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Why people travel ?】出发之前的整整2年,我都在想这个问题。在2017年,我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卡——高考。准备的过程很艰辛,等待的时间很漫长,紧接着,一切都慢了下来。来到了大学,没有想象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迷失在理论课的呆滞与实验课的疲惫之中,忙碌到深夜。总觉得生活过分乏味,缺少了一点什么,而这念头又在一篇篇实验报告中转瞬既逝。高二那一年,在北京的晨光中,我目睹了乌克兰女歌手джамала在Eurovision Song Contest上震撼的表演,伴随着她悲怆的歌声,舞台上生命之树的缓缓升起,我第一次对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事产生了好奇,旅行的种子也在那一刻被种下。后来这颗种子的根向西延伸到波兰,向北延伸到波罗的海三姐妹,一朵花苞就这样悄然地出现在了茎干的顶端。如今,一年来的乏味化作了催促它绽放的热量,就这样,这朵花慢慢地开放了。【Why these countries?】在格但斯克乘坐火车时不幸遇到火车晚点,车站的广播里传来杂音与诡异的笑声,夹杂着一个男声含混的声音,幸好身边一同乘车的波兰小姐姐帮忙翻译了广播内容,于是在火车到达的间隙聊了起来。--What brings you to here?原本约好了同伴,来这样一场21天浩浩荡荡的旅行,后来却因为朋友工作上的安排一直难以确认,这个暑假又面临着军训和暑期社会实践的蚕食,再加上签证价格的考虑,21天的旅行去掉了乌克兰地区,增加了赫尔辛基和布鲁塞尔两站。后来朋友真的没能成行,我便拉上老妈下水,走了这样一段黑暗森林般的旅程。原计划中,我们只在华沙停留一天,后来演变为华沙2天,3联市两天,克拉科夫两天半的旅行。在Walkative!的小黄伞下,听着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故事。时间很紧张,恨不得早上爬起来就出去玩,一直到午夜才入睡。辛苦40多岁的老妈陪我跑东跑西,14天的时间里跨越6个国家,8座城市。【What we miss?】紧张的行程也让我们错过了很多景色,最让我郁闷的是到了比利时却没能去一趟原子塔和mini-Europe;在克拉科夫,由于轻信了谷歌地图的蒙骗,没能进入圣母教堂的塔楼,又由于不小心错过奥斯维辛的巴士,又失去了游览卡奇米日区的机会。行程安排上的小失误,也使得华沙之行堪比城市马拉松。夏日频繁的雨水也不时地影响我们的行程,路上遇到过好人,奇人。有和我进行了20分钟你画我猜式交谈的爱沙尼亚大叔,也有恶狠狠地冲我嚷叫的波兰老人,有热情让我们品尝巧克力的台湾老板娘,也有just not so nice的milk bar员工。一路上险情不断,遇到了不懂英语的查票大妈,遇到了行李丢失,遇到了中途取出托运行李,和布鲁塞尔机场的员工一遍又一遍解释,也遇到了快轨延误30分钟,”险些“错过飞机的情况。大一一年没学英语的我,带着同样英语不好的母亲,开启了这场狂野的自由行。最后放几张我最喜欢的照片吧Gallery赫尔辛基塔林里加考纳斯华沙克拉科夫三联市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