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3
2705
0
20
作者:落榜进士
说说这次旅行承德并不大,但却因为不忘马背历史的清朝康熙皇帝在这里修建了行宫,而让这里名扬天下,至今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秋天我跟随河北广播电视台在这里拍
摄“大V游记”,再一次来到了承德。在承德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着朴实天然的自然风貌,在市区中不仅有众多的行宫寺庙,还分布着多种千奇百怪的红色岩
石(岩层),地质学家称之为“丹霞地貌”,这在我国北方非常罕见。行程安排:Day 1 :石家庄—承德—避暑山庄—云山饭店—乔家满族八大碗Day 2: 普宁寺—小布达拉宫—清宫宴—班禅行宫—棒槌山Day 3: 承德—兴隆县—四方洞—雾灵山—奇石谷风景区实用攻略行前准备:1、证件: 旅行除了带上自己的身份证之外,如果有学生证、军官证、教师证、老年证也要带上,这样在一些景区可以减免门票,能帮你省去一大笔的门票费用。2、衣服:冲锋衣、长裤、秋衣、秋裤、运动鞋、围巾、遮阳帽、羽绒服等,10月的雾灵山已经算是初冬的温度了,白天最高温度在20℃左右,夜晚最低温度已经只有7、8℃,所以保暖是必须的,建议多穿几层衣服,这样加减衣服比较方便。3、现金,信用卡:可以备一些零钱,以备做公交车的时候用。现金可以不用多带,在古镇中也有很多银行的网点,一些酒店和餐厅也刷卡和用支付宝支付。4、常备药品:藿香正气水、风油精、防蚊水、抗过敏药、感冒药、止泻药、止痛药、创可贴、眼药水、消毒棉球等。面纸、湿巾也是很有用的,建议带上哟。其实还有一些物品的准备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就是带上一颗充满好奇的心,这样我们的才会有一段美好的旅程。交通:承德市距离北京很近,只有230公里,沿着京密、京承公路就可以直接达到,而且路况非常好,也可以先去雾灵山,到密云,然后沿着京承公路到达承德。飞机:承德市机场暂时还没有开通,在市南有一个小型飞机场,北京与承德之间会有不定期的包机航班。铁路:承德火车站就位于承德市东南,京承、锦承、承隆3条铁路都在这里交汇,火车站的位置也非常好,出站就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市区的景点。公路:承德公路交通发达,向北可以通向内蒙古、向东可直达辽宁、向西南就是首都北京、东南就是天津。在承德长途汽车站有到达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客车。公交:承德市内的交通工具很多、比如:出租车、滴滴快车、三轮摩托车等,公交车基本都是一元的无人售票车,除了个别景点外,都能到达景点门口。住宿:承德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来承德旅游大可不必为住宿发愁,这里室内各种档次的宾馆一应俱全,从星级酒店到经济实惠的普通旅社,但如果是在节假日的时候,还是需要提前预定。南营子大街是承德市的中心区域,交通十分方便,距离避暑山庄也很近,建议住宿在这条街上。美食:承德菜肴是宫廷塞外菜的代表,特色是山珍野味,做法多以干烹、香烹为主,比较有名的风味菜有:五香鹿肉、八旗羊汤、煎碗坨、清宫御膳银丝杂面、宫廷御膳饼、手把羊肉、筱面馍馍等等,值得推荐的饭店有:乔家满族八大碗、清宫宴等。购物:承德的杏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以颗粒饱满、营养丰富著名,尤其露露拍杏仁露是全国著名品牌;承德的板栗品种很多,兴隆和宽城两地的板栗都是上乘之品,在国内
来说也算是优良品种;口蘑是当地出产的一种蘑菇,算是山珍级别的食品了,尤其以白蘑为最佳,红烧、清炖、做汤都十分清香。此外值得购买的还有被称为“华夏
一绝”的滕式布糊画、丰宁剪纸、丝绸挂锦以及各种匠心独具的根雕、奇石、盆景工艺。Day 1 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艺术经典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艺术经典承德旅游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游承德,皇帝的选择”,而游承德最著名的景点便是“避暑山庄”了,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这里曾经是清朝皇家的避暑胜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和旅游胜地。我国有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这其中避暑山庄是面积最大的了,在盛时的避暑山庄,面积相当于两倍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最初只是清朝皇
家为了围猎而建造的二十多座行宫之一,因为这里有热河泉,温泉从地下喷涌而出,汇聚成一条涓涓的河水,即使在严冬季节也不会封冻结冰,因为又被称为“热河
行宫”。最早是康熙皇帝看中了这里,因为山庄这一带山峦层叠,树木茂盛,尤其是在夏季季节非常清凉,于是便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八十九年的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为了
一个庞大的“离宫”,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这里,不仅亲自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还在山庄中亲自命名了“三十六景”。我们在山庄的正门“丽正门”旁,就可
以看到两尊威武的石狮子,这也彰显了皇家的气派。走进丽正门,看到的就是青砖灰瓦的建筑了,避暑山庄并没有紫禁城那样的辉煌大气,也没有鲜艳的琉璃瓦铺
顶,让人感觉是如此的朴实厚重,一连九进的院落,依中轴线层层排列的殿宇,笔直的长廊,似乎随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威严。可以说,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富有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它的建造集中了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一座大型的露天博
物馆,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科学。从事历史、文物、考古、地理、美学、宗教、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很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如今,当我们在这里驻足游览的
同时,抚今追昔,是否也会产生无限的感慨呢?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住”的地方。相传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承德并大肆抢劫。有一天一群日本兵发现这两个铜狮子很漂亮,是无价之宝,就想抢走,可是铜狮子太重,他们搬也搬不
动,于是就分头去找工具。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想铜狮子是国家的财宝,决不能让日本兵抢走。他灵机一动,立即从村里找来猪血,涂在狮
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动狮子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这对国宝
才得以保留至今。现在这对铜狮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我们进入避暑山庄之后,最先看到的是位于山庄南部的宫殿区,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澹泊敬诚”殿上乾隆帝的题诗。后宫的主殿“澹泊敬诚”殿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其《戒子书》中又说,“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康熙皇帝题“澹泊敬诚”这四个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居安思危,崇尚节俭”的思想。这个殿也是避暑山庄的主殿,是清代皇帝在
山庄居住时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整个大殿用珍贵的楠木建造,因此又叫“楠木殿”。每当阴雨连绵之时,楠木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
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宝座的后面有一个紫檀木屏风,上面刻有163个人物,形态逼真,栩栩
如生,为“农家耕织长乐图”,以表示皇帝临朝时刻不忘百姓。在清代这个殿的东西山墙上挂着“皇舆全图”,就是清代的地图,是清政府派专人测绘的。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
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
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但之后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殿门的门锁。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正宫之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云山胜地”楼为正宫最后一进,这是一座玲珑别致的两层楼房,这个楼的特点内没有楼梯,而是沿楼前假山上的蹬道上楼。承德的小长城——山庄宫墙。它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各位在宫墙上漫步,南可望雄奇秀丽的山庄,北可望金碧辉煌的外八庙。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
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
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避暑山庄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东南是宽阔的湖面,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很像我国国家的微型版图。万树园地势平坦,林木苍郁,驯鹿野兔出没期间,是塞外难
得的草原风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
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宫殿区的北面,是一篇辽阔的水域,这里被一些大小不一的岛屿分割成了形状不一的湖泊,让人感觉似乎到了江南水乡,这也是因为康熙和乾隆皇帝曾经多次南巡,
对江南的美景念念不忘,于是,在北京的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建造中便仿照了那里的风景,避暑山庄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
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
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烟雨楼,也是模仿江南嘉兴的烟雨楼建造的,建成之后也成为了避暑山庄的标志性建筑,二楼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
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两座石须弥座上有铜鹿一对。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楼东有“青
阳书屋”,是皇帝习文读书的地方;楼西南有“对山斋”,面对着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凉亭,名字叫翼亭。 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还在这里取景拍摄过小燕子
上树的场景。热河泉。泉边上这块石碑,写着“热河”两个大字。因为泉水温热,又有上游的温泉水汇入,所以冬天也不结冰。在严冬季节,周围白雪皑皑,这里的湖面却热气蒸腾,实为奇观。入住云山饭店承德云山饭店是承德市区最好的酒店之一,酒店就在承德市中心,在火车站乘坐5路到西大门方向,经过2站,在承德大桥下车即到酒店,酒店有免费的停车场,我们来承德拍摄节目入住了这一家酒店,总体来说酒店的设施和服务相当不错。车可以开到酒店的旋转门前,因为我们的设备很多,酒店的迎宾看到后用行礼车帮我们搬运了设备和行礼,在知道我们入住的楼层后还专门送了上去,酒店的大厅很
大,尤其是大厅中央的吊灯,非常阔气,大厅的一侧是休息区,有一些报纸和承德旅游手册可以阅读,另一侧是大堂吧,是消费的区域,在大厅的很多角落都挂着承
德市一些主要景点的风景画。办理入住的时候前台有三位服务员,在大堂的桌子上有液晶屏,可以看到各种房间的样子和设施,我们入住了这里的标间,房间在8
层,在办理好手续想电梯走的时候,还看到大厅的一层中有西餐厅、商店和足疗室,其中的一处“趣园”,非常有江南园林的感觉。酒店上楼的电梯有两部,还有一部是供服务人员使用的,非常方便,酒店的楼道中铺着地毯,楼道很宽敞,入住的标间里面的设施都是按照星级酒店的设施所标配的,
房间的面积很大,是中央空调,在一进屋的柜子里有睡衣、被子、枕头等设施,房间的桌子上还摆放了一些酒,主桌上为客人准备了两本承德旅游的书,承德值得去
的景点很多,在书里面的内容介绍的非常详细。值得注意的是房间床头柜上并没有看到屋里灯的开关,后来找了半天是由一个键盘按钮控制的。房间中有淋浴和浴缸
可以洗澡,在洗手台上有酒店标志的洗漱用品,其中吹风机在屋里立柜的抽屉里。入住酒店包含了双早,在2层,早餐的种类很多,其中牛奶等饮品都是现冲的,很多水果都很新鲜,早餐的餐厅在平时还可以举办婚宴和宴会。乔家满族八大碗,品尝满族特色在清朝乾隆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于是满族八大碗这种
满族地方风味便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早先只在满族人家食用,充满地方风味民族特色。宴会时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
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当天晚上在承德当地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乔家满族八大碗。饭店的老板就是满族人,据介绍他家有人亲自为清朝皇室做过宫廷宴,手艺流传到了现在。乔家满族
八大碗也成为了承德最具特色的饭店之一,据说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想在这里包桌非常难我们在力荐之下决定去。饭店距离我们所住的宾馆不是很远,从棒槌山下来
到饭店已经很晚了,但是饭店的门前还是停了很多车,走到门前还看到很多古老的拴马柱。整个饭店充满了满族特色,桌椅门窗等摆设和装饰都是明清的风格,在大厅的四壁悬挂了很多满族民情民风的图画,走进饭店大厅,就可以看到很多以鹿产品为主的产品,边上摆放着三大玻璃罐保健酒。这用鹿茸、人参等物品泡制的酒每一杯30元。在饭店的大厅中,有很多清朝的古董。Day 2 外八庙,古代庙宇的经典建筑外八庙,古代庙宇的经典建筑很多游客来到承德都会想去“外八庙”看一看,外八庙是在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陆续建成的,因为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所以称为了外八庙,其中包括:溥仁寺、
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和广缘寺。这其中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和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
宫)这三座庙是外八庙的精华,对于一般游客来说,游览这三座庙就足够了。承德是藏传佛教胜地,普宁寺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这里的香火一直非常旺盛,如果是法会期间,寺庙中的香客更是人满为患。这一天一大早,我们就来
到了普宁寺,普宁寺需要单独购买门票,这里的门票非常有特色,如果是门票收藏者千万不要错过。清朝皇帝建造普宁寺的意义就是希望天下安宁,以便能长久的统
治。它建于公元1755年,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后,为了庆功,于乾隆二十年十月在避暑山庄宴飨参加平叛的赍厄鲁特四部,分别封以职衔,并依西藏
三摩耶庙之式建庙,名为“普宁”。整个寺庙的规模宏大,占地23000多平方米。和承德其它寺庙不一样的是,普宁寺是唯一有僧人居住的寺庙,平时这里有香
客,有僧人,但更多的则是游客。普宁寺这座由清唱皇家建成的寺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做为寺庙的普遍价值,它是民族融合的象征。在1755年建立以来,清代四大活佛除
达赖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均到普宁寺讲经礼佛,蒙古王宫、西藏政教首领及蒙藏百姓也都心存敬意前来朝拜。普宁寺的营建,体现了清政府以宗教为手段,
团结边疆各兄弟民族,真正达到了“修一座喇嘛庙,胜养十万兵”的政治目的。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始终高高在上沉默不语,在似乎她早已经洞察
出了人世间的这一切。在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像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进入寺庙首先看到的是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
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碑的正面为满文和蒙文,意为天下为满人之天下,蒙人帮忙打了天下,所以文字在正面,而汉人众多治天下还得靠汉人。可见这碑上的文字也是很有讲究的。 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大肚弥勒,又称为布袋和尚,他被认为是弥勒佛的化身,于是便根据他的形象塑造了坦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他笑容可掬,是在欢迎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礼佛和随缘布施。寺庙中的僧人很多,据说还经常有藏地的喇嘛来到承德在这里进行法事活动。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约35米,宽约25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的琉璃瓦。顶部大脊置一铜制鎏金喇嘛塔。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中为现世佛释迦牟尼,西为过去佛迦叶,东为未来佛弥勒。两侧则为十八罗汉塑像,殿内墙上绘有彩色佛教故事壁画,工笔细腻,形象逼真。东西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是普宁寺僧人每日早课和举行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每年普宁寺都要在这里举办大型的法会,迎请活佛和高僧大德主法讲经。大雄宝殿周围环绕着一圈圆桶,这就是转经桶,又叫“嘛呢桶”。上面刻有“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转经桶内装满经文,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表示将经文念诵一遍,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达到解脱。大雄宝殿两侧的建筑为东西配殿。整个建筑群融合了汉、藏和印度建筑艺术风格,构成了以佛为主体的佛国世界形象,其高深远博的佛教思想与寺庙高超的汉藏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过寺内广场,就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名“大乘之阁”,阁高37.81米,六层,重檐,上置鎏金宝顶,气势雄壮,是中国寺庙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世界上最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烧香的香客们。我去的时候在大乘之阁中有两位景区的工作人员和两位喇嘛,拍照不是很方便,这是用手机偷拍的一张。这就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上最大的木金漆雕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塑像通高27.51米,腰围15米,仅头部就重达5.4吨,它由椴、榆、
松、柏、衫五种木材制成,共用木120立方米,重约110吨。他容貌端正,三目含慈,面部三只眼表示能回知过去,见知现在,预知未来。他的头顶上还有一尊
1.53米高的小佛,是他的老师阿弥陀佛。除去胸前合十的那双手,左右各有20只手,每只手上各有一眼,一共40只手40只眼。据佛经讲,每只手和每只眼
掌管25种因果报应,40乘以25刚好是1000,所以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在寺庙的后山,可以俯视整个寺庙恢宏的建筑,普宁寺和承德的其它几座著名寺庙一样,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
“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
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在大乘之阁后面则是有着浓重苑景氛围,苍山叠翠,假山林立,殿宇、白台、喇嘛塔掩映在松林假山之中,时隐时现,烘托着庄严神圣的大乘之阁,更显雄伟壮观。普宁寺的后山上在通向山上和下山的山道上挂着很多财喜锁和爱情锁,有人还专门为挂锁者刻上姓名。妙严室又名“御座房”,是乾隆皇帝来普宁寺瞻礼拜佛休息之所。普宁寺管理处经常在这里举办“藏传佛教精品展”、“光辉的历程”“亲切关怀”、“高僧大德于普宁寺”、“普宁寺大法会”、“普宁寺今昔”等图片展。在普宁寺的出口处是普宁街,这是一条街穿越康乾盛世充满了市井风情的街道,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清文化韵味,体现浓郁的宗教特色,又再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商业街。在承德,也有一座“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也许是这个名字比较绕口,大家更喜欢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小布达拉宫”。这座庙是仿照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
译。整个庙宇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这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全庙除主体大红台、
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白台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小布达拉宫”依山建造,坐北朝南,是有清朝乾隆皇帝主持修建的,乾隆帝在修建这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庙宇,是有其用意的,在乾隆三十五年,是乾隆六十寿辰,下一
年就是他母亲的八十寿辰,蒙古、青海、新疆等边疆各地的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要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乾隆帝为了敬重各族的信仰,也为了更好的团结各族
人民,便下御旨建造这座大型寺院。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大都尊崇藏传佛教。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中心。而藏传佛教宣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菩萨的道
场。观民音菩萨的道场据说有三处:一处在印度,一处在西藏,另一处一在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认为,观音发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为本土,所以在承建观音道场
便"仿西藏,非仿南海(浙江普陀山)"。“小布达拉宫”最大的特点就是藏式的风格,庙内共有大小建筑约60处,多是平顶白墙。主体建筑大红台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的映衬下,非常抢
眼。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万法归一殿也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
王公大臣们的场所。很佩服乾隆帝的选址,承德不仅有优良的自然环境还有湛蓝的天空,走进“小布达拉宫”让人有一种置身与藏地的感觉,尤其是在大红台之上,遥望湛蓝的天空,那种
空灵的感觉是在都市之中体会不到的,雄伟高大的建筑、五彩的经幡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都会给人心灵上一种剧烈的震撼,对很多游客来说,也许到拉萨布达拉宫
很遥远,但“小布达拉宫”却很近,这里也充满了丰富和神秘,也对我们充满了无限的魅力。走进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碑亭,碑亭中有三座高大的方形石碑并排矗立,中间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了建庙的缘由,左右两侧分别立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上精美的雕刻。普陀宗乘之庙中参差错落着60多座红台、白台和喇嘛塔,主体建筑大红台建在山顶上,显得气势磅礴。这座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修建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完成,是外八庙中施工时间最长的一座寺庙。 琉璃牌坊前威武雄壮的石狮子。这座琉璃牌坊,为乾隆时期盛行的“三间四柱七楼”样式,和北京北海小西天的“须弥春”及香山静宜园的牌坊很相似。正中匾额上刻有“普门应现”四字,为乾隆御
笔,意思是普渡众生之门,这道牌坊也是一道等级分界线,在清朝时有明文规定:“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
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叩,余概不准入庙门。”可见皇帝修外八庙的目的并不是为信徒礼佛参拜服务的,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目的。在职官员到了琉璃
牌坊就得止步,而少数民族王公贵旅却可以登红台参拜,这种特权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提高了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政治地位,让他们感受到了皇帝对他们的尊重
和相待的诚心,从心理上消除了这些崇尚自由的草原上的雄鹰在皇权下的位卑感和猜疑心理,由此体现了清朝统治者融合少数民族关系和治国的政治艺术。寺庙地面上的石块基本都翻修过了,唯独留下了这一块,这里曾经有乾隆和他母亲的足迹呢。老人手指的方向就是“大红台”了,我们可以看到在大红台的红墙壁上有许多窗户,有些是封闭的,有些是敞开的,每一间窗户里面都是宫殿,里面是喇嘛们念经的地
方。这些窗户有些是明窗,有些是盲窗。明窗是向上倾斜45?角,向外只能看到蓝天和白云,盲窗自然是封闭式的,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设计的非常巧妙。在来承德之前,我刚去过西藏日喀则的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堡始建于1363年,是后藏日喀则地区最早的建筑之一,也同样被称作“小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在维修扩建的时候,在形制和风格上其实是仿照日喀则桑珠孜宗堡的。“小布达拉宫”之中古木参天,环境清幽。红白相间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在了西藏的某个地方。红台外观有7层,饰有藏式盲窗,正中间有6个佛龛,供有6尊无量寿佛,象征乾隆皇帝60大寿,而大红台上部边缘饰有80个小佛龛,供有80尊无量寿佛,象征皇太后的80大寿。精美的琉璃佛像。在红台的观景台之中,可以远眺棒槌山和对面的避暑山庄。还可以看到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彩色的经幡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耀眼。这个白色的碉楼非常漂亮,但最早其实是用来栓马的,旁边就可以看到避暑山庄的20华里跌宕起伏的城墙。“小布达拉宫”的台阶很多,也很高。位于最高处的慈航普度殿。关于吉祥天母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吉祥天女原先颇为风流,有一百个情人和她来往。她也经常外出和情人约会。父亲劝阻不住,只好用铁链将她锁起来。后来,母亲
送她一头骡子,她便骑上骡子逃跑。父亲发现后马上追赶,眼看追不上了,便从后面射了一箭,正中骡子屁股,中箭处变成了一只眼睛。骡子中箭后跑不动,她被父
亲抓了回去,逼她与一罗刹结婚,并诅咒她变得跟鬼一样丑陋不堪。从此相貌奇丑。吉祥天母坐骑骡子的屁股上有一只眼睛。是其形象的重要标志。汉地显教的吉祥
天女,容貌娇好,与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天母的形象差别极大。藏密的吉祥开母还是八佛母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吉祥天母颇受崇拜,影响很大。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的万法归一殿,这是“小布达拉宫”的主殿,是举行集会和庆典的地方。清宫宴是承德一家具有古朴典雅也是别具观赏特色的饭店,这里距离班禅行宫非常近,菜品的口味也非常不错,陈家熏鸡、溜肉片、手抓羊排、溜咯吱、传统酱豆、菌菇汤等都是饭店的特色菜,尤其是松枝包子和豆腐,据说很多北京和天津的人甚至会开车来这里买包子带回去吃。包间。锅贴。松枝包子。菠萝古老肉。豆腐。班禅行宫,外八庙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庙“ 小布达拉宫”距离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很近,来往之间有免费的电瓶车,从“小布达拉宫”出来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到达“班禅行宫”了,两个景点有联票,票价80元,还是非常实惠的。班禅行宫是乾隆皇帝为了接待六世班禅的到来而专门修建的,当年得知六世班禅要从西藏赶来为乾隆皇帝祝70寿辰,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并对此极为重视,于是参照班
禅在后藏日喀则居住的扎什伦布寺的样式建造了此庙,并取名“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寿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泽,意思就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六
世班禅来到承德的期间在就这里讲经和居住,因此该庙又被称作“班禅行宫”。班禅行宫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庙,整座寺庙充满了藏式的风格。在建造弥福寿之庙的同时,乾隆帝还下旨在北京建造六世班禅夏天居住的地方,并选择了北京郊区的香山昭庙(后来被八国联军烧抢了,只剩下琉璃牌坊)。此外,还
在北京城里还建造了一座喇嘛庙,专供六世班禅讲经,六世班禅离开承德。到北京后,班禅并未住进香山的昭庙,而是去了黄寺,后来因为感染了天花,42岁便
“转世”了。可以说,班禅行宫是乾隆帝为促进民俗团结,结好西藏少数民族政教领袖而建立的寺庙,班禅行宫由六世班禅得名开始,便成了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时光的流失似乎并没有在“班禅行宫”中留下任何印记,大红台中佛像神秘的表情也从未改变,每天行宫中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虔诚的香客,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
系,为了在黄昏之前感到棒槌山,我们没能去行宫最北山巅的琉璃万寿塔一看,和大红台相比北山却是如此的寂静。整个班禅行宫不仅给人一种美的震撼,更给人一种团结的力量,建筑的灵魂也会在时光中得以永恒。班禅行宫和“小布达拉宫”一样,都是汉藏结合的山门建筑设计。在庙的前部是一色的汉式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是石桥、山门、碑亭和琉璃牌坊等。走进班禅行宫,最先看到的也是碑亭, 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四面开拱门,碑亭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题额“智光普照”,意为佛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小布达拉宫”和普宁寺的碑亭里是三座方形石碑,而班禅行宫的碑亭是一座由“赑屃”驮着的8米高石碑,碑文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御制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用满、藏、汉、蒙四种文字镌刻,记载了修建此庙的起缘。从碑亭向北走就要上石阶路了,但山并不高,很好爬。在琉璃牌坊两边是一对石象,大象在大乘教中象征了力量,可以普度众生,石象身上有着精美的雕刻。走进琉璃牌坊就是象征权力和高贵的大红台。班禅行宫中大红台的门窗和“小布达拉宫”并不一样,大红台中正面开三层窗,每层十三扇,最下层中间有门所以每边各六扇。窗楣上浮嵌琉璃垂花窗头,这样的设计也结合了故宫的特色,彰显了这座寺庙高贵的等级。在大红台的大门可以看到三间四柱七楼式格局的琉璃牌坊,在牌坊正中嵌白石匾额,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乾隆御笔“总持佛境”,意思是“佛居住的胜境统领天下万法”。大红台是班禅行宫的主体建筑,里面有很多精美的佛像,当天有很多旅游团很多,宫殿里面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向游客推销着“法物”,让我也失去了“偷拍”的兴致。群楼环绕着的是行宫的主殿—妙高庄严殿,主殿是六世班禅来承德祝寿期间的讲经之所。妙高庄严殿的辉煌金顶。 妙高庄严殿平面七间,高三层,上下贯通,殿高28.8米,殿顶为重檐攒尖顶,上覆鎏金鱼鳞状铜瓦。黄色的金顶,在阳光下依然闪着灿灿的光芒。行宫中有一些宫殿并没有对游客开放。“妙高庄严”的意思是此殿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大庄严。 四条波纹垂脊之上各置镏金铜龙两条,一上一下共八条,升降相反,弓身翘尾,似乘云腾飞,形态栩栩如生。据说乾隆夜梦仙人,喻其寿可八十,天机莫漏。乾隆遂命浇铸八条金龙于殿顶,表示以身护法。大红台平台的西北角建有一个名为吉祥法喜的宫殿,方形五间两层,为班禅起居之所。重檐歇山顶,上覆鱼鳞镏金铜瓦,据记载:“仅妙高庄严、吉祥法喜殿顶,不计铜瓦价值,仅上面鎏金即用头等金叶1万5429两8钱5分4厘。”八条腾跃欲飞的鎏金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栩栩如生,给清静的佛寺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感觉。在妙高庄严殿的平台之上可以遥望磬锤峰、蛤蟆石和周边的普陀寺。棒槌山,因酷似男人阳具而闻名的景点在承德市的两天中,似乎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承德的标志性建筑—棒槌山,而我在闲暇之余,甚至会不由自主的向棒槌山看一看。棒槌山其实是因为形似棒
槌而被俗为了“棒槌山”,本命叫做“磬锤峰”,但似乎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真名。这个棒槌山也吸引了众多来承德旅游人们的目光。关于“棒槌山”还有很多风趣
幽默的传说,有人说它是女人洗衣服用的“棒槌”、有人说它是镇压蛤蟆的宝物、但其实在更多人的眼中,它更像采天地之精华的阳具。我
们一行从“班禅行宫”出来后,为了赶在日落前到达棒槌山,特意走了一条游人稀少的近道,很幸运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棒槌山。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
熙皇帝因为峰状似磬锤,便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甚至有人
说它可以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相媲美。据说,很多未生育的妇女都会踩着虔诚的脚印步行来到山顶,就为了摸一摸它,吸收一下它的阳刚之气。我们知道,
紫禁城之中的阴气很重,清朝的帝王们每年也都会来棒槌山“充阳”,据说清朝后期的几位皇帝之所以无后,就是因为清朝国力衰落,帝王们没有时间再来棒槌山
“充阳”的过。当然。这些都是故事传说,但棒槌山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神圣的。现在,棒槌山和旁边的蛤蟆石都成为了旅游景点,很多来承德旅游的人们都会来这里摸一摸”棒槌山“,看一看蛤蟆石,有的人甚至还会把一根小木棍支在缝隙里,据
说这样就可以像棒槌峰一样永远健壮。说故事的人也许只是习惯性的讲述,但听故事的我却还意犹未尽,只可惜天色已黑,我们不得不下山,而当夜的我似乎也变得
多情了起来。在承德有一个段子:“不到北京,不知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自己的钱少;不到海南,不知身体的重要;不到承德,不知自己的‘棒槌’小”。在我们晚上吃饭的时候,乔家八大碗的乔老板也说,在他给别人介绍承德的时候,总会围绕着”棒槌“说事。在棒槌山的半腰上还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远处可以看到夕阳下罄锤峰的倒影,罄锤峰也与避暑胜地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登往棒槌山的小路。在罄锤峰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形状酷似蛤蟆的石头,据说当年,大禹带领人到了承德这个地方。他发现山里有只兴风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带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
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来。大禹决心要惩治这只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发现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顺手拿起一只捣衣用的大棒槌,三
下两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禹怕它再跑出来作怪,危害百姓,就顺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变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动,就给
一棒槌。这样,蛤蟆精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在山顶可以遥望承德市区,远处就是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夕阳西下的承德。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在约1.5亿年前,磬锤峰还只是承德河湖盆地中的泥砂和砾石,后形成岩石,随着地壳的变迁逐渐上升为陆地。但就磬锤峰而言,它形成的历史
只有300万年。它是一堵石墙般的山体,经过碰撞、风吹雨淋等自然力,石墙逐段崩塌,最后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奇的磬锤峰。Day 3 四方洞,探寻神秘的远古遗址四方洞,探寻神秘的远古遗址在从承德市区去兴隆的路上,我们路过了一处叫鹰手营子的地方,当地的朋友介绍说,这里的柳河岸边有一处神秘的遗址,因洞口呈较规则的四方形,当地人便习惯性
的称之为“四方洞”,经过科学家的考察,这里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过,现在已经成为了遗址公园。很多人当地在洞中玩耍的时候,都曾经挖到过神秘的化
石,于是我们也决定去这里一探究竟。很
多人并不知道,鹰手营子这里曾经是清朝皇家陵寝“清东陵”的禁地,在清朝时期,这里住着几户驯鹰的鹰手,他们用放鹰扑捉到的山鸡作为祭品,因此这里被称为
了—“鹰手营子”。四方洞在没有成为遗址公园的时候是很多当地孩子们主要玩耍的一个地方,后来在1982年春天,当时承德兴隆县刚刚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
为了充分了解辖区内的文物分布情况,便开始了对鹰手营子柳河流域的文物普查工作。当普查人员来到四方洞时,见堆积较厚,便在当地农民家中借来锨、镐要试探
性的挖掘,没挖几下便在上层发现了几片汉代陶片,下层发现了少量碎骨和几块钙衣包裹的石块。回到所里,经过清洗,工作人员发现碎骨有些石化,十几件石块中
只有一件是火成岩并有明显的加工痕迹。此后,鹰手营子便来了很多文博界专家、学者,都证明了此处有旧石器遗址的断言。四方洞遗址也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遗址的发掘是在燕山山脉深处首次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并证明了,四方洞遗址与山顶洞人是处于同一时期的,这对研究承德地区史前文化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在山洞前立有“四方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石碑。四方洞前就是柳河,河边还有观景亭。在四方洞的入口处,有一个残旧的介绍牌,介绍了四方洞的历史,可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在洞穴内的岩壁上,还有很多小洞,洞里面非常黑,让人感觉有一种“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感觉。四方通的整体面积约44000平方米,洞内春暖夏凉。洞穴生成于奥陶系灰岩山体中,为一构造洞。洞口呈高12米、宽13米较规则的四方形,西向,高出现柳河水面约3米,近洞口深10米外方正如厅状。在深10米处向南、向东北分为两个支洞。怀着对四方洞的好奇,我们还真的走进了其中的一个洞穴,洞内非常黑,幸好我们有手电,洞穴中有蝙蝠,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在睡觉,我们进入以后蝙蝠也没有成群的飞出来,在洞穴中还有火烧过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远古时期人们生存在这里的时候来“钻木取火”。无意之中我们还惊喜的捡到了一块上面有某种动物骨骼的化石,并交到了当地的文物局中。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从上下两个文化层中,共出土石器575件,动物遗骨1765件。四方洞周边的风景还是非常秀美的。据专家介绍,“四方洞遗址”为侏罗纪燕山运动之后逐步发育产生,它的文化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至4万年之间,在此最早出现的人类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属于同一时期。四方通在柳河上的倒影,在每天晚上河面还会有喷水的表演。四方洞遗址公园免费参观,虽然洞穴被保护了起来,但是这里仍然是当地百姓们娱乐休闲的好地方。游雾灵山,大王叫我来巡山曾经有人问我河北有那些值得游览的名山,我第一个推荐的就是“雾灵山”,雾灵山的自然风光非常秀美,也被众多网民评选为“京郊最美山色”的第一名。雾灵山位
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称。雾灵山年平均温度7.6°C,即使在最热
的夏季平均气温也只有17.6°C,是华北地区的避暑胜地。山中最奇特的景象就是:“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在每年三、四月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的时
候,游客仍可看到“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的奇景。从
兴隆县城到雾灵山景区很近,车在行往景区的一路之上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就向我们徐徐展开。雾灵山是燕山山脉,山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
碧潭为脉络。在快到景区的路上,极目远眺,就可以看到山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山脉了。到了雾灵山才知道这里的面积真的很大,如果不是乘车上山,而是徒步攀登
的话,到达山顶真的要很久。此时的雾灵山已经是秋季,很多树叶和植被都已经发黄变红,我们首先来到了雾灵山的经典标志之一—仙人塔,车只能停在路边,需要
徒步爬山,沿途的路上山水画卷一般的美景让人观之不尽, 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交织变换着。山间一片片的白桦林、落叶松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还有各种山杨、
五角枫、栎树等各种让人叫不出名字的植被,雾灵山是华北地区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天然植物园”的美称,尤其是在秋色的渲染下,更是让人惊艳。在爬山的途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小不一的瀑布,水也是雾灵山的血脉,有水的地方就有倒影,看着树木和秋叶在河水下的倒影,似乎时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珍惜的待遇。听着潺潺的水声,踩过一片片秋叶,在这样的美景下旅行是让人心生惬意的。仙
人塔就位于海拔1400米左右的“V”型山谷之中,被誉为“京东第一塔”。这里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如果从远处遥望仙人塔,可以看到在云
雾之中时隐时现地冒出一尊独秀奇石,它从山峦中拔地而起、犹如破空利剑、南天玉柱、又似定海神针,穿云刺雾,傲视苍穹,很多人来到此处的游人都会摆成手托
宝塔的样子来合影留念,这座仙人宝塔始终伫立在这里,仿佛是大自然给予雾灵山的一份礼物,而这样的礼物往往却是绝世的美丽。雾灵山的云海非常壮观,如果天气好的话,在顶峰的平台之上,就可以看到蓝天下一朵朵飘动着的云朵,它们成群的游弋着,围绕着长满绿树的山峰,如梦似幻一样的
扑朔迷离的变幻,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仙境,如痴如醉。身如其景,有如在烟雾浩渺之间飘荡。雾灵山的这个童话般绚烂的秋天,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
好。在仙人塔的沟谷,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水潭和瀑布几十处,有名的瀑布有五处,水潭十八个,故又称十八潭.雾灵山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收获的秋天,更是醉人的秋天。说它醉人,不但是那秋菊飘香的气息,也不只是那秋实累累的时令,而是让人看了如痴如醉的雾灵秋
色。雾灵秋色是雾灵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是雾灵山金秋旅游独有的资源优势。一进9月,随着气温的变化,山上的树叶便开始逐渐变黄,整个雾灵山也开始由上向
下呈现出秋光绚丽、层林尽染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金秋的雾灵山无论是从正门进入,还是从北门、西门进入,仙人塔、五龙头、龙潭、清凉界四个景区到处都有赏不完的景点,看不完的秋色,摄不完的镜头,可谓是撵
着秋色走,跟着秋色行。漫步在景区内的游览步道上,踩着松软的落叶,不仅可以看到层林尽染的多彩之秋,而且还可以采摘山珍野果,大饱口福,享受一个收获的
金秋。香山虽美也只不过是红叶满山,而雾灵山却是红似丹霞,绿如翡翠,黄像傲菊,橙似火焰,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如果你在山里乘车行走,你会随时看到一片片红红的
“晚霞”从远处飘来,一团团跳动的“火焰”从车窗前闪过;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地毯”展现在你的面前,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花团”向后飘去。雾灵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1大海(古燕辽海),构成它的岩石是由泥沙和其他矿物质堆积在水下逐渐沉积、挤压、胶结形成的,加上后期的地壳隆起和断层活动,岩
浆大规模侵入形成巨大岩基。由于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抗侵蚀和结晶程度的差异,在经历第四季冰川和漫长岁月的日晒雨淋、风化剥离后,比较松散的石头从巨大
的岩基上散落下来,形成无数奇峰怪石,仙人塔便是其中的代表,也是雾灵美景之一绝。水是十八潭的精华,雾灵秀水急切地涌向山下,形成了一条条密密麻麻的水线,这泉,这水,是雾灵山人的心血,她流淌着生命,流淌着憧憬。北京的主要饮用水源是密云水库,有人说,北京人喝的3杯水中有两杯是密云水库的,而3杯密云水库的水中有1杯是雾灵山的。可见,雾灵山的水是京津用水的主要供给之源。仙人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山中还有很多供游客休憩的地方。山下一片翠绿,山上的桦树、落叶松已变的金黄,山腰的山杨、五角枫、栎树,一层层地变黄、变红、变紫。放眼望去,片片红叶,串串硕果,点点簇簇地镶嵌在峰岭层叠之间,似碧波上飘浮的片片红帆,又似蓝天上飘荡的朵朵霞云。雾灵山的金秋,是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时间。站在龙潭景区观景台眺望,到处是层林尽染,一片片的火红点缀着景区的每一个角落,霜叶红似火,胜于二月花,杨树在秋风的吹拂下,圆圆的金色叶子沙沙作响,在耀眼的阳光下舞着,美得难以形容,令人炫目。据传说此山和‘雾灵’比高低,结果输了官司,就座落于不远处,仰望高俊挺拔的对手,自己只好拉开距离,故名‘气不愤’。登上山顶放眼远望,赤橙黄绿青蓝紫遍布山野,那群山峻岭就像铺上了一层五颜六色的锦毯,从脚下逶迤伸向天边,那气势格外雄伟,景色格外壮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在《水经注》中留下:“伏凌山甚高峻,严嶂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清顺治十八年,雾灵山被清王朝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区禁地”。康熙皇帝巡游此地,题《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诗一首。封
顶的观景台还是看日出最好的地方,每天北京的第一缕阳光将从这里升起;那并排而立的五个大石砬,就像五龙聚首,人们称 “五龙头”。 向四周伸出的五条大
的山脊就是五条龙脊,分别是青龙岭、黑龙岭、白龙岭、黄龙岭、赤龙岭。所以雾灵山,在清代曾称为“五龙山”。有人分析说:作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自雾
灵山主峰向外延伸的只有五条龙脉,所以又叫五龙山,这五条龙脊的脉相也决定着五位清朝皇帝的命相,这也是清东陵只能埋葬五位皇帝的原因。海拔2118米的燕山主峰峰顶。只见脚下众山拱列,眼前云雾缥缈,瞬息万变,气象万千。从雾灵山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奇石谷风景区,奇石谷景区内峰险石奇、谷幽气清、林深水秀,可惜因为当天下起了雨就没有再上山,就去了景区中的“燕山老屋”。燕山老屋民俗文化博物馆,馆中主要分为了三个展区:农耕文化展、精品书画摄影展和奇石根艺展,向游客介绍了燕山地区农民生活和生产所使用的农具,甚至还有一个老屋子,屋里有各式的生活用品。在精品书画展区还看到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的著作。很多人都喜欢奇石和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