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4
17942
46
31
作者:Ricky刘
行程概览这是Ricky的摩洛哥游记。摩洛哥,北非之隅的一个绚丽国度。这里是柏柏尔人的故乡,阿拉伯人在此建立绵延至今千余年的王国,殖民时代的列强把这里当作后花园。这里西邻浩瀚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中贯高耸大阿特拉斯山,东南即是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复杂历史糅入的多元文化,在这片斑斓大地上熠熠生辉。12月,趁着太阳远远走开、盛行西风将凉爽带到这里时,我踏上了这个神秘王国。本次出行路线包括: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撒哈拉地区——卡萨布兰卡——舍夫沙万——丹吉尔。D1:晚间由马德里飞抵抵达摩洛哥马拉喀什D2:马拉喀什市内,并报沙漠团D3: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达戴斯峡谷(沙漠团)D4:达戴斯峡谷——梅尔祖卡——撒哈拉沙漠(沙漠团)D5:撒哈拉沙漠——马拉喀什(沙漠团)D6:早上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下午卡萨布兰卡——舍夫沙万D7:下午舍夫沙万——丹吉尔D8:下午丹吉尔返回马德里这次出行自免签政策开放后,前后酝酿了近半年。事实证明多做些功课仔细筹备是完全有必要的,毕竟这是个语言、文化背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非洲发展中国家。赭红之城——马拉喀什马拉喀什(Marrakech)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在柏柏尔语中意为“神的土地”,在阿拉伯语中这里又被称为“红城”,据说摩洛哥的国名就来源于这个城市。在王国的漫长历史中,这里曾两度成为首都。所以直至今日,这里仍随处可见千百年时光雕刻下的痕迹。北非城市的一大特色便是,全程分为保留着极具阿拉伯传统特色的老城(Medina)和现代化的新城(Gueliz)组成,马拉喀什也不例外。这里的新城干净齐整,与其余的现代化城市无二,而这里的麦地那老城则是民居与集市混杂,到处充满浓郁市井气息。↑麦地那老城的胡同↑↑新城的火车站↑在麦地那周围方圆几里都可以看到一座高耸的清真寺塔楼——那是始建于11世纪的库图比亚清真寺。据说这座清真寺在建设过程中,工匠们把大量香料混入筑起高塔的泥浆中,因此库图比亚的塔楼又被称作“香塔”,据说时至今日凑上前去也能闻得到香气——不过或许是我嗅觉比较差吧,并没有闻到什么超凡气味。清真寺只对穆斯林开放,无缘入内一观,不过周围的花园与遗址都完全开放。在此徜徉一圈,几乎不会有小商贩、带路人的叨扰和搭讪——之后你就会知道,这是行走在这个国家十分难得的宁静。清真寺旁就是老城的市中心了。横穿不知道该怎么过的马路,拨开乱纷纷的车流人流,哪里豁然开朗后有熙熙攘攘的各色摊位,那一定就是杰马埃夫纳广场(也有译作德吉玛广场)无疑。马拉喀什交通非常混乱,图中所示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用后来一位同行的加拿大大哥的话来说就是,“你在马路上必须表现得十分有侵略性才可以顺利前行。”尽管市中心的路边整齐地码着成排的公共自行车,但是除了在上面嬉闹的孩子,我并没有发现全程有任何一个人骑着这样的自行车。去往广场的一路上一定会有无数搭话,向格外醒目的你推销各色小商品,饭馆、酒店、旅行社也在此拉客。如果你展现出了一丝一毫的感兴趣,那就要忍受一下了——被纠缠,或者是讨价还价——虽然结局可能依旧是你被坑。记住,在这里,一定要学会砍价,是砍价不是划价。广场上4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0.7人民币/0.1欧元)一杯的橙汁总是好评如潮,不过我可以十分确定地告诉你,这里的橙汁是加了糖水的。因为当你喝到了亲眼看着店主用四个橙子压出来的一小杯纯正橙汁后(请关注后续舍夫沙万篇),就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了。当然啦,在繁杂的集市中行至此处,来一杯解个渴休息一下还是很不错的。无数小摊簇拥着窄窄的道路,通向广场北侧的小巷子。进入巷子后仍是琳琅满目的商铺,或许是为了遮蔽夏天的烈日,巷子上方被秸秆的顶棚盖了个严实。阳光斜斜地从缝隙中投下,市井生活的画卷就在这一束束光中随着烟尘明灭可现。还是,记得砍价。本尤瑟夫神学院和马拉喀什博物馆就在这小巷子集市的尽头,不过经历了无数搭讪叫卖与回绝后,筋疲力尽的我实在是不想在此流连太久了。赶紧找个地方来一壶薄荷茶和塔津锅,吃好喝好才是王道。这时不妨返回广场附近,虽然贵一些(人均70迪拉姆左右)但至少体验还可以:坐在天台上,嘬着薄荷茶望着下面的众生芸芸,再用阿拉伯饼蘸着香浓的塔津汤汁,高兴了就撕下一小条已经炖到烂熟的小牛肉丝,扔给蹲在旁边围观你的小馋猫——我想这是最好的摩洛哥餐体验。夕阳退去后,德吉玛广场却又愈发热闹起来。每年十二月的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会在广场旁架起大屏幕,播放某国影片以示致敬。然而比这更吸引人的自然是广场上的美食,大大小小烧烤摊主早在黄昏时分已把家伙事拉到广场,架起棚子生上火,过不多时,烤肉的香味就伴着夜幕,慢慢将整个广场覆盖。广场的夜色下的浮世绘是非常值得登高俯瞰的。旁边的餐厅、咖啡厅的三层天台都是可以选择的去处,不过视野最好的Glacier咖啡厅需要买一瓶20迪拉姆的饮料才放游人进去(奸商真会赚钱),而除此之外我还到了French Restaurante,顾客很多,天台开放,服务员也不会强制要求消费(可能是顾客比较多没时间搭理我),饶是如此我还是开着6400的高感光咔嚓咔嚓几张就赶紧下去了,避免麻烦。只要你流露出一丝的好奇,广场上的烧烤摊主便会用更加疯狂的热情把你引到座位上。烤肉和传菜小哥们会集体唱歌,欢迎你和迪拉姆的到来。不过说实话,这里的烤肉完全比不上国内的烧烤摊。德吉玛广场和麦地那集市,对习惯了规矩的人们来说可能会是灾难——因为实在是太乱了。 不过这里也有很多好处,比如淘货、换汇和报名去撒哈拉的旅行团。去撒哈拉走一遭,是我来到摩洛哥的极大动力,早有耳闻可以在马拉喀什报名参加当地旅行团,而德吉玛广场就是他们的大本营。一路会有无数人拿着各色传单问你:“Sahara?Sahara?”同样,只要你流露出一点点兴趣,你就会被簇拥着,撺掇你进屋详谈。还是记得砍价,最经典的3天沙漠团官方报价950,砍价往600砍总没错。马拉喀什值得一看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曾经的王宫之类。但让我舍得打车过去又掏出70迪拉姆门票钱的,也只有马约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了。很难想象在北非的苍茫黄土地上,有这样一片竹林茂密、繁花似锦的精致花园。这座花园始建于1930年,到了1980年,法国人Yves Saint-Laurent(没错,就是用一管星辰口红迷死你们的那个YSL)看好了这里并与朋友伯奇买下了它。2008年,圣罗兰先生去世后,伯奇遵从其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在了这座他一直钟爱的花园。花园面积不大,漫步曲径通幽中却总能发现惊喜。穿过高大棕榈树的阳光照在沿途的彩色花盆上,密实的竹林旁姿态各异的仙人掌怡然自得。流水勾连着一座座亭台,若不是那极具阿拉伯风格的彩色建筑,一不留神还以为自己回到了江南的典雅园林。我认为这是一个无比适合妹纸拍照的地方。12公顷对园子里,色彩、线条、花纹的元素在这里对撞出无比绚烂的光影。不仅仅是伊夫•圣罗兰,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宁静。马拉喀什是连接欧陆和摩洛哥的中继站,也是通往撒哈拉的前哨。结束了在这里的短暂停留后,我踏上了前去撒哈拉沙漠的旅程。黄砂之路——通往撒哈拉撒哈拉毕竟还远在马拉喀什的好几百公里之外。我们要从风清气和的皇城古都,翻过积雪皑皑的阿特拉斯山,再穿越无边的戈壁滩方能赶到沙漠边缘。来到摩洛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沙漠团。货比两家之后我们以650 迪拉姆/人的价格成交(实际上还有压价空间,不过这个价格已经相对很实惠了)。谁能想到,不到500人民币,我就要去撒哈拉了。我们一行人中,有一个意大利家庭,加拿大、西班牙夫妇各一对,一个日本小哥,一个韩国小哥,一个奥地利姑娘,一对中国父女和包括我在内的五个中国年轻人,还有穆罕默德——我们的司机兼向导。所幸这条道路虽然艰辛,但绝不会无聊。穆罕默德虽然很年轻,但是驾技非凡,整条线路早已烂熟于心,不管是阿特拉斯山中百步九折的盘山公路,还是戈壁滩上一直通到天边的笔直坦途,穆罕默德都能驾轻就熟。行至景观动人之处,他便会停车让大家下车一观,这样一来倒也大大方便了我拍照。在马拉喀什市内向东南张望,只要天气晴好,就可以看到高耸的阿特拉斯山。阿特拉斯山最高处已超过海拔四千米,12月时山脚的气温尽管依然二十多度,但山巅已是白茫茫的雪峰。想要前往撒哈拉,就必须穿越这岩峦曲折的巨人之山。 汽车绕过一片片赤红色的山石,时不时会看到扎根在砂石中的墨绿色的仙人掌。尽管降水不多,但山巅的冰雪却也总能带来清冽的流水,仿佛纸箱子一样的当地人房屋间杂分布在窄窄的河谷中。驶出阿特拉斯山区后,便即将到达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这里的阿伊特本哈杜村(Ait Ben Haddou)的城堡型村落,曾在《权力的游戏》、《天国王朝》、《木乃伊》、《角斗士》等热门影视作品中出镜,据说几乎所有村民都曾作为群演上过镜。这里,另一位穆罕默德作为导游,和他救助过的大狗“Shalala”带领我们游览了这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住民村落。堡垒一样的阿伊特本哈杜村依小山而建,远远望去就好似一个黄土砌就的巨型城堡,山脚下也有高墙环绕,起到防卫作用。进入村寨中,羊肠小道曲曲折折,通向山顶的公用谷仓。站在山顶,雪山横亘西北,大漠铺向东南,蓝天黄土,点缀以白云绿树,一派要素齐全等北非风光在眼前铺陈。↑这就是有点跛脚的Shalala↑一些曾在此取景的影片瓦尔扎扎特也因为阿伊特本哈杜村的存在而被称为“摩洛哥好莱坞“,小小的城市居然有两个影视中心。如果有兴趣倒是可以进去一观,不过……所有人至此都似乎兴致不高,更加期待快些赶路好早日接近撒哈拉。河滩边有一个绝望的柏柏尔人在筋疲力尽地追逐自己脱了缰的驴子。每追到近前驴子就撒开四蹄跑到远处,再上窜下跳地嘲讽一番。反正一顿饭的时分,这一人一驴就这样若即若离,整个天台上吃饭的人都在观看这场滑稽戏。估计这头驴子如果最后不幸被抓住,此生就与自由无缘了……(幸亏他们不吃驴肉塔津)是夜,我们在达戴斯峡谷(Gorges Dades)外的一家旅馆住下。夜半时分,气温骤降至个位数,冰冷的屋子里,我盖着两条当地柏柏尔人编织的厚实羊毛毯,依旧被冻得要死。第二天,在柏柏尔人向导哈桑的带领下,我们前去拜访了柏柏尔人村落。领略了当地人生活方式后,我们便直奔达戴斯峡谷而去。狭长的达戴斯峡谷一直通向阿特拉斯山,清澈的溪流从赤红石壁中涌出并汇聚成河流,向戈壁滩奔流而去。在一个小山上,穆罕默德又恰合时宜地停下了车子,辽阔天空与莽原再次呈现在眼前。摩洛哥是一个多猫的国家……这一路上陪伴我们除了别样景致之外,应该就是无处不在的猫了……比如爬上饭桌大模大样舔盘子的:还有看你帅就试图和你击掌的:赤金荒野——撒哈拉“以后我一定要去撒哈拉沙漠里住上两个月。”和我对话的人如是说。我不屑一顾:“疯了吧你。那破地方鸟不拉屎,除了沙子,估计就是傻子。”“你不懂。只要在那种地方,才能看到大自然最残酷的一面,我喜欢那种狂野。”“行啊,那就一起去呗,看你能忍几天。”当我真的坐在漫天繁星下的梅尔祖卡沙丘之巅时,满脑子回想的都是这段对白。当时和我说这话的人长什么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撒哈拉去”这个原本不属于我的执念,却在我脑海中日益蓬勃。烈日把天空烧灼成白色,骆驼的睫毛挂着沙粒,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松软的沙脊上,向着那视线外在热气蒸腾中摇曳的绿洲缓缓进发——这个画面,无数次地让我向往又害怕。这两年,我去过了新疆、内蒙古的戈壁滩,也去过了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可是,撒哈拉,那片几乎有整个中国大的黄沙大漠,可是世界的唯一啊。所以,当来到摩洛哥后,我毫不犹豫地坐上车子,向撒哈拉疾驰而去。在历经近两天的艰苦跋涉后,我们逐渐进入了沙漠地带。荒凉的地表石头越来越少,沿途会有无数草方格用来保护仅有的公路。偶尔会出现野骆驼,自顾自地在荆棘丛边踱步。日落前我们终于抵达了进入撒哈拉沙漠前的大本营。在这里,我们换装完毕,骑上骆驼,向撒哈拉进发。我的这头骆驼,我也叫它穆罕默德,眼神透亮、步履坚实,唯一的缺点是……它的鞍座向前倾,背了两大桶水和摄影装备的我坐在它背上总是向前倾倒,尤其是下坡时——想必他也不好受吧……骆驼连成一队,最前方有柏柏尔向导牵引,一摇一晃地——其实骆驼背上的我觉得是剧烈摇晃,走向沙漠中的营地。夕阳一点点沉入背后的沙丘,被风搓成鱼鳞状的沙丘镀上一层红色。月已在中天,却也丝毫无法掩盖繁星的光辉。前方的苍蓝色地平线上,猎户座的三连星腰带也开始慢慢地挂上天空。在骆驼背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绕过了一个高高的沙丘后,终于看到了我们的营地。穆罕默德把我放下后,就静静地弯下腿来卧到地上。我拍了拍它向它道谢,它只是淡然地用那深邃明亮地眼睛看了看我——你这种游客我见得多了。营地里居然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猫,估计是柏柏尔人向导们带来的吧。起初还有点戒心的猫们,被挑弄两下后就放下身段来,绕着大家撒欢,于是作为关爱动物人士的我就承包了两只黄耳朵小白猫——它俩倒也不见外,直接爬到我腿窝里,过不多时就呼呼大睡。还会有别的猫试图过来挤个位子出来,然而无奈我腿短,迟到者只好作罢。在沙漠中享用了美味的鸡肉塔津后,柏柏尔人们纷纷拿出了手鼓一类的乐器,听不懂的欢快音乐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柏柏尔人还让大家都来露一手,于是我们几个中国同胞一起合唱了能够代表当代中国的……《五环之歌》……此时夜已深沉,尽管是北半球的冬天,且月为盈凸,并不适合观测星河。不过,毫无光污染的撒哈拉中,抬头望去,仍是满天星辰。两个柏柏尔小哥带着我们向营地西边最高的沙丘进发,虽然我们不会阿拉伯语他们也只能简单说点英语,但是一路上还是十分开心。他俩特别喜欢拍照,而且镜头感相当好。我把三脚架架起来,一众人在星空下静立二十秒,留下了这张合影。站在沙丘之巅,清冷的月光让视野非常清晰。小哥指着东边远远的一片断崖说,“Algeria! Algeria!”原来那边就已穿过了国界线到阿尔及利亚。我曾经无数次构想过,站在撒哈拉的星空下仰望星河的情景。然而当时来看,这天空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璀璨,那索性我暂时来把它来点亮吧——从沙丘下来时,北斗七星已经升起,这下更方便辨明方向了。大家在月光下凹造型了很久,随后便各自回帐内休息了。我仍在黄沙之中一边拍照一边发呆了片刻。撒哈拉的夜无比安静。仿佛远处骆驼翻个身、营地里的小猫挠痒痒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时风会突然吹过营帐,苫布发出诡异地哗啦响声。温度迅速降到很低,凌晨时分月亮依旧高悬,我也只好回帐睡下。五点多钟,柏柏尔向导便摸着黑挨个帐子地用阿拉伯风味十足的“Good morning”叫醒了大家。只有这会及时出发,才能看到撒哈拉壮丽的日出。而我拎着相机冲出帐子,果然——月亮已经退下,黎明时分比午夜更黑,那就抓紧时间拍下此夜最后的星空。这次我骑着鞍座不再前倾但是更瘦小一些的穆罕默德二世走出沙漠。不知道是不是这股子兴奋劲过了,还是因为二世确实更欢脱一些,出去的骑行路途感觉更加颠簸。身后的天渐渐泛白,向导停下了骆驼队——朝阳从远处沙丘后跳出地表,金光霎时间照亮大地。我蹲下身来,汲满一瓶金沙——纪念我和这残忍却又灿烂之地的短暂缘分。白色都市——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一部电影、一首歌让这个城市全世界闻名。恐怕不少对摩洛哥不熟悉的人一直会误以为卡萨布兰卡是首都,然而贵为该国第一大城市的卡萨布兰卡,虽然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和80%的工业产值,却并非政治中心。实际上,我们应该叫它“达尔贝达”才对,因为“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殖民者给这座城市起的名字,自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便已恢复“达尔贝达”这一古老的摩洛哥名字。然而,似乎无论过人还是游客,都对卡萨布兰卡的名字更加认同一些呢,毕竟摩洛哥自己的车站、机场都选用的是“卡萨布兰卡”。无论是达尔贝达,还是卡萨布兰卡,都意为“白色房子”。这里最著名也最值得看的白色房子,一定就是一半在大西洋海面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了。这座几近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1987年,国王哈桑二世在位,通过政府拨款和民间捐赠,举国上下筹措了5亿美元巨款,经历了五年多施工,这座世界第三大、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终于落成,成为了卡萨布兰卡的新地标。远远望去,清真寺洁白如玉,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恢宏神圣。走到近前,雕琢精美的回廊、墙壁、大门,更是令人赞叹于它精湛繁复的装饰。传说哈桑二世曾做过一个梦,梦中安拉对他说:“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于是,这座清真寺便有一半建在了大西洋上。海浪一刻不停地拍击在清真寺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涨潮汹涌时,还会跃过防波堤。看来,这注定载入历史的大清真寺,也在考验着摩洛哥人民的基础建设水平呀。一直沿着海岸线,也能看到不少有趣的事物,比如往西南望去,会看到白浪后远远的灯塔。东北方的卡萨布兰卡港,不时还会出现千万只海鸥遮天蔽日地出动的奇景。而往麦地那老城方向走,在很隐蔽的街角处,可以找到Rick's Cafe。1942年,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的上映,让这个城市为全世界所知,而故事的主角Rick,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美式咖啡馆。影片大热后,不知是哪位头脑灵光的能人依样画葫芦,真的在卡萨布兰卡开起了Rick咖啡馆,引来各地旅者前来朝圣。回头望向大清真寺,麦地那破落的屋舍街道,和恢宏的清真寺,对比出了一幅无限光怪陆离的图景。虽说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发达城市,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不过对于途经此地的旅行者,卡萨布兰卡还是有些让我失望,毕竟在一流的城市建设之下,并没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旅游去处,当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规划行程时,卡萨布兰卡也仅仅是路过并未安排住宿,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无论是长途车站、火车站,居然都没有一个能寄放行李的地方……拖着行李箱在卡萨布兰卡暴走半天,直接颠坏了一个轮子。所以,路过此处,希望走走看看的朋友们一定要小心咯。如果时间充裕,安排住在这里一天,未尝不是一个省心又舒适的选择。蔚蓝小镇——舍夫沙万提到蓝色小镇,可能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希腊的圣托里尼。在此次出行之前,我也没想到在北非的苍凉大地上还会有这么可爱的一个地方,不仅色调可爱,名字也充满柔情与神秘——舍夫沙万(Chefchaouen)。 据说是为了在酷暑中带来阴凉并驱逐蚊虫,古时候的当地人们把房子内外都用蓝色染了个遍。于是,一个童话一样的小镇子,就倚靠着阿特拉斯山,静静地等人来发掘它的神奇。 穿过杂乱无章的新城区,走过不是很起眼的城门,就进入了依山而建的麦地那区域,那里真的到处都是舒服的蓝色。 无论是几乎迷路在其中的胡同——还是入住的廉价小旅舍内——还是小饭馆—— 还是一条条曲折的小巷——还是满目琳琅的小商店——这里的一切都用蓝色渲染,仿佛真的把直射而来的阳光冷却了不少。 当然,这里和摩洛哥其他地方一样,人们对于蓝色以外的色彩也有着疯狂的喜爱。你可以找到五颜六色的手工制品——和各种炫彩的装饰及日用——总之,颜色修饰下的独特风情,是这里最迷人的所在。 舍夫沙万的老城区是唯一值得观光的一片区域,实际上面积也不大。这里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值得流连许久的景点,不过哪怕只是在百折千回的小巷中穿行,看看这里的市井气息,也是一种足够独特且有趣的体验。如果说一定要找个地标,那应该就是这个清真寺和它前面的广场了。由于地形崎岖,恐怕这里是小镇上唯一开阔的空地,每条小路基本汇聚至此。所以,这里自然也成为了店铺云集的地方。从广场一路沿通向东北方山区的小路行进,可以到达热闹的山脚下。登上台阶后转向东南攀缘几里,来到西班牙人留下的残破清真寺旁,就可以俯瞰小镇全景了。下山之后若是觉得有些困乏,就在台阶尽头买一杯鲜榨橙汁。可能要排一会队,因为榨汁小哥真的是在用工具和鲜橙子,一颗一颗地压成果汁——喝完这个之后,你就会知道,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的果汁摊全都是坑人的——毕竟纯果汁和糖水的口感差异太明显了。 除了蓝色,舍夫沙万最讨喜的应该是遍地的喵星人了。它们可以随时出现在店铺门口的花盆旁边——或者挑个拐角的地方乘个凉,顺便用眼神和你问好:“你瞅啥?”——它们也可以不时窜上饭桌,喵视眈眈地要求你喂它些食物,亦或是等着你吃完去舔你的盘子。虽然数量众多但它们一般不会和人抢路,毕竟天台和房顶更加方便它们寻找美食与栖息之处。不过真有蛮横者,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这个台阶被老子承包了”,我们也只能绕着走。远远地呼唤它一下,那一回头的不屑似乎在说“又有傻X人类想要调戏我”。所以,往往它们也毫不留恋地离你而去。“你们这种无聊的人,我见多了。”但还是有许多少不经事的小不点,和相熟的小贩很是亲近,就地藏在玩偶与皮包中间卖萌吸引顾客。所以,像我一样的爱猫人士们,舍夫沙万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待!在摩洛哥停留许久,舍夫沙万给了我最好的饮食体验(毕竟在此之前,都是靠单调的塔津果腹——再美味,连吃四五天也会觉得乏)。可以成功地靠连比划带猜,买到外酥里嫩较劲十足的煎饼(里面不卷点馅料之类的真是可惜)——也有明码标价,吃不饱不嫌噎可以续饼的烤肉薯条套餐(不过烤的是羊肉馅,比较奇怪)——想要再尝试些花样,还可以买一小碗煮蜗牛(他们说是蜗牛,但我觉得应该是某种螺),与一众当地人们围着小摊站成一圈,一起用牙签辅助,嘬食这略带尘土味的特色食材。要是觉得吃起来还可以,不妨向老板再讨要一碗汤——无论看上去还是喝起来都仿佛泥浆似的温汤里,间杂着莫名香料的辛辣,那感觉……算了我还是再买瓶可乐吧。对了,挑饭馆时不妨以天台是否够高为原则——毕竟提供的餐饮种类和价格都差不多,而且那坐拥一整片阳台日光的感觉还是很惬意的(就是稍微晒了些)。舍夫沙万不通火车。从卡萨布兰卡至此要坐7个多小时客车,菲斯至此也要四五个小时。虽然比较耗时间,不过对于希望体验别样风情的人们来说,还是值得在此处加以停留的。碧绿海港——丹吉尔如果说卡萨布兰卡给我感觉略有失望的话,那么丹吉尔则是大大超出预想的一个城市了。 丹吉尔的名字尽管陌生,但它是摩洛哥最北部的重要港口,全国第三大城市,与西班牙隔直布罗陀海峡相望。由于扼守地中海出口,这里一向汇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早年间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以及近代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都在这里留下过统治印记,甚至在二十世纪初,这个交通十字路口更是被英、法、西、葡、意、比、荷、瑞典和后来的美国代表组成共管委员会长期管辖。所以,这座城市不仅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氛围,更是有着不逊于卡萨布兰卡、首都拉巴特的国际化气氛,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在城市中比比皆是,文化的多元也使得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加开放一些(盯着游客一直看的本地人也明显少一些)。 到达丹吉尔时已是深夜,一下车就和一个同行的美国小哥被一起拉到黑出租上,以一人10迪拉姆的价格拉到麦地那老城区,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这里。 比起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丹吉尔的麦地那更加干净整洁,路也没有那么百转千回(虽然还是在里面绕了不少路),而且店铺也没有那么杂乱逼仄。这天晚上终于在这里尝了一下摩洛哥风味的烤鸡:之前看过攻略写道,“摩洛哥能把鸡这么简单好吃的食材烤到如此干柴,也真是不容易……"不过好在真正吃到肚里时,比想象的还可口一些。 酒店窗外就可以看到碧绿的清真寺瓦顶,在地中海的阳光和蓝天下,麦地那显得充满生机。走进清晨的麦地那巷子,也是一片宁静。路人很少,到处是猫。城堡上的大炮,也已被猫们盘踞。远处还可以看到现已清闲不少的丹吉尔旧港。走上海滨大道,街边建筑由北非风格向现代欧陆风格逐渐过渡:而海边的沙滩公园,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基建,但在这直布罗陀海峡边的松软黄沙之上散散步吹吹风依旧是很舒服的。偌大的空旷沙滩上,零星点缀着散步的路人、踢球的少年、骑马的过客。蓝海黄沙并无惊异之处,可想想看,站在这里,右手即是地中海,左望便是浩渺的大西洋。原本,丹吉尔只是返回西班牙的便捷起点,并没有对这里抱有太多期待。可是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发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精彩。 事实上,此次摩洛哥之行的路线是马拉喀什——沙漠——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舍夫沙万——丹吉尔。为了照顾主次并逻辑通顺,并没有完全按照路线顺序来记。总的来讲,此行的主要目的都已达到,但是受时间、预算限制,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摩洛哥很值得多停留一段时间,尤其开放免签后,更加适合中国旅行者出游。如有时机,希望还能够再次来到这个古老国度,更好地探寻它的美。【实用信息】安全摩洛哥旅游业非常成熟,甚至被称为欧洲后花园,总体来讲治安很稳定。 不过,和其他所有旅游景区一样,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警惕小偷,一定要看好贵重物品。 此外在摩洛哥推销、拉客、搭话、乞讨特别多,尤其是针对外国游客宰客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不感兴趣就直接置之不理,若真有兴趣一定要确定价格并学会砍价。在当地,尤其是舍夫沙万、马拉喀什等地的麦地那老城区内,会有人问住在哪里并试图带路,这种情况请果断拒绝。一旦被其缠上,免不了索要小费,比较麻烦。 行走在摩洛哥,一定会被人一直用好奇的眼神盯着看,时不时还有“Japan?China?”“nihao”“siesie”之类的搭话,多数情况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就好。 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请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实用信息】物价及此行开销摩洛哥通用货币为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0.68人民币,1欧元约合10.7迪拉姆。由于国内无法直接换迪拉姆,所以可以先换欧元,再到当地换迪拉姆。银联卡取现几乎不可能,可以准备VISA、MASTER等信用卡。 摩洛哥相对来讲物价不高,旅游景点附近一份塔津/库斯库斯套餐人均70迪拉姆左右,市内小饭馆30~40左右,瓶装饮料5迪拉姆左右,麦当劳套餐80左右,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240公里长途大巴车85迪拉姆,市内打车20-30不等(后面会在饮食、交通、住宿中详细说明)。 总体来说花费不多,出去出入境机票,我在摩洛哥没有压缩预算,当然也没买什么东西,总共花了不到2000人民币(是的,你没看错)【实用信息】交通+沙漠团【外部交通】从国内来一般会先抵达卡萨布兰卡,从欧洲飞尤其是西班牙,一般会直接抵达马拉喀什。如果时间充足,不妨把西班牙和摩洛哥安排在一起,玩10天左右。订机票:https://www.skyscanner.net/ 【市内交通】市内交通基本采用打车砍价的形式。一般来说,马拉喀什市内20~30迪拉姆足矣。城市有公交车,但是不报站且看不懂,人还特别多,所以建议还是别在这上省钱了,没必要。 【城际交通】城际间的长途交通我们基本都选择了CTM公司的长途客车,实测证明该公司车况良好,价格合理,且服务比较正规,值得信赖。公司网站如下,可查询时刻表:http://www.ctm.ma/(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翻译成英语),查好时间和价格后提前一天现场买票一般问题不大。 参考票价: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85迪拉姆,约3小时卡萨布兰卡——舍夫沙万:140迪拉姆,约7小时舍夫沙万——丹吉尔:45迪拉姆,约3小时(此外,放进大巴下方行李箱的托运行李要收钱,5-10不等) 另外,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拉巴特——丹吉尔一线有火车,价格与CTM大巴相仿,查询网址:http://www.oncf.ma/Pages/Accueil.aspx 【沙漠团】之前看了好多攻略,对沙漠团都语焉不详。沙漠团一般由马拉喀什发(菲斯也有,但是我没去菲斯所以没有发言权),而且事实证明,此地旅行社,尤其是沙漠团路线水极深。在此之前我曾经联系过不少当地旅行团,咨询最热门的三天两晚路线,报价在一二百欧元不等,甚至某家旅行社回信说会安排四人团,要价400+欧元/人。,而口碑最好的某S家旅行社报价950迪拉姆,并许诺可以打折至900。最后经过一番打探后,我们决定到马拉喀什后再报团。来到杰马埃夫纳广场附近,会有很多人拉客:“sahara?sahara?”街道两旁也有很多旅行社的实体店。 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首先来到之前给我们报价的S旅行社实体店时,他们说700/人。之后我们又去了别家旅行社,以650成交。事实上如果再多比较几家,价格或许还可以更低。不管报了哪家旅行团,最后出行时都会把招揽来的客人集中起来再分给几个车,所以也不必担心砍价会影响服务质量什么的,团友们都是不同家旅行社、交了不同的团费拼起来的,而且随团的司机也不知道大家各自交了多少钱,一切行程都是安排好的。而且,提前一天报名,第二天即可出发。 三天两夜的沙漠团行程包括阿伊特本哈杜村、达戴斯峡谷、柏柏尔人村落、撒哈拉沙漠骑骆驼以及露营,费用中包含全程车费住宿以及早晚餐(第一天早餐不含、第三天晚餐不含),除了阿伊特本哈杜村和柏柏尔人村落需要再给当地导游少许小费,以及三天的午餐之外,没有其他消费了,还算厚道。算上小费、自费的餐饮和随身携带的食品饮水等,沙漠团三天全程我的花费不超过800人民币。 附一个旅行社的网址,可以看看行程和景点介绍,再依据自己兴趣当场报名:http://www.saharaexpe.ma/en/ 【实用信息】餐饮摩洛哥的餐饮比较单一,不过在卡萨布兰卡、摩洛哥等城市和一些旅游景点周边的饮食还算丰富,既有本地食品,西餐厅、快餐店也很多,价格并不贵。即便是在马拉喀什的杰马埃夫纳广场边的天台上,一份套餐也只需要70~100左右。 当地饮食主要有塔津Tajine,就是蔬菜和肉放在瓦罐里焖炖的一小锅,还有库斯库斯Couscous,一种类似小米的谷物配菜,这两种的配菜多为鸡肉/牛肉和土豆、胡萝卜、青椒等。此外一般还会附送类似面包的饼,个人觉得口味尚可,并可以蘸着菜汤吃。 这是一份塔津,后面是饼,旁边的是当地的橄榄和沙拉(建议不要尝试):薄荷茶,被誉为摩洛哥威士忌,是当地特色饮料。虽然无甚奇异之处,但体验一下也蛮好。 另外,橙汁也是当地比较常见的饮料,毕竟盛产橙子也很便宜。当地也流行烧烤,不过比起国内的烧烤,口味和种类都要逊色许多,价钱却一点不实惠。以下这一些60迪拉姆,6羊肉6鸡肉(这是在杰马埃夫纳广场,在别的地方会便宜一些):如果口味实在不习惯,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等大城市有肯德基麦当劳,至于中餐厅,我只在卡萨布兰卡见到过。【实用信息】住宿比起欧洲,摩洛哥住宿相当便宜,和国内水平相当。可以通过booking预定:https://www.booking.com/ 在马拉喀什,入住了Red Hotel,每晚40欧左右,有游泳池、桑拿,房间还有阳台。就在火车站对面,由于位置处在新城区,所以去老城广场附近要打车,不过酒店环境设施服务都很到位,早餐不错,这也是此行住的最好的酒店了。 沙漠团会安排住宿,只能说条件比较简陋,卫生和环境都不是很好,不过好在很有当地风情,冬天晚上很冷(没有暖气)。沙漠的营地,只能因陋就简了,冬天去的话一定要多穿。进沙漠前会把行李箱之类的行李寄放在大本营,换上背包轻装出发,这时最好带一双袜子,出沙漠后把鞋倒干净再换。 卡萨布兰卡住宿略贵,不过由于没什么景点且受制于时间,我们没有在卡萨布兰卡过夜,所以没有体验。之前在Booking上看了一下,略贵于马拉喀什,不过选择也很多。 舍夫沙万由于只是小村落,住宿环境只能说很一般,住在当地的Riad(旅馆)很便宜,但是设施不是很好。我住的店名叫Hostel Mauritania,非常便宜,每人只需9欧。既有双人、三人间,也有青旅式的多人间,就是路不太好找,得跟着Google好好走。 丹吉尔,住在名为老城麦地那里Hotel Mamora的酒店,位置视野都很不错,就在麦地那最边缘最靠海滨公路位置,既可以体验老城风情,也能够沿海边向新城区散步。酒店刚刚装修不久,一切都很崭新,价格也很便宜,一间房30欧左右。【实用信息】其他【签证】免签,说走就走,什么都不用准备。如果中途转机,请留意相关规定。 【语言】摩洛哥通用阿拉伯语、法语,部分地区亦使用西班牙语,不过旅游景点及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基本都可以说英语沟通,只要英语水平能够满足日常使用,便不用过分担心语言问题。 【天气】夏季酷热,不建议6-9月前往。即使如我一样12月前去,白天也会有20多度,不过夜间较凉,尤其是沙漠地区,冬季夜间会很冷。 【购物】就是要记得,学会砍价。市场手工制品可以砍价,旅行团可以砍价,出租车可以砍价,基本上20迪拉姆以上的没有明码标价的东西都可以砍价。 【通讯】出机场后一般会有当地手机运营商的推销人员免费发卡,凭护照护照登记即可领卡。也可以在城市内找运营商的门店购卡或缴费,或者到酒店前台寻求帮助。不过,我全程几乎没有对免费领取的那张卡充值,用至第三天被告知欠费,不过只要有信号就能定位,所以用Wifi和离线地图配合,找路不成问题。另,欧洲运行商手机卡在此处数据漫游资费似乎不贵。 最后,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icky刘(sthaboutricky),获取更多国家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