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 2015.9.30(布达佩斯——维也纳)一大早我们5点就起来了,因为要赶7点的长途巴士去维也纳。吃完早餐,我们直接将门钥匙放在客厅桌上就离开了住了3天的公寓。这里退房真方便啊,房主都不用检查一下就可以走了,万一有人破坏了家具,顺手牵羊了啥的怎么办呢?当然,我们啥都没顺,在国内可能还拿点一次性拖鞋啥的,到了国外逼格都高了很多,不敢给中国人已经很黑的脸上再抹黑,哈哈。坐地铁到Nepigate站,离我们公寓很近,那里是国际大巴中心。相当于上海虹口足球场的旅游集散中心那样的地方。两幢很大很现代的大楼。一出地铁口就能看到,需要过一个很复杂的路口到马路对面才行。其中一栋特大的,立面上挂着超大的欧洲之星标志。闵建指着旁边的一栋告诉我是那幢,呵呵。咱没钱坐那贵的巴士,咱是廉价大巴,Orange ways,不知道是太廉价还是我们的班次太早,反正我们去的时候那栋楼都没开门,我们只能等在路边。车也是停在路边的,我估计是太廉价了,在楼内是没有发车位的,只有在马路边上随到随走的吧。早上还是挺冷的,我们一车大概10几个人在冷风中干等了大概半小时左右。前面还有几班是到其他地方的,有人专门在车门边检票的。大概发车前10分钟左右,我们开始装行李检票登车了。我们的位子在最前面,美女管理员的斜后方,司机背后。车上除了没有WIFI,没有饮料等吃的以外,其他还是挺舒适的。从布达佩斯到维也纳车程大概3个半小时,到维也纳后中间还停了1站,好像是机场或者火车站的地方。有人下车的,我们也搞不清,看到大多数人没下车,看看地图,离我们订的公寓还挺远的,我们也就继续坐着。最后,大巴停在了市中心的Schweden-platz。这里离老城很近,离我们订的公寓也很近,地铁绿色U4号线只有2站路,在Roßauer Lände站下,出站后马路对面就是我们的公寓了,非常近。说起乘地铁,还发生了一件小趣事。因为奥地利是欧元区,所以我们不用换钱了,省了不少麻烦。但是买地铁票时还是碰到了个小问题。不像在布达佩斯还有人工售票亭,维也纳地铁卖票都是自动售票机,售票机有很多语种,当然不包括中文。但是它卖的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什么单程票啦、半票啦、成人票啦、小孩票啦、3日票啦、10日票啦、维也纳卡啦、反正品种超多。我们看了半天,好像几日票的算下来并不划算,维也纳卡的门票优惠也不够给力。最后还是决定按次买票。就在买票时,发现成人票还有两种,一个是全票,一个是半票。图标是一个画着一个人,一个是一个人和一只狗,前者是全票,后者是半票。然后我们俩就在那里犹豫,为什么一个人加一只狗反而比一个人还便宜呢?到底买哪种?虽然就差个2欧的价,但2欧算成人民币也有十几块钱了呢。维也纳地铁站里空荡荡的,连想找个人问都找不到。就在我们为了2欧纠结不定的时候,我们后面总算有两个年轻小伙排队了。我们识相地让出售票机让他们先买票,在他们买完后就问他们这两种票到底有什么区别。然后他们告诉我们那个半票是带宠物上地铁时主人需要给宠物买半票。原来如此,除非我们自比为狗,否则还是老老实实买全票吧,哈哈。这里的地铁站依旧挨得很近,两站路很快就到了。我们很顺利就找到了公寓Myplace-Premium Apartments Riverside. 公寓确实就在多瑙河边,但是在老多瑙河边,河面比较窄,有点像苏州河。离维也纳老城及各景点比较近,但又不在市中心,很安静。周围建筑风格比较古典。在东北方向与老多瑙河平行方向的还有一条新建的多瑙河,两岸都是高大的摩天大楼,属于新区。新多瑙河河面非常宽阔,如果乘船游览的话,会从新多瑙河上经过。公寓是很古老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大门非常隐蔽,直接开向马路人行道。按门铃进入后,楼梯间门口坐着接待小姐,可惜我们到得不是时候,好像欧洲的酒店或公寓基本都是下午3点才能check in。我们到得太早了,还没法入住。不过她说我们可以先把行李留在门厅里,等到房间收拾完毕,她们会帮我们把行李送到房间。接待小姐非常热情,她的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维也纳旅游地图。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一遍维也纳周边的热门景点以及交通、周围的超市、餐厅等等。当然这里的公寓也是要预先付钱的,我们住3晚,一共324欧,还要加些城市税。我们没有包早餐,准备自己煮点吃可以省钱。付完房钱、将行李箱放在门厅后,我们拿着接待小姐友情赠送的地图就出门游玩去了。此时是中午11点半左右了,我们准备先出去找家店解决午餐。导游小姐给我们推荐的是我们来时在大巴上看到的建在多瑙河上的,可以观景的、游艇形状的餐厅。看上去就很贵的样子。离我们公寓并不远,我们准备走过去,顺便看看周围风光。老实说,自然风光上来讲,维也纳的城市风光比起布达佩斯真是差远了。维也纳的森林面积是有名的,是著名的艺术、花园之都。这里的树确实很多,但怎么说呢,整个城市总给人一种拥挤、脏乱的感觉,不够开阔。大城市的通病,和上海的感觉很像。看惯了布达佩斯宽阔的多瑙河岸、精致的建筑及极富设计感的桥梁;维也纳随处可见的街头涂鸦、脏兮兮长得张牙舞爪的植物、粗糙难看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拥挤的街道及建筑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很美妙了。我们沿着老多瑙河一直往老城方向走,走回了来时的Schweden-platz。走在马路上,行人很少,马路上到处都是蜘蛛网般的有轨电车轨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自行车绿道处处可见,非常环保。不像中国号称是自行车王国,其实现在真骑自行车的人非常少,大多都是电动自行车,而且机非混行,很不安全。维也纳的自行车绿道设在人行道上,只能走自行车,而且不会像中国有的城市的绿道半当中莫名其妙断掉,这里只要有路的地方都有绿道。走到那家多瑙河上的餐厅,发现河上也没什么风景好看,比之布达佩斯的多瑙河风光差远了。平台上太冷,也没人在观景平台上吃饭,室内等位就餐的人排着好长的队,原本就对这餐厅的价位有点感冒,现如今也不耐烦等位子浪费时间,我们看了一眼就决定走人了。继续往西南方向走,路上碰到好几家餐厅,闵都没看上。她一门心思地要找攻略上推荐的餐厅。于是,我们走到了维也纳老城区,Stephans platz站附近,这里是很热闹的商业区。街道狭窄,建筑都是很漂亮的欧式古典风格。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也在这里。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找个地方吃饭。可惜跟着闵建那不靠谱的地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她说的那家餐厅。换一家又发现人家中午营业都结束了,不做生意了。我饿得受不了了,早饭吃太少,而且那么早起来吃的,早消化完了。碰上她还挑挑捡捡,找半天餐厅的时间早都能吃完饭了。最后,还是她妥协了。估计她也饿惨了。我们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一家很小资的希腊菜餐厅,终于饱餐了一顿。这家餐厅很不错,躲在小巷里幽静的很,室内布置得非常温馨,墙上挂着好多希腊的风景照片,还播放着具有希腊风情的音乐。胖胖的老板一个人身兼领位、点单、厨师各职,游刃有余。就是有点可惜,发现居然没有拍摄餐厅的照片,如今已经记不起吃的什么菜了,只记得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用餐经历。虽然没吃上闵说的几星的餐厅,但这家也很不错啊。就是压根忘记去记店名了,哈哈。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顺着商业街往前逛,在老城的中心就矗立着维也纳的地标建筑——斯蒂芬大教堂(St.Stephen's Cathedral)。它与科隆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教堂。历代奥地利皇帝的葬礼就是在这座华丽的教堂内举行,自15世纪晚期开始,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主教地和奥地利最重要的教堂。斯蒂芬教堂始建于1147年,最初以罗马教堂之名兴建,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的教堂竣工了。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14世纪鲁道夫四世又下令进行大规模改建,被二战硝烟焚毁后又几经重建,才形成了现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高耸的锥形尖塔直冲云霄、镶嵌着青黄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不仅色彩丰富,而且长达110米,覆盖着23万琉璃瓦。瓦片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十分壮观。斯蒂芬大教堂的地下墓园安放着约2000名黑死病牺牲者的骨骸和七十二个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内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鲁道夫四世的棺木也安置于此,其中腓特烈三世的豪华大石棺是16世纪早期后哥特式雕塑艺术的杰作,重达8吨。进入墓园须另行购买门票,在导游带领下参观。高达136.4米的南塔是整座教堂外部最高的部分,精美的雕刻让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尖塔之一,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Steffl”(小斯蒂夫)。你可以沿着尖塔内狭窄的345级回旋梯拾级而上,到达72米高的观景平台,一睹维也纳城风光,满城秀色尽收眼底。挺拔向上的哥特式建筑与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殿堂比肩而立,错落有致。夹杂在古典建筑群中那幢幢新式的高楼,也为这首都市交响曲凭添了几分现代化的气息。原本预想和南塔配对建造的北塔因当时的财政困难,只修建到了65米的高度,在原来的哥特式建筑基础上建了现在文艺复兴式的尖顶塔楼。但塔顶修建有大教堂的一大名胜的“普默林”大钟,它是欧洲第三大教堂排钟,利用土耳其军队遗留的青铜大炮所造,重达20吨,之后在二战中被毁,1952年得以重造。目前普默林大钟在重大节日时会敲响,跨年时,“普默林”浑洪的钟声响彻整座城市,向人们传达新年的祝福。参观北塔可以搭乘电梯,近距离欣赏这座饱经沧桑的大钟。我们参观时并不知道原来还有个地下皇家墓园,高塔倒是闵问过我上不上。因为在布达佩斯已经登过钟塔了,而且到维也纳的第一天天气不佳,天阴沉沉的不见阳光,因此我们也没什么兴趣登塔观景了。只进入主殿参观了一下。哥特式大殿装饰精美的束柱撑起高高的尖券屋顶,估计老外逛中国寺庙的心情和我逛教堂是一样的,看多了感觉都差不多,除了耶稣和圣母认识外,其余人物和壁画故事啥都看不懂。最多也就感叹一下精美的雕塑及漂亮的玫瑰窗吧。大厅神龛背后的彩色玻璃窗是二战后唯一保存下来的玻璃窗。圣斯蒂芬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欧洲各种古典风格建筑的混合体,也是建筑艺术互相包容、折中调合、兼收并蓄的代表。欣赏完这件14世纪精美的建筑作品,已经是下午3点了。天又阴又冷。我们从教堂北面的广场向东继续往前走,地图显示那里不远处就是莫扎特在维也纳的故居。非常不起眼的一座公寓楼,如果不是门口挂着牌子,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一座名人故居。当然,我们两个都不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我这个连五线谱都不识的人就不勉强自己去附庸风雅了。我们只在门口到此一游了一下,就离开了。因为只有半天时间,天也不好。我们讨论接下来去哪,看了半天地图,决定到不远处的维也纳城市公园(Stadtpark)逛逛。走过去也不远,反正我们俩也是没啥目的地闲逛,并不赶时间,就慢慢地去逛公园了。城市公园建于1860年,范围从维也纳1区的环形大街一直到3区的干草市场街。著名的手执小提琴的“小金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铜像就在这座公园内。城市公园是最早一批由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下令修建的场所。当时由于维也纳的老城墙被拆除,皇帝亲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环城大道旁边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1861年,城市公园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宫廷的风景画师约瑟夫.赛勒尼和维也纳市第一任城市公园管理局长鲁道夫.西贝克。其实除了小施特劳斯的塑像,公园里还有众多其他音乐家的塑像,只不过都没镀金。当然,对欧洲古典音乐一窍不通的我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唯一的兴趣点就是定点搜寻“小金人”了。公园很大,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和世界上所有的公园都一样。草坪、绿树、池塘、休息椅,当然还要加上公园里的人。公园的池塘里有好多鸭子,池塘边、草地上到处都是成群的鸽子和乌鸦,还有喂鸽子的人。真是很奇怪国内随处可见的麻雀怎么在欧洲都看不到的呢?最常见的鸟居然是乌鸦。我们在公园里乱逛,对着漂亮的外国洋娃娃流流口水,顺便找找那个鼎鼎有名的金人。我坐在池塘边休息,闵站在我边上给我拍照,其实就是闲的没事瞎拍拍,因为也没啥好景色。结果一个路过的外国老太太主动走过来要给我们两个拍合影,呵呵,我们真没这意思啊,老太太忒热情,我们盛情难却,只好在这个也可以说成是长风公园的池塘边留了影,还把我拍得暴丑,眼睛都闭上了,泪。逛到公园大门口时,终于看到了小金人。我们好像从来不走寻常路啊,每次都不走正门,这也难怪我们找了半天的吉祥物。把小金人的正面、侧面、特写都拍了个遍,实在是没啥好拍了,我们才撤。由于感觉这雕塑摆得实在很像墓地,我还是没和这吉祥物合影留念。没有我这个参照物就看不出塑像的大小,其实他和真人差不多高,因为塑像下有个底座,所以感觉比较高。塑像旁有好多穿着燕尾服的外国帅哥在推销音乐会的门票,就像中国的黄牛似的。我感觉他们都是针对亚洲人的,特别是中国人。因为只有中国人才特别迷信金色大厅,当然不包括我们两个。我们确实有计划想去听一场歌剧,毕竟到了音乐之都嘛。但不是今天,第一天到维也纳,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干,晚上没时间去听音乐会。我们在公园里一个僻静的角落还发现了地上写的粉笔中文字,仔细一看发现居然是一篇反中国共产党的激进文字,但是个人觉得内容空洞,除了粗俗不堪的谩骂以外,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挺无聊的。估计是个生活失败者的发泄之语吧。丢人丢到外国去了。离开了城市公园,才刚下午3点半,可这时的天已经很暗了,阴沉沉地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时打道回府又早了点,我们还想最后去个地方逛逛。也是攻略上推荐的景点——百水公寓(Hundert wasser haus)。百水公寓是才华横溢的奥地利犹太裔画家兼建筑师百水先生与维也纳市政府合作设计建造的一座示范公寓,于1986年完工。公寓最大的特征是用童话式的艺术观点和扭曲不对称的造型,加上五彩缤纷的色调所建造而成,令人目不暇接。百水公寓内有市民正常居住,所以内部结构并不开放参观(地址:Kegelgasse 36-38,1030 Wien)。与公寓比邻建有维也纳艺术馆,一层为商店和咖啡厅,内部的陈设都是仿制百水公寓内部的建筑,二楼和三楼收藏着百水先生在各个时期的作品。我们的行程是很随性的,根本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原本也没什么计划,吃了午饭,正好看到了教堂就进去参观一下,然后顺便就搜了一下周边的景点,逛完公园也是搜到了百水公寓,作为一个建筑师,好像不去一下百水公寓对不起自己的职业啊。百水公寓附近没有地铁站,只有有轨电车可达。可是我们对有轨电车的车站都不熟,因为手机地图上只显示地铁站,看不到电车站。所以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走过去,还挺远的,我们整整走了40分钟。百水公寓的地址比较偏僻,远离各大景点,在一片居民区内。如果没有手机导航,绝对会迷路,因为这里的街道方方正正,一眼望去全差不多,路上行人稀少,道路基本都不行车,全做马路停车之用。走到靠近百水公寓的街区时,还碰上了一帮游客,也往公寓的方向走。作为一个小众的景点,我是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游客来参观的。百水公寓还是挺显眼的,在周围规规矩矩的白色古典建筑群的衬托之下,五彩缤纷的百水公寓特别显眼。虽然当天没有阳光,天阴沉沉的,但公寓灿烂的色彩还是给古板的建筑群注入了活力。百水公寓是一个实验建筑项目,这栋公寓原来是和周围的建筑一样的,是百水先生对公寓的一部分外立面及内部做了改造。如今公寓内还是有人居住的,因此内部并不对外开放。我们还去了公寓旁边的维也纳艺术馆参观,很小的一间,卖百水公寓的旅游纪念品及餐厅、咖啡馆啥的,内部装饰和百水公寓一脉相承。我觉得就是高迪的风格,有点像儿童画,色彩明丽,没有横平竖直的线条,所有线条都是不规则的。当然这种建筑也就只能实验性质了,好像没有批量生产的办法和意义。参观了半小时,4点45分左右,我们准备打道回府了。回去就乘地铁了,当然走到地铁站也有一段距离,我们走到4号线Karls-platz站,坐5站回去。到公寓已是晚上6点半了,我们的房间在3楼。房间很大,一室二厅二卫,估计有70多平吧。只是朝向不好,窗户外看到的是内天井,楼层也太低,看不到多瑙河。但我们已经很满意了,反正也就当宿舍用,就晚上睡个觉而已。我们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出发去附近的超市购物了,因为要准备后面几天的早餐啥的。和万能的前台小姐问了路,超市离公寓很近,就走一个街区就是。问题是我们完全是文盲,买东西比较痛苦。想买点面,结果这里超市只有各种意大利面,品种繁多,我们只好看图说话,买个和中国面条长得差不多的。这里没有中国大米,只有日本米,真空包装的,贵死人,好像是做寿司用的米,不是做主食用的。我们还想买点夹在面包里的香肠、腊肉之类的,柜台里有各种现做的新鲜肉肠,可惜我们语言不通,肉肠品种实在太多,我们也搞不懂有啥区别。熟食柜台里的大妈看着我们鸡同鸭讲,相视无奈而笑。好在最后找了个年轻姑娘,会说一点英语的,来给我们当翻译。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勉强买了一点肉,还帮我们推荐了一下做汤的各种快速调味包。我们买了点奶油蘑菇汤包,放沸水里煮熟就行的那种。购物回去后,我们就开始收拾梳洗,上网刷微信。谁都懒得动,不想出门找地方吃饭。一直到晚上8点半左右,肚子开始饿了,好像一晚上挨不过去,我们只好收拾收拾出门觅食去了。还是找前台小姐,给我们推荐了一家当地人经常去的餐厅。也在公寓附近,他们工作人员就经常光顾的。还是忽略餐厅的名字,我好像从来不关注餐厅名字,吃完就忘。晚上快9点了,餐厅里还是很热闹的,虽然不至于等位,但人气还挺旺,都是本地人。我们对着菜单也看不懂,来了个懂英语的年轻小伙子跑堂接待我们。让他给我们推荐几个菜,他推荐了一道新菜,说是鱼和牛肉是主菜的。我们想这两个都能接受,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材料,那就点了试试吧。结果绝对是让人无语崩溃,有图有真相。不说我们等上菜等了老半天,事实证明常见的、不奇怪的食材也能成就一道奇葩的菜品。当那么大个盘子端上来时,我简直惊呆了!摆盘是挺有艺术性的,但这是给人吃的吗?那几条小猫鱼还没有我小指头粗,还是鱼尾巴,加一些芥末酱就算是一道菜了?!旁边那一坨红色的一开始没看出来是什么,尝了以后才发现确实是牛肉,但却是生的!!是生的牛肉糜加了一点调味料拌一下,然后上面加一个煎得3分熟的鸡蛋,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就这一道菜的价格都能让我们吃几顿炸猪排了。实在是太坑了,不知道如何形容我们当时的心情。尤其是当我们硬着头皮把这道菜吃完后,那个跑堂小伙子还特地跑我们面前问我们这道菜怎么样?当时他还一副特别期待的表情。我只能说各国对美食的定义实在是差别甚远,至少以中国人色香味来评定这道菜,就色还差强人意,其他是惨不忍睹。但我们当时可是笑容满面地告诉他这道菜还不错,我们很喜欢。虽然我们把整盘菜都干掉了,没有剩下。但真的只是因为它很贵,另外就是量太少了,吃光都会饿肚子。当然,之后看了朋友圈别人晒的众多米其林几星餐厅的菜品后,终于明白原来在国外,高逼格的菜都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此为后话了。吃完了这餐奇怪的晚饭,我们打道回府了。在维也纳的第一天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