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2847
2
13
作者:-无敌兔-
前言看到我的标题,肯定有人会想:WTF,6年多前的行程还贴个什么劲儿啊。好吧,信息是有点儿老,但景点还是那些景点,美食也应该还是那些美食。最主要的是想回顾一下这几年去过的地方,当时只拍了不少的照片,写了零星的文字,现在做一个整理,也希望能给他人提供点滴帮助。下面进入正文。2010年5月,我和两个朋友分别来到欧洲,只是我在哥哈,他们在英伦。终于,在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决定实现当初分别时所说的愿望:早日在欧洲见面。于是柏林成为了我们的选择,一是它居于我们中间的位置,二是朋友喜欢德军。经过几次商议和变更,订好了机票和旅馆,行程则采用穷游网上的一个经典攻略:芒果人的闪击柏林。如果有谁今后去柏林旅游,郑重推荐此攻略。它不仅制定了很好的旅游路线,配有照片、说明和地图,而且还有翔实的背景资料。光是看攻略就很长知识。在两德统一20周年的一周后,也就是10月9日的清晨,我背上行囊,奔赴机场。在此说一个小插曲。10月4日,美帝发出警告,说欧洲英法德的主要城市可能遭遇恐怖袭击,其中也包括柏林。老妈看了这条消息很着急,几次通话叫我取消行程。我安慰她说,之前的几次恐袭都是突然的,所以有没有警告是一样的。如果想绝对安全,那永远都不要旅游了。因此我最终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出发前往柏林。D1:波茨坦顺利到达机场,然后安检,在登机口坐等20分钟后,开始登机。走入停机坪,发现飞机很小,上5、6个小台阶就进入机舱了。里面的座位一排只有4个,行李舱很小而且低,东西一抬手就放进去了。随身带的小拉杆箱是不够地方的,因此要在上飞机前放在旁边的车上,由工作人员统一放置。哥哈到柏林的飞行时间只需一个小时,比北京到上海还近。飞抵柏林上空时,看着下面大片的森林和蜿蜒的河流,我心想:哈,我们终于来到欧洲大陆了。根据事前做好的功课,我在柏林Tegel机场花25.9欧元买了一张72h Berlin + Potsdam的WelcomeCard,这三天的交通就靠它了。10点钟乘车到达位于Kurfuerstendamm大街(翻译为选帝侯大街,因德国人简称为ku'damm,中国人戏称裤裆大街)的旅馆。11点钟,终于见到了分别数月的朋友们,大家都很happy。第一天的行程是去波茨坦。著名的波茨坦会议便是在这里举行的。波茨坦位于柏林西南,坐火车30分钟就到了。这里有几处皇家的行宫,因时间限制,我们决定只去两处,新宫和无忧宫。从波茨坦火车站往新宫方向走,途径电影博物馆(Filmmuseum Potsdam)。这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波茨坦最古老的建筑了。它始建于1685,最开始是个橘园(orangery),用于保护外来的植物。1714年至1918年间,它被用过御马厩。到1981年终于变成波茨坦电影博物馆。如果你对电影,特别是德国电影感兴趣的话,推荐你看一看。路上看到带人游览无忧宫园林的马车。新宫(Neues Palais)参观新宫需6欧,我们有WelcomeCard,只需4.5欧。如果想在宫内照相需另交钱,好象是2、3欧吧。当时看新宫的外表感觉挺一般的,没有想到里面及其富丽堂皇,很后悔没有买拍照权。和很多展馆一样,参观前可领一个盒式录音机,用于边看边听介绍。有英法德等不同语言的版本,我们特地问了一下有没有中文的,回答是没有。很特别的是,进去之前每人还要领一双毛毡大拖鞋,套在鞋子外面,应该是为了保护地面吧。于是大家都像企鹅一样在新宫里走来走去,感觉很可笑。新宫始建于七年战争结束之后的1763年,当时是Friedrich二世(又称Frederick the Great)统治时期,竣工于1769年。它是普鲁士最后一个伟大的巴洛克式宫殿。Friedrich大帝为了展示普鲁士的权力和荣耀,将新宫建造得非常宏大,用大理石、宝石和金箔将内部装饰得非常奢华。新宫内有200多个房间、4个大厅和1个剧院。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层大厅Grottensaal (Grotto Hall)。它的墙壁上镶嵌着贝壳,石头,大理石,石英和宝石。地面是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拼接成海洋生物。天花板是一副1806年的油画Venus and Amor,the Three Graces and Putti,悬挂着水晶吊灯。房间四周的还有雕像和小水池。转一张网上的照片给大家看看吧。南边的Marble Gallery通向国王住的套间,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玉石装饰着墙面和地板,贴着金箔的天花板上有3副大型油画:夜晚、清晨和白天。这里是宫殿里洛可可装饰的代表。再转一张网上的照片。二层的Marmorsaal (Marble Hall)、Upper Gallery和剧院同样也是富丽堂皇。大理石的墙面和地板,贴金的装饰,巨幅油画,水晶吊灯以及雕塑,都让人赞叹不已。看完新宫后,我们前往无忧宫。一路上树木繁茂,还有曲径通幽的小道,秋天使树叶变成红红绿绿的,非常漂亮。路上经过橘园宫(Orangerieschloss),它修建于1851年至1864年期间。无忧宫(Sanssouci)无忧宫是根据Frederick大帝的草图设计并建造的洛可可式小型夏日宫殿,建于1745到1747年,Sanssouci这个名字源自法文的sans(无)-souci(忧虑),它表示了这个宫殿是私人居住的场所,用于放松休闲而非显示权力的。无忧宫建在种满葡萄藤的梯形露台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Frederick大帝非常喜欢这个宫殿,称之为“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mein Weinberghäuschen" / "my little vineyard house")。他每年4月底到10月初都要在这里度过夏天。不过他很不喜欢被父亲安排结婚的夫人Elisabeth Christine von Braunschweig-Bevern,从不允许她踏入无忧宫。山下的空地上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观赏花园,花园的正中心有一个带有喷泉的蓄水池。但令人遗憾的是,腓特列大帝从未能亲眼看见喷泉喷水,因为他雇用的工匠没有足够的技术让喷泉喷出水来。水池四周是大理石雕像:美神维纳斯Venus,信使墨丘利Mercury,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月神狄安娜Diana,生育和婚姻之神朱诺Juno,众神之王朱庇特Jupiter,战神玛尔斯Mars以及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还有四元素:火、水、风、土。到达无忧宫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半了,而宫殿是5点关门,鉴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外面参观了一下。里面那据说是极尽奢华的装潢很令人神往,不过只好等到下次再来的时候参观了。看完无忧宫,已接近晚饭时间,于是坐火车回柏林。去波茨坦火车站的路上经过的这个门也叫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和柏林的那个同名。回到柏林市区,打算去攻略上介绍的位于勃兰登堡门附近的太和饭殿。这家餐馆的位置比较有意思,是在希特勒自杀的那个地堡上面。由于事前没有认真计划每顿饭的地点,我们着实花了一些时间找这家餐馆,甚至还跑到旅游品商店去查更详尽的地图。这时我们就感叹说,要是xx同学在就好了。因为他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吃,出去玩的时候都会把每顿饭都详细计划好。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找路就几乎不再是问题了。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吃过晚饭,我们来到波茨坦广场。索尼公司的欧洲总部设在这里,称为索尼中心(Sony center)。这里还有电影院、餐馆、购物中心,晚上灯火通明,非常漂亮。这是位于波茨坦广场的德国铁路公司总部。D2:柏林第二天的行程是参观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蒂尔加藤公园(Tiergarten)附近及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附近的景点。蒂尔加藤公园(Tiergarten)这是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的塑像。俾斯麦站立在正中央的柱子上,眺望远方。下面塑像四个分别是:1. 女巫,左边靠着sphinx正在读历史书的那个;2. Atlas,中间托着地球的那个,展现19世纪末德国在世界上的强盛地位;3. Germania,右边踩着一只豹子的那个,象征着对不满和反抗的镇压;4. Siegfried,被柱子挡住了,他正在锻造长剑,表现德国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力量。俾斯麦的塑像就在胜利纪念柱(Siegessäule)附近。胜利纪念柱是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兴建,到1873年9月2日举行揭幕仪式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 (1870–71)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给予柱子新的含义。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恰好在修缮,柱子被遮住,无法参观也没有拍下照片。胜利纪念柱旁边还有一个德国名将毛奇元帅的塑像,当时并没有注意到,是后来看地图才发现的。毛奇和俾斯麦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两人的塑像挨着倒也合理。联邦总统府(Bundespräsidialamt)Schloss Bellevue建于1743年,1786年变成普鲁士王子Augustus Ferdinand的夏宫。1938年被纳粹政府翻修,成为招待所。柏林轰炸中被严重损毁,战后重建。1994年起成为德国总统的官邸,不过后来的总统不再在这里居住,这里只是办公场所。联邦总统府就在施普雷河(Spree river)傍边,景色宜人。世界文化之家(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沿着施普雷河往国会大厦的方向走,看到世界文化之家。这个建筑原名国会大厅(Kongresshalle),原本是会展中心。这是个来自美国的礼物,1957年由美国建筑师Hugh Stubbins设计。柏林人称之为“怀孕的牡蛎”(Schwangere Auster)。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西柏林时曾在此讲话。1980年,房子的顶部塌陷,造成数人死伤。后来重建,于1987年重新开放,以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这里还曾是电影Æon Flux的外景地。路上的红叶非常漂亮。联邦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总理府为德国联邦政府机构之一,为德国总理的办公室所在地。总理府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总理处理联邦政府事务。它占地面积1万2千平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首脑办公楼之一,是白宫的10倍。每年8、9月份,总理府会向公众开放一天。毛奇桥(Moltkebrücke)毛奇桥位于施普雷河上,以德国陆军元帅毛奇的名字命名。毛奇伯爵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名将,他指挥的3场战争(1864年普丹、1866年普奥和1870年普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人们以其名为此桥命名。毛奇桥于1888年动工,1891年建成,可惜毛奇没能参加这座桥的通车典礼,他就在大桥完工之前去世,享年91岁。1945年苏军攻入柏林的时候打算通过毛奇桥后攻占600米之外的国会大厦,德国守军因此引爆炸药企图阻挡苏军的进攻。然而炸药只损毁部分大桥,完全不妨碍步兵和车辆的通行,一天后苏军占领了国会大厦。这到底是桥建得太结实呢,还是守军引爆技术太差?大桥中间的三个桥拱,每个桥拱顶部都有一个头像,中间的那个是毛奇的头像。柏林中央火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站在毛奇桥上可以看到旁边的柏林中央火车站。这是德国客运量第四大的火车站,仅次于汉堡、慕尼黑和法兰克福。2006年正式通车投入运营。火车站地上地下共有5层,有很多家商店,漂亮的大玻璃房子,感觉像机场一样。很值得一看。Paul-Löbe-Haus这个大玻璃房子就在国会大厦西北侧,是联邦议会成员的办公室。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sgebäude)德国国会大厦是柏林标志性景点之一,是德国统一的象征。它建于1884至1894,建筑费主要是通过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战争赔款支付的。它是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的议会会址。1933年2月27日,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会场和一些周边的房间被焚毁。二战期间,国会大厦的窗户被砌死,整栋大厦被改造为一座碉堡。AEG曾在这里盛产真空管。大厦内还设立过一家医院,附近医院的妇产科也被搬到这,数百名柏林人在这里出生。后来受到英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炮击,1945年4月30日被苏军占领。1990年两德统一后,国会大厦被确定为联邦议会的会址。经过重建后,1999年开始它正式成为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DEM DEUTSCHEN VOLKE”,“为了德意志人民”。攻略中对国会大厦的介绍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对国会大厦进行修复时采用的一些环保节能措施,比如利用地下300米和60米的水库来调节温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厦的年碳排放量由7000吨降至400至1000吨。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勃兰登堡门,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它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冷战期间,柏林墙从西侧广场将勃兰登堡门围住,它虽属东柏林,但是由于正好处于隔离区中央,无论从西侧还是东侧都无法通过。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从网上找到两张当时的照片。这一张是1984年拍的,在东柏林一侧。这一张是1989年拍的,在西柏林一侧。勃兰登堡门是一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勃兰登堡门东侧是柏林老城,西侧则通往城外,因此东侧为门内,西侧为门外。站在前东德的土地上向西柏林望去,透过勃兰登堡门可以看到远处的胜利纪念柱。1806年10月27日,拿破仑占领普鲁士。他命令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雕像拆下装箱,作为战利品运回了巴黎。1814年,普鲁士参加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占领巴黎,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他还没来得及将从勃兰登堡门劫回的胜利女神雕像在巴黎竖立起来,就失去了政权。胜利女神雕像于1814年回到柏林,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Retourkutsche)。门前的广场上停着马车,你可以租来兜风。路遇摩托党。Brauhaus餐馆根据攻略上的介绍,我们中午来到位于尼古拉斯小区,施普雷河旁边的Brauhaus餐馆吃午餐。这家餐馆是正宗的柏林风味,而且最棒的是,它有中文菜单。来到德国自然要喝一下啤酒。点了一小杯,果然清冽可口,一点也不苦涩。我们每人都点了汤和主菜,等上来之后,发现这是个错误,量太大了。肚量小的一碗土豆汤加附送的面包就足够了。柏林的食物是粗旷型,啤酒+肉+土豆和腌菜,食物量大但相对粗糙,可见在工业发展之前是个并不富裕的地方。这是我们点的汤,一种是土豆香肠汤,一种是红菜汤。我们的主菜,分别是香肠配酸菜,红焖牛肉配腌过的圆白菜,猪蹄配土豆泥午饭后,我们沿着施普雷河走回菩提树下大街,并沿着大街参观附近的景点。这是柏林电视塔(Berliner Fernsehturm)。路过马克思-恩格斯广场(Marx-Engels-Forum)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柏林大教堂是基督教路德宗教堂,曾是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Haus Hohenzollern)的宫廷教堂。教堂建于1894至1905年,由威廉二世下令拆除原有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重新建造了这座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柏林大教堂就在施普雷河旁边,位于柏林市中部博物馆岛的东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建造于1823年至1830年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在柏林国家博物馆系统内,主要展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新岗哨(Neue Wache)始建于1816年,为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1818年完工,最早曾作为普鲁士王储所属部队的岗哨,自1931年开始作为纪念馆使用。德国统一后,1993年新岗哨被重修并更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纪念馆中央放置着Käthe Kollwitz雕塑的“母亲与亡子”的放大版,是一个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的雕像。这一雕像被直接放置在天窗下方保持露天状态,暴露在柏林的雨雪中,象征二战中平民遭受的苦难。德国历史博物馆(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DHM)原本是柏林军械库(Zeughaus),1875年变成了军事博物馆,如今是德国历史博物馆。2004年,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新翼完成。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有不少栗子树。掉在地上的栗子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柏林洪堡大学是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著名的校友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家费尔巴哈、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著名教师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赫兹,生化之父费歇尔,数学家冯·诺伊曼,化学家拜耳,哲学家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这是洪堡大学法学院的老图书馆。Frederick大帝纪念碑(Reiterstandbild König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御林广场(Gendarmenmarkt)御林广场位于柏林中区(Mitte),是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3座主要建筑:广场的西部是柏林音乐厅(Konzerthaus Berlin),广场的北侧是法国大教堂(Französischer Dom),而德国大教堂(Deutscher Dom)则位于广场的南侧。广场的中心是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雕像。宪兵广场的面积大约为4.8万平方米。我非常喜欢这座法国大教堂(Französischer Dom),感觉很柔和。我们坐在法国大教堂前,喝一杯咖啡,享受一会儿悠闲的午后,非常惬意。据说这里每年6月中旬都举办世界级大师的消夏古典音乐会,令人神往啊。位于音乐厅前的席勒纪念碑(Schiller-Denkmal)。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大明酒家晚上,我们来到位于中领馆旁边的大明酒家吃晚饭。来这里吃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据说这旁边的公园里有熊。这个说法不在任何一个介绍里,是朋友的一个同事说的,他也是因为来旅游住在附近偶然发现的。于是我们抱着找找看的态度来到这边。大明酒家倒是很好找,一下火车站过个桥便是。想来他们对这里应该很熟悉,于是我们便进去先问熊的事。一个服务生告诉我们哪里有熊,只有一个塑像,要看真熊得去动物园。正当我们遗憾之际,老板出来告之真相,确实有熊,不过不常见到就是了。唉,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说话这么不靠谱呢,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好了,不要告诉人错误的概念么。按照老板画的地图我们找到熊舍,果然不见踪影。熊舍外面的园子里立了块牌子,介绍了一下两只熊的历史,一只叫Maxi,另一只名字比较难念,没记住。朋友大喊Maxi,可惜无熊答应,不知它们是在熊舍内睡觉呢,还是被转移到别处去了。D3:柏林第三天只有大半天的时间参观,飞机都是定的下午,于是我们只选择了有名的佩加蒙博物馆参观。路上先经过老国家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佩加蒙博物馆属于德国大型古文物博物馆之一,建于1909-1930年间。馆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关于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收藏、汇集了8~19世纪艺术品的伊斯兰艺术馆和展示亚述、闪族和巴比伦文化的中东馆。该馆展有气势磅礴的可溯源到公元前165年的佩加蒙圣坛(Pergamonaltar),建于公元前580年的巴比伦原汁原味的上釉彩陶大门和游行大街(Ischtartor und die ProzessionsstraBe)及高达16米源于公元120年的罗马式市场大门(Markttor von Milet)。佩加蒙祭坛(Pergamonaltar)宽35.64米、深33.4米,大理石构造。佩加蒙是公元前3世纪亚洲西部佩加蒙王国的首都,即今日土耳其的贝尔加马市(Bergama)。当时佩加蒙的希腊文化的中心,以雕塑艺术著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程师Carl Humann等在佩加蒙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于1902年将所获文物包括佩加蒙圣坛运回柏林修复展出。基座上的浮雕描绘巨人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间的战斗,称为“巨人战役”(Gigantomachia)。这张是雅典娜Athena和尼刻Nike与巨人阿尔库俄纽斯Alkyoneus(左边)作战,右下角盖亚Gaia从地面升起。这张从左到右分别是海神涅柔斯Nereus,Nereus的妻子多里斯Doris,一个巨人和河神俄刻阿诺斯Oceanus。祭坛的模型米利都的市场大门(Market Gate of Miletus) 是一个大型的大理石建筑,30米宽,16米高。2世纪建于古希腊城邦米利都Miletus(于现在的土耳其境内),10或11世纪毁于地震。1900年代初,被发掘、重建并在博物馆中展出。用碎石拼出的精美图案。一些展品仍在修复中。气势宏伟的伊施塔尔城门(Ishtar Tor)是古巴比伦城的北门,有14米高,30米宽,建造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大约公元前575年修建了这座献给女神伊施塔尔的城门,是古巴比伦城墙的组成部分,直至亚历山大灯塔出现之前,那座城墙曾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有力竞争者。伊施塔尔城门的墙上遍铺蓝釉砖,上面还有砖雕组成的狮子、野牛和巴比伦的龙等动物,一眼看去是难以想像的壮丽。伊施塔尔城门正好位于皇宫与Ninmah神殿之间,为方便国王新年祭祀活动,从皇宫到伊施塔尔城门之间修建了一条行进大街(Prozessionsstrasse),原道宽20米,长250米,两旁的墙上则有120只狮子一字排开,而在当时,狮子是具有神性的象征。这是伊施塔尔城门的模型一些亚述文化Assyrian sculpture的展品有五条狮子腿的拉玛苏Lamassu 《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的Meissner部分。这就是传说中的楔形文字。穆萨塔宫残墙(Mshatta facade)。穆萨塔宫曾是8世纪伍麦叶王朝哈里发的沙漠要塞。而这堵残墙是当时的土耳其苏丹赠送的礼物。另一些展品佩加蒙博物馆出来,回到旅馆拿上行李,和朋友们道别,便各自回家。后记1、柏林的公共交通很方便,也很准时。在这个网站上http://www.s-bahn-berlin.de/englisch/home.html可以查询乘车路线和时刻表。2、德国人的英语明显不如丹麦人。买午餐时问了个问题,旁边的顾客和店员都解释不清,虽然他们都很热心。3、3天的时间远远不够,很多东西我们都是走马观花,以后一定还要再去。4、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实为椴树下大街,德语的Linde, Lindenbaum是椴树而非菩提树,这可能是早期留学生的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