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德国女孩,非常非常推崇雷根斯堡这座城市,觉得它美极了!这一度让我很是疑惑,我去的时候没觉得怎样啊,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于是计划写下这一系列游记时,我决定在去帕绍的顺便,途径一下雷根斯堡,更有条理地进行游览。老城小记雷根斯堡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的首府,也是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与奥格斯堡的建城史差不多,虽然差不多完了一个世纪。约在公元79年,罗马人在雷根斯堡建造了一座兵营堡垒,作为边境要塞。居民区和商业活动慢慢在周围发展起来,阿尔卑斯山北侧最古老的古罗马酿酒厂便是出现在这里的。然而166年,在多瑙河中游地区日耳曼人和萨尔马提亚人对抗罗马帝国的马可曼尼人战争(166年—180年)中,堡垒和定居点均成为了战争的余烬。击退马可曼尼人后,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下令重建兵营堡垒,并取名为“Castra Regina(雷根斯堡)”,意为“雷根河畔的兵营”。大概从500年到788年,雷根斯堡一直是巴伐利亚公爵阿吉洛尔芬家族的所在地,可以说是早期巴伐利亚部落公国的中心。查理曼大帝曾连续2个冬天在雷根斯堡度过以确保巴伐利亚并入法兰克王国。雷根斯堡同时也是德国最古老的主教区之一,8世纪初便存在了。即便作为帝国城市在1542年转而信奉新教,也一直是天主教主教辖区,只是暂时由其他主教辖区管理。954年,奥托大帝的长子鲁道夫掀起反抗父亲的暴乱,兵败后退居雷根斯堡,为这座城市也为自己招致毁灭之灾。不过,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是这座城市的立命之本。很快,在与巴黎、威尼斯和基辅的远途贸易中,雷根斯堡迎来了经济的繁荣,一跃成为德国生活水准最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罗马式和哥德式建筑为雷根斯堡保留下了这段辉煌的历史。不过金钱的背面不乏苟且,有记录显示,这里还是中世纪奴隶贸易的中心。而一直以来的战略要地地位,则后续反映为,在这里康拉德三世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弗里德里希一世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207年和1230年,作为施瓦本国王和神罗皇帝的弗里德里希二世(霍亨斯陶芬家族)赋予了雷根斯堡广泛的特权,随后提升它为帝国自由城市,接下来便是获得了自治权。贸易增长、经济繁荣,城市贵族的出现和壮大,接下来便是与教权和公国的矛盾越发激烈。1255年,经历了分家的巴伐利亚公爵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无力阻止雷根斯堡的独立发展,迁往了兰茨胡特(Landshut)。由于他们还保留着拥有了近百年后续却又被许给城市的一些特权,城市与公国以及采邑主教的冲突持续了4个世纪之久。14世纪初,由于东部和东方贸易的路线转移,雷根斯堡开始经济衰退,局势动荡。而来自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神罗皇帝路德维希四世则试图利用动荡收复家族失去的首都,但终究没能成功。紧随动乱而来的是黑死病,而巴伐利亚公爵无论出于怎样的原由对雷根斯堡的封锁和对商贸的骚扰将经济情况糟糕的城市逼向了施瓦本城镇联盟。双方在雷根斯堡周边爆发了军事冲突,最终,情形并没有任何转变,反倒是让城市背负上了战争赔款,以及议会不得不提升防御工事的预算。15世纪,原本富裕的城市经济持续走低,甚至到了破产的地步。1419年胡斯战争的战火不仅蔓延到了上普法尔,且由于贸易无法进入和穿过波西米亚,雷根斯堡失去了不止一个市场。以及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东方贸易路线也随之受阻。与此同时,纽伦堡和奥格斯堡的繁荣,分走了雷根斯堡与意大利和威尼斯的贸易。资本外流,恶化开始滚雪球。雪上加霜的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试图向这座城市征收土耳其税用以战争,民怨遂起。这个时候一心一意与哈布斯堡作对的维特尔斯巴赫的巴伐利亚公爵阿尔伯雷希特四世开始了对雷根斯堡的怀柔政策,并于1486风光回銮。阿尔伯雷希特四世的一系列政策有效改善了雷根斯堡恶劣的经济状况,然而两个王朝的矛盾却是接下来城市动荡30年的直接原因。终于在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任命的雷根斯堡总督弗兰肯贵族托马斯·福克斯·冯·瓦尔堡的雷霆手段下,亲巴伐利亚公爵的一派遭到清算,从此一蹶不振。1514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颁布的宪法一直有效到1803年。然后便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沉寂。之前不止一次提到,帝国城市多是信奉新教的,但无论作为皇城,主教驻地,或者包裹着城市的巴伐利亚公国都不约而同地在宗教政策上对雷根斯堡施以压力。于是,城市并没能站在改革运动的前沿,而是在一个巧妙的时机提出了市民的请愿(1542),并终于在1577年迎来了路德教《协和信条》的签署。三十年战争前后,雷根斯堡一直是奥地利新福音教派的驱逐者重要的避难所之一,因为通过多瑙河可以轻松抵达。或分散,或定居下来。在这场浩劫的前几年,它并没有太受军事行动影响。可随着1630年在该城市举行的选帝侯会议上,帝国军队总司令华伦斯坦被免职召回,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来势汹汹,巴伐利亚军事形势急剧恶化,雷根斯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被来回践踏。终于在1634年由帝国和巴伐利亚联军夺回。这场胜利对总司令,当时还是皇储的斐迪南大公来说是第一次军事上的成功,但由于雷根斯堡被帝国军队占领,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不高兴了,这也为后来对城市的经济制裁埋下伏笔。雷根斯堡在东法兰克帝国时代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虽然帝国议会以前不定期在各个城市举行,但1594年起,它只在雷根斯堡举行,尤其在1663年以后,议会不再解散,被称为永久国会(Immerwährende Reichstag)。永久国会的最后一届于1803年3月开始,通过了最后一批决议,多数修道院开始世俗化,而雷根斯堡也成为了独立公国。1806年,莱茵邦联各州在会上退出神罗。可在1809年,第五次反法联盟战争,一支奥地利军队于4月20日占领了雷根斯堡, 3天后法军夺回了这座城市,这也是拿破仑在唯一一次在战役中受伤。在法军压力下,雷根斯堡大主教不得不在次年同意将公国割让给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王国。自此雷根斯堡失去了它的政治意义和地位,不过经济废弛,自治也全无可能。在巴伐利亚王国,虽然雷根斯堡也开始了它的重建和发展,但相较于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实在缓慢!当然换一个角度也可以是,传统的重要性在这座古老而宁静的城市得到了重视。二战期间,雷根斯堡也是一个纳粹大本营,犯下了驱逐、抓捕等迫害犹太人的罪行。战争结束前夕,城市遭到了猛烈的空袭,不过位于城郊的当时欧洲最大的飞机工厂吸引走了大部分火力,老城得以保存。在这件事陶伯河上的罗腾堡就倒霉许多,原本美军想炸的是隔得还挺远的一个市镇的油库,但因为大雾看不清,便炸了罗腾堡替代。2006年,雷根斯堡老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行程计划1. 雷根斯堡中央车站这一次的出发点又重新回到了中央火车站。通向圣埃默兰宫和圣埃默兰修道院的绿地环境宜人,当然,和没有公交直达也有莫大关系.....2. 圣埃默兰修道院 Kloster Sankt Emmeram圣埃默兰宫又称图恩与塔克西斯宫(Schloss Thurn und Taxis),是伦巴底贵族图恩与塔克西斯家族的宅邸。这个家族对欧洲邮政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1810年,作为转让邮政权的补偿,巴伐利亚王国将建于8世纪的圣埃默兰修道院周边改建和新修的建筑给了图恩与塔克西斯家族。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一行为,但不得不说,建于7、8两个世纪之交的圣埃默兰本笃会修道院长久以来一直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一个既说明雷根斯堡在加洛林王朝和东法兰克王国重要地位,又说明圣埃默兰修道院重要意义的事实,对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日耳曼人路易的王后,东法兰克王国最后两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都葬在了这里。圣埃默兰(Emmeram von Regensburg)是弗兰肯的一位漫游主教和殉道者,修道院正是建在他的坟墓之上的。罗曼式的外观古朴静谧,是一个冥想的好地方。然而后期的巴洛克内饰却华美异常,让人眼前一亮!3. 俾斯麦广场 Bismarckplatz广场南北两面分别对正雷根斯堡剧院和音乐厅。如果不是太热,坐在喷泉边,一边吃冰淇淋,一边与朋友闲聊,不失为闲散午后的打开方式。7月中旬,正值俄乌战争最为牵动人心之际,剧院拉出了拒绝再一次战争的横幅。只是,纵轴也好,横轴也罢,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少过战争呢?4. Dreieinigkeitskirche 福音教会雷根斯堡老城有非常之多的罗曼式教堂,因为雷根斯堡本就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于是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一开始记录这个教堂,主要是用于定位。写游记查资料时看到,1663年的国会发展为永久性的以后,帝国专员、贵族特使拖家带口地前往雷根斯堡定居。虽然雷根斯堡信奉新教,但大使们却不一定,于是当他们去世,天主教信徒安葬在市的天主教修道院中,新教徒则安葬在这座建于1631年的三一教堂南面的后院。 这些公墓被称作外交公墓,又叫特使公墓。5. 海德广场 Haidplatz广场中间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巴洛克喷泉,曾为城市供水。雕塑是拿着剑和天平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属于罗马人混合希腊诸多女神形象造出来的神,往往是闭着眼或者蒙着眼的。制裁、公平、客观,正义女神逐渐引申出法治精神的象征。6. Rathausplatz位于逼仄街道中的老市政厅前虽然也有一个广场,但空间却连镜头都展不开……当然故事不少。市政厅由三个不同时期产生的建筑合成。带有塔楼的建筑是最古老的部分。带哥特凸窗的南面建筑即是皇家大厅的所在,过去永久国会的特使们就是这里会面。由舒茨和特鲁茨(Schutz und Trutz,守护和抵御)雕像守护的大门通向的则是雷根斯堡国会历史博物馆。7. Don Juan D'Austria Statue 奥地利的唐·胡安像奥地利的唐·胡安是神罗皇帝卡尔五世(Karl V.)的私生子,生于雷根斯堡。雕像旨在纪念他作为西班牙军队的指挥官,在勒班陀战役中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胜利。与雕像的意气风发不同,他人生的境遇和死亡都相当凄凉,年仅31岁便在心灰意冷中病逝。8. Goliathhaus c. 1260 歌利亚屋这是一座屋顶呈锯齿状的早期哥特式建筑,于13世纪建造。壁画主题为歌利亚与年轻的大卫在战斗。看见大卫弯腰了吗?他正在捡石子,准备放大招!这一主题在欧洲艺术中很常见,比如最为人所称道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表现的便是这场战斗前的大卫(右手上就拿着石子)。画作自1573年来已多次更新。9. 石桥Steinerne Brücke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座横跨多瑙河的石桥并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地方。然而建于1135年至1146年间,被誉为中世纪建筑奇迹的它在12、13世纪却是许多桥梁建筑的灵感来源。在好几个世纪里,它是雷根斯堡唯一跨越多瑙河的桥梁,也是越过多瑙河的战略要地。1147年5月,康拉德三世从雷根斯堡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而腓特烈一世在1189年5月也从这里发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桥的中间有一尊雕像Bruckmandl,一个年轻的男人望着老城,象征雷根斯堡自由市从主教统治下获得独立。雕塑的最初版本诞生于1446年,不过在日晒雨淋中早已损坏,1579年的第二代也部分毁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而今桥上的是1854年第三个版本的复制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唯独热是真的很热!两座中心岛屿的景色同样明朗,有餐厅,有咖啡店。10. St. Mang 天主教堂巴洛克教堂,主要用以定位。11. Grieser Steg12. Eiserne Brücke通过这两座桥梁折回老城,蓝天白云下的古朴老城很美、很美……现代化的建筑是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13. 普勒托利亚罗马城门Porta praetoria雷根斯堡的建城史与奥格斯堡相似,但不同于奥格斯堡几乎没有保存下罗马的痕迹,普勒托利亚罗马城门上的石头铭牌依旧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元年——179年。这座石建筑的围墙高约10米,有4扇大门和众多塔楼。曾经此地驻扎著意大利第三军团的约6千士兵,是罗马帝国雷蒂安行省最主要的军事基地。而这一切如今都只能看图文想象。14.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 Dom St. Peter圣彼得主座教堂和石桥是雷根斯堡的两大名片。关于二者的传说有很多,比如什么同时起建,一方比另一方建得快是和魔鬼做了交易……这当然不可能,除却怪力乱神的元素,大教堂被明确记载于1273年起建,和石桥隔了一个多世纪。而且比起石桥11年的工期,几乎每个世纪它都在改建和扩建。和科隆大教堂一起,雷根斯堡大教堂亦是德国最重要的哥特教堂之一。教堂的选址本就考究,且随着建筑风格、艺术风尚的发展,有的精致到了细枝末节,有的则删繁就简,很少有教堂能维持同一种风格从开始到现在。雷根斯堡大教堂的前身其实一座罗曼式教堂,而重建、改建、扩建后的如今,依旧有一座塔楼保持原风格。巴伐利亚王国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骑马像,留到慕尼黑篇再具体说他吧!15. Lower Minster Cathedral Parish Church 天主教堂罗曼式16. 圣母圣诞圣殿 Kollegiatstiftunserer Lieben Frau…巴洛克17. Karmelitenkirche St. Josef巴洛克18. Minoritenkirche St. Salvator罗曼式,方济各修道院19. 新普法广场Neupfarrplatz最后回到了老城中心的新普法尔茨广场。这一系列的游记写下来,几乎每一篇都会出现犹太人被驱逐、迫害、屠杀,犹太教堂被毁,然后天主教堂在原址拔地而起……新普法尔茨教堂的出现同样如此。1519年定居了好几个世纪的犹太人被驱逐,市民们计划在原址上兴建一座天主教朝圣教堂。除却天主教堂的奢华布置,随着朝圣人数减少,收入不足以支撑教堂完工。几方协商后,市政府接手了项目,随着改宗的进行,教堂便也用作为新教教堂。瓦尔哈拉(Walhalla)距离雷根斯堡十几公里的小城多瑙施陶夫(Donaustauf),矗立着一座根据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仿制的神殿名为瓦尔哈拉。熟悉北欧神话,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众神之王奥丁所统治的殿堂,女武神在战场上打捞死去的战士,将他们引往瓦尔哈拉,为诸神的黄昏作准备。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死者殿堂”,内部共拥有64块牌匾和128人的半身像。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打造它是用于纪念“值得赞扬和尊敬的日耳曼人”。这是是一座包括“历史上说德语的著名政治家、君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人堂。参观瓦尔哈拉是第一去雷根斯堡的行程,很突然地下起了雨,使得登上神庙的过程非常恐怖。地面有点滑,楼梯有点陡,最糟糕的是,它竟然没有扶手?!爬到中间,有种既不敢往上走,更不敢往下走的欲哭无泪感……殿内不大,可能因为看不太懂的关系,体验感很一般。不过建筑本身还是挺有趣的,据说是帕特农神庙的一比一复刻,反正我也还没去过希腊!写在最后更有条理的游览过后,虽然我对雷根斯堡的观感好上了不少,但也很难称得上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览的前一天晚上,因为牙疼几乎一宿没睡,一大早进城后到处找药店买止疼药(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店员,看出我状态不好还提醒我止疼药得在饭后吃。),而且路走太多鞋子磨脚(还买了创可贴和防磨脚的某贴。),整个人状态很糟!不过在写游记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了,我似乎不太喜欢罗曼式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虽然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华美看多了也会让人腻味,但这种古朴让我没由来地觉得压抑。所以雷根斯堡最让我着迷的是在河上来去时远观到的风光,那种爽朗和明媚扫去了之前的全部的负面情绪!但我也能理解那个朋友对这座城市的偏爱,她曾在这里读过一段时间的艺术史。而雷根斯堡有上千座文物建筑,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拥有最多数量的意大利式家族塔楼,也被叫做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专业对口!
德国——走在厚重历史文化的浪漫之路(2017.9)写在前面2022年春节前补写2017年秋天德国自驾游,原因很简单,疫情已两年多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出国游变得遥不可及,很怀念2020年以前轻松、自由自在的日子,有些悲观感觉好日子一去不回返。当年旅游回来没想写游记,觉得论坛里各位大神游走德国已很透彻,我当时看不少游记,做行程也都是从各位游记中吸取精华,选取喜欢的感兴趣的纳入旅程,没有新奇新鲜的东西,不写也罢。最近偶然想起当年曾漫游德国,虽然已过去四年,很多感受及细节想不起来,觉得还是应该写出来作为一个记录吧,这才有2017.9.4~9.22(19天)德国旅游记。做行程参考论坛各位游记,还有就是研究德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穿起来,完成德国(东半边)从北到南再到中的旅游行程。涉及以下世界文化遗产:柏林的博物馆岛 (Museumsinsel (Museum Island), Berlin)波茨坦与柏林的宫殿与庭院 (Palaces and Parks of Potsdam and Berlin)德绍-沃利茨园林王国 (Garden Kingdom of Dessau-Wörlitz)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 (Würzburg Residence with the Court Gardens and Residence Square)班贝格城 (Town of Bamberg)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 (Margravial Opera House Bayreuth)维斯教堂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德国多瑙河畔“雷根斯堡旧城” (Old town of Regensburg with Stadtamhof)一.准备工作签证:中智德国签,记得周四递交材料下周一出签,总之很快。交通:北京——布拉格有海航直飞航班,所有从捷克布拉格进出。在布拉格机场取车全程自驾游,德国高速公路不收费省却不少麻烦。住宿:按行程需住宿的地方在booking定旅馆。吃饭:自驾游懒散不赶行程,每天晚起晚睡(时差),早餐旅馆吃饱吃好,午餐免,晚餐找餐馆解决(全天唯一正餐)。导航:用Google map。在首都机场取租移动WiFi(按天租)行程:见图,布拉格起始,逆时针从北到南转一圈。短暂跨越东边捷克、南边奥地利。二.捷克(布拉格)一行3人乘海航HU7937清晨6点到达布拉格Prague,上午10点接到另一人(美国过来),大家(4人)汇合后前往布拉格机场租车柜台办手续并提车。乘坐海航飞机清晨到布拉格,这是即2016年中欧行后第二次重返,感觉没有任何变化。接到朋友后取车,检查没毛病开车走人。三.德累斯顿开车驶出布拉格机场(捷克),一路向北120公里前往德累斯顿(德国)。一路顺利下午到德累斯顿入住酒店, ibis Budget Dresden City住2晚。安放好行李出门闲逛,门口这条街有国内上世纪90年代特点,前苏联建筑及壁画,街道宽敞整洁。傍晚外面大街一阵喧嚣,趴头往下看原来是游行队伍路过1. 歌剧院广场街景随拍2.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726年,采用了圆形拱顶,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教堂曾一度是德国最宏伟的新教教堂,不幸在二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德国重新统一后,教堂在原有废墟的基础上开始重建。伫立在圣母大教堂前的是马.丁路德雕像。他是中世纪宗教改革的伟大旗手,创立了路德教(新教的一支)。他将《圣经》翻译成为德文,使得日耳曼普通平民能够直接阅读《圣经》。后来甚至海涅曾评价说:“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其本意是说,马丁 路德翻译《圣经》的行为是将德语从一种蛮族语言提升为一种神圣的语言。3. 百米王侯队列图这面墙所属的建筑原来是王宫附属的马厩楼,后来改成了画廊和博物馆。这幅画由画家威廉.瓦尔特(Wilhelm Walter)最初创作于1873-1876年间,当时采用的形式是灰泥刮画,描绘了总共35位本地诸侯韦廷(Wettin)家族的统治者。由于早期建筑损坏引起原画的损伤,当地人在1906年将这幅巨画烧制在了24,000块迈森瓷砖上,形成了现在的磁壁画。奇迹的是在1945年的大空袭中这幅磁壁画居然没有受到丝毫损害。画中每个人物的下方都标明了名称和年代,可以看到人物年份起自1127年终止在1873年。4.绿穹珍宝馆堪称是欧洲最大的珍宝馆,它归属于德累斯顿王宫,由奥古斯特二世兴建于1723年。其特色不仅在于建筑所使用的典型巴洛克风格,也在于这座宝库中所储存的,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丰富展品。2006年9月1日,绿穹珍宝馆在经过重建后重新开放,新老两部分馆藏,共藏有15至18世纪用黄金、白银、象牙、琥珀、宝石和砖石制作的艺术品3000多件,新馆包含9个展厅,各自有自己的展览主题馆藏珍宝馆藏兵器5.茨温格宫(世界文化遗产)德国最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式建筑,也是德累斯顿的象征,建成于 1709 年。茨温格宫是历代撒克森王国统治家族的府邸,重曲线和装饰,华丽炫目。正中央是宽阔的广场,宫殿建筑围成一圈,随处可见精致的石雕。现在的茨温格宫是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其中,古典大师画廊最负盛名:以拉菲尔的名作西斯廷圣母为首,聚集了伦勃朗,丢勒,乔尔乔涅和波提切利等大家的名作。说那么多没进去,只在外廊墙上走一圈6.军事历史博物馆德国最大的军事主题博物馆,隆美尔就曾在德累斯顿学习过军事,建筑大师李伯斯金的作品,各方对设计争议很大。尤其是外观,很像战争残片嵌入建筑内内部展示外部展示马路对面有个圣马丁驻军教堂四.柏林离开德累斯顿,一路向北180公里去柏林Berlin ,下午到达入住酒店NH Collection Berlin Friedrichstrasse,住2晚走路去博物馆岛,直奔帕加蒙博物馆。由于时间不确定没提前预定票,中午赶到门口,看见排队不长,1小时后顺利进入1. 博物馆岛帕加蒙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巴比伦的希塔城门它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幼发拉底河畔。重建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62年在位时大规模地重建巴比伦城。该城以空中花园及其宏伟的城墙闻名于世。城墙坚固宽阔,可供4辆双轮马车并驾并驱。另外还有高大的金字形神塔(神庙塔楼)。某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圣经》中所提到的巴别塔。德国人有本事把整个城门城墙搬过来按照原来的布置摆设它是进入巴比伦尔城的8座城门之一,而且是仅有的一座用鲜艳的青砖砌筑,并饰有龙、狮子和公牛等浮雕图案的城门。巴比伦和城门都有诸神的名字来命名,伊什塔尔即为爱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城门耸立在通往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区的仪仗大道上。土耳其帕加蒙古城这就是因之命名的博物馆的最主要的复原展示品“帕加蒙祭坛”了。祭坛“兴建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国王欧迈尼斯二世统治时期,位于小亚细亚帕加蒙古城的卫城。1878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Humann开始在帕加马卫城正式发掘,一直持续到1886年,使卫城的一些古建筑物重见天日。在与土耳其政府的谈判中,同意将当时发现的所有碎片成为柏林博物馆的财产。”(维基百科)其他展品2.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和前两个凯旋门一样,它也是纪念战争胜利,纪念的是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对法国、奥地利取得的胜利3.苏联红军纪念碑4.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教堂于1891年3月22日奠基,1895年9月1日落成,它是一座带有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这座教堂,更为人熟知为“断头教堂”:在二战时期被轰炸掉了屋顶,德国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战争,所以没有修复教堂,而是留下了战争的痕迹。5. 夏洛滕堡宫建于18世纪,号称是柏林最好的巴洛克式建筑。正在修缮没进去参观,只在后花园转转
四季德国大自然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师,围绕着四季的更迭,它为自己设计了春、夏、秋、冬四套“服装”。德国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国度,也是一个值得四个季节都去一趟的地方。春夏秋冬四季有四季不同的玩法,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特色比较鲜明的冬季与夏季,以同一个视角,同一个景点的冬与夏来做比对,告诉你浪漫雪国与浓情盛夏的不同玩法。拉姆绍拉姆绍(Ramsau)位于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内,是一座典型的欧洲乡村,规模不大,沿河而建,一条乡村公路穿越其间。小镇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圣塞巴斯蒂安教区教堂(Parish church of St. Sebastian),一张是魔法森林(Zauberwald)。冬:古老的传统与民俗在冬季绽放,户外的冰雪世界别有一番风情。冬天来到拉姆绍,除了体验极具当地特色的圣诞氛围,雪地徒步是所有热爱户外运动者都值得一试的项目。在这里可以找到无数的秘密地点和徒步路线,其中有一条大约300公里的远足小径蜿蜒穿过拉姆绍,挺进森林,路过高山,最受游客们的青睐。此外还有许多小道,如上巴伐利亚的乡村剧院小道,即使在冬天也非常适合散步。想追求刺激?那就去全景越野滑雪道体验滑雪追风的乐趣,滑雪道不仅时缓时急,令人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刺激,还可以一路饱览山谷的迷人景色。夏:阳光使人慵懒,这是个发现唯美大自然与田园风光的好时候。夏天,小镇中到处都洋溢着慵懒的氛围,在圣塞巴斯蒂安教区教堂的右边,就有窗台上开满鲜花的餐厅和一个小小的啤酒花园,不管是旅行归来,还是途中小憩,坐在树荫下喝上一杯啤酒,欣赏小河对岸风光都是惬意十足的选择。说到小河对岸,岸边就是一条优质的徒步小路,游客们来来往往,走到这里时总会停下来对着小教堂按下快门,再欣赏着拉姆绍的小镇风光一路前行,30多分钟就能到达树影斑驳的魔法森林。而在约3小时徒步路程之后,将到达美丽的后湖(Hintersee),路上完全不用担心补给,路程1小时之内都可以找到丛林中的小餐厅。国王湖在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地区,国王湖可以说是顶级流量,它四周被阿尔卑斯山脉围绕,被认为是最干净和最美丽的湖。这座白墙红圆顶的圣巴多罗买礼拜堂(St. Bartholomä)紧靠国王湖,在清澈的湖水的倒映下,以秀美的阿尔卑斯山为背景,相辅相成间宛如仙境一般。冬:银装素裹,雾凇奇观,一年中只有冬天雪后才有的景色。冬天时游客不多,乘坐游船也只能到达圣巴多罗买礼拜堂,不过这就够了!身在船中可以欣赏到被积雪覆盖的山峰与毛茸茸的雾凇景观,煞是美丽。船行到回音谷时,船长会拿出小号吹奏,优美的曲调与周围的雪景交融,宛若身处冰雪童话中。夏:戏水、美食、探秘……多彩体验从这里拉开帷幕。在夏天,这里的一切都将恢复活力,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也将迎来客流高峰。或是选择乘船登陆,游览一番小教堂之后再吃一份超级好吃的国王湖特色熏鱼。或者徒步一路向前,走到距离此处不远的上湖(Obersee),那是一处静谧之所,游客比国王湖要少很多,在上湖可以环湖游览或找一处地方静坐,甚至还可以去湖中畅游一番。罗腾堡浪漫大道上的罗腾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很小,但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像这里一样保存了如此多的中世纪景观,漫步在满是古建筑的老城,幽静的广场、僻静的角落、塔楼、喷泉、城门、防御工事、储藏室、葡萄酒馆等让人真的相信时光在这里并未流逝。来到罗腾堡,或许唯一的遗憾就是停留的时间不够长。冬:白雪掩盖了小城,却发酵出更浪漫的氛围。这座被称为“圣诞小镇”的城市在冬天时圣诞氛围会达到巅峰,这个时候,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它“中世纪明珠”美誉的由来,美丽的桁架建筑房屋上覆盖着白雪,一间又一间房子中传出圣诞歌,就像童话中的场景一样。当然,怎么能错过这里的圣诞市集呢?一杯热红酒,一块姜饼,随便逛一逛都能收获满满的小礼物。夏:不同的蓝、不同的黄、不同的红,这里凝聚了夏日所有的“色彩”。夏天的罗腾堡是多彩的,这份多彩不仅是五颜六色的桁架建筑房屋,还有几乎连续不断的节日庆典。比如罗腾堡古城庆典将带游客穿越回中世纪,届时老城区将被打扮成中世纪营地的模样,27个不同的团队会穿上中世纪服饰进行表演、摆摊、放烟花以及组织火炬游行。还有其他美食美酒不断的葡萄酒节、罗腾堡徒步周、牧羊人舞蹈节等活动。富森富森(Füssen)虽然很少被人提及,但却是非常美丽且童话十足的城市,城中有大量童话风格的建筑,就连商店中的件物品都被设计成童话故事中的样子。以富森为起点,周边美景多多,著名的新天鹅堡,壁画小镇上阿莫高,冬季滑雪胜地,维斯朝圣教堂等等,都是旅游的王牌。冬:富森头号旅游胜地,真实的冰雪与童话。冬天雪后的新天鹅堡才叫真正的童话降临,作为富森旅游王牌中的王牌,新天鹅堡可以说受到万千宠爱。静赏雪中城堡,运动当然要数滑雪。在距离富森不远的加米施-帕滕基兴,那里拥有60公里长的滑道、天然的深雪滑坡和德国唯一一个冰川滑雪场,一年中有7个月覆盖白雪,是畅享白色壮丽,追求滑雪刺激的最佳目的地。加米施-帕滕基兴的滑道覆盖所有难度级别,总能让你充分感受滑雪的乐趣!夏:如梦境般美丽又不失庄严。夏天,在这里怎么玩都皆宜,以富森为起点可以一路游览新天鹅堡、旧天鹅堡、林德霍夫宫、上阿莫高小镇。如果时间赶巧,在上阿莫高小镇还能遇上每十年举办一次的《耶稣受难记》演出,这可是全镇老小齐上阵的演出,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即便没遇上,这座小镇中也有着技艺高超的壁画可以欣赏,有《圣经》故事,民间传说和《格林童话》,画工精细,宛若走进了童话世界中。若有可能,小编真的强烈建议在四季各去一次德国哦,正所谓春有百花秋落叶,夏有凉风冬赏雪,四季如诗,四季如歌,未来可期,静待你来。版权声明:德国国家旅游局获得授权在官方媒体上使用文中图片。其它平台及个人需尊重图片版权,如未经授权转载涉及侵权,恕与德旅局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