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4
93382
65
908
作者:安哲_ran
序对于缅甸,它该是手指之处皆佛塔的地方吧。或者,是夕阳下的乌本桥上行人匆匆。再或者,是映衬着佛塔跳动的一颗颗热气球。可我想讲的,却是那个自带时光机的缅甸。那个跨越千年、即便带有伤痛,仍旧展露微笑的缅甸。 你是否知道,【 蒲甘 】平原上的一座座佛塔叙说着【 蒲甘 王朝】的兴衰历史。(849-1369)你是否知道,围绕着【 曼德勒 】的一座座古城,都曾是【贡榜王朝】的都城。(1752~1885)你是否知道,那座叫做【宾乌伦】的小镇,曾是【 英国 殖民】者的天堂。(1885-1942)你是否知道, 缅甸 曾经有过一段备受压迫的【军政府统治】时期,而“崭新的”首都 内比都 就是将军们的神奇之举。(1962-2010)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我亲身经历的【现在】,和那趟去往《绿野仙踪》的火车。这些,就是我想讲述的,那个自带时光机的非典型缅甸。2019.5.24首页纪念作者我,王同学。一个超极不安分的小朋友,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成年人,该成家不成家,该立业不立业,满脑子都是这跑那跑,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不强大不知道,反正不那么爱哭了倒是真的。王同学最大的乐趣便是写游记记录曾经,大概这样便可以留住岁月。【首页贴】【印度游记】【一个人的旅行】神的孩子在唱歌~北印度https://bbs.qyer.com/thread-3118959-1.html目录本游记分为“游记”和“攻略”两部分。游记部分的内容作者按照城市书写,而非时间,此部分包含作者在缅甸旅行的所听所见所想和部分历史信息,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语气,有的只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模式,因为想要做一个好好写文字的人。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篇短篇小说来看,毕竟不到300张图片却有4万5千字,作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它写完,自信是一篇有价值的游记,所以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游记后面的攻略部分详细记述了作者在缅甸的衣食住行,关于交通和办理签证更是详细至极,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帮助也会前去的你。因为是花了心血写就的“游记部分”,所以很任性的将它摆在了文章的前面,可对于将要去缅甸的人,后面的“攻略部分”可能更为有用,那就只能麻烦大家利用电梯自己寻找需要的信息了。攻略部分(点击跳转,或直接跳到5楼,或在电梯最后寻找行前准备)签证、货币、电话卡、APP、穿衣、必带物品行程总行程、内比都、蒲甘、彬乌伦、曼德勒交通北京⇌缅甸、内比都→蒲甘、蒲甘内部交通、蒲甘→彬乌伦、蒲甘→曼德勒、谷特高架桥:彬乌伦→瑙本→曼德勒(火车)、曼德勒内部交通酒店蒲甘、彬乌伦、曼德勒餐饮蒲甘、彬乌伦想要去坐火车小伙伴请将游记部分的“原来是《绿野仙踪》啊”和攻略部分的“谷特高架桥:彬乌伦→瑙本→曼德勒(火车)”一起阅读,游记部分也存在大量有用信息。声明:此游记为本人原创,除了引用《琉璃宫史》等书中文字、几张维基百科图片之外,所有文字、图片皆为本人呕心沥血之作,请尊重本人付出的辛苦,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和挪用,谢谢。这是怎样的缅甸作为一个几千年的古老国家,缅甸绝不是我们眼前所见的表面风景,上千年的历史沉淀让它犹如一个落满灰尘的宝盒,而那开启岁月的钥匙便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书籍。《琉璃宫史》——【君主统治阶段】对于初到 缅甸 的旅行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与 蒲甘 有关的 蒲甘 王朝,以及与 曼德勒 有关的贡榜王朝。《琉璃宫史》是解读这一时期的书籍。它有点像 缅甸 的《史记》,但却有不少鬼神之说,虽然读起来让人发笑,但对于笃信佛教的 缅甸 王朝,历史似乎一直与佛教传说密不可分。(此书于1829年由贡榜王朝的巴基道王(孟既)下令编写,从上古开天辟地写起,直至公元1821年。)【 英国 殖民时期】19世纪末期,贡榜王朝灭亡, 缅甸 几千年的君主统治结束, 缅甸 成为 大英 帝国下属 印度 的一个省。这一时期,大量的 英国 人、 印度 人、 中国 人来到 缅甸 ,那些未曾离开的外国人最后在 缅甸 这片土地上长久的生存下去。有关这一时期的书籍可以阅读 乔治 奥威尔的《 缅甸 岁月》。当我去到 曼德勒 东北 部的小城宾乌伦,眼前所见的一切就像是《 缅甸 岁月》的翻版。我想只有读过这本书,才会对那里不同人种的境遇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军政府时期】在短暂的独立之后, 缅甸 进入军政府统治时期,由于不堪军人们的压迫,普通民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但都遭到了镇压。最为著名的事件莫过于1988年8月8日发生的民众抗议示威行动,民间认为此次行动丧生的 缅甸 学生、僧侣及其他人士高达3000至10000人,但军政府给出的数据是95人死亡,240人受伤。旅行前我只模糊的知道 缅甸 曾有过一段军政府统治时期,但这期间 缅甸 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 缅甸 人民过的是何种生活,我并不知晓。当我回国,开始阅读、观看相关书籍和电影,才发现,原来 缅甸 看似 平和 的外表下隐藏着那么沉重的痛苦。在飞往 内比都 的飞机上,邻座的阿姨曾对我说过,由于 缅甸 内乱仍未平息,政府只将那些表面看起来很好的城市对外开放,而那些动荡不安的地方外国人是不准进入,更不被外界所知的.那时,我的 缅甸 之行刚刚开始,对于她所说的话只是惊奇的在脑中一闪而过,直至我开始阅读《在 缅甸 寻找 乔治 奥威尔》,才慢慢懂得,那些“对外呈现“和”不被外界所知“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把这些讲述军政府时期的书和电影看完,我其实并不知道该不该让即将去 缅甸 的你了解这些。因为如果只作为单纯的旅行者而言,一处美丽的风景,和一段遥远的历史故事,便足以。而 缅甸 那段残暴的、恐怖的压迫实在距离现在太近,书中曾讲到,如果你去询问,几乎在 曼德勒 的每一个 缅甸 人,都有家人或朋友在镇压中受伤或死亡。了解这些对于普通旅行者未免太过沉重。可假如你想要了解这些苦难,想要对这个国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我想你需要下面这份知识清单。电影《昂山素季》乔治 奥威尔《动物农场》乔治 奥威尔《1984》艾玛拉金《在 缅甸 寻找 乔治 奥威尔》电影《远东之旅》不知你是否读过 乔治 奥威尔的《1984》,这应该是他最为著名的书籍,很早之前这本书就已经躺在我的书架,但直到凭着书名购买了《 缅甸 岁月》,我才开始认识这个叫做 乔治 奥威尔的作家。他出生在英属 印度 ,父亲是殖民政府的小官,家资微薄,但却入学伊顿公学,毕业后在 缅甸 担任殖民警察,五年之后回到 英国 ,决心写作。看书名,奥维尔似乎 只有一部关于 缅甸 的作品,但众人皆说不是一部,而是三部。除了描写 英国 殖民时期的《 缅甸 岁月》,《动物农场》和《1984》像极了军政府统治 的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而在 缅甸 流传的恶龙传说像是《动物农场》的翻版。在 乔治 奥威尔的自述中,后两部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苏联,可书中描绘的场景却与 缅甸 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最初阅读《1984》时,我总能看到有关文革的影子。《在 缅甸 寻找奥威尔》一书中, 缅甸 人称奥威尔是预言家,他预言了 缅甸 在之后几十年的动荡不安与残酷压迫,但后来我却觉得,奥威尔并没为 缅甸 做预言,而是这世界上的苦难大多相似,并不区别于具体哪个国家。【对外开放时期】纪录片《未知之旅: 缅甸 》近几年, 缅甸 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众多遭受迫害的民主人士被释放,言论自由似乎正在变得不那么可怕。纪录片《未知之旅: 缅甸 》拍摄于2013年,此时的 缅甸 已不再受到军政府的威胁,纪录片中出现了一些曾经被关进监狱的 缅甸 民主人士,除此之外,一个鲜活、多姿的 缅甸 在我们眼前展开,而我也是因为见到了把人晃的七荤八素的 缅甸 火车,而为自己的行程添加了一段火车之旅。至此,我了解了这是怎样的 缅甸 ,然而当初前往 缅甸 时我却是茫然无知的,我甚至只听说 内比都 是首都就买了去那里的机票,可出发前我却怎么都查不到该怎样从那里前往 蒲甘 。内比都听说它是首都飞机起飞了,一段只有回程机票的旅行开始了,要怎样面对之后10天的“未知之旅”呢,这好像已经不重要了,“找到前往 蒲甘 的车子”已经占据了我的全部大脑。那么多人问我,你为何要去 内比都 ,我总要苦笑着回答“因为它是首都啊!”望着飞机上只坐满一半、看起来完全不像旅行者的游客,我那个想要找人结伴的愿望“噗”的一下破灭了。没有手机信号(出发前没买电话卡)、没有钱(出发前没换美元)、不知道去哪坐车前往 蒲甘 的我在 内比都 的机场落地了。没有卖电话卡的店铺,四台ATM机全都取不出钱来,唯一一家换钱的铺子拒绝接收我那带有折痕的20美元,望着空空荡荡的到达大厅,我好像亲手把自己推到悬崖边了。可命不该绝,一个像是 中国 人的小哥帮我和当地司机沟通,让司机先带我去超市取钱,再带我去汽车站买前往 蒲甘 的车票,就这样,一个小时以后,我已经买好晚上8点前往 蒲甘 的车票,并坐在汽车公司前的凳子 上思 考着之后要去做什么了。在我的概念里,一个国家的首都总该是繁忙、热闹的,但 内比都 却大为不同,六车道的马路总要隔上很远才能见到一辆车,整个城市除了人口密集的政府区和酒店区外,是一片空旷。在前往 内比都 的飞机上,认识的阿姨曾告诉我,她接触的很多 缅甸 政府人员的家仍然在曾经的首都 仰光 ,他们对于 内比都 的看法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即便每隔两三个星期坐一宿夜班车回 仰光 ,他们也不愿意将家搬来这里,因为相比于 仰光 的繁华, 内比都 “什么都没有”。汽车站对面是一个规模颇大的本地市场,从蔬菜水果到小吃店铺,一应俱全,我那空闲的四个小时便在这里度过。晚饭时,我挑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受欢迎的小店坐下,虽然早在《未知之旅》中我就知道 缅甸 人会用类似接吻的声音来呼唤服务员,但真正置身在这样的坏境中还是蛮让人受不了的,想象下,到处都是“啾啾啾”、“啾啾啾”的声音,食客对服务员努着嘴“啾啾啾”。我的天啊!在《未知之旅》中我也见过 仰光 街头那种闪着LED灯、疯狂旋转的人力摩天轮,几个身手矫健的年轻人全凭自己的脚力、手力让庞大的、载满乘客的摩天轮转动起来,伴随着一阵阵尖叫,那些转动摩天轮的人也外挂在摩天轮外一起旋转,这惊险刺激的画面让屏幕之外的我也不禁紧张起来。后来当我离开 内比都 时,车子路过另外一个市场,那种闪亮的摩天轮在玻璃窗上一闪而过,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然而这样的遗憾只能留到下一次的旅行了。在经历了长达7个小时的颠簸后,我终于在凌晨两点到达了那个手指之处皆佛塔的地方。蒲甘它的名字叫Bagan要说真正知道 蒲甘 长什么样子,那大概是到达这里十二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因为正值新年, 蒲甘 的大小旅馆全都爆满,在折腾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终于花了三倍的价格订到了青旅的一个床位。当我满身轻松的走出旅馆时已是下午一点,大地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面前的土路上一辆摩托疾驰而过,在卷起的漫天尘土中,我捂着嘴巴思考着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事实上,这一次的 缅甸 之旅我几乎没做任何准备,行程路线、景点计划一概不知,脑子里的想法只是随便走走,至于会有什么经历,又遇到什么人,那就听天由命了。午饭时我遇到了当天傍晚就要离开 蒲甘 的 韩国 男生金东夑。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帮助我初识 蒲甘 的人。当我坐在电动车后座,第一次见到马路两边密集的佛塔,脑中不禁感叹,原来“手指之处皆佛塔”并没有半分夸张。蒲甘 ,这个因为上千佛塔而被世人所知的地方,在一千多年前曾是 蒲甘 王朝的都城,王朝最为杰出的君王——阿奴律陀王当政其间,佛教引入 蒲甘 ,从那时开始,这片广袤平原上的人们开始信仰上座部佛教,而一座座佛塔,也恰恰是在那时开始被逐一建起。不同于 印度 的大批佛教建筑因为伊斯兰教的侵入而被毁坏,千百年来,坐落在 蒲甘 平原上的众 多佛 塔一直被当地民众小心而谨慎的保护着,可即便如此,那些不可抗拒的天灾却是人们无能为力的。2016年8月, 缅甸 发生近7级地震,数百佛塔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主要佛塔一直在修葺中,但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佛塔未能完全修复。在 蒲甘 ,塔尖吊着脚手架的佛塔随处可见,一些不知名的小型佛塔歪七扭八的伫立在荒土之中。让人惊讶的是,无论看似多么荒凉的佛塔,内中供奉的佛陀造像却依然完好无损。人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但当读书和走路结合在一起,世界会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关于 蒲甘 ,我推荐一部叫做《琉璃宫史》的书,这书有点类似 中国 的史记,阅读之下便会发现,千百年来, 缅甸 的朝代更替、国家兴衰一直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元十一世纪中叶,阿奴律陀王当政时期,阿罗汉长老来到 蒲甘 布教,阿奴律陀王改信佛教。在阿罗汉长老的建议下,阿奴律陀王前往其他佛教国家索取佛教经典和佛祖舍利,这其中就包括现今位于 中国 云南 的 大理 国,此时该国被 蒲甘 称为妙香国。除此之外,《琉璃宫史》还详细记载了一些寺庙的来历, 比如 被阿奴律陀王俘虏的直通国王建造的马努哈寺,和为珍藏佛陀舍利而修建的瑞喜宫佛塔,时至今日这些佛塔仍旧香火鼎盛。如果你问我, 蒲甘 最喜欢的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骑着电动小摩托在佛塔之间到处瞎逛。这种漫无目的游荡给我带来的除了惊喜也有不少惊吓,可无论如何,旅行就是如此。在 蒲甘 的各种交通工具之中,骑摩托应该是最为理想的交通工具,它不仅给了我最 大化 的自由,也能够让我全身心的与外界环境接触,虽然在寻找隐藏在树木之间的佛塔经常会遇到吃土的情况,但这似乎才是 蒲甘 的正确打开方式。一百个来 蒲甘 的人大概会有99个半爬上佛塔观看日出日落,人们习惯于制定各种各样的攻略去找寻最佳观景点,而我,一个骑着电动摩托毫无计划的在杂草丛中乱逛的人,却机缘巧合找到了最佳观景点,只是本该观看日出的地方被我等待日落,而能看到美丽日落的地方,我又莫名其妙的去看了日出。未去前,我实在闹不懂 蒲甘 到底是何分布,脑中只有三个名字——老 蒲甘 、新 蒲甘 、 良乌 ,虽然骑着小摩托在 蒲甘 逛了四天,却一直处于迷糊状态。直到我开始写游记,在重读书籍、整理图片和回忆曾经之间,脑中的 蒲甘 才渐渐清晰起来。坦白说,我并没有把攻略书上指示游客必看不可的佛塔逛遍,但四天的旅行之下,却有着记忆深刻的回忆。无论是手脚并用攀登无名佛塔,挥别2018年的最后一缕阳光;还是凭着记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荒原上找寻佛塔,迎接2019年的第一缕曙光;抑或是进入村落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以及被弹吉他的大爷邀请到家中做客,接受当地人有些腼腆却善良的款待。这都是远比刷塔,更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