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有三宝:强盗、妓女和毒枭(被拖走),严肃地说:是黄金、祖母绿,和咖啡。我一度是不喝咖啡的。在英国念书的时候,曾经被图书馆小卖部的一小杯无名拿铁痛苦不堪地放倒,就下意识认定了自己是喝咖啡很容易心悸的体质。之后再未主动喝过,因此也不懂那些眼花缭乱的产地与工艺,不会品尝苦与酸之外的所谓风味。*后来得知是因为西方人基因的差异,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欧美的咖啡会做的猛一些。😂直到去了趟哥伦比亚🇨🇴全世界最适合栽种咖啡的区域分布在赤道到南北回归线附近。比如中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机马拉、巴西,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亚洲的越南、印尼到国内的云南:▲ 哥伦比亚就是地图上蓝色那块,南美洲北部的位置哥伦比亚在全境都有栽种阿拉比卡咖啡豆,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咖啡出口国。本地出产的咖啡常常直接直接冠以「哥伦比亚」国名,紧密联系在一起。*咖啡常见的命名多来自产地如「蓝山」、「耶加雪啡」,或品种名如「瑰夏」。▲ Juan Valdez大叔咖啡协会甚至创造出了一个戴着草帽,牵着驼咖啡豆的小骡子的虚拟形象Juan Valdez,作为哥伦比亚咖啡的象征。纪念品店常见的有点粗劣的携骡子大叔冰箱贴,想必就是这位。遍地开花的Juan Valdez连锁咖啡店更是如同是当地星巴克一样的存在。▲ 波哥大机场的Juan Valdez咖啡店,墙上就是大叔的形象放眼哥伦比亚国内,咖啡园散落在安第斯山脉的川字型山谷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中部麦德林(Medellin)、阿美尼亚(Armenia)和马尔萨莱斯(Manizales)一带的「咖啡三角区」,或称MAM产区。在专业的咖啡爱好者里,这里出产的商业豆不如哥国西南部考卡(Cauca)和娜玲珑(Narino)等产区的精品豆有趣。不过,前者藉由2011年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独特景观,以及遍地可让游客体验的咖啡庄园,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旅行地。我们就住在了山间的农场里,亲手采摘并制作咖啡。咖啡的小时候Quindio省的小镇Salento,海拔1895米。这里有一些在网上小有名气,非常成熟并提供英语讲解的coffee tour。不过我们直接让房东帮忙联系了她邻居的咖啡园,与旅伴两个人和只会西语的农民大叔玩了一整天,节奏很轻松,也是蛮有意思的。很棒的一点是,哥伦比亚的咖啡农户大多是每户5公顷以下的家庭化小农模式。所以在一场coffee tour里,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体验。1. 采摘稍作讲解后,我们腰间绑着竹筐直接去了后山的咖啡林。咖啡豆其实是咖啡樱桃里面的种子。一棵树上的果子成熟时间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分批手工采摘,深红色的摘下来,绿的留在树上。▲ 房东家忠诚的狗狗Lucas一直跟着我们顺便尝了尝咖啡樱桃,酸酸涩涩,里面包裹着粘液的生豆超级硬,完全嚼不动只能吐掉。▲ 顺手也摘了点柑橘和杏子回来2. 去壳,水洗,晾晒三筐鲜果倒进机器,转动把手碾掉果肉,黏糊糊的生豆会从一边扑哧扑哧地掉进带排水口的石缸里,随后需要清洗,另一边排出的果皮留着堆肥。哥伦比亚的绝大多数咖啡都采用水洗处理,用清水冲掉表面的粘液并在水中发酵,获得更加干净的风味。水被排掉以后,就要把咖啡豆铺开晾干。*水洗和日晒是咖啡生豆两种主流的处理方法,后者是直接将鲜果晒干再脱皮。▲ 一头出果肉,一头出豆子我们也看到了晾晒的几种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的是用塑料布摊在地面;高级一点的会在顶部装个带滑轨的棚子,一推就能盖上;还有一小块用薄膜搭建的长期密闭的温室般的空间。六月的哥伦比亚山区多雨,来去如风,一天能下好几场。一旦下雨就得像收衣服那样去收豆子。▲ 隔一段时间要翻动一番,上面的棚子是可以滑动的▲ 下雨了要把豆子盖起来大叔顺便演示了一下农村常见的堆肥。湿漉漉的有机肥里埋着香蕉皮、蛋壳和一堆不敢想的东西,用手一拨就涌出一大堆红蚯蚓。虽然看起来恶心但是超级营养,堆出来的肥和排出的水都可以卖钱,还不便宜哩。右边是集中培育的树芽(咖啡树的baby),稍大了会用塑料袋装一刨土移开,再大一些才会载到田里去,最后长成咖啡树要3-4年。3. 筛选,去皮我们摘的豆子当天是晒不出来了,拿了先前晒好的豆子进行下一步。把坏的品相不好的豆挑掉,然后把包裹住豆子的最后一层薄皮——称为银皮——削掉。大型的农场可能用的是机器处理,我们依旧是大力出奇迹地双手去拧摇把……削完的豆子和皮混在一起怎么办呢?简单。对着打开的电风扇,一整桶「哗」地倒下去,轻飘飘的皮被吹走了,豆子落下来。▲ 银皮在这一步无法被完全削干净,剩余的一些会在烘焙时脱落4. 烘焙著名的咖啡师似乎会用非凡的手艺和技巧自己烘豆,有如点石成金。在乡下,我们的农民大叔朴素地拿了个大锅子放在家用煤气灶上就给烘了。用竹棍子不停搅拌,咖啡豆由青色慢慢变成真.咖啡色,发出爆裂的声音,香味也悠悠地飘散开来。银皮在这时完全脱落了,用嘴一吹就飘去了锅子外边。这锅先浅烘倒了一部分去研磨,剩下的一些继续烘到中度,混在一起。5. 研磨,冲泡磨得胳膊都快断了,一锅豆子辛苦地磨出了一盘浅棕色的咖啡粉。大叔端来冲泡的装备和三只咖啡杯,在树影环绕的挂着吊床的露台上充满仪式感地喝咖啡啦~!用滤网冲泡两道,第一道颜色和味道都很淡,植物的气息仿佛在喝茶一般。第二道酸味与强烈的风味更清晰地突显出来。这是我的第一杯单品咖啡,虽不懂品鉴,已经觉得非常有趣。*不加糖与奶,只品尝咖啡的本味。如果加糖,哥伦比亚流行的是从甘蔗中粗粝提取的panela,比砂糖更原始有风味。▲ 说来惭愧,回来写文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叫做手冲……满眼绿意,微风轻拂,劳动光荣,从中午折腾到了黄昏。以后偶尔喝喝咖啡也不错呢,这么想着。▲ 庄园里也会载香蕉树,宽大的叶片能为咖啡树遮阳,还能结香蕉吃😝▲ 远望庄园山中有仙人(和小动物)虽然镇上也有很多青旅民宿,但什么能比住在农场里更酷呢?从Salento的广场搭拼车吉普,在林间布满坑洞的土路上突突突地开了二十分钟,房东与五只狗在车站等我们。走过猪圈和长着黄百合的小径,草叶上的露水打湿脚背,走廊的房梁挂着彩条吊床,四周远山被树林包围的邻居小房子若隐若现。两个人一间屋,一晚上折人民币一百五十块钱。在这样的地方住久一点,就爱大自然多一点。▲ 房东与狗狗们除了五只狗外,还有三只猫,一对猪母子,山羊一家三口,一只绵羊,一群鸡和几只鸭子,都有自己的名字。狗看家护院,猫捕鼠,鸡下蛋,猪羊产生经济效益,大家都是闲庭漫步的农场成员,而不是供人豢养消遣的宠物。不过我们也撸的很开心就是了~~六点半天黑,九点睡觉,五点公鸡开始打鸣,清晨有隔壁家农场的牛犊来觅食。房东提了挤好的牛奶来,动物们的食盘子里都倒上。香蕉也是,从树上拧一大提放着吃都吃不完,不时掰几根,人也吃,也扔给狗与鸡与羊打牙祭。不待在咖啡园或者农场的时候,可以玩山地车、徒步、骑马,或者是走一趟Cocora Valley,布满云雾的山谷里长满高大的蜡棕榈(wax palm),走到半山仙气缭绕。回到Salento小镇,漆成彩色的Paisa风格小房子与满街纪念品店有种小丽江的既视感。戴着草帽留着小胡子,穿着传统服饰的咖农,也在朴素的咖啡店喝上一杯。就像现实版的Juan Valdez们一样。附录:哥伦比亚咖啡区攻略怎样去:哥伦比亚持有效美签可免签入境。咖啡区的交通枢纽是阿美尼亚(Armenia),有很多来往哥国各地的大巴和夜巴,前后行程可接麦德林、波哥大和南部的salsa舞之都卡利(Cali)。在阿美尼亚转小巴到Salento,再去庄园或山谷需要在广场坐吉普车。哥伦比亚中部地区有冬夏两个产季,全年很多时候都能体验到咖啡的采收,我们去的6月初正是收获季节。玩几天:建议在当地住2晚,玩2-3天。参加coffee tour需要半天到一天,小镇和cocora valley也要一天,前后都接夜巴比较苦(而且麦德林来往阿美尼亚唯一的夜巴条件不是特别好),还是推荐多留一点在山间发呆和散步的时间。注意事项:1. 山区偶有蚊虫,虽不危险,但哥伦比亚在出行前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小黄本)的目的地名录中;2. 建议在麦德林等地备好足够的当地币现金,山里几乎不收信用卡;3. 狗非常多,自由又热情,不推荐非常怕狗的人去。参考资料 / 延伸阅读:[1] Coffee production in Colombia, Wikipedia.[2] 哥伦比亚咖啡产区和产季介绍, 咖啡网, https://m.gafei.com/views-126508 [3] 哥伦比亚咖啡, 咖啡虫, http://www.coffeebug.org/knowledge/beans/215.html[4] 咖啡老司机的必修课,这么多品种和产地你了解了吗?, 知味葡萄酒杂志[5] Coffee Cultural Landscape of Colombia, UNESCO[6] 豆叔讲咖啡系列之哥伦比亚咖啡, 豆叔, https://www.douban.com/note/118855719/ 发于个人公众号:那要牛肚粗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