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尚在咿呀学语时,父亲总爱拿出一张巨幅的世界地图,指着大公鸡以北的辽阔疆域,与我娓娓道来:“中国的北面呀,以前有一个名叫苏联的国家,可是她几年前分裂成了十五个独立的共和国,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稍稍长大些后,对地图萌生了极大兴趣的我,开始尝试起复述这些国家的名称:罗斯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为什么只有14个国家呢?当时的我还不懂如何上网,只得拿出地球仪仔仔细细地数啊数,数了一整个下午,依然一无所获。直到傍晚,父亲下班回家,用一根牙签挑出了那个”存在于注释栏“内的国家——摩尔多瓦,至此,这个苏联的”第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论时间是第十三个加盟共和国,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降级以后变成第十二个)的名字即牢牢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历史背景摩尔多瓦的存在感,无外乎 它是著名的“欧洲最没存在感的国家”了吧。作为摩尔多瓦前身的摩尔达维亚公国,其成立不久后,便沦为了匈牙利王国的附庸。假手波兰获得短暂独立后它又与之反目成仇,不得不向奥斯曼寻求援助,于是就开始了作为奥斯曼附庸的四百余年的历史。1812年比萨拉比亚地区(囊括如今的摩尔多瓦共和国,另包含顿涅斯特河口地区,拥有黑海出海口)被根据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给俄罗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又凭巴黎和约归还给了摩尔达维亚公国。1878年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后又重占比萨拉比亚南部,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彻底解体,宣布独立后的摩尔达维亚选择与罗马尼亚合并(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与瓦拉几亚为同宗同文的三个公国,此三国为共同构成了如今罗马尼亚的雏形),二战时,1940年苏联强占比萨拉比亚,在其北部成立了当时的第十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其宣布独立,并通过了支持国家独立的公投,避免了被罗马尼亚吞并的命运。写了几百个字,却没有一字与摩尔多瓦的“自我奋斗”有关,全都是他国强加的“历史的进程”。只能说,摩尔多瓦这个小国,是过去七百年东欧强权变迁史的最佳见证者。故在摩尔多瓦,你能看到东西方文明在此处汇聚碰撞,营造出一种别有韵味的自然与人文风光。交通国际交通此次一心想动身去摩尔多瓦,一方面是摩尔多瓦开放免签的带动,另一方面是wizzair三番五次地为摩尔多瓦做的推介。于是我就提前三个月购买了科隆-波恩机场——柏林幸福田野机场的Ryanair往返票,以及柏林幸福田野机场——基希讷乌国际机场的wizzair往返票。一共66欧。可到了十月份,ryanair突然告诉我,十一月起科隆——柏林的航线取消了,可以选择换个时间的同一航线机票或者直接退票,反正不肯赔偿。给ryanair热线打了个电话,他们也只是说很抱歉,很抱歉,无奈,因为wizzair的机票已然定好,只能选择退票。柏林幸福田野机场是一座可以望文生意的机场——经此处起飞的航班绝大部分隶属廉航,故而留给我的选择就很少了。斟酌再三,最终我选择坐火车至布鲁塞尔,再从布鲁塞尔乘ryanair的另一航班至柏林幸福田野机场。这是我第四次造访柏林幸福田野机场了,于是乎,我驾轻就熟地找到了D航站楼Arrival餐厅的沙发,并不舒适地睡了一夜(机场外intercity hotel一晚就要80欧),第二天一早即起身乘坐wizzair的航班前往基希讷乌。国内交通红色为打车,蓝色为marshrutky(小巴)由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摩尔多瓦很多城市之间并没有长途大巴(我只看见基希讷乌和蒂拉斯波尔之间有),设有直达小巴线路的也不多,还要到指定站点乘车。而东欧又是出了名的人力成本低廉,打车/包车相当的便宜。于是我就能打车就打车,如果坐小巴实在是太方便了。。。。。。那就坐小巴吧。这里推荐一个当地的打车软件,itaxi,在摩尔多瓦的各大城市可用。由于几年没回国了,没赶上国内打车app的大潮,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打车app,还是感到相当的惊奇与方便......打开软件自动定位,也可以自主调整位置。时间最晚可设置为第三天。当然,在大部分的荒郊野岭和小城市,这个软件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只能寻求当地宾馆或餐厅的帮助,请他们帮忙叫一下车。 我从基希讷乌市中心打车至cricova酒庄(17公里)花费80mdl+15mdl小费,从基希讷乌打车至old ohrei(60公里)花费200mdl,此段路程必须打车,并没有直达的公交。从old ohrei打车至soroca花费600mdl(140公里)。小巴就要便宜许多了,麻烦的是,乘车一定要去autogara(俄语вокзал),这些小巴算是半官方半私人的吧,只要你看当地的大爷大妈也乘,上车前确定好价格,那就没问题了。我从soroca至chisinau (160公里)花费75mdl+5mdl小费,chisinau至tiraspol 去程花费50 mdl,返程花费39 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国货币(汇率和mdl基本是1:1).总体来说这次摩尔多瓦之行并没有在交通上浪费太多时间,小巴有小巴的好处,中途0停靠,时间上并不比打的慢太多。当然,如果有能力自驾,我还是推荐大家选择自驾吧,毕竟更加灵活自由些。但如果从经济角度考虑,即使每段路程都打的,价格还是会比自驾租车便宜的......货币、签证、通信与语言货币摩尔多瓦汇率简称mdl.这是基希讷乌市中心的汇率,和欧元的汇率约为1:20,在实际操作中,当地的商家/宾馆/餐厅还是很乐意收取欧元的,通用汇率1:20。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的汇率和mdl是20:19。可能它就是故意想压摩尔多瓦一头,又不好相差太大致使双方居民的不便,最后决定就只贵那么5%。在农贸市场的外街(东正教堂旁)有换汇的商店。摩尔多瓦货币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货币(中间为5元塑料硬币)签证自今年九月起,持有效申根签的中国居民可免签90天入境摩尔多瓦,故无需再申请摩尔多瓦电子签了。从摩尔多瓦其他地区进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需填写入境卡,只有三天有效期,逾期需申请签证。通信欧盟主流通信公司并不在摩尔多瓦提供服务。抵达基希讷乌市中心后,可至报刊亭或orange门面店购买电话卡。我选择的是moldcell的60mdl套餐,内含1g流量300min通话,有效期一年。插卡后选择配置电话卡,10分钟后可上网。语言摩尔多瓦通用罗马尼亚语和俄语,大部分人的日常交流语言和学术用语为俄语。由于摩尔多瓦没有大学,这一点在这次旅程中多次被人提及,想要继续深造的摩尔多瓦人中,选择到罗马尼亚留学的也会将罗马尼亚语作为日常用语。大部分摩尔多瓦人完全不会英语,部分旅游景点和宾馆招待员例外。故提前安装好俄语/罗马尼亚语离线语言包至关重要。Day 1 基希讷乌cricova 酒庄之旅出了机场,却发现今日是难得的好天气——不是单调无味的万里晴空,也无令人压抑的漫天乌云。一切恰到好处。真是个美好的开始呢。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房屋又重新低矮破旧了起来。抵达今日入住的宾馆后,稍稍整顿,我即启程前往cricova winery.cricova酒庄可以算是摩尔多瓦最富盛名的一家了,曾接待国家元首、社会名流百余次。作为摩尔多瓦旅游的必去之地,参观酒庄自然是要提前预定了。酒庄参观预定:http://cricovavin.md/酒庄官网:http://cricova.md/各位可先在官网了解一下酒庄的历史和藏酒,再前往第一个网站,选择预定参观的时间和参观的套餐种类。进入预定网址后,选择EN,下拉可查看参观套餐:起初我是想预定package traditional的,和工作人员联系后得知,tradtional和vip都需4人起订。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预定了professional套餐。点击contacts按钮进行预定:再经历多次与工作人员的确认和咨询后,我发现,直接给他的邮箱发信息,是永远得不到回复的。想要联系酒庄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下面的 booking窗口。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给你的邮箱发了邮件,你直接回复那封邮件也是没用的,只能再跑到这个窗口,把之前说的 你是谁谁谁要咨询什么事 再讲一遍。。。。。。then continue。预定只需提供姓名、时间和套餐名,无需支付或信用卡担保,到店后付款。回到正题。从我入住的宾馆(park lane hotel)前往cricova winery大约16公里的路程,耗时25分钟。我直接让宾馆前台帮我叫了出租,共花费80mdl.出城10公里后,偌大的葡萄田就呈现在了眼前——只可惜当下是深秋时节,葡萄架上已然是空空落落。斜阳洒满了沿路两侧的山谷,金灿灿的葡萄架从谷底连至远山,再从远山通向天际。下车后,红旗所在的建筑就是接待处了。只需提前十分钟到达,将姓名告知工作人员,付款后,即可安心在此处等待向导到来。作为曾今世界最大的酒窖,步行参观是完全不可能的。cricova的好处在于,无需自行准备汽车,酒庄提供一辆专供参观的小巴。因时间有限,只在少数几处景点停留。向导会先领大家去放映室看一段大约15分钟的纪录片,并提供每人一杯sparkling(并不算入套餐内的六支酒中)之后是“摇酒”工厂。作为一个主要生产sparking的酒庄,cricova雇佣了大量当地的妙龄少女为他......摇酒瓶。下图中的每一支酒,每天都经历一次人工摇晃。摇晃的标准是短暂静置,内部通透,杂质均匀。而一瓶合格可以出厂的sparkling,则必须静置长时间后依旧无比通透,毫无杂质。向导还特意提及,在摩尔多瓦没有大学,很多当地的少女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来这里摇酒杯了。摇啊摇啊,就从少女摇成了大妈。一辈子经手的事业,可能就仅此一件了。紧接着是酒庄的名人堂。一整面墙上贴满了拜访过cricova的政要、名流。普京多次拜访cricova,并在此处留下了大量的私人藏酒。还有默克尔的哦。镇馆之宝——1902年出产的红酒。酒庄共有5个会客室。其中最大最豪华者,为专供政要名流使用的“总统包间”。其余的四个包间:可能算是运气还不错吧,这次我被分到的包间,个人感觉是总统包间以外最别致的一个。只有四个座位,我和此行同行的伙伴一侧,另一侧是一个德国人。因为professional的价格只有tradtional的一半,虽然酒只少一支,小食就显得比较寒酸了。统共只有些奶酪和饼干,麻花状的饼干尝起来倒有些像西亭脆饼。前后共上了六支酒——先是一杯sparking,然后一杯riesling,一杯rosa,最后是三杯红葡萄酒:干红、半干、芬芳。 向导会仔细介绍每支酒的特点,引导你品酒。譬如她会告诉你那杯rosa闻起来有很强的草莓味......当然她说之前,我是半点没闻出来的。整个过程相当的漫长,中间我们还和对面的德国人相谈甚欢,本该1小时50分钟的流程被我们拖到了三个小时......最后向导微笑着给我们下了“逐客令”,也算是酒足,却未饭饱。夜色笼罩下,我和同学再打车回到了宾馆。本是想晚上再在基希讷乌城里逛一逛的,只可惜买完电话卡后,我和同学一回宾馆,就倒床上睡着了。回顾第一日的行程,只是参观了一个酒庄而已。(肝到12点半啦,明天一早起来继续写,顺便看看能不能把上次波黑的也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