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大厦正西,有两个著名建筑与之同处一根轴线上,这就是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在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集中设立有多个美国国家级纪念碑:一战纪念碑、二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越战纪念碑。在二战纪念碑正南的潮汐湖畔,还有杰斐逊纪念堂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像。这些国家级的纪念碑纪念堂凝结着人们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先人的悼念。这块区域,或许应看作是“纪念园区”。对这块纪念园区,我是利用早晚时间段去摄影的,所以照片的光照都比较柔和。正合我意。这正是自助游的优势之一。对美国这些纪念碑纪念堂之类的设计,我是比较钦佩的,它们都是精心而为的,外形简练凝重大方得体,又因纪念主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人的感染力和启迪也都有所不同。有的给人以昂扬,如华盛顿纪念碑。有的给人以沉重,如越战纪念碑。有的给人以责任感,如林肯纪念堂。有的给人以自豪感,如二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是一座方尖碑,高169米,直插云霄,是华盛顿最高的建筑。环绕着华盛顿碑是一圈美国国旗。国旗不是很大,容易随风飘扬。尤其在逆光下,飘扬的旗帜让阳光照射的透亮,格外耀眼格外亮丽,衬托得华盛顿纪念碑更加雄伟庄严。在我眼里华盛顿纪念碑就是美国精神的象征:独立、坚毅、奋进。华盛顿纪念碑是我着墨最多的纪念园区建筑物,前前后后拍过好多张照片,但没有一张是我特别满意的,因为我觉得都没能体现出我以为的美国精神。以上均为华盛顿纪念碑越战纪念碑十分简洁,就是V字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幕墙。一般的纪念碑都是挺立在地面的,可它不,它是向地下缓缓延伸。美国打越战牺牲了58183名生命,这58183人的姓名都镌刻在黑色的大理石上,无一遗漏。对越战或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我就对越战持否定的态度。但美国政府却能铭记每一个为国捐躯的人,这一点,我点赞!面对向地下延伸的黑色幕墙,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经常会有死者的亲属前来悼念。有人说,这或许会成为美国的“哭墙”。越战纪念碑外围有反映越战的塑像。越战纪念碑附属雕像二战纪念碑也很有特色。它形状像个运动场,中间是矩形南北两端成弧状。纪念碑中央是喷泉。两边的弧状立有56根花岗岩柱子,代表着美国的50个州和海外领地,这或许是有举国参战的意思。在弧状的两端各有一个拱门,一个写着大西洋,一个写着太平洋。表明二战期间美国参战的战场区域。二战的美国真是牛啊!它是当时唯一一个在欧亚两个大洋两个战场同时向法西斯作战的国家,而且是这两个战场的军事领袖——盟军欧洲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二战期间美国有1600万人服役,400多万人牺牲。二战纪念碑就是为他们而立的。如果就二战论功,美国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作为一个美国人,如果置身在这里,能不感到自豪吗?二战纪念碑全景二战纪念碑局部林肯总统纪念堂非常简练,外形似古希腊神殿,外围立有36根多立斯圆柱,代表着当时美国的36个州。纪念堂内空空荡荡,只有林肯总统的坐像。没有他的遗物,没有他的生平介绍,没有他的事迹宣传,我想这是因为对这样一个伟人以及像他一样的伟人,他们的功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也已经融入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模式,所以这样的伟人来说,物化的东西都已经无足轻重了。站立在林肯总统的坐像前,凭吊他的历史,一股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敬重感便会油然而生。恐怕正因为这里能唤醒人们的使命感,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才以这里为讲台,向人们讲述《我有一个梦想》。以上为林肯纪念堂这样的设计思想也体现在杰斐逊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我没去,据说也是这样,只有杰斐逊孤零零一个雕像而已。但与林肯纪念堂不同,杰斐逊的雕像是立像。杰斐逊纪念堂在潮汐湖畔,一座白色的古罗马神殿式建筑衬映在蓝天和蓝色的湖水之间,远远望去,像是被清澈的湖水托举着,两边又被绿色的樱花树簇拥着。淡雅冷艳,让人宁静清澈。设计师真是考虑的周到,不仅建筑物本身的美感考虑了,还将外部环境的美化也考虑在内。内外兼修,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那天清晨,我隔着潮汐湖望着这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不愿离去。杰斐逊纪念堂韩战也是一场有争议的战争。美国韩战纪念碑建于越战纪念碑之后,所以或许有越战纪念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大理石墙也有战争雕像。有一簇作行军姿态的军人塑像屹立于矮小的灌木之间。这些军人的形象或许是为了印证纪念碑上的那句话:“他们响应号召,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以上为韩战纪念碑在美国,对为国捐躯者的悼念,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而是全民的意识。这是我在往后的旅行中体会到的。在西点镇和冷泉镇,那是两个人口很少的小镇。但是在镇口的显著位置都立有纪念碑,悼念在以往战争中本镇为国捐躯的居民。这些小纪念碑虽然朴素,但却庄严,寄托着深厚的情感。西点镇战争纪念碑冷泉镇战争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