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Sia说:新西兰与中国同在东半球,距离却十足遥远,但这个国家在我们中国人的旅行版图上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去处,一直都是留学与移民的热门之地,加上魔戒系列电影十余年来的加持,旅游和定居的华人都非常多。过去由于只晓得玩 欧洲 的历史人文名城,并未将 新西兰 列入前排备选目的地,这两年有点爱上了徒步远足,就想来多体验一些不同的自然风光。Jeff说:请原谅我的标题党行为。确实看新西兰游记就知道,99%的人都会去更“pure”的南岛,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只去南岛。我也想去,但出于以下几种考虑做了只玩北岛的决定:1. 我俩户外段位不够,很多Great Walks和徒步线看DOC网站都存在有雪崩的危险,虽说比冬季强点,但和夏天的徒步季比起来简直不是一码事,后来看到汤加里罗也验证了我的判断;2. 航班起落都在奥克兰,加上南岛难免有些浪费时间浪费钱。14天的旅程掐头去尾只剩12,如果不是醉心于开车,至少每个地方要停个两天,算下来就6个目的地,确实需要小取豪舍。另外就是感觉北岛有大半个没人提及,有种外国游客和本地居民成反比的感觉。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其他游记攻略中会出现的信息基本都没写,而是将此行比较值得一说的部分做了标题。因为懒,剧透也不严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目录中随意跳转。【划重点】找一个萤火虫秘境,在深夜独自前往一探究竟【位于卡卡西的萤火虫通道】新西兰萤火虫学名Arachnocampa luminosa,是 新西兰 独有的一种发光昆虫(不同于亚洲常见的那种)。但这种神奇的生物却不独有于各收费高昂的洞穴和Tour里(自己找动物和别人带你看基本上是天上地下两种体验,而且这些tour一般来说不能摄影或不具备摄影条件),其实只要环境阴暗潮湿、温度适宜就可能发现它们,北岛尤其多,不妨仔细做做攻略或向当地人打听。太阳落山后的萤火虫探险之旅相当刺激,胆小者勿入: )亲密接触一座雪山,并在山中小屋自炊过夜【在Taranaki粉红雪顶前激冻的二人】春季的好处就是但凡北岛稍微高点的山都自带雪顶,颜值相当高。而稍微长一些的徒步线都有DOC(环境保护部)维护的自助Hut,再也不用担心半夜被大雪埋了。这是新西兰徒步一大特色,堪称户外自炊和摄影爱好者的福音(用帐篷的重量换食品和器材)。总之,在新西兰不来一次多日徒步就太可惜了。火山没有喷发时是人类的好伙伴,要好好利用【露营在HWB时与黑天鹅夫妇面面相觑】北岛中部是 新西兰 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带。除了吃毛利人煮的玉米,还可以像当地人一样,坐船奔赴湖畔露营地,享受野温泉,看落日给毁灭世界第八大奇迹(第八有很多)的Tarawera火山镀上金色。神奇的是,站着冷躺下热—因为露营地自带火山地暖。穿过原始森林和碎石路,完成一次越野骑行【冷雨中在老马路上会车】南岛不清楚,不过北岛太适合越野骑行了!在原始森林里的碎石下坡路左右过弯爽到爆!北岛中部到处都是给越野自行车跑的林间小道,很多小镇都有给小朋友飞坡用的小轮车公园。同时也不需要多么专业才能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助力车也是很普及的。绕个远儿,捡拾殖民老路上的旧日故事和风景【Gentle Annie上一条已废弃不用的木质吊桥】自驾本是新西兰旅游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可不必追求尽快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因为你已经在目的地之中了。一些现在看有些偏僻蜿蜒的公路,也许就曾是当年拥挤着殖民者的交通主干道。相比很多新的国家高速,这些老路旁的故事更多、风景更好,路上车更少,也更富驾驶乐趣。在坏天气里,去各式博物馆赚点谈资和好心情【殖民者船上的各种怪味,敢闻第三个吗?】新西兰的博物馆虽没有瓷器和名画,但逼格之高实属罕见。布展精致,体验丰富(居然有很多可以闻味儿的),对自己的历史细节刻画得十分生动。环看整个北岛,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可以找见有趣儿的博物馆。而且在非公共假日,可谓是门可罗雀,你可以在空无一人的博物馆影院看一段影像资料,也可以请馆员一对一的给你讲解某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选个农场住下,日落时分去巡视后院的山头【沿着挂满羊毛的栅栏走回农场小屋吃大餐】作为一个羊比人多的国家,选择住在一个百年历史(这在新西兰就算长的了)的农场呆两天,或许是比参加剪羊毛Tour更能了解当地人生羊生的方法。晚餐之后熊熊燃烧的壁炉旁,农场主可以兴致勃勃地与你探讨从优选育种到羊屎形状的各种问题,甚至你还能现场挑选买两头种羊回家。【图】【租车和开车】行前持续几个月对比了租租车、租车公司官网以及携程的价格,最终选择了携程。一是价格便宜:新款掀背卡罗拉14天+全险不到3000人民币(当然全险不是租车公司的,理赔可能麻烦一些);二是保险条例可见且比较清晰。当然这只是特定时间的个体经验。由于没有什么事故和幺蛾子所以也不好评论Go Rentals这家本土公司咋样,只能说在奥克兰取车和还车效率都还比较高,我们见到的车也大都比较新。我们取到的卡罗拉估计是最新款,才1千多公里。定速巡航时可以选择跟随前车+车道辅助,都快不用摸方向盘了,走高速时特别nb。最厉害的是,这车能识别路上的限速牌子然后进行提示……不知道怎么实现的。虽然新西兰大部分公路限速都只有100公里/小时,但耐不住他们弯速高啊…很多高速在弯前都会很温馨地提示过弯速度(而且我觉得还比较合理),一开始习惯性的踩脚刹车,结果没几个弯就被后车追上了。后来干脆按提示速度再加个10,就比较能融入社会。【Day 1-2】 北京 → 奥克兰 → Waitomo听闻新西兰安检严,临行前把徒步鞋底儿都好好刷了一遍。结果入境的时候人家就问了一句:“鞋你刷了没有?”“刷了。”“走吧!”第一晚住在Waldorf Stadium Apartment,离租车公司近,还有24小时营业的Countdown和亚洲超市太平,转角一家味道ok的越南河粉。实乃准备旅程开始的绝佳之选。摸黑探索Ruakuri Walkway眼看雨下得越来越大,此行又一个计划开始在我心中动摇。新西兰萤火大虫和另外一个大IP霍比屯还不太一样,霍比屯就那一个,不参加Tour就没得看,萤火虫才不是那样。之前越调查越发现没有合适的Glow worm tour:黑水漂流这个季节太冷,索降据说没两分钟太坑,划船还可能“堵车”排队进洞。干脆我们自己找虫吧,还比较有乐趣。Ruakuri Walkway是稍做一点功课就能发现的免费虫点,不过也没什么图片,看介绍说需要天黑了才能看到。都到了Waitomo好像不看个虫进个洞有些说不过去,为了不留遗憾,还是冒雨驱车前往。Ruakuri是个mini环线,转个30分钟就能走完。我们选择在太阳刚下山的时候进入步道,走到步道上第一个洞时看里面已经伸手不见五指,头灯虽带了两个带其中一个没装电池,就这样LP还吓唬人说洞里闹鬼,真刺激。转了两个不大的漆黑洞穴(幸好不大),虽然与平时被照亮的洞不一样很有探险的乐趣,但也没看到大虫的踪影。想着是不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虫不出工呢,结果在快到出口布满植物的“岩壁”上发现了星星点点的光亮。“这是吗?”两人疑神疑鬼的不敢确认,又往前走了两步,蹲下看到了树根部闪起了更多亮光,基本实锤毫无疑问了。平时看图片新西兰萤火虫都是跟水晶门帘一样挂着的,没想到在洞穴外它们其实更愿意躲在植物里面。挺像纳米比亚的蛾子,不过蛾子亮起的是红光,真的很瘆人。【Day 3-4】 Waitomo → New Plymouth天然桥迷你环线和Marokopa瀑布这天去新普利茅斯有两个选择,一是走3号公路直接南下,二是不走回头路,沿着Te Anga Road向西到Marokopa,然后再一直向南回到3号公路上。我们选了第二个方案,原因有二:一是今天不能太早到三姐妹,否则潮水没落下不去;二是西边还有两个小景点,不转一下枉到Waitomo住一天。两个mini线路都费不了多长时间,这种小观景线仔细找每条路上都不少。线路虽小,但却不乏各种设施:停车场、厕所、步道和观景台,下来溜一圈作为开车累了透透气的法子真是再好不过了。舞动黑沙狂风的三姐妹巨石三姐妹说的是Tongaporutu附近西海岸被潮汐侵蚀出的三块巨石,原本应该是属于White Cliff Walkway上的一处景观,但看DOC网站说从南边走不过来了。从3号高速往Clifton Road的岔口进去没多远就能看到标识。车停在车场下到海滩走几步就到了。我曾经想象是:我们徜徉在退潮过后结实的海滩上,海风徐徐,已向西落去的太阳照得人身上暖暖的。慢慢走到这些海边巨石旁仔细端详,眺望远处的Taranaki,说不定还能等到潮水稍涨回来的落日时分拍出些好照片。现实是:大风吹得我都不敢往三姐妹的方向多看两秒。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最细软的黑沙滩,不过就是这些黑沙差点把我双眼弄瞎,就个人体感而言,这风比我们在新泻经历的11级台风要狂野多了。话说回来,这次遇到的应该是特殊情况吧,看别人前一天去还好好的。风和日丽时还是很值得在该处停留一下的。要注意提前查好潮汐时间(Met Service、Windy都可以),低潮左右一两个小时是安全的,而有一点海水则可以映出三姐妹的倒影,而且天气好时确实是可以看见Taranaki山的,我认为这也是北岛拿的出手的绝景之一。Mokau是Hamilton到新普利茅斯中间传统的休息点,也尝了尝当地名物“银鱼烧”,难吃的我都有点变形了。鼓起勇气,清晨去骨桥看山经过前一天灾难性的大风洗礼,感觉自己的身心都在颤抖。早上,大风大雨掀房顶的声音好像听不见了,还是强打精神弥补自己昨天搁浅的计划:“最后入住Fitzroy,在步道尽头回看骨型廊桥后的Taranaki山和海边落日。”骨桥指的是新普利茅斯Coastal Walkway上的Te Rewa Rewa桥,也是该步道的标志性景观。这桥的毛利语我没有查到是啥意思,不过样子很像什么远古生物的遗骸,酷毙了,而且还能从桥洞里望见Taranaki山(别骗我了)。Fitzroy离这桥近的很,走路不到两公里,只不过步道稍显无聊,当然也可以下到海滩。早上除了我和几个骑车的捞鱼的就没别人了,幸亏太阳还是突破云层射出了一些光芒,要不然傻站在雨里的我会很没面子。赶上了Puke Ariki的国家地理摄影特展因为没给奥克兰留什么时间,Puke Ariki成了我们此行走进的第一个“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博物馆,这个地方实际集成了更多的元素:图书馆、isite、咖啡馆外加一个高级餐厅。二层的常设展有从殖民者船上怪味到这个地区的经济支柱:石油钻井平台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们造访的时候还有一个颇为吸睛的国家地理摄影特展,不仅展有其最为出名的50张照片,还通过视频和备选片让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到每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可以说虽然每层展厅都不大,但让人在其中呆三个小时绝不会感到烦闷。而以上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不得不说石油经济就是硬气。独享装置艺术大牛Lye爷的世界如果你来过新普利茅斯,那么眼睛肯定无法避开Puke Ariki对面的那根呆毛--风杖(Wind Wand),它的原作者Len Lye是出生在 新西兰 的实验电影和动力雕塑艺术家,他大部分重要作品都存放在Govett-Brewster美术馆,而且还在基金会的努力下不断“更新迭代”。我们几乎是在零了解的情况下走进美术馆的,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我俩走过在做类似人体器官循环的一堆破烂儿,在空无一人的电影院里看了场介绍Len Lye生平的电影,听馆员给我们讲解了Bell Wand、风暴王等动力雕塑几近魔性的表演,可以说对这位1980年去世的新西兰艺术家终于有了些认识和共鸣。热热身,挑战下Paritutu的峭壁陡是陡了点,不过抓点脚点又大又多,再不济还有铁链子。山顶风就更大了,可以看到城市全景和海岸线。当然,天气好时看到Taranaki山也是没问题的吧。【Day 5-6】 Taranaki → Stratford利用山小屋的“新西兰富士山”二日环线Taranaki(Taranaki是毛利语,英语叫Egmont)算是世界地图上最显眼的山了。与富士山在谷歌地图上的对比,隐去名字的话还是Taranaki更符合人们对富士山的想象吧。一是因为它是最为对称的火山之一,周边地势也较平坦,二是它有像法国园林一样人为“修剪”而成、边界平滑的森林裙摆。作为在汤加里罗之后新西兰设立的第二个国家公园,没有Tongariro Crossing那边那样的“人挤人”,线路够多,交通方便,也不会很难走,还拥有一眼便会心动的绝景,真乃我心中的亲民好山。而且住一回自助式小屋也是我心目中新西兰的“必体验”。与日本和欧洲的山小屋不同,新西兰环境保护部(DOC)运维的山小屋(Hut)通常是无人常驻管理的,完全凭徒步者自觉买票自助使用。价格当然会便宜一些,但热腾腾的拉面和凉啤酒需得你自己想办法了。小屋也分几个级别,Taranaki山前小环线Pouakai Circuit上的Holly Hut和Pouakai Hut都属于比较高级的Serviced Hut(有取暖设备,Holly Hut还有电灯)。不同级别的Hut票价也不同,具体可以参考DOC网站介绍:https://www.doc.govt.nz/parks-and-recreation/places-to-stay/stay-in-a-hut/hut-categories/Pouakai Circuit介绍:https://www.doc.govt.nz/parks-and-recreation/places-to-go/taranaki/places/egmont-national-park/things-to-do/tracks/pouakai-circuit/ 本来想8:00到Egmont管理处的,但受制于Fitzroy的人上班了才能退房,实际8点才从营地开车出发。一路上我们依旧没见到半点Taranaki山的影子,心里还是十分担心天气和时间(当然还有忘带的那条雨裤)。路上虽然出现了大彩虹,但到了管理处却已快下成瓢泼大雨,值班大妈看样子也是刚上工,点起火炉,不慌不忙的开电脑给打Hut票,同时告诉我们:DOC网站上的警告仍然有效,山体滑坡需要花额外两小时绕道通过;步道上有一段有较多积雪;有几个开马自达的家伙上山好几天了还没回来。真是没一个好消息。好在可以开回到Kaiauai Track的入口停车作为起点(之前在Google街景并没有看到,应该是定位有些误差),那个地方大概只能停个四辆车的样子,已经停了辆皮卡估计也不是爬山的。换好衣服上好雪套冒雨出发,这时已接近9点半,比原计划晚了一个小时。想着走走看不行就住在Holly Hut吧。进入密林,雨倒是小了些。地面虽有些泥泞,但好在步道宽阔,裤子能够保持干爽,路线标识清楚绿意盎然,走起来倒是渐渐就把担忧抛在了脑后。今天有16公里准重装徒步+近千米的爬升任务,路上不敢坐下休息,都是吃口坚果巧克力喝口水就继续走。在Kokowai Track经历了一段近400米的爬升后,穿出了森林,视野一下变得开阔,可以感觉到主峰就在前面的云雾之中。果然,在下了一阵雨夹雪后,大幕拉开,终于一瞬间清楚的看到了Taranaki傲娇的雪顶!心情异常激动,掏出单反,也不管是不是过曝就一通拍。回头一看,身后的云也在逐渐散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森林裙边与农场的分界线。借着这个窗口和好心情,没有再作休息,一鼓作气攻克了有积雪覆盖的爬升段。一路上不乏这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空心台阶”,里面是或深或浅的冰水混合物,所以这个季节最好要穿中帮以上的防水鞋。台阶偶尔缺席的一两段路让人意识到如果没有DOC,这条路还是挺刺激的。在Kokowai Track的三岔口,遇见了一个穿短裤(真是令人汗颜)拿着电动手钻的大叔,了解到他是公园的工作人员,说前面就没啥雪了,咔咔走吧。这么说那辆 皮卡 估计就是他的,这速度……怪不得 新西兰 人总是嘲讽DOC标称的步道用时。这个路口是整个路线中最接近主峰的点了,之后就是一段漫长的下降路(5.3km)。在无数次欺骗同伴前方就是梅林后,终于在下午两点半来到了Holly Hut午餐。迟到的午餐是Salami 三明 治+味增汤,吃完简单参观了下hut。如果是准备了三天给这条线的话,走到Holly Hut就可以歇了,两天的话最好是再走个5公里到Pouakai Hut,否则第二天路程有点过长,也会错过日出日落时分水塘前的Tarannaki。到Pouakai Hut的5公里路上要穿过著名的Ahukawakawa泥炭藓沼泽。开始时还小心翼翼的注意其它游记中提到的步道陈旧问题(一条腿没进沼泽可不是好玩的),走了一阵才发现木质步道已修复一新,只要自己不犯傻,绝不会踏入沼泽半步。虽然十分感谢步道维护者(也许就是刚才的短裤大叔),但也犯贱式的有些遗憾。终于在5点多到达了Hut,已经有三人在那里忙活了,跟大家打了招呼选好床铺后,赶在落日之前放下大包轻装去1公里外的水塘看雪山。其实在从Holly Hut出来之后云雾就再也没有离开主峰,中途也有Hut的徒步者拿着脚架往回走告诉我们今天不太可能看到了。不过,自己不去看看怎么能行呢?做攻略的时候很可能已经看过Taranaki最美的倒影照,那估计是去目的地的其中一个理由,但照片里那个景色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尤其是没有回忆。没有卸下大包后那种疲劳但又轻松的回忆,没有替同伴又突破了一些极限坚持到底而欣慰的回忆,更没有风雨中主峰若隐若现牵动我们心情的那种回忆。欣然前往不是因为捕捉让世人皆认可的完美景色,而是去收获一个对于自己已堪称深刻的回忆。(强行自我安慰完毕)(脚架躺在车里静静地看我装逼)然而山大概是被我的臭不要脸感动的打了个寒颤破了功,在蓝调时段竟然让我们看到了真容。虽然有大风看不见真切的倒影,但粉色蓝调中的雪山也引得众人惊叹不已。对于粉粉的雪顶,我的直接感受是“看起来真好吃啊”。回到Hut,已近全黑,开启营灯和头灯开始做饭。因为不用带帐篷,所以干脆带了个西红柿罐头、腊肠、洋葱胡萝卜和小管意面做Minestrone。炊具也很混搭:主力是Trangia 27的不沾煎盘+爱路客的1.5升锅+雪峰的Giga Power。饱餐一顿之后早早睡去。对了,中途有一个一起在水塘照相的哥们因为没有买Hut票,思量半天最后还是摸黑下山了。虽说Taranaki退出相对便捷,但太阳落山后走实在有点危险,提醒各位还是提前计划,实在估摸不准好歹带着睡袋先凑合一晚再补票也是个办法。第二天,5点就听着陆续有人起床开门,我也忍不住穿好衣服去看日出。走出去才发现步道上全是冰,巨滑,天气也不好风大云雾多。于是就回 来安 心的睡到9点,吃饭、收拾、上厕所、开拔。今天要走10公里、爬升600米左右,算是比较轻松,主要是翻越Henry Peak以及树根交错的下山路。正好在四点钟在入口处走了出来,完成了春季的Pouakai Circuit。虽然一路上又风又雨,雪山也不怎么露头,但这段经历对于我俩堪称完美。这种把人稍微往极限方向推一点的徒步,一路上看似安静,实际是在和自己进行着嘈杂又大声的讨论:久违的真实饥饿感吞噬着葡萄干落到肚中迅速给你供给的那一点能量,然后又伸手要;臀大肌虽然酸的不行,但心里知道再多压榨它走完前面这些台阶并没有拉伤的风险,而不吭不响的右膝盖你就有些拿不准了;做出要不要冒险去花额外一个小时去看景,快速下坡时下一步踏不踏在那个斜面上等等或大或小的决策。哪个不是在 和平 时躲在后面不可理喻的肉身与精神交流,然后共同承担一切后果。为一个对于我们稍显极限的目标做准备,然后在自我对话和调度中完成它,这个过程令人享受。感谢Taranaki,收包走人。雪山旁的莎翁小镇:Stratford完全没有预料到Stratford会成为此行给我印象最好的城镇。和它竞争的可是分别由艺术家和Art Deco加持的新普利茅斯与Napier、中土和霍比特人的Whakapapa与Matamata以及全是北岛特产的Rotorua和Waitomo。Stratford扮演的角色是被遗忘的世界公路起/终点,至于它莎翁小镇的名头,则是19世纪末新西兰殖民小镇偷懒的命名法:随便找个英国名人牵强附会。并且还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街道都用莎士比亚笔下的人名命名了。出发前临时改定的BnB位于Brecon Road,大概不是哪位赫赫有名的角色。房东虽没深聊,但也是那种逃离大城市,把猫当儿子隐居乡下的家庭。比起无边泳池,我更喜欢他家跟个小公园一样的后院。在一个哪里都能看到Taranaki的地方却不知道该找什么角度了。我们在超市停车场又感受到了召唤,把车开到一个死胡同里,哆了哆嗦地拍下了卡西莫多版Taranaki。然后去小镇主路上看了那个被很多文章嘲讽的钟楼整点表演,想起新西兰可怕的餐厅食物和价格,干脆去旁边友好的中餐厅买了超值炸鱼回家配方便面和黑皮诺。真没什么特别的。但这个小镇无意间满足了我对 新西兰 生活全部的幻想和期待,房东夫妇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在金色夕阳下开车慢慢寻找民宿的那些画面也已在脑中点击红心永久收藏。【Day7】 Stratford → Owhango穿越被遗忘的世界公路不是每条新西兰公路都有这么酷的名字(虽然翻译过来很拗口)。这条连接Stratford和Taumarunui的43号公路约有155公里长,据说是新西兰年纪最大的Heritage Trail,不过Heritage Trail又是啥呢?好像也没官方的解释。据说它还是古老的毛利贸易路线,上面还有雄心勃勃的历史定居点(估计就是那儿了),而这些热热闹闹的历史细节似乎都被世界遗忘了,都被埋藏在测量员Joshua Morgan花花草草之间的墓下。可以确认的是,这条路上确实没有加油站,也没什么手机信号,弯急路窄,会经过一个180米长的单行尖顶隧道还要走12公里的沙石路面。我们也在这里遇见了北岛少见的非双和KTM疾驶而过,多少表现出驾驶者对这条路冒险气质的信心。探索荒唐心酸的微型共和国Whangamomona是 新西兰 一个红红火火的开垦前线小镇被历史洪流冲击只剩几乎个位数居民的典型。但与其他缓慢消亡的城镇不同的是,1989年没剩几人的W镇借着政府意图把它从Taranaki大区划去的机会,在198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获得了很特别的气质和思路。先是选了一个不知情的镇民当了10年总统,后来干脆推举了一头名叫Billy Gumboot的羊当总统(倒是很符合新西兰国情)。镇上唯一有些模样的建筑物是Whangamomona Hotel,宾馆内部的古里古气乱糟糟很像这小镇的大脑内部。在出入境都盖不了章、签证只有一行数字儿的今天,你还可以踏实的花点钱,郑重地盖上该 共和国的印章。小镇几乎处于Stratford和Taumarunui的中间(可见其决绝的态度!),是穿梭于43号公路上时最好的歇脚点。此行最像家的地方:FernLeaf B&B我们一致认为此行的最佳住宿应当为Fernleaf B&B。Forlong家族在1924年来到这个伐木后的土地上经营农场已将近百年,当你气喘吁吁翻过后院的第三个山头时,只不过才走了农场的1/4,还有更多的牧场在马路的另一侧,而这一大片地和上千只牛羊就由已经75岁的Melvin一个人来管理,真是令人惊叹。老爷子还给我们介绍他家很久以前就开整的科学育种计划,目的是挑出永不拉稀的好羊!据说还卖去了中国 。在Fernleaf和在那些隐居乡下的城市人house感觉真不一样,老两口热情不矫情,女主人Carolyn烹得一手好菜好Cookie,比外面的破馆子强多了,6、7百的价格我觉得非常有性价比,毕竟滑雪季你在这片住个motel都这价。房型推荐Red Room。Booking上好像没有,链接在这里:www.fernleaffarmstay.co.nz【Day8】 Owhango → Whakapapa → OwhangoTongariro Crossing可以算的上是全新西兰最火的一日徒步线了。按Lp的话说“每年有6万到7万的徒步者的徒步者来访”,对比我们黄山十一600万人的话倒是不多。不过Tongariro这6、7万人大多都是夏天来的,而在积雪未消的春天,本不简单的步道难度再次激增。需要向导、雪爪与冰斧不说,很多人要看的祖母绿火山湖可能还结着冰。所以这个时节,如果没有充分准备的话,最好就像多数人对待积雪期的富士山 一样,远观就好。但来汤加里罗怎么能不玩户外呢??冬季这里可是新西兰最大的运动场, 汤加里罗三巨头之一Ruapehu是新西兰唯一可以滑雪的火山。十一期间滑雪季还没结束,新西兰学校的假期使这个地区的又迎来一个小高潮。这是滑雪的玩法,可以参考比利白的帖子。徒步的话也有很多其它线路可供选择,我们这回走了两个小环线(Tongariro Falls Track、Silica Rapids Track),两条路总长加起来不超过14公里,爬升很少,中间还衔接了Chateau Tongariro 的下午茶作为午餐,眼瘾嘴瘾脚瘾都过了,非常完美。汤加里罗穿越替代方案一:Taranaki Falls这条来回6公里的环线从Whakapapa村Skotel Alpine度假村门口那条路出发和返回,车停在路边或者isite对面那个免费停车场就行,非常方便。在非常“汤加里罗”的长草中间走向末日火山的感觉非常不错,我觉得就算Cos一下Frodo和Sam也不会有什么风险,毕竟还有人在这条步道上拍婚纱呢。最佳被观点是在步道的转折点--Taranaki瀑布的上方,可以让同伴拍下你屹立于熔岩流道之上的英姿。对于我,这条步道稍显不足的地方是人有点多,也太短。因为预定了下午两点的High Tea,所以克制住了往Tama Lake那边继续走的想法(10km往返路),但直觉告诉我这条道应该是不错的。徒完步喝个管饱的下午茶早上出发前,我就预定了Chateau Tongariro 的High Tea,很难拒绝看着雪山享受英伦遗毒这件事儿啊。这个古老酒店(新西兰意义上的)外观十分显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东西,32刀的下午茶如果你把它想成是午餐(High Tea原意就是给劳苦大众帖膘的加餐嘛),那真的一点不贵,尤其是服务生把我俩领到酒店窗前落座时,真是看 汤加 里罗和末日火山Ngauruhoe的极好位置,过了一会儿身后响起了钢琴声,原来还有歌手渲染气氛。虽说哥们儿唱的都是大悲歌,从Hallelujah到Wish you were here,是因为雪山被云盖住了吗?不过他并没有影响到大堂里畅快聊天的人们,徒完步在这坐一会补充体力看看山真是幸福的体验。当然也可以乘缆车去新西兰海拔最高的咖啡馆,Whakapapa滑雪场的Knoll Ridge Cafe喝一杯,不过天气不好,Ruapehu一直被乌云笼罩我们就没去。汤加里罗穿越替代方案二:Silica激流Silica Rapids Track绝对是汤加里罗地区一条被忽视的好线,人少,景观丰富,一路与三巨头火山作伴。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环线的一端在Bruce Road上,要不就去乘滑雪场的班车,看人家能不能在高处的入口处把你搁下,要不就从Whakapapa村的入口进入,爬升200米从上入口出来后沿着Bruce路返回至村里。因为新西兰车速快,Bruce路有些窄的地方感觉还是有些危险。除了黄色红色的火山矿物激流,还能见到BBC纪录片《新西兰-地球上的神话之岛》第一集中有着宽大尾巴靠捕食溪上小虫的小鸟群落。末日火山Ngauruhoe在步道最后的观点也终于露了一分钟的头。这天新西兰偷偷把时钟调成了夏令时,所以6点多了天还没有要黑的意思。晚餐就选在了村口的Tussock,因为是周日,所以点了Sunday Roast,彻底把今天吃成了英国哈哈哈。星空与萤火辉映的Kakahi小径其实除了闹鬼的Ruakuri,此行还安排了两个萤火虫点,一个是麦克拉伦湖划船进洞,后来因为实在不想去 陶朗加 而取消,另一个就是Fernleaf对面的Kakahi小镇旁的一条小径。大概是确定住宿后在周边用谷歌地图看有什么玩的时发现的。资料很少,照片更少,此行留作成了一个夜间活动Option,实地造访后没想到会如此惊艳。这条小径位于Kakahi镇东面Te Rena路的尽头,本是准备修建铁路的--为了将Kakahi生产的木材运出去,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计划暂停(这里应该编个鬼故事……),Kakahi萎缩成了今天这个模样,小路也没有跨过Whakapapa河连接对岸的Hohotaka路。阴差阳错的这里成为了极少数可开车进入的萤火虫小径(但强烈不建议开车往里走,一方面车灯和尾气对虫有害,另一方面也没有摸黑步行那种刺激心动的感觉)。当然刺激的感觉还要从还没到入口时就开始营造,比如我们就放着马克思佩恩的主题曲(不是故意的),只开近光(怕照着萤火虫),停下车我半天没缓过劲来,老觉得会有变态农场主从后面一棍子把我们掀翻在地。通道有萤火虫的部分看资料只有100米长,但在深夜步行的话却感觉无比漫长,最有乐趣莫过于关掉任何灯光,让两侧的“萤火墙壁”指引你前行的方向。有趣的是,北墙的萤火虫比南墙上的多,大概是光照的影响?小径梦幻得实在不真实,我们决定第二天早上再去一趟看看地形。路还是非常平坦的,不用担心被绊倒,车可以一直开到尽头---河边有许多掉头的空间。【Day 9-10】 Ohakune → NapierOhakune就是一个农业滑雪小镇,特长是种各种萝卜。因为有个学校假期,所以镇上充斥着带娃滑雪的人们。不过我们依旧不是来滑雪的,而是来骑酷酷的越野自行车的。之前的假想敌其实一直都是Taumarunui两天一夜的Timber Trail,后来仔细看了路线分析了自己(两个没越野骑过车换过胎的菜鸟)后选择了这个半天的骑行。很庆幸做了这个选择,因为当天又开始刮风下雨……“老马路”上越野骑行初体验Old Coach Road其实是条带有一丢丢越野性质的观光骑行线路,这路顾名思义原来是为了走马车而修的,而在1908年因为铁路联通没有必要再用马车运送建筑材料和摆渡两头的乘客而废弃。一路上有各种对该路历史的介绍趣味十足,也给体力不济的弱鸡体面喘息的机会。整条骑行线路单程15公里,半天骑行完成绰绰有余,一般是在Ohakune租车并预定摆渡车,将人和车运到Horopito开始骑行(将Horopito作为起点会更简单,因为大部分都是下坡路),Horopito起点处不远还有一个著名的废车场,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们因为刮风下雨凹不了造型就没去。全程大部分时间不会和汽车共享道路,铁路桥前后的林中下降也十分爽快。要注意:砂石路面抓地力有限,要在入弯前完成减速,弯中切勿带重刹;颠簸路面手臂躯干弯曲避免震动传递至头部导致视线不清;路上可能遭遇会车的情况,要留有余地靠左骑行。又一个可以闻味儿的博物馆,还是军事题材的谁会想到一个国家军事博物馆坐落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呢?坐落在军事小镇Waiouru,博物馆入口处的坦克和大炮齐齐指向远处的Ruapehu火山。大概是方便来滑雪的熊孩子们消耗掉最后一点行动力。与我们此行去过的其它博物馆相比,国家军博的展馆面积大的不是一点半点,可是展品和设计精细度可一点没有含糊,并非大量废弃武器的简单陈设。做完楼上毛利战争的大量阅读理解后,刚推开二战区大门,军需官就大声嚷嚷让你去领东西,告诉说就俩号,一个特大,一个挤脚。里面还有我们喜欢的炊事题材展览,照例可以闻闻,照例所有的抽屉都可以打开,特别棒。虽然走马观花,博物馆一圈转下来给我的感觉还是很客观的,反映出了新西兰人跟着英国女皇走哪儿打哪儿的野蛮历史以及带来的伤痛。高山田园秘境公路Gentle Annie从寒冷的中部高原山区横穿到温暖富饶的 东海 岸,同样有一条Heritage Trail可以选择,这就是Gentle Annie(没意思的叫法是Taihape-Napier Rd),这条长度约136KM沿途有着各种windows经典桌面的公路,据说也是毛利人古道改造而来。其命名来源的传说则几乎模糊到不可考证,唯一可靠的介绍来自于藏在Fernleaf卧房书架上一本介绍RD9区域的书:《West to Annie》,里面是这样说的:“19世纪末一个居住在Ngamatea车站的家庭,父亲不幸淹死,女儿继承了妈妈的名字Gentle Annie。那时这条路还是非常原始难走的,不过并不能阻挡Annie开着Hawke’s Bay第一批Studebaker车往返于Napier做生意。当地居民非常之仰慕这位帅气女子,遂将这条从Kuripapango开始的路称作Gentle Annie。”乍一看非常的有些平淡无奇(我本以为这是与“好望角”类似的起名逻辑),但与当时风风火火的殖民开拓浪潮以及Art Deco风的Napier联系起来,却是能拍出一部平静大气佳片的剧本。从军事博物馆拿到的路线小册子也非常反潮流,里面几乎没有图片,密密麻麻的都是对这条路上27个途经点历史由来的文字介绍。 我们午餐的露营地,Kuripapango,曾让第一批来到这里的 英国 人拗口地感叹到:“既不风景如画也不令人喜悦,简直就是可怕的存在。……强烈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孤独感……”走在营地中,也基本看不出这里曾经被开拓者搞成了片度假胜地(以北岛第一条遛狗道闻名)的痕迹,因为100多年前的洪水及一场大火使得刚刚兴起的旅游业荡然无存。我们决心不空手而归,便下到了纳鲁罗罗河岸。只有一个青年在河边发呆,百无聊赖用树枝拍打着水面。小心翼翼地走至不远处的鹅卵石滩,回头再看,人已不在了。两侧山谷还没复苏到绿色,浮云流转,河水湍急。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大河恋最后的场景。“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The river was cut by the world's great flood...and runs over rocks from the basement of time.On some of the rocks are timeless raindrops.Under the rocks are the words...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theirs.I am haunted by waters.”已被炸街党占领的新装饰艺术之都我对Napier有些生气。Art Deco市中心大概是只有游客住,商店5点半就齐刷刷关门走人,一辆辆摘掉排气的low比汽车摩托车准时接班,开着迪曲在新装饰艺术建筑物之间猥琐游走,又慢又吵。说好的品味呢?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好天气如约而至,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印度 一家人经营的Criterion是此行我们性价比最高的住宿:位于去哪都方便的海岸边老市中心,本身就是art deco建筑物,带独立浴室,带自助早餐(就是切片面包+三种酱啦),还有超大的公共空间可以自炊、打乒乓球...这样才只要不到400rmb一晚,郊区的motel都得500往上了。被毛玻璃柔润的晨光加上炸街党下班出现的宁静窗口期,让人几乎忘了那不舒服的小床。略显清冷萧条的Gimblett Gravels品酒之旅Gimlett Gravels是新世界为数不多的知名”小产区”,严格的以河床的粗砾石地为基本风土,出品高质量的波尔多混酿和西拉树立起自己的逼格,让世人了解到原来新西兰葡萄酒不止于长相思。这样一个好地方,我们却以一个相当错误的方式(骑车)辛苦转了一圈。首先春季可以品酒的酒庄还不多,周三才有三圣山(Trinity Hill)、Ash Ridge、Te Awa和Sileni几家开放。另外,虽然天气相比其他地方已经相当温和,但由于有些好酒没舍得吐掉,骑起车来凉风一吹头疼得要命。最后,骑行线路并不是全部穿梭于葡萄田中,而有大部分都在机动车道旁,没感到有什么慢行的优势和风景,还真不如开车。好在中午那顿饭没有辱没黑斯廷北岛美食美酒之都的称号,想来在丰收季在酒庄住一晚,才是打开该地区的正确方式。翻回来看,Te Awa这顿是在新西兰吃的唯一一顿没什么瑕疵的饭了,不对,还是有:太贵。【Day 12-13】 Napier → Rotorua陶波湖,做了半天攻略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有意思的玩法,胡卡那个野温泉感觉总是特别多人,湖里河里的机动项目也不感兴趣(没钱主动绕行),所以就买个面包路过走人啦。当然,来陶波一趟还是要看看湖和蓝色激流,我们选择在Aratiatia Dam的观景台上边吃午餐边打这个卡。打卡红树林最mini环线对于山地车爱好者,Rotorua的红树林足以构成一个移民理由了。在这里你能爽爽地骑上一辈子。可惜我们不太会骑。而且我们只有半个小时,只能牵牵小手走走普通情侣路线,也非常美好了。夜宿Tarawera湖畔的地暖露营地红树林一圈逛得我俩目眩神迷,险些误了去今晚露营地的水上出租车。开船的大哥很 大方 的说,不着急,反正这趟就你俩。但我还是慌张地落了一堆吃饭的家伙在码头。HWB应该是Rotorua地区唯一只能乘船或徒步到达的营地,而且只能自己搭帐篷,但这并不能阻挡当地人对这块小地方的追捧,DOC网站用了“extremely popular”这词儿来形容HWB营地的夏日盛景。也是,要换我我也不愿意和大把游客一起在市区的温泉会馆排队下饺子,这里才有Rotorua地热资源的野生体验嘛。第二天要徒步Tarawera Trail的话建议多带点水(按人均每天3升),或者过滤、烧开湖里远离热泉入口的水进行补给。这一片估计都是属于W村毛利人的财产,所以预定是在Whakarewarewa村的那个网站上完的:https://www.whakarewarewa.com/Tarawera/Hot+Water+Beach+-+Campground.html有野温泉泡的超马赛道:Tarawera Trail作为世界超马巡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Tarawera超级马拉松除了原有的102和160公里,还将在2019年加入50公里的新长度,其中后两个长度都将15公里长的Tarawera Trail包括其中。这回其实有些失算,当地人都这么这么走这个“环线”:坐船到HWB,扎好帐篷就去周边转转水里游游泳,第二天把帐篷收了,连同露营用品一起装大包让12点那班船运回码头,自己则一早轻走Tarawera Trail回去,中途去泡位于Te Wairuha的野温泉。那个泉不像HWB一样中间凉两头热,据说非常好泡。回到码头喝杯咖啡正好船也到了,非常巴适。而我们虽然是坐船来的,回去的时候却背着大包,没有太阳帐篷干不了搞不好包比来时还沉。好在路上风景非常棒,一路穿梭于巨型蕨类森林,且有很长一段是沿着岸走的湖景路,那水好看的让不会水的人都想往里扎。虽然没去过,但有点Great Walk之一Lake Waikaremoana的感觉(但Waikaremoana没有温泉!)。也来说说地热之都的温泉和毛利村说到北岛相比南岛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毛利文化和地热了,这俩Rotorua都不缺。我们来说说文化表演和城市印象吧。Whakarewarewa就是俗称的毛利村,当初选择这里一是比较便宜,二是这里像他们宣传的一样是个“活着的毛利村落”,想了解下现代毛利人的生活状态的缩影也蛮有意思。一个多小时的tour把村转了个遍,毛利小伙说着世界通用的笑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小屋里套路表演中几个简单的传接动作演员不断的笑场出戏,戏弄(娱乐)完观众后,餐厅毛利大姐将套票中价值不菲的半截玉米掏给你,外加一块飞机黄油。So?只能说他们距离世界标准乡村文化游还差那么一点,但第一次来Rotorua,你总得乖乖来照顾他们这些人的生意,否则就会感觉有些别扭不踏实。地热之都不时地警铃大作,一会儿可能是救护车、一会儿没准是警车、一会儿又是哪家的防盗警报被触发了。入夜后的波利尼西亚门口总有一辆白色汽车在徘徊,上面写着老大个儿的“Security”;在晃人的警灯旁,资本主义的执法者站在一辆可疑车辆旁要求搜身;Kuirau公园对面,毛利妹子捂嘴强忍眼泪,看着执法者拷上一个骂骂咧咧的男人按进警车;。最后,Rotorua还有整个新西兰我们见到过最疲惫的超市收银员。可以,这很城市。【Day 14-15】Rotorua → Matamata → Home大概是全北岛人第二多的步道:Wairere Fall没订上霍比屯晚宴,没取到大笔现金去玩Piako的滑翔机,北岛落差最高的Wairere 瀑布和今天800块钱的住宿成了我们唯二可能的慰藉。下了高速到了Matamata附近,小路随着丘陵起伏在田园牧歌之中,看起来确实是半身人的宜居之选。有些偏僻的小路上倒不乏同行,跨着重机的摩托骑士尤其多,毕竟是个春暖花开的周末。转入Goodwin Road,路边长长一溜停着的车有些令人惊奇,这里不是什么魔戒题材的Crossing啊?上了步道,频繁Say hello也给我们见识了新西兰徒步人群构成的机会。这个有些陡直湿滑的路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闲适,一路我们至少看见三个单腿往下蹦的可怜崴脚人(两个年过半百的),但除了几个缺乏锻炼的游客,所有人都在热切的聊天中快速前进,在稍靠下的观景台,人们也并不太关注那个最高的瀑布,而是在欢快地分享一大块儿点心。也许如LP新西兰徒步指南所述,这就是这个国家周末最普通的社交方式吧。结语Sia说:回到奥克兰,用手机的照片功能手工拼凑了一张本次旅行的路线图,描绘出这趟不完全的北岛之旅。两周时间一共驾驶了3162km,穿越两条历史文化公路(雾),徒步了两个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骑行了两条单车线路,去了两个气候完全不同的海岸线城市,既游玩了打卡景点,也探索了一些非常私密的小众秘境,住了农场、登山小屋、温泉营地、青旅、汽车营地,当然还有少不了的美食和美酒……总之,新西兰北岛的体验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乏味,甚至可以是非常丰富的,综合着自然风光与历史(虽然很短),给游客充分的自由和恰到好处的保护。时常望羊兴叹,如果我国的旅游景点也能这样开发该多好。以及,真是太爱他们的悠闲自得了,坐在燃烧着真木头的壁炉前翻翻Carolyn的美食杂志,站在Melvin家牧场的小山头上看夕阳,坐在Bruce家洒满阳光的餐桌前喝一杯咖啡,想起周五下午的湖边那些早早带着自己的小艇来度周末的城市上班族和每天晚上5点闭店的城市商业街,总是感叹,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啊。美丽的KIWI,有缘再会。Jeff说:大概行前花三个月时间做攻略,行后再花近一个月整理旅行过程,对于一个心灵麻木又愚笨的人来说,才有可能构筑起并保有对目的地切实的一些印象。迭代n次看似完美的行程偶尔被突如其来的坏天气和没想到打的体无完肤,但也创造出一些精彩的遗憾,这是旅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此行都不能说是转了北岛一圈,没追求极致去走太平洋海岸公路或Te Urewera,也没打卡北岛几个名列前茅的著名景点,所以也不能在此给新西兰或新西兰北岛下个定义。只能说新西兰作为一个颇新的国家,这样逛下来给人的感觉却是复杂有趣的,即使无缘再会,也让人毫无走马观花的遗憾与空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