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是个没有任何英伦情节的人。从小学英语的时候,学美音,看美剧, 申grad school的时候更是连UK还有欧洲想也没想,统统报到了美国去。倒不是说我多喜欢美国,只是觉得自由散漫可能更适合我,而英国的循规蹈矩我小时候已经有的太多太多,闷骚的英伦绅士相比阳光大男孩,也是略逊一筹,又想着要不是他们弄得鸦片战争,我们近百年过的也不会那么屈辱。综上考虑,这个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地方,从来没有勾起过我的兴致。直到14年的夏天,好像瞬间得到的神的感召,遇见了一群群来自UK的朋友们,把我曾经的那些negative stereotype 全部的扳了过来。Maybe it's all about timing, 这时好友在伦敦找到实习,可以过去蹭住,省了我大把的银子,这样的offer实在没法抗拒。就这样,在11月底的阴冷冬季,我毅然决然的不顾身边人的“November in London, are you crazy” 的论调,用光了我这一年最后的假,搭上感恩节还有两个周末,坐了两趟红眼航班,开始了这趟9天的英伦之旅。想来也是非常的拼,但是天道酬勤啦,想着自己这么辛苦这么虔诚,英国一定不会亏待我的。而我也就这么没有防备的爱上了London这个城市,心心念念的想回去,想着要不要搬过去生活几年,要知道在我心目中除了祖国的城市外,纽约这个我生活奋斗了四年的地方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有着我爱着恨着的一切,It’s gonna take a miracle to replace it in my heart, and London is that miracle.每天有无数班飞机穿梭在纽约和伦敦这两个历史上有着太多过去的城市,也有机会让我下来班飞奔机场然后赶上好好睡上一觉飞到伦敦开始新的一天。本着时间价格优先的原理,我对任何的航空公司都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放弃英航改乘了Virgin Atlantic ,机组人员的一身红衣就让我提前体会到了英伦的韵味。 对于这种红,大该只有中国和UK用起来最无压力,配起任何东西都很自然。Day1到达希斯罗机场已经是早上了,身边的口音也都变成了我需要多加一秒才能反应过来的英音了,才真真的有了那种迫不及待欣喜若狂的旅行感。出关的时候被海关问了倒是不多,但是感觉好奇怪,什么你去住的朋友家男的女的呀,你单身不之类的,英国人的点也是有点儿奇怪,不问问行程回程之类就够了么。。。而朋友也早早的等我了,真是好姬友啊,太感动了,想想这种接机的事情,除了爸爸妈妈,真的也就有她了。买好oyster card,这个机场的地铁站就有,基本跟他说我要待7,8天要、oyster card, 工作人员就会把当前有的最合适的deal的卡给你,真是童叟无欺,感动死了,想想好多地方工作人员一副宰你没商量,要么就是爱搭不理的态度,UK 的同志们真是professional(可能是没赶上罢工什么的耽误我事情,所以印象一直特别好),耐心的给我讲不同卡区别,然后论理论局完整啊,才让我交钱。不过小抱怨一下的就是伦敦的地铁真是贵啊, 而且是按站算,至少也要个三磅左右,坐起来也是肉疼,不过伦敦太大了,想着跟其他欧洲小城一样腿儿什么是不太可能了,不过来都来了,就不计较这些了。不过想比起来出租车倒不是贵的离谱(午夜之后就没什么地铁了,所以只好打车),不是住太偏的地方二三十磅肯定能搞定,而且服务态度巨好,路记得特别熟,完全没有那种让你帮着导航的不靠谱存在,如果你回去的晚了,还不停的问你OK么,是不是这里,你还要走一段安全不,真是天天感动到死,可见我平时碰见的Cab driver已经把我的标准降的多低了…跟朋友回了在east London, Canary Wharf附近的家,然后感觉出门走两步就能看到泰晤士河,小区又人少安静,好棒啊,然后扫了扫附近房产中介的广告,我还是洗洗睡吧。。稍微的扯了会儿淡,才不到四点,然后我发现天都快黑了,然后觉得不行,哪儿能把刚刚来的一天就这么浪费掉,速速的出了门。在这个晚饭会太早午饭会太晚的尴尬的时间段,我于是去了borough market,这个靠近London bridge的南岸市场,有点儿像我们国内升级版的菜市场,各种小吃摊,水果蔬菜cheese,甜品,presentation做的非常好,什么都让人很有购买欲。各国的美食都积聚在此,印度菜还有西班牙海鲜饭尤其多,还有各种fish and chips,其他各种本国出品的deep fry,各种pie. 然后我就去大名鼎鼎的Monmouth咖啡厅买了一杯filter coffee 好好的冷静了一下(可能只是制作工艺的噱头吧,喝着只能说是Above average,稍微有一点酸) 想着不能什么都买,肯定吃不下,而且回想一下你的UK小伙伴们都是怎么说的“the food in UK is really poor” 那些都是店铺啊灯光啊好看,等你真买了一堆吃的时候就会后悔了!所以play safe card,乖乖的买了自己一直都欢喜的西班牙海鲜饭加了一杯draft beer, 找了路边的椅子,吃了起来。身边穿梭着熙熙攘攘的伦敦小青年,人手一杯啤酒的样子,你们真的都不用担心体重么。 吃饱喝足,走了两步就到了传说中的london bridge, 在听了无数版本的london bridge is going down 之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说实话看起来真的是蛮普通的,远没有tower bridge 那样有气势和识别度,不过穿桥过去走走还是蛮有感觉的。过桥到东岸后发现这大概是一个商务中心的样子,不过夜幕垂下后却又格外的安静。完全相信不到这就是周末的city of london那个区,走着走着也就到了st.paul大教堂,这个在建筑学上占据独特意义的大教堂,本来觉得看过欧洲那一堆教堂之后英国很难被impress了,但是我错了,这个从规模设计上都值得让任何人驻足。虽然晚上已经关了门,但是还有有很多讲解的人员带着队在教堂外面讲述他的历史。x想着多看两眼教堂吧,过几天也不一定有时间再回来看它了,我俩找了教堂旁边的一家cafe,坐下歇了会。透过身边的落地窗看旁边的黑夜中雨后的大教堂别有风味,不过我发誓,这还没有到晚上六点呢小憩之后发现街上很多帕丁顿小熊,还有各种设计款的双层巴士模型。教堂旁边就是千禧桥了,这边大概是照教堂远景的好地方。穿过桥就是south bank了,很多临河的餐厅酒吧,还有庆祝圣诞的小市场。然后发现怎么突然间tower bridge就出现了,据说桥上有个小的收钱的展厅什么的,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就pass了。旁边的tower of london, 草场上前阵为了庆祝战争胜利所铺的poppy flower还没有完全撤走,给我留了机会看了一眼。逛到这个时候时差的感觉上来了,就滚回家睡觉了。Day2.早上睡到自然醒,而窗外灰蒙蒙雨水淅沥沥的天气也非常适合躺着床上,不过既然是出来旅行的,还是要起来啦。想到天气这样,决定去把逛街的任务完成了,其实自己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要买,但是人家主要商业街什么的还是要看看的,小件的土特产还是要带一点的。于是来到了harrods 百货,虽然见过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梅西宝货,还是被harrods震了一下,一整层的food hall,各种纪念品厅完全迎合了很多来此一游,又买不起全场超posh的奢侈品的普罗大众。就商品价格来说,如果不提欧洲本土的奢侈品,只是高街品牌还有普通的牌子,英国和美国来比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了,美国各种节日打折,没事儿就打折区额外50% off之类,宠的我看到这边商品的价签之后完全没有冲动消费的性质。不过商场本身也有很多亮点, 埃及电梯,时刻的提醒人们拥有者的血统,还有纪念戴妃和她男友的shrine ,很多粉丝还有过来pay respect.还有正好赶上圣诞前夕吧,是各个百货公司拼橱窗的时候,harrods完全不输阵场,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自身的阴郁气息,就连热情似火的意大利品牌的橱窗也做得美丽确又忧伤,这种人偶总是让我想起书中那些被圈在家中的贵族小姐,风光却又压抑,以前总是不能有画面感,现在总算体会到了,所有的人偶都装扮的极尽奢华却被细细的线左右着身体,高冷美丽却不快乐。逛得太久还是会有些累,在商店里面吃了几笼dim sum真是小的可怜,还超级贵,不过要下着雨也懒得出去找就凑合了,总之harrods里面的吃的东西按照food court的标准非常的overprice,不推荐了,时间不紧,不累的话还是出去找吃的比较好,朋友说这边有很多快餐性质的拉面啊,寿司啊,泰国菜的连锁,还不错。回到家稍微吃点东西休整下就准备night out了,光顾着聊天竟然忘记了拍照片,不过夜景什么的还是努力自己看比较重要啦,伦敦的光不是很亮,夜景照出来暗暗的,估计中国现在随便二线及以上的城市夜景都能与之媲美了。在waterloo bridge旁边有个叫the savoy hotel, 直接做电梯去rooftop bar就好了,竟然没有像纽约排得长长的队伍,也没有入场费,良心店家啊。大概是周日晚上,里面也没有什么人,有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在大露台上,能俯瞰整个泰晤士河的夜景,伦敦眼,大本钟,超级浪漫,太适合约会什么的了。至于价位,一杯酒要大概十几磅,一个晚上慢慢聊天,慢慢喝也不用40 ,还是挺划算的,而且这些是含税含小费的。真是五星好评。get tipsy and dream sweet~Day3天气终于好了起来,我们在家附近的canay wharf溜达了一下,就说这里是伦敦的华尔街,街道还是比较宽松的,也要干净很多,不过中午的时候看着西装革履的男男女女站在门口抽烟,才周一就已经一脸疲惫忧郁的样子,果然外表再光鲜,这些苦还是要吃的啊,钱都是不好挣的,多少人是那些顶级富豪的垫脚石,而又有多少人是永远不会爬到这残酷食物链的顶层。想来,来伦敦什么都不买实在也是不合适,但值得的也就只有burberry了,于是去了在hackney的工厂店,看到的评论褒贬不一,大概我是weekday,又还没赶上节假日,人不多,货还算全,收了一件大衣给自己做感恩节的礼物,然后买了围巾孝敬妈妈,价位大概五折的样子,再低折扣的就实在比较丑了,或者号码严重不全。脑残粉还是值得去看一下的。附近路过的小公园还蛮可爱的,不过明显感觉自己到了伦敦郊区的感觉,街上的印巴还有穆斯林移民的面孔一下子变多了,街道也不像中心区那么干净了,也许是安全的吧,不过我还是赶在天黑前乖乖的回家了。晚上的时候去Piccadilly Circus,这个地方据说是伦敦的时代广场,不过远没有那么多光污染,没有那么震撼,朋友看到我的表情,直接说你是不是感觉不够impressed。怎么讲吧,伦敦整体的feel的确不适合纽约那种,所以要拼大楼灯光拼不过也没什么难过的。每个城市都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的啊,要不就只是另一个大城市而已,没有人会记得。不过这个地方四通八达,旁边就是regent street,走两步就是leicester garden,又离west end非常近,喜欢showcase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想着纽约百老汇我能买学生票,我就不在伦敦浪费钱。附近还有很多商店啊,还有chinatown, 一条街而已,太过整洁了,一种不正宗的感觉,所以最后去吃了越南菜。一条街快快的就走完了,不过在欧洲这样的中国城应该算是规模可观了吧(英国的小伙伴们太可怜了)。。。鉴于这个附近属于伦敦的soho区,所以吃吃喝喝非常多,非常方便,唯一要抱怨的就是,这边的bar都关的太早了,很多11点就打烊了,how can I trust a city like that. 不过也许是因为weekday人家没那么多客人啦,所以要关的早一些,不过跟各种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还是会感到蛮奇怪的,毕竟对年轻游客来讲,夜生活是独特的了解一个city spirit的方式,而且不是传说中英国人drink like no tomorrow么,骗我的啊,还是人家早早就开始开始了。Anyway,回家准备新的一天。Day4又是下雨天,不过伦敦的雨都不大,如果衣服料子不是非常金贵,完全不用打伞,而且一手拿伞再照照片实在是不容易。不过防水的包包鞋子还是最好有的,毕竟一整天飘在外面,阴冷的感觉透到骨子里面还是不好的。Well,就从海德公园开始新的一天吧,进公元前是惠灵顿拱门,看到很多骑兵在附近,真是有皇家的范儿。进了这个公园发现好大,都走过来还是有点儿难度的。夏天躺着草地上晒太阳应该非常惬意,而且经常会有露天的演唱会。冬天的时候呢,好在草地还是绿的,叶子黄的也蛮漂亮,海洋性气候真是美好。为了迎合节日吧,很大的部分被改成了winter wonderland充斥着无数的节日小摊贩,还有游艺设施。他们那些吃的的东西比较没特色,就是汉堡啊热狗啊什么的,热狗是德国风格的,到处一堆德文,想到一个国家都要拿德国菜来作为吸引人的异域风情餐饮也是挺可怜的,比德国菜种类还少的估计也就只有英国的黑暗料理了。心里暗自嘲笑了一阵,没过多久,就不争气的饿了,没办法去买了那些吃,要提醒的是,这边因为很冷,很多热的果汁都有些酒精,一般的地方无所谓,不过这里可能小孩子来玩儿的比较多,有些店家会查ID,随身带个有照片和出生年月的任何卡都可以。继续在公园中闲逛,这种晚秋的感觉真是美,落叶什么角度都漂亮。公园里面游人并不是很多,大概是因为天气吧,但是不妨碍,玩耍的小孩子,出来放风的小狗,一个个都开心的很。我也一个人一边走一边傻笑,感觉嘴一直都合不拢。喂鸽子的什么的,我是没有闲情逸致啦,而且好怕他们攻击我,远远看看就好了。走到肯辛顿宫的时候突然雨下大了,索性就进去避一会儿雨。这个地方一直是皇室成员住的地方啦,不过他的一层是一个小的博物馆,展示皇家生活用品,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只不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怎么可能满足我呢,肯辛顿附近又好几个有名的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外观恢弘大气。我选择了的是他们旁边的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这个世界是最大的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的博物馆,虽然比不上大英博物馆,但是在伦敦博物馆圈儿也绝对算的上是赫赫有名。命名于queen victoria 还有prince albert.两位为艺术收藏做了巨大贡献的皇室成员。这位将近200岁的博物馆已经免费啦,毫不吝啬的向游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财富。2个小时,大概是对她最起码的尊重了,绝对的惊艳。晚上到brick lane附近去吃吃喝喝,这个地方是东伦敦著名的香料市场,非常多的印度餐厅,想想英国和印度的关系,你就知道这里吃印度菜一定很正宗。east london在早年间是移民区,是危险穷苦的代名词,而west london掌握着财富。而现在这个区已经还是复苏,成为trendy的代名词,年轻人hangout的必去之地,文艺气氛也愈加浓重。伦敦的夜让我非常不舍得离去,不过想到第二天要早早起来参加周边游,还是乖乖的回了家,睡觉,expect more of UK.Day5由于不开车啦,伦敦周边玩起来就要报那种一日游的团啦。而且如果不是有很长时间来英国玩儿的,报个团其实还不错啦。这种跟国内的旅行团不太一样,基本上只负责你的交通,开着大巴带着你到处跑,每个景点时间上还算宽裕,餐的话也都是自己解决。非常适合时间紧迫又想去很多景点看一看的朋友。随便google搜一下,daily trip around london就会出现很多旅行社信息,路线价格都差不多,毕竟公开竞争么,价格上也不可能差太多。这些团的确会比较累,大概早上7-8点就会在victoria station,就是市中心的大巴车中心,或者king's cross(火车站)集合。由于没有人来帮你,所以一定要好好查好时间,站台,自己打好充裕的时间去找路,到时候拿着打印的收据页去上车。大巴车站一大早就熙熙攘攘,每个站台发车频繁,让人一看就头大,所以早一点去,然后问问车站里面的工作人员,会帮你剩下很多时间,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害羞。关于这种大巴团,英国当地的旅行社的感觉是很专业,但是热情度一般,不像国内的那种会不停讲笑话唱歌啊惹你笑,做游戏什么打扰你休息的,我个人对这种比较喜欢,不热情就不热情呗,工作做好了就行,要不一路拉着我聊天我也吃不消。先说几点要注意的吧。1.热的食物饮料,都是不允许带上车的,所以站内买的热咖啡热茶都喝完了再上车,这个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万一急刹车导致烫伤之类就不好了。关于食物,这个真的只能忍一忍了,官方说法是,热的食物会散发比较重的气味,你喜欢吃的食物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所以为了尊重一下其他人,不要带这些比较好。个人的意见是,早十分钟到车站,非常多卖早餐的,吃好了上车就好,实在怕饿买一些冷的(或者常温)的三明治就可以了,英国人不会因为这个对你碎碎念。中午晚上都会给你停到有小城镇的地方让大家解决温饱,不过时间不会富裕就是啦,只能简餐而已。如果在比较寒冷的季节,热的汤,咖啡茶,面包,三明治,就基本可以解决啦。英国人他们自己讲,因为他们早餐会吃的特别丰盛,所以中午随便在外面凑合吃点就好,等晚上在全家人一起吃大餐,所以外面卖的吃的都很简单,好像也挺合理的样子。2.一定要守时,英国人对于遵守规定简直有着变态的追求,其实大家都明白啦,准时集合出发也是尊重别人的时间,不过这些团到了景点给你放下了,就让你自己走了,可是对我来讲,完全是个陌生的小镇,陌生的城堡,想准时回去有时候也会遇到找不到路的尴尬,所以一定要好地图,开好导航,牢牢记住集合地址,车的牌照。这么说的原因是,很少会有英国的导游把电话给你,保姆式的管你,而有一次,我跟小伙伴跑回来的时候迟到了三分钟,真的只有三分钟,他的脸色就已经有点不好看了。。。还有就是,他们真的不会好好的数车上的人数,车上人多的时候,他稍微等几分钟,看坐的差不多了,就开车,要是一个人旅行的话,完全会被漏数,然后就要自己找路回家了,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一个人等很久,即使导游想去找你,景点人很多地方又很大,他们对于亚洲面孔又是脸盲,完全识别不出的。所以最重要的一点,记清路,准时归团。3.关于小费,看你满意度啦,一般他们还是会在车上对沿路的景色啊地标做讲解啦,所以给个5-10镑每人就差不多了。我一共报了三个一日游,第一个呢,就是从温莎堡到巨石阵,再到巴斯的。很多一日游在一天中塞了很多景点,这样旅行体验肯定不够好,我觉得一天内,停留的景点三到四个就已经足够了,先说第一站温莎堡吧。这座11世纪就建造了的城堡,是英国王室世世代代居住的场所之一,时至今日,英国女王还会过来度周末,据说看城堡上的旗子挂的是什么,就能判断出女王在不在家,也许英国王室现在也不是那么有钱了,为了维持奢华的生活,也要向公众开放自己的家了,收收门票就能捞上一大笔。这座城堡外观上看真的说不上美,尤其是烟雾缭绕的时候,再加上昏黄的灯光,简直像是被发配到这里受罪的,不过毕竟历史悠久,选址优越,幸运的在各种自由战争,一战二战的硝烟中存活,也实属不易。这座城堡担当过皇室寝宫,议会临时会议室,国王的监狱,每间房间都发生过无数的故事。而走进城堡后,也才会发觉,整个建筑本身,设计精良考究,虽然不及中国苏州园林的移步异境,别有洞天,但每个房间的用途,和其位置采光等等都息息相关,结构非常合理。而房间的内饰更是想游客展示了,多少世纪,英国都曾站在世界之巅,搜刮者来自世界各地的财物。对于饰物细节的考究,反映着他们的民族性,那些对于美国这种新贵国家看起来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则,早已深深的融入英国人民的血液,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曾经觉得他们太容易小题大做,现在觉得也许是我们未能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文化,世界太大,历史太长,有多少人能够愿意去解读一个陌生国家的历史文化并且客观的对待呢。而西方人对于我们的很多不解,大概也是同样的原因。我相信所有习俗的形成都有他特定的原因,如果它能在一种发展的文化中存活下来,也必然是经历了很多考验,我们不理解,不代表它的存在不合理。 西方人说 in rome, be a roman.中国人说入乡随俗,我想每每在其他国家旅行的时候,多一些带入感,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旅行,你也许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毕竟旅行过后,整体的感受才是真正留着记忆中的。嗯,有点儿跑题,这个地方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买来当纪念品啊,主要是皇家的瓷器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一两件,跟我们中国景德镇瓷器的侧重点会差别很大。还有就是,既然这里也是女王的府邸,所以跟白金汉宫一样会有门卫的换岗,如果觉得白金汉宫游人太多,看起来不方便,完全可以留到这里面去看,记好时间就行,个人感觉跟行军队一样,长袍高帽,吹吹打打,现在来讲娱乐大众的性质可能会多于本身。温莎堡所在的小镇也是挺可爱的,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小镇,干净整洁有序,只不过时间不允许啦,所以只能看两眼。 作为世界著名的史前文明遗迹,巨石阵曾经是个两层完整的圈圈,现在就只剩下残缺的大石柱给人们留下无尽的猜想。经过只是石头,但是他们都非常的大,而且石头也不像是这个地方附近的,那为什么人们要大费周章从远处运来他们呢,又是怎么运的,现在的人们大概无从验证了。这个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期间的建筑物,被发现周边有着很多的墓葬,而在不同时期,巨石阵长得也不是一个样子,很多部分被拆了建,建了拆,也只有史前人知道缘由。天文学家也猜测,这个对于古人来讲,可能是个夜观天象的聚结地,更加wild 猜想还包括外星人建造啊,神的旨意啊,不过这些仅仅是给这个存在几千年却没留下任何记录的建筑学奇迹填上一抹神秘色彩。巨石阵不能靠的太近啦,大家在远处争取好好找个喜欢的全景啦,周边很荒凉,据说是为了保护,不允许开发,很多中小学也组织小朋友来看啦,很多小孩子就坐在草地上画画,非常乖。稍事休息后,就准备前往the most beatuiful unknown town,巴斯啦。 顾名思义,巴斯这个小城一定是以温泉出名啦。当然这个列入了世界文化遗址的小镇怎么可能只有温泉呢,小城以建筑特色出名,从罗马式到中世纪风格,再到现代,混合在一起却也相得益彰。Pulteney Bridge这个是在巴斯唯一错过的景点,或者说拍不到的,因为我们的车从上面开过去了,真的也是好可惜。这个桥的出名点在于,它是全封闭的,桥面上建满了商铺,世界上这样的桥只有四个,意大利有两个,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已经见过了,本着集齐四座老桥的我,只是匆匆看了他一眼,真是好可惜。Roman bath,在小镇里面有博物馆,进去听听介绍,看看这个历史悠久的浴场,不过现在这个地方只是作为科普啦,没人也不允许在这里面混浴了。如果时间富裕,可以提前查好浴场做个spa,据说功效很好啦。导游让我们接了一些喝下尝尝,真的只能尝下,因为味道实在不习惯,主要是里面丰富的维生素还有硫磺啦,当然保健功效一定不错。从罗马浴场出来,直奔royal crescent。小镇里面大部分景点都很集中,那个bath abbey就在浴场旁边,是个教堂样子的楼,从浴场里面也能看到,我不是信徒,匆匆看来下就跑掉了。 而这个叫新月楼的地方,从下了车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了。它在一个公园中,要从downtown走上十分钟,所以一般跟团的游人都不会过去,为了抓紧时间,真是一路小跑过去,街边都是各式的商铺,充满着pre-chirtsmas的气息。不过这个新月形的众多townhouse组成的建筑一出现的时候,还是蛮惊艳的,要站的很远才能照到全景。据说这个建筑航拍的时候和附近的楼能够组成一个问号,也不禁让人们怀疑设计师当初是否别有用心。这个建筑现在有非常多的用途,民用,商用,博物馆,所以要是想一睹新月楼内部真容的也是有机会的哦。感受了一天英伦郊区风情,也到了回家的时候,伦敦,我又回来啦~Day6奔波一天后竟然要早早起来赶到火车站,真是累觉不爱啊。3个一日游赶到一起,真是非常不建议,我也是因为朋友不上班的时候陪我伦敦玩儿,朋友上班的时候自己郊区游,再加上这种一日游,也不是天天出团,所以弄成这样。最好的安排应该是市内一天,郊区一天,劳逸结合,不过出门在外,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辛苦是难免的,还好年轻,恢复的快。今天的行程是爱丁堡,来之前,苏格兰还在闹独立,一方面想,呵呵,你们大英帝国也有今天,可是,又想,真的分出去了,爱丁堡用UK 签证是不是去不了了,也是惊心动魄,还好,他们闹来闹去,还在了一起。不过由此可见,苏格兰对于UK的认同感不是很高,毕竟历史上这么多孽缘,一直被压榨,而且议会,司法系统,教育系统都是独立的,也是完全可以揭竿而起自立门户的,何况,在英联邦中,他们因为丰富的石油也是为财政出了重大贡献的,真的分出去,以他们这么少的人口,大概会变得非常富有,像北欧那堆高福利人少寒冷的国家靠拢了。这个国家挂的很多都是蓝底白色X的苏格兰国旗,时时刻刻提醒游人,尽管我们是英联邦一部分,we are Scottish! 所以最好不要用British 称呼他们,毕竟他们对自己的血统非常自豪,对英格兰怨气很大,所以一定注意喽。太多的人说爱丁堡这个地方美的不像话,童话书中撕下来的,让我觉得不得不来瞧瞧,然后我挑战了一下自我,想在一天内完成,这个完全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只能领略这个城市的皮毛,要想好好欣赏,当然还是要住上几天。坐最早的火车从伦敦去爱丁堡,大概6-7点出发,然后不到中午就能到了,旧城区很小,完全可以走过来, 新城区非常工业化,远远望去,感觉去看的意义不大。逛下城堡,主要街区,吃一餐真宗的苏格兰菜,大概就5点多了,乘火车回伦敦,午夜前肯定能到家啦。缺点就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爱丁堡这么有文化底蕴,非常多的博物馆还有画廊,音乐又不错,这些都没法好好领略了。还有就是威士忌酒厂,在著名的皇家一英里(the royal mile)上面有一些威士忌博物馆,可以报名一个tour,从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带你参观苏格兰最引以为豪的威士忌是怎么制造的。理论上,最简单的团,参观完时间还是充裕的,不过一定先去安排好,毕竟不是你随时去随时就有。我就是因为先去了城堡,又逛了下,到那里的时候,发现刚刚发了一个团,参加下一个时间有些紧,只好在他的商店中让店员简单的做个介绍,然后买一瓶回家。好在导购都非常专业,短时间内就能知道你想要什么,而我也简单直接的告诉他,我想要你们苏格兰特有的尤其是出口少,外国买不到的。根据你提供的要求还有价格区间,他会细细的给你描述每种酒的口感,让你觉得自己都通感了。说到酒,就要说它的天气,本来我还没有那么大的兴致去买,但是一天下来我就毅然决然了。由于海洋性气候,其实冬天的伦敦不会特别冷,举个例子,晚上的时候,我和朋友出去玩,为了dress up,只穿丝袜高跟鞋,裙子大衣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在外面走的时候不多,室内又暖和,平时的话裤子靴子大衣也就够了。可是苏格拉真的就是另外一个季节了,初到的时候只是感觉冷一点点,毕竟往北开了5个小时的火车,也是很远了,冷一点也是正常的。可是因为一天都要在室外晃荡,真是有点吃不消,再加上一直飘雨,打伞风又大,完全没办法。后来到了城堡里面,有免费的威士忌小样品尝,是那种低度数(20度左右)混了蜂蜜的,甜甜的,非常合适女孩子,很好入口。就在喝下的一瞬间,快冻僵的我瞬间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向全身的血脉,自己受到了救赎。真真是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中描写那些黄油啤酒什么的感觉,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在这么冷的地方,才会把这种微妙的感觉描写的这么细腻。所以,朋友们,如果去苏格兰玩,一定要看好天气,按“我妈觉得我冷”的标准给自己穿衣服,再多带一些以防万一。不行了就街边随便找个whisky bar, 买一个shot, 几镑而已,给自己回一下血,喝不习惯烈酒的跟酒保说一下,他们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毕竟这里的品种太多太全了,而威士忌之于苏格兰人,完全可以和,做菜之于中国人有一拼。爱丁堡,作为苏格兰的第二大城市,是苏格兰娱乐产业的枢纽,教育,法律,商业非常的繁荣,与此对比,最大的城市格拉斯哥,更像是工业中心。沿着英国东部的海岸线一路向北,就可以到达爱丁堡的waverley火车站,一下火车,你就可以感受到画风大变,伦敦的更多是现代化贵族气,这里就开始有古时候那些神鬼小说的仙气。在火车站不远处就是calton hill, 这是个俯瞰爱丁堡全景的好地方,幸运的是,刚刚到的时候是中午,尽管不是晴天,但还没有雾,能见度还比较好,下面的城市看的一清二楚,等到下午烟雨朦胧的时候,远眺的时候就只有在云端的感觉了。Calton hill 在princes street的尽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附近有苏格兰政府,议会大楼。这个小山上有各种纪念碑,还有瞭望台,门票不贵,天气好一定要登上去看一看,俯视的视角看城市很漂亮。就说这些非常罗马希腊风格的建筑最初建造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某个时间段国家比较萧条,然后政府想建一些东西来带动经济,就建了这些。这些纪念碑孤零零的屹立在山上,显得分外孤单,而且建筑风格也不统一,规划的没有章则,很像是那种快销氛围下的产物,就像我国现在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建造的各种略显粗劣的欧陆风情小区一样。好在这里本身就风景独好,也没有人对这些历史过分在意了,在山上面走一走,看看远处城市中的老城区 ,城市边的海岸线,发发呆, 在风和日丽的夏日,躺在草地上吹吹风小憩下已经足够了。从山上下来,沿着prince street往爱丁堡城堡的方向走,沿途会看到很多购物的地方,很多高街品牌,餐厅酒店一应俱全。其中有一个景点非常难以错过,就是Scott Monument,这个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哥特风格的尖尖形的纪念碑,起初我还以为是有什么宗教意义,尤其是看到中间基座一个很祥和的人像,后来才知道这里是为了纪念苏格兰作家walter scott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为了纪念一个作家而建造的纪念碑,这大概也体现了这个民族对于文学的尊重。这个纪念碑的不远处就是苏格兰国家画廊,还有royal Scottish academy, 这几个地标被一大片绿地包围,像伦敦一样,这个游人众多的地方为了迎接圣诞也是装潢的流光溢彩,还有一些游艺设施,点亮爱丁堡缺乏阳光的天空。。。这边的手工艺品做的很是精致,但是在这边只要是一提hand-made价格就不那么友好了,而且很多是易碎的,建议在行程的后期再买,要不一路拿着也是蛮辛苦的。说起购物,Scottish butter cookie 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很美味,可以带上一些回去,还有就是各种cashmere价格应该国内要有竞争力,我当时是冷的快没有知觉了,直接买了一条很大的羊绒围巾缓解下,价钱大概从25-70不等,手感的差距还是能摸出来的,不过质量都还算不错,所以北方的朋友可以考虑收一些羊毛羊绒制品。 停停走走就来到了爱丁堡城堡,这座城堡建在爱丁堡的一个制高点,一座死火山的上面,在爱丁堡skyline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城堡更多的来说是守卫的作用,北部和南部都是陡峭的悬崖,城堡中的很多炮口,瞭望塔时刻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堡曾经饱受战火的冲击。这个作为皇室居住的地方,自然有着自己的小教堂,地窖,华贵却又朴素的殿堂,而消失的王冠,也就是苏格兰王冠也和这座城堡有着一段渊源,现在被保存在一个特殊的展厅,需要买附加的门票才能进入。出来城堡不远的地方就是grassmarket,长久以来这里都是爱丁堡民众买日常用品食物的地方,当然就像菜市口一样,它偶尔也会作为处决犯人的场所,所以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里还因为众多的穷苦爱尔兰移民,醉汉还有杀人犯,成为贫穷危险的代名词,直到后期政府整治,房价飙升,如今,这里已经被无数的小酒吧餐厅商铺占据,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大象咖啡厅就在这条街的附近,也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不巧的是,我去的时候正在装修,所以没能进去喝杯咖啡,只能合影留念,不过省下时间去把写明信片的任务完成啦~继续走就是royal mile,这段老城区的路已经相当的商业化了,商铺林立,只有附近的老教堂博物馆没有被商业化所污染。而这段路真是非常短,没多久就走完了,饥肠辘辘的我决定找家店填饱肚子。作为什么都吃的中国人,苏格兰国菜haggis什么的完全没压力好吧,不就是动物内脏么,找家看起来档次高一点的餐厅,做的会好一些。大部分的餐厅都会把菜单放在门口的墙上,进门前看看有没有自己想吃的,价位是不是能接受,避免进去坐下后尴尬。吃饭的时候要了些威士忌,店家会选择几种酒,每种酒一点点,然后放在一起,给你品尝,一个简易的whisky tour。正逢感恩节,所以就兴致更好,喝好酒,上了火车,安稳的睡回伦敦去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火车站拿票的时候,报这个团(其实只有火车票还有城堡门票地图)的另外三个人竟然全是中国人,一个来自日本的在上学的姑娘,还有一对来自旧金山的夫妇。一路上大家就这么认识了,说着自己在各地的生活经历,一起吃一起玩,真的是很有缘分,连换票的时候,工作人员都惊讶,这种小概率事件sounds like a miracle。不过行程结束,回来伦敦国王火车站,大家都犹豫了下,觉得该说些什么,留些联系方式,却最终都默默的前往各自回家的地铁。分别的瞬间我也是小小的失落了一下,不过想来,大家都是萍水相逢,只是短短一天的相处,又是结伴游玩,开心也是正常的,并不代表真的合得来,会成为密友,而且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即使保持联系,大家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再见面也是难上加难,缘起缘尽,随他去吧。就像那部取景在爱丁堡的电影one day里面所说的一样,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至少,we have today. 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每当想起一同在爱丁堡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祝福他们吧。回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希望罗琳阿姨给我写个推荐信,让霍格沃茨把迟来的录取通知寄出来。Day 7奔波了这么多天,今天是真的感觉有些累了,拖着疲惫的身躯早早的赶到了大巴车的中心, 毕竟这种一日游的团费也是不便宜的,大概在100英镑左右,至于爱丁堡的就更贵了,因为火车票贵啊,所以大概要快200英镑的样子。不过还好今天车上人不多,我一下霸占了两个座位,睡得舒服些。听着导游略带风寒的嗓音,特别能感同身受,只不过我是蜷在座位上,他还要一直讲啊讲,也是可怜。 最先到的是华威城堡,这是座始建于11世纪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堡,经过不停的重建增建,城堡已从断崖边的堡垒,变成贵族的乡间别墅。城堡本身毋庸置疑是非常有识别性的军事建筑典范,高高的城墙,登上远望,开阔的视野让敌人的军队一览无遗,而城堡内的兵器馆藏,更可以和伦敦塔楼的有所一拼。而这种历史悠久,置有枪塔水塔,地窖监狱的古堡更是不缺乏鬼故事的素材。城堡布局非常简练,中间一个大大的广场,会不时的有一些表演,工作人员打扮成中世纪的样子带你时光倒流。城堡的外围是个很大的植物园林,里面的孔雀经常跑出来,闲庭信步,完全不畏惧周遭的游人。在高高的城堡顶层走一走,小镇风光映入眼帘,静谧安详,如果不是天气略微糟糕,大概用来养老相当的好。 车子继续开,到了stratford upon avon这个河边小镇,它尽管不为国人所知,但却是莎士比亚出生成长的地方,小镇不大,但是跟莎翁相关的博物馆剧院可谓一应俱全,喜欢英国文学的朋友们可以去追寻一下莎翁的脚步。英国人对莎士比亚有着烈火般的热忱,毕竟,莎士比亚几乎可以说是英国文学的顶峰及代名词,且不论个人喜好,没人能否认其作品传播的深度广度。莎翁故居旁照例很多field trip的中小学生,看来哪个国家的文化认同工作都要从娃娃抓起啊,不过孩子们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也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不用坐在教室里面念书,怎样都好。 莎翁的故居不大,这也是他父母居住的地方,据说他结婚后搬到了附近的小房子。即使这样,他家当年在当地也算是富庶人家,爸爸是手艺人,妈妈持家照顾孩子们。屋子又小又简陋。就像午夜巴黎里面所讲的,我们都有自己认为历史上最辉煌荣耀的时代,不禁想时光倒流回去经历,也许是二三十年代的jazz age,也学是莎翁的年代,但我们又真的想回去么,我们迷恋的仅仅是时代留下的那些光鲜的烙印,却不知道也想象不到他们当年生活的艰辛。死去的名人也不会再犯跟多的错误,从而成了圣人,所以一切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忽略的却是,那个年代,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没有制冷供暖,没有电,没有网络,医疗水平低下,现代的人真的能回的去么,美好的梦幻就幻想一下就好了,最珍惜的还应该是当下。投胎也是门学问,能生活在21世界,做个普通人,也真的是不能抱怨了,莎翁们的故事好好拿本书拜读一下已经足以。最后一站来到了牛津大学。这个学校建立的太早了,早到具体年份无从考究,大概的归到了1096年,可一座接受这么久时间洗礼的大学却还能这么的有韵味,也是难得。想想美国同类大学的校园,也只有普林斯顿还能去比一下,哈佛MIT简直是丑,学校看着就很压抑,明明比人家晚建了这么多个世纪,当时的美国又财力雄厚,怎么建出来东西这么奇奇怪怪,真的没有审美嘛,怪不得现在,和欧洲的peers相比,美国人的穿着总是又土又奇怪。接着说牛津,这个学校历史太悠久了,连地上的石头都大有来头,记住的已经不多了,有兴趣的找本校史好好读下啦。英国的这种学校以前的时候是不收国际学生的,更早的时候,连女生都不收,女校部也是19世纪才建的,而近些年女生的比例已经开始超过男生(难道各个国家都是女孩子乖乖爱学习么。。)。当然现在的学校已经是非常的多元化,你能看到世界各地的学生,可是像这样的学校,对于一般的英国孩子也是个梦,对于一般的英国家庭也难以承担。一年几千镑的学费(国际学生会更贵一些,毕竟把教育产业化英国已经做的过于好了),可能相对美国学校已经算是非常便宜,而中国的家长们,如果孩子能考上,大概砸锅卖铁也会让孩子去。英国的家庭,很多还是选择公立的便宜学校,或者好拿到奖学金的,尽管像牛津这样的大学,在一生中会是一份独特的体验,但是,英国人们的生存压力毕竟会小很多,他们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去考好的大学,牺牲童年的大把闲暇时光在课外班上。对于他们而言,上一个普通大学,找一个普通工作,简单快乐的过活也就行了,当然对于牛津剑桥之类的名校对于他们也是ultimate fantasy.学校校徽上的拉丁文意为,主为我明灯,显示着学校早期与宗教系统的联系,早年间还有规定学生一定要信仰英国国教。大大小小的教堂也分布学校中。其实不难理解,在学校这种institution出现前,教廷是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地方,虽然知识有局限性,不过早期的学者们,敢于脱离教廷体系的也是少数,想想被罗马教堂烧死的科学前驱,也就理解了即使在牛津这样非常progressive的学校,在特定的年代也会为了生存而会屈服于大环境。 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是由学院组成,每个学院划出一块地,像个大四合院儿的样子,有自己的教学楼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大家可以去碰碰运气,有一些是开放给游人的,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影响人家的正常教学。相比剑桥,牛津在理工科上要更好一些,历史上也出了47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他政界商界名流更是数不胜数。 学校拥有着自己的出版社,书店,去世界著名的blackwell书店找找那些教科书,回忆一下那些曾经被它们虐的死去活来的青葱岁月(至少英语词典大家都是翻过的吧)。当然,这也让牛津有着让全世界大学艳羡的图书馆系统,1683年建造的世界历史最悠久的阿什莫林图书馆一定能够满足那些艺术考古学生们的对知识的渴求。而自然史博物馆更是收录了恐龙骸骨,可以和国家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抗衡。对于人类学和科学,学校设立了独立的博物馆,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独特需求。哎,真是有幸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大概一定会变得热爱学习吧,这么多顶级的资源,不好好享用,真的是一种犯罪啊。当然作为哈利波特的粉丝,你会发现,很多场景是在这所学校的食堂啊图书馆取景的,可以找找看哦。但毕竟这里不是大多数人的母校,而我们也不是历史系的学生,有时候听了很多走了很久,却记不住那些繁琐的历史细节,这时不妨放慢脚步,观察一下那里的学生,感受一下学风。看到年轻的学子,背上书包,跨上自行车,完全不顾及来往的游客,一副沐浴在学术的圣光,赶往图书馆学习的时候,就想起,曾经自己和他们是多么的像,那时候,心也是年轻的,能够塌下心来,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为之做贡献,把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回想起来,真是佩服自己当年的毅力,也为如今为世俗的纷扰所彷徨的自己感到羞愧。夜幕开始垂下了,在对过去的追思中离开了这个学术圣地,也许今后的某一天,我可能会来这里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但是大学的独特体验我是再也无从体会到了,过了特定的年龄,就没有那独特的心境了。牛津的学子们,你们可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啊。Day8行程快接近尾声了,要速速的解决伦敦市内的各大景点,而伦敦也终于给了我一个大晴天,天朗气清的伦敦市看起来真是美啊。尽管景点俗套啦,但是都是必去的啊,也不能错过是吧。朋友家门口小港口停了好多小船,有些是有钱人的私人小艇,有些却是穷人的家,londoner为了生存真是想尽了方法。虽然这样会更便宜一些,不过我还是觉得卫生间和厨房的问题太难解决了,房间小有室友也比住在河上面好啊,毕竟住起来可不像听起来那么浪漫。在往众多景点走的时候,发现这些没人的小街道安静的可爱,而福尔摩斯博物馆也在这里。走到特拉法加广场,伦敦的气势就一下子出来了,这个为了纪念特拉法加海战而建的广场已经是伦敦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人们在这里庆祝在这里抗议,各大行政机关也在附近,旁边还有国家美术馆。广场中央的nelson's column是为了纪念那个打败了拿破仑的将军,柱子的基座由四座雄狮镇守。这种人流攒动的敌方,必然有很多鸽子,很多艺人,很多乞讨者,上面这位,我真的是有点难分类了。不难看出,天朝果然是土豪国,而且好面子,打赏的钱给的足足的,我当然也去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没放准,掉到了威尔士的国旗上,不顾颜面的重新放回我们国旗上。。看来两眼广场后往大本钟方向走,会看到这个海军拱门。天气好,果然街道也很漂亮。然后就是皇家马厩了,人家已经明文写了,这些马可能很危险哦。还有街上大大小小的纪念碑。然后就是接近唐宁街10号的位置,门口围了超多人,大门紧闭。这时候已经走的有点儿饿了,在街边找了家看起来特别伦敦,红红黑黑,特别皇家气息,恩,一堆镶金雕饰的餐厅解决下午餐。进去后发现室内装饰做得真是好精细!想到不管英国菜再怎样,还是要尝一下的,于是要来非常safe的sheperd's pie,就是土豆泥,下面是烤的牛肉碎,再淋上特制的酱汁。加半个pint的淡脾,好像叫frontiner, 没有前菜没有甜品已经吃的非常撑,20镑的样子。吃饱之后继续前行,大本钟伦敦眼一下子就都出现了,当然还有西敏寺大教堂,不过看排队的架势,大家如果想进去看,一定早早去排队。这边人非常多,一定要注意随身物品安全,大家大概已经知道伦敦已经是外来移民非常多的一个城市了,也就意味着,很多非法移民可能会打游客的主意,只要不过分炫富,疏忽应该还好,伦敦整体上还算安全,当然不要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应该是每个游客的旅行守则第一条。继续去往白金汉宫,想着还要赶到剑桥去,所以看了几眼蓝天白云中的维多利亚纪念碑就离开了,真的是美的令人窒息啊。而旁边路过的james park 和green park也因为周末游人的增多变得热闹了。赶到火车站,买了去剑桥的票,班次很多,自动柜员机买起来也很方便,一个小时就到,我也昏昏的睡了过去,检票员估计看我睡得太熟都不忍心叫醒我了,当然我还是下意识的感觉到他要查票,把手里的票向高处举了举,但是具体举起了没,就完全不记得了。到了剑桥的火车站,有很多公交车,可以到学校里面,不过我看走路也就不到20分钟,又不赶时间,就走路过去。跟牛津一样,学校也历史悠久,环境美丽,最初是牛津的学者不满学校的制度,自己跑出来建的,现在就成了剑桥,双方互称对方为the other university,而不想说出名字,也是傲娇。可能是剑桥的文艺气氛更浓些吧,整体浪漫气息也更重,商业气息也是。不过我来是有目的的啦,来看一下现代生物学之父的waston & crick当年讨论学术,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地方。这个叫the eagle的剑桥的著名酒吧。膜拜完了,就来到了国王学院附近,国王学院真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美,怪不得工程浩大,建了这么多年,旁边就是大草坪还有康河,每年也学院自己的private party也是高端。这不学院大概又有什么活动,大家都穿戴整齐了等待入场。学校里面还有小集市,卖吃的用的。但是这满街的中餐包子饺子是什么事儿,是我国专门过去拯救英国人的胃做的伟大善举,还是剑桥最近中国学生收的太多了?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荡,没多久就有学生过来搭话,问我要不要坐船,竟然还有学生价,十来镑的样子,就去了。后来聊得时候发现,这些揽生意的都是本校学生课外活动,有人负责招揽生意,有人负责划船,分工还挺详细。坐船的十有八九都是中国人,大概也只有我们愿意花这个钱。等船的时候,旁边卖水的大爷都用字正腔圆的中文模仿着说,上船啦,船开了,也是无语。结果因为前面回程的船耽误了,我们等了好久才开船,这时候天又黑了,数学桥什么的只能凑合看了,据说最初牛顿没用一钉一铆,纯数学计算就造好了这个桥,后来被人们拆了,想复原却回不去了,只能用钉子来帮忙了。而模仿威尼斯的叹息桥,据说桥是连接考场和拿成绩的地方,所以学生走过桥取卷子的时候都会叹息。划船的姑娘小哥一个个都很正,妥妥的剑桥出身,我坐前排偷拍太难了,凑合看吧,小哥说他当年剑桥毕业了,然后在伦敦工作了几年觉得实在太无聊了,就回到喜欢的剑桥划船来了,这在我们看来也太浪费才华了,不过,他高兴就好。划船其实也很难,非常需要力气,还要很好的平衡感,小哥刚开始的时候也经常一整天下来体力不支最后掉到河里一下,运动量完爆那些健身运动。傍晚的河面开始起雾也朦胧了,船家贴心的准备了毯子,优点就是晚上河面好静,据说白天高峰的时候会非常的拥挤,观感打大幅度折扣。小哥还介绍,有的学院还会根据学生成绩安排宿舍,因为位置临河,设施优越,条件好的宿舍不多,所以如果你一个学期考试没有发挥好,很可能失去住那些宿舍的资格,学霸们的世界真是惨无人道啊。当然还有几百年间,这个神奇的地方发生的各种奇闻异事,听着剑桥的学生讲校史还有自己的经历,感觉比看干巴巴的资料有意思的多,所以非常推荐啦。回到家后,在附近河面上的小餐厅吃了鱼和薯条的国菜,其实味道还不错,尤其是配的豌豆泥,还有酸酸的白色酱料,配起来很可口。本来觉得这种标配哪里都有,于是就进去吃了,结果这店家玩儿特色,竟然没有,只能厚着脸皮问服务生,能不能给我做炸鱼和薯条,反正他们菜单上有鳕鱼,配菜有薯条,这么个家常菜没人不会吧,普及度应该像在中国做番茄鸡蛋一样吧。服务生说我帮你问问,我只能再补着说,这是在伦敦的最后一晚了,明天飞走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候只能卖萌撒娇了.老爷爷打趣我what keeps you so long,没好意思吐槽说如果刚来就天天吃英国菜大概会吃伤掉,只好说在忙啦。不过沿袭了一贯优秀的服务水平,贴心的专门为我做了这道菜单上没有的英国家常菜,太开心了。导致回来美国,没事还跟朋友们说我们去吃英国菜炸鱼和薯条吧,然后被所有人认为脑子抽筋,英国菜当真能吃?因为没有预定等了会儿桌,在吧台跟朋友喝酒,发现这个深藏在居民区附近的餐厅调酒师都好专业,一杯old fashion特别带有个人特色,态度也超好。而更让我惊异的是伦敦这种lounge为什么周末的时候都不会爆满到人贴人,随随便便就找到大沙发去坐,聊天什么不要太爽。这些在周末的纽约简直不敢想象,在被巨型门卫冷面粗劣对待后,交钱进去,挤到吧台买酒就要好久,而且音乐开的都大声,聊天都靠喊,然后被旁边的人饮料撒到些在身上也是够了,安静的坐在沙发上聊天这个简直是奢求,除非到非常fancy的地方,而在伦敦,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满足,真是太幸福了。所以过来玩儿的朋友,如果能喝的话,一定要过来体验下。刚筹交错间又到了他们店家早早的关门时间,10点。。。回家,打包,准备明天再看一眼伦敦就飞回去 。Day7想着下午就要赶到机场去了。早上去下格林威治好了,连着看看皇家天文台,本初子午线什么的。早上去的时候,因为是周末,还有个market, 卖各种吃吃喝喝工艺品的,找了家咖啡厅,买了一杯mulled wine 大概就是加了红酒还有一些香料煮的热饮,喝起来暖暖的。去天文台的路上,要穿过格林威治公园,人少漂亮,慢跑啊锻炼应该不错。路标也很清楚,不用太费力气就能找到了,特别意外的是,从公园远看伦敦的市景太美了,美到让人陶醉,也让我伤感,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恋恋不舍了。伦敦对我还是不薄的,想去的都去了,还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路人都是大天使, 看到我迷茫的看着地铁图,旁边看起来特高冷的帅哥都会过来问我要不要帮忙,去机场的路上,找不到电梯走楼梯的时候,每一段路都有好心人帮我拎特别重的箱子,我真是感到词穷,感激的话就那么几句,完全不能体现我内心的强烈的感情。我爱晴天时的伦敦,雨天时的伦敦,他的白昼,他的黑夜,一切都过分美好了,假的让人难以相信。从来没想过这个地方能这么浪漫,这么温情,I absolutely enjoyed every second of it. 想着说这么喜欢好想再次回去,可是心理清楚,旅行单上还有这么多目的地,真的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而此时的友人们估计也不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的伦敦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太多可以珍藏的记忆,以后再看可能就会变了味道。不过不管怎样,在这个感恩节,最需要感谢的就是这个城市, 第一次一个人独自上路,挑战了自己,证明了自己,感谢在这个国度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感谢朋友们的真挚,让我在天涯海角有了家的感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