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7
4469
15
0
作者:cy_upa
看了uglyqueen写的冬天游圣彼得堡的经历,很想写写夏天的彼得堡。
其实这个被称作“北方威尼斯”的城市,还是夏天来可玩的更多。因为每年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彼得堡的“白夜”,即使在半夜,城里也还是挺热闹的。
第一次去彼得堡还是99年夏天,我在莫斯科读书,和同学约好了特意赶在6月22日白昼最长的夏至那天来到彼得堡(顺便说一下,莫斯科到彼得堡的火车很不安全,经常发生失窃事件,尽量坐包厢,而且一定要问列车员要一把锁,俄语叫zamok,从里面把门锁好,而且贵重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包厢门上方的柜子里,因为柜子底部从车厢走廊就可以打开,放在下铺下面的格子里比较保险;另外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住在圣彼得堡大学留学同学帮忙租的学校宿舍里,很便宜,每天才60卢布(不到3美元),可以自己做饭,还有公共浴室,打开窗子可以看到涅瓦河,离市中心冬宫广场步行只要20分钟。由于空气潮湿,这里蚊子特别多,还好带了电蚊香和风油精。宿舍附近有一家专卖俄式薄饼(blin,用鸡蛋牛奶和面煎成的。不过这个词不可乱用,是骂人的,大致相当于“饭桶”吧)的小饭馆,那几天我们一直在那里吃早饭,把夹蘑菇、酸奶油、鱼子酱、肉馅、蜂蜜等各种馅的薄饼卷都一一尝过了,一份才几十个卢布,这是到俄罗斯值得一试的美味。
坐了一夜火车大家都很困,但我精神还好,便自己背了包出去散步。出了门发现圣市的标志——彼得保罗教堂的尖顶就在眼前,果然,走了10分钟就到了这座要塞的门口。彼得和保罗是两位圣徒的名字,彼得保罗要塞建在一个小岛上,整体建筑都是淡黄色,应该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了。里面的尖顶教堂内放置了彼得大帝以后历代沙皇的棺椁(彼得大帝以前的都在克里姆林宫的教堂里),包括1918年列宁下令秘密枪毙并以硫酸毁尸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他们的遗骨1998年才找到,2000年葬在这里。现在的俄国人对尼古拉二世普遍持同情态度,还拍了一部电影讲述他们最后的经历,沙皇一家在里面被塑造成彬彬有礼、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形象,红军的样子不说大家也知道了。看着棺材上刻的那些年轻王子公主们的名字和生卒年份,觉得历史真是很残酷。要塞里还有一座沙俄时代专门囚禁政治犯的监狱,高尔基当年就在这里呆过。有几间囚室是打开供人参观的,里面只有一张光秃秃的铁床。每当聚集了几名游客,管理员就把领大家进屋,关门关灯,一下子伸手不见五指,阶下囚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几名来回巡视的狱警还被制成真人大小的蜡像,更增添了恐怖气氛。
6月22号那天下雨,晚上12点时天边只有一线红光。23号天气总算不错,我们决定熬夜等着看开桥。看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的朋友可能都记得里面有吊桥吊起的场面。每年4、5月份河水解冻后,轮船可以从波罗的海开进涅瓦河。河上的十几座桥桥身都很低,都是可以从中间分开吊起的,从晚上12点以后依次拉开,让大船通过,直到凌晨4点放下。每天的报纸上都登出当天各座桥打开和合拢的时间,建议从冬宫方向看它前面的那座,因为背景就是彼得保罗教堂,桥和教堂都在玫瑰色天空映衬下呈现黑色剪影,很美。我们11点多去的时候河边已经人山人海,正到处找人少的地方,被一个自称是《彼得堡快报》的记者抓住采访,我们随便谈了谈来看白夜的感受。没想到第二天在斯莫尔尼宫门口又碰到他,他便给了我们一份登了采访我们的文章的报纸。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遇”了吧!等到1点40,那座桥准时打开了,两岸的各国观众一齐欢呼起来,几艘大船鱼贯驶过,还挺壮观的。剩下的半个夜晚只好在街上瞎逛,因为回宿舍必须过桥才行。先去一个小小的露天酒吧喝点东西,后来又去麦当劳呆了几个小时。
位于市中心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宫)是从前沙皇的王宫,里面展出的是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18世纪下半期在位)开始的历代沙皇收藏的各国珍宝,从埃及木乃伊到达芬奇名画,无所不有。当然还是以西欧的为主,叶二世本人就是德国人。她那个时代俄国上层社会很流行德国的东西,到了19世纪就时兴法国的了,贵族之间都讲法文或拉丁文,俄语是普通老百姓的语言,所以托老先生的《战争与和平》里有大段的法文对白。
如果能弄到俄罗斯的学生证,就可以享受俄国大学生的待遇。俄罗斯的门票实行双轨制,外国人大约要比本国人贵上5-10倍。学生比俄国成年人还要便宜一半,而参观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竟然是免费的,在售票处(KASSA)凭学生证领一张免费票即可,入门处还要看学生证。冬宫绝不是一天就可以看完的,据说如果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钟,要看11年!建议在入口处买一份博物馆平面图(有英文的)挑感兴趣的重点看看,否则会被累死在里面。那几天我一共去了三次才看得差不多了。不过本人觉得欣赏西欧艺术不如去卢浮宫,冬宫的建筑本身比展品更值得一看。所有的房间都金碧辉煌,十分大气,相比之下,中国的皇帝生活条件好像就稍微差了点。
俄国博物馆都由老太太看守,如果抓到偷偷照相、触摸展品,或者在安静的展厅里手机突然响了,你就倒霉了。那次我和同学为了看清一幅静物画上的小虫子,就被老太太痛骂了一顿,真是百口莫辩。不过如果你微笑着主动向她们请教某件展品的历史,她们会是很优秀的讲解员。想起今年五一去丹麦哈姆雷特城堡参观时,碰到一个俄籍管理员,她看到会讲俄语的人格外亲切,拉着我们介绍了半个小时,真是意外的收获。在俄国博物馆里需要买专门的照相票和摄像票,虽然很麻烦但建议还是买一下,反正也不太贵(一般50卢布左右,不到2美元),如果两三个人结伴买一张票就够了。
冬宫和对面的海军部大楼形成一个圆形广场,就是著名的1905年革命开始的地方。这个昔日血流成河的广场现在已是市民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傍晚总有摇滚乐表演、露天酒吧、露天篮球场等等,热闹非凡。
俄罗斯博物馆(也叫普希金博物馆)是欣赏俄国绘画艺术的好地方,uglyqueen提到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陈列在这里,但我们去的那次那幅画出去巡展了,还是没看上。但我个人认为欣赏俄国油画最好还是去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那里和俄罗斯博物馆象是一对孪生姐妹,著名画家的作品差不多是一式两份,原作在莫斯科的,草图可能就在彼得堡,反之亦然。可能是因为去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次数较多,我觉得那里的画更多更好,而且展厅也更宽敞明亮。19世纪下半期是俄国绘画的鼎盛时期,我最喜欢的画家是擅长历史题材的列宾、苏里科夫,以及擅长风景画的列维坦、希什金。
圣市最主要的街道是涅瓦大街,起点是冬宫广场,终点到莫斯科火车站。市内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较值得看的有喀山教堂(Kazanski sobor),是一座弧形的有很多粗大立柱的对称式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外表已经有些发黑,但气势十分宏伟。19世纪建造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像也在这条街上,由于她的德国血统,据说当年德国人轰炸彼得堡时,特意要避开这座雕像所在的位置。“四马桥”是涅瓦大街经过一条运河的一段,桥头两边共有四座英雄驯马的塑像,形象逼真。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期间这四座塑像被埋入地下以防破坏。去年圣市建市300年时,中国捐了一座小型苏州园林放在涅瓦大街上。上次经过时看到,就是一座小亭子,一堆假山,感觉有点小气,不能体现中国园林的特色,而且与整条街的风格也不和谐。
从涅瓦大街沿格里鲍耶多夫运河拐出去,走不远就能看到一座典型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堂——圣血教堂(Czerkov na krovi)。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就是在这里被恐怖分子炸死,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这座教堂。教堂外观和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很相似,都是几个圆葱头,涂上了暖色调为主的鲜艳颜色。教堂旁边是绿树成荫的夏园,还是彼得大帝时期修建的,免费供游人休息。里面古木参天,几条主要林荫道两旁有大理石雕成的希腊众神,在繁华的都市里闹中取静。
乘船游运河是来圣市必不可少的项目。涅瓦大街经过的每条运河里几乎都有游船码头,是那种小型的电动船,能装10-15人,票价在100卢布左右。游船路线大致是经过几条主要运河开到宽阔的涅瓦河上,再返回码头,时间一般40-50分钟。驾船的司机同时充当导游,沿途讲解各种名人故居、风土掌故、趣闻轶事。还记得中学物理课学过的一群士兵因为过河时步伐频率相同把桥震塌的事吗?那座桥就在彼得堡。
从冬宫广场往东,也就是与涅瓦大街相反的方向沿涅瓦河走不远,就能看到圣市的另一标志——青铜骑士(medny vsadnik),即彼得大帝像(提醒大家步行的话一定要涂防晒油,河边的树很少,我当时只是走了不到半小时,就发现两条胳膊的颜色明显不同!)。彼得大帝的坐骑只有后蹄着地,让人不得不佩服雕塑家的功夫。这座雕塑因普希金的诗体小说《青铜骑士》而闻名。去年彼得堡建市300年,普京就是在这里接待各国元首的。
骑士的背后是欧洲第三大教堂——伊萨基辅教堂(Issakievski sobor),中间是一个高耸的圆顶,四周围着四个较小的圆顶。这是东正教堂最典型的样式,俄罗斯其他地方也常能看到,五个圆顶从上方看形成一个十字,与哥特式教堂努力“升天”的尖顶大不相同。教堂内部空间相当高,全部用大理石做内饰,十分凉爽。但窗子很小,只是细长的一小条,所以显得有点阴森,这也是东正教堂的一大特征。中间那个圆顶可以上去,在阴暗的螺旋楼梯上爬了很久以后,我们终于脸红气喘地登上了圆顶阳台,整个彼得堡尽收眼底。这里需要另外购票,不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沿涅瓦河南岸一直向西,可以看到彼得大帝刚来这里时住的小屋,挺简陋的。不过小屋马路对面的一座中国石狮子值得注意,那是清朝皇帝送的,基座上刻着“狮子”二字的俄文发音,仔细一读还是“shi za”,呵呵,显然还是老北京的腔调。圣市大大小小总共有400多座形态各异的狮子像,除了中国狮子,还有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以及带翅膀的不知哪个民族的狮子,石头、金属的都有。
看完狮子继续往下走,就能看到发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这艘灰色的巡洋舰并不算大,我们去的那天不知为什么正好免费参观。船舱里陈列着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甲板上有很多人围着那个著名的炮筒照相。
后来又去了当年十月革命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是一座蓝白相间的宫殿,外面有一个挺大的院子。我们一直走到宫殿门口,发现里面竟然还有安全门,进进出出的人都要检查证件。一问门口的保安,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圣彼得堡市政府,不过已经不让参观了。
结束市内的游览,我们专门留出几天时间去彼得堡郊区的小城玩。首选自然是以夏宫闻名的Petergoff,从冬宫附近的码头乘游轮,要不了一小时就能到。夏宫位于芬兰湾畔,是俄国沙皇的行宫,和北京颐和园性质差不多,是一个充满欧洲风情的美丽园子。夏宫分为上园和下园。上园是一大片开阔的草地,立着一些神话人物的雕塑,也不太认识。穿过这片草地也必须做好防晒工作。草地尽头是夏宫的主体宫殿建筑,穿过这幢楼就到了下园,一组闪闪发光的大型喷泉群雕立即映入眼帘,这正是夏宫的精华所在。喷泉群建在坡地上,从宫殿脚下沿地势向下数十米呈梯级展开,每个镀金人像自成一座喷泉,同时又组成布局整齐的喷泉群。其中最生动的是神话人物SAMSON与巨龙搏斗的雕像,水柱从巨龙口中喷出,很有气势。最好的欣赏位置是在喷泉群下方,能看到阳光与金色人像交相辉映,交织的喷泉映出绚丽的彩虹,真正美的让人屏气凝神。如果能上午来是最好的,因为下午照相就有点背光了。喷泉水最后汇集到山坡脚下的一条运河里,直通芬兰湾。还可以专门买票参观喷泉内部构造,但是得赶场次,排队的人很多。其实不看也罢,无非是些生了锈的水管子,和外面的金碧辉煌实在不怎么搭配。记得喷泉群附近有一小片铺着方砖的平地,其中有一块砖是打开喷泉的机关,游客必须很小心地经过,不然就会挨浇,我们在那里闹了半天才开心地离开。后来才知道那喷泉其实是有人控制的,所以根本找不到机关的确切位置。
接下来用了一天时间去帕夫洛夫斯克村(Pavlovsk)和普希金城(Pushkino)。从圣彼得堡坐郊区电气火车(elektrichka)很快就能到,车票很便宜,才10卢布左右。帕夫洛夫斯克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儿子保罗一世(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位)修建的行宫,宫殿外形并无出彩之处,但周围花园是按当时流行的英式风格设计,并采纳了卢梭等人崇尚自然的原则,园里有一些池塘和起伏的小丘,铺着绒绒的草毯,上面似乎还若隐若现浮着一层水雾,绝对属于宁静的美。园子周围密密的树林里曲径通幽,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穿梭其间,游人可以喂榛子等坚果给它们吃。最令人惊艳的是从宫殿往外看,无论哪一个窗口都是一幅漂亮的风景画,令人赞叹设计师构思的巧妙。
普希金城也叫皇村,主要看两个景点。一是叶卡捷琳娜宫,蓝色墙面配白色柱子,颜色十分明快。二是看“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1799-1830)少年时读书的皇村学校(czarski liczei),但必须按场次跟着导游一起进去。我们到那里时大约下午5点左右,很幸运地赶上最后一场。普希金上课的教室很有意思,是按成绩好坏排座位,成绩好的坐前排。导游指着最后一排告诉我们,那就是诗人曾坐过的地方。看来世界各国的伟人小时候成绩普遍都不好。
返回莫斯科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有幸从一个退票的人(或许是票贩子)手里买到了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票,座位不算太好,不过租一部望远镜也还凑合。当时票还是挺便宜的,好像还不到200卢布,现在应该贵一些。马林斯基是圣市最好的剧院,地位和莫斯科的大剧院差不多,历史还要更悠久。那部芭蕾舞不是很有名,不过舞台布景做得很精致,演员的表演也不错。
在彼得堡期间还参观了大理石宫、海军博物馆、生物博物馆、无名烈士墓以及一个蜡像馆,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之,圣彼得堡是个值得认真感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