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45308
47
525
作者:茱妮
2019年1月21日,人生第一个首页纪念!再次谢谢穷游大秘书哈哈加精啦~置顶啦~撒花纪念~感谢穷游大秘书!【荷比篇回顾】此篇为整个欧洲行的下篇,上篇请戳链接(附签证攻略):【去欧洲过夏天·上】骑行羊角村和风车村,探访荷兰画坛三宝,徒步中世纪小城,打卡网红美食和旅舍【我的过往精华游记】我喜欢将每次旅行都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从做计划、拍摄到修图、写文,过程是愉悦的也是辛苦的,除了给自己留下回忆之外,也希望从自己的角度让更多人知道这世界上众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风景。欢迎大家来踩~>>国外篇二星精华、穷游首页推荐、微博推荐:【闲摄东伦敦】带你走进伦敦东区,颠覆刻板印象中的“英·伦·风·格“二星精华&版块置顶:大不列颠札记:伦敦、温莎、薰衣草、湖区、高地、约克、惠特比、布里斯托热气球节、侏罗纪海岸一星精华&版块置顶:勇闯摩洛哥——八天七夜四城一次沙漠行一星精华:梦回平安京(京都、大阪6日行摄之旅)一星精华&版块置顶:盛夏槟城,昨日旧梦(内有超全的美食攻略)一星精华:感受冬日首尔~4天3夜图文详细攻略>>国内篇一星精华&版块置顶:【图说山西好风光】叹黄河奔腾,听晋商传说,品山西美食,诉不尽五千年文明(旅拍晋中,美图写真+实用攻略)一星精华&版块置顶:在昆仑深处,发现人间最美四月天一星精华&版块置顶:江南何止一种美(绍兴、杭州)【卷首语】文字及图片预告法国人总爱把c'est la vie挂在嘴上,但往往不是赞美生活,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工作不顺了,ben, c'est la vie,遇到罢工了,c'est la vie,不小心踩到狗屎了,c'est la vie……是啊,生活哪有那么多美好,而法国人出了名的随性而为更是令人头疼。敲下这些文字的期间,我听闻了第五次“黄背心”游行的新闻,替那些无辜之人和艺术古迹感到心疼的同时,也想到了在巴黎遇到的Gay Pride游行过后的狼藉场面——共和广场的马路上堆满了空玻璃酒瓶和易拉罐,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坐或躺在路边,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也想到了在巴黎地铁入口被一名宿醉的酒鬼吓到……还有我们因车技不熟练不敢开快车,在南法的公路上一直被从旁边超车的法国人bb……然而,当我们站在高处,看着夜幕一点一点降临于巴黎上空,暖黄的灯光开始逐渐点亮街道,而远处的铁塔于深夜11点突然大放异彩时……当蒙马特小酒馆内的美丽手风琴手开始演奏起《天使爱美丽》的熟悉旋律、白发奶奶们随着音乐偏偏起舞时……当我们在南部乡村寻找着民宿却被不靠谱导航引到一大片金色麦浪的时候……当我们进入南法的这些绝美小镇连连感叹时……当薰衣草、向日葵、紫苏、虞美人花田让我们的旅程不断步入高潮时……当我们在蔚蓝海岸的小镇内出了乌龙小型车祸得到法国大叔的倾力帮助而得以脱困时……种种美好让我们淡忘了不美好。我喜欢的一首法国香颂里唱道:(巴黎的天空)……在我们头顶低沉咆哮,发出轰然雷鸣,然而巴黎的天空不会这样残酷太久,过一会,为了表示他的歉意,他便会,在天空画下一道彩虹。C'est France, c'est la vie en France.这篇我不打算按照一般游记的套路来写,毕竟已经是三刷巴黎了,大部分游客会去打卡的景点这次我都跳过,而是把时间花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我也会在游记中穿插一些和法国有关的风俗文化、文学电影等等,尽量为各位呈现一个更丰满的法国。攻略部分还是决定放在最后,如果你有认真看完这篇游记,会在文中找到一些彩蛋哦~【第一章】看点·三位大师法国一直被看作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宝库,来自法国的文学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数不胜数,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只能蜻蜓点水般造访一二。却也能见微知著,得以领略法国在这些巨匠推动下所散发的魅力。--维克多·雨果没有人会否认《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正如小说作者维克多·雨果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伟大的作家都有这样一个共通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为底层人民呐喊,所以雨果是极受法国人尊敬的。他在流亡20年后回到法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他去世的时候,法国为他举行国葬,200多万人来为他送行,试问有几位作家能有如此待遇呢?1903年,雨果故居被改造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栋坐落在孚日广场斜对角的房子满载着雨果十六年乃至一生的生活印记,穿过其中一间间色彩饱满的房间,我们可以为雨果总结几个关键词:斜杠青年、中国迷、专情好男人。▲ 雨果故居前的长廊上楼径直来到会客厅,这里摆放着雨果的著作、摄影和雕塑作品(没错!写作不是他唯一擅长的),除此之外,还有不同风格的家具,以及罗丹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他家人的肖像画也都悬挂在会客厅的墙上。这个会客厅是19世纪巴黎最有名的文学沙龙之一。▲会客厅中的雨果家人画像会客厅旁边就是中国厅,这儿是雨果在Guenesey流亡时布置的房间被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当时雨果的爱人,法国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他们俩又都对中国文化很着迷,雨果便用自己收藏的中国古董加上两个人凭空想象所设计打造的中式家具,为朱丽叶布置了这样一个极具东方风情的房间。他们俩人的爱情则持续了50多年,朱丽叶每天都会给雨果写一封情书,直到他去世。▲中国厅同样来自Guenesey住处的还有这间餐厅,这里的家具则是中世纪风格,其中亦展出了雨果的绘画作品。▲ 餐厅一角雨果这间漂亮的工作室也是朱丽叶和他女儿克莱尔一起设计、采买装饰的。▲ 雨果手稿▲ 我与雨果--克劳德·莫奈如今最受人喜欢的画派之一“印象派”在刚登上西方画坛的时候却备受诟病,甚至一度是一个带有嘲笑讽刺意味的词。而“印象派”这一词也来源于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因为需要在晨光变化之前将那一瞬间的景致立刻抓取到画布上,无法精细描绘,这幅画便被认为是粗制滥造的作品。要知道当时法国的绘画风格主流被一帮学院派老古董所把持着,讲究写实和古典,他们对以莫奈、马奈、雷诺阿等为代表的巴比松画家极尽嘲讽之能事,于是这些年轻画家们便奋起抗争,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也教会了大众如何去欣赏印象主义画作,“印象派”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绘画流派。▲ 莫奈《印象·日出》“印象派”的成功也为莫奈带来了名气和财富,大手一挥,他就在法国诺曼底大区的吉维尼小镇买下了一栋带大花园的房子,后来又把旁边的一块地也买了,用以改造成水园。他在这栋房子里完成了大名鼎鼎的《睡莲》系列,一直住到去世。莫奈花园分为花园、水园和故居三个部分。花园里种植着上千株鲜花,莫奈是个出色的园艺家(这么说来又是名斜杠青年),他并没有将这些花按照品种排列,而是混在一起种,这样无论春夏秋冬,花园各个角落总有鲜花开放。▲ 雷诺阿《莫奈在花园里绘画》另一边的水园则倾注了莫奈对日本文化的热爱,拱形的日本桥还有园内的东方植物都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莫奈曾向一位画室访客解释道:“我花了不少时间了解我的睡莲,当初栽种的时候只是纯粹为了乐趣,并没有打算以它们入画。风景映像往往需用上多于一天的时间才能过目不忘、铭刻于心。我在顷刻间发现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我的池塘是多么的美妙——随后我便开展绘画的历程。自那一刻,我几乎再没有其他绘画的题材了。”莫奈到底在池塘边画了几幅作品?根据苏富比的数据,总共有251幅,而这一系列严格说来应该称为“水上风景”(Paysage d'eau)系列,因为其中还要分为“睡莲”、“日本桥”、“垂柳”、“紫藤花”、“鸢尾花”多个类别。从他画这个系列开始,他便逐渐不再注重透视技法,而将重心转到纹理、颜色、环境等因素,莫奈仿佛将池塘看作了一个小宇宙,通过笔下的水波、倒影、光线向我们展示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美好境界。其实莫奈到晚年时的视力每况愈下,他后期所创作的《睡莲》系列受到眼疾的影响,画中事物的边界愈发模糊不清,但自然的光影和色彩早已深刻于莫奈的内心,他对艺术的执着更动人心魄。非常推荐在去过莫奈花园后再参观橘园美术馆,馆内就有几幅晚期《睡莲》作品,很可惜我们没能看到。莫奈的房子除了粉色的外墙是原有的颜色,其他地方的色彩都来自于莫奈的调色盘——门窗的绿色、餐厅的黄色、还有厨房的蓝色。▲ 客厅--文森特·梵·高为了寻找心中未经修饰的饱满纯粹的色彩,一位敏感又执拗的红发荷兰人在某个冬季踏上了法国南巡之路,从此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和梵·高永远彼此联系在了一起。不知是阿尔勒成就了梵·高,还是他成就了阿尔勒。梵·高到了阿尔勒,似乎在南法的艳阳下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原先阴暗沉郁的画风逐渐转为明快热烈,他几乎每天背着画板去阿尔勒附近的田野间作画,麦田、小木桥、向日葵、农作的人们都是他的绘画对象。梵·高最经典的那些画作全部是在阿尔勒完成的,但他后来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不好,直到1890年的7月27日,文森特·梵·高去田野里散步,然后开枪自尽,两天后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里。▲ 阿尔勒近郊的向日葵地梵·高在阿尔勒有一段时间内就借住在这家咖啡馆,这里是《夜间的露天咖啡馆》原型,也是他所创作的“星空三部曲”中的一幅(另外两幅是《星空下的罗讷河》和《星夜》)。那段时间梵高痴迷于夜晚所散发出来的迷人光晕和色彩,他自己亦在信中写道:“夜晚比白天的色彩更生动、更丰富”,便废寝忘食地创作和夜晚有关的作品。100多年过去了,咖啡馆依然保留着画中黄色桌椅、墙面和遮雨棚的样子,也已更名为“梵高咖啡馆”。关于这幅画,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是这画其实是在致敬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有研究者发现咖啡馆的最终稿里,坐在外面的人数为12个(初稿中只有8个),这对应了耶稣的十二门徒,梵·高又在他们中间安排了一名服务生,正好站在光晕里,如同耶稣身后的光环,更是在初稿中没有出现过的是站在阴影中的人影,似是在暗指犹大,再结合梵·高虔诚的宗教信仰,emmm...这个推测也不是没可能啊▲ 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馆》梵·高在阿尔勒期间热情邀请好友高更住到他的房子里,两人一起创作,探讨艺术,他希望南法的热烈阳光能对彼时在北方布列塔尼被疾病缠身的高更有所帮助。梵·高对高更的到访怀着无比期待,他将卧室重新布置了一番,还给高更画了《向日葵》,又不断向周围人分享好朋友要来同住的消息。高更来了,梵·高这种高度亢奋的状态非但没有感染高更,还逐渐让他感到不安,梵·高激情,高更冷静,两人总是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吵架,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高更再也待不下去,他离开了梵·高,离开了阿尔勒,梵·高在极度悲伤中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他割了耳朵后被送到阿尔勒的这家医院,又在这里画了《阿尔勒医院中的花园》。现在医院因为游客增多搬到别处去了,这栋建筑物则被改为了游客中心。有两幅画可以很清晰地感到梵·高与高更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们俩都画过《夜间咖啡馆》,梵·高的画中是强烈的红、黄、绿三色对比与冲突,一种令人不安、狂乱魔幻的感觉扑面而来。而高更画的同一主题,则以咖啡馆老板娘为主体,画中依然用了大面积红色和绿色,但绿色只作为辅助,又以大量黑色来压暗环境氛围,整幅画显得理智许多。▲ 梵·高▲ 高更阿尔勒另有一处与梵·高有关的景点,是我07年来法国的时候去过的,就是在阿尔勒近郊的“梵高桥”。在他的故乡荷兰,那些运河上架着不少类似的木头吊桥,梵高因为思念家乡,经常会到这儿散步,后来也画下了《阿尔勒的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