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261
0
13
作者:月之砂漠
出行缘起这是一趟等待了7年的旅行:2008年在翻找万芳的演出视频时,无意中搜出了她在《民歌三十——永远的未央歌》上的演出片段,好奇之下找了全场视频看完,看的时候不停的惊讶:原来这就是台湾百佳唱片马世芳的母亲陶晓清,原来这首歌是他/她原唱,原来那么多我喜欢的歌/歌手都是出自民歌时代/运动,原来那个年代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莫名的就被“民歌”二字抓住了心,对演唱会里民歌手们挂着嘴边的民歌40再相聚上了心,更是下定决心努力工作存钱去台湾~行前准备14年5月,在小南方的微博上看到演出日期确定在15年6月6日;15年1月,演唱会放票第一时间买了票;15年2月,第一次去台湾,观看了施孝荣组织的《民歌四十高峰会》;15年5月,整月部门里人员异动频繁,整个部门都快散架了,我却浑浑噩噩的只记挂着6月出行;15年6月5日,背着十多斤的背包,走出舱门,踏上桃园机场的那一刻,顿时整个人都清晰起来了~民歌四十我来了!台北篇:6月5日-6日出发去台北6月5日兴奋的起了个大早,乘6点从南京火车站出发的首班机场大巴前往禄口机场~8点一刻起飞的航班略有延误,由于要在香港转机,转机时间又只有60分钟,很是担心赶不上转机航班~到达香港机场后,贴心的地勤小姐姐在门口举着牌子召集转机台北的乘客,带着我们一路小跑去往登机口~可谁知飞往台桃园的航班也延误,傻站了一小时后,登机时有些不知悲喜的呆滞……再从桃园机场颠簸进台北市区已经下午16点,看到街上到处都飘扬着民歌40的宣传旗,才开始有了实感,旋即又激动起来,民歌40盛会我来了~~这次在台湾的住宿全用了Airbnb,降低开销,也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台北两晚住在古亭附近,出了捷运站/地铁站,会经过一条著名的街道“牯岭街”。 住定已经17点半,距离我早晨离家整整12个小时~象山夜观台北盆地看看天色,没时间休息,放下行李,抓起随身小包,立刻向象山出发,去补年初无缘得见的夜台北~观景台被一个摄影团占领,栏杆旁站了一圈的三脚架~然后大家都散落在一旁看景聊天?一头雾水的我看他们没有按快门的意思,就把手机伸出栏杆的空隙拍了几张~偷听到摄影团的同学说我上来的这个时间(18:45左右)刚好,再晚一些天色过暗,拍摄效果就没当时好了~比如远处的群山就拍不出来了~满意的下山晃去师大夜市~买了卤味、芭乐、啤酒,回住处吹空调去也~盛夏的台北又热又闷,比我四大火炉之一的旧都更让人不舒爽~ 演唱会前聚会1975年6月6日,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发布了一些以余光中的诗作谱曲而成的歌曲,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场演唱会被视为“现代民歌运动”的起点,距今天举行的“再唱一段思想起——民歌40演唱会”整整40年。我们一群或认识或陌生的同好,在微博上因“民歌40”关键字,找寻到彼此,相约在这特殊的无法复制的时间,从全国各地飞来台北,一同享受这盛会~6月6日早晨没有什么安排,正好补眠,消除前一天的车马劳顿,也养好精神备战晚上5个小时的演唱会~大安森林公园11点出门,去台北之肺——大安森林公园晃一圈~公园很大,有时会有公开的演出,更多的是市民、游客进来休闲~比如野餐啦、跳舞啦、锻炼啦~而一会还有午餐会的我,只是感叹了下: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呀~就急急闪人了……喫饭食堂中午约在附近的永康街~来过几次台湾的同学推荐了喫饭食堂,说这家主打地道台菜,口味不错,性价比也高,地段交通便利~永康街上充满了各式特色小店,一路走去东张西望的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找不到目的地了……正在踌躇是该前进还是回头,耳朵敏感的从嘈杂的商店背景音中抓住了一个大陆腔,貌似还提到了“吃饭食堂”?跟着声音抬头,正好看到一对夫妻从我眼前走过~嗯,穿着相貌像是大陆来的,说话腔调也像,看年龄和约好见面的友人也对的上~但是很怂的我没敢直接跳出去认亲,默默的回头尾随他俩,直到站在了喫饭食堂门口,才算是有90%把握认对了人……同好聚会正式开启,先吃午餐,吃完午餐换地儿喝下午茶,边吃边聊,各种交换八卦回忆追星往事,越聊越期待晚上的演唱会~喫饭食堂地址:中正区大安区永康街8巷5号推荐菜:香煎猪肝、猪油饭演唱会篇: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民歌40演唱会的阵容非常强大,近50组/70位演出人员,预计演出时间是4小时30分,远远超出常规演唱会的时间,而小巨蛋又有超过23点就要罚款的规定,于是民歌40决定18点准点开唱~小巨蛋门口 进场后看到的展板,超多人合照观众陆续进场,开场后座无虚席。这场演唱会就好像是老朋友们的家庭聚会,场内看到好几组中年夫妻搀扶着长辈来参加的,也有十几二十岁的年青一代,嗯,民歌爱好者的三代同堂。X型展台,每一端都做成了吉他琴头的样子(高雄巨蛋)开场前循环播放的影片,正好拍到的是民歌之母陶晓清虽然坐在前排,但手机拍照效果不好,也不确定台湾这边演唱会对摄影摄像管得严不严,只有几位自己特别喜欢的歌手出唱时才忍不住拍上几张,拍的少,更少有清晰的照片~↓齐豫↓木吉他合唱团,李宗盛很低调,《四十年》纪录片里他也有解释原因↓董运昌+包美圣,我非常佩服的民歌手,19岁开始出唱片,唱到大学毕业,说去留学,就把歌唱全放下,回归普通人身份,直到25年后,民歌30才再次登台演唱,而声音竟然还是那么清澈。↓丁晓雯带领着一群从“大学城”走出来的歌手↓我家女神万芳,这次穿了鞋子,仍然是一袭白色长裙,越来越美了~↓徐佳莹+韦礼安,歌唱的传承,徐佳莹其实真的很像民歌手,自己抱着吉他弹弹唱唱写歌,通过歌唱比赛出道。↓安可所有歌手都知道要卡时间,但大多有一肚子的话要和台下的老听众们分享,紧赶慢赶还是超时了半个多小时。7日的演出歌曲、主持词、流程,甚至段子都和6日差不多,并没有太大惊喜,但依然听的感动。(其实很想写一些感想,可随着年纪渐长反而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4年之后重写游记,当时的激动也早已湮灭在时光里。平铺直述的流水账记录,只能说是终于把拖欠的作业交出去了,留个纪念吧。)高雄篇:6月7日-9日民歌特展6月7日,做迷妹样,乘高铁跟随民歌40演出团队从北部南下至高雄再听一场(其实人家好像是有包巴士)。为了庆祝四十周年,相关人士纷纷翻箱倒柜,整理出了一场民歌40特展,从5月开始在台湾各地巡回展出。静物展出同时,还设置了“大咖开讲”环节,邀请了多位资深民歌手、幕后推手举办小型的面对面交流活动。演唱会期间特展正轮到6月7日下午在高雄驳二最后一场,本场开讲的大咖是姚厚笙。因到达高雄已是午后,距离开讲时间很短,虽进了展区,也只是大概张望了一下展区布局,就坐等老先生上台。惊喜的是,上台开场的竟然是新任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的理事长李建复先生。先生穿的随意还背了个双肩包,一副IT民工打扮>”<可看起来肿么那么儒雅~~恭喜理事长先生收获迷妹一枚~随后是姚厚笙老先生和本次特展的策展人熊儒贤的对谈。姚老先生肚子不小,货装的也多,往事随口就来,足足听了2个多小时八卦,迷妹表示非常满足~~~说到后面,其实大家都意犹未尽,可是时间确实不多了,主办方贴心的给大家留除了晚饭和交通的时间,确保大家能赶上晚上6点的演唱会。于是决定8日再去一次。在高雄这几天,住在盐埕区靠近驳二的民宿,房东小妹分了我一个次卧,家里还留了一只喵可以撸。住得近就是自在,8号睡到自然醒吃了早午饭后,趿着凉鞋晃去驳二看展。到达特展刚进门就听得场馆内有些喧嚣,凑热闹的往里走,惊现一群来忆往昔的民歌手。不好意思去要合照,就跟着人群激动的拍拍拍。↓小南方+陶晓清↓陶晓清+民歌本人,啊不,马世芳↓许景淳+苏来↓许景淳,这位同学真的很爱摆各种POSE拍照~↓王梦麟邰肇玫+林佳蓉、许淑绢↓林佳蓉、许淑绢、南方二重唱、丁晓雯==好多人我都对不上名字,捂脸……待民歌手们全部离场,我才又一次进入展馆。↓民歌的起点——中国现代民歌集↓再唱一段思想起——月琴&陈达↓时光碎片↓留言板,给你最爱的民歌手一句话吧↓民歌40时空地图展板↓重现民歌西餐厅↓民歌手们用过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吉他↓某个展厅↓墙上大大小小贴了长长一片过去的报道,不知是搬来了谁的剪报集↓厅中的展示桌玻璃罩下的民歌文物第一界民歌乐府新人奖简章第一界民歌乐府新人奖报名表:黄韵玲—创作组、黄秀侦—重唱、许景淳—独唱2007年三十年后再见李双泽演唱会节目单与我同行演唱会节目单“大地”的故事——黄大城包美圣致陶晓清书信,看内容可能是民歌三十演唱会之后写的↓中国现代民歌之夜↓一墙的海报啊,还都是参演人员签名版↓1989年为心智障碍儿童而唱义演会↓民歌二十演唱会——唱过一个时代↓民歌嘉年华会(三十周年演唱会)——永远的未央歌↓大咖开讲的场地,左侧是8、90年代听歌最常用的收音机,右侧是唱片墙潇洒的单身偶尔也会羡慕有人能分享此刻的感动沒有歌的時代,是寂寞的。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余光中民歌行程结束后,精神就松弛了下来,整个人像是泡在温泉里,懒洋洋的不愿爬出去接触其他事物洗刷掉温泉水带来的愉悦。在高雄的这两天,大概是每天两个景点的参观频率,尤其是正午最热的时候,几乎都窝在室内看书。时至今日还是非常感谢高雄民宿的房东小妹,帮我到买了《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西子湾夕照西子湾夕照勉强可以蹭上台湾八景的边,毕竟从台湾八景“寿山”上远眺,最近的美景就是西子湾了吧。6月的南台湾热到只有傍晚才敢出门,正好赶上太阳西斜。不过讲真,我真的得去学习下怎么才能拍出美丽的夕阳了……有人统计过世界上有多少个渔人码头吗?光百度百科上就能搜到9个,其中台湾的只罗列了淡水的那个,而高雄也有渔人码头哦,台南也有哦~全球到底一共有多少个呢?打狗英国领事馆“打狗”二字延伸出去就是“高雄”市名的变换历史。15世纪时,长居此处的平埔族人种植刺竹以抵御敌人,将此地称呼为“竹林”,发音takao。takao又似闽南语的“打狗”,于是就一直被记成“打狗”。直到日据时期,台湾官方觉得“打狗”不雅,于是将takao的日文发音对应汉字“高雄”作为新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在日据之前,同治年间设立的,所以还是“打狗”,并没有侮辱谁的意思,当然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什么要打狗狗啦……←_←|||这栋红砖建筑据说是台湾第一栋洋楼,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目前大部分是用作高雄史籍文物馆。还有数间房间由古典玫瑰园提供餐饮,如果没有喧嚣的游客,在有150年历史的英式建筑里享用英式下午茶,远眺高雄美景,一定是非常浪漫的事情。嫌吵又抠门的我,只买了一杯外带冰饮在室外休息了两分钟就闪人了。少了古迹和美景加成的饮料味道只能说一般吧。并不怎么好喝的饮料,已经忘了是什么内容了……但从古典玫瑰园一侧看向高雄市区,有不错的景色另一侧远眺灯塔时,从山体间缓缓开出一艘大船迎着落日,照不出字来的是中山大学的一侧校门眷村文化馆位于左营的眷村文化馆的具体位置,真的、真的、真的非常隐蔽……要穿过这样一条完全没有任何标识的小路豁然开朗,穿越浓密的荒草终于看到了一栋灰色现代建筑绕到前方,看到公布栏才确定自己没跑错地方……一楼的各个角落仿佛将真的过去眷村的角落搬过去一样,只是陈列的展品比家里的多的多,就像是谁家在清点旧物。当然也有一些展柜家书专题“我已经写了一叠信给你。我写了很多年,很多年。这里面有我们很多的理想,很多的想法。”可是,寄不出去啊……所以等到大家都老了,等到大陆开放探亲,才知道“原来民国三十八年她就已经出来了!我都不知道,她可能一直都在这儿!”二楼就沉重多了,因为主题是国民党迁台和白色恐怖茉莉二手书店茉莉是台湾比较有名的二手书店,也卖一些畅销的新书,书和音像制品都有在做,店里还划出了轻食区,和普通书店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细看就会有很多不一样,比如不提供塑料袋,连纸袋都是回收利用的(可能是收书的时候装袋用的)各种商场、品牌的纸袋;设有捐赠书柜,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购书,购书款会捐给慈善机构;咖啡店由喜憨儿烘培坊经营==↓高雄美食当年还是比较瘦的(捂脸),因为对美食没那么执着,街边随便看到哪家店都可以吃,吃的也少,所以翻翻也没拍到什么食物的照片。三牛牛肉面 高雄市左营区胜利路85号门头很小,肉很大块,食客如潮。高雄婆婆冰创始店:高雄市盐埕区七贤三路135号当年去婆婆冰店吃冰可是时尚呢,类似今天的网红店吧~最爱芒果冰的脑子一时跳线,点了不当季的桑葚冰,桑葚超多超大碗,吃完瑟瑟发抖,赶紧走回住处暖和暖和。台南篇:6月10日-12日6月10日早晨告别高雄,搭台铁延西线北上至台南。台南的住宿“狗皮家”是这次旅行中价格最高的一间,180元/晚……“狗皮家”是深埋在中西区居民小区中的一间一室一厅的民居,估计原本是个工作室,客厅里的摆设还有工作室的影子,很有台湾创意工坊的感觉。卧室里摆设很简单,一张床垫、一套桌椅、一个置物架、一个落地灯、一个衣帽架。但一点都没有简陋的感觉,每一件都很别致,让人能看到房东的用心。墙壁刷成了黄、蓝两色,还贴有别致的海报装饰,很温馨;桌子是用的旧窗+玻璃/亚克力板+木板DIY的,桌腿特地刷成和衣帽架一个颜色;桌上还摆放了双卡卡带机,这个和大陆的三洋录音机一样是台湾人对时代的记忆,置物架上还有满满一包的磁带供住客播放;晚上躺在舒适的床垫上,听着磁带,看着从二手书店淘来的老书,仿佛又住进了童年的老房子。当然,客厅也很适合消磨时光,房东有准备茶、咖啡、麦片、糖果、梅子和舒适的沙发、BOSE的音响、畅销或经典的书籍。白天游玩累了,买些卤味零嘴回来,窝在沙发上吃吃看看也很舒适。↓台南美食台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台湾城市,后来又多次找借口专门去台南吃吃喝喝,而每次都要吃到的必然是我不厌其烦的在每一篇游记里提到的山记鱼仔店。山记鱼仔店只有这第一次去,才幸运的吃到了特制鲑鱼饭,后来因为都是双休日上门,就只能吃普通的鱼松版鲑鱼饭。特制鲑鱼饭真心好吃,第一次知道鱼鳞炸了之后也能咗饭吃,味增石斑鱼汤也十分鲜美,就是芦笋贵了点,50RMB/3根,这价格我可以回大陆菜场买3把了好嘛。莉莉水果店七十年莉莉水果店见证了几代台南少男少女们的青涩恋情,和高雄婆婆冰一样,这里也是当年台南的年轻人谈恋爱必去的热门店呢~这次为了不踩雷,规规矩矩点了最喜欢的芒果冰。窄门咖啡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对啊,这窄门咖啡的入口真的只容一人通过,还没我肩宽,进去后比摸乳巷还窄,吃太胖就进不去啦,所以一定要努力减肥哦,同学们~店内装潢整体是怀旧又文艺的调调,从窗口可以看到孔庙。从林百货往全美剧院的路上随便找了一家吃面,大热天的我为什么要吃面……味道是不记得了,但拌面吃完,仍然滚烫的难以下口的汤让我记忆深刻……同记安平豆花中午正12点从安平树屋在无遮拦的安北路上,步行10分钟去吃同记安平豆花,现在想想当时一定是热疯了……在台南的最后一日,实在是被热浪逼的不敢出门,就在“狗皮家”窝了一整天,中午就近去了巷子口的便当店买了一份便当,炸鸡腿超好吃,米饭也很赞。↓台南景点台南是清朝时期台湾首府,历史建筑很多,所以提起台南就有一种全是古迹很陈旧的感觉,我第一次来也确是以古迹参观为主啦。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就是郑成功啦。参观延平郡王祠我觉得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在山门前竖有一座石制鸟居。这是日据时期,日本人将这里改名为“开山神社”后增设的。日本人为啥没有糟蹋这里,还对郑成功这么尊敬,则是因为他是中日混血,其母是日本人……于是延平郡王祠的后殿至今仍供奉着田川氏。台南孔庙这座孔庙是台湾岛建立的第一座孔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建了,一度是台湾童生入学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全台首学,至今台南都有习俗,小朋友入学前要来孔庙拜拜。从莉莉蔬果店向对街望去,可以看到孔庙的“子曰”碑【乍看真的很像“日子”啊……台南大天后宫台湾第一座官建妈祖庙,信众无数,我等不信教的也就看个热闹了。很贴心的参拜指导,让首次来的同学也不至于在神佛前犯错不敬月老祠,想了想没拜,于是至今单身,哈哈哈哈乌龟泛滥成灾的放生池台南武庙供奉关公的道教庙宇,就在大天后宫对面。赤崁楼赤崁楼原址可向前追溯至17世纪荷兰人占据期间建造的普罗民遮城,但现在仅在高耸的文昌阁背后还留有一小块残迹。而现在所能见到的建筑则是清末重新建造的。赤崁楼前有一块宽阔的草坪,去的时候正好是傍晚,有街头艺人组织的表演,一群台南市民悠闲的聚在一起欣赏纳凉。台南市警察局孔庙和文学馆对面的台南市警察局,2018年10月的时候已经改成了台南市美术馆,并恢复了最早的土黄色外观。当时路过觉得看上去也是座古迹就随手拍了拍,其实这座建筑和林百货一样都是出于日本设计师梅泽舍次郎之手,建成于1930年代。国立台湾文学馆齐邦媛在《巨流河》为台湾文学馆的建立单独写过一节,讲述在20世纪末台湾文人为设馆发声。她本人在说到对文学馆的想象时这样写道:这个馆应该有一个进去就吸引人的明亮的中心,如大教堂的正厅穹苍圆顶,或现代的展示核心,用种种声光色电的技术,日新月异地说明文学是什么?围绕着它的是台湾文学的成绩与现状,世界文学的成绩与现状,在后面是收藏、展示。它不是一个死的收藏所,而是一个活的对话!进此门来能有一些启发,激荡或更多的思索,至少不空心出去。改建于日据时期“台南州厅”的国立台湾文学馆做到了~建筑本身内部空间的高挑、明亮,搭配厚重的红砖,带给参观者崇敬、肃穆、宁静的感觉。常设展“台湾文学的内在世界”详细讲述了自文字记载了台湾岛以来的各阶段台湾文学,对台湾文学不了解的人来说看完展览也能了解个大概,还可记下一些经典书目日后研读。设展方式能看出非常用心,连对博物馆、展览不感兴趣的我也能花上一两个小时慢慢的看完。山海地土的灵魂——劳农文学特展台湾文学的内在世界李潼《少年噶玛兰》手稿,作者的另一个名字民歌迷们会更熟悉一些——《月琴》的词作者赖西安陈建年《乡愁》的作词人林志兴手稿民歌时代的歌曲为什么那么美?倾整个艺文界的力量,那么多大师参与,怎能不让人心醉。前些天台湾行政院通过了“同性婚姻专法”草案,这几年湾湾平权运动但凡取得一点成绩,网上总是一片欢呼。而几十年前白先勇、曹丽娟们就在纸上书写着LGBT团体的荒唐和无助,为当今的平权运动播下了种子。反观大陆……林百货“林”,在logo里不是lin,而是hayashi,因为这也是日据时代的遗物,1932年由日本商人林方一投资开设的,日据时期台湾南部最著名的百货大楼,当时台南最高的建筑,也是唯一的一栋设有电梯的建筑。国民政府来台后,将其改为台湾制盐总厂和盐务警察的办公场所。1977年停收盐税后,整栋楼大多是台盐所使用。直到2013年重新修护完成,才再次对外开放参观。2014年6月14日才再次恢复百货商店的身份,再次开业,现在售卖的多是文创产品,号称要打造台南第一座文创百货。顶楼神社,也是全台仅有了台南第一座电梯,当时还叫“流笼”我最喜欢的商品,一套牡丹套碟,每次去一定要看看它还在不在全美戏院李安儿时经常去的电影院,至今仍坚持手绘电影海报,怀旧也是爆点。草祭二手书屋草祭就在窄门咖啡隔壁啦,内部不允许拍照,和茉莉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略有些昏暗的狭小空间里,每一个角落都巧加利用,整齐的堆满了各类书籍。台南札哈木原住民公园去安平晃悠的一天,第一站先去了札哈木原住民公园,“札哈木”是台南原住民邹族语“府城”的意思,公园的建筑、装饰、展览品都以“邹族”为主题。从札哈木公园步行去往安平路上偶遇了安平渔人码头安平古堡安平古堡历史往前追溯会比延平郡王祠更古老,原主是被郑成功打跑的荷兰人,当年原址上建造的是“热兰遮城”,直到清末热兰遮城才被毁,后来日据时期,日本人将城堡铲平后,建造了新的建筑,才是“安平古堡”。因为历史悠久,又经历过多次战乱,所以传说很多,特别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安平古堡和赤坎楼之间有密道相通”。进入景区后,在还未登上古堡红砖阶梯的左手边有一座热兰遮城博物馆,里面有影音馆详细介绍安平古堡的历史沿革,还有挖掘出的古物供参观。从安平老街去古堡的路上偶遇一口古井,会不会是赤坎楼地道的出口呢?台南安平区步行地图鹿港篇:6月13日有没有人真的去妈祖庙后面找那家卖香火的小店呢?其实罗大佑创作《鹿港小镇》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去过鹿港,那家小店也只是个意象。大天后宫可能是在大陆最有名的一座天后宫,毕竟被罗大佑唱了那么多年。鹿港天后宫自康熙年间创立至今已有400余年,是台湾最早供奉湄洲岛湄洲天后宫天上圣母开基圣母神尊的庙宇,供奉着全台唯一一座从湄洲请来的妈祖像:“湄洲开基天上圣母”。这座妈祖像长年累月受香烟所薰而成黑面,因此又被称为黑面妈。半边井查资料的时候发现现在小学生课文里就有说到这口井,而我三十岁了见识竟然不如小学生……扶额。课文: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鹿港真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地方。桂花巷世界有多少个渔人码头,台湾有多少条桂花巷?据说这条桂花巷是想打造成文创区的,但似乎和小镇并不合拍,名声不响,不温不火的半死不活。出了桂花巷,街边的一座庙宇摸乳巷超尴尬的地名,一条200年历史的窄巷,只容一人通行,遇到对面来人,只好相互垫脚侧身,不过……觉得没有窄门咖啡的巷子窄哎。回程途中走错了路,这也算是湾湾特色了吧鹿港一日游之后,在桃园住了一晚,第二天飞去香港和闺蜜们回合。香港篇:6月14-16日一个人背着36L的登山包,带着一堆书碟在台湾游荡了9天,累到爆,只希望能直接飞回家睡上一周,但想到能和闺蜜们在香港聚会又兴奋了起来。在香港一共三天,能够强打起精神拉着只想逛吃的同伴在疯狂大采购之余,利用各种香港特色交通工具,打卡多个港剧标志性建筑,我也是非常佩服我自己了。↓交通工具全坐遍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因《重庆森林》而火遍华人世界的打卡地,垂直落差135米,全程耗时约计20分钟。扶梯和两侧依山而建的房屋非常的近,但远不及房屋与房屋之间,如果有两扇对开的窗户,抬脚就可以从A楼跨去B楼。楼间距那么密,能有块空地就好好享受阳光吧~叮叮车只存在于香港岛上的双层有轨电车,乘坐的时候要准备好硬币。太平山缆车来香港怎能不看夜景,观夜景最佳的地点太平山顶一定有一席之位。多数人都会选择搭乘缆车啦,所以候车的队伍超长,我们差点打了退堂鼓,但本着来了不看太吃亏的想法,硬是排了半个小时队上山。太平山夜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不好看一定是我手机拍照效果不好天星小轮夜景有对比才有伤害,太平山夜景还是很能打的~在码头偶遇据说难得一见的雪糕车香港所剩无几的旧式机械钟楼↓港剧拍摄地点朝圣九龙塘消防局——烈火雄心油麻地警署TVB看多了,会有一种错觉:全香港只有油麻地这一个警署。2016年5月已经闭所了,只作为报案中心用,以后TVB的警察去哪里上班呢?旧最高法院/立法院——壹号皇庭楼顶的象征正义和法律的忒弥斯女神,在港剧里出现频率也超高的。新高等法院——法证先锋赤柱监狱——再战明天赤柱美利楼这栋楼最初是建在中环,60年代还闹过鬼,后来为了移位置给中银大厦(新旧高等法院中间的那座),整体拆散了之后搬迁至赤柱的。赤柱海滩黄大仙祠香港最著名的庙宇,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哦。这是一趟“纵火-被抓-进法院-法院装修换一家-入狱-出狱-去拜拜”的深度体验游线路……↓逛吃逛吃逛吃对我家某妞逛街的活力佩服的五体投地,每出一个商场我都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带某妞出来玩了,可是……为什么后来我又带她去了两次东京……为甚………… 逛街上亏掉的体力,一定要吃回来,比如兰芳园:翠华 许留山 还有找不到照片的莲香楼、珍妮小熊、住处附近的茶餐厅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特别想念台南巷口80台币的便当,川妹子陪我一起想念家乡的辣椒……消费明细本次出行,自6月5日至6月17日,共计13天,途径台北、高雄、台南、鹿港、桃园、香港6个城市,共支出10135元(不含代购):按地区分:国内:65元,即机场大巴+机场饮食;台湾:6690元,三程的机票全都计算在台湾行程里了,9天,平均743元/天;香港:3380元,4天,平均845元/天;按消费目的分:购物:2255元,含买给自己的化妆品+书碟934元、给亲戚朋友的手信1320元;交通:2125元,含国际1238元、城市间380元、市内交通507元;住宿:1930元,共住宿12天,平均161元/天,台湾平均136元/天,香港平均236元/天;演出:1548元,两场;饮食:1264元,含正餐943元、零食321元;杂项:696元,含未用完港币折合人民币533元、电话卡100元、门票44元、存包20元;行前准备:317元,含存款证明20元、入台证177元、港澳通行证120元(持中转联程机票可以不需要港澳通行证在香港待上7天,这笔钱其实可以不用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