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欧洲都有着浪漫的憧憬;去过欧洲旅游的人不仅赞叹于欧洲丰富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向往着欧洲人那种闲适优雅的生活;更多了解一些欧洲的人还对西欧、北欧人享受的“悠长假期”艳羡不已:一个普通的欧洲家庭,居然一年可以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度假!还是带薪的!都说旅游就是“从自己住厌了的地方,到别人住厌了的地方去”——亚洲人、美洲人都去法国、英国、瑞士、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度假了,那么,那些有着悠长假期的欧洲人,他们都去哪儿了呢?笔者由于机缘,得幸深入游览了一次有“欧洲后花园”之称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很多几乎见不到亚洲游客的地方流连过,深深体会到这么一句话:欧洲人真会玩儿!欧洲人果然懂生活!波罗的海三国概述先说说波罗的海,英文叫Baltic Sea,是欧洲东北部的一个内海。由于有200多条河流的大量淡水注入波罗的海,而波罗的海通向大西洋的出口又十分狭窄,所以这片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平均盐度只有千分之七到八,大大低于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3.5%。波罗的海的沿岸其实环绕着9个国家: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般来说,人们把丹麦、德国归在西欧,把瑞典、芬兰、挪威归为北欧,把波兰归入东欧,而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单列出来,称为“波罗的海三国”,或者叫做东北欧。 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波罗的海三国也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其中,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较为接近,都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海语支;而爱沙尼亚语则源自芬兰语支。从我的直观感受来说,爱沙尼亚语中元音的重叠使用很广泛,很多单词中都带“aa”“ee”“ii”,很有意思。这三个国家,都曾经在二战时苏德战争期间被苏联占领,被迫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长期被“利益输出”,因此,三个国家的人民都不喜欢苏联。另外,如果研究一下波罗的海三国的历史,会发现这三个国家由于地处北约国家和俄罗斯两大板块之间,国土面积又小,所以在动荡的战争时期,曾经反复被不同的国家来回侵略和占领,三国的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道路异常曲折。在我后续的介绍中,你会体会到这三国的人民对自由和平等的珍视,他们是非常坚强、有独立人格的民族。波罗的海三国都加入了欧盟和申根公约,所以只需要申请申根签证即可畅游三国,自驾游穿越国境也完全无需经过检查,非常方便。波罗的海三国的路况都不错,跟中国一样是靠右行驶,较大的租车公司也都认可中国驾照,喜欢自驾游的TX们有福了。还有值得补充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罗的海的环抱下,有一块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这块小小的土地是俄罗斯的一个州,不属于欧盟和申根国的范围,如果自驾游就必须绕过它。而且,后面我们要重点介绍的库尔斯沙嘴,也有一半在加里宁格勒的境内,没有俄罗斯签证就不能进去。我想,住在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居民岂不是也很是憋屈?即使到开车到近在咫尺的欧洲邻国去,甚至回到俄罗斯本土去,也必须要提前申请立陶宛或者拉脱维亚签证!自驾游行程规划波罗的海三国的总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从南到北最长距离不过650公里,东西横跨也不过500公里,大约比我们江苏浙江两省加起来(20.44万平方公里)小一些(三国总人口只有650万人,而我们一个江苏省就有8000万!)。因为疆域小,三国的铁路系统并不发达,似乎没有跨国铁路,而坐飞机更是会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去飞机场的路上,所以,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自驾。应当说,波罗的海三国的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路况在绝大部分地段都非常好。如果你想去一些原始态的自然保护区探探险,配备一辆轻型越野车SUV,就足以应付那些unpaved road(未铺路)了。笔者凭着一辆柴油版普通旅行轿车,也勉强搞定。笔者从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租车,先南下立陶宛,再北上爱沙尼亚,再回到里加,行程共计十二天,如图,基本上是走了一个类8字型的轨迹(上图),一天赶路最多不超过500公里,且基本上做到紧一天松一天,劳逸结合:里加->凯迈里->十字架山->特拉凯->维尔纽斯->考纳斯->库尔斯沙嘴->利耶帕亚->里加->帕尔努->塔林->萨列马岛->锡古尔达->里加如果你有办法能异地还车,最佳路线可以是:塔林->萨列马岛->帕尔努->锡古尔达->里加->凯迈里->利耶帕亚->库尔斯沙嘴->十字架山->考纳斯->特拉凯->维尔纽斯 走这个路线,如果需要原地还车,也可以从维尔纽斯沿“波罗的海之路Baltic Way”的康庄大道以120Km以上的时速一天回到塔林。笔者后续还会详细介绍这条Baltic Way。后文将给出笔者十二天路线的列表和主要景点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