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阴间晴,时有小雨 莫尔德—大西洋之路—瑞典穆拉的Tällhburg大西洋之路是在本次旅程规划中后加的景点,为它甚至牺牲了奥斯陆。从网上的介绍看,这是一条用各种桥梁将若干小岛连接起来的特殊公路。从进入开始,老大便兴致勃勃地开始统计桥的数目,过了几座常规的小桥,很快就看到了传说中的“断桥”,这桥由于造型奇特,从某个角度看,上桥的车辆似乎是冲向一座滑雪跳台,开着开着便消失在半空中,很奇妙的视觉效果。断桥周边的景色也不错。在桥的一侧照了几张相,遇到一条对人极其热情友好的大狗,纯粹的自来熟。然后兴致勃勃地上车,奔赴下一座桥。开出不久,偶然回头却发现只有从另一侧才可拍出“断”的效果,一致同意必须退回去,虽然来往车辆不多,但大家还是都抓到了满意的片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从这座桥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期待中的其他桥,至今都没想明白现实与传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无奈继续前行,过了一条5.8km的隧道(收费500多克朗),出口便到了克里斯安桑,结束了我们只有一座可看之桥的大西洋之路的旅程。(回来查百度,“大西洋之路独特的建筑特点,使它被不少人称为真正的通天之路。大西洋海滨公路由8座小桥组成,每座桥又经过一个小岛。这条公路设计独特,经过了各个小岛上的自然景观。这条路又名64号公路,被挪威人评为“世纪建筑”,也被英国卫报列为世界上最好的公路旅行之一”。遂恍然大悟,上“断桥”继续前行才是正确的路线,当然最后还得掉头回来,不过往返只有不到20km而已,遗憾)。照片描述:大西洋之路,全名“大西洋海滨公路”。建造在挪威阿尔法罗密欧,全长5.4英里(约合8.69公里),位于挪威西海岸,于1989年通车。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通天公路”,蜿蜒崎岖的道路和沿途的自然美景,这些将大西洋之路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佳公路旅行目的地之一。照片描述:没有桥的景色依然美丽照片描述:一条自来熟的可爱狗狗照片描述:克里斯蒂安松港口后面基本就是埋头赶路,目的地是瑞典的MORA,途中路过一座木板教堂。下午4点左右行至Riskgrense,我和小玥提示快至边界了,老大首先发现公路的颜色已由黑变红,疑惑中天城看到了路边小木屋上飘扬的已是瑞典国旗,毫不犹豫地掉头杀回,果然在道边发现了界碑。由于进入挪威是乘船所以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界碑,激动地又是各种pose的摆拍。照片描述:湖光山色,醉了照片描述:木板教堂,建于从北欧神话转向信奉基督教的双重信仰并存的时代。照片描述:小菲跨越国境线照片描述:挪威与瑞典的界碑 瑞典是典型的北欧风光,蜿蜒的红色公路两旁是绿色的松林,如筷子般细、高、直的树干,间或可见少量白桦。时常从车旁掠过的湖光山色,让人立即理解了为什么欧洲会出那么多的油画大师。在MORA的中餐馆吃了晚饭,餐馆中除了厨师根本找不到中国人,所有服务员都是瑞典人。几天中餐下来已经知道欧洲的中餐完全不能以国内标准来衡量,完全不能期待什么京川鲁粤口味,只有牛、猪、羊、鸡、海鲜搭配罐头蔬菜加各种酱汁,今晚点了4个菜,除了一份中国大虾外,其余3个菜从外形到味道几乎没有差别。瑞典物价与挪威差不多,略便宜些。MORA城市不大,却整洁漂亮。21:00左右赶到了Tällhburg的一所湖边度假村。放好东西,趁天亮还去附近转了转。照片描述:小城穆拉(mora)景色照片描述:在挪威难得一见的阳光一进入 瑞典就毫不吝啬地撒了下来。照片描述:鲜花围绕的湖畔度假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