别。2. 多管齐下。手边放多台电脑,同时登陆网站,每台电脑同时开多个窗口,每个窗口都提前选好不同的露营位。3. 校准时间。这个也很重要,早1秒或晚1秒,差别太大了。4. 整点秒杀。整点前两秒开始,快速逐一点每台电脑、每个窗口的“预订”按钮。这个需要提前多练几遍,结合键盘快捷键操作,10秒钟左右可以提交20次。为了确保自己的操作万无一失,我还专门提前写了个文档,这是给自己当晚逐句逐字对照用的----优胜美地露营预定流程:电脑提前1小时对时。网线直连,关闭WLAN,关闭书签栏,找一个网页打开最快的爬墙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同时登陆www.recreation.gov网站,各开10个窗口,均先登录,分别选择Lower Pines,North Pines,Upper Pines 3个露营地的不同区域具体编号的site,一步一步操作至如下图后等待。从22:59:58起逐一窗口点“预定”(Book These Datas)橘黄色按钮。(由于网站改版过,以下几个2017年的页面截图与现状可能略有差异,但规则是一样的)点完全部窗口后从第一个窗口开始查看,如最上部提示显示未到开始时间则下拉至“预定”按钮重新点击,如提示不能锁定表示此位子已经被别人抢了,继续点下一个窗口查看,如已锁定2个位子则圆满结束。如不到两个位子,继续从第一个不成功窗口(选最大的Upper Pines还有剩余位子概率大)开始点左上角画面中某个蓝色位置,之后页面会返回下图的状态。点蓝色数字,点“see details”,点预定按钮。之后选择facility map,输入日期,选择looking for “tent”,点search可选的位置为蓝色在最上,我倾向选择靠下、非最外围,如32点击32之后,点see details,如下图:之后再次进入整点前处于等待状态的确认预订页面,如图:赶紧继续点“预定”(Book These Datas)橘黄色按钮。演习的话,选到第一个位置后,换第二个页面继续演习看能否选到,选到2个位置后可以立即清空购物车再选一遍试试。注意,这句话指的是演习时,实战抢到一个位子就算成功了,抢到两个还可以有15分钟比较一下哪个位子更好。照上面的做,抢到露营位基本没问题,成功率毕竟高了20倍,呵呵。虽然我是如愿以偿,但也确实体验到哄抢的惊险刺激和火爆场面。整点开抢前几秒网站就反应迟钝接近瘫痪,等过几秒钟你能刷新出页面时,你选定的位子十有八九已被别人抢掉,你只能再刷首页看还有哪些空位没在第一波的选择中被大家抢掉。整整一个月的11760个露营位在1分钟左右就几乎一个不剩全部抢空。当然,万一前1分钟没抢到,15分钟内还可以继续刷新捡漏,毕竟还有些跟我一样演习或是瞬间抢到两个的。这么大篇幅说完抢优胜美地露营地秘籍,再简单说我计划去的其它几个露营地。纪念碑谷、大提顿、黄石露营地预订简述纪念碑谷那三个大土堆附近就有个The View Hotel及The View Campground,官网是monumentvalleyview.com,露营地可以在线预订,一个帐篷位每晚$20,洗漱都在旁边的Hotel,帐篷就搭在松软的沙土坡上。这里露营最让人充满遐想的就是:晚上睡在星空璀璨的西部荒野纪念碑谷中,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纪念碑谷的大土堆照亮你的帐篷。这是千真万确的真实场景,只要你不嫌弃鞋子和帐篷内外可能会沾上不少沙子。大提顿国家公园是北上黄石公园的必经之地。原本计划在这里要露营一晚,但这里的露营地一律不接受预订,都是先到先得。其中最热门但却连淋浴都没有的Jenny Lake Campground,官网预计夏季9点住满。以下几个是有淋浴的露营地----Signal Mountain Campground官网预计8~10点住满、Colter Bay Campground官网预计12-15点住满,Headwaters Campground at Flagg Ranch官网没说几点会住满,不过这个露营地离黄石南门都只有3公里了,我猜住的人不会太多。我打算赶早先奔信号山营地,万一住满就去科特湾营地估计没问题。最后是黄石公园的露营地。黄石公园里露营地还挺多的,能预定和先到先得的都有,我预订的是黄石“8”字最下面的Grant Village Campground。预订网站是www.yellowstonenationalparklodges.com,条件很好,旁边游客中心、酒店都有,紧挨着西拇指间歇泉盆地。到5月份,我忽然想明白没必要去抢大提顿先到先得的露营地了,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黄石,于是又重新在Grant Village Campground下订单,两晚都住这同一个露营地只用搭拆一次帐篷,起码节省了一个小时。为了防范下大雨及其它恶劣天气,我在计划露营的每一天都同时预订了住在房间里的备用住宿。由于纪念碑谷内、谷外的Hotel、Lodge对于退订都要求要提前太久的时间(好像是半个月),对我来说这就失去备用的意义了。后来,终于在Airbnb上搜到一间退订政策非常宽松的民宿,提前一天退订就能退全款,一个印第安+爱尔兰血统的小伙子Skye开的,唯一的不足是房间不在纪念碑谷内,而是在US-163的西侧,距离View Campground不到10公里。房源在Airbnb上现在(2019年)叫“Dream Catcher Home”,小伙子两年多来把这房改了好几次名了。在google地图上目前搜“Monument Valley Airbnb”就是他家。从春节到3月中旬,用了一个多月,所有日期的入住不论主用、备用全部搞定。下面可以慢慢把行程安排精细化,熟悉美国交规及准备行程用品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做好这几件事,大量搜索别人的攻略、游记是必须的,也是最有帮助的。网上容易找到的经验就不说了,我只说我自己的几点重要经验或体会。重要经验一:利用好google地图尤其是街景!首先,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google地图尤其是google街景!!!我的google地图星标地点:我到美国提车后将开始的第一段3.3英里路程起点--Budget租车公司门口街景:为什么要加三个“!”,因为这是人还没到美国之前熟悉美国环境、路况、路牌,细化出行线路、时间,寻找风景点、餐厅、加油站、停车位及一切的必备工具!!!当然,这一切的先决条件都是得有速度够快的爬墙工具。普通免费的威屁嗯……嗯,基本难以胜任。在出发前的近半年里,我在google地图上保存了4百多个加星标的地点,平均每天都在街景上模拟开车行进大半个小时。额,打住,先介绍一下啥叫“在街景上模拟开车”,就是在地图上规划某段开车路程后,进入街景模式,沿着规划的线路,在街景上用鼠标不断向前点击,四周的景色不断后移,就像自己真的开车行驶在这条道路上一样。我用屏幕录像软件录了个“样片”--以下是我到美国提车后从Budget租车公司门店出口处到第一站要去的附近Costco停车场共3.3英里的街景模拟开车录像。看,效果相当逼真吧。导航说要12分钟的路,我只“开”2分多钟就到了,比真正在美国开车还要爽:为了避免初到美国刚提车后不熟悉路况,我把从租车公司到第一晚入住酒店的的这最初10几英里道路在街景上一帧一帧画面前进反复开了十几遍,每次大概用时半小时,对这段路沿途的路牌、红绿灯、分道线、街区都相当眼熟。不仅如此,到美国第一周左右可能会经过的道路我都全部开了至少一遍,后两周要开的路也全部跳跃式地开过一遍,可以说城里每一个计划要经过的路口都开过,城外每一处地图上有特点的地方也都开过,有些风景就是在街景上发现并加入行程计划的。估算了一下,去美国之前,在google街景上我逐帧开过的街景有近1000公里。咋样,蛮吧。有了这么多的“虚拟”驾驶里程,再加上我连续几个月认真学习《加州驾驶手册中文版》、维基百科之《美国交通标志》和网友撰写的《美国道路行驶白皮书》等,我对在美国开车有了足够的自信,到美国后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交通标志都是我所熟悉的,差不多只瞄一眼就知道是啥意思。在google地图和街景的配合下,我把行程规划做得非常详细了,每天要去哪些地方、路上耗时多长、景点停留多久、可能的选项有哪些等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到出行之前,我的行程安排文档已长达近4万字,其中我自己写的内容超过1万字,真是一份扎扎实实的导游计划书啊。重要经验二:关注国家公园管理局官方发布!其次,关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官方发布。每个国家公园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游客需要知道的信息网站上几乎都有:概况、实况、历史、未来、停车、吃饭、住宿、线路,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相当丰富,尤其是天气预报、道路及景区封闭维修信息极其重要。比如大峡谷国家公园官网是长这样滴~~:耶?美国网站咋是全中文 像我这样英语不够好的,装个Google Chrome浏览器吧,所有外文网页一律翻成中文版欣赏,感觉好多了 当然,你还是得先有梯子能爬得了墙,不如还是没法翻译......我把要去的5个国家公园的网站仔仔细细翻了个底朝天,行程安排大量参考了官网提供的信息,还根据官网上动态发布的封路、维修信息等及时调整了部分行程安排。比如,从拱门国家公园网站上看到2017年持续大半年夜晚全部道路封闭维修,周日至周四晚7点前所有人、车必须离开公园。我及时打消了在拱门夜拍星空的念头,并取消当晚在拱门旁Moab预订的酒店,改为出公园继续向北180公里住在Price,在节省了第二天赶路时间的情况下,才有了盐湖城过瘾的打枪之旅;原计划要去优胜美地看排名世界第25的大树Grizzly Giant,但在官网上查到所在区域Mariposa Grove持续两年多封闭维修无法成行,但搜到Merced Grove还有几棵也比较大的树可看,及时调整行程安排避免了碰壁之旅。总之,打算去国家公园的话,公园官网相当有用,里面的各栏目都需要看一遍,等临近出行日还需要每天关注其天气和路况信息。重要经验三:美国打枪,你关心的就这几条!再次,在美国打枪尽量提前做功课。A.哪里有靶场?除了搜网贴外,直接在google地图上搜也是个简便的方法,比如搜shooting、range、gun之类的。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随便哪个城市,到处都是靶场、枪店。B. 中国人去哪儿打?1、找专门针对游客的射击服务。好多估计都是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配中文射击教练,价钱有的是一口价:几百美元几把固定的枪几小时百把发子弹。虽然貌似有个说中文的带着你玩枪安全点,但性价比不高。要想自己玩得嗨,还得去下面说的美国人自己去的靶场。2、找能接受中国护照租枪射击的靶场。有的靶场只接待持有合法美国证件的人士,或者你跟随持有美国证件的人士去也行,所以去之前先要确定该靶场这方面的规定。基本上靶场都有网站,上网站看看,或者电邮询问。3、找能接受无射击经验人士的靶场。中国人嘛,哪怕是像我这样此前摸过10多种军用枪但大多只负责扣扳机的都基本不算有射击经验。有些靶场网站上明确说明接受无射击经验的新手射击,他们可以提供基本的射击常识教学。有些则要求一定要能向店员展示能安全熟练地使用枪支。C.不配射击教练自己在靶场打枪危险吗?先说结论--在我看来,打枪的危险性比开车小得多得多得多。开车要学、要记住的东西也太多了吧,学会之后实际开车时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在靶场打枪呢,首先,任何枪打起来的复杂性都跟......用装订机差不多。能学会给装订机装上装订针并正确地用装订机把几张纸给订起来吧?不会订到自己的手吧?恭喜你,你能学会用枪。如果在靶场打枪期间,枪有卡壳或其它任何问题,靶位放下枪,出门叫警察,额,不对,叫工作人员。此外,记住几条射击安全基本准则,够了。强调一下,这个绝不开玩笑,一定记住、坚决记住、不打折扣100%贯彻。一共就3句话而已:1、永远假定枪里有子弹并已上膛2、枪口永远不要朝向你不想摧毁的目标3、手指不要碰扳机除非你已准备击发D.哪里打枪更爽?不同的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店各不相同。去美国之前我没怎么想这个问题,去过有了对比之后觉得这个也需要提前规划好,差别很大的。比如,加州对枪支的管制就比较严格。步枪不能直接退弹夹,只能通过“子弹按钮”这个规避的方式更换弹夹,靶场也没有自动武器,我去的LAX Firing Range因为在机场旁边,在方便的同时带来的坏处就是地方小、人多、枪少,而且每次只能租一把枪进靶道,玩腻再出来换。相比之下,我途经的亚利桑那、犹他对枪支管制就松一些。我在行程中增加的一次射击体验就是在盐湖城的TNT Guns & Range,地方大、人少、枪多,工作人员的态度也相当友善,每次能租两把枪,步枪换弹夹没限制,而且自动武器多多,可惜我当时并不知道加州不允许打机枪。另外,从拉斯维加斯去大峡谷的US-93路上,我在google街景上模拟开车时看到有个叫Arizona Last Stop的“服务区”,这里的户外射击场就有包括重机枪在内的各种自动武器可玩,不过我发邮件咨询没有回音,开车经过的时候就没有停留了。E.价钱?便宜啊,便宜得哭。总价包括3项—租靶道、租枪、子弹费,各家店的价格可能不太一样,但大体上,人民币1000元左右够两个人不断换枪尽兴玩3个小时了,只要你不是在能打机枪的地方一直扣着扳机不松手。而这点钱在北京的北方射击场怎么也扛不过半小时。啧啧,去美国打枪的性价比啊……看看我在盐湖城打过的枪店TNT Guns & Range,大力推荐! 网站长这样的:一长串宽大的射击单间靶道长这样:一大堆让我至今眼红加后悔的全自动手枪、冲锋枪、突击步枪、机枪长这样:重要经验四:露营的准备最后是关于美国露营装备的准备。此前我从未有过露营的经验,相关的准备工作完全从零开始。在先看了个把月无数革命露营前辈们针对通用露营装备和美国露营经验之谈后,我心里大致有了点数。怎么选就不说了,只说我实际的选择。帐篷。居然一开始我还打算考虑号称3秒速开的全自动帐篷,但稍微看看网评就知道了这种体积大、不防风的不玩意儿只适合风和日丽的日子开车郊游用。最后我选择的是牧高笛冷山3air天幕版,这帐篷不到6百的价格,对我们3人露营还是挺合适的,搭建和拆卸都是20分钟左右。所谓天幕相当于在帐篷外还加了个门厅,碰上下雨的话能在进帐篷之前多个缓冲地带,实际在美国露营时的确碰上下雨了,多这么个小门厅还是有好处的。下图是我没出门之前在家找空地演习搭建的:防潮垫。先买了个1.6厘米厚度的蛋槽泡沫防潮垫来试试,后来多看了别人的经验教训,想想我们是要去黄石公园露营,对这一点点的厚度能否扛住夜晚零度左右地面传上来的寒气完全没信心,于是转头去找充气垫。自动充气垫由于体积太大pass掉,最后买了两款共3个NH的单人充气垫,一款是价钱1百多的手动按压充气、一款是略贵的200多充气袋充气,都是3分钟内能完成充气或放气,充气后厚度8~9厘米。在家里还用相当于一个人重量的配重压在上面放了一整晚,完全没感觉到漏气,于是踏实了。典型的理工科思维模式,凡是都要严谨,看看充气垫承重测试图:睡袋。这个纠结了好久,因为我们要去露营的地方,夜晚温度从盛夏(纪念碑谷)到寒冬(黄石公园)都有。后来明白一个睡袋无法兼顾,就每人买了两个:几十块钱的轻薄抓绒睡袋加重装的天石鸭嘴兽羽绒睡袋,羽绒睡袋充绒量分别买了两个型号—500多块的充绒量700克和700多块的充绒量1000克。实践证明,在黄石公园盛夏接近零度的夜晚,对我这种体质一般偏弱的人来说,1000克充绒量的睡袋才足够。吃。露营的话,嫌锅碗瓢盆麻烦是可以不用带的,我去的这几个露营地都是条件非常优越的,General Store里面快餐、饼干、面包、水果都有卖,但要更彻底体验美式露营生活,还得买木材烧火做饭。我想想买木头烧火有些麻烦,而且耗时太多,就折中了一下:自带汽炉吧。闲鱼100块淘了个只用过几次的火枫121炉头,个头小、火力大还防风,试了试烧开相同重量的水比家里的天然气灶还略快些,旅行结束后原价卖了。别小看这个长着细长尾巴的小东西,点起火来跟火箭发射似的威猛:此外,还淘宝了一堆便宜的不锈钢碗碟,带上了家里的20cm平底煎锅和20cm不锈钢小汤锅,加上刀叉勺子筷子调料瓶,还有几斤面条,这些东西摞在一起体积还并不算太夸张,到美国之后又从超市买了气罐和小瓶橄榄油,有了这全套家当,露营的吃分分钟搞定。再插播一个跟露营无关的玩意儿—电炉,淘宝上弄了个最廉价的电炉,因为美国电压110V,在国内换好相当于功率4KW的电炉丝,到美国后实际功率是1KW,住酒店时偶尔煮煮面条换换口味还是挺不错的,几十块钱的东西用完也不用带回来了。重要经验五:全景相机、GPS轨迹记录仪再最后,拍照的家伙,裂墙推荐带个全景相机。好不容易出去玩嗨一趟,拍照方面确实有些纠结,就算是对我这种拍照没啥天赋的,单反好歹也是要带的,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在拍照上,重点还是亲身体验。全景相机最大的好处是走到哪里都全景记录,不用想什么构图之类的,随到随咔嚓一下就行,回家看看满满都是100%全景式的回忆。我先是买了个便宜但几乎全新的Insta 360 nano,试用几天发现像素太低是硬伤,3040×1520作为全景照片画质实在是差得太离谱了,立刻加价转手出掉了。之后1100买了个米家全景相机,依然是别人才买几天、几乎全新的二手货,6912×3456全景照虽然还是像素不高,但好歹能接受了,这趟出去随手拍了1000多全景照片和视频,因为在大峡谷摔石头上把镜头蹭出了几个不影响画质的小点,回来后降价200元出掉了。扯远一句,上头那些帐篷、睡袋、防潮垫,玩回来后也都迅速大约8折挂闲鱼卖掉了。最后的最后,还想起有个东西应该推荐—GPS轨迹记录仪。我买的又是二手的台湾制造长天holux RCV3000,半价150,火柴盒大小。开车时放车上,下车后带身上,在飞机上我用透明胶把它贴在窗子上全程信号完全正常,整个行程中所经之处都会记录下轨迹,如果不嫌麻烦,还可以把相机拍摄的照片加入GPS信息,这也是给自己留下满满回忆的好东西。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打算飞机上用,一定要连接电脑修改默认设置!因为默认是每隔5米记录一次位置信息,飞行10000公里的话……就占掉了2百万条数据的存储空间,而在这种默认设置下机器的存储空间只够存15000公里,超过就把前面的数据覆盖掉了。要把设置改为诸如每5秒记录一次数据之类的,这样怎么用都足够记录个半年一年的了。我就是没改默认设置,在返程时飞机上1万多公里的GPS数据把20多天美西之旅的大半覆盖掉了,回家才发现只保留了最后一周的数据。时间来到了7月,在紧张充实忙碌半年后,我们的美西自驾之旅已万事俱备。出门前最后一周换了1800美元、淘宝了两张美国AT&T和T-mobile手机卡、投保了美洲旅游保险,然后,就等着激动人心的出发了!准备篇完结。--------------------------------------------------------------------------行程篇7月20日中午,带着精确的行程计划,带着满载的1个28寸、2个24寸、1个20寸行李箱,带着两个双肩包,带着对这趟前所未有的异国全家自驾之旅的憧憬和期待,我们一家三口出门了!我们订的是21号中午韩亚航空的上海-首尔-洛杉矶航线,今天先航班飞到上海,在航站楼里的大众空港宾馆住一晚。这个宾馆确实是转机的好去处,此前住过多次了,非常方便,机场的行李推车能直接推到房间里面。D1:上海-首尔-洛杉矶 提车竟然耗掉1.5小时Day 01 7.21 上海—首尔—洛杉矶21号上午,我们睡饱轻松出门,下次睡床得在差不多30小时之后了。由于我们订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联程机票,4个箱子在上海托运之后直接到洛杉矶提取,进安检就是两个没多少东西的双肩包,LP大人在免税店闲逛了个把小时,我和儿子在登机口附近瞎晃玩玩手机、单反、全景,中午按期登上韩亚OZ364航班。韩国的飞机上自然是韩国语境,虽然也有中文服务,不过感觉还是进入了外国地盘,机上服务挺好的,飞机餐好像也还好,不过吃啥忘了。飞机延误了个把小时才起飞,大多是在一望无际的海上飞行,我几个月前在韩亚官网上选好的靠窗座位也没啥用处,只是偶尔看到海面上仿佛静止不动的远洋货轮及其后扇形展开的水波。两个多小时后在首尔时间17点刚过,航班降落仁川机场。机场的免税店真是够大,人潮也真是够汹涌,随便转了转就是一个多小时,鉴于中国人的强大购买力,中文在各免税店几乎畅行无阻,而物品价格也很有诱惑力,好几样东西都是在这里看了价格后在美国转一圈回程时在这买的。转机的时间很快过去,晚8点半我们登上下一趟航班—OZ204。机型是超大的A380,去程我选择的是楼下的座位,LP和儿子在后排靠窗,我在前排靠窗。我旁边坐的是一个美国胖黑妹和一个美国白哥,他俩不是一伙的,就座后他们握手自我介绍并小声聊了好一会儿,貌似聊得还挺欢,不过我基本听不懂,只知道他们聊到过读书的学校之类的。航班最初的几个小时是夜航,原本打算在飞机平飞之后把单反对着窗外拍银河的。曾经看过别人万米高空曝光几秒钟的震撼银河照也想效仿,但同事5月去美时也是坐的A380靠窗,回来后他告诉我在这机型上不可能—因为双层椭圆形的窗口内大外小,而且内外两层之间距离太大,单反镜头从内层窗口贴着往外拍,视野窄且几乎无法避免反光。拍不成也好,干脆安心吃饭睡觉倒时差。飞机在首尔时间21点稍过起飞,11小时、10200公里航程开始。1小时后飞行在近1万1千米高空时送餐了,那块小蛋糕貌似磅蛋糕,香甜细腻,现在看到图片还能想起那种口感。手表一上飞机就调成了美国时间,餐后一看表已经是洛杉矶时间早上6点多,得赶紧按美国时间“睡”几个小时了,于是耳朵里塞上安耳悠耳塞、脖子上套上新秀丽充气枕闭眼假寐。迷迷糊糊、半梦半醒3个多小时后,睁眼看四周黑漆漆一片,大家都没动静,只有飞机在轰鸣着,也不知他们是真睡着了还是跟我一样假寐,但我觉得美国时间都上午10点了,该起床了。昏昏沉沉起身走到飞机后部,这里两边各有一块两平方米左右的空地,正好可以活动活动,扩胸、踢腿、弯腰、俯卧撑、原地小跑,二二三四、再来一次,几分钟后果然有点清醒了,于是把儿子也叫出来让他也在1万多米高空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打开窗口遮阳板,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完全是大白天了,遥远的下方大多是厚厚的云层,偶尔一小块云层稀疏处能看到下面是蓝色的,大海吧,飞在太平洋上是肯定的,具体位置呢?我把手机贴着窗玻璃放了会儿,GPS定到位了,对着窗外拍了几张照,位置显示飞机正飞行在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170公里处的11825米高空,最近的陆地在北方600多公里,虽然地图上看起来离俄罗斯更近,但那里已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管辖范围了。在这两块小空地和机舱过道走来晃去了个把小时,站累了,这才回到狭窄的座位上。为了更好地倒时差,出门前我对机上时间做了精确的规划,现在本该按美国白天时间看片子娱乐了,但现实是腰酸背痛浑身乏力,还是继续假寐,就当睡午觉好了。熬到美国时间中午一两点又吃了个飞机餐(就当午饭),吃饱稍微找到点白天的感觉了,再眯了会儿,一睁眼飞机就飞临美国上空了。从窗口向外望去,稍远处是被薄云模糊了的美国海岸线和直达天际的浩瀚太平洋,近处是一大片、一大片密密麻麻、低矮的美式住宅区,每一户都是独栋别墅啊,几条如大动脉血管的宽阔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和住宅区同样低矮的城市各功能区把成片的住宅区相分隔,不断有或小块或大块的绿地点缀其间。我们看惯的高楼林立的城区,现在翻看当时对着窗外一通猛拍的照片,只找到了一小块不大的区域,有20几栋高楼,估计是洛杉矶Downtown。顺手开地图一对照,果然正是洛杉矶市中心,照片里最高的一栋大楼,正是号称芝加哥以西最高的摩天大楼—73层、310米高的美国银行大厦。飞机马上就要着陆了,我用手机拍下降落前后1分钟的视频。机轮触地前10秒,右下方一栋红白相间的小平房从画面中一晃而过。倒带,暂停。这是机场边的In-N-Out汉堡店,门口右边看到4把红白相间的遮阳伞,伞下有桌椅。21天后的傍晚,我们一家人将坐在从门口往右数这第二把遮阳伞下,吃着汉堡,看着、拍着一架架飞机载着来自世界各地满怀憧憬的旅客从眼前几十米高处飞过降落,然后还车走人结束充满喜悦回忆的完美旅程。洛杉矶时间7月21号16:20,我们的航班准时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半小时后走下飞机,随着密集的人流一步步办理完入境手续,推着大小所有行李走出航站楼已是18:20了。来到户外,其实还是在立交桥下,虽然视野范围有限,但看着路边停着一溜花花绿绿但清一色的普锐斯出租车,这才觉得真的到了美国。按照Rental Car Shuttles指示牌的指引,我们很快上了Budget公司的大巴。车上没几个人,我刚激动地对着其实并无景色可言的车窗外拍了几张,就到租车公司门店了。天空蔚蓝,太阳虽已偏西,但加州阳光仍然非常灿烂。行李放门外,我进店取车。店里顾客没几个,接待我的店员是个亚裔,看长相简直就是个华裔,但全程没蹦一个中文字。我递交取车相关材料,他对着电脑稍微操作了几下,就对我说我要的车型组暂时没有车,给我换成一辆SUV。这不可能,我左思右想斟酌再三才退掉了极其便宜的RAV4换成这个Premium Car,绝对不可能。估计他立刻就知道我不太好打发,便拿出常见车型纸板指着一辆豪华车(忘了车型了)说给我免费升级成这个。我问能否放下我那一大堆箱子,他看了看,想了想,摇头,于是说带我到停车场去现场选车,看中那辆开哪辆。这就展开了我们在停车场转悠的漫漫历程。停车场就在门外,很大的一片空地上东一撮西一撮停了起码一两百辆车。店员面无表情但还是很职业地带着我一遍一遍走来走去并不断回答着我难缠的问题。我说我就看中了后尾箱超大的Taurus,他说本店从来就没有过这车型,不是租出去了,是一辆都没有,事实上这车在美国根本就很少有人买。他带我找到一辆属于豪华车的克莱斯勒300C,这车后尾箱看着不小,但开到我的一堆箱子边一试还是塞不进去,高度不够。我说有Impala吗,这个后尾箱也够大。还真找到一辆,试堆一下,全部放进去还有不少空间,就它了。然而在我跟随店员回到柜台办手续时,他在电脑上敲着敲着,一叹气就扭头出去了,等过几分钟回来告诉我说这辆车有问题,不能租给我。我问他是啥问题,他坚决不说。于是又重头开始逛停车场,接着转了几圈,只有一辆蓝色的帕萨特看起来后尾箱稍大,但这款在中国实在太司空见惯的车我真不想要。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面对我的犹豫不决,店员继续一副职业但毫无表情的面孔,说:你需要做个决定。唉,没得选了,我说:把帕萨特开过来吧,如果能放得下,就它了。然后……就是它了,行李、背包全塞进去后,还可以再塞下些小东西,而且这车才跑了1万4千多公里,基本还算辆新车。赶紧进店办完手续,开车出停车场已是日落后的20:15了。这取车过程也太超出我的预想了。原想着取完车要立刻开到旁边的Costco吃饭、办卡的,但Costco营业时间到20:30,肯定赶不上了。于是执行备用计划:在这家Costco对面的In-N-Out晚餐,明天上午再去住地附近的另一家Costco。在家辛苦演练的街景上开车还是成效显著的,初次在美国街头上路,这段模拟开过N遍的5公里街景,从停车场起就烂熟于心,完全没有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找不着北的感觉。当然,现在的街上可都是会动的车,由于时间太晚急着开走,开动前还没把后视镜调整到最佳位置,出门第一个转弯处大概就因为抢行被后面的车按了喇叭。哦,原来美国车的喇叭也不都是摆设嘛。事实上,我这20多天就没少被别的车“BiBi”,比中指都有过,当然这些大多都是因为我开车不够规范,或者是不太熟悉美式惯例导致的,那些对我“BiBi”和比中指的也不算太夸张,“Bi”一下或比一下也就开过去了。来到被好多人热捧的In-N-Out。排队的人和车确实挺多,出货的速度也挺快,牛肉汉堡虽没有达到网贴所言“好吃到流泪”的地步,但味道确实可以,尤其是跟之后我们吃过的麦当劳、汉堡王之类相比是要略胜一筹,他家的薯条口感很特别,很好吃。饭后开车去住店。兼顾省钱、安静、距离近以及方便第二天在旁边看战列舰、第三天去圣迭戈看航母,我选择了托伦斯的Super 8。这家店从In-N-Out出来沿着Crenshaw大道一直往南开10英里就到了,而且托伦斯据说也是洛杉矶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不过我们刚开上Crenshaw大道就看到前面道路封闭维修的牌子,黑灯瞎火的,绕的路不熟,导航也不熟,结果绕着一个机场多跑了好大一圈路。要说美国的机场实在是多如牛毛,行程中我们路过了无数多的机场,光是这到达的第一晚我途经的10英里范围内就有4个机场。终于,我们在22:20开到了目的地--Super 8 Torrance LAX Airport Area。初次入住汽车旅馆,体验还是挺新鲜的。车开进院子,一进门正好还有个车位,停好车,从一扇小门进去就是Check-In的地方,按铃叫出值夜班的墨西哥裔小哥,看个护照、刷个信用卡就给了房卡,告诉我早餐也在这个地方,出门用房卡刷隔壁的电梯就去客房,他就完成工作回里屋休息了。我们从车上拖出全部家当,上电梯、进房间,房型跟预订时看到的一样:小、干净、整洁、应有尽有。跟中国最大的不同是窗台下那个一米宽度的大空调窗机,此后我们住的地方几乎全都是跟这一模一样的空调。抓紧时间洗洗洗,弄完都快凌晨1点了。睡前半小时吃了淘宝买的最便宜的褪黑素,这小药片在国内已经试过两天挺管用的,吃过半小时左右就犯困,加上这一天30多小时的折腾,倒在床上没多久就呼呼睡去。D2:洛杉矶 Costco办卡,访衣阿华号战列舰Day 02 7.22 洛杉矶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估摸着应该睡着了6个多小时,虽然谈不上神清气爽,但完全不缺觉了,出来之前让我一直担心的时差问题,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想起前年跟团去北欧,第一晚整个旅行团的人大多都只睡了两三小时就再也睡不着,看来这是跟团游既不用自己操心也不怎么消耗体力导致的。而我们现在这种自由行,劳心劳力了一天多,累得体力都耗光了,但副作用居然是好像没了时差反应。值!下楼早餐。跟大多数汽车旅馆一样,Super 8免费早餐的标配是牛奶泡麦片+果酱黄油抹现烤吐司片,煮鸡蛋则不是每家店都有。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早餐,我们一家三口吃得还挺习惯的,基本上我早餐两三片吐司加上泡一大碗麦片就能撑到中午了,热量值还是很高的,二十多天这么一路吃下来,回国后全家都养成了早餐要吃麦片的习惯了。另外,再说个被我和此前来过的同事发现的“潜规则”。我们在携程和Booking上订这些个汽车旅馆时,会有含早餐和不含早餐的选择,但实际住店时人家根本就不管你订的房间含不含早餐,只要是有早餐供应的店,早餐时用餐区根本没有工作人员在管谁进来吃早餐,就算你根本没住在这家店,你到这儿来蹭一顿早饭也没人管你。所以,我看是否包含早餐只是网站营销的手段而已,下次订美国的汽车旅馆就不用再选含早的啦。饭后我来熟悉熟悉昨晚匆忙到手开过来的车。仔细看看,这辆2017款Passet R-line其实真不错:车外看线条流畅、颜色靓丽,低扁平比的轮胎看着就高大上;车内看座位宽敞,座椅有多重调节;行车电脑功能繁多,左右侧后方盲区有车辆接近时可以从后视镜上看到黄灯闪烁,而如果和前车距离快速靠近的话,方向盘前面的显示屏也会闪灯提示;内置的天狼星卫星广播(Sirius XM Radio),无论在荒野还是深山都能听到不间断CD音质的上百个电台,一改我们在国内对广播电台低音质、信号差、无法长途连续收听的印象。按计划,今天首先是要倒时差,只安排了去Costco办卡购物以及去附近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因为不赶时间,磨蹭到10点才出门,几分钟就开到了旁边的Costco。停好车进门问到Membership柜台,交中国护照、$60(办卡费出来前查到还是$55,这才没几天居然涨价了,不过涨价跟我没啥关系,反正回国前要原价退卡的)、拍照、制证,会员卡到手。工作人员好像只问了在美国停留多久,我们说个把月,就OK了。为保险起见,我还问了退卡是否要在办卡的这家店,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在美国任何一家Costco办理退卡。在里面转了两个多小时,买了便宜到匪夷所思的瓶装水: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 40瓶500ml的水才$3,每瓶折合人民币才5毛钱啊!现在网上还查到有的店居然还有$2.55就能买40瓶的,要按此刻的汇率6.6来算,一瓶才人民币4毛钱……买了12个一大盒的牛角面包才$6,折合人民币10块钱3个,跟南昌卡拉多只有这一半大的羊角面包一个价,又比国内便宜了一半……(下图是后来在别处Costco买的,价钱一样)放眼望去大量比国内便宜得多的东西,难怪超市里的老外们,额,不对,超市里的本地人,推车上几乎都是堆积如山的吃的用的,便宜啊,赚着比我们高6倍的收入,用着我们0.5倍价格的日用品,不买白不买,浪费就浪费呗~这里的免费品尝也算一大特色,以亲切大妈或慈祥老奶奶为主力的工作人员在各个区域提供各种美味试吃,脸皮稍厚点确实可以如网上说的吃到饱,不过我们不仅脸皮不够,时间也有限。我们还对着出门前网上搜来的Costco必买购物清单买了一大盒樱桃、一大瓶果汁,还有5颗一包的Romaine Lettuce(罗马生菜),这生菜干净、好吃、方便,需要大赞!虽说包装上写着要清洗后食用,不过一路上我们买了N次都是直接拆开包装用几毛钱一瓶的水随便冲一下就啃,这成了我们行程中每天必吃的唯一蔬菜,回来后我又多了个生吃生菜的习惯,当然,国内的生菜我可是洗了又洗。另外,传说中40颗一盒可能低至$8.5的费列罗巧克力球这里居然要$12.89,其它店里也没看到便宜的,划不来,一直没买。超市里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12点多我们结完账推着并没装多少东西(非不买也,实后尾箱空间有限)的推车出门到Food Court体验另一个神一般的存在:Costco快餐。我们3个人要了两片$1.99的披萨、1个$2.99的鸡肉卷和1个三十年不涨价$1.5的招牌热狗+无限续杯汽水。披萨和热狗好吃名不虚传,鸡肉卷吃多了有点腻,这不到人民币60块的东西,愣是把我们三个大人吃撑了,我发誓前面的免费试吃我们真的没吃啥。嗨,还是要感叹下物价,18寸的整个披萨只要$9.95,也就是不到70块人民币吧,足够6个大人吃一顿的了,回国两个人吃个必胜客8寸披萨也是差不多70块,相同的价钱,美帝人民吃的大5倍啊,大5倍……餐后我上车啃完一颗清爽可口的生菜,开了十几分钟就看到了停在洛杉矶港的重炮巨舰衣阿华号。车直接开进了战列舰旁硕大的收费停车场。年初刚着手研究美国攻略时,对于在城里的停车总想省点钱找免费的停车位,比如战列舰这里就看到有人说Harbor Blvd以西街区内路边停车免费,街景上看也的确是有免费停车位,但随着后来担心路边可能被砸玻璃以及停车后还要多走一段路,想想出来玩最值钱的其实是我们并不太多的时间,就再也没考虑过节省这点停车费的钱了。这里并不算太热门的地方,非军迷除非太闲的没事应该都不会来这里,停车场只停了大约一半的车,从停车场望去,舰上巨大无比的前后主炮三联装炮管甚是抢眼。战列舰现场购票$20、官网购票$18,淘宝居然还能再便宜两块$16,那就当然是淘宝了。带着出发前淘宝并打印的包含免费照片在内的优惠券到售票处换票,就几行英文,巨胖女老墨一脸懵逼横看、竖看、找领导看半天,说这不是入场券,只是个免费拍照的凭证。啥?打印的抬头就写着“Battleship Iowa Admission with Complimentary Photo”,衣阿华战列舰入场券含免费照片,你们一群美国人不认识美国字?无奈,我拨打券上的联系电话,让电话那头的美国人跟售票处的美国人一通瞎聊,总算让售票处搞懂这张纸是啥玩意儿了。看来,在淘宝买票登舰的,我恐怕是第一个。上舰之前先凭票拍了个免费照,我们三个故作表情夸张地在蓝屏背景前咔嚓一下,下舰之前免费领取一张把我们P到巨舰主炮开轰的照片上。好Low啊,不过作为到此一游的凭证倒也不错,毕竟免费滴。登上舷号BB-61的衣阿华号,舰首两座16英寸口径三联装主炮塔气势逼人。战列舰是重炮巨舰时代的顶级产物,而通常前2后1的三联装主炮则是战列舰的基本标志,站在前主炮边,脑补着这巨物当年把1人高、1吨多重的炮弹扔到30多公里之外,不由得心生敬意。1989年,前主炮塔发生了一次造成47名水兵丧生的惨烈爆炸事故,第二年就退役了,如今,舰上的木制甲板有些地方已相当破烂,嗯?木地板?站在舰上脑子里就冒出这个问题:怎么这钢铁巨物上不是钢铁甲板而是木头甲板?跟家里客厅似的?写到这里搜了下,哦……要是钢铁甲板,下雨必然打滑,直接把人滑海里去,天晴必然滚烫,直接就成铁板烧了,所以啦,甲板的下面肯定是钢筋铁骨,而最上面一层肯定是木甲板了,这木甲板也不是普通的木,是非常高贵的柚木,完全配得上这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战列舰。离开前主炮进入船舱,本来就不多的参观者,分散到各舱室后差不多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了,我们零星几个人,仿佛就游走于这艘巨舰的历史中。看看普通水兵“惨不忍睹”的卧榻之地:再欣赏一下“极尽奢华”的舰长卧室:厨房:餐厅:内舱有一张衣阿华号旅程的示意图,标示出服役以来该舰到过的所有地方,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二战后期在太平洋战场的辗转征战,2号主炮塔侧面还留有该舰第一次被日军火力击中的痕迹。除了吸引眼球的16英寸巨炮外,我们沿着舷梯爬上爬下时还路过了散布在船舷两侧的6座12门5英寸舰炮。这种在驱逐舰上唱主角的大炮,在这里只能委屈地充当防御海空攻击和歼灭敌人小目标的次要角色。在5英寸舰炮上方舷侧,安放着一堆更不起眼的上仰细短“管状物”,这是Mark-36 SRBOC(超快速箔条和诱饵发射器)。这个类似迫击炮的东西在敌方导弹飞来时,可以发射携带大量金属箔片的长桶状炮弹,诱使敌导弹攻击远离军舰的空中根本不存在的假目标,是现代战争中一种有效的近程防御手段。继续往上层的舰桥部分走。这里是舰长指挥作战、舵手开船的地方,虽然有着无敌海景,但室内完全“不修边幅”,各种缆线、管道都这里一捆、那里一堆的露天呈现。这恐怕是为了方便维修吧,打仗的事,重在实用。从舰桥上看到后主炮旁边的甲板上停了一架模样古怪的直升机,下去一看这是1950年代生产的Piasecki HUP-2猎犬救援直升机,该机主要用于被击落飞行员的营救。这架从其它州“淘”来的老古董经过大半年的修复,一个月前才开始在衣阿华号上展出,缺少旋翼的不是因为旋翼放仓库了,而是“淘”来时一片螺旋桨叶片都没有。舰上有几处安排了曾经在此服役的老兵为游客讲解他们当年的各种亲历,老兵们的讲解沉稳而自信,提问及旁听的游客们好奇并带着尊重。我们也凑热闹向讲解的老兵打听了一下舰上罗斯福浴缸的位置,回答说今天可能不开放。作为一艘从二战服役至海湾战争年代的战舰,除了超大口径火炮,衣阿华号上还有不少现代化武器装备。最显眼的是在舰的上部安装的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每座看着都像星球大战里的R2-D2下面插了根管子,开火时每分钟高达几千发的射速将在海空中形成一道几乎密不透风的金属墙,这是舰上用于对付快速逼近的空中或水面威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比密集阵低一层的甲板上,趴着多个细长方体的“小集装箱”,就是更加大名鼎鼎的8座4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虽然平时是趴着,战时可是头部要抬起上仰个45°角啥的才能发射。打响1991年海湾战争第一枪的,就是从衣阿华级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向巴格达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不过那时这艘衣阿华号已经退役了。在战斧发射器旁,4座4连装鱼叉反舰导弹始终保持着向两侧上仰的角度。这几件装备看着显然没有前后3座超大主炮耀眼,但这些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物件,才是衣阿华号更有威慑力的大杀器。在并没有多少地方开放参观的战列舰上转了两个小时,转完还不到下午5点,停车场里的车已是寥寥无几了。计划是傍晚要去海滩看日落,时间还早,我们先去了沿途的沃尔玛继续补充采购。来这里的首要目标是买个冷藏箱—Cooler。看其他人的攻略,这可是美国自驾游的必备品,然而上午在Costco里找了半天居然没有卖,来到沃尔玛,一进门的地方就摆着一堆打折的Cooler,可是体积太大了,我们的车上绝对放不下,找店员问到店内卖Cooler的区域,一眼看到一个白色盒子,走进一看:这不就是在天猫买冷冻生鲜免费赠送的泡沫盒嘛,这个叫“Cooler”的加了个提手的东西卖$6,大小跟个20寸的行李箱差不多。合适,拿下!下图是网上搜来的,跟我们买的一模一样:一路上这东西真是每天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放进面包、水果、蔬菜、肉类,再放上每个酒店都能免费装取的冰块,一整天都能保持冰凉新鲜。沃尔玛跟Costco相比,能买到相对小的分量,不过单价就略高,我们买了250ml装的小瓶橄榄油,折人民币才不到12块,这半斤油对付了全程N次煎牛排、煎鸡蛋、煮面、打汤,最后剩一些竟然还带回国了。沃尔玛打发了个把小时,接着去海滩。在家准备的时候研究了这一带的4个海滩,街景上都模拟开过了多遍,本来倾向于去雷东多海滩吃龙虾的,不过觉得还是有些犯困,而且明天又是一天的奔波,就去相对安静人少的曼哈顿海滩随便转转算了。车快到曼哈顿海滩大道尽头,在星巴克门口找到个停车位。咪表停车,第一次,可是昨天才刚到美国,手中的Quarter寥寥无几,都塞进去只够停半小时到8点过几分,海滩日落查到是8点整,只能来个快闪。夕阳把海边建筑都染上了一层金色,街头的餐馆、酒吧热情涌动,海滩上一排排的沙滩排球网时刻在向世人宣告这里是这个休闲运动项目的发源地,不过此刻玩球的人数寥寥,海滩上并不算多的人们多在吃吃喝喝聊聊,少数在水边或水中嬉戏,我们沿着栈桥一路缓缓走向大海深处……额,抒情过头了,两百多米长的栈桥,走着走着,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来不及品味首次亲临的太平洋东岸日落美景,也来不及想象海的尽头那边的中国,赶紧加快脚步折返,回到栈桥起点时,太阳正从遥远的海平面附近的云层中渐渐沉下。回到车边,正好8点,走人。车开出没几分钟就路遇多辆警车闪着警灯停在路中间,我们的车被一排三角锥从旁边的小路临时分流,开过去也没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警车,估计是在社区里抓人?晚餐是在路边麦当劳对付的,这是我们在美20多天吃的唯一一次麦当劳,算是我们吃过的各种快餐里最难吃的了。返回托伦斯的Super 8已经快晚上10点,全家啃完饭后生菜就洗洗睡了。D3:LA-圣迭戈-Temecula,被警车追,登航母Day 03 7.23 洛杉矶—圣迭戈—Temecula睡到凌晨3点突然惊醒:航母的票……还没买!出发前一周已在淘宝联系好卖家,计划是昨晚回酒店后下单购买今天中途岛航母的门票,但从早到晚下来接触的全是新信息、新玩意儿,脑负荷严重超载,买票这事一整天压根就没有进入大脑的处理流程,睡着后大脑从应急高速运转模式中逐渐恢复正常模式,才来处理这扔在脑海里某个不知名角落中的被挂起的未处理信息,这才把自己给吓醒了。这“科学”分析很有道理吧。而且,这种自己给自己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忘、最终还是忘了的事,此后的行程中还会发生多次,这倒也符合墨菲定律—会出错的事,一定会出错,不过我看终归还是脑负荷超载所致。惊醒之后,赶紧摸索出笔记本躲进厕所开灯上淘宝,好在这里的凌晨3点只是国内的傍晚18点,淘宝客服还在上班中,利索地下单付款,¥75一张电子门票,比现场购票$20、官网购票$18便宜多了,唯一的限制是必须中午12点之前登舰,这没问题,才120英里高速路而已。搞定,接着睡。天亮起床,9点前退房出门,导航上设好避开臭名昭著的CA-73收费公路,沿I-405转I-5,出发。今天是第一次开车上美国高速,按提前学习的,车一进匝道就踩地板油,低声咆哮的帕萨特很快提速到接近限速65英里并瞅空档并入了I-405主道车流中。虽然在家看过很多次美国高速车流视频,但第一次在N个车道都巨大车流量的情况下跟前后左右、多如蝗虫的车一起体验飞一般的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的确有些不太适应,毕竟国内如果同时有这么多车在高速上,不变成停车场也只能是蜗速了。然而,正在逐渐适应这风驰电掣时,I-405大…堵…车…了,转眼间,这里也成了露天停车场,和国内不同的是,应急车道完全没人走、其它车道很少有穿插加塞,虽说整体开车素质好像是有点高,但这样时停时挪地开了快一个小时才走了几公里。总算通过了堵车区,开着开着,一个没注意,溜进了CA-73。唉,在家就一直想着去圣迭戈千万不能走对我们“老外”来说不知道该怎么交钱的这条收费公路,google导航也设定了避开收费站,不知怎么就呲溜进来了。一遍懊恼一边赶紧找了个出口逃离这是非之地,在CA-73上开了不到10公里,下来之后开进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停车,重设导航,开回I-405。重回正道,快10点了,还有差不多1个半小时的车程。航母的票是12点前有效的,稍有点急了,加上高速上开了一会儿也差不多适应了,于是65英里限速按网上别人说的不超过75跑,变了几次车道超过了不少车,随后又看到隔壁车道的前车还在几百米之外,赶紧又并过去,心里想着要赶紧跟上前面的车,脚下再加力猛踩地板油,发动机轰鸣,车速迅即飙升到了95英里,正在往100英里靠,我打算跟上前车后就老实跑75的……说时迟那时快,后面大喇叭一声断喝的同时,后视镜里红蓝警灯也开始狂闪,完蛋了,警察!!慌忙丢油门减速靠右逐一变道,到了最右道,正好前面有个下高速的匝道,警察可能看出我的意图是要慢慢下高速,用喇叭大喊“不要离开高速!停在路肩!”,好好好,遵旨,车靠边慢慢停住,熄火,开窗,手放方向盘惊恐坐等,心头一万只小鹿、烈马、狮子狂奔,脑海里瞬间闪过电影里美国警察执法的N种画面。后面的警车在间隔10米左右停下,警察下车慢慢走到我的车边,没注意他的手是否放在腰间的枪边,电影里一般都是这样演的,这会儿我都吓傻了,哪会注意到这些。他一到我旁边我就哆哆嗦嗦地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警察上来直接要驾照,我一边让LP从背包里翻找驾照原件及翻译件还有租车合同,一边结结巴巴说:我们是中国游客客、刚到美国租租租了车车车、刚上高高速、刚才才我只是想想想跟随着车车车流。警察看我吓得够呛,态度挺好地说了几句:@#¥$%^*,zxcvbnm……。肯定是批评了我,对吧。我反正没听太明白,我光顾得紧张地说我那几句台词了。他拿上我的驾照资料然后说了句等着回警车里去了。过了两分钟,警察过来了,刚一探头就对着神情紧张的我们晃了晃手中的一张小黄纸,和蔼、缓慢、清晰地说:这不是一张罚单,OK?这只是个警告……加州警察真是好人啊,谢谢非常谢谢,我一定不会再超速了。告别警察继续上路,真是松了一口气。刚才的担惊受怕,主要并不是罚款,而是不知道美国警察会怎么对付我们:掏枪?耽误甚至终结行程?下个月上法庭?儿子在后座说,警察前面跟我说的是:你一下子超过了60多辆车!这开得快飞起来的速度才是真正需要担惊受怕的,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在家里写计划的时候,是打算8点出发、10点怎么也到了航母的,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等我这一路插曲开到中途岛号停车场入口处,已经11点40多了,场内车已停满不让进,无奈继续 “跟随车流”往前。200多米后右转进Tuna Harbor Park,这里3小时咪表停车的车位也全是满的,而且就算有空位也没用,航母3小时怎么可能够。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发现公园顶头的The Fish Market餐馆门外一把大遮阳伞下有个代客泊车的牌子:$20。虽然比航母停车场贵了1倍,但这完全堪比雪中送炭啊。赶紧交钱把车停在餐馆旁的专用停车位,然后拔腿就跑到航母入口,与之前10分钟分头行动让他们先到入口处等我的老婆孩子会合,他们已和工作人员说好我马上就到。时间刚过12点,登上舷号CV-41、美国退役航母中途岛号。进出中途岛号的位置都是在中间的机库层。从停车的艰辛可以知道这里的游客显然比昨天的战列舰要多得多,不过这到底还是美国,人再多的地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个事,稍微排个队在游客中心领取中文导游图和中文语音导游器,开始我们的军舰之旅。我们进出的这一层停放着一些二战期间的螺旋桨飞机,比如复仇者鱼雷机、F4U海盗战斗机等,飞机旁还立着驾驶过这型飞机转战太平洋战场把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的飞行英雄照片。哎,等等,中途岛号不是二战之后才服役的吗?再想想这已经是个博物馆了,也就不一定都是曾经舰上的飞机或事迹,总之这里就是个爱美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美国总统老布什当年曾驾机轰炸日本岛屿、被击落后侥幸逃生的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此外还有飞行模拟器、飞行座椅等散布在机库各处供游人体验,来之前有些想试试飞行模拟器的,不过现场看别人玩效果一般就算了。喏,下面这几个蓝色、黄色的东西就是几块钱一玩的模拟器,看上去并不太高级的样子:这一层还有架放在户外升降平台上的A4天鹰式喷气攻击机,作为越战中美国出动架次最多的绝对主力战机,这架50年代装备的老机跟整层其它的螺旋桨飞机一比,还是先进了不少。已近中午1点,在升降平台的这架挂满炸弹的A4旁,我们和别的游客一样,一边享受着不算太晒的加州阳光,一边拿出昨天采购的面包、果汁坐在桌椅旁补充体力。天上,一架小飞机拖着探索频道几十年的保留节目“鲨鱼周,今晚7点”的巨幅广告慢慢悠悠地飞来飞去。1公里外的不远处,圣迭戈北岛海空军基地港口的两艘现役核动力航母—CVN-70卡尔文森号和CVN-71罗斯福号正静静地停泊在港口休憩。这两艘航母虽然同属尼米兹级且舷号紧邻,但从71号罗斯福开始的尼米兹级比70号卡尔文森及之前的另两艘同级别舰内在有了较多改动,最显著的是排水量增加了几千吨。不过外形上从我们这么远处看是找不出差别的。军港和中途岛之间的海面上,是帆船和游艇驰骋徜徉的地盘,自在漂游的小船们身后,白色的尾迹或长或短。我的照片还拍到另外两艘相对航母来说并不太起眼的小舰,远远看一艘像工程舰、一艘像驱逐舰,现在对着照片舷号搜索,查到长得像做工的那艘是T-AO187油料补给舰。另一艘则是有故事的即将在6天后的7月29日在此举行服役仪式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DDG-115,为纪念一名舍命救战友的海军陆战队员,美国海军将该舰命名为拉斐尔·佩拉尔塔号。2004年,25岁的墨西哥裔海军陆战队员佩拉尔塔在伊拉克作战时,奋勇扑向身边一枚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以自己的牺牲挽救了身旁的其他战友,作为一名居住在圣迭戈的新移民,在他的第二故乡举行战舰命名仪式应该更有告慰的含义。这种舍生忘死的英勇行为记得在电影《Act Of Valor》里也有表现,电影中的原型是海豹突击队员迈克尔·蒙索尔,2006年,时年也是25岁的他在伊拉克作战时,同样为了挽救周围战友的生命而将身体扑在了手榴弹上,在这位英雄身后,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外形更加科幻的舷号DDG-1001的最新型导弹驱逐舰。跟儿子交流说到这事,儿子说,美国的驱逐舰就是专门用阵亡士兵命名的,他知道还有一例。在平台上吃完东西,我们去各舱室转转。航母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移动的海上城市,从菜色品种很丰富的餐厅走到各级军官和士兵们的工作间,舰长室:手术室:商店:从颇显豪华的舰长休息室到拥挤的士兵卧铺,从手术室、牙医室到商店、洗衣房,不仅有教堂,甚至还有监狱……说起来,一出海就是以月计算的这个所谓海上城市,本来就可以算是个海上大监狱了,而已经待在这个像监狱的地方还要蹲真正的监狱,真是唏嘘啊。在迷宫式的舱室里出个门,居然就到各色飞机列队接受检阅的飞行甲板了。刚到甲板还没来得及看飞机,就听见舰下警车呼啸、警笛大作,跑到甲板边上往下看,只见从各个方向涌来好多辆警车,多辆写着警犬字样的警车直接冲出道路停在草坪上,好多警察正在快速跑向我们停车的The Fish Market餐馆方向,天上还有一架直升机不断在低空盘旋。看架势好像出了啥比较大的事啊,但看了几分钟也没发现啥新的动静,应该事件是发生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了。写到这里,好奇心极强的我心有不甘,在google里敲下“police san diego 7 23 2017 The Fish Market”。Bingo!一击命中。原来是一名入室抢劫嫌犯在被捕后突然从被羁押的圣迭戈警察局脱逃,警察们追了他1个小时,他一路跑过了整个Downtown,最后在1.5英里外的The Fish Market餐馆边跳入海中,但他并没有一路向西游……到中国,而是被警察包围后被从水里捞出来二次被捕。好执着,警方通报说他穿过了20个街区,很纳闷他为啥要朝着大海的方向跑,难道他真的想来中国。我们在航母上看到的动静,正是嫌犯跳水前后警察蜂拥而至的场景,此时是下午2点。我搜到的新闻是NBC 7频道下午6点直播的新闻连线,在电视新闻直播前的5点40,电视台工作人员和主持人正在餐馆侧面做前期准备时,我正从航母下来晃在他们旁边拍现役军舰,顺手也咔嚓了几张他们直播前的工作照。呵呵,我们也是这一事件和这条直播新闻的目击者。旅行后的深度挖掘还是挺有趣的。该来看看航母上最重头戏的部分---飞行甲板上的二十多架飞机了。基本囊括了美军海军从40年代末至今的所有作战使用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这些原来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狠角色,突然一下全部都能亲眼见到、触到,有的甚至还可以进入机舱、座舱,对我这个正宗非伪军迷来说,真是只嫌手眼不够用。这里有电影《Top Gun》中汤姆克鲁斯耍酷专用的F-14雄猫可变掠翼战机:有取代F-14成为美军现役绝对主力的F-18大黄蜂空地多用途战机,这架特殊的F-18不仅是突兀的沙漠迷彩涂装,舰上其它固定翼战机几乎都是标准的灰白,而且双垂尾上赫然喷涂着“苏联空军”的红五星标志,看来这是一架属于“假想敌”的飞机。有耷拉着水平尾翼貌似无精打采的F-4鬼怪式战机,作为越战中的主力战机,我小时候就久仰它的恶名,“鬼怪式”和“美帝国主义”真是很衬啊。看照片才注意到,这同一架飞机两侧的涂装竟然不一样??从编号到垂尾上的标志完全判若两“机”,难道真的是幽灵附体:E-2鹰眼预警机,绝对的狠角色,没有它的战机就像近视眼:舰上长得最难看的固定翼飞机非A-7海盗二攻击机莫属了,机头正下方设置的发动机进气口让该机从前面看既像个大脖子病患者又像个大鼻子咧嘴笑的小丑,这也是我在近30年前拼装过的近20架1:72飞机模型当中最丑的,今日得见真容,依然觉得丑得哭。各种直升机:直升机当中只有1架特别有感,UH-1休伊直升机。它不仅是越战电影的标准画面之一: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背景之下,从热带丛林树梢上方低空飞行、渐渐靠近的休伊机群。也正是有了休伊直升机飞进战场,才有了兵力快速投送、空中火力压制、快速伤员撤运等战法方面的巨大革新,这是和机枪、AK47等一样具有改写现代战场定义作用的特殊武器。特别有感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我和儿子一起近距离接触过的第二架美军UH-1,而上一次居然是在中国国内。6年前的暑假我带儿子去北京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里面有一架看起来完好无损的美国陆军涂装的UH-1。就是下面这架,停在 中国 航空博物馆的山洞展馆里:由于中国官方并未正式承认过出兵抗美援越,说明牌上只能只字不提该机来历,但那架隶属美国陆军的直升机,摆在中国官方博物馆里唯一的原因肯定是被中国军队在越南战场缴获。看完了飞机,上层建筑里还有一些最核心的舱室要去。开着蓝灯充满各种神秘仪器的作战情报收集分析室、飞行员出任务前听取简报及休息室、仪表管线密布的引擎室、航母历任指挥官照片墙、航母历年部署的各型战机飞行中队队徽等。我们和一位在舱室讲解的老兵聊了会儿,原来他并未在该舰上服役过。鉴于我的英语水平,没聊几句就说到儿女了,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对儿女的发展挺自豪、对中国的评价挺正面。我们在每个地方都看得很仔细,等想要到上面驾驶室去时才发现已过了最后进入时间,略有遗憾,于是在流连了整5个小时后,我们离开了这艘曾经叱咤风云近50年的航母巨舰。刚走出航母北面的停车场,眼前赫然出现一艘现役的科幻战舰,舰上舰下都有海军陆战队员持枪看管。战舰虽然不大,但三体船+雷达隐形的外形真是相当抢眼,从正前方看非常形似科幻电影中的星舰。网上一搜发现这是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的第5艘LCS-10嘉贝丽•吉佛斯号,一个多月前的6月10日才刚投入现役,主要用于近海快速作战。跟其它战舰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滨海战斗舰居然不是用螺旋桨推进,而是像摩托快艇一样采用喷水推进,因此速度可以达到奇快的44节,即超过每小时80公里,以其2000多吨的重量,真是一个海上巨无霸摩托艇。一晃6点了,启程北上去今晚的驻地—位于Temecula的Best Western Country Inn。一路畅通,在晚8点日落前抵达酒店。Best Western果然各方面比Super 8都还要略好,然而我照片却拍完全糊了。入住后我们在旁边的上海餐馆里吃了个中餐,和开店的华人用中文聊天还是挺亲切的,这家店菜的口味、服务及价钱都不错,水煮鱼片吃得真香。回头一看,这一天居然写了超过5千字。也难怪,一天中各种刺激有趣的体验,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D4:Temecula-沙漠奥莱-约书亚树公园-尤卡谷Day 04 7.24 Temecula-沙漠奥特莱斯-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Yucca Valley早上吃饭退房,磨蹭到9点半都过了才出发,去一个小时车程的沙漠奥特莱斯。有了昨天上高速第一天的各种际遇,今天有点美国老司机的感觉了,11点来到了这个在一片荒漠中生硬造出来的超大卖场。我们到得还算早,停好车,一走进入口,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银联标志及简体中文打折广告让人以为回到了中国,同胞们的强大购买力可见一斑。来之前我们并没有打算多花时间购物,这里反正就是路过报个到,来了之后熟悉的品牌店铺走一圈也没发现有多么的便宜,价钱只能说是大体符合预期,或者说早知道比国内便宜得多但比出门前查到的最低价还是有差距。当然,没有人会空手而出的,我们买了些衣服,还按计划买了个新秀丽的24寸箱子,直接就把从家里带过来的笨重杂牌箱遗弃在了停车场的垃圾桶旁,中午在一个像食堂的Food Court里和估计占了一半的中国同胞一起打发了一顿有米饭的中餐。一转眼快下午4点了,赶紧驱车奔约书亚树国家公园而去。出门之后1公里上I-10之前要连续过两个环岛,在家里准备时就发现由于进出口太多,稍有不慎就会开错上不了高速,所以实地驾驶之前我已在街景上仔细研究过并截图示意,实际开的时候自然轻车熟路,轻松过关。转入加州62号公路前后,路旁有不计其数的风力发电大风车,看来加州人民还真是用了不少清洁能源。路过小城市尤卡谷,看到今晚要住的Super 8就在路边,本来打算先办完入住放下行李的,现在看来时间有点紧,就顾“店”门而不入了。开出二十九棕榈树高速主路,经过道路两旁稀疏、低矮、最高不过两层的居民区,我有些纳闷:这种干旱酷热的荒漠上是怎么能有人口常驻的?不过,还没容我细想,路两边的民居已越来越少,长得像电影里外星植物、造型婀娜的约书亚树却从零星一两颗到成小片出现,几分钟后,路右侧出现一块约2米*4米的灰色砖墙,墙上挂着两块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此行六个国家公园中的第一个,就这样低调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前行几十米就是停车验证缴费处,现在刚过下午5点,工作人员下班了,既无道闸也无人值守的国家公园任人出入,我们可是有国家公园年票的,想让人验个票还要等到下一个公园。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并不是个热门的地方,加上时值盛夏,游客很少,跟我们同时到达门口停车拍照的只有几辆车。很多人觉得不就是看几棵怪树嘛,大热天的晒得要命不值得,但我对google街景上看到的园内那种异域之至、苍凉之至的景色惊叹不已,非来不可。从一进门起,约书亚树开始一望无际了。这些奇异的生物倔强地在这片荒原茂盛繁衍,此树和彼树或挨肩擦背、或睦邻而居,俨然是个繁荣的大社区。在我们看来严酷的自然环境,对这些树们来说却世代滋养它们的乐土,这些生命强大的适应环境和自我改造能力真是让人赞叹。沿着公园道路,不一会儿到了Quail Springs Picnic Area,围绕着一小堆大石修划了一些停车位,这里既是有几张桌子和卫生间的野餐区,也是Quail Springs Trail的起点。今天的温度并不太高,太阳已逐渐西去,我们下车爬了爬石头、找奇形怪状的树拍照,转了半小时也不觉炎热,随后赶紧去公园的制高点—海拔1580米的Keys View报个到。说是制高点,其实也就是比我们前面到过的地方高个两三百米,但从这里朝西南方向的开阔处望去,不仅能看到远处南加州的两座三千多米高峰和绵延的山脊,还可以看到近处低于海平面几十米的大片盆地,这上下三千多米的落差,配合这没有飞鸟、没有走兽仿佛亘古不变的广袤而苍凉的景色,想想当年在此扎根的拓荒者们要有怎样的勇气。今天天气并不太好,我们就只看到这么多,如果碰到透明度高的日子,据说用望远镜还可以看到150公里外的墨西哥山峰呢。路边的一块骷髅岩,即拍即走:这公园里的植物貌似都喜欢同类扎堆,车开着开着就到达一片独特的区域:仙人掌花园。从零星出现一颗到密密麻麻一眼望去全是,距离只不过几百米而已,这些远看长得有些像一簇簇珊瑚的毛刺生物,多数高度在一米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两米高,在夕阳最后一抹光辉照耀下,呈现出毛茸茸的一片金黄,那些尖锐的毛刺给人一种柔软舒适不扎手的强烈错觉,当然,不会有谁真这么尝试的对吧?荒漠中的小生物:伴着落日余晖,我们的车在前后都看不到其它车的公园道路上折返。听着歌、吹着风,看着刚开始熟悉的景色不断向身后移动,这第一个国家公园就这么3小时快速地车览了一下,既不累又走“马”观到了想看的“花”,效率还挺高。晚餐搜到二十九棕榈树路边有个小凯撒披萨店,面对自称meat lover的我们,店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好像也就10块钱的12寸的好多肉的披萨,带回住地把我们吃了个饱,这披萨店后来我们路上还吃了两次。google街景借了两张照片,就这家--一间小店:现在才知道它居然是美国第三大披萨连锁店,难怪价钱便宜味道好。入住下午就路过的Super 8。这是一家印度裔开的店,印度老板个头很矮,模样也很怪,但态度很好,老板娘和女儿也都很热情地在店里工作。房间里虽是和其它Super 8一样简单的设施,但工作状况都相当好,连晾衣架等基本设施摆放位置也都相当方便、合理,前后算来,这是我们住得最满意的一家Super 8了。D5:尤卡谷-拉斯维加斯,逛酒店一条街Day 05 7.25 Yucca Valley-拉斯维加斯晚上没睡好,精神不太好。昨晚睡前没吃褪黑素,好长时间没睡着,看来时差反应还是有一些的,只是被药物掩盖了,从此行程中老老实实每晚吃药。好在这褪黑素据说没啥副作用。吃完比其他Super 8也略好的早餐,9点出发去拉斯维加斯,开出没多久想起忘了给打扫房间的留小费……,这是行程中唯一一次,居然还是住得挺满意的一次,嗨。开出人口散居的小城市,前后的车很快就剩下没几辆。今天上午单次300多公里的行程,已是来之后最远的一趟了,这个记录显然还将一次次刷新。听歌是对抗窗外长时间单调无变化景色最好的武器,在国内下好的几百首英文歌开始随机播放,开启定速巡航,伴随着一首首熟悉的旋律,车在看似无边无际的莫哈维沙漠飞奔。此情此景,不禁心生感触。几十年来,无数次在听着Hotel California时想象着这个并不存在的加州旅馆,听到California Dreamin'脑海里便浮现加州的冬日暖阳,当San Francisco的前奏响起,就想象去到旧金山,看着路上往来行人都Wear some flowers in their hair的场景。十几年前,当我在新疆坐着长途车,听着司机播放的新疆歌曲、看着窗外的大漠风光,感觉好像人在配乐新疆风光纪录片中一样,当时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去到加州、坐在车上、开着最大的音量听着加州的歌。经过这么多年的漫漫等待,经过前半年的日日忙碌准备,此刻,我就在加州的旷野中开着车,载着我的家人,飞驰过早已在google街景上行驶过N遍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沙漠公路,听着老鹰们的炫技吉他并在我耳边高唱:欢迎来到加州旅馆!此刻,几乎已要潸然泪下。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游记写到这儿,翻看行程中的照片,发现了一点遗憾:由于早上出发前没有仔细看手机上设定的导航线路,原计划是要从莫哈维沙漠的中央腹地由南向北穿行而过,但导航却带我们走了加州247公路转I-15这条线路,实际上是从莫哈维沙漠的西北部边缘绕过。虽说也算走了莫哈维沙漠,但多少缺了些沙漠深处的荒凉感受。车快出加州了,I-15的西侧,一个转弯之后,出发前对着街景琢磨了好久的兴趣点跃然眼前--伊万帕太阳能发电设施。这个投资20多亿美元、长宽各达几公里的巨大而神奇的设施,用17万面几米大的镜子将太阳光聚焦在位于中央的3个太阳能发电塔,瞬间就能达到500℃的高温,高温让蒸汽推动活塞发电,貌似相当威猛。但这个商业设施好像并不开放参观,洲际公路边也不敢乱停车,只能从旁一开而过。看街景和别人的拍的图,3个中央高塔在“万镜齐发”时耀眼夺目,就像万众瞩目的Super Star一般接受往来人车的膜拜。可今天不巧阴天,从早上出发地开到现在,天上一直是云层密布,我们看到发电塔时,这3个靠天吃饭的神器正黑着脸趴窝歇着。虽然阴天对阳光灿烂的加州来说只是小概率,但这个2014年才启用的设施,碰上这几年光伏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聚光发电技术在规划之时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这个大家伙的日子真是日渐尴尬了。3个高塔还在侧后方,路的前面已经看到紧挨着州界而建的内华达小城Primm了。赌场、卖场、俱乐部的大广告牌和“欢迎来到内华达”的标志牌,明明白白告诉过往车辆:赌博州到了,进来玩啊!不过,鉴于拉斯维加斯只在一脚油门就到了的几十公里之外,我感觉怎么也不至于有太多人亟不可待非要一进州界就开赌。一脚油门,拉斯维加斯到了。穿过繁华的酒店区,看看已过正午,导航到最近的Costco解决午饭顺便采购。停好车走进去,人不多,绕着房子走了一大圈,这大中午的,一定会有很多人的Food Court在哪里啊?在哪里啊?进店找人问问,迎面一位亚裔面孔的女工作人员过来,我跟她说英语问卖披萨的在哪里,她微笑着用中文跟我说:我可以说中文的……。哟呵,碰上一眼认出我们这几个中国人的华裔了,她说这里不算是真正的Costco,这里是Costco Business Center,Food Court要去Costco Wholesale才有。哦,好,继续从城北导航去城东,好在,城里四通八达的路网,开车去哪儿都挺快,20分钟后转战到了“真正的Costco”,几美元的披萨+热狗把一家撑饱,再买了只$5的招牌烤鸡和生菜、蛋糕啥的当晚餐,3点钟来到了今天入住的酒店-- Holiday Inn Club Vacations at Desert Club Resort。这是一个由好多栋3层小楼组成的度假村式的酒店,秉承着拉斯维加斯以低廉的酒店价格吸引五湖四海赌徒的传统,我们订的这个四星级酒店的应有尽有的套房(客厅、饭厅、卧室、卫生间、洗衣间、阳台)才不到人民币1千块,算是此行住得最好的一次了,真是价格便宜量又足!进房休息了个把小时,5点多拿出橱柜里的刀叉碗碟,把Costco的烤鸡用微波炉转了转消灭了大半,烤鸡味道不错,这价钱,又得啧啧了。6点钟,看外面日头偏西,该出门逛酒店一条街了。今天真是个舒服的好天气。我虽久仰这座沙漠之城无遮无挡的酷暑热浪,但上个月在家时还是被这里动辄47℃的高温惊呆了,就在前两天高温依然还是超过40℃,而今天不知吹的什么风,傍晚6点的拉斯,户外也就30℃出头,这对我们来自中国4大火炉城市之一的人来说,根本就不算热。出酒店门,沿着在google街景上早已熟悉的人行道,转几个弯,就到了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酒店林立的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在这里,4公里长度的一段道路两旁,20多家极尽奢华的酒店摩肩接踵、争奇斗艳、欢聚一堂、争风吃醋,酒店的经营者们废寝忘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左思右想只为弄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驻足、流连、消费、撒钱,真是没有最奢华、只有更奢华啊。逛酒店,从雄伟而排场的威尼斯人开始。傍晚6点40的斜阳照在门口的仿威尼斯河道及小桥上,河面上漂着几艘黑色刚朵拉小船,划桨的威尼斯船工不时引吭唱一嗓子意大利歌剧博坐船游客一笑。进到酒店内部,那气派,真是:五光十色、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汗牛充栋……好吧,我读书少,能想到的词都用上感觉还远不够形容。威尼斯酒店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室外一直延伸到室内二楼的运河、码头、小桥、流水和刚朵拉了,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室内的东西,加上更不该出现在室内的蓝天白云,与运河两边真实营业中的游客川流不息的威尼斯风格的各色商铺,构成了一幅时空交错的神奇画面,让人恍然不知今夕是何年、此身在何处。半个多小时转完威尼斯人,7点半过到马路对面的The Mirage酒店门口的假山水池旁等8点整的人造火山喷发秀。时间还早,暂时还没多少等候的人,日落时分的赌城,路上的游人和车辆都比1小时前有所增多。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糜烂、垂死的万恶资本主义夜生活即将拉开帷幕。酒店大楼上部巨幅的宣传画上是4位甲壳虫几十米见方的经典造型头像,他们的目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注视着拉斯维加斯大道上走过路过的人们,那是太阳马戏团“The Beatles Love”连续10多年驻店演出的海报。临近8点,人越聚越多,几乎是人挤人的状态了。8点一到,伴随着强烈的鼓点声,大大小小的假山假石上大火焰、小火焰或踩着节奏、或同手同脚一通胡喷乱喷,几个喷水的小喷泉也在一旁狐假虎威,5分钟后戛然而止,一切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天黑了,我们沿大道往南走到百乐宫。穿过浩大的赌场大厅,酒店前台房顶悬垂下挂着五颜六色的玻璃造型,有人说是油纸伞,可我看100%是倒挂的荷叶嘛。百乐宫的室内花园也是被说得很特别的一景,然而除了相依挂在空中貌似正在聊天的人脸形太阳月亮还算有点抢眼外,那些个花花草草的实在没啥看头,而盘踞在中间的小假山上用木片或纸片搭成的小房子就真是太Low了。巧克力瀑布。对我这个曾经上过巧克力专业课的巧克力爱好者来说,本应有够大的期待,不过在看过别人游记中描述的场景后,自己亲临现场果然也只剩呵呵了,那从几层楼高的上方顺着玻璃槽流下来的巧克力细流,由于其高粘稠度而不可能出现如水瀑布般的巧克力飞溅,不凑到足够近看的话,丝毫无法察觉这是个流动的瀑布,俨然就是个不会动的莫名其妙的酱色雕塑……而已。到百乐宫还有一个计划中的目标,那就是Tiffany专卖店。华人店员操着流利的中文为进进出出的大量中国游客服务,但一问价,几个看中的小玩意儿都比我们在仁川机场免税店问过的价钱要高,于是这几个东西后来都在回程中转仁川的时候买了。出百乐宫,还是往南闲逛,对面巴黎酒店的假埃菲尔铁塔在夜色中金碧辉煌着,仿佛这不是一座铁塔而是一座金塔;LV、GUCCI等奢侈品牌专卖店在路边一字排开,就像凑一块准备打群架;绕着纽约纽约酒店上下翻飞的过山车上,游客不时发出胆战心惊的惨叫,但门口几十米高的假冒自由女神完全不为所动;在米高梅酒店,我们穿堂过室遍寻不着那传说中的真狮子,最后从店员那问到说前几年狮子就撤了,据说是咬伤过人的缘故?出米高梅,已是晚上10点,再往南酒店就不多了,按计划路边打车吧。分分钟招停个老黑开的出租车,老黑边开车边在打着电话,叽里咕噜的黑口音,一个字都没听清。总共两英里的距离,5分钟就到了酒店楼下,好像显示车费是接近6块,按搜来的美国打车通常15%小费以及拉斯打车大多都是10块以下给1块的说法,我递给老黑1张10块的,说:给你7块。老黑不乐意了,先是疑问句:你只给1块?又是叽里咕噜几句不知道说些啥,反正看那架势是不打算找钱了。算了,下车走人。这老黑大概是被我们这些中国游客给惯坏的。D6:拉斯维加斯-胡佛大坝-威廉姆斯Day 06 7.26拉斯维加斯-胡佛大坝-威廉姆斯在舒适的酒店睡醒,我下楼去昨天入住时问到的早餐处看了一下,确定此地并没有免费早餐,于是回房吃自购的干粮,然后退房去昨晚去过的酒店聚集区以南的“欢迎来到拉斯维加斯”招牌打卡。路上远眺从上到下一色土豪金宛如一个竖着的黄金火柴盒般的特朗普酒店,真土气,美国人民就让这么个大资本家当上了总统,真是天意……额,民意。做功课的时候在地图上查到紧挨着招牌就是个免费停车场,10几分钟开到,停好车,紧跟着大家排队等待照相。人还不少,前面排了几十位。环顾四周,招牌跟东边的拉斯维加斯机场就是一铁丝网之隔,网内停着好多小飞机,应该多是所谓的“行政机”,说人话就是私人飞机啰,招牌的西边是个高尔夫球场,“Welcome to Fabulous Las Vegas”菱形招牌下,一位华裔摄影师正在给游客逐一拍着到此一游标准照,旁边立着个拖箱,箱子上有块写满字的小牌子,大意是说他这是免费为大家拍照。没过多久,过来个黑人跟这华裔一番看起来并不激烈的交涉,华裔拖着箱子默默撤退了,我们站在后面没看明白,好像是华裔抢了黑人的地盘?之后就是这位胸前挂着貌似政府发的摄影师证的黑人给大家拍照了。看了一会儿,有不需要他拍照相互自己拍的,也有请他帮拍照后给他小费的,也有请他拍完后没给小费就走了的,这位黑哥们态度一直很好,不像国内旅游时霸占最佳摄影位置非收费不可的景霸。拉斯维加斯10点半的太阳初露锋芒,晒了快20分钟后,我越发觉得有些滑稽了:这种非要和景点名称招牌合影的风格,完全就不是我们的风格嘛!其实不排队站在稍微旁边一点随到随拍随走不是一样的嘛~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正打算自己拍,黑哥们笑着说我来帮你们免费拍,于是请他给我们一通合影,拍完说声谢谢我们就转身走了。继续去奥莱购物。拉斯有南北两个奥莱,南奥莱就在我们拍照的招牌边上再往南两英里,但这个太小,还是去7英里外的北奥莱吧,地图上一量比南奥莱大一倍。到美国买买买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以抵挡的诱惑了,相同的东西实在是国内外价格差太多了,我们这原本不打算怎么购物的,逛完这第二个奥莱,回国之前在1号公路边的卡马里奥还得再逛第三个。这一天的中午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吃的啥了,似乎是在奥莱里面随便吃了啥,之后大约1点半开车出发去胡佛大坝。临近大坝,下高速后七拐八拐,在开车缓慢通过安检岗后,这个曾经的变形金刚战场就出现在眼前。可不是嘛,虽然我们在某个全景剧场里看过一部关于修建胡佛大坝影响科罗拉多河流域生态的全景纪录片,但印象中和这个巨无霸最直接关联的,还是另一群机甲巨无霸—变形金刚。为了省$10停车费,我们按之前计划把车开过大坝,再开过“大峡谷州欢迎你”的亚利桑那州标志牌,在那里多个免费停车场里找到了停车位,然后顶着烈日往回走了500米回到大坝上。站在坝上朝上游的米德湖方向望去,清澈平静的水面并不算宽阔,过来的路上看到的被胡佛大坝拦截形成的米德湖浩瀚水面在这里被山体遮挡完全不可见,而在两边山体上高出水面几十米的位置,可见一道清晰的上深下浅的水线,这是多年前水量最丰沛时的水面高度,这高度离我们站的大坝顶部也就不到10米了。想想挺吓人的,这是发超级大洪水的节奏啊,万一当年水位没过了大坝,美国就要水淹七州(科罗拉多河还真是流经7个州),美国人民就要流离失所,美帝国主义就要土崩瓦解,人类社会就要实现大同……停,停,这想得有点远了。从大坝两侧往外伸出的4个取水塔,很像早年流行的红警游戏中苏军基地的防御电塔,看着相当强悍的样子。由于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就是以科罗拉多河为界,州分界线正好把水坝一分为二,这两个州有时时区又不一致,所以在分属两州的取水塔上各设了一个时钟显示各州当前时间,而这会儿,使用夏令时的内华达和全年不变固定使用山地时间的亚利桑那暂时达成了一致,相隔两百米的两个时钟都是两点四十五分。要说险峻,还是往下游方向望去更雄壮些。低头往下看,在大坝蓄水位以下两百米才是“下层建筑”的屋顶,这些紧挨着大坝下部两旁山体而建的长条建筑,里面应该就是发电机组或相关设备,房子外面停着一些小车,应该是电站员工的。这每天都要在山里钻来钻去最后来到这水位以下几百米的地方上班,想到头顶悬着数以亿吨的湖水,我猜刚开始几天多少得有些恐惧。从这个方向看到的最壮观景色,是高高在上、横跨科罗拉多河的国道93的一部分--Mike O'Callaghan和Pat Tillman纪念大桥,搜了背景材料,该桥建成之前,胡佛大坝本身也是93号公路的构成部分,每天大量车辆从大坝顶部通过,这既对大坝不安全,也不利于交通出行,2010年大桥建成后才使得上坝的只有观光车辆,而这座高出水面近300米的大桥,作为世界最高的混凝土拱桥本身也已成为一景。至于给桥命名的两个名字,前者曾任内华达州长,后者则是一个人所众知的典型的美式英雄,作为一名年薪百万的著名橄榄球明星,911之后Pat Tillman放弃高薪的职业橄榄球生涯参军入伍,2004年在阿富汗不幸阵亡,他的事迹在中国国内媒体中也曾广为报道。荒漠双州中午的阳光晒了半小时真受不了了,加上还要赶路,旁边的什么展览馆就不去了,赶紧开车走吧。车从进来的路上原路返回,开过悬在高空的谁和谁纪念大桥,进入亚利桑那一望无涯的酷热荒漠中。几乎笔直的US-93直通上百公里外的金曼,沿途几乎再无人烟。除了Arizona Last Stop这个我在出游准备阶段就联系过的集吃喝、加油、打枪和搞怪娱乐为一体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外,就只剩通往大峡谷南缘那个不怎么吉利的路口还能看到几栋零散的小房子,说不吉利,是因为就在整整一年前,4名中国游客去大峡谷南缘的自驾车就是在这个路口因转弯违反STOP标志牌指示与直行的大巴车抢道相撞而全部罹难。中国司机到美国开车前一定要充分学习了解美国的交通法规!这惨痛的教训只能后人汲取了,我在几个月前对着这个路口的街景可是足足研究了半个小时,以至于经过这个路口时又是恍如来过。(就在我的游记正在连载的2019年6月26日,我上述文字才发布一个星期左右,这个路口又一起惨烈的车辆相撞事故发生导致中国游客1死、4重伤、4轻伤。这起事故与我文中说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这起事故连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都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说“提醒:死亡路口!前往大峡谷西缘务必当心”。惨痛啊惨痛!国人到美国千万不要无视路口的STOP标志牌!)4点半,开到个“大城市”—Kingman。号称“历史上66号公路的心脏”的这座3万人口的城市,是美国人民怀旧的一个理想场所,Route 66标志牌及涂鸦比比皆是,可我们这一家外国人并不理解美国人民心中66号公路的地位及意义。在莫哈维县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前停好车后,我们来看旁边绿地上停着的火车头,这个建造于1928年的编号为“Santa Fe 3759”的蒸汽机车头,在通过金曼的铁路线上跑了4百多万公路后,自1957年起就一直停放在这个专为它而建的火车头公园内,至今已静卧60年了,近看外观还是保持得很好,驾驶室两侧都有梯子供游客上下,上去也看不到啥,就只是从火车头一穿而过罢了。在金曼,在这个火车头这里,我感受到的是美国人民对历史的珍视,虽然,并不长。金曼稍作停留,20分钟后继续出发,还要再开一个半小时呢。金曼以东,路边的草和灌木丛比从拉斯维加斯一路开过来时多了,路上也能经过几个小城镇了,当开到路边都能看到树林时,今天的目的地—威廉姆斯就到了。车下高速,穿过一小片挪威的森林,额,是威廉姆斯的松林,再路过一个巨大的房车营地,我们先到Safeway超市采购些补给品。小城的超市不像大都市的Costco般硕大无比、人头攒动,但Safeway也算是应有尽有。瓶装水比Costco自然贵点,24瓶5美元,7美元的烤鸡也是来之前看到有人推荐的,不错,此外再买了些牛奶、果汁、糕饼。出超市已经是7点半,夕阳将城边的山顶染成金黄,上车开往1公里外今天入住的Ramada酒店,这家酒店比Super 8略好点。到店前在隔壁的必胜客买了个Pizza当做晚饭。威廉姆斯真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在这里停留原本还打算夜晚去小城以南森林的山坡上拍星星的。这里不仅海拔有2200米,而且南边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可能产生极轻微光害的地方还在40公里以外,想想在这种环境下拍夏季银河的话……光是想想就要鸡皮疙瘩掉满地了,为此,在出行准备阶段我曾仔细研究过威廉姆斯以南的地形、街景,在地图上标注了好几个适合拍星的位置并对今晚具体的行车线路、拍摄时间都做了详细的规划。下图这四个加星标的地点就是我的研究成果--理论上非常好的星野摄影地点:Santa Fe水坝拍摄点街景:Dogtown湖北缘:Benham滑雪场北缘:Bill Williams山坡拍摄点及行车线路:但是,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我越发感觉这样白天、夜晚连轴转的安排太满负荷、太不切实际,最终还是咬牙放弃了晚间拍星星的安排。上面这几张我精心研究出的“成果图”就留待看到此文的朋友有机会、有兴趣的话再去实践检验了。实际上,放弃的还不止今晚,本来在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那天也计划了晚上要再次进园拍星的,也是在国内做计划时及时放弃了。顺便又感慨一下,美国人民真是太爱露营了,就这么个3千人口的小城市,随便一搜周边都好几个有厕所、野餐桌、篝火盆等标准配置的帐篷营地和房车营地,基本上,但凡城镇,只要旁边有个几百米见方的小水塘,水塘边大概就建有露营地,美国人民真是闲着了,明天,去大峡谷,我们也要体验露营生活了。D7:威廉姆斯-大峡谷,享峡谷绝景&初次露营Day 07 7.27威廉姆斯-大峡谷将近9点晃晃悠悠出门,每天这个时候出门差不多就成了我们的固定模式。一条笔直的公路向北一小时直达大峡谷,10点整,经过小镇子图萨扬之后,我们抵达了大峡谷国家公园南门口。进园排队的车不算多,我把护照+年票的组合递给窗口的验票员,只瞄了一眼就微笑着递还给我并给了一叠包括中文在内的地图导览资料。进门后又开了10多分钟,到达大峡谷村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园里好酷的一家子:停车场内停着不少可供租用的自行车,也有人从自家车上搬下自带的自行车,然而这并不是我们的计划,参考别人的经验,我们首先要去游客中心听一听工作人员对我们今明两天游览行程的建议。游客中心里等待咨询的人还挺多,轮到我们时是一位年纪看上去超过60岁的女工作人员,她非常热情地对着地图慢慢地边讲边画,给我们提出了清晰明了的游览建议,她的建议简单粗暴地解决了我在准备阶段面对大峡谷各种Point和View不知如何取舍的问题,在知道我们明天要出东门去佩奇后,还在地图上给我们标出了路上哪个地方加油站的油价特别便宜,真是很好的交流体验。咨询完毕沿着林间小径走向几百米外的大峡谷边缘Mather Point,只几分钟,突然间,大峡谷就在眼前。亲见大峡谷的感觉,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看过资料,看过纪录片,看过街景,看过不计其数的别人的亲历,而当自己站在这里亲眼目睹历经大自然千万年造化而成的这个星球上最壮阔、雄伟、震撼的景色时,纵有千言万语,此刻也只化成了一声“哇!--------”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美好、自然之伟大、历史之悠长……各种思绪就在这奇景扑面而来时在脑海中交汇、震荡。时近正午,阳光够晒,沿着峡谷边的步道,我们从Mather Point开始了大峡谷之旅。多数人都是如此吧,毕竟就在游客中心旁边,这个景观点也是我们在大峡谷两天时间里人遇见最多的,当然,美国能有多少人,只是略多。朝着Yavapai Point走去,一路上悬崖边的护栏并非跟国内一样严丝合缝,只是有些位置有护栏,路见有胆大的从没有护栏处仍然往外走…双脚悬空坐在突出悬崖边的巨石上或者索性立在悬崖边单腿站立摆pose拍照。想想下面就是千米深的峡谷,掉下去都要滚好几分钟才能到底呢,哎哟喂,远远看得我腿都发软。这两个Point走完,已是两个小时过去,到中午1点了,搭免费Bus回到游客中心,我们在长廊下吃了干粮稍做休息,去General Store买了罐汽炉燃料和驱蚊喷雾,然后开车去1公里外的Mather Campground,今晚的露营地。门口Check In之后,我们开到今晚属于自己的露营位—位于营地接近最南端的Site 133。这是一个拥有307个露营位的大营地,晚上能住进上千人,但这会儿营地里静悄悄的,邻居们要么是还没Check In,要么是扎营完毕出去浪了,应该没几个会在帐篷里睡午觉的。下车先查看一下地形,柏油路面的车位后方被清出了一块约10米见方的平整空地,空地上没有草木,只有细小的沙石土,露营位标配的硕大野餐桌凳也算是工作台,标配的当然还有地上露出半截的烧柴火的大铁桶。赶紧搭窝,从车里搬出家当,利索地按在家演练过多次的扎营程序分工合作,很快就搭好了帐篷,把晚上要用的充气垫和抓绒睡袋等物件也扔了进去。不多耽搁,按上午计划开车出营停到Bright Angel Lodge,从这里开始下午峡谷西边Point的打卡。出Lodge就是Bright Angel Trail的起点,这是一条通往峡谷谷底的小径,据说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徒步线路,往返需要4个小时,已近下午4点,还有不少装备齐全的徒步游客在往下走,然而这又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列,向着沿峭壁步道上下而行的人们稍行注目礼后,我们便朝着下午的第一站Maricopa Point走去。下午的天空中到处堆积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太阳基本属于消极怠工状态,时不时就看到或远或近的某块云彩扛不住越堆越重的水汽而纷纷落下。嗯,一般管这个叫下雨。这种天气走在几乎没有海拔落差的平整的1米宽水泥步道上,一边欣赏这大自然的旷世杰作,真是身心愉悦啊。一会儿就到了Maricopa Point,这个从峡谷边缘突出去的Point是个很不错的观景点,不知为何来的人很少,我们一路走来只零星遇到过几个人,给人一种独享美景的错觉。散步式“Hiking”的路上我们遇到几只也在散步的鹿,当我们少见多怪地靠近它们拍照的同时,它们则见怪不怪地只瞄了我们一眼,就继续边散步边满地找零食吃去了。快到Powell Point了,正巧碰上免费公交到站,我们跑几步上了车打算跳过这个Point直接去后面的,但坐着坐着发现居然坐反方向回到起点Bright Angel Lodge了。坐公交折返吧。等公交的人真多,大家都排队等着,刚才这里下过雨了,站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还穿着雨衣呢,哎,等等,这工作人员怎么这么老?这位戴着眼镜的慈祥白人老妇该有超过70岁了,怎么还发挥余热在公交站台维持秩序啊,当然,所有人都很自觉,也没啥秩序需要她维护的。很快,车到了。车览是个轻松活。我们先在Mohave Point下车看了看,坐车到Monument Creek Vista又下来拍了几张照后跳上同一辆车,半天下来大峡谷风貌有些审美疲劳了。再往前到Pima Point是个能看到曲折蜿蜒科罗拉多河的好地方,网上好多拍大峡谷的照片里出现的反“S”型科罗拉多河就是在这儿拍的,公交一直坐下去,就到西线公交的最后一站Hermit's Rest了,这也是大峡谷南缘往西能到达的最远处。我们没去看什么作为美国历史地标的石头垒成的隐士休息室,反正公交站旁就有个木头的正宗“休息室”--Restroom。 “打个卡”之后按上午在游客中心里工作人员帮我们规划的乘公交去Hopi Point等待日落。Hopi Point是个向外突出、视线开阔尤其是西边毫无山体或植物遮挡的大观景平台,作为最适合看峡谷日落的Point之一,人肯定是少不了的。上午在游客中心时,工作人员指着地图说这里看日落景色虽好但会有“Hundreds of people”,我至今都还记得她说“Hundreds”时的强调语气,当时我还轻微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要来这么多人的地方凑热闹,来到这儿才发现,这么个至少能挤得下500人的地方,这会儿最多也就来了70人(别问我怎么知道是70个,我对着当时拍的全景照片点过人头的)。有图有真相,下图为我拍的全景照片截图,这就是我们在大峡谷遇到的人最密集的地点的人最密集的方向的“人潮”盛况,截图的方位稍微调整一点就又没几个人了。额,为啥穷游也无法正确显示全景照片~~虽然也不少了,但远没有达到人山人海的地步,中美对于多少人才算多的概念真是相去甚远。临近日落,太阳在上端乌泱泱黑云和下端地平线间的一道窄缝中露出了光芒,阳光把峡谷朝向落日的一面通通染成了耀眼的金黄,金黄的山体又在其后的峡谷上投射阴影,我们和周围的人们一起看着层层峰峦就这样愈发层次分明地叠嶂着,享受着无限美好的夕阳带给峡谷的今日里最后的辉煌。20分钟后,太阳落山了,刚好车来了,我们搭车第二次回到Bright Angel Lodge。走到自己的车边,发现前挡风玻璃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们发现你的车门没关并帮你关上了,希望没人搞乱你的车并且东西都在。大峡谷旅行快乐! 密苏里旅行者”。赶紧检查车上的东西,还好啥都没少,想想应该是我下车后开后尾箱拿了东西就走忘关前车门了,真是够大意的!再看这张字条,心里涌出阵阵暖意:谢谢美国好人!你的字条我会一直留着的。坐在车上吃了昨天在Safeway买的烤鸡,天已黑,该回营地了。先在营地入口旁洗了8分钟$2的淋浴,人多,但几乎不用等位,都只有8分钟嘛,把8个25分硬币一次性推进机器就来热水了,8分钟一到自动停水,我和在家洗澡要20分钟的儿子共用这8分钟都完全够用。洗完澡在旁边的洗衣房体验自助洗衣,同样是抓一把25分硬币推进去,具体价钱忘了,因为从此之后我们就频繁出入洗衣房了,洗衣机每次$2~2.5,烘干机每次$1~2,没洗衣粉也可以塞硬币自助购买,连洗带烘大约1小时,真方便。忘了拍图了,借了几张别人拍的这个营地淋浴和洗衣房照片:在洗衣等待的时间里,有些人就坐在洗衣房外面的长椅上聊天,真跟以前在电影里看的一样。看到有的妈妈从烘干机里把一家N口堆积如小山般的衣服摊在整理台上,熟练地一件件折得平平整整,真是佩服。洗完衣服开车回到自己的露营位已过晚上10点半,沿途及自己露营位的四周“万籁俱寂”,邻居们大多已在房车或帐篷里休息,貌似我们回来得有些晚了。轻轻关上车门走到帐篷边,一抬头看到夏季银河的银心部分就在眼前闪耀着前所未见的光芒!我在心里喊了一声“哇----”,也许我确实是少见多怪,但作为一个爱好天文30多年的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亮的银河,赶紧悄悄支上相机咔嚓几张,即使是ISO1600、F2.8光圈下曝光30秒的单张都已经能看了。有些后悔出来前没淘个去红外截止滤镜的6D以及20F1.4的星空头。好晚了,寂静的大峡谷星空下,一家三口在轻微拥挤的帐篷中渐渐睡去。D8:大峡谷-佩奇,赏马蹄湾Day 08 7.28大峡谷-佩奇“滴答,滴答,滴答……”被落在帐篷上的雨点声吵醒。睁眼看帐篷外已天亮,一看手机6点了,雨点从稀疏到密集越下越大,以为是局部的小气候下几分钟就算完的,继续躺着等雨停,没想到就这么时大时小连续下了3个多小时,被困在帐篷里的感觉真是够呛,好在这个上午也没做啥计划。捱到9点多停雨了,赶紧从帐篷里出来洗漱、早餐、收摊。虽然地面是湿的,奇怪的是附近哪里都没有积水,这几个钟头的雨水都跑哪去了?帐篷也就是地面附近溅了点泥沙,收拾起来麻烦了些,需要牵着到旁边的水龙头冲洗一下。我倒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看起来这让LP对露营的体验打了折扣。算了,明天到纪念碑谷就不露营了,还是住本来预订来当备份的Airbnb的民宿吧。刚收完摊,一群鹿边吃边走路过我们的露营位,4~5只鹿,有大有小,像是一家子正在边散步边吃早餐,距离我们不到10米,略显警觉但并不太在意拿着手机欣喜拍照的我们。眼看着规定的最晚Check Out时间11点就快到了,附近要“退房”的邻居们大多早早开车离去,我们还在整理几乎没有丝毫多余空间的后尾箱,这时营区工作人员开着电动车过来巡视,我赶紧朝着他们挥挥手说“Almost,Almost!”,工作人员笑着对我挥挥手说“OK,OK!”就车也没停地开走了。11点差几分,我们出了营地,还好,没超时。今天的行程安排比较简单,就是沿着Desert View Dr边走边看直到出东门,然后北上看完马蹄湾入住旁边的佩奇小城。我们先在Pipe Creek Vista停了会儿,峡谷景色依旧。再往前路边停车看了一块叫“Duck on a rock”的大石头,这里纯粹是看到其他人停车我们也凑热闹跟着停下,石头高度差不多10米,是有点像只鸭子坐在石头上,就这么百千万年一直坐在这里看着每天大峡谷的日出日落,真是只有情怀的鸭子。走走停停地来到了Grandview Point,这是算是个重头戏,视野相当开阔,层层叠叠、或尖或平的峡谷峰峦,不同年代的砂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里的大峡谷甚至比昨天看到的更加雄伟,但昨天初见时那种“哇!”个半天说不出别的话来的兴奋感……没了。路边的一个No Name Point,景色也是惊艳:到Lipan Point,胆大的人儿可是真胆大:和Navajo Point,大峡谷不像此前看到那么峰峦林立,尤其这一带的科罗拉多河两岸山体较为平缓,不像前面看到那种一刀劈开般的陡峭,大峡谷的制造者—科罗拉多河在这里终于能看到它那蜿蜒曲折的河道,一会儿流成“s”,一会儿流成“b”,额,“b”不一定有,但“s”就在Lipan Point:Desert View Watchtower是我们在大峡谷的最后一站,这个瞭望塔在Navajo Point就能远远看见。来之前看过一部关于这座风貌原始的石头塔的短纪录片,这是一位美国女性建筑设计师在1932年的作品,属于当时的仿古建筑了。时光荏苒,如今这座塔也有八十多年历史,从内到外依然向游客开放,登上20多米的石塔,大峡谷恢弘的气势尽收眼底:科罗拉多河在峡谷间静静地向北流淌,朝东望去则是亚利桑那一望无际的荒漠。我对儿子说:这趟大峡谷是爸爸带你来的,以后你还会带你儿子来的,对吧。离开沙漠景观瞭望塔,只几百米就出了大峡谷东门,该去下一站马蹄湾了。不过,我有点犯困,找了个适合停车的路边放倒座椅靠背小睡了会儿,也就半小时以内,效果不错,继续开车。后来,只要是长时间开车的日子,我都会在中午左右停车小憩,这么稍微眯一下的作用真是很神奇。这一路上,先是往东和小科罗拉多河冲刷出的“科罗拉多小峡谷”伴行,呵呵,引号里这名字我瞎掰的,也是平地上突然刀劈开一样的峡谷,只是比大峡谷的规模小多了,沿途有多个地方可以停车观景,我们也在一个像摆路边摊的地方下了车,不过,刚看过“大”的壮景,哪里有兴趣看“小”,只几分钟就走人了。在昨天游客中心工作人员推荐的地方加满了确实便宜的油,一路向北的路上还开进了几分钟的雨区,哗哗的大雨突然从天而降,正以为不会停的时候雨突然就没了,开出雨区了,头顶转瞬就是通透无比的蓝天。行程中所有的雨,基本就在今天早上的3小时和刚才的几分钟全下完了。到达马蹄湾停车场是下午5点多,也可以说是下午4点多,因为这一带是美国时区混乱的典型代表—使用夏令时的纳瓦霍族保留地与不使用夏令时的亚利桑那州的交界处。手机显示的时间随时会在5点多和4点多之间切换。停车的地方只是圈出了块空地平整了一下,没划出停车位也根本无人管理,下车后大家踩着躲不掉的沙子、跟着不算多的人流,翻过100多米远处的一个小沙坡,就……看到了还要走600多米才能到的马蹄湾悬崖。还好天上全是云,不晒,只是每个人鞋子里的沙都越来越多。走20分钟到了悬崖边上,马蹄湾的震撼景色才真正尽收眼底。注意,必须是“边上”,哪怕离悬崖边缘还差1米,你能看到的景色都要大打折扣,更别说10米之外了,那儿连科罗拉多河的影子你都看不到。胆大的在悬崖边舒展肢体自拍的同时,如我这般胆小的则趴在地上从两米外就匍匐前进至悬崖边小小心心拿相机拍美景。流成“Ω”的科罗拉多河,加上千万年来被河水冲刷的两岸石质山体,确实犹如个超大无比的马蹄印,暗红至黑的山体、泛着银光的河水、沿河岸而生的绿色植物,这丰富的色彩同样冲击着每个人的视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从心底里往外冒的只有惊叹。惊叹过后,看看天上乌云越积越厚,似要下雨的样子,差不多可以撤了,往回20分钟到停车场,倾倒完各自鞋里的沙,上车进佩奇小城。先去Safeway买了些苹果、葡萄、生菜和为明晚准备的烤鸡、为后天早上准备的桃子派,还有路上常吃的火腿罐头。在超市里还让儿子和明晚要入住的纪念碑谷民宿主人通了电话,告诉对方我们预计的到达时间,看着儿子流畅地和美国佬电话交流,真好。之后在Burger King对付的晚餐就不怎么好了,他家的汉堡又小又难吃。随后入住的Super 8仍然很好,房间在走廊尽头,房门外宽阔的走廊被封闭成我们这间房的外间了,相当于住了个套间。拉开窗帘推开窗,夕阳把天边的云彩烧得通红,干净通透的空气让远在10英里外的山尖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D9:佩奇-羚羊谷-纪念碑谷Day 09 7.29佩奇-羚羊谷-纪念碑谷这是走到哪里都要先问现在这里几点的一天。今天上午要去羚羊谷。看到网上说上、下羚羊谷在旺季时游客比例是10:1,我们向来喜欢人少,便选择在经营下羚羊谷的Ken's Tour的网页上预订了上午10点的团,至于这个10点到底是哪个时区的,Ken's明确标示说他们虽然位于纳瓦霍族保留地,但使用跟佩奇一样的亚利桑那时间。下羚羊谷距离我们只有10分钟车程,远在10公里外都能看见的纳瓦霍电厂的三根大烟囱就是最好的导航地标,开到烟囱边上就到了。这个电厂和烟囱被很多环保人士谴责不已,这几根烟囱也确实和旁边的自然奇景格格不入。按要求,我们在9点半之前开车来到了荒漠中的Ken's Tour。啥?这就是传说中只有1/10游客的景点?硕大的沙地停车区都快停满了,起码有100辆车了,小房子里外也全是人。在屋子里排队等了1小时后,当我们跟着本队的印第安女导游步行几百米走到下羚羊谷入口处时,才发现前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几百人在等着……下都这么多人,那上岂不是要挤到爆炸?真是有些好奇。一边慢慢等,一边跟本队的女导游及隔壁队的男导游聊聊。两位导游都挺年轻,20来岁的样子。女导游(上图左一)是典型的印第安外表—个子不高、皮肤黑红、人很精神,话不太多,给我们看了一段手机里不久前下羚羊谷发洪水的短视频,真没想到看起来这么干燥的地方也能突然洪水滔天,然而也正是千百万年来反复如此的冲刷,才有了一会儿我们要看到的奇景。男导游是个瘦瘦的帅哥,自称不是印第安人,只是在这印第安属地找了份导游的工作。但我看他也不像典型的白人,他没有带我们这个队,人很开朗热情,待会儿还帮我们拍了不少照片,他对我们的全景相机挺有兴趣。40分钟过去,轮到我们这几队人了。导游帮所有人把手机、相机都调成了适合羚羊谷拍照的模式,大家顺着梯子往下走了几十米,进入梦幻般场景的下羚羊谷谷底。作为非摄影团的普通团,大家都是来看风景或者干脆说看热闹的,跟着大队人马在谷里左穿右行、爬上爬下,领略着大自然长期涂鸦刻画而出的传世杰作,同时不住地拿着手里的家伙“咔嚓、咔嚓”个不停。那轮廓、那线条、那光影,其实随手一拍就已相当惊艳,但想要拍出“摄影作品”,恐怕不是跟个摄影团就能搞定的事,那得是要长期蹲守才行的。起初考虑来羚羊谷还想过要报摄影团的,在看到一位摄影师写的长篇大论“羚羊谷摄影指南”后,我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当个普通游客了。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好玩的位置,这里能看到外面的一线蓝天,人站在阳光直射不到的阴影处,伸出两个手掌让阳光照射,拍出的照片犹如戴了双白手套,这谁琢磨出来的,真是“城会玩”。整整一个小时,结束了地下的游历,我们重返地面。要说入口处看着还像个螺旋式垂直向下的洞,而出口处就完全是一条只有几十厘米宽、曲曲折折的地缝了,从外面看根本无法想象地缝里的别有洞天。往停车场走过去的路口,各队的导游夹道向各自的队员们鞠躬致谢,这是付小费的时候了,按之前搜来的说法,我给了印第安女导游$5。已是佩奇时间中午12点多了,不知什么原因导致的下羚羊谷游客爆棚让我们在这里耽误了一个小时,赶紧去纪念碑谷吧。车开一个半小时,我们在小镇Kayenta的 Pizza Edge吃了午饭,披萨店旁边的Kayenta志愿消防部门。维基百科说美国的消防队员三分之二是这种甘冒巨大风险却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志愿者。随后再开半小时,就看到远处的纪念碑谷和眼前被状似“办证”、“疏通下水道”的贴纸贴满下半部的“欢迎来到犹他州”的标志牌了。估计州政府对这块粘满牛皮癣的牌子再也看不下去了,从2018年上半年别人新拍的街景图里已经看到,我们看到的贴得乱七八糟的图已经被一张相同图案的新标志牌所代替。前面几百米就是个十字路口,右转开几分钟,给印第安岗亭交上$20买路钱,停好车,走几级台阶到The View Hotel旁的观景平台上,美国西部粗犷、豪放、苍凉、浩瀚的标志性景象让人不禁又要大喊一声“哇~~~”。站在这里,我仿佛还能看到蜂拥而至的头上插着羽毛、身上和脸上涂满油彩、光脚骑在无鞍马背上的印第安骑手们,他们凌厉的尖叫声和混乱的马蹄声在纪念碑似的大土堆周围永久地萦绕萦绕,远处的土路上似乎正有卷起漫漫黄沙的驿马车冲来,车后的沙尘里若隐若现的马上牛仔正与驿车上的护卫拔枪对射,那断续的枪声混杂着驾车人策马扬鞭时的高喊声随时能把人带回那个狂野而激情的西部拓荒时代。平台上只稍作停留,我们就开车沿着土路进入纪念碑谷巡游。虽说是土路,却并没有坑坑洼洼,轿车底盘完全不用担心,不像来之前看到的有人说得要开越野车才行。驱车穿行在一个个有名字但却不需要名字的大土石堆之间,车后卷起漫天尘土,同时脑补着西部片里的各种场景,有种开着开着就入戏了的感觉。在各个有人停车的Point跟随着停下车来走走拍拍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尤其不能错过的是John Ford Point,在这个以首次在电影中拍摄纪念碑谷的西部片名导John Ford命名的Point,你若戴上牛仔帽、蹬上马靴骑马矗立在这并不太高的崖边昂首眺望不远处的西手套山,你就俨然是西部片巨星约翰·韦恩附体了。当然,附体的价钱标得很清楚:5块钱一附两个小时转悠完,我们再到预订了但放弃入住的露营地看看。日落还在纳瓦霍时间8点半呢,此时将近7点,天上有云,不晒,沙土坡上已经支起了20个左右的帐篷,有几位露营者坐在帐篷旁的椅子上歇着,多数帐篷的主人都还不在附近,每个帐篷的间距都挺近的,有的只隔了两三米,夜晚要避免相互干扰的话真是相当困难,或者说只能早早入睡。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沙土有些超过我的预期了,我无法想象洗完澡穿着拖鞋踩几十米无法躲开的松软沙土来到帐篷边的场景。幸好我作废了这里的$20!我暗自庆幸。再来张我拍的露营地全景图截屏,穷游要是能正确显示全景图就好了。离开露营地,开出收费的纪念碑谷景区,穿过国道163,再往左转个弯、上个小土坡就到今晚入住的民宿了。这是一栋建在小山脚下的白墙灰尖顶单层小房子,车在房子边上停下,给房东Skye打了个电话,他立刻就从土坡下几十米外的另一栋房子里开着沙滩车过来了。小伙子是印第安和爱尔兰混血,我们住的房子是他参与经营的家族企业的一部分,他面带微笑、略显腼腆地领我们进屋一一介绍了房间和设施,最后告诉我们他就住在下面那栋房子里,有需要可以随时叫他,然后,又一溜烟踩着沙滩车下去了。民宿果然和格式化的酒店不一样。这栋房子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大间,按功能被分隔成了客厅、卧室、卫生间。客厅里有沙发、壁炉,卧室里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双层小床,墙上挂着一些印第安风格的绘画或挂毯,室内物品摆放和装饰看着很像个家的样子。房门外,遮风挡雨的架子上装着各色的小彩灯,支撑架子的木柱旁各放着一盆植物,架子下摆放着野餐桌椅和几个花花绿绿的沙滩椅和烧烤炉,房前的空地被栏杆圈成了院子,院子里支着用铁管、铁链、旧轮胎做成的秋千架,房东养的两只灰黑色的猫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真是个温馨的美式小家啊。稍微收拾了会儿东西,我们坐在门口的野餐桌旁享用烤鸡晚餐。太阳正从我们背后的山头落下,我们一边吃着被太阳晒过还有余温的烤鸡,一边看着小山的影子往东越过Skye家和附近停着的十几辆车,越过163公路,越跑越远直至爬上并吞没远处被夕阳照得金黄的纪念碑谷。房东Skye自住的家:房前停了两辆轿车、5辆皮卡和4辆皮卡改装的游览车。Skye家是纪念碑谷的旅游大户啊,我们住的这栋小房子旁边、坡下也是他们家开的住宿露营地。入夜,天上的点点繁星与地上远近处零星的灯光呼应着,纪念碑谷方向,The View Hotel的灯光看来还是有些亮度,那个角落的低空都有些微红了。我们在门外坐着看着这一切。阵阵凉风吹来,头顶的风铃发出叮叮咚咚的脆响。这是唯一能听到的声音。D10:纪念碑谷-拱门-Price,二次遇警!车没油了!Day 10 7.30纪念碑谷-拱门-Price今天得赶去据说可能游客爆棚的拱门国家公园,这是出来之前做规划时最纠结的一个目的地。官网上预计由于今年公园内道路维修,加上现在是人最多的季节,不仅有可能几小时都找不到停车位,并可能因等候入园的车辆太多一直排到高速公路口而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好吧,上图只是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我在5月底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里就特别关注了拱门国家公园入口处的Webcam实时画面,当地时间上午8点多,门口排队的车流当真是一眼望不到头,google地图的实时路况上,表示严重拥堵的红色几乎从入口处一直延续到了高速口。看来问题确实严重,但拱门国家公园尤其是其中的精致拱门实属地球上绝无仅有独一份的奇景,怎么也得去碰碰运气。为此,我对“碰到各种问题怎么办”做了好多个预案,包括万一入口处就堵到下不去高速就改道去峡谷地国家公园转几个小时,当然,预案还包括:必须早起。于是,才6点,我们就早早地起床了,这要是在昨天的时区,才5点啊。推开门,外面的空气格外凉爽舒适,我放在野餐桌上的温度计显示21.2℃,比昨晚11点半睡觉前的24.6℃又低了许多。天空中,朝霞与乌云交相辉映,太阳正在远处纪念碑谷的一个峰尖后酝酿着准备升天。抓紧时间吃了早饭、收拾完东西,给Skye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们准备出发了,Skye说我们直接走就行,没有什么需要交接的。告别这栋感受有些特别的纪念碑谷小屋,沿着国道163只开十几分钟,就到了一个非停不可的地点--Forrest Gump Point。电影中的阿甘在埋头跑了几年之后,就是在这里停下了奔跑的脚步,那条笔直得仿佛要通往天空的上坡公路和蓝天白云下高耸而参差的铁锈色砂岩山,从此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画面。我们到这的时候已经8点,早已过日出前后的最佳拍摄时段,还有两辆车也在路边停着,我们也跟大家一样,像阿甘一样在前后空旷的路中间跑了几步,拍完照片继续赶路,这一上午到拱门还有近3个小时呢。往北开了1小时,经过一个小城市布兰丁。喏,就是这么个人口3千、长宽1~2英里的小城:周末的早上9点,小城空荡荡的,我边开车边按导航上显示的找一个加油站,然而路过看到并不太好停车,反正油应该还足够,再说吧。这时,从后视镜看到后面转弯出来一辆闪着一排五颜六色灯的车,我还跟儿子说,后面有辆车把自己打扮得警车似的,真难看。这车不紧不慢地跟着我,开过几个街区后我转弯他也跟着转弯,我还没反应过来,儿子说,后面开车的人把手伸出窗外在示意我停车呢。额,糟了,真特么是警车!唉,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三色警灯有三个灯,我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排数不清灯的车,也特么是 警车:第二次被警察叫停,心里还是紧张但好歹不至于太慌乱。一边把车靠向路边停下并打开车窗,一边想着这又是干啥惹着警察了:路口没红绿灯啊,我开得好像也不快啊?警察走到了身边,说我刚才经过的路口限速30、我开到了49。嗯?是吗?我真没看到限速牌啊,我说刚才我正在看加油站可能是错过了限速牌,我错了,我是刚来美国的游客,能否原谅我。警察回答说原谅你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我需要给你开罚单。我又说我只是路过这里,罚款怎么交啊。警察说你可以在15天之后上网交。没辙了,认罚。警察拿着我的驾照翻译件回他的车上操作了几分钟,然后打印了几张纸交给我,指着其中的几行字对我说,你超速19该罚$200,但我只给你按超速9开了最低价的罚单,罚$120。哟呵,这么说还给我打了个6折,谢谢。发帖时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我到底是错在哪里?错过了神马?在google街景上把国道191经过布兰丁的这几英里道路又重开了一遍,首先是城外65英里的限速牌,空空荡荡的旷野,按不超过70跑得好爽:到城边上了,限速45,这块牌子我肯定是看到了,于是开始踩着50以内跑:进城一英里多后,来到了城市中间的位置,地面上写着“SCHOOL”,路边挂着限速牌20!往前开过一个路口后就看到“结束学校限速”的牌子了,限速路段就这一个路口、才不到150米的长度:之后在出城之前再没有限速牌了。不能怪警察,只能怪自己,我一定是漏看了这块限速20的牌子。耶?不对,警察跟我说的和开的罚单上分明是说限速30的路段啊,难道学校放暑假没学生了就默认限速20=30了?有没有谁懂的帮我解释下。吃二堑长二智。从此,行程中开到哪里都先找限速牌,老老实实按限速开,尤其在穿过各种小城镇的时候特别注意看旁边的小巷子,还真有不少警车躲在路口的建筑旁等超速的车上钩呢。另外,据说穷乡僻壤的警察抓超速十分积极,收点钱好贴补贴补政府开支啊,我这一搜,布兰丁所属的圣胡安县还真是犹他州最穷的县。纳尼?当然,超速被抓重点还是得自我反省。车开到接近莫阿布的国道191路边有个Wilson拱门,这是我在google街景上漫游时就标记了的,跟个天安门城门一般,有一些人停车驻足,我们只停下拍了张照立刻就跑了,毕竟这只是路边一景,国家公园那还不知道要排队多久呢。再往前开,就到两边都是山的长条形小城莫阿布了,这段穿城而过的191高速是我在街景上模拟开车频次最高的地方之一。曾经反复研究、对比、预订、退订过多个酒店和露营地,最终还是放弃了在这里停留,现在真的从这里开过,那些似曾相识的街边景色,真是恍然如梦。大喇叭酒店,订了又退了:Motel 6,订了又退了:仔细研究过的一个房车和帐篷露营地,还是没住:到拱门国家公园的门口了,排队等待入园的几百米车流完全在预料之中。慢慢挪了半小时才进入国家公园内的我们,无暇顾及沿途的法院大楼、平衡石等奇妙景观,直奔精致拱门停车场。谢天谢地,在总共122个普通停车位、19个房车专用停车位和8个残疾人停车位中,房车区和残疾区一半空着,能给我们这种“普通”车停放的虽然只剩屈指可数的零星几个,但这跟预料中的到处乱转死活找不到停车位的状况相比,差距可不是一点点。经过了这一次之后,我对美国语境下的“人多”基本有了概念。我们窝在车上对付了午饭,顶着正午的烈日开始向精致拱门进发。其实要说这“烈日”也不算太烈,温度估计也就32、3度,天上时而还会飘过来些许白云,戴个帽子、穿个皮肤衣走在毫无遮挡的挺进之路上热归热,但还远不至于难耐。步道入口处的警示牌上,包括中文在内的6种语言提醒着“高温致命”,并用图片标示着每人要带两升饮水。从这儿朝东边远处望去,在一个如一整块巨大黄石的几百米长的光秃秃坡道上,零星可见上上下下、小如蝼蚁的游人,在坡的顶上,露出更远处一排尖尖的“小”突起,从右往左数第6个窄窄的小突起,便是精致拱门本尊了。也就是说,一步都不用走,你已经看到精致拱门了!当然,小了点。通往精致拱门的2.5公里确实枯燥。稍微走一会儿之后,在起点勉强可见的远处小突起便被遮掩再也不见,失去了肉眼可见的目标,剩下的就是跟随他人在艳阳下不住地走啊走并不时驻足喝水,偶尔碰到一两株勉强能有点树荫的低矮小树,树下必有几人挤着稍做休憩,一看多是亚裔面孔。白人、黑人以及老墨们还真是不怕晒,很多都是背心短裤无帽,烈日当头晃上晃下的几个小时跟没事一样,还看到几个老白、老黑直接就光着膀子走下来,那浑身黑得冒油的黑皮难道真是练成百毒不侵了?有一对男女迎面走来,手里居然还牵着一条刚逛完了精致拱门的狗,瞧这遛狗遛的……走在刚才出发时看到的巨石山坡上,突然发现脚边的轻微凹陷处有个积存雨水形成的小水坑,剩下的水面不过一米见方、几厘米深,水里乌泱泱一片的全是蝌蚪,再有两三天不下雨的话,这数以千计、活蹦乱跳的小蝌蚪恐怕就都没机会长大成蛙找妈妈了。生命真是无常。爬上这个几百米的石头坡,沿着雨水和风沙把巨石山冲刷出的沟壑蜿蜒前行,最后再从一堵十几米高的石墙下仅一米多宽的步道小心走过,为什么要说小心,不是担心墙倒,而是步道建在半空,踏出去就是十几米的自由落体。小心走过这一百多米长的悬崖后,经过55分钟正午阳光沐浴下的行走,精致拱门出现在眼前。该怎样描绘这幅令人瞠目结舌的奇景?眼前这一大片砂岩,被亘古至今一刻不停的拂面清风缓慢雕琢成了个罗马斗兽场似的造型,场地中央虽空洞无物,环形的四周看台却巨物云集,精致拱门则更是众目睽睽之下一个看来根本不可能的存在,这个上大下小、中间细如蜂腰的十几米高且立在悬崖边的堆“沙”之作,尽管任何下一秒轰然倒地大概都在情理之中,但自上个世纪早期被发现至今,又已屹立了近百年并被千万世人所瞻仰膜拜。倘是信众,这可以解释为神迹了。“美式”的对待自然风景的做法和“中式”真是差别太大了。精致拱门旁没有修通公路,更没有缆车直达,行走的步道也仅仅是在最后的悬崖边上有人工修凿的痕迹,其它“路段”纯粹就是荒野爬山,所有人都得靠自己的体力走完全程,这既保持了风景的原貌也限制了游客的数量还让到达的人多了一份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和周围其他二三十位游客一样,好不容易晒了一个小时上来一趟,我们也是一通“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的自拍、摆拍、乱拍,把自己定格在这并不会存在太久的盖世奇景中。呆了40分钟后离开精致拱门,一个小时原路下行走回到停车场,接着开车去其它的拱门。我们先往北去了沙丘拱门。走几分钟,穿过一条一线天的窄石缝,踩了半鞋子的沙子,就看了个差不多五米见方的小拱门,这对刚看过精致拱门的我们来说只能呵呵了。再往北开个几分钟,路边就能看到天际线拱门。外形和今天上午在191路边看到的Wilson拱门相似,个头比那个小多了,走近看拱门的位置有点高,不太容易爬到拱门的正下方去。恶魔花园徒步本来是公园里的重头戏。这个区域好多拱门及其它怪异风景,要不怎么叫恶魔花园呢,但跨年的修路使得该区域处于全封闭状态,我们只能开车绕停车场转了一圈,并在步道起点的饮水补给站装满了半天来喝空的水瓶。顺便说一下,公园里能补充饮水的地方寥寥无几,这里是其中之一。转完北边,掉头南下。中午急着去精致拱门而没有停留的平衡石这回可以停车观瞧了。这么一大块十多米高、几百吨重的巨石,就这么高高立在一小堆看起来松松垮垮而且尖尖的砂岩顶上,上帝您这是玩得一手好杂耍啊。看着平衡石下堆积的山石碎屑,真怀疑走过去一跺脚就能把它震垮塌了,咱家胆小就别靠近了呗。开离平衡石停车场,从满天的乌云里还飘下了几滴雨,不过几分钟后就又看到蓝天了。车到南北窗停车场,背后就是双零拱门及其它正在形成中的未来将有名字的准拱门,我们则步行去到今天的最后一个拱门--北窗拱门,500米徒步的距离小菜一碟,边走还边欣赏着百米开外的炮塔拱门:那家伙除了有个拱门外,还有个高仰角指向天空的短粗“炮管”,真有些像一门巨大无比的迫击炮。北窗拱门是可以直接走到拱门正下方的。近20米高的门洞上方还有近20米高的砂岩,虽然还有十几位游人也或站或坐在此,但我仰头看着头顶的石缝里有些比人还大的石块仿佛随时都能落下,顿感此位置不宜久留,不由自主往回退后了几步。抬头再看却发现拱门上部的砂岩有些奇怪:谁在上面凿了一排大洞然后又用泥土把洞堵起来了?这些洞的直径几乎有半米,中间有几个貌似没堵好露出洞口来,再退远些看,这些洞的痕迹超越南北窗的范围而在整个砂岩山的上部连成了一条几百米的长线。看到这里,我好像明白了,这并不是像中国古时候沿石壁上修凿的空中栈道,这应该就是这里砂岩山石的特殊构造,也正是如此,也只有这里才风化出这么多林立的拱门奇观。站在北窗拱门下回望双零拱门一带,那一大片挤在一起拱啊拱啊拱的砂岩:如愿游完了计划中的所有目标,我们在5点半开出了拱门国家公园,奔今晚的驻地—180公里外的Price而去。还要开180公里!!然而出公园前油表是这样的:从191转I-70后,在接近Green River时限速牌竟然看到了80!好家伙,128公里/小时啊,按老司机们的说法那差不多就是只要不超过140就没警察管了?鉴于上午刚被开了罚单,我老实地踩着限速开,但那种路好、无车、飞驰的感觉还是非常好,以至于无视了此刻油箱里仅剩约1/8箱油的现实。明明搜到路边的小城就有两个加油站,但价钱略高而且又要开下高速,就想着待会儿找个路边便宜的再加吧。开过Green River之后,麻烦了,前行一路荒芜,地图上再搜加油站,最近的已是80多公里之外。看着油表趋零,车里的气氛迅速紧张起来:这是要在异国体验荒野路救的节奏啊。我自我安慰说看刻度剩下的油量应该够开到加油站,按中国老司机的说法,即使油表指示到零,还能再开几十公里,不过这说法不仅很“中国”而且也不一定适用于任何车型。唉,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开了。走慢车道开定速巡航,最后这80公里尽量不打方向不变速,后来干脆连空调都关了。终于,在油表完全归零、剩余里程显示仅1英里时胜利到达加油站。耶!不过以后不玩这么悬的了。加完油,再开几分钟就进小城Price了。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好多这样的小城市:城市规模不过几平方公里大小,道路宽阔,人车稀少,干净,安静,超市里应有尽有,偶尔看到的三层楼几乎就是最高建筑了。小城的人们是否也跟我们看到或想象的一样过着与世无争的平和生活?这,不知道。7点多,天色还早,我们在沃尔玛采购了些补给,接着又到Little Caesars买了个好吃的披萨,入住价廉物美的酒店Quality Inn,结束了这五百公里惊险、刺激、奔波的一天。D11:Price-盐湖城-Alpine,靶场打枪Day 11 7.31 Price-盐湖城-Alpine早上稍早起床,免费早餐后8点出门,目标盐湖城的枪店,打枪去!路上还得先处理点麻烦事。昨晚睡觉前突然发现,在大提顿和黄石为防下雨而预订的两家酒店,竟然都已经过了取消预订的最后期限了。唉,都是大脑超载惹的祸,酒店取消不了,不仅两晚黄石公园露营的计划泡汤,而且还得在大提顿耽搁一天,这,这,这,怎么办?大提顿的酒店是需要电话取消的,昨晚拨酒店电话没人接听,只能今天再拨碰碰运气了。路上,儿子打通了大提顿Colter Bay Village酒店电话,对方说过期限后不能取消并且现在都已过期两天了,儿子说我们的行程变更无法入住了,而且昨天晚上我还打过电话呢,电话那头于是就答应了我们的退订要求。嗯?这么爽快就把$200的房费退了,谢谢!这么说黄石公园第一晚露营可以照旧了,第二晚想了想还是住超过取消期限的西黄石酒店,退订得找国内的携程,麻烦,算了。不知不觉开进了大城市。盐湖城这一大块,从南到北差不多有连续150公里的城市群,每座城市间没有空隙完全相连。今天上午的目的地就在这城市群的中央—盐湖城以南、15号洲际公路边的TNT Guns & Range,出来前我发邮件咨询过,这家店可以接受中国护照租枪,并且他家网站上明确说明可以接纳完全没有射击经验的新手。10点整,我们到了。挺大的一家店,高速上远远的就能看见招牌上的“TNT”,隔壁紧挨着就是警察局,这对开店的和进店的也许都多了一份安全感。推门进店,迎面就架着一挺只在电影里看过的杀敌无数的二战美军大杀器--M1919A4重机枪,宽敞大厅两面墙的灯箱橱窗里挂满各式长短枪,那叫一个耀眼,数以百计的枪啊,让我这爱枪却长期无法碰枪之人简直幸福到眩晕。时间还早,店内并无其他顾客只有我们这一家三口,店员职业而友好地查验我们的护照、让我们签署“后果自负”的免责声明,之后就该选枪了。哦,且慢,我还没说价钱,这是我在国内就研究好了的,我们租了一个不限时的25码靶道$15,增加两名射手加了$7*2,租枪选了一个$20的无限量租非全自动枪支,剩下就是打完再结算的子弹费了,至于都是一块钱的耳罩、护目镜、靶纸,价钱请直接忽略。选枪的规则是每次可以带两支枪进入靶道,循序渐进从手枪开始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年名枪1911,另外再来一把.22口径的小手枪热热身。把枪给我之前,店员先向我交待了射击安全的几条基本原则:枪口永远不要朝向你不打算摧毁的目标、永远假定枪已上膛、手指不要触碰扳机除非你已准备击发。作为一个爱枪几十年的枪迷,这些国际通用准则我早已熟知。然后,店员向我逐一介绍这两把枪的使用:装弹、上膛、开保险、击发,就这么几下子,枪嘛,又不是啥复杂东西,几分钟教完,我们就带着枪支弹药推开两层重重的门,进入靶场来到自己的靶道。25码的靶场里这会儿还真没别人,我们挂上靶纸,先从.22入手。店员给我们的是一把M&P 22 紧凑型,这是Smith & Wesson公司生产的军警型半自动手枪,握在手上还挺充实、丰满,.22口径的小子弹打起来就没感觉到后坐力。我打完一弹夹后轮到儿子体验下,这是他第一次打枪,我站在旁边给他拍视频,打到第三发居然卡壳了,我立即让他枪口朝前把枪放下,叫店员进来弄了几下退出了卡弹后接着打。现在查看当时拍摄的视频,好像发现问题所在了,应该是儿子开第二枪时,手掌误触按下了退弹夹的按钮,导致第三发子弹未能自动上膛到位,弹夹还从枪中掉落到桌上。LP在我反复劝哄下总算也试了几发.22,之后就再也不肯摸枪了,枪这东西看来的确是男人的玩具。.22打完50发热了热身,该逐一上“硬菜”了。1911无疑是手枪中的头牌,我们手上的这支是菲律宾产的Rock Island 9mm 1911,枪管、枪身、扳机均无任何花哨的修饰,9毫米子弹威力不算太大自然后坐力也不会太猛,双手握枪击发时只是枪口有些上扬,丝毫不用担心握不住枪。对我来说,并不可能有什么“1911情结”,但这把看着外型朴素、握着颇有分量、开枪时声响和后坐力均符合预期的家伙,就是我眼中标准的手枪。两把手枪打完,该出来换长枪了。看移民北美的华人们写的玩枪博客,号称民用版M-4的AR-15几乎人手一把成天嘚瑟,这枪毫无疑问是要体验的,我拿到的是美国本土制造的DPMS Oracle AR-15,另外在挂满一面墙的长枪中随便一指,拿了一把来自百年老店--比利时FN公司的FN-15战术卡宾枪,这两枪都是北约制式.223口径,子弹略贵,只要了3盒60发,店员依旧演示了一下基本使用就又不管我们了。玩枪没人管真是自在,回到自己的靶道,装弹开打前先空枪把玩把玩。事实上我对步枪是比手枪要熟悉些的,毕竟几十年前参加军训和军事夏令营时,五六式半自动、五六式冲锋枪、八一式步枪、七九式冲锋枪等“玩具”可是在手上玩过好一阵子。手上这两支美式武器跟原来玩过的中式步枪最大的不同是重量轻多了,另外一个不同也是不太适应的,是原来玩过的枪都是准星+缺口的瞄准方式(下图左),包括1996年国内彻底禁枪之前我一直拥有的气枪也是如此,可美式步枪都是觇孔式瞄准(下图右),初用实在不习惯目标周边被大幅遮挡的状况,实战中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当你瞄准一个敌人时,却没看到他身旁的战友已经瞄准了你。空枪比划够了,上膛实弹射击,我和儿子一人五发子弹轮番上场。真打起来,这两把枪我还真没觉得有啥区别,都是一样的“火药味十足”,步枪弹的动静显然比手枪弹大多了,而后坐力好像并不太大,跟记忆中五六式那种打完几轮肩膀痛的感觉差距甚大。继续出来换把狙击枪过过瘾。橱窗里摆着的是德国HK公司的MR762A1,它的军版HK417可是各国特种部队广泛装备的高精度步枪,作为名枪的民用版,价格相当够看,比我们刚才打过的AR-15贵了快十倍。不错,这个得试试!这枪的口径是.308,也就是中国最常用的7.62mm,配套子弹真是贵,价钱比.223步枪弹快翻倍了,只要了20发子弹感受下。提着装了瞄准镜、支架、消音器的沉甸甸大枪,我顿有枪神附体之感,然而摆完造型拍完照,从瞄准镜里瞄着近在咫尺的25码靶子开了5枪,居然一个弹着点都没找到,这是谁乱调了瞄准镜啊,把能轻松干掉250码目标的武器弄成打25码都不着边际,怎么做到的?一晃三个小时过去,都过中午1点了,今天的射击初体验得告一段落了。依依不舍到柜台一结账,总共才$130。5支枪、180发子弹,我们父子俩边打边研究尽兴玩了半天,这都便宜得让我快不好意思了。遗憾的是当时没考虑打全自动武器,从$20打一个弹夹的乌兹、MP5、英军的司登(就是马上要说的古董)、德军的MP40,到一进门就看到的M1919A4重机枪也不过是$45一个弹夹,真该一样突突一下,也不过是再加个$100而已。没时间打更多的枪了,借几把出来拍拍照。我从橱窗里要了两把特别的枪。一个是二战中的英国破烂--司登冲锋枪(就是上图右上角挂着的那把),这货的简陋、粗糙程度实在太对不起“英国绅士”的高贵名号,没插弹夹拿在手中感觉就是一粗一细两节铁管外夹两块铁板、一根铁钉以及一根拧成四边形的粗铁丝,没错,就这么个玩意儿。这枪名声虽然够臭,但要的就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将近500万的产量对盟军在二战中取得最后胜利可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当初9美元造价的东西,现在已是超5000美元的稀罕收藏品。另外一支是个怪兽--号称能把坦克打出窟窿的史密斯威森M500左轮手枪,作为世界威力最大的批量生产左轮手枪,它的半英寸口径子弹大如散弹,由于后坐力极大,只开一枪就足以让握枪的手掌疼痛不已,对我们来说,这种怪兽就只适合拿在手上比划比划。穿过枪店大厅,到一门洞之隔的他们家另一半--.357 Burgers对付了午餐。其实也不能算对付,他们家汉堡薯条味道都还挺好,$3的薯条好~大~一~盒。玩够吃饱,出门开几百米看到了我们租车的Budget公司。这一个多星期总想着在去圣迭戈路上误闯加州73号收费公路的钱不知道怎么交,正好路过公司门口,进去问问。跟店员把前因后果唠叨了几分钟,我尴尬发现高估了自己的英文水平,白哥们一愣一愣地就是不明白我想问啥,正觉难堪之际,店里冒出位华裔女,一通翻译后,店员说通行费会在我还车后从我的信用卡里扣除,不会有别的麻烦。耶?奇怪,碰到交流不畅总会不知从哪冒出个华人翻译解困,难道我们身处开了外挂的RPG电脑游戏?接下来,先去计划中需要报个到的盐湖城摩门大教堂。我们把车停在教堂对面的City Creek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这里两小时内免费,在教堂院子里溜了一圈,走人。那个更加壮观的犹他州议会大厦则直接缓慢从旁开过,就当是车览了。在路边的沃尔玛买了提神的星巴克瓶装咖啡和解馋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同时也为明天进黄石采购了一批补给后,4点开始朝今晚的驻地Alpine挺进。我们没有按google规划的线路,而是按同事推荐的走了Garden City旁的熊湖。这么走时间要多花20分钟,但沿途的风光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平缓的山势从远处一直延伸到广阔的湖面,蓝色的湖水平静如镜,公路旁成片的绿草正逐渐泛黄,三五成群的小树散落其间,绿树掩映之处不时看到几栋漂亮的民居。Garden City是个只有几百居民的依山傍湖宁静小城,这个冬可滑雪、夏可避暑的休闲胜地,被称为“落基山脉的加勒比海”。6点多,我们在小城路边的Summit Inn Pizza晚餐。太阳离落山还早,斜阳下店内外坐着几桌用餐的客人,有带着几个不安分小屁孩的爹妈,也有慢悠悠吃着的垂垂老者,都像本地家庭,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但不知,他们是否也是这么想的?餐后又是两小时赶路。开过夕阳下广阔的草场,穿过黄昏中一座座小城,在暮色快要完全笼罩大地之时,我们抵达了位于千里蛇河旁的小城Alpine,入住今天的酒店--Flying Saddle Resort and Steak House。这家度假村式的酒店坐落在蛇河边上,车直接停在房间门口,跟我们同时摸黑入住的还有另一车中国同胞。今天分三段开了近600公里,感觉还好不怎么累,这让我对后期计划中一天近800公里的行程有了信心。D12:Alpine-大提顿-黄石,遇熊&露营Day 12 8.1 Alpine-大提顿-黄石酒店没有免费早餐,我们在房间里支起炉灶,煎蛋、煎火腿,蛋糕、牛奶加蔬菜,自行打造了一顿完美早餐。得益于昨天跑得够远,今天总共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车程,我们慢慢磨蹭到9点出门,沿着蜿蜒曲折的蛇河一路向前,半个多小时后路过小城Jackson Hole。Jackson Hole算是大提顿和黄石这两个国家公园的前哨站了,从南边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多选择在这里停留修整一晚,但我觉得住Alpine性价比更高,房价便宜多了啊,几十公里的距离不就是一脚油门嘛。小城在Youtube上能搜到好多24小时在线的Webcam,尤其是城市标志—鹿角公园的多个方向都有高清网络摄像头,我直到现在都还时不时会点进去看看。即使是深夜经过路口的车辆,也基本会在停止线处停稳车后重新起步。写到这儿正是当地时间凌晨3点多,看到一位身着反光背心的清洁工从鹿角公园旁走过,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然后又给路边的垃圾桶换了个垃圾袋,嗨,哪儿的清洁工都不容易。我们车到鹿角公园时,正好路边刚空了个车位,就下车3分钟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鹿角堆在这里已有57年,看着就像捡垃圾摆造型似的4个拱门,我估计对老美来说这成千上万的鹿角是真没想出有啥别的用处。车开出Jackson Hole就看见远处只剩不多积雪的大提顿峰了,再往前10几公里,左转过蛇河就进入大提顿国家公园地界。从还没入园就有一条与车行道并列约1~2米宽的自行车高速路,与汽车道一样的优质柏油路面一直通往珍妮湖,我们的车不断从孤独骑手或一家几口组成的小车队旁开过。骑车的人还真不少!我们上午的目标就是自行车道的终点—珍妮湖,这个长宽分别只有2、3公里的瓜子形小湖是整个大提顿里面最热门的景区。我们10点半到达时,先到的车辆已经从硕大的停车场向外一直延伸、延伸停到了主路口上,转来转去,总算逮着个空位停下,然后,就跟随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沿着湖边漫步呗。要说珍妮湖的热门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别看它的湖面很小,但它的靠山真牛,对,旁边挨着的高峰就是大提顿峰,毫无污染、清澈如镜的湖面在无风之时能清楚看到雪山倒影,这里有很多条绕湖、爬山的Hiking步道,自恃本领高强想要挑战大提顿峰的话都要从这出发。同时这里也是挥桨泛舟或驾摩托艇狂飙的好地方,我们在湖边走着就碰上了好几拨抬着或大或小皮艇准备下水的玩家。风景如画、空气清新、气温凉爽舒适,在湖边就这么闲散地走着真的挺舒服,但为了下午能早点进黄石公园,我们只能点到为止。逛了一个多钟头,在湖边边看风景边解决了午餐,随后上车朝北开去。途中我们在Mount Moran Turnout和过信号山露营地后的杰克逊湖边停了两次,欣赏了绵延的提顿山脉全貌、一瞥了杰克逊湖风光。虽说杰克逊湖比相邻的珍妮湖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但论景色,还是珍妮湖要精致些。难怪珍妮湖那边人多。一转眼,两点刚过就到了黄石公园南门。这两个国家公园真是无缝衔接,但我看大提顿更像是黄石的后院,黄石怎么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被黄石“罩着”也不算委屈。进门前我们先在几百米外的公园标志牌前停车拍照,牌子跟其它国家公园的一样简陋,就是一小片空地上竖着块拼接的木板,上面是白漆写的几个字“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我极为难得地伸手触摸着标志牌拍了张照片,呵呵,强调一下“我在现场”的感觉。“熊!熊!”刚开进黄石公园才5分钟,车前几十米外,一大一小两头熊从左到右跑过公路,我缓缓靠近它们停车,小黑熊蹭蹭蹭几下就爬上了旁边的松树,这一窜就是3米高,身手不错。爬在那儿,一双熊眼朝3米外我们的车不断打量,那眼神更像是好奇而不是害怕。树下的大棕熊则根本不鸟我们,低着头在树根附近嗅着、扒拉着。哎哎,等会儿,小黑熊?大棕熊?一家子?没错吧?!再仔细看,小熊黑得油光发亮瞧不见一根棕,大熊棕毛密布看不到一根黑,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有棕色的口鼻,你说,这熊孩子,真是亲生的嘛?俩熊被车里的相机咔嚓了1分钟,大熊低着头往树林里走,始终都没看我们一眼,小黑熊见亲妈走开,它也呲溜下树,屁颠屁颠地跟着大棕熊跑开了。都说黄石的野生动物多,我们一来就得到一份见面礼,是个好的开始!一群有男有女的摩托骑士。美国的摩托车大都是这种大块头,看着驾驭不住的感觉:快3点的时候,到了今晚的露营地--Grant Village Campground。露营地紧挨着黄石湖和西拇指间歇泉盆地,地理位置很好。地图上一圈一圈的环路就是露营地便于开车进出的所谓的Loop。Check In的窗口,图是google街景借来的:又是一位年纪估计70+的慈祥老者,老人穿着制服,看着很有精神,条理清晰、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办理入住手续、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奇怪,我们在大峡谷也遇到过好几位高龄工作人员,美国人都不退休的吗,还是国家公园大量“返聘”离退休人员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匮乏危机?在分配给我们的G187位子上搭好帐篷,开车去隔壁的西拇指间歇泉盆地。刚出露营地就看到一头正在慢悠悠过大马路的大马鹿,到西拇指刚停好车,旁边又一头马鹿在马路边低头吃草。好绕口。国家公园里的动物们都是旁若无人的,毕竟,人家这是在自己家里。黄石湖在西边突出的一块拇指型的湖湾,就是所谓“西拇指”的得名了。不过我看论形状倒时更应该叫“西榔头”。从停车场沿着木栈道走几十米,就看到一汪汪大小不一的水面。水面小如茶杯、脸盆,大到几米或十几米直径,多数就如往水里倾倒了大量牛奶一样呈淡蓝色的乳浊液状,有几个水面较大的涌泉热气蒸腾,看上去温度够高。西拇指区域最北边有两个水面开阔的泉眼煞是好看,水质清澈蓝绿,能看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一直往深不见底的地下延伸,当然,看不见底并不表示测不到底,其中的Abyss Pool--深渊池(上图),实测深度达到了16米。旁边那个水面更大些的叫Black Pool--黑池:据说是曾经生活在里面的细菌让颜色深绿到近乎于黑,后来水温过高杀死了那些“黑菌”,所以现在的颜色和深渊池呈现一样的蓝绿色。另外,从这两个大池子里流向黄石湖的路径上,细菌和藻类的长期混杂繁衍,把地面渲染成了由黄到橙再到棕色的绚烂画卷。顺着木栈道走到黄石湖边,广阔的湖面清澈见底,湖边曾经有个著名的热泉喷口--钓鱼锥,喷口外面是常温的湖水、里面是滚烫的涌泉,站在旁边钓到鱼后直接连钩带鱼放进热泉口里煮个几分钟就熟了,真是个奇观!可惜近些年椎体内已不再冒出滚烫的热水,而且这会儿黄石湖水位较高,钓鱼锥完全在水面以下,我们只能看着这个“水底火山”想象一下当年煮鱼论英雄的场景。西拇指是个两三百米见方的小区域,晃荡一圈也就差不多半小时,转完这里,就是回营晚餐了。在国家公园里,对我们这种时间有限的旅行者来说,露营和美景实在是有点难以兼顾,在前面的旅程中,我们看到有不少露营者都是在帐篷边或娱乐或做饭,悠闲等待夜幕降临,今天我们也打算如此。在野餐桌上摆开漂洋过海带来的锅碗瓢盆、刀叉调料,支起炉灶,牛排、煎蛋、黄瓜、生菜、果汁……,偏西的太阳从树缝里照过来,在我们身上、桌上、食物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我轻松折腾着这些简单的食物,看着儿子吃得很美味的样子,感觉真好。营地里人气逐渐旺了起来,我们隔壁的邻居也开动准备晚餐了。他们的场面搞得挺大,两个帐篷高大得让人可以在里面站着,桌椅都是自带的便携折叠款,半截埋在地下的营地铁桶里燃烧的木材时不时劈啪作响,烧烤架上烤着的食物时而冒出缕缕青烟,一家多口有的忙碌、有的悠闲,这大概就是标准的美式露营野炊吧。餐后慢慢收拾干净残局,太阳还没落山,开车去村里的公共浴室。这里的淋浴不限时,基本也用不着等位,洗完澡出来一顺手把LP还要用的洗澡票扔门外的钢铁封闭垃圾箱了。喏,就是右边这个结结实实的大铁箱:找来工作人员帮忙开锁找找,还好,就在表面。就这张揉皱了的小纸片,垃圾桶里翻出来的:洗完衣服回到营地接近10点,四周的邻居不知为什么动作总是这么快,四下一看帐篷外又只剩我们了。月亮还挂在西边低空,头顶的树林又比较茂密,就没再拍星星了,进帐篷,各自钻进温暖的羽绒睡袋,睡了。D13:黄石-西黄石,老忠实喷发实况录像Day 13 8.2 黄石-西黄石后半夜还是冷,早知道应该贴身再加个抓绒睡袋肯定没问题。然而半夜不愿动,缩成一团坚持着。7点半了,稀疏的阳光已经照到帐篷。旁边两位还在睡着,邻居们起床时轻微的声响早就叫醒了我,这不能怪别人,是我太易醒了。悄悄起身出帐篷活动活动,看到放在野餐桌上的温度计显示4.7℃,估计天亮前最冷的时候也就2、3度,温差真大,白天最高温度有超过20度呢。今天的计划线路是黄石“8”字的左下弧线,第一站是距离这儿40分钟车程的老忠实间歇泉。手机上查到今天上午我们可以指望的喷发时间是11:36,这让我们的拖延有了充足的借口,不过反正我们一路上压根就没快过,慢慢起床、吃饭、收摊,10点多才离开这个印象很好的露营地。说实话,我开出营地的时候真有些后悔,真该不收摊原地再住一晚的。唉,谁让我大脑超载忘了取消备用酒店呢。11点多,我们到达车来车往、人头攒动的老忠实停车场,先跟随人群去等老忠实的按时喷发。记得黄石公园官网上描述夏季人多时使用了一张人们蜂拥在这里等待的照片,此刻我看到拍到的就跟那张照片里的一模一样,真是“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大家在老忠实间歇泉喷口百米外修建的木栈道围成了个半圆形,翘首期待着地底下快要憋不住喷涌而出的滚烫热泉。到了预计的喷发时间,周围的人比前几分钟更多了,所有人都盯着那一直冒着蒸汽的喷口,果然,只比预报的晚了两分钟,在起初一两次勉强冒出喷口半米的小水柱之后,3米、5米、10米、20米!哈哈,高度都是我瞎掰的。四周实在没有任何可以估计高度的参照物,反正是一喷更比一喷高的巨大喷流,伴随着漫天的蒸汽,还有人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连续不断的手机、相机快门声,真是壮观!好景不长,大喷发只持续了差不多一分钟就明显转弱,两分钟后喷出的水柱就只有寥寥几米高了,围观群众里心急或多看过几遍的陆续转身离去,到3分多钟就彻底归于平静,喷口冒出的只剩源源不断的蒸汽,地下深处又重新积蓄能量准备一个半小时后的下一次卖力表演。手机拍了个老忠实喷发的全程录像,从喷发第一秒到接近完全停止,总长两分半钟。以下视频删除了音频完全静音,可以上班和开会时放心收看整个老忠实区域毫无疑问是黄石公园的第一大热门。除了百年如一日、到点就喷发的“老忠实”外,在游客中心兼教育中心门口的告示牌上还有这里其它五大间歇泉的喷发时间预测,这里还有令人惊艳的牵牛花池,看各种路人甲乙丙丁拍的这朵插在地上直径近十米的巨无霸牵牛花照片,简直美到让人怀疑人生。所以下图的牵牛花池显然不是我拍的:但从老忠实步行到牵牛花池需要往返一个多小时,我们的时间不够用,遗憾放弃。下一站计划的是去看大棱镜。在家准备的时候搜到2016年7月有人发照片说,在半山腰俯瞰大棱镜的最佳观测点因熊威胁而关闭,步行起点的Fairy Falls停车场有禁止通行的警告牌为证,看来只能开过去看近景而无法一睹全貌了。然而,当我开车从这个在google街景上早已熟悉的停车场经过时,车都过了十几秒,我突然反应过来:这停车场上停了好多车啊,传说中封闭了的步道上有蛮多人在走啊,得赶紧回头看看!当前道路狭窄,继续顺行了1公里多才在一个停车区掉头开回Fairy Falls停车场,果然,禁止通行的牌子撤了,找到个停车位,下车跟着大家一起往前走喽。车边的大乌鸦。子曰:美国乌鸦大如鸡,大摇大摆讨生计:从停车场往前走几步过了个木板+铁栏杆的小桥:旁边是清澈的火洞河,前方还有一公里多的路要走:在停车场以及行走的路上有几个跟牵牛花池形似的挺漂亮的小泉眼,这么美的小泉眼,可惜连个名字都没有:但走在这的心思都在大棱镜了而少有人停留。走了20分钟,大棱镜观景平台到了。从我拍的一张全景照片里截了两个图,观景平台就是这样的:这个观景点说是半山腰,其实只是高出地面几十米的小土坡,原来啥都没有的小“秃”坡新近被铁栏杆围出了个长方形,站在这里朝下看,号称地球之眼的大棱镜温泉就在两百米开外一览无余。上百米的直径、深蓝的中央、渐变到鲜绿的外围、向四周辐射开的橘黄或明黄的扭曲线条,再配上周边白一片、棕一块、黑一坨的背景色调,犹如上帝之手在广阔大地上挥洒出的艳丽油画。说来奇怪,看到这璀璨的景象,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嫉妒--上苍对美国人真是太好了,凭什么这么夸张到近乎不真实的风景就放他们家了!看过了全貌,该看近景了。选择近观大棱镜的人可比刚才俯瞰全景的人多太多了,都说走近看根本就不直观,但人依然多到车开过去停车位相当难找,没办法,就跟别人一样在路缘靠边,半截在路上、半截在路下歪斜着凑合停吧。下车,沿着火洞河走了几百米,先感受了下大棱镜溢水留下的色彩:踏过火洞河上的小桥,去往大棱镜的路上。回头一拍,远处密密麻麻的车......都被树林挡住了,看不见:沿着木栈道行走在包括大棱镜在内的几个温泉大池边。其中的Excelsior Geyser crater不仅规模与大棱镜比肩,而且从地底涌出的水量和水温也远高于大棱镜,从旁边走过时,澄清蔚蓝的水面上云蒸雾罩煞是生猛,滚烫的泉水汩汩涌向旁边的火洞河,可是,这么一个充满活力的温泉却生在了另一个外表张扬、内心平静的 “国际巨星”旁,有点惨。Turquoise Pool--绿松石池,帮这个池子写句台词:就让我安安静静地做个大棱镜旁的小棱镜吧至于大棱镜走近了看到底是什么样,不清楚。因为水面有蒸汽并且栈道离得也远,真的是看不清楚!倒是外围那一大片的橙黄棕辐射带,近看不论是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还是各种细节的纹理都更加震撼。从这儿往北开几分钟是彩锅泉景区。彩锅泉(Fountain Paint Pots)本尊真的就好像一大桶倒在地上的浅粉色水彩颜料,这摊颜料中间虽然还有点液体并往外冒着泡,周围却基本干透了。拍了个彩锅泉汩汩冒泡的5秒视频:也许是夏季水少,这一带整个都没多少水,多数地方煞白一片,下面这个叫“Fountain Geyser”的是个潜伏的怪兽,我看到的就是白坑:但有的人拍到的却是这样的:地上满是过去水流冲刷的痕迹,这个路边的泉眼叫Silex Spring,周围是一大片长期冲刷出的彩色泛滥区:个别不大的水面还冒着蒸汽,几个红白窟窿洞往外嘶嘶只出热气而不见热水(Red Spouter):一些被泛滥毒泉水杀死的枯树直愣愣立着,仿佛至死都没搞明白个中原委。这种地方,真适合拍末日科幻。再往北开半小时,我们来到了黄石“8”字左腰部的诺里斯间歇泉盆地。相比彩锅泉,诺里斯可算是个大地方,有博物馆还有书店,木栈道比刚才那儿要长好多倍。刚往里走,就看到前方一直往下的路边大凹陷处热气往外直冲到三、五米高,还伴随着呼呼的声响,动静搞得挺大。地图上看到这个间歇泉叫Valentine Geyser。耶?跟情人节有神马关系拍了几秒视频感受下:站在这儿的高处往远方的低处看,地底涌出的这一摊那一摊温泉毒水让好大一块区域都几乎没了草木,被毒死的枯树比彩锅泉那儿只多不少,死相凄惨的树:远看就是一大片灰白的主基调,但近看各种细菌、藻类还是把地面染成了黄一道、绿一道、棕一道、红一道,各种颜色混在一起,有点像画家的颜料盒了。这一片如棕熊毛皮似的黄草地,真是漂亮,看样子像是自然生长后枯黄的:活着的松树上一只正在有滋有味嗑瓜子,额,嗑松子的松鼠:西部木栈道旁有个小而起眼的小泉眼,叫做Vixen Geyser--泼妇间歇泉。这位“泼妇”短促而有力地从小洞里往外把水泼得老高,同时不断发出“噗!噗!”的声响:拍了个几秒视频一起看看,这是跟谁拌嘴呢:北部木栈道旁有个小洞口很奇怪,有点小水往外喷,不知道是喷出了啥东西,周围地上全是墨水一样蓝得发黑,是养育了黑细菌吗?看起来就像一盆水扑灭了一小堆篝火的事故现场。类似的洞口在诺里斯栈道最南端还有一个--Blue Mud Steam Vent,顾名思义就是蓝泥巴喷气口,不仔细看黑乎乎的洞口像是烧黑的喷火口,仔细看其实真是喷出来的蒸汽带出了浅蓝色的泥巴。这个喷泥巴的洞,我也拍了个短视频:这个区域藏着个叫Steamboat Geyser—蒸汽船间歇泉的大怪兽。它是目前世界上仍然活跃的喷发高度最高的间歇泉,是个喷发完全没有规律、随着自己的性子想喷就喷的家伙,它不喷则以、一喷就冲天到近百米高,我们来的时候怪兽只是热气腾腾大口喘着粗气,上一次喷发已是2014年,我们看完它趴窝喘气就走了。等我一年多后游记写到这里时,搜一搜发现这个间歇泉在今年4月和9月有了两次光天化日下被众多游客目睹的超大喷发,看别人拍的视频,那真是极其无比十分滴壮观。这,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在诺里斯流连到下午6点,结束今天的游览去因黄石公园而存在的小城市--西黄石。路上停车看了会儿在河中戏水的一大群水鸟,也不知是鸭是鹅还是雁,个头都挺大,大概是要洗洗睡的意思。开到西黄石,先找地方晚餐。一进城拐个弯就到了个Gusher Pizza & Sandwich Shoppe,我们家真是适应美式快餐,成天就是披萨汉堡。这家店的食客还挺多,我们落座后点的披萨等了好半天,其间冲进来几个装束像美式啦啦队的姑娘,在餐桌间的空地卖力地又跳又喊,说今晚哪哪的娱乐活动特价还是怎么着?没太听懂,看着真欢乐,跳完还挨桌送券。餐后一出门就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位女士开的小车把车头撞烂了,人没事,正和一群警察讲故事,居然消防车都来了停在旁边,这大概是他们接警后的标准程序之一吧。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到Market Place补给,这超市里好多中国人,我是说从中国来的游客。超市正对面有家叫“Yellowstone Big Gun Fun”的靶场,竟然牌子上还写着中文“兵哥靶场”。我没拍图,图借来的:当时快天黑了没时间了解,这会儿一搜发现何止外面的招牌,靶场里简直中文通用好吧,各种标价、警示都有中文版,非华人老板真是嗅觉相当灵敏,还招了华人店员,这店在夏季据说80%顾客都是中国游客。我看了看价,略贵。我们随后入住的Yellowstone Country Inn也是中国人云集,连前台都放了写着中文的提示牌,前台的小姑娘问我“黄石公园在中国是不是很有名?”入住。正洗刷刷时,我突然一顿捶胸顿足:过几天去优胜美地的备用住宿又过了最后取消期限了!这是继忘了退订大提顿、忘了退订黄石之后再次忘记退掉为预防下雨而在露营日预定的备用住宿,你可以脑补一下我的大脑在每天超载运行的情况下时不时“当!”的一声弹出出错对话框的画面。酒店在携程订的,给客服打了几个电话得到的答复是过时不候、无能为力,可是这个备用酒店距离优胜美地谷还远得很,行程安排太不方便了。抱着一线希望,我再次直接拨通了酒店的电话,当然,又是让英语比我好得多的儿子来说,结果……没说几句,酒店就答应全额退订了。太好了,优胜美地的露营可以继续了。D14:西黄石-黄石-圣安东尼,猛犸温泉干了,黄石峡谷惊艳!Day 14 8.3 西黄石-黄石-圣安东尼今天要玩黄石公园的上“8”字,然后回到西黄石,再南下到圣安东尼住宿,全程走走停停三百多公里,理论上会是不紧不慢的一天。然而,今天出门晚,加上到猛犸温泉后游客众多找停车位转悠了好久,将近12点才开始下车溜达。开车路上遇到一群吃饭中的马鹿,注意看中间这只脖子上套了个金属项圈,属于被动物保护组织监控的对象:猛犸温泉这块地方更像是山脚下的一个小城市,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有几百人驻扎的军营,当年的建筑多数都留存使用至今。照片左边的房子是个看起来蛮豪华的大餐馆:好不容易停下车,来个全景三连拍:照片正中间远处就是猛犸热泉区域的起始位置,由于是全景照片截图,看着远、其实不过300米:300米,几分钟就到了,中间这块、或者叫这堆突起的石灰岩有个很美式的名字“自由帽”,不知道是怎么长出来的:属于自然风光的部分,是“小城”西南的高地—号称世界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区域,如果从高空俯瞰,就是高低两级白色台阶,说是上下两层梯田也行。猛犸上、下梯田区,正是这里的英文名。走到下梯田区边上,眼前这个大石灰堆已经几无生机。大部分地方都已干涸多时,曾经把地表染得五彩斑斓的细菌和藻类都已死去,只剩从地下涌出的碳酸钙形成的惨白梯田状堆积物。有少部区域还在从地底冒出泉水,些许蒸汽在顶部蒸腾着,泉水流经之处滋生的微生物呈现靓丽的黄褐色。我说的“少”是相对整个大范围的上下梯田区而言的,实际这少量“活”着部分的景色还是不错的,但整个来说,猛犸温泉真有种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从下梯田区高处俯瞰“猛犸市”:下梯田区半小时就走完了,上梯田区范围大些,但远望过去没啥特别,而且需要开车过去,我们就没再往上走,回到车里吃了些东西就往“8”字右腰部的黄石大峡谷开去。这是离开前回头拍的掩映在树丛里的“城区”建筑群,中间这栋红顶白墙的房子是游客中心:路遇摩托骑士:途中看到了很多被当年大火(大概是1988年那次)烧死的树木,放眼一望,那成片耸立的一根根干枯泛白、垂直向天的尖细树干,三十年了还是一幅死不瞑目的凄惨样子。有着壮丽风景的黄石大峡谷是游人必来的打卡之地,峡谷两侧有多个景观点,时间充裕的话足可以转一整天。我们每天总是时间不够,就蜻蜓点水地去个最精华的地方,Artist Point是绝对的不二之选。停车后通往Point的一百米小道,从全景照片里截图出来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到这个Point了:我发现美国人给景观点取名实在没什么创意,比如我们这一趟就到了好多个Artist Point。今天的这个Point我感觉更Artist些,因为一到这个点上还真看到了一位正在树荫下对着实景画着黄石瀑布的Artist,至于她画得咋样我可没在意:都到现场了,我还是好好欣赏身边的美景吧。我站在被强大地质力量历经千万年撕裂开的峡谷边,从几十公里外黄石湖流出的黄石河,顺势流向这个裂谷,在我们西面一公里多的地方,巨大的水流垂直跌落近百米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黄石下瀑布,摔打出的水雾在谷底弥漫,瀑布水沿着峡谷翻卷着白浪奔涌流淌,隆隆的声音连绵不绝传到我的耳中。这已是一幅充满自然之伟力的画面,但这里最独特的却不是大瀑布,而是峡谷两岸那金黄、粉红、浅绿、惨白、棕褐交相映衬的奇特山色。看着这花里胡哨的景象,犹如是造物主一时性起把各色油漆桶随意倾倒在了两岸。阳光下,那丰富而浓艳的色彩,与层次分明的山体以及奔流其间卷起层层浪花的黄石河水交相辉映,让人好像置身于一幅完美油画中。难怪一百多年来这里一直就有油画家实地作画,难怪这里叫艺术家之地!顺便说一下,正如有的人说的一样,这里是公园里难得有微弱手机信号的地方,多个未接电话、短信都看到了,上个网勉强也能行。黄石大峡谷的惊鸿一瞥后,我们继续南下。峡谷以南、黄石湖以北,在黄石河以西的一大片相对平缓的草原区域叫海登谷。这里河川、湿地汇集,草肥水美、莺歌燕舞、牛羊成群……不对,又背顺嘴了,不过也差不多是这样。没有小莺小燕,但路边湿地看到好几群加拿大雁或者叫加拿大鹅的大鸟,它们的特征很好辨认,就是从头到脖子的黑白黑间隔色。小鸭:羊嘛,没有,而北美野牛那真是乌央乌央连成片了,公路旁的几百米范围内,几百头野牛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散开在草地和河道上。我们和很多游客都纷纷路边停车观看,野牛们对我们这些渺小的人类基本无视,自顾自低头吃草、坐地打盹、随意走动,少数精力过于旺盛的还在相互对峙开练,周围腾起漫天沙尘。海登谷的南端,是我们在黄石公园的最后一站—泥火山。离开停车场就看到前面冒着浓浓蒸汽并轰轰作响,走几步来到跟前,蒸汽是从大约一人高的洞口一阵阵涌出的,出气的同时呼哧呼哧发出巨响,很能让中国人联想到西游记里丑陋妖怪藏身的老巢,旁边的牌子上写着“龙嘴泉”,鉴于龙在西方文化中的邪恶形象,看来对这个喷气大窟窿的认知上,东西方是一致的。从这儿转个弯走几十米就是泥火山,其实是一个略低于地面的几米大坑,坑里翻腾着直冒热气的稀烂的泥巴汤。这锅泥汤会不会是隔壁洞里妖怪的早餐粥?景区的栈道还有好大一圈,但这里的精华也就这两个,时间已过下午4点,该折返了。掉头往回开的路上,看到几头孤零零的野牛,不知是惹祸被牛群放逐还是瞎走走散了,在过来时看到好多野牛的地方我们再次停车看它们自在撒欢,它们可不知道,若不是一百多年前人类及时停止了对它们的杀戮,这个雄壮的物种早就在地球消失了。又见摩托骑士。我就纳闷了,骑车的时候手端得那么高,时间长了真的不累啊?出黄石西门,从西黄石穿城而过,6点半开到Island Park的Subway打发晚餐。Island Park是个形状古怪甚至搞笑的小城,50多公里的长度、100多米的宽度,看起来几乎就是扔在地图上的一根细绳子,而这个城市确实就是由20号国道两边的一些旅馆和度假村合并而建,据说建城只是为规避爱达荷州禁止在城外卖酒的规定。好嘛,不让我们在城外卖酒,那我们干脆造个城来卖。这脑瓜子转得真灵,佩服。这家Subway地点偏僻,餐厅冷清,点餐处两位年轻女孩,其中接待我们的那位长相不咋滴、态度挺傲慢。我说我初次来Subway,选择太复杂了不知道该怎么点餐,请帮助我。她夸张地睁大眼睛、皱着眉头反复说了几遍“你不知道怎么点餐?”,我懒得跟她计较,假笑着用语言不通时的标准做法--边指边说“This、This、This,OK”。旁边那位女孩还挺不错,见状主动过来微笑着接手完成了服务。Subway的东西难吃就不多说了,就算是各有所好了。餐后又是1小时车程,到达我们今天入住的位于圣安东尼城边的Henry Fork's Inn,几十米外的桥旁停着一辆美军坦克甚是耀眼。搜了一下,这是1960年代开始装备美军的M60巴顿主战坦克,退役后在这里停放已近20年。前年曾经由军方开走重新喷漆后又开回到这里,所以当我绕着它左看右看时外观还比较新,当然,一定是有人给它定期打扫才能保持这种一尘不染的样子。日落前的城里,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只有零星的几辆车开过,我们经过的美国的小城基本如此。停在汽车旅馆房间门口的我们的车:晚上洗完澡后我到隔壁加油站的洗衣房洗衣服,11点多了,就我一人没别的顾客。我坐在那里等待的时候,上晚班的小伙子来来回回、仔仔细细用扫把扫掉地面上小到几乎不可见的细微垃圾,工作之认真有些超乎我的想象。D15:圣安东尼—温尼马卡,800公里长途Day 15 8.4圣安东尼—温尼马卡今天没别的安排,就是赶路,800公里长途。有了前面半个月的逐步适应,我也算个美国老司机了。睡够9点半才出门,今天的高速跑得真爽,全程大量路段限速都是80英里,路好、车少而且大家都守规矩,我基本都是开到限速后启动定速巡航轻松一路狂飙。在路上慢悠悠晃着的好引人注目的农用车:12点多开到个“大”城市--Twin Falls,打个引号是因为一方面这个城也就几公里见方、几万人口,但另一方面,从城里开过时车水马龙、店铺和招牌林立像个城市的样子,比这些天我们路过的多数冷冷清清、村庄模样的城市可要气派得多, 何况这里还搜到了就在我们必经之路旁的Costco。话说,上次进Costco还是10天前在拉斯维加斯,今天正好顺路采购并解决午餐。坐在Food Court的长凳啃着披萨边和儿子说着话,对面一位带着女儿午餐的中年爸爸主动跟我打招呼聊天。这位老美看着挺面熟,长得像那位演过聚焦、鸟人以及2017版蜘蛛侠的亦正亦邪的好莱坞影星迈克尔·基顿,一幅挺有涵养的样子。好吧,隔太久了,写字的时候脑海里只能想起这位正版迈克尔·基顿:他是本地的农场主,没到过中国,自然也就没听说过我来自的“江西省”,我介绍江西是农业省,然后他就问我有没有农场。惭愧…瀑布汗…起初他以为我是在美国工作之余休假旅行,听说我是直接从中国飞过来就在美西开车转了半个多月还是有点意外,我使劲地夸了已经去过的大峡谷、黄石、拱门。我是真夸,此行让我们赞叹的东西实在太多。后来,他语气着重地邀请我今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去他家做客,嘿,这可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了,我对他说我们一会儿还要开几百英里到温尼马卡呢。于是握手道别,老美说“Be Safe”时怎么感觉就那么真诚。下午3点,出爱达荷、进内华达。换了时区,时间又倒回到2点,哈哈,今天“赚”了一小时。路况太好,路旁不时看到超速被警察pull over停到路旁的车:路况好也有出事的:这车不知撞啥了,车头损坏严重,但路边并没有什么能撞上的东西,女司机这是惊魂未定低头在路边呕吐还是啥的。我们开过后没几分钟迎面遇到几辆拉着警笛朝这个方向疾驶过来的警车,应该是女司机电话报警了。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西部荒漠,不时看到被车压死后弃置路旁的小动物。记得曾看过一部纪录片就是拍一群人专门吃Roadkill动物的,忘了这群人到底是环保主义者还是美食爱好者了。我开车只Roadkill过昆虫,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内华达时间下午5点半,我们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温尼马卡,虽然历时9小时、开车7小时,但并不太累。车到旅馆旁的一个街区,我看到了此行遇见的第一辆福特金牛座Taurus,赶紧叫儿子用相机拍下,嗨,真不容易啊:携程订的超大后尾箱的理想车,取车时店员跟我说这车根本就没几个人买,当时半信半疑,等我开了半个月才见到第一辆时,我终于信了。相比之下,一路上见得最多的丰田凯美瑞,路上无聊时统计过好几次,差不多每10辆轿车中就有1辆。我看凯美瑞才应该叫美国人的国民车。我们订的Town House Motel,全是平房,车基本都停自己房门口,这没啥特别,汽车旅馆嘛。特别的发现是房间里空调居然是海尔的,看着很亲切。D16:温尼马卡—优胜美地,军火库、游园&露营Day 16 8.5温尼马卡—优胜美地经过昨天的长途奔袭后,今天仍有500多公里的路要开,为了给优胜美地多留点时间,今天7:45就出门了。内华达的主基调真的就是荒漠,开了几小时后路过一个挺大的沃克湖时,广阔的蔚蓝平静湖面之外依然是一片荒芜。有些想不明白,海拔才一千米出头,水边的山坡上怎么就光秃秃了呢。开过沃克湖,转眼进入了一个城市,正发觉这个城有些不一样时,前面路口右侧出现一块几米见方的标志墙,军方的标志非常显眼,仔细一看,我们来到的是:霍桑军火库--世界最大的军火库!儿子立刻在手机上搜了一下,这个Hawthorne Army Depot是占地600平方公里、由几千个混凝土地堡构成的美国陆军弹药仓库,从卫星图上就能看到那排列有序但又密密麻麻的长方形堡垒。这些堡垒中存储了足够美国在重大冲突发生后30天内使用的弹药,就是说,光使用这里的库存,就足够美国开打一个月的全面战争,那得有好几万…几百万…几亿…,额,是上百亿发子弹啊。这里始建于1930年,整个二战期间,在600名海军陆战队的把守下,美军使用的所有炸弹、火箭弹和其它弹药几乎都是来源于这个军火库。这座小城也是完全因这个军火库而存在的,开车从城里穿过,安放在路旁的舰炮、坦克、导弹、炸弹以及透过纪念品商店玻璃窗看到的各种纯正军品,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这里的军火库属性。继续往南没多久,远处连绵的内华达山脉就由远至近逐渐呈现。名字虽叫内华达,但位置却完全在加州,正是由于这一排高山的阻挡,才有了西侧湿润富饶的加州中央谷地和东侧干燥荒凉的内华达广漠旷野。在进山前的利韦宁小镇加满油后,海拔高度迅速升高,车窗外的气温也越来越凉,很快就看到路旁山体的积雪了,12:45开到小小的Ellery湖和Tioga湖时,海拔已近3千米,越来越冷了,于是停车加衣服。就这么两个小水面,也都看到有露营地的指示牌和露营的人们,这再次印证我此前发现的“定律”:在美国凡是有水面的地方必有露营地。Tioga湖水边有个正在钓鳟鱼的,帐篷就在几米外的树后掩映着。我想,会在公园门外露营钓鱼的,一定不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公园的东门就在前面两公里处:路边一个小石头屋,路中间一个小岗亭,路两侧是两堆石头砌成的柱子,用来固定敞开的木栅栏门,至于公园的招牌,就只有一侧石柱上挂着的一块半米见方的小木板,上面写着“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看这门面真够寒酸的,然而这是优-胜-美-地。验证收费的两位工作人员相同的制服、帽子、眼镜、大胡子、胖身材,让我瞬间犯了脸盲症,以为眼花看到重影了。另外,我们躲车里的穿两件长袖还觉得凉,他们站外面穿短袖晃来晃去,老美从小练出来的耐寒能力真是没法比。回看当时的GPS轨迹,公园东门(地图上显示叫Tioga Lake Toll Plaza)就是此次美国之行到达的海拔高度最高点—3032米。开进门后海拔迅速降低,温度有些回升了,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惊喜地看到路边一块百米高的巨石上有一对正在攀岩的男女。巨石坡度不算太陡,他们才爬到大约1/3高度,女人正扶着斜上方男人放下的缆绳往上攀爬,男人嘛,从拍下的照片看,正坐在上方10米处一边牵着绳子一边给女友拍照呢。真是个令人胆战心惊的玩法。都说优胜美地是攀岩圣地,可惜我们就只看到这一次“真人秀”。海拔2500米的Tenaya湖边,一大群正在玩耍、野餐的人们:我的前面发现的“定律”基本还算有效--这里虽不是露营地,但好歹是个官方划定的野餐区(Tenaya Lake Picnic Area)。离开加州120公路往优胜美地谷方向开去。不时也能看到过往山火留下的枯树,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嗯?为啥能经常看到福特金牛座了:在海拔从2千米出头快速下降到1千2百米的同时,路上的车…多得越来越不像话了,时不时就堵车,下到谷里,除了道上开着的车、路边停着的车外,更多了大量游走中的行人。这场面,快赶上中国黄金周中等热度景区了。沿着美熹德河开车在优胜美地谷,当道路两旁几十米高、笔直并遮天蔽日的松林渐渐散开,第一个吸引目光焦点的,一定是突兀在正前方的酋长岩。这一面近千米高的花岗岩绝壁,就这么寸草不生地赤裸呈现,就像上帝之斧一把劈开,那齐刷刷的刀斧痕迹虽历经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却依然锐利如初。这垂直高耸的巨石,成了全球攀岩爱好者心目中“皇冠上的明珠”。据说成功攀爬登顶通常需要连续几天的时间,又据说路过的吃瓜群众每天都能看到小蚂蚁般的强人们在石壁上攀爬挑战,然而,当我在路边停下车,用相机拍、用望远镜看,这么一大块光秃秃的石墙上,怎么也没找到任何人类的踪迹。怪了,这么好的大白天,就没一个爬墙的?今天下午就是在谷内活动,先开去Tunnel View。顾名思义,不进隧道,隧道口的小停车场其实就是Tunnel View。这个View是优胜美地的标志性景观点,两边的山体和中间的山谷形成一个优美的圆弧,山谷里浓密的树林将拥塞其间的公路和车辆完全遮掩,看起来就是充满谷底、无人打扰的一大片原始森林,这也凸显了眼前的几大标志物:左边的酋长岩拔地而起,刚毅挺拔的大块头任凭冬来暑往始终硬朗,右边的新娘面纱瀑布俊秀飘逸直落百米,飞溅而下的水流、水花、水雾不断变幻,左右的一静一动自然天成,而在中间的远处,那个像鹰嘴似的锋利山尖,就是优胜美地的终极大Boss—半圆顶,虽然被近处斜插入视线的山体遮挡住了部分,但它那独特的气质仿佛自带主角光环般让谁也无法忽视。隧道景观点就是优胜美地谷的尽头,从这里折返,我们朝今晚的扎营地开去。开过刚才膜拜的酋长岩几公里,就看到从一面石壁的缺口处往下飞流的优胜美地瀑布了。瀑布这东西,我一直觉得是“远看一幅画、近看一身湿”,当然这也是因为时间不够去不了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反正远远地看看挺美的,200焦距的镜头拉近了拍照也挺纤毫毕现的,不过这季节水量明显不足,都有点类似新娘面纱那种薄薄的一层了。今晚是我们美西之旅的最后一次露营。预订的Upper Pines露营地就在优胜美地谷车能开到的最东头,营地完全笼罩在一片高大的松林中。这里的30号露营位是我几个月前做足功课后从数以万计的汹涌人潮中抢来的,今天来到实地,看到同样汹涌的车流和人海,也算明白为啥露营地一位难求了。下午4点半,车开到露营地出入口的岗亭,验证放行,看着有些阴沉的天,我向坐在里面的工作人员问今晚的天气,她说不用担心、不会下雨,最低温也有十几度,放心吧。几分钟后,刚到自己的位子上停好车,突然刮起一阵好大的妖风,刹那间,地面飞沙走石、头顶树枝狂掉,这时的耳边最适合响起一句:八戒、沙僧保护师傅!待我去拿~~下那妖精!确实,妖精出没的画面感真是太强了。好在分分钟就恢复了平静,大概这妖精不经打已被猴哥随手打趴了。我们抓紧时间搭好了窝,开车先去隔壁的Half Dome Village洗澡。这村里人多车也多,其间还混杂着若无其事闲逛的鹿,大概是相互见的多了,鹿和人谁也不鸟谁,真是和谐。洗完澡回营,6点半的太阳还挂得老高,该操家伙做晚餐了。我们带的这一小套锅碗瓢盆灶用起来真方便,尤其二手淘来的火枫121炉头火力相当猛,照例又是一顿牛排大餐,还煮了中国特色的番茄蛋汤,跟在家里弄一样方便快捷美味。邻居们的炊烟和篝火也陆续升腾,我们跟大家一样,在这远离钢筋水泥丛林的森林营地里,闲散地享受着时光的慢慢流逝。夜色徐徐降临,我走过一小群围坐在篝火旁的年轻人,一把吉他轻轻弹拨着,透过他们被篝火映红的脸庞,我看见了他们每个人的笑容。D17:优胜美地—旧金山,晨跑&三次露营对比,冰川点、红巨杉,湾区朝圣&会客Day 17 8.6 优胜美地—旧金山昨晚睡得早,整晚没怎么降温,一家三口各自钻进抓绒睡袋外加上面再盖了个展开的羽绒睡袋,舒舒服服地过了一夜。早上快7点的时候睡醒,独自钻出帐篷跑步去!从自家帐篷出发,我沿着营地的道路把每一个Loop慢慢跑了一圈,边跑边观景、拍照。近年来我非常喜欢这种别样的旅行体验方式--行到哪儿、跑到哪儿,留下足迹(地图上的跑步轨迹)、带走回忆(跑步沿途照片)。当然,由于是边跑边拍,好多照片难免是糊的。清晨的阳光照在North Dome上,把这个位于Half Dome对面的寸草不生的大光头抹上了一层金黄。太阳还没有照到营地,我跑过写满、贴满各种注意事项的营地预订岗亭:以及旁边同样贴满纸条的留言板:跑过一个个安静的帐篷和房车,多数人估计还赖在里面,少数“勤劳的小蜜蜂”正燃起炊烟准备早餐,也有三三两两聚拢在一起的,大概是在商讨今天的行程,还有牵着小狗散步的。营地Loop的限速牌,放心,我不具备超速的能力:清冽的美熹德河水在营地旁汩汩流淌,河面连接北松林营地的石桥上,一位游客也和我一样在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早晨。今天的跑步轨迹真好看,跑了个昂起头的毛毛虫:跑完几公里回来,跟昨晚一样DIY了早餐,就准备收拾东西离开了。美西的这三次露营都是住在绝佳的风景中,总体来说都很棒,但体验也各有不同:大峡谷的Mather露营地温度舒适,树林低矮茂密,和邻居间距远、互不干扰,除了汽车开进开出的发动机声几乎感受不到彼此的存在,半夜没有任何光污染,找片空地拍星星效果绝杀,卫生间干净,淋浴限时8分钟也还好,就是我们运气不好碰上天亮后3小时连续下雨,有点惨;黄石的Grant Village露营地后半夜到天亮温度极低,林木稠密但笔直的树干遮掩有限,露营位之间的间隔小,邻居们就在旁边和对面,半夜依然有轻微光线从四周传来,并且头顶基本都被枝叶遮挡,拍星星就不用考虑了,卫生间也很干净,每个露营位的价钱里包含了两次免费不限时淋浴;至于优胜美地的这上、下、北松林三个连在一起的露营地,夜晚降温不多,松林比黄石的更高、更粗壮,人口密度也更大,帐篷和汽车都连成排了,但邻居们都很守规则,相互距离虽近却也没啥妨碍,晚上拍星星就不用想了,周围的树实在太高了。轻微吐槽一下这个露营地的卫生间,在我们整个旅程中算是最脏乱差的一个,这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其它的都实在太干净了。今天上午要去的是冰川点。这个地方就在我们南边高耸石壁的最上方,距离只有一公里而已—我说的是垂直距离。千真万确,有图有真相:既然我们没准备攀岩上去,那就只有用一个多小时跑50多公里绕行一大圈抵达。由于冰川点的停车位不多但游客巨多,只有在10点前或16点半之后才能自驾车开过去,其他时间只能把车停在20公里外的Badger Pass后搭免费Bus到冰川点。我们可没那么多时间耗在换乘上,快9点从营地开出,在迂回盘旋的山路上转到将近10点,我们的车开到了Glacier Point停车场。车是到停车场了,可停不下来啊。放眼望去,不仅差不多有两百车位的大场地全满,连环形的一大圈行车道上也挤满了排队等待空位的车。这是google街景上前几年夏天停车场的照片,空位子真多:把老婆孩子放下,我跟着车流蜗速往前挪一刻钟走了三百米,在快要转出停车场时总算逮到了一个车位。真悬,不然就得重新再绕一圈了。走上一个小坡来到高处,在这视线极为开阔的制高点上,眼前的景象让我情不自禁再次喊出“哇~”:晨雾仍未散尽的优胜美地山谷间,Half Dome半个巨大突兀的圆顶高昂在视野中央的雾霭之上,四周环抱的群山呈低伏状并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突显中间这位傲睨一切的君临天下般的气场,在半圆顶的右边,内华达瀑布、春天瀑布如白色绶带在丛林间逐级漂荡,左边远处,优胜美地大瀑布终于得以一见飘逸而下的三段全貌。置身此景,恍如人在仙境。冰川点这里也是俯瞰整个优胜美地谷的最佳位置。趴着悬崖边的栏杆往下看,美熹德河在冰川塑造的山谷冲击平原中蜿蜒穿行,在山下要抬头仰望的大树在这里看只是一撮撮、一片片深绿的小突起。垂直的正下方,是爬满蚂蚁,哦,不,是停满车辆的停车场,小如蚜虫的人们从蚂蚁大小的车辆上上下下,停车场旁边则是好几堆貌似蚂蚁蛋的帐篷小白屋,这看着简直就是蚂蚁窝的地方,是昨晚我们出没过的地方-- Half Dome Village,我们的露营地就在旁边的树林里,今早我跑步经过的小石桥俯瞰也是清晰可见。冰川点的观景小石屋,画面中总共28人、非华人面孔的仅5人,仿佛是几个老外来到中国旅游的场面:卖萌的小生物:再展示几张我拍的冰川点全景照片截图,先夸下全景相机给自己留下的全景式回忆,然后吐槽穷游上传后的照片尺寸也太小了:山顶待了一小时,把车位让出来下山回到谷底。从酋长岩旁边经过时,我们不甘心又拿出望远镜对着绝壁一通搜寻未果:唉,都快中午12点了,各位攀岩大拿们,你们咋还不起床爬山啊?接下来是去看大树。说起优胜美地的树,最初胃口很大是想要去看世界排名第一的“谢尔曼将军树”的,这位底部直径11米、高83米的红巨杉“将军”不仅是树中之冠,而且根本就是俺们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然而,地图上看也就在优胜美地以南,但真正去一趟往返就需要一整天,时间显然不够。好吧,降低要求,公园内的“灰熊巨人”以直径9米、高63米排名世界第25,也够雄壮了,并且从优胜美地谷开过去只要1小时。可是从公园官网却看到其所在区域Mariposa Grove已经关闭维修快两年了,在我们的行程时间里开放无望。细看维修计划,竟然是“退耕还林”式的:把车辆通行多年的道路扒掉改为步行通过,恢复巨杉们曾经的生活环境,这将会使游客到达“灰熊巨人”的时间大为延长。想想,这种自然风光重保护而不是重开发的理念,真的和我们国内大为不同。既然排行榜上的树一棵都看不到,只好再次调低目标,去Merced Grove这个小树林走走。Merced Grove是“小树”林而不是“小”树林。整个面积可不小,只是其中的红巨杉在这个老树横行的地方显得比较“稚嫩”,我们来这里的唯一便利之处是不用绕路,就在我们去旧金山必经的加州120公路旁。开到Merced Grove停车场是12点半,下图借自google街景:这个只能停10辆车的地方真是个冷门景点,这会儿加我们一起才停了三辆车。步道起点的示意图上明确说它是优胜美地三个红巨杉林中最小的一个,如果不是Mariposa Grove关门维修,我估计才不会有初到优胜美地的游客跑这里来徒步几个钟头看个smallest。正午阳光照着路中间,我们沿着3英里往返的清净步道行走在松林的树荫下,不算晒,挺舒服。沿途的树多数直径都不太大,偶尔看到几棵直径1米的大松树,这要在别处,可能就得挂牌特别介绍了,可惜这里是优胜美地,这种百岁级别的小字辈只能在路边跑跑龙套。走了40分钟,转了几个弯,先是看到紧挨着长的几棵1米左右直径的红巨杉,再走分把钟,三棵巨树赫然眼前。红巨杉和松树的区别,站在旁边对比真是一目了然:红巨杉颜色暗红、身躯巨大,树皮厚实且呈大块竖条状,周围簇拥着的小松树们则颜色灰黑、腰身细长,树皮呈鳞片状裂开。这三棵比肩而长的巨树,底部直径目测都有3~4米,其中一棵从地面开始有个一人高的大树洞,站在树下往上看,笔直冲天的树干只在最上部长有浓密枝叶,靠近地面的几十米就是粗大的光杆。这些高耸入云的生命在森林里历经风霜雨雪倔强生长了上千年,终成让人仰视都难以见顶的参天大树,让从下走过的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再往前不到一百米,又见两棵被木栅栏围住的并排红巨杉。尺寸比前面那几棵似乎还要大,一棵的底部也有个超过一人高的古老大树洞,它比旁边那位更显沧桑同时也更粗壮。这两位巨人挨得更近都快要连体了,查资料得知红巨杉正是靠着根系的相互支撑才得以长得如此高大,不会有单独一棵的巨无霸。这两个巨人兄弟的对面有一间用圆木垒成的看起来很结实的木头房子,大概是传说中的护林人小屋,门窗都紧闭着,看不出近期是否有人使用。小路还在往前延伸着,但从前面走回头的几位游客说那边没有更大的树了,我们就没再走下去。回头路有些持续的上坡,比走过去多花了几分钟。上车,半个小时后开出优胜美地,朝旧金山方向驶去。穿过农田遍布的加州中央谷地。那成片高的矮的树啊草的,一样也没看清是啥,只知道这里是美国的大粮仓。从下山后气温一直居高不下,眼看着都要到湾区了,车外温度还在35度左右,手机上查看几十公里外的旧金山现在只有20度出头,没搞错吧?正纳闷着,车开出海拔接近零米的农田区,进入“长”满大风车、海拔最高也才两百多米的黄土矮坡区。这时,气温迅速下降,等十几分钟后翻过这片黄土坡,虽然车外依然艳阳高照,但温度已陡降了10度。真是一坡相隔两重天啊。今晚我们要住的地方在旧金山,为了到硅谷去朝圣,我们选择了从湾区以南绕行。开过东湾区城市Fremont:开到Google园区,在安静、干净的停车场下车,四周并没有多少人、车在动,实际上除了我们和树上的一只松鼠外就没看到别的。6点半了,太阳还好高,不知道里面的人是还在上班呢还是都下班走了。随意地散步到了安卓卡通雕塑区,这里有摆放着各版本安卓操作系统所对应的甜点卡通形象雕塑:甜甜圈、蛋糕、冰淇淋、棒棒糖、机器人糖豆……,说实话,作为一个非安卓用户,我只对绿色的安卓机器人有些印象,走在这些摆放拥挤的好吃的雕塑群里并没有过多想法。在Google的各栋楼前都零星停放着色彩缤纷的Gbike—google员工专用的无锁自行车,车就是最普通不过的车,儿子骑上一辆摆了摆POSE,这个正在长大的笑眯眯的小伙子看上去和这车还挺搭配的。还有苹果等几个朝圣点没去呢,邀约晚餐的朋友来电话了,剩下的只有等明天再往这边绕一下了。上车开导航,发现朋友订的中餐馆可不算近,60公里外,而且就在我们下午经过的路上。翻过秃山:被警察pull over到路边的车,大概是超速了吧:夕阳下:快到了:实际开过去还好,晚高峰时刻,穿过了6、7座城市,只用了40分钟,国内晚高峰这点时间开6公里可能都算奢侈。走进吃饭的餐馆,华人店员、华人食客、中文服务、地道的广式餐点,仿佛回到了中国。饭吃到9点半散场。我们上车在半天内第三次开过湾区东部到湾区西南的相同道路,并且继续从Google门前经过,一路行驶近120公里、穿过18座城市、跑了大半个湾区,用时100分钟,终于在晚上11点刚过,来到了入住的地方—皇家太平洋汽车旅馆。这里要赞一下美国城市的道路标线,不仅路上的各种实线虚线在车轮压上后都有明显震动感,警示开车人回归自己的车道,而且这些标线都刷了高反光涂料,夜晚被车灯照耀下的分道线、双实线等都格外清晰,这也为车流量巨大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近百公里时速的车流提供了坚强保障。Royal Pacific Motor Inn就在中国城里。这里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即使是深夜开过,路上行人寥寥,但街道两旁几乎无一例外的中文招牌还是在时刻提醒着每一位过客:唐人街到了。我们订的这家店应该也是华人开的,华人店员引导着我们在极度拥挤的地下车库折腾几分钟停好了车,这寸土寸金的旧金山竟然绝大多数酒店都是收费停车,还有停一晚上$50的,这里不仅房价能接受还停车免费,知足吧。我们拖着行李电梯上到3楼的房间,真冷啊,订房时想着是8月盛夏还试图找有制冷空调的,现在明白旧金山根本不需要制冷。D18:旧金山-沃森维尔,金门大桥、九曲花街、斯坦福会友、硅谷打卡Day 18 8.7 旧金山-沃森维尔快9点才起床,酒店不含早,下楼吃个早饭。白天的中国城,路面陈旧,卫生不佳,店铺全开,人头攒动,华人面孔居多。吃早点的小店楼下紧挨着就有好几个,我们随便进一个,喏,就中间这家:要了点包子馒头河粉坐下开吃,柜台的华人店员一边和老板模样的人用广东话争论着啥,一边板着脸收钱、取食,哦,想起来了,他这家店还只收现金。店里的其他顾客也全是华人,看着都像本地居民,有位单独的老者坐角落抿着嘴很慢地吃着早点,大概牙快掉光了,很像电影里孤独一人、辛苦一生的老移民形象。饭后上楼收拾东西退房,先去金门大桥。出门一会儿就是这种上上下下的陡坡,上午有点轻度雾气:看到桥了:桥边这几栋滨海小房子,拍照时以为是大户人家豪宅,一搜是政府机构:到桥边了,看到不少旅游大巴,看个桥也跟团游?计划好的是不过桥,过桥不仅要收费,而且据说缴费非常麻烦,所以我打算把车停在桥南坡上的免费停车场(下图所示),在旁边的旧金山要塞公园里看金门桥。听闻这个停车点是“砸车玻璃爱好者”云集的地方,但我们反正是轿车不是SUV,不在座位上留任何东西就不用怕。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本应从桥洞下穿过的,我却一不留神提早了一个路口转弯,直接上桥了。既来之则安之。从红色的桥上开过,沿着路牌指引进入Vista Point停下。这个点属于近观点,从这里看桥两头高耸的桥塔非常壮观,将近230米的高度使之成为世界第四高的桥塔,看桥的全貌的话,这里不算好地方,只能看到近处的引桥部分。天气不错,雾气渐散,我们上桥走了走。大桥是双向六车道,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有栏杆隔离,人行道和桥外的空间则至始至终有两米多高的铁丝网隔开。透过网子看外面,波光粼粼的金门海峡只有零星几艘小帆船和摩托艇在游弋,大多游艇还在岸边的港湾里趴窝。海上的薄雾还没散尽,几公里外的海面上,外形如漂浮军舰般的小岛是恶名昭彰的恶魔岛,这个孤立于世、曾经关押重刑犯人的联邦监狱,如今已成热门景点。儿子说我们应该上岛去看看的,我说在家的时候就让你参与规划行程,当时怎么不说,现在说晚了,虽然我也觉得这个神秘的地方对我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在桥下码头边玩耍的人们:桥上走几步就返回停车场了,开车去桥北的Marin Headlands Vista Point—这是俯瞰大桥全貌的好地点。沿着山路七拐八拐,几分钟后到了这个人车都不多的坡顶。往山坡下看,远端是旧金山城区高楼林立的天际线,颀长的金门大桥如彩练飞架在海峡南北的最窄处,两座挺立的桥塔则像是守卫旧金山湾的巨人门卫。如此长得令人咂舌的悬空跨度、超凡脱俗的造型、与周边形成强烈反差的通体橘红色,使之不愧为世界最上镜的大桥之一。好,远近都看完,该回城了。金门大桥是出城不收费、进城电子收费。进城的收费道口长这样(借自Google街景):我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直接从桥上开回来就没管了。回国后过了一个多星期,信用卡被租车的Budget公司扣了27.5美元,这包括我刚来第二天误闯加州73号收费公路的通行费、金门大桥通行费以及这两次的管他什么手续费还是超时罚款之类的。嗯?不麻烦而且没多少钱嘛。城里的油价,比亚利桑那高了不少,发达地区嘛:旧金山是个依山坡而建的城市,有些城区道路的坡度非常之大,其中最知名的一定是“九曲花街”了。这段一百多米长的陡坡并不是旧金山坡度最大的道路,而且从技术层面讲论坡度它连前十名都进不去,但近百年前,出于安全考虑将原本直行的道路改成九曲蛇形并在坡上栽花种草后,这里逐渐变成了今天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所。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奔这里而去,可事实上在九曲花街周边的各条直上直下的道路才更惊心动魄,比如我们开过的榛子街:Greenwich街:Chestnut街的各一段:往上开的路就像朝着天上开,往下开的路仿佛随时要嘴啃泥。往下的路还算好,好歹还能看到尽头,往上开的路在快要登顶时,我正前方视线完全被高高抬起的车头挡住了,根本不知道顶上是啥—就剩蓝蓝的天空了。我们先是从九曲花街下面开过。抬头朝路上看,路中间全是花花草草,路面完全不可见,只看到花团锦簇中车头攒动,那各式的车们扭动身肢沿九曲的道路缓缓而下,路侧的人行台阶上全是凑热闹的举着手机拍照的人们。绕了一圈轮到我们开九曲花街了。我不断左右扭打着方向盘,跟着前车沿着这弯来弯去的道路往下慢慢挪动。花街的路面不是水泥而是小红砖铺成,据说是可以增加摩擦力。路中间的花朵看起来并没有从下边仰视时那么绚烂,毕竟身在其中只能看到眼前稀疏的少数,倒是路边一栋栋外表和颜色都各异的精致小楼格外吸引路人的目光,这随便哪栋小楼可都得价值几百万美、上千万美元…吧?还是,贫穷又限制了我的想象?顺便提一句,这种一路扭着往下溜的道路,对我们老司机来说,不就是稍微松一点刹车然后打打方向盘嘛,实际开过去难度基本也就等于零。开下来之后,想想还是前面开的直线上下坡的更过瘾,就继续在这一带转悠了一会儿,专找坡度大的路上上下下转了好几回才满意离去。九曲花街的另一段:还是九曲花街:花街隔壁的Jones街:美臣街:华盛顿街,金门大桥、泛美金字塔都在画面中:来个没挡住的“金字塔”:随后又是会友时间。朋友住的地方离斯坦福大学不远,我们约了下午3点钟在斯坦福校园里的艺术博物馆碰面,就当是让儿子感受一下名校氛围。从旧金山将近一小时开到,我们先在校外的Jack In The Box吃了汉堡餐,味道一般般,接着我又在车里假寐休息了20分钟,快3点的时候把车开进了这所世界顶尖大学。斯坦福是没有围墙甚至连校门都没有的大学,据说要在校园里找到“斯坦福大学”字样拍照的话,你就只有低头找地上的窨井盖了。虽无围墙,进来还是能明显感觉与旁边喧闹的城市不一样。开过宽阔笔直的棕榈树大道,想在博物馆旁等个车位让我绕着方形环路足足磨蹭转了4圈、20分钟,可见暑假里学生不多、游客可不少。这里的停车收费可以直接刷招商银行的VISA信用卡,一小时$2.5。博物馆的南墙外露天陈列着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一些作品,最惹眼也最大的是“地狱之门”,这个黑黑的大铜门上有好多的小人,其中包括众人皆知的撑着脑袋想问题的“思想者”,他就坐在门框下面一点的横梁上。艺术博物馆里快速走了下,这个木马比较吸睛:朋友陪着我们在阳光灿烂的校园里随意散了散步。被加了把铲子的路牌:斯坦福学生也这么调皮?穿过棕榈树大道尽头修剪得非常平整的广场大草坪,花坛中间的红色花朵拼出的斯坦福首字母的“S”:胡佛塔,斯坦福总统校友捐赠建立的胡佛研究中心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之一。进入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子,这里是好多个系的教学楼。这片很有历史感的建筑群据说是西班牙风格,土黄色大石块垒成的房间、拱门以及宽阔的走廊,很像电影里看过的古老城堡或修道院。暑假没人,教室都锁着门。院子中间的草坪上,又是罗丹的一个著名雕塑群,再往前走,是外墙上有着巨大而精美壁画的斯坦福纪念教堂。路过化学系:快到一小时的停车时限了,我们走马观花转了转,就和朋友挥别去补昨天的朝圣打卡。Facebook的打卡游最简单,因为除了在“黑客路1号”招牌下拍个照没别的去处,所有的办公区域都要有熟人领着才能进去。开过一小片长满杂草和野树的荒地,在这块只画了个竖起大拇指的手的简陋板子旁只有寥寥无几的游人,大家基本都是跟图片一样竖起大拇指咔嚓一张,上车就走。反正我对Facebook也没有概念,账号是注册过多年了,至今半个朋友都没有。走前再瞄了一眼Facebook色彩缤纷的办公区:相比之下,20分钟车程外的苹果总部就热闹多了。所在的城市库比蒂诺是硅谷核心城市之一,除苹果外还有一堆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不仅车多、人多,不止一块的“无限循环路1号”公司标志牌跟Facebook的一样简洁大气,正门入口处飘扬着国旗、加州州旗和苹果公司旗,进出的员工好些都是印度裔面孔。我们这些路人也无法进入内部参观,只能进门口右边开的苹果商店,然而店里并没有什么“公司特价”或“新品展示”之类的惊喜,进去一分钟就闪人了。为了节约明天走1号公路的时间,今晚的住宿我订在了小城沃森维尔。路上开一个多钟头,快7点进了城。晚餐继续吃披萨吧,导航到一个Papa Murphy's披萨店,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家店是卖做好的生披萨回家自己烤的。好在这是在美国,吃个披萨还不容易,搜到1公里外我们刚才路过的地方就有两家挨在一起的披萨店,必胜客就算了,进了隔壁的Round Table,在店里吃完,只几分钟就开到了入住的酒店--Best Western Rose Garden Inn。这家比其它住过的汽车旅馆都要好些,性价比挺高的。D19:沃森维尔-圣西米恩,卡梅尔、一号公路、绕断桥、象海豹Day 19 8.8 沃森维尔-圣西米恩今天名义上是加州一号公路之旅,实际上因为那座塌了的桥,我们将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绕路。早上9点半才出发,我们总是够磨蹭。天阴沉沉的,一丁点儿蓝天的影子都看不到,待会儿开到海边的最美公路时要是就这天气,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脑子里想着这个问题,半个多钟头开到了蒙特雷,天气还是出门时那鬼样子。从酒店一出门就开上的一号公路,跑了大半个小时都没看到几眼海景。我们转进了一家Trader Joe's采购些补给,这个被华人戏称为“缺德舅”的食品超市,全部手写的价格标签和大量的自有品牌食物令人印象深刻。从蒙特雷往南开10分钟,我们来到文艺青年们最爱的卡梅尔小镇。在路边停好车,走在处处鲜花盛开的街巷里,看着街边商铺或住家收拾得非常平整的院子,还有那一栋栋各具特色的尖顶小房子,真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在小型而精致的购物中心Carmel Plaza旁停着一辆豪华洗手间拖车,真的是很豪华,试了就知道。由于我们家的文艺程度都极其有限,虽然就这么遛着也挺舒服,但半小时后我们的车已重回加州一号公路。卡梅尔以南,公路美景渐入佳境。很快我们开过一个滨海豪宅云集的区域。在路边停下车,一边 “窥视”着眼前一个百米小岛上散布的几栋宅院,一边在手机上搜了一下,原来这一带叫卡梅尔高地,维基百科上说这里的房价是美国最贵的。最贵到什么程度无法想象,但想象一下住在这种曲径通幽、凭海听涛的大房子里,每个黄昏都能看到从海平面徐徐降下的红日,对钱不是问题的富人们来说,这样的家园,值得拥有。只十几分钟的功夫,天空中原本密布的乌云就快速消散,蓝天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的车也驶离豪宅区,驶入真正的滨海公路:右边是蔚蓝无际、水花轻拍岸的浩瀚太平洋,左边是坡度平缓、植被低矮绿的连绵万丛山,蓝天、白云和加州阳光下,眼前这条八分直、一分曲的一号公路仿佛可以无限延伸、直通永恒。别问八分加一分之外还剩一分去哪儿了,心情好起来谁还管什么数字不数字的。这条最美公路从北往南开的最大好处,略夸张点说,就是看见美景几乎可以随时停车,因为路边总是会有多出的一小块空地让你驻足。当看到停车区够大、停的车较多时,这个点应该就是你不应错过的了。我们“从众”而停的第一个地方是Garrapata州立公园,路边停了几十辆车,在路和大海之间是一大片野蛮生长的浓密花花草草。跟着稀稀拉拉的游人们穿行于红绿灰黄的花草中,然后拾级而下来到一个从公路上不可见的隐秘海滩。这片沙滩并不算大,整个比较细长,沙滩上好几堆枯树枝堆成了小房子、小帐篷似的形状。奇怪,看起来可不是一小堆,目测这些柴火棍多到得用货车拖啊,并且还得从公路边人工搬运过来。这是谁、在玩啥?很是纳闷,无解。Kasler Point,一个旁边有多栋超级豪宅的停车观景点:路边停车时不时就有松鼠窜到身边。这些小家伙们对我们这些从铁壳子里钻出来的大动物见多不怪,大概是习惯了人前讨生活,凑到人跟前就后腿站地、身体直立,两只前爪端着犹如作揖,抬头眼巴巴望着你盼望赏赐点好吃的。这一路上不论在国家公园还是哪里都看到很多提示牌说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但遇上这种实力卖萌的,人们大多还是难以抵挡,我们还只是隔着半米一米扔一两颗坚果啥的,隔壁车的老外直接抓一把零食让松鼠在手上取食。该来说说一号公路上两座没塌的桥了。Rocky Creek Bridge远眺:近观,远近的照片都能看到左上的小山顶有栋面朝大海、全玻璃通透的大宅子,穷游上传后的图太小了看不真切:桥头:桥边看海,确实是美景:Bixby Creek Bridge远眺,这里是一号公路标志性照片拍摄位置:200mm镜头拉近看:近观:桥边:我觉得这俩桥基本没区别啊:都建在小溪的入海口上方、都是连接两个相距不远的山坡、都是拱桥、都是灰头土脸的混凝土结构、都在碧波拍岸、风景如画的一号公路最美路段,还都是1932年建成的。我能看出的唯一区别就是一个略短、一个稍长,甚至当我们在Rocky Creek Bridge刚停车时我几乎以为是到了Bixby Creek Bridge,但稍短些的前者就是远没有略长些的后者名气大,连桥边的停车都是一个寥寥无几、一个摩肩接踵,这是否就是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或者“Size Does Matter”呢。离开这两座双胞胎似的桥,再往南开几英里,有一个小岛似的小山包,这里有苏尔峰州立历史公园的一部分--苏尔峰灯塔,最右边的那个小点点就是,别看不太起眼,它杵在这里指引航船已经有100多年,已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在这个小山包下面仅比海平面略高的一片空地上有一些更不起眼的单层平房:这个在地图上标注为“Point Sur海军设施”的小建筑群,竟然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为监视苏联潜艇行踪而建的绝密基地,不过这个基地在1984年冷战结束前就已废弃。很快就开离海边进入森林,到Big Sur了。路边,零散有几间用圆木或鹅卵石垒成的小饭馆和杂货店,刚过正午,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小店的烟囱冒着屡屡青烟,店外是茂盛的鲜花,犹如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们在Big Sur River Inn停了下来,这是住宿加吃饭的地方,但我们是来这儿找厕所滴,之后在自己的车边晃着吃着自带的面包、火腿罐头、生菜、水果。由于那座因为断了而更加出名的Pfeiffer峡谷大桥,看,断桥雄姿:多数游人都是在这儿就折返,我们本着来了就要走到底的念头,吃饱休息了会儿,继续往前开了4公里,到了距离断桥仅1公里的“道路封闭请掉头”的指示牌旁边。今年春节刚过,我正热火朝天规划线路时,忽然看到一号公路上这座桥被暴雨冲垮的新闻真是非常的沮丧,微调行程后继续每天在家准备的日子里,经常听到LP手机里女声在呢喃着唱“一号公路上,那座桥断了,我们还去吗”,听着听着,伴随这旋律在电脑前做“功课”竟成了烙印在我脑海中的一段小视频。一晃几个月过去,一号公路上,桥继续断着,我们就在这儿。我下车朝前方的道路尽头眺望并感慨了几秒,同时脑海里回放着已存盘的配乐小视频,随后上车,掉头。先是用了一小时开回卡梅尔,接着用了将近三个小时从加州68号公路转国道101绕一个大圈子继续转加州46号公路开回海边的一号公路上。全天的GPS轨迹,看看这地图绕得:相比绝色的一号公路,这一路绕行并没有多少风景,但101沿途一望无际的农田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盛产蔬菜尤其是用来拌沙拉酱的大部分蔬菜,在我们车前面就看到一辆自卸卡车里堆满刚采摘的新鲜番茄。这个叫萨利纳斯的谷地也被称作“世界的沙拉碗”,是挺形象的。重回一号公路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要继续往北开20多公里去看象海豹,其间经过圣西米恩时看到了待会儿要入住的Days Inn招牌,有种“顾家门而不入”的感觉。圣西米恩这一带的海岸线比较平缓,不像蒙特雷至大瑟尔那般陡峭蜿蜒。视野也非常开阔,隔不多远就有路边停车区让你下来观景,看着日已偏西,我们暂时无暇赏景,直接开到了象海豹沙滩的停车场。这个不小的停车场这会儿没停几辆车,栅栏外就是沙滩,沙滩上那一堆一堆挤在一起的就是身躯硕大无比的象海豹,个头几乎都是成年体型,小家伙寥寥无几,放眼望去足有好几百只。看别人写的游记,不少都把这“象海豹”说成是“海象”,这根本是两个物种好吧,区别再简单不过了:海象不分雌雄都是长着两根大獠牙的,就下图这货,腮帮子下面杵两个棍子不影响吃饭嘛,而象海豹只长了个大鼻子。这一条条流线型的大肥肉就这么直挺挺在沙滩上躺着,绝大多数都纹丝不动深深沉睡,少数在轻微争吵斗嘴--对,就是支起上半身,仰着头,张着血盆大口,斗嘴。这季节并非它们的交配期,吵几句并不会动真的,仅仅虚张声势罢了。这一堆堆肥肉附近,一群群海鸟结束一天的捕捞,正停在沙滩上梳理羽毛,一只松鼠谨小慎微地流窜到靠近象海豹和海鸟待的地方,大概是发现了可以捡拾的食物残渣。阳光下看起来的和谐海滩,味道却是非常难闻,实在太臭了,站不了多久就得告辞。回头路上,我们在圣西米恩码头停了会儿。走到细长栈桥的顶端,仰望纯净蔚蓝的天空,远眺无边无际的蓝海,回望游人寥寥的宁静码头以及被落日渐渐染红的辽阔海岸,心情格外舒畅。入住Days Inn San Simeon。店员说我们预定的双床房刚空出来还在打扫中,如果愿意可以给我们换超大号床套房。带我到房间一看,不仅房间好大,还带两米多长的厨房大理石台面及各种厨具。就是官网上搜来的这间,太好了!正好晚上要自己做饭,我愉快地答应了。推着箱子进门,拿出在美国畅游了这么久才第一次启用的电炉,摆开两个锅和一堆碗碟,肉面蔬果,又是煮又是煎,生食熟食一顿胡吃,饱了。D20:圣西米恩-洛杉矶,太平洋东岸晨跑、三逛奥莱、打卡好莱坞&天文台Day 20 8.9圣西米恩-洛杉矶一大早6点多,把睡梦中的儿子拖了起来,拉着他跟我一起出门跑步。外面的天气和昨天早上一样阴沉沉的,吹着微凉微腥的海风,一出门就看到了太平洋,沿着马路跑个几分钟就到了海边。海面并没有什么风浪,显得比较平静,有几位比我们起得早的,不知是游客还是本地人,站在岸边围栏处面朝大海说着话或发着呆。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小到根本不算个城市,长宽都只有几百米,我们用半小时就跑遍了每条干净整洁的街巷,边跑边拍,照片有一半都是糊的,下面是我们住的Days Inn和隔壁的Quality Inn:跑过了各具特色的酒店院落及修剪得当的花圃草坪,由于时间确实够早,旅馆、餐厅及居民住宅几乎都看不到人影,只遇到一对刚从酒店出来锻炼的母子。今天的安排从时间上来看挺赶的。光是直接开到入住的速8北好莱坞店就得5小时,而我们期望的目标包括购物、逛好莱坞和格里菲斯天文台甚至还包括去距离今晚驻地只有几公里的The Target Range打枪。这家室内靶场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给我回过邮件可以用中国护照租枪,只需要同行的人中至少有一人会用枪,这对在盐湖城畅嗨了半天各种枪弹的我们来说显然已不是问题。不过,计划归计划,走到哪算哪。跑完步回酒店,洗漱吃毕,我们依然9点多才退房出门,装车时,旁边一辆满载中国同胞的中巴车也吆喝着正要启程出发,看样子是由一位本地华人带的小团。为了抓紧时间,我没有再考虑只走一号公路,反正最美路段昨天已经领略过了,今天完全按导航自动生成的最快线路跑。一个多钟头后路过圣玛利亚,GPS轨迹显示我们在Jack In The Box门口停了一刻钟的车,据儿子说是我有点困在车上躺了会儿。停我们车边的一辆皮卡,车主一看就是特朗普的死忠粉:接近中午,开在山区154号公路上,看见一只狐狸在光天化日的路边草地上慢慢游荡,我们的车从它身边几米远的地方擦肩而过,它也只是微微扭头看了我们一眼。这些动物们看来早已适应了在繁忙的公路附近讨生活。12点过圣芭芭拉后加了些油,快1点钟赶到了今天的第一站--卡马里奥奥特莱斯。先去隔壁In-N-Out汉堡店解决午餐。据儿子说我又在车上睡觉,他和妈妈进店排了好一会儿队买的食物,貌似早起跑步对我这个专职司机来说有点太辛苦了。儿子今天买了配“Animal Style”酱料的薯条,这个不会出现在挂墙上菜单里的“隐藏菜单”,是前天在斯坦福会友时朋友大力推荐的,我吃了觉得还是更喜欢原味的。吃完开始逛我们在美西之旅的第三家奥特莱斯。知名的品牌、低廉的价格、巨大而良好的购物环境已经让人难挡诱惑了,再加上身边走过的大量国人大包小包抢购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没办法,出来前计划好的基本不买,最终还是演变成一通乱买。服饰采购完,又为完成亲戚的代购任务把附近的Target、Walmart、CVS转了个遍,在CVS药店还办了张会员卡,但代购清单上的东西大多还是不见踪影。尤其是个叫什么“DHA藻油软胶囊”的,从我们一到洛杉矶就逢店必找,每次指着图片问店员、药师,对方看后总是一脸懵逼地摇头,真是:寻遍美西,踪迹皆无。在这一带买买买、找找找的时候,儿子一直在催促我们“快走哦,去打枪哦”。等转了三个小时、快4点半才开车离去时,今天打枪的计划算彻底泡汤了。又是一个半小时的路途,我们回到了繁华的大洛杉矶地区。三周前我从这里驾车出发,小心翼翼地展开了梦幻般的美西之旅,现在作为在美国跑了六千多公里的老司机,我要带着家人进入到旅途的尾声了。混在晚高峰的车流中没有空闲的心情去感慨,缓慢的车速让我们把原定的行走好莱坞变成了车览好莱坞。我们从星光大道西边的起点插入好莱坞大道。这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旁有座奇怪的雕塑甚是抢眼--远看是个镂空的银色凉亭,近看嘛:四位挺立四角的纯银色女士,她们是上世纪前期四位包括华裔在内的不同族裔好莱坞女明星,在她们头上顶起了个埃菲尔铁塔似的东西,塔上呢写着“好莱坞”,塔尖是裙摆飞扬的微型玛丽莲梦露。梦露会被风吹得转来转去,因为她在这儿的角色就是风向标。星光大道上人车都很多,行人大多边走边低头寻找着星星里熟悉的名字,蜗速的车流也正好让我们边左顾右盼边慢慢往前挪。杜莎夫人蜡像馆:中国剧院的门脸是整条路上识别度最高的,这也是个怪怪的建筑:两个大门柱我看像极了两把倒杵着的竹扫帚,还得是扫了多年不剩几根枝条的破竹扫帚,青铜色的屋顶和顶上的三叉戟一看就是日本武士铠甲风格,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风”真是够呛。紧邻中国剧院的是洋溢着土豪金气息的奥斯卡颁奖地—杜比剧院,这两个剧院附近也是人潮最拥挤的地方。再往前开几个街区,虽然人行道上星光依旧,可是人气已快速下降。看着时间已到6点,我们赶紧打完这进城的第一个卡,右转上山去Hollywood Sign View继续打卡。这个View是拍摄山坡上“HOLLYWOOD”标志性白色招牌的最佳位置。穿过沿山坡而建的错落有致却道路狭窄的豪宅区时,沿途已经时而能看到这些“白字”,但转到豪宅区最上面再往旁边公路转几个弯,才到达这个视野开阔的观景点。这里是路边免费停车,由于可以停车的路段非常长,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停车位。我把车停在了陡坡上,车头朝下,在用力拉起手刹的同时,把前车轮也扭向了靠近路沿的一侧。站在这块路边寸草不生的空地上,白色好莱坞标志牌就在北面山坡的高处,十几米高、一百多米长的尺码让我们从这一公里外看去也是相当醒目。这个当初为宣传地产项目而打算短期架设的广告牌,在见证了好莱坞近百年崛起历程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世界级的标志物,成了美国文化的图腾。今天的最后一个打卡点是格里菲斯天文台。这里不仅是俯瞰洛杉矶夜景的最佳去处,也是砸车玻璃盗窃的流浪汉们钟爱的地点。为了在这样一个游人巨多的景点尽可能把车停得近些,更为了降低被砸车的风险,同事5月份来的时候是把车停在了天文台以南半山豪宅区的路边,然后走过一道没上锁的小铁门,从小路沿山脊往上走十几分钟到天文台圆顶。这主意不错,我也要如法炮制!从好莱坞招牌这儿开下山绕了个大圈,开过山脚一个公交站台时看到一位蓬头垢面盘腿席地而坐抽烟的流浪汉,一块铺地薄毯、一块折起来当枕头的薄毯、一个半满的塑料购物袋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话说,在美西逛了这么些地方,也就在洛杉矶才见到过几回流浪汉。车入豪宅区。通往半山上这些成功人士家园的道路真是干净、安静,监控摄像头及“有监控!”的警示标牌随处可见。找了个两户人家之间的路边空隙停下,坐车里消灭了下午在超市买的烤肋排和水果蔬菜,继续前进到地图上标注的停车点。可是,当我们下车走到小路入口处的铁门时,看到的却是铁将军把门,上锁了。铁门上还挂了块牌子,写着此门打开时间是6点~19点。现在已是将近20点,早锁上了。就算我们19点前到这儿也没用,总不能车停这里、人走上去,等下来时这里锁门了步行绕个把钟头再回到这里取车吧。没辙了,就近导航到希腊剧场以北硕大无比的停车场。夜幕下想在这儿停下的车也是相当之多,好在车位也多,排队挪了几分钟等到了个位子。在这排长龙似的停车位尽头有个公厕,可奇葩的是公厕里竟然没有灯,这黑灯瞎火的,我是打着强光手电从外向里照着才解决了全家人的内急问题。之后,跟随熙熙攘攘的游人,沿黑漆嘛乌的山路一脚土一脚灰地往上走了20分钟,来到了格里菲斯天文台。天文台北广场上一盏灯都没开,从房子的大门和窗户透出的光亮映照出广场上不算太多的人影。这栋中间一大、旁边两小共三个圆顶的房子是典型的天文台式造型,走进去,里面亮堂堂的各个展室里挤满了好奇的大人和小孩。作为资深天文爱好者,我自然不关注这里的天文科普常识介绍,圆顶里排着好长的队伍免费用30厘米口径折射望远镜看天也没啥意思,要知道,这么通亮的不夜城基本也只有月亮这一个压根没看头的目标了。我感兴趣的有这么几个:一楼大厅里的傅科摆。亲眼目睹地球自转的简单设备,这几乎是全世界天文馆的标配了。前些年带儿子在北京天文馆也见过,不过这里的不仅尺寸更大,从顶到底整个看也精美多了,不单是个实验设备,更是个艺术品。伽利略望远镜的复制品。虽然这仅仅是复制品,但好歹是个“高仿”,而且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原始尺寸的天文望远镜祖宗,莫名有些小激动。这和我三十多年前亲手制造的玩意儿几乎一样的口径、一样的长度,并且我也曾和伽利略一样,用自己造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的坑坑洼洼、绕木星旋转的木卫,甚至还看清了伽利略难以理解、不敢确认的土星光环。只可惜,我比他晚看到了370多年。最后一件让我眼馋的劳什子是展柜里的SBIG天文冷冻CCD相机,看外观应该是SBIG STL-11000M。这东西只有玩天文深空摄影的才懂,只有玩天文深空摄影又嫌手里钱不够花的才会眼馋。放这里展览真是太可惜了,真想砸了橱窗拿出来带走。看完展厅,到楼顶平台去领略大洛杉矶城市夜景。站在这小山顶的房顶,南边直到天际线全都是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几条笔直的大路上车灯闪耀、车影川流不息,Downtown的那些摩天楼只是稍远处地面上一撮带点亮光的小凸起,依稀还能看到天蝎座几颗亮星的天空中,随时都有多架飞机飞来飞去,那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三色灯点缀着繁忙的空域。这早已在很多电影中看过的一幕,亲临还是让我惊叹不已。这密密麻麻的每一个光点都映照着一个人或一个家的故事,这上千万人共同演绎的灯光秀,就是美国梦吗。在天文台里待了半个多钟头,然后20分钟下山、半小时开车,入住Super 8 North Hollywood。我们此行在美国开始两晚也是住的Super 8,转完一大圈回到洛杉矶,最后两晚依然是住Super 8。来到这家店,看到统一风格的建筑、招牌和房间物品,竟然感觉有一丝亲切。D21:洛杉矶,环球影城一日游,细数游园经历,纠错google地图,附赠“影城之旅”实际行驶线路图!Day 21 8.10洛杉矶今天是环球影城一日游,门票在淘宝买的不插队的普通票,比现场买便宜点。还是得起早,环球影城可是能耗掉足足一整天的游乐场。7点45出发,20几分钟直接开进了影城General Parking的侏罗纪停车场。几个月前还费心在周边查找了一通免费停车场,后来悟到花那心思根本不值得,何况网上搜来的有的所谓免费停车场,从google街景上直接就能证伪。从停车场出来,穿过店铺林立的商业街,过安检,到达影城入口处。虽然还不到8点半,游客已经不少了。环球影城空心大地球的标志就在这儿不停转着,但几乎没有人在此停留,大家都是有计划的人,赶紧进去开始一天的大冒险啰。我们首先要去的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有个痴迷哈利波特的儿子,这个新建成的项目又是影城最热门地点之一,不早点过来后果不堪设想。说到新建成,我发现了google地图的一个错误--在环球影城这儿,不论2D地图还是3D模型都是2013年下半年的!因为2014年开业的Super Silly Fun Land在地图上还只是工地,连地上堆的建材都是3D效果,但在google地球软件上查到,从2014年4月之后的卫星图却是下面这样的:我从门口经过拍到的是这样的:在2016年开业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位子上,依然还是2013年底就被拆除了的儿童乐园及半圆形剧场。现在实际的卫星图则是这样的:直到我现在(2019年3月)写这些字的时候还是错的!我这游记拖了快两年才写到这儿已经够拖延症了,在这么热门地点消失都5年半的建筑群居然还不换掉,Google地图的管理员,你这也太懒了。走进魔法世界大门,一栋栋尖顶、高烟囱、白雪堆积的房子,让人以为进入了哈利波特电影中,不过这里是人头攒动的菜市场版。儿子果然对这里的一切相当熟悉,登上门口停着的那列随时开往霍格伍兹城堡的火车也许是他们这些青少年们从小共有的梦想,家里墙面还留着儿子小时候乱涂乱画9¾站台的痕迹。今天终于来到霍格伍兹特快车旁,还和慈祥和蔼的老火车司机比肩合影,这也算是一种圆梦吧。先跟着好多人排队,等了一会儿,我们这一小批人进到灯光昏暗、四面全是整面墙书橱,不对,是整面墙塞满魔杖盒的大屋子里。一小段我听不明白但语调很神乎的英语讲解加上很神乎的特效,大约是说魔法师选魔杖还是魔杖选择魔法师啥的,总之一晃这环节就结束了,对面的门一开,我们就出来到了现实中光亮的魔杖店了。众多小朋友纷纷在家长们慷慨解囊下得到了自己心仪的魔杖,这些魔杖在园区的某些地方还真挥舞几下就能产生魔幻效果呢。而刚才房间里的那一幕,似乎只是推销魔杖的广告片,或者说,游乐和商品销售做到了无缝衔接。继续去排“哈利波特禁忌之旅”的队。在魔法学校教室造型的黑屋子里转来转去,同时看着墙上挂的照片突然就动了、哈利波特们突然就出现在楼上神情紧张地对话了,不断的小惊喜让等待的时间过得一点也不漫长。坐上4D座位,跟随哈利波特们在魔法城堡的天地间“嗖嗖嗖”地快速飞来飞去,真是感受非凡、畅快淋漓,然而“飞”了几分钟还没结束前我就有点眩晕了,看来我这体质是无法成为飞翔的魔法师的,何况这还几乎只是在原地晃动的模拟飞行。从这里出来,外面是个好多好多人排队的哈利波特主题实体过山车,正好我们家没人对这么纯粹找刺激的项目感兴趣,就不耗这个时间了。往外面走经过路两边做成魔法屋的各种店铺时,人流比进来时更汹涌了,一些采买了魔法棒、身穿魔法袍、头戴魔法帽的小魔法师们不时对着橱窗里的物件指指点点,好像有些魔法看起来并不太灵光--橱窗里东西没反应嘛。走过连接上下园区的长长通道,下两个好长的自动扶梯,走过这条龇牙咧嘴的恐龙,和小黄人在门口站台的纪念品商店,我们去玩变形金刚。排队等待的过程依然像是穿行于电影实景中,行走在各种貌似好高科技、好未来感的房间和连廊,仿佛自己真的是作战基地里即将出征打怪兽的勇士。登上战车出发了,打怪兽的实质跟前面玩过的哈利波特禁忌之旅类似,都是虚拟过山车,只不过场景变成了变形金刚里的火爆战斗。这种“出征”过程对我这种容易犯晕的人还是有些辛苦,以至于一分钟后我就不得不把目光盯着屏幕边缘、接缝以及所有能让大脑搞清自己所处空间真实位置的地方,这方法对避免眩晕是有效,就是人家精心设计的4D效果……大打折扣了。变形金刚旁边,一个是同样属于过山车的木乃伊复仇、一个是肯定要“湿身”的侏罗纪公园。过山车已经坐饱了,带着单反呢可不能“湿身”,于是这两个都直接跳过,回到上园区。正好临近影城之旅的中文讲解场次,排了20分钟的队,跟着其他一百多号中国游客分坐四节电瓶游览车,开始一个小时的好莱坞探秘行程。我们这一趟的中文讲解是一位口音一听就是来自台湾的女生。她坐在第一节车厢里,我们后面几节车厢的通过电视屏幕听到和看到她的讲解。开过影城消防站后,车首先开过了一个个摄影棚,有的大门紧锁没在使用,有的则有人进出而且门外棚子里挂满拍戏的服装,这个正在造星、造梦的地方,指不定将来的超级巨星这会儿就在某个小剧组跑着龙套。转到一些外景场地,看到了只有一面高耸假墙的假房子,假房子前挂满戏服,画上去的门窗还真能以假乱真:和为不同拍摄目的而建的真房子。从假房子这里转个弯,车进入一条黑屋子般的百米长廊,这里上演的是“金刚360 3D”,咣当咣当一通摇晃和巨响,犹如关公战秦琼似的金刚大战霸王龙就演完了。穿过停满电影道具车的区域,虽然有好几辆《回到未来》里面的车,但那辆最经典的时光旅行车却并不在其中。在这个不算大的停车区开着开着就变味了,坦克炮管被折弯了,车变烂了、周围也变成丛林了,个别恐龙也呲着牙出来吓人了,被吃空了的恐龙龙骨也遗弃路边了,这就算是在侏罗纪走了一遭。游览车继续一个转弯,停在了有小坡、老桥和破屋、大树的地方,看样子这是个山野村庄。这时,“天”上按时下起了“道具雨”,女导游故弄玄虚地给我们营造了点紧张气氛,随即山洪暴发、白浪滔天,拍岸惊涛在我们面前溅起一两米高的水花。没事了,游览车继续在各种外景地和摄影棚之间游走,对我这个阅片无数的人来说,好些场景都似曾相识。像前面那样发洪水重现电影惊险场景的地点,后面还有好几个,包括在小水塘会碰上从车边一窜而过的吃人大白鲨、在贝茨旅馆和眼神凶恶迷茫的精神病杀人犯擦肩而过,以及触目惊心的远看在冒烟、近看残骸四散的波音747城市坠机现场。残骸里散落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和其它行李物品:这俩在灾难现场这么不严肃嬉笑玩手机的,是不是该叫有关部门查查他们的背景?被称为紫藤街的《绝望主妇》拍摄外景地就在大白鲨水塘旁边的坡上,这条很多女观众熟悉的两百米街道的一栋栋漂亮的住宅里住着一个个绝望的主妇,同时这里也拍摄过很多以美国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影视剧。不像有的车是往里面溜一圈的,我们的游览车只在路口探了个头就开走了。没关系,反正我也没看过《绝望主妇》。影城之旅的最后压轴大戏,是一定会令你血脉偾张的“速度与激情:增压”。在比前面走过的“金刚360 3D”还要长一倍的超大、超长室内场景里,炫酷的追车、枪战、爆炸特技和难以分辨到底是真人还是3D影像的新潮科技,把我们这些游客完全带入到极速狂飙的刺激体验中。在google地图上画了个我们的游览车影城之旅行驶线路图,1小时开了5.5公里,穷游上传后的图片是在是太小了,凑合着看看吧下面是卫星图层版线路图,这个,上传后就真的太小看不清了结束影城之旅,时间已到中午。儿子说还想去玩木乃伊过山车,去到下园区后发现排队的人太多了,合计了一下,要不过几个小时再来,转身又电梯回到上园区。在特效表演的场外排了会儿队,进入坐满几百人的大演播厅,这个半小时的节目,通过主持人讲解+视频播放+现场演示的方式重现了不少惊险、神奇的电影特技和特效制作过程,那个火烧真人的演出真让人为表演者捏了把汗。一起来欣赏下这惊心动魄的视频,熊熊大火在身上烧了17秒啊!演员当然是没事。水世界是影城里相当热门的项目。门口排队的时间可不短,我们边在烈日下排着队边稍微吃点东西补充体能。进到演出看台后老实找了个不湿身的安全区坐下,眼前的一池碧水和各种破铜烂铁拼凑而成的锈迹斑驳的围栏、水塔、浮桥、闸门、瞭望台立刻把我们带入了《未来水世界》的电影中。这部二十多年前的末日科幻烂片在拍砸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后,却在这里建起了个大受欢迎的水世界。从观众陆续进场时开始,看台最前面就有几位造气氛的演员在逗大家玩,玩着玩着就开始拿好大的水枪往湿身区滋水,后来干脆就拿大桶往观众席整桶泼过去了……这哪里是来看演出,这分明是进了澡堂的节奏啊,不过我看那些被淋成落汤鸡的观众倒是也挺欢乐的。演出开始了,剧情神马的就算了,摩托艇飙浪、水炮对冲、枪炮对打、炸来炸去,演员们卖力地大呼小叫、跑上跑下、各式高台花样跳水,各种爆炸、燃烧、焰火的热浪直冲我们观众而来,而摩托艇不断故意靠岸甩尾飞溅起的巨大浪涌照例给湿身区观众洗澡简直就是不言而喻的,最后竟然从高台的外面穿过火焰和烟雾冲进来一架飞机并轰然跌落水中。感谢演员们:走出水世界,这二十多分钟让人叹为观止的火爆演出还在脑海中激荡。路过鬼屋门口,被房顶那架“坠毁”的休伊直升机模型吸引,进去走一圈发现也就比国内小公园里前些年常见的鬼屋稍微强点,并不吓人。下午3点多了。找了个店门外有遮阳伞的桌椅坐下,吃干粮对付了午餐,同时也歇歇脚,随后转过一个街角去看小黄人。这些外表傻呵呵的黄色小怪物一直都是儿子的最爱,从他跟门口的小黄人合影时笑得咧开的嘴就能看出来。呵呵,全是小黄人:几分钟的3D虚拟过山车实际上就是带着3D眼镜看个短片,当然座位上大概还是有点啥科技含量的,像小黄人一样飞来蹦去时,明明压根就坐在原地,但身体却有飞起来的速度感。动物表演场地从外面看挺大,正好也没啥人排队,进去一看就是个露天小舞台+阶梯大看台+遮阳棚。再截两张全景图看看:动物小演员们表演得还算卖力,对,全是小演员—最大的不过是中等个头的狗,其它就是些鸡鸭猫鼠鸟,嘻嘻哈哈的演出,对成年人来说观赏度有限。唯一卖点是有的动物曾参与拍过电影,套个“动物明星”的光环,好歹能顺理成章在园子里凑个数。看完小儿科的动物演员,中午因为人多没玩的木乃伊过山车这会儿也觉得累不愿去了。陪儿子又到哈利波特那边溜达了一圈,看他在魔法城堡间流连忘返的神情,不愧是个忠实粉,铁杆的。转了一整天,临出门前才注意到一大早急匆匆进门时被无视的风景--那是在入口处喷水池中间立着的电影幕后三人组雕塑:女录音师优雅地举着长杆话筒拾音、男摄影师蜷坐在高台上向下俯拍、导演蹲跨在地上伸出双手比划着构图。夕阳给本来就是金色的雕塑再增添了一层暖意和一份神圣感,让我不禁对这些藏身于电影背后的造梦人心生敬意。在环球影城里玩了整整十小时,心满意足了,走,吃牛排去。晚高峰半个小时开了10公里,我们来到位于伯班克的Outback牛排屋,这是在国内就计划了必吃的正宗美式牛排。我们点了两份七分熟的牛排、炸椰子虾和蔬菜沙拉,此外还有几乎新客必点的这家店独创的洋葱花球。牛排自不必说,我们家人都好这口,那一大盘炸得灿烂而香脆的洋葱花真是色香味俱全的典型,唯一的不足是……实在太大了,我们三个人才吃了不到一半,剩下的打包回酒店放冰箱里过了一夜,然后……还是扔了。说到扔东西,由于价格便宜量又足,来这么些天我们也多次扔了吃不了的食物,都快跟美国人学坏了。餐后结账$75,让服务员把信用卡拿去刷了$90,这好吃一顿才合计人民币600元,真是不贵。吃完饭20分钟就开回了10公里外的酒店。花了点时间把几个箱子里的东西都重新归类整理好,明天,就要回去了。D22:洛杉矶,航天飞机&360发子弹,还车走人Day 22 8.11洛杉矶今天的安排算是不紧不慢,上午去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中午去Costco,下午去机场旁边打枪,然后还车走人。酒店免费早餐后收拾东西了好一会儿,9点45才退房出门,开启行程中的最后一天。车从洛杉矶市中心旁边经过。几分钟就开过了摩天大楼群,继续又是一望无际的低矮小平房,美帝也就Downtown这么一小块地方像个“大都会”的样子。半个多小时跑了三十公里,到加州科学中心刚好十点半。停车场好大,车已接近停满,爱科学的人还真不少。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半点云彩,温度虽不算酷热但阳光却足够火辣,好在今天我们基本都是室内活动。停车场北面草坪上安放着一架外型科幻的飞机,长得像著名的SR-71,但偏居一隅的它暂时未能让我们过多驻足,我们只轻瞟一眼就快步走向售票处,因为这里有太空时代的大杀器--奋进号航天飞机。门票只是象征性的:航天飞机每人两块、其它参观一律免费。一走进加州科学中心大厅,两架悬吊在半空的战机很是引人注目。这一黑一白的两架飞机各有来头。白的是从六十年代起服役至今的T-38“鹰爪”超音速教练机,作为教练机领域的常青树,这架T-38是标准的美军飞机涂装—军徽、编号和各种警示标志、箭头俱全。黑的是世上仅存一架的F-20“虎鲨”战斗机,该机型研发计划因各种阴差阳错导致尚未量产就胎死腹中。由于是原型机,仅在机身两侧写着编号N44671、垂尾上写着F-20,全机再无其它任何涂装。已造出的三架原型机中,前两架都飞行失事、机毁人亡,剩下的三号机被诺斯罗普公司捐到了这里,和同属该公司产品的T-38并列展出,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宿了。上到二楼的Air&Space展厅,首先吸引我的是莱特兄弟第一架飞机的1:1复制品。在这个由木棍、木片、绳子、白布拼凑的弱不禁风的“东西”前我停留了好一会儿。我总想说服自己这玩意儿真的能飞上天,可直觉却真的难以接受。想象一下当年作为先驱者的这兄弟二人得有怎样的开创性和胆识,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点了一万个赞。莱特兄弟之后的一百年,地球人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航空领域仅仅几代人的接力下,人类上天的高度,就从1903年首飞的离地3米到了1969年踏上月球的38万公里,这百年来的历程,就在隔壁展示着:从模型和仿制的火箭、人造卫星、太空望远镜、外星探测器到真品展示的阿波罗登月宇航员穿过的太空服和三个真实太空探索任务的返回舱!其中1961年升空的水星红石2号尺寸最小,它搭载的是替人类充当先锋的黑猩猩宇航员Ham;1966年发射的双子座11号坐了两位人类宇航员,可这个返回舱跟黑猩猩座舱的外型和尺寸却都差不多;下图借来的:1975年曾与苏联联盟号对接的阿波罗指令舱个头稍大,但它的外观上被重返大气层时烈火灼烧出的痕迹也最明显。朝这几艘太空船的舱内窥视,虽然机械部分看起来的确精密,但完全不见科幻电影里的那种电子显示屏乱闪的高科技感,貌似帆布的座椅、到处一扎一束的管线以及朴素无华的按钮、开关、把手都充满老式轰炸机的既视感。然而,一代代先锋们就是和他们的前辈莱特兄弟一样,用前人无法想象的智慧、勇气和探索精神,不断开拓着人类的新疆界。二楼和三楼的其它展览对我们来说都无啥吸引力,直接下一楼,出主楼,进旁边另外搭建的大棚里,看奋进号航天飞机。这可是年初制定行程时一开始就定好的目标。一进机棚,被支架撑起让我们仰视的奋进号立即冲击着我的视觉,比预期中更大的尺寸让我不自觉地头向后再仰了仰。在电视新闻中航天飞机几十年来不知看多少次了,站在真身旁却依然被它庞大而结实的身躯以及代表人类太空探险最高水准的不言自威气质所震撼。由于舱门紧闭并处于“悬浮”状态,奋进号仿佛依然飞行在地球轨道的出任务途中,从机头的驾驶舱玻璃那儿似乎随时会晃过太空人的身影。看过了早期空间逼仄的小型航天器,再看到这个曾在天地间纵横驰骋的巨无霸,让我由衷觉得这才应该是科幻片中的主角模样。凑近并绕着它转圈仔细打量。飞机太大、机棚嫌小,手机要拍下完整的飞机只能将就着拼个变形了的全景:航天飞机的上白下黑从远处看以为只是颜色涂装,站在下面却能清楚地看到,覆盖整个机腹和部分机头的黑色其实是一小片一小片独立安装但相互间严丝合缝的碳陶瓷隔热片,大多数隔热片上都印着长串的文字或编号。覆盖机身的白色其实也是由一块块较大的白色隔热板材拼接粘合构成,每一块白板的表面都有细密的横竖网纹,看起来非常粗糙,简直就像是铺满了……劣质且未刮瓷的石膏板。在飞机尾部是连接三台主发动机的十分抢眼的硕大尾喷口,要把这么威武雄壮的航天器送上太空自然得是这个架势。除了主发动机外,为了能让这个大家伙在太空中精确调整轨道和姿态,从机头到机尾还分布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调姿”发动机。“调姿”发动机中最大的两个和三个主发动机安置在一起,喷口小些但也很显眼,就是下图中靠上方左右各一的“小喇叭”:其它的小型和微型发动机没有突出在外的喷口,只是从机头和机尾上一组组朝向不同的小洞口能看出这些发动机安装的位置。奋进号占据了机棚里的大部分空间,在周围靠墙的地方则展示着一个SPACEHAB后勤舱和一台主发动机。露出内部结构的主发动机,喷口有一人高:后勤舱:这个后勤舱是太空人脱掉厚重防护服工作生活的额外空间,这个东西也是上过天的,外部套着的白色“帆布套”就是在轨道时的模样。除了这两件附属展品,绕着墙面还依次张贴着航天飞机从STS-1到STS-135总共135次太空任务的宣传画,直观呈现了每次升空的发射时间、任务简介,并都配了独特的任务徽章和相关照片。其中两张机组人员升空前笑容灿烂的合影却是黑白的—STS-51L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2003年1月16号哥伦比亚号,这两次震惊世界的空难我都清楚地记得。挑战者号升空73秒爆炸的新闻,我是从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看到的,这种打破先国内、后国外新闻报道惯例的事只有这么空前绝后唯一一次;当哥伦比亚重返大气层解体时,我正在机房值着春节的班,从互联网上看到残骸如流星般燃烧着坠落的照片,那一刻的惊讶至今记忆犹新。航天飞机总共投入使用才五架,竟然有两架是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使命并夺走了14名航天顶级精英的生命,太空探险之路真是让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奋进号机棚外面,露天展示着一个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这个编号为ET-94的比航天飞机个头还要雄伟的庞然大物并没多大看头,通体橙色,就是个超大圆筒。作为一个不可回收物件,它当然不可能是已使用过的,在2001年建造完成后发生了哥伦比亚失事事故,这个燃料箱就被用于分析事故原因从而失去了使用机会,最终在2016年作为航天飞机的最后一个外挂燃料箱被运到了这里展出。看完了大杀器,回头再去看草坪上的侦察机。貌似SR-71、同样也被称作“黑鸟”的这架飞机,近看说明牌才知道它的型号其实是A-12。这款半个多世纪前设计制造的飞机以极其出奇的飞镖式外形、快到至今无人超越的3.35马赫的飞行速度让站在旁边的我惊为天人。作为美国空军SR-71的前身,为中央情报局研制的A-12与SR-71几乎看不出区别,只是后来的SR-71更长、更重、航程更远但速度略慢。A-12总共只生产了15架,这架编号为“06927”的是唯一的一架双座教练机,机头上部的双座舱显得颇为别扭,这也是所有A-12中飞行时长最长、飞行次数最多的一架。站在机腹下朝扁扁的机头看去,那一片片三角形钛合金拼接出的纹路和机头的弧形,让我不知怎么联想到一种恶心的小生物—蟑螂。别说,还真有些神似,一只钛合金大蟑螂,哈哈。制造A-12及后来的SR-71需要使用相当多的稀有金属钛,而当时钛的唯一来源就是冷战时美国的死敌苏联,为此中央情报局编了个好大的谎,杜撰出一个不存在的第三方公司和一个听起来非常合理的购买钛的理由,成功地从敌国苏联骗来了大量的钛,从而成就了对苏联阵营构成重大威胁的超高空、超高速战略侦察机,让美国在冷战中占据了重大情报获取优势。我在纪录片中看到这一幕时真是有些唏嘘。中午1点了,去Costco吃饭退卡。来到这家机场附近世纪西路上的Costco,这原本是我们一到美国当天准备来办卡的店,由于租车耽误太久才错过了营业时间。吃完披萨热狗餐,在门口的Membership柜台把会员卡退了。感叹Costco的东西实在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如果不是我们这种匆匆过客,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样的工薪阶层会把办了的卡给退掉。按Costco的规定,退卡当天是不允许用卡购物的,如果还要买点东西的话只有结账时找个面善的持卡人帮着刷下卡。下面该去玩枪了。20分钟把车开到LAX Firing Range,这家位于机场旁边的枪店,四周建筑显得颇为杂乱。这个我盘算已久的地点不仅是进出LAX最方便的打枪过瘾之处,这也是集弹药制造、枪弹销售和靶场射击为一体的知名店家,该店自主品牌的子弹在不少射击视频中都能看到。2018年上映的火爆抢银行电影《Den of Thieves》中有段两分钟靶场射击的情节就是在这里拍的,这段不是特别有必要存在的情节我看就是强塞进电影里的硬广告,赞助费估计没少出。在小院里停车后穿过没几个人的枪弹销售区来到了靶场射击区,大厅中间立着个穿戴各种“5.11”军品、腰插手枪、斜挎MP5冲锋枪的假人,看起来甚是精神,让我对“5.11”这个品牌也顿时加套了个光环。径直走到柜台,接待我们的是个亚裔员工,个头矮小但很狡黠的样子,也许是个越南裔。我递过护照告诉他我已经在他们网站上签署了电子版的免责声明,同时我们在犹他州的枪店也打过枪。他拿着我们的护照在电脑上查看了一下便开始让我选枪。想要弥补上次在盐湖城没有“突突突”打机枪的遗憾,我首先问店员这里有啥自动武器,却被他告知加州的法律根本就不允许平民持有自动武器。嗯?居然是这样?这个,只能怪自己的功课预习得不够好,那就先来一支AR-15加100发.223子弹压压惊。店员递过来熟悉的标准版AR-15,同时给了我一发假子弹说退弹夹只能使用这个“子弹按钮”。这我是提前预习过的,加州法律规定半自动枪械的弹夹必须使用工具才能卸除,于是便有人发明了这个用子弹头捅一下凹进去的退弹夹孔就能快速退弹夹的方法。虽然这个绕过法律的做法争议颇多,但对玩枪的人来说确实方便了点。拿着手里的AR-15,我寻思着再拿把啥枪,又被店员告知在这里每次只能带一把枪进靶道。进入靶场,14个射击靶位上差不多一半已经有人在打得呯嗙乱响了,每个靶位之间仅有一块窄窄的板子隔开,不像我们在盐湖城那个靶场是每个靶位都是一个完全看不到彼此的独立隔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加州玩枪跟犹他州真是有差距,但对我们这种难得摸一次枪的“外国人”来说,这些差距都被我自动忽略了,只管玩一次尽兴一次呗。第二次打AR-15,不再有新鲜感,但黑森森的步枪、明晃晃的子弹、清脆脆的枪声以及不大不小的后坐力带来的刺激感依然满满。这把Daniel Defense公司制造的AR-15是标准的经典款外形,最大特征是机匣上部有和机匣连为一体的金属提手,在盐湖城打的那把AR-15对应位置则是战术导轨。这种带提手的AR-15与越战电影中最常见的美军M16步枪如出一辙,当然这是废话,因为M16本来就是在AR-15基础上改进推出的军用版,不过我一直不知道这提手有什么用,从没见过电影里有人拿M16是提着把手的。一边把玩拍照,一边和儿子轮流打完这100发,出门换枪。拿了一把GLOCK 17手枪和50发9mm子弹继续回到靶位。虽说名字里包含“17”,但这可是奥地利格洛克公司设计生产的第一款枪,而且几乎算是这家闻名遐迩的枪械公司唯一的产品。这把大量采用工程塑料制造的手枪,凭借安全、简单、精准和开创性的塑料感十足的反常规设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全球各国军警普遍采用,据说迄今为止产量已数千万!哎哟喂,那是得挣多少钱啊,这真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绝佳例证。枪拿在手里,特别方正的枪管套筒大概是识别度最高的外观特征了,其它手枪的套筒多少都有些异形,比如圆弧、凹槽、切角啊什么的,但这把枪的套筒就是方方正正一块铁。至于最独创的取消外部保险开关、把保险和扳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在我看来无疑能增加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反应速度,并且这也更能确保安全。双手握枪打了几发觉得9mm子弹没多大后坐力,我和儿子都试了试单手开枪,还行,后坐力不影响握持,就是准头差点儿。150发子弹出去,靶纸这样了。没有什么瞄得准不准的,我们追求的是密集火力压制重返柜台,换了把没打过的左轮手枪Ruger GP100 357 Magnum,店员给了一盒.38口径的子弹。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枪和弹口径的区别,后来看打印的收据上显示的子弹是“.38 special”,这才上网搜了搜,原来这口径的子弹弹身直径就是.357英寸,.38是加上了黄铜外壳的厚度,所以.38 special子弹与.357口径的左轮手枪就是标配。另外,如果子弹标注是“.380”或者“.38 super”等都不能与.357口径适配,子弹口径的规格真是好乱好复杂。在手枪里,就属左轮的外型最妖娆多姿,但这把Ruger GP 100却是一把中规中矩的枪,枪管不长不短、口径不大不小,后坐力也不大,单手开枪比较轻松,就是拿在手上重了些,毕竟是一大块铁啊。和多数左轮一样,这枪没有保险装置,上膛后扣扳机就开打,但我看并不太容易误击,因为扣动扳机时会看到突出在后面的击锤有一个慢慢向后…向后…“砰!”的过程。左轮手枪简洁明了的构造以及万一哑火可以再扣扳机跳过哑弹的特性,使之成为早期常见的警用枪,不过现在仍把左轮作为警察标准配枪的国家已经不多了。玩了一个多小时到5点了,今天是周末,这会儿肯定是枪店的高峰繁忙期,靶位都快占满了。左右都是持续不断枪林弹雨的声音,尤其我们左边隔壁的老兄,自带一大捆枪支和折叠椅坐着开打,其中一支极其威猛的大口径木柄步枪,每发子弹都打得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虽有一墙之隔但我整个人都能感到他枪口冲击波的震动,好爽啊。到外面柜台,橱窗里的枪已所剩无几,一边继续后悔应该在人烟稀少的州多突突几次,一边要了把不知道啥牌的散弹枪和10发温彻斯特低速独头弹。这子弹10发8块5,舍不得多打,要独头弹不是要去猎鹿,是免得一枪下去整个靶纸都成碎片了。一发能撂倒一头熊的独头弹确实够猛,给靶纸上添了一个个好大的窟窿。散弹枪在国内我拿它打过多次飞碟,都是10发6中,每次旁边的教练都夸我射击有点感觉。散弹枪室内打靶纸没多大意思,巨吵不说,还震得肩膀不舒服,体验几发就算了。真没几把枪可换了,没出息地要了把Mossberg Blaze。Mossberg是生产小口径运动步枪和运动散弹枪的美国枪械制造商,他们家这把.22口径的半自动小步枪外表看简直就是打发小孩儿的玩具枪,全身黑色,除了枪管是金属其它几乎全是塑料,将近1米长的枪,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和Ruger GP100左轮手枪重量相差无几。唯一的优点是小子弹便宜,100发才$14,合人民币1发不到1块钱,然而翻看盐湖城的照片,那次打的.22子弹是50发$5……好了好了不比了。这没有后坐力、只有清脆悦耳“啪!啪!”声的枪打起来实在不过瘾,我胡乱速射了几轮就没兴趣打了。儿子倒是不嫌弃这小枪,就让他一个人在靶位上自己琢磨着消耗完了剩余弹药。再换就只剩几把手枪了,挑了把稍大的—HK USP .45 Auto。德国HK公司的这把枪不仅被当今世界各国军警广泛列装,而且也是电影和电脑游戏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手枪之一。搭配的.45 ACP子弹比前面打过的9mm子弹可大多了,重达15克的11.43mm直径全金属外壳子弹头能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摆了刚才打过的三个弹壳和一发.45ACP做个对比,大小、分量差别一目了然:几发几发的打起来真是火光与硝烟齐飞,虽然后坐力凶猛,我还是试着单手速射了五枪,好刺激!有视频、有真相:瘾过足了,小心收下、折好这布满几百个大小窟窿的靶纸出来到柜台结账:靶道费3小时共$60,无限换枪的租枪费$11,100发.223步枪弹$38,100发.22小子弹$14,10发独头散弹$8.5,还有各50发的9mm、.38、.45手枪弹分别是$15、$17、$20,含税总共$195。6把枪、360发子弹轰了3小时,这才人民币1300块。开车出枪店,到隔壁加油站把油加满准备还车。快7点了,搜到机场边有个In-N-Out,就几分钟车程,先开过去吃个晚餐。机场附近的交通相当繁忙,汉堡店外是排队点餐的车队长龙,店内坐的人也不少。看到店门外有4把红白相间的遮阳伞和桌椅,我们点餐后就坐在了从门口往右数这第二把遮阳伞下。天空照例是一片蔚蓝,太阳正在渐渐西沉,户外地面上人车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店外一马路之隔是一块绿地,再过去隔条马路就是机场跑道,由于降落跑道的起点离这儿只有几百米,分分钟都有着地前几秒的飞机呼啸着从我们面前掠过,这场景犹如坐在T台下看花枝招展的“飞机模特”走秀。坐在这儿吃汉堡看飞机降落竟然也成了一景,连马路边那块绿地在地图上都标注成了“Airplane Landing View Point”,坐那草地上的话,飞机完全算是擦着头皮飞过去。儿子不时端起单反咔嚓几张,我和LP也不住抬头欣赏。真好看!别笑话我们没见过飞机降落大惊小怪,看着各式各样、浓妆淡抹的飞机从百米远、二三十米高处飞过的体验可不是人人有机会碰到的。21天前,也是这样一个晴朗、通透、微热的加州午后,我们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一样带着憧憬降落在LAX。如今,即将结束完美旅程的我们,坐在这无限好的黄昏夕阳下看着一架又一架飞机划过眼前,想象着这一拨又一拨游人又会有怎样的际遇和感受,不禁心生感慨。吃完了,走吧。5分钟就把车开回到出发的起点—Budget租车公司的停车场,下车,拿上散放在车里各角落的物品,搬出后尾箱里的大小箱子,再对着里程表拍了个照,就把车交还给收车的工作人员了。这辆蓝色帕萨特,我开着它跑了6878公里,纵横美西七州,全程得心应手,舒适平稳好操控,真是辆不错的车。进到营业厅里,当初陪我选了一个多小时车的那位貌似华裔的店员依然一幅不苟言笑的样子坐在柜台后,结账刷卡,金额就是我在携程下单时的原价$1077。还车后乘车二十多分钟挪了两公里在最远端的韩亚航空航站楼下车,很快完成了办票、安检,才9点。从美国出境居然没有“过海关”一说,而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回来后过了好久才发现。航班是零点20的,时间还早,LP自然是去逛免税店,儿子带着相机到处闲逛乱拍,驾驶舱内闲聊的驾驶员们:登机廊桥里用对讲机通话的工作人员,不注意以为是门上贴的宣传画:我坐登机口旁边歇着。等待中,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闪回此行的一幕幕,我不由得拿出手机,在微信朋友圈里用磕磕碰碰的英语写了几句话:22 Days,7 States,4 Big cities,5 National parks,7 Thousand kilometers.Enjoy countless magnificent landscapes.Meet all kinds of people no matter white / yellow / brown or black, all kindly. Meet all kinds of animals like bear / bison / deer / fox / squirrel and bird, all at ease.My faultless journey,That's the end.接近零点,所有等待的人们分批次按时登机。D23:洛杉矶—首尔—上海—南昌,1万公里飞行数据详解Day 23 8.12-8.13 洛杉矶—首尔—上海—南昌凌晨1点,晚点半个多小时后,在难得一见的淅淅沥沥小雨中,飞机缓缓滑向跑道,然后一飞冲天,踏上了直线距离9600公里、实际飞行10312公里的LAX至韩国仁川机场历时12小时30分的归途。这两个公里数的差距只有7.4%,说明实际航线大抵上是沿着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飞的。在google地球上截了个图,蓝线是飞行图、黄线是两点间连的直线,一目了然。为啥能这么精确,因为我全程把GPS轨迹记录仪打开贴在了窗玻璃上。下面开始飞行数据分析:首先看全图,横坐标是飞行距离,纵坐标左边绿色是速度、右边蓝色是高度,所以中间的蓝线是飞行高度、绿线是飞行速度,从飞行高度上看,起飞后持续爬升半小时到10900米高度后开始平飞,下图显示时间为1小时是因为GPS记录仪开机半小时后才起飞:平飞3小时后已缓慢下降至10300米,驾驶员用1分钟把飞机拉回到10900米,又平飞1个半小时后迅速拉高到11600米,再基本平飞3个半小时后再次把飞机从12000米拉升至12800米,最后平飞了3小时降落。此外,全程还有两次持续仅几分钟的快速上升近千米后又立刻回到了巡航高度,本次飞行达到的最大高度是13392米。至于飞行速度就一直在变,大多保持在每小时800~900公里,曾有一分多钟达到并超过了每小时1000公里。本次长途飞行的两位正副驾驶员真挺轻松的,整个平飞的11小时里只手动控制过5次飞机,加起来才23分钟,比挤在经济舱座位上辗转难眠的我轻松了10000倍。我只记得看了部机载娱乐系统里乱打乱撞的《速度与激情8》,其它时间都在迷迷糊糊中熬过。首尔时间8月13日早上5点半,飞机在首尔仁川机场降落。天刚放亮,天空中多是乌云,东边地平线的朝霞暴露了太阳即将升起的方位。下飞机转机期间我们又逛了一圈候机楼的超大购物区,只不过这一大早6点只有少数跟我们一样睡眼惺忪的转机客在无精打采遛弯,半个多月前我们下午逛的时候可是热闹非凡。转眼又登机。首尔到上海只有不到1000公里,爬升、平飞、降落各半小时,北京时间9点半就到了。在浦东机场等转机回南昌的时间太难熬,傍晚6点多的航班推迟到快8点才起飞,整个白天几乎就像在梦游,期间去餐厅吃了碗面条稍微提了提神。儿子真是没有“中国胃”,在外都吃了半个多月披萨、汉堡了,在机场还是坚决一个人去吃了肯德基。晚上9点多,又是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南昌机场。我们开上在停车场停了大半个月的车,将近11点钟,终于到家了。-----------------------------------------------------------------------------终于写完了。这篇全程记录的文字,自美国签证通过之日起笔,历时整整27个月。从着手规划这次旅行开始,我就知道:一生中的完美旅程不会有太多,甚至也许就这么一次。半年多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半个多月的美西自驾无瑕之旅,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为自己和家人留下一份厚重的回忆。本次结束,期待下次。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