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1078
1
17
作者:老郑
(一)北京出发2014年9月23日—10月11日,我们一行6人前往土耳其旅行,19天驱车5000多公里,纵横土耳其。原本我们计划是8人分租两辆小轿车,临行前大周因腿骨折,去不成了,现找人已经来不及了,所以6人临时改租一辆9座的奔驰旅行轿车,顺利完成了旅游计划。土耳其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打开地图你会发现,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亚欧交界之处,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就地跨欧亚两洲。在这里,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交汇,现代与传统交汇,因此成为东方与西方的纽带,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具体而言,土耳其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陌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该地区的历史了解不多,对于土耳其民族了解也不多。我们此行的初衷,就是希望藉此来补一补课。在人们的印象中,因为国名中有一个“土”字,很可能惯性思维,将土耳其归于落后国家。其实,土耳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低,一般而言比我国略强,人们善良、友善,国民素质较高,社会比较安定。具体数字懒得去查了,总之是人均GDP超过我国——这和我们此行的印象大体相符。我们此行,发现土耳其的旅游景点几乎到处都是中国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到世界各地开阔眼界。我们这次在土耳其纵跨南北、横贯东西,除了东部的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相邻的边界地区之外,我们穿越了土耳其一大半多的亚洲和欧洲国土。只是在东北部地区见到的中国人比较少一些,在土耳其西南部的旅游热点地区,几乎到处都能听到汉语的声音。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旅行,正好涵盖了国庆黄金周的假期,所以国人格外多。更极端的,是在格雷梅我们住宿的旅馆中,竟然全都是中国同胞。我们还见到过一位刚刚在海口参加工作的女孩,只身一人到土耳其背包独行,而她似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土耳其是个伊斯兰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是很开放的,比较世俗化,不十分极端,年轻妇女的时髦服装比比皆是,和传统的黑纱遮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又如,伊斯兰教是禁酒的,旅游城市当然可以在专门的小店公开出售啤酒等酒类(超市不卖),其他一些城市用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袋一装就可以拿走,即使在偏僻的小镇上只要不太招摇就可以到楼上的餐桌饮酒就餐。这次,我们没有去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进出 土耳其 时两次到达伊斯坦布尔这个最大的城市,北部的黑海、南部的 地中海 、西部的 爱琴海 沿岸,内陆的内姆鲁特山、格雷梅、棉花堡和几乎没碰到中国人的迪夫里伊,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可谓把土耳其纵横走了一圈。土耳其一共有11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我们此行去了8处。总体而言,这次土耳其之行感觉很好,那里的风光美丽、清秀、迷人,那里的人民开放、朴实、热情,只不过在饭菜的风味和口味上,我们有些不太习惯罢了。2014年9月23日,我们下午5点半从北京出发,经停乌鲁木齐,在那里办理了出境手续。离开北京前,在机场合影(左起):五星、小毛、老郑、千里单骑、小马识图、开心。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注意地中海 、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的关系,注意亚洲 、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联系,注意我们此行的行程航迹(红线)。克里米亚半岛,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太多的战事纷扰,直到现在依然不安宁。其中的雅尔塔,因为召开过雅尔塔会议而赫赫有名——这次我们到了土耳其的最北端,隔海与雅尔塔相望(当然因为距离远,视觉上“望”而不见)。黑海的出海口就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沿岸国家包括俄国及其海军出海的必经之路,位置十分重要。我们此行在土耳其全国地图上的航迹,我们在土耳其纵横5000余公里,乘轮渡横跨了达达尼尔海峡,乘游轮畅游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我们此行的航迹图,其中距战火不断的叙土、伊土边境,最近之处,直线距离不过100多公里。此行的行程表:其中的黑体字,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表中的公里数,是GPS记录的数据,其中除了车行里程之外,还包括徒步、乘船等行程,大约百多公里吧。其实,就在我们到达土耳其前两个月,于2014年7月, 布尔萨 和 库马 利吉兹克、帕加马及其多层次文化景观,这两处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只不过因为刚刚公布,我们还不知情,所以只列出了11处。此外,我们曾经过的阿弗罗狄西亚(Afrodisias)、以弗所(Efes),也分别于2017年、2015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二)到达伊斯坦布尔24日凌晨,我们到达了伊斯坦布尔。一下飞机,办理出关手续非常快,把护照和签证的证书交到官员手中,他略扫一眼,二话没说,把章一盖,顺利入关——提着的心这才落了地。我们这次土耳其之行,办理的是eVISA——电子签证。你只要有尚在有效期内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签证(必须在护照上有贴纸的——我们是走简化流程,办理的多年、多次加拿大签证),网上填表、交费、下载证书,几分钟就搞定了。就因为太简单了,护照上根本没有任何标识,难免让人担心。出了海关,已经是24日凌晨1点了,租车公司的小伙子早在那里等我们了。他非常热情,但英语说得比我们还差,沟通很困难。我们请他帮助买手机卡和预定格雷梅的热气球票,但连猜带蒙,互相都不理解,没能帮上我们的忙。在飞机上,我们队伍中的五星,听别的游客说热气球很紧张,她这次非常想飞热气球,一下飞机就赶紧找预定热气球的地方。还别说,根据宣传图片,我们“按图索骥”还真找到了一家旅游代理公司。价格网上早就查过了,问题是格雷梅还在2500公里之外,我们到那里要在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却要我们先付一半的定金,而且收据上只有他的签字,连个章都没有。在国内被骗过多次的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破釜沉舟,信他一把。为了保险,我们请他把胸牌翻正,连人带牌照了张像。实际上我们是多虑了,低估了土耳其人的诚信,最后证明,当时痛下决心是非常英明的——那是后话。这次我们租的车比较大,这样的车持C本的驾照在国内才刚允许开,不知道土耳其是如何规定的,因此开车的事只能让此行最年轻的两位——千里夫妻独揽了。我和千里不是头一次搭伴旅行,菲律宾、老挝自驾都是一起去的,国内同行就更多了。他们的人品很好,驾驶技术高超,旅游经验非常丰富,此行也是他们最辛苦。这次旅行能如此顺利,他们功不可没。办妥了租车手续,我们送了小伙子一程后,就直接上路了。此时,时间为凌晨3点半。今天,我们还要赶400多公里的路,到萨夫兰博卢去住宿。在ATM机上取款,没想到界面还是中文的。伊斯坦布尔机场出境大厅。我们租的奔驰九座面包车,千里在右边车的引擎盖上办理手续。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联系格雷梅的热气球,我们对代理的帅小伙不放心,请他拿着他的工作牌留影,以备日后查询。离开机场,很快我们就来到伊斯坦布尔大桥,我们将要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横跨欧亚,马上就要从欧洲到达亚洲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我们走HCS通道,租车公司有通行卡——这是我们全程中惟一的收费公路。路边的清真寺。公路旁,城市还笼罩在晨曦中。天亮了,山上的雾气还未散去。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三)番红花城9月24日早上,我们到达番红花城。萨夫兰博卢,英文名Safranbolu,俗称番红花城,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城市。对伊斯坦布尔,我们准备返程时再逛,所以连停都没停,直接从机场摸黑上了高速。因此严格地说,番红花城是我们土耳其之行第一座城市。番红花城,这个名字有些文化范儿,估计是台湾或者香港人起的。番红花,英文Saffron,是一味名贵药材,大陆一般叫藏红花或西红花,以区别于普通的红花或草红花。番红花主要产地在地中海附近,以前多从西藏进口,所以习惯称之为藏红花。随便在网上搜一下“番红花城”,马上出来一大堆赞美之词,什么“最后一个奥斯曼小镇”、“让人一见倾心”、“800栋最精致的19世纪房屋”、“400年的石子路”等等,似乎美得不得了。仔细品味那些被赞不绝口的,不过是一些小资情调的东西,而且被夸大其词了。我对这里的印象一般,觉得可能还不如国内的周庄、同里呢。在番红花城,我们第一次吃土耳其餐,完全不像网上游记描述的那样美味,我的胃口实在不太适应。我们在番红花城住了一天,第二天就离开了,沿着黑海海滨公路,前往锡诺普。番红花城——SAFRANBOLU到了。番红花城的交通中心,黄色的出租车停在墙根——背后是这里最著名的土耳其浴场。屋顶上有许多玻璃杯似的东西,不太像是透光用的,据说是为了防止水滴的。晚上,我们来这里做土耳其浴——结果,远比我们想象的差:水不太热、搓澡无力,实在乏善可陈。此行,我们再也没欣赏过土耳其浴。我们住宿的家庭旅馆——EFE GuestHouse。我们是在Booking上订的房间,其网站上的介绍是:“Efe酒店拥有180多年的历史,是客人探索萨夫兰博卢的可靠基地。酒店的客房布置有传统的家具。Efe酒店的屋顶露台提供传统的自制美食,客人可以一边欣赏萨夫兰博卢的迷人美景,一边享用美食。晚饭后,客人可以在共用休息室与其他客人聊天,放松休息。Efe酒店拥有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方便客人轻松探索环境优美的萨夫兰博卢。经过一天的游览后,客人可以回到Efe酒店放松休息,体验舒适的蒸汽浴室。”门上贴的“2012-8.5”,就是Booking上的评分(最新的评分是8.4)。千里在旅馆的餐厅中。似乎是旅馆老板的孩子们。第一顿土耳其餐。在土耳其餐馆吃饭,一般面包都是免费供应的,不够可以再向老板索要。清真寺。山顶云雾缭绕。秋高气爽。Hidirlik Hill山顶,是个公园。从上面俯瞰番红花城,倒很漂亮。小马识图。照片中间偏下面,屋顶上很多烟囱的,据说是个驿站。走近细看。墙下一辆拖拉机驶过,司机友好地向我们招手。从衣着穿戴和拖着的水泥搅拌机上看,这位司机是位“农民工”,但从他那会心的微笑中,我们发现他是那样的自信,丝毫没有大陆农民工的自卑。在中国,社会结构的“二元化”,造成了社会人群间的“鸿沟”,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险、收入待遇各方面的巨大差异,造成农民工的“低人一等”,在“城市人”面前抬不起头。这是我们社会的巨大内伤。街头的长椅。市场上的手工制品——这是干什么用的?装饰品——那个蓝、白、黑的玻璃制品,是有名的“恶魔眼”,据说可以驱凶避邪。其外观形状各异,是土耳其很好的旅游纪念品,随处可见。屋檐下挂着的鹿角——真不知是作何用的。不知为何,还要保留这样危险的建筑,难道也是古迹?奥斯曼风格的房屋。所谓的奥斯曼,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突厥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初居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份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末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小巷深深,当地妇女买东西回家。古旧的楼房——窗缝中一位老人在注视着我们。卷心菜,真大。番红花介绍——老板请买货的客人,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写出介绍文字。质量较好的番红花,图中标价是1克25土耳其里拉(1土耳其里拉约合2.7元人民币)。在中国藏红花网上,伊朗的特级藏红花批发价1000克1.4万元,京东商城上零售价5克100元左右。土耳其人很喜欢被照相,这里似乎叫“大篷车宫殿”,里边那一群姑娘,不知正在做着什么,看见我们照相,老远就跑了过来让我们拍照。请看下面的几张照片。看见我们了。向我们招手打招呼。跑出大门,让我们照相。大门上的装置,你知道是作何用的吗?手指上还戴着戒指呢。原来,这是用来敲门的“门铃”。但是,下图中门上就有两个敲门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上边的那个是女士用的,下边的是男人用的——两者的声音不同,根据不同的声音,决定是男主人还是女主人出来开门。番红花城中不少这样的水龙头,实在是不知道究竟为日常所用还是另有宗教用途。这里有两个龙头,一个似乎是长流水,上面分别写着字,看样子是不同用途,遗憾的是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正在爬墙的小猫,很厉害呀。不知为何种植物。(四)沿黑海滨东行9月25日,我们一早从番红花城出发,准备住锡诺普。锡诺普,英文Sinop,位于土耳其最北端的突出部分,是一座旅游城市,距番红花城400多公里。这400多公里可不是好跑的,全是沿海的山路,道路质量不坏,但坡大坡陡、弯多弯急,但是风光不错。有人把它比作美国西海岸的1号公路,多少有点道理。据说在土耳其,有钱人多在地中海岸的安塔利亚,那里的沙滩和海水最好;中产阶级多去爱琴海岸的伊兹密尔,那里的海滨度假性价比最高;普通老百姓多到黑海岸的阿玛斯拉,那里的宾馆性价比最高。这一天我们的状况不佳,6人中有3位晕车、1位感冒了,只有千里他们仍是好人一对,一点事都没有。因为山路转来转去,我是第一个晕车的,几乎快吐了。停车吃药,很快我就恢复了;过了一段时间,其他两位也陆续缓过劲来了。此后,我们中再也没有人晕过车——看来似乎是这条公路惹的祸。这一路上,沿途的车辆很少,但是为了预防晕车,我们车开得很慢,加上边走边玩,到达锡诺普时,已是掌灯时分了。在锡诺普,我们的TomTom导航仪一点也不准了,领着我们转来转去,连旅馆都找不到。我们只好带蒙连问、误打误撞,最后歪打正着,住到了LP(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著名的背包客的旅行手册)推荐的排在头一位的旅馆。从番红花城出发,一路向北,沿途多是山路,走了近2个小时还没见到海。忽然,山回路转,一下子豁然开朗,前面就是黑海,颜色很深。路边有一些商亭,因为早还没有人,从上面的文字,知道山下是黑海滨著名的旅游城市——阿玛斯拉(AMASRA)。这里在计划之外,我们不准备去了。之后,我们基本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又走了不太远,我们就被警察拦了下来。我们提心吊胆——因为不了解土耳其的驾照规定,C本开这车是否算违章。还好,一说“秦”(土耳其语里的“中国”,其发音为“秦”),他就明白了,二话没说,朝我们笑了笑,摆手放行。我们此行中,包括这次一共有两次被拦下,但一次也没要求我们出示证件。看来,土耳其对中国人还挺友好的。这条路,一会在山顶,一会到海边,上上下下,拐来拐去,把人搞晕了。黑海海岸,围着一圈白浪。一座海滨小镇。下坡之后,又是一座海滨小镇,然后又要上山了。山窝中的小城镇。上到山坡上,俯瞰海岸。路过的一个小镇,干净整洁,不是中国普通小镇比得了的。海边防波堤围起来的游船码头,堤坝上的彩画很有趣。土耳其到处都是游船码头,从游船数量的多少,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财富的水准,从而可以看出和我们间的差距。沿海而行,道路曲曲折折,一个弯接一个弯、一个坡连一个坡。海边的石头很奇特,上面还插着国旗。狗在公路上休息,我们车都到了跟前,它却“目不转睛”,连头都不回一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这里的车实在是太少了。前边又是一座小城市。黑海海浪。一段视频。MVI_6554 - 优酷视频现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其中第三个Atatürk,是国会赐予的。Ata,土耳其语的父亲;türk,土耳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解,他带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队,并以杰出的优越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在他就任土耳其领导人的时候,凯末尔进行一连串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启蒙土耳其并让土耳其成为现代化和世俗主义的国家。凯末尔带领土耳其现代化的作为,被称为凯末尔主义”(选自《维基百科》)。凯末尔主义,其元素称“6矢”(党旗上的6个箭头),分别代表:共和主义、民族主义、中央集权主义、民粹主义、世俗主义及革命主义。上面的NE MUTLU TüRKüM DìYENE,中文意思是:“说我是土耳其人时多愉快!”现在,已经规定为土耳其学生的誓词。我们车上的电子设备——上边的是行车记录仪,实际就是个监视录像机;下边是GPS导航设备。GPS导航设备:左边是手机,用iGO导航,右边是TomTom导航仪。iGO近处显示明显,TomTom远处大方向清楚,但总体来说,iGO完胜。夕阳西落,我们快到锡诺普了。夕阳中的清真寺。晚霞。落日余晖。(五)夜宿图尔哈尔9月26日,一觉醒来,起身走到阳台,锡诺普的天空一片早霞,红彤彤的,分外好看。锡诺普是土耳其北面黑海岸的重要港口,是一个向出的狭窄半岛,称为锡诺普角。半岛南侧是个半圆形天然海湾,四面来风都被削弱,是难得的天然良港。从古希腊时期以来,锡诺普一直是海军要塞,在海湾附近有6个古炮台。1864年11月30日,锡诺普海战爆发。当日,俄海军迅速突入奥斯曼土耳其舰队锚泊的锡诺普港,近距离向土舰队进行炮击,经过数小时激战,土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城市大部分被毁,到现在只剩一些遗址。我们原来的行程计划,今天转一转锡诺普之后,开车300多公里,到阿马西亚住宿。阿马西亚是这一带很有名的旅游地,网上有人把它和番红花城相提并论。我们几个似乎都不太“小资”,没过多地“向往”阿马西亚。因此,在参观本都王陵和哈辛纳城堡后,考虑到天仍没黑,决定不住这里了,继续前行,走哪儿算哪儿。这样,可以减轻第二天的压力——不仅是600多公里的距离,而且道路情况可能很糟。今晚上多赶路,可以给明天多留余地。这一带的GPS不太灵:TomTom似乎没有这一块的地图,iGO的导航也很不给力,查不出附近的旅馆。前边是图尔哈尔,虽然要拐进去一段,但是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我们从阿马西亚已经走出了70多公里,现在时间已经太晚,而且GPS又消极怠工着,就住在这里吧。转了几圈,好不容易找到了家旅馆,可这儿不是旅游地,旅馆没有懂英语的。我把手掌贴在脸上,做了个睡觉的示意,服务员了“欧”了一声,马上就从门外叫来了两位来年轻美貌的女士,看起来似乎是“三陪”一类的。我忙不迭地摆手,连说“no,no!”这一幕,惹得我们都笑了——这也成了此行中的经典。最后,我们中的开心,她要了纸笔,画了3间房子:一间里边一张、一间两张、一间三张床。这个笨法子,总算解决了大问题。小伙子在三个房间旁,分别标注了80、160和220(里拉),我们在讨价还价之时,老板将220改成了240,这不等于每人80里拉吗,那还不如每人一间呢?没想到,老板真的答应了。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接受这个偏高的价格,因为没的选择。在土耳其偏远的地方,因为旅馆比较少,价格反倒高。早上,推开阳台的门,霞光满天,漂亮非常。在我们住的旅馆后边,就是锡诺普的老城墙。有关锡诺普的Google卫星图。时间太早,古城墙的管理人员还没上班,我们只好从下边看看。城墙下边似乎是个“豁口”,还有限高标志。旅馆外边就是码头,停靠着的是精致游轮公司载员2000余人的9万吨级星座号邮轮,即使在精致游轮公司中这船也不算最大的,还有载员3000余人12万吨级的。星座号邮轮7晚的地中海航线,报价1300美元。后来,我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又见到这艘游轮。站在山顶,俯瞰锡诺普——那个最窄的“蜂腰”,非常明显。全体合影,这里就是上面卫星图上标示了的地方。从山上下来,参观锡诺普的老城墙。我们把车停在了路边,走到城墙上。这里,就是卫星图上标示了的地方。你能看出哪辆是我们的车吗?对,就是车门开着的那辆。我们停车的前方,一抬头就能看到城墙。这就是我们车前右边那段残城墙。老城墙。前往土耳其大陆的最北端,那里有座灯塔——inceburun。路边发现路标:inceburun,16公里。黑海滨简陋粗糙的沙滩——据说黑海滨没有漂亮的沙滩,所以土耳其的富贵阶层偏爱南方的海滨。土耳其最北端的灯塔,位置见上面卫星图的标示。这张照片,让人联想起两个月前,就在这海对面的俄乌边界,马航的MH17航班客机被导弹击落的悲剧。离开锡诺普后,通过的一个隧道。到达阿马西亚,前往本都王陵的窄路,是个单行线,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把我们堵了好一会。本都王陵,Pontic Royal Tombs。据说,开凿于公元前4世纪,一共有20余座陵墓。本都王国(Pontus),古国名,原是波斯帝国的附属国,公元前281年,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一世乘乱宣布独立,定都阿马西亚;公元前183年定都锡诺普,公元前64年被古罗马吞并。字面上看,这里应该是“少女宫浴室”。又是一座“少女宫浴室”,距前者不远,不知为何这么多。所谓的王陵,更准确地说是石窟。俯瞰阿马西亚。这么窄的小巷,还有限高标志。原来是为了这株葡萄(似乎是葡萄)。很熟悉是吧,这里是土耳其浴室。火车、汽车、行人,都挤在山边窄窄的地方。这条街是单行线。离开本都王陵,开始寻找哈辛纳城堡。按照LP的介绍,我们找到了KALE(土耳其语“城堡”)的标志,拐进去上山。赶到了哈辛纳(Harsena)的售票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离下班还有20分钟,询问我们是否还要上去。尽管太阳马上就要落了,但这么漂亮的景色,能放弃吗?山下的阿马西亚,已经在阳光的阴影中了。山头依然被阳光照着。阿马西亚的建筑已经很现代化了,还能算是奥斯曼式古城吗?这一片还能见到阳光。耸立。上山的路。山顶的国旗。眺望远方——小马识图。最后,我们一路小跑,按照和售票员约定的时间,准时赶到了城堡的出口处,信守了我们的诺言。我们第二天离开图尔哈尔的旅店时,经理和前台的服务员与女士们留影。最左边的,就是昨晚给我们介绍小姐的那位。(六)迪夫里伊9月27日,我们今天的行程,是从图尔哈尔出发,路过锡瓦斯,参观那里的神学院和教堂,再从坎加尔拐上小路,85公里到迪夫里伊,看看那里的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原路返回坎加尔,重上D850公路,晚上住到马拉蒂亚。因为昨天的赶路,今天的路程不到580公里了。是否前往迪夫里伊,我们之前一直犹豫再三。这是因为,坎加尔到迪夫里伊往返要170公里,听说路还不太好走,而且迪夫里伊主要是“三座门”,锡瓦斯也有类似的,况且土耳其东部地区也不太安定。锡瓦斯曾是独立战争的政治中心,起到过重大的作用。1919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来到锡瓦斯,汇集全国的主要支持者在此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对于锡瓦斯,他评价道:“这里是我们建立共和国的根据地。”锡瓦斯也曾发生过悲剧。1993年7月2日,伊斯兰阿列维(Alevi)教派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在锡瓦斯举行一个文化庆典,作家阿齐兹·涅辛(Aziz Nesin)也受邀出席,他是塞尔曼·拉什迪《撒旦的诗篇》土耳其版的发行人。激进的伊斯兰示威者包围了他们下榻的Madimak宾馆,抗议该书的发行。在随后的暴乱中,暴徒纵火焚烧了那座酒店,共有37人遇难。迪夫里伊位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边缘,是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这里有座合二为一的建筑——清真寺和精神病院,已有将近800年的历史,精美绝伦。早在1985年,这里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迪夫里伊的游客很少,虽然遗址并不收费,但还是见不到游人。这里的公路已经修得很好,比想象的强多了。可以说,这里很值得一来,我们的确不虚此行。当天晚上,我们住到了马拉蒂亚,准备第二天上内姆鲁特山——那里,也是个世界文化遗产。来到锡瓦斯,远远就看到双子塔神学院。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座门和两座塔了。其对面,是希费耶(Sifaiye)神学院。在两者后边的,是城堡清真寺。站在希费耶的大门里,看双子塔神学院。精美的希费耶神学院大门。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布鲁希耶(Buruciye)神学院。在布鲁希耶卖小吃的商贩——上一张图里,他人靠在石门旁,小吃摆在大门前。在这里,土耳其某旅游节目采访了我们。乌卢清真寺(大清真寺),建于1192年。在这里,遇到一群小学生,一直跟着我们,语言不通,不知他们有何诉求。离开锡瓦斯,路过坎加尔,有一座坎加尔牧羊犬的雕塑(我不养狗,不知土耳其坎加尔牧羊犬的详细情况),当地人纷纷在此留影。过了坎贝尔,拐上了通往迪夫里伊的公路,两边很开阔。远处山上有雪。地质构造有些奇特。似乎是丹霞一类的地貌。多色的山。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农民正在往汽车上装麦子,我们只能以肢体语言打了招呼,他们以微笑作答,但无法进一步沟通。羊群。一路上车非常少,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车,我们也停了车,好奇地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原来,他们是采摘这种果子——你知道叫什么吗?他们很客气,从塑料袋里拿出一大把刚采摘的果子让我们品尝,一吃才知道,它非常酸,味道和我们的山里红很相似,我给它起了个名——山里黄。快到迪夫里伊了,路边修了许多新楼房,看起来非常像我们新开发的商品房。清真寺和精神病院,近处的那个是精神病院。精神病院漂亮的石雕门。敬业的小马识图。里边正在举办美术作品展。地面上的奇怪装置。据说,如运作起来,水流冲击的声音,对于精神病的康复有好处。清真寺的石雕门。这个清真寺,现在仍在使用。精美的屋顶。石雕。清真寺的侧面,还有一座门,也非常精美。这是当地的一家人在留影。这座门是不是也非常漂亮。清真寺下面不太远,有一座已毁的教堂。清真寺上边,有座城堡的遗址。因为要下雨了,我们没上去看。在我们停车的地方,院子里有一棵梨树,主人正在院中摘梨。一个梨掉到墙外,墙上露出个头来。我忙把地下的梨捡起来,准备给他扔上去。他连连摆手,示意梨不要了。“Japan?”他问。“秦。”我回答。他点点头,又扔过一个大的梨来。此时,他老婆也探出头来。我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很可惜虚了。图中所插,就是那一大一小梨的照片——最后,我们分而食之。(七)内姆鲁特山9月28日,我们离开马拉蒂亚,前往内姆鲁特山。内姆鲁特山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在偏远的山顶上修了一组石雕人像,现在已经残破,人头都已脱落,因此也被称为“人头山”。这里是土耳其的东南部,属于库尔德人的领地,距离战火不断的叙土、伊土边境不过百多公里。据说,这里是土耳其最神秘、最难以抵达的景区,也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在公元前一世纪,相当于我国西汉中期,小国科马基尼(Commagene)地处塞琉古王朝与帕提亚帝国间缓冲地带,外交上游刃其间,与两大邻国的修好使其很快富足起来。国王安条克一世(Antiochus I,公元前64~前38年在位),颇有些夜郎自大的味道,认为自己血统高贵、功绩卓著,可居圣王之列。于是在海拔2150米的内姆鲁特山顶,建了两组巨大的石雕像群,让自己和神仙们并列其中,并在两座石雕群之间,用小石块垒起了高高的碎石山,作为自己的陵墓。后来因为得罪了罗马,在公元前38年被废黜,最后科马基尼国被罗马吞并。这里海拔两千多米,自然条件很差,据说10月中旬以后公路就会被大雪阻塞。即使盛夏,山顶也会寒风凛冽,日出时更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我们此行就深刻地领教了天气的恶劣。当初我们做计划时,就曾研究过应该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土耳其,我们是9月下旬开始的行程,季节是越来越冷,顺时针走的话,先到黑海、内姆鲁特山,再到地中海、爱琴海,这样是越走越热,好处很明显。我们到达内姆鲁特山时,路上下了一场大雨,中午过后到了旅馆,雨水潲进窗户,房间里都是积水。旅馆离山顶不远,下午我们在房间里,看见有车上山,但是车辆打滑,只好让乘客徒步上山。看到此种情况,我们决定早些出发。路上,看到有几辆车没上去一个陡坡,停在拐弯处,千里开着我们的车从一拐弯就加油猛冲,真还冲上去了。因为石雕群分东西两处,东边的下午没有阳光,适合早上拍摄照片,西边的适合下午。我们在山上时,阳光一会儿有、一会儿被乌云遮住,太阳只有几次半分、一分钟地短时露面,稍不抓紧那机会便转瞬即逝。最后干脆就不出来了,日落没拍成。大家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来拍日出。我们的运气实在不太好,早上大雾弥漫,等到云开雾散时,太阳已经老高了。我们买了两次门票,在寒风中傻等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等到像样的日落、日出。从内姆鲁特山下来,我们直接前往卡帕多奇亚的格雷姆,在那里住了两天,参观那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岔路口,路标,NEMRUT,内姆鲁特山,84KM;GUNES MOTEL,我们住的旅馆,没标注公里数。我们真要感谢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他推行的文字改革,让我们可以在土耳其顺利地行走,不然,那蝌蚪似的土耳其文字,叫我们如何认得呀。这一段刚新修好的公路,非常漂亮。马上就要下大雨了。我们很担心暴雨造成滑坡断路,不过还好,大雨很快就停了。雨后的公路。岔路口,又见路标。这次有了我们住的旅馆——GUNES MOTEL,45KM。暴雨过后,河水变得非常浑浊。继续前进,路边的风景。由于路上下了大雨,中午过后到了旅馆,雨水潲进窗户,房间里都是积水。内姆鲁特山石雕群分东西两处,东边的下午没有阳光,适合早上拍摄照片,西边的适合下午。这是收费站,每过一次都要交一次钱。我们算好拍日落的时间,提早一些就出发了。千里是《行游天下》的负责人,是他带来了旗帜。我们在山顶,背对着东区的石雕群留影。我们在东区的石雕群前,背对山下,拍照留影。我们穿上了带来的全部衣服——包括羽绒服。这位当地的游客,穿着短袖就上来了!这是在东区走向西区的栈道上,最后他还没走到西区,就被冻回去了。我们来到西区,这里雕塑的头,都在地震中掉了下来。太阳好像专门跟我们开玩笑,时隐时现,若隐若现。这是瞬间的太阳,照亮了石雕。石板雕。这里的海拔,2153米;日出时间,06:19,日落时间,18:14。向南方看去,似乎是一个大水库,再过去就是战乱不已的叙土边境了。山顶上,人们在西区焦急地等待着太阳从云中露出来。乌云越来越浓,太阳一直再也没有出来。落日余晖映在山脚下,山顶一点也没照到,远处的村庄、风力发电场依稀可见。回到我们住的旅馆,门前停着一辆宝马摩托。这个旅馆,住着好几拨中国人,晚上大家坐在宾馆餐厅聊天。天黑了,大家来到户外,拍摄星空。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就上山了。这次没那么顺利,冲了几次坡,才上来了。早上东区,雾气弥漫,天气非常寒冷,小风飕飕的,我们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依然还是被冻得不行。披着旅馆毛毯的老外,风吹得毛毯都飘了起来,他仍在专心致志地拍照。这个老外很坦然,大方地和我们的女同胞合影。这对土耳其夫妇,早上在旅馆要搭我们车上山,千里很痛快地答应了,坐我们的车一起上了山。其后我们在棉花堡,晚上很晚了,想搭一个台湾旅行团的便车下山,却被严词拒绝了。搭车那对夫妇,被冻得够呛。他们也被冻得不轻。这一对夫妇虽然也冻得够呛,但女的还挺潇洒,不失风度。太阳被云遮住了。天亮了,云散了,石雕群和碎石堆清晰可见。摄影爱好者们。太阳出来了,晨曦中的东区雕像。下边是我们的车——那搭车的土耳其夫妇,坐在地上,靠着车轮胎,等待着我们,以便和我们一起下山。最右边山下的那排房子,就是我们住的旅馆——在这个山顶上是唯一的。我们住的旅馆——GUNES MOTEL,山顶唯一的一家。离开之前,我们在这里留影作纪念。返回的路上,我们被持枪的军人拦下了。当我们说“秦”时,他们微笑着摆手,和我们再见——可惜这张照虚了——关键时刻又掉链子了。(八)卡帕多奇亚9月29日,我们从内姆鲁特山下来,直接前往卡帕多奇亚的格雷梅,在那里住下了,参观了那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神奇的美景,9月30日还乘坐了热气球,10月1日早上在游览中出了一点问题,于是匆匆离开了。这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着摄人魂魄的美,令人魂牵梦绕。卡帕多奇亚的奇特地貌,和几百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有关,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脆弱的岩层被风雨所侵蚀,形成各种颜色的圆锥和蘑菇形岩石,各种天然、人工开凿的岩洞和美丽的峡谷,一系列壮观的超现实美景,非常奇特。在卡帕多奇亚的格雷梅小镇,有着世界文化遗产——露天博物馆。看上去,和北京延庆的古崖居,颇有几分相仿,石质大体也近似,都是过去人类居住的地方——不过在这里,现依然作为住房在使用着。如今,被称为“月球表面”的卡帕多奇亚,已经成为了土耳其的旅游热点,这里也是中国人旅游团必来的地方,而在格雷姆地区的热气球观光,更是值得参加。后面将单独另立一章节,介绍我们在格雷梅乘热气球的情况。从内姆鲁特山下来,直接前往卡帕多奇亚。快到格雷梅时,四周的地质构造很奇特。这里是当地人居住的地方。四周,都是这样的地貌。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 Open-Air Museum)的入口,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每天,来到露天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露天博物馆位于陡峭的山谷之中,是在自然地貌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群,包括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居至此的基督教徒所修,为掩人耳目而将山体凿空建起了教堂。是不是像在国内旅游?这些游客,看上去大都是中国面孔。需要登石阶上去。坍塌了的教堂,当年一定很壮观。形状奇特。这张是我们2008年去北京延庆古崖居景区活动的照片,和格雷梅很相似吧?这是什么植物,不会是山里红吧?出了露天博物馆,我们的车就停在下面的停车场中,你认得出来吗?由于格雷梅游客很多,而且我们也想体验一下住岩洞宾馆的感觉,所以提前预订了酒店。前往旅馆途中,路边所见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岩洞。我们住的旅馆后边,就是日落观景点(Sunset Point),这里视野很开阔。远处高耸的,是乌奇希萨尔(Uchisar)。下面,就是我们住的旅馆——下面最左边的那辆开着车门的汽车,旁边就是我们的车,正前方就是佩西恩山洞生活酒店(Cave Life Pension),有人站在旅馆的平台上。这张就清楚了。我们住宿的旅馆——佩西恩山洞生活酒店(Cave Life Pension)。旅馆的岩洞房间。早上,阳光还没照到旅馆的平台。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我们从格雷梅出发,前往索安勒村、尼代附近的一个修道院、代林库尤的地下城和乌奇希萨尔。途中,看见了远处的雪山——埃尔吉耶斯山(Erciyes Dagi),海拔3916米。我们前往索安勒村(Soganli),路边的小村中,这样的院子很平常,这家的门牌号:138。路边卖手工艺品的老奶奶,我买了一个,带回了北京。来到索安勒村,据说这里很像星球大战III的场景——可惜我没看过此片。这是岩石凿刻教堂中的壁画,外国墙上也有“到此一游”式的乱写乱刻。圆顶教堂现在已经破败。索安勒村中的景象。我们离开了索安勒村,继续前行,前往尼代(Nigde)附近的埃斯克伊·古玉姆石莱修道院(Eski Gumusler Monastery)。这里不太好找,问了几次路,才算找到了。这是一座古老的石窟修道院,很荒凉,可能是为了躲避迫害而藏身于此。这里的壁画很有名,据说其中有现存惟一一幅微笑的圣母像,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幅。这是网上搜到的一幅微笑的圣母像。从顶上看,整个教堂是凿成的一个方坑,很隐蔽。返程中,我们路过代林库尤(Derinkuyu),参观这里的地下城。地下城现在开放了8层,据说有一二十层,共有一千多个房间,还建有功能各异的房间,有储藏室、葡萄酒窖、厨房、教堂、坟墓、学校,甚至还有畜养动物的地方,可以长期在地下生活。平时生活在地上,每当有外敌入侵时,城市的居民就会迅速撤入地下,并在坑道中用巨石封堵,控制住进入的道路,将敌人挡在门外。据说,这里最多可藏匿2万多人。通过小窗口。可以从上层看到下一层。返回格雷梅途中,我们前往乌奇希萨尔。从乌奇希萨尔回格雷梅途中的景色10月1日,一早我们就动身出发,继续参观卡帕多奇亚,欣赏“仙人烟囱”的绮丽风光。一不小心,小毛摔了一跤,头上磕了两道口子,血流满面。好在景区就停有救护车,拉上她,直奔医院而去,最后缝了七八针。这里的医院条件很好、设备精良,CT都能做,医院非常整洁、安静,不像我们医院那样乱哄哄的。好在我们出发前都买了保险,马上和保险公司联系,他们让索取诊断记录、费用单等,回去再报销。处理了伤口,我们继续前进。(九)格雷梅热气球9月30日,我们在格雷梅乘坐热气球,在空中浏览了卡帕多奇亚的美景。格雷梅,是卡帕多奇亚的中心,是一个旅游城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旅游展开的。格雷梅名气很大,是土耳其最具游览价值的景点之一,有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迹之称,也是我国土耳其旅游团必到的地方,可以说相当于我国的杭州、黄山或九寨沟。特别是这里的热气球,更是远近闻名。这次,我们对是否在格雷梅坐热气球,犹豫再三。价格有些贵是一方面,再有是顾虑乘气球时间的不确定性——很可能要等一段时间,可我们拖不起呀。我们是一周前在千里之外的伊斯坦布尔机场预定的热气球飞行,当时我们戒备心理很重,不太相信那个中介,忧心忡忡,还给他拍了个带胸卡的照片,以备不测。最后事实证明,是我们多虑了,我们低估了土耳其人的诚信,当时痛下决心是非常英明的。对于热气球,我们是怀着两重担心到的格雷梅:一是怕被骗,二是怕天不好。我们这次非常幸运,到达格雷梅后,宾馆前台就通知,热气球公司的车明天一早5点就来宾馆接我们。我们一颗悬着的心,就此放了下来。据住在这里的中国游客讲,明天是近几天第一次能飞行的日子——天气一直不好,他们已经在此等了五天了。我们运气真好,一到格雷梅,第二天一早就能乘上首班的热气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空中看日出啦!由于我们在中国的旅游环境中被骗够了、吓怕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所以不惮于把人往最坏处想,习惯于处处提防,时刻防范被骗。上次,我们在菲律宾就遇到过一次这种情况,把司机的好心建议往坏处想了,没听他的意见,最后还是自己吃亏了。在热气球办公室中,我们把200欧元的未交款交给了坐在办公桌后的某位人士,问他还需要什么手续,他只说了声NO就不再吭声了,以后我们就一路顺利,没人再问起过。而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一定要给你弄个收据什么的才行(游客也需要个凭证,以防意外),而且还要经过几道关口的查验——人和人之间,包括景区的工作人员之间,都充满了不信任。就在我们回国后,2014年12月7日,在卡帕多奇亚发生了一起热气球事故,造成了1死11伤,其中有在英国留学、来土耳其旅游的中国学生1死4伤,另有数名马来西亚和日本游客受伤。据美国媒体报道,热气球着陆时突遇一阵强风,致使吊篮重重地摔到了地面上。据报道,有多家旅游公司经营热气球观光项目,虽然事故概率较低,但偶尔也会发生伤亡事故。2009年,两个观光热气球发生碰撞,1名英国游客遇难。2013年5月,当地发生类似热气球相撞事故,致使3名巴西游客丧生,23人受伤。因为国内难得有热气球,不少人对其知之甚少,所以就多放一些照片,让大家多了解一些细节,也多见识一下卡帕多奇亚的魅力。热气球公司门旁,用线吊着一块石头,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按照说明,这是一块“天气预报石”。其文字说明:石头湿的——下雨了,石头干的——没下雨,地上有石头的影子——出太阳了,石头上面白了——下雪了,看不见石头了——下雾了,石头摇晃——刮风了,石头上下跳——地震了,石头飞了——刮龙卷风了。确实很幽默、很风趣。把热气球的吊篮翻转90度,点着火焰,为气球充热气。随着充热气的继续,热气球逐渐离地,火焰的角度逐渐加大,最后和地面垂直了。我们这个热气球上全体乘客的合影。因为好几天热气球没有飞了,这个气球上人安排得满满的,人挤人——一共28位。从面孔看,绝大部分都是东方面孔,也就是说大部分是中国人。工作人员根据客人的体重情况,分配乘坐位置,保证气球各方向上的大体平衡,并介绍了安全知识。火焰与热气球。非常平稳地离开了地面。与我们一同起飞的,有好几个热气球。四周气球众多,令人震撼;下边和前方,地貌奇特。为了显示技术,热气球离石壁很近,几乎都要碰上了。主驾驶——帅哥的甜蜜微笑。这里有一个GPS(上边悬挂着的),一台对讲机,另一台对讲机在他身后。太阳出来了,远处的山头变成了金色。晨曦中的乌奇希萨尔(Uchisar)。热气球飞得很低,几次都扫到树梢了。热气球的降落过程也很精彩。在出发前,他们就强调,降落时要蹲在吊篮里,以免发生意外。其实,整个降落过程非常平稳,几乎没感到什么冲击。这里,可以看见另一部对讲机了。热气球降落到拖车上面以后,工作人员用力拉热气球,以便将它放倒在拖车的一侧。热气球慢慢落下。游客们陆续从气球的吊篮里下来,仔细看了一下,吊篮在拖车上面不偏不斜、恰到好处,与拖车间几乎严丝合缝、不差分毫,这种技术和控制能力,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游客们都已经下了吊篮,气球还在慢慢瘪下去。工作人员走到热气球中去操作,见我照相,风趣地摆了个POSE。这边的工作人员还在收拾气球,那边的已经在忙着支小桌了。工作人员在桌子上摆放了酒杯,由气球的正、副驾驶员各开一瓶香槟,共同庆贺飞行圆满。这张照片,是正、副驾驶员在开酒瓶和往杯子倒香槟的照片。这张照片有何特殊之处吗?驾驶员右手中指前的,是个UFO吗?原来,这张照片难得之处,在于嘣出的香槟酒瓶盖恰好落到那里时,正好给拍了下来。五星和开心与两位驾驶员合影。正驾驶员为五星的证书签名。这两位大陆的年轻女孩,非要和我们合影,不知他们是何意。气球已经落下,喷火头看得很清楚。接我们的中巴来了,将我们送回了宾馆。第二天是10月1日,国庆节,我们早饭前,再次来到日落观景点(Sunset Point),看壮观的热气球起飞的场面。热气球真多,场面十分壮观,仅照片中能数到的,就有五十多个。众多的热气球,飘满空中。贴“山”而行。太阳照亮了大地。晨曦中的奇景。(十)奔向地中海我们离开卡帕多奇亚时已近中午——因为送小毛去医院治疗耽误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地中海边的安塔利亚。要到达那里,开车还要走500多公里。这天的行程,是此行中第二多的,时间很紧张。好在,我们住宿的旅馆房间已经预定好,只要直接前往就成了。到达安塔利亚时,已经很晚了。千里两口一路开车,一直没有休息好,说要补睡一会儿,别叫他们,让我们自己活动。10月2日一早,我们几个直奔海边,欣赏如画的安塔利亚美景去了。安塔利亚在地中海边,是土耳其第4大城市,也是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据说,2011年来自世界各国的超过1000万游客到此光临,居该年世界各城市排名的第4位。我们此行,沿着土耳其北边的黑海之滨东行,之后进入土耳其内陆;现在又来到了土耳其南部的地中海,开始了沿地中海之行。昨晚来到这里时,天已经很晚了,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早上起来,发现我们住的旅馆离海很近,走几步就到了海边。这里的海岸不是延绵的沙滩,而是陡峭的岩壁,往下俯瞰,地中海蓝得叫人心醉,实在是太漂亮了!这天晚上,我们要住到费特希耶,那里是个滑翔伞的圣地。开心和五星,一路就叨唠着滑翔伞,但路途遥远、时间不好确定,还担心能否订得上——就看今天晚上的了。10月1日,途中我们路过了科尼亚。科尼亚在土耳其非常有名,是土耳其的宗教中心,也是苏菲教派诞生地,这里有著名的梅乌拉那博物馆(Mevlana Museum)。穆斯林苏菲教派的创始人,是杰拉尔丁·鲁米(Celaleddin Rum);梅乌拉那,意为“我们的导师”,是信徒对梅乌拉那的尊称。梅乌拉那博物馆,就是用以纪念他的。进了门,是个小广场。左边是梅乌拉那等的陵墓,右边是个洁身喷泉。托钵僧旋转舞,是苏菲教派的一种神秘宗教仪式,舞者的衣服、帽子都是固定的,以左脚为支撑不停地旋转,这些都有其宗教意义。观看托钵僧旋转舞表演,已成为土耳其旅游的传统项目,这里是该舞的始创地,这是个是托钵僧旋转舞的练习厅的展室。图中的地板,是专为初学者练习用的,地下有标牌的地方,那里有一个钉子,似乎是为了训练旋转时起固定作用的。出了博物馆,旁边的商业街上,也有托钵僧旋转舞的塑像。现在,托钵僧旋转舞似乎成了土耳其的标识,和此有关的旅游纪念品有很多。科尼亚的有轨电车。离开科尼亚,向安塔利亚前进,沿途多是山区。路边,都是喀斯特地貌,非常像我国贵州的泥凼石林和四川的兴文石海。喀斯特地貌。树木不少。你认得第二层的交通标识吗?就是这个标识。这个标志和上面的意思相同:表示从这里开始,本侧道路是白实线,不能超车。上边的标识,是解除禁止超车;下边的标识表示,从此开始2公里,本侧双车道(可以超车)。这段公路是一共是三车道,有时本侧两车道,有时对侧两车道——仔细看一下地面上的道路划线,就好理解了。这是单车道将要变为双车道的标识,前方的标识为已经是双车道了。这个是双车道将要变为单车道的标识。这个也同样,但这段是中间有隔离带的道路,所以要用这种标识。这个标识好理解——下雪要装防滑链。注意牛!雨伞也算是交通标志?晚上到达了安塔利亚。10月2日一早,我们前往海边,感受了地中海的魅力。海面留下了淡淡的印迹。游客们在蓝色的海洋中游泳。对面是安塔利亚的新城。往返的游船。海边的雕塑。平静的安塔利亚海湾,平静得有些像湖面。前面就是码头。Hidirlik Tower。高高的热带树木。“黑手”。小猫在树上睡觉。海滨卖鲜榨果汁的摊贩。因为没喝过,我们都要的鲜榨石榴——五星请的客。把石榴切下一块,把切开那面朝下,然后用力下压,石榴汁就被榨出来了。在土耳其,石榴非常多,卖鲜榨石榴汁的到处都是。海边坐下来,稍微休息休息。(十一)前往费特希耶10月2日,我们离开安塔利亚,前往费特希耶(Fethiye),晚上住在了欧鲁旦尼斯(Oludeniz,当地称“死海”)。两者相距十几公里,但费特希耶名气更大一些。这里的死海,这可不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那里的Dead Sea,而是土耳其的Oludeniz Korfezi,或者叫Oludeniz Bay,也就是“死海”。Oludeniz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海湾,所以还是说费特希耶吧。死海是土耳其的爱情海——爱情不死、死海永恒,这不知是不是真的。网上见到过一条消息,说近些年“死海”地区逐渐成为许多土耳其人举行婚礼和度蜜月的首选地,每年夏季平均承办近千对新人婚礼(3个月,每天平均10对),而来这里度蜜月的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到时天色已晚,海边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了游客,可仍见到一对新人正在举办结婚典礼,似乎是传言不虚。死海的滑翔伞很有名气,五星和开心早就想一试身手,一路上热气球、滑翔伞地念叨个不停。到达时天色已晚,我们出去吃饭,她们为了滑翔伞连饭都顾不上去吃,在旅店请前台帮助联系,但是阴差阳错还没订下来。我们吃饭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旅游代理公司有滑翔伞项目,顺便询问了一下价格。回来了解情况后,马上一起去办手续。10月3日天不亮,她们就被早早地接了过去,了却了这个心愿。我们离开时,专门到了费特希耶的海滩,大家在那里游了本次土耳其之行的第一次泳——我怕冷,没敢下去。10月2日,我们从安塔利亚出来,沿地中海岸前行,路过菲尼凯(Finike),见到了路边的游艇码头。一路上,这样的码头见到过多个,说明土耳其旅游行业的发达。在国内,像样的游艇码头还真不多见。海中的礁石——地中海是那样的蓝。海岸边的公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海湾,路边一个小饭店,我们停下来,看见一对土耳其夫妇正在吃海蟹,用的工具很奇特。千里一路开车辛苦,乘大厨做饭之机,小睡一会儿——我们的车就在马路对面。餐厅服务员给我们上菜。土耳其的烹饪擅长烤——烤肉、烤鸡、烤鱼,连海螃蟹都是烤的,不仅费时间,还没有蒸的好吃。开吃——面包和红茶是免费的。鱿鱼圈,蘸酸奶,很好吃。海虾的味道不太习惯——用黄油煎的。路过卡什(Kas),这里也是个旅游地。同样也是风樯林立。又一个小游船港。我们专程来到桑索斯-莱顿世界文化遗产地,这是桑索斯遗址中的罗马剧场。桑索斯,据说这里曾是利西亚的首都。利西亚(Lycia),也称吕基亚,为操印欧语系的利西亚人建立的王朝。公元前546年,利西亚被并入波斯帝国。其后,各个强大的帝国都曾统治过这里,波斯帝国、塞琉古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千年的民族融合,使利西亚成为了一个地理名词,利西亚人和他们的语言,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公路对面,也是遗址的一部分。石棺。右边那个,也叫哈耳皮埃碑(Harpymonument),顶上面的石板雕有哈耳皮埃。哈耳皮埃,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是堤丰(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nd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Celaeno(黑风暴)、Oc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是风之精灵,冥王哈德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冥界。石棺四面的四幅石雕,都很有特色。在这一幅的石雕中,其左右两边的就是鹰身女妖哈耳皮埃,在将死者的灵魂运往天国。此碑已经不是“原装”的,1842年,雕塑被英国人运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这是后来复制的。这面的石雕也有哈耳皮埃。另一面的石雕。其他一面的石雕。我们一直没发现,遗址的看护员就在碑上坐着,他指点我们参观——可惜语言不通,许多地方不解其意。刻字碑——是研究利西亚文字的珍贵文物。排水管道,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了不得!当年的马赛克地面。公路另一边的遗址。遗址宽阔的大道。残破。我们离开了桑索斯,走了几公里,来到莱顿。这里也是利西亚的遗址,和桑索斯一起,并称桑索斯-莱顿世界文化遗址。这是桑索斯遗址希腊风格的剧院。阿波罗神殿的遗址。离开了桑索斯-莱顿世界文化遗址,我们来到了死海,此时天色近晚,海湾中静悄悄的,已经没有了游客。还有一对新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我们住宿的旅馆,是个度假村。可以在房间里做饭。10月4日一早,我们来到费特希耶的海滩,游了在土耳其的第一次泳。(十二)游弋在爱琴海10月3日早上,我们在地中海边的费特希耶游了泳后,就向着博德鲁姆(Bodrum)出发了。博德鲁姆,是爱琴海与地中海的分界。爱琴海,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其实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北面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是黑海出海的必经之道。中午在Akyaka吃了午饭,一路不紧不慢,到博德鲁姆时已经不早了。住下后,马上出去寻找办理出海一日游的旅行社。很不错,一会儿就全都搞妥了。10月4日一早,旅行社到旅馆来接,送我们到了海港。我们坐上了机帆船,在爱琴海上游弋,中午船上管了一顿饭,度过了美满的一天。。10月5日,我们结账离开,在博德鲁姆一共住了两天。从本游记第一部分的行程图能看出,我们从这里离开海岸,一路向东向北,前往世界遗产项目——棉花堡。我们从下面地图中右下边的费特希耶出发,沿着公路前进,来到海边的Akyaka吃午饭,下午到达博德鲁姆,走了二百多公里。从地图中的希腊文字就可以看出,博德鲁姆周围的岛屿,都属于希腊。我们出海的一天,就是在土耳其与希腊岛屿之间游弋。我们中午吃饭的Akyaka,是一个美丽的海湾。游客正在船上吃饭。这叫什么运动?管他叫风伞滑水?离开Akyak,进入了山区,这个交通标志是不是很少见?太阳就要落山,博德鲁姆快要到了。博德鲁姆是个游船港口城市。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海港,准备登船出海。我们来得早,港口中大部分船上还没有人。这艘机帆船正在出海。我们的机帆船也开航了,大部分都是欧洲老外。除了大多数的机帆船外,也有游艇。费特希耶的城市很有特色,这些房屋粗粗一看,你会以为是来到了希腊。千里在帆缆上悬挂了“行游天下”的旗帜。浮潜是很吸引人的。船员抛下了一些面包,吸引来不少鱼。我们旁边的一条游船上,老外们都在晒太阳,这和我们大不相同。不少国人外出时,除了必不可少的抹防晒霜外,更是又戴头巾、又打伞,生怕晒黑了。中国还流行一个词叫“美白”,这纯粹是为忽悠中国人专创的商业性动词或名词。我们的船停在岸边,让大家下船游玩,可以看到船上“行游天下”的旗帜。我也不知道,这叫什么运动?经过一天的游弋,我们又回到出发的港口。10月5日一早,海港城市还在沉睡中,我们前往博德鲁姆市区——我们住的度假村,在郊区。太阳露头了。城市沉浸在一片红色中。阳光照亮了城市。阳光照亮了远处的左边的帆船和右边的桅杆。城市中的城堡,也被晨光笼罩。海港的游船。太阳光,金亮亮。这里有希腊的建筑风格。从城市中穿行而过,回到我们的旅馆。我们旅馆门外的商店。我们住的旅馆,是个郊区的度假村。(十三)棉花堡2014年10月5日,我们来到帕穆克卡莱,也就是棉花堡。帕穆克卡莱(Pamukkale),是土耳其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在土耳其语中,Pamuk是棉花,kale是城堡,合起来就是棉花堡。这个名字很形象,意思就是:白色的钙华+古城堡。在帕穆克卡莱镇的山坡上,布满着白色的钙华,其成分主要是方解石,也就是碳酸钙,来源于附近的温泉。当雨水渗入地下时,溶解了大量岩石中的石灰质和其他矿物质,涌出的泉水顺坡流淌,其中溶解的石灰质逐渐析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大片覆盖着白色钙华的山丘,像一座巨大的“棉花堆”,奇美异常。因此从古时起,这里就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希腊语“圣城”的意思。它位于帕穆克卡莱之上,是一座具有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城镇,最早建于公元前190年,由土耳其西海岸附近的古希腊城邦国家珀加蒙国王尤门斯二世建造,作为王室和贵族温泉疗养的胜地。这里的温泉,被认为具有愈合伤口的特性,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公元前133年,罗马人占领了希拉波利斯,被罗马皇帝选为浴场。公元60年,城市毁于地震,之后又经重建。到公元2世纪至3世纪末,希拉波利斯达到了鼎盛时期,城内建筑规模宏大,有宽阔的街道、剧院、公共浴场,还有用渠道供应温水的住宅。1334年,希拉波利斯在遭遇一场大地震后被放弃,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1988年,希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莱(Hierapolis-Pamukkale)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棉花堡的景观十分奇特、漂亮,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难怪这里是来土耳其的游客必到之处。10月6日,我们离开棉花堡,前往以弗所,途中顺路参观了阿佛洛迪西亚斯。这两处,都是土耳其有名的古遗址。10月5日早上,我们从博德鲁姆出来,离开海边,进入了内陆。途径山区时,发现这里的树很特别。来到了帕穆克卡莱,远远地就看见白色的“棉花”山。山下的湖中,水禽游弋。山下的广场。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的复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希拉波利斯,是建在白色的钙华之上。远远看去,游人一个跟着一个。买票进门,必须脱鞋——这是为了保护资源。这里的保安,也是光脚的。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定,手里提着鞋。白色的山坡,非常壮观。说实话,走在这样的路上,确实很不舒服,非常硌脚。钙华呈现水波纹的形状,而水仍在表面上流动。排水沟里的泉水,水流湍急。这里是一层一层的积水平面,其实都是温泉,温度三十多度。小姑娘在温泉水中玩。一脸白泥。来到爸爸身边。快到山顶了,向下俯瞰。到达钙华坡的顶了。山顶,是希拉波利斯遗址。巨大的条石,可以想见当年的雄伟。能容纳2万人的巨大剧场遗址。似乎是个神庙。原来的浴池,现在是一个游泳池,在古迹残骸中游泳,别有一番风味——可惜,我们去时刚过时间,已经停止售票了,只有在边上看看的份了。从泳池出来,太阳将要落山。残阳配着废墟,有几分凄凉的味道。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滑翔伞。山顶,很平坦。天色渐晚,游人开始陆续下山了。像是梯田。太阳已经落山,晚霞挂在天边。五星。小毛。俯瞰帕穆克卡莱镇。我因为脚疼,不想从原路返回,准备从东门下山。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不太好认清路。我们就求台湾旅行团的导游,把我们带到山下,可我们没成功。在帕穆克卡莱镇,我们在一家小饭店吃晚饭——这里的中文招牌,说明以前一定来过不少中国游客。很像我们的春饼卷合菜。第二天早上,我们旅馆中的游泳池。我们的车,停在旅馆的院子里。旅馆老板很风趣,和我们留影告别。(十四)阿芙洛迪西亚斯和以弗所10月6日,我们从棉花堡出发,来到Geyre。这里有个阿芙洛迪西亚斯(Afrodisias),和以弗所(Efes)一样,都是古文明的遗址,但是知名度远比以弗所低,参观的人也少多了。离开了阿芙洛迪西亚斯,到达以弗所已经是下午5点了,抓紧时间参观。这两处古代遗址,确实体现了土耳其的悠久历史文化。后来,阿芙洛迪西亚斯、以弗所,也分别于2017年、2015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当晚,我们在塞尔丘克(Selquk)住下了。吃晚饭时,已经8点多了。阿芙洛迪西亚斯(Afrodisias)。我们乘坐的景区观光车。阿芙洛迪西亚斯博物馆。石棺。石棺的雕刻。我想起了老挝的“坛子平原”,这里的应该是葬具,似乎可以当老挝那些坛子用途的佐证。精美的石雕。石榴熟了——在土耳其,好像石榴随处可见。似乎是神殿。哈德良浴池(HadrianicBaths)。集市。剧场。小马识图在门洞下招手。竞技场。廊柱。帅哥。靓妹。四塔门(Tetrapylon),是阿芙洛迪西亚斯的地标性建筑。其中,Tetra表示“四”,Pylon表示“门”。四塔门前的欢腾。小马识图。五星。开心。小毛。千里单骑。我们离开阿芙洛迪西亚斯,前往以弗所(Efes)。进入以弗所,看见一个标牌,得知圣母玛利亚的晚年,是在此度过的。夕阳下的大剧场,阵势真大,真雄伟!拱门。据说,这是最古老的提供色情服务的广告。塞尔苏斯图书馆。图书馆旁边的建筑。古老的公共厕所。哈德良神庙。漂亮的小女孩在吃石榴,她的父母非要给一瓣石榴,让我们尝尝。这个老外,和善、慈祥、搞笑。开心也学他的样子。小毛学的样子加了些“美化”。五星的样子比较自信。日落后的大剧场。考古现场。日落时分。月亮照在克里斯特街上。猫——在土耳其的古遗迹中,到处都能看见喵族的身影。晚霞。十三的月亮。晚餐。不用细想,你能立即说出现在是几点了吗?这是24小时的时钟,时间是晚上8点6分半。(十五)特洛伊10月7日,我们从塞尔丘克出发,来到著名的特洛伊(Troy)参观。说实话,特洛伊不过因为“木马计”而闻名,实地看不过除了碎石头还是碎石头。除了专业人员外,普通人感兴趣的恐怕不会太多。之后,来到达恰纳卡莱(Canakkale),乘渡轮越过达达尼尔海峡,来到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埃杰阿巴德(Eceabat),并在这里住下了。10月8日,我们动身前往伊斯坦布尔市区。离开塞尔丘克,我们前往特洛伊。途中,看见一个做石膏雕像的摊铺。路边发现一个小码头。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中一块牌子,介绍土耳其的世界遗产(左→右,上→下):伊斯坦布尔、格雷梅、迪夫里伊、哈图莎、桑索斯和莱顿,棉花堡、内姆鲁特山、番红花城、特洛伊、塞利米耶清真寺。特洛伊——传说“木马计”中的木马仿制品。三位女士。古迹中的松鼠。考古现场。西墙遗址及说明牌。传说中雅典娜神庙遗址的说明牌。小剧场——这算是这个景区中比较令人震撼的。休息一下。离开特洛伊,前往恰纳卡莱途中。恰纳卡莱,是一战中争夺加里波利半岛战役的发生地,有个著名的土耳其电影《恰纳卡莱1915》,反映的就是这场战争。在恰纳卡莱,我们登上渡轮。城堡。到达埃杰阿巴德的港口——我们从亚洲来到了欧洲。海边钓鱼的人很多。小一点的鱼,随手就扔给一旁等候的猫——猫似乎生活水平不低,表现得挺文明的——不属于我的坚决“只看不抢”。雕塑。十四的月亮。(十六)博斯普鲁斯海峡游10月8日,我们到达伊斯坦布尔,立刻就去买了从伊斯坦布尔出发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线游的船票。这趟船每天往返有2个航班,单程船行约2个小时,其始发是老城区的Eminonu Pier码头,终点是黑海入海口附近的阿纳多卢卡瓦(Anadolu Kavagi)小镇。10月9日,我们10点半从码头出发,15点从小镇返回,下午4点多回到伊斯坦布尔。这班游船非常值得乘坐,沿途能欣赏两座连接亚欧大陆的跨海大桥,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著名景点。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阿纳多卢卡瓦小镇上,历时20多分钟、爬升100多米,就可到达约若斯城堡(Yoros Kalesi)。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海峡,远眺建设中的第三座跨海大桥,看着轮船从黑海驶来,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十分壮观。加拉塔大桥(Galata Koprusu),被视作是伊斯坦布尔的代表建筑。在160年前该桥就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线,它起初是由木头建造,后来由石头再转变为混凝土,它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每当你站在这里远眺伊斯坦布尔,一辆辆的汽车驶过你的身边,你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国王一般。”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就曾如此形容这座桥。这座桥的靓丽风景,在于大桥上面每天钓鱼的人群经久不衰。码头进进出出的各种轮船、渡轮络绎不绝。这艘精致游轮公司的星座号游轮,我们在土耳其是第二次见到了,上次是在黑海边的锡诺普。上午10点半,我们离开了码头,开始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日游的行程。刚出发不久,就看到著名的多尔玛巴切清真寺。游船继续前进,在左手欧洲区一侧,你会看到多尔玛巴赫切宫,这是奥斯曼帝国在已经衰弱之时修建的新皇宫,整个建筑群沿着海峡绵延600多米。这是贝西克塔斯(Besiktas)渡轮码头。这是个五星级的酒店——彻拉安宫(Ciragan Palace)。这是第一座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7月15日烈士大桥。7月15日烈士大桥下的奥塔科伊清真寺。7月15日烈士大桥。前面左手边山头上,就是如梅利城堡。这是第二座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穆罕默德二世大桥。中午时分,抵达终点阿纳多卢卡瓦小镇。小镇上手工作坊、商店、饭馆众多。还有警察局——这个警亭很有特色,不知如何上去报警。午餐。午餐后,最重要的是去登上山顶的古老城堡——约若斯城堡(Yoros Kalesi)。这是Ceneviz Balik餐饮店提供的路边指示牌。登山途中,回首俯瞰阿纳多卢卡瓦小镇。一座古堡的残门。继续前行,来到约若斯城堡。正在修建中的第三座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我们走后不到两年,2016年8月伊斯坦布尔第三座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这是网上找的两张照片,感谢原作者。时间不多了,马上就要开船了,我们一路小跑往码头赶,回首仰望约若斯城堡。开船后,直接横渡海峡,到达鲁梅利卡瓦(Rumeli Kavagi)小镇。在鲁梅利卡瓦小镇,遥望对岸山上的约若斯城堡。在鲁梅利卡瓦小镇,可以看到修建中的第三座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也能看到黑海来船。经停萨里娅(Sariyer)码头。在萨里娅码头,游客们有进有出。萨里娅风光。继续行驶,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无限。(十七)伊斯坦布尔10月8日早上,我们从埃杰阿巴德出发,中午过后,到达了伊斯坦布尔市。在伊斯坦布尔,我们游览了2天半,参观了苏丹艾哈迈德广场、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托普卡帕宫、地下水宫和大巴扎,10月9日还参加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日游。10月10日夜,我们登上回国的飞机,怀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为期19天的土耳其自驾游。10月8日早上,我们从埃杰阿巴德出发,前面就要到伊斯坦布尔市区了。开始堵车了——这在土耳其自驾游中是第一次。路边的古城墙。伊斯坦布尔老城的中心,是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其中有三座纪念碑∶罗马方尖碑、埃及方尖碑和青铜蛇柱。这座是罗马方尖碑,也叫奥姆方尖碑(Orme Dikilitas),是君士坦丁七世于公元10世纪所建。这座埃及方尖碑(Egyptian Obelisk),是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于公元前1600年建造,至今已3600多年,仍保存完好。此碑原在埃及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公元390年罗马帝国西奥多休斯一世,将其迁移至此。埃及方尖碑连同基座,一共是四层:碑体、四块青铜块、雕刻石座、嵌有有四块红色花岗岩的下座。以下,是碑座的前后左右四面的图片。蛇柱是古希腊时代的纪念碑,由相互缠绕的三条蛇构成,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撑的金碗。此碑来自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祭坛,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此碑由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搬来的,现土耳其只保存着蛇身,据说蛇头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米利安石(The Milion Stone),是所有由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出发道路的起点,似乎是“零公里”的意思。这是从此处到世界各个城市的公里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最东头,有座漂亮的德国饮水亭,是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赠送的,以纪念他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此亭建于1900年。直升飞机。伊斯坦布尔的轨道交通。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磁砖装饰,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整座建筑由大石头叠建,四周有六根宣礼塔,据说只有回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有六根。清真寺内部宽阔,地面上铺着地毯,这座寺庙现仍在使用。圣索菲亚大教堂(Hagla Sophia),有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该教堂是由神庙改为教堂,再由教堂改为清真寺,最后又改为教堂——这是其重要的看点。大家都在看,至今我仍不知这是什么东西。消防梯。留影。索菲亚大教堂喷泉。耶莱巴坦地下水宫(Yerebatan Sarnici),建成于公元537年,用于城市贮水。在伊斯坦布尔城中,有不少地下宫殿,但这是其中最大的。照片是地下水宫的售票处及入口。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9米高的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据说这些石柱是从安塔托利亚的神殿中移过来的。这一根石柱很特殊,上面有树纹及孔雀眼的纹路,被命名为“眼泪之柱”。据说,这些“眼睛”,不时会流出“眼泪”,充满了神秘感。在水宫的一侧,两根石柱下面,各压着女妖美杜莎的头,一个则侧着脸、一个头朝下,充斥着阴森诡异的色彩。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修建于1455年到1461年,包括12个主要建筑物,拥有22个门,至少58条室内街道,4000多间商铺,规模宏大,非常有名。托普卡帕宫(TopkaplPalace),是位于伊斯坦布尔市内老城区的一座皇宫,扼守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处。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已成为主要的观光胜地。现在,旁边是个军事单位,还持枪站岗。租了一个中文讲解器共用。托普卡帕宫内。托普卡帕宫的阳台上留影。托普卡帕宫内休息。宫内的古树,中间是空心的,还不止一棵。在宫内,欣赏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伊斯坦布尔夜色。艾哈迈德三世喷泉。10月10日傍晚,我们到达伊斯坦布尔机场,马上就要离开土耳其了。一起走南闯北了十几天,就要“老朋友”分手了,我们合个影吧!注意,后窗左上角,还贴着“行游天下”的徽标呢。机场大厅。在土耳其的最后一顿晚餐。(十八)回到北京飞机晚点了,在等待的时间,我们把这次出行的账结了结。支出方面,因为热气球、滑翔伞等费用不是人人都有,但总体上每个人花费也就1万多人民币,这是所出。而在所得方面,大家都收获满满,除了买的纪念品、伴手礼和食品等实物外,在精神层面上更是收益颇丰。大家对此次出游的安排,都非常满意,对千里两口的辛苦和操劳,由衷地表示感谢。这次不到20天的土耳其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夫里伊、内姆鲁特山、卡帕多奇亚、格雷梅热气球和棉花堡,尤其是前两项,国人去的比较少,了解得还不多,值得推荐。飞机飞行中,窗外风光很美。雪山。夕阳。北京到了。北京,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