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
2365
5
14
作者:菘霙
前言在一次重温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让我知道,原来我留学的英国南安普顿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起航地,是英国为数不多的深水良港,突然就有了在英国做一次邮轮之旅的想法。而目的地是我一直心仪的波罗的海,北欧和俄罗斯。有了目的地和旅行方式就上网直接google信息了,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顺利很多。邮轮和游轮不同,在英文中,邮轮是Cruise, 游轮也可以被称为渡轮是Ferry。直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Cruise, 就可以找到许多英国邮轮公司的项目,航线遍布全球,而且如我之前想的一般,大多数的出发地就在南安普顿,着实把我高兴了一把,这意味着我可以在家门口直接出发,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去欧洲得跑去伦敦坐飞机。在一番比较和查找之后,最后选择了P&O这家英国邮轮老字号,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它提供的线路, Azura号,北欧俄罗斯14天, 停靠六个城市,船上七天,岸上七天,包括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圣彼得堡,芬兰赫尔辛基,德国瓦纳慕德,丹麦哥本哈根和挪威Krstiansand小镇。而且北欧之旅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波罗的海以及峡湾美景,所以选择邮轮作为出行工具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决定好以后,直接向邮轮公司购买船票,因为邮轮不同于飞机,一艘船在一年内一条航线只会航行一次,而且因为天气关系,大多数的航线只开放在6月到10月之间。所以想去就要赶紧预定,因为预定的时间早,我预定时的价格是899英镑每人,原价1299,最后联系好一名同班的台湾女同学一起走便一切就绪了。起航出发的那一天,我和同学扛着一人一个大行李箱怀着兴奋的心情到达了南安普顿的出发港口。邮轮已经早早地停在那里了。我和同学在接近海港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邮轮了,我和同学都惊讶了,虽然我以前有坐过邮轮,但是这一艘真的要大很多。而这一次的行李也是我欧洲旅行中带得最多的一次了,因为是邮轮,所以乘客想带多少都是随意的,没有上限,只要你能保证不占满你房间的空间就行。一到了出发站,门口的运行李的服务生就过来帮我们搬行李,并在行李上贴上房间号码标签,而我和同学就直接拿着船票进入航站楼做出发的准备。邮轮出发站几乎和机场的一样大, 进入航站楼以后,服务员递给我们一人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一个英文字母,然后等着工作人员叫号就行,邮轮与飞机不同,可以载相当多的乘客,我乘坐的这艘Azura号可以载3000多人,所以办理签证,登船确认手续必须是一批一批的。因为P&O是英国的邮轮公司,所以乘客几乎都是英国人,我和我的同学在一群游客当中着实非常醒目。在候船室里坐着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除了我和我同学之外,我竟然看不到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绝大多数的乘客都是5,60岁的中老年人,拄着拐杖和推着轮椅的非常普遍。其余都是家庭出游,带着5,6岁的孩子们。想想也是,因为邮轮旅行本身比较没有身体负担,非常放松而且享受,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除此之外,也和旅行线路有关系,后来,在船上遇到的一对美国夫妇告诉我们,如果想多见到年轻人,要选择北美或者南美,加勒比海的航线,因为北欧和俄罗斯也都是比较慵懒的国家,并不冒险刺激,也更适合老年人。 南安普顿的邮轮港 邮轮出入境大厅 按照行李大小标准,邮轮真是大很多了不过,办理登船手续的时候还是遇到一个小插曲,因为我的是中国护照而我的同学是台湾人持中华民国护照,所以我们两人的护照被工作人员暂时扣下,必须要重新审核,要等到上船后才能再度归还。哎,只能感叹一下,中国护照在出境游方面确实不好用啊。不只是邮轮,有些航空公司对中国护照也不待见,比如欧洲的廉价航空easyjet,拿中国护照登机时候,检票员都要和航空办公室无线电通话后确认身份信息后才放行,因此,每次坐这个航空公司的航班就特别悲催,总是等到最后才能登机。而我的台湾同学得知这个消息更是变得情绪非常激动,她一直说护照从来没有离开过她身边,万一不还了怎么办,我只能不停地安慰她别担心。我心里很清楚,这些都是例行检查,英国人的行事风格都是如此,他说会还给你就一定会还给你。办完登船手续就是行李安检,行李箱过了安检以后,就可以准备从通道入船了,隔着通道的窗户玻璃看一下我们即将登上的船,拿地面的行李箱和工作人员做参照物,再次感慨我们的船真的好大啊。船身上并排着一排救生艇,救生艇以上都是景观舱和外舱,设计合理,是层层递进,使得每一间都可以晒到太阳。我和同学选择了住内舱,优点是安静,当然价格便宜也很重要,毕竟还是学生身份,珍惜父母给予的资金,缺点是通风略不好。不过设施什么的都非常齐全,类似于国内三星级酒店的标准。最让我和同学感慨的还是P&O邮轮公司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到我们到达房间门口的时候服务员已经把行李箱都搬到门口了。每天房间打扫两次,第一次是在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另一次则是吃晚饭的时候,每一次吃饭回来就看见房间被整理好了,真是神速,而且我和同学一直纳闷,我们出门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服务生啊,那他是怎么知道我们有没有出去的呢?而且早晚两次打扫各不相同,早上总是放上靠垫,而晚上床头则会改成放上一块巧克力,有时候还会善意提醒调整时差。唯一让我意外的是房间里没有网线,无线上网在船上非常昂贵,250分钟要62.5英镑,是额外收费的,顿觉心塞啊。我和同学买了套餐以后只能每天省着用,早中晚各10分钟。正当我们想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船舱内的广播就响起来了,要所有乘客带上房间里的救生衣到七楼指定地点集合,进行逃生演习。和飞机,火车,汽车一样,邮轮既然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必然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每一间客房里都有救生衣,每一位乘客都有一件。进船以后,再一次体验了这艘船的大规模,整艘船总共有19层,最底层也就是入船口是4楼,我们住在11楼,不过没有13层,可能英国人的文化中就是嫌13这个数字不吉利吧。每一层都是以一个海岛的名字来命名的,非常有大航海时代浪漫和冒险兼具的气息。船可以整体分为三个部分,船头,船中,船尾,整艘船有14部电梯运送游客上下。到达七楼的指定地点,工作人员已经穿好救生衣在等我们了。根据工作人员的操作示范, 大家纷纷自己动手穿救生衣。 这一次集会验证了我的猜想,这一船的乘客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 虽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夫妻,但是一样很配合 15楼,俯瞰甲板 雨过天晴出彩虹,这趟旅行一定很美好 Azura里的赌场 中庭游泳池 露天电影 自助餐厅 碰到一位幽默的英国老爷爷集会结束后,我和同学迫不及待地就开始在邮轮上逛了起来, 看看邮轮上有哪些设施, 顺便在邮轮上拍照留念。海上天气多变,刚开船时下了一会雨,等我们上甲板拍照时,正好看到彩虹划过,美得让人心旷神怡。船上有四个露天游泳池,不过大多数时间都被小孩子们占领着。船尾的游泳池有露天屏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都会有电影播放,可以直接躺在沙滩椅上边晒太阳边看电影。因为北欧的夏季有极昼现象,白天实在是长,在甲板上晒太阳看风景,等太阳下山的时候,发现已经是晚上11点了,而凌晨3点左右就可以看到太阳升起。我和同学庆幸我们选择了内舱,不然肯定睡不着觉。酒吧是邮轮里最多的设施了,不管是露天的还是室内的,而且每个吧提供的特色酒和点心都不一样。邮轮的餐厅主要集中在15楼和7楼, 15楼的都是自助餐,而且是24个小时不休息的,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每天自助餐厅的晚餐都会有个不同的主题,比如加勒比海风味,那么那天的菜色都会是加勒比海菜式。而且14天每天主题都不一样,我和同学最后达成一致,因为buffet 比resturant 早半个小时开始供应晚餐,所以我们都先去15楼吃自助餐再跑到7楼吃正餐,当然吃自助餐的那顿吃的都特别少,要控制摄入量,主要还是正餐啦。 7楼的正餐餐厅是西方传统的点菜式,从头盘,汤,主食,再到甜点,最后茶和咖啡都是按流程下来的,正餐的食物都做的很精致,菜单也是不重样的。爱吃海鲜的我更是连点了14天的海鲜主食。邮轮里有赌场,不过老年人都很理性,不爱赌博,赌场这一块很少有人来。但是赌场的这个区域连着一个活动室,经常举办quiz night,也就是猜谜活动,一种英国人很喜欢玩得猜谜游戏,考察知识面的。而这儿的四周墙上有总共六块大屏幕,邮轮的14天也正好是世界杯半决赛赛程的日子,每到了有比赛的晚上,这儿都是人满的,我也不例外,没有一场错过。邮轮上的健身房, 各种健身器材都很全,每天还有免费的教练课教健身, 健身房是一座玻璃房,一边跑步一边能看海景。邮轮里的剧院也是热闹的,每天的节目都是在晚餐后,所以这儿也成了我和同学常来的地方,表演的大多是歌舞剧或者舞台剧,表演者是邮轮公司的常驻表演团队,看多了以后会发现每一场虽然剧目不同,但是演员都是那么几位,很容易就眼熟了。每天晚上, 每一个房间都会收到邮轮公司印好的节目表,每天的活动节目都是满满的,一般一个活动都是1个小时左右,而且每天都不一样,所以在邮轮上一点都不会闷。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会闷一些,可能因为船上的老年人比较多的缘故,所以节目活动安排大多是倾向于适合老年人的,比如学跳国标舞,健美操之类的休闲式运动。节目表的第一页通常会有第二天的dress code,也就是着装等级。 这也是我这次在邮轮上学到的。 一般会有三种, casual, smart, blace tie分别指的是休闲装,套装和正装,对女生来讲的话正装就是晚礼服男生还要带黑色领结。没错,是领结不是领带哦。我庆幸幸好这次衣服带的足够,也带了礼服。而英国的老奶奶们也是很时尚的,每次晚上正餐的时候。看到和我同桌吃饭的老奶奶,我就没发现她穿过同样的衣服,也就是一天换一套,带了至少15套以上。有时候,着装等级也会有些特别的,比如有两天晚上是6,70年代风格和蓝白红英国风。蓝白红是英国国旗的三种主要颜色,所以那天晚上所有的游客必须要穿着带有这三种颜色的衣服。最让我和同学纳闷的要数6,70年代了,可能因为这一船的乘客都成长在6,70时年代,所以才出了一个这样的主题吧,但是我和同学都不知道6,70年代的元素是什么,最后我和她各穿了一条碎花长裙,就当休闲装去了,后来才知道,我们真是误打误撞对了,碎花就是6,70年代的元素之一。同船的老太太也都穿着带有碎花的裙子或者套装,要不就是在头顶插一朵花来表示。也就在这趟邮轮旅行之前,我觉得时尚和普通人关系不大,但是这趟旅行之后,我开始关注时尚。 每天的节目日报从英吉利海峡驶入波罗的海,在船上的前三天都是sea day,也就是都在船上度过。我和同学利用这三天充分地了解了一下这艘邮轮提供的活动,还交到了很多忘年好朋友。最受英国老人们欢迎的要数quiz night, 邮轮的保留项目,每天都有,这种猜谜活动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智力问答,总共40道题,听音乐猜歌手,看图片猜地名,根据对白猜电影等等,英国人都非常喜欢玩这种游戏,答对题目最多的人还能拿到丰厚的奖品,我和同学也参与了一下,但是答对的不多,地名的答正率最高,但是歌手和电影真心力不从心,就连学习电影专业的我们也自愧不如,看到英文对白傻眼了,因为很多电影我们以前都是看字幕的呀。此外,英国人还特别喜欢看喜剧,这个喜剧有点像中国的单口相声,是一个人表演的,还和观众有互动,如果剧院表演喜剧基本是满场,英国人也很喜欢玩文字游戏,黑色幽默大概都是从这些喜剧当中培养出来的吧。在5楼的中央是一个小型舞台, 老人们每天会到这里合唱或者跳健美操。甲板上是慵懒的晒太阳的人们, 英国人非常喜欢晒太阳,只要是不下雨,甲板上就到处是晒太阳的人。邮轮公司还有专门的照相团队帮顾客照相,当然也是要额外收费的。邮轮上还有很多免税商店,不过卖的东西并不怎么样,我还发现了很多小玩意儿是made in China的,而且同桌晚餐的一位英国老奶奶也告诫我们不要买,因为很多产品虽然写着免税但其实并没有免。在看世界杯的几天,我还与一位英国老爷爷聊得甚欢,老爷爷是英国一家建筑公司的监管人,聊天之后发现原来我们学校宿舍的一部分就是老爷爷的公司负责建造的,顿时觉得十分亲切。老爷爷是不折不扣的老球迷,曼联铁杆粉丝,还到过中国,对中国印象很好。他说和老伴在中国旅行的时候,从北京坐了三天的火车一直坐到香港,他感慨城市和乡村差别很大,不像英国除了伦敦,每个城市都差不多。别看老爷爷老奶奶们年纪大,看起足球比赛起来比年轻人还high。其实,这次在邮轮上还遇到了许多去过中国旅行的游客,和他们聊过后,才知道原来英国人对于中国还是有很多误解就像中国对于西方文明一样。有一首很有名的英文歌叫做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邮轮上的一对美国夫妇就对我说,他们小时候讲到关于中国的课文就是写中国有许多自行车,可是当他们去到北京后发现,北京全部都是小轿车,自行车极少。另一对去过中国的英国老夫妇则震惊于中国有环卫工人这样的职业,并且觉得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不过他们有一点都赞同,那就是中国的食物真的很好吃,相比起来,英国的食物真是English Rubbish。和他们的聊天让我对文化交流有了更多的思考。自助旅行时,经常会遇到外国友人问我从哪里来,当我回答来自中国时,他们都会很惊奇也很好奇,会和我聊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其实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依然是遥远而陌生的,因为中国的签证很难办,能来中国旅行的外国人是少数,而且他们经常分不清日本,韩国和中国人。我在旅行时,最容易被误认为日本人,其次是韩国人,并不是因为我长得像韩国日本人,而是在他们的印象中日本韩国是亚洲的发达国家,出来旅行的应该也大多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当他们问起中国时,我回答最多的一句话就是“Everything is changing in China”或者是“某某某 has changed in China”并且鼓励他们来中国旅行。很多中国人都觉得中国护照不好用,我也觉得,但是更多的人不知道外国人想要来中国一样困难,中国只对新加坡,日本和台湾免签。欧美国家的游客来中国一样要办理手续相当烦琐的的签证,比我们办理申根签证,美国签证都要难,材料更多。也因为如此,其实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依然停留在毛泽东时代,就连我的课程导师也不例外,教授我电影理论的Tim老师曾经到过中国,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当时买来的纪念品,那是一只绿布军旅包,上面用中文写着为人民服务。我当时就想,为什么这么多纪念品他偏偏买了这个,也许在他甚至更多西方人的潜意识中中国依然还是那个50年代的中国吧。所以中国人应该多出去旅游,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让外国人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现代文化与文明,而不是停留在他们十几年前的中学课本里或是巴黎的老佛爷百货里。在英国留学的一年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了其实中国对于西方的了解已经超过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很多和我同龄的英国学生都很少去欧洲旅行,就连英国城市走的也很少。当然,两国国情不同,这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中国孩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会资助子女直到工作前,而很多的英国学生很早就经济独立,要打工还学贷,资金支持不够。像国内的邮轮一样,第二天的晚上就是船长的欢迎晚宴, 所有的乘客都穿着正装出席。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正面的看到了那么多英国纯正的绅士淑女。驶入深海以后,风浪变大,这么大的船晃得也很厉害,我竟然晕船了,不过躺了一会儿就好了,也只有那一天比较晃而已,之后的日子都是非常平稳的。第三天的时候,邮轮已经逐渐驶入了波罗的海,船上播报,我们将经过一座桥,结果乘客们都跑上甲板来拍照,看来大家都慢慢地对船上的日子感到无聊了, 已经开始期待上岸了。 三天sea day以后,大家对拍桥都可以乐此不疲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故乡与说来就来的雨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王宫,欧洲最大的王宫,王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风景。旅游的多了,很多时候在拍照前都会先参照一下当地的明信片,这样大概就知道从哪里取景会是最漂亮了。斯德哥尔摩王宫的一个特别取景点在王宫对面的桥上,桥上有用皇冠做的柱子,可以借位拍王宫。沿着王宫的后面小路一直走就是就是老城区了,老城区都是小巷子和欧洲的大多数老城都差不多,不一会儿就能走到小广场,小广场的附近就是诺贝尔奖博物馆。老城区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教堂里的装饰设计给人很惊艳的感觉,这是第一次我在欧洲教堂里看到把船模挂起来做装饰的,纪念曾经的北欧海盗精神。王宫的后门对面便是瑞典议会,议会的拱门是一个很适合拍照的地方,走过议会的桥就可以看见一只熊的铜雕塑,坐在墙角,身上裹着毯子,怀里还有只小熊,似乎是因为寒冷正在取暖。正当我在看这只熊雕塑的时候,一位街头艺术家走过了热情地要我和她合影,可是合影结束后开始问我要钱。哎,都说北欧的社会环境好,其实并不是,比如瑞典,瑞典一直全球难民避难所,尽管它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福利国家。在斯德哥尔摩最不能错过的当属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了。市政厅也是红砖墙面,给人很冷峻的感觉。一走进市政厅天就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大,人都开始哆哆嗦嗦了,直奔市政厅大门。市政厅的参观是收费的,有英语讲解,一进入以后就是大理石大厅也就是诺贝尔颁奖典礼结束后嘉宾们参加晚宴的地方,这个大厅真的好小。每个参会人的座位间距都只有60厘米,如果要坐豪华座位,可以,要多交钱,但是最多也就是70厘米。大厅里的看点是墙壁上雕刻的花纹和窗户的花纹,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对称设计的。从大厅往上走就是可是继续参观,市政厅的一部分有博物馆的功能,展示了与诺贝尔奖有关的一些事物。在博物馆之后是市政厅的主会议室,四周墙壁上是绘画作品。会议厅顶部的天花板,乍一看很像是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榫卯结构。走过主会议厅以后就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的设计很简约,右边的立柱再一次体现了不对称设计,一根是六棱柱一根是圆柱。是诺贝尔宴会时宾客们休息的地方。最后是二楼的金色大厅,真的是金碧辉煌,满目金色,凑近了看是一块块的镀金的小方块,中间的墙壁上画着瑞典神话传说的一位海中女妖,两旁有着各个国家的知名建筑物,以此表示斯德哥尔摩是个多文化融合的城市。大数人对于斯德哥尔摩的印象来源于这里多变的天气,源自于一个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名词。据说一年中这里天晴的日子加起来不过一个月。而我也着实体验了一把,到港的时候天气极好,站在甲板上,海鸥从我们头顶飞过。结果坐着摆渡车一进入城市就是阴天了,而且是越离市中心近云层越厚。摆渡车最后在我们王宫门前的桥上停下了,天空突然很有了一种风雨欲来的节奏。从市政厅出来,雨更大了,我一边跑一边偷偷跟在一对老夫妻后面,想在他们伞下躲雨,老爷爷看到了我很乐意地把伞递给我,一直送我到红绿灯口,老奶奶在旁边一边走一边笑得合不拢嘴,可能他们没见过我这么“厚脸皮”的吧。神奇的是,当游客们都回到邮轮上,邮轮驶离斯德哥尔摩港口的时候,天空竟然变得无比晴朗,斯德哥尔摩的多变天气果然名不虚传啊。 斯德哥尔摩港口,离开和进港的时候都是大晴天,可是一到城市里就下雨俄罗斯圣彼得堡:前苏联遗风俄罗斯圣彼得堡,整条线路中我最期待的目的地,而事实是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与其它城市相比,它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当初选择这条航线,能到达圣彼得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俄罗斯的个人旅游签证是出了名难办,需要各种证明,尤其是要提供俄罗斯邀请人的信息,还要写明在俄罗斯旅游待几天,具体做哪些事情去哪些地方等等,一直是被誉为神一样的签证,就和外国人办中国签证一样难。而选择邮轮旅行的话,可以直接报邮轮上的团,这样跟着团走,不需要签证就可以顺利过关了。我和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报邮轮上的团,除了签证原因外,还因为圣彼得堡面积很大,不像欧洲其他城市那样小巧玲珑,在两人都没有去过的前提下全程自由行似乎也不太现实,我们最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我们的两日游的线路,第一天由导游带着纵览圣彼得堡,第二天则是全程自由行。圣彼得堡又被称为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是前苏联的首都,它也是俄罗斯所有城市中最不像俄罗斯的城市。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缘故,圣彼得堡就在波罗的海的边上,和欧洲大陆关系确实更亲密一些。但话是这么说,我还是觉得圣彼得堡和欧洲的城市也并不一样,很有特色。出了关以后,坐着邮轮公司的摆渡车一路往市中心开,一股前苏联的气息扑面而来,头顶经常会飞过直升机,东正教教堂的洋葱顶,还有其它色彩鲜艳的建筑都不像任何一个我之前去的国家的特色,它就是独特的圣彼得堡。新城区的建筑物非常现代化,而且整个圣彼得堡市的道路可以说是一马平川,相当平坦开阔,直接开坦克也不成问题,而欧洲城市的道路都很窄,小巷子多,大多数的道路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不过最让我高兴的还是在圣彼得堡的两天特别灿烂的天气,记得之前看过高晓松的《晓说》中有提到圣彼得堡,他说圣彼得堡最美的时候,一个是夏天,阳光灿烂,一个是冬天,白雪皑皑。我很庆幸我看到圣彼得堡最美时刻的其中一面。就连导游都一直说我们运气很好,这样的天气在圣彼得堡不是很typical的。可是虽然城市很美,但夏天的圣彼得堡却人很少,导游对我们说,因为盛夏的时候当地居民基本都外出去避暑了,尤其是在周末,所以人反而会少很多,不过想想也是,临近北极,因为没有云,空气好,所以整个城市非常晒,阳光射到皮肤上会有隐隐的刺痛感,而且因为会有极昼现象产生,整个圣彼得堡在夏天会有几天出现20小时以上的日照,即使温度不高,但晒得时间长还是会很热,而且圣彼得堡植被覆盖率并不高,走在广场上的时候不一会就能走出汗来。第一天的第一站是先坐游船沿着涅瓦河游览圣彼得堡河两岸,游船旅行,几乎只要知名的欧洲有河的城市现在都会有游船项目。英国的泰晤士河,法国的塞纳河,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维也纳的多瑙河等等,涅瓦河的河水并不算清澈但是胜在河面宽阔,视野广,再搭配上圣彼得堡的特色建筑,个人感觉要比法国的塞纳河更加浪漫。坐着游船一路可以看见彼得要塞,吻柱,各种古老的军舰,冬宫和夏季花园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桥,圣彼得桥上的装饰很有前苏联的味道,可以看见许多都是火炬,五角星,还有苏联红军的形象。这次跟团还多了一样设备, 上船时,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无线电接收器配耳机,这样听讲解就方便很多了。夏天虽然是欧洲最适合旅游的季节,但是也是欧洲人的度假季节,而且很多建筑物都会在夏天整修,圣彼得堡也进行着修缮工作,冬宫的屋顶也正在维修。 这种乐器有人知道是什么吗?游船结束后,我和同学迫不及待直奔冬宫,没想到冬宫门前的大广场人头攒动,都是围观的人群,我和同学以为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社会运动呢,因为欧洲经常有罢工,巡游的事情发生,所以已经习以为常了,广场周围还有人搭了射击棚在玩射击,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是一个体育活动。我们沿着栏杆的外围进入,发现除了赛道以外,其余部分是可以让游客进入的。我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种介于滑冰和溜冰之间的运动,但是就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想问当地人,可是他们说了一堆俄语我都没听懂,之后去google了一下,也是没有找到,真是一种神奇的运动,更神奇的是俄罗斯人还为它设立了这样一个比赛而且就在冬宫广场上。Jimmy,邮轮摄影师,和他成了邮轮上的好朋友,也许是这份经历,让我现在选择了邮轮摄影师这个职业吧。有人知道俄罗斯的这种夏日介于滑冰和滑雪之间的运动是什么吗?比赛的杆子很像滑雪的滑雪杆,比赛的滑雪板样子细长,这块板上对双脚的固定方式是和滑雪板很像,但是板下面一前一后装了两个轮子,又分明是为陆地准备的。 赛道在冬宫广场上直接画好,广场中间还有大屏幕实况转播,吸引了很多了人来看,来参加比赛,赛程很长,记忆中等我们结束第一天行程后,这个比赛还在继续。除了这种不知名的运动,在冬宫门面还看到一群年轻人在玩双轮车,这种车在欧洲城市也很普遍,靠电力驱动控制方向前进。可见俄罗斯人的夏季运动是十分丰富的。绕到冬宫的后方就是涅瓦大桥了,桥上有突出的平台,是拍摄涅瓦河两岸风景的好位置,从平台望出去可以看到眺望到吻柱,这两柱子被称为斯特列尔,柱子上的雕刻很特别,有船锚,基座是海神波塞冬。可是没逛多久,就必须在规定时间上车了,跟团旅行的缺点就在这里,还没来得及仔细探索就必须跟团队离开了。下一个景点是来圣彼得堡都会去的滴血教堂,看惯了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巴洛克式的圆顶,看到东正教的洋葱顶还是让我小兴奋了一下,确实很特别,并不给人很庄严的感觉,但是很明亮很活泼。近距离看,四个球顶的设计都不一样。进入教堂内部以后,惊讶地说不出话了,满墙壁的宗教绘画,富丽堂皇。东正教教堂的风格和天主教教堂的风格真是完全不同,里里外外都是金碧辉煌,全彩色的马赛克壁画,真是看也看不过来,绘画讲的都是宗教里的故事,可是我和同学都不信教,所以这些绘画的故事看不太懂,只是很惊叹那些绘画雕刻工艺。整座教堂其实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人间瑰宝。出口处墙壁上星芒和花卉的装饰,连灯具的设计也是镂空花纹和墙壁的绘画主题一致,教堂里的石门拱顶,年头久了,还有些磨损。从滴血教堂出来后,看见了一位街头艺人,他手里演奏的乐器竟然是“UFO”。下午团队安排的景观特别小众化,第一站居然是地铁。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圣彼得堡的地铁是世界上挖得最深的,因为圣彼得堡的土地表层土壤很松软,所以不得不把地铁深挖,确实很深啊,一眼望不到头,坐电梯从地面到地铁站要整整5分钟。我们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铁站,其中一个地铁站,地点就在冬宫广场的边上,两边装饰的是绳索和舵盘的造型。有的地铁站里还有气窗,依然是浓浓的前苏联革命味道,灯柱就是火炬造型走出地铁以后就是圣母大教堂,我们遇见了纪念俄国作家普希金的活动。地铁出口的这条走廊上挂满了白色的旗子,道路两旁是普希金小说人物的画像,穿着上世纪俄罗斯服饰的女孩正在为行人派发面包,还有老婆婆为路人们送鲜花。看得出来,俄国人民对普希金非常崇敬,以及普希金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可惜我不会说俄文,俄罗斯人也不会说英语,不然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活动。接下来的一个“景点”让我和同学哭笑不得,导游居然带领我们去喝下午茶。可能因为尊重了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传统,所以才会有了此安排。而且游客都是老年人,估计也是觉得上午的行程对于他们已经太累了,所以下午就特别轻松的逛逛地铁喝喝下午茶,但是这点运动量对于我和我的同学就简直和没走差不多,不过既然报了团,就只能跟到底了。但是去的下午茶餐厅倒确实不错,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下午茶餐厅用俄文怎么念,但它出现在许多关于圣彼得堡我之前读过的文章当中,是当地很有名的连锁下午茶吧。我们到的时候热水,茶包,点心都已经帮我们准备好了,甜点味道很好,居然和上次在葡萄牙吃的正宗葡式蛋挞一样,撒的不是巧克力粉而是肉桂粉。我感觉我已经爱上肉桂粉的味道了。同桌的英国老人们,慢悠悠的喝起茶来,下午茶果然是英国人生活中不能少的一部分啊。在茶吧闲坐了25分钟,继续折返圣母大教堂,圣母大教堂也是第一天的最后一个景点,在茶吧外的地面上看到了有趣的喷绘,是一颗爱心,似乎是某人对谁表达爱意,在圣彼得堡的街道或者建筑物上经常能看到有趣的喷绘,和欧洲的涂鸦一样。下午的行程竟然是喝下午茶,大概是照顾英国游客吧,路上还有年轻人自拍,自拍也是没有国界的呀圣母大教堂的外观以黄色和黑色为主调,里面很小,感觉非常普通,而且必须要脱帽遮面进入,当然游客进入的时候就免了。最后,导游还带我们顺便遛了一圈当地的菜市场,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普通的菜场会成为行程中的景点,后来终于想通了,应该还是考虑到游客是英国人的缘故,因为英国除了超市以外城市里是没有菜市场的,在周末的时候通常在英国城市的某个小广场会有露天集市但是没有菜市场,所以这种对于中国人而言从小看惯了的菜市场在他们眼里确实可以算是一个景点。突然想起大学上民俗课的老师提到过一位西班牙友人的趣事,说是到中国来以后乐不思蜀,尤其每次吃饭看到可以转的台面都特别兴奋,回国以后还特地买了一个回去。也许有一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旅行就是从你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行程的第二天, 终于盼来了自由行,自由行是这样的,旅游大巴会把游客载到城市里指定的三个地点,然后给一个规定的时间范围游览,到时间后上车,再去下一个指定点。第一站停在了艾萨克大教堂周围,这座教堂四方对称,远景比近景美,去的时候整体维修,只能拍外景了,不然好想去里面参观一下。在外面拍了一些教堂的细部,角楼的装饰和大门的装饰,都很有寓意。在艾萨克教堂的前面就是彼得大帝的雕像了,骑士下马踏的是一条蛇,蛇像征着芬兰。十二月党人反对奴隶制,被沙皇镇圧,100年后在此建立广场纪念。彼得大帝雕像的旁边是海军部大楼,上面的俄国国旗迎风飘扬。第一站的停留时间就只有半个小时,紧接着我们直接前往了第二站。 第二站是在夏季花园旁边,叫做Mars Field. 火之田野,到了以后,我们发现其实也是一个纪念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火种,倒真的是和名字相契合。这莫非是革命的火种?让我想起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第三站停在了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和欧洲许多主要城市的中心主干道一样,这里最适合像火车一样的女人,逛~吃~逛~吃。。。沿着涅瓦大街一直走就可以看到喀山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很像梵蒂冈大教堂的缩小版,而涅瓦大街的尽头就是冬宫广场。我和同学都觉得时间实在给的太少了, 4点半就都要回到船上,冬宫几乎等于没看,排完队领完票就发现时间差不多了。出关的时候在港口看了一眼我们的Azura号,再次感叹它的庞大。最大的惊喜留到最后,这惊喜来自于当天邮轮上的主厨,以俄罗斯经典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为灵感创造的一款天鹅甜品,白巧克力是脖子和头,黑巧克力是尾巴,软糖是翅膀,咖啡奶油是身体,巧克力酱是湖水。太优雅了,都不忍心下口了。总的来说,圣彼得堡还是让我很难忘,如果有机会,真的还想去一趟俄罗斯,再走走莫斯科,看看冬天的圣彼得堡,走走圣彼得堡的郊外,体验更纯真的俄式风情。芬兰赫尔辛基:纯洁之城除了纯洁和干净,我实在想不出其它更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座城市了。在来芬兰之前对于这个国家的印象来自于诺基亚和圣诞老人村,邮轮不能到达圣诞老人村,而诺基亚也已经变成了昨日黄花。但这个城市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适宜居住,花园城市,新城区的现代化,能说流利英语和蔼可亲的老人们,沟通无障碍,总之是一个一回想起来就会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城市。邮轮的摆渡车一进入市中心,就能看见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雕像了,雕像造型体态优雅,旁边围着的是喷水的海豹。在波罗的海的女儿雕像旁边就是鱼市,其实就是欧洲都有的露天集市,鱼市主要以卖海鲜和食物为主,也有一些小纪念品出售。赫尔辛基的著名景点都集中在港口一带,在波罗的海的女儿雕像的后面就是赫尔辛基大教堂。教堂屋顶部分是翠绿色,剩下的墙体都是通体白色,和之前一站圣彼得堡的东正教教堂的富丽堂皇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素雅的,纯洁的,这也是这座教堂给我的整体感觉,教堂的广场上有许多游客,台阶上也是游客坐着合照,晒太阳的好去处。这应该也是我在欧洲至今见过的知名大教堂中最简洁的一个了。简单就是美啊,对这座教堂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如我所想,大教堂的内部也和外部一样,没有名人的墓穴,没有繁复的壁画,一样的干干净净,只有教堂最基本的管风琴,座椅,吊灯,宣讲台以及几座纪念雕塑而已,这座教堂给我留下印象的原因就是它的素净,一种纤尘不染的感觉,在这座教堂里坐了有几十分钟都不舍得离开, 也许就是因为没什么可看反而更加耐看。北欧的历史是以海盗出名的,而北欧的现在是以设计出名的,大教堂广场前这个红圈椅就是设计的代表,我记得它还曾经在上海世博会的芬兰馆中展出过。芬兰有三座教堂是必去的,除了赫尔辛基大教堂,我们去的第二座教堂是另一座著名的岩石教堂,沿着赫尔辛基大教堂前的主干道一直走就可以到达赫尔辛基的火车站,从火车站出发一路问行人怎么走,芬兰人的英语说的很好,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也就走了20分钟左右,岩石教堂的旁边就是一家纪念品商店, 走进纪念品商店,看看芬兰有什么特色的纪念品,看到了玩具都是芬兰有的动物,麋鹿, 哈士奇还有北极熊,还有画着圣诞老人的木质火柴盒。不过游人们都围在门口,因为他们都被商店店门口可爱的“门童”吸引了。岩石教堂的特点是开凿在天然岩石里的,规模很小但胜在构造奇特。岩石教堂的另一个特色是琴声不断,教堂里经常有钢琴独奏表演。从岩石教堂出来,我和同学又大约走了20多分钟到达了西贝柳斯公园,这里最有名的就是西贝柳斯的头像和管风琴了,西贝柳斯是芬兰著名的音乐家,芬兰的国歌就是由他所写,不得不说赫尔辛基的城市很小,当我们走带西贝柳斯公园的时候感觉就像到了郊区了,树木和房屋都很少,差点以为自己迷路了,幸好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告诉我们胜利就在前方,直走就对了。管风琴雕塑是个激发人创意的好地方。可以从管风琴的底部拍照,非常有后现代艺术风格从西贝柳斯公园出来,我们就不走路了,改坐公交车,芬兰的公交车是一小时内可以免费换乘的,也因为这趟公交车我发现原来芬兰是可以用欧元的,这点又让我对这个国家更有好感,北欧国家都拥有自己的货币,都是克朗,而且各国克朗还不能通用,特别高大上,没想到芬兰竟然能用欧元,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从西贝柳斯坐公交车,转车一次就能回到赫尔辛基大教堂了,然后沿着教堂向海边走,没5分钟就到了芬兰的另一座大教堂乌斯佩斯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风格很显然受到了俄罗斯东正教风格的影响,赫尔辛基到圣彼得堡坐火车可以直达,地缘相近,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文化对芬兰是极有影响的。从大教堂回来就直接走回市中心, 刚好看见一只海鸥停在海鸥雕塑上,离开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同学两个人漫步港口,欣赏港湾的美景。临近中午十分,芬兰人也都陆陆续续出门了,港口变得非常热闹,买东西,晒太阳,聊天喝茶,夏天也是如此慵懒。回到邮轮上,已经是晚餐时分,我们的餐桌上有气球悬挂,原来今天我们这一桌有一位乘客要过生日了,是一位苏格兰老奶奶,悬挂气球是一个标志。我的台湾同学对政治颇为敏感,当知道老奶奶是苏格兰人的时候,就直接向她问起对苏格兰独立怎么看待,老奶奶说了一句我永远不会忘的答案:“I am a British and I am a Scoltish.”这句话也许道出了大部分苏格兰人的真实心声吧,他们依然热爱祖国英国但并不待见英格兰。对于生日游客的庆祝是这样的,在用餐流程都结束后,整个服务区的所有服务员都会围到餐桌边上来为游客唱生日快乐歌,非常热情,沾了这位老奶奶的光,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在邮轮上这一特殊又隆重的庆生方式。邮轮上的食物真是没话说,这也让我对英国的食物有了改观,英国厨师真的不是只会做fish&chips哦。不过fish and chips在英国食物中的传统地位还是不容忽视没有动摇的,同餐桌的英国老爷爷就对我们说他在家的时候也一直会做fish and chips作为晚餐。德国瓦纳慕德(Warnemunde):普通海港的惬意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坐邮轮的缘故, 也许我都不知道这个小镇,德国的瓦纳慕德,一座波罗的海沿岸的小镇,不过更多的人则选择去离它不远的罗斯托克老城参观旅游。早上到了港口以后,我和同学就直接买了火车票前往罗斯托克。出了罗斯托克火车站,坐电车一直就可以坐到市中心,一下车就是集市了。车站的旁边有一幢红白相间的建筑,这座建筑物最特别的就是柱子下盘旋的这条蛇,刚好附近有我们邮轮团队的人在讲解,我走过去蹭着听了一番,据说摸摸蛇头可以带来好运哦。罗斯托克的中心主干道也是长不过百米, 罗斯托克大学就在此处,这所大学历史悠久,爱因斯坦也是这所学校的名誉博士。夏天的欧洲北部真的好晒,穿着凉鞋的脚已经有了明显的色差。我和同学不得不躲进教堂,教堂真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罗斯托克大教堂里面真的好凉快,那天德国的气温都高过30度,教堂里和教堂外真是两重天,教堂就像一个小冰箱,我和同学真想躲着就不出去啦。教堂里面最有名的是一座古老的天文钟。天文钟上刻着,黄道十二星宫,对应着年月日,可惜年代久远已经不能使用了。在罗斯托克浏览了半天,我和同学坐着火车返回瓦纳慕德。瓦纳慕德是个不折不扣的海港小镇,沿着海港来回也不过是一个小时,而从火车站通往海港的道路而是风景最美的地方。街头艺术家在用玻璃杯演奏音乐, 随处可见草莓屋,草莓是德国主要的水果之一,而且草莓屋里只卖草莓不卖其它水果的。港湾里停满了帆船和游艇,沿着海港走到尽头就是灯塔和剧院,旁边就是大沙滩。因为在海边, 所以港口在夏季都会有沙雕展示。和同学在沙滩边找了个咖啡店,点了一份乳酪蛋糕,打发剩余的时光。走过了欧洲多个国家,一直觉得乳酪蛋糕是德国的最好吃,因为不甜,还有酸奶的浓郁香味,口感绵密。德国的乳酪蛋糕也成了我的心头爱,和英国的乳酪蛋糕简直两重天,英国的蛋糕非常非常甜腻,腻到吃一口就饱了,不想吃第二口只想猛喝水。也正是如此,英国人在吃甜品的时候总是喜欢搭配冰淇淋,用英国老奶奶的话讲就是“too dry”,蛋糕甜到让他们觉得舌头发干必须搭配湿的冰淇淋才能下咽。英国的蛋糕很甜据说是因为糖在古时的英国是难得且昂贵的调味品,所以皇家的甜品总是放很多糖以显示身份地位,上行下效,英国的蛋糕和其它甜品就一直延续了高甜度这一特征。 瓦纳慕德随处可见的草莓屋,真的是卖草莓的地方 一位英国奶奶背着孙女的彩虹熊,超级可爱下午四点半上船,要和这个小镇说再见了,离开港口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瓦纳慕德的港口这么漂亮,左右两边一红一绿两个灯塔,红色灯塔的一边停满了帆船游艇。绿色灯塔的一边则是金色沙滩。英国的老人们都趴到船尾来say goodbye。英国人真的很喜欢晒太阳,也以为如此,英国人的晒斑很多,可是他们就是对晒太阳乐此不疲,而且有些老婆婆不涂防晒霜只涂晒黑膏。看着船尾的老人们的肤色,就知道他们今天已经在瓦纳慕德的沙滩上晒的很过瘾。丹麦哥本哈根:童话之城邮轮的摆渡车把我们载到了哥本哈根的市中心,一下车就在一面墙上看到了天马行于城堡之上的浮雕,差点忘了哥本哈根也是童话之城啊。在哥本哈根的许多纪念品商店前都有戴着头盔,拿着宝剑的小精灵形象, 在丹麦人眼中,它可是像守护神一样的存在。沿着地图上的道路走,一直走到了城堡岛,城堡岛是很多知名建筑物的所在地,丹麦政府的很多主要机构都在这里。克里斯蒂安宫, 以前是丹麦皇室的皇宫,而现在已经是丹麦国会所在地了。沿着城堡岛,大概15分钟左右就能走到新港了,这是哥本哈根让我第一个眼前一亮的地方,真的是很漂亮,和丹麦的其它建筑都不相同,就像南欧的海港的城市,建筑物都是五颜六色的,如果没有丹麦国旗在港口飘扬,你很难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北欧国家。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就是安徒生的故居了,不过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纪念品商店了。新港虽然很美,但是面积不大,总长不过也就三百米左右, 沿河最好的位置基本都已经是餐厅和酒吧了,当然价格不菲。欧洲的城市面积不大,著名的景点都会有告示牌,下一站阿美琳堡皇宫,距离新港大概1.5公里,不一会儿就能走到了,腓特烈教堂几乎和阿美琳堡皇宫在同一位置,这儿有北欧最大的教堂穹顶。这儿最美的一幕就是当阳光从穹顶射进教堂的时候,抬起头可以看到教堂顶部散发出来的光晕。阿美琳堡皇宫有五个独立的建筑物组成五边形,每一个建筑物前都有卫兵站岗,其中一个是博物馆,可以进去参观丹麦皇室的历史。正午时分,从博物馆的窗口望出去,黑压压的人群,原来是大家都在看卫兵换岗呢。丹麦的卫兵也是安徒生童话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所以总是有很多人争相与他们合影,不过他们不愿意别人靠他们太近。一个黑人姑娘因为走得太近,被卫兵举枪举手示意保持距离,那阵势把我和我同学都下了一跳,不过他是不会伤害你的,只是以这种军人的方式给予警告而已。 新港最美,随便拍拍都是明信片效果沿着阿美琳堡皇宫朝港口的方向继续前进,我同学开始心心念念的找她的设计博物馆,终于我们在一个完全不起眼的小院子前看到了博物馆的牌子,同学吓了一跳,一直问我,你确定这是一个博物馆?!后来我们再三确认了google地图的位置,确定这个像废弃的院子一样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丹麦设计博物馆。原来我们看到的是博物馆的背面,像废弃的院子是因为夏季整修,我们绕到背面,终于进入了博物馆,而且还是对学生免费的哦。设计博物馆里最多是设计就是家具了,非常高概念化但是很人性化。从设计博物馆出来一直朝前走就能到卡斯特莱星形区,可惜没有找到制高点,拍不出五角星的形状了,这个地区略微有些无聊,而且因为地势较周围稍低,没有遮挡物,正午走的时候非常晒。这座城堡的本质是一个军事工程。走出卡斯特莱星形区,不远处就是小美人鱼像,好小的一只,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曾经空运到丹麦馆展出,之前在丹麦馆里看到,现在终于在丹麦见到了。不过和小美人鱼相比,那些争着为小美人鱼拍照的游客则是另外一道风景。和小美人鱼相比,神农喷泉更有看透,而且也要壮观许多,喷泉所在的长堤公园沿着河走就能走到。 哥本哈根的垃圾桶就是这样一个袋子总得来说,哥本哈根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多,值得看的是新港,以及腓特烈教堂,小美人鱼略显无聊。而因为我在哥本哈根这天因为走路时间太长,竟然把凉鞋走得脱底了,不得不在丹麦重新买一双。旅途中真的是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出现啊。挪威Kristiansand:美丽的白屋之城邮轮的最后一站到达了挪威沿波罗的海的小镇Kristiansand. 和德国的瓦纳慕德一样是挪威沿波罗的海的小城,因为并不出名,也没有对它报太大希望。这里的亮点是挪威特有的传统白色小木屋,这里的笑点是一座长得很像知名建筑物的麦当劳。这座小镇在挪威的南部,也是当地人的度假小镇,这一点倒是和南安普顿一样。还没有走出港口就看到了一座后现代风的雕塑,用铁丝弯曲而成。再往前走一点就是小镇的鱼市了,几乎就在港口的旁边啊。慢慢地往小镇市中心走去,经过一座桥,桥前面还有油画展示,画着妖娆的水母。在街上中遇到了一只瘸腿的小野鸭,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好顽强。 挪威小镇虽然小,但是很美,家家户户有游艇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和同学直奔传统的白色小木屋区域,之前在邮轮上,每位乘客都已经收到了邮轮公司发的地图。我的台湾同学去过加拿大,进入这片区域的时候,她惊呼和加拿大的房子好像。这种房子都是连体的,但是没有独立的花园,有小花圃可以自己打理。屋的主体都是白色的,屋顶则以红色瓦片或者蓝色瓦片为主,房屋上有着倚墙而生的玫瑰,有的房子门上还写着房屋建成时的年份。也许是因为北欧日照强的缘故,所以把墙涂成白色,反射光,减少热量的聚集。 白屋是这里最大的特色,我和同学也和各种白房子拍照 发现了挪威人的专供儿童的自制沙滩小镇的人口不多,因为夏天的缘故,居民也大多都出去避暑了,街道上行人很少。这个小镇的另一个特色是随处可见的动物小石墩椅,有河马,斑马,小猪等造型。不仅是白色民居,这座小镇的很多房子都会写上年份,不知道是小镇的传统还是挪威的传统。市中心一幢1897年的建筑,看柱子十分像某国的国会大厦,可是人家是一幢麦当劳,第一次觉得麦当劳这么“高大上”。在这里寄出了这次旅行所写的所有明信片。邮寄方式很特别,大部分在邮局直接寄出,有两张因为邮编没查到就暂时没寄,等在咖啡馆里写完之后,正好碰上了挨家挨户在送信的一位女邮递员,我就直接把明信片递给她说:“Can you help to send them please?" 女邮递员很直接地说了一句"Sure",就接过明信片开着邮局的摩托车走了。欧洲寄到中国的明信片通常会需要1个月才能收到,但是从这个小镇寄出去的速度却快过我的想象。朋友们第三个星期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北欧的夏天真的好晒,超长的日照加速了温度的升高,感觉比在英国还要热,进入城市在9点多,但是温度早已在30度以上了,不过在阳光下和在阴凉处的感觉也差很多,阳光下炽热无比,而在阴凉处则非常凉快,有没有阴影可以差出5度的感觉。我和同学一直逛到下午3点就回船了,原因就是被晒的,这还是第一次旅行被太阳逼回去。回到邮轮上,因为是最后一站,邮轮公司举行了盛大了sail away活动,就是向这趟航海之旅说再见了。大部分游客都涌到船头来参加活动,船头已经挂满了英国国旗,每一个乘客也可以拿到手持的小英国国旗。船上的广播轮流播放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歌曲,一边播放,工作人员一边摇英国国旗,英国游客也跟着摇国旗。第一次感觉到高冷的英国人也有这么热情奔放的一面,他们的爱国情绪是如此之高。我和我的台湾同学也被感染了,好希望他们举的是中国国旗啊。因为后天就要离开了,明天必然是乘客们打包行李的日子,考虑到这一点,今晚可能是所有正式活动的最后一天,邮轮安排了主厨见面会,快用餐结束的时候,厨师们都从厨房里走出来,大家开始挥舞着自己的餐巾对厨师们表达赞美。而我和我的同学也和我们共度了2个星期美好餐桌时光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合影。用餐结束后,服务员贴心地送上了14天的全套菜谱作为对邮轮之旅的纪念,好有爱的礼物啊,我会永久收藏。接着是允许游客参观邮轮上的大厨房,要服务3000多名乘客,这个厨房必然是很大的。厨房的屏幕里在介绍平时一日三餐的制作过程,原来牛排都是批量煎出来的,而师傅们正一丝不苟地在做头盘和点心。 邮轮给了我们14天的菜单留作纪念 巧克力喷泉和餐馆厨房的活动14天的邮轮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看完晚上的表演,我和同学到甲板上看日落。这14天的特别的旅行经历,我认识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我会永远记得。后记这趟邮轮之行让我爱上了用邮轮出行这种精致舒适的方式,非常适合家人出行,而且也适合目的地在海边的旅行。不过邮轮旅行也有它的弊端,比如邮轮通常是上午停靠,下午就要离港,像圣彼得堡这样的城市我都不能欣赏它的夜景了。而且游玩的时间被规定了,有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比如斯德哥尔摩是可以深入探索的,两天比较好,欧洲的夏天白天很悠长,如果自由行,可以一直玩到晚上10点,那个时候太阳都未必下山,可是邮轮出行,停留时间就无法由自己掌控了。但这次邮轮之旅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收获。首先,是和那些去过中国的英国人聊天的时候,我从我的角度感受中英文化的差异,他们也告诉了我他们眼中的中国,那是另一个角度。其次,语言是在运用中提高的,这次旅行让我学到了很多很船有关的词汇。这篇文章断断续续整理,终于结束了,这是我第一次邮轮出行,也许是因为这份经历,让我在后来选择邮轮摄影师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了解。也让我爱上了邮轮文化和邮轮旅行。更多的邮轮信息,可以关注我的微信个人平台“邮轮纪(jizhicruise66)”,和我聊聊关于邮轮旅行和邮轮工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