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休闲伴峡湾挪威的露营地大多设置在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露营地自身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这和我们曾经在美国露营的场景一样,所以西方国家的人们很喜欢选择露营地作为旅行的住宿地,远离城市的喧嚣,舍弃豪华酒店的舒适,将身心交付大自然的环绕。摩托车手们也很喜欢选择这些地方落脚,他们大多是中老年的旅行者,骑着硕大的摩托,驮着旅行用品,威风凛凛呼啸而过。 图1:骑着这样的摩托格外拉风。经历了山妖之舌的历险,感觉累的不仅是双腿,主要是耗费了所有的精气神,好在接下来的行程都会比较轻松了。一觉睡到自然醒,用完早餐,离开住了两天的露营地,到奥达小镇逛逛。小镇在哈当厄尔峡湾的尽头,一个幽静安详的小镇,在这里闲逛,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没有喧闹,没有拥堵。只有雪山,绿树,蓝天、白云,只有推着孩子的母亲在公园散步三三两两的居民们,休闲着,悠然生活着,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前来征服山妖之舌的旅行者们。 图2:小镇一角。 图3:小镇生活一瞥。我们沿着哈当厄尔峡湾继续向北行驶,今天的目的地是著名小镇弗洛姆。站在山妖之舌上俯瞰哈当厄尔峡湾是壮阔的,沿着峡湾行车,眼前的峡湾是温柔的。山静静的立着,水缓缓的绕着。映着蓝天的峡湾湛蓝剔透,衬着绿树的水面碧如翡翠,想起朱熹说的:“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山坡上疏落的宝色红色的房子点缀着,似童话般梦幻。 图4:青山碧水红房子,走进童话般的世界。北欧的高山有些常年积雪不化,初夏的挪威峡湾毗邻着巍峨的雪山,雪山又将自己的身影投身在峡湾的怀抱,山和水就这样相依相偎,遥望皑皑山顶远,忽于水底见雪山。 图5:这就是山水相依的境界了。路边有个公交站台,不知道何时会有公交车经过。在这里候车,估计也不会计较时间长短了。 图6:山水间的公交站台也变得温柔起来。山依然巍峨,大大小小的瀑布沿着山体奔流而下,水帘挂在山间在阳光下闪烁着,给沉闷的高山带来灵秀之气。 图7:高山是流水的知音。行程比较轻松,我们在路边休息区停车休息的时间也充裕了,可以静静欣赏美丽的山水景色。 图8:路边的景色总是能吸引我们的目光。路过一个居民区,我们停车在峡湾边驻足观赏,山坡上的民居安静伫立着;修整花园的居民,开心的聊着;水边两个女子悠闲垂钓。这一切构成一幅恬淡生活的画面。 图9:山山水水生活乐。邻水而居自然少不了水上娱乐,一个高大的男子,拖出自家的水上摩托,挥手告别朋友,准备开了一场自在的水上之旅。 图10:热爱运动的挪威人,准备出发一场水上摩托之旅。多水的挪威,除了轮渡外,今天终于见到了一座大桥。 图11:终于见到一座大桥。多山的挪威,隧道很多,有些隧道很长,有些还有类似环岛的设置,如同丁字路口可以左右转弯,隧道内灯火辉煌。我们行进的这条隧道长达10公里,有环岛通向三个方向。 图12:灯火辉煌的隧道。 路过一个小镇,我们在这里吃午饭(下午饭),小憩,门口悬挂着挪威和荷兰国旗。 图13:应该是荷兰人经营的吧。一路边走边玩,轻松抵达弗洛姆。关于在弗洛姆的住宿,我们前期调整了好几次,最后定在一家民宿。按照地址找到民宿后,敲门,一位中年女子出来开门惊奇地问我们找谁,我们说明缘由并拿出预定的确认单,她告诉我们找错了,并立即开上她的车带我们去往住宿地。几分钟后到了我们今晚入住的民宿,谢过热情的女士。这家民宿现在是一个约六十左右的男士独住,他告诉我们老伴和朋友出门旅行了,他专门留下等我们。安顿好行李,我们开始准备晚饭,中餐的香味引来了男主人,虽然他已吃过晚餐,但还是把我们烹饪的中餐逐一品尝,啧啧称赞。他也热情地让我们使用他的洗衣房。很开心的一顿晚餐和美好的住宿体验,这是行程中唯一一次和房东同住一套别墅,近距离体会当地居民的生活。接近北极圈了,白昼现象也渐渐显现,凌晨两点,窗外依然透亮着。 图14:凌晨时分,天色依然透亮着。行程:奥达(Odda)—弗洛姆(Flam)游览:Odda小镇,哈当厄尔峡湾,沿途风景。住宿:弗洛姆民居。 奥达至弗洛姆路线。山水缩影看挪威 挪威旅游局为旅行者们设计了一条乘坐大巴、火车、游轮一日揽尽高山、峡湾,森林、瀑布的称为“挪威缩影”的经典线路。我们是自驾,所以游轮、火车的线路我们就不能游览了,但是我们时间较长,所以应该可看到更多的美景。弗洛姆就是线路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景点。弗洛姆小镇坐落于松恩峡湾支流艾于兰峡湾的中心地区,弗洛姆(Flam)在挪威语中意思是“险峻山中小平原”,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巍峨的大山,陡峭的山坡,瀑布如条条白练悬挂山间。艾于兰峡湾虽然只是松恩峡湾的支流,但是这里却有豪华的游船码头,每天有大大小小的船只在这里停靠。小小的镇子,不足1000的人口,每年却迎来送往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旅行者们。 图1:三面山一面水,今天来得早没见到游轮。除了峡湾,这里还是挪威世界文明的高山铁路——弗洛姆铁路线的起点。这条铁路它将海拔2米的弗洛姆和海拔867米的米达尔山区连接起来,虽然这条铁路全长只有20公里,但80%的路段坡度都超过了55%,最小的转弯半径只有130米,需要行驶一小时。所以无论修建还是行驶都是难度很高的。这是世界上最坡度陡峭,风景最美丽,知名度最高的高山铁路线之一。从1871年开始有建造这天铁路的设想开始,经过了无数次的提案和否决过程,终于于1923年开始动工修建,1940年按照每天四班试运行,直到1943年电气化机车引入,才成了今天的模样。堪称挪威的工程奇迹。只可惜这次没机会乘坐,只能看看车站和始发点了。绯红的木房子,在青山绿水之中格外醒目,让沉静的山水有了明媚跳跃的色彩,更加灵动起来。 图2:小镇中心广场的兼做游客中心和售票处的红色小木房子。 图3:青山绿水红房,一幅绝美的图画。著名的高山火车,绿色的车皮,简简单单的装饰,和小镇恬淡的环境相得益彰,它将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们,满怀对挪威山水的憧憬从这里出发。 图4:高山火车起点——弗洛姆。小镇最著名的当属弗洛姆铁路博物馆,一座黄色的小木房,这里详细介绍了弗洛姆铁路的历史,和最陡峭铁路线的详细建造过程。这里有真实的EI9火车头,古老的电力转线引擎、轨道勘测和施工时使用的各种工具。小小的博物馆将近百年前一条仅20公里长的高山铁路的修建过程,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像这座小镇平凡中却处处孕育着非凡。 图5:高山铁路博物馆极其展品。小镇中心广场有几家商店,有各色纪念品和印有弗洛姆铁路品牌的商品出售,还有日用品等等,所有的房子均是木头制成,自然纯朴,鲜艳的颜色,与环绕着小镇广场的山水巧妙融合,美不胜收。 图6:小镇的奥特莱斯。弗洛姆小镇,一座可以让人放空自己的地方,那样的静谧安祥,这里的人们慢悠悠的生活着,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让时光静止。这才是我们心中期待的岁月静好吧。今天终于在小广场上看到了山妖的身影。一个长着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手脚各有八个指头的矮矮的小精灵,拖着一根像牛一样的尾巴。说实话外貌确实不敢恭维,身材高大的挪威热居然奉这么一个矮小的小家伙为吉祥物是不是有点奇妙?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因。传说在遥远的北方,出于落后的农耕时代,冰海风暴不断,高山终年积雪,恶劣的气候阻挡了人类的足迹,于是山妖就成了挪威的“原住民”,所以挪威人自然将山妖封为神灵。它们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和魔法,它们常常幻化成美丽的姑娘引诱年轻的小伙子,但是看来所有的神仙都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把尾巴变掉,孙悟空如此,挪威山妖也是如此,是不是很有趣?在挪威每一块山石,每一棵大树,抑或大自然的每一个物件都有可能是山妖变成的。山妖藏匿、活跃在挪威的山川峡谷、田野乡村、森林河流,保护着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别看它其貌不扬,但却机智善良,在它那里人们可以体会到善有善报的恩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小矮人的形象就来源于挪威的山妖。 图7:可爱的挪威山妖。松恩峡湾是挪威一千多个峡湾中著名的四大峡湾之一。全长20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其实对旅行者而言,并不能完全区分出每个峡湾的区别,只是觉得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峡湾,都是那样的魅力无穷,满足了我们对最美山水的全部想象。沿着松恩峡湾行车,蓝天碧水,雪山皑皑。在挪威,真正感受了水天一色的澄净,水平如镜的安宁。望着峡湾的美,心莫名的安定下来,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纯净,纤尘不染,风吹不动。 图8:蔚蓝的松恩峡湾。沿着艾于兰曲曲折折的山路,盘旋而上,半路休息时,迎面一列豪华跑车车队呼啸而来,驾车的遗迹副驾上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精神健硕,意气风发,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潇洒老去的风貌。一路崎岖到达位于艾于兰山区的Stegastein观景台(Stegastein- LOOKOUT),这是一个十分著名的观景台。一个造型颇为现代的观景台,从山崖边延伸出去,可以俯瞰松恩峡湾。我们到达时有几辆旅游大巴停在那里,所以没有拍观景台,网上找得一张照片。 图9:颇具现代感的观景台。图片取自网络。从观景台俯瞰,峡湾景色尽收眼底,山坡上房屋星罗棋布,四周芳草如茵,宛若仙境。 图10:画中生活。继续向北,一路往上,茵茵绿草逐渐变成皑皑白雪,有些已开始融化,积水成潭,映着天空的湛蓝。 图11:从绿草如茵到白雪覆盖只消一个转弯。接近山顶,皑皑白雪变成高耸的雪墙堆砌在道路两旁,从山脚到山顶,从春到冬,我们感受着挪威高山的神奇和魅力。 图12:雪墙也巍然。经过艾于兰山地公路崎岖,我们前往博尔贡欣赏著名的木教堂。维京人,别称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在欧洲大陆称霸这个时期在欧洲成为维京时期。11世纪初维京人的影响力开始减弱。挪威奥拉夫二世国王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自此以后基督教在挪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挪威国内兴建了数以千计的教堂。木教堂不但见证了挪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刻,也象征着多神教结束的时代开始。把木材用于建筑在挪威有悠久的历史,13世纪到14世纪由于教堂的建筑进入高峰期,木建筑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木建筑的艺术。今天我们要去的建于1180年至1250年间的博尔贡木板教堂,是挪威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木板教堂之一。教堂全部采用木结构,但仍然能看出带着罗马石头建筑的风格。教堂是三重中殿,屋顶呈倾斜形状,古朴典雅,静静地站立在这里数百年讲述着挪威独特的宗教文化。初夏时节这里的雪已经融化,想象一下冬季,外形繁复美丽的教堂覆盖着皑皑白雪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图13:美丽而独特的挪威博尔贡木板教堂。据介绍,教堂的墙壁由垂直木板和木柱构成,四个角柱连接到门槛上,整个教堂是以一块石头为基础建成的,这些都属于建筑学上比较专业的知识,不赘述。。现在这座教堂不再经常用于宗教活动,改为博物馆,由挪威古迹保护协会负责管理维护。我们到达时教堂博物馆已经关门,未能进入参观。但它那形状特别的外貌已经足够让我们惊叹。后来在1868年在老教堂旁边又建了一座新的木板教堂,风格不同了,外观也简约了很多。 图14:上图为新的木板教堂。十个世纪以来,一座木头的教堂建筑屹立在松恩峡湾,栉风沐雨,用它的独特的外貌传播着宗教和挪威独特的文化。行程:弗洛姆(Flam)—艾于兰山路Stegastein- LOOKOUT—博尔贡木板教堂—加斯特代尔宾馆Jostedal Hotel。游览:弗洛姆小镇,艾于兰Stegastein观景台,博尔贡木板教堂。住宿:加斯特代尔宾馆 弗洛姆至加斯代尔宾馆路线。行走在剔透的冰川约斯特达尔冰川(Jostedalsbreen)坐落在挪威松恩峡湾北部的约斯特山谷的挪威,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冰川,这里的冰川是由这里持续的高降雪率来维持的,而依靠寒冷的气温,所以这也意味着冰川的前段比较容易融化。冰川的分支向下延伸到山谷之中,我们今天要徒步的尼加斯布林冰川就是它的支流冰川之一。这个分支自2006年以来后退了约150米,出现了可能脱离上层冰原的危险,所以原来这里可以进行的冰川攀爬的活动已经停止了。冰川的游客中心造型就是一座巍峨的雪山,在这里购买冰川徒步的门票。 图1:冰川的游客中心。在这里眺望远方,莽莽雪山如银色巨龙盘旋蓝天之下、青草茵茵如满目翡翠无疵无暇、碧水无波如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天地之间。站在这里真正体会了心旷神怡的意境。 图2:游客中心观景台远眺。购票继续开车进山,到达冰川徒步出发点,在这里凭门票领取冰爪和冰镐,在领队的指导下,选取合适的冰爪,学习冰爪的穿戴方法,领队耐心地替我们一一示范,穿戴。 图3:在领队的指导下学习穿戴冰爪。本来以为从这里就可以开始体验冰川了。谁知道领队告诉我们还需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徒步才能到达冰川起点。于是我们扛着领到的冰爪和冰镐出发,一路都在想为啥不在冰川起点发放这些用具呢,背着真够沉的。山路崎岖,抑或说基本没有路,大部分时间在山石上上上下下的蹒跚而行。基本上没有机会拍照,背着装备,跟紧队伍,埋头赶路。出于安全起见,今天我们都穿了颜色鲜艳的衣服,和雪地背景区别极大。到达起点,穿戴冰爪,戴好手套,提起冰镐,十人一组结绳,一条长绳,串起一组人,每隔两米左右一人,通过腰间挂钩相连,领队在最前方。这就是一根绳上蚂蚱了。 图4:我们的冰镐,挺别致吧。 图5:一根结绳串起我们十个。踏着冰川艰难前行,踩着冰爪,操着冰镐,新鲜时尚又激动兴奋的冰川徒步,我们领略着冰川的恢弘壮美,冰原的纯净剔透。整个过程拍照很少,十人一接组不能随意停下,造成整个接组的行进受阻。一年复一年,这里的冬季总是大雪纷飞,雪花纷纷洒洒无声的落下,这些纤细柔软的雪花聚集着,结晶成今天厚重的冰川,有的光滑如镜,有的如大海白浪滔滔,当波浪卷起,一直神奇的手轻轻一挥,浪涛瞬间定格。 图6:轻盈的雪结晶成凝重的冰川。一路上我们领略到了深邃冰洞的奇妙,雄伟冰殿的华丽,漆黑冰隙的撕裂,一步一步艰难却坚实地走着,踏在冰上每一步都踩出吱嘎的响声,冰晶在我们脚下欢唱着。穿越蓝色冰洞,在晶莹剔透的冰雪隧道中鱼贯而行。 图7:穿越冰洞。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来到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解开接组绳就地休息。一组人只能在周围活动。在冰雪世界的包围中,四周一片寂静纯净。 图8:途中小憩。站在冰川之上,感受着经年积雪的厚重,体味着静寂世界的带来的心灵的安详,张开双臂尽情拥抱冰雪的世界。 图9:冰川之上。 图10:拥抱纯净的世界。冰川徒步是行程中一次奇妙的特殊体验,脚蹬冰爪,手持冰镐,结绳相伴而行,同时经历了多项人生第一次。离开冰川,提着装备跋涉一个多小时返程,双腿发软。前往今天我们住宿的酒店,盖于普讷纳特酒店(Gaupnetunet Hotell)。夕阳静静地洒在酒店前的草地上,温馨舒适,从白茫茫的冰川雪原回到满目葱绿的原野,换了景色也换了心情。 图11:酒店黄昏,夕阳晚照。行程:Jostedal Hotel—尼加斯布林冰川—盖于普讷纳特酒店(Gaupnetunet Hotell)游览:尼加斯布林冰川徒步住宿:盖于普讷纳特酒店(Gaupnetunet Hotell) Jostedal Hotel到尼加斯布林冰川路线 尼加斯布林冰川到盖于普讷纳特酒店(Gaupnetunet Hotell)路线永远的碧水白雪在挪威,无论走到哪里,或是水平如镜,碧水荡漾的峡湾始终在身边陪伴,或是茫茫雪野,晶莹世界执着环绕在四周。挪威有大大小小一千多个峡湾,有著名的也有无名的,它们构成了挪威景色的主旋律。峡湾的形成要追溯到冰川时期,冰川不断侵蚀着,在陡峭的山谷和崖壁之间形成了很多“U”形和“V”字形的山谷,冰川退却后海水入侵便形成了峡湾。而挪威的峡湾是在冰川覆盖欧洲大陆北部的巨大冰川在长达万年的时间里以每一千年半米的速度渐渐侵蚀形成的。峡湾大多呈狭长曲折的形态,出口处通常水较浅,而湾内水却很深。看上去如同幽深的峡谷,悬崖耸立,山崖夹峙,其实湾内是却是碧水荡漾。尽管峡湾也是海湾,但是由于它的曲折逶迤,所以不管海风呼啸,海浪汹涌,峡湾里却清风微拂,波平如镜。 图1:蔚蓝峡湾。挪威是著名的峡湾国家,欣赏着挪威那连绵不断的曲折峡湾,感受着这个神奇国度的动人魅力。路过一个国家旅游局推荐的路线标识公园。一个类似正方形的标志,有山水相连的含义。 图2:挪威国家旅游局推荐的旅游地和游客中心门前。除了蔚蓝色的峡湾,挪威那巍巍雪山在蓝天下,永远那样的洁白无瑕。有人比喻,挪威的纯净的雪山和碧蓝的峡湾,如同中国的青花瓷镶嵌在异国他乡的天地之间。一路行车,景色不断变幻着,从慢坡绿色植被到白雪覆盖的山间,我们经历着景色的变化,也体会着季节瞬间的变更。 图3:白绿之间。 冰原如波涛翻滚,天空云卷云舒,变幻无穷,雪山连绵不绝,蔚为壮观。 图4:山不转云转。雪原上,挪威人开心地进行着各种游戏,滑雪,雪上摩托等等,冰雪运动时挪威人喜爱的运动,在茫茫白雪之中他们尽情快乐着。 图5:雪上游戏。在旅行中,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旅行时,经常会看到一些铜质的牌子钉在石头上,或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是某些特定的人物,或是某个特定的景点等等。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在这个国家公园我们看到一个关于挪威峡湾的一个纪念牌(或是指示牌)。 图6:纪念牌或是指示牌。有的游客还在桌子上摆上了有趣的箭头指示。 图7:向雪山。我们在国家公园的一个酒店休整午饭。这里的酒店大多是木质的,最大限度的体现原始的形态,和国家公园的景色相得益彰。 图8:木质的酒店、宾馆保持原生的形态。离开国家公园,继续前行。山区的天气变化莫测,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瞬间乌云密布,道路也在迷雾中若隐若夏,还间歇的飘起小雪珠。 图9:山区天气瞬息万变。随着高度的降低,景色开始清晰起来,满眼的翠绿替代了茫茫的白色雪野。山凹处又可以看见峡湾的景色了。青山隐绿水,青草筑民居。 图10:又见峡湾风光。山脚处,随处可见美好安详的田园风光,清朗明丽,小路弯弯,芳草茵茵,极致的安宁。 图11:美好的田园景色。今天我们住宿在一个峡湾休闲度假区,这里远离市镇,十分安静,只有几家度假山庄坐落在这里。图12:这是我们今天的住宿地阳台。行程:盖于普讷(Gaupnetunet Hotell盖于普讷图拉特酒店)—盖朗厄尔(赫尔海特乐奇山林小屋)游览:路途景色住宿:赫尔海特乐奇山林小屋 盖于普讷到盖朗厄尔路线盘旋在精灵之路站在山顶,俯瞰着层次分明的山坡,菜地、树林、民居层层叠叠,深绿浅绿交相辉映,早饭后我们将离开这里,穿越精灵之路,前往翁达尔斯内斯。 图1:绿意盎然的山坡。 盖朗厄尔峡湾,是挪威著名的峡湾中最为神秘的一个,峡湾全长16公里,两岸群山高耸,最高的海拔达1500米以上。我们从高处看,并没有觉得这些峡湾有什么不同,只是每一个都会给我们无比震撼的的感受。虽然每一部分都会有峡湾的照片,但是还是忍不住想放在旅行记录里。一样的曲折蜿蜒,水平如镜,一两艘快船掠过水面,划出一条长长的白线;峡湾游轮在蓝色水面驶过,仿佛一颗珍珠在飘荡;无波的水面也会偶尔泛起一股水旋,给忧郁的蓝色带来一丝灵动。 图2:蓝色神秘的盖朗厄尔峡湾。峡湾之上有一块伸出崖壁的石头,应该叫做盖朗厄尔石吧,这里旅游大巴很多,特别是有很多老人旅行团,所以石头周围围上了一圈栏杆。凭栏俯瞰可以饱览峡湾景色。由于人太多,我们就没靠近,到达更高的位置,俯瞰这块石头。 图3:右下角即为盖朗厄尔石。面对峡湾,这里设立了一个橘红色的椅子,号称王座(具体记不太清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这里占据了观赏盖朗厄尔峡湾最美丽的位置。当然这里可不是国王的专座,游客们都可以享受一把国王的待遇。面对峡湾,两岸群山连绵,绿色植被和山顶皑皑白雪界限分明,蓝色的峡湾沿着山脉蜿蜒着。 图4:国王之座。沿着山路下山,山脚下位于弯弯曲曲的盖朗厄尔峡湾的顶端就是一个极其精致的小镇——盖朗厄尔镇,没能查到这个小镇的确切建立时间,但是这里有1842年建造的房屋和教堂,所以这里的历史一定早于那个年代了。小镇的广场上飘扬着国旗,周围高山、悬崖环绕,一条条瀑布隐约在绿色的植被中流淌着。小镇非常迷你,如同走进童话的世界。 图5:童话般的盖朗厄尔小镇广场。虽然这里是山区气候,一年中有两百多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是这里毗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世界遗产盖朗厄尔峡湾,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必定会到这个小镇游览,享受一下童话世界的魔幻和安宁。游客们和小镇居民们在这里享受着峡湾的美景,游览、休闲,远离了现代社会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人们尽情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 图6:小镇的街道和商店。 图7:休闲小镇里。这里也会有大型游轮停靠,迎来送望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 图8:这里迎来送往着观光客们。离开小镇,一路风景如画。小路弯弯,在草地中若隐若现,通向不知名的地方;青山绿树间河水潺潺,鸣奏着叮叮咚咚的美妙乐曲;山坡上小小的红色木房跳跃着绚丽的色彩,小桥横跨河上。山水画廊相伴,宛若仙境一般令人痴迷。 图9:流连于山水之间。一座造型别致的铁桥,跨越溪流之上,溪水奔流直下,推开岩石,冲过阻挡,泛起白浪朵朵。 图10:林中铁桥。山妖是挪威人眼中无所不能的精灵,它们通常喜爱居住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之中,虽然面貌丑陋,却性情率真。它们发起脾气就会用大石头来打仗,在山上扔来扔去,难怪挪威的山上到处都是大石头,原来都是山妖精灵的杰作。我们今天要走的位于63号公路中一段极为险峻的山路就被称为“精灵之路”。这条公路始建于1928年,由挪威哈康七世国王监督下历时八年建造而成的。山区气候恶劣,这条盘山道仅在每年的5月末至8月末的九十天中允许通行,虽然经过多次拓宽,但超过12.4米以上的交通工具仍然禁止通行。 图11:蜿蜒的精灵之路。这条路有连续十一个“之”字形急转弯,或者叫发卡弯。道路从山脚沿着悬崖峭壁盘旋而上,恰如一条巨龙缠绕山间。这里也号称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十二条最危险的公路之一。除了极其险峻,这里还是最美的公路之一,沿途青山巍峨、瀑布飞流、悬崖陡峭、峡湾远眺。险峻和魅力,挑战和艺术在这里完美的碰撞融合。说起来轻松,但驾车经过这条山路时,我们紧紧抓住车上的把手,并没敢拍照,心里还是些许忐忑。 图12:盘旋于精灵之路。山顶有一个观景台,从这里可以尽情观赏精灵之路的景色,看着眼前那蜿蜒曲折的道路,不禁些许后怕。但是美丽的景色却让人惊叹。 图13:站在观景台之上。从观景台下来,一条通道通向景区游客中心,通道两旁,或是雪色依然,或是清波荡漾,山顶云雾蒸腾。 图14:通往游客中心。山妖终究是这里必不可少的纪念品和摆设,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却个个憨态可掬,煞是可爱。而且幽默的挪威人把它们制成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形状,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图15:好开心的山妖。 图16:各式各样的山妖,个个憨态可掬。一路顺风,到达翁达尔斯内斯。这里是挪威西部一个港口城镇,位于罗斯达尔湾顶,劳马河口。既是主要的铁路枢纽,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也是一个不大的小镇,人口只有2千多人。但这里港口和铁路都很发达。挪威的峡湾大多可用作深水港码头,小镇的码头也可以停靠大型游轮,正因为这些有利条件,这里旅游业也很发达。看到一个有趣的牌子,挂在栏杆上出售的兽皮,旁边写着,“免税(Tax Free)”。 图17:港口停靠着大型邮轮,岸上出售着免税的兽皮。时间还早,我们停车,在小镇上闲逛,挪威这样的小镇大多都是安静祥和,街道两旁小商店排列着,人们慢悠悠地溜达着,十分惬意。 图18:翁达尔斯内斯小镇。今天我们在这里租住了一套民居,很温馨的居所,格耶迪斯图里斯特森蒂尔度假屋。一座三居室的小别墅,今明两天我们都将在这里住宿。我们连WIFI时,才发现密码居然是长达25位数的初始密码,为啥不改啊?! 图19:今明两天我们下榻的民居。明天的预定行程是徒步一条约十公里的山脊步道,但由于种种原因除了身强力壮的一个男同学外,我们都放弃了。同学回来说,山顶北风呼啸,十分寒冷,本已经感冒的我十分庆幸没去,好好在别墅睡了一天,晚上感觉好多了。行程:盖朗厄尔峡湾—翁达尔斯内斯。游览:盖朗厄尔峡湾、盖朗厄尔镇、精灵之路、翁达尔斯内斯镇。住宿:格耶迪斯图里斯特森蒂尔度假屋 盖朗厄尔峡湾到翁达尔斯内斯路线。壮美大西洋之路道路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事物。关于路,从小就知道很多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对旅行者来说,最好的风景始终在路上。今天我们离开世界最惊险刺激山路之一——精灵之路,前往世界最美公路之一——大西洋之路。今天我们入住一个十分美丽的临海宾馆胡斯达维卡旅馆(Hustadvika Guesthouse)。胡斯达维卡是一个美丽的小岛,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平静,红色的木质小屋,在蔚蓝的大海边,鲜艳夺目,跳跃灵动,似一朵朵嫣红的花朵盛放着。 图1:如画的宾馆。内部的设施温馨实用,很有特色,只想在这儿好好休息。 图2:温馨的室内装饰。从宾馆到著名的大西洋海滨公路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车程。大西洋海滨公路(Atlanterhavsveien挪威语;Atlantic Ocean Road或Atlantic Road英语)是挪威64号国道的一部分。这条公路全长约8.3公里。这条修筑在海边的公路,用桥梁串起一座座美丽的岛屿。其实开始真没想到,这里在20世纪初进行规划时是修建一条铁路线,但最终因为技术和资金问题不得不放弃。到了20世纪70年代,并且于1983年8月开始施工。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经历过大风大浪考验的道路,在六年的建设过程中,该地区遭受了十二次风暴袭击。风雨过后见彩虹,这条耗费1.22亿挪威克朗的公路,终于于1989年7月开放。公路和桥梁完美的衔接着,将海岸线,岛屿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全景无法拍出,下图取自网络。 图3:蜿蜒曲折的大西洋海滨公路。图片取自网络。落日余晖之下,海面微微泛着波光,白云朵朵,远山朦胧,天空湛蓝,礁石密布。 图4:风景在路上。据介绍这条公路建成初期是收取过路费用的,原计划收费15年,但仅用了十年就还清了修筑道路的所有欠款,自那时起,公路就免费了。可能这才算是真正的资金封闭管理吧。这种好的经验很值得国内的高速公路管理借鉴。不仅免费,挪威政府还将大西洋海滨之路设立为文化遗产,列入国家旅游线路。 图5:风景如画的大西洋海滨之路。这条路上最富盛名的是号称“The Road to Nowhere”(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又美又准确,通向未知远方的路?)的斯托尔桑德特桥,英国每日邮报称作“死路一条”,不太好听,但是从这座桥的某个角度看过去倒是很确切。这座桥是这条公路上最高的一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这是一座悬臂梁桥,全长260米,主跨度130米,净空23米。未查到具体设计师,这个天才的设计师巧妙利用视觉误差,将桥身扭曲出一定的角度,当车子一定的距离时,会感觉桥的顶部就是天尽头了,无路可走。开过去就融化在蓝天里,那是一种一往无前的气魄。 图6:疑似无路却通途。视觉的效果很神奇,从另外一个角度,这座桥呈完美的弧形横跨在岛屿之间,碧海蓝天之间桥如同一道彩虹降落凡间。 图7:一桥飞架。大桥旁有一圈步道,沿着步道便走便欣赏海岸,小岛,山坡的美丽风光。 图8:步道沿着桥边环绕着。纪念碑简约朴实,用挪威文记载着值得纪念的事情。仅仅几根石柱而已,朴实无华,但却起到了纪念的意义,这就足够了。 图9:岸边的纪念柱,上面用挪威文写着什么事件。用石块、石头垒成、雕成的鱼的雕塑,生动活泼,散布在步道周围,格外和谐。 图10:海边的石雕鱼。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回应着大海的轻吟。 图11:山花摇曳。海面上偶尔有帆船摇摆着,白色的帆船衬映着蓝色的大海,海面微波轻荡,远处云墙阵列。 图12:海上云帆,一幅绝美的画卷。远处风驰电掣轰鸣一队摩托呼啸而来,骑手们威风凛凛。在这样的桥上疾驰更需要勇气吧。 图13:拉风的摩托车。我们沿着公路随意开着车游览,岛屿、港口,沿着公路两旁呈现着。海岸线蜿蜒绵长,礁石凹凸曲折着。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海不扬波,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安详,可是这里是辽阔的大西洋,一旦飓风吹来,掀起滔天巨浪,瞬间就会吞没眼前的一切。 图14:绵长海岸线。浅滩海湾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峰高耸,残存的白雪点缀着初夏的山坡,无论何时,海水始终是那样蔚蓝。 图15:浅滩海湾。港口停靠着游艇,游船,轻轻荡漾着;岸边的民居沿着海岸,依着山坡排列着,散布着。 图16:一路美景。今天我们在这里枕着大西洋的波涛声入眠,开车走过世界最美的公路之一。明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往克里斯蒂安松。这个名字和我们进入挪威的第一站小城克里斯蒂安桑翻译上只有一字之差。行程:翁达尔斯内斯—大西洋海滨之路游览:大西洋海滨之路住宿:胡斯达维卡旅馆(Hustadvika Guesthouse) 翁达尔斯内斯到大西洋海滨之路路线。游走在岛屿小城离开给我们带来极致视觉冲击的斯托尔桑德特大桥,沿海滨公路经小城克里斯蒂安松前往落脚地特隆赫姆。克里斯蒂安松一个由若干岛屿组成的城市,也是大西洋海滨之路的终点,小城洁净安静,独居风景。小城的行政中心克里斯蒂安松镇于1742年设立,这里有着曲折的海岸线,有主要的码头泊位若干。美丽的海港小城,处处都是蔚蓝的色彩,港口的海风吹起三角形的旗帜,通常的海港都会有钟楼,这里的却不似其他的海港那样高大,如一个灯柱般的四面钟,静静立在港口。海鸥围着船只飞翔着觅食,游船,游艇缓缓摇曳着,岸边的房屋五彩缤纷,令人沉醉。 图1:小城海港。隔湾望去,临海的住宅如同一艘巨型游轮停开在岸边。高耸的教堂,如船长室一般,它带领着巨轮扬帆远航。 图2:邻水民居。偶尔还能看到提着刀剑匆匆走过的“北欧海盗”。大步流星,器宇轩昂。 图3:步履匆匆的“北欧海盗”,是准备出海吗?今天是周末,海边广场有一个商品市集,国外很多大小城市在周末都有这样的市集,人们可以将自己闲置的或不需要的物品拿到市场,低价出售给需要的人们,避免浪费;或自制一些手工制品、小食品出售,非常有趣。 图4:热闹的周末集市。克里斯蒂安松这座不大的小城,却有着挪威最古老的歌剧院,这也是吸引我们前来的原因之一。这座古老的歌剧院,建于1914年。据介绍这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风行于欧洲的建筑形式,崇尚简洁的外观,适应了工业化时代所需要的新材料、新结构,同时也处处浸透着艺术的魅力。对建筑的风格不甚了解,这是觉得,这座歌剧院从外观上看,简朴端庄,和欧洲其他一些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比如教堂、歌剧院等不一样,没有繁复的装饰,只是简洁大气的石头砌成的墙壁,显得方正的大门,体现了工业化时代的气质。只是不能进入参观。二战期间,克里斯蒂安松也是德军登陆地之一,小城遭到了很多破坏。眼前这座歌剧院也是二战中幸存的少数建筑之一。 图5:古老的克里斯蒂安松歌剧院。我们在小城随意逛荡。西方国家很多城市,甚至是很小的小镇都会有自己的纪念广场,有些就是一个小的纪念公园。他们会树立一个纪念碑,摆放鲜花、长椅,看上去就是一个小小的城市路边花园。通常用以纪念那些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牺牲的本城、本镇的英雄们,或是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克里斯蒂安松也不例外,一个极小的纪念公园,但是肃穆宁静,装饰的鲜花生机勃勃。 图6:小镇纪念花园。 图7:小城名人纪念碑。街头雕塑生动活泼,可爱的少女,运动的小伙子,为宁静的小镇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图8:街头雕塑。小镇十分清净,街头行人寥寥,车辆也很少。比起大城市的喧闹,这里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安详。 图9:宁静的街道。走遍世界,到那里都能找到中国餐馆,中国人对中国菜有着特殊的情感,只要见到家乡的食物,就能排解家乡的思念。 图10: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小镇的房屋、民居都是不高的建筑,一般都是二三层小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在沉闷的色彩中,不时出现一两座色彩鲜艳的小楼,格外鲜明。不懂挪威语,应该是一个什么协会之类的,白色小房子的墙角蹲着一只大鸭子,很别致的装饰。 图11:大鸭子蹲在墙角,探究着什么。 图12:小城建筑。小城人口仅有两万多人,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80多人。邻近海边的街道上,小广场里,老人们悠闲的喝着咖啡,聊着天南地北的趣事和曾经的往事;孩子们自由地玩耍着。淡泊了名利,远离了喧嚣,生活在这里变成了悠悠的岁月静好。 图13:悠闲的晚年,快乐的童年。离开美丽安宁的小城克里斯蒂安松,我们继续穿隧道,跨桥梁,前往今天的落脚地特隆赫姆。 图14:一路通畅,前往特隆赫姆。行程:胡斯达维卡(Hustadvika)—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特隆赫姆(Trondheim)。游览:小镇克里斯蒂安松住宿:松恩城市酒店(Thon Hotel Gildevangen)。 胡斯达维卡到克里斯蒂安松到特隆赫姆线路巡游在加冕之地特隆赫姆(Trondheim),开车前往罗弗敦群岛(Lofoten)的人们往往会选择这里作为落脚地。明天我们从这里出发途径摩城(Mo i Rana)前往罗弗敦群岛,回程仍然会经过摩城返回这里。所以将两次落脚特隆赫姆的印象一并在这里记录。特隆赫姆,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位于挪威西海岸的中部,尼德河与特隆赫姆峡湾的交汇处。这座城市是由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创建的。创建时的名字叫开帕根,意为市集或城镇。它坐落在尼德河口,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尼德河口之镇(Kaupangen/Ved Nidatos),又称尼达罗斯(Nidaros)。关于这个城市的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154年梵蒂冈在承认尼达罗斯总教区的时候,把该城的名称误认为特隆敦(Trundum),如何会产生这个误解,本身就很奇怪,任何一个名称中并不包含这个字眼。一直到了1192年才更正为尼达罗斯。这里一直到1217年都是挪威的首都——尼达罗斯。而特隆赫姆是南特伦德拉格郡的首府,而特隆赫姆原先是这个地区八个郡的名称,中世纪后特隆赫姆成为该城的名称。1925年至1930年,挪威的许多城市都改用挪威语命名。1928年特隆赫姆也进行了公民投票决定是否改名,90%的市民投票反对,但1929年该市却通过一个法案,说从1930年起名字从特隆赫姆改回尼达罗斯。市民们因为民意未得到尊重,开始抗议争议送到了挪威国会,最终宣布该市称为特隆赫姆(Trondheim),既保持了原来名字的发音,也将Trondhjem挪威化。由于挪威历代国王都在这里加冕,在挪威语中“特隆”是“王位、加冕”之意,而“赫姆”则是“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加冕之地。所以用特隆赫姆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城市,应该是名副其实。市中心广场出于两条主要大街的交汇点上。奥拉夫一世的铜质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的一个八角形石柱上。这位维京海盗出身的国王于995年从英国跨越大海来到这里,夺得挪威的王位,并使基督教在这里得到人民的崇奉。 图1:矗立于市中心广场的奥拉夫一世的铜像。虽然城市最终定名为特隆赫姆,但是作为加冕之地的教堂,仍然称为尼达罗斯。这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壮观的教堂。教堂初建于12、13世纪,大教堂历经战火。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869年开始,耗时100多年重建的,也是挪威最宏伟的哥特式教堂。挪威历代国王都曾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最后一次是1905年哈康七世国王。挪威王室的王冠珠宝和王国之剑等王权象征的物品依然保存在这座教堂里。在当时拍摄的照片中未能找到正面的,觉得很是奇怪,只是找到了如图3的绿色尖顶的教堂照片。网上查询也说就是尼达罗斯教堂。不能十分确定。姑且认为是一个吧,等以后有机会再去仔细研究。 图2:教堂正面。图片取自网络。 图3:这也是尼达罗斯教堂的另一个方向吗?创建特隆赫姆的奥拉夫一世国王一生充满了传奇,他是著名的海盗国王。他嗜杀成性,却又是十分虔诚的基督教徒,传说有一位基督徒预言家认为他日后必成过往,这也是他成为基督徒,并使得基督教成为挪威人崇奉的宗教的原因吧。但是特隆赫姆的闻名于繁荣却首先要归功于奥拉夫二世。他战死在斯迪克勒斯塔战役中,尼达罗斯教堂就建在他的墓地之上。在西方国家的城市里,教堂总是随处可见,知名的不知名的,大大小小,各有特色。当然下面这个不知道是一座教堂呢,还是一个学院之类的建筑。特隆赫姆还是一个学术之城,这里聚集着挪威科技大学、南特伦德拉格学院、毛德皇后学龄前教育学院与BI挪威管理学院。这座城市有五分之一人口是大学生,城市充满着浓浓的学术气息,和学生文化。 图4:一座很独特的建筑。卫理公会是基督教的一个基督教教会。在这里我们见到一座这个公会的建筑。 图5:一座卫理公会的建筑。有一座建筑,门上写着BiBLIOTEK的字样,查询了一下,在挪威语中是图书馆的意思。看来这座古老的黄色建筑就是城市图书馆了。建筑端庄大气,很符合图书馆的特质。希望我的翻译没错。 图6:特隆赫姆城市图书馆。漫步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建筑不时在眼前出现。古典的建筑大气典雅,抽象的建筑流畅明快。虽然不能一一明了建筑的风格和用途,但是每一幢建筑都彰显着各自的特色,同时也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图7:特隆赫姆的城市建筑艺术。 特隆赫姆还有一个很浪漫的别称——“木制之城”,因为这个城市拥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长的连亩木结构建筑群。特隆赫姆最古老的城区The Baaklandet在尼德河的东侧。这里排列着色彩鲜艳的木头房子,挪威人浪漫的生活激情通过这些色彩艳丽的木房子在流淌的河水边荡漾着。这里17世纪时是挪威渔民、蓝领工人等最普通的人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商店、咖啡馆以及住宅混合的生活街区,可能正是由于这些五彩缤纷的木屋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乐趣吧。漫步这个街区,我们不禁爱上了这个混合着北欧旧时风情的地方,时光悠悠,这里让时间的车轮也慢了下来,心情也在彩色光影中变得多彩斑斓起来。 图8:特隆赫姆的彩色街区。街口密布的指路牌,指向这个城市的各条街道。每条街道,几百米的距离,丈量着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图9:密密匝匝的指路牌,把我们引向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漫无目的的随意走着,让自己融入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感受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独特的风情。鹅卵石、条石或是青红砖铺就的街道,漫步其上仿佛回到了旧时岁月。我们两次途径特隆赫姆,在这里短暂停留。一次是傍晚,一次清晨,这两个时间段的城市都极其安静,仿佛一切都还在沉睡中,我们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了街道的宁静。 图10:城市整洁,安宁的街道。街头小景也不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一座抽象的雕塑,一个孤独的路人,一排彩色的长椅,一组人物雕像,一面小巷涂鸦墙,河边闲聊的人们,一个美女清洁工,一幅幅简洁的画面,一个个朴实的场景,鸣奏着这个城市的悠扬的旋律。 图11:城市小景。街头的橱窗满当当地透着生活的烟火和艺术的追求。 图12:街边橱窗。随处可见的咖啡店,街边咖啡座正虚位以待,浓浓淡淡的咖啡香仿佛时时萦绕在身边。 图13:街边咖啡座。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特隆赫姆是挪威沦陷区抵抗运动的中心。现在的特隆赫姆成了通往首都奥斯陆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港口和渔港。铁路线纵横,港口船只成列,市内交通也很便利发达。 图14:城市公交和纵横的铁路线。 图15:繁忙的港口。两次落脚特隆赫姆,我们都住在这家松恩酒店,距离市中心广场不远,条件也不错。 图16:我们入住的松恩酒店。行程:胡斯达维卡(Hustadvika)—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特隆赫姆(Trondheim)。游览:两次途径特隆赫姆,在此落脚并游览。住宿:松恩城市酒店(Thon Hotel Gildevangen)。 胡斯达维卡(Hustadvika)到克里斯蒂安松(Kristiansund)到特隆赫姆(Trondheim)线路。北极圈的世外桃源罗弗敦群岛,海上的世外桃源。《孤独星球》杂志这样评价罗弗敦岛“这个地方美到令人窒息”。散落在挪威海中的罗弗顿群岛,和挪威的峡湾一样这里也是挪威的标志和名片。我们从特隆赫姆出发分两段行程抵达罗弗敦群岛,第一段驱车前往摩城,在这里住宿一晚。一如既往穿隧道,过溪流,翻山越岭,抵达摩城。 图1:一路跋涉往摩城。摩城也是挪威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在这里落脚,没有游览,只是在宾馆附近走走。 图2:摩城小景。第二天从摩城出发去往博多,在那里乘坐四小时左右的汽车轮渡,到达罗弗敦群岛。 图3:在博多登船。 图4:船行大海。这座群岛的历史未能追溯到,但是据介绍至少在1120年这里就有人居住了。当时的国王厄于斯泰国王在其中的一座岛上建立了一座教堂和一些住宅。不知道这座教堂现在是否还存在,有一座白色的教堂,非常醒目,希望这就是那座古老的教堂吧。 图5:一座醒目的教堂。我们预定了一个民居,这座民居很漂亮,白色的小房子草坪环绕,胖胖的小猫慵懒地待在树丛里。只是待我们到达时,房东却因为操作失误将我们预定的三间房间中的两间出租了。他们还是承认了失误,我我们租用了一间,房东带着我们去寻找别的住处。 图6:我们原先预定的民居。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就在临海的小宾馆里找到了一套两居室的套房,包括了厨房和大平台,红色的小屋,宽敞的木制大露台,风景绝佳。 图7:我们在罗弗敦群岛四天的落脚地。坐在露台上看着眼前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一弯彩虹悬在天边,碧水涟漪,远山夕照,薄雪片片,云雾缭绕。 图8:云雾彩虹。坐在窗前,一幅幅风景油画在眼前渐次展开,目不暇接。 图9:窗外风景如画。小船在碧蓝的海面轻轻飘荡着,一抹艳丽无比的红,装点着沉静的蓝色海洋,让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小船在荡漾着,也涤荡着我们浮躁的心。 图10:碧蓝和艳红的和谐。快艇停靠在码头,不由想起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虽不是野渡,倒也聊可应景。 图11:码头小游艇。罗弗敦群岛,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虽然地处北极圈内,但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气温也不很低。岛上的山丘最高峰达到1161米。高高低低的山丘、巍峨的雪山相伴着蔚蓝色的大海,阳光照耀在山坡山,在白云的投影下,形成明明暗暗的景色。花岗岩和火山岩构成的山峰,经受了上一次冰河时代的冰川冲刷,山川旷野如刀削斧凿,旷野辽阔,地貌壮观。 图12:山和海的相依相偎。看介绍,“罗弗顿”在挪威语中是“山猫脚”的意思,同时也蕴含了“罗弗顿之墙”的意思,至于这两个词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没找到准确说法。所谓“罗弗顿之墙”是指群岛邻海周围拔地而起的一列险峻的岛屿,它们在西部峡湾和北海之间形成了一道长达160公里的屏障。 图13:罗弗顿之墙。山在海中立,海水绕礁石,海上仙山嵯峨,起伏缥缈连绵。 图14:海上仙山。站在山顶俯瞰海岛、礁石,白云环绕,大小岛屿连绵不绝,或遗世独立,或桥梁相连。如珍珠般散落在蔚蓝的大海之上。 图15:岛屿如同珍珠撒。白云如墙,沙滩如银,碧海通透,海鸥逐浪。这就是大海的魅力,罗弗敦岛为我们展示了如仙境般的美丽和静谧。 图16:美不胜收罗弗敦。虽然罗弗敦是由群岛构成,但是岸边还是以礁石为主,我们翻过一座山,找到了一处美丽的白沙滩,礁石和山的围绕形成了一个海湾,洁白的砂石在阳光下闪着光。 图17:海浪沙滩。 海浪轻轻拍打着,几无人迹,只有一个露营的帐篷静静地立在那里。沙滩上洒落着陈旧的木头,似乎这里是一个沟渠,海水载着浮木,随着潮水的涨涨落落,沿着沟渠飘飘荡荡而来,最终停止跋涉,留在了这里,凝视着时时刻刻的潮起潮落。 图18:沙滩旧木。岛上公路通达,桥梁连接着岛屿,鲜花开放在通往海边的小路上,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19:路路通达。当然有水就少不了船,快艇在岛上既是出海逐浪的必需,也是交通工具之一。随处可见码头和停泊的快艇。 图20:摇荡的船。就连这块巨石也像一艘巨轮停靠在岸边,石头上装饰也形如轮船。 图21:停泊的“巨轮”。西方很多国家无论大城小镇,也包括这样的小岛,都会有自己的博物馆,它们无所谓什么镇馆之宝,或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文物,只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城市、小镇的历史和人物,甚至一把锄头、一张渔网、一个铁锚或是一张老照片,都是博物馆里珍贵的收藏。罗弗敦岛也有自己的渔业(渔民)博物馆。博物馆的红房子屋顶种着草,长着小树,体现着挪威的传统,陈列品也都是平常所见的铁锚,缆绳,渔网等等,朴实无华,却也情真意切。 图22:罗弗敦岛博物馆。罗弗敦群岛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当地的渔民往往会将这些捕捞的鱼制成鱼干和熏鱼,所以在岛上时常可以看见晾晒鱼干的景象。 图23:晾晒鱼干。岛上的民居,或面朝大海,期待春暖花开;或隐居小街,享受僻静安闲。海上的世外桃源,没有城市的喧闹,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里的人们每天枕着大海的波涛入眠,迎着绚丽的朝霞起身,闲坐庭院赏花开,一杯淡酒品人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人生幸福追求大抵如此吧。 图24:海上桃源。岛上没有大的百货商店,除了超市以外,大多是一些居民自己开的小商店,出售日用品等,闲适和便利。 图25:一个温馨的小店。除了海岛的风景,这里也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景色,绿色的草地,圆石被青草覆盖着,仿佛一个个绿色的小蘑菇在草地上探头探脑,草原的气息在海岛蔓延。 在石器时代,这里曾短暂地生活着一种珍奇的矮种马,站起来也就1.2米左右。虽然体格不大,但却坚韧,耐劳。可惜的是这种马已经绝迹。下图中马虽然身量也不高,但毕竟不是远古的珍品了。 图26:海岛上的田园牧歌。在罗弗敦岛的日子,我们感受到了白昼的绮丽,夜里二三点钟,外面虽然不是天光大亮,却也是透着鱼肚白。罗弗敦岛四日休闲结束了,我们按照原路返回特隆赫姆。罗弗敦岛乘船至博多,驱车前往摩城,并在那里休息一晚,然后返回特隆赫姆住宿一天,在摩城和特隆赫姆,往返我们都住宿在同一宾馆。只是在返程途中我们隧道参观了两个景点,下篇再讲述。行程:1、特隆赫姆—摩城 住宿:赫尔玛克拉丽奥连锁酒店(Clarion Collection Hotel Helma)2、摩城—博多—罗弗敦群岛。汽车,轮渡。 游览:罗弗敦岛四日休闲。 住宿:岛上民居、海边小旅馆。 特隆赫姆到摩城再到博多线路图,博多到罗弗敦岛乘坐轮渡。 惊心动魄大漩涡埃德加·艾伦·坡被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曾著有一本根据真人真事撰写的小说《下到大漩涡中去》。故事来自于从挪威海大漩涡脱险的唯一生还者。这个大漩涡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也曾提到过。漩涡位于挪威海上,称为莫斯肯大漩涡,或是莫斯科埃大漩涡。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大漩涡,波涛汹涌,数千个转动的漩涡向着东方向滚动,这些转动的小漩涡不断向远处扩展,最后聚集成直径两公里以上的大漩涡。可能因为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莫斯科埃大漩涡被许多人所知道。其实在挪威博多城附近还有一个神秘巨大的漩涡——萨特漩涡。据介绍,这里每日四次在平静的海面上都会出现一股巨大的漩涡——萨特漩涡。漩涡出现前,海水奔涌着发出巨大响声,接着海水翻卷,千百个小漩涡渐次形成,并不断增大,旋转速度加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米多,深陷达10米多的黝黑大漩涡。这个漩涡的出现不仅与海潮的潮汐相关,还和这里特殊的地形有关。挪威沿海受到第四季冰川的作用很大,这造就了挪威拥有曲折深邃的美丽峡湾而闻名于世。萨特漩涡就位于这样一个深深的狭窄峡湾之中。当潮起潮落时,巨量的海水在深邃狭窄的峡湾流进流出,形成强大的海流,撞击着奔涌着,聚集成萨特大漩涡。这座桥的左边有一条人行步道,沿着步道走上桥顶可以观赏大漩涡的奇景。 图1:在桥顶观漩涡。事先也未能查到每天漩涡形成的时间,所以虽然我们站在桥顶等待,但非常遗憾未能看到大漩涡形成的壮阔景象。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在此长时间等待。所以只能遗憾地离开了。但是俯瞰桥下,仍然可以看到不断旋转的漩涡,湍急着,撞击着顺流而下。 图2:挤挤挨挨的水旋。海水从狭窄的河道流淌着,这会儿应该是平静期,蔚蓝色的海水在集聚着力量,等待着喷涌而出的时刻。 图3:平原上蓝色的海水还在平静中等待爆发的时刻。水面上水流拥挤着,撞出一个个水旋,水旋又互相追逐着。我们只能看着这些,想象着大漩涡出现时的神奇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图4:不断形成的连续的水旋,追逐着。照片上其实看不出什么气势,现场当我们站在桥上,俯瞰着水面时,还是很奇特壮观的,会让人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水旋的流动还是很神奇甚至有点诡异。在前往摩城的途中,还有一处北极圈中心纪念馆,一座弧形的建筑,这里是北纬66.33度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拍照留念。 图5:北极圈留念。原来总以为北极圈一定是冰天雪地,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在挪威旅行期间在知道由于这里有近一半的国土都在北极圈内,但是由于北大西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纬度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共同影响,却使得挪威的气候出人意料的温暖适宜。另外挪威中部高山耸立,阻挡了北部寒冷的风,即使在冬季,南部还是很温暖,当然北部就会比较寒冷且大雪纷飞。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的沿海地区尤为舒适。在北部还能体验到极昼和极夜的景象。我们是在初夏来到这个国家,基本感受到了近乎极昼的气象,深夜时分天空仍然透着鱼肚白的光亮。行程:博多—摩城(住宿一天)—特隆赫姆游览:萨特大漩涡、北极圈中心纪念馆。住宿:1、摩城:赫尔玛克拉丽奥连锁酒店(Clarion Collection Hotel Helma)2、特隆赫姆:松恩城市酒店。 博多—摩城(住宿一晚)—特隆赫姆线路。敬请等待一路向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