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0
9621
8
1
作者:ting
我自己制作的旅行指南,和大家分享
霍夫堡皇宫大门(Burgtor)
霍夫堡皇宫外门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的产物。它由彼得•诺比勒(Peter•Nobile)设计,并完全是由士兵们动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盟军第一次从拿破仑军队手中收复失地)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
英雄广场(Heldenplatz)
穿过新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新霍夫堡皇宫(Neue Hofburg)
新霍夫堡皇宫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於一八八一年责成卡尔•冯•哈森瑙尔(Karl•von•Hasenauer)和高特弗里特•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建造的。
一九二六年,新霍夫堡皇宫建成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卡尔一世已经退位八年了。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希特勒在新霍夫堡皇宫的阳台上宣布奥地利从此与德国合并。当英雄广场上的人群向希特勒欢呼致意的时候,纳粹已经开始了血腥恐怖和屠杀……
如今,新霍夫堡皇宫里面有几家展览馆,其中有人类文化展览馆、乐器展览馆(包括著名音乐家用过的乐器!)、武器展览馆。新霍夫堡皇宫的一层,现在是国立图书馆的阅览室和目录检索大厅。
礼仪大厅(Festsaaltrakt)
在连接新霍夫堡皇宫和老霍夫堡皇宫的地方有一座一八零四年建造的礼仪大厅,这座一千平方米的大厅是皇帝登基和举办舞会的地方。如今,这里是联合国和其他机构举行大型会议和宴会的地方。
弗兰茨皇帝广场(Kaiser-Franz-Platz)
穿过礼仪大厅的走廊,就来到了老霍夫堡皇宫。在广场见到的是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为了破灭自称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想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於一八一六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
皇宫宴会和银器馆(Hoftafel- und Silberkammer)
从弗兰茨皇帝广场,我们可以走进皇宫宴会和银器馆参观。这个展览馆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才整修完毕向游客开放。在展览馆的大厅里,有一具霍夫堡皇宫的模型,可以让您一目了然这座皇宫复杂的内部结构。展览馆内陈列的是当年皇帝举行宴会所用的餐具,其中包括当年被称为“ 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欧洲最早的瓷器珍品、法国宫廷的馈赠以及意大利人精雕细琢的银器。
瑞士人大门(Schweizertor)
在弗兰茨广场的右侧是瑞士人大门。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皇宫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把守城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这个最古老的城门因此而得名。一五四七年至一五五二年,费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艺复兴式的宫殿。瑞士人大门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战事纷乱的年代,城门外当然要设一条护城河,连接城内外的是一座吊桥。
城堡小教堂(Burgkapelle)
瑞士人大门内的庭院也被称作瑞士人庭院。穿过瑞士人庭院可以参观城堡小教堂。如今,这里是高雅人士举行婚礼的地方。与其相连的宫廷乐室(Hofmusikkapelle)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摇篮。如今,庆贺了成立五百周年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每逢礼拜天和宗教节日,都在城堡小教堂唱诗。前来一饱耳福的人络绎不绝,因此必须提前预约。
珍宝馆(Schatzkammer)
从瑞士人庭院出来,还可以参观哈布斯堡王朝的珍宝馆。早年,哈布斯堡王朝把自己的宝物分别珍藏在各个地方。在卡尔六世时期,第一个珍宝馆落成了,铁门上刻写的1712字样,标志著珍宝馆建成的年代。现在,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用过的皇冠、权杖、皇袍、衣物、首饰、徽章,以及一些教会的珍贵物品都珍藏在这里。
皇帝居室(Kaiserappartments)
在霍夫堡皇宫里,最值得参观的是皇帝居室。皇帝居室展览一共包括二十一间陈列室,共分三个陈列区,这就是弗兰茨•约瑟夫居室、伊丽莎白居室和亚历山大居室。弗兰茨•约瑟夫居室包括皇帝的朝见大厅、会议室、办公室、宴会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卧室非常简单,一张铁床和最简陋的盥洗用具勾勒出了这位在位最长的皇帝的生活。与其正好相反的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西西公主)的居室。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大理石的小圣坛、路易十四的家具、名画家的作品。在一间化妆室内,伊丽莎白还让人支起了攀登架,安装了吊环,专门用来锻练身体。亚历山大居室是根据俄国沙皇的名字命名的。在维也纳会议期间,这里是他的居室。如今,这里记载了哈布斯堡帝国的末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爱情而自杀的皇储鲁道夫的画像、在塞拉热窝遇刺的皇储费迪南的画像和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画像。
西班牙骑术学校(Spanische Reitschule)
沿著霍夫堡皇宫後门的围墙西行数十步,就来到了维也纳著名的西班牙骑术学校。西班牙骑术学校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五七二年。马克西米利昂二世皇帝从这时起开始放养西班牙马匹。皇家宫廷十六世纪开始的这种马步和舞蹈的表演,到了人文主义复兴的时代达到了鼎盛,并且风行於欧洲各个朝廷。但是如今能够把这一古老传统保留下来的却只有维也纳了。一七三五年,卡尔六世责成建造的冬季骑术学校落成了。这座气派非凡的马术表演大厅高十七米,宽十八米,长五十五米,四周的围廊由四十六根柱子支撑。从那时起,这里一直是人们观赏马术精湛表演的地方。
约瑟夫广场(Josefsplatz)
经过西班牙骑术学校,我们来到约瑟夫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八零六年建造的约瑟夫二世皇帝的铜像。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这位儿子,以开明君主和改良家的美名流芳百世。
国立图书馆(Nationalbibliothek)
在约瑟夫广场上看到的最辉煌的建筑就是和霍夫堡皇宫连在一起的奥地利国立图书馆。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和维也纳很多著名的建筑一样,出自费舍•冯•埃尔拉赫之手。图书收藏的最早记载是在十四世纪,到了十六世纪,这座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了。一九二零年,图书馆被收归国有。如今,奥地利国立图书馆藏书二百四十万卷,是世界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国立图书馆中最的值得一看的是一间豪华大厅(Prunksaal)。这间豪华大厅堪称巴洛克风格的一部杰作。大厅长七十八米,宽十四米,高十九米。大理石的柱子和五彩缤纷的天顶装饰,令人啧啧称叹。大厅内最宝贵的藏书是从欧根亲王图书馆搬迁过来的一万六千卷烫金封面的精装古书。如今,这间豪华大厅主要用作举办展览。
奥古斯丁教堂(Augustinerkirche)
走出国立图书馆,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座教堂。十八世纪以来,这座奥古斯丁教堂一直是宫廷教堂。皇家的婚丧大事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其中最让人注目的婚礼有拿破仑忙於争战,甚至没有时间出席自己和玛丽亚•路易丝的婚礼,只好让他人代理行婚。弗兰茨•约瑟夫和西西公主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此外,奥古斯丁教堂内还有一座小墓穴,里面珍藏著五十四个小罐,小罐内竟是哈布斯堡皇亲们的心脏!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礼非常奇怪。一具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放在奥古斯丁教堂,其它内脏放在斯特凡教堂,尸骨则放置在皇家墓穴里。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当中,最不幸运的要属拿破仑的儿子了。二十一岁死於肺结核的年轻人,其尸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被送还法国,但是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奥古斯丁教堂!
皇家墓穴(Kaisergruft)
哈布斯堡王朝的墓穴坐落在一座外表朴实无华的教堂内。卡普齐纳教堂(Kapuzinerkirche)本是清贫教团的一支,因此教堂的建筑几乎没有任何雕琢。然而,就在这座教堂的九间地下室,放置著哈布斯堡王朝一百三十八名成员的锌或铜制的棺材。其中的最後一次葬礼是在一九八九年举行的。被驱逐出境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和他的妻子齐塔一生在瑞士渡过,未能生还自己的国度。在齐塔去世时,奥地利共和国终於同意把她的尸骨埋葬在皇家墓穴里。虽然,奥地利取消帝制已经七十多年了,但是您如果观看到齐塔的下葬仪式,一定会有置身於奥匈帝国的感觉。
美泉宫(Schoebrunn)
美泉宫,又名香伯伦宫或夏宫。相传,一六一七年马提阿斯皇帝狩猎至此,发现了一座泉眼。据说,常喝这泉水,人会长得漂亮。以後,这座宫殿因此而得名。一六九六年,烈奥波特一世皇帝责成当时奥地利最著名的建筑师费舍•冯•埃尔拉赫设计一座皇帝的游乐宫。建筑师的设计很快完成了。这座宫殿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由於皇帝的财力有限,建筑师好大喜功的计划未能如愿。一七三零年,美泉宫落成时,尽管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是它那一千四百四十一间房间和两平方公里的园林,足以显示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气派。一七四四年,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责成尼古劳斯•帕佳西把这所游乐宫改建成夏宫。此後,美泉宫成了哈布斯堡荣辱史的见证人。
在女皇统治的盛世,六岁的神童莫扎特为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演奏了钢琴。女皇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来自遥远的中国文化,甚至曾和亲友一起,在金壁辉煌的宫廷里上演过中国元朝的大戏。一八零五年,拿破仑军队直逼京城,下榻美泉宫,并且睡在女皇的卧室内。一八一四年,美泉宫又成了维也纳议会召开马拉松会议的地方。欧洲各国的政治领袖们在这里渡过了一年多的奢华生活。一九一六年,哈布斯堡王朝执政最长的一位君主,弗兰茨•约瑟夫在这里与世长辞,结束了他长达六十八年的统治。一九一八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卡尔一世在放弃帝制的文件上签了字,从此第一共和国诞生。
今天,美泉宫展览馆是全世界各地游客乐於参观的地方。游客们可以参观的有二层楼的三十九间房间。美泉宫内部装饰时期,正值中国热流传到欧洲宫廷。女皇一掷千金,用许多价值连城的中国艺术品来布置自己心爱的宫殿。如今,宫殿内到处可见中国古典艺术的痕迹。展览馆中,几间非常值得欣赏的房间有 礼仪厅,这是君王们举办婚礼、洗礼和庆典的地方。蓝色沙龙因为中国蓝白色瓷器而得名。而陶瓷大厅里却见不到陶瓷,珍贵的瓷器在当时就连皇帝都无法随心所欲地获得,因此墙上挂的是二百十三块白底蓝色的绘画,以模仿陶瓷,其中很多绘画出自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孩子们的手笔。“万贯大厅”顾名思义就是最具有价值的房屋了,这是玛丽亚•特蕾西亚最心爱的私人沙龙,四壁用玫瑰根木和镀金的木雕装饰,周边还布置了二百六十块印度和波斯艺术品。大长廊从前是为皇帝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奥地利共和国用它来举办盛会和接见国家级领导人。
罗马废墟(Roemische Ruine)
在美丽泉的正对面是一片罗马废墟(Roemische Ruine)。从罗马废墟再向东行,我们会看到一块方尖碑。众所周知,方尖碑是古埃及的产物,耐人寻味的是,这块方尖碑是由乌龟托起的,也许这里也有几分中国艺术的痕迹吧。
凯旋门(Gloriette)
从海神喷泉处,沿著之字形土路走上丘陵,就来到了美泉宫的最高点,凯旋门(Gloriette)。这座凯旋门是海岑多夫(Hetzendorf)为了纪念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一七五七战胜普鲁士的弗利德里希大帝的军队而建的。在这里,您可以把美泉宫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一九九三年,人们对凯旋门做了彻底的整修,并根据史书记载又为凯旋门的两面装上了玻璃。
动物园(Zoo)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
与美泉宫东部的景点相比,西部的设施更为可观。从海神喷泉的西侧,您可以去参观全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园。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一家喜欢在花园西面的亭子里一面用早餐,一面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世界各地进贡的奇鸟异兽。一七五七年,第一座动物园就这样落成了。一八八三年,人们又在动物园旁边建造了一座欧洲最大的温室(Palmenhaus)。这座温室长一百十一米,宽二十八米,高二十五米,把热带地区的奇花异草都珍藏进去。这座雄伟的钢结构建筑在九十年代被整修一新。
斯特凡大教堂
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一九九七年,斯特凡大教堂庆贺了它八百年诞辰的纪念。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後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斯特凡大教堂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早在十二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两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十四世纪的产物。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逐渐形成了。在以後的几个世纪里,斯特凡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
十五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十八世纪,斯特凡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著。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斯特凡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对斯特凡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後的那几天。遭受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画毁於一旦。战後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斯特凡大教堂,维也纳市的标帜,成了全奥地利人奋发建国的象徵。修复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一九六二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斯特凡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地址:Stephansplatz, 1010 Wien
米歇尔广场(Michaeler Platz)
穿过霍夫堡皇宫的后门,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广场。广场上陈列著两千年以前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痕迹。这是人们在修缮霍夫堡皇宫时挖掘出来的,一九九一年,这块罗马建筑废墟的陈列地正式与观众见面了。 在霍夫堡皇宫的斜对面,是米歇尔教堂(Michaelerkirche)。圣米歇尔教堂早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教堂。教堂的地下墓穴中是二百五十多名奥地利名人的棺木。
地址: Michaeler Platz, 1010 Wien
戴莫尔皇家糕点店
从维也纳市霍夫堡皇宫後门出发,就来到了当年热闹非凡的煤市。往煤市纵深方向走出几米,就是戴莫尔皇家糕点店(k.u.k.Hofzuckerbaeckerei Demel)。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年代,如果能在店名前加上两个K字,表明自己是二元帝国王朝的指定商店,则可以身价百倍。在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统治的年代,据说皇帝用餐极快,即便在召开盛大宴会时亦是如此。因此,往往客人的正餐还没有端上来,皇帝已经起身告辞了。於是半饥半饱的人们蜂拥进戴莫尔糕点店,自己宴请自己一顿。戴莫尔糕点店建成於一七八五年,两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一场场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却屡屡东山再起。如今,这家价格最昂贵、制作最精美的糕点店成了游客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如果您对戴莫尔皇家糕点店的产品感兴趣,或者想订购,请看本站得维也纳产品网页。
地址: Kohlmarkt 14, 1010 Wien
城壕
煤市走到尽头,就来到了城壕(Graben)。两千年以前,罗马人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在这里挖掘了一条壕沟。如今城壕早已经名不符实,熙熙嚷嚷的步行街成了维也纳内城最豪华精品商业街了。在城壕的中心,有一座令人注目的纪念碑,名曰鼠疫柱(Pestsaeule)。一六七九年的鼠疫几乎吞噬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面对著瘟疫,就连在万人之上的皇上也束手无策。在这根鼠疫柱上,高贵的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人类。
地址: Graben, 1010 Wien
哈斯建筑
走到城壕的尽头,拔地而起的斯特凡大教堂会突然矗立在您的面前。在有八百年历史的教堂对面,有一座与老城风格极不相称的玻璃立面建筑。这就是美式风格的哈斯建筑(Haashaus),尽管它出自维也纳著名建筑师之手,但是并未能让崇尚传统的维也纳人所完全接受。今天,哈斯建筑是一些名贵服装商店的聚集之地。在哈斯建筑六层和七层的咖啡店和饭店,人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的菜肴,而且还能够把斯特凡大教堂的全貌尽收眼底。
地址: Stephansplatz, 1010 Wien
克恩滕大街
从哈斯建筑往正南方向走,就来到了连接斯特凡大教堂和国家歌剧院的克恩滕大街(Kaerntner Strasse)。这是维也纳城内最有名的精品商业大街,您无论是想购金银首饰,还是名牌时装,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商店。
地址: Kaerntner Strasse, 1010 Wien
萨赫酒店
在克恩滕大街步行区的尽头,是赫赫有名的萨赫酒店(Hotel Sacher)。一八七六年,爱德华•萨赫建造了这家酒店。他的遗孀安娜把这家酒店经营出了名声。据说,抽雪茄的安娜专门为纨绔子弟们放款,直至他们继承遗产後才偿还酒店的帐目。萨赫酒店的名产是萨赫蛋糕。一八三二年,弗兰茨•萨赫几经梅特涅训斥,采用精美得佐料,作出了一种巧克力蛋糕。今天,这种萨赫蛋糕风靡全球,远销日本美国。如果您也对这种蛋糕感兴趣,或者想订购,请看本站得维也纳产品网页。
地址: Philharmonikerstrasse 4, 1010 Wien
环城大街
维也纳环城大街全长四公里。一八五八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下令拆除中世纪留下的城墙。一八六五年五月一日,环城大街的林荫道正式筑成。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皇帝邀请欧洲各地的著名建筑师参与建设环城大街建筑的投标。在短短几十年里,一座座仿古典风格的豪华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建筑史上赫赫有名的“环城大街风格”应运而生。环城大街上最负有盛名的有(顺时针方向) 奥地利实用美术展览馆 、城市公园 、国家歌剧院 、城堡花园 、霍夫堡皇宫 、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 、人民公园 、议会大厦、市政厅、城堡剧院 、维也纳大学和感恩教堂 。
地址: Ringstrasse, 1010 Wien
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是奥地利国民议会和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一八七三年,著名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授命建造这座议会大厦。为了象徵民主来自於希腊,建筑师专门采用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立面采用古希腊的科林特式柱头,三角檐雕刻著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议会大厦前的高达四米的喷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象徵著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地址: Dr.-Karl-Renner-Ring 3, 1010 Wien
维也纳市政厅
维也纳市政厅建造於一八七二年,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责成德国建筑师弗利德里希•冯•施密特建造的。这座高达九十九米的新哥特式建筑象徵著市民觉悟的提高。相传,市政厅旁边的感恩教堂高一百米,市政厅不得超过这高度。聪明的维也纳人在市政厅塔楼的尖顶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三米四的《市政厅铁人》,与教会权力抗衡。如今,市政厅广场前一年四季举办各种活动,其中最精彩的是每年维也纳之夏文化节。在广场上您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团体表演的节目。
地址: Rathausplatz, 1010 Wien
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是一座古老的大学城。维也纳大学是继布拉格大学之後,全世界第二所德语大学,它曾在一九八五年度过了六百年的校庆。环城大街上的这所维也纳大学则是在一八八四年建造完毕的。大学采用的文艺复兴式风格象徵著人文科学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统治而成为一门科学。维也纳大学的建筑师是在感恩教堂的建筑上一鸣惊人的海因里希•费尔斯特(Heinrich Ferstel)。
地址: Dr.-Karl-Lueger-Ring 1, 1010 Wien
音乐家施特劳斯父子
维也纳华尔兹(Wiener Walzer)和施特劳斯父子维也纳华尔兹,这种源於四分之三拍节奏民间舞蹈的乐曲,经过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发展和创新,如今成了维也纳舞曲的象徵。
父亲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 1804.3.14.-1845.9.25.)以前只是一家乐团里的中提琴演奏者。一八二五年,他自己创建了一个舞会乐队,并且在短短几年内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乐团。他先後率领乐团访问了德国、巴黎和伦敦,一八三五年成为宫廷舞会首席指挥。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於《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颂扬奥匈帝国常胜将军的乐曲,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後一个保留曲目,传播到全世界亿万百姓的家中。
青出於蓝而胜於蓝。音乐世家的长子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Sohn, 1825.10.25.-1899.6.3.)十九岁那年就自己成立了乐团。二十四岁的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父亲的著名乐团,并漫游了半个欧洲和美国。一八六三年,约翰 施特劳斯已经成为维也纳宫廷舞会的指挥。在这位华尔兹之王的四百多首华尔兹舞曲中,最著名当然是属他一八六七年创作的《蓝色的多瑙河》,这首舞曲甚至被人称为奥地利更受人欢迎的“ 国歌"。
造访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创作著名的《蓝色的多瑙河》的地方是一所约翰 施特劳斯纪念馆。这里陈列著约翰 施特劳斯生前用过的物品,记述了音乐家的生活。
地址:Praterstrasse 54, 1020 Wien
聆听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一个很好的地方是城市公园。在这座花园里,每年四月到十月间,每天下午都有一个乐团在风景如画的音乐亭演奏华尔兹舞曲。晚间,职业舞蹈家们还为游客们表演华尔兹舞,并且邀请观赏的人们一起跳舞,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
地址:Stadtpark, 1010 Wien
施特劳斯父子死後,均被安葬在维也纳中央陵园的名人墓32A,父亲的墓穴号为15,儿子的墓穴号为27。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流歌剧院。从落成这一天起,它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徵。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国家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九年之间完成的,其风格可以归属为仿文艺复兴风格。一八六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家歌剧院首场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堂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然而,负责设计的两位建筑师并未能够目睹这一天。一八六八年,凡•努尔因为无法承受维也纳人对其设计的刻薄指责而饮恨自杀,另一位建筑师西卡斯堡在两个月之後竟然也中风而死。一九四五年,国家歌剧院未能幸免炮火的轰击。重建的工作持续了十个年头。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五日,整修一新的国家歌剧院选择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作为首演,庆贺歌剧院的第二个春天。
维也纳歌剧院位於环城大街,订票热线电话:514 44 26 13。每年七月八月期间,每天有五次剧院观光。
地址:Opernring 2, 1010 Wien
音乐之友协会和金色大厅
音乐之友协会於一八六七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後,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皙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後,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後,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订票热线505 81 90。地址:Boesendorferstrasse 12, 1010 Wien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的面积有六万五千平方米,分别座落在维也纳河的左右两侧。中间由桥梁连接在一起。城市公园是全世界游客最喜欢驻足的公园。每年从四月份复活节到?碌祝?刻於加忻夥训脑己玻?┨乩退挂衾只帷2⑶易ㄒ滴璧秆菰被够嵛??痉侗曜嫉幕??任璧浮?
在奥匈帝国的末期,维也纳老城的城墙被拆除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亲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环城大街旁边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一八六一年,城市公园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宫廷的风景画师约瑟夫.赛勒尼和维也纳市第一任城市公园管理局长鲁道夫.西贝克。一八六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城市公园正式向百姓开放。一年之後,城市公园通过新建的桥梁跨越到维也纳河另一侧的儿童公园。一八六七年,库尔沙龙建成。如今,这里是每天举办华尔兹音乐会的场所。一九零六年,人们又在维也纳河畔新建了一座园亭。在同一年里,人们还在城市公园的角落上为维也纳市园林管理建造了一座小巧玲珑的青年风格建筑。这就是维也纳城市园林管理局所在地。
如今,城市公园内的花卉植物四季长青,花红柳绿的灌木和郁郁青葱的草坪亲切地欢迎游客前来观赏,点点池塘更是为公园带来不少生气。如今,城市公园内的一些植物已经受到自然保护,例如一棵银杏树、一棵基督灌木、一棵罕见的金字塔杨树和一棵高加索的核桃树。
城市公园如同一座雕像的展览场地。音乐家中,最广为人晓的就是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像,九九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林博览会上,奥地利的园林艺术家们把这座塑像的复制品永远树立在奥地利园林展区内供中国游客观赏。另外,您还可以在城市公园内找到古典音乐大师弗兰茨.舒伯特、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轻歌剧作家弗兰茨.雷哈、罗伯特.施多尔茨的雕像。此外,公园还有其他著明人士,例如城市公园落成时在任的维也纳市市长的塑像。
地址:Parkring 1, 1010 Wien
多瑙公园和多瑙塔
多瑙公园位於多瑙河以北。面积达八十万平方米,是维也纳第二大花园。早年,多瑙公园是一大片垃圾掩埋场。这里距离维也纳市中心的斯特凡教堂的直线距离仅仅有四公里。从一九六零年开始,人们对这一片垃圾掩埋场进行系统化的治理,并且把它修建成一座公园。维也纳市政府决定将於一九六四年在这里举办「六四年维也纳世界园林博览会」。园林总体设计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维也纳市园林管理局局长阿尔弗立德.奥尔。
一九六四年举办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向人们展示了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园艺家们的才华和辛劳。博览会以五座展览厅为主线,同时还邀请了十个国家在户外设计风格迥然的花园。游客们可以乘坐专门为博览会建造的缆车和环形小火车欣赏园林的景色。博览会之後,这里成了维也纳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人们仍然可以乘坐当年的小火车观赏多瑙公园。
多瑙公园的中心是一座多瑙塔。它是和多瑙公园同一年落成的。多瑙塔总高二百五十二米,是维也纳最高的建筑。在一百六十和一百七十米处,有两座旋转餐厅,在天气晴朗的季节,游客们喜欢登上多瑙塔的快速电梯,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享受维也纳及其周边的风景。
舆高耸入云的多瑙塔相对应的是一片二十公顷的草坪。一九八三年教皇光顾维也纳时,曾经在此做过一次弥撒。为了纪念这次宗教盛会,草坪上竖起了一尊钢制十字架,草坪如今也被称为「教皇草坪」。当年十国展出的园林,如今已经称为老少皆宜的娱乐和休闲场所。无论是当年的银杨树还是欧洲草坪,都还令人回忆起世界园林博览会的盛况。
几十年过去了,多瑙公园旧貌换新颜。多瑙公园的东侧,新添了一座典型的中国风格的「四川饭店」,周围是一片中国风格的园林。七十年代兴建的联合国城和奥地利会议中心,尽管占用了多瑙公园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是为周边的风景增添了不少色彩。
地址: Donaupark, 1020 Wien
维也纳普拉特
普拉特在拉丁文中是沼泽绿地的意思。第一次文字记载於一一六二年,曾经多次更换过主人,一五六零年,这块土地变成了皇家的狩猎之地。一七六六年,约瑟夫二世皇帝把这块绿洲重新还给了维也纳人民。
普拉特是维也纳市继莱因茨动物园之後的第二大自然公园。普拉特座落在多瑙河和多瑙运河之间,总面积达一千二百九十公顷,东西长十余公里。公园里有众所周知的游艺场(被人亲切地称为香肠普拉特)、普拉特林荫大道及其两旁的园林、普拉特体育场、维也纳展览中心、克利尧、弗洛伊德瑙、林中别墅、君士坦丁丘陵、耶酥团草坪、草城河以及辽阔的草地和体育设施。
几个世纪以来,普拉特几乎从未变更过自己的模样。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其进行了改造。一八七三年奥地利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使普拉特丧失了很多土地,很多建筑如雨後春笋拔地而起。一八九五年,娱乐场「维也纳的威尼斯」落成了,两年之後,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後来称为维也纳标志的摩天轮。一九三八年维也纳市政府接管的普拉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几乎每一棵树木都留下了弹片的袭击。一九四五年,香肠普拉特又被付诸一炬。战後,普拉特很快复苏了。弹坑被掩埋了,土地平整了。游乐场在百姓的倡议下重新开张,园林管理局重新种植了树木花卉,铺设了一条条林荫大道,修建了供游人休息的桌椅。一九七六年,普拉特受到自然保护。如今,普拉特重新绿树成荫。一片片密集的杨树林郁郁葱葱。林荫大道两旁种有七行大树。每逢初秋,到普拉特欣赏栗子花仍然是维也纳居民最喜欢作的事。
⊙香肠普拉特(Wurstelprater) 香肠普拉特,又被百姓称为大众普拉特。这是维也纳市最大的游乐场。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大众普拉特里的各种游乐设施便开动起来了。这里有让人心惊动魄的游戏,也有神秘莫测的鬼洞;有可以让人倾家荡产的赌博,也有让人神魂颠倒的色情场所。
⊙摩天轮(Riesenrad) 游乐场上最令人注目的是摩天轮(Riesenrad)。这座摩天轮的设计师是英国的瓦尔特.拜塞特(Walter Basset),建成於一八九七年。整座摩天轮重四百三十吨,高达六十七米,共有一百二十根辐条,当年可载三十个车厢。一九九七年,摩天轮诞辰一百周年,人们用了五吨油漆,把摩天轮粉刷一新。如今,摩天轮几乎成了每个到普拉特来的游客必须要享受的一个节目。
⊙林中别墅(Lusthaus) 大道尽头的林中别墅(Lusthaus)是一座赫赫有名的饭店,在庆贺打败拿破仑的时代曾经为一万八千名士兵提供过饭菜。四公里长的小火车令人回忆起快乐的童年时代。跑马场当年曾是贵族们周日最好的消遣之处。一八九四年,普拉特举办了奥地利第一场足球赛。一九三一年落成的恩斯特.哈佩尔体育场是奥地利最大的体育场。维也纳最重要的国际展览中心也座落在普拉特里。
地址:Prater, 1020 Wien
主菜
清炖牛肉 (Tafelspitz)
昔日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生活习惯非常简仆有律。他不仅睡在一张铁床上,每日清晨起身,吃饭像僧侣一样有规律。所喜爱的主菜是清炖牛肉和蔬菜,美名曰“ 塔夫施皮茨”(宴会首?2痪茫??材杀愕玫搅恕?塔夫施皮茨之都”的绰号。这道菜已经非常大众化,却也显示出一丝爱国精神。“塔夫施皮茨”用牛腿部的精肉和蔬菜清炖而成。维也纳的典型吃法是在上面浇上不同的冷汁,如香葱汁、辣根和苹果汁,或辣根面包汁。热式配菜有马铃薯泥或菠菜泥。
维也纳小牛排加马铃薯沙律 (Wiener Schnitzel mit Erdaepfelsalat)
在一八四八年大革命时代,拉德斯基将军起草的一份报告内提到这道菜。这在国家挡案馆内有记载。他提到了意大利米兰地方的一道特产,具体描述是“将牛肉切成片,两面浸入蛋糊,黄油加热,放入煎炸”。後来,这一起源理论受到严重非议。理由是:早在一七一四年,本地的一本菜谱上就详细描述了同样的烹调办法。但是不管这道菜最早是谁发明的,它已成为传统的维也纳风味一个部分。 小牛肉排切成大片,浸入蛋糊,外面裹上面包屑,放入油锅内炸透。拼盘配柠檬片和马铃薯沙律。维也纳肉排有时也用猪排作成,其烹制办法和拼盘同牛排一样。
红烧牛肉(Gulasch)
红烧牛肉是一种味道浓烈,由奥地利的临邦匈牙利传入维也纳的菜肴。作法为将切成块状的牛肉放在红辣椒调成的调味汁里烹煮而成。
猪肘(Schweinstelze)
猪肘,或配之以卷心菜和面包屑丸子,或配沙律和面包,带芥末和辣根。
排骨 (Spareribs)
炖或烤猪排骨,配之以烤马铃薯,洋葱片和青蒜汁。
火腿杂块 (Schinkenfleckerl)
将火腿和洋葱切碎,拌入面包丁,浇上打好的鸡蛋,放入炉内烤好,上菜时配上生菜。
鸡蛋面疙瘩 (Eiernockerl)
小小的面团加入炒鸡蛋,配上青菜沙拉。
1.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碑
2.主教官邸
3.萨尔茨堡大教堂
4.萨尔茨堡要塞
5.圣彼得教区
6.弗朗西斯卡教堂
7.大学教堂
8.节日剧院
9.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博物馆
10.粮食大街
11.莫扎特出生地
12.塞巴斯蒂安教堂
13.三位一体堂
14.莫扎特故居
15.米拉贝尔花园
16.海尔布伦宫
环城旅游的起始点是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碑以及钟楼。 在它旁边的瓦格广场上坐落着老宅,这是萨尔茨堡著名诗人乔治•特拉考的出生地。
在莫扎特广场中心耸立着莫扎特纪念碑。它于1842年9月5日由莫扎特的子孙们主持揭幕。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茨•冯•尼森未能经历这一隆重的庆典。她死于同年的3月6日。人们在她的故居为她设立了一个纪念牌。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是建立此广场的重要倡导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并且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今天这个底座被收藏在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里。
1842年广场得到了扩建。
乔治•特拉考 乔治•特拉考于1887年出生在萨尔茨堡的一个钢铁商人的家庭。一战初期,27岁的他死在克拉考的一间野战医院里。 在他短短的有生之年里,他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为他在二十世纪德文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天他的一些作品被翻译成26种不同的语言。
坐落于瓦格广场旁的这位诗人的诞生地,现在是研究和纪念他的场所,并且专门设有介绍和导游。人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到作家的手稿和个人信件,还可以了解房间旧貌,文学评论书籍及欣赏配乐幻灯。
中世纪的主教官邸自16世纪末形成了今日的风格,并代表了早先巴洛克建筑雄伟的特点。
可供参观的景点有:主教官邸豪宅-从前的礼仪大厅,萨尔茨堡侯爵主教的住宅, 及收集了16-19世纪欧洲画家众多作品的主教官邸画廊。旧主教官邸对面坐落着主教官邸新楼。
坐落在市中心的萨尔茨堡主教官邸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体,其中包括了180座房间和3个大庭院。这里曾经住过萨尔茨堡的主教们,到19世纪为止,他们一直在这里操纵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萨尔茨堡的主教们修建他们宫殿的时间长达数百年,在无数次的改建中,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奥(1587-1612)对这座建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主教官邸被用于招待外宾和召开国际会议。
用萨尔茨堡优惠卡参观这里是免费的。
主教官邸广场是依照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的设计建造的。广场周围有大教堂,主教官邸,主教官邸新楼,钟楼,米歇尔教堂和位于中央的中世纪建造的市民住宅。
在广场的正中央是主教官邸喷泉。这座巨大的喷泉设施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它是由古伊多巴尔特•图恩伯爵主教在1656年和1661年间建造的。
主教官邸画廊
具有贵族气息的收藏馆。萨尔茨堡的主教官邸画廊是萨尔茨堡艺术品的汇粹。它继承了巴洛克式的贵族气质,且用一种理想的方式补充了这座城市的巴洛克风格。因此它在萨尔茨堡城多年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展品包括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16-19世纪欧洲绘画。
展览馆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如果您提前预约,还可以得到导游以及博物馆师范介绍。
最初的建造要追述到774年,当时正是圣维吉尔的时代(745-784年)。在经历了1598年的一场大火后,1614年主教马库斯•史提库斯依照桑提诺•索拉力的设计开始重建这座大教堂。 1628年,新教堂在巴黎斯•罗德龙主教主持了大教堂的落成仪式。教堂博物馆中有丰富的藏品。
城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是天主教的中心萨尔茨堡大教堂。它以其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自它落成之日起,它就与教廷王侯的一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教堂在大火中被烧毁,到被重建和扩建,这一系列过程中无一不见证了萨尔茨堡教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独立性。
1944年的轰炸摧毁了教堂的屋顶和部分圣坛。之后 ,又被重新修葺。1959年又根据其原来结构的基础上做了扩建。刻在门栅栏上的年代标志记录了“774”,“1628”,“1959”三个年代。它们使人们想起在这三年里的三次修葺。在正墙里面上有4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钥匙和宝剑的圣徒彼得和保罗,手持盐瓶和教堂模型的州守护神圣徒鲁佩特和维吉尔。作为墙饰的2个印有花纹的盾代表了大教堂的两名主要建造者马库斯•西提库斯和巴黎斯•罗德龙。
大教堂广场构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古伊多巴尔德•图恩主教于1660年让乔瓦尼•安东尼奥•达利欧设计修建了大教堂的穹顶。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1766-1771沃尔夫冈与约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尔为希基斯蒙•施拉腾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圣母柱。
萨尔茨堡要塞建于1077年。由大主教格博哈德主持修建。后由雷翁哈德•冯•克罗查赫(1495-1519)主教进行了扩建。要塞完全继承了中欧城堡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纪侯爵的房间和城堡博物馆。自1892年起乘城堡小路上的缆车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城堡。
萨尔茨堡要塞作为莫扎特故乡的标志完全保持了中欧城堡的风格。这座有超过900年历史的建筑物的初建可以追述到授职之争时期。当时发生了教皇与国王之间的主教任命权力的争夺。忠于教皇的萨尔茨堡主教格博哈德于1077年在其领地上萨尔茨堡,上沃尔分,弗里萨赫建造了防御建筑。格博哈德的防御设施在康拉德一世(1160-1147)的领导下全部完成。
15和16世纪,在匈牙利战争和农民起义的混乱状态下,萨尔茨堡也被卷进其中。大主教们都退到城堡的保护之下。在此期间,城堡的主要建筑被加高了一层,并建造了兵械库。雷奥哈德•冯•克尔查赫主教(1495-1519)又扩建了城堡,并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在萨尔茨堡要塞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城堡过去常年是一座防御设施,间或也作为主教官邸。同时,它还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的角色。
沃尔夫•迪特里希主教被他的侄子暨继承者马库斯•希提库斯囚禁在这里五年之久,直到1617年去世。
今天城堡全年为游客开放。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来这里参加国际夏日学院举办的课程。
每天都有导游带您参观王侯房间。
用萨尔茨堡优惠卡参观这里是免费的。
城堡博物馆 城堡博物馆和莱纳政权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萨尔茨堡国家政权第59号"莱纳大公爵")。博物馆的展览包括城堡历史,萨尔茨堡的武器手工业以及司法权史。
用萨尔茨堡优惠卡参观这里是免费的。
要塞铁路 1891年8月,萨尔茨堡地区委员会做出决定,建造一条要塞铁路。仅用了78天时间,这座被萨尔茨堡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水罐铁路"的项目完工了。
"水罐铁路"这个名字源于缆车所应用的一种技术。而这种技术恰恰是车辆运行所需要的。在山顶车站,人们在车辆的底盘上灌上水,通过重量平衡的办法把固定在同一根缆绳上的缆车从山谷牵引上来。每辆车搭载的乘客数量不同,就需要加入不同数量的水(每个乘客大约相当于80升水)。44年后这种车辆实现了"电气化"。在城堡铁路建成10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最现代化的缆车铁道之一。
公元700年左右由圣鲁佩特建造的大修道院和本笃会修道院。其核心是罗马式,后来增加了巴洛克式。此外还有葬着圣 鲁佩特的岩石墓穴。由人们称之为 "克里玫择 • 施密特"的施密特绘画的圣坛壁画。
圣彼得墓地中埋葬着许多重要的人物。这里有一座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墓穴,公元714年由 尼西特•鲁佩特家族和圣•爱恩图地家族建立的本笃会教堂。
公元700年左右法国传教士鲁佩特前往萨尔茨堡并修建了圣彼得教堂和一座修道院。该地区的修道士组织是德意志地区最有名的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阿尔瑙主教(卡尔大帝的朋友)统治下萨尔茨堡上升为主教管区。1127年5月教堂和其他建筑被一场大火整个焚毁。之后在1130-1143年间修道院院长--巴尔德利希重建了一座罗马式教堂(该堂有3个堂)。在这之后人们又对教堂与修道院进行了多次改建。萨尔茨堡的最古老的歌特式建筑之一是1319年建成的圣法特小教堂。它宏伟的罗马式大门落成于1240年。18世纪年在修道院院长比达•西瑙的领导下它实现了向洛可可式风格的转变。比达•西瑙主教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和进取心的人。
圣彼得教区出现过许多重要的人物。例如13岁的莫扎特1769年为日后的修道院院长哈根瑙尔做了一首"多美尼各弥撒曲",并于1783年在教堂内指挥演奏了他著名的C小调弥撒曲。约翰•米歇尔•海顿于1782年为圣彼得教区创作了鲁佩特弥撒曲。
圣彼得墓地以其独有的环境成为成为世界上最美丽与最古老的墓地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尤瓦武时代。
许多著名的人士如艺术家,学者,商人均葬在这里.。这其中有纳纳• 莫扎特(莫扎特的姐姐),米歇尔• 海顿,(音乐家, 约瑟夫•海顿的弟弟)。关于这座墓地著名的萨尔茨堡诗人乔克•特拉克写下了如下的诗句:"天空对着这凝固了梦想的花园静静地微笑。"
萨尔茨堡最有趣最具有历史风格的教堂建筑便是弗朗西斯卡教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公元1220年左右教堂的新建筑落成。
在教堂的对面是鲁佩特收藏馆。 这座博物馆收藏着现代艺术品和萨尔茨堡地区收集品的一部分。
与萨尔茨堡大教堂一样, 弗朗西斯卡教堂的历史可以溯源到萨尔茨堡基督教早期。两座教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与作用.。萨尔茨堡大教堂是巴洛克式主教教堂,主要用于宗教活动, 而弗朗西斯卡教堂则是细长的歌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静静地祷告。
关于教堂的兴建年代人们不是很清楚。有些人说可能早于萨尔茨堡大教堂.。它的建造应归功于圣•维吉尔。
如同其它萨尔茨堡的教堂一样它也受到了大火的毁坏. 1167年 作为弗立德里希• 巴巴罗萨皇帝的裁判所这里成了大火的牺牲者。而后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得到重建。 这次重建受到了当时正处在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影响,并在15世纪初大大加强。
在历史上每一位执政的大主教均对弗朗西斯卡教堂进行了改建。 普通市民与大主教们都争取使自己在弗朗西斯卡教堂的历史上留下永远的一页。 因此在这里就统一了从罗马时期到近现代所有的建筑风格。
大学教堂是萨尔茨堡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作为大学专用教堂它由菲舍尔•冯•艾尔拉哈修建,并于1707年投入使用。其中的4个小教堂用于四个系。人们在1990年对大学的广场进行了翻修。
这里的"绿色市场"除周末外每天都进行典型家居用品的销售活动。这座于1622年落成的大学的主教学楼建于1618至1652年间。
要建一座大学教堂的计划最早是由巴罗斯•罗德龙主教提出的。当时,即1623年他正在萨尔茨堡创建修士学院。最终开始动工则又等待了很长时间。因此当时教授与学生们只能在学术礼堂进行礼拜仪式等宗教活动。除此之外在这座礼堂里还举行戏剧演出和其它庆祝活动。
直到70年后的1694年主教约翰•爱恩斯特•冯•图恩才将建造独立教堂的计划付诸实施。
大主教选了当时最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师约翰•贝昂哈德•菲舍尔•冯•爱尔拉赫作为主建筑师。同时这座建筑日后也成为菲舍尔最著名的杰作。大学教堂落成典礼于1707年11月20日举行,持续了38天。
艺术节剧院坐落于僧侣山山脚, 人们把这里称作艺术节戏剧区。 小艺术节剧院建于1924到1925年。 而大艺术节剧院则由克来蒙• 霍尔茨麦斯特于1956-1960年建成。 此外还有一座于1693年按菲舍尔计划建成的骑术学校。年的萨尔茨堡艺术节汇演都在这里举行.
这里的马匹洗浴池于1695年由米歇尔•哈德哈特•曼德尔建成。一组建筑中的三座剧院各有各的风格与情调。因此重要的文艺演出都在一起进行,从这一点上讲萨尔茨堡是幸运的。
大剧院由奥地利建筑设计师克雷门斯• 霍尔茨麦斯特设计建造的, 1960年在卡拉杨主持开幕。剧院视野宽阔,拥有2177个座位.在这里主要演出歌剧和大型音乐会。主幕的入口可以调节,范围在14米到30米之间。小剧院有1324个座位和60个站位。其实规模并不小。1924年初建,后来几经改建。最后一次是在1963年。
洗马池与宫廷马厩的正面墙是在约翰•贝昂哈特•菲舍尔•冯•爱尔拉赫主持下一起修建的。1732年菲尔弥安对其进行了修复。
在300年前,骑术学校最初为训练大主教的骑兵而设立。在大厅有一幅700平方米大小的骑术壁画。人们称它为"土尔其之画"。1926年萨尔茨堡汇演迁入这里。这座拥有1549个座位的露天剧场不仅适用于 歌剧和戏剧,而且也可用于表演剧演出。
大教堂的前院大教堂广场自1920年起就是传统剧"每个人"的表演地点。 萨尔茨堡大教堂前面墙上的美丽的雕象使世界与州教堂连在了一起:即彼得、保罗与萨尔茨堡鲁佩特、维吉尔站在了一起。此外还有4个福音传教士的雕象。在山墙上人们可以看到摩西与 埃利亚统治者的画像.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1766-1771沃尔夫冈与越翰•巴布提•哈根瑙尔为西格姆•斯拉巴伯爵赫建造的圣母柱。
情趣盎然的莫扎特剧院的大厅落成于1914年, 它拥有807个座位并被用为音乐会演出场地。
拥有732个座位的州剧院于1893年落成, 1978年进行了修复。在这里的首次演出的是托马斯•贝昂哈德的5个作品。菲舍尔•冯•爱尔拉赫设计, 1707年落成的大学教堂不仅是经典宗教音乐的理想表演场所,而且也适用于现代曲目。宗教音乐会在大教堂和圣彼得教堂进行。
它向游人介绍了 萨尔茨堡从古代到现代文化历史的发展的概况。1834年,瑟斯将它作为"城市博物馆"向游人开放,所有者为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其中珍藏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和著名的迪尔贝格嘴型瓶。在它对面是有80个展厅的自然博物馆。卡洛林娜•奥古斯丁的萨尔茨堡博物馆-主馆
1. 第一展厅
萨尔茨堡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博物馆主馆的固定展出向游人介绍了萨尔茨堡城和州的从史前到20世纪的历史概况。在史前部分展出了青铜器时代帕斯•鲁伊格的头盔,和卡尔特人的迪尔贝格嘴型瓶,这是萨尔茨堡几千年前手工艺制作的见证。
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博物馆因为经常有特别展览而内容丰富-国家和州博物馆也经常为参观者提供新的展品。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博物馆的分支单位有:布格斯塔博物馆,萨尔茨城堡博物馆,海尔布伦宫的教堂发掘地和民俗博物馆。
用萨尔茨堡优惠卡参观这里是免费的。
市民医院博物馆,在市民医院街2号- 玩具博物馆(民间收藏),工艺美术和乐器: 除了由木头,锡,黏土制成的玩具,木偶世界和木偶小屋,新旧铁路,光学的玩具,教学用品外,由纸制的剧院是这个玩具博物馆展出的重点。在底层有从巴罗克时代到毕德麦尔时的工艺美术品,以及从古代乐器中选出的展品。这些展品由经常的特别展览做补充。
萨尔茨城堡要塞的城堡博物馆:在萨尔茨城堡要塞首先可以看到武器和帝国时代的塔,除此以外还有此要塞在修建时代的家具和艺术品。这个古老的城堡教堂体现了哥特时代后期迷人的室内风格。(城堡博物馆在1996年被全部翻建并重新开放。)
教堂发掘地(官邸广场)考古发掘地-在这里可以看到罗马教堂和罗马城墙残部的墙基。
在海尔布伦宫公园中的民俗博物馆"月宫" 在罗马时代建造的海尔布伦宫的月宫中可以看到具有萨尔茨堡市和州的民俗风格的东西。这里陈列着民俗服装和宗教中的魔鬼形象,还有民间风格的家具和物品。夏天这里经常有丰富多采的特别展览。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胡同两边不尽枚数的商店招牌,这是 16-19世纪铁匠行会的产物。该标志的造型来源于中世纪。此外还有艺术性极强的外墙。莫扎特出生地。粮食大街的核心是奥地利最漂亮的购物中心。
粮食胡同是萨尔茨堡最著名的购物街。它的魅力不仅在于高大,细长紧贴在一起的房屋,松散的店铺,铁匠行会的标志,而且那些具有浪漫色彩的过堂屋及内堂也使其增色不少。 沿古老的商人居住区顺河而下是犹太胡同和粮食胡同的一排排房子。在其发展史上,它的扩展受到南面及西面的建筑和城墙及北面盐河的限制。
这条街道上的老房子经常用年代,上帝的眼睛以及从前居住者的名字做装饰。在一些房间内还可以看到房梁,用它可以将货物从仓库中运出去。 这些房屋有个特点:房屋的窗户从第二层开始逐渐变小;以及异常精美的前门。例如作为莫扎特出生地的第9号。这个莫扎特一家曾住过的房屋,现在是一个博物馆。
虽然粮食大街上的房屋看起来都细长,但它们并不狭小。因为它们沿街道向两边延伸。以前在这排房屋后面还有花园用地。然而后来这些地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建造工厂,仓库,马厩。因此形成了许多与主体房屋相连的后侧房。这些房屋就成为典型的后院。
在最近几年,这些后侧房首先用于扩大销售场地之用。 过道房被用于售货通道并充当走廊的角色。那些互相?谝黄鸬姆课荻杂谌??谋さ某鞘薪ㄖ?鸬搅颂乇鸬淖饔谩? 琳琅满目的商店吸引人们来到粮食胡同。这里有首饰,新式时装,服装,文物,皮制与纸制品,精细食品和香水。这些东西足以使人心动。 人们抬头望去今日仍可以看到旅馆,商店,及作坊的标志。而这些物品中的许多是极具艺术性的。
在粮食大街9号的房屋里,烈奥波特•莫扎特一家从1747住到1773年。1756年1月17日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出生在这里。现在这里是一个博物馆。著名的展品有:他童年时代用过的小提琴,他开音乐会时用过的小提琴,他的古钢琴,锤击钢琴,莫扎特一家的信件和画像。现在这座博物馆属于莫扎特国际基金会。
1880年 6月15日国际莫扎特基金会首次建立了位于粮食胡同 9号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将该博物馆系统的翻建并扩建。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纪念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
莫扎特一家在"哈格瑙尔屋"的三层居住了26年。哈格瑙尔是根据这座房屋的所有者,莫扎特的朋友,调味品商人约翰•劳伦茨•哈格瑙尔而命名的。
在这里展出的属于历史纪念范围的物品有手稿,证书,回忆录,家庭成员的原始肖像,例如由莫扎特姐夫约瑟夫•朗根1789年绘制的未完成的油画"钢琴旁的莫扎特"和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乐器(古钢琴,开音乐会时用过的大钢琴与小提琴,童年时代用过的小提琴,中提琴)。
国际莫扎特基金会自1981年开始在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的二层以莫扎特为主题每年举办不同特别展览。
这座建于1505-1512年的哥特后期建筑坐落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的林茨街上。教堂内葬着建筑师沃尔夫•迪特里希,莫扎特家族墓地和著名医学家帕拉策尔苏斯的墓穴。
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列昂哈特•冯•考伊查赫大主教时代,这位主教于1505至1512年间建造了这座教堂。 这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于1750年被拆毁,之后由一座具有巴洛克式的影响的教堂所代替。1818年的城市大火烧毁了老城的外扩部分。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顶部壁画与描绘了塞巴斯蒂安的圣坛图成了大火的牺牲品。
1820年重建教堂时吸收了19世纪的建筑风格。当时的艺术家参与了焚毁的巴洛克式壁画的重塑。此外还加入了一个忏悔室。
1991年开始这座教堂与联邦文物局合作进行修复工作。工程于1996底结束,此后,教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这座世界文明的塞巴斯蒂安教堂墓地中埋葬着著名医学家帕拉策尔苏斯。建筑师沃尔夫•迪特里希则具有意大利风格。萨尔茨堡的老市民,商人,以及知名人士也葬在这里。这其中有莫扎特的父亲烈奥波特,莫扎特的夫人康斯坦策,这位夫人的第二位丈夫乔治•尼古劳斯•冯•尼森,这位夫人的姨妈格瑙韦法•冯•伟柏,音乐家卡尔•玛利亚•冯•伟柏的母亲,以及佳布里耶小教堂的建造者埃利亚•卡斯特罗。
墓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中间的佳布里耶小教堂,这是沃尔夫•迪特里希侯爵大主教的纪念堂。它直到今日仍在向人们叙述着当年君主的荣耀。
三位一体教堂是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它是巴洛克式建筑大师菲舍尔•冯•艾尔拉赫的杰作。这里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建筑的圆形屋顶,线条优美的立面,双塔以及宫殿般的侧厢。
这座教堂的落成要归功于大主教约翰•恩斯特•冯•图恩。他计划为神学院建造一座住房。整个工程从1694延续至1702年。教堂与修道院连接在一起,采用了罗马建筑的风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菲舍尔•冯•爱尔拉赫的新巴洛克式建筑特色。这种特色在他主持修建的其它萨尔茨堡教堂上也充分体现出来。三位一体教堂之所以如此著名主要是因为由约翰•米歇尔•罗特麦尔绘制的屋顶壁画。这幅画描绘了玛丽亚的加冕典礼和神圣的
三位一体。这座教堂是仅有的几座能够避免巴洛克式
繁褥建筑特点的教堂之一。
莫扎特一家从1773-1787年居住在市场广场8号。1944年这座住宅在一场轰炸中被摧毁得只剩下楼梯过道与"舞蹈家大厅"。之后莫扎特基金会将其按原样复原。1996年1月26日举行了重修后的落成典礼。
莫扎特故居,也称为"舞蹈家楼房",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1617年。直至1685年都是由两座房子构成的。当年舞蹈家的地位很高:他不仅教跳舞,还给年轻的贵族传授宫廷生活,并且还要熟悉繁琐的宫廷礼仪。
早在1756年12月,莫扎特家族开始寻找一座更大一些的住宅。现在位于粮食大街9号哈根瑙尔楼三层的故居包括一个厨房,一个储藏间,一间客厅、一间卧室与一间书房。
施派克纳于1767年5月15日去世,享年62岁。他的姑母玛利亚•安娜•拉布继承了这座房子。从此她不再这座住宅内举行舞会,而是将宽敞的大厅作为婚礼场所租了出去。房屋的修缮计划因莫扎特家族的西欧之旅(1763-1766)而暂时搁置。
1771年2月20日烈奥波特的妻子从维也纳写信给他:"(…)这个家呀!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实在住不下去了。你一定得写信给我,告诉我,我们是否应该搬到塞勒韦德(从前是客房,粮食胡同10号),或施坦恩(现在是施坦恩啤酒屋,粮食胡同34-36号 ),或绍伦茨尔(从前是一家带肉铺的客房,金街13号)。我想,我们最好住在洛希尔,(在洛希尔饭店,今天的小丑餐厅,哈根瑙尔广场2号),这样我去哈根瑙尔楼就不会很远了(烈奥波特只需穿过广场)。我没见过有谁像我们这样(像士兵一样)挤在一起睡觉的,毕竟沃尔夫冈不再是7岁的小孩了。等等。
在她第3次到维也纳(1773年6月中旬到9月25号 )以后,莫扎特一家搬到了汉尼堡广场(也就是今天的市场广场8号)。那宽敞的房间为他们和朋友们、音乐家聚会提供了场所。
沃尔夫冈在1773到1780年间在这所房子里写下了交响曲,嬉戏曲,小夜曲,钢琴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巴松管协奏曲,咏叹调, 弥撒曲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他在这里创作了作品208号,并且开始创作作品196号和366号。
从1773年到烈奥波特去世的1789年,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莫扎特一家在这里写了232封信,有215封信寄到这里。可惜有很多信件已经失散了。
沃尔夫冈和他的女房东米策尔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在1774年12月30日从慕尼黑给他的姐姐写信的时候写道:"在米策尔小姐身上可以感受到纷繁多样的世界。我无可质疑地爱着她,她一直在我眼中。我在这儿也遇到许多漂亮的姑娘,但没有发现她那样的美丽。"以上这段引言被许多莫扎特的传记作者引用,这显然是一位莫扎特女友的形象。可是实际上这位善良的女房东比当时18岁的沃尔夫冈大46岁。
1778年莫扎特的母亲去世,1784年莫扎特的姐姐纳纳嫁到圣•吉尔根。烈奥波特从此自己单独住在这所大房子里。1785年7月25日,他的孙子烈奥波特•阿罗里斯•潘达列恩(1840年6月15日逝于因斯布鲁克)在这里出生,照顾他的工作则落到了这位祖父的身上。
1944年10月16日,这所房子被炸弹炸去了三分之二。当时的房主将房子被炸毁的部分卖给了阿希库拉齐奥尼•捷内拉利,她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办公楼。1989年莫扎特基金会这部分房子买了下来。而早在1955年莫扎特基金就已经"舞蹈家大厅"买下作为博物馆。房子已经改造成办公室的那一部分1994年5月2日被拆掉,而后在当月4日按照原样重建。
米拉贝尔花园最初被称为"阿尔特瑙",1606年沃尔夫•迪特里希决定为自己的情人莎乐美建造一座宫殿。特别值得一看的是 拉菲尔•多纳建造的天使阶梯。这座阶梯直接通往大理石大厅,这是中欧最美丽的婚礼大厅。 有着许多人物形象的米拉贝尔花园是按照希腊神话为榜样建造的。 这里还有侏儒花园,巴洛克博物馆和自然剧场。米拉贝尔花园的旁边是会议大厦和疗养院。
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于1606年为 莎乐美•阿尔特在城墙之外建造了一座宫殿, 当时人们称之为"阿尔特瑙". 莎乐美•阿尔特是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议员威廉•阿尔特的女儿,是大主教最钟情的情人。她为大主教生了15个孩子,其中10个活了下来。但莎乐美•阿尔特从不过问政治。
沃尔夫•迪特里希1612年被强迫免职,而后被关在要塞中。在其死后其继任者马尔库斯•西提库斯•冯•霍亨内姆斯(1612-1619)将"阿尔特瑙"改名为"米拉贝尔花园".1721-1727年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建筑群. 1818年4月30日的大火严重损坏了米拉贝尔花园。唯一留下来的是通向花园的大理石楼梯和大理石大厅。
此外在花园这个小天地中众多的雕象也是构成这座巴洛克杰作的重要部分。作为以前主教庆祝大厅的大理石大厅,今天已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婚礼大厅之一.在这座大厅里烈奥波特•莫扎特与他的孩子 沃尔夫冈和纳纳一起共舞过.除此之外大理石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有情调的音乐会。今天这里是萨尔茨堡市长及市政办公楼.
马尔库斯•西提库斯主教 在1612至1615年间建造海尔布伦宫. 它包括一个大花园, 喷泉, 以及剧院. 因此海尔布伦宫成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最美丽的建筑之代表,同时在欧洲也是独一无二的。 海尔布伦自然动物园以其规模巨大的自然放养空间而在国际上非常有名。
1612年萨尔茨堡的马尔库斯•西提库斯• 冯•郝恩内穆主教在上任几个月后开始在水源丰富的海尔布伦山山脚处建造庄园。作为意大利文化与艺术的爱好者,他想建造一座避暑宫。经过很短的建筑过程在萨尔茨堡城南升起了一颗建筑明珠。 直至今日它仍然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宏伟的建筑物之一。 海尔布伦避暑宫还包括一座花园和一座世界上风格独一无二的喷泉。
海尔布伦山丰富的水源在海尔布伦宫建筑之始 便成了宫殿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的喷泉隐藏在矮树与树林的绿色后面。早在400年前喷泉作为海尔布伦宫的核心建筑就已经世界文明了。
当年大主教们所享受的这一切, 我们今天可以毫无改变地感受到. 神秘的山洞, 以水驱动的人物形象, 各处的喷泉. 尊贵的游客们游览于光明与黑暗, 邪恶与正义之间. 在这里建筑与艺术的想象没有边界。
大主教很少将海尔布伦宫做为他的官邸. 豪华的大厅,迷人的花园和独一无二的喷泉使海尔布伦宫在一开始便成为庆典,庆祝,演出和文艺活动的场所。
海尔布伦宫的大花园在1730年时进行了一次改建. 神与英雄的塑像出自17世纪初,西西公主的塑像搬到了"英国花园中". 它原来矗立在欧洲宾馆, 西西公主火车站(总火车站)前. 马尔库斯•西提库斯还将自然采石场变成了一个舞台,也就是后来的"采石场"剧院.它是欧洲最大的露天舞台。
海尔布伦-月成之宫.它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人们在1615为了大主教马尔库斯•西提库斯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了这座宫殿.在这里还有卡洛林娜•奥古斯丁博物馆的民俗展览馆. 通过这座花园式避暑行宫,人们可以对于萨尔茨堡的民间艺术有一个概况了解。而这些正是民间艺术, 信仰, 居住艺术, 民间医学, 及一系列美丽的萨尔茨堡民族服装的见证。
那时吸引游客来到海尔布伦宫是游玩, 打猎以及欢迎仪式. 而今天这里吸引人的地方是会议,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今天海尔布伦宫能够成为非常受人欢迎的国际活动所在地, 也正是其400年前建造时的目的。
舞台剧“音乐之声”获得成功之后,1965年又首次搬上了银幕,并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在百老汇上演了将近1500次,六次获得"托尼"奖,其唱片发行量逾300万张。罗卜特•维瑟身兼制片人和导演两职。
1965年这部电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获得五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剧本以及最佳配乐奖)。
对于女主角的扮演者尤丽•安德鲁而言,这部电影是她事业空前腾达的开端。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她为能出演这样一部为如此众多的人带来幸福的影片感到荣幸。
巴洛尼丝的扮演者爱乐诺尔•帕克至今还常回忆这部电影,并为能在这部电影中扮演角色感到自豪。
所有孩子的扮演者都没有因为"音乐之声"而走上演艺道路,而是从事了其他的职业,并各自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当然他们至今仍互相保持着联系,正如大女儿丽泽的扮演者盖尔麦娜•卡尔所说,他们这些当年"特拉坡的孩子们"至今还觉得是属于一个大家庭的。
罗卜特•维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制造商一开始并不清楚这部影片会带来这样全球性的反响。事实上所有的人都对这样巨大的成功感到吃惊。罗伯特认为这肯定缘于多方面原因:首先,影片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此外有美丽的萨尔茨堡令人陶醉的风光作背景,并且参与演出的演员非常出色。
上面已经提到,这部影片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玛丽亚•封•库澈拉是萨尔茨堡老城农山修道院的实习生,她被修道院院长派到鳏居的格奥格•里特•特里坡男爵家,去教他的七个孩子。不久之后玛丽亚成为男爵夫人,并于30年代初成立了一个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这个合唱队在众多的音乐会中进行演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这家人被迫逃亡,音乐成为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最后他们逃亡到美国并在那里落脚。1941年他们在美国斯特沃的弗蒙特购买了一个农场,在几年间将其建成特拉坡家庭农庄。这个特拉坡家庭农庄如今是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店。
您也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特拉坡家庭农庄。请您浏览:
全景观光旅行社提供"音乐之声之旅":
萨尔茨堡全景观光之旅
Schrannengasse 2, A- 5020 Salzburg, Schrannengasse
Tel: 662/88 32 11-0,
Fax: 662/87 16 18,
E-Mail: panorama@alpin.or.at
从U.S.1-800-982-7969免税订阅费订阅
萨尔茨堡观光旅行
Mirabellplatz 2, A-5020 Salzburg,
Tel: 662/88 16 16
Fax: 662/87 87 76, 88 21 20
E-Mail: sightseeing-tours@salzburg.co.at
[ 本帖最后由 wugenglangke 于 2008-3-16 16:04 编辑 ]