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519
0
12
作者:燕石君
我们于大诺夫哥罗德乘大巴车到圣彼得堡己是午后两点左右,找到住宿地后放下行李,就直接奔向湼瓦大街与座落在湼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喀山教堂名称来自于教堂内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当恐怖伊凡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了这尊圣像画。由于喀山圣母像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故成了俄罗斯东正数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1612—1613年之间当由德特里·玻扎尔斯基公爵所组成的民兵,在解救被波兰军队所占领的莫斯科的战役中,亦带着这块圣像画。在喀山圣母的庇护之下,与波兰军队的交战得到了空前的胜利,从此圣像画被视为俄国军队的守护神。1710年从莫斯科运送一幅无论在造型,或构图上类似喀山圣母的圣像画至圣彼得堡。当俄皇保罗一世访问罗马期间,曾下令于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道上兴建一座以罗马的圣玻勒可莱·得·托里彼得教堂为设计蓝本的石造教堂。整个工程历时十年。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俄式礼拜堂。 涅瓦大街如果将涅瓦大街只看作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一样的购物大街,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不仅是购物街,还是文化街和著名的古迹街。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建于1710年,全长4.5公里,笔直而平坦。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教堂,是圣彼得堡市民和国外观光游客最喜爱的古老街道。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慢慢地游走在这里,细细品赏涅瓦大街两旁店铺精美的建筑及其上面的美丽装饰也是一件乐事。 湼瓦大街街景,涅瓦大街是极具观光价值的大街,这里有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还有果戈里、柴可夫斯基的故居。 圣彼得堡这座历史名城,处处是历史的遗迹,处处是景。这不,面朝涅瓦大街的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建于1817年,广场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纪念像,建于1873年。 女皇脚下是她的爱臣们(也包括她的情人)和当时的历史人物。 湼瓦大街街景,这沿街的建筑形式不一,色彩各异,更增加了其观赏性。 湼瓦大街上的咖啡座,闹中取静。 湼瓦大街上的商店,长长的走廊,干净整洁,通透的采光屋顶,给购物者一个极佳的购物环境,让你花钱也是个享受。 喀山大教堂 我背后是喀山大教堂,它地处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大街上,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始建于1801年,至今仍在使用。这座教堂是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的,并因此而得名。俄国第一个使用金属结构的教堂圆顶(注意:东正教的十字架有斜插的装饰)。 库图佐夫元帅 教堂广场的左侧是它的雕像 巴克莱·得利元帅 教堂广场的右侧是它的雕像 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蓝本,历经10年建成。大教堂正门两侧,由94根圆柱排列的科尼斯式半圆形回廊是其显著特征。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这是柱顶的精美雕花喀山大教堂入口处的圣经里人物雕塑教堂的大铁门上铸满东正教大事件这里供奉着《喀山圣母像》,喀山大教堂之所以伟大,全因这喀山圣母像,传说它显灵过三次,保佑了帝国不被蒙古,拿破仑法国,纳粹德国攻破。我们进去参观时看到这里正在给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仪式,在这如同宫殿般富丽堂皇的大教堂里举行婚礼,多幸福呀!新人的加冕仪式 教堂内到处都是金壁辉煌,高大花岗岩的大柱子更突显的其高大与庄严。高70米的圆顶,此为从内部向上看穹顶。这里安葬着俄罗斯民族的各个时期的名人这里安葬着俄罗斯民族的各个时期的名人1813年,曾借圣母显灵战胜法军的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埋葬在了这座教堂中,墓边从法军缴获的战旗和头盔彪炳着这位将军的赫赫战功。教堂内供奉的圣母与圣婴像教堂内供奉的耶稣受难像教堂大厅前部聚集着众多信徒,善男信女,满脸虔诚。人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上前边的祭坛,面对圣像在胸前划着十字,然后亲吻一下圣像离开。整个大厅寂静肃穆,令没有信仰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力量。 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不远处就是滳血大教堂,教堂边上的格里卜耶多夫运河是圣彼得堡众多运河中的一条,开挖于1739年,其后经数年予以加深并修筑花岗岩河堤。原名为叶卡捷琳娜运河,1923年以后,以俄国剧作家和外交官亚历山大·格里博耶多夫重新命名。运河上共有21座桥。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漂亮的城市,而圣彼得堡最漂亮的教堂非滴血大教堂(Спас на Крови)莫属了。曾有人赞誉它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教堂,个人认为这种排名尚无客观的标准可言,不过称它为俄罗斯最华丽的教堂恐怕还是当之无愧的,其独具匠心的绝美造型和精妙绝伦的华丽装饰,征服了每一个站在它脚下的人。滴血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最热闹的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旁。其原名为基督复活教堂(Храм Воскресения Христова на Крови)。之所以被称作滴血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的地方。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但也遭到“民意党”极端分子的嫉恨,前后8次对他进行暗杀。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坐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经过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河堤时,遇刺身亡。 冬宫广场上的总参谋部大楼修建于1819年—1829年,与冬宫相对,是为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胜利而建。黄白相间的大楼呈弧形,左右两栋楼由一座3个相互连接的拱门相连,总长度为580米;拱门即凯旋门,它的冠顶是高举双头鹰国徽图案的胜利女神,驾驭着六匹马拉着的战车。朝向冬宫广场的拱门上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拿花环天使的雕塑,门两侧是盔甲与士兵的雕塑;朝向拱门里面和朝向涅瓦大街的拱门上方,左右两边的雕塑为双头鹰雕塑。这座凯旋门,也与广场上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相呼应。 冬宫广场的凯旋门,冬宫广场南侧是一八二九年设计建成的参谋总部大楼,而将广场围成半圆形的各式建筑中,横跨大马尔斯街的凯旋门将广场与涅瓦大街连接起来,拱门之上建有驱驾战车的胜利女神像,也是为纪念反抗拿破仑战争胜利而建造。广场北侧就是大名鼎鼎的冬宫,淡绿色墙壁配以白柱和金色雕塑,显得绚丽而华贵。拱门之上建有驱驾战车的手持俄罗斯国徽的胜利女神像。亚力山大柱, 冬宫广场是圣彼得堡最大的广场,广场中央是纪念一八一二反抗拿破仑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亚历山大圆柱。它高四十七米半,柱上方站立着天使铜像,据说是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原形的。圆柱是一整条直径四米的红色花岗岩,重量约六百吨。 陆军总参谋部博物馆陆军总参谋部博物馆这是陆军总参谋部博物馆售票大厅,冬宫新馆共有4层,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的官网上被称为“The General Staff Building”。冬宫新馆的游览路线设计的十分清晰,不管怎么逛都不会迷路。推荐从4楼展厅开始游览,因为那里集聚了各大名家作品,十分精彩,不容错过!冬宫博物馆共有2000多个房间,其中只有二分之一是对游客开放的,在这庞大复杂的布局之下,印象派、抽象派画作都零零散散地挤在冬宫博物馆三楼的角落里,很多游客经常会错过这些世界名作!因此,博物馆决定将他们搬到新馆,并为每个知名画家都布置一个属于自己的展厅。于是,很多压箱底的名作也得以让世人一睹芳容!《宣传者被捕》 列宾《拒绝临刑前的忏悔》 列宾 波尔图的街道贵族生活小照生活小照欢乐的派对静静的渔村狩猎场景生活的乐趣港口风景爱德华.弗里德里.迈耶海姆 1808一1879农夫一家人 贵妇肖像贵妇肖像妇女肖像 妇女肖像 1877 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一1919执鞭的女孩巴比松画派 画家 康斯坦·特罗扬(1859年)安托万-让·格罗(1796-1797年)生活的艰辛 让.弗郎索瓦.米特 1814一1875河边冬宫博物馆冬宫博物馆的正式称呼是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历来是沙皇们的皇宫,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曾拨出宫中的一部分房间来收藏她从世界各地收集的艺术品,并把这些房子称作“埃尔米塔什”(隐宫),随着收藏品不断增多,于1764至1789年间又在冬宫旁边先后建了小埃尔米塔什和大埃尔米塔什。1852 年埃尔米塔什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当时共有56个展厅,展品主要为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俄罗斯的艺术品。最初几年,皇室每年只发放300张许可证,参观者都要经过皇室严格的审查。到1863 年,所有限制都被取消。 1917年2月革命后,沙皇被逐出冬宫,这里成为临时政府的办公地。 同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起义群众占领了冬宫,临时政府被解散,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这就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将整个冬宫拨给博物馆,1922年俄国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正式建立。 博物馆现在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宫、小艾尔米塔什、旧(大)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剧院和彼得一世的冬天宫殿。 馆内收藏各类文物近300万件,设有350多间展厅,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有说22公里)。参观这里一整天也不够,所以我们买了两日票,在这里美美的享受两天的视觉盛宴。 冬宫广场被沙俄时代的豪华建筑群包围,呈现出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别是广场北侧的冬宫。冬宫四周圆柱林立,房顶矗立着100多尊雕像和花瓶。宫殿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冬宫淡绿色的墙壁、白色圆柱和金色雕塑群,为冬宫广场添加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这是进入冬宫的小庭院,网上购票的游客在此旁边的小亭换票,进入不用排队。 冬宫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藏品始自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这个统治俄罗斯长达34年(1762—1796年)的铁腕女沙皇其实是德国人,她酷爱欧洲艺术,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奇珍楼”(Hermitage前身),后来又陆续购进其它珍宝,苦于当时的俄罗斯人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女皇哀叹这些艺术品会永远被埋藏在这里,开明的她决定敞开大门,欢迎俄罗斯人前来欣赏这些名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嗅觉,为了鼓励大家前来,当时还下了一道很有意思的指令:凡是前来赏画的都可以得到一杯伏特加酒。也许正是从那时起俄罗斯人的艺术天赋被大大激发吧,因为直到现在俄罗斯的油画和雕刻艺术都是世界一流。进入冬宫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豪华的前厅,红色的地毯一直延伸到“约旦楼梯”。 站在“约旦楼梯”上,仰视天花板,是令人惊讶的巨幅油画《奥林匹斯山》,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的作品。“约旦楼梯”,原名“使节楼梯”,因为各国使节都要经此楼梯登上二楼等候沙皇的召见。由于传说中耶稣受礼于约旦河,每年的1 月9 日,沙皇一家都经此楼梯下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为皇室准备的耶稣受洗节纪念活动,所以18世纪以后,更名为“约旦楼梯”。走廊上兰色大理石柱在金色柱基的衬托下,尽显高大,庄重,极昭显皇家气派。 首先我们来到等候厅,一进大厅就被它的富丽堂皇所振惊,巨大的水晶吊灯,白色的廊柱,精致的马赛克拼花地面突显了俄国皇宫的奢华。这个厅位于小埃尔米塔什的北边,它还有个名字叫展馆厅,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最早期对外开放的56 个展厅之一。 巨大的孔雀钟是这个厅最热门的展品。这座钟机关复杂,树上的孔雀、树下的金鸡以及左侧树枝上挂 着的一只鸟笼(里边关着一只猫头鹰),在整点时都会进行表演,还有一只停在蘑菇上的蜻蜓,上足发条后会不停旋转,每转一圈它身下的时间显示就会步进一秒。 过了等候厅就是:圣 · 乔治大厅,方形的欧式华盖,十分华丽。金红相间的台阶,托起宝座,显得庄严。据说,宝座后面有一幅4.5万颗彩石镶嵌的地图,被双头鹰挡住了。 圣乔治厅是沙俄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举行正式庆典仪式的大殿,也是历代沙皇处理政务、接待宾客的主厅。彼得一世大厅,圆拱形的华盖气派非凡,宝座的后方挂着彼得一世的画像,画家让他和智慧女神站在一起,喻示皇帝的英明和伟大。徽章大厅的左侧是荣誉长廊,挂满了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1814年俄罗斯远征军的功勋名将们的画像,是专门请了画家花费十年时间绘制的。沙皇亚力山大一世威风凛凛地骑在白马上。另外几幅大的画像画的是同盟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国王以及几位在战争中立了大功的元帅。此外还有三百多位将领的肖像分列在两面墙壁大幅画像的周围。阁楼大厅,大厅的地面与桌面也是马赛克拼图,好精致呀! 大厅的地面与桌面也是马赛克拼图,好精致呀!在冬宫的最西南角,是金色客厅。屋顶采用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的弧顶,并配以金色装饰。现在这里陈列的是叶卡捷琳娜大帝最喜欢收藏的宝石浮雕,很多需要借助放大镜观赏。看,整个长廊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就是冬宫里著名的拉斐尔长廊,长廊的三面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金光灿灿的房间是徽章大厅,这是沙皇政府宣布国家法令的地方。该厅面积1000平方米,是冬宫最大的房间。它以宏大的结构、包金的圆柱和二楼栏杆、精致的水晶吊灯,向人们显示出皇室的尊贵和庄严。 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仿佛让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疯狂奢华的年代~ 雕塑品长廊(写生长廊), 据资料说,博物馆里仅雕塑作品就有12000尊,我可没有看到那么多,也不可能看到那么多。因为,我计算了一下,若1分钟看一件,1天看8小时,每天最多看500件,也要24天,简直不可思议,何况雕塑还只是馆藏中的一类。这是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名为《三美神》。他是19世纪意大利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据说他的大理石三美神存世只有两件:一件在英国,一件在冬宫。这是作者应约瑟芬皇后之约精心制做的原件,绝对保真,所以十分珍贵。 三位裸体女郎亲切相拥在一起,美丽的飘带恰到好处地飘落在应该停留的地方,纵观整个雕塑线条柔美而流畅,冰冷的石头却逼真细腻地表现出了少女柔嫩皮肤的质感,不能不令人拍案惊奇,无愧是世界级雕塑家的杰作。《天使丘比特》是18世纪法国法尔孔奈的作品。 他曾接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过冬宫。 彼得大帝雕塑(高3.5米),右手托着维克多利亚胜利女神雕像,左手握着权仗。 在博物馆的收藏中,有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艺术品,有十八、十九世纪古典主义雕刻家的作品,也有一些近代的出土文物。 我对雕塑和绘画素无研究,但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理由很简单一一因为它们都是”写实“的,作品本身在用立体无声的语言表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景象,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美一一真实的东西基本都能看懂。 无论是阳刚健美的男性,还是丰腴健美的女性,以及透着稚气的孩子;无论是愤怒还是犹豫,无论是微笑还是沉思,站在他们面前,总能让人遐想,有真切的感受。在《冬季》这尊作品里,我们可以看见一株花草受冻结冰了,女神撩起裙摆,欲将其覆盖保暖的情景。作者:法尔孔奈应该说,冬宫博物馆的任何一件雕塑藏品都可圈可点,都是珍品佳作,但我实在很无奈一一人的知识没有到位,只有痛苦在心中。 这对母女谁,我不知道。或许与希腊神话有关,也或许来源于圣经,或就是某个大名鼎鼎的天使,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冬宫的雕塑给我的启示,这就是以人文本和以神为本的区别。我们自古努力地创造神,提倡"形神兼备",却找不到任何一个雕塑的真实体积。而这种对神的敬仰和创造至今也不放手。而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雕塑就把眼光转向了人,虽然有很多素材还来自于神,但注重人形体态的完美与真实,在一步步回归以人为本的世界,艺术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紧密了。意大利顶窗厅的墙壁上满是油画,每幅油画都有一个故事,每幅画都价值连城。这是绘画展厅, 冬宫里,有1.5万幅绘画作品,大部分为油画,包括14-20世纪700年的跨度,其中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伦勃朗等名家的作品均有收藏。小女孩画的维妙维肖达芬奇的油画世界留传至今总计不过十幅,《戴花的圣母》和《圣母丽达》就陈列在这里,还有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以及伦勃郎47幅作品中的26幅作品,这些是该馆的珍品。绘画作品分布在不同的展厅,意大利厅、法国厅、西班牙厅以及军事走廊比较多。《清净受胎》 这幅画完美的展现了圣母的纯洁无暇,尽管人物略显年轻青涩,画家没有过多的采取前人惯用的描摹象征这些传统手法。该画也没有涉及连祷仪式,画家将人物形象回归到其本质上去:年轻的纯洁无暇的女子,圣母,根据这一精美的宗教概念,踩着半月,被夺目的云彩和耀眼的光辉笼罩,在小天使的围绕下飞身上天。作品中圣母受孕和圣母升天两大主题结合在一起,传递的信息完整,明晰,有力:展现了圣母无与伦比的纯洁和美好。穆立罗不仅找到了适合巴洛克社会表现圣母形象的方法,同时也通过作品完美诠释了人们所期待的圣母玛利亚这一形象,将之变为基督教界至今沿用的最佳象征符号。许多画家在寻找一种能够概括民众对于这一神话故事的钟爱的表现手法上费劲心思。然而,仅有穆立罗一人得以摸索到这种足以表达当时人们对圣母受孕这一已成为时代标志的形象的期许,憧憬和热望的绘画方法。这位由此闻名的艺术家毕生共完成了20幅左右表现这一主题的画作,其作品至今仍是最令人叹服激动的画作系列之一。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60)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绝对可称为油画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从材料上分析油画在委拉斯凯兹出现之前,总还是要有“坦培拉”材料参与的,无论是底子线稿提白层,甚至一些画上的签字,都离不开坦培拉材料和技法。委拉斯凯兹出现之后则不同,他从头至尾完全使用油画一种材料完成了,一幅画作,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不可思议的。技法上,委拉斯凯兹大量使用明暗对比法,笔触潇洒,大虚大实,轻松写意。是前代画家难以达到的熟而不俗的境地。客观的讲巴洛克时期的另外几位大师虽然各有千秋,但鲁本斯略显油滑俗腻,伦勃朗沉着老辣,梵戴克阴柔温存,卡拉瓦乔神秘莫测,哈尔斯潇洒有余,(拉图尔,里贝拉之辈更是各有特色)几乎已成历史定论,而委拉斯凯兹似乎找到了他们的平衡点,既不过于“巧”,更不过于“拙”,他既不过于潇洒熟练,也不过于沉着老辣,把握住这个度,他的画真正把握了古典绘画艺术的核心审美,成了油画艺术的中轴线。 他对解剖、造型、色彩的把握在此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致于人们在这样的作品前很难意识到这只是一张"画"。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为画家对人性的描绘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这是绘画史上的奇迹之一。 著名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据说当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这张画时几乎是吃惊而不安地说了一句话:"画得太像了!看到这幅画,你的心就会揪紧了。这是怎么了?一边咄咄逼人,一边软弱无力。没有一个正面的头像,但把该表达的神态都表达了。进攻的、无助的、怜悯的,全在一暗一明、一上一下中。反面人物没有脸谱化。刽子手并不一定都是凶神恶煞似的。年轻人一面在用力拉十字架,一面还在笑。这才是最可怕的。盲从,正在作恶,却不知道自己在做坏事。光线来自左上方,正面人物即使倒挂,还是充满光明。反面人物身体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因为他们所作所为是见不得阳光的。达芬奇的《哺乳圣母》作于1490年,是非常珍贵的收藏。据说,达芬奇的原作现在全世界仅存14幅。除了著名的巴黎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而在这里就陈列了两幅。画面中圣母正在为耶稣哺乳。端庄秀美的圣母抱着小耶稣,而小耶稣沉浸在幸福之中,扬起了脸若有所思的凝望着前方,他的眼睛很大而清澈。安宁优美的画面给人无穷的遐想。她的脸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满含深情的凝视着正在吸吮乳汁的小耶稣。达芬奇的《戴花的圣母》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画家在画面上画了一个窗户,增加了视觉平衡感。《达娜厄》,取材于希腊神话。达娜厄是阿尔戈斯王的女儿。父亲得到警告:达娜厄的儿子将会谋杀他。国王为避免自己的不幸,将女儿关进铜塔。天神宙斯经过,爱上了达娜厄,化成金雨,洒在达娜厄的膝盖上。最终达娜厄为宙斯生下了另一英雄珀尔修斯。达娜厄右手撑在床上,显得十分无力。是无力反抗父王的禁令,还是无力拒绝宙斯的爱情?很多画家画过达娜厄,但角度、主题都不一样。《维纳斯与丘比特》 画中描绘的美神维纳斯向人们展现了理想中的女性之美。画作中,美神维纳斯仿佛是一尊有鲜活色彩的塑像,这也让人联想起希腊神话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美神的裸体绘画手法自然、体态匀称,这样的绘画内容与形式,在当时的宫廷极为流行。 这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美神话人物主题,在许多意大利艺术大师的笔下,总会明显地加入情色元素,而采用道德说教式的绘画表现,就会与其他意大利艺术大师的表现手法产生碰撞。美神裸露的躯体一览无余,在她双肩的后方书写着一串拉丁文,这些文字在告诫着爱神丘比特——倘若不想被美神折磨,就得退后。维纳斯深处手臂,正要阻止丘比特射出他的箭。爱神丘比特脖子上佩戴的红色珍珠项链是整个画面唯一的亮点,替土色和黄色主导的画面增添了亮点。贵妇肖像农夫一家人《从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稣》 基督松弛的躯体(画面上唯一没有动感的部分)纵贯了整个画面。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画面中心,仿佛一根粗壮的、充满活力的感情与运动的支柱。激情化作了可见的形象,所有光线都凝固在“基督之死”上。他的躯体几乎令人无法承受地下坠,他的死使所有的爱都变得无济于事。前来送葬的人们感到一种绝望:他们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已经随着基督殉难而死去。那位老者托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约瑟。穿红袍者是约翰,对应的那位长胡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跪地扶着基督左手的是抹大拉。在这幅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充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画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彼得·保罗·鲁本斯(1768年).《罗马人的善行》 画中一个年轻女人正在给一个男人喂奶,而这两人并非母子而是父女。鲁本斯依然借用了神话故事,女儿佩罗为了挽救在监牢中即将饿死的父亲,便用自己的乳汁给父亲喝。这等孝行感染了当权者,最后释放了她的父亲。 冬宫博物馆收藏的名画中,不仅有反映宗教题材的,还有世俗题材的。其中有一幅名为《偷窥》的油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偷窥一对青年男女在床上缠绵性爱的场景。该画作曾被沙皇文化当局认为是淫秽作品,现在人们对人物的解读也众说纷纭。《豆王》 在佛兰德斯,每年1月6日为主显节(即耶稣显灵的日子),民间习惯都要烧豆子,制果子。豆子就成了祝宴之王,故称豆王。人民在这一天举杯欢饮,庆贺丰收。画家采用风趣的宴饮场面,将一长者扮为豆王形象,给他戴上桂冠,大家向他祝颂。中间坐着的那个老人正被大家拥戴着。农民和主妇们围坐在拥挤的小屋里,调笑打趣,十分欢乐。《威尼斯的法国大使招待会》,卡纳莱托的作品。卡纳莱托是18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场面宏大,色彩明亮,细节逼真,透视精准。据说,卡纳莱托在18世纪30年代就用一架针空照相机把摄得的画面投影到幕布上,然后在幕布上精确地描绘威尼斯的风景。在他的画中就连威尼斯运河里最细微的海藻堆都被记录下来了,因此他的画被气象学家用来比较现在和当时的气候情况。导游让我们眼睛盯着图右侧的建筑,然后人从右到左移动。感觉建筑会变窄。这就是透视的魔力!要不,你也试试?我给它取个名:蓝色大厅这是挂毯展厅,人物生动,活灵活现。 各位看官,这四匹马可不要小看了,它们是真马风干后的标本。这是冷兵器时期俄罗斯的勇士穿的铠甲与兵器,他们的铠甲防护还可以,但对于人体的灵活性就没有中国的好了。这里有一条长数十米的军事画廊走廊,名叫“1812画廊”,又称“祖国战争画廊”。是冬宫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棕红色的背景墙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他们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1813_1814年)的俄罗斯英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1745_1813)俄罗斯帝国之帅,大军事家,由于在战斗中受伤导致右眼失明,故称“独眼将军”,1812年俄法战争任总司令,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苏沃洛夫勋章和库图佐夫勋章是每个苏联军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元帅厅里的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30_1800)油画。俄国天才军事家,战略家,俄国军事学术奠基人。他整个军事生活中从未体验过失败,参加的60多次战役中都是全胜战绩。他所著《制胜的科学》是世界军事理论上极其重要的著作。帕斯克维奇(1782一1856年),1827年任高加索总督,残酷虐待流放到管区的十二月党人。在俄国对波斯的战争中他攻下埃里温的要塞,从而封为埃里温伯爵。在俄土战争中兼并多瑙河口和小亚细亚东部的领土。1829年晋升陆军元帅。1831年指挥俄军镇压波兰起义,从而获得「华沙亲王」称号,力图使波兰俄罗斯化。1848年3月匈牙利革命爆发后,他指挥俄国军队侵入匈牙利镇压了起义。1856年在华沙去世。俄罗斯历代沙皇和军事将领的肖像是俄罗斯肖像画的重要题材。人物形象威武强悍,彰显胜利者的骄傲。 彼得·鲁缅采夫(1725—1796年),出身将门,在1757年七年战争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中反败为胜,全歼普军,一战成名。在1768-1774年俄土战争时任集团军司令,于1770年晋升为元帅,数次率处于劣势的俄军以少胜多大败土军,迫使土耳其签订《小凯纳尔贾和约》,鲁缅采夫也因此获得扎杜奈斯基(外多瑙河胜利者)称号。彼得维特根施泰因元帅(1769-1843年),拿破仑战争时期任俄国陆军元帅。从大使阶梯走上两楼进入正厅,这里是宽敞的陆军元帅大厅,源于尼古拉时期的六幅陆军元帅的肖像画而得名。1833年奥古斯汀 孟非修缮了这个大厅。这里以古典风格为基调,采取的是对称和谐的装饰手法。白墙壁上有各种雕花图案,进门之后的大理石廊柱前是青铜大吊灯,这个入门的大吊灯太抢眼了,引得无数的镜头对准它拍照。大厅主要展示的俄罗斯的军事史,当年俄罗斯和外国商人在这里等候沙皇的召见。除了六幅大型肖像画之外还有塔尔瓦战役的画像,另外还有几个精美的大花瓶,俄罗斯人叫聚宝盆。元帅厅里除了六幅大型肖像画外,还有塔尔瓦战役的画像。骑白马的是彼得大帝,倒地的军旗是敌方。这些肖像都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向一个英国青年画家乔.都乌订购的。这个画廊倾注了年轻画家和两俄罗斯画家将近10年的心血。墙上有13个用绿布遮住的画框,永远空的,这些阵亡将军没有留下照片,只有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奥匈帝国国王佛兰茨一世。(1830_1916)他建立奥匈帝国的功绩为世人熟知。他一生最成功之处是娶了一个美丽的皇后茜茜公主。孔雀石大厅里的“柱冠”,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冬宫里众多的宝瓶之代表作 两天的冬宫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丰富,共有120个展厅,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最为著名。我们只是走了走有代表性的展厅,看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几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其实面对浩如烟海的藏品,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虽然有中文解说,但连仔细欣赏的时间也没有,匆匆完成了冬宫的参观。圣彼得堡夏宫在冬宫游览了两天,今天决定放松一下,上午去夏宫游玩,下午回圣彼得堡闲逛。 圣彼得堡夏宫这座俄罗斯最辉煌的花园宫殿。这座宫殿位于圣彼得堡郊外的芬兰湾畔,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因其建筑的豪华壮丽,一向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其室外花园,以喷泉而闻名,尤其壮观,个人感觉远在巴黎的凡尔赛宫之上。交通:1、快艇:在5月-9月的旅游旺季9:00-19:00,半小时左右就又一班,往返800卢布。从冬宫前的码头出发,乘坐快艇约30分钟便可到达。2、公交:先坐地铁到红线上的АВТОВО站(英文Avtovo站) ,出口出来过地下通道、到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K224、K424都可以到。我们是坐K224,70卢布。这是圣彼得堡夏宫的上花园, 夏宫规模庞大,始建于1710年至1714年间。1716年彼得大帝又邀请了法国建筑师,以巴黎凡尔赛宫为蓝本整建,更从法国和意大利招募了多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参与整建夏宫的工程。彼得宫分为3个部分,下花园、宫殿、上花园。上花园免费。 这是上花园的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二战中,德军曾打算在此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二战后修复。夏宫的宫殿结合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建筑风格,镀金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花园的喷泉水地上花园的游人不多,人们到这里只是过场,更多的注意力还是下花园。大宫殿和下花园的喷泉群,我们可以看到下花园比上花园和宫殿所在的地势要低很多,因此下花园的所有喷泉没有使用任何水泵之类的机器,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地势的落差,产生自然的水压。环形喷泉正中是《掰开狮子口的萨姆松》雕像,大力士萨姆松双手把狮子的上下颚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直喷22米之高。这一雕塑是为纪念波尔塔夫战役的胜利而建造的,象征着当年俄罗斯战胜瑞典,因为狮子是瑞典的象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和阳光的照耀下,黄金色的雕塑沐浴在水幕中,玉珠飞溅,光彩夺目。这些雕塑都是意大利艺术家的稀世之作,其恢弘大气彰显出彼得大帝王朝的霸气,其生动细腻又处处体现出意大利雕塑艺术的非凡功底。站在宫殿前,放眼望去,一条运河直通芬兰湾。夏宫仿佛就是一幅立体画,宫殿、雕塑、瀑布、喷泉、运河、森林、草地、蓝天、大海、动物,大自然的美景和艺术大师的精美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对于来这里游览的人们来说真是一次难得的视觉享受!夏宫盛名在外,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 “俄罗斯的凡尔赛宫”。从宫殿所在的小山丘上,向海滨望去,便是占地102.5公顷的下花园了。这里是夏宫的精华所在,有宽阔的草坪、花园、37座金色雕像、150多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喷泉的2000多个喷柱,不停地向蓝天喷放出水柱,形成瀑布和千姿百态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俄罗斯人以极高的热忱和责任感守护着一切历史遗迹、文物、艺术品。宫殿展馆里,“看管员”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气度庄重表情严肃,在那里一丝不苟地看守珍贵的文物,一面督导、分流人群,一面用严厉的目光盯紧了参观者,不得有损坏物件的事情发生。 沿着瀑布水流的方向,走过一段幽静的森林,就来到了著名的波罗的海海岸,这是夏宫的尽头:芬兰湾。背后的快艇就是从圣彼得堡来的交通艇。这不知是什么纪念碑在夏宫右侧花园内有一支乐队在义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夏宫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二战后几经修复,恢复了夏宫的旧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夏宫游览完毕。游览完夏宫千万不要错过旁边的这个美丽的教堂,叫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就在车站旁边。这是圣彼得和保罗大教堂的主祭坛,我们正好遇上一对夫妻给孩子做洗礼。这是教堂的穹顶 绕坛三匝洗礼的仪式也很繁琐,我们看了一会就走了。在这庄严的宗教仪式下,看到他们从初生就接受这种宗教信仰,我们这些无神论者自感惭愧。圣彼得堡由42个岛屿组成,由360多座桥梁连接而成,河道纵横交错,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其实,圣彼得堡也被认为是一座桥梁博物馆。阿尼奇科夫桥横跨丰坦卡河将涅瓦大街划为南北两段。早在1716年,就在丰坦卡河上修筑了木桥,当时这里是城市的边界线。目前的石桥,在1841年至1842年建成,1906年至1908年重建。圣彼得堡创建时期,阿尼奇科夫大校曾驻扎过此地,桥因此而得名。阿尼奇科夫桥拥有华丽的铁艺栏杆,桥头分立四组由雕刻家彼得·克洛特设计的雕像。雕像展现了驯马师驯服野马的不同瞬间,兼具力量与动感,让人过目不忘。 普希金、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都在作品中提到过这座桥。圣彼得堡街景米哈伊洛夫城堡这也不知道是什么机构,我们路过这里时天色已晚,也就不打拢人家了。圣彼得堡皇村及巴普洛夫斯克公园交通:1、汽车:坐地铁到Moskovskaya station(蓝线),在列宁像后侧转小巴可到,N286, 287, 299,342, 347或者545路都可以。2、电气小火车:在普希金地铁站坐。今天的行程是皇村和巴普洛夫斯克公园,两个景点相邻不远。巴普洛夫斯克公园稍远一点,所以先游玩巴普洛夫斯克公园。巴甫洛夫斯克是位于皇村附近斯拉维扬卡河两岸方圆近万亩的公园,这一带曾是皇室的狩猎场, 1774年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庆祝保罗皇子喜得长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一世),便将这一块土地赠送给他,并派了自已喜爱的苏格兰建筑师卡梅伦去主持设计。巴甫洛夫斯克的大自然赋予了卡梅伦以自然为本的创作灵感,于是,荒僻的林区出现了宽阔的林荫道和蜿蜒小径,清澈的斯拉维扬卡河上架起了轻巧玲珑的小桥,绿茵如毯的河谷坡地上竖起了亭台楼阁,在公园的每一角落里都实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巴甫洛夫斯克公园成为俄国古典主义风格园林建筑的典范,也是欧洲最大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宫殿前竖立着沙皇保罗一世的雕塑,他和父亲彼得三世一样,有着癫狂的内心,后来在睡梦中被人用枕头闷死,历史学家分析策划这次政变的的凶手,很可能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宫殿前的游览小火车,公园很大,有这个游览车也方便了年龄较大的游客。 宫殿前有穿着古装的人,你可以和他们照像,但收费。小桥, 流水, 人家。园内小景园内自然与艺术的搭配时间受限时,放弃参观室内,漫步林中,享受公园的自然美景才是正确的选择。 园内小景没有查到这座雕像是谁,估计是皇妃——玛丽亚·菲多罗娜。皇村叶卡捷琳娜宫是皇村的“招牌”景点。宫殿闪耀着金色的华丽色彩,就像是童话世界一般展现在游客面前。这个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建造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优雅豪华、外观华丽无比。这里是彼得一世赠送给夫人叶卡捷琳娜的,后来作为遗产成为了他们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财产。成为女皇以后,她下令按照巴洛克风格对宫殿进行了大规模修改。而宫殿的下一位持有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又让建筑师卡梅隆按照古典主义风格对宫殿进行了改建。今天的叶卡捷琳娜宫,可以说是两种建筑风格的“争奇斗艳”。宫殿外围墙长约300米, 以白、浅蓝、金黄三色为基调,典雅中透出尊贵。北部楼房的礼拜堂上方顶有五个金色“洋葱头”,显得光彩夺目。大客厅建于1752-1756年,,800多平方米,主要用作公务接待,庆典,宴会,舞会和化妆舞会。豪华的巴洛克式的装饰创造了无限的空间错觉,大窗户和镜子交替视觉上扩大了大厅。阳光从宽敞的窗口射入客厅内,再反射到金色的浮雕、精致的地板、镜子等各个角度上,使大厅越发显得金碧辉煌了。晚上696支蜡烛,及镜子反射,照亮光明。天花板上的美丽的绘画天花板上的美丽的绘画金色走廊餐厅,陈设的水果都是真的,用蜡封起来保鲜。放在这里的水果可以保持两年不坏。这些苹果都是用真的黄金包裹的,这宫里一共有300个金苹果,黄金层很薄,是为纪念叶卡捷琳娜宫建宫300周年庆典做的。苹果是可以吃的。卡梅伦美术馆为两层廊柱式建筑,正中是叶卡捷琳娜女皇二世的雕塑。叶卡捷琳娜站在最上面一层。她披着华丽的斗篷,手握权杖,威武而高大。在雕塑的下一层,是她的十二个宠臣。在涅瓦大街边的花园里有这个雕塑的大型复制品。左右两廊上的众多雕塑 美术馆外围走廊上的雕像卡梅伦美术馆正门的延墙顶上的两座铜雕像。我看看你们幸福吗?背景为卡梅伦美术馆。雕塑“打破水罐的女孩”是叶卡捷琳娜花园内的精品之作,水罐处即是一眼常年流淌的清泉,构思巧妙,神形兼备。美术馆外围走廊上的雕像 园内的廊桥湖边小码头切斯玛(奥尔洛夫)纪念碑与土耳其浴室纪念碑建造于1774--1776年,为纪念俄罗斯在1768--1774年的3场战役中均战胜土耳其而建。湖中仿古小舟园内的大池塘园内兰天、白云、清澈的湖水、湖畔绿地、宫殿它们是那么和谐的美别致的景致园内的小宫殿宫殿内的陈列品园内小景园内的小乐队义演也为游客增添不小的兴趣,我们在皇村及巴普洛夫斯克公园游玩整整一天,感觉不错。这里有点象北京的颐和园,但豪华程度、文化品位及皇家气派就与颐和园相差甚远了。一天下来也挺累的,打道回府。彼得和保罗要塞及其周边清晨,从涅瓦河上远眺彼得要塞,景色如画。涅瓦河上的冬宫大桥涅瓦河边的仿古观光船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 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彼得堡同龄。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亲自监督建造工作。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彼得大门。这里是主要的通道,五个主要通道的门上都雕塑象征着在北方战争中的一系列战胜瑞典军队的彼得大帝的胜利。在拱门的凹槽内设有战神,智慧之神,艺术之神等的雕像。彼得大帝铜像1991年住在美国的俄籍艺术家佘米亚金,按照彼得大帝的真实形象雕塑的彼得大帝铜像,2米多高的身材,大手大脚小脑袋,但是极其智慧,从政治、军事,经济到彼得堡的整体规划,教堂的设计等都出自那个小脑袋。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上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从彼得一世到伊丽莎白三世的所有俄国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罗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罗曼诺夫圣人”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和随行人员,在被杀80周年之际,1998年7月17日,被安葬在侧面的凯瑟琳小堂。2006年底,玛利亚费奥多萝芙娜太后的一体从丹麦的罗斯基勒主教堂回到他的丈夫亚历山大三世身边。 教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墙壁和天花板上画满了宗教壁画,精雕细镂的圣像金碧辉煌,豪华的水晶吊灯更彰显了皇家教堂气派。 主祭坛金光闪闪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下葬的地点都用大理石做成了石棺标识,在每一个棺盖上都铸有巨大的镀金青铜的十字架。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共七口人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在沙俄时期,有法令以彼得保罗教堂为准,15公里内不准有更高的建筑,因为有历代13位沙皇的灵柩都放在里面。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塑像头上十字架高耸。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蓝天,显得特别高大、秀丽、雄伟,在该城的任何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英姿。这也是圣彼得堡的城市象征之一。钟楼为匀称的多层结构,每层间用涡卷饰物连接,平稳过渡到尖顶。尖顶顶端连着一尊飞翔的天使,她手拥十字架向城市祝福。十字架原为木制,因几次被雷击烧毁、狂风折断而在1858年改为金属制,尖顶距地面122.5米,至今仍是圣彼得堡的最高建筑物。天使像高3.2米,翼展3.8米,近三个世纪以来用她那宽阔的翅膀庇佑着北方之都。卫国战争期间,她同城市一起经历了德国法西斯围困的900个日日夜夜,令人难以置信地经受了考验。战争初期,守护天使成为敌人轰炸炮击的靶标之一,她身上三处被弹片击穿。为了保护神圣的天使,几名登山运动员把钟楼尖顶涂上与波罗的海天空一样颜色“隐藏”起来。经过战争洗礼的天使,却不堪北方的潮湿和污浊空气的侵蚀而在1990年被取下动了大手术,并于1995年重返蓝天,继续履行自己守护城市的神圣使命。教堂正面是造币局,今天俄罗斯的金币、纪念币等依然是在这里被制作的彼得堡罗要塞本是作为防卫瑞典人的防御工事而建,但建成后没机会发挥军事作用,却沦为收押政治犯的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许多十二月党人都曾监禁在这里。这里改造成了娱乐鬼屋这里改造成了娱乐鬼屋介绍说,到1917年之前,这里共关押了1500名囚犯。可笑的是,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历克谢被控叛国罪在1718年成了第一个被关押的犯人,后在此被处死。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这是要塞的外墙留个影游览完彼得要塞,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圣彼得堡主要建筑的微缩景观的街心公园,我也坐下来与他们讨论讨论圣彼得堡的发展吧!微缩景观:滴血大教堂微缩景观:喀山大教堂微缩景观:陆军总参谋部大楼与亚力山大纪念柱 左后是喀山大教堂. 右后是伊萨大教堂微缩景观:冬宫 左后是:海神柱与昔日的交易所,现今海军博物馆 右后是:彼得要塞这个雕像是谁不得而知,我看象中国“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这是那个名人的座椅,我们逛完微缩小公园后又来到了涅瓦河边,远远.的就看两根高大红色的海神柱。海神柱 在圣彼得堡的瓦西里岛坐落着彼得堡的主要海港,19世纪它是城市的门户。在广场上高耸着两个饰有战船船头的海神柱是俄罗斯战胜大海的象征。海神柱的对面就是昔日的交易所,现今海军博物馆。在海神柱柱脚上有象征着涅瓦河、沃尔霍夫河、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的雕像。在海神柱柱脚上有象征着涅瓦河、沃尔霍夫河、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的雕像。海神柱后面的广场有一个巨大的船锚,记录着这里昔日的繁华。从海神柱过了涅瓦河就来到了“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矗立彼得大帝的青铜象,又称青铜骑士像,它是俄罗斯最早的一座雕像。基座上刻有“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它是圣彼得堡的象征,雕像的名称来自于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竖立于1782年8月7日,是叶卡捷琳娜女皇为了纪念彼得大帝而下令建造的。雕刻工作经历了12年之久,而其底座也是一整块40吨重的花岗岩,光是运到圣彼得堡就用了5个月时间。彼得大帝骑在马上,马蹄高高扬起的形象,雕刻者法尔科奈着重表现动态。雕像坐落于十二月党人广场,就在圣伊萨克大教堂和涅瓦河间。1782年由法国雕塑家法尔科耐创作。彼得大帝所骑的马代表俄罗斯,它双脚腾空,好像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马掌下有一个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守旧派。圣伊萨基辅 大教堂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68年至1802年,这里曾建造过一座伊萨基辅大教堂,但还没有竣工就被废掉了。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重建伊萨基辅大教堂,并且亲自挂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征设计方案,最终的中标者是法国青年蒙费朗(Auguste Montferrand)。他一共设计了24种方案:拜占庭式的、罗马式的、哥特式的、古典式的、甚至还有中国与印度风格的。亚历山大一世对这些方案审核后,批准了古典风格的五圆顶方案。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但他原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工程历时整整40年,动用了超过40万人力。于1858年5月30日彼得一世诞辰186周年之际,举行了隆重的祝圣仪式。伊萨基辅大教堂的建筑周期如此之久,超过了彼得堡任何一座教堂。仅为中央圆顶和钟楼圆顶以及十字架镀金就花费了整整8年时间!大教堂是罗曼诺夫家族献给先帝彼得一世并为纪念圣徒伊萨基·达尔马茨基(彼得生于他的纪念日)而命名,因此,为建这座豪华的殿宇皇室不惜财力。工程中运用了许多新技术和大胆的施工方法,其中用汞合金火烧法为圆顶镀金,使巨大的圆顶历经一个半世纪从未整修依然金光灿灿。 在镀这个圆顶的时候据说共死了59人,估计是汞中毒。当时俄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均参与了大教堂的装饰工程。建筑师蒙费郎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这个庞大的工程,教堂落成仅一个月他便去世,享年72岁。他生前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大教堂的穹隆下,这是欧洲自古以来的传统,然而沙皇认为这种荣誉委实过高。于是建筑师的灵柩只绕行教堂一周,然后被葬于涅瓦大街的天主教堂。不久,其遗孀将丈夫的遗体运回法国。圣伊萨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从外部看来教堂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外部共有112根整块深玫瑰色和斑环花岗岩圆柱。其中下部四面48根廊柱,大小仅次于冬宫广场的亚历山大柱(也是蒙费兰的作品)、罗马的圣彼得方尖碑和庞培柱,但作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柱廊的排列是面向广场和背对广场的两个主立面各16根,两侧各8根。建筑四角竖有不大的钟楼,各带一个相对较小的圆顶,它们与中央圆顶共同组成东正教教堂传统的五圆顶。在教堂的四个边角各有一个很大的天使雕塑,他们各代表着信念,睿智,力量,平等。有趣的是这几座雕像的形象造型,与沙皇之妻及女儿们的外观面貌十分相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彼得堡被德国围城1000多个日月。苏联指挥部运来无数袋沙子,将教堂掩埋起来,并把金顶刷成绿色,四周遍布高射炮,避免了德国轰炸机的轰炸。虽然受到些创伤,教堂还是保存下来了。但留下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之一留下的罪证。”让人不忘过去,以史为鉴。海军部大厦,海军部前总部。这座帝国风格的大厦位于海军部滨河路,涅瓦大街西端,处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沃兹涅先斯基大街、戈罗霍夫路三条主要街道的汇集的焦点上。由扎哈罗夫设计,兴建于1806-1823年。镀金的尖塔顶部是金色船形风向标,它是该市最显眼的地标之一。海军部大楼既是水上建筑群的中心,又是陆上建筑群的中心,为此,设计师在大楼正面中央造了一座72米高的塔,使它无论在水面上还是在陆地上都构成了建筑群的垂直轴线。这座塔的构图很有独创性。第一层是高大的立方体,正中一个宽阔的拱券门洞。第二层小的多,方方的一圈爱奥尼亚柱廊,每面八根柱子。再上面是方形抹角的部分和作为穹顶的八角形亭子,亭子上的塔尖高达23米,也是八楞,顶端顶着一艘扬帆的战舰,象征着俄罗斯海军的威力。整个塔体,自下而上,体积逐级缩小,由宽广而细密,由稳重而轻盈,由浑厚而锋利,节奏愈上愈快,最后穿天一击,精彩叫绝。大门两侧是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采用切列宾涅夫及谢德林设计方案雕塑而成。整个海军总部以其严谨简明的设计风格,主题明确隆重的雕像群,象征着俄罗斯水手的英勇精神。海军总部大厦拱形大门的门楣上,装饰有以海洋及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各种雕像及浅浮雕。圣彼得堡海军总部大厦花园广场上的历史人物雕像参政院和东正教最高会议大楼(今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普希金广场亦称艺术广场在涅瓦大街北边,位于滴血救主大教堂的南侧300米,塑像后面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参观俄罗斯国家博物馆(State Russian Museum)是我这次旅行的又一重要收获。看名字像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其实更接近美术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原名亚历山大三世俄罗斯美术馆,是1895年尼古拉二世为纪念父亲所建,是第一座国立俄罗斯艺术品收藏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俄罗斯美术馆。 这座博物馆是由米哈伊洛夫宫改建,这座宫殿是当年为了弥补米哈伊尔大公未成为沙皇的遗憾而建的。这是博物馆正面, 博物馆的展品涵盖了了从十世纪到当今的整个俄罗斯的艺术历程,是世界上俄罗斯艺术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馆内最吸引人的藏品就是列宾的画作。最著名的莫过于世界名画《伏尔加河的纤夫》和《国务院会议》,另外《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扎哈洛夫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波浪》等也给令我极其震撼。博物馆后花园左右两侧还有两个分展厅,分别是大理石宫和米哈伊洛夫城堡,可惜当时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参观,下次一定不会错过。这是博物馆后面及米哈伊洛夫斯基公园,博物馆门票450卢布/每人,这里入门几乎不用排队,参观环境也没有冬宫那么嘈杂。这里的游客稀少,可以悠哉悠哉地参观。最棒的是,这里的画都没有拦截装置,可以零距离各种观摩。2019年9月20日的下午,我在这座博物馆里静静地观摩了一个下午,人生幸福莫过于此!这是建筑物顶上的雕塑,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最感兴趣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当地有无名山可爬,第二个就是寻找当地的博物馆了。在博物馆里徜徉,可以在宁静中感受历史和艺术的氛围,而且,在博物馆里对时间的感受也很奇妙,有时感觉时间像在倒流,有时感觉时间像是静止了,但实际上时间过得飞快。诺大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居然让参观的人们走这样一个角落下的小门进入,不可思议。大厅的楼梯虽然没有像冬宫的约旦楼梯那么奢华富丽,但高大的柱子和雕花的吊顶组合在一起也显得很华丽。刚一上楼梯,你就可以看到亚历山大三世半身铜像。背后大幅画是费德尔*勃鲁尼《铜蛇》,黑色雕像《砍手者》,门口的雕塑是《掷石者》。作品《铜蛇》费德尔•勃鲁尼(1799—1875),以另一种创作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艺术观.圣经故事中犹太人民悲惨的遭遇体现在勃鲁尼的《铜蛇》1841作品里.画面上充斥着黑暗,毫无希望,茫然的情绪,反映了1841年代,社会上部分人士的心态.《斯捷潘·拉辛》作者:(俄)Β·И·苏里科夫1887年 布面油画304×587.5cm画中描绘的是俄国农民战争中的起义军领袖斯切潘·拉辛。坐在无篷船上的拉辛和他的起义军在战斗中受了挫折,,拉辛瞪着大眼,满腔积愤,遏制着怒火,他像一只在战斗中受了挫折的雄狮,思考着复仇计划,这位使沙皇统治者们闻风丧胆的英雄,在起义失利后被富裕的哥萨克人出卖,最后在1671年就义。苏里科夫《狩猎的雪城》《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1895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Vasili Ivanovich,1848~1916年﹞在16世纪末以前,俄罗斯刚刚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领土面积仅为280 万平方公里,地处东北欧一角,与西伯利亚相距遥远。1556年,沙皇召见与西伯利亚汗国毗连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授权他们抵挡西伯利亚汗国。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准许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建城募兵,就此俄国将其势力直接扩张到西伯利亚汗国境内。1581 年,经过长期准备后,叶尔马克率领840 人的队伍征讨西伯利亚。沙俄军队沿水路前进,侵入额尔齐斯河。1581年10月26日,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叶尔马克一伙为俄国扩张立下了战功。1598年,俄军打败了库楚姆汗,库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后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后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瓦斯涅佐夫《十字路口的骑士》“ 如若再往前走,生还绝无可能,没有蹚出的道路,没有轧出的车辙,也没有候鸟迁徙的痕迹,向右拐-是漂亮的未婚妻,向左拐是耀眼的财富”画面上几乎没有对勇士已经走过的路做出任何描述,而把勇士即将面临的前方的路描绘的更为具体和广阔,远方一望无际的杳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大朵的乌云,骸骨,乌鸦,都似是无形的压力在恫吓着前行的勇士,这种构图上的巧思也加剧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返回的路已经在画幅之外,是否前行?还是绕道?一系列的选择问题不只是摆在了勇士的面前,也是摆在我们欣赏者的面前。《彼得一世在夏宫询问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王子》这幅画创作于1871年,这是画家非常有名的作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盖伊这幅画的真迹。彼得大帝的亲生儿子也反对他的改革,最终他处死了自己的亲身儿子的历史悲剧被画家以油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西米拉茨基亨里克《在埃勒夫西斯节海神的节日》(1889)艾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桅杆松林 》。伊凡·希什金(1832-1898)作于1898。这幅画是希什金生前最后一幅巨作。这幅作品气势雄伟,画面布局丰满、生动自然,一棵棵粗壮匀称的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而林边的小溪清澈见底,这一切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该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表现风景的题材中,也是一幅成功之作。《耕地 》1871 米哈伊尔 克洛特 (1832--1902)你嗅到泥土的芳香了吗?这可能是沙皇吧这幅《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立法女神教堂立法者肖像》,1789年列维茨基创作。创作于1783年。画作的主题的处理源于教育家、文学家尼·阿·利沃夫。该肖像被画家处理为古典主义风格,画作结构与细节富有寓意:司法律和争议的女神弥勒斯像和女皇脚旁边的法律汇编证明了她从事的立法活动;画作深处的舰船反映了俄罗斯在黑海的多次胜利。叶卡捷琳娜指着烧焦的罂粟花(罂粟花是梦的象征)的祭坛,这样可以突出君主专制为了保护忠君者的幸福而具备的牺牲精神。希什金肖像尼科洛夫的《校门》,它使我想起了高尔基与高玉宝,希望工程那个小女孩。苏里科夫 这一幅是表现征战阿拉斯加的作品.贵妇与少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幸福一家人 如果说,冬宫记录的世界文明,那么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记录的就是俄罗斯文明,这座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俄罗文化、艺术与历史。反观咱们国家就没有一座专门展示中国画家作品的国家博物馆。国家之间的比拼,不仅仅在GDP上,不仅仅在军事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的传承上,而博物馆恰恰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斯莫尔尼宫参覌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后我们就乘公交去拜访斯莫尔尼宫,这是斯莫尔尼宫原列宁格勒市政府,现圣彼得堡市政府,也是列宁在1918年革命成功后的办公室。很多年前的小学语文书里有一篇《列宁与哨兵》的课文:列宁没带证件,哨兵不让列宁进门,列宁说“士兵,你做得很对,对一切同志都要一视同仁!”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这里:斯莫尔尼宫。 这院内的卡尔马克思的雕像,这里是革命的圣地。1917年,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日子里,列宁把革命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并在这里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宣言。直到1918年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这里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斯莫尔尼教堂及斯莫尔尼学院斯莫尔尼教堂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原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之女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被取消王位继承权后,在此出家修道。1741年,伊凡六世被皇家卫兵政变推翻,是她得以继承王位。在更早的彼得大帝时期,这里是一座专门存放沥青的仓库,“斯莫尔尼” 一词来自俄语“沥青”,从此以后,这个地区便被称为斯莫尔尼。斯莫尔尼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兴建于1748年~1764年,当时规划将钟楼建成全俄国最高的建筑,但是叶丽萨维塔于1762年去世,计划未能完成。教堂门前悬挂着一个大铜钟,铸造得极其精致,体量硕大。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强烈反对巴洛克风格,小钟楼的建筑失去了资金来源,拉斯特雷利无法建成庞大的钟楼,因此成为我们如今见到的模样。 教堂内部被众多宗教画像所装饰 教堂内部被众多宗教画像所装饰 教堂里的画像教堂里的雕塑 陶瓷制作的斯莫尔尼大教堂全景图斯莫尔尼教堂的整体色彩和皇村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一样,是清爽干净的蓝白相间,使得整个建筑群干净明丽,这是巴洛克风格和俄罗斯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教堂建筑里,相当具有代表性。背景是斯莫尔尼学院。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史上真正的巴罗克时代到来,以意大利人瓦托洛米奥·拉斯特雷利为杰出代表的建筑师在彼得堡及其郊外建造了许多经典建筑。拉斯特雷利所设计的建筑物,空间规模宏大,轮廓清晰,平面具有严整的直线形,整体造型优美,雕刻装饰丰富,色彩绚丽,图案精巧奇异! 斯莫尔尼修道院是他的大手笔。斯莫尔尼修道院整组建筑精美之极,是我在彼得堡看到的最优雅,最高贵的教堂,甚至被认为是全俄罗斯巴洛克风格建筑中最完美的作品。夏季花园一彼得大帝最中意的作品从斯莫尔尼修道院出来后,我们在夕阳的照辉漫步在涅瓦河边的夏季花园。夏季花园是彼得大帝最中意的作品,圣彼得堡市的一颗明珠。乘坐地铁2号线涅瓦大街站(м. 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或地铁3号线圈楼站 (м. 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出站,步行可以到达。1704年,彼得一世下令建造一座欧洲大花园。多名俄罗斯和国外的建筑师,园艺师汇聚一堂共同设计建造了最早的夏花园,并成为官僚、政治们散步休闲,城市活动庆典的中心。花园布局简洁大方。涅瓦河和丰坦卡河从北部和东部形成花园的天然边界。三条平行笔直的小巷从涅瓦河深处进入花园深处;西南部,花园被天鹅沟和莫伊卡河环绕。花园的北部。花园的北部, 修剪齐整的绿色灌木,形成了花园小路天然的隔断。园内分布着椭圆形的花园、池塘、喷泉、小瀑布、凉亭小岛、以及鸽舍鸟屋。穿过藤蔓环绕的拱门。是纵横交错的小巷。优雅的法国花坛上面是镀金的雕塑。花园北部与宫殿相邻,分布着来自意大利的大理石雕像,装饰精美,被称为第一夏季花园;南部是花园、农场和果园。很大一部分被迷宫所占据,被称为第二夏季花园。第二夏宫花园,花园的东北角是彼得一世的夏季宫殿。与之对称的是皇后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夫纳的夏季宫殿。紧邻一座美术馆,收藏了欧洲著名的画作。不幸的是,皇后的宫殿和美术馆未能保存至今。伊丽莎白·彼得罗夫纳皇后统治时期,树木已长得郁郁葱葱。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曾多次下令重修。夏花园增加了红色花岗岩围墙和青铜镀金的大门及栅栏,夏花园达到了鼎盛时期。1777年,夏花园遭遇了毁灭性的洪灾。到十九世纪初,花园的许多雕像,古老的建筑和娱乐设施都已不复存在。之后的版本,都是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幸存的十多幅图纸恢复起来的。1917年,夏园失去了“帝国”的地位。在1924年的洪水中,600棵树木死亡,雕像被掀翻,雕塑被破坏。1934年以来,夏季花园和彼得大帝夏季宫殿的负责人一直在从事花园的修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雕像被藏在位于花园地下的防空洞内。战争结束后,夏季花园被完全修复。在2009-2011年年,夏花园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圣彼得堡夏季花园附近的街头雕塑,俄罗斯街头上空密如蛛网的电线大大降低了它的颜值。列宾美术学院 清晨,我从圣彼得堡亚历山大花园广场开始,沿着涅瓦河向西前行,一路上涅瓦河两岸的风光无限,一边享受习习凉风拂面的快感,一边欣赏圣彼得堡的美丽景色,穿过一座桥往右行走不远不知不觉就已到达列宾美院。俄罗斯的这座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我的学生时代叫列宁格勒),非常美丽,有北方威尼斯之称。这座古城拥有超过300年的历史,除了美丽的风景之外,这里还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从保罗大教堂、斯诺尔尼宫、冬宫、夏宫,再到超过50座博物馆、无数的艺术珍品让世人倾倒。俄罗斯的艺术朴实厚重,史诗般地描述和再现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俄罗斯不同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个学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是座落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每个学习或喜好美术的人,去俄罗斯圣彼得堡都不免要去参观列宾美术学院,这好比去法国巴黎必去卢浮宫一样。列宾美术学院久负盛名,它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欧洲最著名和最具实力的艺术类高等学府之一。列宾美术学院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于1757年由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伊万·伊万诺维奇·舒瓦洛夫倡议建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764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颁布命令正式宣布学院的诞生。学院现主体建筑完工于1789年,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美丽的涅瓦河畔,毗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院自创办起就明确以培养俄国艺术专业人才为宗旨,学科设置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理论等,19世纪初就已完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体制,并引入许多俄罗斯乃至世界各地杰出的艺术教育精英来此教学创作,列宾美院以油画、雕刻、艺术鉴赏等专业见长,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列宾美院浓厚的美术氛围和优秀的美术教育传统下,先后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美术大师,有如列宾、苏里柯夫、库因德日、希施金、波连诺夫、瓦斯涅佐夫、谢洛夫、列奥卡、伏鲁别里等等,被誉为“艺术大师的摇篮”。现今更是世界各国艺术学子梦想中的艺术殿堂。校长说:“我们学院是专门为培养美术家而建立,这里的建筑是由著名的建筑学家专门设计、是很罕见的,因为我们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专门为美术家设计的。”学院现在所谓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从意大利、法国等美术学院以古典主意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大纲沿袭而来,经过不断地实践、完善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点的写实体系,这在整个世界美术教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校长说:“我们学派建立在研究生活、研究现实和研究自然规律的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是人,研究他们对生活现实、对发生在他周围或他亲身经历事情的态度。在这里,我们培养他们的世界观,所以我们的学生不断研究自然、现实与生活。” 艺术是自由的,也是严谨的。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堡垒的列宾美术学院,始终以规范、严正的教学大纲高度统一的教学管理和系统科学的课程结构文明于世,严谨的学风培养出的是众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 一位俄罗斯的学生说:“学校的历史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所美术学院,也是国内最著名的,曾经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在这里学习过。”我们的学校以列宾的名字命名,因他是俄罗斯伟大的美术家,他对俄罗斯的艺术和艺术学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整个生活都与学院有关,他曾经在这里学习和教学,现在我们的学校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俄罗斯人说:“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对我们这一代说,是非常珍贵的,他从事的是非常重大的民主绘画,这对于美术家来说,是最高水平的,因为创作出色的肖像画,可以展现出高超的技艺。但是,从事重大题材和社会题材的绘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列宾是开创者。”伟大的艺术家不仅能成就自己,还会将自己的艺术精髓传给后人。列宾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说:“艺术只有在自己的土壤上、只有从国家悠久深邃的历史中生长出来,才是好的艺术,才能读懂。”现实主义艺术家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才能将现实形象转变成艺术形象。在他的指导下,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俄罗斯画家。俄罗斯人说:“我们美术学院用列宾的名字来命名,我们感到非常荣兴,正是在这里,我们才能学习和继承他的艺术。”一位学生说:“我选择了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是因为在我看来,学院的学生和毕业生更符合我对古典教育的那种理解,学院继承了学院派的传统和最优秀的教育方式,我很喜欢这所学校。”这是木制模型,圣彼得堡的主要各大建筑在这里都有木制模型可寻,可能是方便数学吧。这是学院的雕塑展品这是学院的雕塑展品这是学院的雕塑展品这是学院的现代摄影展品这是学院的现代摄影展品 这是列宾美术学院附近的一座金壁辉煌小教堂,在圣彼得堡真是一步一个风景,让人如醉如痴。湼瓦河上的小码头,常规动力的小潜艇供人参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约1220-1263),十三世纪俄罗斯人的领袖,诺夫哥罗德大公。因在涅瓦河打败瑞典人被称为涅瓦河英雄,在冰上之战打败立窝尼亚骑士团而名声大振。他在13世纪击退了欧洲的一系列侵略者,对待蒙古征服者时,他采取了怀柔政策,成功保持了俄罗斯的统一。1547年被东正教追封-。1942年7月29日,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东端,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修道院。当时,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在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圣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时,他建造了这个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以求得神的保护。这就是修道院最古老的建筑受胎告知塔教堂。教堂内部教堂穹顶 该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18~19世纪的著名墓地,其中,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墓地。此外,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儿。入口右侧则是季赫温墓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墓地在拉扎列夫斯基墓地深处的一个角落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约两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墓碑,碑顶上是个十字架,碑的上端刻的是俄文:“亚金夫·比丘林”,下端是:“1777年生,1853年卒”。正中从上至下,刻着八个工整的汉字:“无时勤劳,垂光史册”。这位在自己的碑上以汉文表达对中国深重情结的比丘林,原来就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汉学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墓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墓地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门前的雕塑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广场黄昏时分,我们到达了胜利广场,这时光线较暗,照片拍的不好,只能留个念吧。圣彼得堡胜利广场是纪念二战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以及圣彼得堡人民打破德国法西斯900天封锁的胜利而建立的。广场上有纪念碑和长明火,长明火长燃不熄,它时刻提醒着俄罗斯人民不应该忘记圣彼得堡在二战中对人类反法西斯斗争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胜利广场中央建造了一座高达48米的花岗岩方尖纪念碑,1975年5月9日,在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之际,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竣工并且开放。这座纪念碑是在当时的列宁格勒市民倡议下集资修建的。纪念碑前面两边是青铜雕塑群,象征着城市军民不可战胜的坚韧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广场上还有很多战士的雕塑,他们手持武器、表情严肃,展现了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力争战争胜利的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第三站便是圣彼得堡,起点便是圣彼得堡胜利广场,广场当年也是为了纪念卫国战争死去的上百万烈士,是市民自愿捐资修建的。广场上矗立着列宁格勒保卫战英雄纪念碑,是一个高48米的方尖碑,于1975年,即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30周年时建立的。在胜利广场的中心,在方尖碑的背后,是半地下的圆形露天大厅,它被命名为“包围”,由深色花岗岩围成,在大厅四周的弧形石头墙上写着“900日”和“900夜”的字样以及圣彼得堡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长明火也被固定在墙壁上。大厅的地下是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大厅两侧是通往纪念馆的入口。入口上方镌刻着列宁格勒诗人沃罗挪洛夫的诗句“噢,石头们!象人们一样坚强吧!”在半地下露天大厅内,严肃的交响乐不间断地播放着,在整个环境的配合下营造出悲壮严肃的氛围。这是地下大厅的入口,庄严肃穆。地下纪念大厅内部纪念大厅内部地下纪念大厅内部地下纪念大厅内部 碑文地下纪念大厅内部 记录当年的写实地下纪念大厅内部 胜利日纪念碑草丛里烈士的墓碑广场中心矗立着高达48米的花岗岩方尖碑,成为广场最醒目的标志。方尖碑上仅有的文字是“1941至1945年”,方尖碑的正面朝南,正对着当年纳粹德国进犯列宁格勒的方向。碑下立着两位城市保卫者雕像,一名军人手持机枪、一个平民拿着锤子,两人目光坚毅,表情凝重注视远方,象征着军人和市民并肩战斗,共同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和城市。 至此,圣彼得堡粗略地游览完毕,看到这座只有三百年历史的城市就有哪么多文化古迹,那么多值得自豪地地方,他们对历史念念不忘的精神,我感到汗颜。看到我们就知拆,拆,拆……!忘掉历史,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