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4
786
0
8
作者:雲踪景书
一、题图公元前二世纪的阿波罗神殿,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第一次见到安东尼的地方。西戴 Side。卡帕多西亚如同月球表面的神奇地表。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亚的神奇地貌是种令人难忘的体验,怪石嶙峋的峡谷、仙人烟囱般的石柱、鸽房模样的洞穴。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91岁高龄的贝聿铭的收山之作,各种冷艳。多哈:大学城清真寺阳光从屋顶的孔隙中泄下,营造出礼拜堂浩瀚星空。两座90米高的尖塔指向天空,象征着“知识与光明”。在3月底的地中海纬度,偶遇海拔1600米的雪山。经过前一天的阴雨,日落时分太阳神阿波罗和地中海的完美约会。土耳其蓝眼睛 “恶魔之眼”、“辟邪珠”,土耳其人最喜爱的护身符和吉祥物。二、行程概览多哈-土耳其,本来不在我的2019年行程列表中。在回顾我的旅游打点地图的时候,亚洲和欧洲的交界还是空白。然后琢磨去土耳其一下可以跨度两个洲。多哈的行程纯属乱入,在看机票的时候,各种时间和价格的不合适,土豪卡塔尔航空的顶着5星级航空公司的光环(大概心理上比战斗民族航空公司要更靠谱吧),还提供了转机的五星级酒店大幅优惠,顺便打卡。航空线路卡塔尔航空:土豪航空公司,往返机票含税价 人民币 3992元。其他的选择还有中国南方航空有直飞航班,俄罗斯航空在莫斯科转,乌克兰航空在基辅转,哈萨克斯坦航空在它们首都转。南航不是每天都有航班,日期不合适。战斗民族的航班还是以后不得已坐的时候再鼓掌感谢机长不杀之恩...总之看来看去,还是土豪航空兼顾安全、时长、价格和顺路去打卡一个阿拉伯土豪国。卡塔尔免签,直接用护照顺利过关。QR895:北京-多哈 (2019年3月23日 0125-0535)QR239: 多哈-伊斯坦布尔 (2019年3月25日 0740-1225)Ataturk 机场,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机场代码IST)QR246: 伊斯坦布尔-多哈 (2019年4月6日 1945-2350): 订票的时候是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机场起飞,到了土耳其忽然通知说改机场了(??!!),改到亚洲区的SAW(Sabiha Gokcen)机场。亚洲区机场离城里得远一倍的距离,还没有轨道交通.....打车去机场花了200 TRY。总之各种坑。QR896:多哈-北京 (2019年4月7日 1120-0020)多哈机场晃荡,顺利回家。Stopover Hotel:薅土豪羊毛的机会不要错过坐土豪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好赶上新促销政策 (Stopover hotel),只要订卡塔尔航空公司在多哈中转的航班,且超过12小时,就可以申请航空公司和五星级酒店的联合优惠。君悦酒店两晚价格401卡塔尔币,(1卡塔尔利尔 QAR = 1.8419人民币),的确是超级优惠价格。如果只住一个晚上只要人民币200元简直就是白菜价。其实多哈城区不大,飞机时间合适的话,住一个晚上,晃荡2个白天也就差不多了,这次去了才觉得住两个晚上有些浪费时间。具体政策详见:貌似只有在英文网页上才有,中文网站就不告诉你这项福利。https://www.qatarairways.com/en/offers/qatar-stopover.html住宿时长 4-star hotel 5-star hotel1 night USD 23 | QAR 84 USD 28 | QAR 1022 nights USD 86 | QAR 310 USD 110 | QAR 4013 nights USD 125 | QAR 456 USD 160 | QAR 5834 nights USD 165 | QAR 601 USD 210 | QAR 765多哈和土耳其租车作为一贯的独立不参团的晃荡者,自驾是每次的必备。租车在两个网站上对比了一下,惠租车 vs 租租车,最后选择了在多哈通过惠租车,最终服务商是Budget;土耳其用租租车,最终服务商是 Green Motion。多哈租车:雪佛兰 Spark 自动挡,2天租期。无限里程,车辆碰撞盗抢险(CDW+TP),第三者责任险(TPL),惠驾天下补充全险。全部人民币459元。租车柜台很好找,直接从机场的出口到对面楼里。中国驾照加上翻译件搞定。土豪国的车是彻底的新车,连车内座椅的塑料套都没有拆。多哈土豪国每人恨不得有几辆豪车,公交系统严重缺乏,基本都是外雇的劳工,印度大哥们在乘坐,线路也覆盖不全,地铁系统还在挖洞阶段。自驾油价超级便宜,停车免费(只有一次在市中心老城区停车收了3个QAR)。除了滨海路一带,其他的博物馆之类都需要自驾才能到达。多哈从一片小渔村暴富,加上开车尤其是货车的很多是外雇劳工,各种急切的超车和闪灯。整个卡塔尔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和烟尘中野蛮生长,空气里面弥漫着New Money和PM 10的味道,一如北京的大裤衩。各种土豪级的博物馆淹没在颠沛的土路中,并且没有明显路标。Google地图显然跟不上城市建设,需要睁大眼睛,忽略后面司机晃荡的大灯,小心翼翼的穿过水泥森林去发现。土耳其租车通过租租车网站,最终的地接公司是Green Motion。雷诺 Clio 手动挡,10天租期,无里程限制,碰撞险(起赔额:0起赔),盗窃险(起赔额:0起赔),加强型第三者责任险,保额100万美元,税费,第三者险。超级补充全险,在租租车网站购买,由国内保险公司提供以上全部价格人民币1079元。一般的其他公司都得2000-3000元。这个真是超级便宜。Green Motion是一个小公司,有自己的网站,主要在欧洲运营。这个公司在伊斯坦布尔的欧洲机场的国内到达口,从国际到达口需要走大约15分钟,而且是和其他公司共享一个柜台办公。国际到达口的问讯处的人员也不知道这公司。在国际口转悠了3遍没找到,最后还是自己琢磨了一下租租车的提车单,上面写了要到国内到达口。提车的时候大概是3.8万公里的车。提车的时候注意仔细检查车的外观剐蹭,不过还车的时候还好,没有任何麻烦。这车开到第4天突然亮起了Repair的红灯,这时候已经在格雷梅,离伊斯坦布尔800公里,当天晚上和租租车客服联系,客服和Green Motion再联系,把车仪表盘的照片发过去,说是需要常规保养了,车本身没有问题可以继续开。租租车的客服态度和质量需要点个赞。回答耐心,问题追踪的电话和邮件反馈及时。下次还订你家。然后就开着这个Repair的红灯车继续旅程,又过了2天又有一个灯亮了。仪表盘上一堆土耳其文字看不懂,用Google翻译 App查了一下,说是轮胎问题。晚上开到一个壳牌加油站,比划半天人家明白了,很客气的带我到加油站边上的轮胎充气机器那里,还帮给轮胎打上正确胎压,轮胎警示灯还是没有熄灭。壳牌员工还又帮我看冷凝水和机油液面,感谢热心的土耳其壳牌。谢谢壳牌。但是既然胎压正常那就继续开,中途还停下来琢磨了一些土耳其文的汽车说明书,居然通过万能的Google翻译还把灯调熄灭了,只是过了一天又亮轮胎灯。不管它一直到开回伊斯坦布尔机场还车。还车倒是非常顺利,验车的人完全没有任何纠结,直接Pass。以前自驾都是大公司的车,这次算是领教了小公司的便宜价格。只是相应的没有正常检测车况,虽然结果还顺利。土耳其的油价、高速公路费、停车费租车是柴油车,柴油价格6.26土耳其里拉(TRY),相当于人民币7.22元/升。高速公路费相当的便宜。车开上高速公路的时候是自动拍车牌,然后出高速也是自动拍。完全没有人工参与。取车的时候押金300 TRY,回国后信用卡退款272.5 TRY, 全部的高速公路费相当于人民币30元。全程完全跟着Google Map,并没有刻意避开高速。大约有4-5次上下高速的时候,感觉有300-400km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主要在小城镇开车和宾馆停车,几乎没有停车费。奇怪的是在米利都遗址Miletus的时候,售票处的人死活要收5 TRY的停车费,那个地方荒无人烟,到处都可以停车,居然要收费。本着出门在外不找麻烦的原则还是乖乖的交钱。伊斯坦布尔没有自驾,先还车后靠公交。那个城市上坡下坎的,道路拥挤狭窄,堵车严重,完全不适合自驾。公交倒是四通八达很便宜。土耳其的自驾线路Google地图一次只能标记10个地点,自驾线路拆成两张图。全程3300km左右。主要路线:伊斯坦布尔 - 番红花城 - 格雷梅 - 科尼亚 - 西戴 - 安塔尼亚 - Kas - 棉花堡 - 以弗所 - Priene/Miletus/Didyma - 伊兹密尔 - 帕加马 - 阿索斯 - 恰纳卡莱 - 伊斯坦布尔棉花堡路线并不顺路,为了去看网红的棉花堡绕了一个大圈,还完美舍弃费特希耶的滑翔伞。不过正好赶上在钙化池上面的日落,也算是补偿。回程的自驾有意去恰纳卡莱 Canakkale,坐渡轮跨过达达尼尔海峡 Dardanelles从亚洲区Canakkale到欧洲区的Eceabat,40分钟跨越两个大洲的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3月23日 北京-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国家清真寺-老市场-君悦酒店QR895:北京-多哈 (2019年3月23日 0125-0535) 凌晨航班。对比鄙视国航的机上餐饮。每次国航征求意见我都填写餐饮太烂,每次国航都完美的保持初心不变。飞了5个小时,终于出国了.....还有4个小时。机上早餐。多哈机场入境顺利。取了车才早上6点,去酒店有点太早。导航去酒店的路上,无意中拐弯进入一个停车场,居然就误打误撞的遇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伊斯兰博物馆是贝聿铭大师体现阿拉伯式几何建筑的精髓,卡塔尔在2008年请九十二岁高龄、已经退休的贝老重新出山。贝老时常被称为着重于几何形体的“Hypermodernist”,即继承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超现代主义。卡塔尔皇室在这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上寄予重大希望,在把这个任务交给贝聿铭之后,给了他两年的时间和一张无限透支信用卡,来环游伊斯兰世界,从西班牙一直玩到印度。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顶部未采用穹顶的圆形设计,而为方形,贝老说不想让它看起来太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贝老找到了串联起东西方文明建筑传统的文化共性。这就是他最令人敬仰的地方,他不拘泥将自己定义为中国人或美国人,甚至不拘泥于是东方人或西方人,而在探索串联起不同文化文明传统、具有文化共性、且不流于表面叙述的建筑形式。对比一下贝老的另一项杰作:苏州博物馆。冷感和线条。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房。多哈国家清真寺卡塔尔最大的清真寺,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比阿訇酋长清真寺,简称瓦哈比清真寺。该清真寺为拜占庭建筑,独一的大圆顶直径22米,圆周有32个窗户。一道直径为30米的连环花式围墙,拱卫着大圆顶。大殿分为两层:上层面积725平方米,可容1400人礼拜,并辟出一角供妇女礼拜,可容纳200人。下层面积480平方米,可容千人礼拜。殿内由4根粗大的柱子支撑,柱子饰以阿拉伯式花纹雕刻,装置声光及空调设施。寺侧建有宣礼塔,高50米,塔顶环形室装有扩音器。寺内建有图书馆,藏有伊斯兰经书及各学科典籍。瓦其夫传统集市 Souq Waqif瓦其夫老集市是卡塔尔最古老的阿拉伯集市。晚上去就是步行街和餐饮聚会。集市里面还有一个艺术走廊兼买卖艺术品。兜售给小朋友的发光气球。传统的餐后夜宵甜食。试了2块,实在是太甜了,并不喜欢。集市对面的清真寺晚上再来看冷感的贝大师。回酒店睡觉。多哈君悦别墅酒店。3月24日 多哈卡塔尔文化村 Katara Culture 卡塔尔文化村 Katara Culture 的鸽子塔。每个攻略都有的打卡标准地标,实际上就真的是鸽子窝,并没有其他。鸽子窝边上的清真寺,里面的灯非常漂亮。不过以后看更多的清真寺里面的大同小异的灯的设计,这个算是入门级了。文化村里面并没有什么文化。大白天的也是空空荡荡的。晚上到这里会有靠海的餐厅。珍珠岛 Pearl Island多哈海湾人工填起的一座小岛,俯瞰下去就像一颗璀璨明珠一样,故而得名,造价90亿美元,总面积达到985亩,可以容纳4万居民居住,大型的豪华住宅区。阿拉伯现代艺术馆 Mathaf Arab Museum of Modern Art马塔夫Mathaf 博物馆位于多哈教育城,由著名的法国建筑师Jean-François Bodin设计,是该地区唯一的同类博物馆,其现代艺术展览与节目让游客以阿拉伯视角观赏当代艺术。该博物馆是一个壮观的独特艺术空间,收集了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00多件作品。马塔夫的艺术理念是推动历史性和实验性的展览本身。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是历史和现代阿拉伯艺术的杰出写照。其中包括 Etel Adnan(黎巴嫩)、Farid Belkahia(摩洛哥)、Saloua Raouda Choucair(黎巴嫩)以及 Faraj Daham(卡塔尔)等屡获殊荣的国际知名大师的作品。在Google地图上找到这个博物馆和实际开车去是两个概念。你需要跟随出城的车流,在一个环岛上绕晕几圈,然后小心翼翼的穿过一条左边是半成品建筑工地,右边是脚手架茂盛生长的工地水泥小路。即使已经到了门口前5米,你还会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Google地图在卡塔尔经常会把你带到一条奇怪的小路上。这个不能全怪Google地图,建筑物和脚手架就像杂草一样的窜高。)大门口是酱紫的。连个牌子都没有,我一直以为那上面是维修的围挡,绕着走了一圈没找到入口。入门大厅的国王秀恩爱画。国家图书馆卡塔尔的国家图书馆由雷姆·库哈斯带领OMA团队设计完成,这座年轻的图书馆,2018年4月17日刚刚正式对外开放。收藏有珍贵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文本、手稿的文化遗产藏区。公共图书馆部分占地42,000平方米,藏有逾百万本书籍,可同时容纳数千名读者,该项设计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图书馆外形是一本敞开的书本,在外观看建筑的边缘在地表被抬高,在室内形成3个 通道 适应藏书,这样让每一个处在这个空间的读者都能随手拿到书,当你进入这个空间就能被书本包围。图书馆有两个入口,从地面向下倾斜的入口带你去古籍典藏室。古籍不能被阳光直射,放在地平面下适合保存。这样的设计也使得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在建筑的中央,环顾四周的群书。大学城清真寺只有真的见过大学城清真寺,才知道清真寺可以被设计得如此漂亮。阳光从天棚上的孔隙倾泻进来,犹如繁星点点。光影和线条的融合多哈火炬酒店2006年的亚运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亚运主火炬塔在亚运结束后被更改成一个拥有167个房间的高级5星酒店,它也成了多哈的一个旅游景点,这个火炬塔总高度317米,在火炬300米的位置上有一个360度的旋转餐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可以将多哈尽收眼底。Villaggio 购物中心穷人对购物完全没有兴趣,仅仅因为这威尼斯风格的购物商场就在火炬酒店边上, 商场里面的水道有游船接送顾客。MAMIG一家备受攻略推崇的亚美尼亚和黎巴嫩风格餐厅。可以俯瞰海湾夜景。3月25日 多哈-伊斯坦布尔-番红花城0740-1225:继续卡塔尔航空。多哈-伊斯坦布尔。一只CDE放在多哈机场的正在烫发的小熊。飞机下的卡塔尔,虽然土豪国近几十年暴富,毕竟还是New Money,大片土地还是荒漠,几乎没有历史沉淀,只在沿海湾一溜有高楼。一架伴随飞行的灰机。土耳其出机场的第一张照片:马尔马拉海顺利租车,从欧洲区机场通过隧道来到亚洲区。马尔马拉海(英文名称:Sea of Marmara,土耳其语作Marmara Denizi)面积11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平均深度约494米,又译马摩拉海。史称普罗波恩蒂斯(Propontis),为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亚洲和欧洲部分分界线之一段。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余处被土耳其领土所包围,如果没有马尔马拉海,黑海就成一个湖泊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合称土耳其海峡(Turkey Cannal)。番红花城(Safranbolu)番红花城是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城镇,离首都安卡拉约两百公里。番红花城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海拔485米。 城镇名称源自于番红花以及希腊文polis(城邦)。番红花城在17世纪时期是番红花的贸易以及种植中心,至今番红花仍在番红花城以东22公里的村落种植。老城区的鄂图曼时期的房屋和建筑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包括私人博物馆、清真寺、墓园、历史喷泉、土耳其浴、钟塔、日晷以及数以百计的房屋,整修后在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并非因为世界一流的番红花,而是这里保存完好的奥斯曼建筑。17世纪鄂图曼帝国在Gerede以及黑海沿岸间的贸易必经过番红花城,为城镇带来了商业、金钱以及重要的贸易地位。18-19世纪,城镇中富裕的居民开始修建豪宅,至今才有如此数量庞大的住宅保留下来。 19世纪,约有20%的番红花城居民是土耳其的希腊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后代大多迁移至希腊。奥斯曼风格两到三层木造结构的建筑住宿就在番红花城中心著名的大浴室周围50米的地方。20欧元含早餐,免费停车。奥斯曼风格木结构房屋多为两层或三层的,上面的楼层突出于下层,层与层之间用带雕刻的托架支撑。建造这样的房屋会先搭一个木材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填充泥砖,再用稻杆和泥巴混合而成的灰泥涂抹表面。有时房屋不刷外墙,显得相当古朴;但在城镇,不仅会完成刷灰泥的工序,而且还在灰泥表面和木头上进行繁杂的装饰,越是有钱人则对装饰越细心。住宅内部有十到十二个房间,分成男屋和女屋。奥斯曼人是利用空间的高手,有着诸多匠心独具的设计,比如嵌入墙壁的橱柜和壁龛、藏在橱柜里的浴室(兼藏被褥)、白天休息的长凳到晚上就能拼成床等。较大的房子有室内水池,主要是利用流水来给房间降温。3月26日 番红花城-图兹湖-格雷梅番红花城的早餐。著名的土耳其浴。全套下来只要90人民币。番红花城土耳其浴室,现在还在营业,有男女分开的浴室,传统的土耳其浴室有着高大的圆顶,上面有很多通气孔,浴室中间是加热的理石大平台,花上几十块钱享受下传统的土耳其浴是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在正宗的土耳其浴室内,专门有一批称之为“坦拉克”的按摩师。当沐浴者舒展四肢躺卧在“肚皮石”上,双手涂满橄榄油的按摩师便在他身上推、拿、揉、按,使全身皮肤微红,血脉流畅,顿觉浑身轻松,舒适无比。大疆航拍下的晨曦番红花城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满城都是以红屋顶为主的奥斯曼风格民居,点缀其间的其他历史建筑包括商队驿站、土耳其浴室、考布鲁鲁清真寺、伊泽特帕夏清真寺等。浴室近旁的是考布鲁鲁清真寺,建于一六六一年,院子里的金属日晷是十九世纪中期增建的;老城最大的清真寺是伊泽特帕夏清真寺,建于一七九六年,与浴室旁的清真寺一样,都是钢盔圆顶的奥斯曼式样。老街商家番红花城博物馆:老城故事。图兹湖图兹湖,土耳其第二大湖盐湖,距离安卡拉50公里,距离卡帕多西亚大概20公里左右。图兹湖——粉色天空之境,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会把天空照印成淡紫色天空,图兹湖是盐湖,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矿物质,才会呈现出粉色,但是粉色镜面湖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要找准时间,图兹湖在有少量水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水太多了看不到任何颜色,只有水波纹和浪花,没有水也不行,没有水就是一片白茫茫的。看来是去的季节不对。而且到的时候是下午4点,太阳正明亮的时候。如果等到日落拍摄,晚上去格雷梅就很晚了。第二天一大早还有热气球。只好放弃等待日落,可惜当天还真有非常漂亮的晚霞。人生没有完美的旅途。格雷梅到了格雷梅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先解决吃饭问题。土耳其烤肉传说中的瓦罐肉。并没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预定的 Traveller's Cave Hotel 是一个依山而建的酒店,有上下两个入口。Google Map的导航是去上面的入口。导航一旦到了这种小镇内部道路就非常不靠谱了,经常指引着去一个死胡同或者错误路线。只能先把车停下来,步行去探路,然后再开过去。费劲开到酒店上入口,前台带着在酒店内部走台阶山路再绕下来,房间很靠近下面的入口。提着行李走这个山路台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只好把车从外面绕大圈再开下去。酒店夜景还不错。3月27日 格雷梅热气球 - 卡帕多西亚绿线第一只热气球的月球航程。更多的热气球的航程。我预定的是Butterfly公司的,官网预定价130欧元。早上5:30到酒店接,到公司那里交现金(信用卡付140欧元,现金便宜10欧元)。管一顿早餐然后出发。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古代小亚细亚(即土耳其)东南部。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西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卡帕多西亚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这里起初是基督教徒躲避罗马迫害的避难处,公元4世纪,一群僧侣建立了卡帕多西亚的主要部分。经过长年风化水蚀之特殊景观,耸立着形状不一之岩石丘陵,在这些岩面上开凿了上千个洞窟,不少岩洞内还保存有许多湿壁画,为拜占庭艺术中反圣像崇拜后期之独特见证。卡帕多西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月球表面类似,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卡帕多西亚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三个地方之一。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月球般荒凉诡异的地貌。连绵数英里的洞穴、地道以及数百座完整的地下城市,仿佛置身于一个地球以外的世界。数百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就了地球上这个独一无二的类月地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地3座主要火山共喷涌出数千吨火山物质,最终将这里变成一个火山物质王国。第一批火山喷发遗留下一层名为“石灰华”的软岩,随后发生的喷发则留下更为坚硬的玄武岩层。这种高密度物质形成了一个具有保护性的表面,减缓了下方石灰华被侵蚀的速度。随着雨水、风以及高吹沙的侵蚀,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些巨大的高地、山谷、峡谷以及连绵数英里的精灵烟囟状岩层。热气球飞行完全靠天吃饭,驾驶员只能控制气球的上升和下降,飘的方向是完全靠风。当地有统一的气象预测和放飞许可。冬季成功放飞的几率不高,昨天在番红花城遇上一位中国参团游的游客就说他在卡帕多西亚没有坐成热气球。今天非常幸运,天气透彻,只有微风。驾驶员可以低空缓慢飞行,甚至降到比石柱顶端还低的高度去近距离感受。第二天的时候再来这里,高空的风就比较强烈了,虽然也放飞了,大部分气球迅速被风吹走了,根本就没法靠近石柱。第三天我在地中海沿线,一天的阴雨,估计这里气象局不会允许放飞的。空中俯瞰格雷梅镇的依山建筑。拖车赶到着陆地点开香槟庆祝旅程顺利插播广告 土耳其的蓝眼睛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妖,传说她能将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瞬间石化,变成一个一动也不能动的石像。于是,土耳其人把美杜莎之眼做成一个个圆形的鱼眼状的饰品,作为护身符和吉祥物随身携带。他们相信这些模仿恶魔之眼的蓝眼睛,能够抵御邪恶之神,以毒攻毒,帮助自己逃避厄运。所以,土耳其人也把蓝眼睛叫做“恶魔之眼”和“辟邪珠”。格雷姆绿线乌奇萨城堡乌奇萨是“第三个堡垒”的意思,与另外两个堡垒厄古普(Urgup)及欧塔希沙(Ortahisar)相比,这里最为险峻,也是格雷梅的制高点。城堡由60米的巨岩开辟而来,早期的定居者将其挖空建成互相连通的要塞,外敌入侵时居民平时在洞穴内存放的水粮可供使用数月之久。乌奇萨要塞实际上是在一块60米高的巨大岩石上开凿出的要塞,并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小聚居地。在岩石的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这里的居民很早就开始收集鸽子粪,用作葡萄园的肥料。由于鸽子喜欢红色,因此巢穴的入口处都涂有红漆。岩石的内部曾经是要塞,早期的定居者将其挖空,形成相连的数量庞大的洞穴。当外敌入侵时,洞穴内存储的粮食和水可以令躲藏其间的居民维持数月而不必外出。登高一览卡帕多奇亚的乡村全景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德林库尤地下城卡帕多西亚地区有记载的最早居民是赫梯人,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赫梯人一度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征服过巴比伦,甚至与强盛时期的埃及分庭抗礼。出于防守的需要,赫梯人在卡帕多西亚开凿了最早的地下城,还兼有酿酒和储酒的功能。基督教刚开始的时候,受到了罗马统治阶级的迫害,一批最早的教徒聚集于此,延续了赫梯人的方式,在卡帕多西亚的地上和地下开凿了不少洞穴,有教堂、有修道院、也有居所。从公元6-7世纪波斯和阿拉伯军队出征消灭基督教起, 基督教徒开始建地下城, 所有的活动全都转到地下, 整个Cappadocia地区40多座超过3层的地下城, 曾有30万人居住. 是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入口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Derinkuyu地下城, 是Cappadocia地区第二大地下城,从基督教早期受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开始,基督徒就开始在卡帕多西亚的神奇地貌上打造教堂和避难所了。后来阿拉伯人、塞尔柱人不断入侵,这里再度成为基督徒聚集的地方,避难的同时宗教研究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东正教会与罗马教会彻底决裂前的数百年,相关的争论甚至宗教迫害也时有发生。作为基督教中心之一的卡帕多西亚彻底衰落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尽管奥斯曼苏丹对基督教采取了宽容态度,但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拓展,剩余的少数基督徒选择了离开。基督徒们曾经在此开辟了独特的生存方式,目前遗留下来的不仅是岩洞内神秘的教堂和精美的壁画,而且还有上百座生活设施齐全的地下城。德林库尤地下城深达五十五米,共分为八层。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等;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安放着直径一米多的圆石盘,敌人来袭时只要扳动暗设的机关,石盘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Hasandagi 哈桑雪山出了地下城路上偶遇 。完全是措不及防的攻略以外的惊喜,从来没有意识到在土耳其还可以找到西藏的感觉。后来几天还实际开车翻越了2次雪山,事实证明我的孤陋寡闻.....IHLARA 伊赫拉拉峡谷伊赫拉拉峡谷(又称The Ihlara Valley,“曾用名”为Peristrema)在格雷梅西北部120公里处。峡谷是拜占庭时期僧侣最喜欢的隐修地之一,留下了很多彩绘的石窟教堂。经过360级陡峭的台阶进入峡谷,可以顺着Melendiz Suyu溪流向前走,山谷里草木繁盛,鸟声婉转,沿途还有很多教堂可以参观。溪谷全长12千米,有5000余处石洞遗迹和105个洞窟教堂。塞利梅修道院(Selime Monastery),星球大战的取景地塞利梅修道院(Selime Rock Monastry)是个石窟建筑群,是《星球大战》中的土洞屋群的外景地。山岩上寸草不生,远远望去像是一只千疮百孔的庞大外星生物,怒发冲冠似的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在13世纪,大批修道士曾经居住在这里,除教堂外,还留下不少生活起居的遗迹,如厨房、居室、畜舍等,山下还有一片修道士的墓地。 看完绿线,回格雷姆的路上。3月28日 格雷姆 热气球升空-红线先来一张伴我10天的小车和气球合影。昨天空中坐的热气球,今天特地5点钟就起床到热气球放飞地,从地面看热气球的升空。开到热气球放飞地还是天黑的,先看星座。映象阿波罗晨曦下的玫瑰谷。卡帕多西亚地区南边的埃尔吉亚斯山和哈桑山以前是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在阳光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而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是蘑菇、树桩、尖塔形状的石笋和石柱。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早在铜器时代晚期,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就有人类文明存在,居住的主要是赫梯人。赫梯王国衰亡后,统治这里的先后是吕底亚人和波斯人,之后归属亚历山大大帝部将塞琉古所建的王朝,公元前一九〇年前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政权迫害基督教的时期,这里成为基督徒的避难所,继而成为传播与研究基督教义的中心。公元六世纪起,随着阿拉伯人、突厥人的不断入侵,大批基督教徒逃离,卡帕多西亚再度成为滞留下来的少数基督徒的避难所。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当地居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少数坚持信奉基督教的人几乎全部撤离,作为基督教中心兴旺了几百年的卡帕多西亚逐渐被世人遗忘。二十世纪初,法国神父纪尧姆·德热法尼翁偶然发现山岩和石柱上那些奇特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遗存的大量宗教壁画,从此卡帕多西亚受到西方宗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其罕见的人文价值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位于格雷梅山谷内,有着30多座岩石洞穴教堂,内里装饰着精美的壁画,且部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公元9世纪之后,为了躲避穆斯林追杀的基督徒们藏匿于此,为着信仰在奇石地形之间开凿出一座座教堂。这些教堂虽然位于洞穴之内,但内里与传统的教堂一致,都是十字平面型,而且都拥有穹顶。露天博物馆是成片突兀的石柱和山包构成的奇特地貌的代表之处,依其自然形状被凿出了许多洞穴,包括多处凿建于公元十世纪左右的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等,其中不少有着色彩依然鲜艳的壁画。进入景区顺着卵石路直行,首先到达的是圣巴塞尔礼拜堂,是纪念本地区最重要的圣徒之一巴塞尔所修建的。正厅左边的墙壁上是巴塞尔的画像,右侧为马耳他十字架,旁边圣乔治和圣西奥多在斩杀象征异教的龙,应该是靠近洞口的缘故,这些壁画都有些褪色。只是大部分地方都不许拍照。只能脑补了。红线剩下的地方打卡一游。在格雷梅两天已经对怪异石柱审美疲劳了。帕夏贝精灵烟囱 Pasabag Fairy Chimneyss迪夫里特峡谷 Devrent Valley迪夫里特峡谷 Devrent Valley位于格雷梅镇的东北边,是卡帕地区侵蚀地貌最明显的山谷,集中分布着形状奇特的火山石锥群,著名的骆驼形状的岩石就在这里,被称为动物岩层 Animal Rock Formations。数百个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的石锥紧密排列,由于表面一层薄而坚硬的玄武岩,保护着下面白色松软的凝灰岩免遭风雨的侵蚀,日久天长形成了今天的形态。著名的骆驼石,地标打卡必备。看完打卡地标,中午时分离开格雷梅,向科尼亚进发。苏丹大客栈(Sultanhani)这座庞大的客栈建于1229年,这一地区是古丝绸商旅之路必经之地,商贩云集之地,但当时沿途治安不是很好,绿林盗匪众多,在塞尔柱苏丹Alaaddin Keykubad一世统治时期,为了保障沿途过往商旅人生财产安全和促进贸易发展,苏丹决定在沿途每隔40公里就修建一座驿站,这些驿站集商店、休息室、医院、清真寺于一体,供军队和商队休憩和补充给养;辉煌时期遗留下来的这些驿站大多已经成为废墟或是毁于战火,这座驿站也是于1278年一场大火后重建,重建后成为当时土耳其最大的客栈。苏丹大客栈是存世不多的塞尔柱式样的客栈之一,有着雕刻精美的大门和五十米长的围墙。围墙内是个宽敞的露天庭院,中央凸起的建筑是座祈祷屋,周围是卧室、餐厅、厨房、浴室、牲口厩等。如今这里只有旅游大巴带来或者自助到来的游客,客栈高大屋顶角落则成了鸽子们的家。大门正在维修,可惜了看不全上面的精美雕塑。维修中,完全成为鸽子乐园。科尼亚(Konya)科尼亚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这里受到赫梯人的影响。弗里吉亚人(Phrygians)在公元前八世纪建立的王国曾统治这里。前690年左右这里被辛梅里安人侵略。后来此地属于波斯帝国,直到大流士三世在前333年被亚历山大一世击溃。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不久即崩溃,城镇归属塞琉古一世。再后来这里并入罗马。1084年城市被塞尔柱突厥人征服。科尼亚,曾经是拜占廷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军事重镇,从1076年至1277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的首都。从公元十二世纪中期到十三世纪末,科尼亚是鲁姆塞尔柱苏丹国的首都,其强盛时期占据了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并把拜占庭帝国几乎压缩回了欧洲,如果不是更强大的蒙古人瞬间瓦解了塞尔柱的统治基础,塞尔柱苏丹是否会攻陷拜占庭的最核心地区还真的很难说。除了做过一百十五年的统治中心之外,传统上科尼亚的农业是经济的支柱,曾有“面包篮子”之称。到科尼亚已经是晚上,专门定位到“梅乌拉那的清真寺”附近的酒店。晚上沥沥啦啦地开始下雨了。放下行李出门不到200米就是中心广场。夜晚的清真寺,召唤信徒来晚礼拜。正在清真寺门口的拱门下拍照兼躲雨,看见陆陆续续的当地人进去做礼拜,也许是天气很冷的原因,大门口挂着厚重的布帘,看不见里面。由于不熟悉当地规矩,没敢贸然跟着进去。正在踌躇的时候,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也准备进去,看我在门口,非要用自己的手机拍一张两人合影。看过攻略说当地人喜欢邀请中国人合影,没想到还真遇上。照完了顺便问他,我能否进去看看穆斯林做礼拜,男孩说可以进去,于是脱下鞋子,跟着一起掀开帘子进去。里面不能随便拍照,照了一张意思一下。跟着当地人,在一位阿訇的引导下,依样画葫芦滴全程体验了一个晚拜功课。3月29日 科尼亚-西戴梅乌拉那(Mevlana)博物馆孔尼亚的核心地标是梅乌拉那(Mevlana)博物馆,或者说是一座旋转托钵僧创始者的陵墓。特意经过科尼亚,就是因为这个旋转托钵僧的历史渊源。第二天一早继续来到广场,这是昨天晚上进去的清真寺。梅乌拉那(Mevlana)博物馆就在照片左边的后面那座建筑。十三世纪中期,一位叫做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Molana Jalaluddin Rumi)的苏菲派学者,开创了一种旋转舞。鲁米出生在今天的阿富汗,因为蒙古西征而全家被迫逃到了麦加,之后到了鲁姆塞尔柱苏丹国,最后定居在科尼亚。受其父的影响,他成为一名苏菲派伊斯兰宗教学者,并在后期隐居时期写下了诸多伟大的诗作和格言,后来都被收集在他的作品集里。据称鲁米定居科尼亚后,某次听到铁匠铺的敲击声,而感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情不自禁地旋转起来没有停歇,于是感受到了与宇宙与安拉的对话。他去世后,其子把他的信徒们组织成一个教徒会,称为梅夫拉维,或旋转托钵僧,他本人也被信徒们尊称为“梅乌拉那”,意思是“我们的导师”。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托钵僧修道会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保守主义影响,甚至绝大多数奥斯曼帝国苏丹都是托钵僧教派的信徒。奥斯曼帝国境内先后建立了一百多个托钵僧的聚会处,而在科尼亚这处,是旋转托钵僧的发源地,也是信徒的圣地。梅乌拉那(Mevlana)博物馆里面的棺材是空的,棺材上面的帽子的形状和颜色象征着不同的地位。下面这4位溜边放着,显然是初级成员。当然能放在这里的初级成员也都是VP级别的。下面这几位算是登堂入室的,放在靠近大Boss的地方。鲁米父子三代的家人和十几位显赫的托钵僧的石棺存放于此。陵墓入口的银色大门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带着缺陷进来,完美无瑕地出去”,进入后注意左边有个十三世纪的大青铜碗,被称为“四月碗”,本地区的人认为四月的雨水是神圣的,被收集在这个碗内,人们用梅乌拉那包头巾的一角蘸着雨水为生病的人祈福。鲁米与其父及几位最显赫托钵僧的石棺覆盖着用繁复金线绣成的丝绒,以鲁米的石棺为最大、覆盖物的层数也最多。祭坛上还有其他数十座石棺,多数属于鲁米家族的人,盖着绿色的包头巾;十具属于托钵僧中的领导人物,盖着的是白色的包头巾。大Boss鲁米的棺材。大Boss上方和墙壁的装饰。在鲁米边上的房间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终极Boss,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第二次跟着一个中文团队的土耳其导游讲解,才意识到差点错过。房间里面的水晶吊灯..........并不是重点。灯下面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个盒子。据说里面是终极大Boss穆罕穆德(没错,就是那位穆罕穆德)的胡须,地位类似于佛教中释迦牟尼舍利子。每年有一天,当地有盛大庆典,这个盒子会打开,供信徒瞻仰。平时不打开的时候,玻璃罩的前角各有一个小洞,当地人都把鼻子凑过去使劲闻罩子里面的气味。向导说那是圣人胡须发出的玫瑰香....我也并不免俗地排队去闻了一下,还真是有淡淡的玫瑰香。至于那是不是穆先生的胡须分子能够散发的味道....呵呵...你们高兴就好。从主展厅出来,周围的走廊的房间有各种介绍旋转托钵僧的历史和物件的。木器和石雕博物馆从梅乌拉那博物馆往西,约一公里是城市中心的阿拉丁山,为科尼亚第二重要的宗教建筑。尽管叫做山,其实一点儿也不高,顶多算是个相对海拔几十米的小高地。山上有座外观相当简朴的清真寺,内部有着很多古老的理石柱子,是座十三世纪上半叶的建筑,为当时的塞尔柱苏丹阿拉丁所建,故名。阿拉丁山的周围有数座规模不大但很精致的博物馆,仅是去了名气较大的木器和石雕博物馆。这里原来是十三世纪的一位塞尔柱高官捐建的神学院,大门格外精雕细琢,布满了阿拉伯文题字。小巧的主体建筑旁有座饰有青绿色浮雕的八角形塔楼,看上去有些矮的原因是曾经被雷电劈掉了一截。其内部是塞尔柱时代的木刻和石雕集锦,塞尔柱人并未严格遵守禁止出现人和动物形象的伊斯兰传统教令,雕刻上不仅有人,还有狮、豹和鸟等,但或许是游牧民族太过粗犷,或许是这样的小博物馆缺乏精品,其馆藏雕刻的工艺水准并不高。墓碑博物馆(玻璃神学院)纯属跟着Lonely Planet走,是在去找我的车的顺路。这里有充足路边停车位。从科尼亚到西戴路上的雪山海报1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