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
1207
0
0
作者:nabla
【2010年8月,一个人的西游记】记忆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你以为忘记的,其实一扒拉就抖落出来;你以为记住的,也不过是一些牵强的碎片。没想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洋洋洒洒奋笔疾书码了那么多字,只是关于一次不到俩月的旅行,可想而知,过往的岁月中失落在文字之外的,又有多少精彩。当然,有些事搁着也罢,以免成为祥林嫂,唠叨个没完。(我大概已经almost了,哈哈) Well,这回出门可是没少练拖着箱子飞奔的技术。好在,一次火车也没落下。跳上火车从斯特拉斯堡启程,前往好奇已久的德国境内,已经快一点了。这回坐的,可是德国人滴火车!!又红又结实,跟打了鸡血一样,统称DB(Deutsche Bahn),其中又分:最常用的城际公交铁路S-Bahn(相应的,城市里的地铁一般叫:U-Bahn),IC(Inter-City),ICE(Inter-City Express),慢车RB(Regional Bahn)和快车RE(Regional Express)。温情十足的德铁,不仅有暖暖的大杯咖啡,还有一项特别的服务:俗称“邦票”(Lander Ticket),“邦”指德国各州,即花差不多1.5人的钱,可以拉帮结派拖家带口,五个人一起出行。(这种温情的条件是:人口少啊!!!)可惜这回我一人上路,也顾不上玩“贴大饼”的游戏,没有享受到这种感情大联盟的优惠。 虽然直线路程并不远,但我必须在Mannheim转S-Bahn的车才能到达海德堡,下车后,没了法国车站的电视机小屏幕指引,我懵了:该上哪儿去换车呢?终于找到了站台上打印的黄色时刻表——9号站台。9号?9号?为什么我压根看不到9号的影儿?德国人确实够实惠,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要便于无知的旅客吗?我当时一定是满脸焦急,才引起了这位女士的注意:“请问我可以帮您吗?”一看,她是先前坐在我对面的人,坚定而澄澈的双眼,如果是在70年前,我一定会心疑,她是位女军官。“请问9号站台?”⋯⋯干练的夹克,挺拔的身材,齐耳的短发,从容而安静的守候——我路过Mannheim十分钟,而她似乎一直会在那里。 手持欧铁通票,到达传说中的海德堡,时不我待,跑进info,像个外星来客一样问道:“您看,我这下午没剩下几小时了,能去那个附近的小镇逛逛呢?”虽然略感疲倦,还是不愿损失掉通票当日无线次乘坐铁路的机会。于是扔下包,S-Bahn到了Ladenburg(一个叫“拉登”的“堡”,嗯)。(下图:从火车站info看,对面的大楼) Ladenburg 日本有晴天娃娃,而我,简直就是只“雨娃娃”,到哪儿哪儿下雨,出门伞都被吹坏了,幸亏我还有别针能把它修好。还算走运的是,拖着箱子的时候老天总是眷顾我,只刮风不下雨。而在Ladenburg一下车,小雨就变中雨,中雨就变大雨,本来没个地图也不知道这儿都有啥,一层层雨雾更是不知所宗。当地人根本不会说英语,尽管热情的心快把老太太的嗓子眼堵住了,她还是说不出“镇中心”在哪儿。好吧,非得让我下狠招:找教堂!! 我像堂吉诃德追逐风车一样,追逐着教堂的尖顶——原来千百年前的人就想方设法造这种塔楼,不只是为了离上帝近一点,更重要的也许是离远处的人更近一点,让迷失的人看到方向、找到归途。在这所谓德国最古老的城市,“拉登堡”没有留下太多古旧的痕迹,其实我倒更喜欢这种处理历史感的方式,那就是:生活下去。不必刻意维持旧砖石,因为年岁并不会因为风化的表象而变得更久远,只会随着代代人的日子而累积。当然,这有个缺陷,就是:不那么能满足旅客的好奇心。然而,大概我真该感恩,因为要不是这雨,这镇子也不会有此番湿漉漉的味道,好像布丁上的那层焦糖。 走到眼前,原来比邻的有两个教堂,都是那个地区独特的红砖所造(海德堡也是如此)。尖顶的那个还算普通,旁边矮矮的那个倒是更像教会学校,没有钟楼。奇特的是,里面并排放着三个看似游戏或仪式用的道具门(如上图):居然是“三教合一”(当然不是儒释道啦)!!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标志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作为一只脚踏进宗教学系的学生,我灰常灰常好奇:看来这里的信仰层次不简单哦?或者,虽然地方很小,视野却一点不小?还有,咋就把俩教堂凑在一块呢?可惜,实在是没有人,也没法和当地人沟通,痛苦得很。 沿着石头路一直走,便到了莱茵河畔,有座“断桥”伸出去,飞到河的上空。和我一起踩到这空中楼阁上的,还有一家子德国人。伤感么?有点吧,不过我宁愿把他们想像成我父母,或者说,其实我们总是在一起的,哈哈,不是么?世界的面貌,如何在你的生命呈现?往往取决于你的理解。“是幡动,还是风动?”“是心动。” 回到海德堡之一: Philosophenweg(哲学家小径)、大学、和书局 我不看黑格尔,之前也不知道哲学家小径是否有名,早晨,我只是想去山路上走走。又下雨了,缓缓上升的山坡上还没有冲下水流来赶跑我,倒是路过几处施工地,围起了栅栏不得靠近。一路上,大致都是海德堡大学的各个实验室,文盲一个,识得的只是大学绿色的标识。也许因为下雨,路上没什么人,又或许因为本来这就是专供哲学家沉思发呆的地方(吼吼~我来佯装一个~)。 老头老太们经过,对着我这个打着小猫伞顶着噼啪大雨还闲逛的傻姑娘,发自内心地笑道:“Guten Morgen!” 我不会说德语,只是学着那语音语调来了句:“Gutten Mogeng!!”打湿的地面无意照出我的羞涩,只管继续前行。数着一个个字母,对照着路牌和地图,我知道该走下山的路了。雨声越来越大,因为担心石头路太滑,所以我小心翼翼到可笑的地步。这时,从我后面走来一对情侣,侃侃而谈,蹦达下山,好像那伞并没有划出唐僧的圈圈。然后,又几对人稀稀拉拉地走过,我却还在半山腰上。你很难想像在这样一个文化古都,植被被保护得好到何种程度,这和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刚好相反的。我似乎是不愿走出那个绿荫庇护的山林,即便有恼人的夏雨,也可当作清新空气的良机。对岸红色砖瓦的楼房、城堡,与水气中的绿色如此相称,大概,若没有这些树,也不会有这些美丽的屋子;没有山途森林,也不会有心灵的丰饶。 下山后,我在桥对面的一家啤酒屋,用一杯细长的夏日啤酒和一盘传统白香肠配酸菜,驱赶我身体里的湿冷。周围闲来无事有说有笑的老人们,常常会像这样满下午地泡在啤酒薯条里吗?我不知道,但若真如此,是该热泪盈眶为这不老的欢愉?还是该默默摇头感叹这小城的贫乏?希望是前者吧。又或许,真正的喜悦与外界的丰贫无关。 南山路下,我又上了北山,那是古老城堡之所在。要不是受了一上午的寒冷,我才不会偷懒坐这不到五分钟的缆车呢。事实上,城堡也已是残垣断壁。然而就是在这几乎徒有其表的城堡中,有一个小小的角落,那里开了一家迷你的“医药博物馆”,用灯箱叙述了西方的医药史,用实景布置呈现了传统的德式药房,还有“闻闻猜猜”的草药瓶小屋,做得真是一点不偷懒。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将来干活想马虎,恐怕自己也不会同意。 为了看那下山路上每降下一尺而独有的风景,我放弃了缆车的“回程”。海德堡是那么的小,小到你不知道该放弃那个角度。 终于可以在平地上肆意行走了!我从广场的这头走到那头,逛了两家小店,又回到这头。好像阿凡达里刚刚恢复行走能力的Jake一样,兴奋不已。广场中央是又一座教堂,我决不错过。进去时,两个年轻人正在弹管风琴,弹得我心里痒痒,凑前去看了半天,也为了拍下那个新式滴管风琴键盘(下图)。突然有人来赶我们出去,“一会儿这里有音乐会,麻烦大家配合清场。”刚感到依依不舍,念头一转:“音乐会?音乐会呀!”于是买了2欧的学生票,乐呵呵地等待半小时以后的管风琴小型演奏会。开场前我得给自己补充点水份,然而由此刻起,我在德国的“气泡水闹剧”便开始了。因为不知道德文纯净水和气泡水的区别,我总是抱着“好歹人家加了气泡应该会贵一点吧”的心理,挑那最便宜的买。然而,屡试不爽:气泡水,and 气泡水,and 还是气泡水⋯⋯买都买了,只要一会儿别在演奏会当中大声打嗝就好。虽然总算现场见识了梅西安的管风琴曲,但说实话,小年轻真是弹不出这轰鸣中的坚毅沉静来。所以,小帅哥50分钟的演奏,真是技巧有余,感动不足。也罢,2欧么,也就两瓶气泡水。捧着被气泡水塞得鼓鼓的肚子,我沿着Hautstrasse老街走向海德堡大学的旧校址。 大学旧址似乎已经以办公室和展览区为主,假期间更是没有什么学生。楼梯两侧挂满了几百年内传奇学术大师的肖像;而走到二楼廊厅,尽头居然是一架STEINWAY钢琴!!!我在它面前认认真真琢磨了半天:这辈子也没机会摸一下Steinway吧,可是这里都是老师办公室,一定会打扰到人家,如何是好?最终我决定:只弹一下,掩耳盗铃,当作有人不小心碰到的好啦。蹑手蹑脚打开琴盖,鼓足勇气按下“DO”,作为巴赫平均律第一支前奏曲的第一音,“DO”同样也是它的落尾音——所以一刹那,我用steinway弹完了这只曲子!!哈哈哈,YY无罪,欢喜无比。 经过乐曲流淌的脚步总是那么轻盈,就这样我一不小心跳进了我在海德堡的根据地:Antiquariat Hatry,一座图书馆般的书局!我在那里奢侈地度过了几乎两个下午。在海德堡不享受书籍的拥抱,还要到哪里去寻找这种温暖呢?城堡和大学不过是它的城墙卫士,而文字里那歌德遗失的心灵,才是海德堡一直为人们深爱的真正原因吧。我坐在二楼的沙发上,看完了整本由Marc Chagall配图的《达芙尼斯和克洛依》——然后恍然一笑,原来康德真的是可以在一座屋子里度过一生的,只要有书籍相伴,因为爱情也不过是借由他人唤醒你内心的那朵花。 回到海德堡之二:河滩草坪、熟食店、和厨房 如果说,这一路上曾有一处让我有了“住下来吧”的心愿,那一定就是海德堡了。 第三天早晨,我沿着前日傍晚那寂寞的河滩从西头一直走到东头;而在阳光下,和着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有母亲的笑声,原来寂寞和热闹一样都只是暂时的,河滩草坪喜悦得像天堂门内的第一片田野。 于是,我就有了浪漫野餐的念头。上了“岸”,到一家熟食店,和阿姨牛头不对马嘴地比划了半天,总算是买了一包小菜:德国血肠、醋拌牛唇、卷心菜沙拉(还有个啥我忘了)。二话不说,我又下了“岸”,来到草坪上,这不,“野餐闹剧”又开演了。首先,这草地看着多清爽,没想到湿嗒嗒没法儿直接坐下去啊!!拿个袋子垫着好了。打开盒盖,拿起叉子,刚没两口:啊~~~蜜蜂~~~~我拿出对付小狗的“不理你所以你拿我没办法”的招儿,可是⋯⋯不管用,那是蜜蜂!!得,我撤!!抱着一兜兜小菜,我站到上岸的天桥下,离开草坪有一点点距离,又吃起来——相安无事了吧?想得美,那是蜜蜂!!蜜蜂是会飞的(如此弱智的话亏我想得出来)!!好吧,那我坐到岸上的马路边总行了吧?you know,蜜蜂是辛勤的代名词,它怎么会就此罢休呢?就这样,几经周折,叉子掉地了只能用手抓,本来想悠哉悠哉坐在草地上享受的小菜只能囫囵吞枣,噼里啪啦下肚后,销赃灭迹——直到这时,蜜蜂总算不知往哪儿叮了,我,总算解脱了。(可爱的垃圾筒:后来我慢慢体味到,这才是德国人的幽默感,各个都是憨里憨气低沸点的笑话高手)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总算明白一桩道理:什么乌七八糟天花乱坠的浪漫,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逛了一下午书店,傍晚,我又从草坪的东头走回西头。这时,带着孩子的似乎多是父亲了,或是父母骑着车回家咯,后头拖个小篷篷,里面小婴儿在呼呼睡呢——我怎么的,又湿了眼眶。(气泡水喝多了咩~~:P) 回到Steffi’s Hostel,开始我在海德堡最后一天的自助晚餐。(插入关于这家旅舍的一些信息:http://www.hostelheidelberg.de/en/ 位于海德堡南岸,离火车站不到十分钟的行走路程,由老式厂房改建,现在的一层还是超市,很方便。小型的私人经营,好处在人少,不吵杂,一共就一层楼的客房,浴室和厕所的装修用料都很实在,连卫生paper都是我见过最厚的。有趣的是这里的厨房,很大,烤箱火炉微波炉冰箱锅碗瓢盆调味料啥的一应俱全,咖啡茶水免费供应,只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晚约22欧,含早餐:无限量面包、黄油、各种口味的spread等,统统摆在厨房吧台上,自己取食。)那晚,又一次不慎,在一楼的超市买入一瓶气泡水和一瓶甜麦啤酒,汽汽汽我都快成蒸汽机了⋯⋯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买来的生菜、鸡蛋和肉糜肠,调了咖喱粉作汤料,在加点甜甜的肉桂(其实当时也不知道是啥,看着颜色差不多,闻着不过分就加点进去),烤了两块面饼,就着啤酒和提子一起吃。不一会儿,一个台湾男生坐在我旁边,开始跟我讲他的汽车工业之旅,以及斯特拉斯堡有多无聊除了五年一次的教堂光影秀,云云。我只是傻傻地听着,因为我爱斯特拉斯堡,却对汽车一无所知。带着没喝完的啤酒,我们各自回屋。前一天同屋的三位西班牙美女走了,今天住进来三位不知道哪儿哪儿的非帅仔。 管他呢,明天我又要出发了。虽然我会想念这里的厨房和书局,忘不掉可笑的汽水和蜜蜂,海德堡的山间丛林与河堤草坪,可我不会把心遗失在这里,我要带着这一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