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27120
4
36
作者:游-知-行
前言首先在这里感谢穷游和立顿联合举办的“以茶为马”活动(daole.qyer.com/lipton)。这次我创建的英国茶文化行程有幸夺得了大奖,使得计划有机会实现。当然还要感谢投票支持我的各位!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篇游记:)如果要用一样东西来定义一个国家的话,茶绝对是英国文化代表的不二之选。在英国的所有社会阶层里,茶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可以媲美哈里波特魔法的存在,专治各种下雨忘伞、感冒头疼、经济萧条、交通意外、离婚诉讼、恐怖袭击乃至世界大战等大小问题引起的心情低落。一杯热茶下肚,他们就会回过神来积极面对现实。对天生拥有社交小障碍的英国人来说,茶的另外一个重要功效是用来填补对话的尴尬。在会议开始谈正经事之前,大家会问问对方要不先来杯茶,借此打开一下话题,把诸如“上周你答应给我的报告写到哪了”这种没那么愉快的话题放在后面再说。聊天的时候突然没话讲了很尴尬有没有?英国人会很识时务的问一句”要不要加点茶?“....等等。茶深入在英国生活的每个细节,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当他们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会说”It’s my cup of tea”,或者更地道更english一点,”my cuppa tea”。可是,为什么国民饮料是茶而不是咖啡或者巧克力?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这个以茶为主题的三天游。第一天: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一大早10点前就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门口等开门。V&A是我认为伦敦最好的两个博物馆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大大的大英博物馆),馆藏集中在装饰艺术和设计,除了镇馆之宝波斯地毯的代表作Ardabil Carpet和拉斐尔的绘画之外,收藏了不少精美的茶具和与茶文化相关的艺术品。这些都别藏在不同的角落里,需要慢慢用心发现。(下图: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下图:Ardabil Carpet)Caroline Hope女士是英国茶文化的资深研究者和讲师,上过无数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杂志,甚至还数次跑到日本开班授课。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里面的英国特性和传统。这次有幸可以请到她作为私人讲解员带我在博物馆里介绍她眼中英国茶的历史和文化。众所周知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人喝茶已经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不过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人没有机会尝到这种早就风靡中国的饮料。他们甚至对遥远神秘的远东一无所知。这一来是受到地理距离和科技的制约,二来是由于明朝初期就有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很少与外国通商,欧洲人即使有机会接触中国来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基本也是通过中东和南洋商人的间接渠道获得。但是马可波罗等极少数人从东方带回的见闻,让当时相对落后的欧洲对远东那个富饶和迷人的国度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马可波罗把这个地方叫做Cathay(契丹的音译),直到近三百年后的利玛窦才发现,其实这个梦想中的神秘国家Cathay就是中国。(下图:清康熙 黄釉凤首执壶,V&A Museum藏品)葡萄牙于16世纪率先打开了亚洲国家的大门,也是较早接受茶叶的欧洲国家之一。因为航路遥远和国家性质的垄断贸易,只能从中国进口的绿茶异常昂贵,往往作为贵族之间的特权和礼物。那时候进口茶叶只能通过澳门这个殖民地。英国土包子当时发家致富靠的是媷羊毛,哦不对,卖羊毛。他们拿羊毛跟中国商人换茶叶,咱老祖宗广东人一听,呸!我堂堂大明朝子民穿的可是绫罗绸缎,鬼佬羊毛有个毛用,以物易物那是原始人才干的事,礼仪之邦也是讲银子的。而葡萄牙和西班牙正从中南美洲的矿山搜刮了大量白银,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钱。(下图:欧洲于1800年代流行的埃及风格,V&A Museum藏品)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za)与英王查理二世结婚的时候把当时葡萄牙王室钟爱的茶叶带到了英国王室,王公贵族争相效仿,自此引出了茶叶在英国贵族阶层的风潮。王后的嫁妆当然不止茶叶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亚洲和欧洲茶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印度的孟买——之前是葡萄牙殖民地。在17世纪末的英国,英国的国会已经取代王室对国内政治有绝对的控制权。而贸易是政府税收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高昂的成本和高达119%的税使茶叶贵得只有社会精英才喝得起,而那时候英国的贵族家庭无非也就300多个。先跑下题说说英国文化的特点,包括现在的英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点可以说是“阶级观念”。现在的英国笼统点来说可以分成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含蓄的英国人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提起“阶级”这个字,说自己的阶层高人一等更是大忌,但很多人总会以自己阶层高而且窃窃自喜,甚至需要有意无意地“往上爬”。而阶级的表现则会非常的隐晦。例如英国有好几大连锁超市,包括物价较高的Marks & Spencer和Waitrose,而这些超市很多东西的质量其实比相对便宜的Tesco等等没差太多,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去贵的超市买东西,因为这里包含了一个隐晦的信息:我的社会阶层比较高所以我去贵的超市。这就是为什么刚到英国的人会不理解,同一瓶矿泉水明明马路对面的超市比较便宜,就是偏偏有人买贵的那家。这同样可以从喝茶这种细节上体现出来——通常工人阶级喝的茶偏浓;中产阶级喝得淡点,对茶的品牌稍微会讲究;而上层人士喝的茶则很淡,加奶后类似洗碗水颜色的伯爵茶,不加糖。加糖的习惯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加一勺糖开始值得怀疑是中产阶级,加两勺八九不离十是中偏下,加超过两勺基本上你脸上就被印上个工人阶级的合格认证了。话说回来,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涌现了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这批有闲钱的城市人自然需要在社会里显示一下自己是彬彬有礼与众不同的。矜贵的茶叶成为了这种表达需求的最好媒介。那时候喝茶加的茶叶可不像现在那么多,只有一丁点,一周也一般只”晒“得起一到两次。没错,是“晒”,因为茶是邀请朋友来家聊天的时候才拿出来炫耀的东西,自己独自在家喝未免有点浪费。茶叶的好坏并不重要,反正没几个人喝过真正的中国好茶,谁知道这茶好不好?真正需要的是“晒”自己懂得怎么喝茶。慢慢地,一套标准的喝茶礼仪就成形了。(下图:17世纪的英国贵族家庭,茶几是会客室的标配)在教育程度高的家庭里,妈妈必须得教女儿怎么才能冲一壶proper的好茶。不会冲茶待客的女儿将来很可能嫁不出去,因为这令男人看起来像娶了个五大三粗的老婆,很没面子。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优雅的女士会轻举茶杯,手抬高点让血液倒流,这样看起来皮肤更白皙——那时候欧洲还是以白为美,不像现在流行古铜色肌肤。记得历史书学过的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吗?美国人不满英国征收的高额茶税把港口等待清关的茶叶倒进大海里以示抗议。你可能纳闷倒点茶进大海有啥大不了的,但要知道当时茶的价格高昂,这批货可是等于2016年的230万美元……在英国,好一点的茶一磅(454克)约等于一个普通男人10天的工资。有钱人家里通常会有个茶盒,而茶盒是有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佣人偷茶。V&A博物馆里有一套1735年的讽刺漫画叫做Harlot's Progress。内容大概是讲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Harlot贪慕虚荣成了有钱人的小三,后来他老婆发现之后被赶走沦落街头。Harlot为了维持自己曾有的奢华生活不惜卖身成为妓女,直至年老色衰入不敷出宁愿住在破落的地方还坚持喝茶保存自己的面子。每一幅漫画里都以茶代表了奢侈和阶级——在那时候的英国,房子没么漂亮没关系,只要喝上了茶就是牛。(下图:Harlot's Progress)在18世纪,喝茶是一种社会潮流,它代表了礼貌、精致、有品位和时尚,有点类似近几年来中国人流行喝葡萄酒一样。那时候的欧洲正流行中国风格的装饰(Chinoiserie Style),一种由欧洲人通过中国进口货和文学想象混合而成自己创造的艺术风格。从巴黎大文豪雨果的故居到英国Brighton的皇家穹顶宫(Royal Pavilion),这种欧式中国风无处不在。能跟中国沾边的就是“洋气”,而茶作为中国饮料更是不用多说。(下图:Chinoiserie Style,V&A Museum藏品)在没有电话和网络的年代,喝茶是一个重要的社交节目。家里的茶聚是一个展示家庭生活的机会,所以茶具一般都用精致高雅的银器或者陶瓷。由于对话内容的私密性,同时也处于展示茶艺的需要,沏茶和倒茶通常会由女主人完成,佣人不会在场。客人喝够了的话,应该把勺子放在杯子里,又或者把杯子倒扣起来,这样主人就知道不需要再加了。英国人对茶的痴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英国每年为此花掉大量的白银从中国进口茶叶,入不敷出。为了持续地喝更多的茶,英国人想出一招阴的,就是把鸦片引进到中国,这样就可在卖鸦片的时候把银两换回来装兜里。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前后,英国人把中国的茶树偷偷带到了当时属于其殖民地的印度,在大吉岭一带发现茶树居然可以生长得很好。慢慢地,印度茶产量大增,打破了中国的垄断,再加上茶叶税的削减,茶叶的价格逐渐下降,从高端洋气上档次开始走向平民。在V&A博物馆,除了令人眼花潦乱的精美展品外,其中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是里面的咖啡厅。咖啡厅所在的房间叫作The Gamble Room。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博物馆的其中一名设计师名字就叫Gamble,而不是用来赌钱的房间。尽管英国人爱赌博,还不至于跑到博物馆里去赌:) 这个房间里面的装修用的是豪华的哥特复兴风格,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博物馆餐厅,里面的设计可离不开吃。彩色玻璃窗上写了很多跟吃喝有关的幽默“座右铭”,例如“Hunger is the best sauce”(饥饿是最好的酱料)等等。景点信息地址: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2RL开放时间:周六至周四10:00 - 17:45;周五10:00 - 22:00;十二月24-26日关闭门票:常设展览免费,流动展览收费各异。进门要开包检查。博物馆游览小tips:V&A很大,足够逛上一整天,建议找重点欣赏。重点可以是某个主题,例如茶、瓷器或者某国的艺术等等,也可以集中观赏最著名的展品,穷游的伦敦博物馆锦囊有详细介绍。如果参观英国的室内装修设计,建议按年代顺序从早到晚,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人的居住环境在近一千年来是怎么发展的。肯辛顿宫不知不觉已经在V&A博物馆逛了近三个小时,是时候去找点吃的了。附近的肯辛顿宫橘园餐厅是广受游客和本地人欢迎的英式下午茶好去处。虽然说名字叫下午茶,但可不只是喝茶。事实上,tea这个词在英式英语里还有“简餐”的意思。(下图:肯辛顿宫橘园餐厅)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除了一壶上好的茶之外,还少不了一个三层的架子。底下一层放的一般是小块的三明治或者类似的热食。中间一层通常放的是scone(英国松饼),一种典型的英国点心。英国人会把scone切开涂上果酱和凝脂奶油(clotted cream)。Clotted cream以英国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出产的最为有名,获得了欧盟的产区认证 [我很好奇过两年正式脱欧后这个认证还有不……]。在英国有一种茶点组合叫做Cornish cream tea,指的就是scone、clotted cream、果酱和茶的组合,可不是一种茶哦。(下图:Cornish cream tea)架子的最上层则是整个现代英式下午茶的精华—甜点。一个地方的下午茶做得好不好看的不是那壶茶,而是甜点的摆设有多赏心悦目,种类有多少,质量好不好。一般习惯是从下面一层开始往上吃。下午茶最早是为了填补两顿正餐之间的空缺设计的。19世纪之前,英国人一天只吃两顿正餐:breakfast和dinner。Dinner通常翻译成晚餐,但事实上它指的是一天里最重要的一餐。在那个时候,标准的dinner时间是中午12点。直到现在,英格兰中部的工人阶级还会叫午餐作dinner——英国其实是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各地文化习惯差异很大的国家,伦敦的习惯可能不适用于别的地区。19世纪开始,dinner开始得越来越晚,到了现在伦敦的标准dinner时间已经变成晚上7点半之后了。19世纪的人起床比现在早,午餐又拖到很晚才吃,中间总不能饿肚子吧?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维多利亚女王的好基友、Bedford公爵夫人Anna Russell让佣人在下午四点左右给她准备一壶茶和一点面包,后来慢慢开始邀请别的闺蜜到她的城堡边吃边聊。客人多了自然吃的也要丰盛一点,加了各种蛋糕、三明治和甜点等等。这个夏天才有的节目广受欢迎,公爵夫人于是把它带回伦敦,逐渐在社交场合中流行起来。进入20世纪后随着职业女性的逐渐增多,特别在大城市,喝下午茶的本地人已经变得很少了。不过近二三十年各大高级酒店相继推出了英式下午茶配合精美的甜点和优雅的环境,让大家可以重新感受下午茶的传统,主要针对的自然是游客或者有钱有闲的人。那个三层的点心架子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发明出来的。英国人喝的茶一般是混合茶,而且以红茶为主(英语叫black tea)。最常见的种类莫过于英式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和伯爵茶(Earl Grey)了。英式早餐茶口感比较厚重,跟牛奶和糖比较配,是丰盛的英式早餐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混有锡兰红茶、肯尼亚红茶和印度的阿萨姆红茶,高端一点的还会加入安徽的祁门红茶。每种茶的比例其实没有具体规定,全靠茶商自己拿捏。有趣的是这种茶在英国最早的时候就叫早餐茶,“英式”据说是后来一个纽约的茶商最先叫的名字。感觉有点像上海的炒面跑到香港就被叫做上海粗炒一样……(下图:立顿英式早餐茶)正宗的伯爵茶混的通常是中国和锡兰红茶,比例配方也不固定,但共通之处是都加了香柠檬油。伯爵茶最早大概出现在1850年左右的伦敦。那股独特的清香大概就是可以用鼻子感受的英伦风。(下图:立顿Earl Grey伯爵茶)下午茶饱餐一顿之后自然要在肯辛顿宫里逛逛。这所宫殿从三百多年前起就一直是皇室的居所,现在剑桥公爵一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威廉王子和凯特,还有哈里王子,以及他们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生前都住在这所宫殿里。当然开放给游客参观的部分与他们居住的房间是分隔开来的。(下图:肯辛顿宫前的维多利亚一世女王雕像)(下图:肯辛顿宫内部)景点信息:地址:Kensington Gardens, London, W8 4PX开放时间:夏天(3月1日-10月31日)每天10:00 - 18:00,最后入场17:00;冬天(11月1日-2月28日)每天10:00 - 16:00,最后入场15:00门票:夏天成人£18,学生或60岁以上£14.30,16岁以下有成人陪同免费。冬天成人£16.50,学生或60岁以上£13.70。以上为现场买票的售价。网上订票的话可以便宜£1.1。英国很多景点,包括肯辛顿宫门票售价都包含了自愿捐款,如果买票的时候说明不要自愿捐款(no voluntary donation)的话,还能各便宜一镑多。除此之外还有年票,可以一年内无限参观肯辛顿宫、伦敦塔、汉普敦宫、Banqueting House、Kew Palace和北爱尔兰的Hillsborough Castle,票价£48,非常超值。第二天:伦敦英格兰银行这天一早来到了英格兰银行旁边的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这个外观典雅的建筑曾经是伦敦的商业交易中心,也是英国第一座专门的商用建筑,现在已经变成了奢侈品商场和办公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伦敦最早在公众地方能喝到茶的地方就是这里交易所对面的一排咖啡店里,最早可以追溯到1657年。刚面市的时候,英国的医生还为这种奇怪的外国饮料是否适合英国人的体质进行了辩论。上面说过,在那个年代有幸尝得到茶的都是少数社会精英,不像现在的咖啡店那样亲民。(下图:Royal Exchange一带)格林威治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主要集中在格林威治一带。格林威治是伦敦郊外的一个区,在英国上航海、科学和建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国家海事博物馆、皇家海军学校等重要的建筑,而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成立也是出于航海测量的需要。这些地方组成格林威治河岸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格林威治有个非常酷的景点叫Cutty Sark。这是一艘船的名字,现在整艘船被修复好摇身一变成了博物馆。在蒸汽驱动的船普及之前,它是英国最快的商船之一,曾经肩负着从中国运输茶叶到英国的重任,从伦敦往返上海只需要117天。不过随着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蒸汽船可以走捷径通往亚洲,Cutty Sark的改为往来澳大利亚的羊毛商船,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下图:Cutty Sark内部)站在Cutty Sark的甲板可以看到格林威治的美景,而船舱展示了当时的各种茶叶等货物还有船员生活的房间。整个博物馆的亮点自然是最下一层,可以看到整艘船的船底,实现360度无死角观赏。阳光透过上面的玻璃照射进来,感觉就像在水底一样。景点信息:地址:King William Walk, London, SE10 9HT开放时间:每天10:00 - 17:00,最后入场16:15;12月24-26日关闭门票:成人£13.5,学生或60岁以上£11.50,儿童£7。一大两小家庭票£24,两大两小家庭票£35与皇家天文台的联票:成人£18.5,学生或60岁以上£15.50,儿童£8.5。一大两小家庭票£28,两大两小家庭票£43。门票售价包含了自愿捐款,如果买票的时候说明不要自愿捐款(no voluntary donation)的话,还能各便宜大约10%。从Cutty Sark出来,趁着还有点时间跑到海事博物馆0度经线的起点格林威治天文台逛了一圈。伦敦-苏格兰卧铺火车晚上坐过夜火车到格拉斯哥。过夜火车通常是我去苏格兰的首选。它由Caledonian Sleeper(网站:www.sleeper.scot)火车公司运营,就以伦敦到格拉斯哥为例,一周有六班,晚上大概11点左右出发,早上7点20分到达。火车有座位、卧铺和头等卧铺三种。我只睡过普通卧铺,其他两种情况不太清楚。卧铺两人一个包间,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里面有一个洗手盘可以刷牙洗脸之类的,提供毛巾甚至眼罩和耳塞方便睡眠质量不好的人。这个火车还很贴心的让乘客可以早上8点才下车,不像别的火车到站就得下,可以睡下懒觉或者不用担心太早到达没事可干。老实说除非提前很早买票,否则火车票的票价不菲,两个人的成本大概等于白天的高速直达火车票加上一晚三星酒店。好处嘛,自然是省时间。要知道直达车到苏格兰大概要5个小时,相当于半天了,浪费在车上实在有点奢侈。在英国,卧铺火车很少见,但伦敦去苏格兰的则有好几个选择,包括爱丁堡、格拉斯哥和尼斯湖边的Inverness。要去天空岛或者苏格兰北部的Sutherland等地区,如果不想开长途车的话(即使从爱丁堡或者格拉斯哥出发也不近),从伦敦坐卧铺火车到Inverness租车是个好选择。卧铺火车预定提示:1)英国国内流行的查票应用,例如Trainline和RedSpottedHanky等上面查到的票价,即使运营公司是Caledonian Sleeper,一般显示的是座位是不是卧铺,买之前千万要看清楚,不要觉得便宜就急着买。我建议到火车站的人工售票窗购买,说明要求减少犯错的机会。如果需要网上提前预定,在官方网站购买指示会清楚一点。2)考虑购买Rail card。对游客来说,如果两个人从伦敦坐火车到苏格兰,可以考虑买一张Two Together Rail Card。Rail card虽然本身要差不多30镑一张,但可以在车票上节省1/3的价钱,这个省出来的钱通常大于rail card的成本。而且rail card一年有效,可以用在英国大部分的火车线路上。条件是必须每次都是rail card上的两个人一起坐车,其中一个人单独用无效。办理rail card可以到网上提前办理(www.twotogether-railcard.co.uk)或者到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者有一点折扣而且可以自己上传照片,但需要一周才能收到而且要寄到英国的地址。现场办理的话可以立即拿到卡,但要提供两个人各一张证件照。这两个人可以是任何关系,不需要是家庭成员。3) 卧铺火车如果一个人买票的话可以选择让火车公司随机安排同性别的其他乘客共享一个房间,又或者自己补差价把包间包下第三天:格拉斯哥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格拉斯哥,之前能逛的地方都逛得差不多了,所以景点安排就比较松散,主要还是集中在茶这个主题上。下火车后先找了个地方吃了顿丰盛的苏格兰早餐。和英式早餐相比,苏格兰的早餐多了黑布丁(black pudding)和一种叫potato scone的土豆面饼。个人觉得苏格兰的要比英式早餐好吃一点。米切尔图书馆吃完早餐第一站是Mitchell Library。说到格拉斯哥与茶的关系,自然不能不提起该市的骄傲,也是这次活动赞助商立顿茶的创始人托马斯·立顿。立顿于1848年出生于格拉斯哥,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商业天赋和在美国打工的经验把父母的小店做成了遍布全英国的连锁食品店。就在他的连锁店扩张的同时,印度茶的出现和欧亚铁路的通车使得茶叶价格下滑,于是中产阶级对茶的需求暴增。立顿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始涉足茶叶生意。他的经营手法剑走偏锋,进货没有经过伦敦的中间商,而是直接找到货源,这样就把零售价压到低得不可思议的地步,最后变得连工人阶级也负担得起。而立顿为了保证货源充足,甚至还在斯里兰卡等地方购买了茶园。从那时候开始,茶不再是优雅的中产阶级特权,慢慢取代了啤酒成为英国的国民饮料。(下面为立顿的早期广告,部分来自Mitchell Library网站)格拉斯哥为了纪念立顿,特意在Mitchell Library里划出专区展览立顿的历史。图书馆里收藏了大量和立顿有关的史料,很多珍贵的照片还经过数字化后放到它的网站随便让大家查阅。(下图:Mitchell Library)地址:Mitchell Library,North Street, Glasgow,G3 7DN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9:00 - 20:00;周五至周六9:00 - 17:00;周日关闭门票:免费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从图书馆出来,接下来要去的就是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这个外观宏伟的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全英国除了伦敦以外访客量最大的博物馆,展品涵盖了从恐龙化石、埃及木乃伊、中世纪兵器到近代欧洲各个大师的画作。景点信息地址: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Argyle Street, Glasgow G3 8AG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周六10:00 - 17:00;周五和周日11:00 - 17:00门票:常设展览免费,流动展览收费各异。格拉斯哥餐厅推荐格拉斯哥对我来说,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的意大利菜(纳尼?!)!我算是一个经常去意大利旅行的人,前前后后花在意国的时间应该不止一个月,吃过不少城市比较受欢迎的餐厅,在别的国家也没少吃意大利菜。但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格拉斯哥中央火车站对面的La Lanterna。这个餐厅已经好几年连续夺得该地区最佳意大利菜的头衔。格拉斯哥有很多意大利移民,能在这里夺冠的自然是有两把刷子。这里的意面、千层面和提拉美苏都做得十分正宗,甚至超越了意大利本土大部分餐厅,而且性价比很高。我自从发现了这家餐厅后在格拉斯哥吃饭就很少到别的餐厅去了,这次也自然也不例外,无论如何必须得饱餐一顿再走!吃饱喝足来上一杯espresso咖啡和一份提拉米苏,之后在市中心的George Square一带闲逛一下,傍晚踏上回伦敦的火车,结束愉快的一天。最后再次感谢一下立顿公司的支持赞助,使得这次为期三天的英国茶文化之旅得以成行。从最早的王公贵族开始,来自中国的茶叶慢慢在英国人固有的阶级观念中生根发芽,由此衍生出来的本土茶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礼仪和风尚,最终由于关税调整和托马斯·立顿等人进行的供应链整合使成本大幅下降,茶叶走进了每一个英国家庭成为国民饮料。所以,在英国喝茶,喝的是社交,是表现出自己受过良好教育懂得社会规范的一种仪式,而不见得跟茶的味道有太大关系。最后友情提示,尽管英国人爱表现阶级,但不能明显,也不能太装逼。如果在英国你说这个茶叶不好要喝好点的茶,很可能会被认为是装逼的行为,会遭鄙视。奇怪的是如果你说这个葡萄酒质量不行要喝好点的酒,别人会觉得很正常,甚至有品位……来英国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哦。附录1:伦敦国际美食推荐如果大家对英国食物有所了解的话,想必也知道英国不是一个以美食著名的国家。事实上在我走过的近40个国家里,就本土菜系而言个人认为英国几乎是倒数第一的……还好伦敦自从两千年前的罗马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个汇集各种外国人的城市,而现在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更是如此,因此,伦敦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这里推荐几个正宗的。(以下人均消费包括小费但不包括酒和饮料)1. 印度菜:Chettinad Restaurant附近景点:大英博物馆、Soho。地址:16 Percy St, W1T 1DT人均消费£12-20主打南印度菜,味道很好价格公道,推荐里面的dosa和thali套餐。没吃过印度菜不了解什么是什么?没问题,看我的另外一篇帖子:bbs.qyer.com/thread-1446073-1.html2. 秘鲁菜:Tito's Peruvian Restaurant 附近景点:Borough Market、,碎片大厦。地址:4-6 London Bridge St, SE1 9SG 人均消费:£25-35 秘鲁是南美的美食大国,饮食文化源自印加帝国,后来先后受到西班牙、日本和中国的影响。不介意吃鱼生的朋友可以试一试秘鲁菜里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道:ceviche3. 现代法国菜:Galvin La Chapelle附近景点:Liverpool Street、Brick Lane。地址:Horner Square, Spitalfields, E1 6EW人均消费:£35-70米其林1星,虽说是法餐但走的是fusion和国际化路线。餐厅本身由一个废弃教堂改建,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堂的结构,十分特别。东西味道也挺好的。在Amazon或者Bookatable上经常有套餐的打折券,算下来很划算。4. 现代西班牙菜:Ametsa附近景点:白金汉宫、海德公园。地址:5 Halkin St, SW1X 7DJ人均消费:£40-70米其林一星。个人认为伦敦同样是米其林一星的餐厅里这家东西最好吃,去了几次都没有失望。5. 阿根廷菜:La Patagonia附近景点:Camden Market。 地址:31 Camden High St, NW1 7JE人均消费:£30-40广受伦敦阿根廷人欢迎的烤肉餐厅,肉食动物的最爱。6. 波斯菜:Hafez附近景点:诺丁山。地址:5 Hereford Rd, London W2 4AB人均消费:£25-40如果你去过伊朗而且怀念当地的特色,这个餐厅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菜单上的选择都是伊朗最经典的那些。要吃伊朗甜点例如藏红花冰淇淋的话,这个餐厅旁边有个伊朗人开的杂货店可以买得到。味道不会比餐厅差而且便宜很多哦!7. 塞内加尔菜:Merrybox Kitchen附近景点:伦敦眼。地址:Lower Marsh东端(近Waterloo Road)的Boots门口人均消费:£5-8这个不是餐厅,而是一个卖快餐的午餐路边摊,只在周一至五下午2点前开门,食客基本上都是附近上班族。这家的厨师做人低调,但做菜绝对用心。里面的快餐盒基都有西非最经典的番茄饭jollof rice,配上沙拉、炸大蕉还有烤肉或者炖肉。这里基本上可以说是泰晤士河南岸市中心最好吃的路边摊,看它门口排的队远远比旁边的摊位多就可以猜得出来。8. 泰国菜:Addie's Thai Restaurant附近景点:Earl’s Court、自然历史博物馆。地址:121 Earls Ct Rd, Kensington, SW5 9RL人均消费:£20-30味道和性价比不错的泰国菜,泰国菜吃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伦敦还有很多例如韩国菜、摩洛哥菜、意大利菜等美食,但好的基本上都不在市区,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大家有什么推荐的欢迎跟贴哦!附录2:伦敦市内公交教程伦敦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往往到一个地方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查得到最快最省钱的办法呢?这叫需要伦敦生存必备的手机应用——City Mapper。City Mapper是个伦敦的公司,最早只能查本地的公交,后来扩展到很多其他国家。它的好处就是可以罗列出各种交通方案,比Google Maps灵活,例如有地铁、巴士、火车、公用自行车、渡轮、缆车和优步等等,还能优化组合,往往能给出一些意想不到但又实用的办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需要在有网络的地方使用哦!1)下载安装好应用后打开,界面上地图正下方的图标是附近的公交,例如巴士站、自行车、地铁站和火车站等。如果要去某个目的地,就点放大镜旁边的Get Me Somewhere2) 在搜索栏输入目的地,可以是某个景点的名字、地址或者邮编。3) 最好在地图上确认一下目的地是自己要去的地方。起点默认是现在位置,可以修改。右上角电池电量下方的Now是出发时间,默认现在出发,点进去可以设定为别的时间。时间地点设定好后,点绿色的箭头开始搜索。4) 搜索结果列出了各种选择,上面三个分别是步行、自行车和优步。以下图为例,走路需要78分钟,消耗热量321卡;或者叫优步需要25分钟,费用约为12-17镑。下面是各种火车、地铁和巴士的组合。只要在伦敦市中心范围内,火车跟地铁基本上是一样的,Oyster Card和月票可以通用,可以看成火车站是地铁站的一种。5) 假设我需要坐巴士N97,上车地点是Earls Court Station巴士站C,到Piccadilly Circus站的B下车。伦敦同一个地方往往会有几个甚至二三十个巴士站,他们之间有可能走路相隔5分钟,而这些ABCD的字母正是每个站的名字,千万不要弄错了。下图中可以看到中间一共有15个站,点进去可以看到每个停靠站的名字,如果你在巴士上,还会显示现在坐到哪一站。确定这个交通方案后,点绿色的GO。6) 这样就有了实时指示,按照方向走就对啦。如果要去的地方超过了大伦敦范围,City Mapper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的用Google或者苹果地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