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蜜月旅行 以前一个人旅行的时候没有写游记的习惯,这次蜜月游无论如何想把记忆存留到文字上,但是写着写着,却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难以割舍,于是统统写下来;于是就越来越像流水账。。但这又何尝没有意义呢,当我们老了,不用太多的脑力就可以通过文字重现当年看到的画面、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每一国、每一城、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座旅馆、每一家餐厅 。。。 所以,这份游记真的只是写给我们自己,我想大概也不会有网友有耐心读下去的:)不过如果真有这样的朋友,也希望您能找到需要的东西,或者能给您制定行程些许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9.2-9.3 成都 - 阿布扎比 - 巴黎 (写于9.6日巴黎至斯图加特的火车上) 第一次长途飞行比意料之中的适应,2号晚上飞阿布扎比和3号早上飞巴黎的两程都能睡上几个小时,只是土豪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候机室的空调实在太给力,一晚上的中转候机即便有舒适的可以放脚的长椅也冻得人根本没法休息,也怪自己老土,不知道航空公司提供的毯子可以带下飞机,在阿布扎比机场就见到不少旅客裹着毯子休息;不过老外也真是抗冻。。 飞往巴黎的航班晚了1个小时,应该是起飞前机械故障的原因,怕老婆担心直到下飞机才敢告诉她。巴黎入关之随意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边警甚至都没太抬头看我的脸,在5s之内就把戳给盖了,之前准备的细致的行程单、回程机票订单、旅馆订单、保险单等材料,对携带现金数量、旅行花费计划等问题的答案都没派上用场;倒是老婆也以相同速度通关后夸张的做出摊手的表情吓了我一跳,害怕有摄像头看到后被请回去盘问。 按计划乘坐RER-B线进入巴黎市区,路上有一站站名应该就是法兰西大球场,由于行程太紧,虽然之前也放进了计划里,但我还是深知这次是没时间去了,于是只能在车上远远的瞻仰了一下球场的吊顶,脑子里也就立马浮现出齐达内和罗纳尔多的秃顶,转眼那都是17年前的精彩了。。。在Chatelet站换乘14号线到Saint Lazare,这个站很大,好多层,拖着两个大箱子的痛苦不堪回首。。钻出地铁站瞬间感受到9月巴黎的凉意,不穿外套那是扛不住的;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种以及环绕地铁口周围的欧式建筑也立刻让我意识到,欧洲我来了。。。询问路人酒店所在的大街方向,结果连续两次被指错路,其实已经踩在了那条街上,只是路牌有点远且正好背对着我们所以没有注意到;最后还是打开国内租的wifi设备(35RMB一天?速度和稳定性也还将就,比破酒店的好)靠google到了酒店。酒店房间不大预定时就知道了,但是电梯之小还是大大出乎意料,两个箱子和老婆站进去,我就只有等下一趟了。一站进电梯,就感觉进到了欧洲老电影的场景。不过整体来说,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这家酒店交通还是非常方便,主要也是因为Saint Lazare这个站是个比较大的换乘站,之后的2天无论去哪里从哪里回来都非常容易找到较近的换乘方式;另外这里离老佛爷和巴黎春天也就是10分钟步行距离而已。 虽然9月的巴黎大概要到21点才天黑,但是长途飞行尤其是长时间中转候机的疲劳还是让我们取消了原定到达日傍晚去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的安排。于是就近去了一家穷游网上搜到的吃法国菜的小餐厅(La Balancoire),无意间就经过了红磨坊,街边各色小店不忍多看,你懂的。对吃的我不懂就不多描述了,倒是一路上看到的各色酒吧尤其是挺凉的天也不算小的风,一堆人挤在路边,或站着或坐着,喝酒聊天,算是近距离体验到了欧洲的酒吧文化。 回程天色已晚,由于之前对巴黎的治安颇为担心,一路还是有点小紧张,实际情况可能比网上某些人描述的好很多。回到酒店就是睡。。。意外是这次基本没有倒时差。。TIPS: 1)阿布扎比机场几个航站楼应该也是内部联通的,起飞前看达到为1航站楼,转机去巴黎是3航站楼,其实根本不用管这个,只需要按登机牌上的Gate编号,看机场的标志牌就可以了;如果只有1小时左右时间转机的话,机场内部走路应该问题是不大的,主要还是应该考虑行李问题,之前就有同事在这边1小时中转去巴黎,行李被搞去了阿姆斯特丹,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2)如前文所述,阿布扎比机场空调太冷了,如果可以,请务必把飞机上的毯子带走;9.4 巴黎 (写于9.10日新天鹅堡旁边的小镇施万高) 周五。考虑到周末可能去凡尔赛的人会更多,同时之前在攻略上看到说周五这一天进卢浮宫最快的入口关闭,于是更换了第二、三日的行程安排,今天先去凡尔赛,明天去卢浮宫。 长途飞行第二天安排早起并不明智,实际情况确实比预计晚了1小时出门。9点到sain-lazare地铁站,虽然知道应该坐RER-C但是因为不熟悉地铁售票机页面又耽搁了些时间。页面上没有分线路选择也没有显示某线路所有站名供你直接点选,只能输入终点站名(部分输入后有下拉列表提示)后进行购票。其实本身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第一次出国,遇到问题有时候总想求助Information desk,但是问问题和处理各种票务等问题的人通常很多。。这期间遇到了第一次状况。一个疑似吉普赛人的姑娘主动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们立刻非常警觉的拒绝了,都是拜攻略所赐,也不知道是否误会了好人,sigh … Versaille River Gauche (没网,全靠记忆,拼写错误敬请原谅)出口对面就是麦当劳,出发前来不及吃早饭的也可以到这里解决。从地铁站站走到凡尔赛宫门口大概就10分钟,跟随人流就可,中间有tourist office,可购买通票,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会给你仔细介绍票的相关信息及游览卢浮宫的相关事项。 上午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宫门外广场上匆匆闪了几张照片便排队入宫参观。9月初也许应该过了旅游旺季,人并不多,攻略中看到的1小时以上的安检队伍没有出现,1分钟就通过了。。博物馆通票号称有Priority,从A口入,但是据我观察好像散客也是从这里过安检,团队客走B入口。 凡尔赛宫确实名不虚传,有免费的中文audio guide,但是每一个介绍都听的话时间就太长了,只适合巴黎深度游或者对历史和艺术非常感兴趣的朋友。宫内光照较差,且不允许带入三脚架,不容易拍出曝光良好的人像。因为早饭在saint lazare地铁站随便买了个小面包,肚子实在太饿,逛完宫殿就近在里面餐厅吃了两个价格味道都比较坑爹的面包,然后迅速进去后花园。 花园非常大气,对称,站在宫殿外俯瞰下面的树林、草坪、湖泊(大运河?),视野非常开阔。宫殿外紧挨着有两个比较大的水池,可惜风比较大,池水不够平静,无法拍出宫殿的倒影。更郁闷的是这时候居然已是阴天,乌云增多,果然十分钟后便下起了雨,之后更是反反复复的小雨、多云、太阳,直到离开凡尔赛。整体来说,公园到底有多漂亮,有多大,因人而异;就我而言,精华部分(我们没有走到运河的那一头)步行足矣;花园一角的特力亚农宫基本没有什么看头,持通票可入,若非特殊爱好者不推荐;天气好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在湖边喝喝咖啡,林子里散散步,运河里划划船,悠闲的玩上大半天,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离开凡尔赛直奔凯旋门签到:)由于第一次来欧洲,好多城市都舍不得放弃,必然很多景点只能走马观花,遗憾肯定是有一些,但是也还好,毕竟都不是历史和文化爱好者,两个人旅行也和我之前一个人完全不一样,留一些缺憾以后补或者网上查阅也未尝不可。凯旋门边上就是香榭丽舍大街,偶遇了号称欧洲最大的卡地亚门店,也完成了来之前的最重要计划之一:) 服务态度确实好,有专门的中国导购当然也是意料之中,由于同款凑齐size需要点时间,我们也是回去后确认要购买了提前发了邮件联系他,然后晚一点过去取的,反正就在市中心很方便。 卡地亚对面又偶遇老婆之前做的功课里中意的马卡龙分店Pierre Herme,单买因为没有复杂的包装比成套盒装(最小的box装7个)便宜,我们挑了几个best seller站路边过了口瘾,比我之前国内吃到的确实好太多,具体的我说不上来,看其他人网上的评论吧:)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几个韩国人跟一位韩国售货员说韩语,那位售货员很不好意思的说事关她的career不能说思密达。。。 饱完口福后跟着导航一路走到观赏埃菲尔铁塔最佳地点的夏约宫。(地铁6号线大概2-3站,不算远,步行可以一路欣赏巴黎市中心街景,只是凡尔赛逛完再走这些路还是比较辛苦的,算是事后的经验吧)计划是到夏约宫拍摄铁塔日落,实际呢一是到得太早,二是逆光,三是太冷,四是没脚架 。。。傍晚时间穿过铁塔到南面的草坪上倒是有一些角度适合拍摄,只是因为见到前方一群年轻人看似不善之辈,赶紧绕到而行离开了铁塔。 今天的dinner几经周折。计划是去铁塔附近一家评价很高的德国人开的法国菜馆,名叫La Raison。对于逛了一天的我们,实在算不得附近了,加上这段冤枉路,最后手环显示一天走了3万多步。。。更郁闷的是,因为没有预定,当日客满无法接待。我们赶紧先预定了一个第二天晚上的,虽然预定上了,但看老板的反应也是生给我们掐出来的一个时间,看来这个店确实非常popular(可惜第二天我们还是嫌远不愿折腾取消了预约);然后Plan-B,去了一家也是之前查到过的评价不错的海鲜店,号称来巴黎都得吃下牡蛎嘛(我真没听过这个话,只是这让我想起了那篇经典的课文)。Le bar a huitres - saint-German。坐下来看2人套餐都在120欧以上,省钱点了2个单人套餐;盘子送上来吓了一跳。。。量太多,一份单人餐两人吃足矣。不过味道确实不错,生蚝果然入口即化(事实证明也没有闹肚子,真是不容易,那么多生家伙啊),虾蟹都很赞。。。后面来了四位韩国人,也是点多了,最后大概吃了1/3不到就撤了;难道是欧洲人普遍量大,还是店家刻意做出那样的菜单? 更搞笑的是,见到隔壁桌的夫妇给的10欧小费,瞬间感到压力,刷卡结账赶紧闪人(其实后面我们基本都有给小费,也没怎么给国人丢脸,只是今天实在囊中羞涩啊)。 上地铁时又过了晚上10点,经过酒店前的小广场时看到几个小年青聚在一起,我们还是提前观察绕道避开了。。。今天累成了什么样,除了小米手环数据为证,还有就是老婆再次进屋,什么都没收拾,衣服也不脱,倒下就睡。。。。。9.5 巴黎 (写于9.11日新天鹅堡旁边的小镇施万高) 由于前两日太辛苦,跟老婆商量今天晚起晚出门。11点左右才慢腾腾的去saint-lazare地铁站上的家乐福买了吃的回酒店解决了早午饭,然后向卢浮宫塞纳河沿线出发。首先是亚历山大三世桥,天气状况良好,桥上各种雕刻精致而华丽,远处的铁塔与塞纳河一起搭配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果然出现了前人攻略里提到的拿着小本貌似募捐实则骗钱的吉普赛女人,好多,她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断更换目标,过程中还时不时嘻嘻哈哈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得手;庆幸的是这些人也不会明抢,不搭理就好。 转乘地铁前往圣母院。教堂参观免费排队进入,内部构造非常震撼,喜欢精美结构/建筑的绝对不容错过,队伍看似不短但消化很快;登顶钟楼的大门在圣母院外的一侧,通票可用,单独排队。我们商量晚一点来看巴黎夜景,结果后来仍然是因为太累而且第二天离开巴黎的火车很早,最终放弃。 圣母院去往卢浮宫选择了沿着塞纳河步行,一路尽情欣赏河畔风光,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比乘坐巴黎的疯狂地铁要安逸许多。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比想象中的要袖珍一点,白日里也没有夜间梦幻般的彩色灯光,倒是一对外国情侣在宫外石栏上长时间的热吻让我们印象深刻。原计划从侧面所谓的排队最少的入口进入,实际上在金字塔入口也没有太多游客,安检的警察看到我们的通票甚至直接让我们从旁边的通道免安检进入。各位看客别笑,我们俩就跟其他的中国游客一样,直奔那几个镇馆之宝。。原因前面已经解释过。不过确实值得花更多的时间仔细的欣赏宫内一件件收藏品(盗窃物?),留待下次吧:) 最火的当然还是蒙娜丽莎,她真的在盯着我们呢,还是赶紧溜吧。 从卢浮宫出来,准备前往大众点评推荐的甜品店smiths bakery。穿过艺术桥,桥头护栏上成千上万五彩斑斓的小锁仍然静静的守护着挂锁者的爱情;民间艺术家的巴黎手绘画非常漂亮,可惜我们纠结来纠结去,直到到了德国才开始后悔应该买一幅挂家里。。桥上一个乐队正在演奏着欢快的歌曲,远远的从卢浮宫走出来就可以听到,他们穿着随意,却非常投入,过往游客无不驻足聆听;艺术桥正对着塞纳河被圣母院所在小岛暂时分割成两条支流的地方,南桥头则正对institue de france,都是挺漂亮的画面。 吃完甜品,回凯旋门卡地亚取到戒指后再辗转巴黎春天采购了一点化妆品,退税区为中国人和韩国人分别设置了单独的柜台。步行回酒店,再次体会到saint-lazare的方便。晚上几经纠结,最终放弃了圣母院,选择了13区的越南餐馆PHO-14,21点了,仍然排队侯座,各色人种,巴黎人没吃过这样的味道吗?老婆和我都觉得很一般,还不便宜,两碗粉、一份饺子、一杯饮料就30+欧,还没考虑交通费,有点不值。不知道巴黎的火锅卖得怎样,有没有串串和冒菜呢?:)巴黎印象: 1)脏。巴黎人是有多喜欢抽烟,多喜欢把烟头往地上扔啊。政府是没有钱雇清洁工打扫街道呢还是没人愿意拦这活?这不摆着的就业机会吗;2)快。上下班期间地铁站里乘客的步行速度确实是我在北京上海所没有见到的,看着就紧张;巴黎的地铁也是飞快,真的不是一般的快,拐弯时感觉差一点点就要蹭到隧道壁,直线也是晃晃悠悠,感觉随时都要出轨,坐得人心惊胆战的; 3)方便。大都市,但是地铁系统发达得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真的做到了如介绍所说的200m(400?)就有一个站,由于行驶速度也很快,所以整体非常高效;4)交通灯。交通灯多、小,大多在路边,而不是正前方抬头的位置,没适应前很容易犯晕;5)贵。700多的酒店,电梯房间都巨小。TIPS: 1)戴高乐机场有几个Tourist Office,但是有的可能会关门比较早或者在你去的时间段不工作,个人建议不用太纠结,非要一下飞机就把博物馆通票之类的买了,其实大的景点附近应该都有tourist office,而且这里人通常也不会太多,可以去景点的时候去这些office买;至于是否需要购买通票,需要仔细算计。我们买的2日通票,实际上2天内需要买票的就去了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比单买多花了1人10欧左右。这个需要考虑个人行程和体力,仅供参考; 2)购买RER票和购买地铁是一个机器,售票机上一般有显示本机器可以售哪些种类的票(一般的游客需要的票应该大部分机器都提供吧),但是当你进入购买页面后是没有区分RER和地铁的,在机场购买RER的话选择”to paris”选项就可以了(具体可以搜更详细的售票机攻略);另外,就是这些机器基本不支持纸币,但支持信用卡(银联好像不行),如果只有纸币可以看看旁边有没有换硬币的机器(机场那里是有的);还有不懂可以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在机场碰见的哥们一头小辫,让我想起了法国老国脚卡雷姆布,非常热心,最后我们还找他要了份巴黎地铁图。(这个也许Information Desk也提供)有了地图,在地铁站需要方向时就靠谱了,巴黎地铁两个方向站台一般都是分开的,分叉口的导引通常标志的是该方向的终点站,有分路口附近也会有指示牌显示该放下后面的站名,仔细对比即可;RER票是可以在一定时间(90分钟)换乘其他地铁线的,当然,单次地铁票也是可以在一个时间内离开地铁后再次使用的。具体规则我们也没能确认,有一次感觉过了很久仍然可用,有一次不足1小时就失效了。不过这个不要紧,可以试的,机器不让进那就再买呗。另外,巴黎地铁换乘时通常需要再从闸机过一下票的,出站不要。9.6 巴黎 - 斯图加特 在巴黎的两日基本平安度过,也不希望最后离开的时候遇到麻烦,所以为了赶上7:16AM的火车,还是决定放弃地铁打车前往,毕竟距离近,打车费应该能够接受。酒店前台那位一直略显高傲的法国小哥在我们临别的时候,突然热情起来,尽管仍然面无表情,但居然在我询问了去火车站的打车费后主动出门示意我们怎么招呼出租车。无奈碰上一个新手,估计也不是巴黎人,上车就打开导航,但是默认的路线跟我的google map不同,我犹豫片刻决定不干扰他,一来小哥英语不灵光,二来巴黎市区路口多,路口之间距离短,导航更新稍一迟钝就容易错过路线,所以也不好瞎指挥,索性由他去。。。结果,看着他那导航的路线绕着酒店附近很小的一个区域左转,左转。。又左转。。有点纳闷。。也许单行道必须这么绕?。。。妈的,又左转。。然后不出您所料,酒店大门赫然出现在左手边。貌似小哥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看他表情貌似也不像是故意的(或者是心理素质好),正想指挥下,他的导航突然更新正常,在刚才第一个左转的路口提示了直行。。。 这是在欧洲乘坐的第一趟火车,还不清楚欧洲火车站大概的情况,加上之前攻略上有提到要注意火车站提示的站台信息,不要坐错了车,所以多少还是有点担心。实际上,火车站的信息公告牌都是比较清楚的,只要自己英语没问题那就基本没什么好担心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提前太久,有的车次站台信息还未明确,耐心等待就好。在火车站首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一台钢琴,正有一位旅客在演奏一首不太熟悉的曲子,三三两两的旅客围在旁边,惬意的熬过等车的时间。其实昨晚在Saint Lazare地铁站(好像也是一个火车站)就看到一台钢琴,只是时间太晚没有人玩儿,之后离开欧洲时在罗马机场,连续有人上去弹奏,收获了很多掌声,有的旅客会直接说谢谢。这个布置确实是非常人性化,国内现在会钢琴的那么多,负责公共交通设施的可以思考一下。 整体来说,欧洲的火车(欧洲之星没坐过)与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动车比起来没有优势,从乘坐体验上可能还略差一些,主要体现在行驶速度、噪音和平稳性上(我尝试着写了1个小时的游记,明显感觉有点头晕,欧洲人可以全程看书,也是让我们相当佩服)。但是,也有不少地方能反映出发达国家对人性化的重视,比如这趟列车行驶过程中晚了十几分钟,便很快在车厢内的显示屏以及广播中告原因: “... an accident involving people”;经过某些停靠站时,会提示在此可转乘的列车线路,感觉欧洲的铁路系统运行起来类似城市地铁系统,难怪那么多人选择住在卫星城了。当然,欧洲铁路与国内最大的一个不同点还在于没有检票、安检等步骤,到车站直接上车,工作人员在车上查票。(我的感觉是火车基本都会查票,即便是区间车,所以某些有歪主意的人要注意了,据说罚款重而且可能影响之后签证。说到票,欧洲火车票基本都可以网上购买,自行打印到A4纸,乘车时出示给检票员扫码确认即可;票价在全票基础上根据购买时间、乘车人年龄等因素会有各种变化,整体来说也是越早买越便宜。)只是缺少了安检,就给恐怖份子提供了便利;出发前几天刚好发生了一个事件,一个从西班牙来的恐怖份子从阿姆斯特丹上车在前往法国的列车上实施袭击被两位休假的美国大兵制服。这起事件加上看过攻略后对欧洲小偷的恐惧还是让我们非常忐忑,不过事实倒没有那么夸张。这趟车的车厢中部还配置有行李架,刚好在我们预定的座位对面,也就完全无需担心行李安全了;而之后的很多趟火车,我们也多次将行李搁置在车厢一头的行李架上,自己坐车厢中部的座位,基本上也是无惊无险。 法国境内最后一站停靠斯特拉斯堡,再见法国大兵荷枪实弹在站台上巡逻,5日晚在Saint Lazare也见到一队大兵进入地铁站,大概与前几日的未遂恐怖事件有关,不过总觉得这几位爷巡逻跟散步似的,不怎么靠谱的样子。 列车驶入斯图加特中央火车站,即将踏上德意志的土地,难免有莫名的兴奋。作为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自然对德国的工业制造佩服之至,再加上德国战车在足球世界里给广大球迷留下的深刻印象,让我一直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兴趣也多几分偏爱。最早听说斯图加特当然是因为当年在德甲威震天下的埃尔伯、巴拉科夫和博比奇三驾马车,而后也知道这座城市是奔驰的总部所在地,所以它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事实上,黑森林环抱中的斯图加特,虽然不失现代化,但称其为一座小城,却似乎更准确一些;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地方才更宜居吧。 在斯图加特火车站第一次尝试了公共厕所,攻略没做到位,到这儿才发现原来欧洲火车站这样地方的厕所都是收费的(所以后来为了省钱我们都会尽量在下车前或者出酒店前解决一下 ),不过自然卫生条件也好很多。有意思的是,因为收费的machine坏掉了,看门的日本妇女(猜测)收了老婆1欧元,只给了50分的票,难道吞掉了那50分?7块钱解个小手也真是不便宜啊。。。 出发前只在“走遍全球(德国)”书上看了下关于斯图加特市内交通的简要介绍,虽然大致已经敲定买天票,但因为与巴黎类似,这里的地铁票也区分区域(能跨1-2区,3-4区..的票价不同),而售票机显示区域不够直观,我没能很快100%确定1-2区票是否够到达梅赛德斯奔驰球场,于是反反复复问了几个人,最后还是找到一位警察解答了疑问,同时他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信息,就是2个人以上可以购买group 天票。确实,这种票可以支持4-5人全天的室内交通,票价比2张单人天票还便宜,如果人多就太划算了。售票机也挺有特色的,印象里似乎是完全不支持触摸,所有的选项都分别以按钮方式提供给用户,比如几种不同的票种就对应了几个不同的按钮。。这也太不灵活了把。。这是德国吗?无力吐槽。。斯图加特的地铁其实就是有轨电车了,站台上提供了室内轨道交通的介绍,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每一条线就有一本单独的册子介绍,这确实是细心专业的德国!可是我只想要一张整体的交通图或者城市地图做纪念,经旁边一哥们指点,找到站外的游客中心拿了两份,这也是欧洲行从游客中心免费领取地图的最后一站,从慕尼黑开始居然都要收费,搞得我只能曲线救国,把宾馆提供的地图(相对肯定没有那么专业,广告可能也略多一点)带回来了。 也许正好是周日的原因,加上没有住在市中心区域(虽然步行距离也就20分钟左右),下电车去宾馆的路上非常安静,也许这就是其他游客提到的斯图加特的宁静吧。Stuttgart city hotel 名字起得不小,其实应该就是一家本地人开的旅馆,但也是3-4层的一座小楼,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老板老板娘英语都不够利索(到前台借烧水壶的时候怎么也讲不明白,最后只能生生等那位英语不错的女服务生),但都非常热情,尤其老板老头子看着就很和善。我们没见过世面(汗),看到房间一扇窗户顶端朝室内方向打开了一个缝隙,又瞅了一眼窗户一侧与墙的接口感觉有松动样,然后下楼告诉老板有扇窗户坏了。老板大概知道自己英语解释不清楚,直接进屋给我们做了演示,原来人家这窗户(后来见到的德国其他地方和瑞士的酒店窗户都有这样的)就是设计成可以在两个平面上转动开启的,当然像刚才看到的那样开启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也许是既通风又防盗? 出国前带了两桶方便面,结果一路从巴黎拎到了德国,想想不能再穿越瑞士意大利飞回亚洲吧,于是果断当午饭解决,也正好节省了时间直接赶去参观球场和奔驰博物馆了。 作为资深欧洲联赛球迷,对各大球场一直非常向往,不过时间有限,又是蜜月游,必须分清主次啊,是吧?所以,在巴黎就只能在RER上远眺一下法兰西大球场的顶棚并果断放弃了王子公园;梅赛德斯奔驰球场也只能是到此一游了。这座球场周边绿化实在是比较好,紧挨着的一圈树木高大繁茂,东西北三面都有其他建筑遮挡,走近了反而难以看到球场全貌,体会不到那种壮观,倒是之后在奔驰博物馆入口的斜坡上可以拍到球场顶部从树林中升起来的画面,包括完整的球场名,算是了了心愿。话说球场外场那一片片草坪看起来质量真是没得说,正逢周末,踢球的人很多,很想加入他们,体验体验在欧洲踢球的感觉:) 到奔驰博物馆正好接近下午4点,等几分钟就可以半票入场,算是体会到做攻略的好处了。其实奔驰博物馆(以及后来我们没有时间安排的慕尼黑宝马博物馆)都非常值得细逛,仔细听audio guide随着年代变迁对汽车工业和奔驰汽车发展史上一些重要里程碑时刻和里程碑产品的介绍;不过我们这次选择那么多城市本来就注定只是一个浅度游,以后有机会再分别弥补,所以我就以拍照为主要任务,老婆就选择性的听一些介绍,也勉强在关门前逛完了所有展厅;并且体验了设在2楼的F1模拟器,很酷,坐在模拟驾驶舱里面,跟随系统体验加速、追逐、急转弯、刹车。。。4欧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关门前半小时就停止排队,安排好自己的参观计划吧。。。 回程体验了一把奔驰公交车,果然舒适平稳,额。。会不会只是心理作用:) 在换乘站(Bad Canstatt)一家土耳其餐厅解决晚餐,看着服务员一片、一片、又一片的把肉片到盘子里,心里开始犯嘀咕,德国饭菜果然分量十足,老婆额外点的一份套餐完全多余,而且这烤肉味道也超赞,绝对的价廉物美,从此以后我们开始学会只点一份正餐了,管人家鄙视不鄙视呢,确实没有欧洲人胃口大啊。 购买天票的好处就是随意乘坐,最大化利用电车网络的便捷。乘坐U2从内卡河上通过时突然发现此处可以远眺奔驰球场,和老婆一合计,就近下车,拍照,换乘下一辆,前后大概也就5-10分钟的光景;然后又仅仅坐了一站,看到车窗外的公园(Unterer Schlossgarten),便再次下车,于是也就看到了最能代表这座安静小城的一幅画面。电车、宗教建筑的尖顶、湖泊、绿树,可惜几只天鹅正在草坪上溜达,没能进到这张照片里。9.7 斯图加特 - 麦琴根 - 斯图加特 其实吧,麦琴根才是选择途径斯图加特去慕尼黑的原因,因为据说这里的outlet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HUGOBoss。一开始是计划从巴黎北上经布鲁塞尔、布鲁日到柏林然后南下慕尼黑的,但是婚假少批了5天,只能舍弃北部,巴黎玩完直接进入德国。本来打算把图宾根作为中转地,这样除小城本身可以一逛,去麦琴根和霍亨索伦城堡也都比较近,但是搜了下酒店觉得也许还是住大一点的城市更方便一些,而且还可以看看球场、奔驰博物馆,所以很快就放弃图宾根选择斯图加特了。但实际上,从斯图加特出发一整天逛outlet再辗转去霍亨索伦城堡再回到斯图加特,时间太紧张(再考虑到去outlet要尽早以防自己喜欢的款式尺码被抢走,加上城堡班车次数有限,打车据说也不方便等等因素,其实这个计划根本就不现实),所以7号一整天就留给了麦琴根outlet,之前还曾想过下午回斯图加特后去北边远郊的路德维希堡,实际上逛商场很累,路德维希堡开放时间也没到那么晚,所以这个想法也很快比否掉了。 言归正传吧。今天我们使用的是提前网上购买的巴登符腾堡州州票,2人28欧,当日随意乘坐州内交通(包括区间火车及市内电车等),不过周一到周五要早上9点以后才能使用。我们为了尽早到outlet,所以只能再单独购买8点04分的火车。9点到达,踩好点(听着真像要大采购似的)后排队进入。实际上,根本就没想象中那么多人,国人多那是肯定的,但是大多都没有我们那么早到,更多的还是踩着点10点左右或者更晚一点点到。长话短说吧,BOSS的东西确实很便宜,腰带一般30-40欧,男士短款钱包60-70欧,领带30-40欧,衬衫、西服、tshirt、毛衣都有很多款式,但是size肯定是不全的,本来适合亚洲人的剪裁就少,动手晚了就更不容易买到了;箱包也比较少,应该说非常少,我一度怀疑没找对地方,但是反复跟不同的导购确认后,也就接受了买不到之前最想买的东西事实;最后淘了一个钱包、一根领带、 一件tshirt、一件polo衫、两根腰带,总价不足2000RMB,还算不错;当然,离开之后不久,就跟众多前人一样,后悔买少了,尤其是腰带这种消耗品。另一个让我和老婆遗憾的是没有在WMF买点东西,折后巨便宜的5件套煮锅系列,还有9欧一个的水果削皮刀(全金属)等等,后来到慕尼黑市中心的专卖店一对比就开始暗暗不爽了:)不过也没办法,这次旅行需要辗转那么多地方,行李箱里又带了不少事后证明纯属多余的东西(大家谨记啊),实在也只能忍痛割爱。其实我们还一度考虑用DHL邮寄呢,不过一犹豫也就放弃了。其他品牌的价格和款式,我不好做太主观的评价,从老婆的反馈看,在gucci和burberrry也都有看到非常便宜的包和衣服,但是也跟大家说的差不多,应该都不是新品。价格和新潮,自己权衡吧。 别纳闷儿为什么没有老婆购物的描述,因为她的主要目的地在佛罗伦萨the mall呢。当然,我们俩都不是去扫货的土豪,所以在价格之外,是否喜欢才是我们首先衡量的因素。 午饭选择不多,紧挨着outlet就没几家餐馆,食客很多,我们莫名其妙挑了一家意大利餐馆,让服务员介绍,点了卖得最好的pizza,ROMA,太坑爹了,什么味道啊,简直不忍回味。 不知道是不是周一大家都去城里上班的缘故,麦琴根小镇实在是太安静了,离开outlet去往车站的路上偶尔看得到三三两两的本地人(貌似),但是路边的房子几乎都关着门,也很难听到谈话的声音。在车站附近给老婆买了瓶可乐,2.9欧,这是在欧洲买得最贵的一次了。不过欧洲的可乐确实比国内的好喝,主要就是没有那么甜,回来之后喝了两次,都是一入口那种特殊的味道就能感觉出不同。 火车站见到最多的除了BOSS购物袋就是WMF的纸盒子,就跟佛罗伦萨the mall班车上的PRADA购物袋一样,看来大家都很清楚每个mall的核心目标:) 回到斯图加特坐一站电车到市中心广场(其实从火车站出来沿着游客中心前面的步行街走到王宫广场也就5-10分钟。此处有伏笔)。这一日的王宫广场与攻略中的描述比,少一分宁静,多一分热闹,因为正巧有一个游行集会在进行;都是德文标语,有些好奇,但是作为游客对于太接近集会人群也有几分担心,我们也就远远的看了几眼,也没用手机查关键标语的含义,凭着几幅图以及大学学过一学期德语留下的残存记忆,我谨慎猜测是这个集会应当是反对修建一条公路隧道,而且多半环保问题也是反对者的重要落脚点吧。 广场对面的宏大王宫,中央高耸的石柱,在傍晚的云层和光线下,无不透出厚重的历史感;我竟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以为刚才看到的是19世纪的一场集会呢。。广场一侧通向火车站的步行街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商场或商店,作为市中心,却鲜见一线品牌的巨幅logo和专卖店,紧挨广场的仅仅是H&M,如果不知道这座城市是奔驰、保时捷的总部所在地,而且也确实是德国几大城市之一,或许真的会以为这就是国内三线城市甚至稍大一点的县城商业街一景了。走进HM对面的一家纪念品商店,买到一张梅赛德斯奔驰球场的明信片,回家后整理时才发现我的德国球场明信片集里还真是缺少这一座:)也正是这家店唤起了我们对冰箱贴的兴趣,搞笑的是,我们竟然找出一个理由,“在巴黎都没买,现在买也买不全了”,便没有“立即”购买。(为什么用“立即”呢,明天就知道了。) 斜穿过王宫广场,绕过几条街道便是CharlottenPlatz电车站,开启大众点评(其实很多排名靠前的中文点评数都不太多,我觉得大概就是某位同胞恰巧光顾后给了不错的评论,后来的同胞就依次跟进 。。。要靠谱还得国外网站和app,最好是本国的)附近寻食。所在位置十米远便有一家评价不错的餐厅,点评显示名字叫做“Weinstube Zur Kiste”;跟着导航绕了一圈也没找到这几个单词,地图显示的位置是一座民居式样的多层小楼,楼门外有貌似餐厅的铭牌,但是一楼窗户紧闭,无从确认;正犹豫着,一位中年德国女士走过来,推门进去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了句大意是this restaurant is good的话;好吧,就它了。决定很快就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家私房菜似的的餐厅大门就在小楼一层,从老板表情看,我俩很有点不速之客的意思,估计他们主要还是服务本地人、熟客,而且大多需要预定。等候了一会儿 ,老板安排我们进到二楼的一个房间。房间里一大一小一横一竖摆着两张长桌,进门旁边的大桌上坐着七八位德国老头,正热量的讨论着什么;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穿着西服系着领带,我开玩笑似的跟老婆说这桌会不会是奔驰的高管啊:)老板让我们坐在小桌的一角,估计也是提前和老爷子们打好了招呼的吧。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我们只点了一份主食,牛排不错,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烤土豆,软得刚刚好,毫无疑问是整个旅行中吃到最棒的,尤其是最后在罗马机场吃到那份难以下咽的土豆,真是对斯图加特这家餐厅怀念得不行。 饭后,步行回酒店,路过超市仍然营业中,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周日超市还真是歇业啊。TIPS: 1)本地交通,如果多于2人时切记要购买group 天票,支持3-5人,价格比2张单人天票加起来略贵一点点; 2)斯图加特去麦琴根当日可往返,购买州票比较划算;而且outlet顾客人数还好,应该不必过早到,乘坐9点过几分那班火车,差不多在outlet开门半小时左右能到,不算晚,但却可以使用州票,1个人可以省10欧左右的火车费;(如果是旅游最旺季也许早一点到更好吧); 3)吃的方面,中国人的饭量,2人share一份主食应该足够; 4)游客中心在火车站外面,通向王宫广场的步行街边上(通向火车站地下的扶梯出口旁边),有免费的斯图加特地图拿,也出售其他相关商品。9.8 斯图加特 - 慕尼黑 10点的火车 ,比从巴黎到斯图加特时晚了3个钟头,但是为了好好享受一下酒店的早餐,也并没有睡太久。这两日算是充分体会了西式早餐的丰盛,各式面包、吐司、黄油、奶酪、果酱,火腿、烤肠、果汁、牛奶、酸奶、矿泉水、气泡水、咖啡,冲牛奶喝的谷物、坚果 。。。 使劲往肚子里塞啊,对比着超市价格,不吃回20欧不罢休:)just kidding 别噎着了。 德国人大多非常热情,每一个人和你打照面时,都会说一句morgan(morning)加一个微笑。这样的环境享用如此丰盛的早餐,心情不要太好啊。想想在成都,单位楼下吃碗面条,“干笋、2两、红汤、加个煎蛋,嫩点儿,少油”,好像是欠缺点营养。。。 到火车站,看起来时间尚早,老婆突然想起来还是应该买点冰箱贴做纪念。好吧,那你守着行李,我去王宫广场旁边那家纪念品商店吧。先去游客中心探了下价格,然后沿着步行街往王宫广场方向走。印象中那就商店就在HM正对面,靠,还没开门;看眼时间,似乎已经不太宽裕了,撒腿就跑,背着大包,呼哧呼哧,回到游客中心急匆匆挑了一个以王宫广场为主体的冰箱贴,4.5欧(汗,昨天才3欧而且有更漂亮的选择。。。旅行结束回家整理时才发现哥哥我自己挑的这个确实是所有购买的冰箱贴中最丑的),继续跑回火车站,打底的内衣都湿了。。 登车,推着行李找到包厢,咦,怎么坐满了人。。拿出打印的火车票请教包厢内的一位女士,哎,真是进错了车厢,糗大了。整体来说,我是一个做事特别仔细的人,但偶尔过于自信加上着急也容易犯低级错误,比如卖股票搞成买股票。。这次就是把德语的fenster记错了意思,明明就学了一学期德语,也还是10年前的事了,虽然确实也还记得点儿单词,但这么关键的信息没有确认实在有点自大(老婆大人教训的是)。这下好,车子已经开动,也只有推着行李慢慢找过去了。穿过3节车厢终于到了我们所属的wagon。一位看起来像是商务旅行的男士帮我们把其中一个箱子放到了二层的行李架上,另一个箱子实在太沉,只能就这么横在包厢地面上了。旁边的姑娘穿着牛仔裤,才1个月记忆就已经开始模糊,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她的手臂上或者是书包上有一句中文,我特想问问她知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的,但是看她看书那么认真就没好意思打扰。 走进慕尼黑火车站,立刻感受到大城市的嘈杂;几名电视台记者正在现场直播,但我俩并没有意识到也没有了解到难民潮已全面进入这座城市,实际上这会儿的火车站也丝毫没有被难民填满的感觉。google map显示可乘坐一站电车达到酒店,看着距离不远,索性走过去好了;一路见到新疆(哈萨克)菜馆、泰国菜馆、日本菜馆,感觉像是进入到亚洲移民聚集区,想到华人街通常都是欧洲城市治安较差的区域,不免略有担心,事实证明这是多余的,整体来说,德国的治安相当不错,路人热情友善,很有安全感。 check in后丢下行李,轻装出发。午饭在酒店斜对面的泰国快餐馆解决,两份盖浇饭,8欧左右一份,不算贵,也不便宜,省时间就好;往地铁站的路上,老婆发现一家台湾奶茶店,老实说,味道非常一般,不比国内的好喝,跟后来在台湾喝道的更是没法比,台湾老板娘的态度也怪怪的,抱歉,也许我不该拿来和台湾本土热情好客的服务员比较。 慕尼黑的地铁票务系统与斯图加特非常相似,也是提供天票、group天票等,优点在于不同票种适用的不同区域(市区、市区+郊区等)在导购地图上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一目了然。U6线一路向北,地铁线路图上有一个足球标识,提醒乘客去往安联球场应该在哪里下车,也让外来的旅客意识到足球在这座城市的地位。慕尼黑对于到欧洲旅行的球迷而言几乎是必来的城市,而来慕尼黑的目的就是宏伟的安联球场,德甲巨人(这几年也再次成为欧洲巨人。。之一)拜仁慕尼黑的主场。除了尤文图斯,拜仁慕尼黑就是我第二支持的球队,这多半源于最早跟随央视转播观看德甲比赛的经历,我喜欢队伍稳定获得胜利的感觉,而拜仁当时在联赛中的地位和表现正好符合我的口味,自然就成为他的球迷。打个BBS其他球迷常用的比方,尤文是大老婆,拜仁就是小老婆,不过哥现在有真正的老婆了,尤文拜仁都统统靠边站:) 电车上开始零零星星出现几个身着拜仁球衣的乘客,想来是快接近球场了。一出电车站就能看到安联球场远远的在蓝天和阳光下拔地而起,气势非凡;回想起斯图加特那座顶棚被绿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梅赛德斯奔驰球场,我到底是应该夸奖她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美,还是作为一个想拍摄一张完整照片的球迷而无力吐槽呢?。。。那就赶紧举起相机,拍拍拍;连对足球毫不感冒的老婆也被这球场的巨大磁力吸引住,拿出了“职业模特”的风采和“敬业”,一个动作不断重拍,搞得我这半吊子不免紧张起来,幸而出得几张有意思的照片,不枉这半小时暴晒:)可惜还是因为时间因素(其实也是省钱,也是得凸显尤文图斯在我心中的地位),放弃了参观球场的tour,在纪念品商店带回一张明信片和一个冰箱贴。后来参观尤文球场时偶遇一个从英国过来的中国留学生,这小兄弟已经先后参观过8、9座豪门的主场,想想到跟前了都没走进安联,还是略有一丝遗憾。不过之前的主要心愿就是球场前留影,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回程直达慕尼黑市中心,从王宫广场后花园开始,随意的散步到玛丽恩广场和新老市政厅。今天阳光灿烂,即便到了4、5点也相当暖和,虽然有风,却完全无法阻挡慕尼黑人在王宫门外的大路边喝啤酒边享受日光浴的热情;数一数桌数,不得了,怎么也有30来桌吧,快赶上国内一场婚宴了;OMG,这些人都这么早下班的吗?市政厅前果然是人头攒动,待傍晚柔和的阳光斜射到尖顶上时,在局部产生了一种静谧感。 老婆被市政厅对面施华洛世奇专卖店的一条新款雪花项链吸引,别犹豫了,赶紧拿下吧;(后记,回国比较果然便宜了一半左右)不过市中心的WMF价格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比麦琴根outlet贵出的程度有点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不少国人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买买。晚饭放弃了Hofbrau,一方面担心人多一方面着实并不觉得hofbrau的啤酒有多好喝,于是选中了市政厅地下的Ratskeller,地方很宽敞,装修很老式,我们进去的时候比较清静,与地面的喧嚣对比鲜明;真正让我们诧异的是,来这吃饭的当地人几乎都是老年人,或夫妇,或多人聚会,像我们这样只坐了两个年轻人的餐桌大概不足10%的比例。在慕尼黑的正餐当然要猪肘了,不过老实说,这里的猪肘和国内德国啤酒馆吃到的口感也差不太多,大概是猪肘这种吃法确实本来就不是那么符合我们的口味吧;老婆倒是对参考着旁边桌点的一杯看起来貌似有水果味的鸡尾酒印象颇深,我随意点了杯啤酒,本来是想问品牌,服务生回我的貌似是啤酒种类(也许这才是人家点酒的方式),于是就按我还依稀记得的“走遍全球-德国”中提到的啤酒种类点了一小杯Pilsner,还不错,比较清淡。最后留的小费貌似是单数,不知道两名服务生怎么分。。。 饭后在步行街上遇到一献唱的不知道是应该叫街头艺人呢还是流浪歌手,我们给了他2欧元,他准确的认出我们是中国人,还说他有什么亲戚住在西安,而且明年回去成都等国内城市“巡回演出”,甚至直接把QQ号写在纸上留给我们(注意是QQ号哦,不是FB),可惜这小纸条不知道流浪到哪里去了:) 最后在一家玩具店的橱窗前给老婆拍了一张漂亮的照片,早早回酒店,明天还得早起完成来慕尼黑的一大要事。9.9 慕尼黑 计划欧洲旅行时就想到顺路拍摄婚纱照。前几个月正好有同事刚在巴黎拍过,但是我和老婆考虑到在巴黎拍摄的人太多,而且同事刚刚拍了,也不想弄得整个婚纱照和人家背景都差不太多;于是在微博上一通搜索和对比,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瑞士 。。。最后偶然看到慕尼黑一家中国人的摄影团队,感觉性价比不错,而且对国内来说,在慕尼黑拍摄婚纱照与巴黎、威尼斯等比起来还是更冷门一些,对我们来说也就更独特一点,所以犹豫几天后交了点订金,把时间敲定在9月9日,然后才逐步把旅游行程确定下来。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照片质量不错,而这个经历更是值得回味。 早早起来赶去摄影师团队住处,虽然人家明确给出了地铁转乘公交的线路,但是我手贱google map搜了一下终点所在的街道和门牌号,出来好像是两个结果,不知道自己怎么的就没太仔细确认,看到跟人家告诉的是同一条地铁线路,就根据google map这个结果购买了可以达到郊区的地铁天票。幸好开到半途,突然想起这事觉得不大妥当,再一看,原来同一方向两个距离不算太远的区域都恰好有条街道是这个名字。。。差点就坐到更远的地方了。。下地铁时还是阴天,9月的慕尼黑已经很有些凉意了,心里头开始期盼太阳赶紧钻出来,要不该冷着老婆了。天宫作美,转乘公交车快接近目的地时,已能看到洒在路边房顶上的阳光,摄影师的邻居姑娘还说我们运气不错赶上了好天气呢。 其实这个摄影团队就是夫妻俩人,都在慕尼黑待了十年以上,入籍的摄影师还算得上是我的半个校友,他老婆拿绿卡,作为他的助理和化妆师;两人为了节约成本才选择租住在城市边缘,除了慕尼黑本地拍摄,也经常组团前往天鹅堡、国王湖、斯图加特等地。虽然团队小,但是质量毫不含糊,也正是因为其他成本低,所以收费相对欧洲其他城市的华人婚纱摄影团队要更公道一些。化妆、试衣完毕,摄影师亲自驾车出发。不过哥们儿毕竟驾龄不算太长,驾驶技术跟他的摄影水平不能相提并论:) 车子就停在马克斯-约瑟夫广场地下停车场。这时候太阳已经很耀眼了,正对着阳光睁眼都困难,好处就是暖和。以前看朋友的婚纱照,听他们讲拍摄经历,就觉得挺辛苦的,也担心自己配合不好老婆和摄影师,而且周围那么多人看着会不好意思。不过到了国外,旁观的人少,都是老外或者游人,又大多热情,看着你的时候也都是善意的笑容,不会让你感到紧张;没拍多少张,连摄影师都说今天我和老婆状态不错,好久没有这么高的成片率了:) 在这里就是拍拍广场全景和慕尼黑国家剧场的大石柱大台阶;说到剧院、歌剧院,虽然我俩都不号这口,但是途经巴黎、威尼斯、米兰几大歌剧院驻地,却没有时间去体验一下,也是颇有一些遗憾。 第二个点就是附近音乐厅广场上的统帅堂,据说模仿的是佛罗伦萨的佣兵长廊,大台阶旁站立着两只巨大的石狮子,难说英姿飒爽,那两只狮子头倒该用点飘柔好好洗洗了:)游人较多,拍摄几组后转战王宫花园,就是昨天傍晚我们踩过点的地方之一。此处就几乎没有游人,多是早早出来晒太阳的老幼,喷泉、花草、 月亮女神戴安娜亭,就是这里的拍摄重点。有趣的是,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少妇好像被我们的镜头吸引住了似的,好几次摄影师要按下快门,都发现她悠闲的在镜头里逗着她的baby,于是我们就等等等,待她走开时,要么太阳暂时藏起来了,要么喷泉的水流不那么漂亮了。。拍照真不仅是个技术活,也得多有耐心和运气啊:) 王宫花园出来,应老婆要求去市政厅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进去拍照。今天果然运气不错,无人盘问,直接进到二楼,据说市长真就在里面的某间办公室里边呢。市政厅里有漂亮的廊柱和窗户,唯一的缺憾是光线较差,成像质量有所降低。 在马克斯-约瑟夫广场边上逛了一圈没有找到卖面包的地方,于是直接上车,驶向宁芬堡,车上啃了两口摄影师提供的夹心面包垫垫肚子。到宁芬堡后,趁老婆更衣之际,到路边咖啡馆买了面包和咖啡作为午餐。看着蜜蜂和苍蝇在橱窗里的面包上爬来爬去,实在影响食欲,不过貌似德国人是真的不在乎这个。。莫非西方的苍蝇也要干净些。。。汗 下午云层逐渐增多,在宁芬堡宫前的花园拍摄时,经常为了等太阳从云中出来,给出更好的自然光,我俩和摄影师都得保持一个姿势2-3分钟甚至更久,摄影师真是足够敬业,再给一个赞!宁芬堡似乎本地游人更多一些,他们对一对东方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也是颇感兴趣,但是更赞的还是运气。为了被允许到宫里拍摄内景,派老婆去跟售票的德国老头解释,理由也不算完全杜撰,就是强调我们从中国来,想在宫殿大堂拍摄几张婚纱照。素来知道德国人严谨,讲究规则,但是今天有幸遇到一个颇有人情味的老头,不仅欣然点头,并让我们按学生价购买参观票,而且还多给了两张票给我们作纪念。Moved to tears。宁芬堡宫大殿里只有零零星星的游客,两位管理员也颇为友好,还为我们挪动了椅子,以净化拍摄背景。大殿算不上金碧辉煌,但是天花板及四周的壁画色彩丰富,大厅坐东朝西,两头门窗上的玻璃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加之没有其他干扰,为我们留下了好多漂亮的照片。下楼时,摄影师颇为兴奋,把相机给那位老爷子旁边的女工作人员欣赏,巧的是她正待二婚,看了我们的照片后也产生了让这个团队在宁芬堡给她拍摄婚纱照的念头,也祝她幸福! 大殿出来进入宁芬堡后花园,太阳渐渐西移,阳光斜射到湖面,波光粼粼中点缀着天鹅自在的身影,牵着老婆的手漫步在湖边,沐浴着太阳的余晖,幸福的画面,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里。 更衣,完成余款交割,离开前回头再看一眼包裹在夕阳下的宁芬堡宫在河面上的倒影,美丽的记忆都通过婚纱照和大脑带回东方,下次再来不知何时。 搭乘电车往火车站方向也就是酒店方向出发,前往摄影师助理推荐的一家新疆菜馆。车上偶遇两位在慕尼黑从事生物制药研究相关工作的同胞,都是女孩子,人都挺温和的,聊了几句后,出乎意料的递给我们一份宣传手册,好像跟宗教有一定关联,没有细读。电车到站,聊天嘎然而止,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多少这种匆匆一面便从此不再相见的过客呢。。天色已暗,跟着导航走,火车站外的道路边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游民/难民,不由得把随身包背得更紧一点,牵着老婆加快了步子。。这家叫做塔克拉玛干的餐厅生意不错,同胞和老外大概各占一半吧,一眼扫过去,大盘鸡、烤肉、盖浇面,吃什么的都有;菜单递过来一看,真心不便宜,尤其是是烤肉;一下没了兴致,随便点了两盘,分量味道还可以,但是肯定比不上国内像耶里夏丽之类的新疆馆子;老板服务生都说中文,但都不算太算热情,或许嫌我们点得太少了吧:)9.10 慕尼黑 - 施万高 巴伐利亚州州票价格和斯图加特所在的巴登符腾堡州一样,2人天票28欧,前往天鹅堡所在地施万高需到buchloe中转,不巧的是这几天可能赶上慕尼黑到buchloe段铁路维修,只能乘坐DB(德国铁路)提供的大巴。睡了个懒觉起来,计划乘坐11点过的班次。我这个负责交通的这次又失职了,没有提前弄清楚乘坐大巴的地点。DB官方app上提示的就是中央火车站(画了一个bus图标),心想可能就是火车站附近的某个公交站吧;结果边找边问一路走过去,都没有看到前往buchloe的大巴影子。火车站北侧出口看起来本应是一个大巴始发站,但这时却已排起长队并有多名警察严阵以待,不用说就是维持难民秩序,只是不知道德国政府是要把难民送往哪里。找警察问路吧。背对着我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hello sir 。。” 警察同志一转身,汗,不是Sir是Madam。“hmm sorry …” 结果也是一问三不知。眼看着时间已经赶不上APP提示的11点班次了,干脆还是进火车站候车区找找线索吧。显示屏上果然有相关提示, ”munich .. buchloe .. ab. Passing” 德语ab的意思记不得了,不过扫一眼大概还是知道要去其他地方换乘,只是这个Passing让我有点晕,瞬间以为是用了跟英文一样的词语。。。。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help desk确认了一下,原来Passing就是换乘大巴的那个地铁站,还是自己看得不仔细,明明大写字母开头的嘛。 赶紧出发,中央火车站是地铁枢纽站,多条S线都可到达Passing,候车时间基本上可以忽略,行程也就十来分钟,只是此时早已过了11点,12点的还得候上半个多小时。不知道是早上我去超市买的酸奶还是面包有问题,之前就说肚子不舒服的老婆现在突然无法忍受。我一个人在候车处看行李,她回地铁站找WC。这是到欧洲以来,第一次让老婆消失在我的视线以外(她进WC,我在外面候着的情况不算),不免会有那么一点担心,希望她赶紧回来。今天的天气真心冷,寒风飕飕,没有一点太阳,穿着夹克在户外没多一会儿就冻得直哆嗦,想想昨天拍照时的好天气,真是觉得慕尼黑待我们不薄。时间过得很快,老婆还没回来;因为只有一个移动WIFI在我包里,不便微信联系;电话过去,未接;隔几分钟再打,还是未接;就剩5分钟车子就要来了,还是不见老婆的影子。这也太没时间观念了吧;想想号称一周涌入慕尼黑的20万难民,还有昨晚火车站附近那些眼神并不友好的游民。。不敢去想,反正外边也冷,干脆拖着箱子回到地铁站大楼里等吧,继续夺命连环call。还剩最后半分钟。。会不会老婆WC完了从其他出口出的站。。。于是又往候车地点走,终于看到老婆身影。她看起来倒是很轻松的样子,声称WC出来看到有WMF的店,进去买了一堆水果削皮刀。。。完全不知道我等得好痛苦。 这次可不是奔驰大巴了,有点老旧,座位不舒服,而且居然没有安全带,据说德国高速不限速。。。幸而司机开得平稳,速度一般,这段高速貌似也还是有限速的;大概1个小时就到了buchloe这座小镇,开到一半时老婆肚子就又开始闹腾了,一下车赶紧冲向站台上的WC(回来时看到冷风中的我,居然“炫耀”厕所有暖气。。汗,我是不是不应该把这种细节也写下来啊。。)。Buchloe前往Fussen的火车也是大约1小时一班,与慕尼黑过来的火车或者大巴通过5-10分钟的换乘时间进行对接,因为没有繁琐的检票和安检,通常情况下换乘最近的一班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我俩有点饿了,考虑到第二天也有一整天可在天鹅堡周围游玩,也就不必赶这1小时时间,于是决定到车站周围找家店吃点东西再出发。找着找着把食欲找没了,老婆闹肚子本来就不太想吃,我自己呢,感觉肠胃好像被冻着了似的在饿的同时也开始隐约有点反应。。于是随便找了家面包店,点了一杯咖啡,又从苍蝇翻飞的橱窗里点了一块在我注视时没有苍蝇停留的面包;坐下来的第一件事是换上优衣库的超轻便羽绒服,顿时就觉得浑身暖和。可是刚吃完,我也撑不住了。。这下可以证明确实是上午我俩吃的什么东西有问题。。完事回来就差不多该登车了。列车站地下通道导引牌指示应该穿过通道,但看刚下大巴的人流都直接走向1站台,而且确实已经有火车等候了,估摸着可能是临时更换了站台吧,过去跟工作人员确认了下,果不其然,幸好没有死板的跟随app上的指示。。 虽然天鹅堡是德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但是buchloe到fussen之间的区间列车乘坐的人并不多,1小时一班,运力供给远大于需求,所以购买州票无需订座,也确实是不用担心座位问题的,大概也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提供得起这样的交通系统吧。在fussen前一站,同车厢坐在前排的两位台湾姑娘在列车启动后突然反应过来像是要下车的样子,然后不出我所料开始互相埋怨。突然回头看到我们俩,便走过来询问。她们的目的地当然也是fussen,所以并未错过下车。闲聊中得知,俩人从法兰克福进出申根,没有太明细的行程,酒店交通都没有提前预定,玩到慕尼黑时多余了几天时间,打算先来参观天鹅堡然后去瑞士看看。。随意也是一种享受,但是费用上肯定要多付出不少吧。有意思的是俩人拎着一个WMF的纸箱子,正是我们在麦琴根outlet看到的5件套,只是她们在慕尼黑买到的价格显然更贵一点。 来天鹅堡的游客们有住Fussen的,有住更接近的小镇施万高的,也有就住在新旧天鹅堡入口附近小街上的,来之前在攻略上研究了一番也得不出个结论到底住哪里最好。其实呢,都差不太多,fussen至施万高之间的公交车有多条线路,合计起来大约半小时到1小时一个班次,途中就经过天鹅堡入口。想来天鹅堡脚下的宾馆费用应当最贵,施万高和fussen差别不大;施万高虽说也号称是天鹅堡山下的小镇,但实际距离可能略微超出2公里,不善步行的游客可能还得搭车前往;当然,施万高小镇走两步就可以远眺天鹅堡,也是一大优势。我俩就选择了下榻施万高小镇,不巧在Fussen车站,前往施万高的公交车未按时到来,多等了半个多小时,幸好之前换上了羽绒服,要不非感冒不可。候车时有个小插曲,一只鸽子超低空飞行,几乎从我腰间掠过,一瞬间我不知道哪根筋出了毛病,居然在它飞过的瞬间抬腿,其实真非本意要踢鸽子,可能只是下意识想用腿试试它的飞行高度;但是恰好有个应是本地的滑板少年经过,见到我的动作后轻蔑的看了我一眼,并用手指了一下他自己的脑袋,意思大概是我脑子有毛病吧,哎,没法解释,这次真是丢净了脸。 公交车上再次体会到德国人的热情,听说我们要去施万高市政厅,附近的好几位乘客都非常主动的告诉我们在哪个站下车,真是让我们在fussen的凉风中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我们下榻的Weinbauer酒店大概和绝大多数施万高的的酒店一样,都属于家族所有,从走廊墙上的介绍得知这座房子的第一个版本距今已有接近百年的历史,当然现在的面貌自然已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翻新。晚餐就在酒店一楼的餐厅,味道还还可以,只是服务生的态度不算好,可能确实顾客多得忙不过来吧,无所谓了。饭后在小镇上散散步,弯弯曲曲的街道边都是各色酒店,窗台上的鲜花各有特色;也许大家都躲在餐厅里就餐吧,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小镇后山(丘陵)的草坪上也可以正面远眺天鹅堡,天气好的话坐这儿晒晒太阳应该挺惬意的;google地图显示小山背后不远就有一个很大的湖,不过仔细看看似乎还有点距离(一直有个感觉googlemap没有传说中那么准确好使),天色渐晚,回营休整吧。回屋前到绕到酒店背后踩上湿漉漉的草坪,看着暮色中隐隐约约的天鹅堡的灯光,已经按赖不住想走近它了。9.11 施万高 清晨的施万高很冷,汽车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宁静,整个小镇都还在熟睡;延伸到远方的绿草和蓝天中夹着一片片的云朵,被朝阳映照成金色和粉色;一条薄雾沿着山腰飘向天鹅堡的方向;云层下方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白房子,一座塔楼,一个院落,为这幅画面又添加了新的元素。远远望去,天鹅堡坐落在半山腰上,被四周的绿树紧紧的簇拥着,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而背后那座光秃秃的石山从更高处俯瞰城堡,却又产生一种很强的压迫感;加之城堡上空浓云密布,光线暗淡,体会到的不是童话里的梦幻,而是历史带来的厚重。 沿着草坪中一条近道,向城堡方向不断靠近,等待阳光可以穿过云层将城堡唤醒,可惜不遂人愿,或是城堡所在位置本就难以沐浴到初升的阳光,只能遗憾的折返。此时,已有摄影爱好者驾车到达,在草坪中竖起了脚架,将也许已憧憬了多日的画面摄下。 回到酒店把老婆唤醒,因为不赶时间,可以慢悠悠的享用早餐,这家酒店的烤肠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垂涎。再次出发时,天鹅堡上空的浓云仍未打开,太阳也似乎仍然躲在山后,天鹅堡看似就在这条大道的尽头,走起来却觉得遥不可及,后悔没有提前去镇上租一辆自行车;更担心的还是这天色,虽然空旷的草坪、宁静的村庄、清新的空气让人愉悦,但城堡上空的乌云却仍让人感到一丝压抑。不知道老婆是因为没睡醒还是天气太冷,或是看过了网络上最美妙的那些天鹅堡照片后有种回到现实的失落,一路上也是兴致一般的样子。 游客中心已经人头攒动,和村庄草坪区域的静谧对比鲜明。太阳像似掐着点儿似的蹿出了云层,身体和心头都一下子暖和起来。我们选择了仅参观新天鹅堡的单一票种,11:20的场次(新天鹅堡必须跟随讲解员分场次进场,使用audio guide听取解说,不同的语种并非每一场都提供)。旧天鹅堡(霍亨施万高城堡)就在游客中心过去不远,距离坐落在山腰的新堡还有一段距离,可以乘坐马车、大巴或者登山步道前往。一老爷子穿着传统服装赶着马车正好停在我们身边,与其说是浓郁的马粪味道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如说还是觉得略有些囊中羞涩吧:) 大巴车行程不足一刻钟,道路非常窄,绝对的单行道,对向的车必须在终点站等候。一下车就看到玛丽恩桥仍在维修中的公告,难免失望,据说很多将天鹅堡拍得非常雄伟的照片都是出自山涧上的玛丽恩桥,可以摄下城堡全景,且背后只有天空没有高山,城堡三面环山,也只有从山里对着施万高方向才有这样的好角度。 穿过一小片树林,豁然开朗。青山环抱着一大一小两个深蓝色的湖泊,白云在蓝天上勾画出各种变化,远处的山峰棱角分明,错落有致,冬季白雪皑皑将是怎样的景色;近处的小山树木繁茂,黄红两色的霍亨施万高城堡便矗立在两个湖泊中间的山棱上;山外侧是被几条大路分割开来的大片大片的草坪,零星点缀着红瓦民房;更远处是宽阔的福尔根湖,靠近湖边的大片房屋则是施万高小镇和福森小城。阳光明媚,白云的影子在湖面、在草坪、在森林上缓慢的漂移,巴伐利亚丘陵地区的田园风光丝毫不输瑞士。。随着步道向右侧一拐,蓝顶白墙的城堡赫然从大树的间隙中伸出来,老婆的小手在镜头里盈盈一握,似乎就可以将城堡从树梢摘下。绕过围墙走到正门,仰望一个个直入蓝天的尖顶,逐渐感受到这座建筑的气势。11点25分,准时刷卡进入城堡,沿着狭窄的旋转楼梯爬到高层,在官方导游的指引下完成了一个短暂却震撼人心的tour。它一定不是最奢靡的,也一定不是最华丽的,它也没有收藏多少名家的大作,但是选择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完成自己梦想的城堡,路德维希二世虽说在政治上无大建树,却仍然算得一个人物。 登山步道中途有一家Hofbrau,3层小楼,旋转楼梯从顶层的窗户伸向地面,两侧是白色的窗棱,绿色的窗户,红色的鲜花悬挂在窗边,坐在户外的餐桌上抬头看,天鹅堡的尖顶就像长在这座精致的小房子屋顶上似的。阳光灿烂,已经感觉不到太多凉意,喝着啤酒,吃着美味,惬意如此。就餐时再次感受到老外的nice,服务生送来的啤酒没有杯垫,蜜蜂停在杯沿儿怎么驱赶也不肯飞走,正郁闷间,隔着几桌的一位老绅士居然主动给我们送来一个杯垫,并示意可以盖在啤酒杯上。端起啤酒,远远的朝这对夫妇toast,热情和蔼的笑容,将最后一丝凉意也驱赶掉了。 下山后天气开始出现变化,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又飘起小雨,爬上霍亨施万高城堡所在的小山,随意的在城墙外逛了逛便沿着早上来时的路返回施万高小镇。天空中不时飘来彩色的滑翔伞,晃晃悠悠的降落在远方的草坪上;山坡上隐约可见几条“大道”从山顶蜿蜒而下,应是冬季滑雪者的天堂。 酒店对面的超市里有一个邮政柜台,其实连柜台都算不上,只是布置了几个邮箱而已,工作人员由旁边卖面包的店员兼任。我们遇上的是一个小姑娘,英语比较差,想跟她确认购买航空信件的邮资,沟通了半天也没法让她理解,也不知道寄出的明信片最后到底是漂洋过海呢还是飞越了欧亚大陆,不过我俩确实回国后也忘了这茬。。回到酒店房间,在阳台上晒了会儿太阳后出门觅食。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恰逢周五,镇上有一个活动(海报栏里贴着通知), 孩子们身着盛装(短裤,在这个时节可真够冷的),聚集在一个餐厅后面的空地上,正在进行最后的排练。现在回忆起来,这样的传统活动可遇不可求,真该坐下来好好的欣赏。只怪当时肚子太饿,我俩也比较不好意思凑热闹,居然扭头走掉了。街上已经看不到太多行人,但随便走进一家餐厅,却已没有空座;最后带着麦琴根吃过的那份不堪回首的匹萨留下的心理阴影,走进一家意大利匹萨店,还好,价廉物美,两人共享一块匹萨,一杯啤酒,14欧,吃饱喝足。德国境内的最后一夜。9.12 施万高 - 苏黎世 老婆大概是舍不得就这么离开德国,连夜做攻略,目标锁定为XX护手霜、XX面膜、XX鱼油。施万高超市搞定护手霜,福森药店买到鱼油;再次回到Buchloe,我在站台候车,老婆不甘心,溜到镇上终于找到了想要的面膜,这干劲!。从福森到Buchloe的火车上遇到一对台湾夫妇,跟我们差不多年纪,也是到Buchloe乘坐EC(EuroCity)快车前往苏黎世。站台候车时闲聊,了解到两人来自新竹,也是新婚蜜月旅行,跟我们之前来福森时见到的台湾游客一样都是法兰克福进出申根区,之前经海德堡到慕尼黑,玩完天鹅堡后,直接去少女峰山区待5天。两人提前半年做好行程,购买火车票时的选择也就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在瑞士,他们买的是半价卡而不是通票,只是火车票时间就会固定,也直接导致后来到苏黎世转乘去往少女峰方向的火车时因为晚点只有3分钟换乘时间,也不知道他们最后赶上那班车没有,据说当晚还要换乘3次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前面的车没赶上,后面也自然都会错过。。。夫妇俩一共带了3个大箱子,2个背包,其中一个箱子装的是WMF压力锅,据说这品牌也就这几年突然就在宝岛火起来了,大老远抗个锅回去也真是够拼的。与前天来时遇到的两位到了再找住处、行程也更随意的台湾姑娘比起来,这对夫妇显然更节约一些,只是蜜月游住青旅还是太艰苦了一点吧。哦,对了,他们的功课做得不错,居然想到从德国超市购买大量食物去瑞士,显然对瑞士的物价有所了解。 德国境内最后一站林道应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列车沿着博登湖畔进入瑞士,湖面铺满阳光,千帆竞航,真想下车在湖边逗留一晚。离开博登湖深入瑞士丘陵地区,大片的草坡点缀着茂密的树丛和稀疏的村落,与巴伐利亚山区的田园景观有些相似。国内的列车网也覆盖了大量的山地和农村区域,为什么就鲜有这样的景色?是我们缺乏心情去发现和欣赏?或者只是因为我没有去过西藏、新疆、内蒙这些视野开阔、相对更为原生态的地区? 苏黎世火车站内有售swiss pass,一人210瑞郎,真心不愿意告诉自己还要乘以一个7+的汇率:) 不过也算物有所值吧,要是没有这通票,之后几天将乘坐的缆车、轮船、火车票价就更令人咋舌了。一出火车站就能感觉到苏黎世这座金融中心的热闹,但是放眼望去,你看到的仍然不是曼哈顿或者陆家嘴那样的高楼林立,道路两旁古老的欧式建筑群静静的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电车票价根据公里范围有所分档,票价自然比德国贵,瑞士嘛。。。 其实苏黎世只是我们的一个中转站,说来有点苦涩。起初粗略规划行程时一直是以少女峰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卢塞恩和因特拉肯区域;但是找酒店时遇到了麻烦,不管是所谓的少女峰门户因特拉肯还是因特拉肯与图恩之间的安静小镇spiez,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酒店,1200RMB以内感觉都没法看,也许一方面也是因为行程定得太晚了吧。我甚至一度想到住到图恩或者图恩湖北岸的某个小镇去,北岸的好处就是远眺阿尔卑斯的雪峰时,湖泊就在前景里,是不是很有画面感?:)那些小镇酒店便宜一些也自是当然,只是虽说swiss pass能覆盖交通费用,但是毕竟不是交通干道,车船班次想必会受到更多限制,也就不适合我们这样相对紧凑的行程。卢塞恩就更不必说了,印象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瑞士主推的旅游城市就是这里。同时,少女峰的开销也着实不菲,200多欧的往返登山列车使用swiss pass似乎只能打个8折。浏览穷游时偶然看到了马特宏峰,几经比较,终于敲定用它取代少女峰,同时进入瑞士的第一晚在苏黎世过,第二日游览卢塞恩后当晚赶到采尔马特,第三日游览马特宏峰,第四日离开瑞士前往意大利。确定此方案期间,老婆又突然对冰川快线(瑞士几大旅游列车线路之一,以观赏冰川雪山为主打,swiss pass免费乘坐,需提前订座)产生了兴趣,但是冰川快线每日只有双向(采尔马特与圣莫里茨之间)各一个班次,单程约5-6个小时,解决方案只能是放弃卢塞恩,且第一日需住到圣莫里茨或库尔,第二日乘坐快线前往采尔马特。最后还是舍不得热门的卢塞恩,也因为担心未到雪山最美的冬天,且事实上前往采尔马特的铁路必经visp,这一段本就是冰川快线的一部分,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来到苏黎世。 皇冠假日是本次旅行下榻的唯一一家大型酒店,所在区域相对偏僻,房间也不算太大,早餐中规中矩,1100RMB的价格在瑞士可以算是性价比不错了;有意思的是前台工作人员的制服上绣着一排国旗,代表她/他能说的语言;接待我们的哥们儿中文真是赞。只是因为远离市中心与苏黎世湖(实际距离也就几公里,多坐几站电车而已,其实远或者不远就看你有没有体力,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多花点交通费而已:)),我们又是傍晚到达,清早离开,所以真的就只是住一晚了,以后有机会再来逛逛这座银行之都吧。 在酒店附近一家大超市买了些沙拉、方便面和cheese蛋糕(难吃极了。。),回房间解决晚餐,不甚烫坏漱口杯一枚,也是醉了。9.13 苏黎世 - 卢塞恩 - 采尔马特 吃早饭时才发现住皇冠假日的国人真不少,貌似都是跟团旅行,估计普通旅行团的预算,又承诺四星级以上住宿的话,也只能住得离市中心远一点了。不过这个距离真不算什么,后来了解到,很多旅行团为了赶行程都是当天参观完后直接向下一个目的地开拔,在中间某个小地方安营扎寨,既节省了第二天的旅行时间也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住到硬件更好的酒店。 电车站等了几分钟还没见车子踪影,已然赶不上原计划的班次,虽说swiss pass可以任意乘坐这些区间列车,但半小时(列车间隔时间)的耽搁对于今天的紧密行程而言也够奢侈了。偏偏瞟了一眼电车车次安排表,就更郁闷了,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周末电车的间隔时间也差不多半小时(完全忘了这事儿,在欧洲一定要有意识,公共交通、餐厅、商场等工作日和周末的营业时间等都可能有变化),而上一班应该几分钟前刚走掉。。这么着连下一班去往卢塞恩的列车也赶不上了。。。正不知道怎么跟老婆解释呢,突然就有一趟电车进站,车头显示正是昨日从火车站过来时乘坐的线路,只是显示的站名(看到车头的瞬间我猜测那应该是指终点站)似乎只是从酒店这里到火车站中间的一站,难道这趟车只开到那里?顾不了那么多了,上去再说。一上车就跟一带着大包貌似也是去火车站的乘客确认,没错,到火车站,长舒一口气。不知道是我理解错了电车站的排班表还是电车没有准时进站呢:) 到达火车站,再次体会到无需安检的便利,否则估计这班车也还得错过。搞笑的是,我俩忘了swiss pass也是分一等座和二等座的(车厢上貌似没直接标明,不过座位靠背颜色不同,也容易区分),生生的被检票员请回二等席,一等席空空如也就是不给你坐,这就是规则:) 苏黎世出发去往卢塞恩,在行进方向的左侧会先后出现三个大湖,依次是苏黎世湖、楚格湖和卢塞恩湖,可惜湖边树木较多,虽算不上枝繁叶茂,但即便是在铁道线距湖岸较近的地方,也还是难以让视线穿越枝叶欣赏到湖面的全貌,真希望这时候绿化别那么好:) 之前在SBB官网查到卢塞恩火车站既有自助的locker,也有人工服务的寄存处。locker就在列车驶入方向最左侧的站台上,网上有写最大的尺寸,本以为能塞下我们的大个行李箱,但到跟前儿才发现不行,似乎是厚度差得有点远;人工寄存处在-1楼,按行李计费,10欧一件,晚上关门前取就行,贵不贵,自己掂量:)话说回来,把这140块钱加上去,大概选择住卢塞恩的酒店整体开销也差不多了 火车站正对面就是码头,车站里的指示牌非常明确,不用担心找不着路的。今天在卢塞恩的主要目的地瑞吉山就坐落在卢塞恩湖和楚格湖之间,山两侧均有交通工具登山。西南侧的两个起点都在卢塞恩湖边,Weggis可乘坐缆车,Vitznau为红色的登山小火车;东北侧的起点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Arth-Goldau,可乘坐蓝色的小火车(可去穷游或官网确认)。从卢塞恩码头出发,渡轮先停泊Weggis再到Vitznau;与火车系统换乘一样,缆车、小火车与渡轮的排班表设计也是有所考虑的,换乘时抓紧点都没问题,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Weggis的缆车站离轮渡码头是有一段大概10分钟的步行路程的,而Vitzau的小火车起点就在渡轮码头对面,更方便一些。 鼎鼎有名的卡贝尔桥(Chapel Bridge)就在从火车站面对码头方向的左侧不远处,关于这座桥的介绍就不在此引用了,只是也许因为没有阳光,或是时节不好栏杆上没有所谓的花团锦簇,略有点失望。渡轮出发后,天气依然没有改观,湖岸边的景色老实说没有特别之处,倒是一路伴着渡轮飞翔的水鸟更加有趣一点。 Vitznau的小火车据说是欧洲第一条登山火车,“齿轮”似乎并非咬合在两根轨道上,而是轨道中间,依靠齿轮的咬合来防止下滑;火车开动起来声音不小,但是整体还算平稳,其实坡度也不太大,感觉比香港太平山的小缆车还小一点(12年去的香港,可能印象有误了),人站着拍照不拉扶手没什么问题。登顶途中有很多停靠站,其中就包括Weggis上来的缆车终点站;途中恰好见到蓝色小火车从另一侧爬上来,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吃力的追赶,也是有趣的体验。登顶后天色依旧阴沉,浓云铺满天空;天际线下是铺着积雪的连绵不断的山峦,由于去年在牛背山顶,以相似的方式远眺过更加雄伟霸气的川内群峰,这里的山景就实在相形见绌了;视线收近,便是最典型的瑞士风光,浅绿色的草坡上星罗棋布着一片片墨绿色的树林,其间又点缀着以红色屋顶为主的山间小屋,一条条小道在山间蜿蜒,甚至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深蓝色的湖水边;山顶往下能见度很高,能清晰的看到渡轮在湖面上划出的细长的波浪。天气晴好时,进山来或徒步或野营都必定是另一种感受;可惜此时冷风肆掠,头发跟着悬崖边的野草一起被刮得东倒西歪的,想想旅程将将过半,冻感冒了可不划算,于是在山顶晃悠了没多久便准备下撤;迎面两哥们儿正顶着寒风哼哧哼哧的登着山地车爬上来,不犹得竖起大拇指,过会儿沿着山道冲下山坡,那才真是速度与激情。 对照缆车和小火车时刻表,打算一直步行到缆车站点,但是一来有点冷,二来山路不够平坦,对膝盖冲击更大,花了大概15分钟走到下一个小火车停靠站后果断放弃,还是搭乘了小火车前往。前面已经介绍过小火车、缆车和渡轮的时刻表安排是充分考虑了乘客换乘的,所以不论我们搭乘这趟小火车到Vitznau或是中途换乘缆车到Weggis,其实都会搭乘同一班渡轮回到卢塞恩。为了不同的体验,我们选择了缆车下山,接近山脚的一段有一个非常大的跨度,其中没有任何支撑,扭头看线缆因为重力原因下垂形成的弧线,也是颇让人捏一把汗的。 从缆车站走向码头需穿越Weggis小镇,安静悠闲,永远看不到“人群”,只有到码头边才有些许的“热闹”,两位老奶奶正在地面上玩着一种不知名的游戏,三个嵌套的正方形成为棋盘的主体结构,蓝黄两色的棋子,每一颗棋上都有一根细长的手柄,估计是便于玩家手持棋子在地面棋盘上移动吧。没时间细看,脑子里倒是瞬间浮现出小时候在操场上看老年人玩门球的场景,那时候好像没有坝坝舞。。。返航时已然云开雾散,靠岸后赶紧到码头边补几张照片,蓝天白云阳光湖水天鹅帆船,这才是卢塞恩嘛。可惜为了赶去采尔马特,没时间去看那只悲伤的石狮子了,当年贫穷到靠当雇佣兵为生计的瑞士人,如今已是全球最富有的国民,岁月变迁真是让人感叹。 前往采尔马特的路线从SBB app上搜得,先后在伯尔尼和visp换乘,从地图上看,经因特拉肯过去的距离更近,但大概是因为这条路班次较少,整体行程时间可能更长吧,所以没有被SBB所推荐,遗憾这次只能透过车窗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的眺望一下瑞士首都伯尔尼了。列车离开伯尔尼驶向古城图恩,之后就沿着图恩湖达到小镇spiez。朋友的游记里强烈推荐下榻这个小镇,从火车上看去,小镇和图恩湖被更紧密的怀抱在群山之间,雪山离湖水也更加亲近,人烟稀少,民房稀疏,应当是个很适合待下来悠闲地住上几日的好去处。 列车在Spiez拐离图恩湖一头扎入山区,沿途雪山渐多,心思也开始飞向马特宏峰。其实直到出发前一天和领导打招呼,还被建议一定要去少女峰的,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做出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听取建议重要,但切勿人云亦云。因为只是浏览了一些网图,没有亲临,也不便对少女峰说三道四,但马特宏峰那昂首屹立的雄伟姿态第一眼就打动了我,在我眼里,它才是瑞士雪峰的象征。(当然,也是瑞士巧克力的象征:)) Visp换乘后,车窗几乎接近落地,据说冰川快线的车窗也大致如此,其实我怀疑就是一样的车型吧。车厢里乘客稀疏,左手坐着一家思密达,在欧洲,亚洲人之间似乎还是喜欢相互打量:) 这一段大约1小时的车程基本算是在不太深的山谷里穿行,越接近采尔马特,铁道弯曲越多,透过宽大的车窗就能看到更多行进前方的风景;雪峰也开始不断闪现,心情已按耐不住,总以为见到的每一座稍高一些的雪峰会不会就是马特宏峰,于是便试图在第一时间一睹风采,只是等你举起相机准备按下快门时,弯道突然变向,雪峰便又魔术般地溜到了对面的车窗里,让你无法捕捉。 采尔马特位于这段铁路的终点,google地图上放到最大时还能看到其他颜色的线条从采尔马特延伸到阿尔卑斯山脉,这都是登山小火车、缆车或是一些经典的徒步线路。抵达时天已净黑,商店都已关门,唯有外观酷似景区电瓶观光小车的出租在招揽出站的游客。小镇安静到可以听到溪水声,想来必是雪山融水。Booking上预定的酒店离车站有15分钟步行路程,想来不是太远,不过找方向当然还得依赖google map;跨过小溪后开始爬坡,山区小镇即便位于山谷里,街道也必定有上下起伏,也可以理解;只是。。。地图显示要攀爬一段长长的阶梯。。。两个大箱子只能我一个一个的拎上去,不堪回首,尤其当你哼哧哼哧时,左手边赫然出现了一家有私有车道通向大堂门口的酒店以及窗户里面静谧干净的泳池,而且还是自己预定时放弃了的选择,心里那滋味,苦涩啊。。终于征服了这段阶梯,眼前竟是一条沿着山腰往上爬升的铁轨,根据之前做的功课,这必是通向戈尔格纳特(Gornergrat)的登山小火车线路,也是第二天的目的地之一。Hotel Ambience酒店就在铁道下方的街边,仍是家族旅店,之所以选择它就是冲着它有面向马特宏峰的房间,且价格在接受范围内,只是此刻一眼望去,除了小镇上暗淡的灯光外,丝毫没有雪山的存在感,要不是知道阳台斜对着马特宏峰,都没法猜出它隐藏在哪个方向。那一片灯光里有两盏格外特别,一处是位于视野中心的十字架,应是小镇教堂所在地;另一盏孤零零的悬挂在半空中,就像一颗远方的星星,也不知是什么人会住到那么高的位置。 由于午饭没正经吃,只是从卢塞恩出发来采尔马特前在火车站外的麦当劳啃了一个贵得咋舌的汉堡,所以虽然时间已晚,一路走到酒店时也没见到什么餐厅还在营业,还是决定出去填饱肚子。在被第一家贴在门外的菜单吓退之后,进到第二家餐厅,位于一家酒店的-1层,坐下时服务生已开始准备收拾打烊的样子。我们选择了服务生推荐的套餐,虽然她表现得相当诧异,但我们还是固执的只点了一份,为了缓解尴尬,还顺口找了个借口说之前吃了点不太饿。。汗啊,但是这顿晚饭的可口尤其是最后赠送的甜点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两人共享一份套餐,分量其实也将将合适。回程时,竟然见到一辆小火车往山上的方向驶去,末班车可以晚到10点?想起订酒店时,还犹豫过要不要选择Gornergrat(小火车终点)的那家观景酒店,估计这班车上的乘客不少都是住到那里去的吧。回到房间,再到阳台看一眼马特宏峰的方向,徒劳的希望从黑夜里辨识出它的轮廓,祈祷着第二天一睁眼就能看到它的身姿。。日照金山。。我一定是想多了。9.14 采尔马特 我是真的想多了,或者说太贪婪了,还日照金山呢,掐着日出时间起床时,连马特宏峰的影子都看不见。天色已亮,云雾却将山峰包裹得严严实实。云层移动很快,闪转腾挪,总算是将山峰的下半部分显露出来,犀利的棱角隐约可辨;但是下一波云雾又迅速袭来,甚至不断下沉,山峰没了踪迹,不多久连小镇边上的山坡都完全隐没,最后雾气将将悬浮在近处房屋的屋顶高度便停止了扩散。 酒店的早餐依旧丰盛,不知道我又塞进肚子里多少牛角面包和烤肠(这家酒店的烤肠也要单独再赞一下);今天任务较重,上午乘坐小火车走Gornergrat线,下午搭缆车去冰川天堂,中午够呛有时间坐下来吃东西,所以早餐得保证够量。饭厅的其他游客也有时不时起身望向马特宏峰方向的,看来大家都对今天的天气捏着一把汗呢。 小火车起点与采尔马特火车站一街之隔,为当日往返采尔马特瞻仰神峰的游客创造了很多便利。此刻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只是神峰仍然像磁铁一样将厚厚的云层汇聚在周围,隐藏着它的真面目。小火车沿着山腰爬升,当窗外的主色调从墨绿逐步切换到土黄、灰白,海拔已不知不觉攀升至3000米高度。铁道的尽头便正对着一座雪山,地图上看应该就是Gornergrat峰,如果没有那半人高的石墙,顺着铁道望过去,一定会有一种列车将一头扎进雪山的感觉;Gornergrat峰的旁边从左至右排列着数条长短不一的冰川,太阳穿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都是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冰川旁有一潭深绿色的水,在那个位置竟然没有结冻,也是颇为奇异;冰川阵列往右经过一片洁白的雪坡过渡,山势陡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马特宏峰便在此处拔地而起。其实采尔马特周围有几条线路均可看到马特宏峰,普通游客一般选择前往Gornergrat的小火车或冰川天堂(Glacier Paradise)的缆车线路(其他则为更加险峻的徒步或登山线路),其中Gornergrat号称是最适宜观赏神峰的位置,大概是指这个角度望过去,神峰的独有形态能表现得更加完整吧;只是今日无缘得见了:( 风很大,老婆的帽子险些被吹走,但还是挡不住拍照的热情。什么高山上不宜剧烈活动都抛诸脑后,使劲跳吧,非得拍出那飞跃雪峰的效果不可:)不过户外终究太冷不能长待,躲进游客中心后,发现一处墙上有暖气,赶紧把背靠上去取暖,真叫一个爽。商店里纪念品特产较多,价格似乎并不一定比山下的贵,我们买了几把去水果皮的维氏小刮刀,和后来在镇上商店里买到的一个价;二层应该是餐厅,要不是行程紧张,坐下来对着雪峰喝上几口必定相当惬意。 出发前准备马特宏峰攻略时,留意到有网友写下的拍摄神峰倒影的帖子,简言之就是找到合适的高山湖泊。其中最方便到达的叫做Riffelsee,乘小火车在Rotenboden站下车(就是从Gornergrat往下山方向的第一站),面向马特宏峰方向的左侧,陡坡下面便是。可惜天公仍然不开眼,不仅浓云丝毫不见消散,湖面的风也不消停,水波荡漾,倒影无法成形;根据前人经验,早晨湖面平静的几率更大,大家可以斟酌斟酌,其实住在Gornergrat的3100 Kulmhotel真是不错的选择。沿着湖边不断的寻找着各种角度,可是再不甘心也得继续出发了;不巧此时竟然飘起雪花,没几分钟就演变成了漫天飞雪,能见度急剧降低,马特宏峰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搭乘下一趟列车继续下山,刚出发便雪过天晴,山谷上空竟升起彩虹一道,也是意外的收获。座位对面的一对老外在全套户外装备外还各自背着一个baby,想想国内好多朋友都说过孩子太小没法去旅游或者怕麻烦不想出去,两相对比,无言。 从火车站去往乘坐缆车的地方需要穿越整个小镇,午后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下,街边每一座阳台上都种植着的不知名的红色小花显得更加鲜艳夺目;记忆中昨晚空无一人的街道,已然游人如织,其中日本人很多;登山在日本是非常流行的运动,而且后来得知马特宏峰还与日本一座山峰结为了友好(在瑞吉山顶看到了峨眉山的标志,原来山峰也搞社交啊);台湾旅行团也不少,缆车上就连续遇到两拨;但是没有中国旅行团,据说来瑞士的中国团为图方便大都会选择交通更加方便的山峰,如铁力士、瑞吉山等等。 去往冰川天堂的缆车需在中途换乘2次,缆车种类也不尽相同。第一段从采尔马特去往Furi,就是那种在线路上不断循环上下的四人小缆车,基本上就是沿着山谷爬升。整体来说采尔马特所在位置相对偏僻,不如瑞士其他景点热门,可以看到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的缆车绝大部分都没有乘客。Furi站有两条线路,一条去往Schwarzsee,一条去往Trokener steg(冰川天堂方向)。去往Trokener steg需乘坐大型缆车,所以通常需要等候几分钟,这期间赶来两个台湾旅行团,一缆车的中国人,不知道车上负责安全的哥们有没有习惯这样的画面。从导游口中得知,他们一行昨天刚刚去过法意边境的勃朗峰,今天又到瑞意边境的马特宏峰,真可谓良心旅行团。 缆车翻过一座山头,脚下忽然就没有了绿色,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岩石和一片一片的积雪,光线也逐渐昏暗起来,感觉一下从春天钻进了冬天;旁边的台湾人嘟囔了一句下雨了,仔细一看,才发现窗玻璃已经被雨水浇湿,回想起上午在Rotenboden火车站突遇的大雪,心中忽然有些不安,再往上天气会不会更加糟糕?可越担心什么就越发生什么,到达Trokener steg换乘最后一段缆车时,已是雨雪交加,说是风声鹤唳也不为过。这段线路仍然是大号缆车,车厢中央放着一个大箱子,一看便知道是担心乘客不足用于增加重量提升稳定性,这时候看到它难免会猜测会不会是因为上头风雪更大为提升安全系数才临时安置的;安全员旁边的屏幕上有显示风速等参数,赶紧凑过去看看,至少目前似乎一切都在范围内,离危险值还远,安全员看起来也比较淡定,想来情况还好。。。然而。。与上一段线路一样,缆车刚刚翻过一个山头便一头扎进暴风雪的世界。。行进方向一片茫茫,只有雪坡中偶尔裸露出来的灰色岩壁隐约可辨,窗棱早已被飞雪覆盖,玻璃上也布满了豆大的水珠,眼睛紧紧的盯着头顶的缆绳,看着它一点一点的缩短,期盼对面的山头就是终点;可是,缆车却慢慢的从岩壁上方滑过,驶入了新的险境。。漫天飞雪已经连成了线,从车厢看出去,就像整块玻璃被硬物划满了刮痕;车厢里早已没有了嘈杂的说笑,取而代之的窃窃私语,似乎已能听出担心和害怕;老婆的手拽紧了我,我表面故作镇静,内心里却也忍不住瞎想。。。刚回过神来,侧身一看,一整块岩壁径直朝着右侧车窗拍过来,屏住呼吸,缆车与岩壁就保持着这一丝的距离,慢慢的划过。。终于,冰川天堂站出现在模糊的视线里。我相信,所有人在跨出车门,踩上陆地时都一定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不过回想起来,这样的暴风雪在这儿也许只是家常便饭而已,缆车自身确实也表现得跟安全员一样”淡定“,非常平稳,在风雪中只有轻微的晃动,几乎感觉不到明细的颠簸和摇晃,这也让乘客的担忧没有演变成惊恐。 下车进入长长的地下通道,不远处左手边有一个介绍马特宏峰的多媒体展厅,再往前出现岔路口,同车的台湾人都跟着导游继续往地道深处去了,我俩独自左拐,搭乘电梯到达了这座”建筑“的顶层。门外的小山早已被大雪覆盖,山顶上高耸的气象设备也是完全包裹在冰雪中,风很大,使足了劲才能把门推开;呼呼的风声瞬间灌满了耳朵,并从门缝里钻进电梯间,形成更大的回响,这架势,还是赶紧躲进去为妙。门一关上,虽隐约还能听到风的嘶吼,还是立马有了安全感,大自然真是让人充满敬畏。搭乘电梯回到地道,往前走到尽头,这里既是餐厅、小商店,也是休息区。看着窗外被冰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铁梯和地面厚厚的积雪,感觉到了极寒之地。仔细辨认,窗外似乎确有一片相对宽敞平坦的区域,天气晴好时,应该有各种好玩的雪上娱乐设施;再一瞅,茫茫白雪中出现两个黑色的身影,肩并肩,一步一步,非常的踏实地迈向大雪深处,很有画面感,是吧?于是我俩终于还是忍不住跟着他们的步伐钻出了休息区。这天气,环顾四周果然是除了白色一无所有,给老婆拍了张雪中奋力起跳的照片也是毫无层次感,瞅着就跟跪在雪地上似的,倒也不失趣味。不过观赏马特宏峰什么的就甭提了,大概也不适合任何户外活动,结果我们直到离开也没搞清楚冰川天堂到底是玩什么参观什么,不过总算是双脚踩上了这座3800米的雪山顶峰。 离开休息区返回地道时偶遇两位全副武装的登山者正在地道里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搭讪后得知他们是从意大利那边过来的,计划明日攀登马特宏峰,今天上来预热一下和做最后的勘察,不知道俩位“里尼”最终成功登顶没有,祝愿他们顺利安全! 从地道另一端钻出来时大雪已经基本停歇,但是一来害怕它卷土重来,二来也担心错过末班缆车,所以还是赶紧趁着天气转好往山下出发吧。看着脚下滑过的深深山谷和窗外飘过的陡峭岩壁,不免又心生一丝后怕。海拔逐渐降低,阳光又悄悄的溜上山头。雪坡和白云连成一片,山坡上光影交错,长长的峡谷底部,采尔马特小镇正在等待着登山的游客归来。虽然这一程完全不见马特宏峰身影,但风雪缆车的经历还是相当独特的! 回程途经登山者墓地,那些鲜活的名字,和他们勇于攀登、挑战极限的精神将永远烙印在每一个来到此地的游客心中。”我为什么要登山?Because it is there!” 晚饭仍然选择了昨天留下良好印象的餐厅,结果点菜时走了神,没仔细看菜单也没跟服务生确认,端上来的牛肉完全不是想象的做法。。。自认倒霉吧:)不过真所谓运气守恒,晚餐的郁闷第二天一早便得到了意料之外又期望之中的补偿。。9.15 采尔马特 - 米兰 皇天不负有心人!用词是夸张了一点,但当我拉开窗帘,马特宏峰那峻美的姿态跃然眼前,那份惊喜是胜过任何语言的。阳台上望出去,街上行人稀少,小镇还是一副沉睡的模样。其实并非晴空万里,云层看上去很低也很浓密,但却将将躲在了马特宏峰身后,甘当它的背景。如果说马特宏峰的锥形是最雄峻的山峰形态,那顶部的峰尖更是点睛之笔,光滑的锥面接近顶峰时突然被弯折,使锥形不够完美,但却带来了新的变化,使它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去会有不同的表现。从采尔马特方向瞻仰它,这个“扭曲”的峰尖就像一个高昂的头颅,骄傲的望向天空。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经典的人物照片,德国球星安迪穆勒在1996年欧洲杯上打进英格兰队点球后,双手叉腰,昂首站立,那不可一世的神态,真是何其相似! 早餐过后时间尚早,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到镇上拍拍街景,淘点巧克力作为礼物,然后回酒店重新开箱整理好行李,再向火车站出发。这一路真可谓一步三回头,到达站前,老婆突然问起“这儿还能看到马特宏峰吧”,回头却发现它已被街道背后的山坡挡了个严实,失落感顿生。 选择午饭时间离开的游客非常少,空空荡荡的车厢,但仍然有半小时(一小时?)一趟的发车频率,也只有发达国家才养得起这样便捷的铁路系统。在Visp有1小时换乘时间,出站(因为没有安检等流程,其实无所谓进站出站,下火车走两步就是街道)去超市里随意淘了点吃的垫垫肚子,再折回站台候车。瑞士的站台没有明确标记每一个车厢的具体候车位置,只是简单的分割为ABC区域,广播会通知一二等座车厢分别在哪个区,很容易找到候车位置;Visp站台上方的滚动信息牌并非LED,仍然是机械式的,这么富裕的国家怎么没把钱用在这儿呢。 这趟前往米兰的列车显然已经满员,Visp不是起点站,上车时略显拥挤。虽说过去的十来天没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但这趟车即将进入治安上更加“臭名昭著”的意大利,确是丝毫不敢大意。只是车厢内部明显没有可以放置行李的地方,还得给搁到车厢头部的行李架位置;不过运气还算不错,因为有人下车我们的两个大箱子得以都塞进了行李架,后上车的乘客又把他们的行李一个个紧贴上来,把我们的箱子隔在里头,反倒是增加了安全系数。我俩的座位正好在车厢尾部,背对着行李,中间隔着两个上下车通道,于是一路上我便不断回头查看行李架附近有无状况,尤其是在中间站有乘客上下车的时候;在外旅行,还是谨慎为妙。只是后来有两个年轻人站在通道那儿聊天,时不时就挡住了我的视线;虽说还是担心行李安全,但也害怕老回头还扭着身子的瞅造成人家误会,所以看看这俩人似乎也不像什么坏人(哈哈,坏人脸上又也没写这两字),而且箱子又在里层,便减少了回头的频率,甚至也偶尔打个盹休息休息。列车横穿阿尔卑斯山,一路都是隧道和拐弯,非常颠簸,窗外的山区景致缺乏吸引力,车厢内有长时间聊工作电话的,有嘻嘻哈哈的,有吃沙拉的,看书的,空气很闷也着实让人昏昏欲睡。怎么说呢?也许,同样的环境,只要人多了,欧洲也比国内舒适不到哪里去的;当然,车厢只是一个细微局部,从整体自然人文环境看,国内还是没法和西欧相提并论的。 列车逐渐驶出山区,有一段沿着一个湖岸边前行,一度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科莫湖,后经地图查证,才发现科莫湖还在更东边,并不在这条线路上,但是我们确已真真切切的进入了意大利。对于80年代出生的球迷而言,足球,几乎就等同于意大利,等同于亚平宁和蓝衣军团;而意大利,也几乎就等同于足球;至少,我们是先知道了意甲联赛,知道了佐拉、巴乔、维亚利,然后才知道罗马帝国,知道凯撒大帝;所以,内心里一定对这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感情。 进入米兰城前的最后一站是世博村,还真有不少乘客在此下车。想想2010年在上海时进到世博园很多次,也知道2015年世博会将会在米兰召开,但无论如何没有料到,5年后会与米兰世博会这么接近。只是。。连圣西罗都安排不出时间去,米兰世博也只能放弃。 说起来这次旅行经过了许多火车站,每一座建筑都很有特色,可惜还是因为太匆忙,都没能真正的驻足欣赏,旅行结束时相册里几乎都很难找到一张火车站的照片,真是遗憾。而其中,米兰中央车站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走下站台刚进入车站大楼,便被它浓浓的历史感和艺术气息所包围;据说,设计者在这里融合了多种美学特征,也难怪,像我这样的门外汉除了感叹,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其实哪一处美景不是这样呢?身临其境地感受总是胜过任何文字的。 米兰的地铁天票实际为24小时票, 即从第一次使用开始到第二日的同一时间失效,比德国那种当晚12点失效的天票要更为灵活。预定的酒店在loreto广场附近的伦巴第大街(Viale Lombardia,也就是米兰所在大区的名字),虽说是“附近”,但拖着大件行李走过去还真是挺累的;这都拜当初预定酒店时考虑安全因素远离火车站区域所赐,经过这不断折腾,得到的经验是,如果火车是更换城市的交通工具,那一定还是选择火车站步行(拖行李5分钟以内)范围内的酒店最为便利。这家叫做xxx的家庭旅馆门牌太小,不到跟前根本无法辨认;我们一度都怀疑找错了地方,又担心本就不熟悉周围情况即使电话过去也难以沟通,最后干脆到路口一家书店询问。没想到男店员极其热情,”my friend, let me show you”,然后真是带着我们一直走到了酒店门口。而我俩一路还将信将疑,担心被骗或是到了被讹诈一比带路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哎,主要还是出发前做功课后对意大利的小偷和骗子实在是心有忌惮,尤其是临行头一晚和师兄吃饭还听他讲了在罗马如何被4个女人连骗带抢的经历。。。话说这家旅馆就在路边一座居民楼的5层,电梯相当古典,就跟建筑工地那种升降梯似的,两道门,外边的门不合上,电梯就不能启动;一合上,里边的门也自动关闭,电梯也就立刻升空或者降落,站在里头很有点拍间谍片的意思。 旅馆老板非常礼貌但却很难给人热情的感觉;肯定不是傲慢,也许只是过于的讲究流程,而英语又不太利索,声音也比较低沉,在接待室时就很让人拘束。也许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俩尚处于刚到意大利的过分谨慎中,再加上又进入这么一个总觉得有点神秘感的小楼,心里边确实还有点忐忑;以至于老板问我们喝不喝水都找了个理由推脱了。老板解释只是为了welcome,哎,场面相当尴尬。房间的装扮倒还挺有艺术气息,只是放置了一把老式躺椅真不知道是追求一种什么风格;而且椅背竟然莫名其妙的发出持续不断的异响,很悬乎,也有点瘆人,赶紧合上塞到卫生间里。。。(有洁癖的老板第二天在我们外出时居然又给展开放到了床边。。晚上我们照例又给藏进卫生间,只是学会了离开时给他物归原位)热水器是烧电的,洗到一半没水的感觉,想必用过电热水器的同志们都深有体会吧,所幸第二天从都灵回来后干脆就不洗了。真正不得不吐槽的是房门钥匙,还是那种最老式的锁眼,就是眼睛凑过去可以看到对面的那种;这不是问题关键,关键在这里。这家旅馆看上去应该只有3-4个房间,共享了一个大门后有各自的房门。老板给了两把钥匙,一把管大门,一把管我们的房门。老婆以她的敏锐,发现两把钥匙形状实在太相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测试,大门钥匙确实能够打开我们的房门。。。于是,睡觉的时候,两个大箱子和一把椅子就挪到了门背后。。。 收拾完已接近傍晚时间,之前阴沉的天气已然转晴,赶紧出发,兴许还能在Duomo(米兰大教堂)顶上看到米兰的日落。买了参观大教堂和电梯登顶(强调电梯是因为你可以选择步行登顶,便宜3、4欧的样子)的套票,一头扎进教堂才发现这里跟巴黎圣母院一样,也是要从建筑外侧才能登顶的;而且这套票本是24小时有效,可分别登顶和进教堂一次;我们更好的选择是先登顶看日落,再视时间决定是今晚还是明天找时间进教堂参观;现在当然只能先把教堂参观完再上楼了。教堂内部依旧神圣而华丽,但更让我们震撼的还是教堂顶。广场上仰望Duomo,已能够感受到它的雄伟,但它的正面却缺乏立体感,而这就要靠登顶来弥补;那些直插蓝天的尖顶背后,是另一番天地,雕刻是如此细腻、丰富,怎一个鬼斧神工能够概况;穿过防护网俯瞰Duomo和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之间步行街上的行人,有一种看尽芸芸众生的感觉。坐在台阶上,眺望着最后一抹夕阳在米兰的天空中徐徐落下,想着蜜月已进入最后一周,不舍的心情继续生长。。。 Duomo对面的汉堡王味美实惠,值得推荐;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里的名店早已关门,流浪汉就睡在这富丽堂皇的一角,欧美的贫富差距早有耳闻。 酒店楼下,一群球迷正在路边棚子里喝酒看球,掐指一算,又定睛一看,卧槽,这不是欧冠尤文客战曼城吗,卧槽,0:1,瞬间郁闷;明天还得当日往返都灵,就不坐下来看球了。正收拾着行李,楼下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叫喊,一定是尤文扳平了比分;没过太久,又是一声欢呼;卧槽,难不成尤文客场反超大曼城? 赶紧上网确认,还真是靠莫拉塔绝杀了对手。在亲临尤文球迷的圣殿前夜,在米兰以这样的方式听闻一场胜利,也是很有意思的经历。9.16 米兰 - 都灵 - 米兰 早餐就在楼下的咖啡厅解决(就是昨晚球迷看球的地方),面包+卡布奇诺的经典搭配,4欧左右,从瑞士过来,感觉真是实惠。 今天起得比较早,意在充分利用前往都灵(11:40的火车)之前的这段时间。昨晚几经讨论,最终敲定了布雷拉美术馆。如网友所述,美术馆就座落在布雷拉美术学院内,一进去就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席地而坐,悠闲自得,学艺术的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脑子里想象的画面已经将这些孩子替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他们的弟子们了。其实这座建筑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件美术(艺术)作品,四四方方的两层小楼,两个一组的廊柱整整齐齐的包围着中庭,中庭正中央及两侧是几个高大的青铜(猜的)武士雕塑,黝黑的肤色在阴沉的天气下更突显出力量;每隔几个廊柱立着一个较武士像稍小一些的全身人物石雕,多有低头沉思的神态,谨慎推测他们都是意大利的知名艺术家;通往二层的阶梯也是左右对称的,从中庭看过去,阶梯的栏杆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菱形。整座建筑,至少在中庭处欣赏建筑内侧,足以堪称对称设计的典范。 美术馆设在2层,导览册清晰地标注出馆藏的每一幅名画所在展厅,正适合时间不够充裕的参观者。不知道旅游最旺季时这里是什么情况,但是9月的布雷拉美术馆相对冷清,可以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即便坐在椅子上品味对面墙上悬挂着的画作,视线也很少受到干扰。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的婚礼”和海耶滋的“吻”是到这里必看的,如果能有美术学院的学生兼职做讲解那就更棒了:)回国之后偶然发现了一些讲解名画的通俗读物、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可以让我们的参观之旅更有收获和乐趣,可叹准备工作还是太不充分,当然也完全没有料到老婆和我能够对参观这些艺术作品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待下次咯。 来美术馆的路上老婆就发现了一家鞋店,但怕耽误时间没有进去;现在参观结束,看看时间还有富余,赶紧溜了进去。还不错,淘到一双漂亮的平底皮鞋,正宗made in italy。 大概是接近中午的缘故,从都灵方向过来的列车乘客爆满,去往都灵的则稀稀落落的。都灵和米兰都是意大利的北部重镇,都灵更加工业化,是菲亚特集团的总部;而米兰则更具时尚元素,prada的logo下方就写着品牌诞生地milano的字样;这两日在火车站和地铁站频繁看到即将到来的时尚活动广告,如果没认错想来应该就是鼎鼎有名的米兰时装周吧,可惜将将错过。话说回来,都灵和米兰对于中国80后男性,更多还是等同于足球吧,尤文图斯、AC米兰和国际米兰,这三只北部豪强几乎就是意大利足球俱乐部的代表。小学开始看球时正是荷兰三剑客横扫欧洲的时代,潇洒飘逸的巴斯滕更是成为我日记本上的常客:)然后是罗伯特巴乔,90年亚平宁之夏初露光芒的天才少年,美国世界杯上功亏一篑的忧郁王子,和他率领的黑白剑条尤文图斯一举征服了我,从此20年已过,尤文图斯仍然是我足球上的最爱,即便是那不堪回首的降级岁月。今天终于要走近它了。 米兰开往都灵的火车应该都是先后停靠都灵的Porta Susa和Porta Norva两个火车站,Porta Norva应该是总站,但google map显示,从Porta Susa去往尤文图斯竞技场似乎更方便一些,于是便选择了Susa下车。到公交站才傻眼了,没有卖票的地方,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清楚,一个公交公司制服模样的人在被询问后看似要卖票给我们,但似乎在同伴的劝阻下又放弃了,当然我们自己也有些怀疑,害怕遇到了骗子。其实在旁边的地铁站内就有售票机,第一次使用打上时间戳后90分钟内有效。尤文的球场我是肯定要进去参观的,16欧一个人,让老婆陪着貌似有点浪费,于是昨晚临时决定,她自己去附近的都灵王宫参观,差不多时间回Susa火车站汇合。毕竟到欧洲也有十几天了,短暂的几小时让老婆一个人出行也没有之前那么担心,而且都灵并非旅游城市,应该以本地人居多,想来也不会太乱吧;只是手机电量似乎都不太足,又只有一个充电宝,也是个麻烦事。听着公交车一遍又一遍的播报着prossimo fermata,慢慢开始着急怎么还没到站,甚至怀疑是不是搭错了车子;终于听到Juventus Stadium,赶紧往窗外看,熟悉的顶棚,尤文,我来了。买好Stadium Tour参观券,等候进场的时候,过来一中国留学生,异乡见到尤文球迷,又要一起参观球场,挺兴奋的,一搭讪才发现人家还真不是尤文球迷。小兄弟在利物浦读书,这一年多已经入场参观了皇马、巴萨、拜仁、米兰、曼联、曼城、利物浦等豪门球场,上周还刚在圣西罗(梅阿查)看了米兰德比,接下来除了尤文之外的目标就是阿森纳的酋长球场和切尔西的斯坦福桥(发帖之前,这兄弟已经在朋友圈宣告大功告成,恭喜恭喜!),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开玩笑了,能够趁蜜月来到都灵,已经非常知足了。我们这一个Tour正好赶上有一个班级数量的中学生一起参观,人数应该是超过了平常一个Tour所接纳的上限,有些拥挤,没法直接听身着尤文运动服的球场专职导游介绍,拍照时动作也得快一点,有时甚至还没找到合适的取景点,导游已经开始催促往下一个参观点出发了;幸好免费提供的英文语音讲解器很好使,信息也很全,可以帮助你了解参观所至的每一个区域。关于球场内部的构造就不一一介绍了,官网上应该有更详细的说明,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踩上草坪的瞬间,环视周围空荡荡的座椅,想象尤文进球时的山呼海啸将是何等震撼;通过不同座椅颜色“绘制”出的三颗金星以及一二层看台之间围栏上标记出的每一个年份和奖杯图案,都代表着尤文图斯俱乐部的光辉历史;环绕球场一周的星光大道,寻找着那些熟悉的名字,正是他们的不断传承让球迷永远热爱着这项运动和这家俱乐部。 同行的小兄弟一开始就提醒我据说尤文图斯球场的tour是几大豪门里面耗时最长的,果不其然,整整1个半小时才结束,留给我参观尤文图斯博物馆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只能草草浏览,又是一大憾事。那些悬挂在玻璃橱窗里的球衣按时间轴的顺序一件件展开,真想亲身抚摸一下,更真切的感受一下球衣演变的历史。博物馆出来,和小兄弟合影一张,共同搭车回到Porta Susa,他的车票买在Norva站,比我们将要搭乘的晚半小时,索性换乘地铁到起点站去了,再会! 老婆也没比我早到多少,这样最好,不会等久了担心。据她说都灵王宫相当奢靡,满眼土豪金。。。 再会,都灵!再会,米兰!9.17 米兰 - 威尼斯 酒店旁边就有公交车去往中央火车站,站牌上显示了一个时间,数字前还有几个字母,虽然容易猜到是表示间隔时间,但为防万一还是跟路人确认了一下再继续候车。一路上看到住宅周边公路旁的空地上几乎都停满了车,跟巴黎一样也都是小车居多,欧洲的大城市停车确实也是个事儿。到火车站随意走进一家咖啡厅,悠闲的享用一杯卡布奇诺加一个面包,拖上行李向威尼斯出发。 坐在右手位置的是一对日本夫妇,不小年纪了,女士还是画着很精致的妆容(老婆评语),男士穿着也非常时尚;他们俩对面是一位独自出行的意大利中年妇女,一上车就感觉很自high的样子,一会儿瞅瞅日本夫妇一会儿又瞅瞅我们,想来亚洲面孔在欧洲肯定是司空见惯了,估计这位女士也是出门不多吧。没两分钟,她就跟日本夫妇攀谈起来。原来她来自卡塔尼亚,西西里岛(意大利的靴子尖)上的一个城市,难怪那么热情豪爽;这对日本夫妇也很典型,攀谈过程中都是男人在说话,女人则长时间的面带着微笑倾听,几乎不曾发一言,偶尔点头示意一下,也不知道她懂还是不懂英文。意大利女士还是时不时将头扭到我们这边,感觉很想要和我们说话似的,可我还是太含蓄,一边跟日本女人似的默而识之,一边跟老婆研究威尼斯的安排,没有搭话。 布雷西亚、维罗纳、维琴察、帕多瓦,这一路每一个停靠站都是那么的熟悉,也不知道这些小球队现在哪个级别的联赛里挣扎,但只要曾经出现在意甲联赛的舞台上,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一个赛季,他们的名字也必将留存在意甲球迷的心中,难以抹去。 Santa Lucia火车站就座落在威尼斯岛上,从亚平宁半岛大陆进入威尼斯需通过一座长桥;这座桥本身非常普通,就是填海而成的一个走廊,如果不是两侧的海水,都难以辨识出是行驶在桥上;当然,此时的心绪已尽在前方的威尼斯,也无暇其他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都灵或者米兰,但是提到意大利,他一定知道威尼斯。水城和刚朵拉小船因小学/中学课本而广为国人所知,甚至连江南的水乡也会被冠以东方威尼斯的山寨名以吸引游客。来欧洲的航班上,刻意又看了一遍“意大利任务”,片头的黄金盗窃案就拍摄在威尼斯,且盗窃方案的编排也充分利用了水城的地理特色;当然,圣马可广场也少不了上镜。 还没走出火车站就感受到旅游城市(姑且算作一个颇有特色的城市吧,其实比江南水乡小镇估计也大不出太多)的喧嚣,这和都灵、米兰甚至慕尼黑有着明显的差别,游客的热情就像威尼斯此时的太阳一样炙热。穿越阿尔卑斯,从巴黎、采尔马特的冬天直接跳转到地中海边的炎炎夏日,身体还真得适应适应。站前广场人声鼎沸,正对着的大运河河面上,水上巴士正把游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圣马可教堂等景点;街道自然不会宽敞,石板路算不上平坦,大夏天推着行李在人群中走上这么一段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幸好火车站距离预定的酒店就四五百米,其间也只需通过一座石拱桥,下午走去圣马可广场时见到不少想必是从火车站拖着行李绕了一大圈过来的游客,真是打心里替他们喊累。看客们,若是真心要选择远离火车站的地方,还是尽量选择水水巴士坐到较近的停靠点再步行吧。 google map导航又搞错了位置,幸好离正确地点不算太远,最后靠booking上的地图引擎找到了酒店。这家刚进驻Booking不算太久的酒店,严格执行了午后2点check in的规则,只能把行李暂时寄存在前台,逛一圈再回来了。就近选择了一家餐厅就餐,点龙虾意面时又大意了,没注意到是按克计算的,直到服务生上菜时看到那只大家伙才傻了眼;不过也好,反正我土人一个,这辈子也还没吃过龙虾呢,而且这品质着实不错,贵就贵点呗:)酒足饭饱后便开始往圣马可广场方向走,基本上就是沿着大运河的弧线选择可以通行的街道横穿整个卡纳雷吉欧(CANNAREGIO)区。总体来说,街道两旁的民房都非常陈旧,甚至不少墙体外层脱落,裸露出难说整齐的墙砖阵列,仔细一看,有的地方甚至用码得歪歪扭扭来形容也丝毫不算过分;不过想来那常年浸泡在海水中的地基应该还是非常扎实的吧。越接近圣马可广场的区域,游客就越多,虽说还不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但某些狭窄的街道也已经人满为患,在伴着路边或者路中间那一身一看就是劣质品的意大利国家队或者俱乐部球衣的小摊贩叽叽咕咕的叫卖声,整个就一城隍庙市场。。还是那句话,无论在哪里,人多到一定程度总归不会太令人愉悦。偶尔举起相机,液晶屏上的画面却出乎意料的好过眼睛所见,大概是镜头过滤掉了吵杂和破败,保留下房屋、天空和海水拼凑出的多彩画面,橱窗里琳琅满目的玩偶和歌剧脸谱似乎正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水城的悠久历史;还有不时闯入镜头的刚朵拉在狭窄的水面上摇曳,那站在尾部戴着墨镜穿着横条polo杉袖口露出青色纹身要么冷酷到底要么嬉皮笑脸随时备着搭讪异国佳丽的船夫,熟练的操控着刚朵拉,轻轻划破房屋的倒影,从挂满鲜花的小桥下悠悠的穿过。。。也许,住下来静静的待上两日才是正确的玩法。 穿过一个长廊就是圣马可广场了,前面的人流却突然堵塞,凑近一看,嘿,长廊的地面居然漫入了海水。索性从地图上找到另一条较近的道绕过去,企图从另一个长廊进入广场,到跟前才恍然大悟,原来整个广场都已被海水覆盖,怪不得所有的通道都必须涉水通行了。脱了鞋系在背包上悬挂在身体两侧,伸脚试试水深,很浅,也不觉得冰,毕竟30几度的气温又阳光灿烂;一打听,就是正常的涨潮而已,大概2小时可退,只是这涨潮时间确实出乎意料。涉水到达广场的游人似乎因此多了几分乐趣,镜头里老婆也不时摆出俏皮的神态,为了拍摄效果,下蹲时屁股不慎碰到了海水,挂在背包上的鞋也险些浸入水中,狼狈并快乐着。广场四边的白色建筑将红色的钟楼簇拥在中间(准确的说,算是一角靠广场内侧的位置),凸显出它的高大雄伟;圣马可教堂紧挨着钟楼,只是此刻有一个维修工程正在进行,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教堂正门上方穹顶上那只长着翅膀的狮子,想来应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吧。绕过钟楼,视野突然开阔,海水对面便是威尼斯下属的另外几个岛屿,圣乔治马焦雷岛上的教堂清晰可见,想必登上那座造型与威尼斯钟楼如出一辙的高塔,回望威尼斯主岛全貌,一定会有更棒的景色;一排罩着蓝色帆布的刚朵拉正在等候着游客出海,靠近它们,以此为背景让老婆拍个照,不巧一个小小的海浪滚到岸边,卷起的水花嗖的就攀上了我的膝盖,身体哆嗦的瞬间,老婆手下快门一闪,便留下一张被朋友评论为表情极其猥琐的照片:)同样的位置,还是老婆的照片好,诶,你说这是模特的差别还是摄影师的差别呢:) 溜达着回酒店check-in,装修一新的房间让你无法想象街道上所看到的陈旧外观。冲个澡再出发,目标是上到钟楼观赏落日。酒店门口就有一个水水公交停靠站,单次票90分钟有效,价格7.5欧(日票貌似17欧,两日票22欧,2个月过去记忆也有点模糊了),和陆上公交一样,第一次使用时打上时间戳,当然革命还是靠自觉。没怎么研究线路,船来了就上,结果上了一条绕着主岛外围行驶的,也还不错,这样就基本把威尼斯主岛内外的水道都看了个遍,尤其是从圣马可广场和圣乔治马焦雷岛之间的海面(Guidecca Channel)通过时,可以同时远眺主岛和圣乔治马焦雷岛;吹着海风,和热情刚朵拉船夫远远地打个招呼,回头看着他的小船慢慢滑入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域。。轮船驶过圣马可广场后继续向东,看样子大概会绕过主岛最东端驶向北边海岸线了(下船后看了下码头上的路线,其实刚才搭乘的线路已经接近终点,之后会沿原路反向行驶),我俩赶紧下船,换乘另一线路返回中心区域。轮船经过钟楼后驶入运河,夕阳洒满了水面,一只只刚朵拉和站立在尾部的船夫成为逆光中最清晰的轮廓,它们不约而同的驶向运河深处,然后逐渐消失到星罗棋布的水网中。我们在离里亚托桥不远处下船,这座据说全部由大理石筑成的桥梁在威尼斯水网里数不清的桥梁中算是个头最大的几座之一,他因《威尼斯商人》闻名遐迩,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此刻却似乎也因维修工程而暂停开放,桥面上的长廊两侧也完全封闭,不得不说又是一大遗憾。。 夕阳逐渐西下,赶紧抄近道返回钟楼,队伍不算太长,等到第二班电梯便顺利登顶。视野所及之处尽是红色的屋顶,圣马可广场潮水已退,一家餐厅设置在广场上的桌椅已有不少游客入座,开始了悠闲的晚餐,夕阳将一道细长的光线投射到广场前方的屋顶上,让画面充满了暖意;换一个方向远眺,圣乔治马焦雷岛占据了画面的中央,而教堂又几乎占据了整个小岛,一样的白墙、红瓦、浅绿色的钟楼尖顶,繁茂的大树从建筑背后探出了一顶墨绿,小岛的一侧整齐的停靠着两行游船,细长的桅杆让人立刻幻想起他们扬帆起航的姿态,更远处威尼斯的外围岛屿连成一线将蓝天碧海分隔,一艘长长的邮轮正从西向东驶去,不知将停靠哪一个港口;再把视线转向西南方向,大运河入海口和Guidecca Channel之间的陆地像极了一艘船头,随时待命驶向亚得里亚海深处;最后来到东北方向,眼皮底下便是圣马可教堂那颇具特色的穹顶,那五个镶嵌着马赛克的所谓拜占庭式大圆顶,实在不知如何欣赏,一瞬间竟然想起工业油罐之类的东西,真是对经典建筑的大不敬:( 晚饭不值回忆,点评上推荐的墨鱼面实在不敢恭维;回酒店路上又淘了一个音乐剧脸谱,照顾一下“威尼斯商人”的生意。明天要不要早起找地方看日出,这是一个问题。9.18 威尼斯 - 佛罗伦萨 要老婆早起那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我自己也是挣扎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起身出门。酒店旁边的海鲜摊贩已开始忙碌的卸货,那些冒着寒气的海鱼看上去非常新鲜;街道上游客稀少,这个时间有举着相机不停拍照的,那都算得上真正的旅人。经过略微纠结,我还是放弃了较远的圣马可广场,选择了北边海岸。清晨的威尼斯温度适宜,刚刚还睡眼朦胧,走了几步居然变得神清气爽起来;靠着地图拐过一条条街道,翻越一座座桥,终于达到海面。眺望东方,其实天已大亮,太阳早就升起,只是被云雾遮挡。吹吹海风,贪婪的吸上几口略带点腥味的新鲜空气,看会儿海鸥翻飞,举起相机才发现未装电池,索性往回走。一家酒店正通过门口的水道来船更换清洁用品;小桥上一位早起的姑娘边走路边跟岸边的中年妇女打了招呼,一看便知是本地居民;一家位于非干道上的餐厅老板正在门外准备食材;除此之外,一路所见只是沉睡的房屋、静静的海水和倒影在水面轻轻晃悠的小桥,也许这才是最美的威尼斯。 回酒店又眯了一觉,掐着时间起床,到超市捎上点沙拉和矿泉水,11:25分的火车,作别水城威尼斯。佛罗伦萨,我们来了。 列车途经博洛尼亚,又是一个常年混迹于意甲的名字,也是罗伯特巴乔职业生涯中后期曾经短暂停留的地方;13:30,停靠佛罗伦萨S.M.Novella火车站。酒店又在2-3个公交站或电车站的尴尬距离处,天气炎热拖着行李自然不便步行,万没料到寻找车站和车票居然成了一场梦魇:) 火车站没有发现售票机,于是老婆等在出站位置,我自己寻着Information指示牌去询问。指示牌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要去的地方有多远,肯定也不会太远,至于有多近就无从知晓了,于是走到中途发现没想象那么近时又不忍放弃,于是就沿着指示出站,下地道,走过长长的一段,上到地面,我去,已经到了火车站对面,而这里不是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Desk,而是Tourism Information Office,幸好我要问的只是一个通用的问题,哪里买天票(因为单次票通常更贵,而且据说车上买还要更贵一点,所以才破费周折的提前买票);工作人员的答案大大出乎哥的预料,居然告诉我天票在卖烟的地方出售。。。苦笑一声,原路返回火车站,找到一家类似的商店,也确实看到有人在咨询交通票,然后..然后我就被告知她这里卖光了。。脸上一道横线。。跟老婆解释了一下,又只得到外头寻觅。火车站外就有好几个公交停靠点,但周围真心没有看到卖烟的地方,就不信这邪,公交站边上居然买不到票!于是我连麦当劳都不放过询问,结果还是失望。。又穿过两条马路,终于找到一家正宗的烟草店,买到那5欧一张的天票;哎,国内打个车也没这么节省,真是自找。好了,问题又来了,坐哪趟车呢?google map的第一推荐成了又一出悲剧的起因。导航带去的地方根本不见车站踪影,附近看到一个有人候车的地方,显示牌上的线路和google map上的很相似,于是求教路人,问我去哪里,报了一个大致的名称(酒店所在地全称的一部分),答曰可以,下一趟就是;正等着,看到一中国留学生,一确认才发现这里是长途车乘车点,原来那意大利帅哥以为我要去的是差不多同名的一个郊区。。。汗,幸好没上车。算了,选择google map上第二个方案吧,那就得先退回火车站外头的公交站,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就非要选择先走出来一段的第一方案。折腾了半天,又热又累又着急,脑子一糊涂,莫名其妙就搞错了方向,幸好开出一站就反应过来;然后下车到马路对面搭乘相同车次,对是对了,只是没想到火车站附近单行区域太多,刚才坐错方向时2分钟的行程居然开了接近10分钟才回到原地。。。到达酒店的时间距下车已经1个多小时。。佛罗伦萨的交通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还没完呢,收拾好行李,去乘坐前往乌菲齐美术馆方向的公交车,到了地图上显示的公交站位置转了一圈就是看不见站牌的影子,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小巴士从背后某条岔路钻出来,才发现站牌在20米开外的另一条马路上,与我们正站在路边的这条马路平行,我只能说,现代化的google map到了历史名城有点水土不服吧。这趟公交车不能直达,这次再不敢轻易相信google的换乘建议了,看看地图上显示的步行距离不算太远,干脆下车沿着河边走过去,正好欣赏河岸建筑,也会从知名的韦齐奥桥旁经过。 阿诺河水静静的流淌在蓝天白云下,徜徉在两岸古老的房屋间,有一种时光倒流至十四五世纪的感觉,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们正在不远处的河岸边比拼作画,等着我们前去评点。美术馆就在韦齐奥桥东边几十米处,一楼的院落跟米兰的布雷拉美术馆相似,四四方方的中庭四周尽是高高的廊柱,幽深的长廊和细腻的雕塑,“他们”高高地站在廊柱外侧的凹槽里,姿态各异的注视着匆匆前来的仰慕者、安静作画的民间艺人、席地而坐的青年,眼神中或有一丝不屑的神态,仿佛在告诉我们,“文艺复兴,那最好的时代早已远去”。 售票处排着两个队伍,有预定的队伍较短,我们排入现场购票的队伍,半小时不到也顺利入场。audio guide有点贵,一犹豫放弃了租用,回国后还是挺后悔——建议大家一定提前想好是否花这笔钱,减少临场抉择(所有这些博物馆艺术馆的audio guide,单独收费的一般也不超过10欧一人;其实不算太贵,但是在一段时间使用不值钱的RMB之后,每一个几欧可能都会对你的心理产生过分的冲击,影响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卢浮宫和布雷拉美术馆相比,乌菲齐美术馆在导引游客方面做得不够好,似乎没有免费的导引册,或者没有放置在显眼的位置,进去后看着众多展厅真是睁眼瞎;赶紧掏出手机搜索攻略,却很难找到特别好的;零零碎碎搜到几篇文章,但又难以靠他们找到名画所在位置,这也让我们发现似乎这里的展厅会不定期更换画作的布置;另一悲催事件是,因为相机某个设置的问题,使用手动设置光圈快门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曝光不足,而我居然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发现,到晚上回酒店才搞定,不过庆幸的是毕竟都发生在到罗马之前,要不真得郁闷死。 最后总算是跟着人流和某几个指向清晰的标志瞻仰到了波提切利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并且赶在闭门前粗略参观完所有展厅,有机会考虑带上孩子来感受一下艺术的熏陶吧。走出美术馆便沿着曲折狭窄的街道往圣百花大教堂方向走,一路上越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古老;威尼斯这样的特色小城自不必说,走在巴黎、慕尼黑、米兰的街道上,虽说周遭建筑也显得很有历史,但毕竟不会产生年代过于久远的感觉;而佛罗伦萨城区的街景却全然一幅十几世纪的模样,大教堂旁粪味浓烈的马车更是加强了这种感受,非得吃一口随处可以买到的美味意大利冰激凌,才能让你瞬间回到二十一世纪。此时已是傍晚时分,绕着大教堂走了大半圈,偶然发现它最美的一面,如果没记错的话,应是西北或正西方向,远离乔托钟楼的一侧;大教堂的外立面以墨绿和白色为主,间或镶嵌着粉色的大理石,夕阳的余晖又铺上一层淡淡的金黄,一幅油画浑然天成。 晚餐继续牛排,味道给力,旁边两桌韩国姑娘对比极其鲜明;一桌坐着俩美女,英语相对流利,和隔壁桌的老外谈笑风生;另一桌四位长相身材都相对平庸,英语也很差,吃饭时显得非常紧张,后来甚至甜点都没上完就要走,感觉还有点狼狈逃离的意思,引得所有人侧目,也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貌似旁边桌的美女也有点尴尬,但也没有上前解围。 老城中心果然交通不够便利,最近的车站也得走上一段距离,所幸往火车站附近的电车站方向走,穿过一条“唐人街”,拐过两个弯就到了,某些街道行人不多,但也真心没觉得不安全,反而夜里走在佛罗伦萨古老的街巷,还挺舒适的。回酒店,再看看明早搭乘班车前往the mall的攻略,老婆等明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吧:)9.19 佛罗伦萨 - the mall - 佛罗伦萨 the mall就是佛罗伦萨远郊的一个奥特莱斯,火车站附近有班车往返。赶在首班车出发前到达车站,候车人已经排成了队伍,瞟上一眼,这是到韩国了:) 我觉得吧,到售票窗口根本不用说你去哪儿,亚洲面孔就是答案。我俩还算幸运,将将赶上第一班车,姑娘们个个兴奋异常;车子刚在购物村挺稳,跟我们一起坐在最后几排的两个台湾人蹭地一下就蹿了出去,居然成为最早下车的乘客;韩国妞们自然也是不甘人后蜂拥而出,老婆和我也只得快步跟上。让我纳闷的是,大家的心思出奇的一致,全车90%的人都排到了PRADA的门口,到GUCCI去的几位似乎也是因为实在排得太靠后,所幸换了阵地。难道真有一场扫货大战?这帮人真的如传说一样一开门,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包包就抢?不得不承认,我这种土货有点紧张了,要是老婆看上的包买不到,岂不是扫兴,说不定罗马都没心情玩了:) 一级准备!(恐龙特急克塞号吗)离10点的开门时间还早,于是我排好队,让老婆凑跟前试图透过玻璃看看店内商品分布啥的,为之后顺利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好准备,不过其实什么都看不清楚,安心等待吧。9点50左右,几位统一着装的俊男靓女拖着步子走过来,从商店的侧门进入,队伍开始有点骚动,大战一触即发! 实际远没有想象中夸张,就我观察,整体上大家其实都还比较理智。门一开,长长的队伍很快便分散到了不同的商品区,毕竟每个人的目标、品味、预算都不尽相同,基本没有出现几个人疯抢同一货品的情景。即便是杀手包这样的热销货,大部分人也都经过了仔细询问、视镜、算价的基本流程才决定是否购买。购买的程序是告诉导购你中意的商品,她利用手持设备查询是否有存货,然后将你在进门时收到的顾客ID登记到系统中,之后原则上你应该在1小时以内完成支付,实际上大概并未特别严格的执行,毕竟排队的时间很难估计。另外,有的导购可能会刻意刁难,要求每一个ID只能买一个包,排队结账时后面的北京姑娘和他的同伴就有此遭遇;更可笑的是,他们换了一个人试图订购同一个包时,居然那位导购小姐还是果断的拒绝,并且告诉她知道他们是朋友关系。且不管这位导购姑娘是不是对于中国人的购物能力心存妒忌或是什么别的原因,看客们须知的是别多嘴问太多问题就行,有时候人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嘛,没有商人会刻意和钱过不去的。。 逛了一刻钟,老婆看中了一个黑色的小号杀手包,正犹豫间,有不会英文的四川中年妇女过来询问导购刚刚解释过的程序,老婆出于好心解释了一遍,没想到立刻凑过来几个同胞七嘴八舌的问出各种问题,我不得不自私地打断了老婆的回答,催促她赶紧预定,因为刚刚我已经见到另一件商品售罄后被导购打包撤出了橱窗,这时候就容不得你再多耽搁了。关于是否应该购买奢侈品的话题就不在这里争论了,至于很多人会感兴趣的价格话题,老实说这里的PRADA确实非常便宜,网上的代购价格一般在此基础上再上浮10%-20%左右吧,如果你一定需要一个这样的商品,又正巧来到佛罗伦萨附近,到the mall购买是很划算的选择。之后的过程不多说,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排队结账时。一共7,8个队伍,排我前面的前面正好是之前老婆给解答过购物规则的四川老乡,眼看轮到她了,这阿姨回头一招呼,4,5个同伴哗哗哗全凑上来了,有人递给她自己的ID,有人索性就站到她旁边。排我前面的三位看似东南亚华裔的购物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士和两位老太)有点不爽了,开始用英文讨论,其中一位老太用中文说了一句“中国人真有钱”。。我微笑了一下,心理估摸着这几位看来买不了多少东西的吧。。。可等到他们结账时傻眼的是我。因为对单张信用卡、单本护照的购物数量都有一定限制(仍然,执行时会适度宽松),这小年青就不间断的掏出护照和信用卡,最后还使用了一沓现金,光小钱包就入了十几二十个,PRADA的大号购物袋装了整整4个还是5个;出门就看到他们把战利品装进拉杆箱,又堂而皇之拖着箱子近了GUCCI店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代购? The mall购物村面积不大,进驻商家也不如斯图加特麦琴根多,但折扣率似乎更高一些,尤其是PRADA、GUICCI几个大牌,Burberry的风衣和围巾价格相比国内也很实惠,哥哥我也在COACH淘到一个公文包,算下来210欧,回成都后商场逛逛,怎么也得3、4千了。还有一大便利就是此处当场现金退税,遇到一个中文巨好的意大利姑娘,正好为我们服务完就下班,那个开心啊,感觉应该是晚上有约会吧:) 回到酒店将购物袋放好,便马不停蹄赶往米开朗基罗广场,站在“大卫”身旁,再感受一番这座古城的魅力。再见,翡冷翠。9.20 佛罗伦萨 - 罗马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选择从佛罗伦萨进。因为意大利是主要目的国,所以为了节省行程,要么就是从南往北,要么就是从北往南。曾经有过一个计划是从苏黎世飞那不勒斯(机票便宜),然后一路往北从米兰回国,后来因为婚假减少了几天不得已放弃了柏林和那不勒斯,而且要去马特宏峰,自然也就选择搭乘火车一路向南,从米兰进意大利,从罗马回国。 罗马火车站内就有地铁站,我们选择了48小时通票,购票便捷,人工窗口竟然有叫号装置,经历过佛罗伦萨火车站购票的曲折,感觉重新回到了新世纪。罗马的地铁系统也非常古老,但是里程数并不长,据说是因为这座城市历史太过悠久,随处都可能存在埋藏于地下的文物古迹,因此不敢轻易开挖新的线路;但是2天下来我们的整体感受是,罗马城在保障交通的便利和维护文物古迹之间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是一座同时兼具现代感和丰厚历史内涵的城市。虽然未能往许愿池投下一枚硬币,但我想我们一定会回到罗马的,因为还远没看够呢。 这次下榻的是一家B&B,位于梵蒂冈附近,离地铁站仍然还是400-500米;选择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考虑到这个区域可能治安更好,二来预定了上午的梵蒂冈博物馆,住得近一些就不用早起;另外其他著名景点如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堡也都在附近,离西班牙广场也就是1个地铁站的距离。在Lepanto下车,没有电梯 。。。哼哧哼哧爬到地面,罗马正骄阳似火,只能沿着房屋的阴影走;梵蒂冈街区规划得非常整齐,横平竖直的街道将街区划分成一个个方块,这和之前走过的城市截然不同。走到地图标记的位置却只见一扇紧闭的大铁门,没有任何旅馆标记。正犹豫着,一位意大利男士和一位亚裔女士迎面走来,并主动询问我们是不是在找XXX酒店;原来之前她给过我们邮件询问大概到达的时间,一时忘了回复,害得人家大中午的专门过来查看。铁门开启,果然是booking上见到的那个种满花草的小院落。这样的大铁门和庭院在欧洲比较普遍,只是私家车好像只能停在路边了。这家B&B只有3-4个房间,由于房间正在打扫,只能把行李先行寄存。然后老板娘开始给我们介绍罗马、梵蒂冈以及酒店周围的餐饮,从booking的评论上早有耳闻这位日裔老板娘的热情和。。。“啰嗦”,她这介绍可真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按网上的说法,你要不打断或者引导她结束谈话,那耗这儿半小时妥妥的。穷游上有说周日中午大主教会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弥撒,可惜我刚一提到,老板娘就遗憾的告诉我大主教正在美国还是古巴访问呢,只能作罢。 午饭选择了老板娘介绍的一家附近的中餐厅,温州人所开,生意看起来很冷清,点了两个家常菜,味道只能说在国内的话肯定无人会光顾,价格倒是能够接受,加起来13欧左右;不过米饭1欧1碗,hmm …… 第一站,共和国广场。必去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印象中在网上看到说这里就是90年代经典的意甲联赛转播片头里交警指挥画面拍摄地,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做梦编撰出来的,反正写这一段之前上网确认了一下,又搜不到明确的说法,视频里也难以辨认;今天的共和国广场是一个环岛,似乎没有交警存在的必要,但是带着那份念想,绕着环岛中央的圣女喷泉走上一圈,想象着刚接触意大利足球的年代,还是挺开心的。喷泉背后的扇形大楼里有一些餐厅,周日午后,居然已经有一场意甲联赛开赛了,国际米兰1:0领先XXX,作为尤文球迷就有那么点不爽了:) 一只黑乌鸦(鸽子?)居然飞进餐厅,站在一个盛满花生的大木桶上,任服务生和顾客在它身旁来回走动也不动弹,它是国际米兰球迷吧。 第二站,许愿池。果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原本用于饮马的的喷泉在罗马城随处可见,我们从地铁共和国广场上一站Barberini下,步行前往许愿池的路上就偶遇了建于17世纪的特里同喷泉,而Barberini广场角落还隐藏着一座差不多年代修建的蜜蜂喷泉。许愿池其实就是特雷维喷泉,因所在位置当初是一个三岔口(特雷维)而得名,又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被称为少女喷泉,修建于18世纪中期,主体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至于许愿的意思那纯粹是罗马人编纂的一个故事,号称投入一枚硬币就一定会再次回到罗马,投入两枚怎样,三枚又怎样。。。不巧喷泉尚在整修,拥挤的人群只能在栏杆外侧远远的许下自己的心愿。 第三站,万神殿。从许愿池跟着人流就能到达万神殿。斑驳陈旧的外表下是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悠长岁月和屋大维、哈德良这些伟大的名字。走进神庙,光线从顶部唯一的采光点倾泻而下,可以想象为什么万神殿会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建筑师们学习的对象。据说巨匠拉斐尔正是长眠于此,不觉多了一份肃穆感。 第四站,四河喷泉。从万神殿前往四河喷泉的路上,街头卖画的“民间艺人”逐渐增多,终于被一巴基斯坦的哥们忽悠成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后,居然很兴奋的说“我们是朋友”,哈哈,他就是靠这个忽悠中国人的吧:) 后来看到一模一样的画作,才终于肯定这些人都只是小贩而已,这些画作肯定都是批量“生产”出来的,说不定就来自某些艺术学校或者培训班,甚至就是机器复印出来,只是看起来确实像出自于手绘而已。Anyway,也不算贵,挂到客厅里做个纪念挺好的。四河喷泉位于纳沃纳广场,是广场上三座喷泉中间的一座,也是出自贝尼尼的设计,四个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塑分别代表了四大洲的四条河流: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可是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是长江和亚马逊河呢?海神喷泉和摩尔喷泉分别位于四河喷泉的北侧和南侧,及纳沃纳广场的两端,设计者巧妙地选择了传说中的人、神、动物和道具,通过细腻的雕塑,喷泉徐徐喷涌而出的似乎不再是水,而是来自几百年前的伟大创意。广场非常热闹,也有国内常见的那种扮作雕像“骗取”合影然后收费的,有一老外合影完成被“雕塑”吓了一跳还是很开心的给了点钱,至于您是否把这看做骗局,可能就得看您的心情和钱包了。 第五站,威尼斯广场。在一个身穿蓝色制服脚蹬白色靴子,腰间系着白色腰带,头顶夸张大檐帽的乐队吹奏出的欢快的乐曲声中,我们离开纳沃纳广场,往威尼斯广场出发。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大道旁有一座外观毫不显眼的教堂,内饰却相当华丽,原来这里叫作圣安德肋圣殿,建于1665年,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大厅的正中央还特意平放了一面镜子,想来是为了便于参观者观赏精美的穹顶壁画吧。沿着埃马努埃莱二世大道继续往东经过一个有三角形环岛的丁字路口右拐进入Via di Torre Argentina大街,路口的东南角有一片下沉式区域,古老残缺的廊柱和砖墙与蓬勃生长的绿草和大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把那句经典名言略加修改,old history never dies, it just fades away. 这片遗迹被称作银塔广场,Largo di Torre Argentina,显然旁边的大街正是因其而得名,原为战神广场祭祀区,兴建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历经岁月侵蚀和大火破坏,曾经支撑起神殿的圆形廊柱至今仍倔强的挺立着,唤起有兴趣的游客对罗马历史的追溯。查阅网上的介绍,更是得知,广场内一处灰石高台,竟是凯撒遇刺事件的发生地;是的,一处遗迹,即便它没能成为斗兽场之类的地标性建筑,它也绝非仅仅是几块破烂的石头、几根残缺的柱子而已,历史就是由过去特定时间发生的故事组成,而遗迹正是这些故事发生的场所。。沿着银塔广场南侧大街向东就能从侧面先行瞻仰威尼斯广场上宏伟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正是这位在米兰和罗马的游记里频繁出现的人物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纪念堂的16根圆柱笔直挺立,行成一个圆弧,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青铜雕像包围在中心,更突显了他的威武,只是他的座驾虽正抬起左蹄健步向前,却低埋着头颅,这应作何解读?绕至威尼斯广场中央,摄像头正对纪念堂,耐心等待意大利国旗迎风展开,却终未遂愿。也罢,这褶皱的国旗姿态也恰能匹配欧洲PIGS四国之一经济羸弱的意大利。 第六站,古罗马遗址。绕过纪念堂西南角的天坛广场,爬上一段长长的阶梯到达国会大厦广场,这是一个很小的广场,北侧是纪念堂,南侧为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穿过博物馆旁边(广场东南角)一条几十米的小巷,就像穿越了2千年,将古罗马的城市中心拉近到眼皮底下。无需多言,只后悔没有踩上那条罗马最古老的道路——神圣之路,行走在那一座座神庙、凯旋门之间,感受2千年的岁月变迁。 第七站,斗兽场。国会广场东北角有一条叫作Via di San Pietro in Carcere的小道,在埃马努埃莱二世和罗马遗址中间蜿蜒而下进入帝国广场大道。大道的尽头就是鼎鼎大名的罗马斗兽场。站在近处仰视,不得不承认它的气势,据说可以容纳5万人,想来今天意大利的很多球场也达不到这个容量吧。但是和足球相比,斗兽场里曾经的画面还是过于残酷了些。仁者见仁吧。有趣的经历是,在斗兽场外,我俩成功的与朋友夫妇相遇并留影一张。他俩跟团从奥地利进入意大利,昨日参观完威尼斯后入住博洛尼亚,得知也是今日参观罗马,我们便憧憬着能否来一场异国偶遇。团队的安排相对固定,而我俩虽然自由,但因为行程较多,也不便因为这个目的彻底打乱安排;事实上,一下午走过来我们也几乎没有刻意凑时间,也几乎忘了这回事。直到走上帝国广场大道,微信朋友,才知道他们的大巴刚刚在威尼斯广场兜了几圈,正朝君士坦丁凯旋门而来,于是便留下了这段有趣的回忆。他们离开罗马将再次往北经佛罗伦萨前往瑞士和法国,那就回国再见吧:)世界真奇妙。 第八站,西班牙广场。斗兽场乘坐地铁经特米尼火车站换乘后到达西班牙广场,这个仅仅因为”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站在台阶上吃冰激凌而成名的地方果然人满为患。还不如去对面的奢侈品一条街(孔多蒂大街)逛逛,还有朋友交代的两个任务没有完成啊。。商店归来,恰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西班牙广场的台阶最高处正是欣赏晚霞的好去处。可不是吗,刚找到可以落座的地方,身旁一对情侣已经在落日的余晖中忘情亲吻起来了。罗马的天空无比清澈,夕阳的光线显得格外温暖,教堂的圆顶勾勒出漂亮的轮廓,只是旁边屋顶上那一根根高耸的天线实在恼人,真想飞过去一把扯掉。坐上几分钟赶紧撤离,这高台上有电梯可直达地铁站,此地不宜久留,以防我们也情不自禁。。 回到酒店附近觅食,本打算去酒店老板推荐的另一家餐厅,找了好久才看见很小的标牌,却已然打烊,走累了的俩人干脆就近走进一家菲律宾餐厅,正赶上几个菲国大家庭在此聚餐,可把我们等得够呛。。至于对菲律宾友人的点评,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9.21 罗马 在意大利的前几日,唯有威尼斯的住宿包含了早餐,罗马这家B&B其实是给你一张券到附近一家咖啡店兑换,一个小面包一小杯咖啡,难怪Booking上有人吐槽,只是味道还行,咖啡店的环境也还OK。早餐后前往梵蒂冈博物馆,围墙外的长队着实吓了我一跳,庆幸自己早有预定。另一发现是,这里有不少挂着“工牌”的印度人前来跟游客搭讪,名义上似乎是帮你带路什么的,但我感觉应该还是黄牛吧?看来,国外的黄牛生意,中国人又慢了一步啊。不知道是不是游客过多的缘故,门口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检查预定的时间,我们跟着队伍进入博物馆的时间实际上比预定至少早了半个小时。进大门后,将事先打印的确认信到柜台更换为门票,租一个audio guide,开始我们罗马之行唯一的一次付费参观:) 一个字,棒!相比于卢浮宫那样四通八达的展厅布置(当然,可能卢浮宫过于庞大,必须考虑人流分散),我更喜欢梵蒂冈博物馆这样几乎单向的导览。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也都沿着参观顺序,仔细的欣赏了每一个展厅,并没有像在卢浮宫直奔蒙娜丽莎而去一般,匆匆跑向拉斐尔画室和西斯廷礼拜堂。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在众多的艺术品中,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大作也确实是我们停留最长时间,最仔细倾听audio guide的。除此之外,当然也有太多名家之作可以谋杀你的时间;看着老婆从出发前对博物馆艺术馆的犹豫,到现在的专注欣赏,非常开心。不过稍有遗憾就是西斯廷教堂不允许拍摄,所以无法用自己的镜头来记录那几个经典的画面了。保护文物重要! 一个面包一杯咖啡果然不给力,分分钟就被欣赏名画时的思考给消耗光了。从博物馆出来,饿得够呛,又回到昨天那家中餐馆,却发现很是热闹,几分钟时间就先后进来两个旅游团,看来昨天的冷清只是因为我们来错了时间而已。听着老板操起熟练的意大利语,猜想他们初来乍到时的艰辛,由衷的在心里竖个大拇指! 饭后再次回到孔多蒂大街,昨日给朋友看的F包包没有她最钟意的颜色了,微信了几个备选,今天带着她的答案顺利完成采购;顺便又兜了一圈,没能找到满意的墨镜,悻悻地返回酒店,稍事休整,时间已经不早,赶紧往圣彼得大教堂出发,可还是将将错过了登顶的最晚时间,出国旅行改朋友代购是有代价的啊,同志们:) 所幸没有错过夕阳西下,教堂的圆顶和不同姿态的人物雕塑在逆光下多了一份神圣感,月亮在另一侧的蓝色天幕里悄悄探出了头,广场中央的方尖碑历经500年仍傲然挺立,想象一下站满信徒的广场,那将是何等的气势。下一次来罗马,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傍晚时分登顶圣彼得大教堂,站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将是怎样一种感受。排队参观完教堂大殿,沿着广场前方的协和大道直达圣天使堡,据说哈德良皇帝就曾经长眠于此;一对新人正在夕阳下以大教堂为背景拍摄婚纱照,忍不住驻足欣赏,祝你们幸福!通过圣天使桥跨越台伯河,1900年来,在那些沉默的雕塑注视下,有多少朝圣者从这里经过前往圣彼得大殿后又悄然离去;而只有月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个几乎固定的时间,前来陪伴。站在桥上,往东望去,远处的天空竟然呈现出一缕粉色,多彩的罗马;台伯河水在桥下静静的流淌,伴着罗马悠长的岁月。再见,罗马!9.22 罗马 - 阿布扎比 - 成都 晚上9点的飞机,计划中午出发前往机场,上午就不打算走远,于是附近逛逛商场看看男士衬衫,终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size;索性又闲逛到圣彼得大教堂,可惜队伍太长,只能放弃登顶计划;溜达着回去,Rienzo大街上偶遇一家冰激凌店,带着一点残留的纯正意式冰激凌味道离开意大利,也是一种念想:) 罗马前往达芬奇国际机场的班车在特米尼火车站发车,频率较高,车站候车厅购票即可。快开车了,突然觉得还是有点饿,急匆匆在便利店买上一份沙拉,差点错过这班列车(那就滞留罗马好了,反正也不想走,哈哈)。事实证明我俩乘坐国际航班的经验还是太少,本以为可以提前check in,然后就能尽早办理退税,避免排长队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退税,事实上这里只提前了不到3个小时开始办理。足足在机场浪费了大半天;更郁闷的是,快开始办理时突然来了一个成都老年团,工作人员重新安排排队位置,也根本不理会我俩和另外几个老外已经在最开始的位置等候了很长时间,而这些同胞们也没人主动为我们让位;幸好导游同志还是很讲道理,在我沟通之后就主动提醒了她的团员让我们排到前面(当然,肯定也不会是原来第一的位置,你懂的,sigh);这时候几个老外也开始和他们交涉,那表情,怎一个可怜能够表达;我赶紧帮忙解释了一下,也让他们排到了我们身后,哎,这曲折都拜意大利人的工作所赐,你懂的。好在退税过程顺利,需要托运的退税物品在安检前办理,然后重新放入行李箱;随身携带的行李安检后退税,队伍不算太长,检查也不严格,把名表戴在手上现取下来的大有人在,亏得我们还把所有的东西放回了原装口袋;只是罗马机场此时不支持现金退税,2个月过去,Global Blue的先后都收到了,剩下一笔巴黎春天的走另一家公司(taxFree?)的退税款迄今不见踪迹。再说回机场,免税店的人非常多,但是价格并不实惠,巧克力比起我们在瑞士采购的还是贵了一些。肚子又饿了,走进餐厅,于是就吃到了本次旅行中最不忍回味的烤土豆。登机前,再次欣赏了旅客弹奏的钢琴曲,一位身着国际米兰队服的韩国小哥和一位帅气的欧洲小伙子分别进行了表演,不论水平如何,其他乘客都会报以谢意,很暖心的画面。 人算不如天算,回到成都还是发现一件行李被航空公司落在了阿布扎比,好在只等了一天就送到了家;借此申请行李延误险,居然顺利理赔成功,把签证时办理保险的花费挣了回来,还略有盈余。 蜜月旅行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旅行还常有,蜜月也可以月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