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岁那年穿越太白山开始,转眼15年已经过去。这其间我也多次进出中国西部的大山,之后来到美国学习和生活,游历过美国西部的旷野也长时间的在中部大平原生活。其中经历许多,有心理的创伤也有身体的创伤,也曾被医生告知过以后不能再像登山做这么剧烈的运动了;在大平原地区生活时想念山林的那段记忆尤其强烈 -- 看到天边一大团的白云也去把它们想象成是雪峰,依此慰籍我心中的痒痒。内心似乎一直都有个声音召唤着我回到山里,回到山里…这些年定居于加州旧金山湾区,被称为湾区“后花园”的Sierra Nevada (内华达山脉),我虽偶有踏足,却没有花时间真正的去享受和深入了解这个巨大且没有围墙的“后花园”。回顾周围,虽然也有不少华人的爬山小组会组织大家在周边徒步,但是极少有人深入到内华达山脉的荒原里。也许这是我的召命去用中文的形式把路线和行程记录下来,让人们更加的了解Sierra Nevada 的深处吧。这也许需要2-3年,也许会更久,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以前也写过游记和看过不少其他驴友的游记,记得当时更多的是记录下沿路的风光,爬山的艰苦和征服山川的喜悦。但是现在或以后的笔记中我更想写下当时真实的心情,或兴奋,或恐惧或感动或狼狈,只是真实便好。Emigrant Wilderness Loop Trail:Emigrant Wilderness 位于Yosemite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北边,并与其连接。省级公路 SR108 途径这片山林。森林面积大约450 平方公里,海拔从6000英尺 (1800米)一直延伸到最高的Leavitt peak附近,大概11500英尺(3500 米)。 而我这次所走的这段路就是从SR108 靠近Sonoma Pass 的Kennedy Meadow Trail Head 开始的。从湾区出发大约4小时可到。图1:行车路线图2:爬山路线Day 1: From Kennedy Meadow Resort to Sheep Camp.从Trail Head出发已是下午3点,途径一段比较平坦的 fire road 大约2公里 便开始陡峭的爬坡。很快转过一道山脊,来到瀑布附近后,坡度开始增大,背着大概40到50磅的背包爬坡让空气间只剩下我重重的喘息声。瀑布的水流是从Relief Reservoir 水库流下的。2017年夏天来时水流非常的大,现在则是加州的秋季十分的干旱但水声依然轰隆。沿着步道向上爬坡,频频抬头仰望,靠左手边是 Mono Mountain Range,山体很明晰的是由冰川退化后裸露的变质岩组成,破碎却异常的陡峭。右手边则渐渐到达了水库附近 (Relief Reservoir)。这时山中的太阳也慢慢的西沉,水库中的湖水在夕阳的映衬下也显得分外宁静。路过水库后步道却是越发陡峭,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时到达了离sheep camp不远的一处花岗岩平台,大约8000 英尺 (2400米), 并在此处扎营。第一天的爬坡从6000英尺到8000英尺。图3:水库与步道Day 2: From Sheep Camp to Deer Lake等待阳光照进了帐篷, 才从睡袋中钻出来。 扎营的平台面对着花白的花岗岩山体,慰为壮观。向下看还能望见远处的水库,而上方则是1万一千英尺的叫做“Granite Dome”山峰,这是我后来慢慢深入进这片山林才从地图上认出来的,但在当时只觉得那片山体有着教堂般的庄严感。收拾好包裹,8点多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还是继续向上爬坡。大约两个小时后,遇上了一天来的第一个人,一个上山来打猎的徒步者。人的心理真的是好奇怪的,我是因为想暂时逃离拥挤的大都市才来到山林间,现在却因为能在这片荒野碰上一个人而感到那么的亲切。了解到他是不远的Pinecrest小镇上的居民,那也算是半个当地人了,我便寻问了他关于这片山林的情况,和讨论了我准备的徒步路线计划。一条路是我预备走小的环线:上到Bond Pass附近的湖边然后绕湖沿小环线原路返回。另一条则是大环线,越过Emigrant Lake一路向西然后逆时针方向返回 (如图2示),第二条路线我不确定能不能在短短的3天里走完。那个徒步者给我看了他在Bond Pass附近拍的照片,满眼望去只有荒原,因为海拔非常的高,在1万英尺以上的原因那儿一棵树也没有,于是我便更有了走大环线的想法。中午时分我来到Lunch Meadow. Meadow在中文的意思是高山草甸,气温也变得让人感到灼热。过了草甸便来到去Emigrant Lake 和 Bond Pass的岔道口,著名的PCT 步道从Bond Pass 穿过,越过那个Bond Pass山口便离开Emigrant Wilderness 进入Yosemite。在Lunch Meadow 吃饱喝足了后,然后再三考虑之后选择了去Emigrant Lake的大环线方向。便开始了下午的徒步。图4:扎营地午后一路都在海拔9000英尺以上行走,四周也几乎没有了树木只剩下大块的花岗岩巨石。一路从几座巨大的山峰的背后绕过,便来到Emigrant Lake。 湖水是那样的湛蓝和平静,湖区四周也空无一人,面对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我多么想靠在一块大石头旁打一个盹啊。可是假如这样的话我就走不完今天的路程,明天也不一定下得了山,家里人和公司也都不知道我在这么一个荒原的深山背后…只好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越过湖区,便开始了一长段的下坡一直来到Buck Meadow。此时已是下午4-5点左右。从早上出发到现在我已走了大约7个小时,感到疲惫不堪了,而最要紧的是步道在Buck Meadow的草甸中慢慢消失了,大概是因为徒步者很少踏足于此深山间,而且水草也长得比较的厚密长实的缘故吧。我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便放下沉重的登山包去寻找步道的痕迹。只是我在林中转了一圈回来后察觉背包竟然也寻不着了。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沉,气温降了下来了,我的身体冷了下来,心里跟着也凉了下来…很懊悔自己的大意,在荒野中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背包搁在一边啊,在这里背包就是唯一的依靠。面对着穷山峻岭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这里迷了路的话10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碰到一个人啊。。。脑海中除了懊悔,恐慌,便开始不自觉的想家,想妈和家里狗狗Charlie。那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想到的不是赶不上工作,房子贷款或是其他,却是他们。我想他们一直我生命中的最爱,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也不喜欢自己现在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我好想回到他们的身边。小狗虽然总是给我们惹上些麻烦,但是我心中其实是那么的放不下他。 当然很幸运的是不久后我在一棵树桩旁找到了丢在那的背包,之后又寻见了有马儿粪便的痕迹,一路跟随着这些粪便的踪迹我慢慢摸出了没有步道的草甸区,来到了Buck Lake湖边。并且在那里遇上了一家放马的牧民和领我出迷路的马儿们。当时愉悦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改用诗篇23篇中一句话来表达便是: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马儿的脚踪带领我走过“死阴的幽谷”,领我到可安息的水边。牧马人告诉了我前面扎营地的距离,并且他的经验告诉我再有一整天是可以走出这个无人区。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我也给这些亲人的马儿拍下了照片。和他们告别后,在太阳的余辉中我继续向前,准备晚上扎营在Dear Lake, 距离这儿3公里左右。终于在7点半左右,在头灯的照射下我隐约看到了前方水光凌凌的湖面,知道终于到了今晚的宿营地。看到湖边有过路者点过篝火的痕迹,便索性自己也点上了火,烤着篝火喝着速溶奶茶半身倚靠在木头旁,觉得这真是舒服和值得纪念的时刻。不少次我都是和经验丰富的徒步老手们一起围坐在篝火旁,听他们讲着各自在山林里的经历,但是这一次就只我一个人,一个人享受着这温暖的篝火。而这杯速溶奶茶带来的糕点也似乎比都市中任何餐店里的美食都要有味,缓解着这一天来11个小时徒步的疲乏。图5:Emigrant Lake 的一角图6:Buck Meadow (没有步道的高山草甸)图7:遇上的牧马们图9:升起的篝火Day 3 Dear Lake to Kennedy Meadow清早在一片寂静的 Deer Lake 湖边吃过早饭打好背包,也迎来了最后20多公里回程的山路。一路脚步轻快的走着,大约1-2小时后来到一处岔路,地图上似乎没有显示这个岔道口,便按照大方向的顺着右手岔口走去。没想到这是我此行犯的第二个错误,一方面确实是步道路标识不清,另一方面也是我太乐观高估了自己走路的速度。在山里我平均的速度大概是2.5公里每小时,是平日城市里走路的三分之一左右吧。结果这个过于自信的疏忽导致我认为自己已经抵达了3公里以外的下个路口处,由此走错了方向而一路跑到Lone Lake 的死胡同去了。等到发现再返回时也消耗了不少的力气和大约1个半小时宝贵的时间。折返的巨大体力浪费也使得我后面的行程也变得相当的艰难。中午时分,顶着高原上强烈的阳光,我缓慢的前进着,汗流浃背,也完全没有了刚出发时轻快的脚步和心情,只剩下数不尽的上坡下坡和过草甸。水罐中的水也基本喝光了,离开Lone Lake 后便一直是大片大片干枯的灌木林,前面的水源也是未知,在旷野中最为担心的就是缺水,走上一天路可以少吃但是一定不能没有水喝。走着走着在路旁看到有一个快干涸的水潭,水塘的泥沼里还有野生动物留下的排泄物…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架起炉子把浑浊的水烧开然后倒进水壶,脏水也比没有水好啊。想到自己喝过多年且难喝的中药,这点浑浊的水应该也不算什么吧。都说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假如是那样的话当时的我确也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所幸还没来得及去喝那带着牛粪气味的水,不久后便走出了这片山谷来到了另外一片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水草丰富的高山湿地,在地图(图2)上称为“上水库区”。所谓的“上水库区”指的就是水库上方的水源地,雪山上和各个高山湖泊的水流从地上或地下的路径在这里汇集,然后沿着与步道同一的方向流向我上山时看到的水库。而这里的高山雪水通过水库的调节最终会流到300公里外我生活的湾区。图9:上水库区的水流我在这里畅饮了纯净的水源,然后开始了一路下山的旅程…就如之前所看到的,我走的是一个大环线。前面所有的路程我要么是在山间行走,要么是在绕到群山之后,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时分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之后,群山豁然的呈现于我的面前,我来到了他们的前面。 回望三天一路走来的群峰,相机也不可能完全记录下来这一座接连一座的山峰和全幅的的景象。我只好把心中最喜爱也最雄伟的山峰 - Granite Dome收录在镜框中。 在那刻我心中响起的是拉赫玛尼洛夫和贝多芬的交响曲,宽广和气势澎湃。就像前几个星期听唐崇荣牧师说的音乐有时更能体现出那种无法表达的立体画面,而群峰们这时也像一个巨大的交响诗班一样在那静默的演奏着无声的曲目。此时我不知缘由的我泪流满面,感觉似乎这些山林在像我道别。三天来我总共遇上4-5个人,说过10来句话,可以说所有的时间里都是我和山林的默默对望。这三天里有过欢快,沮丧,惊喜,胆怯,但是在最后的路程里他们全部的 “跳了出来”,确是让我惊喜和感动!我想到那位自称喜欢爬山的Facebook自杀的员工,在随身的小本上写下了一句话:真正喜欢爬山的人怎么会去跳楼呢。是啊,一个真正敬畏大自然的人怎会这样轻易被打倒呢,大自然十分残酷,但是你越了解它越深深的被他吸引,也变得更加像他,坚韧刚强。图10 正看 Granite Dome终于在接近7点钟天要黑下来时,我下到了Kennedy Meadow Resort的停车场。 看着窗户中射出灯光,拖着一身疲备我终于又走回了现代文明。结语:爬山真的很难被称之为旅行吧,尤其是以这样艰苦的方式进行。想起了 Eric Shipton ,一个喜马拉雅登山家写的话,翻译过来大体是: 我很怀疑是人们会声称自己是享受着攀登高峰的生活,是的我指的是“享受”这个词。由于高海拔产生的呕吐感,失重感,头疼感,每天喝着浓缩炼奶,吃着罐头食品…心中的念头大概只是想着尽早结束这悲惨的行程,然后回到舒适的环境吧。是的,爬山是非常的艰苦和甚至危险,每次下山我都想着再也不回到这个鬼地方了,然而我又似乎痼疾难改,那种对山林的向往在疲劳慢慢褪去之后又很快的充满我心一直到下一次旅行的开始,也许这就是每个登山爱好者“西西弗斯式的宿命”吧。用我最喜爱的John Muir 说的一句话做这篇随笔的结语吧:The Mountain Is Calling, and I Must Go”.作者:taibairen (wechat number) 于2019年10月封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