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然在穷游上已经潜水多年,但这还是第一次发帖,希望新老朋友们喜欢和捧场~~古老的欧洲文化、迷人的意大利风情,2015年6月的亚平宁半岛,带给我深深的沉醉......路线以长靴中北部为主,罗马入、米兰出。很遗憾未去南部的海边城市和西西里岛,在我的记忆里,那就是《教父》啊,那就是帅帅的阿尔·帕西诺啊~~罗马、锡耶纳、比萨、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除去两个小城市锡耶纳和比萨,其余4个大城市中,我最钟意的是佛罗伦萨。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无法替代的历史古迹和人文,但佛罗伦萨给人的感觉,却更像一位美丽高雅的女神,历经历史沧桑而不改魅力容颜。DAY1 Beijing-Rome 北京直飞罗马,入住市中心贝尼尼广场的SLH。酒店很古老,老式的电梯、略有掉色的地毯;但是景观确实超级棒,从酒店的窗户可以直接俯瞰贝尼尼广场和著名的海神雕像喷泉。贝尼尼广场在贝尼尼宫的旁边,有着长满青苔的海神喷泉,海神坐在贝壳里,抬头吹着海螺,泉水从他举着的海螺里喷出,直冲蓝天。底部基座上趴着3只小蜜蜂,这也是贝尼尼家族的标志,底部是4只张着大嘴的鱼,神态可人。这里顺便说一下意大利的广场和喷泉,去了意大利,见到的广场和喷泉比之前见过的所有广场和喷泉还多。广场在意大利语里就是Piazza,一个方形的区域,一般情况都配有喷泉、雕塑,方尖碑或纪念柱,通常在城市的中心或交通要道上或大建筑的前面,罗马的广场就特别多,也是人流汇聚的地方。喷泉和雕塑也是到处都是,形态各异,很是生动。 DAY2 ROME倒时差而致的被动早起,可以好好看看清晨的罗马。 古老而宁静的大街道,尽管谈不上整洁,却无法掩盖霸气外露。GELATERIA 就是意大利的手工冰淇淋,闻名世界。意大利人吃冰淇淋不分季节和时间,大早上也可以来上一个球,这本事肯定是从小练就的 。从贝尼尼广场走大街穿小巷,很快就来到了著名的许愿池。许愿池是罗马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左右对称,装饰繁复精美),池中是一个巨大的海神驾着马车,四周环绕诸神,吹号角的,牵马的,形态各异,整组画面都站在礁石上,泉水从马车下方、礁石中涌出,汇聚到大池里,背景是海神宫,上方站着四位少女代表四季。这里是游客必游之地,少不了人山人海,但一来我们是一大早,二来正好赶上建筑维修,所以游客寥寥,许愿池的水也都抽干了,政府搭盖了一个简易的许愿池,方便盛下维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游人的愿望。我按照攻略的说法背对着简易许愿池扔进了1欧元硬币,希望愿望可以实现。沿路经过了很多的建筑,古老而沧桑。请原谅我的浅薄,没有一一查证它们的渊源。我只知道,每一处斑驳都是岁月无声的痕迹......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看到一片开阔,眼前一亮!威尼斯广场!威尼斯广场 Piazza Venezia,标志性建筑物是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一栋白色的巨大建筑物,它是罗马最显眼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耗时25年,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这个广场的正面绰号叫“结婚蛋糕”。朝阳中的威尼斯广场带着宛若新生的光芒。从威尼斯广场的一侧向后走,从不同角度看到“大蛋糕”的侧影。沿路经过的古迹,大清早,一个人都没有。好静谧......景观大道的树形状很奇怪哈,看着倒是很利落。走过景观大道,就来到了古罗马斗兽场。第一眼相当震撼!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建于公元72-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古罗马斗兽场的某一部分也在维修。在意大利,古建筑维修相当普遍,维修时间也很长,对历史文物的重视保护可见一斑。 蓝天映衬下的斗兽场,宏伟而沧桑 穿着凉拖的角斗士竞技场内部,很雄伟啊,容纳9万观众,这在2000年前是怎样的建筑概念啊!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位于最下方的小格子间就是角斗士和野兽们待的地方,他们的命运就是生来被屠杀、被宰割、为贵族取乐。我沉浸在历史的无限遐想中 ......当然也不忘留下珍贵的记忆看台的座位根据阶层进行划分,贵族坐得近,越往上越平民时光和岁月,在这里沉淀了多少血腥的场面、多少王朝的更迭、多少人与人之间的血雨腥风在斗兽场可以俯瞰君士坦丁凯旋门。它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据说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仿此建造的。回望斗兽场,只是残缺的建筑,却依然雄风不减。从斗兽场出来,经过这座凯旋门,就可以到古罗马遗址了,树荫下有这么一口井,貌似很古老,我喝了一口,水还真有点甜登上山头,可以看到更全景的古罗马斗兽场另一面可以看到美丽的罗马城一隅这个观景台的景观无敌。俯瞰古罗马城的废墟,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高耸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三根孑然兀立的石柱和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诸神之庙,也都化作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和一堆堆歪七倒八的石柱。进入废墟一处残存的教堂,教堂圆顶里透进来几缕阳光。斑驳的光影在这千年的石墙上留下的是时间周而复始的轮回。走出废墟,来到了威尼斯广场的另一侧。雄阔啊!继续游荡在罗马的街头午休睡了个大觉,临近傍晚起来出发去西班牙广场看看。走着走着就到了西班牙广场上方的方尖塔旁边还有老人在画像,话说意大利的文艺气息真不是盖的。西班牙广场因西班牙台阶而著名, 西班牙台阶则是因为《罗马假日》里赫本坐在台阶上吃冰激凌的镜头而名声大振。在台阶上坐下来,不可思议的是很自然地就有一种明快的、悠闲的气氛。这被称为“意大利人设计、法国人出资、英国人游览、如今被美国人占领”的西班牙台阶,实际上是1725年得到法国大使的援助后修建的,又因为西班牙使馆在这里,所以取名西班牙台阶。然而很遗憾现在已经不让在台阶上吃冰淇淋了,所以无法重温当年赫本的感受了。偶遇一对拍婚纱照的意大利青年,我拍一张先。台阶前的“小舟的喷泉”前面总是有人在弹吉他或有人在拍照,一片热闹景象。这座喷泉是贝尔尼尼父亲的作品。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西班牙台阶右侧还保存有济慈的家。与台阶和喷泉正对的就是罗马著名的时尚大牌购物街,孔多蒂大街(Via Condotti),俨然大牌橱窗展示会。作为一个文艺时尚的国家,意大利的大牌也真是够多的,Gucci、 Prada、 Ferragamo、Fendi、Valentino、Armani、BV、Bvlgari......晚餐准备来一个纯正的意大利正餐。在孔多蒂大街附近的小巷里找了一家很幽静、颇具情调的餐厅。幽暗的灯光下,各道西餐一一上桌,与中餐毫无共同之处,大部分看不出食材和原料,不过味道也都不错,是一种体验吧!(请原谅我不是美食家,这方面毫无研究)DAY3 ROME今天继续在罗马游荡。游览目标梵蒂冈。依然展现清晨的罗马。晨光中的街道被明媚的阳光普照。路边的菜摊,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是有一些不太认识。路边小咖啡馆里,一杯意式浓缩或是Cappuccino,外加一个牛角面包,是很多意大利人的经典早餐。看,这位大叔站着吃早餐,那是因为站着和坐着的咖啡价格不一样哦~~ 当地人吃的都很快,平均5分钟喝完就走了,留下我们唯一的坐客,看着客人来了又走。路边的副食品商店,全是各种火腿、奶酪。偶遇两位警察到了晚上,这里肯定坐满小酌的客人们。晨跑的人们和马车so cute!走街串巷,来到万神殿。这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万神殿外面的小广场,带着典型的意大利元素。万神殿是古罗马神话中众神的宫殿,也是为数不多古罗马保存下来的建筑,万神殿内部侧面供奉着拉斐尔之墓。万神殿的穹顶 ,曾有一千多年时间它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从万神殿没走几步,就到了纳沃纳广场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最喜欢这个不起眼的纳沃纳广场,觉得它特别美。来到了著名的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圣天使堡,位于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 走过圣天使桥时,可以仔细观赏桥上的各式精美雕刻,由Bernini设计的这座桥可说是巴洛克式装饰艺术杰作。桥上有十多座雕像,据说雕像手里拿的刑具,都是当年耶稣受难过的刑具。过了这条街,远远看到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梵蒂冈,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与意大利接壤的“国中国” ,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梵蒂冈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梵蒂冈城国首都梵蒂冈城,北、西、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梵蒂冈约有1400人口、大约有890名常住居民。公民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卫队(一支专门为教皇服务的志愿禁卫队)。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他们是梵蒂冈的主要劳动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这一车的嬷嬷让我惊叹不已。进入梵蒂冈博物馆的大门排满了游客长队,好在我提前在网上预定了门票和参观时间,省去了大量时间。进入梵蒂冈博物馆,首先来到了松果庭院。松果庭院因那颗硕大的青铜松果而得名,据说它曾经是摆放在万神殿前的,后来又挪腾到圣彼得大教堂,1608年才被安置到梵蒂冈博物馆来。在松果庭院的暖阳下喝上一杯cappuccino,好不惬意!进入博物馆内部,各式艺术品应接不暇。梵蒂冈博物馆原是教皇宫廷,博物馆内收集的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堪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相媲美。著名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就在其中,是欧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艺术殿堂。沿着参观路线,一路各种欧洲艺术品扑面而来。重点展示一下比较吸引我的各式富丽堂皇的屋顶。在博物馆的八角庭院中,坐落着三大镇馆之宝中的两件——《拉奥孔雕像》和《阿波罗》。下图著名的《拉奥孔雕像》展现的是特洛伊祭司和他的两个儿子与蟒蛇搏斗的生动场景。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到了。西斯廷教堂本来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人经堂,后来因为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而扬名天下。坐在西斯廷小教堂两侧的长椅上,仔细听着讲解器里的一一讲解,对于我这个文艺门外汉来说,无疑领略了一种艺术的洗礼。更让我感动的是,坐在安静的教堂里,所有人静静地倾听、观赏艺术品而带来的那种静谧与和谐,是真正触及心灵的一种震撼。这是梵蒂冈博物馆出口方向的旋转楼梯,很美的感觉有没有?抬头看见的是一样很美的玻璃屋顶从梵蒂冈博物馆出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我们的节奏,原本的圣彼得大教堂没法去了。与世界第一的天主教堂擦肩而过,真的是太遗憾了,只好打车回酒店。旅行中的遗憾往往无法弥补,但也无法避免,然而亦可以接受,因为我们承认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何况旅行乎?DAY4 ROME——Siena 锡耶纳选择Siena停留一晚,除了因为这也是一个颇具历史的古镇之外,绝对是有个特殊的原因。因为家里的第一辆车就是FIAT的Siena ,当年开着这辆车练就了不少的开车经验啊。 这款车现在在国内已经停产了,菲亚特在中国也早已边缘化,但FIAT在意大利仍然是家轿的超值王。作为一个不远万里来到意大利的Siena车主,路过这个异常亲切的名字,岂有不去之理~一早取了Herz租车,开车来到Siena。路上风景很美,天气宜人。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回来之后发现一张在路上的照片都没有(这不符合我爱四处照相的特点啊~),但是驰骋在南托斯卡纳地区大片大片绿色田野之间的那种畅快而满足的感觉,即使没有照片,也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了......介绍一下锡耶纳吧。锡耶纳位于南托斯卡纳地区,佛罗伦萨南部大约50公里。如果说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那么锡耶纳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这座中世纪古城在恬美的托斯卡纳乡村的环抱之中,历经千年的洗礼仍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其中凝聚了锡耶纳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自12世纪以来,锡耶纳人一直固守着一个哥特式梦想,并因此与佛罗伦萨在城市建设方面展开了持久的竞争并最终取胜,最终锡耶纳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和建设锡耶纳。古城的规划以田园广场为中心,并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因此,从田园广场(laPiazzadelCampo)出发来游览整座城市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就是田园广场,又称贝壳广场,因为仔细看看地面,可以发现这是由从一个中心发射出夹角的两条直线组成的扇面形,而9条等分线将这个扇面勾绘成一个巨大的扇贝,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难怪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据说,那分成的九个部分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广场不仅在空间上成为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重心。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的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就可以听到弥撒声。锡耶纳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在广场上进行。每年夏天的7月2日和8月16日,意大利著名的Palio赛马节就在贝壳广场上举行,届时所有堂区的居民都会聚集到广场来,它是锡耶纳最古老热闹的节日,这一项古老的赛马曾经出现在《托斯卡纳艳阳下》的电影里。 由于去的时间临近7月,我已经在镇上看到了关于赛马节比赛的日程安排和座位售价的大型宣传海报,可惜海报没拍下来,不过可以感受到,这个节日对他们的意义非同小可,票价都是相当的高,据说还一票难求。很巧,赶上了广场上有活动。有音乐,有游行。旗手和乐手大都是儿童和青少年。后面跟着的是居民模样的人群,随意地跟着走。看了半天才明白,这是锡耶纳9个不同区的居民进行的一场游行,居民代表身上都会带有该区旗帜的颜色或标志。比如这个区的旗子,橙色的,居民代表的围巾都是旗子的主要元素做的。 后来我们还在锡耶纳别的区域看到他们的游行,大大小小,有推着轮椅的,还有小婴儿在婴儿车里,全都来参加。虽然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主题,但我感觉他们一定是为了自己区的荣誉或权益而来,也许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赛马节而造势。不管怎么说,老外这种社区参与感,很有意思~~这是广场正对面的市政厅和塔楼。配着无敌的蓝天白云,也是蛮漂亮的!贝壳广场周围一圈都是各式咖啡馆和小精品店。托斯卡纳的艳阳下,来一杯cappuccino,看着这无敌的风景,也是真的醉了~喝咖啡发呆的时候,发现了两位金发老太太,就是上面照片这两位,看她们走路的样子,年纪在75岁以上,但是打扮得可一点都不含糊,发型、配饰、鞋子、随身小包,无不优雅得体,看样子是两个老姐妹约好了来聚会,还点了红酒一边喝一边聊。这样的生活态度,带给人的必然是享受啦~这是锡耶纳大教堂,我觉得异常梦幻,许是在过于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大教堂看着如此不真实,美丽得就像舞台上的一块幕布一样。紧接着开始了在锡耶纳的走街串巷,各种游荡。好多街道有各种小店,逛起来挺好的。皮包皮具大都手工制品,很值得购买。特意往无人的街道走走,就到了居民区。房子很古老,也不知有多少个世纪没维修过了。说说锡耶纳的入住酒店吧,Grand Hotel Continental ,我觉得还挺有特色的,就在镇中心的某条街道里。由于小镇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停车,镇中心的街道根本没有车,就跟步行街似的。我们早上贸然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开进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诡异,到了酒店停靠下来,就上演了酒店前台手舞足蹈让把行李拿下来赶快开走,我们手忙脚乱的情景。后来才得知,镇居民有特定的停车证是可以停在某些区域的,外来车辆只能停在镇周边的停车场里,否则进入镇中心超过1小时就会遭到重罚,难怪前台会那么手舞足蹈了~酒店很古朴,透着点老派皇家气质,房间内部也很古老,高高的屋顶,大大的落地窗,厚重的窗帘、地毯....好在没有床帏,否则房间就更显小了。不过打开落地窗就一派生机了。向下望,这是一条通往镇中心的主要街道,也是我们贸然开车闯进来的路。正对面,则是一个教堂的屋顶,各式雕像头冲着我,要不是大白天阳光下,还真够吓人的。午餐在这里吃的。经典海鲜意面,味道超好,量也合适。托斯卡纳的艳阳下,点了一份托斯卡纳特色点心,端上来之后有点崩溃,和我心里想的软糯鲜香的感觉正好相反,每一块都硬硬的,中间那杯水也不知是该喝还是该蘸着吃,囧~~ 关键是由于吃不下,还要求服务员打包,waiter犹豫着嘟囔了几句意大利语,就去打包了。后来发现连那杯水也给打包上了,只好上网查了查,水是用来蘸着吃的。托斯卡纳点心,让我这颗非吃货的心,各种受虐啊~餐厅对面是一家大大的面包店,当地人都在这里购物,面包切块论斤两称着卖。进去逛了一圈,面包香味浓郁。晚餐在这家Pizza饼快餐店解决的,橱窗里展示了各式小号pizza,色彩斑斓,还挺诱人的。晚餐餐厅的大厨兼卖家,意大利大叔,看着我的镜头,露出了腼腆的微笑。夜幕下的贝壳广场,很多市民和游客坐在广场上休闲,有一束光芒打在市政厅上,很美。Good night and Goodbye! Siena!DAY5 锡耶纳——比萨——五渔村——佛罗伦萨这一天的行程比较紧张,自驾游玩的一整天。一早离开锡耶纳,开车很快就来到了比萨。从小咱就在小学课本里学过,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所以这个地方路过也不得不来啊。想当年(据查是1589年),伽利略就是在塔顶上那层做的铁球和木球的自由落体实验。比萨只能说是到斜塔走马观花,但是中午达到的五渔村却是极好的。很后悔没有在这里停留一晚。美丽的五渔村位于意大利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又被称为彩色悬崖小镇。这是离城区公路最近的第一村。这里游人如织,各种背包客穿行其间,寻找着各式民居。最有特色的是,五渔村的交通工具是火车。五个小镇之间的交通要靠这一天几趟固定的火车来连接。坐火车来到第三村。这里的村民和游客都在岸边休闲娱乐,岸边餐厅的生意也异常火爆。这样的日子,真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从第三村到第四村,我们决定选择经典的徒步hiking路线。本姑娘虽然穿着裙子,却丝毫不影响hiking的兴致和效率,因为一路的无敌风景已让我沉醉。抬头看山花,回头看大海,加上灿烂的阳光,景致美不胜收。Hiking路线慢坡山路大概3KM,沿途强度不算太大,但是达到第四村的时候,也已经微汗淋漓,气喘吁吁了。徒步大约1个半小时,见到了第四村的身影,又一个隐秘在静谧港湾中的静静村落。临近黄昏,天色变暗,这里的风景少了一分柔情,多了一分俊朗。进村。老人们在打门球,我稍微观察了一下,和咱们北京的门球规则好像差不多,这也是国际化的。到第四村天色已微晚,坐在镇里喝杯咖啡,发发呆,看看路人。到火车站坐火车回去喽!夕阳西下,火车上的风景也无敌。DAY6 佛罗伦萨——威尼斯头天晚上自驾到佛罗伦萨Firenze,这个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在本次游览的四个意大利大城市中,最钟意的当属佛罗伦萨,可惜只住了一晚,少了。Firenze ——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 Firenze ,意大利语原意为“花之都”,是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十五至十六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十九世纪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这里是意大利最美丽的城市之一。Firenze的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多为中世纪建筑艺术。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如果开一张在佛罗伦萨出生或者工作过的大诗人、画家、建筑师、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名单,那么可是要写上好几页纸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波提切利、马萨乔、伽利略、提香、拉斐尔......单单列出这几个名字你就可以想象这里的文艺气息了。早上一睁眼步行来到横贯市内的阿诺河,两岸的风景果然不错。如同所有有河流流经的城市就天然地具有灵性一样,佛罗伦萨也因为阿尔诺河的存在而变得格外有生机。阿尔诺河将城市一分为二,在河上矗立着一座座老桥,桥边则遍布着金银首饰店铺等前店后铺的手工作坊。这是横贯阿诺河著名的维奇奥桥。老桥建于1345年,是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桥。从罗马时代以来在这里接连修建起的桥梁,老桥是最后一座,历尽战火的洗礼和洪水的侵袭始终保持屹立。但丁与他的挚爱贝特丽丝就是在这座桥上相遇的,所以现在仍有许多情侣在桥的栏杆上锁上同心锁以表真爱。老桥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桥上建有店铺,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黄金珠宝店铺聚集地。桥上全是首饰金店,很古老,很漂亮。清晨,老人在桥上对着切里尼雕像作画,真太有感觉了。桥对岸,一位老妇人支着卖画摊,看样子,所有的画都是她的作品,描绘了佛罗伦萨的点点滴滴。开启在翡冷翠走街串巷的暴走模式。去往米开朗基罗广场的路上,经过一座玫瑰花园,景致也不错。 米开朗基罗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但这里的大卫是复制品,真迹现藏于学院美术馆里。据说因为雕塑高高在上,所以米开朗基罗特意将大卫的头比例做的大一些,这样人仰视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头因为距离远而显得小。 这座大卫铜像因为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锈迹斑驳。在广场上俯瞰佛罗伦萨的全景,真是太美了。就这样,将一座古老而极富艺术魅力的城市尽收眼底。好喜欢这张,圆顶的就是著名的圣百花大教堂。下山,继续游荡。热闹的街区,熙熙攘攘的游人。近观圣百花大教堂,在蓝天的映衬下,又开始美得不真实了。乔托钟楼,紧挨旁边。进入圣母百花大教堂内部。虔诚的信徒点亮烛台。虽然不是教徒,但教堂内部极具宗教魅力的设施,还是让我感受到了神圣、古老。教堂门口的这位年轻女子,在演唱歌剧(原谅我的浅薄,不知道唱的是哪一段),引得众多游人驻足静静聆听。简朴的装束、一瓶水、完全清唱、完全投入的深情,艺术如此俭朴无华、如此深入人心,让我再次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家渗入骨子里的艺术气息。从圣母百花大教堂出来,附近是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因为还要开车赶到威尼斯住宿,所以匆匆结束在佛罗伦萨的游历,简单购物后开车离开。真的是有点遗憾,在佛罗伦萨逗留的时间真的是太短暂了。这是座迷人的城市,但愿再有机会去的朋友,都能多多停留、多多体味。傍晚开车去往威尼斯的路途并不优美轻松,赶上大雨来临,乌云密布,开车在高速上愈发紧张起来。高速上,许是下班时间,车很多,大家都开得速度不慢,咱在其中也不能拖后腿啊,只能硬着头皮精神高度集中踩油门了。国外高速严格执行最内侧超车,所以超车后必须迅速回到行车道,否则会被后面的车毫不客气地狂滴不止,这时候,老外一点也不礼貌矜持了,因为他们觉得你违反了超车的法律,理应受到谴责!所以大家虽然开得快,但是都非常有秩序、守规则。DAY7 -8 威尼斯 Venice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首府,威尼斯省省会,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头天晚上在寒风和小雨中来到了威尼斯,在停车楼还了租车后,打了一辆奢侈的水上出租车去往酒店。风雨交加的夜晚, 第一眼的威尼斯看得我寒意盎然,黑乎乎的水面荡漾,并不明亮的灯光摇曳在黑黢黢的水巷里。水上威尼斯,终于来了~~入住威尼斯酒店 Bauer Hotel,小巧而精致, 就在圣马可广场附近 。好在一觉醒来天气大好,酒店门口就是无处不在的贡多拉在准备迎接一天的生意。一大早,船工们很勤快地打扫船体内外,还要迅速换上统一的服装。这位船工略显寂寥,不过服装帽子好经典,就像从舞台剧上走下来的人物。威尼斯的游客明显多了不少。世界各国的游人如织,迫不及待感受这座水上之城。简朴的码头渡口。 又偶遇一对拍婚纱照的夫妇。新人好配合,给个正脸照,新娘露出甜美笑容,新郎虽帅却略显沧桑。圣马可广场,最初创建于9世纪。 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圣马可广场在历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节庆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机构的所在地,自从19世纪以来是大主教的驻地,它同时也是许多威尼斯节庆选择的举办地。 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 整点的钟楼会响起震耳的钟声。选择在一个临近黄昏的下午登上钟楼。 太震撼了,欧洲大客厅。红色的屋顶是这里典型的建筑风格。向海的那一面望去,另一番风景。位于威尼斯东南方向,可以看到的这是Lido岛,利多岛是威尼斯最大的外岛,咱们国人熟知的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就是在利多岛举办的。从威尼斯市中心码头有很多水上巴士发往利多岛,约有10-15分钟的船程。威尼斯还有几个外岛比较出名,分别是Murano 和 Burano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离开主岛去往任何一个外岛,但还是大致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Murano ,穆拉诺岛,国人俗称的玻璃岛,它在威尼斯主岛的北方1.6公里,以斑斓玻璃工艺品制作而世界著名。这里从14世纪起就开始出口玻璃制品,拉丝热塑工艺极其精湛,产品以玻璃珠、玻璃镜子和玻璃吊灯闻名。在欧洲很多著名建筑和宫殿的装饰摆设中你都能找到Mu岛玻璃的身影,17、18世纪横扫欧洲成为一种流行,在当时玻璃工匠备受尊重,身份显赫。后来我在主岛看到的大部分精美的玻璃制品都标示Made in Italy, Murano.Burano,布拉诺岛,国人俗称的彩色岛,它在威尼斯主岛东北方向7公里处,乘船要45min左右。原本以其蕾丝花边Merletto工艺出名,并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蕾丝花边博物馆,而目前更被国人了解和喜爱的是岛上彩色的房子,据说拍照不用修片,摄影爱好者们都抓狂了,哈哈~开始在威尼斯市中心的各种溜达游荡。威尼斯的经典场景——就是穿梭繁忙的贡多拉,和如织的游人。当然也有这样寂静的角落和如此雅致的水边餐厅百度了一下,威尼斯建筑的方法,先将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后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这种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极好,是从亚德拉亚海的伊斯特拉运来的,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成一座座建筑。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这样一座完全建在水上的城市之建造原理,感到很神奇。大运河旁娇艳的鲜花怒放叹息桥姐也深入当地居民的菜场新鲜的海鲜是一大早从海里捕捞来的,到中午就收摊了圣马可广场上布满了餐馆咖啡店,还有小型的乐队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彩色的玻璃气球,充分体现了著名的威尼斯玻璃吹制工艺目测这个码头的船都是当地居民私人的逛累了,在惬意的水边咖啡馆小坐著名的威尼斯面具,华丽非凡富丽堂皇的戏服及配饰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是极少数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威尼斯人把面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18世纪之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据说是从每年的10月5日起到第二年的6月10止——长达8个月。至于10余天的嘉年华狂欢节和为期40天的斋戒日更是面具不离身。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面具,而是一张pizza饼,哈哈,很有娱乐精神的面包店橱窗色彩斑斓的糖果店,看着就齁甜午餐少不了来些新鲜的海鲜这是某个酒店的小码头在桥上俯瞰大运河道偶尔也会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拐角遇到美丽的花店各式各样精美的玻璃制品和瓷器品,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里部分店面会在醒目位置标志出:NOT MADE IN CHINA ,我只能善意的理解为区别瓷器CHINA的发源地吧。开阔的入海口带着面具的艺人在招揽生意 教堂依然不减意大利建筑的繁复特点威尼斯的中国商人不多,为数不多的中餐馆成了某次午餐的选择这张经过修图的片子看着有了油画的感觉著名的火鸟歌剧院 Fenice,又称凤凰歌剧院。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一流的水准成为200多年来欧洲的经典歌剧殿堂。她诞生于1792年,得名于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巧合的是它多舛的命运恰好印证了“凤凰涅槃”的传说。在200多年中,它先后三次毁于火灾,历经三次重建或整修。最后一次毁灭性的破坏源于1996年的一场大火。2004年左右重新开放。威尔第所创作的包括《茶花女》在内的5部歌剧都是在凤凰歌剧院首演的。为了不虚此行,我买票观看了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歌剧《Juditha Truimphans》《 Juditha Truimphans 》也不知该如何翻译准确,应该描写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作为我这样一个歌剧文盲,意大利语盲,去听意大利歌剧,最多只能说是去简单感受一下。其实,更多地是为了欣赏一下歌剧院内部的富丽堂皇。坐在楼上最后一排的我,作为感受,足矣......包厢里的座位是好座位,他们都穿的相当正式。中场休息,所有人都跑到并不宽敞的前厅喝酒聊天,异常喧闹。也许是因为整个半场都屏气凝神,此刻终要宣泄一下了。路过包厢,偷偷看了一眼,其实也蛮简单的哈, 不过视线的确好多了。观看歌剧全场不能拍照录像,静静感受就是最好。不过对于我来说,对着英文字幕还要不停翻看有道词典才能大概理解,这场歌剧看得不轻松啊。不过体验最重要了啦!在威尼斯的另一个晚上,同样徜徉于艺术海洋的我,欣赏的是圣马可广场的一场露天小型音乐会,其实是广场的一家餐厅咖啡馆在室外搭的小型舞台,但是简简单单几件乐器,小提琴、手风琴、钢琴、大提琴,但是被充满艺术细胞且激情洋溢的意大利演奏家一演绎,确实悦耳动人的很呢...... 无需门票,只要有点单即可坐下来慢慢欣赏。并不温暖的晚上,我来了一大杯冰激凌和冰水,为了欣赏艺术,也是拼了...... 当然,既然是露天,广场上的游人也是可以随意驻足聆听的。圣马可广场上有好几个这样的露天演出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引得游人这边站着听完又去那边,好不热闹~ 整整一晚上都听着优美的音乐,美妙的夜晚......又一个威尼斯明媚的清晨,在酒店吃早餐,发现邻桌的帅哥,吃这么多还这么有型...帅哥的目光所向,是这座教堂,也是酒店早餐露台的景观。这是我在路边买画。 发现亮点了吗?聪明的你一定猜到我买了哪一幅吧!仔细看看,视线所见上面最右边一幅就是酒店早餐景观啊,已买,此刻在家等待装裱悬挂。夕阳中的威尼斯威尼斯民居DAY 9 威尼斯 ——米兰清晨起来,就要离开威尼斯,前往时尚之都米兰了。乘坐预约的水上出租,前往威尼斯火车站。本来是两位船工,最左边的是位少年,可能是船工的儿子。在水上看沿街的威尼斯街景挥手向威尼斯作别~~威尼斯的火车站比较一般,没有留影。乘坐3个小时,顺利达到高大上的大都市米兰Milan。入住在米兰城中心的Seven Stars Galleria 酒店,米兰的感觉与之前的几个城市感觉完全不同,就像是大城市北京上海。酒店位置不错,走10分钟以内就可以到达著名的米兰大教堂。中午简单瞻仰了一下米兰大教堂,突发想法下午去米兰世博会。坐了好长时间地铁,终于到了2015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园区。没想到世博会的大门竟会如此冷清,与当年的上海世博会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啊。进入园区,人气稍旺,不过也没有出现人挤人的情况。中国馆英国馆超有特点的万科馆,感觉像一条红色巨蟒很有风情感的德国馆与哈萨克斯坦武士的合影,感觉他足有2米多高晚饭在世博园内吃日餐,毕竟是亚洲饭食,吃起来舒服顺口。DAY 10 米兰在意大利的最后一天是在米兰的游荡和奥特莱斯购物。首先选择了斯福尔扎城堡,它是米兰城沧桑历史的象征,城堡博物馆收藏有达·芬奇等艺术家的杰出作品。位于斯福尔扎古堡后方的,是森皮奥内公园,属于米兰室内一个大型城市绿地,众多市民游客在这里休闲嬉戏。照片中的这个凯旋门,是拿破仑为了庆祝他的欧洲之战的胜利而兴建的,门还没有完成修建,拿波伦就在滑铁卢中战败。1826年米兰统治者费朗西斯科将凯旋门改名为和平门,门上方是一座手持橄榄枝的和平女神青铜像,其站在有六匹马拉的战车上。看到这幅场景,是不是感觉回到了十九世纪的欧洲?画风很美啊!还有这样的场景也比较奇葩,艺术家庭~在公园的草地上小憩,消磨了一两个小时,感觉很好。斯卡拉广场位于米兰市中心,名称来源于其西北侧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广场的中心是达·芬奇的纪念碑。广场东南侧是米兰的市政厅马里诺宫的立面,东北侧是意大利商业银行宫,西南侧则有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的入口以及贝尔特拉米宫。这就是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它成就了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期,所有的歌剧名伶都必须在斯卡拉歌剧院登场,方能确立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斯卡拉歌剧院,成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剧院之一,被誉为“歌剧之麦加”。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米兰的必去之地。它是一个带顶棚的商场,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顶部是一个玻璃圆顶。它座落在米兰主教座堂广场北侧的显要位置。长廊得名于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位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中心。这座长廊连接着米兰最著名的两大地标:主教座堂和斯卡拉歌剧院。这座4层商场已经使用了130多年,售卖从高级时装到书籍的各种货品,以及餐馆,咖啡厅和酒吧。这里繁华异常,人潮涌动,购物的感觉确实有点像上帝在天堂购物。因为不小心错过了进入米兰大教堂的参观时间,晚上再次来瞻仰一下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这是世界规模第二大的天主教堂,是米兰城的中心与象征。DAY 11 米兰——北京长途飞行,无话,回到让我又爱又恨的霾都北京。P.S 附上旅行中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意大利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意大利人。在古罗马遗址林荫道上素描的人在罗马街头拉奏的大提琴手,琴谱前摆放的收钱篮子无法掩饰她的优雅与专注。清晨,在佛罗伦萨维奇奥桥上素描的老人意大利男人都很帅,属于特别有型的帅哥。看到纹身,只敢照帅哥的背影了。这两位在罗马沃那沃广场闲聊的妇人,打扮得略显老派,不能完全代表新时代的意大利女郎。闯入镜头的意大利帅哥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合影在佛罗伦萨街头查水表的工作人员。罗马街头的一个修车铺,好有生活气息。街道边孤独晒太阳的老人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门口的大叔小乐队,好投入。威尼斯的游客一家四口,父亲真辛苦啊威尼斯街头卖画的老人,眼光中充满了慈爱和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威尼斯鱼摊大妈,浓妆艳抹再附上意大利美食篇,印象深刻的是卡布奇诺、匹萨饼和意大利面。写到这里,6月的意大利之行终于写完了。希望朋友们喜欢,也希望多年以后,再看到这篇游记,能让我回忆起意大利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