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旅行之前的事——从一部历史开始说起0.关门,放图!【先Mark一记(2017.12.08,旅行归来60天,游记完稿10天之际)作为在这网站发布的第一个长篇,一波毛遂自荐之后拿到2颗星评价,非常高兴。谢谢管理员的认可和读者们的支持!】【第二波Mark,12月11日,首页纪念,宠若受惊谢谢你们,我爱你们!如果喜欢这篇游记,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第三波Mark,2017-2018的跨年礼物,晋级三星+年度「最佳新人奖」之一,奖品也已收到!谢谢大家,目前正在努力写作第二波游记中!】【广告站位——Jungle Atlantis——吴哥&大城,文明&纷争,消逝&重生——柬埔寨/泰国行记】既然是江湖规矩,无图不欢,那在开始的开始之前,按照惯例先来几张预告片。寒冷的克里姆林宫高墙外迎风飞扬的俄罗斯三色旗。(D1:《长明的火焰,沉重的历史》)俄国国宝级画廊里的那些国宝级作品。(D1:《15个关键词,解读心目中老特画廊的Top 15(下)》)华丽唯美,涅槃重生的女皇城堡。(D2:《查里津诺,废弃与重生》)欧洲19和20世纪的那些经典。(D2:《6个人,讲述5个流派,4个国家,3场变革,2个世纪和1场艺术界天下大势的故事》)夜幕下,莫斯科流光溢彩的夜景。(D2:《莫斯科篇尾声:夜幕下的莫斯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漫天飞舞的上帝精灵和纯白无暇的中古教堂。(D3:《弗拉基米尔,如烟似水的俄国往事》)充满童话风情的木建筑博物馆。(D3:《童话镇》)如列维坦油画般宁静唯美的乡村景色。(D4:《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梦里遇见秋一样的你,醒来是飘着片片红叶的现在。(D5:《在「夏」宫,释放对「秋」色掠夺的无尽贪婪》)天使之白与圣母之蓝。(D5:《拉斯特雷利,「你他喵的真是个天才」》)纪念,2017年10月在中国大陆被改为「金拱门」的M记。(D6:《晨练·第一回合:跨越「金拱门」》)标记,被称为「十月革命」的一百周年。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围攻冬宫。(D6:《金碧辉煌——繁复与奢华到极致的室内装饰》)华美的让人窒息的穹顶镶嵌壁画。(D7:《圣·伊萨克教堂,最后的新古典主义》)国立博物馆,再一次与俄罗斯绘画交锋!(D7:《巅峰之战:「巡回派」VS「学院派」的联队PK(上)》)从国立博物馆离开,再次路过滴血教堂的「晴夜」。(D7:《20世纪,进击的前卫艺术》)在圣彼得堡,居然又见「克里姆林宫」!(D8:《「在小俄罗斯,开心得像个200斤的孩子!」》)阳光会迟到,却总不会缺席。(D8:《叶卡捷琳娜宫:蓝天的一瞬永恒》)天亮之前,庄严的彼得保罗要塞金光璀璨。(D9:《晨练·第四回合:涅瓦河,清晨的冷风》)最霸气的立体双头鹰!(D9:《法贝热博物馆,罗曼诺夫家族最后的闪耀与陨落》)见到如此晴朗,激动地不知所措!(D9:《最后的涅瓦河巡游:湛蓝天空下,上帝之光照耀圣彼得堡!》)或许不同于那些图片绚丽、千篇一律的少女风格游记中所提及的什么「因为一片黄叶的美丽,说走就走买到飞往莫斯科的机票」,我和妻子最初想去俄罗斯旅行并不是什么浪漫唯美的画面,而竟然是因为我在读过《古拉格——一部历史》这部让人不寒而栗的书之后,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燃起的强烈好奇心。书中对苏联时代的恐怖气氛和人心惶惶的生活,以及劳改营里那些生不如死描写的十分到位,再加上当年流行过的那些讽刺至极的《苏联笑话》,以及家父囤积的各种美轮美奂的俄罗斯艺术画册,让我更加觉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探究竟的国度——尽管从苏联时代开始官方们就友好了这么多年,尽管现在网红普京整天以各种形式频频亮相,尽管金发美女、半吨大妈、街头醉汉和徒手搏熊的四大形象已经快要成了俄国人在中国的标签——我却发现,大部分民间的中国人和老毛子们相互之间除了给对方贴标签之外都不甚了解,甚至直到在旅行途中,我才知道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外的第三大城市是哪……既然大家都有着难以忘怀又惺惺相惜的过去,那不如,就在这秋天的时节,去探访一下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吧。1.我的旅行观尽管如今已经是糟大叔一枚,然而曾经也是鲜衣怒马、怀揣梦想(图样,那义务,矫情)的少年,冲动地追寻着花开落叶的时节踏上南来北往的火车,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无止尽「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在时差还没倒明白的时候就被拽着匆匆走完一场梦游欧洲的所谓「游学」。后来,直到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阅历的沉淀,过得越来越实际,才慢慢想明白年少时逃课追寻那所谓「旅行的意义」是多么地幼齿。有的人不过是活不明白,被商业化的那些爆款软文一刺激,不踏实的心就蠢蠢欲动,不知该往哪去;也有的人将旅行直接放到了生活的对立面,将旅行幻化成了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片面地所谓追求「诗和远方」,而在回来之后却发现旅行终究没有解决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旅行不是生活的解药,终究不能治愈生活的种种问题;它只是生活的甜品,「诗和远方」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相比于中国老太太们声势浩大、走马观花地世界各地打卡,向身边的人们吹嘘着「西方哪个国家我没去过」,在精神上依旧走不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样子(说起法国只认得香水,意大利只认得皮包,既不懂什么是文艺复兴,也不懂什么是思想启蒙),我更倾向于挖掘目的地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的深度游——去了解,去发现,去思考。深度游不是钻牛角尖、强迫症一般地刷脸打卡集邮,不是追求更多更人际旱至景点或是数着自己护照上攒了多少个签证,而是能在那些「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地方品出不寻常的味道;我认可的「穷游」,也绝非精打细算,风餐露宿地一味追求性价比,我认为如同古人说「上穷碧落下黄泉」,是一种无论在旅行之前、途中和回来之后都能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在旅行对自己知识的充实和修为的提升,也是对那些完全不同的人文、艺术、历史或是自然奇观的了解。由此拓宽眼界,拓宽心胸,从而变得谦和有礼,包容客观,懂得敬畏。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某易上混了多年的博客圈之后,才又回到这里,写下这第一篇(但愿不是最后一篇)游记。我承认,对于俄罗斯,除了此前对其绘画历史上的几位大师略知一二之外,只能说非常地不了解,而此前传闻这个国家英语又出乎意料地不通用,只得从最最开始,系统地好好学习一个了。2.关于俄语语言从来都不是出国旅行的必要条件,否则如果去100个国家旅行岂不是要掌握接近100门语言才行?对于晦涩复杂且文字语法体系自成一派的俄语,从入门开始就难上加难,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得益于2014年的冬奥会和明年即将进行的世界杯,俄罗斯这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相比于前几年,也给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初印象——即使莫斯科或是金环地区这些传统的地方,服务业人员英语也都说得不错,更不用说圣彼得堡这座被誉为「欧洲之窗」的国际化城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普及率超过80%,甚至连涅瓦大街上的广告灯箱里面都会出现「黄金周,奢侈品,打折」的中文字样,看看各大论坛上越来越多类似于《一句俄语都不会,照样游遍俄罗斯》的帖子,就可以知道这个曾经被认为是自由行难度极大的国家,如今的旅行门槛是多么的低……BUT!对于这样一个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诞生了无数天才,又有着无数传奇历史的古老国度,如果旅行一场,却连字母都认不明白,更遑论去了解曾经诞生的那些优秀的文化,实在是让人感到无比残念,也就让「人文旅行」变成了一场连空壳都不具备的笑话了。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准备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尽量能够抽出时间哪怕学习一点点俄语,既是作为对这个国家多一点点了解,也是为自己的旅行途中多一点点便利。俄语的入门是一个非常艰难却又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的过程,说它难,是因为俄语字母是由西里尔传教士根据古希腊字母发明,与常见外语(英、法、德、意、西)的拉丁-日耳曼体系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你看到的в根本不是B,с也根本不是C,那些喜欢反着写的Я和и,和英语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П/Л,Ц/Ч、Ш/Щ,Б/В/ъ完全是一脸懵逼,ы是一个字母?……我认为俄语学字母的过程更甚于日语学片假名的痛苦!然而,如果非要说认识它又不是那么的难的话,只能说一方面现代汉语拼音体系和俄语在拼读上有类似之处,什么j, q, x/z, c, s/zh, ch, sh,r……在俄语当中都能找到发音对应的字母;另一方面中学阶段数学和物理上学习到的众多表示物理量的希腊字母在外形和发音上的相似性,可以有助于加强对西里尔字母的记忆,例如Г对应希腊字母的Γ(伽马,所以是g),П则是对应我们熟悉的圆周率π(派,所以是p),д与Δ对应(德尔塔,所以是d),而ф则是对应了三角函数中的Φ(fai,所以是f)……在掌握了字母和最基本的发音规律后,我的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能够基本上应付旅行中发生的常规事件,掌握100个左右的最基本词汇,日常用语和常见表达20-30句,能看懂菜单及功能性场所和方位词的表达,常用数字的基本表达、简单的介词短语以及专有名词(例如地铁名称、景点的名称及地名)等认知,然后就是一路边走边学。对于系统性的语法学习,暂时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当然在旅行归来之后我对俄语歌曲性感的大舌音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歌韵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后面有精力和时间,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学一学,而且我觉得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再去体验一下这个四季分明的国度。3.关于旅行前的物质准备在旅行必备物品清单这一项上,男士们是真的无法和细心的女士们相提并论,根据我的阅读和观察,各大网站上的女士们已经最大程度地将「出行前的物质准备」给写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最便宜的机票、最便捷的火车票如何预订,最优化的线路、精确到分钟的行程和交通转接,签证门票酒店如何搞定,甚至精确到每次上厕所花的钱,这些内容在某些游记中占据几万字篇幅,可以说是相当到位,在我的记录当中就不再提及这些琐事了。目前,由于现在大环境外文图书购买的各种困难(以版权为名,某宝上强制关闭了数百家书店和电子书店,某度网盘也是大屠杀一片),再加上各种有关俄罗斯文化方面高质量的出版物可以说是非常稀有,国内现在出版的十分有限的几本关于俄罗斯博物馆的图书,印刷质量不敢恭维,色偏离谱,且内容十分有限,使得书籍成为我这次旅行购物的重点之一,因此我提了一个几乎是空的箱子,来作为这次的旅行的「特别的」物质准备。4.关于旅行前的知识储备旅行各大旅游网站上关于俄罗斯旅游的攻略游记浩如烟海,其中不乏文笔优秀、摄影精美的作品,这些游记读来文采隽永,条理清晰,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多多借鉴别人的经验,本身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然而别人的经验虽然可以参考,但旅行路上毕竟各种因素太多,每个人又太不一样,所以对于旅行的感受,终究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对我来说,在出发之前主要翻阅了这几本,也是对俄国的几本概况,从一只小白变得略懂一些皮毛:Lonely Planet系列作为火遍全球的旅行指南系列,以其便携性和时效性受到全世界背包客们的喜欢,可以说是了解目的地的最便捷、快速的读物。然而有一说一,正如这本书不算太高的分数一样,LP系列总是存在「介绍的地方越多就越省略」的问题,这本关于俄罗斯的路书太想面面俱到地讲述这个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的巨大国家,导致关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金环的内容虽然涉及到却不又做更详尽的解读。作为全面了解俄罗斯旅行入门的基础读物和大概了解其他地区情况的消遣读物尚可,但在更细致的自由行方面,可能帮不了太大的忙。接下来机缘巧合的机会读到了这两本,DK目击者旅游指南作为全球范围内可以和LP分庭抗礼的路书,其侧重点不同于LP的实用至上主义,而是一贯继承了DK出版社装帧精美,图片丰盛,有点百科全书的意思。尤其是街区的手绘地图和重要建筑的剖面解析,简直让人爱得不要不要的——此外在历史背景等方面,DK也是以图文并茂的时间轴形式讲述了城市的发展历程,DK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介绍的背景知识非常强大。但缺点是时效性几乎是0,我弄到的这本圣彼得堡还是只有4条地铁线的时代……然后就是穷游网自己出的锦囊系列,这两本基本上都是当地留学生现身说法,内容非常接地气,实用性也不错,如果要说缺点的话,也是稍微有点单薄。总之,我认为关于旅行线路规划和攻略方面的书要广泛地比较着看,然而包括线路和目的地在内的这些具体的问题,大方向对就可以了。如果满脑子都只是线路图时间表的话,就太束缚自己的行动了。如果不能玩得尽兴,又与旅游观光团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有什么区别呢?艺术对艺术的探寻是这次旅行的主题内容之一,也是我想多做记录的一部分,本身此前所学专业和艺术有些关系,再加上家庭的耳濡目染和自己的一部分兴趣爱好,使得此前对于俄国的艺术有一定涉猎,能大致说出一些画家的画风和代表作。然而毕竟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艺术史专业的学习,也没正八经阅读几本史论方面的学术书籍,更不用说「西方不屑写,东方不可能写,写了也没多少人看」的俄罗斯美术史了。此次以旅行为契机,得以让我有动力了解一番俄罗斯的美术发展历程:作为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系统讲述俄罗斯美术发展历程的书籍,个人感觉奚老的这两本书比较值得翻阅,尤其是左边这本(右边这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可以作为补充读本)。基本上这本大部头包括了俄罗斯从圣像画时代到现在的绝大多数优秀作品——尤其是旅行归来后,结合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再看,觉得更加升华。因为对苏联时代那种「傻大黑粗」的审美不太感兴趣,所以出发之前我基本上只看1917年之前的内容,但后来发现1917年之后,俄国的艺术家们在海外也还是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不得不对俄国的艺术生命力再重新审视。现场了解和学习俄罗斯艺术最重要的两个去处就是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圣彼得堡的国家博物馆。由于更加完整和详细的信息资料实在是少,在出行之前特意从二手书贩子淘到一本英文版画廊的guide:这本书虽然开本不大,也不具备什么收藏价值,但作为一本系统了解特列季亚科夫生平、画廊发展历史、作品和画家基本介绍以及画廊馆藏分布及参观动线的工具书,个人认为是相当的良心之作。在阅读之后,难免会觉得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背后,都有那么一些默默地支持着他们的人,虽然有时这些支持者们不是那么的富裕,但也足够激发艺术家继续创作的动力,如提奥之于文森特;而当这些支持者富可敌国却依旧倾囊支持艺术时,便会擦出大时代变革的火花——如美第奇家族之于文艺复兴,也如特列季亚科夫兄弟之于巡回展览画派——后者作为俄罗斯近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对俄国社会的变革,乃至对之后近一个世纪里中国绘画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从这个角度讲,不得不叹服帕威尔·特列季亚科夫是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后面会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部分详细讲述)此外,在各式各样的游记攻略中,我注意到了一帖名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100图》的帖子,这位楼主非常走心地介绍了画廊里相当出彩的95幅绘画作品和5尊雕塑作品,对热爱艺术的人们在旅行之前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很赞,附上这个帖子的链接 :http://bbs.qyer.com/thread-2470803-1.html?authorid=742907这一本《冬宫博物馆》,大概是十年前父母的一位朋友去俄罗斯旅行带回来送我的,甚是惭愧的是在书架上吃了几年的灰,只被零星地翻阅过几次,总觉得圣彼得堡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地方。直到今年决定出行,才开始慢慢细致地研究里面的藏品——惊叹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无论是从展厅面积到文化底蕴,无论从展品的数量、质量还是广泛程度,都无愧于能与卢浮宫、大英或是纽约大都会相提并论的全球首屈一指的巨型综合博物馆。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更像在诉说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沙俄「欧洲宪兵」时代曾经有过的文明与辉煌——这个曾经被西欧诸国视为蛮夷的国家,如同我国春秋时代的秦国或是楚国,虽远离文化中心,文明起步也晚,虽一直不被主流所认可,却一直孜孜不倦不停止追赶的脚步,甚至发展出完全不同于东西方,自成一派的文化艺术体系。这两本关于俄罗斯风景画名家选和希施金的画集也是家里的老书了,也正是通过长期翻阅这两本书和欣赏其中的神作,让我对俄国的风景画有了基本的认识——不同于特纳们英式风景画的空灵,不同于洛兰们的老法国古典端庄,也不同于莫奈们印象派的色彩斑驳,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风景如同它那广袤的土地、绵长的伏尔加河和无尽的森林那般大气却不失细腻,让人陶醉。我认为,虽然俄国人给人的初印象是「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但每一个外表粗犷的老毛子,都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少女之心——列维坦笔下略带伤感的金色白桦随着秋天婆娑作响,艾瓦佐夫斯基的海浪似乎要卷出画框,库茵芝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映照出彩色的黑……而希施金笔下高大的橡树和寂静的松林则是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松林的清晨》,四只熊的加入(熊是另一位画家所作)更是盘活了整个画面,营造出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让人仅仅是看着这画面,就对这片土地充满无限向往。由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和莫斯科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19-20世纪分馆(名字真长,后面直接叫新画廊了)收藏了大量欧洲诸国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因此出行前再次快速翻阅一遍贡布里希爵士这本《艺术的故事》十分有必要,书的内容不必做过多解释,6000+评分9.6说明一切——所有爱艺术的人人手一本的神书,所有不爱艺术的人看完后都会开始对艺术感兴趣的神书。此外傅雷先生写的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作为学习西方古典美术史学习的重要补充,其复古的表达方法和对美术史的深刻认识理解,比如今市面上泛滥的快餐类美术史读物,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相信对莫斯科的馆藏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的主馆存放了大量的古希腊雕塑和西方名家的作品其实都是复制品或是习作,而真正精髓的则是被我简称为「新画廊」的19-20世纪分馆。里面收藏的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印象派大师作品以及梵高、高更、塞尚和毕加索的名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件件都是精品,适当地了解一些印象派,对看懂他们每个人的风格,有着不小的帮助。这一本也是老爹老早之前买的书了。作者是某美院的一位老教师,和我爸基本上一个岁数……前些年被派去圣彼得堡列宾美院进修的所见所闻。通过作者的文字和图片经验,可以了解到如今以列宾美院为首的俄罗斯学院派美术教育体系以及传承,同时也解开我困惑的一直以来俄罗斯艺术强调基本功方面的优势却存在「技法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虽然这本书排版很丑,被吐槽像是美术高考培训广告的图片排版,但作为手头为数不多的能窥视俄罗斯艺术发展脉络的书籍,也勉强可以一看。后来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列宾的绘画,又从图书馆搞了一本列宾的素描画集,这些难得一见的素描稿结合后来在博物馆看到的成品,也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画家创作从手法到思想的过程——例如在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查波罗什人复信苏丹王》等大作前的大量准备工作和构图上的反复推敲,以及为了创作《托尔斯泰像》与托翁朝夕相处绘制的大量老头子生活起居的速写:终于到了老本行没想到朱教授这本《西方园林史》居然能在游学完西欧的古典园林之后时隔五年时间再次派上用场。其中第六章第5节关于俄罗斯古典园林的概述对于游览圣彼得堡城外的三大皇家园林——彼得戈夫夏宫、皇村叶卡捷琳娜宫和巴甫洛夫斯克宫(由于没开放所以没去成)有不小的帮助。后来发现还有一本叫做《北方的荣耀——俄罗斯传统园林艺术》,是一位早年留学圣彼得堡的风景园林专家所著,但是没能来得及拜读。艺术方面最后一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的老外建筑史系列中《拜占庭建筑》的这本。在莫斯科和金环连续逛几天,似乎整个脑袋都要变成洋葱头思密达了有木有?然而这本书追根溯源,讲述了拜占庭-东正教建筑的发展轨迹,从希腊十字的小型集中式建筑开始,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早期的最典型代表),再沿着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一路向北到了基辅然后又俄国,形成初代的锅盖头俄式建筑;后又历经蒙古入侵,金帐汗国统治200余年里产生的风格融合,而慢慢进化成又细又多的初代洋葱头,再到莫斯科大公国兴起,摆脱鞑靼的统治,使得教堂建筑与俄罗斯民间艺术融合,在圣瓦西里大教堂形成艺术成就的顶点……了解了一路走来的东正教建筑风格发展史,再回望莫斯科的红墙里、苏兹达尔古镇上那些尖顶林立的教堂,便发现那一个个洋葱头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而是每一座教堂都在讲述着不同的年代,讲述着俄国的历史——建筑会说话,此言不虚。文学众所周知,拜占庭灭亡后,远嫁俄国的索菲亚公主为俄国带来了象征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记。直到如今这只一头望着欧洲,一头觊觎着亚洲的怪兽仍被俄罗斯人视为民族图腾。很多文章写到,地跨两个截然不同的版块加上特殊和复杂的历史,孕育了俄国人的极端矛盾的性格。在这种矛盾激发之下,俄国从古至今,一方面无法彻底甩开东方独裁专制的体制,另一方面不停追求西欧民主制度的全社会纠结。这种纠结和矛盾造成了从19世纪以来,受过了教育俄罗斯人在文学领域涌现了无数天才和世界级文学大师。在文学作品方面我没做太多研究,以前在大学尝试挑战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们的那些俄国名著小说,结果不论是《安娜·卡列尼娜》还是《罪与罚》,除了那些多且复杂的人名之外,宏大的世界观场景和细致的心理描写也让人真得很难读进去。后来这趟旅行前只好看简本以及短篇小说和诗歌,倒对于契诃夫、果戈里和莱蒙托夫们读得饶有兴致:在圣彼得堡的几天,无数次来回走过涅瓦大街,满眼都是果戈里笔下19世纪的影子;而契诃夫的那些对俄国人性极具讽刺的小说,则是从高中做语文阅读题的时代开始读起,每过几年再读都会得到不一样的心境与收获。然后就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太阳」的伟大的普希金了。在图样那义务的岁月,被有关当局进行教(xi)育(nao)的时候,曾天真地以为诗人普希金就像什么徐志摩之类,写一些小情小爱的浪漫诗,娶了一个花心的美女冈察洛娃,然后冲动地与法国军官决斗,最后年纪轻轻就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直到后来,慢慢地读到戈宝权先生翻译的普希金诗集,又读到了穆旦先生翻译的《青铜骑士》,再到翻阅俄国历史,了解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尼古拉一世的「反动」时代之后,才越来越懂得普希金的伟大,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经意或不经意地去诋毁他——不仅仅是诗人或是文学家,也不仅仅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真的是一个斗士,如鲁迅所写「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历史,常识和其他知识文章的开头提到了一部揭露古拉格历史的书籍刷新了我对苏联那个特殊年代的认识。除此之外,相比我国四千余年绵绵不绝的文明和历史,俄罗斯的人文历史年代可谓是相当地短。当9世纪象征古罗斯文明起源的第一座城市(相比于城市,可能更接近于部落据点)诺夫哥罗德刚刚建立之时,东边的帝国已经历经了差不多3000年的风云……其实俄国的土地(包括乌克兰)上虽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个规模不大的公国,但其真正产生大规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则是一直要到伊凡雷帝的时代才开始,至今不过五百年时间而已。但就这短短的时间里却诞生了无数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俄国大地上也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帝王将相、英雄人物和文艺天才。在这里完全无法一言蔽之。穷游网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帖子《【千年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历史整理,深度游前必修的历史课》,感谢这位楼主提供的系统详尽如教科书的信息以及风趣幽默的文字,让这一篇成为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http://bbs.qyer.com/thread-1118271-1.html提到俄国人,如今人们的脑海中不难涌现出「毛熊」「战斗民族」的标签和印象。从古至今,关于俄罗斯的政治史也可以浓缩成一部向外疯狂扩张的历史。我喜欢阅读各式各样的地图,现在也开始接触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今年上架了这样一本畅销书:这本书糟糕且不清晰的插图可以说有一万个吐槽点,然而对于小白从地缘角度入门世界四大势力版块近代、现代和当代之间的关系博弈,却是一本文字内容尚可的快餐读本。正如日本民族总是带有些许哀伤的樱花,来诠释岛民的不安和向陆地扩张的强烈欲望,俄罗斯民族也同样用带有些许哀伤的白桦,来诠释他们在大陆深处的不安和向海洋扩张的强烈欲望——不论是伊凡、彼得还是叶卡捷琳娜,不论敌人是波兰、瑞典还是土耳其——俄罗斯人几百年来都梦想成为海上帝国,所以俄罗斯与土耳其世世代代无休止的战争,或许光复东正教旧都君士坦丁堡是假,打通黑海-地中海大通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真。通过地缘,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深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在同一时期,还有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对于了解此前叱咤风云两百余年的罗曼诺夫家族从开始到结束进行了一番梳理,买回来通读一遍觉得还不错,罗曼诺夫王朝留下的丰厚遗产,对俄罗斯的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王朝的影子在圣彼得堡整座城市都依旧无处不在……当然,书评当中有读者认为这本书是东拼西凑的抄袭产品,我没来得及去仔细考证。还有两本快餐历史读本:这类书你无法说它好或是不好,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些很基本的内容」,虽然两本书语言文字方面迥然不同,一本是平铺直叙大白话,另一本更像是插科打诨段子集,这类快餐类的八卦历史书很多时候就是强行要以诙谐且通俗的语言来吸引读者,倒没有什么结构性的硬伤,可能会对作者的很多意见不一定完全一致,只是作为出行前或是旅途中消遣时了解俄罗斯基本概况的读本就好,kindle版就好。后来读到这本书觉得真心不错,作者通过名家作品分析十九世纪世界风起云涌的变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来得及通读全书,只是看了第四章《彼得堡:欠发达的现代主义》一章,书中找到了很多共鸣点,也对一些一直以来读得似懂非懂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阐释和进一步的理解,回来之后准备从头开始再读。然后是几部关于俄罗斯的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BBC考究的拍摄风格和主持人富有学识且充满激情的现场解说,这一部少有的关于俄罗斯历史的纪录片由非常有魅力的女历史学家Lucy Worsley主持,通过三集——兴起,鼎盛和衰落——讲述了罗曼诺夫王朝从米哈伊尔糊里糊涂当上沙皇开始到尼古拉二世被杀全家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个人觉得非常不错,在旅行前、中、后一共看了三遍另一部《冬宫纪行》名字取得非常大气,很多影友看完表示失望,认为没有系统讲述冬宫藏品——的确,就是5个83分钟的时间,也根本无法述说完冬宫那无穷无尽的绘画、雕塑和文物,而这部片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探访博物馆幕后工作人员的形式,了解这座博物馆的运行以及十月革命和二战时代的历史大背景下,博物馆是如何生存的,视角独特,发人深思。此外由于旅行前准备时间的确有限,还有很多经典的影视图书作品来不及看,只得回来之后慢慢消化——例如俄罗斯本土出品的8集纪录片《罗曼诺夫王朝》以及场景宏大、画面华美的俄国电视剧《叶卡捷琳娜二世》,只能慢慢看了。最后是这一本,从图书馆借到的。作为朝廷台资深记者和编辑,刘先生的书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不管这本书是作为旅行记录也好,作为了解俄罗斯当下的情况也好,个人觉得很客观很值得一读——有些书友可能觉得作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文笔上没有作家那么文采隽永,而读来更像一些新闻稿的感觉,其实也正是这种不带修饰的文字,才让这本书在如今各种矫情的游记文章中显得有些独具一格,配合那些很有纪实感的图片很有可读性。然而这本书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毕竟成书于梅德韦杰夫时期,距今已经有接近十年的时间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时效性稍弱,例如警察索贿和光头党街头殴打外国游客的问题近几年都有明显的好转。其实我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读一些很粗浅的书,基本上就是读着玩。更多的知识都是随着旅行的开展不停地查阅资料和记录,最后所看的相关书籍或是影片也远不止这些。但即使如此,对于很多历史和艺术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说仅是有冰山一角的认知,而且很多细节在一篇游记中想面面俱到地讲述也不现实。然而正如文章开始是所说,我还是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人生无非是一场提升修为的长途旅行,可能前面铺垫的内容有些啰嗦,但总归开门见山,开卷有益,我自认为好过那些盖了几十层楼才不紧不慢开始正文的工具型游记。5.关于行程安排和旅行时间俄罗斯国土面积超乎想象地巨大,然而目前比较成熟和有趣的线路却并不太多,抛开远东地区和贝加尔湖不谈,基本上都是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轴向周边辐射的线路,80%以上的旅行者不会有太大差异,只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行程即可。老婆是老师,比较幸福的有近两个月暑假的空闲,我们最初也计划利用两周的时间在完成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旅行的基础上多走几个金环小镇并且一路向北去往Lonely Planet封面的基日岛,可后来又觉得一方面夏季是旅游旺季,可能游客太多;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一致认为相比于夏天而言,秋季的俄罗斯拥有更美和更有特点的风景。得益于今年的加长版黄金周,即使不太容易请假,也不会使行程缩水太严重——由于俄罗斯中古时期的修道院在造型上确实有些高度雷同(对,就是漫山遍野的洋葱头),我们最后只得在行程中砍掉了较远的雅罗斯拉夫尔,来回很费时间且正在大规模维修的基日岛和俄国发源地的大诺夫哥罗德,将行程精简成了9天。我想如果下次再来俄罗斯的话,我会选择在初夏时分,可以一睹圣彼得堡午夜黄昏的开桥盛况,也可以走金环北线和基日岛去感受伏尔加河上吹来的风和极北地区雄伟孤独的木教堂。在行程的安排上,由于会逛一些博物馆,而俄罗斯不同地方的不同博物馆会在每周不同日期开放到晚上9点(不同博物馆每周的闭馆日也不尽相同),而圣彼得堡三大宫殿基本上每个要占去一天的时间,所以每天的游览内容也是在安排起来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要考虑到暴走的运动量,的确是一件因人而异而且伤脑筋的事情。6.不确定因素「五大囧」纵然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足,相关知识了解得也不少,但从家门口提着箱子出门的那一刻开始,旅途中还是会有千变万化的根本无法确定的因素。回来写游记的时候,毕竟不能选择性的忽略那些让人无比吐槽的地方——于是就把一些没有尽如人意和旅行的遗憾用一个「五大囧」的方式写在这里,就当留下一份特殊的记忆吧。Top 5:险些无法入关不少游记提及自己在入俄罗斯海关时的种种被迫干等的遭遇,甚至有的被提出强行遣返。因此在顺利通过俄国边检之前,那个「Passport Control」的小口,与边检人员四目相对的时刻无疑是让人揪心的事情了——想不到近年来经济一塌糊涂的俄罗斯居然对待来送钱的外国友人是这么的不客气——在老婆顺利通过边检之后,边检口的金发小伙盯着我的脸和护照上看下看,对里面之前去别处的签证左看右看,又对着俄罗斯签证上面的字横看竖看……我只能发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心里扑通扑通乱跳——难道某宝现在的假货业务已经拓展到了签证事业上了吗?就差咬牙切齿额头一堆冷汗,还要保持镇静的表情,然后小哥又叫我提供本国的有效证件——我这长相按理说离着中东脸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吧我心说,难道就穿了个刺客信条的衣服就真的以为我是刺客了?还是乖乖地从兜里摸出身份证,他拿去之后又拿着特制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才好不情愿地在护照本上盖上那个入境的章,瞬间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万幸最后顺利入关。总之如果遇到了边检官刁难,只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气定神闲并要时刻注意与之四目相对,保持温和的眼神的交流就好,切不可眼睛上下打转,眼神游离就是心虚的表现,这时候好人也被当成坏人——如果被强行遣返,可就一点都不好玩了。Top 4:就是订不上票我们这次的行程当中,有几天根据博物馆或画廊的开放时间,将日程排到了晚上,但还是有几个晚上,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有空闲的。自从去年现场看过一场俄罗斯舞蹈团表演之后,便对能在发源地观看舞蹈、歌剧或是马戏有着不小的期待。然而不知是不是博物馆关的早大家就都去看戏的节奏,不论是莫斯科的国家剧院、尼库林马戏团,还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亚历山大剧院,官网显示统统「Sold out」,统统「Sold out」好吧,看不到表演,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总归没有什么太难以忍受的损失。Top 3:冬宫藏品都去哪儿了根据手上的冬宫名画索引,我们在意大利大天窗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没有找到卡拉瓦乔唯一一幅收藏在冬宫的作品《弹鲁特琴的男孩》,随后在西班牙小天窗厅又总感觉委拉斯凯兹的画好像少了一些,伦勃朗厅咋就是找不到《花神》,直到去了英国厅,庚斯博罗《蓝衣贵妇》的那个位置很明显摆了一张别的画啊……询问博物馆大妈,说「Japan,Japan」回头又登上冬宫官网,原来年初开始冬宫的好多藏品就拿去日本搞巡回展览了,要到2018年3月才回得来……而更惨的是,目前三楼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展区,由于修理的原因暂停开放——尽管真的真的已经没有足够的体力去逛那些展厅了。Top 2:要修到什么时候这次行程中很多细节其实直到最后出发之前都没有最终敲定,原因就是要实时看哪些重要目的地的维修情况……因此,在出发前几天,才忍痛在行程单上划掉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大半部分建筑都被绿帐子包得严严实实的新圣女修道院,也划掉了被称为「俄罗斯的梵蒂冈」,目前外围墙正在大修且已经被中国旅游团攻陷地结结实实的谢尔盖耶夫圣三一修道院。我一开始觉得,查里津诺庄园是近几年才重新修复的,总不至于还修吧,我去那总行了吧?然而走到这座被称为「莫斯科秋季最美庄园」当中最美的那座红叶桥边,依然是在修至于克里姆林宫里里外外的那一堆脚手架,我已经麻木了。好吧,旅行要往好的方面看,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反正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心情不好……去年在网上看圣彼得堡伊萨克教堂时,金色的穹顶上本来包裹了一层硕大的「绷带」,心想「还好当时没去,明年如果去俄罗斯的话就能看到修好焕然一新的教堂了」。然而当我来到圣彼得堡,看到那个硕大而丑陋的绷带就在眼前时,感觉瞬间石化受到一万点暴击伤害并且累觉不爱,转身一看号称全俄罗斯最美的「滴血教堂」,我只能说我是真的差点一口老血喷在教堂前的石板上——该不会是觉得我们洋葱头看得有些腻了,然后给我们整一个火箭头的造型出来?虽然能理解欧洲的老城市老建筑经常维修,也能理解这个国家目前正在全力以赴明年的世界杯,但是维修密度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围挡如此之明显,还是让人内心难受不已。Top 1:1703年开始下的雨,在我们即将要离开的时候放晴对于这一条我已经无力吐槽,这几年我去的地方都得了「你只要一来我天气准不好你一走立马变好」的怪病。去年秋天去黄山,在山下天气不错,坐索道穿过云层上山之后更是一片晴空,然而过了五分钟就开始狂降大雾,然后全程能见度不到五米,以至于让我产生深深的怀疑我究竟爬的是黄山还是楼梯,在下山后过不了多久天气不仅放晴,还下了场雪……这次旅行,这样的事情仍然在继续发生着:在莫斯科的时间里,「天空灰的像哭过」,在离开莫斯科坐上去弗拉基米尔的火车的路上时,居然看见了蓝天;此后,不管是弗拉基米尔还是苏兹达尔,依旧重复上面的BGM;到了圣彼得堡,以为过了莫斯科西边600公里,情况会有所改善,然而波罗的海上阴冷的风再次证明了我还是图样……阴云不散的天空一直持续到旅行最后一天——我离圣彼得堡机场越近,天空越是晴朗,仿佛在嘲笑我——我也觉得自己仿佛受了某种触怒了旅游之神的诅咒,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俄罗斯的一个著名段子:—「圣彼得堡什么天气?」—「下雨。」—「怎么还在下雨?」—「从1703年开始就在下了,一直都没停过。」此情此景,我只想点一首《阴天快乐》,送给风中凌乱的自己。啰里啰嗦了这么多,就要开始正式的行程了。或许会让有的读者失望。这不是事无巨细和流水账攻略式游记,而是注重个人体验和对文化、艺术、历史感悟的旅行杂感。为写好这篇游记,也是相当的拼,查阅的资料从Wikipedia到Yandex,从艺术理论到历史地理,从诗词歌赋到少女漫画,再到电影和电视剧,最终前后历时大概50天的连载,写就了这篇共12章,67节,超过148,000字和超过1,300幅照片的巨型原创游记,每一个段落的字句也是反复推敲。此外还有大约300幅资料和扫描图片作为重要的内容补充。或许这篇游记中没有那些让人艳羡,蓝到透明一碧如洗的晴空,没有层层叠叠亦卷亦舒的白云,没有红到发紫彩色绚丽的晚霞,没有时尚摩登性感热辣的姑娘,甚至因为我们去的季节早于传统意义上的「金秋」,让很多时候的照片都看起来不那么像秋天的景色,更不用提各处都在维修导致形态不全的建筑了。然而毕竟前期准备了很长时间,了解了这么多有用或是没用,冷的或是热的知识,我还是会尽力去完成这篇游记,作为我们自己的一份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