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旅行,总让我想起当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斯科纳省的最大城市马尔默(Malmö),坐落于厄勒海峡的东岸,乘火车至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只需约半小时。1658年以前,它一直是丹麦的第二大城市,商贸活动非常发达,鲱鱼捕捞是其经济命脉。如今,其城市规划及建筑风格仍可见丹麦的痕迹。
后来,造船业的兴衰让这个城市起起浮浮,马尔默西港(Western Harbour),这块土地上曾经矗立着马尔默曾经的地标,Kockums造船公司的Kockums Crane——175米宽,137米高的巨大吊车,映射了马尔默漫长的工业史。2002年,它被解体,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韩国现代重工,并同时得名“马尔默之泪”——为老马尔默人流的眼泪。
马尔默西港的Bo01“世界建筑展览”区域,于2001年重生于曾经的船坞/造船厂址/填埋点,26家建筑师事务所参与设计。为让此地适合人居,这里移除及清洁了6000立方曾受工业污染的土壤,并在原来的填埋点上铺上约2米厚的A级土壤,达到公园标准。如今的西港是极具人气的中上产阶级居所。其中就包括马尔默的标志性建筑旋转大楼(Turning Torso)。
回国的前一天,在旋转大楼楼下的海湾用晚餐,当地出租车司机骄傲地对我说:快看,这是我们的曼哈顿。
我特别理解一个当地老人对于家乡的热爱,不过我坦率地告诉他:相比这崛起的高楼大厦,我更钟情于老城的老房子。
这个原因,就好像上海的浦东再发达,可我更热爱浦西的那些老房子。
虽然我尊敬一个城市的发展,但人的情结,总归是无法改变的。
再多说一句,马尔默,是瑞典最有名的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成长的地方!
阳光明媚的一天,从马尔默图书馆开始,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由之前古老的城堡和1997年开始兴建的现代建筑合二为一。 从正面看,可以看得更清楚,新旧建筑的无缝连接。
找个有阳光的日子来图书馆坐一坐吧,那种豁然开朗,那铺天盖地的玻璃窗真是让人惊叹。
新馆是著名设计师Henning Larsen 的作品,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Calendar of Light(光的日历)。
四周绿树葱茏,更让这个玻璃房子显得静谧安然。
瑞典人特别喜欢设计椅子,瑞典的每一家图书馆,都有造型各异、特立独行的椅子。
马尔默图书馆当然也不例外,静静地坐在这里,即使不读书,也会被这样的建筑,这样的椅子所陶醉。
Oh no! 这个穿着跨栏背心匡威鞋的刺青男孩,竟然是图书管理员。
难道,图书管理员不应该都是穿着西服透过厚厚的老花镜打量你的形象吗?
瑞典,马尔默,真的是太可爱了吧。
一侧的老年阅览室。
图书馆对面的城堡公园,很是静谧。 马尔默设计中心,位于城区的老房子中。
马尔默特别擅长新旧结合,图书馆如此,设计中心也如此,老房子中展示的,却是非常酷的现代设计。
这个“座椅”,其实是U盘
马尔默Modern Museum,同样是老房子改造的。
古朴的红砖墙进来,是这般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红与黄。
好吧,有时候阳光真的很重要,11年圣诞节阴雨中忧郁的马尔默(Malmo),在夏季黄昏的阳光中,竟然如此柔媚!
大广场(Stortorget)是城里最古老的广场,市政厅建于1546年,是幢荷兰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广场中间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骑像,就是他占胜了丹麦把马尔默彻底变成了瑞典的城市。
静静的运河环绕的老房子,在黄昏时分明媚优雅的倒影,这里是我城中最爱的地方。不时有人划着独木舟飘过水面。静静的水面,静静的石桥。
运河边的公园gamla kyrkogarden,是一个很大的墓园,夏日盛放的紫阳花,金灿灿的余晖,在墓园行走,很容易沉思。日落,余晖,大树,飞虫,与野鸟。。。我没有带长焦,慢慢凑近那只鸟,它明明看见我了,却依然沉静,我按动着快门,如同完成某种仪式。旋转大楼(Turning Torso)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设计,在2005年8月27日正式开幕。楼高190米、54层的它是欧洲第二高的住宅大厦,斯堪的纳维亚最高的建筑物。
我在楼下的西港用晚餐,看夕阳渐渐变红,变安静。当年的废墟,已经变成当地人最爱的休闲场所。
瑞典和丹麦之间建设一座大桥的论证持续了一个世纪后,厄勒大桥于2000年7月1日竣工。大桥全长15.4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斜拉桥,有近8公里的火车道和机动车道。
夏日的花儿,大桥,与不忍落下的夕阳.
说起大学城,各位同学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剑桥牛津这样声名显赫的小镇。而在瑞典南部的斯科纳省,同样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学城隆德(lund),美丽的小城就如果瑞典这个国家一样,低调却颇具实力。
当地的朋友问我,隆德和你想像得一样吗?我不得不坦率地告诉她:事实上之前,我从为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惊喜,才会步步惊心,才会从心底里爱上这个小城。中午时分的小城,阳光静静地洒在那些老房子上面,如此宁静。我拖着沉重的箱子走在不甚平坦的砖石路上,虽然稍有狼狈,但这样的宁静,完全抚平了那些焦躁。
欧洲经典的木筋房,这里也有。
隆德大教堂是北欧最先驱的罗曼式建筑,雄伟的双塔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为“隆德小男孩们”。与一些金碧辉煌的华丽教堂相比,它的内部装饰保持简朴的风格,给人一种北方大地雄浑的威严感。教堂圣坛上的精致的壁龛,唱诗班的雕花扶椅以及古老的天文钟都让人惊叹不已。
隆德大教堂旁边就是隆德大学了。
隆德的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这里设有一所神学院。由于隆德当时是斯堪的那维亚大主教的所在地,因此成了中世纪斯堪的那维亚的思想中心。隆德大学建立于1666年,发展到今天,隆德大学已成为一个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中心。目前,隆德大学无论在瑞典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百强大学之一。
隆德人口约八万,大学的教职员工加学生就将近有四万,暑假期间大学放假,整个小城显得无比宁静安然。
大学主楼前的喷泉,四周都是盛放的花儿,最显眼的是白色的波斯菊,午后的小城太宁静了,喷泉的流水声,鸟鸣山更空。 位于主楼的大礼堂,学生的毕业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倒是想像不到的华丽与古典。
一向喜欢在古老的校园中漫步,穿过这古朴白水泥画的拱廊,是爬满长青藤的红砖塔楼。位于隆德大学园区的草稿博物馆,瑞典许多宏伟建筑的设计草图,都在这里展出。
同样隶属于隆德大学的隆德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是我心中隆德最美的地方。
隆德植物园最初的雏形始于1690年。1862年,瑞典植物学家Jacob Georg Agardh,设计了植物园新址的蓝图和温室,园区的温室和室外植物种植区规划非常的合理,使得园内各类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合适的归宿。园内一年四季皆有景可看、有花可赏,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游览。
夏日的植物园,有水中静放的莲花,在葱葱树荫。最美的,最让我一惊一乍的,却是这数不清的草本类花儿,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偏爱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花儿,在英国的夏日花园中,这些低调却美丽的草本类花儿,就曾让我非常醉心。想不到在隆德植物园,种类如此丰富,在阳光下如此恣意生长,它们静静地营造出一方梦幻的田园,让我在瑞典夏日的阳光里,魂不守舍。
白色的满天星,如烟雾一般。
任何时候经过薰衣草田,都要捋几颗在手中,淡淡的辛香味最是夏天。
温室中的鹌鹑,来自中国,经过几代繁衍,已是鸟丁兴旺。
植物园附近的街区,古老彩色的房子上,同样鲜花盛开。
瑞典大妈正在家门口修理花枝,我夸奖这条小街真是漂亮,大妈撇撇嘴,哼!政府不做好事,把古老的石板路换成了柏油路,我们很不爽,所以现在正准备恢复呢!
逛累了,去哪里歇歇呢?
隆德图书馆是一个完美的选择,一进门,就被这云一般的灯饰倾倒了。
窗户旁一水儿的椅子,都超有范儿,或是矜持优雅,或是舒展端庄,均体现了瑞典设计强国的精髓。
小盆友专区,颜色自然鲜艳,两只绿凳子,充满童趣。
喝点东西,室内室外,都无比安宁。
静静的隆德,静静的斯科纳,静静的瑞典,静静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