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370
1
13
作者:qjluo
缘起瑞士之行,已经过去了三年。之所以迟迟没有写游记,主要的考虑还是因为这并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商务性出差。只不过是,在工作的间隙,有机会去了一些地方。即使是当时偶尔发个圈,也是将工作相关的同事全部屏蔽 ,避免给人不好的感觉,认为并不是非常认真的在工作。毕竟,熬着夜赶东西这样的事情,可能只有自己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偶尔在某个瞬间还会回忆起当时的一些事情。正好这段时间可以挤出一些时间,觉得应该在还能记得的时候,将曾经去过的一些地方做些记录,权当只是为将来的回忆积累些更细节和生动的素材吧。尤其,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度,我想谁也不会想到这场疫情会对世界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当在中国的疫情渐渐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疫情却正在全球继续愈演愈烈。这对各种行业,尤其是国际间旅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不知何时会是尽头。在这样的时候,除了继续对未来保持憧憬,对过去的一些做了记录和总结,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准备工作此次瑞士之行,是源于和瑞士一家公司的技术合作,我们作为受托方对技术资料进行尽调和并接受技术转移。同时,这次技术开发,还涉及德国的几家公司,因此一并进行考察并就有些事情进行商务洽谈。对于具体细节,出于商业秘密等方面的考虑,在此不做过多展开。瑞士属申根地区的成员国,适用于申根签证。我们申请的是商业签证,需要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在职证明、个人收入证明、欧洲公司的邀请函等,申请起来不是很复杂。经验是只要参照瑞士签证申请网站所列的材料要求即可。此前因为不熟悉,当时想省事通过代理去办,结果代理列了特别多的材料要求,甚至要求大额存款证明,而且服务费收费还非常贵。后来都是我自己打签证中心的咨询电话逐个确定各项材料的细节要求。瑞士签证中心的服务态度非常好,不厌其烦。让我一开始对瑞士这个国家政府机构办事的风格抱有好感。签证需要几个工作日,因此在出发前必须预留一定的时间。机票是通过公司预定的,上海往返苏黎世有直达的航班,我们选的是瑞士航空。住宿是此行的另一个同事通过Booking预定的,主要是考虑离工作的地方近,步行几百米。之前想在那边通过Airbnb租一个可以自己做饭的公寓,通过开车解决交通交通;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该计划并没有去施行。对于网络,我们是租用的移动Wifi,租好后可在出发前在浦东机场取,回来后再还。Day 1 出发此次出发一行7人,分别负责技术转移的不同部分,6位从上海出发,另一位从美国波士顿赶过去。九点多的航班,我们提前三个多小时抵达浦东机场。安检之前,就有很多人向我们发放日上打折二维码。我想他们应该是借此方式给自己积累些积分吧,又或者是日上内部促销的一种手段。根据豆豆妈的要求,买了些化妆品,比市区便宜2-3成。购买后,可以选择寄存,回来时凭票卷到达区日上超市去取即可。瑞航的这个航班,娱乐设施不是很多。电脑屏幕分辨率不高,色彩也比较暗,看电影久了眼睛会不舒服。上海飞苏黎世的航程超过9千公里,需要飞约12小时。此刻,飞机正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上空飞行。在中国的时候,雾霾还是比较明显,可以看见明显的雾霾层。到了欧洲后,视野明显好了很多。此刻飞机正经过一个大的湖泊,忘了是什么地方了。因为时差及飞行方向原因,今天的12小时飞行一路都是白天。因为飞行高度,此刻飞机外面零下30-40度,窗户夹层间的水汽冻成了冰花。抵达苏黎世,飞机开始下降。下面有很多块黄色的田地,几个同事还在讨论那是否是油菜花。这是我第一次踏入欧洲的土地。苏黎世的免税店。相比国内日上超市,优势不是很明显。毕竟苏黎世可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或者之一。我们所抵达的航站楼,需要乘机场内部的火车,才能达到办理入境的地方。入境的关口,工作人员只是问了非常简单的问题,就说“welcome to switzerland”让我们入境了,流程很简单。苏黎世机场和大多数机场一样,非常现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出机场后看到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在公开场合抽烟。相比之下,中国在控烟方面,做的真的好太多了。我们合作公司的老板M带着一位朋友来机场接我们,我在人群中找到了他们。他们开了两辆车,带着我们赶赴我们工作及住宿的地方泰格伟伦,一个瑞士和德国边界地区的小城镇。我们车的司机叫Leo。Leo很热情,帮我们把行李一个个放好。车辆在高速上快速的行驶,Leo问我们空调的温度和风是否合适。路上Leo说苏黎世的消费非常高,所以很多瑞士人会在周末开车去100km外的德国区域,那边的东西可以便宜至少30%,所以他们每周会来采购一次。瑞士境内高速有限速,而德国有些区域高速没有限速,不少人会开到两百码。两边的田野很空旷,偶尔有一些区域有几栋房子,大多数地方都是绿化。车程一个多小时,抵达我们所预定的酒店。这是座有几百年历史的房子,酒店名称翻译成中文应该是“龙堡”,外面的装饰和里面的图片,有很多Dragon的元素。不过西方的Dragon和中国的龙,文化含义是不一样的。单人房,房间不是很大。有卫生间等,基本的功能都有。我们七个人共预定了6个房间,有两个男同事是住一个双人间。来这边后,包括我们后来去德国的出差,发现他们对住宿的文化真的和很我们差别很大,尤其是对同性住在一起的看法。可能在国内,同性住在一起,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瑞士和德国这种地方,认为有特殊关系的同性才会住在一起。所以当两个人住一个方面时,请不要怀疑服务员投来的疑惑的眼光。安顿好之后,M来见我们。我们在龙堡酒店餐厅的二楼点了些饮料,边喝边聊天。瑞士和德国时差7个小时,当时下午3点钟左右,相当于国内十点钟,但是大家一点都不困。可能因为我们飞过来一路都是白昼的缘故。龙堡位于一条河边,河水很清,有很多野鸭子在河上嬉戏。你能想象么,一条不宽的河,河的这一侧是瑞士,另一侧就已经是德国。很多很多梧桐树,被塑成了图中这样的很特殊的样子,后来一次我在日内瓦也见到类似处理的梧桐树,可能这是当地一种文化吧。在国内,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处理梧桐树的。晚餐我们就在龙堡酒店的餐厅解决的。这是一个很正式的吃饭的地方。服务员态度很好,一直说各种菜的特色,总之意思是都很好吃啦。正式的西餐有一套流程,餐前酒、正餐、饭后甜点等。我们各自点了一些,结果吃完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均已经好几十瑞郎了,相当于人均近300-400人民币,结果大家都没吃饱。比如图中这个,份量很小,但是需要三十多瑞郎,相当于两百块钱。这让大家对未来每天能否吃饱,开始担忧起来。由于泰格维纶纬度很高,每天太阳很晚才落下去,大概要8点到八点半。龙堡河边的夕阳很美。吃完饭后,领导交代了一些技术交接的准备工作,然后各自回房间睡觉。两位男同事发现所谓的双人床,是两个单人床拼起来的,可以各自分开。后来在别的地方,发现也都是这样的。因此,和我们的双人床无论是含义还是形式,都是有些差别的。Day 2 泰格维纶&康茨坦茨这一天是周日,但是因为时差,我们好几个人很早就醒了。我于是起床在酒店周围转转,同时准备走到德国那边去,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便宜管饱的食品。酒店的周围是一片农田,田野中种的植物特别规整。和国内很多地方的农业种植不同,这边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瑞士乡间的别墅。加油站。和国内一样,加油站内也有小超市。我到的太早,还没开门。路上还见到一个卖二手车的地方,价格几千到几万瑞郎不等,一些基本的信息也会贴在车窗上面。在我离开酒店一段距离后,这时同来的一个领导B让我等下她,一起走到德国那边去。离酒店5公里不到的位置,这边已经属于德国境内的。没有边检,可以随便走。边界的位置我是后来知道的,不注意基本完全不会意识到。路边张贴的关于音乐节及表演相关的广告。公路上的指示牌。瑞士虽然是一个国家,但是不同区域主要的语言并不一致。泰格维纶属于德语区,所以大多数的标示都是德语的。但图中这个是德国区域的指示牌,当然是德语的啦。虽然是德语区,除了书面的,一般语言交流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除了个别年纪特别大的,德国人基本英语都非常溜。他们小学的时候就会学两门语言,之后可能还会增加。所以不奇怪,遇到的德国人会多种语言。当然也有很难交流的,那就是在这边的意大利人。跨过一座桥,这个河就是龙堡酒店边上那条河,这块属于下游位置。经过的时候,河面正好有个水獭游过,前面推着一节树干,应该是去做窝或者筑造水坝去了。并不怕人,后来我发现这边很多动物,包括野鸭、水鸟什么的,都不太怕人。除非人走的非常近,他们才会走开。不得不说,这边对于环境和动物的保护,真的做的非常好。希望中国随着经济和环保意识以及动物保护观念的发展,也能逐渐实现这样的环境。德国境内的一座加油站,我们在此买了些食品和饮料。顺便还可以上个厕所,free。继续转下康茨坦茨城区,忘了这个建筑是做什么的了,不确定是不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河边有很多当地英雄人物的雕像,雕像本身也有很长时间历史了。雕像下面有人物介绍,不过都是德语的,我们只能猜大概的内容。寻常人家的庭院,防雨棚下被挂起来的自行车。自动售卖机。康茨坦茨城区的一部分,有些建筑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路过这个地方若干次后才知道这个就是两国边界的关卡。不过从来没见有人查证件什么的,车辆和人可以随便通行。关卡的的边上有个小房子,有工作人员和狗。回去的路上,树上不知谁挂的小玩偶。买回来的东西毕竟只能当零食和饮料。正餐还是得解决。中午一行人在四周找合适的餐厅。和国内大城市到处都是餐馆不同,这边的人比较少,无论是小店还是餐厅都很少。而且涉及宗教的关系,很多店周日都是不开的。最后选择了一家意大利披萨店。相比于其它餐厅,披萨店的价格和我们国内基本相当,绝对属于物美价廉。不过基本都是薄底的,没有必胜客那种厚底卷边的。这是家意大利餐厅,和这边去过的几家意大利餐厅一样,服务员的英文很差,交流起来很困难。而且这家餐厅的服务员态度不好,总体偏冷淡那种。没有饮料,所以让服务员提供Water。服务员问有gas还是没Gas的,送来1L没Gas的水,收费10瑞郎。天空中有飞艇飞过,而且不止一艘,现在已经算旅游项目了。在飞机成为主流之前,飞艇是空中飞行的主要工具,跨越大西洋,往返美国和欧洲。不过后来也出现过很大的灾难,因为安全性等多种原因慢慢退出了航空业的主流。后来了解瑞士或者德国那边喝的基本都是矿泉水,有Gas的是往里面打气的那种。不同于我们烧开的水或者过滤的水。那边没见有人喝烧开的水,都是和冷水,弄的我们两个男同事每天都去酒店餐厅借电热水壶烧水。而我,直接喝的自来水。不要奇怪,在欧洲,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下图是我们酒店的钥匙管理系统,大的笨重的钥匙是开房间门的,小的钥匙是用于携带出去的,必须有一个钥匙是插在这块的。服务官可以很方便知道那间房间有人,拿些房间人出去了。这天下午,M带我们参观康茨坦茨(Constanz/Constance)并在博登湖畔宴请我们。龙堡酒店边上就是一个码头,我们乘游船顺着河来到康茨坦茨,在这儿河流会流入博登湖。博登湖是由瑞士、德国和奥地利三国围起来的一座湖泊,由三个国家共同管理。很多水来自于阿尔卑斯山,非常清澈。对面应该就是康茨坦茨大学的区域。康茨坦茨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名称,在天主教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主要源于康茨坦茨会议。天主教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Sigismund,1368年至1437年)的主使下,1414年至1418年于德国南部的康斯坦茨(Constance)召开的会议。旨在纠集天主教各派势力,加紧镇压捷克胡斯运动,并解决天主教会的大分裂等问题。康茨坦茨会议,结束了当时天主教会三位教皇公开分裂的局面。康茨坦茨的标志性建筑--因佩利亚雕塑。康茨坦茨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妓女树立雕像的国家。这种雕像是根据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La belle Imperia》 设计。巴尔扎克的这篇小说描绘的就是这名罗马名妓,在康茨坦茨会议期间穿梭于各王宫权贵之间,玩弄其于股掌之中的故事。因而被塑像的建造者所采用。塑像中的因佩利亚(Imperia)平展双臂,左手托着教皇,右手托着皇帝,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的政权与皇权,正是通过妓女高耸的双峰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雕像每几分钟旋转一圈。非常清澈的河流康茨坦茨的一处宗教设施,里面有很多记录基督教重要历史事件的画作。康茨坦茨古城。M告诉我们,这个区域是属于德国境内的,但是二战时完整保存下来了,不像德国境内的其他古城。主要原因是盟军不熟悉这边环境,飞机飞过来时不能确定这块属于德国还是瑞士,所以没敢轰炸。这也是我们有幸现在还能看到一些几百年历史建筑的主要原因。城内一些建筑上,很多的动物或者其他形象的标记。这样做的原因是在门牌号不普及的年代,有助于人们区分和确定自己要找的目标建筑,能更好的进行识别。虽然是好几层楼高的砖石建筑,不少都是几百年前建造的。同时间,国内这样的建筑还是比较少的。老的建筑的窗户都是两层的,外层对外开,内层对内开,针对不同的情形决定是打开一层还是全部两层。外开的窗户用图中类似的小物件进行固定。路边的一些小店。由于周日的关系,除了餐馆等少数店外,大多数店都是关闭的。最后是参观康茨坦茨的教堂。参观结束后,M夫妇请我们在博登湖畔的一家餐厅共进晚餐。美丽的博登湖,可以远眺阿尔卑斯雪山。天气多变,有一会一层乌云压过来,布满了半个天空;但不久之后,又出现了彩虹。去瑞士的前两天基本就这样结束了。身心愉悦的同时,更需要集中精力,就开始了我们严肃而又认真的技术交接活动。Days 3-4 Working in lab第三天开始正式的技术交接工作,我参与审阅技术资料,另一些同事参与在实验室的项目技术工作交接。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工作,下午五点多下班,下班后每天我们需要进行当日的项目技术交接总做总结,并探讨第二天需要注意的事情,有时候需要连夜准备第二天需要的材料。中午时,M的公司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和国内相对比较正式的午餐不同,在德国和瑞士的工作午餐比较简易。提供饮料和各种形式的小汉堡。不过味道还是挺不错的。第三天的晚上M夫妇请我们以及他们所有员工,在康茨坦茨吃饭,算是技术交接的开工饭吧。因为之前,M来中国时我们告诉他中国人喜欢围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M估计深深的记住了这点,结果这天吃饭时,德国员工每个自己一份食物套餐;M另外弄了一个大桌子,把给我们中国客人的食物放在一起,安排我们拿着自己那个盘子去那边自取,类似于自助餐了。大概M来中国时,我们忘了告诉他,中国人也不是所有时候都是以Share的方式吃饭的。期间,有个男同事要去WC,厕所标识都是德文。一个标了Damen,另一个标了Herren。同事想了第一个有men,应该是男厕所。进去后觉得氛围有些不对。还好那时候没有遇到女同胞,否则德国当地报纸可能会多一个中国流氓的报道了。这是从国内带过去的辛拉面,忘了当时从哪弄到的温水了。没有合适的容器,就用杯子分批次进行了。不是因为饿,只是觉得背了几千公里过来,总不能浪费了吧。不过没有开水泡或者煮 的方便面,味道真的不是很好。因为和国内时差的关系,主要是每天中午和豆豆妈视频下,报个平安,问问家里的情况。Day4的清晨,很早醒来,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时差的的原因。于是在酒店附近转转。龙堡的周围,主要是沿河有大约十几二十户的房子,周围有很多的农田。和不远处的德国相比,瑞士这边人相对较少,绿化很多,每家都是独门独户的房子;而德国那边公寓比较多。这边的人总体比较友好,即使是陌生人,他们走过也会友好的打个招呼。当时让我们很震惊的是,过马路时,路边的车都会停下来,等行人过了才走。但没有人的时候,路上的车都开的飞快,一路都是引擎轰鸣的声音;当时我们几个同事都觉得可能当地的汽车性能比国内同样品牌合资车的性能好,因为M公司有个女职员说她经常在高速开两百码。感觉在这里,发达和文明有着比较好的融合。走在河边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来。绣球花在设有红绿灯的路口,行人过马路的按钮。给行人的绿灯是行人按了后才会有的,需要按那个红色按钮,等一段时间后行人过马路的信号灯就绿了,可以安全通过。泰格维纶的主城区,是在一座山坡上,是一片连在一起的别墅区,有几条马路分割这这座很小的城市。虽然算一座独立的城市,但是估计也就国内一个乡镇的规模。但和国内不同,这边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要高的不止一个级别。一户人家房子外面的装饰。推测这户家庭有很爱白雪公主的小孩子。很多人家都有自己特色的装饰。从山坡上远眺,这个就是泰格维纶。山顶上是一座城堡,很漂亮。门口写着私人住宅的牌子,大致意思就是非请莫入啦。这天晴天,天非常蓝。Day 5 海德堡今天开始,对位于德国的几家公司进行商务拜访,同时对我们委托的研究进行监察及技术讨论。这天早上,照例起得很早,在河边转转。路边草丛里的野鸭子,见到人并不会跑开,只是人靠近时蹲下身去,算是躲一躲吧。路边的标牌,被人贴了不准食用动物的内容。我们住的酒店提供早餐服务,早餐主要是各种面包、饮料、干果以及麦片粥什么的,每人18瑞郎。小费不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基本每天房间和早餐各支付1瑞郎。放在餐桌上或者卧室枕头上即可。很多服务员的收入主要就是客人提供的小费。可能中国人平时的习惯,会说话喜欢大声,本地人吃饭都非常安静。所以很多次,我提醒喜欢说到激动处就会大嗓门的同事安静一些,避免引起外国人对中国或者亚洲人的嫌弃。早晨M开车来接我们,到康茨坦茨火车站。站台不大,基础设施也比较旧,和国内新建的火车站根本没法比。火车站没有安检,行人可以直接走到站台,上车也没有任何人检查。站台上有电子显示屏显示车次和目的地。走向站台的地道中有些显示屏,显示各个站头的车次停靠信息,但是都是德文的。这次行程都是M预定车票、机票和酒店,所以省了我们很多事情。跟着走就行了,不用操什么心。M是提前预定的团体票,有比较大的优惠,打印出纸质订单,以备查票。这个火车允许携带自行车,火车上有专门挂自行车的地方。宠物也允许携带上火车,这个和国内有很大差别。这列火车的条件类似国内K字头,实际时速只有70-80码。上次的窗户是弯曲的,看外面时间久了眼睛会不舒服。经过很多田野和村庄,这个黄黄的不确定是什么植物,应该就是我们那天在飞机上看的类型。火车途中,有检票员会过来查票。如果有逃票等影响信用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经过黑森林。从康茨坦茨到海德堡没有直达的火车,需要在这个地方中转。经过近5-6个小时,终于到了海德堡。中午饭是我们自己带的从超市购买的食物。M给我们定的酒店,位于海德堡老城区,窗户外面就是海德堡圣灵大教堂。M坚决给我们每个人定了一个房间,原因你现在应该已经明白了。这个照片是我住的房间,床是两个单床拼起来的大床。圣灵大教堂竣工于1441年,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它那漂亮的尖塔非常引人注目,且这里有历代王储的墓葬区。教堂的下面一圈有很多小的店,广场上是一片餐饮区。M的女儿在海德堡大学读书,M此行的目的也有看看女儿的因素。原先计划这个下去拜访一家海德堡的CRO公司,后来因为觉得和此次技术交接关系并不大,并不是我们来欧洲前计划行程中的内容,而且我们没有提前做充分的准备,所以取消了这次拜访。下午的计划调整为参观海德堡古城,包括海德堡城堡和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城堡坐落于国王宝座山顶上,名胜古迹非常多,历史上经过几次扩建,形成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远眺海德堡古城。二战时期,海德堡幸运地躲过了盟军飞机的轰炸,据说是因为盟军空军上层中,有些人曾经是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不知是真是假。现在海德堡是欧洲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去海德堡城堡可以坐那种爬山的小火车,轨道的坡度近45度。小火车是双向的,中间有一段双向轨道,很巧妙滴为双向小火车提供了错车空间。一些残留的古代城墙,以及垛口,用于瞭望及保护城堡。古堡的正门雕有披着盔甲的武士队,中央庭园有喷泉以及四根花岗岩柱,四周则为音乐厅、玻璃厅等建筑物。古城现在多数的房间是开放给游客参观,保存完好的一些大厅,目前仍可供宴会以及艺术表演之用。乱涂乱画绝不只是在中国发生,在号称文明的德国也同样会有。城堡的酒窖中,有一只闻名世界的海德堡大酒桶。这个酒桶高7 米,长8.5米,由130 根橡木箍成,能储存20 多万升葡萄酒,如果一个人每天喝一升葡萄酒的话,要连续喝500 多年才能喝完呢。酒窖的墙上被各种文字刻画着,说明乱涂乱画是一种跨文化和民族的共同传统和喜好。M看到一处中文文字问我们是不是中文,我们连忙摇摇头说不是,但不知道M信不信。城堡里各种类型的建筑,我最喜欢下面这三张的最后一个。路佩西特楼是城堡建筑群中最古老的建筑。建筑大门上有着精美的雕刻装饰——两个小天使举着一个精致的花环。据说,这座楼的设计者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他俩时常来工地看望父亲,结果有一天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而丧生。父亲悲痛欲绝,梦见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对小天使,于是就在拱门上加上了这个天使雕刻来怀念自己早逝的孩子。城堡内的医药博物馆,和俺的专业还是比较相通的。不过那个时代的药,东方和西方差别还不大。还有一处倒塌的建筑,M和我说过原因,但是我不记得细节了。参观完城堡后,我们下一站是海德堡大学。不过我们主要就是去海德堡大学图书馆。海德堡大学建立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继查理大学(1348)和维也纳大学(1365)之后开设的第三所大学。海德堡大学向来为德国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之象征,每年吸引大批外国学生或学者前来求学或研究。M的女儿当时就在海德堡大学读书,现在已经去美国读博士去了。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一些橱窗中展示了一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古书籍。一条河流从海德堡古城中穿过。有些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就租住在河对岸。傍晚,我们和M父女在圣灵大教堂边上的广场上共进晚餐。M很久没有和女儿相见了,所以非常高兴。父母对孩子的爱,在世界哪个地方都一样。M和女儿讨论了很多东西,一会英文一会德文,很多讨论还是很有深度的,没有相关文化或者历史背景的我们,有时并不能完全掌握。晚餐结束后,各自回房间。我还无睡意,就在海德堡的老街上,随便逛了逛。Day 6 海德堡&科隆&杜塞尔多夫今天的行程是拜访在海德堡的另一家德国公司,并就一些记录进行监察,以及对此前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早上我醒来后,在早餐时间前,逛了逛海德堡古城。无人的街头。穿城而过的河流,桥,及静静伫立在桥头的雕塑。桥上的同心锁。这座桥曾经是入古城的大门。街道的店面,太早了,所以都还没有开门。早餐后打的赶去那家德国公司。以前一直认为德国公司都特别严谨,但是这次对原始记录的核查改变了我们的看法,看来不能盲目相信。而且这家德国公司只给我们一个小时见面时间,中间还包括双方公司介绍及参与人员各自自我接受,到点了对方参会的人都全要走了,说去参加另一个会议。似乎,没有人真的在想我们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我们坚持下,他们负责质量的负责人留下来,以及感觉对很多事情都不懂的她的助手,对于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继续讨论。我们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等于白来了。总体上,这家德国公司做事比较粗糙,而且人员比较傲慢。之后乘火车赶去科隆,在这里短暂停留,之后赶去杜塞尔多夫。火车站出来后,不远处就是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这个颜色并不是教堂本身的颜色。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大教堂拱形中厅的圣坛上供奉着盛殓“三圣王”遗骸的金棺,上面镶嵌着各种各样名贵的宝石。教堂的地面有些几百年前的地砖,图案很漂亮。还有一些其他的,不一一说明了。这个感觉可能是圣诞老人。教堂的地下室,有放映教堂建立的纪录片,按固定时间点播放,需要收费。另外,教堂第一一层还有一个可以看到教堂土层结构的展示区。离教堂不远的地方,就是古龙香水店。法语中古龙水叫做Eau de Cologne,就是“科隆之水“,所以古龙水的发源地其实就是科隆,并以之命名。点的入口,有个一直流水的小池子,池子中流的就是古龙香水。这天的晚上,我们请M吃中国菜。味道还是比较地道的中国味,只是在德国的中国餐馆,份量变得比较小,形式上有些本土化了。因为中国是合餐制,大家一起吃。但是在德国,吃饭Share的不多。我们在德国出差期间,一位同事开始有点受不了天天没有米饭吃了(no rice, no happiness),而且M的夫人提出需要我们自己解决中餐问题。我们和M沟通了一下,M告诉夫人要免费提供午餐,并给我们同事预定米饭。M有法国及意大利人血统,不是纯粹的德国人,所以很好沟通,非常喜欢开玩笑。M的夫人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非常严肃认真,感觉从来不开玩笑的。期间,留在瑞士的同事们还自行去过一个位于康茨坦茨的中国餐馆,后来非常生气。说里面有中国服务员,但是对中国人很冷漠,但是对外国人却特别热情。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当地人一般会给小费,而有些中国人入乡却未能随俗吧。但是在国外中国人自己歧视中国人,无论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晚餐后,乘火车赶往杜塞尔多夫。在自助售票机中购买的车票。晚上比较晚到达酒店,洗漱后就睡觉了。杜塞紧邻世界著名的鲁尔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是德国广告、服装、展览业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欧洲物流中心城市。Day 7 杜塞尔多夫每天依旧在四点多就会醒来。窗外可以看见莱茵河。这天的主要行程是参观德国的一家国际性检测结构。相比于在海德堡的那家公司,这家公司在服务态度上好的非常多,我想这也可能是他们能在全球各地都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其实人很多时候也一样,越是有能力的,往往越没有架子。德国公司,展示职员孩子的照片墙。我特别喜欢这个,在张江时我也曾经过见到一些德国人是带着孩子去德国中心上班的,可能与他们关爱职员及其家庭的文化有关。因为这个公司在杜塞尔多夫和科隆都有机构,我们对这两个地方都进行了参观,并就我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在杜塞尔多夫至科隆的高速,会经过勒沃库森,能看到德甲球队勒沃库森的足球场。因为有拜耳的资助,他们当地人开玩笑的说这是药厂队的主场。从杜塞尔多夫至科隆的高速上,见证了一场交通事故。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发生事故不奇怪,也难以避免,发生堵车也完全可以想象。但是就在这样堵了好几公里的高速上,有两条车道是空的,最靠近外侧以及最靠近中间隔离带的车道,救护车和警车一左一右高速的穿过拥堵路段。这一刻让我极为震惊,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才能德国各个行业如此发达。其实,德国足球也是如此,有时候没有天才型的球员,但作为一个整体时,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结束了对德国两家公司的拜访,我们回到杜塞尔多夫,飞回苏黎世,再打车回到泰格维纶。飞行途中,可以看到覆盖着白雪的阿尔卑斯山脉。打车回到酒店已经很晚了,这一天是周五。我们马上迎来在欧洲的第二个周末。Day 8 康茨坦茨这一天是周末,个别同事再去下M的公司,有些试验项目周末还是需要进行。等他们完成后,我们集体出去,去逛逛康茨坦茨,同时去下博登湖。酒店的早餐,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除了热茶和热牛奶,几乎所有食物都是凉的。我还好,可能有些人的中国胃会难以适应。酒店的周边,有很大一片麦田,正处于抽穗的时节。我们步行走到康茨坦茨,路上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今天的任务一个是租自行车,不然一直靠步行去稍远的地方,太不方便了;另一个是买些带回去的东西,因为康茨坦茨属于德国,虽然价格比不上慕尼黑,但是比瑞士便宜多了,而且外国人还有退税;最后一个就是在附近的博登湖转转。在一个车行,给每个人租了一辆车,10欧每天,预付使用费,不需要押金,到时直接还车就行。我们租了一个礼拜。车行给的环形密码锁。我们在M推荐的店里买了些包,中间和豆豆妈视频,按照她的建议进行挑选。因为店内信号不好,我有事需要跑到街上才能顺利沟通。店内的价格确实不错,Romova行李箱价格比国内便宜很多。康茨坦茨有个大的购物中心,给小豆买了些小礼品。在这个城市,购物满一定金额,可以凭护照和发票去火车站附近的退税地点办理退税,外国人退百分至十几的税,相当于在德国人基础上打8.5折左右。我们在一家卖五金的店,买了些刀叉等厨具。中午在康茨坦茨的一家中餐厅吃饭,老板娘来自上海,所以相互聊了聊。点的菜基本都还是比较正宗的上海菜口味,但同样没个都很小份。价格折算下来,大概是国内相同菜品价格的6-8倍。有了自行车,活动就方便多了,沿着康茨坦茨的自行车道,可以骑到博登湖边。博登湖得水非常清澈,风景也非常美。期间,有个同事把包忘记在之前一个拍照的地方了,很紧张的赶回去,生怕被别人拿走了。后来赶到那,包仍旧在原先的地方,并没有人去拿。有很多人在博登湖边玩,年轻人喜欢走两个树之间的绳子,看谁的平衡力最强。逛完博登湖,我们回到康茨坦茨城区,随便逛逛。而我们有两位男同事特别的爱自拍,在国内时一点也没暴露出这种性格。同行的女同事开玩笑说和这两位出去找地方吃饭时,都是她自己导航找地方,这两位就跟在后面,出工不出力。搞得结果姑娘越来越Man,男同胞却相反。DM超市有化妆品卖。街头的大奔出租车。这天的晚餐忘了是不是印度菜了。回到酒店,恰日落时分。Day 9 赖兴瑙岛&梅尔斯堡今天周末,有了自行车的加持,可以去远一点的地方。今天的目标是赖兴瑙岛。赖兴瑙岛位于博登湖上, 康斯坦茨及Radolfzell城之间,岛上有一条建于19世纪的 堤坝与大陆相连。全岛海拔最高处高出河面43米,素以鲜花和园林闻名。被列入 文化遗产的原因是其独具特色的寺院建筑群:一座中世纪僧院以及三座分别兴建于第9及第 11世纪的 罗马式教堂。2000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出门,锁好门,重的要死的钥匙。好处是丢了很好找,体积太大了。骑着自行车,穿过康茨坦茨的一片田野,有人在田野中拍照,我们也凹了几张。通往赖兴瑙岛的林荫小道。除了我们,其他人基本都是开车来的。博登湖的水,清澈见底。湖上面有些野鸭,有时可以看见天鹅。赖兴瑙岛上的马场,可骑马游玩。一棵很老的树,弯曲成了一个天然的拱门。这应该是就是修道院附近了。岛上特别多的鲜花。一个游玩的地方,像不像被吊起来的梅花桩。中国功夫,非常了得;德国的,看起来也不赖。据说嫁给德国的瑞典公主居住的房子。上面飘扬着瑞典国旗。这块的领取也成了瑞典的飞地。这天M夫妇也在外面骑自行车,约了中午一起吃饭。这货开起来绝对带劲。中午的午餐。午餐后,M服务带我们去湖对面的梅尔斯堡。这座建于7世纪的古堡,是德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并仍有人居住的古堡,即“梅尔斯堡”,这个小镇与古堡同名。古堡于19世纪被巴登公爵买下,目前为私人所有。我们把车锁在码头边,乘上去梅尔斯堡的渡船。船上二楼的视野比较好,有位置。会有人上来售票。梅尔斯堡的门票。古堡的门口有穿成中世纪武士的门卫,拿着一把长剑,会用剑锋在门票上戳一个洞,表示检过票了。比较有趣又很搞笑。各种各样的标识符,没记错的话是代表一个个家族。龙,和中国的龙不是相同的概念。但共同的是都很有力量,也偏暴力。中世纪的家具,和盔甲。瞭望口,同时也是通过这个口,通过武器守卫家园。地牢。很深,下面很大,只有上面很小的一个口出入;被扔下去,很难爬上来。估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古堡的逃生通道,一般的人不知道位置。从这个通道,可以逃离古堡。浴室的展示模型。根据M的描述,内容应该属于限制级的,少儿不宜。博登湖,真的好美。M夫妇请我们吃晚饭,这儿的葡萄酒非常好喝。梅尔斯堡的小店。在逛梅尔斯堡期间,我在里面的工艺品店买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小工艺品。回国后,发现原来Made in China,敢情是出口转内销啊。Day 10 Working in lab这周继续进行技术交接的相关工作,就前一周技术交接的技术部分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对上周商业拜访的后续问题进行邮件沟通,以及对之后一天对瑞士公司的拜访进行准备。闲暇之余,我给质量的同事做翻译,就统计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沟通。实验室的部门主管也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特别的严肃。我们技术交接两周时间,就见他笑过1次。这天下班后,我们7个人一起去康茨坦茨吃晚饭,并去了购物中心,结束了骑车回去。购物时发现超市里牛奶什么的特别便宜,和水价格差不多。有不少东西价格其实是比国内便宜的。我在之前德国其它城市参观时,分别买了一张明信片,其余的6个人也都不同程度买过一些明信片,这天吃饭后我准备一起寄掉。因为是晚上,视野不好,邮箱不太好找,我问了好几个路人才找到。后来我发现其余6个人都已经骑车离开了。只有我在那,没有wifi,而且今天他们走的不是我们平时去康茨坦茨城区的路。人生地不熟,又没网络,第一感觉人估计得傻掉了,离酒店还有好几公里。不过我想,这个城市不大,大不了我顺着原路回吃饭的地方,沿着我熟悉的路回泰格维纶。后来比较幸运的是,我的谷歌的地图似乎已经下了离线地图,似乎没有网络也是可以使用的。顺利的沿着最短的路回酒店了。问那个两个跑掉的男同事,他们都认为我是认识路的,所以6个人没有一个想到把两个wifi中的一个留给我。Day 11 巴塞尔今天的行程是去巴塞尔。巴塞尔 是仅次苏黎世和日内瓦的瑞士第三大城市。坐落于瑞士西北的三国交角,西北邻法国阿尔萨斯,东北与德国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脉接壤。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和霍夫曼·罗氏集团为首的瑞士最大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中午时达到巴塞尔,当地公司的人来接我们。对这公司进行了参观,未来预期我们因为技术交接的项目,将长期与该公司合作。虽然是家私人开的小公司,但是各项工作都尽然有序,他们涉及工业工程方面的很多细节,令我们印象深刻。这家公司的老板夫妇来过中国很多次,对中国的高速铁路赞不绝口。参观结束后,该公司的商务人员带我们参观当地的一个罗马剧场遗址。以下是这个城市罗马时期的建筑分布地图。一些残存的罗马时期建筑,可以看到当时墙的构成。遗址和一些残存的雕塑。这天晚上,巴塞尔公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和我们共进晚餐。一场很正式的西餐晚宴。餐厅的橱窗内展示了他们员工的信息。晚宴后离开巴塞尔。远眺瑞士最高楼-罗氏制药大楼,50层楼高。在中国也许前两百名都排不上。但是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大楼,大学也一样。物质条件在经济允许的时候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积累可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巴塞尔火车站。半夜回到泰格维纶的酒店。Day 12 Working in lab技术交接进入尾声,这一天主要是对本次技术交接发现的异常以及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沟通。以便回到国内后,相关的问题能顺利解决。随着分阶段项目的逐步结束,一些负责相关项目的M公司员工也陆续和我们作别。去逛康茨坦茨的第一天,曾经经过一个印度餐厅。此次技术交接在泰格维纶最后几天的晚饭,都是我和同事两个人骑车去康茨坦茨买饭。一次就去了这家印度餐厅,后来发现味道真不赖以至于后来天天吃,吃到后来见到咖喱都要吐了。再好吃也经不起天天吃。这一天为了买饭,我需要骑车带其中一个同事先回酒店,因为自行车主要都放在酒店那边,只有我一个人的车在M公司这。我们租的自行车都是单人的,每个在后面座位上都装了一个可拆卸的框。为了早点买饭,同事计划坐我车回酒店,然后骑车一起去买饭。于是同事把框拿在手上准备坐在后座上让我载他回去。可是这位同事不知咋回事,我到现在都没能想出来他怎么把框夹到车轮和车轮两边的支撑架中间去的。于是咔嚓一声,自行车后面挡泥板裂了,车筐也夹在车轮和支架之间,弄了半天才弄出来。我们想,这下麻烦了,还得和车行交涉下这个车被我们弄坏的事情。没想到,这只是和我有关关于自行车的第一件事,后面还接二连三。印象中在这天的中午,M服务请我们所有中方人员以及他们公司的所有人在康茨坦茨的一家中餐厅吃中饭。M说这家餐厅的味道挺不错的,点菜时M将所点的菜市都点了双份。现在回想起来,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中方团队人员,都认为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吃过的最难吃的中餐。我想有这个材料,我自己随便烧烧都会比那好吃。也可能是这餐厅口味已经本土化的,改成了当地德国人希望的口味。感觉这个餐厅主要是接待中国团队的,中文名称是傍着一个国内比较出名的餐厅。给我们服务的服务员是一个浙江温州人,一口流利的德语,但是跟我们说家里穷,在中国是读书少,小学都没毕业。说明这个人还是非常爱学习的,现在已经能很好的适应这边的环境。饭店每年提供她一次往返中国的机票,有几天假可以探望家人,福利总体还是不错的。Day 13 康茨坦茨环湖技术交接接近尾声,除了个别2位同事还需要在实验室继续工作外,我们其余的人可以不用去实验室了。这天我和另一个同事,也就是弄坏车筐那位,没啥事情,于是我们决定去环湖。之前主要是往东去康茨坦茨再过桥去环博登湖。这次我们决定向西走一段。因为我们7个人只有两个wifi,wifi留给领导以及在工作的同事。我和同事没有wifi就出发了,等于没有网络。不过好在有谷歌地图离线地图可以使用。早上出发之前,我在酒店边上的小店买了明信片,贴上邮票,寄给豆豆妈。然后和同事一路往西。城际间的小火车,在最近的这几个区间内,几乎无人查票,全靠自觉。田野,被锯掉的大树,中间其实已经空掉了。路上的居民区。瑞士的当地人都比较富庶。这个是另一个湖,同样清澈见底。和博登湖通过一条河相连,也就是经过龙堡酒店的那一条。湖边的野鸭子一家,不怕人。经过一个教堂,教堂边上的墓地。墓地埋葬的有老人,也有小孩子。放着各种各样的小装饰。即使是针对死亡,同样是墓地,很多类似的装饰让人觉得有生活的气息,有些细节很温馨,让人可以感受到家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的思念。路上经过一处拿破仑纪念馆。路边放着的,利用太阳能照明的路灯。纪念馆中的圣母像。拿破仑家族的私人礼拜堂。房间一角。虽然没有信号。但是为了避免留在酒店的其它同事不知道我们的行踪,我通过短信国际漫游告诉了其中领导B我们的位置,结果被告知赶快回去,需要带领导A去康茨坦茨,因为A不认识路。于是我们两个赶快回去。同行的同事生怕耽误了领导A的事情,骑车骑得飞快,事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乡村的十字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所以可以想象垂直的方向两辆自行车快速相撞的后果。被撞的是一个老先生,六十来岁,两个人都重重的倒在地上。老先生是夫妇两个人一起骑车的。见我同事倒地,老夫妇马上过来问有没有受伤,更主要的是脑袋有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像他们一样戴安全头盔。其实同事更担心,异国他乡如果导致他人受伤,可能会非常麻烦,我们的保险保的是自己,而不是对他们的伤害,而且是全球人均收入最好的国家之一,赔起来不知道会不会让我们倾家荡产。好在同事只是擦破了点皮,老先生似乎也无大碍,只是车子都有一点小损伤。好在双方人都无大碍,于是互相说声抱歉,然后各自离开。老先生夫妇一直表示非常抱歉。回到酒店,领导A比较着急,说我们公司老板来了,在康茨坦茨的一个酒店,约了她12点见面。而她并不认识路,在酒店这种地方又不容易叫到出租车,于是她希望作为她助手的我能带她过去。路上,仍可以开的老爷车。一路上我在前面,领导A在后面。其实几公里路,时间也不长。偏偏人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在离老板所住酒店只有几百米的一个位置,领导A摔倒了,膝盖重重的摔在地上。摔倒的原因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有大概2-3cm的高度差,她的车蹭到人行道边沿,于是摔了出去。膝盖当时就肿了,裤子也破了,还在渗血。带着领导A到了老板的酒店,在大厅遇到老板。领导A后来去了老板房间包扎,我去附近的药店买药。因为领导A无法骑车,我把领导A的车先还到车行了。并且告诉车行老板我们有辆自行车后面挡泥板坏了,老板说“forget it”。我以为老板没明白我在说啥,我有重复了一边,后来确定车行老板的意思确实是没关系,不用赔。和老板一起来的还有公司另两位女同事,以及国内另一家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是来和M的公司洽谈合作的。这天下午,我骑车带着国内那家公司的来访人员参观康茨坦茨和博登湖,细节不表。Day 15 康茨坦茨Shopping这一天技术交接的试验工作都结束了,这一天在M的公司进行了总结会。M给我们拱了纪念品,是一把标示阿尔卑斯各个山峰的刀,刀上面还放了个1欧元硬币。我刚开始没有理解为什么这样做,那时估计也没认真听M的临别感谢致辞。直到后来我的领导A见到我们到的包装盒上硬币还在,问你们为什么不把硬币还给M。后来才知道M说在中国送别人刀可能寓意不是很吉祥,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把硬币给他,这样就是不是送,而是买了,也就不存在吉祥不吉祥的问题了。结束后,我们在M公司的门口合影留念。M的公司是一家私人公司,由他和她夫人经营,下面有个实验室主管,其余主要是一些各个检测方面的专员。由于瑞士本地人薪水要求高,所以他们这个公司招的都是德国人。M为人比较open,总的来说比较好说话,愿意为别人着想。M经常世界各地出差,很多时候工作到下半夜,其实也真的很不容易。他们有两个女儿,他原先希望他大女儿能从事他这行,能接手他的公司。但是他大女儿似乎兴趣点不在这块,希望能读医学;而小女儿还太小,他们可能无法等到小女儿长大来接手。M说到一定程度,就得把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去卖了。结束了在M公司的技术交接,很快将回到苏黎世。由于德国的物价比瑞士便宜很多,所以我们准备在离开前采购些东西。顺便去还自行车。还车过程如类似车行老板之前说的,他们基本不做任何检查,就说OK了。所以这是一个对人比较相信的社会,基于的是人的诚信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块,我觉得我们国内有不小改善的空间。当然,现在社会确实也在朝这个方向在发展着。当天下午,M在我们技术交接的微信群中show了开游艇出去玩的照片。这次技术交接结束,他也需要放松一下。路边,跟着主人一起乞讨的小狗。在德国,我发现很多狗都很听话,乘火车也非常乖。除了遇到的个别会吠之外,几乎都没声音。之前就这个问题问过M,M说德国的多数狗都是上过培训学校的,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比较受欢迎的透明质酸。结果在我们经常去的那家DM店没有货了,为了采购所需数量(国内有预定),我们不都不去康茨坦茨城别的店。去另一个店的路上,经过康茨坦茨大学区域,很多晒日光浴的男女青年。天气很好,景色也很好。托游艇的拖拉机开过。这边很多人家,包裹M,都有游艇。周末可以全家人开着游艇出去玩。终于走到另一家店,货物很多。在德国这边,中国代购也很多,会大量的买入这些货物。好在这不是2020年期间疫情物资,否则可能会激起矛盾。晚饭在这家店附近的越南饭店,来一份标志性的米粉,给受伤手上的领导A也打包一份火车头。虽然菜单不是英文,但是去过越南一次的我能准确理解什么pho什么bun啊,哈哈。Day 16 苏黎世这一天,我们回到苏黎世,我们最开始踏上欧洲土地的地方。苏黎世,是瑞士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该市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总部亦设在此地。我们自己通过APP购买的从泰格维纶至苏黎世的火车票,中间需要换乘一次。苏黎世中央火车站。苏黎世是个山区,很多地方的路不平,去我们酒店的路上,好长一段台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个大箱子。我们的酒店,在一个教堂的隔壁。这简直是个失策,因为在特定时间点的时候,教堂的钟声不但时间特别长,频率特别丰富多样,大多数时候真的都是噪音的感觉。好在晚上到一定时间点就不敲了,也或者是我睡着没注意到。办理好住宿之后,由于领导A的膝盖没见好转,走路有些痛,于是我们通过优步叫了一辆车,送领导A去附近的医院--苏黎世大学校医院。预交300瑞郎,覆盖了检查费。服务态度特别好,不过费用也是杠杠的,300瑞郎恕不找零。中午最开始找了这家中国餐厅,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在那边吃饭。后来改去另一家名叫筷子的中国餐厅。苏黎世的街头,有轨电车特别多。很多路都有坡度。下午和几个男同事,去逛逛附近的两个大学,包括联邦理工和苏黎世大学。这两个是爱因斯坦读大学的地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闻名全球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高校翘首,被誉为“欧陆第一名校”,以极低的录取率和极高的教学淘汰率闻名。 截止2019年11月,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菲尔兹奖得主、2位普里兹克奖得主和1位图灵奖得主曾经在此学习和工作。 其在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位,2020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位。苏黎世大学如今已成为瑞士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包括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干扰素的共同发现者让·林登曼等12名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此学习工作。逛完大学后,我们准备去苏黎世城区在转转,主要是河边的两边。从大学下去的路,我们不是很熟悉,问了当地的学生。有个学生是个韩国人,中文说的非常好。去了圣母大教堂等。晚上,继续“chopsticks”,异国他乡,遇到中国人能说中国话还是比较亲切的,旅游景点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导游、导购等服务人员除外。叫了几个菜,打包带了回去,筷子餐厅的生意挺好的。晚餐之后,在当地COOP超市关门之前,去买了点饮料及吃的东西。Day 17 少女峰由于之前一直在M公司做技术交接的同事,工作期间一直在实验室工作,晚上回去还得做总结,有时下半夜还得赶东西。考虑到大家比较辛苦,同时也是出来一次也不算很容易,于是领导决定组织一次附近的游玩,这一天计划是少女峰。很早起来,已经成为我的例常,在国内时,我也是如此。于是,在主城区转转。过河的桥及桥上的同心锁。河两边的建筑,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偶尔一两只天鹅轻盈的掠过。来到苏黎世边上,湖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远处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有人在河边上钓鱼。钓鱼的人见我对鱼感兴趣,让我拿着鱼由他帮我拍照。回到酒店,吃完早饭后准备出发。受伤的领导A不能走楼梯,通过那种爬楼电动滑板慢慢移到地面上。我们住的Leoneck酒店,别的都还好,就是隔壁的教堂钟声是在是太吵了。去少女峰,是通过淘宝预定的一辆车,是一个在苏黎世的中国人自己开车。他 会经常接一些中国人的类似单子。少女峰(Jungfrau)名字直译过来为“处女峰”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来由在当地人流传因为山上经常有云层笼罩,故少女“羞涩”不愿见人得名。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皇后”,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之一,少女峰海拔4158米,横亘18公里,宛如一位少女,披着长发,银装素裹,恬静地仰卧在白云之间。去少女峰的路上。看到雪山了,还有多条从山顶飘下的瀑布。在景区门口买好票,乘坐景区的小火车。到中间一个地方,换乘那种专门爬雪山的火车。这是欧洲最高的铁路之一经过一条长7.1公里的隧道穿过艾格尔(Eiger)峰和门希(Monch)峰,到达门希峰和少女峰之间的山口——永弗劳约赫,高3455米。下火车后会到一个平台。海拔上升快,外加这边人太多感觉氧气不够,所以会有缺氧的感觉。但是景色确实非常美。希望以后有机会带家人过来看看。平台内有个展厅,冰窟性质的那种。展厅内还有个机器,可以投入瑞郎,然后可以压出少女峰纪念的小金属片。下山的途中,典型的瑞士景区图片。很多房子外,挂了用于系在牛身上的铃铛。下山之后,司机带我们去因特拉肯,这是一个购物的中心,相对来说,也是购物优惠比较多的地方。总的来说,一般的手表在德国便宜(即使是瑞士产手表),但是高档的可能瑞士更便宜。但是我不戴手表,也没啥玛尼,所以对我实际上并没有啥差别。中国旅行团特别多,很多店的服务员也是中国人。主要是中国人来的太多了,而且消费力惊人。总的来说,我不是很喜欢国内旅行团特别多的地方。很多环境和氛围都会发生改变。回去的路上,经过的一个湖,不记得名字了。回到酒店后,去附近一家瑞士餐厅吃晚饭。点了芝士火锅,好在没有之前他们传说的那么恐怖,比我之前在北京吃的豆汁焦圈好多了,不过这两个都比王致和臭豆腐好吃太多了。Day 18 卢塞恩此次欧洲之行的倒数第二天,我们乘火车来到卢塞恩。卢塞恩,又译“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号称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琉森为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早晨在苏黎世酒店的早餐。卡佩尔廊桥,卢塞恩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曾被烧毁过,部分为之前遗留的残片。桥中间位置有个八角水塔。桥下有很多天鹅自由嬉戏。卡佩尔桥边的八角型水塔原是城市水上防御工事的一部分,曾经是作战时安放战利品及珠宝之处,有一段时间也用作监狱及行刑室。霍夫教堂,全称为圣莱奥德伽尔教堂(St. Leodegar im Hof)。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初建于735年,建成时是罗马式建筑,建于古代信仰中心圣里奥狄加的遗址上,是卢塞恩历史相当悠久的教堂。到了14世纪教堂教堂被改成哥特式,1645年的一次火灾之后,重建为现今所呈现的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风格。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文艺复兴后期式的雕刻图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内有一台1640年制的有4950只铜管的管风琴,教堂内会不定期有音乐会演出,在此演奏的宗教乐曲更把教堂衬托得庄严与隆重。教堂的后面是一大片墓地,时间跨度很长,墓碑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总体,偏肃穆的比较多。不如之前在博登湖边教堂看到的那种。更加不及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狮子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攻击法国杜乐丽宫(Tuileries)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士军官和警卫所建的纪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碑的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在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为“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下方刻字的第一行是“DIE X AUGUSTI II ET III SEPTEMBRIS MDCCXCII”,表示惨剧发生的时间:1792年的八月十日和九月二、三日。狮子右前爪的两面盾牌上分别有象征瑞士的十字徽章和法国王室的香根鸢尾。卢塞恩湖,和苏黎世湖以及博登湖一样,都来自阿尔卑斯山的雪水,同样清澈、平静及美丽。湖上有游船,有不同的航线可以选择。湖边玩水的小朋友们。天鹅很多,野鸭不少。湖边的赌场。居民区,明显比苏黎世现代。但是我更喜欢苏黎世。卢塞恩可能是比苏黎世更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这边见到很多中国旅行团,大巴下来一窝蜂跟着导游赶去手表店买手表,非常喧闹。在国内并没有什么,毕竟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但是在国外,在很多方面,确实没有顾及当地人的感受,也没有很好尊重当地的文化。价值人民币一百多万的手表,我肯定是不会去买的。中午吃饭选了家中国餐馆,但是一个中国面孔也没见到。点的菜也给我们上错了,而且也不道歉,还强制我们为他们的错误买单。感觉很糟糕,于是在大众点评上给了差评,这也是我第一个在消费平台上给人差评。从卢塞恩回来后,晚上又去了酒店附近的COOP超市,为明天的返程准备些东西。Day 19 归途此次之行在欧洲的最后一天。一早醒来,继续逛逛苏黎世城区,走走之前几天没有走过的地方。清晨的班霍夫大街,失去了晚上的热闹和喧嚣,有着一种宁静的美。苏黎士的霍夫大街,是一条南北向的大道,从火车总站一直到苏黎士湖畔,总长不过一公里多一点,但是,这条街道商品的档次可以和纽约曼哈顿第五大街媲美。街道两旁陈列着各种极为华贵的商品,是追求世界顶级名牌的富商们购物的圣地。据说有富人不惜飞越半个地球来此疯狂购物。这条大道上,囊括了格罗布斯和耶尔莫利两座耀眼的消费天堂,及有“精灵”之誉的五大银行总部。两旁的商店都陈列着华贵的商品,古董珍宝、名贵皮草、、令人迷醉的香水,这是追求世界名牌的圣地。一些普通小巷子,两边插满了瑞士国旗。苏黎世三大教堂钟的另一座。回到酒店,吃好早饭。check-out,然后乘坐有轨电车去机场。机场的商场。有些同事去买了些巧克力,我和另一些同事给小朋友买了Swatch手表,客服是个中国人,多给了两粒电池。出关前,按照之前购物商店的要求,将退税所需的材料交给了相关的海关人员。这点不同于德国。德国是先去退税审核的地方审核敲章,在去店里办理退税;瑞士是店里先给了退税价格,顾客出境前交给海关人员。退税的比例和价格上,总体还是德国比较占优势。然后又是很长时间的飞行,抵达上海。由于是向东飞行,很长时间都是黑夜,回来后时差非常明显。昏昏沉沉睡了大半天才缓过来。我都想不起来,这个是不是我朝空姐要的方便面了。至此,此次欧洲之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