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第一次出京旅行,我选择了山东半岛。以前玩心大,有5天的长假第一就会选择往国外跑。今年的疫情,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在地旅游。作为一个北方人,长这么大竟然第一次前往山东。在我的概念中,山东自古是文化大省。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科圣墨子、宗圣曾子,还有兵圣孙武孙膑,出自山东历史上的名人真是多的数不过来。不过这次去山东,我的目的是去看海呢。北方的海不止大家常去的北戴河、秦皇岛、大连、青岛,还有小众的威海和烟台。1.威海1.1 3天2夜行程安排威海市区的景点集中在环海路周边,外围的集中在威海市到成山头风景区沿线,以及离岛刘公岛。比较好的行程安排是3天,市区1天,自驾到成山头沿线玩1天,刘公岛玩1天。住宿推荐市区内新威路沿线,交通方便,周围吃饭吃夜市也方便。1.2 威海的海威海的城市,沿着长长的环岛路修建,从机场坐巴士前往市区的路上,先路过大片已经成熟的苹果果园,进入市区后,就能远远的看到海了,海边是成片的新建小区,都高高的,眺望着渤海湾。从我们入住酒店的客房,就能看到海边那个有名的“幸福门”以及远远的刘公岛。在威海短短3天,感受到城市对旅游资源做了精细的规划,尤其海边的沿海步道建的真棒。但是另一方面,填海造楼太多了,导致市区内的海滨公园很难见到沙滩。市内能下水的安全沙滩就是环海路西端,紧挨山东大学的金海滩海水浴场,距离市中心车程也要20分钟。也因此,人们常说“威海的海水,烟台的沙滩”。威海的海水,即使是在城市最旺的地段,也是清澈见底,沿海路沿线,亲水的地方矗立的礁石缝隙中也不见任何垃圾,让人特别感叹。1.3 威海环海路徒步滨海步道整段特别长,已经建好了将近60公里,未来规划会沿着威海千余公里长的海岸线贯穿。在市区内,目前比较适合徒步的是从东山宾馆到半月湾,好漂亮的一段路,我在3天内走了两遍,第一次是吃了小烧烤后遛弯,没尽兴,赶上晴天又走了一次。这一段路,很早之前就被人喜欢的不得了,早在19世纪末,威海成为英租界,到20世纪初,不少外国人在威海做生意,这期间威海景色优美交通方便的地方就兴建了很多西洋建筑。也给滨海步道沿途添了不少小景致。四眼楼此处为英租时期海军司令的避暑别墅,因其顶层前部石墙上有四个圆孔,好像整座楼的四个眼睛,故而得名。白天看,真的有点萌。整个四眼楼体量巨大,保存完整,线条感十足,又是中国审美喜欢的对称结构。风格典雅而灵动,的确是威海海边最漂亮的西式建筑。海源公园与合庆码头从5月至9月是威海的休渔期。那些出海捕鱼的木船,在这个时间段会停泊在码头周围。休渔期间市面上的海货不算丰富,等待开海之后,那会是海边城市的高光的时候了。海源公园建造的非常漂亮,沿着半月形状的海湾,长长的卧在威海海岸线上。里面种植了很多品种的花卉和树木,在友谊林中,还若隐若现历史遗留下来的英式风格古建,漂亮的白色石柱下,好像马上会有一位少女走出来。合庆码头的礁石,阻挡了涨潮落潮的自然力。这个位置最适合看晴天落日。沿海的木栈道高高低低修建在海边,视野也跟着起起落落。低处的感觉是广阔,高处看到威海市区的天际线,感觉到的是雄伟。一战华工纪念馆海源公园最北端,有一个一战华工纪念馆,因为三分之二嵌在地下,稍不留神就会走过。还好有当地好友指点,我二刷步道的时候,特意回到这个地方。这座线条感十足的建筑,是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灰色的廊道、清混的墙体、木纹质感的石壁、简约的地下空间造型,在设计上运用了大量块、面、线的元素,让我想到了这几年在日本欣赏过的各种现代建筑。尤其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组合形式,又像直岛的地中美术馆,又像根府川的江之浦测候所。威海海边的一战华工纪念馆是我国首座一战华工专题纪念馆。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是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这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学中的专用名词,“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建筑主体2/3部分嵌于地下,1/3部分面向大海, 外形酷似一只远航的船,又像是一块十字型的墓碑。从航拍角度,可以看到 十字形的裂缝的全貌。从长长甬道走到地下的部分,过程漫长而严肃,光线一点点消失在头顶,人生像进入了无尽的黑暗。底层入口可以进入展厅,这里展出了翔实的文献和图片资料,介绍了一战期间中国华工在欧洲参战、被剥削的悲苦历史。一战后,用劳工交换战胜国资源的政治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中国华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博得了很多欧洲女性的好感,300名中国劳工和法国女性联姻,成为了第一批移民法国的中国人。这一点点美好的结局稍微化解了整段历史的悲苦。半月湾半月湾是这段步道的终点,这是一片新兴的住宅区,看外观感觉价格不菲,沿海的底商有餐厅也有酒吧。这里有一小片沙滩,但并不是海水浴场,海中偶尔星星点点的白色帆船特别梦幻。半月湾沙滩也是威海本地影楼喜欢的婚纱照拍摄地,傍晚还会燃起小型烟花做效果。步行将近一个小时,在沙滩边坐坐,休息一下很惬意。在威海的第一晚,我们遇到了传说中的平流雾。走在步道上就感觉雾气从海面上飘过来,越来越近,直到把人都盖住了。能见度越来越低,湿度越来越大,树枝上竟然结了露珠一样的水滴。后来看到网络上城市内拍摄的平流雾照片,竟然有点海市蜃楼的梦幻。1.4 威海滨海路自驾威海市内漂亮的环海路,一直沿着海岸线延伸,直到荣成的成山头,叫滨海大道。去过威海的朋友都特别推荐环海路自驾,自驾途中有花海,有沙滩,也有特色的海草屋。那香海钻石沙滩浴场那香海已经位于荣成,是一片商业地产带动起来的“旅游景点”,有人工景点海边图书馆,海边咖啡厅,也有森林公园,钻石浴场。我对钻石沙滩浴场印象非常深刻,就坐落在滨海路上, 是胶东半岛的北海岸线。这是一条黄色月牙状的卵石长滩。海水冲刷的鹅卵石一枚枚晶莹剔透,我捡了两枚带回家扔进了鱼缸里。海边的水质太好了,虽然沙滩比较窄,但海水不比东南亚的差。在那香海到成山头沿线,都十分适合看夕阳,引用朋友的一句话”只要角度找得好,威海就是巴厘岛“。沙滩上有一幢木制建筑,一层是海水浴场卫生间淋浴间,二层是咖啡店”balck coffee“。原木结构与海滩十分协调,功能性上也非常契合海水浴场。蓝天沙滩为背景的建筑线条十分适合拍照,也难怪很多小姐姐会特意过来拍人像。店里的咖啡品种比较多,但味道并不突出,性价比不算高。但是冷气足,在室内欣赏海景感觉十分不错。海驴岛威海海边生态好,有很多野生海鸥,在荣成冬天看天鹅,夏天看海鸥,是两个特别亲近自然的体验。与海鸥亲密接触,可以坐船游海驴岛。海驴岛是北方黑尾鸥、黄嘴白鹭最大的聚居地, 被称为鸥鹭王国一点也不过分。为了保护野生鸟类的生活环境,目前海驴岛不允许登岛,坐大型游艇可以环岛游览。岛上的鸟儿也学会了跟船吃食饵。食饵是一小杯海鱼,上船后会有人分发,然后用竹签戳着扔向天空,跟船的海鸥就会在空中接住。海鸥多的时候,还会互相争抢,相当激烈。游客自己带的面包、火腿肠上船,看到海鸥自己也不吃了,全成了鸟儿的食物。游船一共40分钟,鸟儿一直跟着,特别有看头。不过这些海鸥天性还是胆小,并不会从手里直接衔走食物。海草屋在海驴岛西侧, 有个金石湾艺术园区,里面是一座酒店+艺术馆+会议中心的综合建筑体,但不知道是因为疫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大部分建筑处于半闲置状态,只有部分房间住了客人。如果不入住,需要付40元门票费才可以进去,所以这里的游客非常少。从主路上可以徒步走到海边的礁石上,这里依旧没有沙滩,礁石也大得出奇,在海边竟然有一种荒野求生的孤寂感。在礁石和主路之间,沿海修建了五六栋海草屋,海草屋造型奇特。墙体均由山石砌成,颜色有黑色的、灰色的、赭色的和红色的等等,质地粗糙,表面斑驳,古朴厚拙。整栋房子最吸引人的,当属高高尖尖的屋顶,从屋脊到檐口,坡度很大,上面铺设着厚厚的灰白色的海草,目测一下,足有1米厚!从侧面看过去,海草屋像极了一个戴着A字形厚绒帽的一脸风霜的老渔民。这种建筑形式,让我想起了白川乡的合掌造民居。海草屋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之一,是沿海一带渔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生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风大,异常寒冷。为了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防雨避暑,人们取本地山石砌墙,再从海里捞出海草,晒干后铺盖在屋顶,这就是海草屋的由来。厚厚的海草铺设在屋顶上,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寒风吹不进,人居其中,是冬暖夏凉。据当地人介绍,海草含有大量的盐分,晒干后铺在屋顶,天然的防虫蛀,防腐烂,而且还不易燃烧,一座修建得体善加维护的海草屋,可以历经百年风雨不腐烂。如今,当地人民搬进了现代化的新居,海草房越来越少。沿海一带的许多村庄的海草屋,如今都被国家列为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加以保护。如果在威海市内看海草屋,可以到悦海公园灯塔下面也有一座。锦绣花海锦绣花海在地图上有标注, 开车路过,正好去看看。海悦路真漂亮,两旁种了樱花树,虽然年头不长,但春天应该很有看头。如果3-4月在威海,可以来海悦路看樱花哟。入口前后的绿化非常赞,不少绿化工人在做维护,郊区可以做得这么美观,的确有些意外。景区没有门票,里面只有一些绿化工人在维护花花草草,因为没有公共交通,来这里的都是自驾,所以游客不太多。花海分为几个区域,不同颜色交错,紫色的马鞭草,黄色的雏菊、红色的串红。花卉的品种不是多么高级,不过胜在面积大,拍照还是挺好看的。石窝剧场就在我们出发前,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公布了Architizer A+ Awards获奖名单。中国共揽获29个大奖。其中,威海环翠区石窝剧场获得专业评审奖。趁着自驾这一天,我们抓紧时间在日落前打卡了这座轻户外运动小镇里的“石窝剧场”。五家疃村南山脚下,进入村庄不久,就看到一座“镶嵌”在山体之上的石屋,这就是石窝剧场。这里原是一处废弃采石场,岩石裸露,存在山体滑坡、落石等安全隐患。而且由于长期无人看管,成了村庄的“环境伤疤”。2019机缘巧合,借势轻户外运动小镇发展,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为这里重新规划,就是我们看到的石窝剧场。以采石断面为背景,下陷部分为舞台,缓坡段为阶梯观众席,阶梯下方是室内空间,透明天花让自然光进入室内。这里也成为国内首个利用采石场改造的露天剧场。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反复提到过,在日本“乡村”看到大量因地制宜的现代建筑,不会影响当地环境和自然风光,并且引入了适合当地的公共文化机构或商业,与当地社会一起有机结合良性发展。而我国的“乡村”还欠缺这样的建设意识和理念。乡村和城市在文化生活上差距太大, 也是我们发展中社会的一个典型侧影。我面前的石窝剧场,可能因为疫情,当时的轻户外运动相关活动没有做起来,本来设置在室内的咖啡馆也处于暂停营业状态。门口的小广场是当地村民休闲放松的场所。可能少有外人来,我们这台车两个人引起了“村民围观”。亲自坐在剧场里,能感受到设计的精妙和设计者对这里的期许,但还是因为这一地区缺少可以带动的公共交通、商业以及宣传,目前场地的利用只能依靠政府组织活动和社会的宣传。的确,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特意租车跑过来看一个空置的剧场呢?希望获奖之后,石窝剧场可以不再默默无闻,多一些吸引大家前来的由头,给这里真正新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