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奇葩说看到的一句话,“生活在别处”。特别有感触,曾经高中我们一次考试的作文题是这个。当时我写的内容,我必然已经全都忘记。不过重新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的感触大都是一样的。“生活在别处,就是人总觉得在别的地方别的人的生活才是好的。自己只有换个地方换个方式才能重获新生。甚至,自己现在过的哪里叫生活?”而我转念一想,现在的我,可不就是正“生活在别处”吗?而我,竟也不知不觉把法国当作了“己处”了!那么我觉得哪儿最像别处呢?第一的想法就是哥本哈根了。游船初印象哥本哈根是我们旅途的第三站,我们是从柏林做flixbus大巴去的哥哈,一是因为规划的时候ofii没下,保险起见;二是听说大巴在跨海的时候会直接开到船里,可以体验跨海大巴,挺有意思。我在车上睡得挺好,中途以为大巴停在了海关,让所有人下车检查护照,昏昏地跟着人流上了二楼,往窗户口一看,吓了我一跳,怎么土地在移动!在定神一观察,我已经在游轮上了???在邮轮上吃自助餐,吃到一半,晕船倒了俩,我和硕硕就靠在沙发上呆呆望着上面这照片里丹麦的海,体悟着吃饱了不能坐船的教训。细细想,我已经好久没看到海了,没想到这次是在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直进哥哈市中心说实话,刚到哥哈我是很奇怪的。怎么说呢,和我想象中没有任何一样的地方。我以为北欧的城市是白白的蓝蓝的简简单单的,怎么到头来哥本哈根和德国法国差不多?甚至更旧一点。一样的红红棕棕的房子,尖顶……写的时候想去相册里找张佐证的照片都没有,因为当时看着周遭,根本没有想起来拍照。说完还是去找相机上传来一张我们在园塔上拍的哥本哈根俯视图来哥本哈根的初心是我的好朋友在丹麦交换半年,这么好的地陪肯定不能错过。果然第一天,刚下火车站,就把我们带去买了一堆火锅材料,去她学校吃了一顿非常非常饱满的鸳鸯火锅。北欧的学校跟着szx在哥本哈根商学院的四个校区转了一圈,我们三个CS的,仿佛乡下人进城似的。把对丹麦的失望一扫而空, 全都是对CBS的艳羡啊艳羡。教学楼要不就是大理石地面的豪华酒店式大楼,要不就是全白、粉色、tiffany蓝的网红楼,宿舍楼也是令我啧啧称叹,公共区域都比中国北欧式精品样板间好看。我当时全程看呆,感到了我们学校处于“法国硅谷”的深深讽刺。但是又只好自我安慰:“在这么好看的楼里怎么学习得进去?”“房租一个月六千多呢”在教学区走的时候还有男生从楼上的窗口往下喊“Welcome!”"China"之类的,果然,学校不仅好,学校里的人说的话我也能很容易听懂,好上加好。(照片都是一起在tivoli玩的本校同学拍的,比我去官网上找的好看太多了)硕硕这么和我们总结,“我们学校和人家学校都是设计师设计的,人家学校是真的有钱好好设计,我们学校是设计得好像很有钱。比如他们是全大理石,我们是一面露水泥墙。”Torvehallerne瓦埃勒市场瓦埃勒市场是世界上35大美食集市之一,说是集市,其实是常驻的两个板块的玻璃屋。一边是甜品巧克力酒,一边是海鲜特色菜。第一次去的时候,阳光特别好,折射在玻璃之上,突然会有莫名其妙的梦幻感。(这个大头鱼的位置我们第二天再去就空空如也,被人买走了)到一个地方最有意思的事之一,不是逛教堂,不是进博物馆,而是去当地的集市。那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所卖之物的风格与特点,才是最贴近这个城市风格的体现。当然了,去集市,还能买。还能吃。我觉得丹麦的物价和巴黎比不相上下,但是丹麦用的丹麦克朗,和人民币比1:1左右,所以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金钱的力量”。比如我们吃的丹麦特色,开放式三明治,97克朗,心痛了一下。12个生蚝,300克朗,心再痛一下。但是要这么想,“来都来了”,不吃更亏。旅游金句,“来都来了”开放式三明治是一片与法棍有的一拼的丹麦土司上铺新鲜的肉和泡菜。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当你在10度左右的天气的露天桌椅上吃它的时候,就更能感受到三明治散发出的冷气,从而带来十足的新鲜。我吃的右下角的那个,牛肉片介于半熟的程度,胡萝卜和花菜碎、酸黄瓜都酸脆得不可思议,尤其是花菜,我一度以为我吃的是洋葱块。最上层撒奶酪丝和炸洋葱丝。开放式三明治可谓是和中国烹饪理念背道而驰的极致体现,没有泛泛的油光,没有蒸腾的热气,没有饱满的调味。但是只有尝试以后,才能发现我们一直嗤之以鼻的所谓简单的欧洲饮食,以三明治为代表,背后所用的技术、食材的搭配、对最原始的味感的尊重。这一点顺延在我们紧接着吃的生蚝上。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全生的生蚝,很幸运是在哥本哈根。店员当我们面用刀撬开一个个蚝,排成两排,露出干干净净的内在。挤上柠檬汁,溜着边吸一口,喝到的居然是海水的咸,紧接着是柠檬的酸,然后再把壳一歪,生蚝滑入嘴里,咂摸几口,软嫩得即刻就要滑进喉咙里,然后细细嚼,泛上一阵甜来。这就叫“咸尽甘来”?一起吃的四个人在生蚝面前失去了说话的欲望,一边细细咀嚼,一边点头,然后进入了口部感官极度满足的近乎痴呆的境界里…《我的叔叔于勒》——Superkilen城市公园哥本哈根是一个十足的自行车城市,街上全是自行车,路上有自行车道,斑马线有自行车斑马线。城市里也有很多漂亮的自行车店。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是独特的风格,是老式自行车与山地车的集合。我总结了个最大的特点,“特别显腿长”。我们去的superkilen城市公园就应该是一个自行车公园。在江苏宜兴的山区那边也有一个自行车公园,我们家去过两次,一次天太热骑不了,第二次我还是坚持想去,自驾过去以后,天开始下瓢泼大雨,自行车不给租了。宜兴的自行车公园是道路设计在山里的茶园里,一路骑,一路的自然风光,甚至能看到采茶女采茶。而哥哈的这个,自然是北欧的酷炫风格了啊。特别酷,特别设计,太好拍照了。亲眼看着琢磨,也会因为这曲线和直线、坡度的结合而感到不可思议。(我不应该放自己的照片的,但是这个角度真的很好哈哈哈哈哈)边上有一个很酷的两层小咖啡馆,黑白灰主题,充足的暖气,一共只有七八张桌子。里面基本坐满了年轻人。调咖啡和收银、服务生都是一个人,穿着紧身短袖和阔腿裤,剪着露眉毛短刘海的女生。当我们休息完从二楼区域下来的时候,发现调咖啡的变成了刚刚角落里的几个男生顾客,而之前的女生坐在门外的露天座位和另外两个女孩抽烟聊天。我意识到,这家咖啡店也许就是这几个年轻人一块儿开的,谁想做咖啡就自己做,空闲的围在一起聊天,真自由啊。Tivoli游乐园趣伏里公园(Tivoli Gardens)是世上现存第二古老的主题公园。趣伏里的创建者乔治·卡斯坦森告诉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当人民自娱自乐时,他们不会考虑society。”而获得了创建趣伏里的五年特许状。而1943年德国人试图烧掉许多趣伏里的建筑,摧毁丹麦人的精神。丹麦人建造了临时建筑,公园几星期后又恢复运转。我们去哥本哈根正好是万圣节当天,整个游乐园都是万圣节主题,完完全全是电影里的梦幻情景。过山车、巨型秋千、鬼屋…四个小时,把整个游乐园刷了一整遍,简直无法想象,所有娱乐项目,除了最大的过山车,都只需要不到五分钟就可以上去。买了通票,想玩几次玩几次,有的时候没人排队,可以直接继续待在机器上等下一轮…这种幸福,人生难得啊…当然所有项目都不用排队也有一个坏处,就是我的好朋友们,晕了,只能在椅子上休息观赏最大南瓜展出,或者蹲鬼屋出口欣赏一批有一批好戏。能不晕吗?连坐五个前后空翻左右摇摆的项目,中间也不带休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公园最有名的他的木质过山车Rutsjebanen,是世界上最早的仍在运行的木质过山车。它是一部美国过山车爱好者协会评定的经典过山车”。我们坐的时候选了virtual reality, 一边坐过山车,一边戴着3D眼镜。amazing。坐在笼子里被火药炸上了天,笼子成了高空的缆车,突然前面一只大熊想把缆车的绳子拉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左边一条龙飞过来了,和大熊开始在左右两边打架,“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缆车收到波及,开始掉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龙飞过来把你接住,你开始在龙背上畅游天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很有意思的是tivoli名字倒过来可以变成,I LOVE IT!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喜欢游乐园。在常州,有5A游乐园恐龙园、有5A网游主题的游乐园嬉戏谷。但我完全没有热爱的感觉。一肯定是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所有项目,要玩什么要吃什么都挤在一块,随随便便就排队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无奈又不可能改变。二,我想,是西方的浪漫。我在科隆也偶遇了游乐场,在哥本哈根又沉浸式体验以后,我越发感受到细节的美。因为是万圣节主题,游乐园里摩天轮的车厢打造成了南瓜,飞在天上旋转的秋千变成了扫帚,整个园区会因为打造万圣节主题暂停营业很久。而在我们离开丹麦的几天以后,tivoli又要重新关闭一个多月,直到圣诞节,打造出专门的圣诞乐园。 tivoli甚至有专门的音乐设计师,为游乐园打造专门的圆舞曲、背景音乐。而当我回想到最近上海迪士尼发生的一系列闹剧,男子恶意伤害办人偶的工作人员等等事件,有人发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评论,各种争议发生在游乐园这么可爱的地方,又是另一番思考了。Amalienborg阿美琳堡宫在十月的时候我转发了一条正好看到的有关哥本哈根的微博。当时发完也就过去了,毕竟精修九宫格图的微博比比皆是。昨天突然回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就回去看看当时转发的图里有没有我亲眼看到的地方。结果惊奇地发现,我们在哥哈就住在下面这张图里左二的楼里。推开房间的窗户,就能欣赏中央的这个大教堂。当时没感觉有多梦幻,现在突然剥离当时的环境回来看,真幸福啊!我们订airbnb时房子的名字叫“女王的邻居”,以为是很夸张虚无的说法,也没放在心上。住了两天也一直是步行或者地铁到各个地方兜兜转转。最后一天在哥哈的最后两个小时,我们打算去阿美琳堡宫看看。一到哥哈的时候,szx就和我们说阿美琳堡宫是丹麦女王住的地方,国旗升起时,表示女王在王宫内。我们三个对王室住的地方也没什么兴趣,所以才拖到最后才去打卡。到了的时候,才发现宫殿由四座一模一样的建筑构成,四座建筑上都有旗杆,两个升着旗,两个没有,那么问题来了,哪个国旗才是代表女王的?于是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观察,升着旗的和没升旗的里各有一座建筑门口各有一个士兵在站岗。那么这个线索有用吗?没有。反而让我们更疑惑了,就一个士兵,这王室安保也太弱了吧?比如假如女王在家,我让lys和lzh各上去制服一个士兵,那我不就可以去找女王聊天了吗?……其实阿美琳堡宫也以丹麦皇家守卫队闻名于世。守卫队负责巡逻皇家庭院。丹麦皇家守卫队每天11:30从罗森堡出发,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穿过哥本哈根街道,于12:00准时行进到阿马林堡前换岗。但是我们没凑到时间,错过了这个仪式。就这样我们摸不着头脑地在阿美琳堡宫广场上转了一圈,也不知道女王有没有从窗户口看到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女王的窗户口在哪儿,也不知道这个皇室住的地方怎么就连个围栏也没有。…由于要赶飞机,我们怀着“到也到了,看也看了”的满足感打算赶紧离开宫殿回民宿简单收拾一下就去机场。结果刚走出阿美琳堡宫的广场,我们突然感到莫名的熟悉感:眼前就是上面微博里的那张图片的情景。我们已经到住的地方了??原来我们住的地方真的真的就是确确实实的“女王的邻居”啊!我们三个不由自主地哇呀呀地开始感叹,就好比你住在天安门旁边一样,这黄金地段!早知道我们天天晚上都到女王楼下转悠转悠了!这下巧合感由于发现的时间太晚转而变成了遗憾感,而我刚刚为了写阿美琳堡宫还去简要地查了下资料:庭院的中心有一尊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的骑马雕像,于1771年也就是弗雷德里克五世逝世后五年问世。该雕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骑马雕像之一。而我们当时由于实在不明白丹麦的历史,还调笑“骑马的雕像都是拿破仑”,连雕像到底长什么样都没看!有些人的旅行理念是完全不做攻略,随便看看,随便玩玩,随便吃吃,有点take it easy的潇洒。但是我做不到。我只会觉得遗憾,太遗憾了。去到实地的时候,觉得疑惑或者无感,在我看来是“暴殄天物”的笨拙。以后去一个地方一定秉持我的理念,要好好做功课,好好读书。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哥本哈根的海在哥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们直奔了小美人鱼。就像去柏林就要去柏林墙,去科隆就要去科隆大教堂一样,去哥哈,不管怎样都要到一到小美人鱼吧。其实我们心里对小美人鱼也并没有什么期待,因为听说小美人鱼确实很小,没什么看头。讲到小美人鱼,也确实该提一笔安徒生童话的。老是听说哥本哈根是童话之都之类的言论,其实并没有什么鲜明的体现。唯一我能想到的和童话有关的画面,也确实只有这小美人鱼了。到了实地,越看越觉得小美人鱼真美。从腿到尾巴的过渡,圆滑的少女曲线,虽然因氧化而发黑发绿,也依稀能让人想象到小美人鱼看向大海的深情,确实是有闻名的资本。只不过令人疑惑的是,此时的小美人鱼是在故事的哪一段情节里呢?是初出深海,还是归于泡沫的前夕呢?转头再看一眼这海面,在似有若无的光线下波动,然后就此归去吧。想到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丹麦把小美人鱼直接搬到了上海,还在场馆里建了自行车道,真是遥远却又印象深刻的事。小美人鱼是在哥哈海边的一个公园的海岸上,沿着岸一直走,可以看到对岸的工厂,海边停靠的船。散着步,突然泛起自由而高尚的情怀来。虽然海边没有沙滩,大海也没有很蓝,但是就在微微泛冷的天气里,看着左手边的草坪,来往的路人,右手边广阔的海面,身后的美人鱼,一下子就仿佛变成了哥哈人一样。只有这个时候,才觉得下一个目的地一点儿都不重要,时间要是可以多停留一会儿该多好,什么也不用想,天天这么走走,就是生活的艺术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公园附近的一个教堂开始敲钟了,是很好听的音乐声。我隐隐觉得很熟悉,一下子回味过来,竟是周杰伦《大笨钟》的前奏。然后打开手机给另外两个人公放,顺便告诉他们,周杰伦真是十足的有才华啊。 在散步的时候,lzh问我,生活应该被什么填满? 我想也没想,说,快乐! 他回答我,但是人不可能每一刻都快乐啊。换一个。 我说,珍惜吧。对话的时候其实没有这么严肃,我也没怎么思考,他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但是这段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是因为lzh老是说我总是快乐,很乐观,而我总觉得他好像有不快乐,喝酒喝零度可乐,不知道我大两岁以后会不会是这样。又想到硕硕讲过,喜欢喝零度可乐的人应该不快乐。我觉得没道理,因为我挺喜欢的,我喝零度挺快乐,但是又觉得有道理。不过我更支持,喜欢喝零度的人应该比较自律。自律使人自由,keep说的,自由使人快乐,这是确实的,反倒又矛盾了。在哥本哈根的海边,我第一次升起我要带爷爷奶奶来看看的强烈的欲望。第一次觉得这个城市是适合爷爷奶奶的,真干净,真漂亮,适合早上老年人散步,适合傍晚坐着看看日落,大半辈子过了,就要享福呢,哪怕来几天,也要感受感受啊。暂不提好好学习好好挣钱,我最起码要好好锻炼自己,过两年能有独自带家里人出来玩,让他们也能看到这世界上完全不一样的一面的能力。所以我说珍惜,大概就是珍惜这样的机会吧。穿梭在港口之间离开了海边,想去哥哈著名的新港的。lys随便定了个位,我们就上了地铁,下车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到了一个无人的“新港”,大致是新建的港口之意。好不容易坐车到了,也不能立刻离开,我们就索性打算从这儿一路沿着走到下一个目的地去。然而呢,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比如我们在这错误的地点,随便走了几步,就看到了梦幻的天鹅湖。(很遗憾没找到一张照片可以体现出阳光下点点白色的感动来)照片里的星星点点的白色都是天鹅,两边是马路,是楼房,湖边来往着路人和自行车。然而天鹅们悠然的在湖里,偶尔交叉错颈,短暂地组成我们没能抓拍到的心形,引起一阵我们的扼腕。湖边是野鸭,三两成群。就是在这里,我拍到了两只鸭子撅屁股的连环画。(三连拍,两只鸭子在吃午饭,一个噗一下撅起屁股到水里找吃的,另一个噗一下也钻到了水里,两只鸭子就只剩两个屁股了)歪打正着,我们索性坐在这湖边,晒晒太阳,一时间反倒不想离开了。Lys看着这安静的城市湖景图,点点头,“原来丑小鸭的故事是这么来的啊,我还一直疑惑为什么天鹅会混入鸭子里呢,果然在丹麦,它们生活在一起罢了。”这么一说,安徒生是不是也看过这一片天鹅湖呢?克里斯蒂安娜自由城其实这个地方直到离开哥哈前六七个小时我才知道,简单查了下资料,太酷了,立刻出发。(国旗)“自由城是哥哈的城中之城,自我宣称自治的小区域,实行无政府主义的公社制度。里面建筑物古老破旧,涂鸦别树一格,与哥本哈根的整体基调有些格格不入。叶子在此“半合法化”,这里曾经也是犯罪高发区。城中有自己的“法律”,所以游客参观时需要遵守当地要求,看是否允许拍照,接打电话等,还需保护好个人财产,如发生抢劫事件哥本哈根的警察可能都难以干涉。但是最近哥本哈根正在加大治理力度,所以克里斯蒂安自由城治安相对有所提高,但不推荐游客夜间参观。”上面这段话,大概就是我们一时决定前往是掌握的所有有关自由城的资料。我们三个人,虽然表面有点酷,其实内心都很胆小。下了公交车,周围的景色突然换了个样子,说不上来干净,四周的围墙全都是喷绘,而且和法国的字母喷绘风格不同,这边的色彩艳丽,图案各异,线条大胆,展示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充满整个视角…由于也不知道入口在哪儿,我们就随便找了个小门进了围墙,本来跟着的前面几个貌似的游客,不知什么时候被我们跟丢了。走着走着,正好碰到三四个年轻人正在一面巨大的墙上创作喷绘。带着鸭舌帽,穿着大T恤、卫衣,旁边搭着滑板,还有几桶油漆,音响放着嘻哈电音这类的,连草稿都不打,直接在墙面上流畅的画图。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现场,真的有点激动,然后下意识拿出手机想拍一张,结果被绘画的帅哥发现了,对我们示意 “Here, No photo.” 我们这才想起,在自由城里禁止拍照这一规定,赶忙收起手机,再也没拿出来过。(于是接下来的图片都是去网上找的…)其实刚进自由城,我们就已经时而闻到飘扬的叶子味。其实我哪儿知道叶子是什么味道,但是就是直觉,很浓郁的焚烧感。城里路边都是各式各样的社会人。年轻男女自然是嬉皮士的模样,滑板、纹身、耳钉…还有手里夹着的细烟。也有大腹便便的中年大胡男,站在一起,不知道从事着什么交易…建筑也都是废弃厂房的风格,墙面透过艳丽的喷绘色彩透出曾经被烧焦的模样,我甚至怀疑里面还藏着什么毒品工坊…哪怕是酒吧,我们三个也只敢在门口偷偷路过,因为门口十几个散坐着的各式人种,都一眼两眼地观察着我们三个业余而正经的亚洲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穿过了一个由小酒吧半包围的开放式露天座位广场,坐满了抽烟喝酒吸叶子的人。我不小心和其中一个旁边坐着一条大狗的男人对视了,他半仰着脸眯着眼睛看着我,嘴里缓慢吐出一口白烟,我吓得马上转移眼光,但那白烟似乎带着叶子味,穿过几米的距离,冲向我,我懵得彻底。 “我是在哪部电影里呢?”越往城中心走人越多,没想到竟然是叶子一条街…两边全是黑衣人,带着墨镜,面前摆一个木架子,上面有几袋叶子,还有几根管子,甚至还有种植土,土里长着些绿叶子,不知道是说明土生土长的质量高,还是买家亲手采摘的卖得更贵…(万万没想到这也能在网上找到照片)我们盘算了一会儿有无可能买点叶子当纪念品,又考虑了过海关的可能性,又加上对价格行情的无把握,就此作罢。于是找了纪念品店,买冰箱贴、买手环…店里卖的更多的东西我都没懂那是什么,感觉像是压缩叶子、烟草什么的,无法下手。店主是光头的壮汉,马上就能拉到速度与激情演戏的那种,我连话都不敢和他多说,购物体验较差。涂鸦,覆盖了这里几乎每一寸裸露的建筑,甚至栅栏都不放过。当我在工地的旁边看到上面这个滑板场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它的真实性。查资料说这是自由城居民用废铜烂铁搭建起来的建筑,我们在外面就能听到里面滑板在滑道上滚动的声音,但是我们怎么也不可能亲自进去看看是什么样的了。(出口处了,照片自然变成了我自己拍的)很巧合的是,虽然我们是从自由城的小侧门摸进去的,但是出来的时候却正好找到了正门。从上面的照片上,可以看见门上写着“You are nowing entering the EU.”我们终于又回到欧洲了。在出口时,lzh就反复念叨着喜欢这里,真的很喜欢这里。我内心呢,虽然心有余悸,甚至被随处弥漫的叶子味熏得有点晕晕的,其实也喜欢。但是我觉得这种喜欢,是因为第一次收到了另一种文化的冲击从而带来的新鲜感、好奇心。在中国,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政治、艺术、文化、叛逆碰撞的产物,对于我们三个中国年轻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地获得了沉浸式体验的一个多小时。我不知道,原来真的可以有像异次元一样排除了法律、常识、规定的地方,原来真的有年轻人、艺术家、嬉皮士,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国度”,来维护些理想主义。然而这个自由城,最终还是屈服于金钱,以旅游业为一定的收入来源,可见…也没有那么理想主义。(附上我精挑细选的纪念品,上面有sweet leaf,有女神,有christiana城,有三点国旗元素,哈哈哈,很喜欢)最后几点我也是挺厉害的,把猫途鹰上哥本哈根排行第一景点新港放在最后一点里补充说明。新港以几幢彩色房子闻名。拍完下面这张照我们就走了,我觉得远没有法国小镇安纳西的好看。反倒是在去新港路上,正好下午四点左右,一个转弯。碰到一座非常美非常美的桥,又恰好遇到了非常非常美的日落。满目的金色,眯着眼睛欣赏,完全没有落日余晖的失落,多的是澎湃之情。真好,真好。抓住时机给我的同学拍了照片,是不是很好看?还有丹麦克朗,太可爱了,上面还有爱心,还是圆环形,超有设计感。临离开时szx从钱包里摸出来一个给我当纪念品,真喜欢。终于把哥本哈根游记写完了,心满意足。这一篇下编辑了也有四个多小时,6000字。加上上一篇,一万多字,把三天的旅行全都记录好。回到我开头所说,“生活在别处”,哥本哈根是我心目中的别处之一。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感受到呢?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多面性,以至于我在这叙事的一整条线里无法贯穿统一的曲调。我在写游记写到一半的时候非常疲劳,因为在不断地重新回顾当时完全不同的心情,想要完整地表达出来自然是不可能,所以又要割去一些事。而这些没有写入游记的事,不知道多久后会彻底消失在我的记忆里。出国以后大概也去了七八个城市,我总结出“城市感”一词。比如巴黎,是非常非常浓郁的沉淀的浪漫。但是哥本哈根,我尝试总结,做不到。我在微博上看到的说法,大致是“融合了大工业气息和中世纪古老味道”,我觉得不像。而要我总结,只能说,这里是“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