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篇:"Every fleck of light reminds me how much I’ve yet to see"每一点光芒都提醒我世界万千,没看到的还很多。。。。。。——摘录2015年深秋我和LG两人全程自驾,路线为法兰克福——海德堡——巴登巴登——弗赖堡——梅尔斯堡——福森——慕尼黑——贝希特斯加登——萨尔茨堡——哈尔施塔特——维也纳——CK小镇——布拉格——罗腾堡——法兰克福,从法兰克福开始,兜一圈,最后回到法兰克福,用18天走过2500公里,感受中世纪的中欧。德国篇:把心遗落在了海德堡香港飞多哈转机到法兰克福,机场取了网上租好的车,马不停蹄的直接开到海德堡。但是当你到的那刻发现一切劳顿都是值得的。歌德在这里留下了一句“我把心遗落在了海德堡”内卡河流淌过整个海德堡,最终汇入莱茵河在内卡河对岸看海德堡老城,山上的古堡通向圣灵教堂的街道,夕阳若下圣灵教堂,一座古老而典雅的哥特式红砖建筑。1441年。一路爬上王座山(Knigstuhl)。红色砂岩的城堡已经残破。战乱让这座700年的城堡伤痕累累。城堡俯瞰海德堡,教堂,老桥。极目远眺,海德堡大学依稀可见。城堡的一垣残壁,精美的雕塑、纹饰,辉煌的记忆伫立依旧。花似锦海德堡大学的庭院。左边是食堂,右边雕塑馆。食堂是个古堡改的。有趣的尖顶~~~清晨的海德堡。老桥的桥头堡。盔顶和旧时士兵的头盔一模一样。桥边著名的铜猴,旅行团必合影的景点。哈哈,清早没旅客,随便拍。骑士之家,海德堡现存最古老的民宅(1592年)。现在是酒店.传说中的黑森林阳光明媚啊,老式的观光车。里希滕塔尔大街,一个大公园,贯穿整个城市。值得走一圈。城市中的森林公园,太绿了,上个红色调色板吧。里希滕塔尔大街边的溪水,从黑森林流出离开巴登巴登,继续往南,进入德国的黑森林啦~~~~ 在山上拍个全景,真的漆黑一片!这环境保护的多好途中经过的市场,正好午饭去。当地特产滴滴钟,纯手工打造,真会叫清早的集市。全部是玫瑰花哦,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种类。 买花的大叔也许就用这么一束花,改变一整天的心情。德国的集市好多都在当地大教堂的边上。 蔬菜水果都好新鲜。面包,也是一个车。各式各样的面包,随便选。德国的烘焙技术世界一流。弗莱堡大教堂,不比科隆的差。据说都是同一时期建的,科隆没钱拖了400年。看看内部气场还是很大的。弗莱堡的城门,马丁门。有轨电车穿门而过。挺有特色的建筑,13世纪的防御工事马丁门与自行车弗莱堡大学图书馆,黑森林地区特有的红色砂岩。弗莱堡大学现代教学楼,学生好多,也有不少中国面孔的学生。弗莱堡著名的蛋糕面包小店,百年历史(1774年)。黑森林出的黑森林蛋糕不容错过。其实黑森林蛋糕不是国内那种巧克力奶油蛋糕,一定要加上当地的带着酒味樱桃酱才是正宗。现代建筑,我家建筑师说工艺精湛。福森的童话滴滴湖边,当地特色的建筑。路边的雏菊康斯坦茨在博登湖南边,三国交界。物价相对便宜,瑞士人都在这购物。梅尔斯堡的老城中心,德国风格的小镇,颜色明亮鲜艳。或许真的这里好天气不多,需要用色彩装点心情。一直细雨,倒也洗得干净。从城堡露台望出去,眼前是魅蓝色的Bodensee。这是德国境内最大的湖泊,阿尔卑斯山区的边缘。七世纪的城堡。沧桑,质朴。一座栈桥连接着千年的历史。窗口的鲜花,似乎再冷的空气也不能打败她的艳丽。瓦片上的青苔,默默生长。千年再长,也不过片刻时光。水池上伫立着灰熊的雕塑,捧着城堡的徽章,守护着这座城市。酒店走向湖边的小道,菊花开的正艳。博登湖,这湖特殊的地方是隶属德、瑞、奥三国。山上成片的葡萄园,苹果园。 德国的苹果,个头不大,味道香甜。3欧一大袋。一路水果补充全靠它。去天鹅堡必须先到山下的小城福森。 这家餐馆典型的巴伐利亚风格,全木装饰。寒冷时节,看着暖暖的。桌面上的餐巾纸是巴伐利亚州的旗帜。餐馆做的德国猪手非常好吃,也是慕名而去的。比慕尼黑的强好多。新天鹅堡位于德国的南部边境的阿尔卑斯山间,在一座近千米高的山坡上。这座路德维希二世倾尽国力的杰作,拥有童话般的容颜与风景。城堡内部不可拍照,极尽考究。不愧为欧洲排名第一的城堡。其实拍全景应该是去城堡对面的玛丽安桥,这次不凑巧,桥在整修不能参观。天公似乎也不太作美。也许旅行总是要留点遗憾才更好。Alpsee 阿尔普湖 这个高山湖泊,是阿尔卑斯雪山的融水汇聚而成的。 就在天鹅堡停车场后面。天鹅堡必须有天鹅是吧~~~这个角度是周杰伦拍婚纱照的位置。赶紧拍几张,其实牛也挺上照的。 总结出来,婚纱照不是摄影师有多牛逼,关键是位置。草地、教堂,群山与后。沉静于心,坐看风止云起。一人一舟,能与时光如水而过。静静等待夜晚降临,看着别人天天看的风景。傍晚, 夕阳,终究散落丝丝温暖, 抚过苍茫。清早起床,空气中的寒意似乎还很浓。 湖面还没起风,山间云雾如丝带般若隐欲现。 山水如墨。去旅行一定要早起,早过日出。 不然错过了一些世间的壮丽。五朔节花柱,好像每个城市,集市都有。不知道干嘛的~~~特高湖边祈祷礼拜的小建筑,德国现代建筑,密斯的一句 “less is more ",展现的很到位。维斯教堂,1754,世界文化遗产。 外观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内部,和之前见惯了的哥特风完全不同。 用精致,繁复的洛可可风格打造的奢华内饰。 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文化艺术走上了一个奢华的台阶。 欧洲人的文化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堆积成的。早上的祷告可能刚结束,经书停留在了某一页。 信仰的世界,我们失去的太多。走出教堂,依旧一幅田园山色。深吸一口清晰空气,继续两个人的旅程。慕尼黑与啤酒节穿过黑森林,一路东行,来到慕尼黑。这个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巴伐利亚的省府,现代化的大城市,建城于 1158年。正逢一年一度的啤酒节, 慕尼黑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吸引了大量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随处可见穿着民族盛装的当地人,皮裤绿帽_(:зゝ∠)_。地铁里都是赶往啤酒节广场的年轻人,手里拿着酒瓶好不嗨森。如果你坐地铁就可以直接到市中心,玛丽安广场。广场不是很大,但是慕尼黑老城的核心,交通四通八达汇聚于此。 这个是哥特式的市政厅,位于玛丽安广场的北侧,慕尼黑标志性建筑物。海德堡有铜猴,慕尼黑有铜猪。街边的乐队。欧洲的音乐艺术深植人民群众的内心,来上一曲,无忧无虑。外焦里嫩,隔着橱窗流口水。某人一直用不屑的态度来打击我对德国咸猪手的爱好,当然我不会让他得逞,坚持一天一猪手。老城里的现代建筑,德国人的简洁精致体现的淋漓尽致。德国的门窗系统非常牛。特别是,窗可以横开,也可以竖开,太厉害了。早晨上班族,骑车而过。帅哥如风,惊起红颜无数。o(* ̄3 ̄)o恰逢傍晚,天空放晴,市政厅有鲜花相伴,少了几分冷酷,多了几处灵气。慕尼黑剧院门口雕塑,雄狮盘坐。这个是德国地铁的打卡机。地铁竟然没有闸机。坐车买票全凭自觉。这国民素质要练到哪种境界才行。宝马的摩托。宝马就是做摩托车起家的。 这个摩托一辆也要几万欧的,不便宜。 一路上,到处都是骑摩托车旅行的人,从你开180的车边呼啸而过。宝马的展示厅,设计感,技术感,满满的无遮挡。无论是建筑,还是宝马车,让人赞叹不已。某人一进去就拉不出来了。宝马总部大厦展厅里的袖珍宝马老爷车,真的能开。帅哥要拍一下。拜仁慕尼黑,德甲豪门主场。可惜没带爱踢球的小朋友来,要是来了肯定激动的不行。总体来说,不如西班牙巴萨的球场。参观票也是死贵。拜仁的球场,薄膜做的外立面,非常特别。安联球场,来张全的。为了给小朋友买个纪念品兜了一圈,走到脚发麻,也是拼了。漫步国王湖离开慕尼黑,一路奔向德奥边境的国王湖。住宿在网上早早预定了,可山里路不好开,曲曲弯弯,还没路灯,天黑下来真心有点着急。心急还开错路上了半山腰,到定的民宿已经过了时间点了。所以建议去到阿尔卑斯山区,还是别开夜路。第二天早上8点多赶到码头,码头上买票人已经排起长长队。坐上游船,在雾气与冷冽中出发。国王湖(Konigssee)是德国最深的湖泊,位于德国和奥地利边境。国王湖完全被阿尔卑斯山脉环抱。其实景区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湖组成的(Koenigssee,Obersee,Hintersee)。据说这个湖原来属于奥地利,德国皇帝觉得太美,花了不少地交换回来的。当皇帝的好处就是能任性啊。国王湖游船有三站,我们直接坐到最里面那站(旅行团一般不会进这么深)(^-^)V。大概步行十五分钟,可以到达最里面的Obersee。 Hintersee则在山的另一边。蓝绿色的Obersee或许有点和九寨沟的相似。九寨沟柔美,没有那么多斧凿般的峭壁悬崖。湖边徒步,一边是清澈见底的碧玉湖水,一边是古树参天的魔法森林,偶尔耳边传来牛群的铜铃声。山上还有德国最大的瀑布飞流而下。湖的尽头,小木屋告诉我们可以歇歇脚了。记得要犒赏一下自己,买上一杯木屋鲜挤牛奶。抿上一口,奶香沉浸,陶醉山野。对着如此美景,不要打扰我,让我好好发会呆。从Obersee最里面出来,还没到码头,已经饿的走不动。 唯一的一家餐厅,提供湖里的红鲑鱼。 鱼很新鲜,烤熟后,鱼皮一剥就露出红色的鱼肉,没啥调料,挤上柠檬汁,就着群山美景一起品味。坐船往回,山高水深。为了保持水质,这里只允许电动船、手划船和脚踏船下水。航船到一半时,船夫会吹响喇叭,声音在山间回荡重叠,空灵幽深。圣巴多罗买礼拜堂,国王湖的标志。红色葱头,碧色中的一抹惊喜。从国王湖出来,已经非常不早了。原定的希特勒鹰巢都没时间去了。 那就上耶拿峰吧。 耶拿峰海拔1874米。上面有观景台,可俯瞰国王湖景色或眺望阿尔卑斯山。气喘吁吁地爬上顶峰,哎,想得很美,现实却是天公吝啬。追求美景的人其实想象力也很棒:自当凌绝顶,一收天下景。中世纪的罗腾堡开往德国中部的罗腾堡。高速上秋意正浓。秋阳夕照,一树金黄。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德国的地名有点意思,罗腾堡的全称是陶伯河上的罗滕堡。如同法兰克福,一定是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古城还保存着迷人的中世纪风貌,周边自然环境很好。老城里的老爷车。老城的主路,从山下可以上到老城广场。路比较窄。也没啥交通指示牌,一路开上来,也不知道有没逆行。 这个钟楼是这里的地标。雨上城郭,撩起秋叶如花,色如锦城墙上的步道,也就一人宽。走上一圈,罗腾堡就都收下了。每隔几百米,城墙中还有个箭楼,高耸在那。垛口将城外的美景圈成一幅风景画,留在古老的城墙上,四季不同。回到法兰克福法兰克福,美因河日落。搞建筑的去哪都要看建筑,法兰克福欧洲金融中心之一,值得看的太多。 罗马广场,这个是老城的中心。10月3号是德国的国庆日或者说是统一日,庆祝东西德的统一。庆祝活动还没结束,广场上全是节日的帐篷。中间的雕塑是正义女神尤斯堤伽,一手提剑,一手举着平衡秤。著名的欧元大厦。德国的金融中心,夜景也美美的。德国的建筑立面:干净。德国曲线、异形的建筑比较少。和日耳曼民族严谨的性格有关。德国商业银行大厦。德国篇至此结束。这次我们只走了德国中南部,主要线路围绕浪漫之路、古堡之路和阿尔卑斯山之路,走过了我们最心驰神往的梦幻童话古堡、壮丽雪山湖泊,感受了田野自然风光,也接受了中世纪厚重文化的洗礼。去德国前夕,正值难民危机爆发,为本来未知的行程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有亲友担忧我们的安全,劝我们放弃...有一句话:“最好的旅程回答了在你开始出行时根本不会想到去问的问题。”正因为有些未知,才更值得义无反顾,一往直前。奥地利篇 不止音乐-萨尔茨堡离开德奥边境贝希特斯加,一路狂奔,终于在晚上七八点过境到了奥地利。奥地利的首站是萨尔茨堡,奥地利的第三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诞生了两位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卡拉扬。同时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分为老城和新城,萨尔茨堡要塞、大教堂、粮食胡同、米拉贝尔宫等景点多集中在老城附近,基本可徒步游览。清早先上山到了老城的最高处,萨尔茨堡要塞是欧洲十大古堡之一,始建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 。从高处俯瞰整个城市,绿化真好,视野开阔。古堡色调,白墙黛瓦。感觉有江南的味道。城堡里其实挺阴森的,窗口不大,毕竟是作为军事要塞而建的。没有天鹅堡那么浪漫,应该不会有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 远眺阿尔卑斯俯看山下的古堡、教堂从山上的小径一路下来,路边每家商店的标牌都沿袭着古老传统的铁艺招牌,既好看又特别。来到市中心的大广场,不知道当天是什么节日。在广场的大棚里,大家喝酒吃肉,好不热闹。奥地利人其实和德国人是一个种族,语言,习惯都一样。看到了好多当地人也穿着跟德国一样的民族服饰。到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我们也赶紧挤进了人潮。好可爱的冰激凌车。粮食胡同上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莫扎特的故居,现在是莫扎特博物馆。莫扎特无处不在,景点、明信片、杯子、文具。。。其中最泛滥的莫过于巧克力,分为蓝色红色两款,各式各样的包装。集市里认真做着木工小摆件的老人,专注的神情太帅了!居然还保留着打铁这么传统的手工业。槌起槌落,叮当如歌。虽然萨尔茨堡是个“现实”的城市,从音乐之声线路游到莫扎特商品,一切皆是商机;但这里有阿尔卑斯山脉,有沉醉的历史,有古老的建筑,最重要的是他们尊重与保留传统,这才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意外的惊喜:戈绍湖和MELK修道院虽然每次出发前,都会花很大的力气做攻略做行程。但旅行最妙的,永远是意料之外的惊喜。离开萨尔兹堡,时间还有充余。 往Hallstatt的路上,心血来潮的开进了山林深处。于是美景就在那里。由三个湖组成的Gosausee是奥地利境内海拔最高的高山湖(933米),位于高萨卡姆(Gosaukamm)山谷中,其背景就是海拔3000米的达赫施坦峰(Dachstein),它是奥地利中部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是Salzkammergut湖区唯一一座终年积雪覆盖的山。据说每当日落,残留的夕阳把一丝丝余晖撒向顶峰,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让奥地利人感到骄傲的“阿尔卑斯山的火焰”(Alpengluehen)。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阴天,没能一睹。总有些遗憾,或许就是我们下次再来的理由。我们去的是Vorderer Gosausee,三个湖中最大的那个湖。但湖并不大,绕湖徒步一圈大概2小时左右。山岭中,在路的尽头,期遇的美丽。人很少,往里走,没有任何喧闹,一切都是静静的,有的只是两个人...手牵手的温暖。湖水清澈见底,就像是洒落在山间的翡翠。伸开双手,拥抱难得的与世隔绝的清静。无论哪个角度,都美得不像话。Gosausee是这趟湖光山色的旅行中最惊喜的收获之一。惊喜陆续有,中途经过的小镇。阳光下,美美的躺在湖上。在去维也纳的途中,天空终于出现了久违的蓝色。心情随之变美的我们一路高谈阔论,建筑师聊起附近有个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大手一挥,就改道去了Melk,又一个不在行程单上的地方。Melk修道院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修道院,成立于1089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令人赞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教堂,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其中修道院图书馆号称是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得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号的图书馆,里面藏书近10万册,保存了很多中世纪的手抄稿,它曾经作为中世纪著名的求知之地,完好地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稍有些遗憾的是图书馆不允许拍照,但也好,更能专心体会。蓝天白云之下,绿树黄墙尤为艳丽。修道院站在较高的山坡顶。走进修道院,感觉和欧洲的宫殿一样,让人心生敬畏。修道院的内部长廊,简洁明了。一楼有个历史展厅,可惜没有中文语音导览。只能边看边猜。 能看懂的就是教会好有钱。修道院的高塔,不同于教堂的是他是在建筑的群的中间。 整体是巴洛克的三段立面。 立面比较哥特式干净,少了些阴郁,多了点阳光。这可能是和文艺复兴,宗教世俗化有关。这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外景。巧妙的螺旋形楼梯。楼梯的底部有一面镜子,从上面看下来,层层环绕,仿佛没有尽头。中间大厅美轮美奂的彩绘顶。据说某位大师画了很多很多年。金碧辉煌啊,红色大理石,镶金的雕塑。佩服当年的设计与建造者,每一处细节,都精美奢华。今时今日的我们,处在科技那么发达的年代,却再难见如此用心的作品从修道院的大露台往下看,就是Mlek镇,多瑙河在此穿流而过,如画的小村落、宏伟的修道院、古老的城堡废墟、青翠的葡萄园,一派瓦豪河谷的迷人风光!修道院旁边还有个皇家花园,供人们休憩。再回首,最后看一眼蓝天黄墙中的修道院.所谓仙境,在水一方——Hallstatt哈尔施塔特如果说Gosausee是一幅水彩画,那么Hallstatt就是一幅充满质感的油画。 驱车于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从一处处美景中穿梭而过,感叹时间太短,无法停留驻足。或许大家都喜欢瑞士的种种山色湖光而忽略了奥地利,但在这美却有了世外桃源的意境。黄昏将至的时候,穿过一处隧道,就到了Hallstatt。官方介绍:Hallstatt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因景色秀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Hallstatt镇中心主街沿山临湖而建,有点狭促。外来车辆只能停在镇外,游人需步行而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镇,名声自然在外。几张招牌式的明信片,早笼络了无数游客的心。步行至湖边,果然,游客确实不少啊。大巴车载着一车车东亚(主要是中国人和韩国人)的面孔停在湖边。然后游客们熙攘而下、冲锋般踏入小镇。可惜了风景,可惜了宁静。也许,这就是再难再累也要自己去旅行的原因。所幸,旅行团一般不会过夜,大概停留一两个小时。我们呆一天。总觉得只有看过它的日落日出,才算感受过这个地方。第二天的清晨,带着山里的寒意,小镇在宁静中缓缓苏醒。所有的景物都变得美好起来!天鹅展开白色的翅膀,用响亮的鸣叫宣告一天的到来。天鹅、湖水、船坞、白云、远山,画卷一点点展开。白色的天鹅如天上掉下来的云朵,静静游弋。如果你手中握一把面包碎,它也不介意和你套套近乎。整个小镇沿着湖边只有一条主街。顺着山坡,民居层叠而上。看惯了现代城市的枯燥乏味,也许这样的小镇才能还原我们心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铺满青苔的台阶,记刻着岁月侵蚀的痕迹,而苔藓的嫩绿分明又让人感觉到它还不曾老去的生韵。这里的人家都会把自己的房子整理的干净齐整。即便越过屋顶,入目的仍是和谐的景色。阿尔卑斯山里的民居也大多数是木建筑。我们一直把中国古建的损毁归咎于木构材料难以维护,但来到这里你就会发现,那只是个借口。我们缺少的,是对历史的尊重。木屋的质感、色彩,风雨的侵蚀的痕迹,显得沧桑质朴。大自然是最好的画家,没有之一。镇的居民都是因地制宜的艺术家。路过有一家的外墙上挂着曾经使用过的锯子、斧子做装饰,是不是想告诉大家他是木匠。这位老大爷刚收拾完花草,从容而悠然。老外似乎动手能力都特强。一看就是两兄弟正在自己修房子。太厉害了!就算是一双旧皮鞋,种上鲜花,也是一件环保绿色的艺术品!房子无论或新或旧、或简单或豪华,窗台上不可缺少的就是一盆盆鲜花。放在那是一份简单的美丽,感受到是一份真诚的用心。路太窄了,门前的果树都长成了平面图案了。蔓延的枝叶,最自然的装饰品镇中心的集市广场,虽说有点小,但还是有雕塑和喷泉。围绕着广场,各家各户不遗余力的把房子刷的五颜六色,充分展示,就像一群装扮艳丽的少女绕着广场欢舞。沿街都是各种餐厅、咖啡店和小手工礼品店。人少的时候走上一遭也不错。时间尚早,正好可以欣赏各种精致的手工艺品。小小的木偶,上色好丰富,从头到脚都做得一丝不苟。树枝雕刻的小猪,栩栩如生,憨态可爱。店里售卖的玻璃水晶球。挂得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旋转的木马,旋转的梦。最后还是停留在这个最经典的明信片角度处。曾经,无数照片介绍一次次冲击你的想象,惊艳不已,心生向往。如今,驻足眼前:教堂、远山、湖畔、倒影、云雾,梦境已圆。从南到北,再从北走回到南,Hallstatt不大,环一圈也就一个来小时。也许享受Hallstatt最好的时光,就是应该有这样一个宁静的清晨。沾着露水与薄雾,漫步在石板铺成的小街,走过鲜花争艳、果树蔓延的屋前;看过白云为带、山湖为伴的俊美.....旧时的梦—被误读的Sisi和她的WienWien(德语),维也纳。曾经是各种文化的汇集点和代表欧洲风向标的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在此建立城堡。13世纪末,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经济中心。在奥匈帝国时期的末期,除了老施特劳斯发明了华尔兹,小施特劳斯创作了“蓝色多瑙河”,还有一群世界级的人物在这里游荡。比如,逃亡的革命者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希特勒,年轻的工人铁托,知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确实,维也纳是一个空气中都迷漫着音符和艺术气息的城市,虽然同时,也散发着无孔不入的商机和马粪味。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气磅礴,整个城市干净整洁,建筑端庄大气,称得上帝国首都的身份。但就因为曾经的鼎盛,那些过往浮华在如今只能依赖历史支撑旅游的没落面前,显得颇为尴尬和无奈。到达维也纳已是傍晚,匆匆入住了酒店。就开始四处找吃的。XX点评,到国外也很好用,一般找吃的软件,除了猫头鹰,就用点评。这次导到的这家五星好评餐馆,以烧排骨而著名。上菜直接就端了脸盆上来,一份吃到两个人连想扶墙都站不起来。排骨味道非常好,价格也实在,好像才15欧。旁边的奥地利小伙,一个人干了一份,配菜都没剩。太佩服了!清早,微凉。我们先来到了Wiener Stephansdom斯蒂芬大教堂,它是维也纳的重要地标,也是旅行者必去打卡的地方。除了登塔需购票,教堂内部免费参观。马车在斯蒂芬教堂旁排队等候游客光顾。此刻阳光正好,空气伴着浓浓的马粪味。教堂建成于1433年,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科隆大教堂。教堂的风格多变,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风格,而圣坛是巴洛克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让人过目难忘。教堂内,阳光斜照。有种神圣的气氛。欧洲的教堂建筑,喜欢运用光影的效果缔造宗教神秘的色彩。教堂地下有座皇家墓穴(Kaisergruft),放置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三世,以及带领奥地利人击败土耳其人的欧根亲王的棺木,还存放着七十二个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内脏。听着可怕,所以没下去参观。从教堂出来,没走多远就是内城中心的格拉本大街,著名的商业街。格拉本在德语的意思为沟,以前的臭水沟现在是壕沟。建于1679年的黑死病纪念柱,在格拉本大街的中央,当年黑死病肆虐,鼠疫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为了纪念死于鼠疫的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座纪念柱。在奥地利的不少地方都能见到这种巴洛克式的纪念柱,但这无疑是最壮观的一座。为了保护这座纪念柱,柱体被铁丝网包了起来。从格拉本大街拐到Kohlmarkt大街一路走,迎面就是大气磅礴的霍夫堡皇宫。霍夫堡宫曾经是奥匈帝国皇帝冬宫(相当于故宫),现在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从霍夫堡宫可以看出当年牛×的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二战时期,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希特勒曾在这里的阳台上发表过演讲。从13世纪开始,直至1918年君主帝国灭亡,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城中之城”,里面珍藏了大量皇家文化,包括Sisi公主博物馆、银器博物馆、西班牙马术学校等等。宫殿门口的雕塑,不知讲得是哪一个神话故事。每一处都勾画的很传神。茜茜博物馆。讲述了Sisi一生的喜怒哀乐。 对Sisi的印象始于经典电影《茜茜公主》,电影中年轻英俊的弗朗茨·约瑟夫对天真烂漫的茜茜一见钟情,二者一起创立奥匈帝国,谱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电影中那个貌美、善良、勇敢、坦诚、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Sisi,在无数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然而,电影远远高于生活。听着中文讲解,慢慢地了解到不是活在电影作品中的Sisi。Sisi 早年丧子,得过抑郁症,厌倦宫廷生活,不愿履行皇后的职责,而是不停外出旅行,或者经营自己的美丽事业(看照片,确实美啊),比如每天光保养头发就花几个小时等。最后在一次旅行的时候被一位极端分子当成某伯爵夫人刺杀而死...如此戏剧性的结局,让媒体和商人意识到这个生前不受国人爱戴、美丽而落寞的皇后,可以打造出很多故事,当然,还有商机。于是,大量的关于Sisi的纪念品开始诞生;所以,才有了我们所熟悉的、被描绘成传奇的Sisi。电影和现实之间,总有着让人唏嘘而感伤的差距。Wien以环形大道划分新老城区,环形大道以内为Wien内城即老城,内城林立着各类风格的著名建筑,包括有议会大厦、国家图书馆、英雄广场等等,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应有尽有,令人目不瑕接。英雄广场耸立着两座民族英雄的骑马雕像,一座是欧根亲王,他曾三度击败土耳其军队,两度和法国交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伟大将领之一。另一座则为他对面的卡尔大公,这个奥匈帝国军事天才曾经战胜过拿破仑。雕像衬着后面的建筑,气势宏伟。维也纳雕塑实在太多,这个忘了是谁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在奥地利人和欧洲人心中,这是比金色大厅要神圣许多的艺术殿堂。如果像我们这种歌剧的门外汉,不想花大价钱装风雅但又想参观建筑的话,可以提前买站票进去,只需5欧。或者买参观票7欧。可惜我们去到正好下班了。那就外部走走吧。剧院后面开放式的拱形走廊。剧院周围有很多兜售演出票的黄牛党,开口就是“你好,金色大厅,金色大厅”,这让人有些不舒服。真心不希望艺术的传承被商业的炒作盖过了。住的地方离美泉宫很近,步行即可。走过酒店门口的人行道,秋天的气息,已经渐浓。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于1696年,由神圣罗马帝国御用建筑师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冯•埃拉赫设计建造,建成后来美泉宫的主体。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继续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现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来这里的旅行团和游客非常非常多,但是架不住这里地方大,所以看着还挺空旷。美泉宫是Sisi的夏宫(相当于颐和园),之前参观的霍宫则是冬宫。宫后面有一个巴洛克花园和一个私家动物园。奥地利花匠有强迫症吧?园林整齐得一丝不苟,花坛修剪成几何规则形,迷宮庭院林荫道的树枝则修剪成拱门形,形成一条条树枝交错的绿色长廊。惬意地晒着阳光,只羡鸳鸯不羡仙!后花园的尽头是海神喷泉还有凯旋门观景台在山上俯瞰整个维也纳老城。一切都如此渺小。过往如云烟。旧时的梦总会醒来 ,不过深入骨髓的文化沉淀,让虽然日渐商业的Wien还是有如一本厚重沧桑的史书,信手翻开,入眼便是故事。 持续更新中。。。如果你也喜欢旅行和摄影,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一个行,长按二维码,即可查看更多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