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喜欢德国,我想了想,大概有这么三个理由:古城、教堂和音乐。
这一次的旅途的目的地,也是基本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所展开的。三者的共同点即是:古典。古城自然不用说,教堂是古建筑,音乐是古典音乐。泛着古典气息的旅行,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光,也像是补完心中的某种情怀,更多的时候,像是读了几本书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如同雨果在《莱茵河游记》里所说:“丢下的是时间,拾起的是灵感……”
有了灵感,就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这也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相关游记:
有关自驾的详细内容已经发过帖子:【教你搞定德国自驾游】——德国11日自驾详细图文指南
第一次德国之旅:【德意志的往事如梦一场】——感性镜头中的理性德国
我的微博:@穆穆vintage @光影联合会
【古城:那些历史,不曾离开】
就像欧美人很喜欢中国古镇一样,也许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很喜欢欧洲的古城。我喜欢有历史的地方,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宏大诗篇,还是作为一个安静小城的古老传说。在旅途中,我常常沉迷在古城的夜色中,走过安静的石板路,昔日古城的风采和现代的辉煌融合在一起,毫无违和之处。
配图:午后的海德堡。
配图:班贝格古城的雨夜。
【教堂:人类的神圣空间】
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乡村的小镇,教堂都作为人们所向往的神圣空间而长期存在着,教堂是人们竭尽了全力打造出的人世间的天堂,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置身于教堂内,会感觉到自己迈入了另一个世界,或者可以说,感觉这里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而教堂的设计初衷,也是在于将教堂的内部与外面的世界分离出来:罗马式的教堂,用内部空间来象征宇宙,体现一种静态的安宁与凝重;哥特式教堂则用外部结构的急剧上升来象征向天国。这次旅途中,我拍摄了9座教堂,其中有些教堂内部不能拍照,我只拍摄了外观。
配图:柏林大教堂。
配图:纽伦堡教堂。
【音乐:我被巴赫带领到德国】
其实我并不懂音乐,几乎不会任何乐器,但我一直很爱听巴赫的音乐,从G弦上的咏叹调,到哥德堡变奏曲,到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每首曲子都伴随了我无数的时光。巴赫甚至是吸引我来到德国的首要原因。在巴赫博物馆的一整个下午,我完全丢下了相机,看着博物馆的展品,用心去听每一个关于这个作曲家的故事。
配图: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巴赫曾在此供职27年。
配图: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墓前的游人。
【关于摄影】
很多朋友都会在帖子后面问我器材,集中说明下。以前我一般开篇前几楼会写上器材,但这次没有。因为是全程自驾,还是两个人一起出行,我没太考虑行李数量重量,我把家里所有的镜头几乎都带上了,想用哪个用哪个,实际上是不需要那么多器材的。于是给出如果精简设备,我的三个方案(器材都不是新的,有些过时了,仅供思路参考)——
方案一:拍风景多于拍人文,焦段要求比较全,能超广,兼顾中长焦,机动性要求不高,我会携带这套:
佳能5D2+ 17-40L+ 50 1.4+135 2(全画幅单反机身+广角镜头+大光圈镜头 )
方案二:拍人文较多,机动性要求高,拍风景较少,虚化背景的需求不高,有时需要广角,我会带这套:
奥林巴斯EM5+17 1.8+45 1.8+松下14与索尼鱼眼转换器的组合(非全画幅、非单反机身+覆盖常用焦段的镜头)
方案三:只拍人文,机动性要求很高,无虚化背景要求,无广角要求,我带这个就够了:
理光GR (此为我在国内最常用的方案)
以上仅供参考,都是老器材,并不是什么很好很先进的方案,徕卡飞思胶片机拍立得什么的不在讨论范围内,仅供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